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锦石集卷之七
锦石集卷之七 第 x 页
锦石集卷之七
 书
  
锦石集卷之七 第 132H 页
答族兄美仲(趾源)
阻拜几年。瞻向之切。非独在于岁暮。即伏承下状。谨审腊寒。政候安胜。仰慰不任区区。每闻南来政声。无非异绩。风席水砧。民多蒙利。此已可喜。而今承露鸡石蜂。自诧邑况。清高之语。真使人如入云霄上。果非俗吏。但亲自作农。无或近于饔飧之耕且为欤。好笑好笑。华阳先山。尚阻一埽。每因谱按图。只有瞻想而已。玆承所示。益知流庆之不虚也。然而窃尝念先生道学名节。为世大贤。见嫉群小。卒摈斥以殁。所以报施善人。宜在其后。愈远愈昌。至今繁衍而燀赫。即天理然也。恐不可归重于堪舆之不诬。若如所教。则山雄谷邃。冈麓盘纡者。岂独我家红流之洞耶。墓田事赖执事主张。将使香火。得以永奉。为先之诚。虑后之图。实所钦叹。宗中会议。此固闻命。斋洞判府。何不直书以报耶。第宗中事则有司存。虽位尊者。不当为之先焉。判府必无别般商量。须更作书于正言三从兄。使之发文。如何如何。节目草。执事手自成送。然后方可以该且备。且宗人齐进甚未易。以所送节目。誊书
锦石集卷之七 第 132L 页
于发文中。轮示受衔。则无齐会之难。而自当成完文。以是刻揭。其于遵守之道。永无所损。此与会议而成节目一也。而事简成速。反复胜也。更为入思如何。不备。
答族兄美仲
祧埋事由。因所示。益闻所不闻。继而奉读记文。李侯事。固已感叹。而如非执事之致力。则又孰能先后而卒有所成哉。先生道学名节之所以炳耀千古者。益有所阐飏。状德得体。纪事无阙。尤可见执事之诚意。礼曰论撰先祖之德善功烈。惟贤者能之。执事庶几有焉。窃不胜钦仰。抑尝有慨然于心者。今人于人家先德。多所茫昧。虽时之近而犹且不明。况世代之已远。而事迹之寖晦者乎。其知我家有潘阳二先生遗稿者亦鲜矣。徒见云仍大繁。圭组相望。指而语曰此巨阀也华族也。实则不知有所本而然。今于是记之出。而后生有徵焉。则执事之文。即一国乘之重修。家状之追补。其所以发挥先德。岂不伟哉。且形局以下。议论亦好。因其地灵之美而归诸天理之正。盖实语也。地灵天理之所凑泊。所谓吉庆福禄。弥久而弥长。则其于修先生墓。不患无人。安知几十年后。又有如
锦石集卷之七 第 133H 页
执事如李侯者不出而经纪之。如今所为也。然则族系渐疏。事有因循。抑有不必忧者存。虽然吾辈未死之前。所以相与加勉者。不在于此。则抑后承于何而观感焉。
答三从侄士受(宗福)
惠翰今年初有得之。若青鸟之信。无乃仙缘复通耶。仍审峡县麦秋。政况佳胜。为之神𨓏。仙吏终不若閒氓。岁俭民贫。旧送新迎。扰恼亦且无已时。何以则使吾士受无忧于一盂饭。而浩然赋归老。叔侄得以同里巷。杖屦饤饾。日相还往。以娱残年耶。方与家兄对坐。来书适到。交手披奉。说此而相与叹咤也。拙作偶鼓废簧。不成音律。只欲代执酌之祝矣。不意蒙此报章。投木瓜而来琼琚。良用感荷。既和之。又复益之以三篇。有若羲画而文演。可备诗中之易。补同人不足之意。吾夫子系之则亦岂不曰其臭如兰乎。语痴矣姑舍之。且无论谁为木瓜琼琚。吾辈俱已老白首。有何事可以开口。而因玆一往复。彼此各破愁颜则足矣。鄙作之初不匿之而举似者。追思可幸。且观来什。思致精切。格韵沈远。气不以衰而或涩。心不以挠而或乱。即此而期颐可占。又是一大喜。诗可以观。亦谓
锦石集卷之七 第 133L 页
