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五卷○春秋考徵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五卷○春秋考徵 第 x 页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五卷○春秋考徵(三)
 凶礼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五卷○春秋考徵 第 336H 页
丧礼。其仪文制度。多于春秋取徵。
  余旧笺丧礼。其仪文制度。多于春秋取徵。其的皪然有文者。具已编入诸门。今不复论。唯是杜预注左传。坚立其短丧之义。每云国君之丧。既葬除服。谬作谅闇一名。以诬春秋。历代帝王。遂不能复行三年。未必非斯言误之也。今考春秋。其越礼违制者。顾亦不少。或背殡以蒐田。或甫葬而宴饮。或绖带在腰而纳币逆女。骇心坠胆者。项背相望。然此数君之外。其所犯亦颇有说。非因当时果有既葬除服之法而然也。今采录数十事。略为疏理如左。
违制一(鲁隐公未葬临戎。 卫惠公未葬临戎。晋襄公未葬临戎。)
 〔左传〕隐元年冬十月庚申。改葬惠公。公弗临。故不书。惠公之薨也。有宋师。大子少葬。故有阙。是以改葬。(杜云以桓为太子。故隐公让而不敢为丧主。〇疏云惠公之薨也。有宋师来伐鲁。隐公将兵御宋。委葬事于太子。)〇镛案子夏问曰三年之丧卒哭。金革之事无辟也者礼与。孔子曰吾闻诸老聃。曰昔者鲁公伯禽。有为为之也。今以三年之丧。从其利者。吾弗知也。(曾子问)子夏以既卒哭为问。孔子亦以既卒哭为非。则当时法制。似以卒哭前后。为临戎之限节。然考之春秋。背殡临戎者。前后相续。(并见下)子夏所问。淳古甚矣。至于鲁隐公之事。颇不明白。惠公之丧。在春秋以前。其何如而薨。何如而葬。何如而御宋。并无明文。且春秋改葬之法。多由弑逆。仪文有不备也。当时变故。既不可详。不可以此遽罪隐公。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五卷○春秋考徵 第 336L 页
春二月。公会卫侯战。三月葬卫宣公。(桓十三年〇前年十一月。卫宣公卒。)
 〔左传注〕杜云卫宣公未葬。惠公称侯。以接邻国。非礼也。(疏云释例曰父虽未葬。丧服在身。踰年则于其国内。即位称君。伐郑之役。宋公卫侯是也。春秋书鲁事。皆踰年即位称公。不可旷年无君。则知他国亦同然。据父未葬。于其国内。虽得伸其尊。若以接邻国。则违礼失制也。)〇疏曰宋文八年八月。天王崩。九年春。毛伯来求金。传曰不书王命。未葬也。彼以踰年未葬。不得称王命。以此知接邻国则违礼制也。〇镛案释例所云未葬丧服在身。谓既葬丧服去身也。既葬犹衰绖。其證甚多。(并见下)何得妄立法制。以自遂非乎。先王之法。一年无二君。故踰年则称君。不踰年则称子。于国于邻。其称皆同。杜氏执其短丧之义。欲以既葬未葬。作一大限。每云未葬称子。既葬称君。乃知(一作如)卫惠公者踰年未葬。俨称卫侯。则其说不合。于是别生义理曰以接邻国为非礼。何其窘矣。接邻非礼。则在国亦非礼。在国为礼。则接邻亦为礼。堂堂公侯。君临百姓。而于其国内。私自潜称。于其境外。缩而讳之。天下有此礼乎。孔氏明知其谬。犹复曲从。此疏家之本法也。
 
〔公羊注〕背殡用兵而月不危之者。(言不日)卫弱于齐宋。不从亦有危。故量力不责也。(隐三年传云当时而日危。不得葬也。)
