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x 页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书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22H 页
与李密庵(栽○戊戌)
伏惟腊寒。静中道体神相。伏慰区区。远在湖邑。音信久阂。瞻仰德仪。恒切憧憧。翼再报瓜还山。才一个月矣。投身陇亩。私分粗安。而因任之请。出于意外。前头进退。极其狠狈。吾辈薄宦。得之既难。去之亦未易。堪可笑叹。顾此孤露馀生。祸变以来。无复依仰。杜门空山。甘忍穷寂。是其志愿。近者修葺玉峰坟庵。以为瞻守松楸之计。元非选胜探閒之意。个中山川。即天所侈饷。不可以一己穷独之私。废昔人分留之胜。与此中士友选得十胜。偶逢韩上舍士得于湖外议定扁号记与十景诗。韩上舍先着鞭。长水餐菊翁继以唱之。既与并世贤达共此事。而昔年山斋。已蒙杖屦枉临。洗心石佳名。亦执事之所肇锡。玆将遭罹之险衅。景致之大略。录成一通呈上。幸毋惜珠玑。惠以一语。以备山间美事如何。曾闻朱书质疑。有所删定。其已断手否。近日幽独之中。时或披玩此书。而謏闻寡识。疑晦甚多。无处仰质。倘蒙不遐之眷。暂许投示。所赐多矣。
与蔡希庵(彭胤○丙午)
寒威近酷。伏惟政履起居神相。既罢之后。 特旨还仍。亦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22L 页
出于异数。吏隐仙区。消遣閒日月。也非恶事。还衙后业欲以一书奉候。私家书尺。不欲频烦于官居。尚今迁就。有时怀仰。只益怅想而已。翼再向来对吏之厄。亦由于俗缘未尽。三日圆扉。虽幸即脱。往还正际庚热。撼顿成疾。秋冬以来。堇得些健可幸。
与李息山(万敷○庚戌)
三朔牢狴。初无生出之望。 圣恩天大。忽蒙再生之泽。才出圆扉。父子相见。感祝涕泪之馀。先讨执事消息。意外逆境。延累于执事及伯春。始觉险衅踪迹。不可宿人家。偕人行。追悔蹑尘。羞愧欲死。自分见绝于平生景仰之地矣。雅度包容。曲悉此心。先施手书。慰喻勤挚。字字悃愊。言言切至。未知高明何所取于衅累馀喘。而终始眷顾。一至于此也。擎手披读。自不觉感极而泪下也。凭伏审向来静中味道神休。仰慰之至。翼再当初所遭。不足挂齿牙间。生还故里。更见老叔颜面。相对亲戚故旧。一则 圣恩。二则 圣恩。生死肉骨。不足以喻其万一。此生此世。何以报答。只愿速化殒结而已。业欲替送家督。仰候门屏。而惊魂丧魄。尚未收召。一番人事。又复缠绕。今始进去。辜负大矣。惭悚惭悚。
答闵参议(昌道○戊戌)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23H 页
前此两度下书。已极慰感。又伏承下书。凭伏审日间气候神相。伏慰区区。坟庵诗序。奉读再三。如得稀珍。可以侈饰山斋。照映方来。感篆无已。第翼再赋性粗卤。且数十年沦落。家乘邑志。不甚谙委。亦不能考据参订。只凭耳农仓卒搆草。月前专人家乡。推见州乘。则六代祖参判公新德八咏。见漏于舆览改定之际。独载傍祖柳村公所著八咏诗。记实差爽。轻浼崇览。深自愧恧。今此序文命意归重于此一节。益觉妄率之无所逃罪也。且念今来斤正诸处。自此刀窜于净本。亦有所未安者。并乞垂谅。更加删定。以全终始之惠如何。
答孙绫州(景锡○甲辰)
便回伏承下复札。凭审政履神相。仰慰区区。玄缟无恙得到。满山枫叶。清唳之声。蹁跹之舞。倍增闲居之趣。但其只影踽踽。何不并送其偶耶。此物自是鸟中仙侣。舍公门热闹之场。入山中静散之地。是渠所欲也。岂有自毙之虑。执事以是为虑。不无讥嘲色。此则有不攻自破者。自筽城送贵郡时。一只自毙。今此四五日之程。犹且无恙。若使是物能言。不知清浊之别。果何如也。
与孙绫州(戊申)
国家不幸。逆丑猖狂。臣民忧愤。何可喻哉。即伏惟起居神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23L 页
相。仰慰且溯。翼再行到砥平。被安抚使 状请挽止。随到花山。即见备局回 启。差以召募之任。任重力弱。恐难堪承。而当此危难之日。义不敢辞。思所以效职。所望惟在于亲旧之提醒指挥耳。即今 朝家之所倚仗者。专在于岭南。而居昌,安阴等地。警报沓至。不意吾岭邹鲁之邦。有此乱逆之变。痛泣何言。左道号召使今方齐会花山士友。相与激勉奋发。期以不坠先贤遗风。上副 朝廷倚重之至意。江右应响之道。不可少缓。幸须通告于乡中诸君子。激励忠义。倡率同志。以为报 国之地。如何如何。随机讲确。亦惟执事是恃耳。
