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x 页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杂记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35H 页
杂记
辛巳年间。吏曹正郎李敬中。逢府驳见罢。掌令郑仁弘,持平朴光玉独 启曰。李敬中素无学识。又无可称之行。新进之佳士。例为防蔽。粗妄纵恣。无行躁进之类。多与交结。作势使气。人莫敢言。人情愤郁。清议不容。决不可一日置铨衡之地。以贻 朝廷之羞云。前日。禹景善以水原府使。见论罢。今日。公直又见罢。人心汹惧。士类摧丧。皆是仁弘所为也。
兵判李叔献,礼亚郑季涵,佥知南时甫。尝会南张甫家。送人请余相见。进去饮话。余以叔献所奏诸荣。多有后弊言之。余先出来。诸公夜深乃散。其日相会时有宗亲庆安令者。不多日。请独对。乃于 榻前。举柳成龙,金应南,李泼,金孝元诸君。极陈东人专擅之事。士类间以为诸公所指挥。叔献亦上疏攻东人。论议益乖张。
癸未二月十四日。兵判李珥诣 阙请独对。同僚方为完议。权择仲闻之曰。顷日朝讲时。珥请于他日独对。心以为未便。而未即紏正。今不可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35L 页
不避嫌云云。大谏曰。何必如是。余与韩正言独曰。人臣自请独对。似有后弊。虽避嫌无妨。择仲即与掌令黄景明。一时避嫌。景明乃其日同侍台谏也。自 上震怒。 答曰云云。十五日。早朝诣 阙。权司谏,黄掌令极陈独对之弊。 答曰。勿辞退待。余与韩正言一时避嫌云。臣等之见。与克智无异。请命罢斥。 答曰。勿辞退待。大司谏及执义以下避嫌 启。权克智,黄暹引嫌 启。辞中至以物议不容。显被指斥。何敢仍冒。 答曰。勿辞退待。玉堂请两司并命递差。大概权克智不于 榻前规正。及闻外议。始乃辞避。大司谏李泼等处置之辞。苟且迁就。执义李山甫等。或以为是。或以为非。揣摩两端。不能归一。皆失言官之体。请 命皆递。十六日。玉堂再劄。依 允。闰二月二十二日。院中都目往参。夕。投刺两提调。历见朴领相淳。兵判李珥先来。以顷日论劾之事。多有不平之色。余以无一毫私意答之。
甲申。余拜掌令。谏院以有物议论递。正言柳格极力救之。竟不得。格以此亦取多口。呈辞免递。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36H 页
时。辛应时为大谏。张云翼为正言。余年前为掌令时。论劾郑季涵擢拜礼判。至于经旬不止。又论兵判李叔献处事多误。今日被论。此为之祟也。叔献没后。郑季涵长在宪府秉国柄。进退人物。皆出其口。
己丑十一月十三日。秘密关自营门来到。开见之。则郑汝立,边崇福等。与黄海道人谋逆。事觉。令各道推捕之书也。满座闻之。不觉失色怪叹。十六日。十七日。秘密关逐日来到。二十三日。郑汝立与边崇福逃至镇安地。自剑而死。其子及奴被捉。皆拿去处斩。十二月八日。全罗道儒生梁千会上疏。言罪人推鞠不严。右相郑彦信兄弟以族亲。前大谏李泼兄弟以交厚。名入疏中。皆辞职而退。自 上又多有未安之 教。人心汹惧。二十日。金参判肃夫令公。以贼臣郑汝立相厚事。入于白惟咸之疏。远窜于会宁。以安东府使。见罢还家。到义城遇禁府郎。自其处拿去。二十四日。前大谏李泼。前直提学洪宗禄。以逆贼相厚拿囚。应教李洁谪熙川。右相郑彦信,吏曹参判郑彦智。以逆贼族亲。皆被罪。右相削夺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36L 页
