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x 页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卷四)
 [诸卦]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42H 页
(震下艮上)〇第十五卦。(临二之上。观五之一。)
  序卦传曰颐者。养也。〇杂卦传曰颐。养正也。〇程子曰卦上止而下动。外实而中虚。颐颔之象也。〇镛案卦自临来。兑口坤养。(地泽临)本有自养之象。(内为我)又自观来。巽施坤养。(风地观)亦有养人之象。(坤在下)移之为颐。则上止而下动。(山雷颐)如人之方食。上腭止而下腭动。震为(一作则)动 此卦之所以名颐。颐之所以为养也。以卦义则颐者养也。以字义则颐者颔也。(后世字书直训颐为养。误矣。)颔者含也。坤之肤肉。(中四阴)含之在中也。
  {䷚}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此颐之不变者也。养万物者坤也。(说卦文)震以生之。(雷在下)坤以养之。(中四阴)艮以成之。(艮在上)凡颐养之事吉。(贞事也)故曰颐贞吉。(三字当连读)〇卦自观来。(五之一)可以观也。(今大离)本以隐士。(观上巽为隐)下就坤养。(五之一)唯视礼貌。(如鲁公台无馈。楚王设醴类。)此观颐也。(观而颐)又自临来。(二之上)本以兑口。(临下兑)往求艮实。(艮为果)亦以坤养。(中四阴)自求口实也。(艮为求)〇案侯果曰此本观卦五降于二。虞翻曰临二之上。(又云兑为口。故有口实。)推移之脉。绵绵如此。
  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
 贞者正事也。卦德物象。本有国君养贤之义。(义见上。)所养非正则为费廪。(所致养非贤。)所自养不正则为干禄。(所自养者非其道。)上下交正。其占方吉。〇观其所养者。视国君之礼貌也。(离为礼)观其自养者。视贤者之志操也。(视廉洁)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42L 页
卦自观来。五六天位也。一二地位也。观之为颐也。或自天降。(五之一)或自地升。(一之五)而群物芸芸。(中四阴)咸得其养。(坤为养)此天地养万物也。又自临来。大震圣人也。(大君子)互震贤者也。(其德小)临之为颐也。本以大震。(兼画三)升其小震。(二之上)而圣贤相遇。致其尊养。(坤为养)此圣人养贤也。坤之万民。(中四阴)咸囿(一作有)大化之中。(大离以化之)及万物也。颐之为用。不亦大矣哉。(案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此孔子之衍义。非彖词之本旨。读者详之。)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〇象曰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
 此颐之剥也。程子日(一作曰)龟能咽息不食。灵龟喻其明智。可以不求养于外也。(朱子曰灵龟不食之物。)周礼天龟曰灵。(龟人文)灵龟者大龟也。通卦为大离。(上下夹)离则为龟。(说卦文)此灵龟也。〇卦以上下两刚为卦主。尔者上刚也。我者下刚也。(内为我)卦自观来。(五之一)自遁而否。尔我二人。(观二刚)与之偕隐。(巽为隐)巽德高洁。(上本巽)我之方降。尔乃独留。(上不移)遂成离虚。(今大离)虽有灵明。将何食矣。此灵龟之不食也。我乃弃尔。视彼兑食。(临下兑)移入国中。(五之一)遂得震爵。(震长民)颠兑之口。(上巽为颠兑)张而向下。(五之一)此朵颐之象也。(朵下垂也)贪恋爵禄之人。反指高举远引之士而笑之。此所谓舍尔灵龟。观我朵颐也。卦自观来。故谓之观我。〇可贵者震爵也。然以若高洁。(观上巽)今卒卑下。(自上而落下)亦不足贵也。〇初为卦主。故取其本象。然变而为剥。(初爻动)上刚无恙。下刚遂灭。此灵龟之免祸。而朵颐者速亡也。故曰凶。〇案字书以手捉物谓之颐。(本出鸡肋篇。)王弼以此注经。非矣。朵者木下垂也。巽木下垂。(五之一)朵颐者垂颐也。
  {䷨}六二。颠颐。(句)拂经于丘。(句)颐。(句)征凶。〇象曰六二征凶。行失类也。
 此颐之损也。颠颐者。倒卦也。倒看则颐之益也䷩。(六二为六五)诸卦皆有反对。(五十六)唯颐大过中孚小过等卦。(又坎离)颠倒皆同。(无反对)故圣人于此。兼取倒象。(已见表)此其发例者也。〇拂高举也。(又矫也)经吭通。又与颈通。(义见下)拂经者引颈也。(犹言矫首也)益自否来。(四之一)否之时。三阳偕遁。(否上乾)于彼艮丘。(否互艮)移之为益。则一刚反国。(四之一)以就坤养。(否下坤)而两刚之留为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43H 页
巽者。(上今巽为隐)艮丘之上。(否互艮)矫其乾首。(巽为高)拂经于丘也。丘园之中。盻望禄养。(巽眼以盻之)有是象也。六五之词。亦云拂经。(见下文)颠颐之为倒看审矣。〇颐征凶者。不倒之象也。特书曰颐者。谓倒卦则其象为拂经。(六二如六五)正卦则其象为征凶也。(颐之损)颐变为损。(二爻动)损自泰来。(三之上)刚往敌国。(三之上)遂以艮死。(上今艮)敌拓其疆。(泰上坤)侵及我境。(上之三)以征伐则凶也。〇泰之时。三阳类聚。(下本乾)移之为损。(三之上)刚乃独往。(上一阳)行失类也。(震为行而兑为失)〇案经音径。(去声)汉书以经死为绝吭。(吭颈通)庄子云缘督以为经。(道书云熊经引吭也。)拂经者。引吭也。〇学稼云礼拂其首。汉王莽传拂其颈冲其胸刃其躯。以此言之。拂经或是缢死之谓。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〇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此颐之贲也。拂者高举也。(义见上)三之既变。(三今刚)下震上艮。(今互震)又成一颐。(山雷颐)是何象也。拂其颐也。(举颐卦而高升之)贲自泰来。(二之上)君子道长。(三震阳)兑禄既荣。(泰互兑)而拂然出外。(二之上)以自成颐。(三与上)此拂颐之凶也。(三多凶)〇昔之震道。(泰之道)忽以艮穷。(上今艮)君恩中绝。(乾今断)坎劳无应。(三与六不应)以干事则凶也。〇自艮至震。不过二年。(据文王卦位)而坤阴在中。(间于震)地数十也。(坤为旬)既过二年。(坤间之)必至十年。(自震而数。又历八年。始可以至震。)十年勿用也。坎罪有律。(下互坎)艮限有止。(又为退)所以勿用。〇兑和亦亡。(泰互兑今亡)无攸利也。(利者义之和)〇悖者乖也。昔之震道。(泰之道)忽以艮穷。(又坎乱)道大悖也。
  {䷔}六四。颠颐。吉。虎视耽耽。其欲逐逐。无咎。〇象曰颠颐之吉。上施光也。
 此颐之噬嗑也。颠颐者倒卦也。倒看则颐之贲也。(六四为六三)颐自临来。(二之上)本兑虎也。(临下兑)变而为颐。(二之上)离目大明。(颐大离)虎之视也。(兑虎以离见)变而为贲䷕。(三爻动)上离下离。(上大离)离目闪烁。(离为目)虎视耽耽也。(两离故叠文)坎豕在近。(二四互)艮狗颇远。(艮在上)耽耽者。视近而志远也。(许慎说文云)坤之贪欲。(泰上坤)入于离心。(上之二)虎多欲也。(损之大象坤为欲)两禽在前。(豕与狗)其欲逐逐也。(两禽故叠文)虎者兽之肉食者也。虎遇两禽。焂视近而忽视远。其目耽耽。此其象也。(筮贵贱者遇是爻。则为食肉富贵之象。)〇无咎亦倒象也。以刚居四。(谓噬嗑)非其位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43L 页
也。卦既倒看。三之刚也。(阳得位)故曰无咎。〇倒之虽贲。其卦则噬嗑也。(义见下)上离之光。(火雷卦)施及下离。(五之一)上施光也。〇案颐中有物曰噬嗑。(彖传文)噬嗑者食肉之卦也。虎视耽耽。亦以噬嗑。(食肉象)特以颠颐之义。非倒不明。故直书曰颐之贲。而其实噬嗑之倒象。(食肉象)非取贲卦之正象也。若云此爻直是贲卦。则六三既凶。此爻安得独吉乎。(同是颐之贲)在内者占以正颐。(内为我)自外者占以颠颐。所以异也。〇又案汉书逐作浟。又古本或作攸。(子夏传)或作悠。(荀爽本)或作跾。说文云跾音式六。(与逐声相近)其义则悠远也。总之逐逐为正。〇又案荀九家以艮为虎。盖以推移不明。爻变不知。至于颠颐之为倒卦。尤非所意。故第以艮而为虎也。艮若为虎。则坎震两禽。(噬嗑则下震)皆在虎后。何视何逐。
  {䷩}六五。拂经。(句)居贞。吉。不可涉大川。〇象曰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
 此颐之益也。拂经之义见六二。(彼本六五象)于此再言者。明六二之词。为倒象也。〇居贞者居止之事也。益自否来。(一之四)艮止重叠。(上三阳皆艮)坤德安静。(否下坤)移之为益。刚自外反。(四之一)仰顺巽命。(上今巽)居贞吉也。(屯之初九宜参看。)〇颐者利涉之卦也。(见上九)交以小过。(雷山为山雷)涉其坎川。(小过本大坎)几及艮岸。(三之上)忽以巽入。(上今巽)不可涉也。颐益两卦。皆利涉之卦。而颐之益则不可涉川。故爻词特著之。〇巽命在上。(上今巽)坤乃顺之。顺以从上也。此所谓用静吉。(洪范云)
  {䷚}上九。由颐。(句)厉吉。利涉大川。〇象曰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此颐之复也。卦自临来。刚往在上。(二之上)颐由以成。(颐卦由此成)此由颐也。(如豫九四之由豫)上为卦主。故言其本象。〇临之时。兑以乘刚。(临下兑)其象厉也。(见易例)移之为颐。则주-D004升于上。(二之上)兑形遂灭。(下今震)又何厉焉。厉终吉也。〇颐者小过之交易也。(雷山为山雷)小过之时。大坎为川。(兼画三)震舟中汎。(下倒震)交之为颐。则坎险已过。(坎今亡)震舟泊岸。(艮为岸)利涉大川也。〇震以一刚。为主于内。(下今震)大有庆也。
(巽下兑上)〇第十六卦。(遁二之上。大壮五之一。)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44H 页
杂卦传曰大过。颠也。〇程子曰大过者。阳过也。〇镛案过者。越也度也。小过以颐交易。(雷山卦)四阴相过以成卦。(交过之)小者过也。大过以中孚交易。(泽风卦)四阳相过以成卦。(交过之)大者过也。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大传文)故小畜主阴。(巽一阴)大畜主阳。(艮一阳)而二过之卦。反于是例者。以其过也。小过者阴太过也。(四阴胜二阳)大过者阳太过也。(四阳胜二阴)又过者愆也眚也。二过之卦。本皆虚中。(中孚颐)交而过之。皆成坎眚。小过犹小。(中二刚)大过太大。(中四刚)此二卦之所以名也。又卦自遁大壮来。刚自上来。(遁上之二)过以得中。(过三阳而来)刚自下往。(大壮一之五)过以得中。(过三阳而往)此彖传之所言也。此卦亦颠倒以取象。故曰大过颠也。(九二九五词。皆取倒象。)
  {䷛}大过。栋桡。利有攸往。亨。
 此大过之不变者也。卦无反对。故亦取倒象。(义见上)两巽之木。(上倒巽)首尾杀小。(上下阴)以据大坎之宫。(上下夹)其象为栋。(全卦为一栋)其形为挠也。风以挠之。(说卦文)巽之德固挠也。栋者屋檼也。屋檼者屋极也。(负栋者曰梁)大壮以震为栋。〇卦自大壮来。(五之一)刚往得位。(一之五)亦自遁来。(二之上)柔往得位。(上位阴)利有攸往也。兑则为利。〇往必得位。上下无壅。(大坎通)其道亨也。(亨通也)〇案荀九家以坎为栋。非也。本末虽弱。中刚太短。安能为栋。唯大过为栋也。
  彖曰大过。大者过也。栋挠本末弱也。刚过而中。巽以(一作而)说行。利有攸往。乃亨。大过之时。大矣哉。
 大者阳也。过者太过也。(义见上)本末弱者。上下锐也。(阴则小)下巽为根。(本在下)上巽为稍。(末在上)上下皆小。(皆一阴)本末弱也。(又兑之形锐)栋之为物。两头小也。〇二五为中。虽过而得中也。(义见上)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〇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此大过之夬也。卦以中孚交易。(本风泽)离诚既孚。(本大离)巽齐又洁。(上下巽)祭祀之卦也。卦自大壮。(五之一)大兑之牲。(兑为羊)下无所藉。全(一作今)卦只是羊 移之大过。(五之一)则兑牲之下。(上今兑)巽草为苴。(下今巽)是何物也。本以震草。(自五来)有乾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44L 页
三脊。(本下乾)其象茅也。(三脊草)今以巽白。(说卦文)是白茅也。初位在地。(三才位)其用为藉。(荐于地曰藉)藉用白茅也。〇大壮之时。二阴乘刚。(雷乘乾)其象厉也。移而降之。(五之一)阴乃巽伏。(柔在下)是无咎也。(善补过)〇柔在下者本象也。初为卦主。故不取变象。〇案士虞礼苴刌茅长五寸。(束之实于筐)佐食取黍稷。祭于苴。又取肤祭于苴。藉用白茅。盖指此礼也。〇又按虞仲翔直以巽为白茅。疏矣。(三脊之义见泰卦)