是欤。
答士受
寒程归旆。政尔奉念。不意遄赐手牍。报以行李备谛。稳返铃阁。视篆佳胜。向来再奉未摅。此足以豁馀怀。欣倒可言。第临岁官挠。无减秋务。虽以士受之雅趣。恐无披襟亭上赏雪之暇。是为欠事。三从凋谢无馀。岂复流光之感。而当此逼除。自然有悽思。官斋孤烛。便是旅馆。士受此时。又当作如何怀绪。解绂之云。得无隘乎。矮檐低头。不得不尔。姑学柳下惠之不恭。未知其有损于目下自处之义。何必悻悻如小丈夫然后为快哉。邑民之口。监司之耳。即向时鄙文中语。而吏亦民也。惜乎。士受之七尺枯藤。棘棘不能作扇子样有以来之也。此后事惟有无动乎吾心。而阴惨阳舒。亦可以互用之也。如何如何。一壶春酒。可作岁时屠苏甚感。而但闻韶之味。尚有雪岳带来者。不然何至无罪而用罚耶。绝呵。馀冀饯迓增祉。不宣。
答士受
民户白云。官家黄鸟。峡邑即景。每诵槎老诗。为之驰神。际此披奉手翰。中有琼什。又伴以当归仙酒。清韵来逼。如登雪岳。虽清河守之置人云霄上。何以加此。
锦石集卷之七 第 134H 页
閒中阅故纸。自是离索者事。实有妙趣。士受以太守而有此。其閒可想。如此好诗。安得不出乎。格高意远。令人屡诵。然士受平日不肯为凡俗语。今见亦然。吾辈老矣。漫兴而已。何必用意如是耶。试看此和章。全用肉语。废簧急鼓。宜无好声。而盖其意则不欲学士受之为也。士受以为如何。三箑及丸药略呈。前既惹端。此又可以来琼琚耶。好笑。三从衰颜幸存。舍兄周甲晬辰才过。欣满则有。而未奉一觞。甚怅觖耳。
与金仲宽(在淳)
向者迂辔。踔七十里。穿重峡踰数大岭。涉我所莅之地而握手欣然。此意甚勤。有足感人。吾伯氏自京师至。赏枫叶俗离。临归恋我。又复作数日留。适执事之来在是时。若有冥会者。此事又何其甚奇也。夫我国州郡县凡三百六十。而县居三之一而过焉。县固多也。有大小丰瘠之不齐。其雄且腴。与州郡等者比比。而今报与安。鲁卫之兄弟也。安居岭之左峡。而报亦湖之左峡。安之地四面不百里。而报亦不百里。安之户几四千。而报亦四千。安之钱公私所须者岁不过馀二千缗。而报亦二千缗。安之山可游者有三洞之胜。而报亦有俗离称名山。皆峡也俗宜淳。而安之民
锦石集卷之七 第 134L 页
愚。报之民顽。愚与顽亦一也。其大小丰薄。无一之或异。而民俗之难治又相近。余自到报以来。较量于执事之安。而窃有怪乎吾二人之平生。少也读古书学文章。欲以驰骋当世。谓卿相朝夕可得。高谈阔步。昂然而自重。不诡而获。不钻而从。不乞怜而食。譬之于龙。宁失水而涸死。岂肯受豢于池沼。此执事意气之壮。而余亦然。既濩落无成。郁郁而不得志。则宜怨愤悲愁。以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而或丧其所守也。顾恬然不以介意。雍容言笑。若将甘穷饿而终其身者。此又执事志操之坚。而余亦然。执事试思之。吾二人平生。果有一事之不与相同者乎。晚而上庠同。仕而寝郎同。升而曹郎同。为守令而县监同。两县之小且残。又若是相同。是又何也。韩愈有言。年相若志相同道相似。岂吾辈之谓乎。然而自少至老。臭味形迹。无一之不同。二人而若一人者。求之古今。吾知其必无是也。呜呼。白头滚汩。各自游宦。少日驰逐之志倦矣。非有简书之驱期会之设。亦非有所求于我者。而乃冒风露犯虎豹。纡回七十里。入寂寞之滨。欢然而叙阔别。悯然而问宿疾。是岂无所由而然哉。惟其有同也。故相怜爱。相怜爱故少阻睽。辄惄焉思之。不以路
锦石集卷之七 第 135H 页