 〔谷梁注〕徐邈曰僖九年传曰礼。柩在堂上。孤无外事。今卫宣未葬而嗣子称侯以出。주-D002失礼明矣。宋陈称子而卫称侯。随其所以自称者而书之。得失自见矣。疏云朱(一作宋)称子在僖九年。陈称子在二十八年。〇又云晋人败秦师。晋为大国。无故释殡自战。故贬称人。今卫侯初立。须求好诸侯。今从齐宋之命。未是大过。故讥而不贬。 〇镛案称人则以称人为贬。称侯则以称侯为讥。将何如其可也。国不可以无君。故丧既踰年。虽未葬犹得称君。此其所以侯之也。岂唯未葬。虽未殡。丧既踰年。当以新年属之新君。既殡即位。便当称君。法制一定。无如之何也。
夏四月辛巳。晋人败秦师于殽。癸巳葬晋文公。(僖末年〇前年十二月。晋文公卒。)
 左传曰秦师灭滑而还。(滑郑邑)晋原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谓伐郑)何施之为。(答栾枝)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杜云文公未葬。故襄公称子。)辛巳败秦师于殽。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〇镛案晋文公丧既踰年。襄公犹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五卷○春秋考徵 第 337H 页
称为子者。左传谨严。不如经也。然且文公之出殡也。(出曲沃)柩声如牛。卜偃以为西师大捷之兆。则已自前冬。有此墨衰之议。策书据其始而言之耳。杜欲以此为未葬称子之验。奈他经不合何。〇又按鲁隐公。敌来伐我。而我乃应之。晋襄公贪利背恩。乘机徼击。虽背殡相同。而其罪律相悬也。虽然若以是为谅闇之證。大不可矣。杜之谅闇。在于既葬。已与此不合。
 公羊曰襄公亲之则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君在乎殡而用师。危不得葬也。(杜云晋侯讳背丧用兵。故通以贱者告。)〇镛案杜说为长。
 谷梁曰晋人者。晋子也。其曰人何也。微之也。何为微之。不正其释殡而主乎战也。〇镛案桓十三年。卫侯称侯。罪同罚异。何以解之。不怪其不侯。怪其不子。传云晋人者。晋(一作君)子。 左氏、谷梁。盖于踰年称爵之例。犹不免听莹也。
违制二(宋共公未葬从戎。 卫定公未葬从戎。陈怀公未葬从戎。)
春正月。公会宋公卫侯伐郑。辛亥葬卫穆公。二月乙亥。葬宋文公。(成三年〇前年八月宋文公卒。九月卫穆公卒。)
 〔左传注〕杜云宋侯未葬。而称爵以接邻国。非礼也。(疏云僖九年。传曰凡在丧公侯曰子。是先君未葬。嗣君不得称爵以会诸侯也。知非踰年得成君者。文九年春。毛伯来求金。传曰不书王命。未葬也。彼王既踰年矣。犹不得称王命。知诸侯虽则踰年。但是未葬。不得称爵以接邻国也。)〇镛案滕文王五月居庐。未有命戒。明天子未葬。七月居庐。未有命戒。礼也。毛伯求金。不称王命。正以嗣王居庐。未有命戒。非因嗣王不即王位。未有王称也。左传之义。不过如此。杜必以未葬称爵。罪卫罪宋。不亦拗乎。宋卫之丧。皆已踰年。如之何其不爵也。杜既以既葬除服。立为法制。故凡国君丧礼。皆欲以既葬未葬。画之为限界。奈经文不合何。天子诸侯。皆踰年则称爵。不以葬为拘也。
 〔谷梁注〕范曰宋卫未葬。而自同于正君。故书公侯以讥之。疏云范意虽葬未踰年。亦不得成君。虽踰年而未葬。亦不得成君。故云未卫朱葬(宋卫未葬)。书公侯以讥之。四年郑伯伐许。注云丧未踰年。自同于正君。亦讥之。 〇镛案鲁十二公。其不书即位者四公。其馀八公。无不行踰年即位之礼。故春秋书之唯谨。桓元年曰春王正月。公即位。文元年曰春王正月。公即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五卷○春秋考徵 第 337L 页