门外黜送。参判谪江界。此等人出于梁千会,白惟咸疏中。故皆不免。二十七日。翰林李震吉以逆贼之甥。毙于杖下。县监韩浚谦,佐郎朴承宗,正郎郑经世。在翰苑时以谬荐之罪。皆拿囚推问。十二月十六日。白惟让,李泼兄弟。皆以辞连逆贼。殒于杖下。二十一日。有湖南人丁岩寿上疏。首毁鹅溪,西厓。历诋满朝名士。自 上震怒。皆 命拿鞠。后以两司之 启。馆儒之疏。还收拿 命。二十五日。前洪州牧使柳德粹。以逆贼四寸。出于其党之招。殒于杖下。二十六日。前提督赵宪。上年间连上万言疏。历诋满朝公卿名士。以此谪江界者一年。冬。再经大赦。自 上特命放送。宪于中路。又上疏抵排。无所不至。自 上有震怒传 教之辞。略曰。此必是私奴宋翰弼,翼弼兄弟。蓄怨 朝廷。期必生事。阴嗾赵宪。使之上疏。况以奴背主。逃躲不现。罪犯纲常。不可不穷推定罪。如不在京中。行移八道捕捉 启闻。自是朝野汹惧。稍向浸定。
庚寅三月三十日。卢稣斋罢还于乡。卢相在相府时。荐金宇颙,白惟让,李泼,郑汝立等四人。及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37H 页
乱生之后。又不诣 阙待谬荐之罪。自 上有震怒传 教之辞。两司合 启请夺官爵。自 上只罢其职。使归田里。
甲申。柳监司而见自咸昌到恭俭池岐亭。致简于余。请与相见。遂与金任甫同进。主人权从乡自京下来云。顷日。奸人潜隐上言。名曰都顺民。其居住则清州云云。名曰上言。实则上疏也。其疏请斩宋应溉,应泂,金瞻。枭其首于都亭。又斩李泼兄弟。以警其馀云。其他凶惨之言。不可一一尽录。自 上遣大殿别监。潜问于清州京邸人。京邸无此人名。清州境内。亦无此人名。乃匿名书也。而见顾谓余曰。时事一至此哉。余曰。如令公辈。宜益励名节。以激去颓波。
辛巳正月。醴泉乡校 圣殿有火变。弘儒侯薛聪位版见灾。抹楼数版。亦为烧破。校奴守直人等。腾时扑灭。不至延烧。监司具由 启闻。遣京官推鞠。未得端绪。癸未。蓝浦乡校 圣殿。有盗窃位版。寻得罪人拿鞠。依律定罪。此皆灾变之关于时运者。
庚寅正月二十四日。 宗庙殿内有火变。自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37L 页
上淡服一日。京外官亦一日而止。 殿内金银玉册,御宝。守仆等积年偷出。欲灭其迹。潜入冲火。盖帐铺陈诸具。多数延爇。因守直军士柳成会急呼。未及大炽而扑灭。守仆李山。就服处斩。其馀干连者。多殒于杖下。成会升折冲。
壬午二月十四日夜。初昏。赤气自西北方初若火光。疑龙门墓山火起。使人登后山望之。则非火光也。乃天之赤气也。渐遍天中。烂如红锦。又有赤白之气直上其中。状如扇竹之形。夜深则其气渐移于东方。或苍或赤。晓头。至南方而灭。近古所无怪异之变。人言天赤则有兵变云。明年。北方有叛胡之乱。其言果验。
仁同南面地。有白昼鬼火。始爇原野。及于人家。随灭而随起。灭之于此。则起于彼。有似人火。投之以水。亦不能灭。一村人家。荡尽无馀。居民四散奔避。移寓他村者亦多。柳上舍某家先烧爇。柳不得安接。移寓于八莒县。柳行身不谨。既得罪于土主。又见黜于乡中。犹不自惩。反怀忿怨。遨游京外。阴毁百端。今此白昼之火起于其村。先爇其家。人多怪之。鬼火之出。于夜例也。出于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38H 页
白昼。前古所未闻。
戊子年间。咸镜道稳城府美钱镇。夜二更。中天际。形体如女人者。坐于圆方席上。有挟持火块。佩带弓箭之形。空中浮出。向北而去。随后天动急作。冰折之声。风熏之气。布散四方。冒被人面。其为变怪非常。人以为北虏猾夏之兆。
己丑元日。有日食。罗州有一村家桑树上生毛。状如人须。剪之则复生。其长数尺许。剪之不已。其生也亦无尽。如是者屡月。其家人怪之。即斫去其树。又于军威官舍前老桑木。天火大起于雨中。达夜不灭。朝视之。烟气生于木孔中。馀火尚爇。天火之昼而不灭。大是异事。秋。汉江水赤如血。