左且险而或惮于行。必访我而乃已。是盖诚心所出。既诚矣。又安得无感通凑泊。与伯氏相逢。成他乡一奇事耶。向使吾辈无所同乎。则云泥路殊。吾知前日鸟岭之辔。必不折入于俗离之下。其不然乎。抑余窃复有惑于执事者。执事之为邑诚乐矣。堂有八耋大夫人奉来。安享专城之养。室有贤内助相随。昔糟糠而今粱肉。其于仰事俯育无憾焉。宜其色敷腴悦泽。而乃与余孤露且鳏。在官舍如逆旅。有百愁而无一乐者。其憔悴瘦瘠不甚异。此岂非可惑者乎。岭南粜籴簸精之令。 朝家美政也。而计国家所失。则通一路殆至累巨万有馀。抑不得已也。执事则先事釐正。无一民之怨。而三年之间。十万包皆变为精谷。较他邑簸减之数。国家所得为四万包。若是者必劳心焦虑。竭力而为之。瘠无乃以是欤。向对时窃瞯执事招陪吏立于前。语谆谆不已者。皆是饬空官无旷庶务。三日而发文状者再。或至当寝食。穆然有思。盖以其邑事为念者。未或顷刻置焉。非独粜籴一事而其勤若此。此余之所以自苦于治报。而至于瘦者。今执事亦有之焉。则安得不瘠乎。为官而瘠反常也。此而又同则可见其无所不同。夫官至于太守亦荣矣。行则
锦石集卷之七 第 135L 页
佩铜章建皂盖。五马在后。双旌在前。又鹊衣者二人插羽而先导。居则铃阁而花席也。方丈之食。水陆杂进也。便嬖之使令而云鬟左右也。官门之晓开昏闭而鼓角熊熊。使人气壮也。威仪之动乎人盛而号令之行乎境专也。世之得此者。孰不扬扬。曷尝见人之为太守而不膏腴其面者乎。余与执事。何为而不乐此。乃自苦其身。若节士愁人之状。而或为人所笑耶。有美饮食于斯。人皆嚼大胾啜肥羹。而吾辈则所龁惟乾腊冷齑。终日而波波轧轧者。诚不自知其何意也。此其所以一生濩落。至白首始做县尉者欤。使吾辈早鶱腾。吁谟坐廊庙。夙夜匪懈。利泽及于一国。声名垂于百代。由是而劳而成病则诚荣乎。而乃以一县尉。自劳而至于瘠者。不其小哉。今则吾欲变矣。将弹丝吹竹。啽风哢月。以娱夜乎。纵酒赌棋。习射观猎。以消昼乎。设供帐携妓乐。日游衍于俗离。以赏四时之景乎。抑无变而终日敝唇舌。与顽民争是非乎。达宵明烛火。与官吏治文书乎。惴惴焉奉营关。憧憧乎接邻移。而或恐一事之自失乎。庭置刑具。瞋目竭声气以示威。而痛楚之声。又从而碎其心乎。由前而言则荡也。非分忧之义。由后而言则瘁也。非安身之道。
锦石集卷之七 第 136H 页
此又莫决其所处。抑有可以得其中者欤。道既同。不与之相谋。非君子心也。曰可变则变。不可变则不变。曰别有所谓中者则用其中。将执事之言是从。执事岂惜一言而不之教耶。执事亦必有自定于心者。此余所以欲闻。而卒烂漫于同归也。不备。
与金仲宽
岁色倏改。伏惟侍馀政候。迓新增休。驰贺不已。弟湖外逢新。感怀亦新。而独簿领之苦。催科之劳。依然是陈岁事。朝来揽镜。镊得如霜之茎至七八。今则非惟瘠而已。执事之发已雪。固无可镊。而比旧岁亦岂无加白者乎。前书览无同之一字。执事亦必不以为不然。发嘅于吾辈所值之运。而当益齿酸意倦。有浩然赋归之思者。或恐此书之为雍门琴。果尔则弟亦彭泽令矣。其肯留恋于五斗米。而不投绂从执事于枫溪之滨乎。然则向所说变与不变。用中不用中。不须论也欤。不备。
与金仲宽
今年即执事周甲之岁。倍有瞻慕。而尚未奉一书以候。则信乎岭峤之远也。春晷早暄。伏惟为政佳胜。今月十七日。执事其将何以度耶。上有八耋大夫人无
锦石集卷之七 第 136L 页
