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贞庵集卷之八 第 x 页
贞庵集卷之八
书
书
贞庵集卷之八 第 414H 页
答金子静(丙辰)
伏承尊外王母太夫人奄尔捐世。惊怛之极。不知所言。顾以通家故谊。虽未尝升堂拜颜。若其钦服阃范之懿。则盖自少以至于今矣。世道百变。人事之感无穷。而卒又承此凶音。念其脱去百罹。翛然归化。则亦复何恨之有。而凡在外姻之末者。自不胜其痛伤之怀。况以贤者久在慈覆之中。而奄至于此。其何以堪遣。重为之悲念未已也。窃想葬礼已讫矣。贤亦归侍庭下。日近书册否。去腊书寄意郑重。求助切至。披复感叹。汔不能已。而中间行役忧病。苦无暇隙。阙焉不复。居然半年之久矣。虽贤善恕。岂不见讶。向者得于传闻。贤者欲一临会。欣耸以冀。竟复寂然。岂以忧患之故耶。抑别有以耶。如其终不忘此意。则实陃拙之幸也。辱教一二。得以反复。盖进为之意方锐矣。未知自玆以后。能不退转。以渐见端绪否。大学读几许而止。旧疑已底融释。亦有新义可闻者否。别纸所询。寡陋固无所见。而既有来闻。故试此塞白。其不嫌烦缕而悉陈之者。盖欲更求斤教耳。愿深察此意。于其差
伏承尊外王母太夫人奄尔捐世。惊怛之极。不知所言。顾以通家故谊。虽未尝升堂拜颜。若其钦服阃范之懿。则盖自少以至于今矣。世道百变。人事之感无穷。而卒又承此凶音。念其脱去百罹。翛然归化。则亦复何恨之有。而凡在外姻之末者。自不胜其痛伤之怀。况以贤者久在慈覆之中。而奄至于此。其何以堪遣。重为之悲念未已也。窃想葬礼已讫矣。贤亦归侍庭下。日近书册否。去腊书寄意郑重。求助切至。披复感叹。汔不能已。而中间行役忧病。苦无暇隙。阙焉不复。居然半年之久矣。虽贤善恕。岂不见讶。向者得于传闻。贤者欲一临会。欣耸以冀。竟复寂然。岂以忧患之故耶。抑别有以耶。如其终不忘此意。则实陃拙之幸也。辱教一二。得以反复。盖进为之意方锐矣。未知自玆以后。能不退转。以渐见端绪否。大学读几许而止。旧疑已底融释。亦有新义可闻者否。别纸所询。寡陋固无所见。而既有来闻。故试此塞白。其不嫌烦缕而悉陈之者。盖欲更求斤教耳。愿深察此意。于其差
贞庵集卷之八 第 414L 页
舛处。极意驳难。毋致周旋人情之讥。千万之幸。然自不能逐旋报去。以请教告之殚。而又有此言。其惰慢无实作。而徒烦颊舌。为甚愧也。遇洙自无所得。有何开益于贤者。况与贤离阔已久。亦何能审證而投药耶。异日或相从游。未前又以书札质疑。往复不置。则自当交有益也。彼中同学者谁也。于子静为畏友而卓然可望于他日者。愿闻之耳。林川棘人。何以支遣。忧患周旋。益见其进否。偶得暇日。草草布此。
别纸
明德即心也。具众理应万事。固不外于寂感。然大学不曰明心。而曰明明德。自有其义。今言明德体用则当以具众理应万事为体用。而不当以寂感为体用也。
自以其理而言之。(止)所谓明德者也。此一段言人物所以不同。由于明德有无。而于人则备言之。所谓方寸之间。虚灵洞彻。万理咸备是也。于物则略言之。所谓无以充其本体之全是也。(上下相对说处可见。)其下全其本体本明之体本体洞然等语。皆指明德。而末又以复得本体之全为言。以下文观之则上文所谓本体之全。可知矣。
别纸
明德即心也。具众理应万事。固不外于寂感。然大学不曰明心。而曰明明德。自有其义。今言明德体用则当以具众理应万事为体用。而不当以寂感为体用也。
自以其理而言之。(止)所谓明德者也。此一段言人物所以不同。由于明德有无。而于人则备言之。所谓方寸之间。虚灵洞彻。万理咸备是也。于物则略言之。所谓无以充其本体之全是也。(上下相对说处可见。)其下全其本体本明之体本体洞然等语。皆指明德。而末又以复得本体之全为言。以下文观之则上文所谓本体之全。可知矣。
贞庵集卷之八 第 415H 页
朱子曰致知有甚了期。此言虽以孔子之知。而犹不免问礼问官也。以是而言则所谓全体大用无不明者。惟圣人可以当之。而然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即物格之谓也。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即知至之谓也。上文于知至。以知既尽则意可得而实为言。下文于诚意。以心体已明而不谨乎此。无以为进德之基为言。未必独于补亡章末端以圣人事言之也。盖全体大用无不明云者。可言于圣人。亦可言于学者。可言于圣人者。以知行之合一也。可言于学者者。以知虽无不明。而犹待于行之纯熟也。大学是学者事。而下说杂引圣人事言之。恐不当如此说。阳明喜言知行合一。而卒得罪于圣门者。非谓无此理。但不当骤语学者以圣人事也。(凡看文字。当玩绎上下文义。令有下落。不宜别生意见。横作主张。下说觉有此弊。)
朱子就程子所定大学。别为定著。而其大者有二。考经文更定次序一也。补格致章一也。其馀注释。非关大体。不必表见于序文也。顾其为书。承上次其简编而言则乃程子所定。非古本也。放失。谓简编错乱与格致脱传也。采而辑之。谓错乱者收拾得所也。补其阙略。谓脱传者作文补亡也。最初工夫。却不言传文
朱子就程子所定大学。别为定著。而其大者有二。考经文更定次序一也。补格致章一也。其馀注释。非关大体。不必表见于序文也。顾其为书。承上次其简编而言则乃程子所定。非古本也。放失。谓简编错乱与格致脱传也。采而辑之。谓错乱者收拾得所也。补其阙略。谓脱传者作文补亡也。最初工夫。却不言传文
贞庵集卷之八 第 415L 页
之有阙。至朱子始谓有阙文。而作文字以补之。所论格致之义。虽取诸程子。作文补阙则乃朱子之意也。
答金子静
大学所云明德者。人心之虚灵洞彻万理咸备之谓也。具众理于内而应万事于外。此所以人独有之。而非物所得与也。人之明德。本自如此。而惟其气拘欲蔽。故苟非上智大贤之资。不能全其本体。必其功夫既到。复其本初。然后乃可语此。苟为不然。其为明德。亦有许多般数。有八九分明者。有四五分明者。有仅得一点子明者。亦有全然昏蔽者。如此则只当曰心。而非复本然之明德也。是故释氏明心之说。(闻声悟道。见色明心。是释氏语。)与大学明明德之说。相似而实不同者。释氏则死守其气质有蔽之心。而略见光景。便认为本心正体。吾儒则体察得心中所具之理。而开明心术。以极其全体大用。此其为差毫釐而谬千里者也。来谕谓心与明德。一物二名。而至以大学之曰明明德。而不曰明心者。谓初无意义。则岂不未安乎。(大学以格致为明明德最初工夫。其意盖可见矣。以此立言。人犹有以诚意章为传之第一。而谓古本不误者。若于经文之首。便曰明心。则其诪张狂惑。以祸天下者。庸有极乎。)