位。宣成襄昭。以及哀公。皆书曰公即位。既书曰公。则踰年称君明矣。僖公十二月薨。至明年夏四月乃葬。而文公元年。大书曰春王正月公即位。既踰年。虽未葬得称君。此非明验乎。文公二月薨六月葬。而襄仲杀大子恶。则书之曰冬十月子卒。(文末年)未踰年。虽既葬不称君。此非明验乎。考诸经文。其验确然。而三家设法。每云未葬则称子。既葬则称公。不亦谬乎。彼郑伯之称伯。别是郑人之失礼。(见下既葬条)或系鲁史之误文。岂可以此。一毫置疑于踰年称君之大经大法乎。
春二月。陈侯吴卒。三月。公会陈子。(节)于召陵。侵楚。六月。葬陈惠公。(定四年)
 〔公羊疏〕云六月葬陈惠公。则其父未葬。宜称子某。僖九年注云出会诸侯。非尸柩之前故不名。〇镛案称陈子者。未踰年也。十八国君相会。皆不书名。独于陈子书之乎。此等曲说。皆足以病春秋。非通儒之所肯言也。〇又按桓十四年十二月。齐僖公卒。齐人以其月从宋人伐郑。此亦背殡而从戎也。然既称齐人。则未必嗣子亲往也。
违制三(宋襄公未葬赴会。陈共公未葬赴会。)
春三月。宋公御说卒。夏。公会宋子。(节)于葵丘。(僖九年)
 左氏曰春。宋桓公卒。未葬而襄公会诸侯。故曰子。凡在丧。王曰小童。公侯曰子。〇杜云周康王在丧称予一人钊。礼称亦不言小童。或所称之辞。各有所施。(疏云曲礼曰夫人自称于其君曰小童。天子未除丧曰余小子。是礼。不言小童也。)〇镛案左传发例。有若未葬称子。既葬称君者然。考之古经。例则不然。未踰年。虽既葬称子。(文末年子卒。)既踰年。虽未葬称君。(文元年公即位。)左氏谷梁。本于此义。未免听莹。故其说如是也。原夫即位之礼有三。一是小敛即位。一是既殡即位。一是踰年即位。丧礼既小敛。奉尸侇于堂。主人即位阼阶之下。然后乃奠。此小敛之即位也。公仪仲子之丧。舍其孙而立其子。司寇惠子之丧。退扶适子。南面而立。所谓檀弓免。子游衰。在于此时。天子诸侯之承统。亦有此节。此一即位也。周书曰乙丑王崩。(成王崩)丁卯命作册度。越七日癸酉。王麻冕黼裳。由宾阶隮入即位。以听册命。以受诸侯朝。天子七日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五卷○春秋考徵 第 338H 页
而殡。则此是既殡。正南面之位。又一即位也。尧典曰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明尧崩之年。舜已承统。而厥明年元朝。又行即位之礼。春秋每新君元年。书之曰正月公即位。明此新君于前年既殡之日。业已即位。今又月正元日。即位正始。此踰年之即位。又一即位也。故礼例无论既葬未葬。未踰年则称子。踰年则称君。盖以葬与卒哭。本无嗣子即位之节。称子称君。不当以既葬未葬。为之限界也。〇总之即位之礼。不可以不讲也。我邦古典。但有既殡之即位。更无踰年之即位。至其纪年也。乃惟新年属之新君。在位几年。皆自新年计之。此名实未允也。周康王虽九日即位。厥明年元日。必有踰年即位之礼。凡为国家者。所宜熟讲也。
 公羊曰以不书葬。为襄公讳也。(使若非背殡。)
 谷梁曰宋其称子何也。未葬之辞也。礼柩在堂上。孤无外事。今背殡而出会。以宋子为无哀矣。〇镛案宋其称子何也。未踰年之辞也。〇又按公谷之罪宋襄。皆非也。据经八年冬十二月丁未。天王崩。(惠王也)诸侯之闻讣才数月。礼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丧服文)会葵丘者。无一非斩衰者也。孔子曰有君丧服于身。不敢私服。(曾子问)宋襄公虽父丧未葬。又安得辞此会乎。当此之时。叔带作乱。周室危急。故宰周公亟会诸侯。谋卫王室。襄公之与是会。不得已也。(杜氏谓惠王之崩。在于前年。然诸侯但当以闻赴之日。始服斩衰。)岂可罪之哉。