恙。傍有伯仲两老兄衣莱衣。下有子女怡愉而左右也。虽以执事之志介情悲者。恐不得不少变。其将设杯。酌。与兄弟子女。饮宴为乐。以慰大夫人之心。绮席张于衙轩。珍馔出于官厨。营府送乐。邑民献颂。吏又雁鹜进齐。贺于郡庭否耶。然则盛矣。恨不令吾姊氏及见。亦知执事之同此怆悢也。是日也南望杳然。既不能登末席而执酌。则宜有遥祝。祝必寓之物。香芳也。芳为二十一万。昨年夏以是而祝苍下俞兄。囊亥也。亥为二万六千。今年春以是而祝族侄麟蹄倅。今乃合而献之于执事。爱之深而祝之繁也。夫寿得二十三万六千年则将与天地无极。物虽微而所寓者大。愿执事之受而有焉。不备。
与金仲宽
晏起开户。落花满庭。悄然惹日前馀怀。忽此赫蹄之枉。带得一函琼琚。依然是北山旧事。非但即景可喜。将使后之人。知吾辈尚留此世。看花赋诗。岂非一大奇事耶。况讽咏屡回。韵致溢发。格力古健。益知精旺神泰。龟鹤不老。大耋可卜。尤贺尤贺。报章何敢辞也。但早晚未可知。姑宽之。留作逋债。亦岂不有味耶。
与俞汝成(汉隽)
锦石集卷之七 第 137H 页
秋气日高。伏惟为政清胜。昨日俗离僧报枫不与老兄。游犹不游也。以是不往见。不独以簿书无暇也。秋操自节度营定期会。关文来到。大是愁乱。夫合操之不行久矣。积抛之军案。便成鬼录。稀见之民情。真若战场。自关到之日。民已骇然而鸟兽窜。俗离以西。户不下四千。为私奴者一空。军法之用。日加于里任。户谕之令。日驰于村闾。而无一人出而应者。此其势必至于大生事。尝见史记临难而募兵。多则得数千。少亦为四五百。若如今时则一兵不可得也。习操非赴战也。签丁非募兵也。而民犹若此。则脱有不幸。国将何为哉。弊邑编伍之军。其数六百名。营门合习之期。只馀二十日。六百名至多也。二十日至近也。以至近之日。而充至多之军。虽使古名将当之犹难。况腐儒疏拙如准源者乎。藉使百计搜括。尽数充定。昨年亦尝行私聚点矣。其时非不草略成额。而今日充定者。明日逃去。明日充定者。又明日逃去。迭相出入。互为盈虚。有若活蚤之聚合。左右跳跃。瞥然之顷。失其所在。今于营操前三聚点。又如昨年之为。则直至领付之日而阙额相望。必至之势。弊邑之罪。固有军律。所不辞焉。而其于国事。岂不大可寒心哉。或者言编伍
锦石集卷之七 第 137L 页
之卒。士夫之奴也。今若别晓谕于士夫。使之各借一奴。应国家一日之役。则彼必无辞。而六百名可得而无阙也。是言似矣。以堂堂千乘之国。行一习操。而不能取办于一号令。顾乃乞借为名。大损国威。为其主者又未必尽在此境乎。执事老吏也。必有方略之可及。贵牧大州也。必有纪律之可闻。如有奇策。勿秘于独用。而俾邻邑取法。此非今日共济之道乎。不宣。
与俞汝成
天晴风寒。晴可喜而寒可愁也。此时政候如何。弟自贵州离发时。雨乍收。阴雾塞路。雾里行三十里。不知路之为岭为野。到怀仁县门。始分一行人面目。宿疾之祟于江雾者。又此重触山雾。肢体麻疼。当因而闯发。甚可惧也。向日事。劫耶梦耶。吾辈书生。忽以羽笠韡裤。周旋于七千兵马之间。岂非意外欤。归来追思。发一大笑。因此而窃有所慷慨。不敢隐于老兄者。夫春秋合操大阅也。七千兵马大军也。以大军行大阅。宜其事甚壮可观。方其往赴期会。谓当如十二诸侯观战壁上。书生胆弱。恐无以卒事。及其临阵开眸。曾儿戏之不若。以成阵则旗鼓错乱。以行营则人马颠蹶。以接战则假倭数番跳跃。而胜战之曲已作。自初
锦石集卷之七 第 138H 页