庚寅十二月。地震。辛卯四月。京畿及关东。有蚁战斩首之灾。八月。荧惑入箕。白虹贯日。大风拔木。九月。日有两珥。汇上有戴。日气暄甚。梨杏及杂花烂发。结实如榛子大。又大雷电以雹。雨下如注如盛夏。变异非常。甚可惧也。三公皆 启辞乞免。政院亦为献 启。又于任实县村家。有一马善步。一日。两耳间生角如牛。以手扪之。则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38L 页
软脆如鹿茸。自此步钝。与牛无异。妖蠥之变。近古所未有也。
都夏。大丘河滨县人。家贫力学。以能文称于乡曲。白首穷经。屡举不第。屈于广文者二十馀年。天顺戊寅秋。我 光庙视学。试期只隔七日。时监司入府。请得差时急状 启陪持之人。传递奔驰。七日而达于京。及到桥门外。则天欲明而试围已锁。咫尺 天墀。无路自达。从门隙高声请入观光。声彻 御座。自 上特命许之。满庭诸生目笑之曰。这寒生亦欲登名桂籍耶。此而登第。孰不登第。及放题则乃时务策也。所对称旨。擢为第一。即日。以 御笔特除正言。呵喝之声。耸动视听。诸生失色。莫不惊叹。馆人持榜。将走报其家。即索笔大书付之曰。离家七日。 特拜正言。快哉快哉。时人目之为快哉正言。乡人相传以为美谈。我 光庙颠倒人物。类多如此。后官至府使。其子孙至今不绝云。
余在公州时。到孔岩书堂。徐学长起及堂儒生等。欲为李石滩存吾,成东洲悌元,李评事穆立庙。余亦劝成之。立庙诸事。专数措给。先下米豆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39H 页
五十馀斛。以为供费之需。盖徐起出卑微。居孔岩洞里。精于学问。学者多从之。号孤青云。
辛卯七月十五日朝讲。 上曰。古人以科举文字。譬诸执贽。士人初见君父。用庄子语可乎。至于诗赋。用庄子语可也。领事李山海曰。如策论则何可用庄子乎。至于诗赋则虽或用之。不必禁之。(臣)文海进曰。其在 圣朝辟异之道。虽诗赋。不可使用之。 上默然曰。似当有区别之事矣。此意言之于礼曹。自数十年来。文体大变。专尚奇僻。掠取经传中数字。断截作文。语似不凡。考其文势。则上下不接。脉理不通。以此惊考试之目。为决科之捷径。有识之寒心者久矣。宋斯文言慎。于解额执事策。以曾子为也曾宗圣。用论语参也鲁之语。元斯文士容。于 亲试贺得二老表。有光增以宁。喜溢生此之句。用周诗文王以宁。生此王国之语。考官以为奇文。皆取之。士林传笑。以宋为也鲁先生。元为生此先生。后槐院诸先生。以也鲁生此优劣论。戏试新来。新来问此事实见于何经何传。诸先生解之曰。事见宋元事略。有一新来退而书之曰。言慎之妄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39L 页
发。士容之偏见。名目虽异。其为病则一也。于宋因名。讥其妄发。元一目枯。故以目讥其偏见。闻者以为名言。
许典翰美叔。癸未秋。在玉堂。论兵判李叔献。及时事一翻。名士多左迁。一日。 上御经筵下问曰。欲窜生事之辈。以惩其馀。于诸卿意何如。在侍诸臣。极力救之。独首相朴和叔,判书郑季涵力赞之。美叔出为昌原。未几。移配甲山。有一儒生出见道上。书一绝赠之曰。狂虏长驱百万兵。沙场白骨久峥嵘。十年帷幄无奇策。尽出书生守塞城。美叔又以古风一篇赠之曰。朝曦照平陆。落叶吹萧萧。故人来把袂。苦道千里遥。平生一斗胆。不为离别消。明年斩月支。犹胜汉嫖姚。行到商山。牧伯柳德纯致简来问。美叔即援笔书之曰。行人来寄使君书。寒犬残篱夕照馀。此后茫茫天北畔。不知谁复问何如。词意极悲楚。时柳而见以副学辞职。退在丰山县河回村。美叔以近体一短律。因风寄之。屈指悲欢已惘然。不知归路在何边。莫言甲子泥涂日。应直庚寅下降年。征马独寻秋草塞。佳期空负菊花天。回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40H 页