夫明德部位。实在于心。则所谓一物二名者。大体则
答金子静
大学所云明德者。人心之虚灵洞彻万理咸备之谓也。具众理于内而应万事于外。此所以人独有之。而非物所得与也。人之明德。本自如此。而惟其气拘欲蔽。故苟非上智大贤之资。不能全其本体。必其功夫既到。复其本初。然后乃可语此。苟为不然。其为明德。亦有许多般数。有八九分明者。有四五分明者。有仅得一点子明者。亦有全然昏蔽者。如此则只当曰心。而非复本然之明德也。是故释氏明心之说。(闻声悟道。见色明心。是释氏语。)与大学明明德之说。相似而实不同者。释氏则死守其气质有蔽之心。而略见光景。便认为本心正体。吾儒则体察得心中所具之理。而开明心术。以极其全体大用。此其为差毫釐而谬千里者也。来谕谓心与明德。一物二名。而至以大学之曰明明德。而不曰明心者。谓初无意义。则岂不未安乎。(大学以格致为明明德最初工夫。其意盖可见矣。以此立言。人犹有以诚意章为传之第一。而谓古本不误者。若于经文之首。便曰明心。则其诪张狂惑。以祸天下者。庸有极乎。)
夫明德部位。实在于心。则所谓一物二名者。大体则
贞庵集卷之八 第 416H 页
是。而欠却曲折矣。又欲以寂然感通。具众理应万事。通融互换。以言心与明德之体用。亦恐太快而少商量矣。又引孟子注说为通融互换之證。则鄙意有不然者。盖注释各就其本文而衬贴为说。故朱子于经传中释心字者。其类例不一。大学曰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故释之曰心者身之主也。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故释之曰心者主于身而应事物者也。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故释之曰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以大学之序言之。知性物格之谓。尽心知至之谓。(本注语。)则注之所释。自当与大学略同。而孟子则释心字。故以神明称之。大学则释德字。故以得乎天称之。此可见朱子注释无不衬贴本文。而盛水不漏矣。今若只见孟子注说之同于大学。而便谓朱子所释心与明德。漫无分别。而因以为明明德可作明心而不为病。则无乃喜其同于己。而不及致详于其他耶。
第五六七章。初非传文之阙略也。其相承之意。本自明白。而朱子虑后之读者。未易寻察。特于章后作注以明之。虽是章下注。其为注说则一也。章句之作。犹不表见于序文。两章章下之注。胡大关紧。而必见于
第五六七章。初非传文之阙略也。其相承之意。本自明白。而朱子虑后之读者。未易寻察。特于章后作注以明之。虽是章下注。其为注说则一也。章句之作。犹不表见于序文。两章章下之注。胡大关紧。而必见于
贞庵集卷之八 第 416L 页
序文耶。夫简编之错。传文之脱。其重若彼。而下语太轻。章下添补之注。其轻若此。而下语太重。此愚之听莹于来谕者也。且补其阙略云者之为补大学之阙则明甚矣。第五六七章相承之意不明者。果可谓大学之阙略耶。间亦窃附己意补其阙略云云者。若不主先入。而平心读之。则其为补格致传之意。自可跃如矣。如何如何。
格致说。鄙言岂足有助于高明之见耶。高明已自勘破无疑。深可幸也。
与金子静(丁巳)
子静平日不甚健。又于行旅闭关时节。作寒程远役。不胜忧念。书寄邵子冬至吟一篇。望领此意。
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玄酒味方淡。大音声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庖牺。
于冬至吟中。形容存养工夫如是之善。故朱子载之易本义中。既称其振古豪杰。又令读者尽心焉。且举似于学者。为存养节度。今若于道途之中。着实行持。则不但有益于工夫。亦可以防闲六气之感。如何如何。
与金子静(戊午)
格致说。鄙言岂足有助于高明之见耶。高明已自勘破无疑。深可幸也。
与金子静(丁巳)
子静平日不甚健。又于行旅闭关时节。作寒程远役。不胜忧念。书寄邵子冬至吟一篇。望领此意。
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玄酒味方淡。大音声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庖牺。
于冬至吟中。形容存养工夫如是之善。故朱子载之易本义中。既称其振古豪杰。又令读者尽心焉。且举似于学者。为存养节度。今若于道途之中。着实行持。则不但有益于工夫。亦可以防闲六气之感。如何如何。
与金子静(戊午)
贞庵集卷之八 第 417H 页
遇洙顿首再拜言。伏承赴告。先丈奄已下世矣。执书痛哭。夫复何言。昨冬以来。已知宿證之添谻。而尚谓有可恃者。且中间所得于传闻者。加减不常。故不意遽及于斯境。一朝有此。此岂但一人一家之私恸而已。实系世道斯文之厄。天实为之。谓之奈何。伏惟孝心纯至。思慕号绝。何可堪居。日月流迈。遽踰旬朔。哀痛奈何。罔极奈何。仍念哀之美质。自足以发挥前人志事。苟不为祸故所陨穫。疾病所摧残。而卒有所成就。则先丈为不亡矣。然哀既清羸善病。目下所值境界。又非人理可堪者。则将何以得扶持耶。切乞以孝之大者。自强自勉。毋执疏节。以伤其生。以仰体先丈平日慈爱之念。如何如何。遇洙揆以义分。宜即奔赴。而道途殊远。临葬又将往来。则其前行役。力有不及。姑此迟留。一念悲系。不能暂废。谨奉疏不备。
别纸
山事计将安出耶。昨闻叔平言。丧次诸议。皆欲权厝于彼中。徐求吉地。奉迁旧山而合祔。似出于不得已之故。且遇洙短于虑事。不能深究其利害所在。而泛听之而已。其后偶作京行。以所闻于叔平者。语于家兄。则家兄以为此失计之大者。不可不力止之。欲求
别纸
山事计将安出耶。昨闻叔平言。丧次诸议。皆欲权厝于彼中。徐求吉地。奉迁旧山而合祔。似出于不得已之故。且遇洙短于虑事。不能深究其利害所在。而泛听之而已。其后偶作京行。以所闻于叔平者。语于家兄。则家兄以为此失计之大者。不可不力止之。欲求
贞庵集卷之八 第 417L 页