与丁钟城(思慎)
伏惟秋阑。服履起居万重。愁州 除命。以执事地望言之。虽为左屈。便作年来吾侪极选之窠。亦不可谓待之太薄。去就当否。未知何居。周览山川。亦是执事本意。因此北游。宽博胸次。不害为暮境消遣之道耶。第念穷荒绝漠之中。风气之感水土之殊。易招伤损。而况人情之随所遇而辄移者。其为虑尤有大于此者。区区至望不必远为援例。凡政令之清净。节宣之戒谨。一遵渭阳约束。则不但远副知旧之望。亦可使塞外犷悍之俗。争诵旧令尹之有贤宅相矣。千万勉旃。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24H 页
答安梁山(鍊石)
暮境西河之恸。令人惨怛不忍言。年来病废穷峡。谢却亲旧间庆吊。尚不能以一书替伸。自分见绝于长者。不自意存以眷札。惠以简幅。如非包容之度。何能至此。感愧交至。凭伏审向间侍下政候神相。且因载仲所传说。详闻前后去就之节。何异奉对面承多少也。人之出处。有同寒暑饥饱。惟在自斟酌如何。胡康侯之言。诚可谓千古切至之论。执事之白首薄宦。既有所屈处。则虽有一时悠悠之谤。何足介介。自有岭中达官疏后。不无延累于执事之议。而翼再不之准信。独不以为然者。曾闻执事以保晚为堂号。平日所以自期待者如此。宁有是理。每以此酬酢于人矣。即闻载仲之言。果如所料。幸执事顾名思义。牢定脚跟。则向者云云。在我不过为妄人而已。韩魏公诗所谓莫羞老圃秋容淡。要看寒花晚节香十四字。窃为执事庄诵不已。未知盛意以为如何。执事既以教之。不得不略此仰覆。而专恃眷意。语不知裁。还切主臣。
答朴灵城君(文秀○庚戌)
冬序向深。寒暖愆常。伏惟汤候快收勿药。台体亦一向神卫。慰溯区区。翼再归来故山。饮啄依旧。触境感泣。莫非 圣恩。阖门之祝。已不可喻。而事变忧疑之中。旅邸危迫之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24L 页
际。曲蒙眷庇。不佞之得有今日。一则台赐。二则台赐。一心铭篆。何尝忘也。一出都门。京乡落落。杜门山樊。谢绝外事。灭声消影。为一分自靖计。无缘更接颜范。亦无以续承德音。时自翘首北天。只有怅想者存。顷得金伯兼书。详报台候万重。兼道眷恋盛意。顾此衅累馀喘。何以得此于高明也。益感知照之眷。但切一死之愿。而投身垄亩。分甘自废。此生此世。无以报 君亲而酬知己。只当殒结而已。
答朴地主(师洙○己酉)
示喻谨悉。筑城清溪洞口。移设仓舍事。州人之有此议论久矣。而翼再亦足迹不到。未详便否。固不敢可否矣。本州武学堂以主镇管之。故从前首将官及把揔。皆以乡内两班之操弓者任使之。哨官则名家庶孽亦皆为之。近年以来。渐不如古。哨官以下皆出于平民。至于庶孽把揔而极矣。所谓哨官旗牌官。递易无常。拟望之际。镇营必私嘱于首将官。首将官亦不得一循公议。私径大开。奔竞特甚。名分坏解。乡风大变。且于束伍物故代定之际。亦不无弊端。闻即今首将官皆得人。实无此虑。然不可无加鞭之道。哨官旗牌官。切勿数递。且于拟望差出之际。或讲兵书。或较武技。拔其优者而首拟之。束伍充定。亦用里代之法。严加申饬似好矣。今番查正时。镇营军官及本官军官例纳新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25H 页
入债于镇营。又为设办于各面。弊端不些云。此亦申饬。略加节损。为便民之道矣。镇营弊端。无处无之。而此州镇营尤甚。邑底富实良民之谋避军役者。吏属之欲免官役者。举皆投属。便作逋逃薮。本官人吏之不成模样。专由于此。军牢使令之弊亦然矣。他镇则使唤,通引,使令皆自本官定送。此亦一番变通定式。似合矫弊之道。且军兵之身在此地而案系他官者。真赝参半。从前里代之时。此类入于望纳。则自称他官案付。不得已文移往复。不但纷扰莫甚。此辈多般行赂于所谓案付官。冒受伪文之弊。比比有之。且里有大小。户有残盛。而当初定役。率多不均。或有里残而良役最多者。或有里盛而良役绝少者。立法之初。不善更张。则有役之村。将世世有之。无役之村。将世世无之。此亦有乖于一视之道矣。如行此法。则所谓他官案付。使列邑各自查出。移定于所居官军役。然后冒伪之弊可防。初头里代之际。参酌各里残盛。良役多寡。从其附近次次里代。然后似可为均一之道矣。且本里有逃故而应入于其代者。有不可免之势。则知几预避他村之弊。亦必有之。此则许令充定于本里逃故。然后亦可以防奸矣。此皆已试经历之事。故敢此附陈。官军官作队试才。计画免役。实为激劝成就之道极好。不但行之于此一州。为一国通行之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25L 页
