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x 页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杂著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9H 页
西游录
余以乙酉九月七日。发连山行。暮抵芝泉丙舍宿。八日早起。揲卦得艮。艮者连山也。神其导。余行哉。亭午过云阳店。暮抵金泉市。人物之繁。财货之凑。岭下大都会也。九日。午踰秋风岭。满山霜叶。鲜红可爱。申刻登黄溪之驾鹤楼。楼在县东石壁陡绝处。前临大川。黄鹤之山。郁嵂特起。凭栏作一诗。暮宿西小院。十日。午过阳山迁。沃川东境也。行二十里。有锦山迁。乱砾鳞铺。江流抱峡而北行。中有大石。如钟簴。如床几。如覆敦。如狮蹲牛卧者。天雨水盛。涛泷壮猛。时久旱清漪潋潋而已。渡此则济原驿也。野始广。居人甚稠。路傍石壁。刻洗马池三字。丞之哦咏所也。十一日。禺中。过珍山邑。大芚山。排空奡兀。连冈四塞。民皆垦山为田。种黍菽木麦烟茶之属。晡踰熊岘。连山地也。岘下有外姑赵淑人墓。顷年外舅李公宰连山。淑人没于任所。遂葬于此。过而拜之。不胜怆恨焉。李公卸绂。仍僦居于连北之白石里。日暮往抵。则公发京驾。已三日矣。此行为见公而来。不及焉。怅惘曷胜。夜与汝显。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9L 页
悬灯而话。其二子方持母服。长能替干家秉。次亦端而秀。余谓汝显曰。吾既不遇尊翁。使鸡龙落眼。庶不为虚作一行。十三日。携汝显。踰散明岭。过荫节里。踰一小岘。溪傍有朱溪君祠。遵溪北八九里。有我 太祖大王开基处。傍有础石七十馀。初欲定鼎于此。以不便漕。竟舍之。盖其后峰。自大芚遥遥逆行。到此雄峙。若屏环立。中有平冈圆铺如毡。可作宫殿。而若容经涂九轨秩秩井井。则似窄矣。然举全局而较汉阳。则不啻倍蓰。前有小峰突起曰悬钟峰。大芚为外案。遥峰呈髻。祥幢,华盖,金支,羽葆。不可胜指。四维自成门址。两溪合流于悬钟峰之下。南行而东折北入锦江。溪源。发于东西龙湫。西曰雄。东曰雌。雄湫在白岩西谷中。石坎承瀑。其水四碧中黑。碧可四五丈。黑不可以丈计。意必有神物伏其中。暮抵花山。宿武人李恒宰家。十四日。往寻所谓雌湫。在禹迹谷之下。卧石。层层成瀑。至最上层。石广而水渟。绀碧如鉴。舁夫过藷田。手挑取之。大如拳色赤。甘藷疏云。藷有二种。一山藷形魁罍。一番藷形圆而长。此盖山藷也。山谷中人多种此。以代糗粮。若遍种于野外。生民之利。顾不广邪。复欲上连天峰。俯瞰西海。观甲寺,东鹤诸伽蓝。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0H 页
而行事甚悤。不能穷其胜。出洞门。回首者屡。十五日。复至白石。要汝显伴行。汝显以病辞。余遂独行。行二十里。到沙梯店。观烛寺。相距才数弓许。寺有石弥勒。身长五十五尺。围三十尺。冠高八尺。方广十一尺。高丽光宗时。僧慧明造三十七年得成云。盖梵相之大。东国无两。糜累钜万之财。此相当成。丽氏之崇信异教。至于此哉。踰观烛后山不十里。乃恩津邑也。时内舅惠山李公。为知县。入其境。颂声载路。十六日。与内弟李性心出江镜。湖西大港口也。登镜波亭。县官捧漕米之所。仓胥数人。来谒进茶果。啖毕。上玉女峰。上有烽台。举酒纵目。闾阎匝地。帆樯泊岸。时秋风正厉。鸿雁群飞。长啸四望。有狭宇宙凌天表之意。到亭上。吃午饭。乘早潮。放舟入前江。长波浩淼茫然。有万里之势。暝泊盘珠院。夜已二鼓。十七日。鸡鸣。复挐舟而行。月色满舟中矣。江光晃朗。如镕金在冶。潮声又作。如万马奔驰。槊枪齐鸣。兴剧引一大白。醉卧篷底。不觉已到长岩矣。俄而潮落江浅。使舁夫齐力刺船十馀里。到窥岩。上清风亭。鸿山县之漕廒在焉。军国经用。全靠海漕。而近来官吏肥橐既多。船卒又售奸。臭载相续。竟使民国俱病。宁不可嘅。清风之上。又有水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0L 页
