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x 页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杂著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30H 页
下三道通文
今观郑仁弘之劄。其心诚不测也。有临大节。不可夺之志。而为吾道中人物。岂知强悍自恣。反为吾道外之怪物哉。不然。晦斋,退溪两先生德业。若是其青天白日。而敢生洗垢索瘢之心乎。其言专以为其师。辨诬毁为诿。然设以南冥先生。尚在此世。则其敢曰善为我辞焉。而攻发两先生所无之过乎。窃想亭亭皎皎之志节。必不于白地上生黑花。袒左以攻右。而为一秦矣。然则以如彼乖剌褊狭之心。其于师弟间。亦安知不为携贰而毕竟是邢恕之归。此其所以不测者也。呜呼。以鸱鹗笑鸾凤。凡有血气者。其孰能信之。姑示不治之治。以俟善变之期可也。而敢为此举者。亦出于能言拒杨墨之意也。噫。使仁弘知此意。不无齰舌呕血之理。使其不知。吾道之树立。必自此而为之基也。是以。吾党之行。自今月初旬始。而会于大平馆者。月既望也。远近之地势有异。虽未能并辔偕作。或先或后。皆达乎国。而排云叫阍。则不亦乐乎。凡我道气之人。勿视为凫雁之大小。而各自激励。争先着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30L 页
鞭。幸甚。
辞有定院长文(戊申)
三月十八日。前县令李德胤。顿首再拜言。乃者伏承敦请之谕。惶汗三日。迨若无容。不知此儒林中。何等大事。而必欲委此一愚昧乎。反复以思。未得其故。猥以自知之明。强诘于诸贤道契案下。伏惟善恕而采纳焉。夫德胤之于此。不敢当者二。不可能者三。何则。礼义由贤者出。而今以佥尊之名。陈列于一幅。兼以斋任之人。委致于衡门。礼意勤缛。有若后生之于前辈。不敢当之一也。藏修求志之所。必以高尚道气之人。为之领袖。然后协于众望。而今我则强颜从宦。所性不存。久矣。不敢当之二也。况乎以三孱之质。素患旋运之證。今迫桑榆。日甚一日。若瞬养失宜。则发作无常。必猬缩林下。任情恣意。然后可保躯命。若抑而行之。必至狂易。是则随行之决不可能也。无头之学。一向擿埴。义理之精微。固不敢望其藩篱。至如记诵词章。不及人亦远矣。当秀士讲劘之时。其能解一义引一格。以助科学尚新之万一乎。是又诱掖之必不可能也。干局方拙。千生万受。虽安置一物。尚难如法为之。况今重修之际。许多规围之事。平平下一等人。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31H 页
其敢承当乎。是又处事之断不可能也。以此揆之。于义于时于才。皆无可受之理。安可以重违一时之勤恳。而黾勉自就乎。我纵欲就旁观者。其不以笑我愚者。移乙于知人不明之诸彦乎。此诚可惧之甚者也。抑又有一说焉。同乡院儒。无虑近百。而今之所参。不过十有一员。则果谓佥同之举乎。如此大事。或有一二异辞。不可容易擅决。况非但十九人之目笑乎。伏想佥议算无遗策。而以余观之。不类于儿戏者几希。无乃失于徒知院务之剧。而委任者之速出。不知卞庄子得虎之机。此为之兆耳。不审佥议亦已烂熟。而蕲复于行迷之不远乎。如曰不尔。则非凡腹所能料也。伏惟佥高明。持此数端。十分加察。毋使衰病閒汉。苟充其数。而改差尊丈中颙望可当人。则非特愚生之幸。实一院之幸也。不胜区区恳祷之至。
再辞有定院长文
自顷上书。日望速递。而佥意坚执。非但不改。至于数十馀员。联翩而至。谕以毋执谦退。以副多士之望云云。吁。此语尤足以使人惶恐。无地自容。夫所谓谦退云者。以可为之才德。谦谦然卑以自牧。不敢直前之谓。非如此自知无能。逡巡退缩之谓也。岂可以此二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31L 页
字。下得于愚懵乎。自惟平生。虽甚痴呆。然岂不知佥契为院之心。出于血诚。而不可虚负。岂不愿相先相后于群彦。掇拾绪馀。以遂朝闻夕可之愿乎。但其中有不当受者。故已陈私悃。罄竭无蕴。而听之藐藐。则是不过曰备礼辞让。而实未察由衷之恳也。今则姑舍自己之私。而专以此任之大且重者。敬为诸公诵之。夫院之有长。何为也哉。非为其矜式诸生。教养人材而设乎。是故。道德文章。足为师表者。上也。明经行修。可以观感者。次也。博古通今。忠信愿悫者。又其次也。第一固不易得。得其第二第三而为之。然后庶几乎可也。不然则其不得罪于士林。贻患于一身者。鲜矣。今之院长。即古之山长堂长。是也。若稽已往。李弘斋为白鹿堂长。何文定为丽泽山长。叶澹轩为考亭堂长。至如上蔡,武夷,道南书院。则赵文安,朱泳道,邓邦老诸人。俱任其责。如此者。真可谓无愧其实矣。下至元明。胡云峰之于明经。黄楚望之于景星。周待制之于美化。姚牧庵之于太极。斯亦可谓无愧其名矣。然则得其人而任此责者。不亦难乎。惟我东创立藏修之所。若干其处。而既皆尊贤养士而设。则岂不以标准矜式之人。使为之领袖也哉。耳目之或不逮。而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32H 页