 孔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一二地)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大坎以敬之)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一阴薄)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一刚往得位)〇案卦德为过。藉用白茅者。过于慎重也。
  {䷞}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〇象曰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
 此大过之咸也。巽为柔木。(异震刚)卦德颠倒。(见杂卦)柔而且倒。于木杨也。(木之倒垂者为杨)本自中孚。(交易之)离则为槁。(说卦文)是枯杨也。二之既变。倒震反生。(下今艮)敷而蕃鲜。(说卦文)枯杨生稊也。(与荑通)叶始生曰稊。(说文云。)〇震男最长。(下倒震)是老夫也。上配兑女。(婚配之卦。本倒合。)老夫得其女妻也。女未嫁。在室之祢(一作称)。 枯杨生稊。非是象乎。〇咸自否来。(上之三)兑女之配我也。损其一阳。以来益我。(上之三)无不利也。兑则为利。(义之和)〇过以相与者。否之一阴。过四五而上交。(三之上)亦其一阳。过五四而下交也。(上之三)年纪已老。不与女而相敌(一作适)。此过时以相与也。(又三与上应。为相与也。)〇案夏小正云正月柳梯。(梯发荂也。与荑同。)古者冰泮为婚。正是柳梯之时也。郑玄本梯作荑。(郑云木新生)荑与䄺通。荑者茅始生也。叶始生亦为荑。〇又按卦德为过。六爻皆播性也。
  {䷮}九三。栋挠(一作桡)。凶。〇象曰栋挠(一作桡)之凶。不可以有辅也。
 此大过之困也。否移为困。(上之二)则坎宫之上。(下今坎)巽木横措。(上倒巽)其象栋也。乃此巽栋上边虚陷。(巽倒故)栋之挠也。(向下而挠曲)栋桡乎下。(如心字下画)必致摧折。(兑为折)不已凶乎。〇遂成坎舆。(下今坎)舆则有辅。(车之两旁木)上当兑折。不可辅也。辅者助力也。栋之方折。谁其辅之。〇案通卦为大栋。是竖看也。(合六画而为一栋)分卦(上下卦)为小栋。(上倒巽)是横看也。(每以一巽为一栋)〇学圃云困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45H 页
自否来。故其象凶。
  {䷯}九四。栋隆吉。有它吝。〇象曰栋隆之吉。不挠(一作桡)乎下也。
 此大过之井也。泰移为井。(一之五)则坎宫之内。(上今坎)巽木横措。(下今巽)其象栋也。今之巽栋。下边虚陷。(正巽故)是亦挠(一作桡)也。(挠曲也)然而曰隆者。不挠(一作桡)乎下也。(栋之上脊隆)栋挠(一作桡)乎上。则穹然其隆。而为硬脊之屋也。(栋如虹)故曰吉。挠(一作桡)虽同而吉凶别 又巽为高。(说卦文)隆者高也。〇有它。犹言有故也。坎为疾病。(说卦文)为盗为雨。(亦说卦)凡祭祀燕飨之筮。若遇此爻。有他故也。(比初六。中孚初九亦同。)坎眚不改。(本大坎)其占为吝。〇不挠(一作桡)乎下者。明九三之栋挠(一作桡)乎下也。〇案卦德为过。栋挠栋隆者。过于直而曲者也。〇学圃云井自泰来。故其象吉。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〇象曰枯杨生华。何可久也。老妇士夫。亦可丑也。
 此大过之恒也。倒巽之杨。(上本兑)亦自中孚。(交易之)是枯杨也。(离为科上槁)变而为震。(上今震)其𧀮蕃鲜。(说卦文)枯杨生华也。〇下巽老妇也。(长女卦)今配倒艮。(牉合。故必取倒象。)得士夫也。(艮少男)诗云吉士诱之。士者未娶之称也。〇昔自大壮。兑已乘刚。泰卦亦然。(阴在上)移之为恒。(四之一)阴乃卑降。遂以巽伏。(下今巽)是无咎也。悦言乎兑。(说卦文)今兑既变。(上今震)亦无誉也。〇老妇色衰。强为容饰。如枯杨之华。不可久也。诗云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亦此意也。〇古者三十而娶。二十而嫁。(内则文)今妇老男少。亦可丑也。或曰九二再娶之占也。九五改嫁之占也。〇案古文华荂敷𧀮。并相通。
  {䷪}上六。过涉灭顶。凶。〇象曰过涉之凶。不可咎也。
 此大过之姤也。卦自遁来。(二之上)遁走之人。乾以为首。(上本乾)乾之上刚。又其顶也。(顶覆在首上)移之大过。(二之上)则坎水上溢。(上下夹)险津既过。(已至上)乾顶遂灭。(上今兑)过涉而灭顶也。(乾首没于坎水中)不亦凶乎。上为卦主。故言其本象。〇以柔居阴。(上本柔)位非不当。既过而渰。患生不虞。不可咎也。
(坎下坎上)〇第十七卦。(临一之五。观上之二。)
  序卦传曰坎者窞也。〇杂卦传曰离上而坎下也。(朱子曰炎上润下)〇镛案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45L 页
坎者土欠也。大地囫囵。其有欠阙者。为坎窞也。开辟之初。水土浑沦。其有坎窞。水则就之。大窞则为瀛海。小窞则为溪泽。此坎之所以为水也。又坎者险也。物之险者。莫如岩石。故岩之与险。义本相通。坎者险也。(坎本为大石)卦自临观来。天险地险。即谓是也。(彖传文)
  习坎。(句)有孚维心。(句)亨。(句)行有尚。
 此坎之不变者也。习坎者。古易之名。夏易艮曰连山。商易豫曰阳豫。亦此类也。习重也。(虞书云卜不习吉)〇坎之既习。中成大离。(二五夹)离则为信。(虚心故)是有孚也。卦自观来。(上之二)观之时。坤民虚心。(下本坤)仰顺巽命。(上本巽)移之为坎。则上施其德。(上之二)下系民心。(相连缀)有孚维心也。巽本为绳。(观上巽)所以维也。〇嘉会在中。(大离合)其占亨也。〇卦又自临来。(一之五)初往得位。(刚得阳)其位尊显。(上之中)行有尚也。(上之也)〇案刘瓛本坎作欿。(古字通)郭京欲于习坎上。更增坎字。非是。〇又按九家易。以坎为孚。盖以此词也。然习坎有孚。(二五夹)坎则非孚也。〇又按诸家。皆以维心属下句读。然坎与心叶韵。且维心亨。语不了。至若彖传之文。其例本然。不必疑也。
  {䷜}彖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川壅为泽。(左传文)坎则为通。(说卦文)流不盈也。重险相承。(上下坎)或往或来。(升降之)是行险也。(震以行)离则为信。(虚中故)习乃有孚。(二五夹)不失信也。〇二五皆刚。以成离会。(二五夹)所以亨也。〇本自临往。(一之五)坎劳有功。(上成坎)往有功也。〇观之刚天险也。(五六天)观之所移。有降无升。(上之二)不可升也。临之刚地险也。(一二地)临之所移。或为山陵。(上互艮)或为川渎。(上下坎)地之险也。大震为王。(临大震)互震为公。(临互震)临之象也。临移为坎。(上下坎)艮作城门。(上互艮)坎以濠之。(上下坎)王公设险也。坤之国邑。(观下坤)艮以守之。(艮执守)守其国也。坎之为用。不亦大哉。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〇象曰习坎。失道凶也。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46H 页
此坎之节也。卦无反对。故亦取倒象。(义见颐六二)此爻倒看则坎之涣也䷺。(初六为上六)下卦为坎。(先画者单卦)上卦为习坎。(后画者为重)此云习坎者。专指上卦也。(习重也)其变为巽。(初倒则为上)巽则为入。(说卦文)本以坎窞。今为巽入。(上今巽)入于坎窞也。〇涣自否来。(四之二)艮径本塞。(小人道)失道凶也。临之大涂。(坎本自临来)今焉失之。不亦凶乎。〇案此爻若不倒看。则下变为兑。(下今兑)兑则为脱。(说卦文)脱于坎窞也。前路如旧。(无新阻)非失道也。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〇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此坎之比也。于坎之位。(四五六)有此坎险。(上今坎)坎有险也。险与岩通。(碞亦同)坎者石也。(互艮亦为石)〇卦自观来。(上之二)观之义求也。(杂卦文)来而求之。(上之二)若将大得。(移为坎)今变为坤。(下今坤)所得竟小。(阴曰小)筮而遇是者。求小物则得之。求大物则不得也。坤为吝啬。(说卦文)何以得大。(坤之所与者皆小)〇中刚今灭。(下坎亡)未出中也。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〇象曰来之坎坎。终无功也。
 
此坎之井也。井自泰来。(一之五)泰之时。震涂平坦。(三阳本皆震)移之为井。则一阴才来。(五之一)两坎歘成。(下大坎)来之坎坎也。〇险古作检。(说见下)检者束也。(说文云)枕与𣏝同。(见字书)系豕之杙也。(亦云系牛杙)坎豕相逐。(上下坎)其势奔突。三之既变。束以巽绳。(下今巽)系之震木。(本互震)检且枕也。大则制小人当如是。小则为筮牲之占也。若以为枕席之枕则文不合理。不可读也。〇巽入也。(说卦文)本以坎窞。今为巽入。(下今巽)入于坎窞也。于此再言者。明初六之词。当倒看也。(彼亦巽)不言习坎者。明今之入窞者。乃下卦也。〇巽则为伏。(杂卦文)隐遁之卦也。是以勿用。(与乾初九同)〇坎劳如此。(上下坎)宜其有功。巽为不果。(下今巽)终亦无功也。(三为下之终)〇案郑玄本险作检。(向秀本亦然)郑云木在首曰枕。在手曰检。(如桎梏之类)盖以九家易以坎为桎梏。故取象如是。然枕以安首。未闻其为桎梏也。
  {䷮}六四。樽酒。(句)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〇象曰樽酒簋贰。刚柔际也。
 此坎之困也。卦自临来。(一之五)大震之樽。兼画画(一作震) 上受坎酒。(一之五为坎)樽有酒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46L 页
也。(此本象)变而为困。(四爻动)则震簋之上。(本互震)兑食有饛。(食音嗣)簋有食也。(震竹塞底有簋象)馈食之礼。酳食以酒。(见仪礼)是簋贰也。(贰者佐也。侑食以佐之。)酳侑之酒(上今大坎为酳食之酒)必用瓦缶。(义见下)而坤土离烧。(下互离)以成震缶。(本互震)簋贰用缶也。〇约者约契也。(见周礼。)结绳为信谓之约。(古俗也)刻木为信谓之契也。(即契券)牖者穴窗也。(穿壁为穴以为窗)困自否来。(上之二)否之时。君子在外。(上三阳)小人在内。(下三阴)险之至也。(卦本坎)移之为困。(上之二)则在外之人。结其巽绳。(上倒巽)以成离信。(二四互)纳之坤国之中。(上之二)是纳约也。(巽入故曰纳)坎穴之内。(上下坎)艮门通明。(今离明)其象为牖。(穴窗也)纳约自牖也。坎险之时。通其否塞者。(坎为通)谋事宜密。〇否塞之时。刚自外反。(上之二)终无咎也。(否之上刚。为否卦之终。)〇际者交也。否之时。乾德太刚。坤德太柔。(天地否)移之为困。(二之上)刚柔际也。〇案古礼五献之樽。门外用缶。门内用壶。君用瓦甒。(见礼器)此卦瓦缶。亦在艮门之下。所以为簋贰也。〇又案此词绝句。诸家不同。然酒缶牖咎四字。恰成四韵。以韵绝句。岂有误哉。象传虽以樽酒簋贰为句。孔子于象传本节。取以成文。不可拘也。〇又按君子之道。处险宜俭。故俭险谐声也。酒用瓦缶。饭用土簋。(礼注云敦土簋也。)皆处险之道也。汉碑直以俭为险。(刘修碑)〇又按虞仲翔直以震为缶。(亦象形)非也。苍筤之竹。(见说卦)安得为土器。必以离烧之土。合于震器。然后方得为缶。(离九三。比初六同。)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无咎。〇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此坎之师也。五变为坤。(上今坤)于坎之位。(四五六)今为坤虚。(五今柔)坎不盈也。(掘地为窞以受水曰坎。)〇卦自临来。(一之五)移之为坎。则震道之前。(二四震)坎险不平。(上有坎)今坎既亡。(前无阻)祗既平也。〇坎险在外。与主为敌。(上下坎)今坤以顺。是无咎也。〇中未大者。五未刚也。(阳曰大)〇案京房本祗作禔。(说文同)史记祗取辱。作禔取辱。皆徒然之意。(又与秪通字)郑玄本作泜。(形误也)
  {䷺}上六。系用徽纆。寘于丛棘。三岁不得。凶。〇象曰上六失道。凶三岁也。
 此坎之涣也。涣自否来。(四之二)艮之小人。(否者小人道)罪恶既积。(积不善)坤国之内。(否下坤)坎律宜正也。移之为涣。则巽绳下施。(上今巽)坎法是揆。(下今坎)艮手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47H 页