北亭据窥岩之巅。窥岩者。百济王游幸之所。所谓自温台者也。俗传王游于此岩。则岩自温。岂理也哉。流连荒淫。不用成忠之言。及至败亡。虽悔曷追。复开帆溯流。午泊于皋兰寺。寺在江上绝壁。寺西江中。有岩。唐将苏定方伐济时。临江欲渡。风雨大作。以白马为饵钓龙。雨霁师渡。名其岩曰钓龙台。至今岩上。有龙攫迹。东有落花岩。济王宫女。登是岩投江故名。自此回舟入扶馀邑。邑南二里。有石塔。刻云大唐平百济国碑。显庆五年庚申八月十五日癸未建。陵州长史判兵曹贺遂亮撰。洛州河南权怀素书。北三里。又有刘仁愿纪功碑。中折字多剜。邑之主山曰扶苏。上有土城。下有宫阙遗址。史云马韩凡五十三国。百济即其一也。后渐强大。兼诸小国。始都慰礼城。至圣王十六年。移都泗泚。今扶馀县。是也。申刻。复乘舟而下。夜宿凤头津。石城之治西也。十八日。早起解缆。雷大鸣。雨急注。江雾四塞。少顷雨捲。双虹插江。绚彩射眼。暮又抵恩衙宿。翼日发还。盖鸡龙。天作神区也。马江一带古迹多可赏。余摆尘冗。并屦及之。归犹历历在眼。遂把笔为记。
游周房山录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1H 页
青松郡东三十里。有山曰周房。世称小金刚。乙未秋。与李明叔,李稚瞻。约共游赏。八月廿四日壬辰启行。行十里。至高迁。逢柳元伯。联筇到上里。宿申生家。癸巳缘溪而入五里。有龙渟。岸石陡起。下成澄潭。岁旱祷雨云。穿西谷踰弁岭。青松界也。午䭜道每店。逌中台山之后。历月溪。暮抵巨谷。宿内弟李性心家。甲午。明叔取间路。向内院去。余与元伯,稚瞻。渡松生之川。夕到马坪。郊原平衍。黄云满亩。亦一乐土。抵徐百顺孝源家。悬灯叙话。乙未。徐氏老少十八人。同余入山。赍粮馔。以备孤庵朝夕之供。厚意可感。到三围。少憩。路傍有人。从山径而来。乃性心也。日未午。行到周房洞口。溪流清澈。往往有盘陀之石。已令人生幽趣。入大典寺。明叔亦自内院下来。寺尽颓废。只有二佛堂而已。越小溪。至白莲庵。亦荒陋甚。庵东峰巅。大石丛簇。号曰旗岩。挟旗岩而东行数里。有古城址。名紫霞。入城南折而行谷口。老桧挺立。黛色亭亭。盖此山以石为土。虽盈尺之树。皆经百祀。而桧围过数十尺。长当十倍于围。其寿可算哉。数弓许。有周王庵。前著驾鹤楼。一衲礼佛。年过八十云。四面石峰。分头迭耸。曰香炉。曰玉笋。曰七星。曰观音。曰罗汉。曰弥勒。曰毗卢。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1L 页
诡态奇形。纷然骇瞩。孤撑另立。补天之柱也。排躔历景。回日之标也。圜体不窳。东序之钟也。秀茎高擢。玉井之藕也。凌空度尘。铜盘之掌也。雄峙直踞。夜叉之脚也。抑亦穆王西蒐。七萃扬戟欤。蜀道南通。五丁挥斧欤。神禹疏洪。砥柱不磨欤。辽阳返鹤。华表犹存欤。祇园绣幢。如来竖拂欤。凌敲层台。宋祖住旌欤。石生籁而六月犹凉。峰作障而四时恒阴。楼阁戺砌皆汗。如雨候。转入庵后石间。椭如槽。曲如矩。至最深处。两壁为一壁。中凹成瀑。瀑高数寻。瀑傍岩角。斜横小木。攀缘而上。上有窟。可容数十人。此所谓周王窟也。按寺志。周顗八代孙镀。唐贞元间。举兵谋叛。及败。东出匿此窟。唐帝敕高丽王讨之。丽王命将擒镀。镀子大典道君。因剃发为僧。居是山。故山号周王。寺号大典。然此不过佛家诞说。不然。唐史及东国之史。何无所概见也。澹宁洪尚书作寺记。而以新罗王子周元之封溟州者。当之。稍为近理。亦无的据。或云山形周匝如房。故名周房。房与王声相近。房变为王。而后人文饰为说。此论最确。丙申。逌庵前小径。北行东转。即青鹤洞也。南厓石峰。如展屏。北厓石壁。如仄轮。别一洞天。峰曰石廪。曰鹤巢。曰汲水。曰聚仙。曰智藏。扶舆磅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2H 页