头欲望丰山县。杳杳寒林起白烟。及到京畿。有一门丈。以一壶酒来慰路上。美叔临别把杯。以一绝赆之。寒树鸦呜薄暮时。一壶来慰楚臣悲。此生无复重逢日。直到重泉作好期。有一当路者解之曰。寒树鸦鸣。指时世衰乱也。楚臣。以屈原自比。以 圣上拟诸楚怀。当论以无君不道。呜呼。奸人乘时为恶。一至于此。欲歼尽清流而后已。惨哉惨哉。戊子八月。大谏宋应溉。卒于怀德农舍。典翰许篈。客死于关东村家。此二人皆有清名重望。癸未年间。为奸人所搆陷。同谪于北界。后因旱蒙赦。放归田里。国是靡定。久未蒙叙。而今皆不幸。宋之刚直。许之文章。人皆叹惜之。
三韩时所统诸国。或五十或七十。棋布星列。接境连壤。其地方远不过百里。召文国在闻韶县东南冰山下。至今宫阙遗址尚在。丘陵累累于荒林宿草中。皆当时君王之墓也。田垄间有花田。牧丹蔓生。年年开谢。野人指为其时君王赏花之处也。耕田者犁耟。有时触石。则地中有音乐声。是未知国亡时伶人等埋置乐器于其下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40L 页
耶。国亡馀冤。郁结泉下。未解而然耶。有一野翁梦见一人。须发皓白。衣冠宽伟。作诗赠翁曰。金陵往事与谁论。千载犹存敬德坟。飞凤曲亡人不见。召文琴去杳难闻。翁惊觉。传诵于人。翁不知一字者也。飞凤。山名。在召文西南。噫。故都遗基。虽至数千载之下。人之精神。久而不灭。有或相感于梦寐之间。所谓梦中老人。疑即当时人物之精灵也。
金斯文冲。字和吉。素性恬静。诗语雅澹。尝罢官归乡。筑小亭于西溪石台下。仿西湖放鹤故事。造纸鹤揭于竿上放之。则远近亲旧见其鹤。知先生之来。不期而皆聚会。或诗或酒。清谈竟夕如是者屡年。乡人想其有雅致。后复还于 朝。逝于都下。余以诗哭之曰。谁放西台鹤。难招汉北魂。人谓之实录。
洪校理太古。吟短律一体。赠申上舍蓂秀。清峭可观。不是隐屠钓。何为韬姓名。清霜万柳影。广野一溪声。画角鸣村径。芳醪慰旅情。悬知腊梅发。款款更相迎。
郑正言景善。诵梁公奕令公同福赤壁一绝。赤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41H 页
壁千秋敌武昌。水挼蓝碧动琼觞。更将鼓笛催佳月。得见东来羽客翔。高而顺亦阁笔不续。景善诵曹南冥绝句云。天下英雄所可羞。一生筋力在封侯。青山处处春风面。东伐西征定未休。其气像甚豪逸。
进士李致霖。公州新丰人也。善于诗。尝作咏牛短律。脍炙人口。已从麟借尾。炎帝与之头。辟地中寅子。正商间夏周。夕来征妇叹。春喘相公忧。无复齐羊易。烟郊一笛愁。
赵瑗伯玉妾能诗。伯玉以试官出去。赠一绝曰。燕山暮雨行装湿。夜泊青枫锦水津。词章莫以馀波选。怀玉翻疑有泣人。又尝作 鲁陵怀古。赵士敬因朴士秀寄余手札。兼以七言一绝。求涂窗纸云。故纸经秋似败荷。山窗无日不风斜。布衾三幅三更夜。柰此冬寒逼骨何。真形容娱贫底意。
大明会典。载我 太祖宗系。以为李仁任之后。且连放四王而得国云云。盖仁任。丽朝逆臣。四王。指祦,昌,瑶,奭。 恭定朝。始知其诬。 列圣屡遣使呼吁。终未许改。今 上朝。适闻改撰会典。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41L 页
甲申。使臣黄廷彧。誊改正新本而来。后年。俞泓得印本一册而来。山海关主事赠俞判书诗曰。 国王恭帝命。贡献独虔诚。晓骑随秦驿。宵骖度汉营。上林瞻系雁。长乐听啼莺。归去无烦颂。 天朝自圣明。自 上大悦。亲制其韵。 宣示群臣曰。 宗祊今始正。莫谓是予诚。 烈祖功曾积。诸贤悃几营。恩深同大造。歌竟及流莺。愿守区区志。千秋戴 圣明。满朝名士皆奉 教和进。以为东国盛事。二使臣录勋。自 上受尊号。