虽未能尽知其为人。以陶山之月川。川谷之寒冈推之。则其他之不为苟充。亦可知矣。吾州之有有定。今既三十有九年矣。乡党父老。倡之于前。文人才士。相继而出。乱离以前之事。诚可尚矣。窃悲夫兵火荡残之馀。尊贤养士之地。鞠为茂草。则不承权舆之叹。曷有极哉。幸有一二长老。慨然奋起。以修复旧规为志。固知天之未欲丧斯文也。然而院长之名虽设。而未见其为长之实。递代无常。有如传舍之过客。虽有可合之人。坐席不暇暖。岂能尽所任之责乎。以故一乡之人有限。而未知其出于何计。至以如我之无状。苟填其窠。以示佥意之郑重。则我不知佥君之意。以我为懿文德乎。明经行修乎。忠信愿悫乎。于此三者。皆未能一焉。则其在可改乎。其在不可改乎。或以为今君不出。则院长之路榛芜矣。是不知如我慵拙者之不出。然后真院长之必出也。又以为姑可试之。不可则退。谁复钳束。是分为己为人而二之也。安有自度才力。万不担当。而外媚于人。冒处不敢当之地乎。真所谓自欺之端也。假曰难得者真儒。德虽不称。黾勉行之云尔。则此亦权宜不得已之说也。有一于此。力不能胜匹雏者。强之以千石之重。而傍人环列相视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32L 页
曰。不可苟避。则彼不量之僬侥。固不足道。劝诱而致覆跌者。佥君以为指引之正乎。其为可否。不待智者而灼然矣。吁。自佥君过门之后。心神尤为惶惑。欲就则如前所陈。不就则未免傲惰。既就而遽退。则又无可诿之辞。不退则自非素心之期。如此曲折。百计千思。未得其要归。毕竟是致负乘之讥者。无疑矣。故不惮再三之渎。陈此一向之情。必以得免为期。伏惟佥契。更相原察。不必强人以过情之举。则是亦为谋之盛忠也。岂可守此胶漆之盆。而无随宜变易之道乎。情之所激。不知所裁。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序
  
赠任唐津序
昔范伯崇。将赴庐陵。朱夫子赠送行语曰。当官廉谨。吾辈本分事。不待多说。然微细处。亦不可忽略。又曰。自治既不苟。更能事上以礼。接物以诚。临民以宽。御吏以法。而簿书期会之间。亦无所不用其敬焉。则庶乎其少过矣。旨哉此言。极有味。敬为尊兄诵之。伯崇。与先生同娅也。情切义重。当其需语之际。宜极其恳至。而其言不过如此。则治莅之道。更求多于此哉。伏惟尊兄。试留意焉。如能念玆在玆。竟试有验。则余于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33H 页
吾兄之行。不为无助。反是而付之于刍狗。以为笆篱边物。而不之省焉。则非老仆所欲闻也。吾幸与君。如朱子之于范公。于其别。慕两先生。请与赠之美意。因赏此语而赆之。
医局重设序
吾州医局之设。自韩侯伯谦为始。而嘉尚其志。赞成其事者。洪牧伯履祥也。二公之于民。如保赤子。痒疴疾痛。真切于吾身。故悯见州民自壬辰后锋镝馀存者。又为疾病之所不起。厉疫之所夭札。将至于靡有孑遗。是以痛深伤切。设此一局。吹之喣之。针之石之。庶无殿屎而全其生。则其博施济众之仁。可谓至矣尽矣。自是享康宁之福。无四百四之患。则视此无妄之药。有若乌喙以为不可试也。遂使二侯。爱欲生之所。终归于虚设。吁。有是哉。州中二三士子。闻其若是。欿然于怀。禀白于金侯寿贤及李判书时发,前参议申涌,前郡守洪纯悫等。相与议曰。此局不设则已。既设还废。有若儿戏。曷若仍旧贯以永终美意乎。咸曰。诺。于是。谋及乡党父老。修举废坠。一遵前例。各励有始有卒之赤心。前日二侯之有孚惠心者。至此而无憾矣。自今以往。将使如线之民命。咸归于寿域者。此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33L 页
为之兆也。吾州之民。不其幸欤。或曰。仁爱之心。诚可尚已。其为术也。似近于局生。恐非儒者之急务也。噫。天地之大德曰生。仁人之受其生者。孰不以活我群生。为之志乎。是故。宋之范文正公。早有良医之愿。下至朱丹溪先生。以斯文之领袖。自治之馀。勤恳于医药。以活千百之命。则先儒未尝以为不可。岂非今日之所当法乎。凡我同局之人。盍相与劳民劝相之哉。余亦局中之一也。知其重设之颠末。故重违诸贤之嘱。遂为之序。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题跋
  
周穆卦变图跋
昔余忝在校正厅时。一日许相公筬。谓余曰。君其见周穆改正六十四卦变图乎。曰。未也。因问所以变者。曰。二爻变例中。第三行。中孚卦下一层。与家人卦相对。第四行。大畜卦下二层。与睽卦相对。而至如三爻变例。则第六行损卦。亦下一层。与贲卦相对而已。自上而观。别无所异。而自下而观。则泰为第三变例之首。大壮为第四变例之首。反覆观之。高低行列。上下如一。井井不差。而因此推之。三十二图。无不皆然。颇胜于旧本矣。余家偶有性理大全卦变图一卷。破毁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34H 页
废置久矣。即就而删定高下。舍其旧而新是图。则恰得齐正。似乎透见得先贤所未到处。故珍藏而深玩。私自幸也。丙午年间。友人韩公百谦。来莅吾州。得闻吾家有釐正旧图一本。因倩去入梓。只刊乾坤一图。而印送数件焉。其意盖不欲轻改元图。而弁诸其上。使学者。知有是而有所考也。其为虑岂浅浅哉。噫。始仍许相公。得见所未见。又仍韩牧伯。得印所未印。无乃后生读易者之幸耶。知其事之颠末。而不可漫无所记。故书以识之。
题近思录释疑问目后(己未)
余尝读心经近思录。而经则考据退溪先生质疑。或得之于心而录。则未见先师之指南。故多有所疑。思欲质之于深造之君子者。盖亦有年。今见沙溪公所记。实获我心。思过半矣。公曾游于师友之间。择精语详。宜其有自信者。而谦谦若不知者然。记目之中。有或称未详者。有或疑问而不敢强为之说者。岂非义理无穷。闻见有限。故盖出于有若无。实若虚之遗意也耶。传写数件。常置案上。思之思之。庶几勉勉于弗能弗措之语也。凡我志学之辈。勿以浅近目之而点检焉。则不患无助于学而思。思而学之道也已。万历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34L 页