人便。书议于丧次诸公而不能得。李生夏祥言诚仲之孙将奔哭而归。归后似有回便。故家兄欲待此作书。而遇洙旋复路。未及见矣。不知果然。而丧次诸议又如何耶。临发俞子恭来见。其以权窆彼中。为大不可者。一如家兄之意。归路历见南洞李戚叔。则亦为哀家哀伤叹咜。而其于山事。亦与子恭之意无异。诸以为不可者。盖以哀家山事。当以鲁祔之礼为急。而目今形势。已同强弩之求力。初丧则犹可以竭家众之力。藉亲知之助。既权葬于海曲。而哀之叔父本有贞疾。哀又羸弱多病。则地师难遇。山事难定。而家力日益残败。则将何以完决而合窆耶。此则亲属众多而家力优厚者犹难之。况如哀家今日者耶。如或因仍迁就。遂不得合窆。则幽明之间。为恨无穷。不如及此初丧运柩。停丧于平丘或石郊。卜得一穴于平丘先山之傍。穴虽不佳。如可容两丧。而为二三年权安之地。则亟移旧山而合葬于玆。尊叔父老兄及哀皆仍留平丘或石郊。平居得与亲戚相依。疾病又可问议于京中。如是而得保数年。然后徐图吉地而完襄。以恔孝心固幸矣。虽不幸而终不得完襄。既行合窆则可以无憾于幽明。此言诚有理矣。但闻平丘先垄
贞庵集卷之八 第 418H 页
无馀穴。此为可虑。然今日之计。只为合窆而已。前头又将改厝。则姑就仅可容棺之地。为二三年权安之计。似不甚难。且伏闻先高祖同知公位旧圹。或以为无灾。或以为有害。而先丈之意则常以为有害矣。遗志既如此。则虽不可完襄。以为无灾者有之。则其灾患之不至大段。可以揣知。于此权厝一二年。岂至于大不可耶。此虽不可。昨春家仲父葬事。欲行于平丘驿馆之傍。而因诸议不一。竟不得用。而从兄诸意皆以为端妙可用。其地为宁嫔房管摄之地。用之无难。而但驿馆逼近。易被沮败云。此事试与大兴丈商量如何。从兄又言昨春求山时。闻安山有吉地。而亦为宁嫔房柴场。而葬月已迫。忙急不能往见。此若可用则大兴丈亦可图之。哀家运柩到郊外后。一往见之。如可合意则移旧山合窆亦好。此又如何。近年吾家诸从兄弟求山颇广。虽未完决。置标处则不为不多矣。凡山皆有主人。哀家形势。于邀请地师。博求名山。有所未及。则试与德仲诸人。历览吾家置标处。如有可留意者。则虽为吾家所弃。哀则定用如何。如将定用则吾辈之力。亦可为之周旋。来头如于原骊间定山。则仍遂定居。以成平日宿计。亦庶几无背于先志。
贞庵集卷之八 第 418L 页
如何如何。凡此皆吾家诸兄弟及子恭之意也。既言于德仲。使之力劝于丧次。而又如是缕陈诸人之见。以备商量。乞以此纸奉议于诸长者。而亦以哀意参商。毋孤此区区之忱诚。如何如何。但范伯修之于建阳。虽朱子言之。而亦不见从。则人之意见。本自难合。亦何敢必其俯循吾辈之见而改辙北归耶。德仲又言如椁材石灰等物。虽已措办。载舟以到京口或骊原之间。则势不甚难。此言亦然矣。又言担军之得于沿路。不但非便。亦且未易。不如买得京中契军。而京军买得之价。不过钱十五六两。故从兄以为此则吾辈当各出力。备其价以助之。此等议论。盖皆有深识远虑。而为哀家眷眷之意也。哀家既于保宁非可系恋者。则为之改图。诚叶事宜。而第未知彼中诸意。终果如何也。
与金子静
日昨俞子恭有书。谓才自哀次归。所以为哀忧者。亦深至矣。自见此书。一念耿耿。尤不能已也。前月在骊。因家兄还京。修付一书。意已传去矣。入京后知家间连有事故。不克耑伻。至今滞留矣。玆始送于石郊。俾有以因便传达。不知早晚又何如也。仍念今日哀之
与金子静
日昨俞子恭有书。谓才自哀次归。所以为哀忧者。亦深至矣。自见此书。一念耿耿。尤不能已也。前月在骊。因家兄还京。修付一书。意已传去矣。入京后知家间连有事故。不克耑伻。至今滞留矣。玆始送于石郊。俾有以因便传达。不知早晚又何如也。仍念今日哀之
贞庵集卷之八 第 419H 页
所值境界。实有未易堪处者。而古之贤达。亦未尝以哀苦自戕。祸患自废。况先丈志业未究。奄弃斯世。为斯文无穷之恨。而家有贤子。足继其业。则此不但朋友之所共祈愿。抑先丈幽冥之中。所望于后人者。夫岂浅也哉。切祝益加自彊。勉思支保之道。千万千万。遇洙为治病入京。而遇暑益昏惫。一味废顿。直是生无益而死无闻者。有愧于先逝者多矣。似此气象。未易跨马作数五日之役。面慰之计。迄此迁就。第剧悲叹。不宣。
答金子静
今此书辞。意思怆恍。何为其然也。专精省虑。实为摄养之良方。疾病虽甚。必有不挫之气。然后方有可恃者。吕原明之今年大病。全不动者。时时默省。则可为病中动忍之资矣。此为三折肱之验。幸试加意。如何如何。
与金子静(己未)
顷进垩室。得瞻深墨之容。归来耿耿。益不胜驰情。日间风霾。哀履复何如。悬溯不已。遇洙归时取江北之路。三日而到家。病幸不添。栖息粗安耳。记昔遇洙在疚。先丈惠以若干海衣。俾资饮食。其后见牛溪与龟
答金子静
今此书辞。意思怆恍。何为其然也。专精省虑。实为摄养之良方。疾病虽甚。必有不挫之气。然后方有可恃者。吕原明之今年大病。全不动者。时时默省。则可为病中动忍之资矣。此为三折肱之验。幸试加意。如何如何。
与金子静(己未)
顷进垩室。得瞻深墨之容。归来耿耿。益不胜驰情。日间风霾。哀履复何如。悬溯不已。遇洙归时取江北之路。三日而到家。病幸不添。栖息粗安耳。记昔遇洙在疚。先丈惠以若干海衣。俾资饮食。其后见牛溪与龟
贞庵集卷之八 第 419L 页
峰书。以二小薧纳于简幅中。以相问遗。盖交际之间。风谊之笃。有如此者。窃尝钦叹。故今遇洙家适得甘藿数把。以其两叶纳之书封以呈。此于京市固贱。而亦以附纻缟之义。幸为之一尝于疏食之间。如何。
答金子静(庚申)
遇洙向来閒行。转辗深入。遂至瓶泉则境界尽静僻。亭舍尽明洁。意殊未已。且见其复室四周。宜于冬处。亭主又是平生爱好者。与之同处。则似必有益。故决意过冬。而家兄忧之过甚。遣骑趣归。不免径还。留日不多。读书不浃洽。只觉居处清绝。意思松爽而已。此外无所增益耳。承哀亦过加忧念。有此缕缕之示。感叹之馀。益愧其妄动也。然今幸无事归来。此有不足言者耳。游记讲义。俱无可藉手以对朋友之问者。尤可惭叹。
答金子静(辛酉)
冬末获承手告。披喜无异合席。而第意外失幼。不胜惨愕。念其免怀。亦已数年矣。其姿容语笑。出入游嬉。陈迹满目。必有不可堪者。而且想吾人屡经祸故。孤寄客土。所以慰情而解颜者。当在于是。而今遽失之。其将益无以为怀矣。伤叹尤不可言。岁色忽已更新。
答金子静(庚申)
遇洙向来閒行。转辗深入。遂至瓶泉则境界尽静僻。亭舍尽明洁。意殊未已。且见其复室四周。宜于冬处。亭主又是平生爱好者。与之同处。则似必有益。故决意过冬。而家兄忧之过甚。遣骑趣归。不免径还。留日不多。读书不浃洽。只觉居处清绝。意思松爽而已。此外无所增益耳。承哀亦过加忧念。有此缕缕之示。感叹之馀。益愧其妄动也。然今幸无事归来。此有不足言者耳。游记讲义。俱无可藉手以对朋友之问者。尤可惭叹。