规则尤好矣。人吏作队及邑城把守事。亦尝留意否。到处见在之城。在平时则颓残雉堞。无甚轻重。而以事变时见之则其有无不啻天壤。此大邱筑城之议。为第一良计。而第各邑守令本无手下亲兵。领付束伍。则无以自卫。以安东尚州之大镇营。领兵离发之后。只以束伍老弱之落后者及境内僧徒邑底居民。收召苟充。列立城堞。二州雄府。犹且如此。其他列邑。可以推知。若于此际。使贼锋忽薄城下。则必将望风溃散。有城奚为。趁今善为措置。使道内有城之邑。作队军官及人吏别抄官炮手。以四邑内居民一从家坐次第。抄其家丁一人。成案作队。尺量周遭。画限把守。平时则与束伍军同力修筑。当乱则各令把守。视为信地。使不得任意擅离。则亦足为一助矣。此等事若非身亲经历。则利病难可晓然。故不避僭猥。有怀必陈。欲使随事历试于外方。俾为得力于庙谟耳。第三条。良役里代之法。定限革罢之请。此翼再之昔年已试于湖南数邑者。而未尝不对人讲究者也。壬辰年间。 新颁事目。虽有些少未尽处。一时奉行者。善为变通。则亦足为良法。翼再之前后在官。终始依此举行。不无目前实效。而列邑不但全不遵行。并与其文籍而失之者。在在皆然。岂不寒心。今此所论。极为允当。而第里代之法。此邑虽行之。他邑不行之。前官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26H 页
虽行之。后官不行之。随时挠夺。元无定式。故民间嫌其里代。虽有逃故。讳而不告。以待后官致有白骨徵布之举。此弊不可不念。且既罢十年之限。而随其逃亡。许令代颐。则奸民辈故为移徙。思所以谋免之弊。亦难保必无。若令此法实欲永久遵行。则抑有一道焉。所谓统首不过以家坐次第修籍者也。里任亦不过逐年次第轮行之役也。弱户残民。参错其中。革流弊创新制之时。其查正之役。不可委之于此等残疲之辈矣。使各邑择其有风力解事者。别定查正都监。或令乡所兼差。亦于各里勿论良民公私贱。择其中多族有家力者。别作名号。专管是事。随其逃故。这这代定。一如此条所胪列。而大段紧故外。切勿递改。则见差是任者。担当为己任。且自励饬。似不至大段欺瞒矣。且存罢之际。亦不无弊端。如非大变通处。则存者不必罢。无者不必设。而大抵把守一事。凡于事变。大有赖焉。此则不可不讲究定式。八良峙则云峰,咸阳在于岭底。秋风岭则金山,黄涧在于岭底。竹岭则顺兴,礼基,永春,丹阳在于岭底。使此四五邑。别择把守将官。而于岭底最近面。别抄把守军官及把守军各数哨。团束作队。八良峙则使云峰主之。秋风岭则使金山主之。竹岭则使顺兴主之。凡有急报。辄先据守。徐观事变缓急。待主镇指挥。可以益兵把守之处。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26L 页
则划给束伍及诸邑军兵。一如向来变乱时。则似或胜于全无设施矣。非但此三岭为然。如岭下道之蟾津与湖南相连。湖南边山一路亦相连于湖西内浦。而其间有一险津。实为贼路要冲之地。前头之虑。未必不在于此。此等数处。亦不可不设置防守之道。其中最急处。莫如鸟岭。秋风次之。竹岭八良次之。八良则已有云峰独镇。似不必加设。秋风左通永沃一路。右达化宁报恩一路。别为关阨之地。则诚为得矣。而处处设镇之难。果如疏中所论。别为把守之道。今姑遵行。而徐观前头事势。次次加设。抑为第二件道理耶。把守一事。不特此数三处为然。 国家南顾之忧。以三南言之。则不在于岭南而在于湖南。以岭南言之则不在于上道而在于下道。上所陈岭南之蟾津及湖南之边山界险津处。不可不一体设置防守之策。未知 朝廷亦念及于此否。此平日忧叹于中者。故敢此附陈。第四条关防设置。大意固好。而至于闻庆事。翼再春间进拜高轩也。略陈迷见。其能记有之否。愚窃以为他处虽不能设镇。此邑终不可已也。此城控镇山南。天堑其险。危栈急湍。实有万夫莫开之势。其所以为关防重地。不但为一道之最。通一国似无过于此者。而壬辰倭寇。如入无人之境。至今思之。不觉扼腕。即今城池仓舍。稍存模样。而万叠穷峡。居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27H 页