至终。不满于一胡卢。问之则曰例也。清州以此例。他州亦以此例。则国之设营操何意哉。清州国家之大关防也。湖之左峡。贼路之要冲也。在昔戊申之变。已事可知。其时贼潜兵于北薮。乘夜入城。杀兵使。虽不然而白昼行兵。声言击清州。以此儿戏之卒。为兵使者安能御贼。吾知其望见必走。思之岂不寒心哉。今老兄既在其地。职是兵使之贰。未可以言于兵使。无待春秋之合操。无待七千兵马之咸集。惟清州之兵是组是练。是抚是爱。不拘常例。时加激劝。脱有不幸。以一州而当贼之要冲。使上党西原。为国家金汤。则虽老兄之不自为者。而功在老兄。岂不伟欤。曩过贵州之境。见民人皆骁健。无异古之荆楚。惟在教之之如何。老兄不以腐儒之谈兵笑我。亦不以假手于武夫自耻。而留意焉则幸甚。不备。
与俞汝成
伏惟新元。起居增祉。窃听于往来之言。老兄已治送内眷。大雪塞路。人不得行。而不使少迟。计老兄之马首。亦将不日而北。何其义之高而决之勇也。上党之游。不可复得。而俗离之约。徒为虚设。吾辈风流。从此而寂寥于左峡。此诚可恨。然何必呢呢喃喃作细语
锦石集卷之七 第 138L 页
送别如儿女子为乎。弟亦老白首。不堪吏役。其随老兄而北也亦不远矣。老兄其归语吾伯氏。与之相待于汉阳城南可也。不备。
与俞汝成
前书久未复。信乎邑事之多挠也。然老兄之指茧。准源之手龟。龟大痛也。茧小苦也。乃老兄以我为仙而羡之何也。岂以大州而骄于小县乎。仙亦有将卒之异。抑老兄之未之闻欤。昔有人入群仙之府。愿学仙。童颜而倚鹤背者许之曰从余行惟谨。于是其人肩琴匣背棋局。腰酒壶手殽榼。日从行于朝沧海暮苍梧之间。其人或恐其害于为仙也。不敢言劳。已而气喘喘欲死。则乃歔欷而叹曰虽仙。卒徒不可为也。今之三山尉。即古之卒徒仙。何羡之有哉。彼高坐宣化堂。俯视三十六州。一呼吸而风驰电击。周流于湖山。即仙之元戎也。如老兄节制使廑廑褊将。视准源之卒徒。亦岂远甚乎。世固有真仙。老兄行矣。吾知终南之下。嗒焉隐几。无向时茧指之苦而睡白日者。人必以为崆峒子也。
答俞汝成
家门不幸。家兄丧逝。悲痛沈恸。不自堪胜。伏蒙尊慈
锦石集卷之七 第 139H 页
特赐慰问。纸上二百有馀言。即一缄涕泪。念平日之父事则哀其生也。谓斯文之道丧则哭其死也。非执事之有是言而谁有。近一年纠结郁轖者。得此而始少泄焉则哀感至矣。敢言其晚。呜呼。人孰无丧兄者。而苟其自尽于所当尽。或无馀恨。可以塞悲。而此独不然。直行路也。木石耳。所以恨甚于悲。人世孤露之莫慰。天伦师资之永失。犹属第二语。自悼之外。更复何言哉。呜呼。以我先兄纯正之学刚毅之操。实德在躬。而命与时乖。终焉卷怀而逝。生顺死安。君子何憾。而所谓不朽图者。顾不在后人欤。收拾文草。撰述行迹。方幸家侄病愈。欲相与谋之。而年来精力销铄。且有不遑于私事者。其势易归荏苒。恐朝暮死。又抱无穷之恨矣。面诉之期。地上欤地下欤。留来状哀至辄执而泣。惟有是耳。不备。
与金敬修(思泰)
远而墨溪旧游。近而三山奇逢。终不可以复续耶。时望南天。只自驰神。雪寒比酷。不审兄起居如何。荒岁农家。甔石不空。能有勤力之效否。否则姑舍杜陵之无食。即其安丰索钱。何以堪之耶。念到于此。益令人发嘅于董生行矣。弟状木石耳。外若达理者。而其中
锦石集卷之七 第 139L 页