辛巳年间。余在公山。访洪太古于林川。自锦江乘小舠。泛白马江。黄伯华从行。二更。泊落花岩下。余有诗云。千里锦波通海口。夕阳长笛下中流。翌日。乘船于自温台下。约与太古同往皋兰寺。夕到马岩津。石城倅李仲成,定山倅曹德绥,扶馀倅崔粹源。先到以候。冒夜溯流。二更。乘月到皋兰寺。翌日。与太古上钓龙台。与扶馀,尼山,定山鼎坐。乱酌无巡。使渔人网鱼出沙。银鳞玉尺。跳跃沙觜。亦一奇观也。午时。移泊落花岩下。与太古同上吏隐庵。前太守洪可臣所构也。有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42H 页
亭无僧。窗牖空锁。危磴临江。𢥠难强跻。太古先占一绝云。吏隐庵谁记。扁舟更使君。三更晴月落。可与白鸥言。余即应声曰。净舍临无地。名扁旧使君。使君何处去。鱼鸟亦无言。余又赠太古曰。故国千年地。骚仙一小舟。江山浑似昨。鱼鸟不知愁。岩老花皆落。龙亡水自流。皋兰基尚在。留作后人羞。翌日。住见苏定方碑。碑在野田中。乃石塔浮屠也。下层四方刻碑文。世久风磨。字不可辨。大概记定方伐百济事也。与定山相别。翌日还州。大抵玆游极可乐也。
李博士好闵。以诗为侪辈所推。尝于月课。作过柴市有感诗云。间关岭海君臣契。惨惔干戈社稷名。自以为佳句。许修撰筬见而笑曰。何不曰纷纭剪板夫妻契。寥落官衔薄倖名。盖李欲卜妾。而常畏内不敢动。一日。潜卜于良家。其家苛索䌽币。李无路备之。只以一片长纸书其衔曰。弘文博士李好闵。纳诸函中而送之。某家开见大懊。闻者莫不绝倒。
癸未二月。藩胡作乱。攻陷庆源及阿山等堡。自 上命招三公。又令吏曹急为政事。以京畿监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42L 页
司郑彦信为都巡察使。以校理郑熙绩,吏郎金晬为从事官。又差出防御使。北道无武才文官。一并递之。吴沄,朴宣以助防将出去。郑彦信发行时。自 上引见。赐水银甲,宝刀,弓箭,衣服等件。稳城府使申砬。追击胡人。焚荡穹庐。斩首五十馀级。自 上超授嘉善。制 赐教书。又赐金带衣服等件以褒之。庆源陷城将金璲行刑时。判官梁思毅独免其罪。宪府请依律。自 上依 允。梁有八十老母。闻者莫不流涕。宣传官李克善。持标信莅刑璲等时。璲适有追斩贼胡之功。以是为兵使李济臣所止。过三日乃行刑。两司论其委弃君命之罪。囚禁府推鞠。李济臣亦拿鞠定配。五月。贼胡数万馀骑。来围钟城。兵使,府使。皆在围中。未几解围。又数日。复以数万馀骑来围。城中寂若无人。只以女子若干。城头发立。贼以为无人。逼至城下。伏兵一时俱发。放铳筒铁丸。或射片箭。矢下如雨。贼将尼汤介中丸。副将三人皆毙。贼惊散退走。自相蹂躏。生者无几。六镇始得平定。
四月。 大驾谒圣出宫时。持平洪仁恕随驾。四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43H 页
更三点。到頖宫行焚香礼。平明。入 御明伦堂。(臣)文海以侍臣入侍。拟商传说请勿黩祭祀表。取文臣十二人。移 御下辇台。取武科百人。乃初试数也。忠义卫闵义瑞居魁。余与三司官列侍坛上。三启 神德王后复位事。不 允。时有宗室原城君倬者入侍坛上。背坐 御幕。谈笑自若。大不敬。请 命罢职。自 上只命推考。 辛卯八月。郑季涵谪顺安。乃去京七日程。而至九月。始到谪所。中间迟滞。洽满二旬。自 上震怒。其押去都事李台寿。拿来严鞠。 传曰。郑澈赋性太滥。任己恣行。略无忌惮。至于定配命下。中路徘徊迟留至二十馀日。其无严自恣之状。愈往而愈不悛。及至配所。出入自如。广结杂人。将来有何等情状。严加围篱云云。为季涵者。若能祇畏天威。率德改行。正所谓风雨霜露。无非教也。