民零星。平时守护之道。十分单弱。若有意外之患。则其所储粮。不过为赍盗之归矣。若如疏中所陈。而北来之贼。尚州镇营入守拒之。南来之寇。闻庆一县先据守之。则岂不好矣。而虽以今番变乱言之。此城本无所属。把守等事。率待监营指挥。旷日迟滞。缓不及时。且以把守分定之后言之。醴泉军五日而入守。咸昌军三日而入守。其他各邑亦皆如此。此则翼再之变后往来时。有所详探者也。且念尚州为岭底重镇。忠州亦上流重镇。脱有缓急。不可容易空虚其本镇。而进守于一隅鸟城矣。庙堂处分。未知将何如。而必设独镇于闻庆。使岭南之咸昌龙宫。岭北之延丰。移属于此镇。见存束伍外。别抄守城军官及守城军。管束作队。春秋操鍊。亦令募入僧徒。广开寺刹。别置僧将。藏置军器等事。依仿南汉规模。凡有警急。朝令夕发。把守岭阨。而使尚州忠州为南北后援。则南贼北寇。似不敢窥鸟岭一步地矣。其馀竹岭,八良峙,秋风岭。亦皆设镇。则未为不可。而到处移割。新设独镇。则如尚州本镇之不成模样。实如疏中所陈。而且以今年事变言之。临机接锋。在于得人。不在于独镇与否。善山星州亦不可容易革罢。迷意则如秋风岭则使金山,黄涧各定把守军官及把守军数哨于岭底附近面。使金山郡守主管。竹岭则使礼基,顺兴。亦令如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27L 页
此举行而使顺兴府使主管。若有警急。辄令调发。把守镇阨。而使主镇咸昌,龙宫等邑及岭北之延礼,忠州数面军丁。移属于此。受其节制。刱开寺刹。募入僧徒。或定道内义僧。藏置军器。一如鸟岭设施则未为不可。而尚州重镇。处处移割。则形势单弱。亦不可不念。此则未知其何以变通然后实合事宜也。第五条尚州修城大邱筑城事。所论至当。大丘事尤紧急矣。第六条冒录幼学沙汰事。所论亦至当。若如言者之言而必欲行之。则前头之虑。有不可胜言。至于此州。尤与他邑绝异。两班庶孽及中人。等级悬殊。今若混称游息之辈而一并查抄。则必致大段骚扰。勿欲奉行至当。第七条荐士。允合公议。不孤岭人之望。幸甚。
答郑伯英(俊○己未)
疾病沉淹中。长笺又至。溢纸辞教。吐泻肝膈。自发己病而恳求药石。不讳人过而曲加提警。此诚古人事也。雪里发兴。灯下怀孤八个字。实觑真境意思而画出山居静味。令人忽惹出尘之想。自不觉起立南望。引领雅襟也。仍审近日风寒。静中学味日有加进。尤切贺幸。日前书中数句语。实非强作外面好题目。为兄诵之而已。兄拔出流俗。不废书册之工。筑室静居。一味孜孜。此固斯世之所罕见。而吾侪中所未有。则杜门屏迹。没头忧病。虽不能往从高栖。资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28H 页
其警益。区区瞻慰之情。有不能自已也。此实情内之语。而兄巽让不居。勤教累累。弟虽无似。污不至阿其所好。兄何疑之太郎当而插入味道二字于书中。为反尔之计耶。今世友道之丧久矣。俯仰随于炎凉。毁誉由于喜怒。平日以世好情深自许者。率不免遗弃之患。而惟兄能保契谊于十载穷途之中。至以相规资益之道。见属过勤。盛意可感。而顾此浅陋。愧无以堪承也。然他山之石。亦可攻玉。敢不殚竭所闻。仰塞至意也。但此汉受病。种种难医。请先言其根萎所在。而求砭于兄可乎。翼再性本偏苛。事多躁㬥。早年需世。自用成习。中间作辍不专之工。又复全废于患难忧病之中。心地荒废。暴弃日甚。殊欠容物之量。转多偏胜之病。以至于处家内御僮仆。此病尤甚。平心徐究。未尝不悔恨思改。而每值事端忽至。旧病依然自在。变化气质之难。一至于此耶。在兄虽不至如此之甚。而责人太苛。持论太刻。不无略相彷佛者。从前相对。较争浅深。终归戏言而罢者数矣。兄于幽静之中。点检病源。如得拔本塞源之方。幸分剂而相济之如何。春秋之工。今阅几卷。神精昏耗。随手散失。自是通患。而近披节要书有一二节目。在吾辈今日所当体念者。答魏元履书曰欲为春秋学甚善。但前辈以为此乃学者一段事。盖自非理明义精。则止是较得失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28L 页