未必然。所以现在者。只是躯壳。始知东门吴之言。即一长歌。非真能不悲也。如使其病不有以误治。其贤不至于深惜。则亦复奈何哉。在家如客。所仰对而为慰者。惟左扉鹤发无恙。有时奉话畴昔。语辄到敬修而娓娓。敬修亦必遥想此境界。而或发于梦寐也。膝下矫矫者。已过高阳八龙之半云。娶妇者几人。胜雪之娇。亦几个年。已当于结缡者有之否。以赤手而成家计于他乡。敬修固自有干局。而不意晚境福力之完又如此。以弟之近日情理。不能无仰羡于敬修。则世之羡敬修者。又几人哉。以是而有欲以世所谓功名者易之则惑矣。吾知敬修之必不然。此其所以为敬修者。则向所云董生行。抑岂非浅之知也欤。年来废绝人事。手不作赫蹄字久矣。独于敬修。终不能忘情。且记昨岁有问书。不可以无复。遂把笔作此。而不觉语长。长亦何能尽积怀。书成亦茫然。不知从何而付去也。不宣。
与鱼景国(用宾)
天气向寒。为问起居何似。前书久未复。非敢惰也。书好故爱玩。爱玩故迟其答。答则其味不长也。仆与景国。俱白首。然后始乃相知。计年数则不过三见城北
锦石集卷之七 第 140H 页
屯桃花。若是乎交之晚而知之未旧也。然而犹且相许与上下。驰逐不舍。见之辄欣然无他。以景国好文章。仆亦好文章。所好同。故相与厚。而无间于交之新与旧也。景国每称仆士友可敬。仆非其人。亦不可谓景国不知仆者。然而景国之书缕缕以仆之穷而无成。发嘅于世道。末乃解之曰玉花珠汗。终是天闲中物。夫仆驽骀也。非马之千里。虽真是玉花珠汗者。何尝必入于天闲。其困死于村槽野枥之间者接踵也。夫千章之木。可栋于明堂太室。而委弃路傍。其不为樵斧之所斫。入于炊麦之用者。亦无几焉。则非独马为然也。景国何所见而有是喻乎。仆自居乡以来。水陆行而尝有所悟。乘款段出兴仁之门。有骏马而在前者。一举鞭而不见影。邈乎其不可及。及日暮而入于客店。则其骏马者在焉。仆之款段者亦在焉。其行于水也。尝乘小艇子。与巨船并行。巨船富多米布酒肉之载。人莫不醉饱鼻歌。小艇望之流涎。时或乞怜。得喣濡焉。而巨船者必睨视之。船与艇并行。终日不相离。艇未尝不羡于船。船未尝不骄于艇。俄而日落江暝。烟雾四起。江两岸寂然。而船与艇不知其处。向之贫富无有。又孰羡而孰骄哉。凡人之穷达时也。使
锦石集卷之七 第 140L 页
仆而有其时者则陆行之马。自有早晚。无其时者则水行之船。同归泯灭。又何慨焉。景国亦必水陆行者。而其悟此理则无或有逊于仆耶。仆之为是说者。欲景国之因是而洒然于穷达之间。不复以仆为忧。惟景国之览焉。不宣。
与鱼景国
岁色垂穷。伏惟起居增相。足下于向者。出所为文累纸以示仆。俾论其高下善否。仆素不娴文辞。强聋瞽而责听视。其何以得声色之真耶。虽然仆尝有一二粗得乎中者。顾何敢默默以负足下勤问之意也。窃观足下之文。毋论高下善否。即其所主处。已自有病。仆请先攻足下之病而后。论足下之文可乎。盖尝闻为文之道有三。曰命意也曰修辞也曰设法也。意与辞。自己之所独得。而发于一时者也。法人人之所通用。而定于万世者也。孔子曰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孟子曰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所因者何事。如三纲五常大经大法。亘万世不可易者也。所遵者何事。如井田学校良法美制。亘万古不可易者也。为文之家。亦自有大经大法。良法美制。亘万古而不可改者也。为国不因遵乎此则失正道而归于偏霸
锦石集卷之七 第 141H 页