同月十五日朝讲。 上曰。大提学有阙。斯速差出。领事李山海 启曰。一二品外。无可当之人。则以相臣兼之。有旧例。如鱼世谦李荇是也。左议政柳成龙。年已五十。聪明不减。当以此人差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43L 页
之。 上曰。然则好矣。言于铨曹。左相上章辞免。翌日。招大臣议之。左相柳及沈判府。以李诚中,李德馨,金诚一对。 上曰。李德馨。三十之年。何以堪宗匠重任。以左相兼之。
中原福建路漳州海澄县人杨建溪。泉州同安县人王俊民等廿馀名漂风。为济州人所捉。同日传驿入京。所赉雪糖,黑糖并万斤。作三百馀驮。输运而来。 命供馈唐人于仁政殿南廊。命赐白苧布各一匹。其人等皆著青蓂衣。受赐物后皆四拜。又以多谢之意转达云云。故余与礼房令公。入 启唐人供馈时。司瓮院及内赡寺下人。不谨进止。或扬臂隳突。触污唐人之衣。请囚禁。重治二司色官等。自 上并命推考。 先是黄允吉,金诚一之通信日本也。倭酋平秀吉。有一超直入大明宫之语。领相李汝受以为若以是语奏闻上国。则必以交通罪我。不如匿之。左相柳而见曰。若 天朝由他国闻之。疑我必深。力为建白具奏。圣节使金应南往礼部。呈倭人声息咨文。郎中喜曰。尔国王忠顺。朝廷必嘉奖之云。礼部与阁老同议。具奏奖赏。有敕书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44H 页
一道,锦四段,表里十二,银一百两。倭寇声息。 天朝果因福建商人陈申及浙江琉球来报。已知其状。陈申报说曰。寄寓琉球。闻知倭王关伯。奋身奴隶。弑王夺位。兼并六十六州之地。阴谋席捲琉球,朝鲜。并吞中国。万历十七年三月。迫令琉球献地输金。入朝奉朔。十八年四月。起兵。战胜朝鲜。声言造船二万舳。兵二百万。拟今年九月。入寇大明。入北京。令朝鲜向导。入福,广,浙,直。令唐人向导云。又云。若以臣言为谬妄。乞京师差人往朝鲜哨探。朝鲜西南之地。与对马州相接。福建差人往琉球哨探。琉球东北之地。与萨摩州相接云云。及奉敕。自 上传于左相曰。辽东咨文来到之后。过用隐忧。今者至蒙奖敕。不觉喜跃。此由卿等建筹周旋之忠。又 传于承政院曰。令此降敕。非寻常 皇恩。当令八道进笺陈贺。但当初礼部移咨。秘密为之。今若进笺。无人不知。何以为之。议 启。(臣)等回 启曰。 皇朝降敕。 恩出万万。若除外方进笺。无以伸同抃之情。当初秘密。只为事系重大。或有他虑。到今 纶音诞降。瞻聆耸动。当行之礼。何碍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44L 页
而不举乎。请更议大臣。 上曰依启。
己丑夏。日本国王使出来。专为通信之事。上使东堂玄苏。以孔雀雌雄一双将进献。舟过洛江。远近观者云集。其形如雉。其大如江城野鹤。全身青黑。而间有文彩。长尾则旧者。改新者未长。至于九十月则长数三尺许。文斑尽露。顶后亦有长毛。鹭胫鸡喙。与屏中所画。大概相似。所食之物。如稻梁,蛙蟹,蚯蚓,草虫。至于茄瓜,西瓜,酒食等物。无不食之。雌则无文彩。有长尾。及进献。 上受之。寻令放于南阳大部岛。 圣德可谓不玩物丧志矣。
山野间有一氓。性愚痴。好啖蚯蚓。或怪而诘之曰。夫蚓食槁壤。饮黄泉。其形戢戢。其动螾螾。视之亦可恶也。此有何味。而食之不厌也。答曰。天下之味。无彼此之异。若食之则皆可食也。山獠。好食山蛇,水虺。百粤。以虾蟆为上味。以其习惯也。我国之人。以络缔状如稚蛇。八梢酷似大虺。人争食之。以为珍味。论其形体。则与蚯蚓何异。吾居于斯长于斯。习以为常。故取而食之。无异珍味。自不觉其非也。啖之自若。或笑而退。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大东韵玉凡例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45H 页