震足。(两互也)咸被拘系。(艮为拘)入于大离之狱。(巽为入)系用徽纆也。以下卦则震木蕃茂。(二四互)生于坎险。(下本坎)是为丛棘。(木之茂险者)寘于丛棘也。举而错之曰寘。(寘下坎之上)〇不得者。不得脱也。筮不遇兑。不得为脱。(易例也)据说卦方位。自巽至坤。(上今坤)恰过三宫。(巽离坤)始逢兑脱。此三岁不脱之象也。(每以一宫为一岁)诸卦言三岁者。皆同此例。(同人渐困丰)〇卦自临来。(一之五)本为得道。(兼画震)涣自否来。(二之四)失道凶也。(否本小人道)初六倒看则为涣。(上为巽)上六正看则为涣。(上为巽)其称失道之凶。二爻皆同。圣人之指示来学。明白如此。〇案刘表曰三股为徽。两股为纆。(皆索名)否之时。三股之徽也。(互巽绳。上戴三阳。)涣而后两股之纆也。(上只有二刚)圣人之取物象精密如此。〇又案虞翻云狱外种九棘。故称丛棘。(刘瓛云众议于九棘之下。)九家易曰司寇公卿议狱。上罪三年舍。(放释也)中二年舍。(如今徒二年)下一年舍。(分轻重)不舍故不得也。〇又按荀九家以坎为丛棘。亦疏矣。
(离下离上)〇第十八卦。(遁一之五。大壮上之二。)
  
序卦传曰离者丽也。〇程子曰火体虚。丽于物而明者也。〇镛案一阴丽于两阳之间。如鸟之丽其翼曰离也。(字从隹)又离别也辨也。乾三阳相聚。而中一阴以别之曰离也。(易例离为辨)又离飞鸟也(荀九家)鸟之羽翮。皆脂膏所成。故能冲气上翥。得火性者也。古以仓庚为黄离。(见说文)离字从隹。禽字从离。皆其證也。卦自遁大壮来。日月之丽乎天。草木之丽乎土。(彖传文)推移之义也。
  离。利贞亨。畜牝牛吉。
 此离之不变者也。二五中正。(卦形正)夹成坎贞。(二五夹)利干事也。(贞事也)离以嘉会。其德为亨。〇乾为驭马。(见说卦)则震坎皆马也。坤为母牛。(说卦文)则巽离皆牛也。(左传云纯离为牛)卦自遁来。(一之五)大巽之牛。(兼画巽)一牛而已。移之为离则大腹受孕。(说卦云离为大腹)又生一离(上亦离)上下两离。奄有二牛。(离为牛)畜牝牛吉也。卦自大壮。(上之二)震之禾稼。(彼上震)兑以收利。(兼画兑)稼穑之卦也。牝牛之畜。子母成两。(成二牛)田家之利也。〇案遁与无妄巽离为牛。(吴澄云离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47L 页
一阴。坤之中画也。故象牝牛。)
  {䷝}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丽者罹也。双丙为目。(南方离火目)鹿往离之。如于网也。(字义然)卦者(一作自)遁来。(一之五)二柔五刚。(天山卦)离坎之日月也。移之为离。则丽乎天也。(离日。大坎月。在于天位。)又自大壮来。(上之二)上震蕃鲜。(雷天卦)草木与百谷也。移之为离。则丽乎土也。(一二为地位)〇正者二五也。离则为化。(尧典云南讹。)化成天下也。(遁之下卦。为天下。)〇遁之时。柔不得五。大壮之时。柔不得二。今皆得之。(二五柔)柔丽乎中正也。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〇象曰履错之敬。以辟咎也。
 此离之旅也。离者别也。旅者宾也。(见旅卦)旅自否来。(三之五)否之时。乾宾在位。(坐西北)巽主致养。(互巽而下坤)移之为旅。(五之三)则兑羜方荐。(上互兑)坎酒载酳(一作醑)(二五夹)而宾离其位。(乾为离)将以艮退。(下今艮)降于乾阶。(五之三)倒厥震屣(下倒震)颠倒曰错。(字义然)履错然也。斯何故也。饮食之会。乾忿易发也。(损大象以乾为忿。)当此之时。主人降阶。(巽亦降一级)坎以敬之。(二五夹)则巽让如旧。(今下巽)离礼以成。(下艮成)何咎之有。〇否塞之时。刚反得位。(反于三)是无咎也。(善补过)〇辟者违也。(读作避)诗云民之失德。乾糇以愆。宁适不来。微我有咎。(伐木篇)辟咎之道也。〇案离自遁来。(一之五)巽主乾宾。(遁之物)相见乎离。(今之象)燕会之卦也。故其变如此。〇学稼云坎离诸卦。本取倒象。(无反对)故倒震为复(一作履)(坤初六。亦震为履。)〇需上六。鼎九二。(鼎之旅)宜参看。
  {䷝}六二。黄离。元吉。〇象曰黄离元吉。得中道也。
 此离之大有也。震为玄黄。(说卦文)其一阳为玄。(得于乾)其二阴为黄也。(得于坤)卦自大壮来。(上之二)震之一黄。(其阴画)来丽天中。(乾之中)此黄离也。〇元者善之长也。本以震主。(大壮之上震)今得离明。(卦主取本象)其占元吉。(君道吉)〇本以震道。(大壮时)今乃得中。(二为中)得中道也。〇案黄离者。太阳丽天之名。离日中于乾天。(大有象)亦黄离也。今历家以日度所躔为黄离。盖本于此。筮而遇是者。田猎则毛黄者来丽。军旅则旗黄者来丽也。〇坤之黄裳。鼎之黄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48H 页
耳。解之黄矢。噬嗑之黄金。遁、革之黄牛。宜参看。
  {䷔}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〇象曰日昃之离。何可久也。
 此离之噬嗑也。下卦位离。(一二三奇偶奇)故易例。初为日出。二为日中。三为日昃。(说见九家易)本以离卦。今当三爻。(离体竟)日昃之离也。日之方昃。其势倒悬。(落向下)此爻之象。又宜倒看。(坎离等六卦。本取倒象。)〇以正卦则下震为器。(下今震)坤土离烧。(噬嗑有坤土)其器缶也。上当艮手。(今互艮)是鼓缶也。离则为喜。(下本离)震乃善鸣。(说卦文)喜而鸣则歌也。倒之为贲䷕。则既无震缶。(下不变)亦无震鸣。(无正震)不鼓缶而歌也。〇贲自泰来。(二之上)泰者震之积也。(复临泰)震为老人。(见大过九二)积至三则大耋也。(老而又老者)移之为贲则自其兑口。(泰互兑)发其坎忧。(贲互坎)口发忧则嗟也。嗟之奈何。乾移为艮。(二之上)艮则为死。(万物终乎艮)大耋之嗟也。〇何可久者。谓老人之不久于世。如昃日之不久于天也。君子既老。(泰三阳)艮死将迫。(贲上艮)何嗟及矣。诗曰子有钟鼓。不鼓不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山有枢)亦此意也。〇案郑玄本鼓作击。京房本耋作绖。(又蜀才本耋作咥。)皆误。〇风俗通曰缶瓦器。可以节歌。(战国策秦王击缶。)鼓击也。(字从攴。)击鼓曰鼓。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〇象曰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
 此离之贲也。贲自泰来。一阴忽来。(上之二)坎豕冲突。(二四互)突如来如也。遂成离火。(下今离)楚烧之燹也。〇移者为艮。(二之上)艮则为死。(万物终乎艮)离垣之外。又过震藩。(三五互)弃之艮山之阿。(二之上)死如弃如也。离为戈兵。(说卦文)两离相敌。(上下离)本有兵象。故其占如此。〇无所容者。不容于离垣之内。(上之二)而最在卦外也。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〇象曰六五之吉。离王公也。
 此离之同人也。卦自大壮来。(上之二)大壮之时。乾王在内。震公在外。(雷天卦)移之为离。则离兵隳突。(上下离)坎寇中梗。(二五夹)乾王震公。都失所在。(卦中无乾震)当此之时。二阴旧臣。(二与五)忧哀悯恻。(坎心痛)当如何哉。卦自遁来。(一之五)昔之艮鼻。(遁下艮)坎水滂沱。(中大坎)出涕沱若也。(鼻液曰涕也)又自大壮。(上之二)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48L 页
之兑口。(兼画兑)坎忧仰嘘。(坎心痛)戚嗟若也。(忧发口为嗟)〇五之既变。诸象都灭。(无大坎)遂以离目。得见乾君。(上今乾)涕泪既收。嗟叹不兴。大吉之占也。乾之同人曰利见大人。〇离者别也。大壮之移。遂失乾震。(雷天卦)离王公也。今之云吉。以旧离也。〇子夏传戚嗟作嘁咨。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〇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王肃本又云获匪其丑。大有功也。)
 此离之丰也。丰自泰来。(二之四)本以乾王。(泰下乾)出征坤国。(二之四)王用出征也。离为戈兵。(说卦文)故其占如此。〇泰之既移。(二之四)遂成离喜。(下今离)是有嘉也。卦自遁来。(一之五)乾则为首。(遁上乾)为离为丰。(卦再变)乾首乃折。(上今坼)有嘉折首也。征而献馘。庸无嘉乎。〇泰之既移。(二之四)遂获一俘。(四之二)获则获矣。本以乾阳。(泰下乾)得此坤阴。(四之二)匪其类也。故曰获匪其丑。(丑类也)〇自大壮来。(上之二)中失其震。(移为离)今震如旧。(上今震)是无咎也。(无所失)〇邦者坤国也。(泰上坤)坎之罪恶。(二五夹)震以声之。(上今震)以正邦也。〇或曰折首者。歼厥渠魁也。(陈汤传云第诛其首恶。)获匪其丑者。胁从罔治也。(赦党类不俘。)说亦有理。但于卦象无当。〇男学稼云易例。初为趾。上为首。故上九曰折首。(上今坼)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49H 页
易论
 易。何为而作也。圣人所以请天之命。而顺其旨者也。夫事之出于公正之善。足以必天之助之成。而予之福者。圣人不复请也。事之出于公正之善。而时与势有不利。可以必其事之败。而不能受天之福者。圣人不复请也。事之不出于公正之善。而逆天理伤人纪者。虽必其事之成。而徼目前之福。圣人不复请也。唯事之出于公正之善。而其成败祸福。有不能逆睹而县度之者。于是乎请之也。虽然圣人能切切然请之。天不能谆谆然命之。则天虽欲告之成而劝之使行。末由也。又虽欲告之败而沮之使勿行。亦末由也。圣人是悯。蚤夜以思。仰而观乎天。頫而察乎地。思有以绍天之明而请其命者。一朝欣然拍案而起曰。予有术矣。于是以手画地。为奇偶刚柔之形曰。此天地水火。变化生物之象也。(此八卦)因以为之进退消长之势曰。此四时之象也。(此十二辟卦)又取之为升降往来之状曰。此万物之象也。(此五十衍卦)于是取其所画地为奇偶刚柔之势者。玩其象忆其似。若得其髣髴者而命之名曰。此马也彼牛也。此车也彼宫室也。此戈兵也彼弓矢也。著之为法式。冀天之因其名而用之。虽人立之名。非天之所以为实。然天苟欲鉴吾诚而告之故。则亦庶几因吾之所为名而遂以是用之也。(此说卦)于是出于野。取芳草若干茎。与其所为升降往来者。合其数以相应。敬以藏之于室而待之也。(此蓍策五十)每有事。出而握之。既又为之劈而四之曰。此四时之象也。又于是散之聚之。参伍之变通之曰。此万物之象也。既已算其数而著其形。形成而体立。(此筮得一卦)于是取所谓马牛车宫室戈兵弓矢髣髴之象。察其所升降往来之迹。而其形之或全或亏。或相与或相背。其情之或舒或蹙。或可悦或可忧可恃可惧可安可危者。无不以其髣髴者而玩之。(此占其吉凶)玩之诚吉。于是乎作而言曰天其命予而行之矣。玩之诚不吉。兢兢然莫之敢行。此易之所为作也。此圣人之所以请天之命而顺其旨者也。曰然则卜亦然。亦所以请天之命而顺其旨者也。圣人何不尊之为六经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49L 页
使其书亡也。曰卜之兆也。直以著其吉凶之成象。方功义弓。各有定体。雨霁蟊圛。各具本色。体一百二十而其繇什之。故不相用。不相用则其升降往来之象。不寓于其中也。故当大事。以之请天之命而绍天之明则长于易。若夫居而玩其辞。因以审其进退存亡之故。而知其所以自处也。则唯易有之。故圣人唯易。
  奠楹之后二千二百八十五年春。〇洌水丁镛撰。(丙寅春)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卷四)
 括例表(下)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50H 页
三易
 推移正义之外。尚有三易。一曰交易。二曰变易。三曰反易。庖牺画卦之初。因八为重。泰交为否。益交为恒。此之谓交易也。六位皆变。厥德相反。屯变为鼎。蒙变为革。此之谓变易也。卦体颠倒。又见一卦。需反为讼。师反为比。此之谓反易也。易之为道。唯变所适。三易之义。亦时用之。玆开列为表。以备居玩。然非所急也。录于下经之首。俾不与推移正义。混淆难分也。
삽화 새창열기
삽화 새창열기
 庖牺画卦之初。只有交易。有他易哉。交而易之。重卦既成而后。圣人设而玩之。得推移之妙义也。其周流六虚。风霆鼓发之妙。虽不如推移。而其往来升降。有足取者。其在易词。十二辟卦之强直寡变者。必取交易之义。以撰其繇。若泰之云小往大来。夬之云扬于王庭是也。又如剥六五之贯鱼。大壮六五之丧羊。皆交易之象也。交易而可少哉。〇周易编卦之序。全用反易。其无反对者。乃以变易作对。乾坤坎离等八卦是也。其在易词。变易之义。亦时有之。临变为遁。则八月有凶。姤变为复。则七日来复。师变同人。则谓之大师。亦所以明此义也。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50L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已上三十卦。(反易者二十四卦。)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51H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已上三十四卦。(反易三十二卦。)
 