考同异。心绪转杂。与读史传。摭古实。无以异。况老兄心中本闹。恐非所以矫失而趍中云云。又曰语录中一两段说此事处。别纸书呈。可见此非臆说。亦见春秋之未易学也。又答柯国材书曰春秋工夫。未及下手。而先生弃去。盖亦以心志凋残。不堪记忆。且此书虽云本根天理。然实与人事贯通。若不稽考事迹。参以先儒之说。亦未易明也。故未及请其说。然尝略闻其一二。以为春秋一事。各是发明一例。如看风水。移步换形。但以今人之心。求圣人之意。未到圣人洒然处。不能无失耳。此亦可见先生发明之大旨云云。春秋一书。岂易读哉。以朱夫子大眼目大力量。以为春秋未尝学。而为学者最后一段事。亦以心志凋残。不堪记忆。未及请其说于延平在世之日。而延平发明之大旨。亦云未到圣人洒然处。不能无失。以吾辈灭裂之学。衰耗短乏之精力。何敢全不量力。容易下手。剽窃章句。考较同异。腾诸口舌。形诸文字。把作经世之大经大法乎。且以此书之杂出于史传外记者见之。全没本经旨义。掠取四传中论议未到十分尽头者。截断首尾。强作义理。随意说去。以资于需用。其背经旨而悖义理者多矣。下于此者。又不参考诸儒之论。而妄自引用。得罪当时。贻讥后世。如向者湖南科题。亦可验矣。退溪先生一生讲论。无书不到。而独于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29H 页
此书终不概见于知旧门人问答往复之际者。果何故也。岂不以论孟庸学近思等诸书。为学者入德进道之急先务。而至于此书则看作最后工夫。故尊慕晦庵已成之论。而一例遵守。初不论说及此。以防学者凌节躐等专尚口耳之习也耶。吾辈虽不可不看此书。亦非时急之务也。兄之半世应举之业。专在于记诵词章之习。书中所谓淫书之癖。虽出于自谦之辞。亦未必不为实际语也。其于切己工夫。盖未能专精致一。是为吾兄欠事。而侪友之犹有慨恨者也。庸学两部。是兄熟工所在。趁此静处。更加致思。天人性命之际。劈破原头。格致诚正之功。温寻路脉。而存养省察之要。义利善恶之分。益致其精。为根本田地。而以持敬工夫。为用功节度。贯动静合内外一显微而无处不照管。无事不体验。又以朱退两书。反覆参證。存此心于斋庄静一之中。穷此理于学问思辨之际。毋欲速毋作辍。优游涵泳。真积力久。则其所收效得力于晚境者。不但止于今日而已。亦可为颐神养性之道。弟之平日知之而未行者。今乃望之于吾兄。不以人微而废之。则岂非吾辈之大幸也耶。今日后生辈。终不得大段可分付者。然亦不无一二可扶持者。如润甫辈不得不任其责。而懒废因循。终无勤笃振作底意思。其嗜饮一事。亦是大病。从前禁戒。不啻勤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29L 页
缕。而不见痛革之功。渠之平日归心于吾兄者。不直翁婿之情而已。静室相对之日。从容提醒。以观其俯仰如何。顷日润甫委来问病。酬酢兄书之际。以吾兄每有自任先见之明为病。后生之非议长者。虽是薄风。若其义理所在。气质偏处。则不以先辈而废论者。已有先辈定论。未知此君之言如何。幸加之意也。
与郑伯英
朝自㳽川传送惠书。备审穷腊。静履一向佳胜。慰仰十分。翼再为便调养。多栖溪斋。长彦仲晦适来相守。抽出朱书。随意讲论。有晦疑聚首究索。必通晓而后已。至于会心处。辄相披示。欣然若有得。如是者凡五昼夜。赖此资益。神气顿觉苏醒。只恨此中无吾兄与松翁也。两人罢归。新朝且迫。归栖华斋。依旧涔寂。何以继此而更办向日之会耶。
答韩士得(德师号石湖○戊戌)
承拜辱复。仰审向来侍下起居佳相。远慰区区。翼再蹲冒未归。又逢秋序。感时抚事。情理转益难堪。复忍言喻。满纸辞意。披示无馀蕴。十回披玩。如得百朋。山寺约会。弟亦重制在身。何敢谋选胜之游。只与老兄做得一宵良晤。不欲负湖外萍水奇事。而老兄之辞如此。还切愧赧。至于斋额永慕二字。非不知浅之为陋见。而謏闻寡识。矇于古文。未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30H 页
免骑驴觅驴之叹。今承肇锡。恍然大醒心眼。若非老兄五总龟。安得闻此言。同榻人有携古今诗汇者开卷示我。即晋束广微补笙诗白华也。想老兄指示。必谓此诗三复讽咏。句句字字。无非孝子至行。警发愚衷。自不觉有悽怆怵惕之怀也。山有是名。老兄今有是赐。岂天诱其衷。假手于大方家。使此孤露馀生。因此惕然感发。不陷为忝先之归也耶。方走人亟撤旧扁。换以新额。而仍书三章于其左。末又两行书曰右晋束晰补笙诗也。诗意实惬永慕。因山名扁号以自警。不审此廿一字尾语。于雅意亦如何也。幸指教之。若其序文十景题咏。已蒙盛诺。山斋从此生颜色。而今此斋额改扁之由。亦不可不及于序文中。亦须谅之。丧威馀喘。向人求诗。实涉未安。而早晚归山。毕命松楸。是其愿也。天借其便。声光密迩。如得老兄咳唾之馀。以慰幽独中明发之怀。则所赖大矣。区区之意。非直为借口佣目妆点山林之胜而已。且念弟之归期。只隔数个月。欲趁在此妆䌙而归。更乞老兄谅此速副。