答金子静(辛酉)
冬末获承手告。披喜无异合席。而第意外失幼。不胜惨愕。念其免怀。亦已数年矣。其姿容语笑。出入游嬉。陈迹满目。必有不可堪者。而且想吾人屡经祸故。孤寄客土。所以慰情而解颜者。当在于是。而今遽失之。其将益无以为怀矣。伤叹尤不可言。岁色忽已更新。
贞庵集卷之八 第 420H 页
以此怀事之怆痛。知吾人意绪一般也。不知改岁以来。志气益坚。进德益新否。区区瞻恋。有倍常日。遇洙粗保病劣宿状。而齿发日颓。志力日衰。殊无可言者。吾友将何以警策振拔之耶。向来家兄所遭。危厉何言。身游羿彀之中。祸及覆巢之卵。而辄蒙 天慈之曲覆。以有今日。然人之祸心未已。天之胜人难必。不知前头事几果将如何也。亦复奈何乎哉。粹言有曰德盛者物不能扰而形不能病。临震惧死生而色不变。当疾痛惨戚而心不动。由养之有素。非一朝一夕之力也。每诵此言。差能强意。此不过赞颂成言者。而既无所自得。则时取前言。以自警省。亦不可无也。今子静才经惨戚。愿以此相与从事也。枫岳之游。令人耸听。其终不成者。诚可恨也。常思子静时出游山水间。以宣堙郁。则必能有益于调病。而恐力之不赡也。万万非书可既。都惟默会。
答金子静
向者以粹言一段。举似于子静。非以所尝从事而得力也。特以末俗多故。险涂难尽。顾未能周于德。而欲酬酢于事变之来。则其不至于颠顿狼狈也几希。故冀以此为爱助之一端。而如是诵绎。未或忘废。则将
答金子静
向者以粹言一段。举似于子静。非以所尝从事而得力也。特以末俗多故。险涂难尽。顾未能周于德。而欲酬酢于事变之来。则其不至于颠顿狼狈也几希。故冀以此为爱助之一端。而如是诵绎。未或忘废。则将
贞庵集卷之八 第 420L 页
必有大欢喜境界。此在区区所拱而俟尔。独念古人所以忏悔而觉悟者。能一拨便转。更不蹈前非。此程子所谓既学而须知有得力处者也。若每每自讼而卒无大益。则又岂有了期耶。此区区常自慨惋者。故复此布闻。幸以意会之也。
别纸
原书裁置经月。汔未入褫。又因便风获承八月二日惠书。殊慰思仰之怀。而第浮胀又作苦。此则别般證候。而其为惊念。倍于前时矣。不知此是一时偶发者。而旋即向安否。抑有辗转深痼之虑否。一念悬系。不能暂忘于怀也。至于全废检押之示。令人慨然。顷年宋晦可示其先君清隐公遗事。其中有曰清隐公少时往拜农岩先生。农岩时已沉疾。而犹终日危坐。问何不自便。以养病体。而必危坐也。答以吾为学所得。只是危坐一节。今并此弃之则将何以藉手归死耶云矣。鄙人年来病甚。全然放废。及见此瞿然惊愧矣。今又一为子静诵之。子静于先生。又非他人也。惕然反顾。思所以企及如何。鄙人才经季父迁窆于龙仁地。为受先妣状文。留寒泉六七日而才归矣。寒泉丈猝有风渐。症形似不轻。此丈病患如此。而今日世道
别纸
原书裁置经月。汔未入褫。又因便风获承八月二日惠书。殊慰思仰之怀。而第浮胀又作苦。此则别般證候。而其为惊念。倍于前时矣。不知此是一时偶发者。而旋即向安否。抑有辗转深痼之虑否。一念悬系。不能暂忘于怀也。至于全废检押之示。令人慨然。顷年宋晦可示其先君清隐公遗事。其中有曰清隐公少时往拜农岩先生。农岩时已沉疾。而犹终日危坐。问何不自便。以养病体。而必危坐也。答以吾为学所得。只是危坐一节。今并此弃之则将何以藉手归死耶云矣。鄙人年来病甚。全然放废。及见此瞿然惊愧矣。今又一为子静诵之。子静于先生。又非他人也。惕然反顾。思所以企及如何。鄙人才经季父迁窆于龙仁地。为受先妣状文。留寒泉六七日而才归矣。寒泉丈猝有风渐。症形似不轻。此丈病患如此。而今日世道
贞庵集卷之八 第 421H 页
人物。又茫然无复涯畔。将如之何。惟子静努力自爱。毋以一时疾病为解。而苟自轻其身也。
答金子静(壬戌)
书中谕以胀證益加矣。此非一时轻可疾祟。其为忧念有不可言。其间月日颇久。未知今已差完。亦无复肆之忧否。每念贤者志业之远大。意其劳苦拂乱。自是天意欲玉成之也。然禀气太清弱。疢疾太频繁。区区悯念之私。亦自有不能已者。惟愿贤者毋以许多忧苦恼其心。而每自强自大。如天生男子岂偶然之云。如何如何。鄙性劣弱。且比来全然放废。殆无所用心。而惟其好善之心则自来有之。且念人地才格如子静者。当世鲜伦。故区区爱助之诚。亦不能忘废。每发如此之言。想有以谅察也。来书自警之意甚切。近日则觉有濯旧来新之效否。愿闻之。
答金子静(甲子)
曾在丁酉。闻遂翁于 温宫引对。陈春秋之义。并举两宋先生。而先春后尤。出而言曰士林之并称两先生也。本自先春后尤。而朝廷之上。以爵秩之故。先尤后春。吾辈当从士林本来次序。故陈奏之际。次序若是云。愚方少时。而认以为春翁长尤翁一年。故尤翁
答金子静(壬戌)
书中谕以胀證益加矣。此非一时轻可疾祟。其为忧念有不可言。其间月日颇久。未知今已差完。亦无复肆之忧否。每念贤者志业之远大。意其劳苦拂乱。自是天意欲玉成之也。然禀气太清弱。疢疾太频繁。区区悯念之私。亦自有不能已者。惟愿贤者毋以许多忧苦恼其心。而每自强自大。如天生男子岂偶然之云。如何如何。鄙性劣弱。且比来全然放废。殆无所用心。而惟其好善之心则自来有之。且念人地才格如子静者。当世鲜伦。故区区爱助之诚。亦不能忘废。每发如此之言。想有以谅察也。来书自警之意甚切。近日则觉有濯旧来新之效否。愿闻之。
答金子静(甲子)
曾在丁酉。闻遂翁于 温宫引对。陈春秋之义。并举两宋先生。而先春后尤。出而言曰士林之并称两先生也。本自先春后尤。而朝廷之上。以爵秩之故。先尤后春。吾辈当从士林本来次序。故陈奏之际。次序若是云。愚方少时。而认以为春翁长尤翁一年。故尤翁
贞庵集卷之八 第 421L 页
兄事之。以此崇贤书院位次。亦先春后尤。士林本来次序如此。故遂翁之言如此。后生于两先生次序。则当从遂翁定论。及见同春年谱则沧洲劄语。亦先春后尤。故又认以为爵秩无高下时。则虽朝廷之上。亦先春后尤。遂翁之论。必以是也。愚之自少所知者如此。而亦未尝问质于他人矣。昨年秋在从兄谪所。见过去朝纸。其中有两湖儒疏。而文字颇佳。但其措语有未善者。故以为恨。而至于次序则以有遂翁之论不之怪也。归家后得京里亲旧书。郑就河入泮。以贬薄尤翁。施罚怀儒。而一二名官语言过当。或以为平生不识同春。或以为子孙强加揄扬。阴嗾乡儒。或以为 庙庭配享单举尤翁为宜。愚甚骇之。且胸中不平。以为遂翁为儒林宗师。而前日之论如此。则后生固当遵用。且春翁长尤翁一岁。尤翁平日兄事之。以春翁而先尤翁。则在两先生俱无所不安。而后生所以尊尤翁者毫无所损矣。今以先举春翁之故。谓之贬薄尤翁。则后生所以待春翁者。岂有馀地。而尤翁之心亦岂肯安于此耶。如郑就河者。可谓妄人也。此固不足言。若一二名官之言。亦甚可骇。此事虽有所失。只是后人之罪也。于春翁有何关涉。而乃于平日