礴。其尽于此乎。杀壁坚趺。气毋核之。峻标广隒。巨灵劈之。黝质凝精。积铁似之。窿黛丰躯。崇庾仿之。胚阴孕液。沆瀣结之。离壒出雯。罡风扑之。呀嵌非圃。桠或生之。缝隙无壤。松犹挂之。危隅删径。捷狖愕之。劖觚没附。健鹘愁之。裂文纵横。谁手篆之。皴痕错落。画家摹之。同游者云。每岁春。青鹤栖中峰养雏。至秋飞去。余行差晚。未见缟衣玄裳。翩跹云际。可恨也。峰之下有溪。溪之上有瀑。石如檐者覆之。如锅者承之。从下望之。不见始流。跻傍石之支檐者。脱衣冠。循支而下。扶服上檐底。傍孔以临之。则不见飞沫。但闻阿香之吼。蒲牢之响。击撞舂容于其中。又有坎洼在其上。决洼注下。瀑声愈大。洼之东有石门。广裁容一人。纵数百武。门之内。更有悬瀑。而门深而藏瀑。瀑回而出门。欲缘壁则莫著跟。欲溯流则当过脐。不见而出。又闻双瀑。在内院。有腹岩之险。未易经过。腹岩者。人以腹贴岩而进。不则眩不能行。性心先登。元伯从之。余欲蹑焉。稚瞻防余行甚力。盖犯危者。好奇之癖也。防行者。谨身之道也。余不果上。然双瀑之胜。不落眼前。于心未忘。异日若复来此。当寻。明叔所从间道。先到内院。手揽天绅。为之一快也。乃沿溪出行。大石偃卧。中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2L 页
流宛如龙形。若天雨水盛。涛泷冲荡。则头角鳞甲。当蜿蜿若生时。溪流清浅。遇石辄鸣。为琴为瑟。为筝为竽。为筑为磬。为璈为璆。石为床为几。为匜为樽。为簴为帆。为龟为狮。为羊为猿。为于菟者。固难指数。金塔峰临溪突起。此亦全石为峰。以其处于谷底。故崭然之势。不及上所称诸峰。若置诸香炉七星之间。何让一头哉。才识虽过人。而若甘居下流。不作向上工夫。则竟止于下流。余于金塔峰惩之。莲花峰在紫霞之北。土峰之上。重起石峰。有穴上穿。亦绝奇。然行甚悤。不得往探。复至白莲。吃午餐。出洞口。明叔,元伯。因向玉溪。遂判袂。到三围。别百顺诸人。余与稚瞻。随性心至其家。夜已一鼓。虽惫乎。吟成三律以纪游。一旗岩一周王庵。一青鹤洞也。丁酉。历青松邑。至中坪。戊戌。申达亨,申孟执,申继能。送余至松江。望东岸。赤壁峨峨。隔江有眉山之胜。留作后日观。乃还。
东游录
金刚。天下山也。夙愿一游。屦未及。居然老之至矣。戊戌春。决意东为。族弟士咸。卸郡绂家居。书请同往。余待之。四月初。携张其玉至。于是。治装。十四日。启行过石浦。李明叔亦与焉。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3H 页
十五日。踰郁岭。(在宁海北境。)午饭苍水院。酉抵楮谷李致崇家。留一日。与致崇偕行。
十七日。抵元皋。唁白应元。(宗运。)值雨宿。其翌日。访朴履健。(永植。)有赆章。亭午到柄谷。海口店也。帆樯泊岸。大洋无涯。胸中已觉爽然。宿白石村舍。
十九日。晓起。鸡已三喔。黑雾弥漫。天水难辨。俄而红光四射。钜浪荡潏。如大冶镕金。雾又作。不见金鸦劈波而出。殊咄咄。有商担䱋而过。买而脍之。朝餐为加。行一里。乃平海境也。舟子挟长网。围鱼沙上。人分两行。曳出之。入网者。巨细不能逃。吁巧矣。过越松亭。亭已毁。松亦尽入于斤斧。风景萧索。无可观。宿沙洞黄氏庄。
二十日。登海月轩。板上多名公佳作。又观杨蓬莱,李鹅溪墨帖。皆剧迹真髓。良足一快。行十里。有望洋亭遗址。奇岩错列。颇供玩。
二十一日。雨。留蔚珍之鹰岘店。
二十二日。上葛岭。云阴蔽天。海气昏昏。望郁陵。不知在何处。只有商舶往来于近洋。
二十三日。踰召公台。有黄厖村纪功碑。台名召公。以此也。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3L 页
二十四日。过平陵驿。至六香台下。读东海碑。宿三陟邑。
二十五日。登竹西楼。古有竹藏寺。楼在其西故名。轩前石壁峨峨。五十川。发源于虞甫。经其下而壁有暗窦。船若误入。不知所之云。主倅李龟荣。持酒出见。是日风甚寒。悤悤下楼。昔我 庄宪时。海西出秬黍。 命铸律尺。颁诸道。而岁久远。此府独有所藏云。故询之邑人。无有知者。
二十六日。风寒甚于昨。午抵墨浦。海涛泊岸十丈。势猛声壮。有似秦王献俘。太庙浴铁。三万前后部。鼓吹尔也。
二十七日。踰花飞岭。抵江陵邑。入见主令郑圣章(宪时。)握手驩然。出视近作诗文。往往多佳篇。时圣章自五台来。言山中霜降。乃知前日风寒。缘霜气而然。正月繁霜。岂不惧哉。
二十八日。主令出见。遂同往临瀛楼。把酒赋诗。谐谑间作。诚萍水良缘也。江陵。故獩国。而或云留侯传。沧海力士生江陵。然汉元朔间。通獩貊。初置沧海郡。则沧海之号。不在秦时。无乃后人牵合为说耶。酉到船桥里。访李承旨会源。素昧也。而厚馈。可感。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4H 页