反易之义。易词屡致意焉。加(一作如)师九二之王三锡命。比九五之王用三驱。明此义也。损六五之十朋之龟。益六二之十朋之龟。明此义也。夬九四之臀无肤。姤九三之臀无肤。明此义也。反易之卦。二五相照。三四相互也。
삽화 새창열기
 兼三易者只此四卦。
삽화 새창열기
 兼交变者只此四卦。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51L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兼交反者只此四宫(一作卦)
삽화 새창열기
 兼变反者只此四卦。
 右所列三易之义。亦易家之妙观。然无交反者四卦。乾坤坎离是也。无反者四卦。颐大过中孚小过是也。唯无变之卦。不可得也。夏商之易。其详虽不可知。要之多主于变易。故有所谓艮之八、泰之八、屯豫之八。皆以爻变之多少。定其贞悔也。
上下经分卦之数
一阳之卦六皆在上篇
一阴之卦六四卦在上篇二卦在下篇
二阳之卦十五六卦在上篇九卦在下篇
二阴之卦十五六卦在上篇九卦在下篇
三阳之卦十三卦在上篇七卦在下篇
三阴之卦十三卦在上篇七卦在下篇
  右二编所分。虽若错落。其所得阴阳之数。大约均平。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卷四)
 易例比释(下)
  
利见大人例
乾九二䷌利见大人(德施普也)
乾九五䷍利见大人(大人造也)
讼之彖䷅利见大人(尚中正也)
蹇上六䷴利见大人(以从贵也)
萃之彖䷬利见大人(聚以正也)
巽之彖䷸利见大人(正而志行)
升之彖䷭用见大人(往有庆也)
 大人者君也。其见者臣也。说卦乾则为君。离则相见。故卦有乾离。方为见君之占。乾固毋论。渐与讼巽。(蹇之渐)本自否遁来。皆以上乾为君。否遁주-D001上乾而相见乎离也。然有臣而后。可以见君。柔者为臣也。乾之二五。皆以一阴为臣。〇萃两互渐也。升两互归妹也。渐与归妹皆有乾离。(否泰时有乾)故得见大人。无二例也。谓之利见者。以兑巽也。
利涉大川例
需之彖䷄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同人之彖䷌利涉大川(乾行也)
蛊之彖䷑利涉大川(往有事也)
大畜之彖䷙利涉大川(应乎天也)
益之彖䷩利涉大川(木道乃行)
涣之彖䷺利涉大川(乘木有功)
中孚之彖䷼利涉大川(乘木舟虚)
颐上九䷚利涉大川(大有庆也)
未济六三䷿利涉大川
谦初六䷎用涉大川
讼之彖䷅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颐六五䷚不可涉大川
 乘危涉险。君子畏之。故将涉大川。必주-D001筮稽。慎之至也。又或艰忧在前。良佐济时。书曰若涉大川。其无津涯。又曰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诸卦之云利涉大川。既可为涉川之专占。亦可为济时之通象也。其在卦象。或以坎川。或以兑泽。或以交易。或以推移。不一例也。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52H 页
利有攸往例
复之彖䷗利有攸往(刚长也)
大过之彖䷛利有攸往
恒之彖䷟利有攸往(终则有始)
损之彖䷨利有攸往(其道上行)
益之彖䷩利有攸往(中正有庆)
夬之彖䷪利有攸往(刚长乃终)
萃之彖䷬利有攸往(顺天命也)
巽之彖䷸利有攸往
无妄六二䷘利有攸往 顺天命也주-D001
大畜九三䷙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损上九䷨利有攸往(大得志也)
贲之彖䷕小利有攸往(天文也)
 此行者之占也。大传曰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其受命如响。此之谓也。其在卦象。或往而得位。或往而得道。(得震道)或卦德利往。不一例也。谓之利者。以兑巽也。(兑为利。巽为利市。)彖词则自外而来。(自上降)亦或云往。〇四时之卦。又以次月之卦为往。故坤曰君子攸往者以将复也。(震君子往于坤国)复曰利有攸往者。以将临也。(孔子曰刚长也。刚长者临也。)夬曰利有攸往者。以将乾也。(孔子曰刚长乃终谓将乾也)姤初六曰有攸往见凶者。以将遁也。(遁初六云勿用有攸往。)剥曰不利有攸往者。以将坤也。圣人于阴阳消长之机。必审必察。以之为出处进退之要。故自复至剥。首尾立戒。若是其深切著明也。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52L 页
坤之彖䷁君子有攸往
解之彖䷧有攸往夙吉
大有九二䷍有攸往无咎
明夷初九䷣有攸往有吉(一作言)
姤初六䷫有攸往见凶 姤初五주-D003为卦主。爻词如彖词。
剥之彖䷖不利有攸往
无妄之彖䷘不利有攸往
屯之彖䷂勿用有攸往
遁初六䷠勿用有攸往
 不利勿用见凶之占。概以艮迷失道。戒其不利。或以坎险在前。戒之勿往。(屯之彖)故无妄之彖。亦以两互为渐。为不利也。(渐下艮)然卦德苟善。亦无定象。损虽上艮。亦利往也。〇又如往吉。(屯无妄晋睽)往无咎。(履睽萃)往吝(屯蒙蛊咸)往有尚(丰节坎)之类。散见诸爻。皆宜比观而推通之。玆不具著。
祭祀例
困九二䷮利用享祀
困九五䷮利用祭祀(受福也)
萃之彖䷬王假有庙(致孝享也)
涣之彖䷺王假有庙(王乃在中)
随上六䷐王用享于西山
升六四䷭王用享于岐山
萃六二䷬孚乃利用礿
升九二䷭孚乃利用礿
既济九五䷾不如西邻之礿祭(吉大来也)
 古人祭祀。皆筮日而行之。此其繇也。祭祀之义。唯诚唯洁。故离以孚格。巽以洁齐。其占乃吉也。或以艮为庙。或以坤为牲。或坎以敬之。或兑以馈之。唯视卦德。不一例也。〇祭祀之占。不止是也。或系筮牲。(中孚姤)玆不具著。又凡有孚。皆祭祀之占也。
婚媾例
屯六四䷂求婚媾往(明也)
震上六䷲婚媾有言
屯六二䷂匪寇婚媾
贲六四䷕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睽上九䷥匪寇婚媾
蒙九二䷃纳妇吉
咸之彖䷞取女吉(二气感应)
渐之彖䷴女归吉
泰六五䷊帝乙归妹
归妹六五䷵帝乙归妹(以贵行也)
 婚媾之占。以少男少女之牉合(艮兑合)为正。然世有再娶。亦有再嫁。未必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53H 页
长少皆均也。故震贲两爻。以震而取离。(老夫得中女)屯之六二。以坎而取兑。(中男得少女)皆所以前民用也。〇归妹诸爻。皆可以婚媾。而帝乙归妹。必以六五者。五位君也。
大过九二䷛老夫得其女妻
大过九五䷛老妇得其士夫
蒙六三䷃勿用取女(行不顺也)
姤之彖䷫勿用取女(不可与长)
 渐既下艮。(大过之九二)指为老夫。(为倒震)恒既上震。(大过之九五)指为少士者。(为倒艮)婚配之卦。取倒合也。馀见本卦。
疾病例
豫六五䷏贞疾恒不死(中未亡也)
复之彖䷗出入无疾(以顺行)
无妄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损六四䷨损其疾(亦可喜也)
鼎九二䷱我仇有疾(慎所之也)
丰六二䷶往得疑疾
兑九四䷹介疾有喜(有庆也)
遁九三䷠系遁有疾(惫也)
 疾病之筮。非占死生。用药治病。而占其利害也。(无妄九五即此义)故坎之疾病。巽以为药。离以治之。震以生之。其占为吉。或艮径遂终。(艮为死)或巽命中绝。其占凶也。遁九三马疾也。(见本卦)〇又如小畜之有孚血。涣上九之涣其血。巽两爻之巽在床下。皆疾病之占也。并见本卦。
福例
泰九三䷊于食有福
晋六二䷢受玆介福(以中正也)
井九三䷯并受其福
既济九五䷾实受其福(吉大来也)
泰六五䷊以祉元吉(中以行愿)
否九四䷋畴离祉(志行也)
 易例。坎忧离喜。其德相反。故坎为刑法。(为疾病)离为祉福也。福自天降。故其在卦象。亦必有陨自上(柔自上来亦为陨)而后。方为福象也。〇孔子于经文之外。亦或言福。谦之福谦。(谦之彖)困之受福。(困九五)震之致福。(彖与初九文)噬嗑之言小人之福。(初九传)皆可以比玩也。
岁月日例
同人九三䷌三岁不兴(安行也)
坎上六䷜三岁不得(失道凶)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53L 页
困初六䷮三岁不觌(幽不明也)
丰上六䷶三岁不觌(自藏也)
渐九五䷴三岁不孕
既济九三䷾三年克之(惫也)
未济九四䷿三年有赏(志行也)
屯六二䷂十年乃字(反常也)
复上六䷗十年不克征(反君道也)
颐六三䷚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易例。占岁占曰(一作日)。皆以说卦方位顺序数之。(震而巽)筮永贞则以一宫当一岁。筮近事则以一宫当一日。无二例也。渐本下艮。自艮至巽。须历三宫。(艮震巽)始以离孕。故曰三岁不孕。(又有别义见本卦)诸卦仿此。〇春秋传晋伯姬之筮。(僖十五年)云六年其逋。亦以说卦方位。谓之六年。(详见官占注)无二例也。〇其曰十年者。卦有震艮。则自艮至震。既为二年。自震至艮。又为八年。故得为十年。然必有坤而后。方得为十者。(屯复颐)地数十也。(古者画地为井。方十里百里至于千里。)
临之彖䷒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小畜上九䷈有(一作月)几望(君子征凶)
归妹六五䷵月几望
中孚六四䷼月几望(马匹凶)
 
十二辟卦。既配四时。则可以占月。临之彖以遁为八月是也。然若遇衍卦。无以占月。据说卦震离兑坎。为春夏秋冬。故益曰利用大作者。震为春也。(即东作)既济曰不如西邻之礿祭者。离为夏也。(礿夏享也见周礼。)无妄曰不耕穫者。兑为秋也。明夷曰于南狩者。坎为冬也。(冬猎曰狩)〇上卦位坎。(四五六)坎月之位。得乾为圆。(说卦文)则月正望也。故兑在坎位。则为月几望。(几乎至乾圆)小畜与履。(中孚九四履也)皆自夬来。夬之时。兑在坎位也。以是推之。巽在坎位则月既(一作几)望也。(自乾而为巽)震在坎位则月生明也。(自坤而为震)艮在坎位则月将晦也。坤在坎位则晦之极也。故离在坎位则为月食之象。鼎之九三曰方雨亏。(即未济)亏者月食也。
革之彖䷰已日乃孚(革而信之)
明夷初九䷣三日不食
震六二䷲七日得
既济六二䷾七日得(以中道也)
蛊之彖䷑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巽九五䷸先庚三日后庚三日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54H 页
已日者一日也。离在离位。(一二三)只一日也。三日七日。皆以说卦方位顺序数之。无二例也。若复之云七日来复。是又以七月为七日。(自姤五月至子月)别是一例。唯辟卦用此例也。
晋之彖䷢昼日三接(明出地上)
夬九二䷪莫夜有戒(得中道也)
解之彖䷧夙吉(往有功也)
丰之彖䷶宜日中(宜照天下也)
离九三䷝日昃之离(何可长也)
乾九三䷀夕惕若
乾九三䷉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豫六二䷏不终日(以中正也)
既济六四䷾终日戒(有所疑也)
 晋以日在地上为昼。(火地晋)明夷者夜也。(见本卦)〇易例。下卦位离。(一二三)故以其三画为朝午夕三时。(夙朝也)上卦位坎。(四五六)故革自大壮来。(五之二)以五为夜。(为中夜)可推而知也。既济云终日戒者。革自遁来。亦以下艮为终日也。〇左传叔孙豹之筮。(昭五年)有食日朝日之说。系术家所言。非正义也。
东西南北例。
既济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礿祭。
明夷九三䷣于南狩(乃大得也)
升之彖䷭南征吉(志行也)
既济九三䷾伐鬼方
未济九四䷿伐鬼方(志行也)
 易词八方之例。皆遵说卦方位。小畜小过之自我西郊。随上六之享于西山。皆以兑为西。坤与蹇解之西南东北。亦指坤艮无可疑也。然左传鄢陵之筮。(成十六年)明以下卦位离谓之南国。既济未济之伐鬼方。(鬼方北狄也)明以刚自下升谓之北伐。(见本卦)则筮例下南而上北可知也。古人尚左。故易例。下右而上左。丰九三之折其右肱者。折下肱也。明夷六二之夷于左股者。伤上股也。(见本卦)左则为东。右则为西。故既济九五。乃以上卦为东邻。下卦为西邻。不但以泰两互之震兑。分其东西也。(既济自泰来)若夫晋伯姬之筮。(僖十五年)以下卦为西邻者。归妹为卦。上震下兑。故以下为西。不可据也。
无不利例
坤六二䷁无不利(地道光也)
屯六四䷂无不利(明也)
大有上九䷍无不利
谦六四䷎无不利(不违则也)
谦六五䷭无不利
临九二䷒无不利
剥六五䷖无不利(终无尤也)
大过九二䷛无不利
遁上九䷠无不利(无所疑也)
晋六五䷢无不利(往有庆也)
解上六䷧无不利
巽九五䷸无不利(位正中也)
 易例。兑巽为利。然卦德善变者。虽失兑巽。亦无不利。又据易例。坎则为害。(坎为盗为病)然卦德既好。虽有坎而无害。亦所谓无不利也。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54L 页
无攸利例
蒙六三䷃无攸利(行不顺也)
临六三䷒无攸利(位不当也)
无妄上九䷘无攸利(穷之灾也)
颐六三䷚无攸利(道大悖也)
恒初六䷟无攸利
大壮上六䷡无攸利