答韩士得
即承辱复。仰审起居欠和。奉虑不浅。即惟日间。已收勿药。侍彩佳相。旋切慰溯。千里海隅。独坐空衙。愁与为邻。入秋益难堪。近因声光密迩。书牍陆续。已极慰豁。而前后肇锡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30L 页
斋名。无非出人意表。反复披玩。殆不释手。至于新德之号。虽因地名。而骤闻创见。题目太韪。顾名思义。恒切愧惧。今承忍德新扁之赐。新与忍。音韵之同不同姑舍。九世世居之地。今玆还顿得此佳号。有若神会者然。此则名实可谓相孚。而日新之义。偲切盛念。虽出于引而进之之义。造道极功。决非庸陋所可凌躐。若忍德之忍则乃是初学工夫发轫处。且其为字。从刃从心。忿懥贪忮之发。一切有刃将斩之义。盖养心莫善于寡欲。从事于斯。一釰两断。循序渐进。真积力久。则庶几有日新之乐。且免躐等之患。若非老兄造诣之深。提醒颛蒙。何能若是其深切耶。顾不佞幼而失学。早出世路。冥行擿埴。迷不知方。性且轻躁。锋颖太露。居家行事。待人接物。多㬥发而少含蓄。此殆本原之地。素无主宰而然。人多病之。己或自知而不能矫揉。有时惕然失图。深惧不免为小人之归。前后佳扁。辄加警发。审症下药。各适其宜。擎手披玩。无非顶门上一针。使人自不觉感发兴起。若使此生休官归山。从事林下十馀年。益求其所志。赖天之灵。得遂变化其狂狷朴愚之性。则亲胜己资警益。莫非老兄之赐也。弟虽无似。安敢不服膺。今日邂逅老兄于湖外者。天所以幸不佞也。何时得奉从容。豁此意也。新德忍德白华永慕。当依教两存之。十景大略。前已录呈。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31H 页
而遭罹之险衅。山川之形胜。有所未详。更书一通。敢此呈上。幸老兄历叙颠末。兼附箴规之语。以全终始之惠。幸甚。
与韩士得
伏惟旋旆无挠。侍彩佳相。慰溯区区。翼再五日偷隙。公务积滞。归对朱墨。没头无暇。良可笑叹。与老兄识面于今十载。接邻追随。昔非不足。道情素讨肝胆。未有如向来之会从容十分到者也。款款清谈。顿消鄙吝。理到之论。无非药石。虽以弟之朴愚顽钝。自不觉钦服而感叹。亲胜己资警益之乐。始于今日大验之矣。至于序记若诗。反复披玩。愈嚼愈味。引领高风。一味感戢。
答权台仲(丁酉)
生并一世。同乡而又共朝。地步相左。尚阻一面。寻常怅仰。客冬拜李处士丈。详闻吾兄动静。区区向𨓏。尤不能自已。向来先施之问。自善寓而转到南邑。满纸辞意。郑重勤挚。顾不佞何以得此。反复圭玩。如对真面目。感豁何可状。三春汩没于赈事。稽谢至此。负叹何极。即问霖炎。兄静履如何。一味悬仰。翼再为口腹累。此脚又误出门。百事转益败坏。五朔海邑。重为水土所伤。今方请由归栖玉峰旧庄。为调治脱湿计。吾辈功名。得之既难。去之亦未易。姑未知果能如意否也。近来士类。一于红纸上题名。则置书册于相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31L 页
忘之域。而闻兄留意于向里工夫。閒中日月。不为虚送云。诚是今世所罕闻。钦服不已。如弟者不幸早出世路。没头风埃。无复馀地。区区自为谋者。不过鄙琐之事而止耳。无足向人道者奈何。
与权台仲(辛丑)
献岁发春。伏惟侍下兄履茂膺蔓祉。仰贺区区。翼再孤露馀生。又逢新春。抚景之感。已不可喻。而悠悠泛泛。枉过了四十好光阴。只切惕然自惧。想兄静居味道。必有日新之工。而相距稍左。亦不得亲胜己资警益。索居之叹。尤令人怅怅。向日惠覆。谨悉雅意所存。即拜安丈书。详其曲折。当初首事之论。虽未知发于何处。花山诸议。果如是书而归一。则矢在弦上。无容更议。但念此举至为重大。具疏之际。必须详慎。措语十分称停。使言之者无愧。受之者无辞。然后可以感回 天听。厌服人心。而自有党锢以来。论议多不得中。激则无切实之意。巽则有苟容之态。此不可不念也。花山诸丈主张是论。宁复有他虑。而吾辈初不与闻疏事。只自着署随参。已非慎重底道理。至于江右。自此发简。鄙意尤有所不然者。此以公共之论。出于为 宗社大计。则自首论处联名发通。遍告一道。事体可以正大。瞻聆有所耸动。而今以一人私书。转相通报。迹涉苟且。事欠光明。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32H 页