四十七年秋八月初吉。西溪老夫李德胤。识。
徐山丈(起)传后叙
或问徐山丈于余曰。何如人也。答曰。公淳质勤学人也。在古难得。在今尤难者也。曰。敢问质之所以淳。学之所以勤。曰。公之为人。木讷而少捷敏。厚重而无轻躁。其处己也。循涂守辙。而不贵特异高格之事。其待人也开心见诚。而无有彼己内外之殊。非其质之淳美。而能如是乎。早师履素。知学门路。晚从土亭。感发者多。孜孜矻矻。人百己千。翱翔乎仁义道德之薮。汎滥于诸子百家之书。非其学之勤实。而亦若是乎。惟其如是。故人无智愚贤否。一见仪形。咸称长者而无异辞。士无贵贱少长。一闻言论。皆舍己见而愿学焉。此诚凡人之所绝无。而君子之所难能也。称之以质美学实者。断不虚矣。曰。质之淳美。学之勤实。既闻命矣。其禀赋之高下。学问之浅深。可得详耶。曰。人之气禀。大槩有三。上也中也下也。学之用功。亦有等级。生知学知困知也。气清质粹者上。清粹之未纯者中。浊而不清。驳而不粹者下。公之于此。其在粹驳之间乎。不思而得者生知。必效先觉而能者学知。百倍用力而成者困知。公之于此。其得困学之功乎。何以知之。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35H 页
气浊质驳者。虽有明师友。谆谆诲诱。鲜能必志于道。而公则异于是。不待警教。自能奋发。就正有道。一以变化气质为事。此则禀赋之粹者多。而驳者少也。深造之功。至于自得。则一向高明。上达天德。而公则不然。亹亹一生。恒存恐失之志。积以岁年之久。而所学惟见大意而止焉。此则学问之下处多。而上处少也。以此求之。资学之高下浅深。槩可知矣。曰。子之言则然矣。世之往往论公者。以为持己则傲而不恭。学问则窒而不通如何。曰。是诚责人重周之偏辞也。凡人之质淳者。无矫情。无矫情者。心必虚。虚则虽无邪曲。而其于应接之际。未能周旋中礼。时有所见恶于人。非其心之果傲也。以其质之朴实小文也。而况傲之一字。虽施于公卿以上。尚不可。而谓一山丈之微。而有是举乎。中有主者。学必坚固。学坚固。则知有定。定则思彻理得。而其于辨难之际。自守其所见。或有所不屈于人。非其学之果窒也。以其见之实得自信也。而况窒之为患。虽在初学之士尚不为。而谓已见大义底人。有是蔽乎。此皆必无之理也。将此两端。察其所安。则一种世论。有所归矣。曰。然则公之资之美。学之实如此。若在圣门之列。将比肩于何人耶。曰。惟公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35L 页
所得之德。所造之业。反覆已悉于前矣。要在希贤之士。寻其绪馀。自定权度于胸中矣。不必评品于立语之间。而妄以为贤也。夫我则不暇。问者唯唯而退。余因其问难。以为之说。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箴
  
劝学箴(并序)
 人之为学。固非一端。而收其放心者。学问之要也。圣贤千言万语。初不外是。而世之学者。鲜能志于此矣。今两自家讲小学。以为涵养之本。读史略以资格致之方。其于取道。可谓至径矣。然由是而专用心于内。一向圣学。则他日所就。固未可量。若浮泛口耳。转成传癖。则安知今日之趋向。反归于玩物丧志之具哉。吁。此诚可畏。而不可不诫者也。肆忘荒拙。谨以进学功程。作箴以呈。伏愿自家因箴以自警。箴曰。
厥初蒸民。均禀太极。由其气殊。或清或浊。浊为物诱。日究污下。是谓弗性。贵在变化。变化之要。必效先觉。先觉所为。具在方策。一言一药。千载日星。恢廓规模。敞豁门庭。基址巩固。大本以正。斩钉截铁。辨义利境。分支解节。尽精微义。大哉心法。精一为贵。百体千仪。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36H 页
一敬足矣。四始六义。无邪以蔽。曰权曰时。一以贯之。圣人不见。仪形在玆。苟志于道。舍此何为。相古先民。造次不违。逊志敏求。不息乾乾。日造罔觉。以人而天。正大精微。入室升堂。是知圣功。启迪无疆。云胡末学。一切反是。恶睹泰山。丘垤是喜。买椟还珠。弃本逐末。玉表虽的。珉质犹昨。荡荡大道。反归曲阿。圣人复起。末如之何。是以君子。奋然斯脱。一心期待。贤圣准的。人百己千。寸累铢积。慎思明辨。进德修业。只可责志。岂患无成。矧伊弱龄。质粹气清。止水未波。明镜无尘。若加鞭辟。千程可臻。笃信前辈。对越黄卷。日用之间。毋少或倦。平朝澹然。物无与竞。默识心融。尧舜气像。及至接应。不一其绪。秤停轻重。柯则是据。向晦入宴。心神暂佚。肃容惕若。悦而又绎。天心夜半。灵台月白。点检朝昼。每有新得。时时处处。念念存存。思彻万微。功收一原。顾此菑畬。千圣田地。始焉艰辛。经与我▦。终焉快活。无彼与此。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何思何虑。一致同归。愿言毋怠。慎厥所术。舍彼闹热。爱此淡泊。浮艳是黜。根本斯崇。二者相悬。下泉上穹。跬步或差。千里其谬。从事惺惺。庶几无咎。
 冒忝讲厅。于今三载。素无温故知新之学。岂有振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36L 页