夏六月。陈侯款卒。冬。公会陈子。(节)于温。(僖二十八年〇陈侯款。即陈穆公。)
 〔左传注〕杜曰陈共公称子。先君未葬。例在九年。(宋襄公称子)〇镛案经但书冬。陈穆公之葬与不葬。杜君可以知之。幸其称子。归之未葬。欲立其谅闇之义。非私意乎。不踰年。故称子也。
 〔公羊注〕何云不书葬者。为晋文讳。行霸不务教人以孝。陈有大丧而强会其孤。故深为耻之。〇镛案此曲解也。鲁史为晋讳至是乎。宋襄背殡。其父书葬。(僖九年)未尝为齐桓讳也。
违制四(郑定公未葬朝邻。鲁昭公未葬大蒐。)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五卷○春秋考徵 第 338L 页
春三月。郑伯嘉卒。五月。葬郑简公。(昭十二年〇左传云六月葬郑简公。)
 〔左传〕夏。齐侯郑伯如晋。朝嗣君也。(晋昭公新立)晋侯享诸侯。子产相郑伯。辞于享。请免丧而后听。晋人许之。礼也。〇杜曰简公未葬。明既葬则为免丧。(疏云僖九年。宋桓公未葬。襄公会诸侯。是先君未葬。有从会之礼也。郑偪于楚。以固事晋。故父虽未葬。朝晋嗣君。不得已也。享必有乐。未葬不可以从吉。故辞享。)〇镛案免丧二字。本非既葬之定名。杜氏执此二字。以立其谅闇之法。岂不悖乎。古者葬而受服。练而受服。皆谓之除丧。或谓之税丧。若所云祭而除丧。丈夫税绖带是也。若既葬受享。为当时之俗礼。则此云免丧。亦是除丧之类。岂谓既葬便当吉服乎。〇总之郑简公三月卒而五月葬。定公虽不孝。(简公子)不应其间往朝邻国。当是既葬而往也。五月之葬。三传之经皆同。杜预欲执一误。(左之传文六月葬)以克三是。(三传之经皆五月)不亦谬乎。既葬免丧。古今之所未闻也。
夏五月。夫人归氏薨。(昭公母胡女)大蒐于比蒲。九月。葬我小君齐归。(昭十一年)
 左氏曰五月。齐归薨。大蒐于比蒲。非礼也。〇镛案归氏者。昭公之生母也。礼庶子为父后。为其母缌麻。若天子诸侯庶子承后者无服。(见曾子问郑注。)以宗庙之祭。不可以妾母之丧而废之也。然天性之哀。不以无服而有间。母薨之月。其可以蒐田乎。书曰大蒐。明国君亲蒐。藉使不亲。昭公有三年之哀于其母。则大夫国人。岂敢为是。详玩经文。其讥明矣。
 公羊曰何以书。盖以罕书也。〇范宁云时有小君之丧。不讥丧蒐者。重守国之卫。安不忘危。〇镛案经文讥丧蒐明矣。而公谷二家。有誉无毁。其矇于义理如此。
 胡氏曰君有重丧。国不废蒐。不忌君也。君有三年之㥻。而国不废一日之蒐。则无本矣。乃惟金革无避者何欤。曰有门庭之寇。而宗庙社稷之存亡系焉。必从权制而无避矣。伯禽服丧。出战筑城。晋王克用薨。梁兵压境。而庄宗决胜于夹寨。周太祖殂。契丹入寇。而世宗接战于高平。若此者。君行为显亲。非不顾也。臣行为爱君。非不忌也。惟审于缓急轻重之宜。斯可矣。
违制五(天子未葬。诸侯会盟。天子未葬。陪臣会盟。)
十一月己酉。天王崩。十二月己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子杞伯。同盟于虫牢。(成五年)
 左氏曰冬。同盟于虫牢。郑服也。十一月己酉。定王崩。(杜云上下倒错。或衍文。)〇镛案会盟之法。上设方明。(见觐礼)以祭司慎司盟。(见左传)又或直举上帝。以为盟辞。(襄廿五)其礼必吉服以行事也。诸侯之于天子。斩衰三年。不此之为。吉服以会盟。书之所以著无君也。鲁史颠倒其日月。有若既盟之后。乃闻王讣。所以讳恶也。然己酉己丑。相距四旬。凡五服之内。靡不闻矣。何以辞焉。〇又按僖八年十二月。惠王崩。厥明年夏。宰周公会诸侯于葵丘。(宋襄公背殡与会。)似系既葬。今姑略之。
秋八月。天王崩。冬十月。公子遂。会晋赵盾。盟于衡雍。(文八年)