萃六三䷬无攸利
归妹之彖䷵无攸利(柔乘刚也)
归妹上六䷵无攸利
未济之彖䷿无攸利(不续终也)
 兑者义之和也。和则为利。(两字皆从禾)或其卦德不顺者。虽有兑而不利。或前有兑而今失者。皆所谓无攸利也。据说卦巽亦为利。故易例。失其旧巽者。亦谓之无攸利。〇馀如田猎战伐建侯迁国之类及趾尾股首等例。皆宜比观。不具述也。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卷四)
 [诸卦]
  
(艮下兑上)〇第十九卦之正(否三之上)
  序卦传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〇杂卦传曰咸速也。(蔡氏云感应故速)〇程子曰男女相感之深。莫如少者。故二少为咸也。〇朱子曰咸交感也。〇镛案乾坤。天道之始。男女。人道之始。此其所以为首于二篇也。咸者感也。左传所谓窕则不咸是也。(昭二十一年)卦自否来。阳上阴下。二气不交。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55H 页
于是坤升于上。(三之上)乾降于下。(上之三)以相交感。此之谓咸也。在物则山泽通气。在人则少男少女交感。尤切咸之时义也。又咸者和也。(左传云周公吊二叔之不咸。)二气既交。物莫不和。乾变为兑。和之至也。咸者遍也。(鲁语云小赐不咸。)六位皆应。有不遍乎。咸者减也。(古字通)一刚上损。(否上乾)无所减乎。此皆名卦之义也。(又案天地者乾坤也。万物者屯蒙以下诸卦也。男女者咸也。夫妇者恒也。乾父艮男。遁之父子也。乾王震侯。大壮之君臣也。夫然后晋明夷之离礼。得以化民而成俗也。此序卦之义。)蜀才朱升皆云卦自否来。
  {䷞}咸亨。利贞。取女吉。
 此咸之不变者也。否塞之时。(自否来)二气交感。(三之上)六位皆应。其占亨也。〇遂成大坎。(二五夹)其德坚固。利干事也。(兑为利)〇兑女在外。虽未成礼。(不牉合)志则相应。(二五应)取女吉也。渐则颠兑正艮。(风山渐)其形牉合。故为女归之吉。咸则艮兑相顺。不相牉合。故为取女之吉。〇郑玄云嘉会礼通。(亨)和顺于义。(利)干事能正。(贞)具此三德。而用以取女。所以为吉。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卦自否来。(三之上)柔上而刚下也。(上之三)阳降成男。(下今艮)阴升成女。(上今兑)男下女也。婚姻之礼。男先于女。(下卦先)故婿为妇御车授绥。(士昏礼)男下女之义也。〇乾坤相交。男女乃生。(艮兑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也。乾君降德。(上之三)坎心乃格。(今大坎)坤之万民。遂以兑悦。(坤升而为兑)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也。(乾下坤为兑)
  {䷰}初六。咸其拇。〇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此咸之革也。拇者足之将指也。(通作𧿹。)革自大壮来。(五之二)刚自下升。(二之五)感其震足。(变为兑。)咸其拇也。易例。初乃为趾。然其取象必以震足。不凭空也。〇乾人离志。(大壮之下乾)在于外卦。故往而感之。(二之五)志在外也。〇子夏传拇作𧿹。〇案咸者感也。感而动之。物乃和悦。故诸爻皆以兑悦为咸。(焦弱侯云天地以气感。夫妇以形感。故下自拇腓。上至颊舌。四支百体。无不相感。)〇又按泰初九曰志在外。涣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55L 页
六三曰志在外。初与三皆内卦。故明其志之在外也。临上六曰志在内。蹇上六曰志在内。上六为外卦。故明其志之在内也。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〇象曰虽凶居吉。顺不害也。
 此咸之大过也。腓者脚腨肠也。大过自遁来。(二之上)大巽之股。(兼画也)二其腓也。(位在下之中)刚自上来。(上之二)感此巽股。遂以兑悦。(大过本颠兑)咸其腓也。奉(一作本)以巽股移亦为巽 大巽之德。有顺无逆。(阴在下)移为大过。则一阴乘刚。(上今兑)其象甚厉。所以凶也。〇大过又自大壮来。(五之一)大壮之时。大兑乘刚。(阴在上)移之大过。柔降为巽。(下今巽)其占吉也。以遁则柔自内出。(二之上)遂以兑厉。行者之凶也。以大壮则柔自外入。(五之一)遂以巽伏。居者之吉也。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〇象曰咸其股。亦不处也。志在随人。所执下也。
 此咸之萃也。萃自观来。(上之四)柔自下升。(四之上)感其巽股。(动观之上巽)咸其股也。〇否之时。三人同行。(乾三人)遁于境外。(自遁而为否)移之为咸。则其最先行者。却行在后。(上之三)以从二人。(从四五)此之谓随也。遂以艮手。执此从者。(艮刚当于三)执其随也。三为卦主。故言其本象。若于追亡之筮而遇是爻则从者被执也。(如寺人披不能执重耳。)〇否移为咸。柔往乘刚。(三之上为兑)观之为萃。柔又往乘。(四之上为兑)不改过也。非往吝乎。〇大坎不改。宜其处也。(坎为处)乾人在外。终不反内。(如否时)亦不处也。〇随人者从者也。坎志所向。(三六坎)本在从者。故艮手所捉。仅获其随。(得从者)所执下也。〇案随者堕也。(自上落下曰随)义详随卦。艮六二宜参看。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〇象曰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来。未光大也。
 此咸之蹇也。蹇自小过来。(四之五)坎德贞固。(兼画三)移不失坎。(上今坎)干事吉也。本以大坎。(兼画三)移为习坎。(上下坎)是悔亡也。(象无变)〇憧憧者心之动也。(说文云意不定貌)憧者童心也。躁扰不定。如童稚之心曰憧憧也。蹇自观来。(上之三)大艮童也。(兼画三)移之为蹇。坎心劳伤。(上今坎)其象憧也。(艮童之坎心)遂为叠坎。(下互坎)其象憧憧也。柔往为坎。(三之上)刚来为坎。(上之三)憧憧然往来也。若是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56H 页
者何也。恋彼坤朋也。〇观之时。坤朋聚合。(下本坤)移之为蹇。则分散极矣。(刚柔凡五易)下乃为艮。(坤变艮)东北之丧朋也。(见坤卦)坎心劳思。(上下坎)朋从尔思也。〇未感害者。未变坎也。(小过本大坎)卦无兑和。(上今坎)所以未感也。〇坤本光大。(见坤卦)今既分析。(三之上)未光大也。〇程子曰九四不言咸其心者。感乃心也。四在中而居上。当心之位。故为感之至。(案四爻动。上无兑。故不言咸。)
 孔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坤也)天下同归而殊涂。(坎为归)一致而百虑。(坤为百)天下何思何虑。(坎劳心)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坎离为月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推移也)寒往则暑来。(乾为寒)暑往则寒来。(坤为温)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坎冬以艮成)往者屈也。(观之时巽屈)来者信也。(今坎直)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内得阳为利)尺蠖之屈。以求信也。(巽为蠖)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小过震为龙)精义入神。(乾精兑义。又巽入艮神。)以致用也。(坎为庸)利用安身。(艮止而安身)以崇德也。(坎在上)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坎为知)穷神知化。(艮为穷神。坎知而离化。)德之盛也。〇案蹇自观小过来。(咸九四)小过者大坎也。(兼画三)坤民归坎。此天下同归也。(坎为归)一坎之中。震为大涂。(小过之上震)艮为径路。(雷山卦)此同归而殊涂也。(同作大坎。而道各不同。)观者大艮也。(兼画三)物终乎艮。(说卦文)其所致者一也。两坤相乘。(四阴为两坤)其数百也。(地数十)今以坎思。(上今坎)一致而百虑也。(坎劳心)若是者何谓也。万物芸芸。散而之四。而毕竟同归于坎宫。万物攘攘。百虑劳心。而毕竟同至于艮终。(有生必有死)由是言之。天下之事。原不足以劳我心思也。观移为蹇。则上坎下离。(下互离)此月往而日来也。(坎为月)否移为咸。则坤升乾降。(上之三)此暑往而寒来也。(乾寒而坤暑)推移之故。中成离明。(三五互)此日月相推而明生也。推移之故。上为坎冬。此寒暑相推而岁成也。(艮以成)巽以柔挠。其象屈也。坎以刚直。其象伸也。(信伸通)观以巽屈。蹇以坎伸。(上今坎)屈信相感也。(感动也)刚自外来。(上之三)以利坤民。(内得阳)此屈信相感而利生也。移之自观。则巽之尺蠖。(巽为虫)今以坎直。(上今坎)此屈抑以求伸也。移自小过则震之龙蛇。今以坎隐。(上今坎)此蛰伏以存身也。(刚不亡)义以乾精。(兑为义)入于艮神。(巽为入)精义入神也。坎为功庸。(劳乎坎)以致用也。艮以止之。侯(一作保)此坤安。(观下坤)利用安身也。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56L 页
(内为我)坎德在上。以崇德也。咸至九四。阴阳之感动极矣。故孔子极言往(一作屈)伸往来之理。〇镛尝读周礼。知周公致治之才乎。精义入神。故规模节目。粢(一作粲)然森整。后之从政者。内怀粗浊。外持大体。何以致治哉。
  九五。咸其脢。无悔。〇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此咸之小过也。脢者脊肉也。(说文云)小过者大坎也。(兼画三)大坎之脊。(北方卦中刚)兑以感之。(有互兑)咸其脢也。上卦位坎。(四五六)五其脊也。(坎中刚)〇无悔者。象不变也。兑悦艮止。(泽山咸)坎之贞固。(二六夹)今皆不变。无所悔也。末读作昧。未之讹也。汉书律历志云昧薆于未。(幽昧也)本通字也。上与外害叶韵。无可疑也。小过之卦。本以颐交。(山雷交)颐之时。离志大明。交之小过。大坎晦昧。(反离明)其志未也。
  上六。咸其辅。(句)颊舌。〇象曰咸其辅。(句)颊舌。滕口说也。
 此咸之遁也。辅者口旁骨也。(通作𩒺。)兑口乾骨。(上本乾)其象辅也。卦自否来。柔自下升。(三之上)感之以口。(动之以兑口)咸其辅也。上为卦主。故言其本象。〇颊者口旁之夹肉也。(在两旁)坤肤既分。(三之上)夹此兑舌。(阴在其上下)是颊舌也。舌之有颊。所以说言。无颊则虽有舌。不肫(一作能)言。 一体相须。感之道也。〇滕者腾也。(朱子曰滕腾通用)柔自下腾。(三之上)扬其口舌。(上今兑)滕口说也。(说去声叶韵)〇郑玄本滕作媵。(虞氏云滕者送也)郑云咸道极薄。徒送口舌言语相感而已。〇案荀九家兑为辅颊。故诸家皆连读五字。恐非也。艮六五云艮其辅。此云咸其辅。文例本同。不可殊也。
(巽下震上)〇第十九卦之反(泰一之四)
  序卦传曰恒者久也。〇杂卦传曰恒久也。〇大传曰恒德之固也。(乾为坎)恒杂而不厌。(杂于阴而不乱群)恒以一德。(乾不变)〇程子曰男尊女卑。夫妇居室之常道也。〇镛案恒者常也。卦自泰来。泰以复进。一而(一作二)三 震道自强。为临为泰。移之为恒。则又以此道行之及物。(上今震)自初至究。(一至三)唯道是遵。(震三积)由内达外。(一之四)唯道是行。(上今震)常之至也。泰之乾刚。移不失乾。(今互乾)常以震足。履此乾德。(自泰然)常之至也。彰厥有常。德之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57H 页
吉也。(见尚书)此之谓恒也。(古文恒与互通。象舟竟两岸也。通卦为坎。川上震为舟。亦其所以名。)侯果、虞翻、蜀才及朱升诸易。皆云卦自泰来。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此恒之不变者也。刚柔相交。(自泰移)六位皆应。其占亨也。〇泰之时。三阴在上。移之为恒。柔降为巽。(四之一)是无咎也。〇遂为大坎。(一五夹)坎德坚固。利干事也。(巽为利)〇刚自内往。(一之四)遂得坤民。(上本坤)以行其道。(上今震)利有攸往也。(巽为利)