二十九日。登镜浦台。台下湖水。澹湛潋滟。深不没人脐。围可数十里。前对竹岛。杳若浮杯。东有江门桥。桥外白沙长堤。堤外碧海连天。宛是西泠一曲。南有寒松亭遗址。四仙碑(即永郎,述郎,安详,南石行。新罗人。)及炼药石鼎,石臼尚存。又有镜浦台于江门桥之北。崔杨浦(淀)二诗。(蓬壶一入三千年。银海茫茫水清浅。骖鸾今日独飞来。碧桃花下无人见。○朝元何处去不归。玉洞杳杳桃千树。瑶坛明月閒无眠。万里天风香满浦。)为千秋绝唱。又有红妆岩。诵赵石涧(云仡)之诗。(新罗圣代老安详。千载风流尚未忘。闻说使华游镜浦。兰舟今复载红妆。)风流故事。依然在目。
三十日。自襄阳广汀店。迂辔入山谷。为寻明珠寺也。冲林度冈。一径穹幽。至寺前。老桧亭亭。黛色如云。路旁有耸岳禅师碑。余所撰也。耸岳高足旿珍。号大隐。见余欢甚。伊蒲之供。备极精洁。其徒志洪。姿性慧敏。能解句语。亦丛林之秀也。
五月一日。诸僧出洞门饯别。志洪与沙弥学密。随余而行。午过祥云驿。上长岭遥见。巨嶂高起。烟云饙馏。雷雨大作。乃雪岳东峰也。雪岳之大胜瀑。耳之久。此行为金刚而来。故中路纵有可赏。皆略之矣。若雪岳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4L 页
则恨不历览。忽看连峰。雨脚从空直注。挟以殷殷之雷。现化出大胜瀑奇状。天公会事。良不偶矣。暮抵襄邑宿。
二日。登太平楼。制度轩敞而精致。正合一凭。前街竖表叔惠山李公颂德碑。有曰。一境仁化。百世清风。盖公屡典州郡。皆以治理闻。襄民之颂。固其宜也。去邑十里。万松苍郁中。有东海神庙。夫海之为物。朝宗百川。吞吐嘘吸。与天盈虚。功用广博。故报祀之重。迥异他神。而颓宇不修。守丁无田。为之一嘅。已到洛山。志洪已先行。铺席寺楼上以待矣。占地爽垲。直挹沧溟。一碧万里。远山呈黛。宛似营丘佳画。尽东路之有名伽蓝。罗僧义湘。刱造于前。我 翼祖祷嗣于此。今有龙船殿。奉妥位牌。金碧玲珑。照耀人眼。循前冈而下。崔嵬一阁。据岩两角。俯瞰堂隙。𥓂砑窍穴。劲涛出入。飞沫奋腾。观者神𢥠。噌吰大响。疑若奏咸池。而张匀天。东坡所记石钟风斯下矣。余兴剧。倚栏沈吟。志洪自此回程。
三日。巳刻。过清涧亭。(在杆城。)只馀若干石柱。使行者摩挲旷感而已。申刻。登淩波台。石堆陡入海中。叠积连亘。种种腹枵壳存。似螺蚌之甲。瓮盎之窨。无乃蓝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5H 页
风触之。海泷冲之。历劫之累。坚贞者亦变耶。
四日。午抵乾凤寺。金刚之外辅也。栋甍䢔𨓬。缁徒富饶。亚于南之通度。北之释王。住持宝云。文字僧也。挽余行。信宿其室。略说儒佛之旨。
五日。闻宝琳庵。在一牛鸣之地。杖策登登。庵寄岩石陡截上。前荣下临无地。屋后鸣泉。入笕㶁㶁。前峰有石蹲于绝顶。东向而坐。如大鸟停峙。乾凤之号。其以是耶。
六日。出山。逌海壖而行。历路海棠。无处无之。花开不绝。平沙履之。戛戛有声。宿大津。高城地也。
七日。行一由旬。厓石上有拖缆痕。又有石如船。覆在海汀。世传五十三佛。自月支来泊此岸。诞说不足信。亭午渡高城南江。至龟津。东麓。望海上。礌磊众石。如峦如城。佛者曰。后劫金刚。谓陆者灭。则水中者见。化翁亦作元凯痴想耶。还投高城邑宿。
八日。已抵三日湖。四仙亭在湖中小岛。无船可涉。只见三十六峰。头头环控。石上丹书。亦不见其无恙尚存。彼四仙者。能作三日游。而吾不得一日游于玆湖之上乎。大抵关东有六湖。江陵之镜浦台。襄阳之青草湖。杆城之花潭,永郎湖。高城之三日湖。歙谷之侍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5L 页
中台。是耳。侍中台。余不见姑不论。以言五湖。则雄浑窅远。气象轩豁者。镜浦也。三日湖。清妙而浓丽。幽閒而开朗。花潭。如月堕清泉。永郎湖。如珠藏大泽。青草湖。如妆楼画奁。各具胜致。然镜浦三日。名列于八景。闻于世久矣。若花潭,永郎,青草。则为两湖所掩。达官骚人。歌舫酒舲。未易至焉。宁不可惜。此余所以惓惓于三湖。以告夫癖于游者。夕抵神溪寺。在外金刚而位置庄严。亦一巨刹。后负世尊峰。前列集仙峰。四面𡺚嵂。无一非石。石势之雄。余于神溪。始见。