 左氏曰书曰公子遂。珍之也。〇镛案陪臣之于天子。不过繐(一作缌)衰。未葬而盟。不足言也。
违制六(齐桓公郑悼公齐灵公郑简公既葬临戎。)
夏。公伐齐纳子纠。齐小白入于齐。秋七月。葬齐襄公。八月。及齐师战于乾时。(庄九年〇前年十一月。齐襄公卒。)
 〔左传注〕杜曰小白既定。而公犹不退师。〇镛案乾时之役。桓公亲之。故管夷吾射公中钩。(见国语管子)明桓公甫葬而临戎也。
三月。郑伯坚卒。夏四月。葬郑襄公。冬。郑伯伐许。(成四年)
 〔公羊注〕何云未踰年君称伯者。时乐成君位。亲自伐许。故如其意以著其恶。〇镛案此是郑人之失礼。本非春秋之正例。何休之说是也。
 〔谷梁注〕范云丧未踰年。自同于正君。亦讥之。
五月。公会齐侯。(节)伐郑。(成十年〇前年七月。齐顷公卒。十一月葬。)
 此未练而临戎也。(齐侯者灵公。)
夏。葬郑僖公。郑人侵蔡。季孙宿会郑伯。(节)于邢丘。(襄八年〇前年十二月。郑僖公卒。)
 〔左传注〕杜曰郑称人。刺其无故侵蔡。〇镛案非但无故。抑非礼也。郑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五卷○春秋考徵 第 339L 页
简公甫葬其父。遂以临戎。转而赴会。皆非礼也。但此时郑简公年甫六岁。其事可疑。
违制七(宋殇公齐襄公陈穆公。既葬赴会。)
夏。公及宋公遇于清。(隐四年〇前年八月宋穆公卒。十二月葬。)
 此未练而遇也。(宋公者殇公。)
夏四月。葬齐僖公。五月。公会齐侯于艾。(桓十五年〇前年十二月。齐僖公卒。)
 此既葬而会也。(齐侯者襄公)
夏四月。葬陈宣公。公会陈侯。(节)于咸。(僖十三年〇前年十二月。陈宣公卒。)
 此既葬。以其月而会也。(陈侯者穆公)
违制八(鲁桓公鲁闵公曹共公卫成公鲁文公卫献公齐庄公。既葬会盟。)
三月。公会郑伯于垂。四月。公及郑伯盟于越。(桓元年〇前年十一月隐公薨。)
 〔左传注〕公以篡立而修好于郑。〇镛案诸侯五月而葬。则三月者。葬月也。足弟继序。无异父子。所以录也。
夏六月。葬我君庄公。秋八月。公及诸侯盟于落姑。(闵元年〇前年八月庄公薨)
 八月。小祥之月也。
春正月。公会王人曹伯。(节)盟于洮。(僖八年〇前年七月曹昭公卒〇洮曹地)
 此时曹昭公之葬。已数月矣。(曹伯者共公)
夏四月。卫侯燬卒。秋。葬卫文公。十二月。公会卫子。盟于洮。(僖二十五年)
 〔左传注〕杜曰卫文公既葬。成公不称爵者。述父之志。降名。从未成君。故书子以善之。(疏云礼先君既葬。则嗣子成君。此称爵者。释例曰文公欲平莒于鲁。未终而薨。故卫子寻父之志。此孝子之至感。故虽已免丧。降以在丧自名。犹武王伐纣。称太子发。)〇镛案踰年则即位。即位则称君。不踰年则不即位。不即位则不称君。此理之常也。事之宜也。卫成公虽秋葬冬盟。不踰年矣。不踰年。故犹称子。礼例经例。两皆明白。杜氏自立谅闇之法。以诬先王之典。每欲以既葬未葬。画为限界。于是穿凿傅会。如此传者多矣。嗟乎。子者戴父之名。既已免丧。犹称为子。有是理乎。武王伐纣。称太子发者。伪太誓之文也。既名曰伪太誓。犹引之为證。不亦窘乎。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五卷○春秋考徵 第 340H 页
夏四月。葬我小君声姜。六月。公及诸侯。盟于谷。(文十七年〇前年八月声姜薨。)
 公羊曰圣姜者。文公之母也。〇镛案此母丧既葬而盟也。
春二月。葬卫定公。三月。公会卫侯。(节)同盟于戚。(成十五年〇前年十月卫定公卒。)
 此既葬而盟也。踰年故称侯。(卫侯者献公。)
夏六月。公会齐侯。(节)盟于澶渊。(襄二十年〇前年七月。齐灵公卒。冬葬。)
 此未练而盟也。(齐侯者庄公。)