  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上(一作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卦自泰来。刚上而柔下也。(一之四)乾火变化。同气相求。雷风相与也。(二者同)〇天地者。泰之乾坤也。道者其震也。卦之既移。震道不改。(上今震)久于其道也。〇终者内卦终也。泰之三阳。自修既终。震之一阳。于焉更始。万物始(一作出)乎震 终则有始也。〇下卦位离。(一二三)上卦位坎。(四五六)是日月也。(坎为月)泰移为恒。不失为乾。(今互乾)日月得天也。自泰以来。六位照应。(刚与柔相照)能久照也。(阳照阴)泰之为卦。本应四时。(十二辟)变而为恒。四时变化也。自泰以来。乾道常成。(成于三)能久成也。自复以来。乾之圣人。得此震道。(复下震)为临为泰。其道弥进。(皆有震)移之为恒。其道如旧。(上今震)而坤之万民。(泰上坤)丕变其俗。(坤今变)咸归大道。(变为震)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也。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〇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此恒之大壮也。瀹井使深曰浚。(与浚同)凿井而不及泉则前功尽弃。故浚井之法。贵于恒久。此所谓浚恒也。卦自泰来。柔自外入。(四之一)遂彻地底。(一二为地位)巽木既深。坎水将出。(卦大坎)初之既变。其井还塞。(下今实)此始求诸深而终亦自废也。干事如此。何往不凶。〇巽顺既亡。(下今乾)兑德乘刚。(今大兑)虽有兑和。无攸利也。〇凿至地底。以求坎水。(卦大坎)始求深也。(始本也)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57L 页
子曰巽性务入故深。〇郑玄本浚作浚。
  {䷽}九二。悔亡。〇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此恒之小过也。悔亡者。象无所变也。大坎之贞。(恒大坎)今亦不变。(小过亦大坎)是悔亡也。〇三四卦中也。恒之既变。中刚不改。(三四刚)能久中也。〇案无悔者无所变也。悔亡者变者亡也。语意似异。然咸之小过曰无悔。恒之小过曰悔亡。(反易之卦二五相照)由此观之。则无悔与悔亡。本无异义。特以叶韵之故。或称无悔。或称悔亡也。咸九五悔与脢叶。此爻则亡与凶叶。(初九云贞凶)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〇象曰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此恒之解也。恒之为恒。以乾德也。(二四互)三之既变。乾体中断。(今互离)一阴一阳。倏往倏来。(阴阳凡五易)不恒其德也。〇解自小过来。(三之二)君子在上。(震在上)我为小人。(我为艮)移之为解。坎罪是正。(下今坎)视彼君子。(上犹震)我心忸怩。(坎心痛)是可羞也。本以艮手。上接君子。承之羞也。(艮为承)卦有二母。(解又自临来)象不一定。(自临来则无此象)疑则或之。(见乾卦)或承之羞也。〇解自临来。(一之四)柔本乘刚。(临下兑)移之为解。犹据匪位。(柔居三)其占吝也。(不改过)坎德虽贞。(下今坎)以之干事。未易改也。〇小过之时。君子小人。同处坎宫。(本大坎)犹得相容。移之为주-D004。则析其坎宫。(大坎分)不相容接。二刚下(一作不)相连(一作容) 无所容也。
 孔子曰(缁衣篇)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为卜筮。古之遗言。与兑命曰纯而祭祀。是为不敬。事烦则乱。事神则难。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礼注承进也)恒其德。(句)侦。妇人吉。夫子凶。(六五词)
  {䷊}九四。田无禽。〇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此恒之升也。卦自泰来。王自内出。(一之四)以其震车。适彼坤田。(上本坤)田猎之卦也。四之既变。坤田遂空。(上今坤)田无禽也。(无坎豕)升自小过。(四之二)其占同也。(亦震变而坤)〇恒之时。刚失其位。(阳居四)小过亦然。(阳居四)移之为升。(四之二)又失其位。(阳居二)久非其位也。
  {䷛}六五。恒其德。(句)贞。(句)妇人吉。夫子凶。〇象曰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夫子制义。从妇凶也。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58H 页
此恒之大过也。大过自大壮来。(一之五)自复而壮。(一而四)乾道有恒。移之大过。乾德不改。(犹互乾)恒其德也。〇若论干事之占。妇吉夫凶。曷然哉。妇人之德。贵于巽顺。男子之德。宜于震刚。今内巽不渝。(巽如旧)妇人吉也。上震遂亡。(上今兑)夫子凶也。〇内巽外震。其位本正。今震夫之处。忽见巽妻。(大过本倒巽)妻从夫也。(上本震)卦位亦终。(上位终)此从一而终也。(从震之一阳)震体遂灭。(上今兑)夫从妇也。(从巽妻而亡)本有兑义。(三五互)可以义制。(西方卦)不此之为。唯妇言是听。(兑为言)其道凶也。〇案左传毕万之筮曰车从马。(震为车)棠姜之筮曰夫从风。(坎变巽)皆以变为从。亦文例也。〇又按贞字当属下句读。师之彖曰贞丈人吉。困之彖曰贞大人吉。贞谓干事之占也。易凡言贞吉者。以之干事。无所不吉。(合正理之事皆吉)其云丈人吉大人吉妇人吉之类。唯此人得吉。馀未必吉也。
  {䷱}上六。振恒。凶。〇象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此恒之鼎也。振举也。礼曰引重鼎。不程其力。(儒行篇)喻举德也。诗云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见大雅)孟子曰力足以举百钧。而不举一羽。喻举德也。举德之法。贵于恒久。(用力久)恒者举德之卦也。卦自泰来。(一之四)举其乾德。力能离地。(下乾为互乾)举德之卦也。(如泰初九之拔茅)鼎自大壮来。(一之上)亦举德之卦也。(举下乾)虽然举之离地。(下乾升)力乃中断。(上今离)乾德坠下。(乾在下)前功遂尽。(大无功)振恒凶也。卦今为鼎。故喻之以举鼎也。〇于坎之位。(四五六)今乃离断。(上今离)大无功也。(坎为功)〇虞氏本振作震。(声误也)说文又作榰。〇案恒之为道。阳与阳聚。不相离也。故六爻之词。凡阳聚曰恒。(初与五)阳散曰不恒。(九三云)此云振恒者。不恒之类也。
(艮下乾上)〇第二十卦之正(姤一阴进)
  序卦传曰遁者退也。〇杂卦传曰遁则退也。〇程子曰二阴生而小人渐盛。君子退而避之。故为遁也。〇镛案卦以姤进。(一而二)二阴既长。小人在内。(下今艮)其势冲天。震之君子。(乾六阳皆震)逋于艮邑之外。(乾在外)此所谓遁于荒野也。乾为(一作在)野 遂为大巽。(兼画三)巽则为隐。大传为주-D002文 为伏为入。(说卦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58L 页
文)其象为遁。乾初九之遁世无闷。亦以巽也。又遁者豚走也。凡兽逃曰遁。乾马外逸。艮手执之。亦遁之所以名遁也。又遁者退也。退之为字。从艮从辵。退者艮也。内卦为艮。(天山卦)所以退也。〇侯果云卦自乾来。
  {䷠}遁。亨。小利贞。
 此遁之不变者也。离位虚中。(一二三)坎刚相应。(五之刚)其占亨也。〇阴道渐长。利小事也。(阴为小)
  彖曰遁亨。遁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小利贞。浸而长也。遁之时义。大矣哉。
 遁而亨者。身虽逃而道亨也。五刚当位。与二应也。(二则柔)〇与时行者。卦应四时也。(十二辟)〇浸者如水益渍也。孔子于临卦之传曰刚浸长。此亦曰浸而长。所以明临遁为变易也。
  {䷌}初六。遁尾厉。勿用有攸往。〇象曰遁尾之厉。不往何灾也。
 
此遁之同人也。同人自姤来。(一之二)姤之一阴。遁之尾也。(自姤而向前)乾马外走。(首向外)柔在后者其尾也。(易例初为尾)变而为离。(下今离)遂断其尾。(离兵以截之)遁尾厉也。〇姤之时。巽德本顺。(姤下巽)移之同人。阴乃乘刚。(一之二)其象厉也。〇姤之一阴。往而向前。(一之二)遭此离割。(下今离)勿用有往也。〇姤之一阴。若不前往。不逢离断。不往何灾也。(离为灾)〇程子曰尾。在后之物也。遁而在后。不及者也。是以危也。〇案既未济。亦初为尾。然虞翻云艮为尾。(遁下艮)
  {䷫}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〇象曰执用黄牛。固志也。(说音脱)
 此遁之姤也。乾马外走。长往不顾。(义见上)艮虽欲止。(下本艮)不可得也。二之既变。乾马之走。忽退一步。(今巽为进退)是何故也。本以艮手。(下本艮)今执巽绳。(下今巽)其所执者辔也。(在后执辔以御马)遁进一步。卦将为坤。(将为否)是黄牛之体。隐然在内也。(坤为黄)姤之一阴。实包坤肤。(阴之在表者)黄牛之革也。辔之有力如此。虽欲脱去。(谓乾马)其可得乎。兑则为脱。今兑既倒。(下今巽)莫之胜说也。人国之勉留君子当如是也。〇离位中刚。(二今刚)其志固也。〇案震坎皆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59H 页
马则巽离皆牛也。然谓之黄牛者。必坤牛也。(革初九)卦凡三画。其中画为肤(一作胞)骨。其上下二画皆为皮革。理宜然也。
  {䷋}九三。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〇象曰系遁之厉。有疾惫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此遁之否也。遁之两互。其卦姤也。姤之九三。其卦讼也。䷅讼自遁来。(二之三)乾马外走。引而挽之。(三之二)遂以巽绳。(本互巽)系之坎木。(多心之坚木)是系遁也。坎为疾病。(讼下坎)系有疾也。马之将逸。其气莫遏。今系之维之。跼蹐疲顿而不能展其追风之步。其势不能不有疾也。君子当遁否之时。志在逊荒。而不能遂其遐举之志。则亦必(一作有)忧疚而致疾也。〇遁之为卦。有顺无危。(本大巽)移之为讼。则柔乃乘刚。(二之三)以据匪位。(阴居三)其占厉也。〇臣者阍寺之小臣也。妾者嫔御之贱女也。讼自遁来。(二之三)艮小臣也。(说卦云艮为阍寺)亦自中孚。(四之一)兑其妾也。(孚下兑)移之为讼。则坎以效忠。(下今坎)以事乾君。(坎为下)畜臣妾吉也。当此之时。君子逊荒。时运否塞。(遁之否)君之所恃。唯有妇寺之忠。不亦危乎。〇既劳乎坎。(讼下坎)马则惫也。〇卦才如此。小事虽吉。(阴为小)不可大事也。〇学稼云卦今为否。上乾下坤。其色玄黄。(坤文言)玄黄者马疾也。(卷耳注)
  {䷴}九四。好遁。君子吉。小人否。〇象曰君子好遁。小人否也。
 此遁之渐也。渐之为卦。例取倒合。(夫妇之象取倒合)本以震夫。(下倒震)得配巽妻。(上今巽)〇当遁之时。成此巽隐。(上今巽)此夫妇偕隐也。(古有偕隐歌)非好遁乎。(字从子从女)遂以离喜。(上互离)亦好遁也。然惟君子而后。方有衡泌之乐。(义见下)小人则妻子亦戚戚矣。卦有艮兑。(上颠兑)亦夫妇也。(亦倒合)然艮为小人。(见泰否)兑则非巽。(取兑象)不可隐也。(巽为隐)亦有坎忧。(下互坎)非好遁也。故曰小人否。〇诗云衡门之下。可以栖迟。岂其取妻。必齐之姜。栖者与妻居也。(字从妻)古歌云我黻子佩。我负子戴。此皆夫妇偕隐之诗也。
  {䷷}九五。嘉遁。贞吉。〇象曰嘉遁贞吉。以正志也。
 此遁之旅也。旅自否来。(三之五)否亦遁也。(乾出外)移之为旅。嘉会以礼。(上今离)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59L 页
是嘉遁也。遁而在外。犹得礼遇。凡隐遁之事。无不吉也。(贞事也。)〇正志者离也。
  上九。肥遁。无不利。〇象曰肥遁无不利。无所疑也。
 此遁之咸也。咸自否来。(三之上)乾马外走。(否大往)其骨瘠羸。(乾为瘠)移之为咸。则得以兑口。(上今兑)食此巽草。(本互巽)乾骨之外。坤肉厚包。(上下有三阴)此肥泽之象也。(兑为泽)本以瘠遁。今为肥马。(今互乾)非肥遁乎。隐遁之士。虽疏食水饮。而心广体胖。不改其乐。(兑为悦)有是象也。〇卦本大巽。(兼画三)巽则为利。(利三倍)今又兑和。(上今兑)无不利也。〇卦今大坎。(二六夹)若有疑也。(坎为疑)咸者感也。(卦今咸)又何疑焉。〇案淮南子师道训云遁而能飞。吉孰大焉。曹植七启云飞遁离俗。思玄赋旧本。亦作飞遁。(平子亦以肥为飞。故曰翼迅风。)文选诸注。(李善以向等)并引易词为證。(亦作飞)至明焦竑。又引金陵摄山碑(云缅怀飞遁)以为證。然于象无当。(卦无离)此声误也。杨用修云古肥作𩇯。故因𩇯误蜚。又因蜚作飞。其说良是。
 
张衡思玄赋云文君为我端蓍。利肥遁以保名。(原注筮遇遁上九。)历众山以(一作而)周流。(原注艮为山)翼迅风以扬声。(原注从二至四为巽风。)二女感于崇岳。(原注遁之上九变为咸。咸感也。巽兑为二女。)或冰折而不营。原注乾为永(一作冰)。乾变兑。为冰折之象。 天盖高而为泽。谁云路之不平。(原注乾变为兑泽。)勔自强而不息。蹈(一作踏)玉阶之峣峥。(原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为玉。故云玉阶。)〇案平子以遁上九为遁之咸。原注释义。亦详核不错。是知爻词之主乎变。古人早有和(一作知)者也。