九日。将往九龙渊。饬从傔裹饭。使健僧指路。十馀里。巨石当径。一窦呀然。刻云金刚门。非此更无路矣。过其门。脱衣冠。缘厓而进。下视。盘石滢白。清溪被而为帘。如泉客之机。织。出冰绡。此乃玉流洞也。又五里。有飞凤瀑。仄壁千仞。泉流铺行。如雌虹之饮渚。骏马之驰坂。过此路益险。或攀梯而下上。或挽索而悬度。虽办命者。殆难撒手。盖石面倾滑。一跌则便无幸。想剑阁之栈。太华之繘。危不多于此矣。衰龄软脚。抵死贾勇。竟至奥区。即九龙渊也。钜壁撑霄。天绅直垂。下成荡涡。黝黑无底。意者阴嘼秘其中。涡之外。广石如场。径围数百弓。霏霏吹沫。傍壁皆汗。舂容巨响。有似十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6H 页
部雷鼓。豪奘爽阆。可与雪岳瀑。相甲乙。瀑上山颠为潭者八。旱不朒。涝不盈。为玆瀑之源。日已过午。虑归程迫曛。不穷其源。回至玉流洞。历入宝光庵少憩。还神溪。一抹残照。犹在林杪。
十日。东踰一小岭。温井在焉。博物志云。水源出硫黄。其泉则温。瘥人疾病。余尝试苌山之井。热不可触指。此则不然。然金刚一山。萃灵淑之气。必其水亦灵矣。时天欲雨。疾行三十里。登狮项。万物草。果当前。石具万物之象。故云尔也。如介冑将军,簪笔学士,星冠仙流,红袈释子,短衣剑客,负羽蕃兵,粉黛佳姬,檀板伶工,黄帽长年,白帻山翁,遮那脩顶,夜叉长脚,防风大骨,天吴八首,辟邪天禄,木客山魈。又如鹤胫叴矛,凤凰闟戟,承风豹尾,耀日虹旃,波斯列货,建章千栋,锦缆高樯,金鸭香炉,饤饾崇槃,敦古器,秦庭钟鐻,虞阶干戚,葛陂之杖,辽阳之柱,雁齿之桥,鹿角之车。又如啖铁老貘,却尘灵犀,大噣神鹏,人面𥝋𥝋,桓山白泽,炎州风生,金华卧羊,阴山蹲贙,一股怪夔,丫头共命,鸟卵之瓮,鲎腹之帆,水仙天竹,木兰沙棠,桧纽枫人,莲不(音敷。花萼。)梅龙,七孔之藕,三脊之茅,艾蒳之槎,琅玕之梢。百态千形。用壮显瑰。若其至洁纯素之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6L 页
色。太始之雪。盖未尝消。洵宇宙间奇观也。然而余所见。旧万物也。新万物则遇雨径还。无以寓目。造物亦有所靳耶。到溪寺。夜已一鼓。
十一日。日禺中。雨始晴。发向榆岾寺。以岭路峻险。僮驴留置神溪。与诸伴联筇。到梧店宿。
十二日。经稤库村。穿入深樾。时时遇水石佳处。前有巨岭曰狗岭。(僧言新罗时。卢椿。知高城郡。迎五十三佛。行到此岭。有狗前行。遂寻路。至榆岾以安佛。)如丝一路。乙乙回绕。前行者之武。常在后行者之顶。到半岭远见。海色苍苍。踰岭则路稍夷。至洞口。大川沄沄。有一略彴。依岩架空。过者慄慄。酉刻抵寺。寺前著山映楼。为阁道。入寺者。皆由此。适有宫媪。来作佛事。从者甚众。僧徒多集。风趋波奔。宝云亦来此。至余歇处。忙忙数语而去。
十三日。早起。视法堂。檀根作假山。层层立五十三佛。雕窗彩栋。不受点埃。长廊别院。层楹曲槛。鳞袭角钩。甲于金刚诸寺。闵渍记云。新罗南解王元年。卢椿。始作此寺。我 光庙时重建。益宏丽。铸大钟。金乖厓守温记其事。寺藏指空(西域僧)金字经。又弆鹦鹉杯,水晶壶,琉璃缸碗。皆珍异。铁炉制极古。寺后有乌啄井。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7H 页
歃之清冽。四山多土少石。洞府邃密。自古僧徒多饶于赀者云。转行寺北。千祀老木。樛互阴森。根尽露而萦于道。为虬为蟒。欲齧人趾。异卉葱茜。绣丘封蹊。芳臭自达。冲鼻熏衣。人间风日。真不到矣。东有隐仙台。可望十二瀑之胜。而无指路者不入。至雁门岭。此内外山之限也。一路悬空。石磴龈腭。手脚并行。如入深井。十里。有大石壁。刻弥勒像竟壁。傍刻妙吉祥三字。字皆高丈馀。尹判书师国书也。渡溪至摩诃衍。背拥众香城。前则穴望,法起诸峰。(法起。即昙无竭也。华严经云。东北海中。有金刚山。昙无竭。与一万二千菩萨。常说般若。)环如羽葆。门外一古树。干直皮赤。叶如杉。古来相传为桂。剥皮啖之。不甘辣。虽非桂。盖嘉树也。是夜天无云翳。月色政佳。虚室生明。万籁俱静。摄衣独出。徘徊庭除。如到玉清仙界。夜深乃就睡。