发辅益之功哉。惓惓微诚。深望两自家直向好门路。勿为他歧之惑。故当初以夙兴夜寐箴进焉。继之以忠信孝悌。收心养性等额者。以此也。今此鄙俚之言。固知不满一哂。然缀拾前辈馀论。或有警发处。伏愿勿以人废言。时时观省。则亦不能无助于用工之万一云尔。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铭
  
玩易斋铭
绝韦圣远。弄丸人亡。所恃一部。千载犹光。观之玩之。鬼神莫窥。朝焉夕焉。念玆在玆。一此不懈。为今包羲。
自警铭
廿九夜梦。拜吾先灵。戚见容色。悯我忝生。感悟形开。在耳丁宁。是知吾行。多负神明。诚中形外。岂诬冥冥。反躬内讼。惕然中情。而今而后。誓遵直平。恐其或怠。敢记此铭。
自警铭
四面贼兵。一心羲经。死生在前。泰然中情。闻道而已。他又何求。陈蔡之厄。羑里之囚。处之有道。圣岂余欺。希之则是。彼此一时。
琴铭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37H 页
易是无声之琴。琴乃有声之易。此所以古者包羲氏作而始画八卦。又造三尺者乎。观象按卦。不知老之将至。其有得于通神明类。万物之遗意者耶。
成均生员池公墓碣铭(并序)
 公讳景清。字仲湜。忠州池氏。高丽壁上三重大匡判三司事忠原府院君讳涌奇。其鼻祖也。其子讳有容。嘉善大夫判义州牧使。其孙讳浩。知通礼门事。其曾孙讳继汉。保宁县监。是公之四世祖也。曾祖讳浚。德山县监。祖讳永洙。副司直。考讳兰。赠户曹参议。行秉节校尉。妣安东金氏。新罗敬顺王之后。忠义卫承硕之女。嘉靖戊申十月二十日生公。公禀性简重。不喜浮浪。既知为文。专务科业。中丙子司马。自后笃全孝友。馀力学文。奉养无方。不敢一日离其侧。庚寅。丁外艰。庐于墓下。躬执祭需。敬奉几筵。衰麻之服。不脱须臾。惟拜谒萱堂时。便服而进。以慰慈念而已。私蛊所干。略不为芥。虽书札。一切不通。执丧之诚。人无间言。有弟一人。虽有过误。谕之以理。少无相犹之念。友爱之情。非出于性者。能如是乎。壬辰倭变。奉母夫人以避。而颠沛之际。十分周全。丁酉之乱。亦如前旋吉。诚之至者。虽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37L 页
盗贼。莫之敢撄者。如是夫。吁。养生追远之心。炳然如丹。不以贫窭而或忽。虽至年衰而益加。一以无憾。孝终为志。而不幸朝露先晞。永违慈养。呜呼痛哉。是己亥六月十三日也。享年五十有二。十二月十七日。葬于清州南面鸭谷山亥坐之原。从先茔也。先是乡党嘉其行谊。报于州。闻于朝廷。而未即褒㫌。至于 今上朝。始下录用之 命。则下世已久。不得以施。虽不关于化者。其如激厉劝奖何。诚可恨也。配恩津宋氏。 赠工曹参议行通礼院引仪璲之女。生于嘉靖庚戌二月二十一日。及笄归于公。宜家有则。事舅姑。奉祭祀。必致诚谨。待宾客。遇族属。恩礼俱至。内外亲党。无不称其阃仪焉。天启辛酉六月十八日没。享年七十二。九月十一日。祔葬于公。公有三男二女。长曰命海。次寿海。季德海。丙午生员。甲子文科。选入槐院。今为副正字。女长适卞廷进。忠义卫。次适蔡耇俊。儒士。正字生二男四女。汝虬,汝龟。女皆幼。忠义卫生二男二女。孝曾,孝舜。女未嫁。噫。公之于我。尝有丽泽之义。故知其懿德。而篆刻于心者。切至矣。贤嗣欲著其行于墓碣。求铭诚恳。情不忍。义不辞。敢忘文拙。而为之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38H 页
铭曰。
士修于己。贵乎率性。惟孝与友。民彝所秉。公得其全。人孰不敬。 王其锡 命。没世之后。宠虽未施。名益不朽。善积庆隆。螽诜瓞绵。有休其匹。顺承所天。蘋蘩尽礼。始终莫愆。数穷三从。天高鬼恶。双釰重合。万古真宅。有山峥嵘。有水萦纡。郁彼风林。反哺慈乌。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祝文
  
有定书院奉安四先生文
恭惟三贤。生并一乡。年代虽悬。道同升堂。孝出天性。得师宗儒。名符曾闵。学慕程朱。睿奖密席。遗爱桃花。眷彼南溪。宛尔轴薖。生晚宇宙。运际休明。道贲丘园。子和鹤鸣。豹直银台。火烈昆冈。一生伊志。斋志郑乡。有若圭庵。天资醇厚。学聚问辨。深造以道。经纶大旨。中道斩伐。白燕占里。至今钦式。地千馀里。尚闻风起。矧同桑梓。孰不敬止。曰维有定。藏修之地。既设祠院。咸愿依归。鲁无君子。斯焉取斯。苾芬香火。屡阅星霜。风雨干戈。回禄一场。宿草弦诵。惨目羹墙。幸未坠地。复我钦崇。翼翼秩秩。庆此成功。多士鼎来。有俨衿佩。陟降周旋。洋洋如在。光增一邦。幸极儒林。亦惟冲庵。同德一心。世家三山。境落虽分。玉华苍丘。剩馥馀芬。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38L 页
当初未遑。闻觌有憾。今焉合祀。无缺无欠。四贤一堂。聿妥神灵。庶几来格。感我中诚。矜式千秋。其在青衿。自今伊始。其永昭临。
安心谷土地神文
年月日。德胤使僧人双允代行。谨告于安心谷土地之神。有此山有此谷。今几何春秋。埋没于荆榛草莱之中。则虽或知其幽僻寂历。而无有意于开拓以为藏修之所者。岂非神悭鬼秘。必待其人。而未得之故耶。况此创书堂。养人材。果行育德。歌咏先王之风者。最是千千万万。古之所罕。南康之鹿洞。芦峰之云谷。世岂多得哉。今幸经营东西两斋。不日成之。所谓人谋鬼谋。百姓与能者也。无乃天不爱宝。地不惜珍。而默佑于冥冥。使吾东方玉山,陶山两先生之剩馥馀尘。再发挥于此谷中耶。自今以往。保之祐之。无灾无害。专在土神之效法如何耳。敢以酒果。用伸虔告。伏愿十分研虑。裒多益寡。始终如一焉。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祭文
  