贞庵集卷之八 第 422H 页
尊敬之地。加以不逊如此耶。虽意其传闻之或过。而要亦有苗脉。故心甚慨然。适于此际。金都事相福来过。故愚先举此事。以前日所闻遂翁说为言。且言今日纷纷之为慨然矣。其后君会书至。以金台之有所传说而唇舌颇多。戒以自今以后。于此等事。宜讱其出。愚答曰枢机固不可不慎。而至于此事则非有所轩轾于两先生也。只是次序而已。次序于两先生。有何大关系。而生出许多风浪耶。亦足以观世变云矣。去故浸远。人见易差。后生于斯文事。唯当以先辈长德之论。为准则。而遂翁 温宫之对既如此。则恐不宜别生他议。故有此等酬酢矣。今见来示。遂翁诸门人力辨其无此事。至于韩公则立说发明。尹公则论议尤峻。以为虽文庙亦当单举尤翁。而谓尝亲承遂翁微旨云。愚于两先生次序事。自信而不疑者。以其有闻于遂翁之论之故。而今其门下诸公所闻于师教者若此。则愚之所闻。即少时传闻之说也。韩尹两公之所闻者。乃平日函丈讲磨者也。是其言必可信矣。更容何说。但遂翁平日意见既如此。则 温宫之对先春后尤者。果何故欤。无乃其时 温宫之对先春后尤云者。亦传闻之误。而如愚者信听之耶。愚于
贞庵集卷之八 第 422L 页
向日骤闻怀儒施罚事。而深以为未安。欲作书尹公。问以遂翁 温宫之对如彼。而后生辈未有闻。则如公者宜告语之。以息纷纷之论。而其时私家多事。未遑及此矣。遂翁门下诸公之意皆如此。则此必愚之少时所闻有误而然也。韩公之立说发明者。窃欲得见。以开迷见。可觅示否。愚于次序事。始以遂翁之论为可从。及闻郑就河施罚事及一二名官不逊之言。便以为骇。而其他则亦何尝异于先丈与先兄之意耶。但此则当与次序事。别为一说。盖次序则初非以道德功烈有所轩轾也。若以春翁谓全不干涉于大义。而单举尤翁则已。既并举两先生。而遂翁之陈春秋大义。有曰 孝庙与宋某宋某密勿图议云。而先举春翁。则今何必改易次序而后为快耶。两先生同是 孝庙同德之臣。而 孝庙之盛德大业。在于春秋之义。则春翁之独不与焉。无其理也。尤翁与春翁始终周旋。而于春翁墓志。有曰自以尊周之义复雠之志。为己任。不顾国力之萎弱。不忧吾势之单寡。终始一心。如日星之昭。如江汉之东。观于此则春翁之与尤翁。虽有许驱驰任居守之不同。其倡义陈谟。何尝不与之同哉。以其年岁之长。而依士林本来次序。
贞庵集卷之八 第 423H 页
以遵遂翁遗矩。有何不可者。然今日纷纷所由来者亦渐矣。如愚者只合缄口结舌于此等事。而气轻言躁。致有烦言。无非自取咎悔多矣。诚欲不复交涉于此。以为失东隅收桑榆之计。而被子静问及。不免覼缕及此。惟子静知愚本意。士友间虽有深诋鄙人者。只曰本意不如此。而勿与之辨。如何如何。时节不是。当恐翻得语言转多。为推波助澜之归耳。来示有湖儒通文云者。而僻居未有所闻。此亦未可觅示否。大抵后生深究两先生造道成德之极致。而求以淑其身可也。至于此等哓哓之议论。则唯当默焉而已。盖无益于吾身而有害于世道也。聊以折肱之戒。有所奉勉。未知子静以为如何。
答金子静
承读书经。此书区区亦尝读过。而只上口而已。实多难通处矣。如愚者读易书犹觉难。固宜如此。子静平心易气而读之。则其不可通者。恐无几也。来书有尚未了上经之语。而易则分上下经。固有意义。书则自洪范以上为上经。旅獒以下为下经。殊无据依。曾闻李子华言世俗多言尚书上下经。而尚书之有上下经。今文无古文无也。此友之言。每见有才致矣。岂子
答金子静
承读书经。此书区区亦尝读过。而只上口而已。实多难通处矣。如愚者读易书犹觉难。固宜如此。子静平心易气而读之。则其不可通者。恐无几也。来书有尚未了上经之语。而易则分上下经。固有意义。书则自洪范以上为上经。旅獒以下为下经。殊无据依。曾闻李子华言世俗多言尚书上下经。而尚书之有上下经。今文无古文无也。此友之言。每见有才致矣。岂子
贞庵集卷之八 第 423L 页
华未尝与子静论此耶。
答金子静(丙寅)
向者书中云云。自以孤露馀喘。有孔怀之悲。而京师为少小生长之地。且屡经世祸。故稍近城市。已自颜厚。乍归旧居。辄觉心折。玆故安于田里。只依近松楸而已。一步不欲向京。前书偶有所问。而若区区之心则断之已久。若先正行止时贤准则。非所敢拟议也。子静如欲探拙者往来。为相际之便。则恐无相见之期。惟乘闲一枉如昨年之为。然后可以对讨多少也。如何如何。
答金子静
偏倚之义。叔平所传仪韶之言。区区不无听莹者。有所疑问。而得此开示。实愚陋之幸。然来谕所云杂学辨一段。非朱子定论者。又与鄙意不同。鄙意则欲于杂学辨。求其本文主意。于中庸篇题。求其本文主意而已。不必以杂学辨而疑中庸篇题之有异。以中庸篇题而疑杂学辨之非定论。苟如是则彼此两失而都不得正义矣。程子云中者亭亭当当直上直下之正理。所谓亭亭当当直上直下底意象。政说得不偏不倚云者。颇合于鄙见。而又见语类一条。论在中之
答金子静(丙寅)
向者书中云云。自以孤露馀喘。有孔怀之悲。而京师为少小生长之地。且屡经世祸。故稍近城市。已自颜厚。乍归旧居。辄觉心折。玆故安于田里。只依近松楸而已。一步不欲向京。前书偶有所问。而若区区之心则断之已久。若先正行止时贤准则。非所敢拟议也。子静如欲探拙者往来。为相际之便。则恐无相见之期。惟乘闲一枉如昨年之为。然后可以对讨多少也。如何如何。
答金子静
偏倚之义。叔平所传仪韶之言。区区不无听莹者。有所疑问。而得此开示。实愚陋之幸。然来谕所云杂学辨一段。非朱子定论者。又与鄙意不同。鄙意则欲于杂学辨。求其本文主意。于中庸篇题。求其本文主意而已。不必以杂学辨而疑中庸篇题之有异。以中庸篇题而疑杂学辨之非定论。苟如是则彼此两失而都不得正义矣。程子云中者亭亭当当直上直下之正理。所谓亭亭当当直上直下底意象。政说得不偏不倚云者。颇合于鄙见。而又见语类一条。论在中之
贞庵集卷之八 第 424H 页
义。有曰亭亭当当直上直下。亦有不偏倚气象。气象二字政好。而但亦之一字。未知其为说之果何意也。幸更商量而反复之也。
与金子静(戊辰)