未知兄意以为如何。此书既到之后。同声之应。不可稽迟。而各在涯角。落落无由会面。只自纡郁而已。想兄居在中地。必有与同志者相确。高明之识。亦必有的确之见。而恭俟累日。终未有闻。无乃厌事之症为所祟耶。弟之意吾乡亲旧。斋会一处。相议可否。或驰书消详于三溪。或转进面议。似为万全。兄意如以为可。则弟当于初三四日间。驰进兄所。盖近岩居中。便于往复三溪故也。兄亦以此意即报于洪丈柳友。使之来会一处。而近来如有真的所闻。详细回示。以为进退如何。此事一向迟滞。不无后时之虑。不得不更为委报。
答权台仲
瞻仰中伏承兄札。仰审向来侍下学履益珍。慰倒万万。前头讲学之示。昨冬路上。仰认兄意之所在。今此所教又如是勤挚。当此举世颓靡之日。非兄安得闻此言。钦叹不已。第亲爱如吾兄者。不量弟之空疏。强之以不敢当之责。反复思惟。决无塞望之路奈何。兄若随事砭药。以教其不逮。则弟虽无似。庶竭心力。思有以企而及之耳。
答权台仲(癸卯)
二月廿八日。辱覆满纸。披示字字悃愊。留在尘案。时时敬玩。警发良多。业欲奉书以候近日消息。而忧患丧戚之馀。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32L 页
种种身恙。殆无已时。且闻兄有故山行。因循未果。公望兄自江左还。详说兄逢着权处士于屏山。多所讨论云。不觉钦艳。未知所讲何书。权处士见识亦何如。并与赵李诸丈往复庸学文字而录示。以发蒙蔀也。见息山丈所答书。不无多少疑晦。欲以迷见仰质吾兄。而不见两家论辨书。姑未果耳。翼再泮职 除命。出于意外。本以常调科目中人。从前履历。不择燥湿。而 新化之初。再受 恩命。见掣病故。一未趍谢。罪积逋慢。惹人疑谤。将于念四。驮疾登道。以为一番 肃命之计。而累岁閒中。只益了懒惰。元无一分实得。声利场中。容易出脚。大则大狼狈。小则小狼狈。兄于此将何以见教也。退陶书数次翻阅。点识疑处。欲于近间讨得静僻地。为讲论计矣。一行误人。百事毁坏。世间万事。例多不如意奈何。百里相望。经年贻阻。况在京洛半千里外耶。时惠良规。以慰远情。
与权台仲
近日秋气澜熳。蝉声清凉。怀仰吾兄。倍切憧憧。讨一中间静僻处。欲做得数日之稳。而此等閒追逐。恐惹人指目。亦不可不念也。俗离灵区。在百里之内。久作风埃人面目。数十载。徒劳烟霞之想而已。今年则 国哀已阕。身亦稍健。拟与数三同志。趁枫叶殷红。为入山汗漫之游。方料理绳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33H 页
屐。兄亦有是计。预临此处。历遍溪山上下。因联翩向三山极好。幸兄摆脱图之如何。
与权台仲(己酉)
向者姜而直还自兄边。承惠札。辞意郑重。十回披读。区区慰豁。非寻常比也。信后月改。政履一向冲裕否。闻政成民服。仕学俱进。所施可知所养。殊可慰也。翼再当初所遭。不须提说。毕竟昭晢洞悉无馀。前后 圣教。旷绝千古。此生此世。无路报答。殒结之外。更有何说。
与权台仲(乙卯)
圣嗣诞降。即顺小痘。 颁庆踏臻。抃祝曷极。兄之服阕。已过累岁。前后勤问。俱系感铭。而席稿俟 命。不遑人事。尚不得以一书少伸。寻常叹恨。日仍家便闻兄遭西河之恸。惊惨之极。添一恶怀。今者家督自京来。备传向来兴居之节。兄之以理遣抑。不自伤生。固已料之。无庸加勉。而以兄之平生实行。亦不获佑神明。不能保一子于膝下。死者亦无嗣续。为之恻然伤心也。海邑本多弊瘼。荐凶之馀。民力未苏。身佩字牧者。安得免劳弊心力。即今天时向热。政候服履何如。驰恋无已。翼再白简中寝。危疑少释。岁月寖久。守分自靖。虽以老叔之积年离违。弱子之千里奔遑。为难舍之至恨。而生还与否。断置久矣。儿子不量世情。妄作一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33L 页
行。累朔京邸。吃尽无限生受。今又撼顿长程。疾病可虑。已令归家静俟公议。而人情极处。亦有不能一向沮抑者。是可闷也。病昏穷独之中。一端慕古之心。犹有未泯者。不欲全然放倒。而衰谢已甚。志气摧沮。因循汩没。虚送岁月。此时虽欲更闻吾台仲药石之言以自警。何可得耶。息山致重相继云亡。吾党益孤。伤痛想亦一般矣。此地有禹魏两生。俱以穷塞乡儒。向道之心。白首深笃。但心学工程。本无师友。其入头处。未得真的路脉。而皆着工于易学。此地此等人。诚可谓不易得也。时或过从。商量启蒙一册。尽觉有益。行簏中携来朱退两集。以此为日用。偶有吟得芜拙。因便寄呈。早晚和送。砭此钝滞如何。
与权台仲(丙辰)