(乾下震上)〇第二十卦之反(复三阳进)
  杂卦传曰大壮则止。(与遁退相反)〇朱子曰大谓阳也。四阳长。故为大壮。〇镛案易纬云凡卦下为少。中为壮。上为究。(此单卦)以重卦则一二为少。三四为壮也。阳进至四则大者壮矣。(如人以三十为壮)又壮者长也。巽为女长。故姤曰女壮。(乾父之长女)震为男长。故此云大壮也。(乾父之长男)又羊盛曰牂。(诗诂云牂牂盛貌)牂壮谐声也。卦为大兑。(兼画三)兑则为羊。(说卦文)羊壮曰壮也。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60H 页
{䷡}大壮。利贞。
 此大壮之不变者也。乾刚自强。先正其身。(乾在内)乃以其道。(震为道)正彼坤民。(上本坤)利正(一作贞)事也。
  彖曰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
 乾德既正。(乾坤坎离为四正)大者正也。〇天地之情仁也。(震为仁)故复见天地之心。(震在下)大壮见天地之情。(震在上)心存乎内。(在内卦)情见乎外也。(在外卦)卦以泰进。(三而四)有天地也。
  {䷟}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〇象曰壮于趾。其孚穷也。
 此大壮之恒也。恒自泰来。(一之四)刚自下升。(一之四)震足遂壮。(上为震)壮于趾也。易例初为趾。(噬嗑夬鼎艮)然其取象。必以震足。不凭空也。〇爻之未变。以我乾金。(下本乾)克彼震木。(外为敌)爻之既变。我以巽伏。(下今巽)何以克彼。(震刚木)始既勇进。(阳至四)今乃巽退。(下今巽)以征则凶也。〇初本无应。(四亦刚)爻之既变。六位皆应。初今案(一作柔) 是有孚也。孚者交感也。〇穷者塞也。〇三阳前塞。(二三四)虽则有孚。其孚穷也。
  {䷶}九二。贞吉。〇象曰九二贞吉。以中也。
 此大壮之丰也。丰自泰来。(二之四)我既得中。(二得位)事以坎固。(二五夹)是贞吉也。(贞事也)〇以中者离中也。
  {䷵}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〇象曰小人用壮。君子罔也。
 此大壮之归妹也。归妹自泰来。(三之四)泰之时。君子在内。(下三阳)小人在外。(上三阴)移之归妹。(四之三)则坤得一刚(一作阳)(三之四)以为艮坚。(上倒艮)小人用壮也。(坤小人今刚)乾得一阴。(四之三)以为兑折。(兑乘乾)君子用罔也。(为小人所欺)阴以坎固。(得一阳)所以壮也。阳丽离网。(离丽也)所以罔也。(罔网通)〇兑今乘刚。(下今兑)虽有坎贞。(三五互)其象厉也。(一阴在上危)〇羝羊者牡羊也。坤为牝马。(乾马之正配)艮羝羊也。兑羊配之正(之正配) 归妹之卦。本取倒合。(婚配之牉合)羊既在内。(如兑女)彼倒者艮。(上倒艮)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60L 页
非即羝羊乎。(如艮婿)震竹在外。(上本震)今为离防。(今互离)其象藩也。艮牡来触。(上倒艮)羝羊触藩也。羊角本柔。(兑上柔)今角其刚。(艮上刚)刚则为羸。(乾骨之瘠者)羸其角也。大壮者兼兑也。(兼画三)本有羊象。(朱子云)故其占如是。〇学稼云羝羊触藩。小人用壮之象也。以艮为羊。故得比小人。(艮小人)〇学圃云墙有茨。防淫也。折柳樊圃。狂夫瞿瞿。喻礼防也。大壮为卦。阳壮而阴弱。羝羊触藩者。强暴溃防之象。非婚媾之吉占也。〇旧本羸作缧。(王肃本)或作累。(郑玄虞翻本)或作累。(蜀才本)皆声误也。(羸累本相通。见井卦。)
  {䷊}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〇象曰藩决不羸。尚往也。
 此大壮之泰也。于坎之位。(四五六)震以始事。(上本震)变而为泰。无所复事。(上今坤)是贞吉也。(贞事也)〇卦由泰变。(加一阳)今泰如旧。其悔者亡也。(变象亡)〇离位之上。(一二三)震竹防外。其象藩也。今震遂破。(四今柔)此藩决也。(兑以决)大壮之羊。肉少骨多。(本四阳)藩之既决。(四今破)坤肤外厚。(上今坤)骨肉均适。(阴亦三)藩决不羸也。(羊不瘠)〇坤为大舆。(说卦文)下乾其輹也。(义见下)三刚内巩。(下本乾)壮于輹也。〇尚往者。阳之在上者去也。(九四变)〇案輹者。车之伏兔也。(一云车下缚)輹完则车行。輹脱则车止。(项平庵亦云)此爻震道前通。故车壮其輹。小畜大畜。(皆下乾)皆前有梗阻。故舆脱共(一作其)輹。(前有刚)不但乾车之不完也。(彼二爻乾皆不完)
  {䷪}六五。丧羊于易。无悔。(易音亦)〇象曰丧羊于易。位不当也。
 此大壮之夬也。夬以履交䷉。(天泽交)履之时。兑本在内。(本下兑)羊为我有。(兑为羊)交之为夬。(交易之)羊为彼夺。(上今兑)丧羊于易也。(失羊于交易)郑玄云易读作佼易之易。(谓丧羊于市)筮而遇是则必于佼易之际。失羊于他人也。〇本以大兑。(兼画三)变亦为兑。(上今兑)无所悔也。(象无变)〇位不当者。本象也。(阴居五)本不得位。故变有所失也。〇案陆绩本易作场。(音亦。田界也。)与场通。(音肠。收禾圃。)朱子曰易或作疆场(一作埸)之场(一作埸)(程子曰易和易也)汉食货志场(一作埸)作易。(朱子曰丧牛于易亦同。)总之不以交易则羊未尝亡也。(上今兑)其为佼易之易审矣。旅上九之丧牛于易。亦颐之交易也。
  {䷍}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〇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61H 页
详也。艰则吉。咎不长也。(艰则当作艰贞。古文本相通。)
 此大壮之大有也。兑羊在内。(本互兑)艮牡来触。(上倒艮)羝羊触藩。卦之本象也。(义见上)上之既变。离以防之。(上今离)窘彼羝羊。欲退则有防。(上今刚)欲进则无路。(下三阳塞之)既不能退。亦不能遂也。(遂达也)本以震竹。(上本震)今为离防。(上今离)其象藩也。〇卦象如此。兑和亦亡。(大兑亡)无攸利也。〇艰者患艰也。(见明夷之彖)大有自夬来。(上之五)夬之时。一阴乘刚。其象危厉。(见夬卦)移之大有。则阴降阳升。遂以离治。(上今离)患难乃平。艰则吉也。(艰贞吉)〇详犹说也。(从羊从兑字义同)大兑今灭。(不兼画)不能说也。(不能脱)〇夬之时。柔乘五刚。(夬上兑)今既柔降。(上之五)咎不长也。〇学圃云大壮者。阳壮之卦也。强暴之盗。断其归路。则窘急无措。羝羊之诫。以戒此也。〇王肃本详作祥。(祥善也。左传云详以事神。公羊传云不赦不详。)
(坤下离上)〇第二十一卦之正(观五之四。小过三之上。)
  序卦传曰晋者进也。〇杂卦传曰晋昼也。(明出地上也)〇镛案晋者两至之日也。古作晋。可验也。卦自观来。巽一阴之始生者。(观上巽)夏至也。(八卦巽为姤)又自小过来。震一阳之始生者(小过上震)冬至也。(八卦震为复)以此巽震移之为离日。(上今离)此两至之日也。七曜之中。太阳为主。而太阳之行。极于夏至。(日极长)苏于冬至。(日始长)凡天地之间。昼夜晦明之候。寒暑温凉之变。草木百谷之荣华凋落。禽兽昆虫之胎孳伏蛰。莫不以此而变。故周易最重姤复。(即月窟天根)是卦之得晋名。亦所以贵之也。序卦谓之进也者。自观来之象也。(四之五)晋进谐声也。〇朱子曰卦自观来。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此晋之不变者也。卦自小过来。(三之上)本以震侯。(上本震)今乃离治。(上今离)以安坤民。(下今坤)谥法安民曰康。(安乐抚民曰康见史记)是康侯也。〇小过之时。坎马美脊。(本大坎)移之为晋。坤则为众。(下今坤)马蕃庶也。又自观来。(五之四)巽命下施。(观上巽)用锡马蕃庶也。〇日在地上。其位中天。(五六天)此昼日也。艮则为接。(字从手)接者承也。(引见则承接)观既一接。(观互艮)再于小过。(下艮接)移之为晋。又以艮接。(今互艮)昼日三接也。观者省方之卦也。巡省之时。诸侯有能安民者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61L 页
锡马赐对。古之礼也。然且两至之日。后不省方。故引见诸侯。必于是日。(以间日接见)此其所以为此卦之象也。〇案朱子以康侯谓如考工记之宁侯。(谓安国)然帝乙归妹。高宗伐鬼方。箕子明夷之类。皆实有是事。则康侯锡马。亦必故实也。〇又按周礼大行人职曰诸公三飨三问三劳。诸侯三飨再问再劳。子男三飨一问一劳。经云三接。盖指此礼也。
  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大明者日也。(离为日)卦自观来。(蜀才云)柔进而上行也。(四之五)〇胡氏曰易言柔进而上行者三卦。晋睽鼎也。晋则观四进五也。睽则中孚四进五也。(见大全)
  {䷔}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句)裕无咎。〇象曰晋如摧如。独行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
 此晋之噬嗑也。噬嗑自否来。柔进上行。(一之五)离日乃明。(上今离)日进曰晋。(此卦义)此晋如也。乾刚中折。(五今坼)落而在地。(五之一)此摧如也。否者艮道。(小人道)否之时。艮山高峻。(上三刚)中刚既移。艮巘崩颓。(五之一)(一作山)崩曰摧也。(崔者山高也)军旅之筮遇是(一作此)爻。则我众既进。敌势必摧也。〇否塞之时。刚自外反。(五之一)中为坎贞。(上互坎)干事吉也。〇爻之未变。初与四应。(刚柔应)爻之既变。乃失其应。(初今刚)虽有离诚。(上本离)亦罔孚也。(孚者交感也)〇裕者宽也。否之时。乾刚太急。(否上乾)民不堪命。(下本坤)移之噬嗑。则柔进为离。(一之五)宽以生之。(离为宽)裕无咎也。否塞之时。刚自外反。(入为主)是无咎也。〇否之三刚。唯五得位。(四六皆失位)移之噬嗑。(五之一)亦不失位。(阳居一)独行正也。遂为震道。(下今震)行其道也。〇虽则无咎。巽命今绝。(否互巽)未受命也。〇扬雄玄经曰丈人摧拿。亦山崩曰摧也。
  {䷿}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玆介福于其王母。〇象曰受玆介福。以中正也。(愁读作愀)
 此晋之未济也。未济自否来。柔进上行。(二之五)离日乃明。(上今离)日进曰晋。(此卦义)此晋如也。刚来为坎。(五之二)坎则为愀。(义见下)愁如者愀如也。字相迪(一作通)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62H 页
庙之下。(本互艮)坤牛受矢。(礼所云射牲)祭祀之卦也。筮而遇是。则离诚上格。(此晋如)坎敬愀然。其占吉也。〇否塞之时。刚自外反。(五之二)遂以坎固。(上下坎)干事吉也。〇祭所以受福也。(孔子曰我祭则受福)易例。凡有陨自天谓之福。(见泰卦)否之中(一作上)刚。有陨自天。(五之二)遂为离福。(上下离)是受福也。介者大也。自乾来则介福也。(阳曰大)否之时。坤母在内。乾王是出。(天地否)是王母也。坤母之故。有陨自天。(五之二)受玆介福于其王母也。(如周之姜嫄太任)〇上离下坎。位皆得中。(二五正)是中正也。〇案愁者秋心也。秋者揫也。坤温之中。(下本坤)乾寒入心。(五之二)其气揫悚。此其所以为敬也。升歌清庙。愀然如复见文王。亦敬也。
  {䷢}六三。众允。悔亡。〇象曰众允之。(句)志上行也。
 此晋之旅也。旅自否来。(三之五)否之时。乾君莅民。(坤为民)施其巽命。(否互巽)移之为旅。则成言乎艮。(下今艮)民乃上格。(三之五)遂以离信。(上今离)是众允也。(允信也)〇小过之时。(晋自小过来)成言乎艮。(观亦艮)今艮如旧。(下今艮)是悔亡也。〇坤民之志。否上(一作下)坤 上而为离。(三之五)志上行也。(离为志)
  
{䷢}九四。晋如鼫鼠。贞厉。〇象曰鼫鼠贞厉。位不当也。
 此晋之剥也。卦自小过来。(三之上)小过之时。艮鼠在下。(鼠首至于三)移之为晋。(三之上)鼠进一步。(鼠首至于四)又变为剥。(四爻动)则艮鼠之头。遂至上位。(剥上艮)晋如鼫鼠也。剥为大艮。(一阳领五阴)是硕鼠也。(硕大也)小人之骤跻崇显。(艮小人)非此象乎。噫。其始升之时。犹不过进一步而止矣。及其得势。而进以近君位。则直超二级。遂至上头。而群阳尽剥。气象索然。君子于此。宜知小人之戒。〇坎贞既灭。一刚孤高。(上位亢)于干事危甚也。〇位不当者。本象也。(刚居阴)变象亦然。(剥一阳亦不当位。)〇案鼫鼠善缘木。(见说文)艮刚之自下达上。(下艮今上艮)如鼫鼠也。尔雅注云鼫鼠形大如鼠。头似兔。尾有毛青黄色。(广雅云关西呼为鼩鼠)陆玑诗疏云今河东有大鼠能人立。交前两脚于头上。(或谓之雀鼠)蔡伯喈云鼫鼠五技。不成一技。(说文云飞不过屋。缘不穷木。游不度谷。穴不掩身。走不先人。)九家易直以五技傅会为说。(以不度谷为不出坎)谬矣。郑玄云鼫鼠即大鼠。(硕鼫通)子夏传鼫作硕。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62L 页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〇象曰失得勿恤。往有庆也。