祭徐清安(思远)(代清安儒生作)
惟灵轩昂风标。恺悌心胸。生晚南服。志远偏东。早事时文。丽藻奇葩。不在温饱。改辙回车。尚友千古。专尚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39H 页
学问。学问无他。操守是本。既知其要。务在变化。珠藏泽媚。鹤鸣子和。超乘五马。百里雷封。幸我清渊。来此文翁。曰维小县。残弊倍他。丧乱之馀。民瘼弘多。公心恻然。政在惠鲜。下车未几。时措其旋。枯槁穷涸。吹之喣之。疾痛痒疴。针之爬之。昔无今有。争颂二天。游刃馀暇。乐育志专。一才一艺。必劝必奖。呼寐扶醉。指引趍向。矫轻警惰。庶知依归。维士与民。咸篆心碑。黄粱报熟。归志浩然。无赖绝镫。为谁执鞭。逖彼南乡。依旧青毡。虽失之此。民足爱惜。而得之彼。公则弥乐。借寇无路。重临望绝。惟愿他时。莅我旁州。拟拜仪形。以写煎煼。彼苍者天。胡不慭遗。千里讣传。始闻则疑。仁者之寿。岂止如斯。及知信然。心折肠摧。远地趋吊。虽不即谐。碑存岘山。瞻望泪落。岁月已迈。民思愈切。不拘早晚。暂具菲薄。齐民一诚。远来奠哭。慰我山仰。庶歆清酌。呜呼哀哉。
祭郑禾谷(赐湖)
嗟嗟禾翁而至此耶。自今以往。吾不得复见耶。温温良玉之容。馥馥春兰之气。切切待友之诚。款款为人之忠。今既不得见矣。吾何不长号而恸哭耶。如我颛蒙。得参损契之末。盖亦有年。尝闻公之自言曰。吾所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39L 页
性澹泊。富贵中计较一念。自欠了分数。以余观之。知命以前之岁月。淡泊者重而计较者轻。果如所言。未知自是厥后。重者犹为主。而轻者犹为客耶。轻重主客之分。必是自知之明。而支分千里。十年于玆。未得更讨一场。以决究归之案。吾安得不以此。重为之恸哭耶。抑又有一恸焉。玉树双枝。晚茁中庭。拟见拂天之枝。而遽为终天之恸。他日抚孤。吾何以为怀。吾何以为怀也哉。嗟嗟禾翁。其知此耶。其不知耶。天寒路夐。末由躬奠。只鸡酒果。倩人以送。英灵有知。鉴此哀诚。已矣已矣。哀哉哀哉。
祭卞院长(景福)
惟灵昆山片琼。庾岭一白。所性者天。不为磨涅。咸称骞孝。且曰夷量。惟此二德。五福肸蚃。幸我同闬。不先不后。自髫至髦。情至义厚。孰意飞棺。复出王墓。柏阴就荒。地失其仙。箕明天上。一瞬万年。自今以往。吾不复见。我怀谁晤。我唱谁叹。菲薄之奠。岂尽情素。灵若有知。庶几享右。
祭寒冈郑先生文(代清州儒生作)
龙亡在田。九地昏茫。凤绝鸣冈。千仞荒凉。呜呼先生。而亦云亡。宇宙还夜。孰昼回光。伽川旧业。先正有后。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40H 页
英明出天。质醇且厚。善继人志。先难后获。内主忠信。学文馀力。温润气像。蓝玉生烟。果育德行。艮山出泉。斯焉取斯。有本有原。束脩抠衣。两先生门。岩栖轩下。几承析精。雷龙舍里。有辨必明。习与智长。化与心成。勉勉循循。体天自彊。安卿学问。日进南康。延平豪迈。毕竟安详。珠藏玉蕴。泽媚山辉。鹤鸣子和。恩深尔靡。几处雷封。民歌乐只。按节关东。益增仁智。再参天禄。解经释书。发挥义理。釐正鲁鱼。兼明象数。日星传义。仕学俱优。允矣君子。及我 圣朝。擢拜宪长。庶几夙夜。以陈所尚。年迫致仕。疾病乘之。乾没风尘。匪我所思。不俟归来。依旧田园。萧然数间。泗水之濆。持敬斋中。讲学愈勤。亹亹雅言。执礼为重。而观会通。欲启后懵。剔出传记。务知其要。稡为一部。明若两曜。网以类聚。目以条分。烂熟天理。宣朗人文。教人先学。片片赤心。可俟百世。不但斯今。言教未毕。殉身以没。时耶命耶。天不可必。呜呼哀哉。川舍早梅。为谁其香。含翠晚松。萧瑟寒冈。伽倻正脉。自此而颓。洛水神龟。一去不回。已矣已矣。哀哉哀哉。薰沐门生。如丧私亲。奔走号哭。若靡所臻。礼尽奉襄。情欲反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凡有志士。莫不匍匐。道德之感。今古一律。粤我西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40L 页
原。学靡攸宗。射不必的。派不必东。泛泛悠悠。伥伥悾悾。早晚就正。只恃先生。拟承绪馀。俾晢昏冥。今焉永隔。痛切天丧。曷其依归。嗟我吾党。南天杳漠。道路修夐。末由齐趍。二三子往。数品菲薄。三杯泂酌。灵其有知。庶几昭假。呜呼哀哉。
祭李锦山(大遂)
惟灵一门风度。君其庶几。今也则亡。甚矣门衰。惟我与尔。义同埙篪。去后之痛。愈久愈切。自含而襄。未遂匍匐。我情匪鲜。事魔其障。九原游魂。必恕必谅。秋柏再实。芳草又绿。荏苒几何。琴祥已迫。邈在天南。职事身縻。绵渍之奠。又失此期。幽明之间。负此故旧。祗送菲薄。岂尽情素。含泪临风。云山千里。灵其有知。想感此意。呜呼哀哉。
祭蔡监察(宗吉)
呜呼。君之亡也。奄忽至于初期耶。以平生相厚之情则。即当匍匐于属纩之日。而逾时越月。犹未奠宿草之绵渍。非情之薄。势不得不尔。灵若有知。必恕此老之情。而虽君之孤哀。想未尽知其所由然也。呜呼。人间之事。果若是不符于情耶。谨以酒果代送子。有灵其来格。庶几其飨。
祭朴守庵先生(枝华)