十四日。上万灰庵。庵空矣。而佛前小垆。凝香不散。若有僧才出外。东北一里许。有白云台。石径岌嶪。中凹下歪。上垂铁索纚纚。两手把索。俯伏而上。一厓东出如剑脊。厓尽处。有乳泉。所谓金刚水也。使僧周演持瓶往取。余饮数蠡。顿涤肠肚尘。演南僧。而入摩诃。讲内典。年少颇聪明可爱。北望众香全面。如在几案。玉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7L 页
笋琼柯。丛攒璀璨。较神溪洞。则雕锼之巧过之。较万物草。则屏卫之势胜焉。仙真攸宅。其在斯乎。还摩诃。吃午饭。遵溪而南。万瀑洞上流也。溪身与石相终始。汇而为潭。悬而为瀑。其在上者。曰火龙潭。渟泓黛绿。傍有石狮子。鬐鬣飙怒欲动。次曰龟潭。次曰船潭。皆取象称之。次曰真珠潭。有石正方。粉白无緎。跳波四溅。恰如万颗明珠。次曰碧霞潭。澄波净绀。如展縠纹。次曰喷雪潭。飞瀑从朘厓落。碎成烟雪。普德窟。在其南。石台崭巀。搆小庵其顶。(高丽安原王时。僧普德所刱。)若悬磬。前楹出岩外。无所附丽。立一铜柱。以承之。铜柱十九节。高可三四十尺。复用二铁锁。钩屋镕于石。蹑梯临之。身摇摇如在半空。眩睛不敢頫视。次曰琵琶潭。一石镇潭口。素质縓纹。若䌽云团结。次曰黑龙潭。石有坎曰洗头盆。又有拭巾岩。其下盘陀大石。刻杨蓬莱所书。蓬莱枫岳。元化洞天八字。龙挐鸾翔。若与岳势争雄。又有石方罫。俗传仙人所尝戏。而必是好事者为之。盖其瀑之长。自六七丈。至一二丈。潭之广。自七八亩。至三数亩。雄伟纵逊九龙。节节殊状。以尽其变。惟此为然。然则彼如楚兵之破章邯。摧强压众。声威之猛。喧天动地。此如武侯之张八阵。奇正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8H 页
相错。变化不穷。出鬼入神。未可以轻施评衡也。夕投表训寺。在万瀑口两麓间。壮丽几埒榆岾。罗僧表训所作。法堂立大佛。金刚之主佛。昙无竭。元英宗。尝作万人舍施。使梁载。记其事于石以树之。今不在。寺僧请余书。惫腕不堪挥洒。强写数十幅柱联。与之。
十五日。出表训。北未十里。有正阳寺。寺后六面阁。规制甚奇。安石如来。西有歇惺楼。凭槛望之。万二千峰。举集于目。窿然巨标。峙于东北。绝类离群。负气腾腾者。毗卢峰也。戌削尖锐。双髻对起于毗卢东者。日出月出峰也。奡兀奋拔。卓立于毗卢西者。永朗岾也。涨天𤘒牙。头戴众石。七金人鸟。五天龙象。幻化呈怪。据日出永朗之间者。众香城也。自月出而蜿蜿然夷于南者。内水岾也。自水岾而秀特端严。背腹通窍。天光漏入者。穴望峰也。差西而翼翼然翚举冲霄者。望高台。而其下落雁峰也。郁于中而为幢为帽。各逞奇者。迦叶,水晶,青鹤台,大小香炉峰也。匝于外而为屏为翰。并成势者。润笔,狮子,僧床,石鹰,顿道,五贤等峰也。散而如千官之退朝。大军之游骑。须弥,熊虎,船岩,弥勒,达摩,白马,遮日,十王,牛头,马面,地藏,观音,释迦,长庆诸峰。此其大较也。时轻云罨羃。若九华帐里。佳人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8L 页
来往。略露半面。尤觉姿媚。俄而云捲。夕阳横照。光气滢澈。无隐不现。峭者益峭。秀者益秀。骧者益骧。妍者益妍。紫翠万相。真化工之大粉本。注眸凝神。悠然忘归。致崇曰观止矣。吾其从此出山哉。遂下表训判袂。千里同来。中道径分。甚可怅也。酉过鸣渊。万瀑与百川。合成深潭。上跨木栈。以通人行。栈底湍激。有声如瓮呼。懔乎危哉。渊之北。有金同寺旧址。转而东。有岩当径。面削首杀。前刻三佛。隅刻一佛。后刻五十三佛。暮抵长安寺。寺始刱于新罗法兴王。元之奇皇后。又送土檀施增修二法堂。皆二层大厦。前有泛钟楼。长庆,观音,地藏,释迦诸峰。隔溪而朝。在昔崇佛之时。置京库二所。收东界田租。以供浮屠。一在烈山。一在百川桥外云。居僧少。可与语者。惟一老衲。号唤惺。状魁梧。自言少时隶武籍。舍而为僧。年八十三。仍谈山中古事。
十六日。已过白华庵。傍立酬忠祠。挂西山,松云影。后有石浮屠及西山碑。李月沙为其铭。东渡川。至地藏峰下。石如盘。方可十尺。名业镜台。又东有石屏临潭。微黄滑泽。名玉镜台。又南而东。有石门。入门有金沙窟。又有古宫基。新罗末。王逊于丽祖。王子谏不听。哭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9H 页