 此晋之否也。卦自观来。(五之四)观由否进。(加一阳)今卦为否。(上三刚)其悔者亡也。(无所变)〇观失中刚。(五之四)今又得之。(五今刚)失而得也。坎位中刚。(四五六)宜有忧也。(坎心病)然而勿恤者。失而复得也。〇卦自观来。柔往失位。(阴居五)今乃得位。(五今刚)是往吉也。遂顺天命。(坤乾巽)无不利也。(巽为利)〇于君之位。(五君位)往得乾君。(上今乾)往有庆也。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〇象曰维用伐邑。道未光也。
 此晋之豫也。卦自小过来。(三之上)刚升于上。而下为坤牛。(下今坤)今之上刚。是本牛头之所出也。刚者为骨。(易例也)在首为角。(上位首)晋其角也。(晋进也)〇豫自剥来。(上之四)刚自上降。坎罪是声。(上震鸣)其象伐也。(左传云声罪曰伐)伐不过境。(刚不至下卦)止于艮邑。(上本艮)维用伐邑也。(自伐其国邑)朱子曰伐邑。如堕费堕郈之类是也。上爻之动。外卦为主。故不取自复来之象。〇剥之时。一刚在上。(艮在上)厉之至也。降而得道。(上之四为震)虽厉吉也。亦无咎也。〇小过以来。坎德虽贞。(本大坎)四非其位。(阳居阴)卦凡三变。坎贞如旧。(晋豫皆有坎)四亦不改。(终不动)是贞吝也。〇虽得震道。(上今震)失其离明。(晋上离)道未光也。敌晋其角。(如田单之用火牛)我伐我邑。是无光也。
(离下坤上)〇第二十一卦之反(临二之三。小过四之一。)
  序卦传曰夷者伤也。〇杂卦传曰明夷诛也。(朱子曰伤也)〇镛案卦自临来。临有震兑。(有互震)移之明夷。乃有离坎。(有互坎)东夷西戎。(震为东)南蛮北狄。(坎为北)皆入坤国之幅员。(上本坤)此包四荒之象也。(泰九二包荒)离以明之。(下今离)用敷文德。此之谓明夷也。太阳之行。绕地毬而周旋。(舜典疏)日在天上则中国明。(晋卦象)日入地底则外国明。(日在外国之天上)理则然也。今也日在地下。(坤下离)此明夷之时也。(在中国为夜)当纣之时。微子逊(一作遁)荒。箕子居夷。之朝解(一作鲜) 文王混于西夷。贤圣外迸。中国晦盲。如日入地中。而夷国得明。此明夷之象也。又夷者大弓也。(见说文)夷俗用大弓以伤人。故六书家假借其字。为伤害之义。周礼薙氏。夏曰夷之。(镰芟之)左传芟夷蕴崇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63H 页
之是也。(左传云命军吏察夷伤。)比干剖心。文王拘囚。箕子髡钳。一时仁贤之士。无不草薙而禽狝。离刑不明。(入地中)君子受伤。(临二阳皆震)此明夷之祸也。周公系词至此。览卦象而哀伤。追淫昏而悼念。于其诸爻之词。各以当时贤圣之事。辨物象而配之。不但箕子为然也。孔子知其微也。故彖传特言文王。其实不但文王为然也。序卦之训夷为伤。杂卦之训夷为诛。皆指爻词之本旨。若其名卦之义则离日明于夷狄也。故泰之明夷曰包荒。(函四荒)丰之明夷曰遇其夷主。(夷狄之君长)既济之明夷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礿祭。(西邻者夷也)夷之为夷狄之夷。若是明甚。而后之儒者瞥见序卦之文。不求名卦之义。并与箕子之明夷。训之为箕子之明伤。文不合理。语不连脉。尚可以得其旨乎。姤者女后也。训之为遇。蛊者蛀坏也。训之为事。夷狄之夷而训之为伤。亦此类也。此六书假借之法。读者宜审焉。
  {䷣}明夷。利艰贞。
 
此明夷之不变者也。卦自临来。(二之三)临之时。兑陂不平。(下本兑)女德骄厉。(兑乘刚)患难之时也。移之明夷。则离志内明。(下今离)坤阴外晦。(上三阴)处艰如此。何患不利。兑厉既灭。坎德贞固。(下互坎)利艰贞也。(凡艰险之事。遇是则利。)〇案虞翻、蜀才。皆云卦自临来。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卦自小过来。(四之一)阳自上落。入于地底。(入坤下)明入地中也。(本互巽为入)小过之时。大坎为乱。(虞氏云)是大难也。小过之卦。刚险外著。(中二刚)移之明夷。内明外顺。(离与坤)以蒙坎险。(互坎蒙于上)蒙大难也。文王遭羑里之厄。(此大难)文德内明。臣道外顺。(散宜生之事)以处此厄。此文王以之也。〇卦自临来。(二之三)兑女骄厉。(下本兑)坤国内乱。(下为内)移之明夷。离志克正。(坎离为正卦)能正其志也。上戴三阴。晦其明也。(离为明)箕子之时。妖妲为乱。(此内乱)囚奴之辱。心志克正。以自韬晦。此箕子以之也。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63L 页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〇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此明夷之谦也。明夷鸟名。(义见下)卦名相似。故取以为象也。卦自小过来。(四之一)小过者飞鸟也。(见本卦)移之为此卦。(四之一)其鸟鹏鴺也。遂以离飞。(下今离)明夷于飞也。小过之时。左翼右翼。(上为左)翼然双张。刚之既移。(四之一)左翼偏坠。(落向下)垂其翼也。曷其垂矣。坎弓之所伤也。(下互坎)初为卦主。故言其本象。〇谦自复来。(一之三)震之君子。(本下震)动而向外。(一之三)君子于行也。临之时。尝以兑食。(明夷自临来)明夷以来。无此兑食。(卦无兑)据说卦方位。自兑以往。须历三宫。(乾坎艮)以至于艮。(下今艮)三日不食也。(离为日)物终乎艮。(下今艮)饿死之卦也。(见左传)〇谦自剥来。(上之三)有攸往也。(自北而往南)复之震主。出而迎之。(一之三)是主人也。(本在内)成言乎艮。(说卦文)遂以坎险。(三四互)险言为谗。(见左传)主人有言也。〇临之时。本有兑义。(西方卦)今兑既灭。义不食也。〇案鹏者南方神鸟也。其形似凤。(司马相如上林赋。捎凤凰掩焦鹏。)鴺者山鸡也。(左思蜀都赋。鷩鴺山栖。)皆彩羽之鸟也。君子比德于凤。所谓明夷者。当是鹏鴺之类也。山梁之雉。见几而作。明夷于飞。君子于行。亦此义也。纣之时。微子去之。当此占也。〇又按春秋传(昭五年)叔孙豹之筮遇此爻。卜楚丘占之极详。然其言或杂以术数。(如食日为二之类)恐非周易之正旨。只可参看。(详见官占注)
  {䷣}六二。明夷。(句)夷于左股。(句)用拯。(句)马壮吉。〇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此明夷之泰也。卦自临来。柔自外入。(三之二)遂为离明。(下今离)明此夷邦。(义见上)是明夷也。二为卦主。故言其本象。〇小过之卦。本取颠倒。(无反对故取倒象)两互皆巽股也。(上互则倒巽)古人尚左。(见易例)下巽右股也。上巽左股也。(上互巽)刚自上坠。(四之一)左股伤矣。以此离刃。(二为离之主)伤彼左股。(以二而伤之)夷于左股也。(二为卦主。故言其本象。)纣之时。有斮胫之人。(见周书)当此占也。〇小过之时。震帅出征。(本上震)移之明夷。则坎水之底。(本大坎)震帅忽坠。(四之一)溺水之象也。变而为泰。则坎水既平。(今无坎)震帅登陆。(今互震上坤)是用拯也。(拯其溺)何以拯之。乾马壮也。(下今乾)始虽陷溺。(如晋驷之还于泞)终以马吉也。涣初六宜参看。〇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64H 页
泰之乾马。上以坤顺。其性本驯。(顺驯通)下坎为律。(二四互)御之有法。(则法也)顺以则也。〇案旧本夷于左股之夷或作睇。子夏传及郑玄、陛(一作陆)绩本同。〇郑云旁视曰睇。 或作眱(京房本)或无此字。(明晋王家本)又姚信本左股作右乐。(姚氏云自辰右旋入丑。)马融王肃本股作般。(般旋也。王肃云日随天左旋。)
  {䷣}九三。明夷。(句)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〇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此明夷之复也。卦自临来。刚往为离。(二之三)以明夷邦。(义见上)是明夷也。三为卦主。故言其本象。(二与三皆言者。明二与三为卦主也。)〇狩者围守以取禽。(无所择)中冬之猎也。离兵坎弓。(下互坎)前临坤田。(坤在前)其象畋也。自小过来。(四之一)大坎为冬。(今互坎)其畋狩也。(冬猎名)离为南方。(说卦文)于南狩也。〇其变为复。(下今震)复者乾元也。(一阳生)震主首出。(见乾卦)是为元首。(震为元)获其大首也。(大元也)筮而遇是。则或于冬狩之时。因以南正(一作征)(义见下)获其君长也。文王征崇伐密。获其君长。歼厥巨魁。(即大首)以之明此道于夷方。当此占也。〇疾贞者。速举事也。卦自临来。(二之三)震躐一等。(越二而为三)以干坎事。(下互坎)似有欲速之象。今坎既灭。(三爻动)震主谦降。(下今震)前路悠远。(上五阴)不可疾贞也。文王卑屈外顺。恪修侯度。以待其时。当此占也。〇志者离志也。(下本离)获此乾元。(复一阳)乃大得也。〇案春秋传鄢陵之筮。其卦遇复。(成十六年)占之曰南国蹙。射其元王。盖云自剥而为复也。下卦位离(离位)。故谓之南国。(奇偶奇)获其震主。故谓之射王。其法盖本于此。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〇象曰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此明夷之丰也。卦有坤离。两皆腹也。(说卦坤离皆为腹)古人尚左。离在下则右腹也。坤在上则左腹也。(苏轼云外卦为左。内卦为右。)丰自泰来。(二之四)离刃兑锐。(今互兑)遂剚坤腹。(二之四)入于左腹也。(互巽入)〇中国之人。出于外国。谓之明夷。(夷国明)泰之中刚。出于外坤。(二之四)以行其道。(上今震)非明夷乎。离则为心。(下今离)获其所愿。(自内而出外)获明夷之心也。〇小过既移。(四之一)艮门之外。(本下艮)坤土在前。(上今坤)是门庭也。泰移为丰。则刚自内动。出于坤庭。(二之四)于出门庭也。〇意者。心之所之也。嫌如五藏之心。故明其不然曰获其意愿也。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64L 页
纣之时。比干剖心。家髦逊(一作遁)荒。当此占也。祸起同门。或以离诛。或以震黜。放之门庭之外。(皆泰三阳之君子)悲则悲矣。获所愿也。〇案九家易引蔡介夫之说。谓心在左腹。见于医书。非矣。心不在腹。(在胸中)亦不在左也。(心居中)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〇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此明夷之既济也。既济自泰来。(二之五)震方之外。(泰互震)曰有坤国。(泰上坤)是东国也。(即朝鲜)乾王之族。出于外国。(二之五)遂正君位。(阳居五)非箕子而谁也。南面以治之。(下今离)夷国以明。(上互离)箕子之明夷也。〇坎德贞固。(上今坎)利干事也。(利于贞)〇两주-D007相继。(上互离)明不息也。太阳之行。由于地底。(上本坤)自西而东。(小过时有兑)明不可间断也。箕子抱先王之道。(如洪范)既不能内明中国。于是东出朝鲜。明此道于夷邦。其道不绝。则其明不息。此圣人之苦心也。孔子之欲居九夷。亦此意也。〇案刘向云今易箕子作荄滋。(荄草根)汉书儒林传蜀人赵宾为易饰易文。以为箕子明夷。万物方荄滋也。(此以箕为萁)晋邹氏家训讥荀慈明之易注云训箕为荄。诂子为玆。漫衍无经。不可致诘。善乎其言之也。(汉儒释经多此类)蜀才本作其子。(箕去竹)总由先儒以易词为文王所作。而箕子明夷。文王不可预言。故曲解至此。然王用亨于西山。(随上九)王用亨于岐山。(升六四)亦非文王之笔。(追王。在武王克商之后。)汉儒之不通甚矣。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〇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此明夷之贲也。贲自泰来。柔自外入。(上之二)遂为离日。(上今离)若将明矣。然而不明。(虽离而不明)日入地中。(日入于坤下)晦之至也。〇贲以旅交。(山火交)旅自否来。(三之五)柔自下升。(否三升)以当天中。(否上乾)其位在五。(三之五)初登于天也。(五六天)交之为贲。则柔自上坠。(上之二)入于地中。(泰上坤)其位在二。(一二地)后入于地也。遂为离日。(下今离)登天入也(一作地)。日之象也。〇卦以晋交。(火地交)初登于天。晋之象也。晋为昼日。(在地上)照坤四阴。(晋四阴)照四国也。登天入地。非但上六之变象。抑为明夷之本象。(与晋交之象)故孔子明之。〇日者君象也。(周书云时日害
第二集经集第四十卷○周易四笺 第 465H 页
丧)则者君道也。艮为径路。(上今艮)失君道也。纣以乾王。初登天位。(为天王)失其君道。终以艮死。(离兵以诛之)当此占也。(朱子曰上一爻为暗君。)胡炳文云失则所以为纣。〇案交易取象者。每于上爻发之。井上六曰井收勿幕。(与涣交)中孚上九曰翰音登于天。(大过交)此爻曰后入于地。(与晋交)亦一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