学极高明。道尽精微。惟我先生。其殆庶几。遭世不祥。毙未得正。世人所疑。知心所敬。有守之学。不变之节。斯在其中。日昭山崒。宿草堂封。已过一期。今焉来拜。祟此乱离。玉润金精。永隔仪形。毫分缕析。末由讲明。嗟我小生。曷其依归。非恸谁为。不独吾私。谨将酒果。用奠微诚。庶几其飨。不昧者灵。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41H 页
祭颐窝徐山丈(起)墓文
真淳天禀。厚重坤道。勤勤学问。自得深造。孤青一面。公所晚卜。筑室于中。得朋来乐。丁岁戊寅。余谒皋比。片言以契。犹胜旧知。乾坤二卦。心经一部。大学启蒙。谆谆以叩。半世愤悱。斯焉启发。虽未能透。庶知向学。地距似夐。末由相从。思深人远。梦绕山重。或间岁拜。或累年隔。时凭尺素。以慰堙郁。有时承颜。先问所得。语及文字。必参日用。非洞义理。孰知实用。斯见大意。知心所服。自幸峨洋。终始无斁。天胡遽夺。雷轰箦易。凡百学徒。莫不奔哭。余独辜恩。迄今未奠。始焉以病。终则以乱。其谁知之。天地神明。衰草堂封。永隔仪形。望断儒林。恸至吞声。一酌之酒。数行之泪。可感者诚。灵其飨此。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41L 页
卞和叔(惟清)哀辞
呜呼哀哉。曾谓吾友。已为古人耶。公之性。温和慈爱之理。公之行。孝悌忠信之德。诗书六艺之文。公之所尝学。刚明果决之志。公之所已能。若使即仕而试才。则必有益于国家。而竟至于赍志。信乎命之穷也。孝悌有所准。故父父子子兄兄弟弟。莫不是则而家道正。仁爱有所施。故邻里乡党亲戚故旧。咸称善人而无异辞。然则公之所穷者命。所全者性也。呜呼。公之生也直。可以享仁者之寿。反不如幸免之罔。则非夫人之恸而谁为。设以公身而言。则古之圣贤。犹且不幸短命。四十有八。固不至夭折。况逢世道之险阨。愈去而愈艰。安知为后死者之羡乎。虽谓之没吾宁。可也。然而吾侪之所恸者。过桑梓之乡。而想平日之仪容。指松楸之陇。而忆地中之游魂。则千古山阳之痛。未尝少弛于此生之前也。呜呼哀哉。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行状]
  
赠参判李公(大建)行状
公讳大建。字汝立。姓李氏。庆州人。新罗始祖赫居世佐命功臣谒平之后。代有簪缨。至于丽末。门下侍中文忠公齐贤。于公十代祖。即益斋先生也。曾祖讳鼋。号再思堂。礼曹佐郎。罹戊午祸。后乃湔雪。追 赠都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42H 页
承旨。南秋江师友录。详著志行。祖讳渤。学生。以成均生员鼍。侍养子。自京移居堤川。考讳憬胤。忠顺卫。其后以公之子时发贵。故学生 赠左通礼。忠顺卫 赠左承旨。承旨公娶原州李氏。秉节校尉垠之女。嘉靖庚戌某月日。生公。公生而清秀。颖悟不凡。若闻训说。辄记不忘。八岁。往于酒泉外从大父家。作一句云。酒泉无酒见闻异。人皆惊叹之。然承旨公不事诗书。游艺弓马。故教道之方。未能一遵儒术。恒自歉也。岁甲子。来拜于清州从叔父李徵士潜。因以三子伯仲季。请业焉。仲即公。时年十有五也。徵士公。见其才豪气锐。知将有成。爱如己子。乐而教育之。春夏子史。秋冬经传。数年之间。记诵词章。日就月将。同处鳣堂者。常不下数十馀人。而咸以公推先焉。戊辰元年。增广。俱中乡试。不利于礼围。己巳夏。州牧柳侯仲郢。聚一州士子较艺。而公乃居首。因接于山寺。凡所制述。多有步骤。柳侯与其子修撰成龙公。相叹曰。李某将为一国名士。见待之礼。颇加敬焉。秋试大比。乡党亲旧。皆以若摘颔髭跂足。而怀抱利器。暂蹶霜蹄。是常情之所郁郁。而公则泰然无一毫介也。庚午秋。守庵朴公枝华。来憩于清渊农墅。相去剡溪书堂。才十许里。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42L 页
于是。徵士公。令门下数三人。往质所学。公持一部论语。一日讲一篇。积二十馀日。乃毕。沿思穷到。辨质精明。守庵称不容口。乃云此秀才。决不但已。他日所就未可量也。明年春。与同契友。入落影山空林寺。夏栖于俗离诸名庵等处。孜孜讲读。及冬而返。自初至终。只专心于鲁论。哜胾深至。如不知有他书。庶几程夫子所谓手舞足蹈之验欤。自是以来。虽未敢擅废科业。而学问上工夫。十居七八。要以极本穷原为务。可谓共学适道者也。壬申夏。课公都会。取进士试。秋与其弟大迪。共捷生进试。棣华辉映。于癸酉之莲榜。公之于文。闳其中而肆其外矣。九月因 谒圣观光。留泮过冬。同泮诸员。莫不称其恺悌。或托以死生者。有之。其见信于人。可知矣。其冬。展省于杨州曾王父墓。归来渡江时。偶吟一绝曰。冰下沧波几仞深。行人莫不战兢临。若教平地皆如此。步步无时放尔心。非得于居敬之学。能摸写至此哉。一日。成均白日场。题出制外养中箴。公制。居于第二。大司成许草堂语人曰。铺张文字。则居魁者胜。而深知宗旨。能掇骨子。无踰于公。先觉之所推许。岂无所见而然也。甲戌正月日。还乡拜徵士公。往留聘家。浃旬而复来。剡溪书会。偶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43H 页