辞王。入此终焉。白石堆积。峭峰牙。愈入愈深。至弥勒峰。前有小庵。曰灵源。白马遮日。插于东。牛头马面。兀于西。十王及丛峰四五。当其南。若列侍。称童子,使者,判官,将军。石壁嶙峋。地势幽洼。禽鸟亦不翔。西有小洞。曰现佛。益西曰白塔洞。矗岩如塔故名。望军台。在其东。尖峰上。更起石台凌空。施铁索。如白云台而加危。登其上则神京可望。
十七日。出山门。步步惜别。古人倒骑。果先获我意。暮投锁岭店。岭之南。大阪数十里。岭之北。长峪数十里。此金刚之到头过峡也。
十八日。早食。踰岭。一溪屡折。两壁挟行。凡十七渡。然后始得坦陀。南有百鼎峰。排旻直上。其上众石弇中。皆成鼎鼐之象。水贮于中。与天同色。其亦异矣。不灼而沸。不汲而盈。轩辕之神鼎耶。应阳象阴。图列神奸。大禹之九鼎耶。殷后祝山川之鼎耶。周家著饕餮之鼎耶。间以雷纹父乙之鼎耶。饰以旋花父癸之鼎耶。密布云气。晋姜之鼎耶。隐起龙形。王伯之鼎耶。涂金镂玉。圆丘之鼎耶。效珍吐景。汾阴之鼎耶。威公留柏寝之鼎耶。鲁庙荐郜邑之鼎耶。大易所云黄耳金铉之鼎耶。政和所铸青牡白魁之鼎耶。高宗惧呴雉之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9L 页
鼎耶。归藏占得鳣之鼎耶。太极飞云之鼎耶。苍壶祀天之鼎耶。正考父所铭之鼎耶。赵良器所赋之鼎耶。睢阳陶金之鼎耶。伯阳炼汞之鼎耶。子产铸刑书之鼎耶。桥公勒文德之鼎耶。元寿用醴之鼎耶。延光承露之鼎耶。蒋山纪历之鼎耶。虞荔撰录之鼎耶。陆逊记功之鼎耶。黄初受禅之鼎耶。道士指豕胀之鼎耶。老僧识螭蟠之鼎耶。洪钟厥响。涪江之鼎耶。古铜有文。乾州之鼎耶。道陵云台之鼎耶。平子西鄂之鼎耶。此在金刚之背。绝巘之颠。游者罕迹。名不彰于世。有似古鼎埋于地。千年一出。不遇郊飨。反不若釜锜。此欧阳公所以有大器难用之叹。余于此亦云。
十九日。雨。留松青店。
二十日。过通川邑。又遇雨宿川上店。
二十一日。行五里。至库底。访金监役秉赫。其子上舍生商宽。随至丛石。指挥篙工。船舣于岸。遂乘船入海。石柱高六七丈。簇围如灯竿之束。或连立。如帷幛之铺。而个个有界限。个个成六棱。或埋岸而仅出头角。或卧水而积如屋材。其中四仙峰最奇。亦永述徒所游处。四仙亭。在岸上。登亭则观不遍。不若乘舟而望无遗也。绝海十馀里。有金襕窟。风涛吐吞。悬石如瓮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50H 页
纹紫黄。窟口碧草倒垂。世传不老草。尝有一宰欲梯而取之。雷雨忽作。惧而止。卵岛又在金襕南四十里。四面环石。如张白幄。每春夏交。海鸟入此卵育。
二十二日。宿斗泊。
二十三日。由云岩。踰一岘。冒雨至南涯。午䭜。雨少晴。历沙津。过瓮迁。暮抵长田。后有石峰重重。左右妍麓围绕。又有山遮前。海波汇入如池。不见大洋。夜雨甚。林风溪流。与海涛合响枕底。如万马奔驰。不能成睡。顿添羁愁。
二十四日。至午。雨才歇。行十里。遇大川。贳健丁。负而渡。踰车岭。复到神溪。盖金刚一周矣。
二十五日。雨。滞神溪。
二十六日。发向明珠寺。其间程道若山川。来时所经也。斯略之。但杆城爱金。有动石自磨石。动石大如半间。屋顶圜厚。下角剡杀。寄于大石上。相接处微凹。一人推之少动。过凹限。渐相倚著。百千人不加动。而石之大势。常注凹处。动后复如故。所谓自磨石。长可数三丈。广半之。厚数尺。状如箕。下有小石支之。箕之。底支之首。果似有磨痕。然移时验视。少不转旋。未信其必然也。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50L 页
二十九日。抵明珠。欲观五台。取路于此。而复与大隐志洪相见。喜可知也。
三十日。踰前后岭。险峻亚于狗岭。宿松川。
六月一日。过长岘。风大作。行者释暍。为之一快。申抵五台洞门。高桧挟路。重阴涨绿。忽见盘石横铺。下积澄泓。名曰金刚渊。一出金刚。怅若有失。又逢此金刚之渊。令人殊喜。行未几。有月精寺。佛堂前。十九层石塔峨峨。前有万岁楼。多揭古今人诗。僧寮呀呀。若蜂房。亦一大伽蓝也。