匪分之职。久此虚縻。自惟本领。初不可以言官自处。而适值变异非常。语默之际。或有当讲究者。甚思一见子静而不可得。欲贻书相问则又恐其为烦也。盖此知见不明。须待朋友点检。而势又有不易者。方以为挠。及外弟示以所被书札。则其义实有据依。当从无疑。故只陈不似实状。冒上辞本矣。子静亦于朝纸间见此否。本拟奉质而未果矣。繁简之间。只当如此否。其有可指摘者。则虽系既往。不妨开晓。俾为后来之鉴也。枫岳之游。得天晴日暖。枫叶甚盛。已极不易。毗卢绝顶。九龙怒瀑。又为一山最胜。而游屐殆遍。自馀俱属儿孙。虽不观亦无害也。来诗篇什。虽似寂寥。大抵平淡有致。无因境动心夸张眩耀之色。即此可见其为人矣。区区于诗。每赏其如此。至于叫欢动荡者则不喜也。自得来诗。爱玩无斁也。且思念病里无聊之状。有此录示。此意尤不可忘。
答金子静(己巳)
与金子静(戊辰)
匪分之职。久此虚縻。自惟本领。初不可以言官自处。而适值变异非常。语默之际。或有当讲究者。甚思一见子静而不可得。欲贻书相问则又恐其为烦也。盖此知见不明。须待朋友点检。而势又有不易者。方以为挠。及外弟示以所被书札。则其义实有据依。当从无疑。故只陈不似实状。冒上辞本矣。子静亦于朝纸间见此否。本拟奉质而未果矣。繁简之间。只当如此否。其有可指摘者。则虽系既往。不妨开晓。俾为后来之鉴也。枫岳之游。得天晴日暖。枫叶甚盛。已极不易。毗卢绝顶。九龙怒瀑。又为一山最胜。而游屐殆遍。自馀俱属儿孙。虽不观亦无害也。来诗篇什。虽似寂寥。大抵平淡有致。无因境动心夸张眩耀之色。即此可见其为人矣。区区于诗。每赏其如此。至于叫欢动荡者则不喜也。自得来诗。爱玩无斁也。且思念病里无聊之状。有此录示。此意尤不可忘。
答金子静(己巳)
贞庵集卷之八 第 424L 页
向者复书后。金甥士修来见。故示以来书。且语以答书之意。金甥曰此近于推诿。无乃未安耶。愚答曰此孝子为亲不朽之托也。惟当以文学优长者为重。今伯春仪韶之文学。胜于我远矣。知他人之胜于我而不以让焉。此岂理也哉。此事吾必欲力辞矣。且以古事言之。朱子行状。勉斋撰成。所以状德者。无毫毛不尽者。故千载之下。犹足以想像兴慕。而至于表志文字。未闻有作之者。如此则仪韶之状已足。虽伯春犹不必为。况于我耶。渠唯唯而去矣。区区之意。本自如此。此岂外面谦让之辞耶。今子静犹以为过谦。此区区情实未蒙见谅也。良愧良愧。但以先意所属。更加责勉。此则诚无说敢辞。只当于早晚仰承明谕。而第此事已在数十年前。其时则区区年纪。犹在少壮。或有前头可望者。故以平日爱好人伦之盛意。不免于见属之过勤。而今则不学懵陋。老丑亡状。如此之甚。以今我而论故我。则实有前后之判异。亦岂宜胶守前日之遗教。不自尽于发挥幽潜之道耶。此则恐当在权度之中也。如何如何。
答金子静
来纸领留。题榜谨当如戒。止字之义。只用渊明诗意。
答金子静
来纸领留。题榜谨当如戒。止字之义。只用渊明诗意。
贞庵集卷之八 第 425H 页
则一似老人意。况非子静所宜。故前言已及之。而今于题榜也。初亦欲改以致字书送。盖致远之义也。更思之。子静之以止名庵。虽外托渊明之诗。而实用大学止至善之义。张子止乃光明之训。则止义自好。致义亦包其中。不必改为。故欲书送止庵字耳。古人格言与拙作。临写更当留意也。
答金子静(庚午)
超资之恩。实为无谓。非不惶感。而自顾多惭。兼亦荡平中互对㨾子。足为儒林羞耻事也。至于自 上欲见云者。曾见筵说。只是行语间偶及之教。来示似传闻之过也。就使真欲召见。以其为戚里也。则微末戚里。岂敢赴君父之召。以其为贤也。则岂有以戚里之召。召贤者者哉。始则不敢。终则不可。何敢轻为去就。得罪友朋也。若其 召旨络绎。亦必无此事。恐明者虑之过也。以言代身之义。子静曾欲鄙人确守遂翁答人之义理。而乃有此言耶。区区自见朱先生答刘子澄书以后。则所欲遵用者。又非特遂翁书之比。以区区见识。妄论时事。此岂易言之哉。然或至于迫隘而不能终默。则岂可不使子静知之。子静之欲相闻者。其意甚厚。良可感也。家侄得山水县。为幸多矣。苟
答金子静(庚午)
超资之恩。实为无谓。非不惶感。而自顾多惭。兼亦荡平中互对㨾子。足为儒林羞耻事也。至于自 上欲见云者。曾见筵说。只是行语间偶及之教。来示似传闻之过也。就使真欲召见。以其为戚里也。则微末戚里。岂敢赴君父之召。以其为贤也。则岂有以戚里之召。召贤者者哉。始则不敢。终则不可。何敢轻为去就。得罪友朋也。若其 召旨络绎。亦必无此事。恐明者虑之过也。以言代身之义。子静曾欲鄙人确守遂翁答人之义理。而乃有此言耶。区区自见朱先生答刘子澄书以后。则所欲遵用者。又非特遂翁书之比。以区区见识。妄论时事。此岂易言之哉。然或至于迫隘而不能终默。则岂可不使子静知之。子静之欲相闻者。其意甚厚。良可感也。家侄得山水县。为幸多矣。苟
贞庵集卷之八 第 425L 页
能如来示所祝读书松桂。则岂不尤幸耶。儿子驮疾上京。旅食从宦。事势良可闷也。初欲一谢恩而观势去就。然或不免于因循。凡有得失。惟望子静随所闻示来也。权亨叔闻欲不仕。不知其义何居。欲知之尔。
与金子静(壬申)
挽章被抄。此宜应 命耶。第此被抄。以前日所经不似职名也。职名则以其不似而不敢进。挽章则便以文职自处而晏然制进。处义乖谬。欲以不敢制挽之意。陈疏请罪而不制。此果何如。思量以示。深所望也。此义曾见于三渊集书牍中矣。亦考见如何。
答金子静
所询礼疑。栗谷既曰若无服轻者。丧人以俗制丧服行祀。以是观之。丧人犹可以出入庙中。况主妇虽有私丧。不能留在丧次。不免还家。则出入庙中。似无不可。而但忌祀时亚献。亦与常时无异。则似有可商量者。而既是丧馀之祀则亦恐无未安者矣。如何如何。
与申缵甫(景翰○甲子)
侍汤之暇。犹能亲近书册否。得暇便为之。尺寸皆为吾有。如欲得安闲无事之时。始做工夫。则此等时绝未易。岁月不住矣。愿君加意也。
答金浩元(养淳○壬戌)
野人蔬食。自其本分。而春府丈特推孝养之馀。惠及羸残。至意虽可感。鄙怀殊不安。今日为 肃庙忌辰。区区烈文之忱。粗效于食素之微节。以此虽未敢即尝。亦当于今日后一饱德意也。
与金子静(壬申)
挽章被抄。此宜应 命耶。第此被抄。以前日所经不似职名也。职名则以其不似而不敢进。挽章则便以文职自处而晏然制进。处义乖谬。欲以不敢制挽之意。陈疏请罪而不制。此果何如。思量以示。深所望也。此义曾见于三渊集书牍中矣。亦考见如何。
答金子静
所询礼疑。栗谷既曰若无服轻者。丧人以俗制丧服行祀。以是观之。丧人犹可以出入庙中。况主妇虽有私丧。不能留在丧次。不免还家。则出入庙中。似无不可。而但忌祀时亚献。亦与常时无异。则似有可商量者。而既是丧馀之祀则亦恐无未安者矣。如何如何。