前冬惠覆。得于积岁阻阂之馀。穷寂中慰泻。非平日寻常比也。即伏问炎天。政履起居如何。前书承有归田之计。今闻尚未果焉。吾人去就。有不得自由者。为之仰念不已。翼再为世忌疾。去而转甚。今番 大霈。金吾议谳。初置仍秩。而自 上特为点下。至 命全释。顾以蝼蚁疏贱之臣。荐蒙不世之 恩造。感泣之极。不知死所。家督适在京里。走急报传来消息。放送关文继到。归见老叔。时日为急。不待家乡奴马。本月初七。起自信地。十七始到近畿。得闻台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34H 页
启还收之请。发于其间。盖承 命即发。不见中间朝纸故也。既离信地。今不可复还。亦不欲直还家乡。姑此徊徨畿郊。静俟物议。不意人之穷厄。一至于此也。今于弟之所遭。有二种之论。一则曰奉承 传旨。成命之下。出陆量移之人。入于台 启中。自该府 启禀。则 批以勿拘台 启。依例移配。故已为举行。此等人既如此。当初全释之人。无不可还之理云。一则曰既见放送关文。即为离发。及至近畿。始闻台论。仍即下乡。道理未安。姑为迟留。少伸私分。一向相持。不即停撤。则暂还乡里。相面老父兄。省拜家庙先垄。移次于中路。以待早晚收刷。未为不可云。顾此处义不可不十分审慎。出陆量移者。多入于 启中。而既令勿拘移配。则如弟处地似无不可还之理。前说非无所见。而近于太无节拍。后说正符自家意思。姑滞安山。将为挨过数朔计。大抵公义私情。不可偏废。而既发之论。必无速收之望。经年阅岁。若如前 启。则一向留待。终不得归见笃老病叔于七载相离之馀。情所不忍。霜露之感。亦非人理所堪。姑俟数三朔暂为转动。如后说云云。其于处义之道。何如也。既蒙 恩宥。即发到京。而台论方张。不敢直还者。公义也。旷月持久。无望收刷。而归见老叔。暂省丘墓者。私情也。当此吹觅之时。不无次且未决者。且当局自迷。不得觑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34L 页
破义理。将欲定去就于吾兄。幸细入深思。明示可否如何。
答权台仲(戊午)
兄曾遭重制。又有从氏科庆。固当仰而吊俯而贺。以伸区区。潜深伏隩。担阁人事。只有耿结。负恨者存。旷度包容。惠以手书。辞教勤挚。感念情契。佩服良多。伏惟穷阴。政候起居履玆神裕。脱湿还山。虽是雅计之所在。凶岁字牧。决不宜容易许改。抚摩之勤。能无有妨于雅韵否。退陶先生抵黄锦溪书曰长道不可有厌事之心。但日间点检。使本原之地卓然有主。则民社之事。孰非吾学乎。大抵今世出身事君。惟有牧民一事庶可少伸志意。有一分尽分处。如非大段难安之端。则何可一切为自便之图也。窃以老先生劝勉锦溪者。为兄诵之。未知如何。翼再孤露替事之地。只有季父在世今年七十七岁矣。自秋初卒患奇疾。日渐澌烁。煎泣难状。杜门谢绝。兄亦闻之矣。自念情迹臲卼。衰病沉痼。不但无作气酬应之望。自处之道。固宜如此。为亲旧者亦当置之相忘。待以有无之间。使得屏息自靖。以终馀日。是为相爱底道理。而向来校录之际。无端捡举。忽惹平地闹端。无限丑诋。转至层激。有载祸相饷之虑。已极危怖。况今永嘉祸色。不知至于何境。此岂干涉校院时节耶。永嘉初头之事。终未十分尽善。吾尚又如此。近来大小做为。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35H 页
无雍容循理底意思。多占气一边去。区区忧叹。不特目前之事而已。兄亦念及于此否。息山致重九原难作。兄又落落在远。耳中不闻逆耳之言。幸时惠良规。以警不逮如何。致重一块肉又不能保。兄不幸当目前之惨。治丧送死之节。曲尽无憾。虽使死友复起。兄可无愧也。从氏先达虽不及见其颜面。见识持论。有非流辈所及。文翰特其馀事云。想兄薰陶之力居多。益加肆力于切己工程。终至大成就。则岂非吾辈之幸也耶。
与权台仲
向日栗里二昼一夜稳话。虽无切磋讲磨之益。亦足以叙情素慰阻阔。翼再路由愚山。为元甫所挽留一日。洞府邃深。松桧茂密。已是世外别区。岩台播馥之所。书室杖屦之迹。宛然如昨日。景仰起感之馀。益切晚生之叹。极无之灾。此何时象。噫尽之矣。外则盗贼鸱张。内则 朝著空虚。百万生灵。如在漏船上。谁能任其梢工之责。思所拯济耶。永念 宗国。为之哀恸。区区私计。实为第二件忧也。朱退两集。想日益加工。有何新得耶。弟于此两书。亦不无感发兴起者。而病懒成习。家务俗冗。又从以缠绕之。虚掷了好光阴。晚业疏卤。一向如此。恐负吾兄引而进之之勤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