二日。出寺西十里。至灵鉴。太史所藏。北踰山胛。苦竹丛生。仅通线径。杂树交荫。日光不漏。二十里至内院。 世祖尝临幸。至今 御楼尚在。又上十里。至地卢峰。顶有寂灭宫。金碧绚耀。中北壁设彩。卓。无佛塑。藏大藏经五十函。地势陡壮。洞府邃深。群峦聚朝。诚形家所谓上等吉地也。盖此山土冈窿崒。积气葱菀。东曰满月。南曰麒麟。西曰长岭。北曰象王。中曰地卢。麒麟南。史库在焉。满月望赤海出日。长岭出神泉。名于筒。山中之水。至麒麟东。为般若渊。为金刚渊。为汉水之源。山凡盘据三百里。是日宿内院。
三日。复到月精。午后发行。宿珍富驿。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51H 页
四日。宿大和。
五日。过平昌邑。宿江上店。夜大雨。
六日。宿麻次店。
七日。已抵宁越。上子规楼。(旧号。梅竹楼。)壁揭 端庙子规诗。诗语悽切。不但当时国人闻之流涕。人情岂有古今之殊耶。又有观风楼。设龙床纹簟。宛如 临御之时。奉审后退出。历彰节祠。(即六臣祠。本在 庄陵火巢内。 肃考尝命勿移。其后移建于邑治西。与子规楼相近。)到麻谷李天如寓庄。天如之从侄炳日。年前遭乱。亦来寓于此。相对叙阻。怆喜俱剧焉。
八日。入 庄陵。周观园寝。冬乙旨山。峙于后。两翼展开。中心落脉。结穴端厚。大江弯横。虽在万山之中。淑气萃融。正合王者之葬矣。上拜鹃楼。少歇。仍过报德寺。至禁梦庵。 端庙在禁中。梦至一禅庵。后逊于宁越。视此庵。一如梦中所见。庵名禁梦。以此故也。岂万事皆有前定耶。堤川士人洪春继(承学),金圣伯(骏镐)。本邑人孙子益(思益),池司果瑀锡。闻余行。乘月而至。坐西夹楼。叙语至夜深。
九日。早食。乘舟。入清泠浦。(安置 端庙处。)三面石峰。如剑戟。大江环其前。诚绝险处也。(庄陵志补遗云。陪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51L 页
来都事。夜坐曲滩岸上。哀而作歌。其后万历丁巳。金龙溪止男。到锦江。闻女娘哀歌。盖都事之所作也。俚语难传。用其意作短辞曰。千里远远道。美人离别秋。此心无所著。下马临川流。川流亦如我。呜咽去不休。)午后。复过宁越邑。登锦江亭。(亭在邑治东。岸上。又有落花岩。侍女投死处。)次曹西洲(夏望)板上韵。西洲诗在复 陵前。余诗在复 陵后。语意自不同尔。朴辅国(弘寿)之孙骏阳家。在隔江相望处。来见余。苦要往宿其家。余以行事甚悤辞之。然文雅端妙。果是难得人。而恨不从容与之言也。
十日。复到麻谷。值长霖。留四日。
十四日。晴。遂发行。天如不忍别。同渡西江。宿永春三花洞。
十五日。乍雨乍晴。午饭渊谷。夕投德义店。
十六日。午饭丹阳安洞张进士达根家。夕至上津。值大雨。
十七日。大雨。江水入店门。退次津岘店。留三日。
二十日。午过道田。江上村也。世传郑三峰生于此。盖山水凑会。足谓吉址。而但太荒僻。居人越江农作。夕抵丹阳。宿吴监役(善泳)家。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52H 页
二十一日。过后坪。访李公旒。携至李致干家。同宿赋诗。
二十二日。踰竹岭。宿水铁桥。
二十三日。到丰基邑。与士咸其玉分路。戚戚东西。无以为怀。余与天如。冒雨。抵茁浦宋大中家。
二十四日。至下茁浦(荣川地)丁安峡(大稙)家。前溪大涨。不得渡。
二十五日。抵龟鹤亭。前溪水盛。天如劝余先渡。余挟两健丁。厉而行。才上岸。回顾。则天如隔水劳劳。仍便回程。虽甚呼唤。终不渡来矣。不远数百里。以送我。此意何如。而及其分离之际。忽若风絮之散。不用多少怅惘。别盖多方。此亦一术也欤。
二十六日。到逸愚里。宿全汝明家。
二十七日。踰龙首岘。暮至上溪。宿寒栖庵。
二十八日。至陶山。仰尚德之祠。观光明之室。徘徊天渊之台。道在是矣。盖向来之周观海岳。足以酬平生之愿。而旋恐其穷幽极奇。反沦于空旷之域。及到此溪山之间。溯遗风而想馀韵。感发兴起。恍若行子之得归。夫然后庶几知安身立命之所。而不虚作一行也。渡江遇雨。抵浮浦。宿松后翁家。
舫山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52L 页
二十九日。朝饭于李茂卿(建镐)。仍渡东溪。历访琴鲁瞻(岱基)。暮投宿高川店。
七月一日。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