与申缵甫(景翰○甲子)
侍汤之暇。犹能亲近书册否。得暇便为之。尺寸皆为吾有。如欲得安闲无事之时。始做工夫。则此等时绝未易。岁月不住矣。愿君加意也。
答金浩元(养淳○壬戌)
野人蔬食。自其本分。而春府丈特推孝养之馀。惠及羸残。至意虽可感。鄙怀殊不安。今日为 肃庙忌辰。区区烈文之忱。粗效于食素之微节。以此虽未敢即尝。亦当于今日后一饱德意也。
贞庵集卷之八 第 426H 页
答金浩元
朝有书未达。而手札忽坠。殊慰日昨馀怀。左右之于我。眷眷特至此。若有辅翼成就之具。则岂不思倾囷倒廪。罗列以陈乎。顾其卤莽不能及此。故第以区区拙法。且劝熟读小学。以立根基。而日用之间。先审为己为人之所以分。而日间读书节度。又须立下一法。循循有序。而严其程课。虽无目前近效。而久久必有得力处矣。惟此告语。意则真切。而初无新奇可喜者。何敢几言下印可乎。乃浩元旋加警惕。欲自今日。洗心从事于一部小学。此深感叹。修身大法。既备于此。苟于此沉潜玩绎。则自有所得。鄙人何必多言乎。小学欲全帙具解仰借。而亲旧间借去者多。见存册子不能具帙。故先以第一具解以呈。浩元读此时。他人借去者必次第见还其馀卷矣。浩元亦次第取读似无所妨。读此后更示则当以其下续呈也。
答金浩元(癸亥)
绝然阻信。方念浩元已作京行。即此意外。获耑札之问。慰浣殊至。而第承大府患證不轻。以此至于停行。为之奉念无已。知读心经更有味可喜。朱子自南康归。罢官须代之际。已送书簏。无他册。主人架上适有孟子一部。闲坐披阅。却见平日所未见之奥义。于此大得力矣。此诚为好消息。且自警之意甚善。此又有朱先生与或人书。故敢以拙笔写呈。一览如何。
若知如此是病。即便不如此是药。若更问何由得如此。是骑驴觅驴。一场闲说话。
答金浩元(甲子)
阴隶又致八日书。知日间侍学俱胜。为慰何量。且闻十三偕吾儿发船之报。尤幸尤幸。水瘠舟滞固可虑。而行即到耳。稍费数日。顾何害也。又此得雨。江水似益生矣。日长船稳。两岸绿树交荫。黄鹂送响。而与会心朋友。对坐篷屋之下。讲书赋诗。此实难得底好境界。可勿放过也。承春府行李亦以是日还官。诸少年同在舟中。似于看书一节。大有不便。此时上江船必多矣。觅得顺归者两只。浩元与吾儿辈别乘一船。而讲书赋诗。以所得文义与诗篇。归而语我。发此愁寂
朝有书未达。而手札忽坠。殊慰日昨馀怀。左右之于我。眷眷特至此。若有辅翼成就之具。则岂不思倾囷倒廪。罗列以陈乎。顾其卤莽不能及此。故第以区区拙法。且劝熟读小学。以立根基。而日用之间。先审为己为人之所以分。而日间读书节度。又须立下一法。循循有序。而严其程课。虽无目前近效。而久久必有得力处矣。惟此告语。意则真切。而初无新奇可喜者。何敢几言下印可乎。乃浩元旋加警惕。欲自今日。洗心从事于一部小学。此深感叹。修身大法。既备于此。苟于此沉潜玩绎。则自有所得。鄙人何必多言乎。小学欲全帙具解仰借。而亲旧间借去者多。见存册子不能具帙。故先以第一具解以呈。浩元读此时。他人借去者必次第见还其馀卷矣。浩元亦次第取读似无所妨。读此后更示则当以其下续呈也。
答金浩元(癸亥)
绝然阻信。方念浩元已作京行。即此意外。获耑札之问。慰浣殊至。而第承大府患證不轻。以此至于停行。为之奉念无已。知读心经更有味可喜。朱子自南康归。罢官须代之际。已送书簏。无他册。主人架上适有孟子一部。闲坐披阅。却见平日所未见之奥义。于此大得力矣。此诚为好消息。且自警之意甚善。此又有朱先生与或人书。故敢以拙笔写呈。一览如何。
若知如此是病。即便不如此是药。若更问何由得如此。是骑驴觅驴。一场闲说话。
答金浩元(甲子)
阴隶又致八日书。知日间侍学俱胜。为慰何量。且闻十三偕吾儿发船之报。尤幸尤幸。水瘠舟滞固可虑。而行即到耳。稍费数日。顾何害也。又此得雨。江水似益生矣。日长船稳。两岸绿树交荫。黄鹂送响。而与会心朋友。对坐篷屋之下。讲书赋诗。此实难得底好境界。可勿放过也。承春府行李亦以是日还官。诸少年同在舟中。似于看书一节。大有不便。此时上江船必多矣。觅得顺归者两只。浩元与吾儿辈别乘一船。而讲书赋诗。以所得文义与诗篇。归而语我。发此愁寂
贞庵集卷之八 第 427H 页
之怀。深所望也。相见不远。都留面究。
答金浩元(丙寅)
会难而别易。至今怅念不已。便中获书披慰。如更相对也。仍审肇热。侍学增吉。尤以为喜。服人粗带宿状。而节序推迁。朱夏将半。益不禁流年之感。奈何奈何。承看易有味。早从事于此。亦何所妨耶。朱先生之与门人书。有曰曾熟看河图洛书否。使人流转得动。此盖欲其学之之意也。但不可一向就象数上苦心极力以求之。如何如何。所示善谈易者。是何人耶。欲知其人。愚亦叩所疑耳。
答金浩元(丁卯)
前月小晦书。为慰良深。第承体中欠和。将不可以寻前约。区区奉念不止。以良晤之纬繣。为怅然也。疾病慎动。政自得宜。勿出入安养精神为望。读诗之课。已讫豳风可喜。关雎章云云。其为宫人之忧乐。考之朱子注说。可谓十分明白。而高山书如此。深所未喻。来示所谓不待三渊说而可知者诚然。而高山所见亦必有所以也。须以左右平日所看得者。更与反复。得其至当。而镌晓于我。如何如何。章下小注胡氏说。亦正论其义。而看作宫人之忧乐矣。
答金浩元(丙寅)
会难而别易。至今怅念不已。便中获书披慰。如更相对也。仍审肇热。侍学增吉。尤以为喜。服人粗带宿状。而节序推迁。朱夏将半。益不禁流年之感。奈何奈何。承看易有味。早从事于此。亦何所妨耶。朱先生之与门人书。有曰曾熟看河图洛书否。使人流转得动。此盖欲其学之之意也。但不可一向就象数上苦心极力以求之。如何如何。所示善谈易者。是何人耶。欲知其人。愚亦叩所疑耳。
答金浩元(丁卯)
前月小晦书。为慰良深。第承体中欠和。将不可以寻前约。区区奉念不止。以良晤之纬繣。为怅然也。疾病慎动。政自得宜。勿出入安养精神为望。读诗之课。已讫豳风可喜。关雎章云云。其为宫人之忧乐。考之朱子注说。可谓十分明白。而高山书如此。深所未喻。来示所谓不待三渊说而可知者诚然。而高山所见亦必有所以也。须以左右平日所看得者。更与反复。得其至当。而镌晓于我。如何如何。章下小注胡氏说。亦正论其义。而看作宫人之忧乐矣。
贞庵集卷之八 第 427L 页
与金浩元