得寒疾。不汗弥留。转成沉痼。至于三月二十日。奄启手足。享年二十五。呜呼痛哉。亲朋执绋。移殡于鹜岭山所。踰月而葬于某坐某向之原。不兆先茔。随时之义。非公志也。先是。寝疾时。语同志曰。天之生我。必不偶然。岂有斯疾毙焉之理乎。若永间则将搆数椽精舍于聘庄。左右图书。俯仰思读。以遂朝闻之愿。则存吾顺而没吾宁也。其向学之志。终始无他如此。然而所造之浅深。未易浚测。姑以见行之实言之。少失所恃。常怀追服之痛。而父在未专。故忌朔豫致斋戒。及其日。白衣冠。哭泣如礼。亲家贫窘。如玉难继。则营办负送。不绝数百里之外。一衣一服。不先于亲。则不敢自著。事亲之诚也。金昆玉季。埙唱篪和。厥兄之年才长数岁。而事之如严父。悯其弟之晚学。恳恳教诲。终成联璧之誉。友爱之笃也。尝曰。易首乾坤。诗冠关雎。夫妇造端之重。于此可见。岂可亵狎而侮慢哉。敬相对如宾。少无嘻嗃之失。有别之道也。至于师友。以为徵士公于己。恩同父母。他日若遇梦楹。则以筑室三年之制为定。同志之友。若染十无一瘳之疫。则人皆以为难见。而公则断然以奔救为谊。其于恩信之间。亦云得矣。呜呼。以如是才学。展布素蕴。则鞠躬尽瘁。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43L 页
可以致孝移之忠。而天其不慭。竟至赍志。可胜惜哉。可胜叹哉。公风标轩仰。气像酝藉。见人为善。倾心以许之。后虽有可绝之事。容而不遗。仁恕虚己之量。天性然也。如使终始周旋于畏友严师之间。充足其所未尽。则有若无犯不校。可复见于斯人。而虽曰竖赤帜于青丘。为儒林领袖。庶无愧矣。噫。猗兰欲茂。秋风败之。皓月将辉。阴云翳之。以二十五年之光阴。未能饱饫其无穷义理。则苗而不秀。秀而不实之恸。非夫人而为谁。虽然。非才之罪也。实斯文之不幸也。幸而才之美者。必不幸而至于夭阏。或幸而将欲施为者。又不幸而斩伐于士祸。非特自今日。公为始言之。至此可谓于悒。然公之玉树双枝。挺然拔萃。立扬一世。善继善述。则积善馀庆之理。固不诬于已定之天。而不幸中之大幸。呜呼休哉。公诗格清逸。文思典雅。可以大鸣于世。而意长日促。所著不夥。未能裒集而行。亦一恨也。公内子安东金氏。副司直焘之女。生二男。长曰时发。参判君是已。擢己丑文科。才过三旬。位至二品。人皆以益斋德业为期。公之赠职以此也。次曰时得。遗腹而生。登武科。今为县监。参判娶成均进士骊兴闵敬男女。生一男三女。县监娶司果柳希渊女。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44H 页
生一男三女俱幼。吁。公之殁。已过一世。而犹未表贲墓道。一日参判君。谓余曰。伯父虽草先君行迹。而似涉疏漏。愿以耳目之所睹记。俾无遗忘。嘱之丁宁。再三不已。以余不文。诚不足以赞扬玄德。然而同堂合席。历知颠末者。莫我若也。苟辞而不记。则于何考德而取信哉。玆不获已。因记其实。以塞参判君之孝恳。又以待秉笔者之裁取焉。呜呼。由今日三十年之后。想当日三十年之前。则如聆音旨于警欬谈笑之馀。而风范神采。森然于目前。吾何以为怀哉。吾何以为怀哉。怆咽而识其大槩云。
伯母烈女罗氏行状
伯母烈女。姓罗氏。其先安定人也。曾祖讳裕善。以明经登第。官至梁山郡守。祖讳嗣宗。通训大夫。庆兴府使。为虏所围。为国亡身。考讳云杰。隐德不仕。荫阶御侮将军。妣延安金氏。学生波之女。让宁大君其外祖也。伯母生于正德己卯。禀质徽婉正淑。自在未笄。已能解女范。嘉靖庚子岁。归于我伯父府君讳浑字太初。居于清州北石花里。是时府君连遭父母丧。琴祥才阕之后。干蛊窘艰。有弟五人。皆未成娶。伯母爱恤以诚。无异同腹。尽心资妆。使不失时。人皆以为难焉。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44L 页
府君气度轩豁。绝意进取。以诗酒渔猎自娱。其于治产。有所不屑。而伯母勤俭治内。善于营干。宾客之奉。亲戚之待。无不如意。未尝有艰色。在外之人。莫不以富赡称之。戊午七月。府君始得背疽。證势渐危。迎医针灸之。时伯母以诚辞恳语祝之。医或堕泪。尽心以治。每夜焚香拜天。至于自灸臂以祷。一日闻人肉利于此病。阴入深房。以刀断其左手无名指。气绝复苏。自申至戌。凡三个月。无或一息怠。而至诚未格。竟至不救。呜呼。天意诚莫知也。自初丧来。水酱不入口。号声彻天地。凡有耳目者。莫不酸鼻呜咽。襄毕之后。躬执祭物。朝夕奠哭。悲痛之状。常如袒括之日。过再期而犹未即吉。奠哭如初。又过再期。而柴毁日深。势至难救。然后内外同腹。使其不知。始用肉汁。然绀緅之饰。未尝近乎身。常着白衣。只戴青黑绵帽子。朝夕之祭。如前不废。朔望时荐之奠。尤致精备。娣姒之家。虽或有醮。设。未尝往焉。万历癸酉十月。强盗数十。持杖突入。避倚神主房隅。老婢追随。欲挟腋远避。拒而不从。贼知之。以杖击其头。血流淋漓。仆地不移。其意火若及主室。则欲其怀主出避故也。虽造次颠沛之顷。处之决烈如此。乡里以其行。闻于 朝。或复户。或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45H 页
赐米。不一其数。而至于丁丑春。 命下太常。 赠以烈女号。㫌表宅里。秋霜烈日之行。至是尤著。国家劝奖之举。吁亦至矣。呜呼。伯母自失所天。决意必死。虽未即同穴。而少无医病久世之虑。自己未春。右乳下始成核如榛子大。随岁渐加。虽于同腹间。未尝开口。积至数十年之久。入于膏肓。不可救医。然后亲属知之。试以千方。竟无所验。庚辰闰四月二十日。卒于内寝。享年六十有二矣。属纩前一日。喉语小子德胤曰。开月欲行时祀。故精备祭米。已置瓮中。而吾命已矣。未及行之。诚一恨也。汝其知悉。吁。其祭祀之诚。至于此极。而如丹出天之性。终始不掩如此。以是岁十月。葬于州东寿乐洞之原。与府君同茔。呜呼。伯母无后。以小子德胤。三岁前收养。以托身后之事。虽以家翁弟之长子。未敢为嗣。而恩同生我。有没世不忘之至情。欲识义烈之行。传于后来。而书不尽言。掇其大略。以扳控于有德有言之君子。如蒙增损润色之。以贲墓道之竖。则小子之志愿。庶或伸矣。不胜区区恳祝之至。
生员金公(諴)行录