矣。为文不因遵乎此则失正道而归于杂稗矣。意譬则理也。辞譬则物也。而法是则也。有理必有物。有物必有则。三者之势相须。不可废一。今足下之文。于意与辞。得其巧而臻其妙。精切纤丽。非不美矣。而所少者法也。噫。其所以少者。吾知之矣。足下之言曰吾为吾文也。非为古人之文也。今之为古文者。只是蹈袭而已。衣冠叔敖而骨相则非矣。嚬笑西子而眉目则非矣。非其骨相眉目。而惟衣冠嚬笑。是仿是效。则别人而已。夫安得为吾哉。吾以是为文惟蹈袭是祛也。噫。此仆所谓足下之文有病也。夫文之所恶于蹈袭者何也。以其无古人之义理。而只循古人之涂辙耳。如使我真得古人之义理。则虽循古人之涂辙。亦何害于为吾之文也哉。秦汉尚矣。虽以韩,柳,欧,苏言之。未尝不仿像古人。昌黎之文。仿乎诗书。柳州之文。仿乎左国。庐陵之文。仿乎司马迁。老泉之文。仿乎孟氏。东坡之文。仿乎战国策。若是者岂可谓全无蹈袭乎。而亦岂可以此。谓非韩柳欧苏之文哉。彼数子者。各自有所得之义理。发之于文。规矩尺度。自合乎古人。则无意于蹈袭而自蹈袭耳。然则不得古人之义理。而只循古人之涂辙者固非也。得古人之义理。而必
锦石集卷之七 第 141L 页
欲避古人之涂辙者亦非也。足下之文。果得乎古人之义理耶。则虽蹈袭不害为足下之文。不得乎古人之义理耶。则虽不蹈袭亦将何所贵于足下之文。昔扬子云著太玄以仿易。而自蹈于僭贼。如使子云真有羲文之义理。则虽作一易经可也。又何可以僭贼而罪之哉。然则子云之罪。在于无义理。不在于蹈袭也。古之不蹈袭者。唯庄周之文为然。而浮虚诡诞。无义理可取。则又曷可以不蹈袭而贵之哉。足下之言。又曰蹈袭者终不能发出吾言。如三岁学语儿。是为哑文也。吾不欲为哑文也。是又不思之甚者也。蹈袭者之不能发言。是岂蹈袭之罪哉。以其无可发之义理也。如其有可发之义理。则虽入于规矩尺度之中。自能沛然行其所无事。何患乎哑。无义理可发而徒为言说。则虽不哑。亦何益之有哉。且足下之不为蹈袭。是其意欲天下独有吾文也。然天下之意见。或有不谋而同者。安知今世不为蹈袭。如足下者果无乎。然则足下之文亦多矣。安得天下独有足下之文哉。若然则足下虽不蹈袭古人。亦将不免于蹈袭今人矣。足下之不蹈袭。果安在哉。大凡天下事。莫不有法。作室而必有作室之法。造器而必有造器之法。今足
锦石集卷之七 第 142H 页
下作室而弃绳墨。造器而舍规矩。是岂非足下之大病乎。其病也无他。偏而已。不去是偏。则足下之文。恐终不能至于高且善。此仆所以欲先攻足下之病而后。论足下之文者也。足下以为如何。不宣。
与边镇邦
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读书之法。亦当如此。严立课程。猛着工夫。然后方有显著功效。如棒之必有痕掴之必见血。不然而徒读。如隔靴爬搔。则虽麻姑之爪。何益于止痒哉。喜也论语闻已始读。其间工课勤怠。果如何。读之精则如秤上分金。诵之熟则如瓶中泻水。文义之了了分明。则亦必期于剥皮见肉。虽一字一句。不可放过。十年挟册。僧读风经。岂非此儿误了身者耶。放心之可收也。幼志之可去也。杂念之可除也。昏气之可明也。四者即今日急务。而亦无别法。只在着实读书。所谓着实者。顾不在于一诚字乎。此儿失学之由。及其病痛所在。今则必已详知。自当有良医对症之妙。随处砭针。此不欲覼缕也。人事文理。相须而成。此儿于人事上。至今朦朦胧胧。文理之不解蒙。固其宜也。文字之外。凡系言辞仪容。亦必多方提撕。俾有以如梦得醒。虽于行用文字。日用笔札之
锦石集卷之七 第 142L 页
属。口授指画。亦不可阙之也。今已过时。倍日兼行之法。亦宜知之也。师严然后道尊。君既为人之塾师。独不可自居以焦千之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