大东韵玉凡例
一。凡排字次第。一从礼部韵。字下音释。则合礼韵群玉而并录之。圈上礼韵。圈下群玉。间附已意以解之。
一。摘出事中紧要字为母。详录事实于其下。若一事叠出者。则略载其事。注云详见某字。
一。字类中非常用之字。则删略之。以便其考览。
一。姓氏。明人物之所自出。韵府群玉。则以宫,商,角,徵,羽五音分之。我东方厥初人物。有名无氏。朴,金两姓。出自新罗宗姓。儒理王时。又赐六部之姓。子孙散处各邑。因为土姓。其馀诸姓氏籍贯非一。故先书本邑。次录始祖之名。以考其世代。又一姓属籍各异。非表表显著者。则不可尽录。故皆略之。
一。古今人物。不可尽录于姓氏之下。故依韵府群玉例。别置人名。分录于其下。
一。人物行迹。则参考史记及胜览诸书录之。又出于行状及碑志者。拈其表表者并附之。有一言一行一事一业可取可称者。则亦皆不没而书之。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45L 页
一。韵府群玉。不别录孝子烈女。皆并附人物名下。似无分别之意。今考胜览行实中取其卓异者。不系名下而别录之。至于忠臣则不如孝子烈女之多。故不为别录。并附于姓氏之下。
一。人物则考其本贯。称某邑人。至于孝子烈女。则依胜览行实。不书本贯。随所居之地而书之。
一。君前必书臣名者。严君臣之义也。
一。我国之史。只有三国史,东国通鉴,史略及高丽本史。乃一书而异名。所记之事。互相重叠。故三国时事则合称罗史,句史,济史。高丽时事则称丽史。以便其考览。
一。新罗。因中国分裂。自称年号。其后弓裔窃据。丽朝建国。又称改元。今依旧悉书之。不没其实。
一。国号则观其历年之久近。地理则考其古今之沿革。理乱兴亡之戒实寓于其中。
一。天子称诏称制称朕。而高丽中叶以上。例皆僭称。今皆因旧而悉书者。不敢轻改旧史之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46H 页
文也。
一。三国以上。文籍鲜少。多有脱略。故考前后汉以下诸书东夷传。凡干土地风俗等事未载于三史者。悉拈出而书之。
一。新罗时多有方言。虽涉无稽。亦录而不删者。当时世道洪荒。人物之淳朴。亦可以此而考见矣。
一。守令之贤否。民生之休戚系焉。考胜览中名宦录。拈出其表表者。以为将来之劝。
一。挹娄,勿吉。皆系我国地方。汉书及三国志诸书。亦收入于东夷传。故并考其风土而记之。
一。字类中无事实之字。亦不可空缺。故依韵府群玉例。间以古人诗句。拈出而填补之。
一。古今诗文抄录之下。有斋号者则书其号。无斋号则直书名或书字。
一。胡宗旦,河千旦,俞升旦。旦字犯我 国讳。故皆以朝字代之。
一。我东方禽兽花木。其名号与中国多有不同。又有乡名者。皆因其风士而记之。使之易晓也。
草涧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346L 页
一。里巷间鄙谚俚语。少有关于劝戒者。则亦收录不遗。以验夫风教之污隆焉。
一。三国时。惟新罗有仙人。多有游赏之处。故录其仙名。以戒语怪迂诞之徒。
一。释教之于吾道。如阴阳昼夜。此盛则彼衰。彼盛则此衰。而国之兴亡随之。三国时。沙门辈自晋秦始出来。其法大行。至于高丽。终始勤奉。以此亡其国。今依群玉例。间录其事。又为圈以别之。仍扶吾道辟异端之意也。其间。又有名缁韵释。与骚人墨客相从游唱和者。并附而书之。
一。三国遗事,高丽世系。事多怪诞。虽不可尽信。三国史及高丽本史。亦收而入之。故今并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