公年在髫龀。有志于学。受业于剡溪之门。笃信勤实。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45L 页
孜孜好学。专精数年。业已成就。逮至己卯。得参司马之后。顾念双亲在堂。不克滫瀡之养。则风树之感。追怀莫及。故遂弃举业。供为子职而已。至于庚寅。奄丁内艰。葬祭哀敬。一以礼制。泣血啜粥。柴毁骨立。过哀致伤。几于昧目。以至脱衰。疾已婴身。乙未。又遭外忧。居丧葬祭。一如前丧。夙病沉绵。竟至不救。终于岁辛丑六月十八日。呜呼痛哉。盖天资朴实。悃愊无华。慷慨刚直。操履坚定。孝悌于亲长。信义于朋友。情笃追远。祭尽诚敬。四时仲月。必致祀事。凡干祭需。躬亲措修。至若闻人之善。则好之如己出。见人之恶。则嫉之如仇雠。怀愤世之义气。慨末俗之浮薄。寻常悒悒咄嗟焉。遭乱离凶荒之岁。见流离饥饿之人。则辄给饮食以救。邻里亲戚。不能举火。则亲持斗粟。时时赈给。薄于自奉。厚于恤穷。涂有饿殍。必使瘗埋。其仁孝诚信之德。固不可以一二而摹写者也。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礼说
  
被发
仪礼。初丧。只去其冠。不去笄縰。家礼。即令被发。至小敛。乃束发作髻。以加括免。盖家礼从书仪。书仪因开元礼。涑水不究开元被发之出于胡俗。偶取其哀毁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46H 页
无容。而未及深察者耳。今以为涑水,晦庵之是正中。不可破。尤可叹也。愚于丘氏。去头巾。露出网巾之说。差有取焉。
握手
士丧礼。牢中旁寸。著组系。又设缺丽于掔。是用一之意也。又记。裹亲肤。拘中指。结于掔。此用二之意。注疏家礼皆然。用一用二。其于慎终之礼。皆无妨害。但用一。则两拇指皆入连结之中。用二。则两拇指。皆在裹手之外。今依记及注疏家礼。用二握可也。
被发视敛
人子之于其亲。虽遇其画像。犹不敢不冠而见之。而况于亲之形体乎。家礼无视敛之节。虽不举爵弁委貌之制。而饭含凭尸。皆以被发行之。则无乃未安耶。古礼虽不可尽行。而亦不可不讲也。
童子服
礼有童子之服。无幼儿之服。若已成童。则家礼虽不载。童子之服。安得以不服乎。虽只言童子而不言年齿。窃见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然则成童当在于十三以后也。然而年至八岁。已为殇服。如以服必有报之义推之。则岂童子之服。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46L 页
亦自八岁欤。但衰抱之礼。盖言长子。当为丧主者。虽未成童。亦可以衰抱之也。退溪引此为證。则凡儿未及成童之前。皆不可服也。此非礼经之本意矣。岂先生偶未遍考而然也。
承重者。母在则其妻不传重。
虞喜答孔氏问曰。有嫡子者。无嫡孙。又若宗子母服。则不服宗子妇。以此推之。玄孙为后。若其母尚存。玄孙之妇。犹为庶。不可传重。若金公考得此说。则不必有问于退溪。
继外姑服制
家礼本注。妻母。即妻之亲母。然则继外姑。恐无服。
奔丧
家礼奔丧条。齐衰以下。则云若不奔丧。则四日成服。其于亲丧。则不曰不奔。而曰未得行。盖若在他国。或在窜谪。终不得奔丧者。则其于上文。始闻易服。入门再变服。四日成服。节次亦可仿而行之。何待丘氏之别著仪节耶。如以丘氏仪节。添入于变服之下。则其下在道至家。皆如上仪之说。皆为无用之赘语。此吾朱子精微用意处也。恐非丘氏之容易添入者也。
祔葬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47H 页
朱子曰。合葬者。只同穴而各用椁。盖家礼灰隔。所以代椁也。其于二椁之合葬也。若同时则可。如鲁人之祔。若葬有先后。则不得不别为灰隔也。
改葬
子思曰。父母改葬。缌。王肃亦曰。非父母。无服。然则虽曰子为父。而母在其中也。葬母无服。恐非礼意。朱子既以郑氏终缌同说为是。则丘氏既葬易服。亦非朱子意也。
朱子曰。若是改葬。神已在庙久矣。何得虞乎。看来也须反哭于庙。此乃不易之论也。丘氏之定为虞礼者。不可晓也。
祔祭后上食
退溪答赵振问。据不馈下室之文。似不复上食云云。然朱子答陆子寿书曰。经无此文。盖祔后。主复于寝。则虽祔后。不得罢上食。
小祥练服
小祥受衰。经无明文。故因书仪。不为受服。大凡不能考得古制分明。则宁阙疑而从俗。朱子之本旨也。杨氏丘氏。援引服问,杂记,檀弓注疏之说。以定小祥之别制功衰者。果可以补朱子之阙耶。
西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247L 页
父在为母期者。十一月而练。十三月而祥。则以小祥为大祥。而仍以白衣冠。至十五月行禫。是乃仪礼之明文也。家礼杖期。不复明著其制。退溪所谓祥禫在于再期者。由此而发。然仪礼亦当参用也。安有再祥再禫之理乎。
祭礼
朱子曰。魂气虽未必即时消散。要又终归于消散气类。而诚感岂不来享。徐花潭曰。气之湛一清虚。原于太极之动静。终亦不散云云。此与朱子说不同。而带了葱岭气味。参考圣贤所论。则花潭说。不能自立矣。人而不知鬼神之理。则无以尽其奉祀之道。故以鬼神之论。系于祭礼之下。
四时祭
程子兼用流俗节序。与横渠专用分至者异矣。况寒食端午。今为墓祭。岂可行四时之正礼乎。
墓祭
杜氏通典。望墓为坛。祭毕泣辞云。若为坛祭。则先降后参。可也。今人直至墓前以祭。则家礼之先参。恐不可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