大碑之书。固非拙笔所堪。而前后谕意郑重。有不敢终辞者。欲稍收拾神精。早晚始手。近日诸人之来此者。多取观碑文原草而曰。今日大义稍明。辛壬间凶逆。多行追夺。其未准请者。又有光佐。士论于此。当益严截。而今此碑文。以相李光佐为言。则是称光佐以爵也。台启则方请追夺。而士大夫家一边称其爵于碑碣。大书深刻而立之。则非所以扶公议而折奸萌也。撰之不当如此。而书之亦甚未安。鄙意诚以其言为然。苟此一处无所变改。则终难昧然泚笔矣。曾闻左右之言。碑文之始出也。左右于此请改。则长者以客气为虑而不之许云。若合启云云。则盖出义理之正。而非可以客气论也。其时左右不于此提掇。故长者亦未及照顾耶。既不敢书。则礼币等物。宜即奉还。而左右既有今月来访之约。故欲于相对时面论此事。付还左右之归矣。今则相见早晚。未可预知。不免以别纸备及之。然不敢以礼币径还者。所重在焉。不宜草草故也。姑留之以待来教。幸即诠禀大庭。而因便回示也。
答金浩元
大碑之书。固非拙笔所堪。而前后谕意郑重。有不敢终辞者。欲稍收拾神精。早晚始手。近日诸人之来此者。多取观碑文原草而曰。今日大义稍明。辛壬间凶逆。多行追夺。其未准请者。又有光佐。士论于此。当益严截。而今此碑文。以相李光佐为言。则是称光佐以爵也。台启则方请追夺。而士大夫家一边称其爵于碑碣。大书深刻而立之。则非所以扶公议而折奸萌也。撰之不当如此。而书之亦甚未安。鄙意诚以其言为然。苟此一处无所变改。则终难昧然泚笔矣。曾闻左右之言。碑文之始出也。左右于此请改。则长者以客气为虑而不之许云。若合启云云。则盖出义理之正。而非可以客气论也。其时左右不于此提掇。故长者亦未及照顾耶。既不敢书。则礼币等物。宜即奉还。而左右既有今月来访之约。故欲于相对时面论此事。付还左右之归矣。今则相见早晚。未可预知。不免以别纸备及之。然不敢以礼币径还者。所重在焉。不宜草草故也。姑留之以待来教。幸即诠禀大庭。而因便回示也。
答金浩元
贞庵集卷之八 第 428H 页
所询诗疑义。前此未之知也。今因来示而始考观毛诗注疏及欧阳全集矣。毛诗疏义则以为卫者。商纣畿内千里之地。康叔之遗烈。武公之盛德。资母弟之戚。成入相之勋。文公则灭而复兴。徙而能富。土地既广。诗又早作。故为变风之首。周则平王东迁。政遂微弱。化之所被。才及邦畿。诗作后于卫。徒以天命未改。王爵仍存。不可过于后诸侯。故次于卫也。欧集经旨十五国次。解曰卫为纣都。而纣不能有之。周幽东迁。无异是也。加卫于先。明幽,纣之恶同。而不得近于正焉。盖谓以王风次于二南之下。则近于正风而恐其混杂也。两说不同。而俱近于傅会。且于读诗之功。未见其有益。不如姑舍。专求之性情之正也。如何如何。关雎章疑义。其后又往复于高山。而得其明白之答耶。何不更示。
八大家欧文诗谱补亡后序。亦考览如何。
与金浩元(癸酉)
即因景龙得闻日昨庭科。会元大阐。素知一第自其早晚事。而其为柏悦深矣。遥想庭下湛乐。更添一喜。令人驰贺。古诗曰四邻出耒耜。何必吾家操。兄弟自是一体。而世俗所谓悦亲者。自此宜无不足。浩元则
八大家欧文诗谱补亡后序。亦考览如何。
与金浩元(癸酉)
即因景龙得闻日昨庭科。会元大阐。素知一第自其早晚事。而其为柏悦深矣。遥想庭下湛乐。更添一喜。令人驰贺。古诗曰四邻出耒耜。何必吾家操。兄弟自是一体。而世俗所谓悦亲者。自此宜无不足。浩元则
贞庵集卷之八 第 428L 页
一意下学。以仰副亲庭责望之心。其为悦亲。岂科第之比哉。
与金浩元(甲戌)
此行入峡之计已决。乘船八日。来抵春城。路中幸无事。病躯虽不免添惫。得伸情理。心境差安。且风气未和。而峡江清迅。花萼渐敷。亦足发人意思也。日间阻音颇久。未委学况何如。驰恋不已。曾托十六幅纸。宜即写呈。而苦被病冗缠缚。迁就多时。入峡后闲坐无事。始能随意泚笔。以尽诸幅。而其中四幅。有误写处。不免弃捐。今玆所呈。为十二幅也。所示诸格言。皆当服膺。不必换以他语。如手持太极一幅。则未知何人诗。而曾于画谱中见此。心独爱赏。盖罗浮极静意思也。如何如何。原本浩元书。吾亦欲留看。不为奉还耳。
答康生(逵○癸酉)
区区前日辞疏中所云云。只据平日所承闻者。而陈其不可进之义而已。今此所示。称引太过。令人愧惕。泉门文字记述之役。似多有未成绪者。此甚慨然。而知尊往会石室。草成年谱。深可幸也。至于行状一事。此亦士洙之责。而非他人所得与也。如区区者。平日从游。只以至亲之情。幸其瞻望德仪。兼亦于酬酢言
与金浩元(甲戌)
此行入峡之计已决。乘船八日。来抵春城。路中幸无事。病躯虽不免添惫。得伸情理。心境差安。且风气未和。而峡江清迅。花萼渐敷。亦足发人意思也。日间阻音颇久。未委学况何如。驰恋不已。曾托十六幅纸。宜即写呈。而苦被病冗缠缚。迁就多时。入峡后闲坐无事。始能随意泚笔。以尽诸幅。而其中四幅。有误写处。不免弃捐。今玆所呈。为十二幅也。所示诸格言。皆当服膺。不必换以他语。如手持太极一幅。则未知何人诗。而曾于画谱中见此。心独爱赏。盖罗浮极静意思也。如何如何。原本浩元书。吾亦欲留看。不为奉还耳。
答康生(逵○癸酉)
区区前日辞疏中所云云。只据平日所承闻者。而陈其不可进之义而已。今此所示。称引太过。令人愧惕。泉门文字记述之役。似多有未成绪者。此甚慨然。而知尊往会石室。草成年谱。深可幸也。至于行状一事。此亦士洙之责。而非他人所得与也。如区区者。平日从游。只以至亲之情。幸其瞻望德仪。兼亦于酬酢言
贞庵集卷之八 第 429H 页
动之际。闻至言观懿行。图以自释其鄙吝之私而已。若其学问功程则自以无所实作。故未尝请问。以其资质凡陋。故亦未尝仰承钳锤。此则区区之所自明知也。如是而迫于他人之言。强为状德之言。以示后人。则幽明之间。不诚大矣。以此前日士洙书中。责勉甚重。而终未敢奉诺。今承盛谕。缕缕若此。而亦无以改其迷执矣。惟冀俯谅。而勿遽诮责。苟欲玆事之速成。则益勉励于士洙。而从速草成。俾大事不至迁就。乃为斯文之幸也。如何如何。
与医人(己亥)
即惟启居益胜。儿子之得有今日。实左右与赵主簿之力也。凡人之恻隐于孺子之入井。非为内交于其父母。而所以为德于其父母则至矣。有德必酬。古人所重。玆致不腆币物。以表其忱。非以谓区区之物。可报盛赐之万一。特以非此则无以发隰桑卒章之意故耳。幸领纳焉。不宣。
与医人(己亥)
即惟启居益胜。儿子之得有今日。实左右与赵主簿之力也。凡人之恻隐于孺子之入井。非为内交于其父母。而所以为德于其父母则至矣。有德必酬。古人所重。玆致不腆币物。以表其忱。非以谓区区之物。可报盛赐之万一。特以非此则无以发隰桑卒章之意故耳。幸领纳焉。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