违制九(鲁襄公既葬受享。晋平公既葬歌舞。)
秋七月。夫人姒氏薨。八月。葬我小君定姒。冬。公如晋。(襄四年〇姒氏。成公妾。襄公母。)
 左氏曰冬。公如晋。晋侯享公。〇镛案聘礼云君薨于后入竟则遂。(谓已谒关人)赴者未至则丧(一作哭)于巷衰于馆。(未及讣告主国君。)受礼(受饔饩)不受飨食。(不受加)赴者至则衰而出。(以凶服将事。)唯稍受之。(谓马饩)丧不受享。经有文也。鲁襄公丧母不过三月。如晋受享。非礼也。襄公此时年甫七岁。从者之罪也。庶子承统。虽为其母无服。(或云缌)天性之哀。不可异也。〇又按襄九年五月。穆姜薨。(成公母)八月葬。冬十月。公会晋侯伐郑。十二月。盟于戏。晋侯以公宴于河上。公还及卫。冠于成公之庙。假钟磬焉。(左氏云礼也)是王母之丧。既葬数月。临戎矣。会盟矣。受宴矣。加冠矣。用乐矣。穆姜淫姣。(通叔孙侨如)欲废成公。幽于东宫。(成十六)至是而薨。襄公之不丧也宜矣。然经书之曰夫人姜氏薨。又书曰葬我小君穆姜。则成丧矣。葬之以夫人矣。祔于姑矣。配于先君矣。此事是则彼事非。彼事是则此事非。朱子以左氏所记。谓之衰乱之俗。正为此等处也。今姑阙疑。
春正月。葬晋悼公。三月。公会晋侯。(节)于湨梁。(襄十六年〇前年十一月晋悼公卒。)
 左氏曰春。葬晋悼公。平公即位。改服修官。烝于曲沃。(冬祭也)会于湨梁。〇又曰晋侯与诸侯宴于温。使诸大夫舞曰歌诗必类。〇杜曰既葬。改服修官。烝冬祭也。诸侯五月而葬。既葬卒哭作主。然后烝尝于庙。今晋踰月葬。作主而烝祭。〇镛案春秋二百四十年之间。其坏礼灭法。伤伦败理。直同夷狄之俗者。晋平公一人而已。三月而渴葬。既葬改服矣。吉祭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五卷○春秋考徵 第 340L 页
矣。会遇矣。宴享矣。歌舞矣。堂堂中国。周之子孙。乃为是乎。昔赵武灵王欲服匈奴。权制胡服。晋平公意亦如此。杜预乃据此文。遂谓先王制礼。本自如此。俨立一法曰天子诸侯。既葬免丧。上诬先王之彝典。下启后世之薄俗。顾非名教之罪人乎。晋平公身自如此。而其闺门之内。亦未尝从而行之。故杞孝公之丧。平公奏乐。(平公舅)其母冒绖。(杞公之姊妹)以终九月。(襄二十三年)安得以平公所为。遂诬一世哉。左氏曰特祀于主。烝尝于庙。是谓三年丧毕之后。新主入庙。烝尝乃行也。(文二年)杜预乃执晋平公之烝祭。遂谓诸侯既葬。庙祭可行。岂非悖谬之言乎。
违制十(楚灵王鲁昭公晋昭公。未祥享宾。)
冬十一月。楚子麇卒。(昭元年)
 〔左传〕昭三年十月。郑伯如楚。楚子享之。赋吉日。〇镛案此亦未祥而享宾也。〇又按聘礼。主国有丧。不郊劳。(子未君)不筵几。(致命不于庙)不礼宾。(不醴酒)主人毕归礼。(宾食不可废)宾有饔饩之受。(不受加)不贿不礼。玉不赠。(不报享)春秋衰乱。礼不足言。而未葬而享。经传无文。既葬而享。惟晋有之。其馀皆既练而享。览者详之。
春。韩起来聘。(昭二年〇襄公以其末年六月薨。十月葬。)
 左氏曰韩宣子来聘。公享之。季武子赋绵之卒章。韩子赋角弓。既享宴于季氏。〇镛案此未祥而享宾也。赋诗必有丝竹。不知当时礼固如此。今不可详也。
秋七月。晋侯彪卒。(昭十年〇彪即晋平公。)
 〔左传〕昭十二年夏。晋侯享诸侯。郑伯请免丧而后听命。晋侯以诸侯宴投壶。晋侯先穆子曰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为诸侯师。〇镛案此未祥而宴宾。又以投壶也。观其祝辞。去夷狄不远矣。
违制十一(鲁庄公鲁文公鲁宣公。在丧而娶。)
正月。葬我小君文姜。冬。公如齐纳币。(庄二十二年〇前年七月夫人姜氏薨。)
 〔左传注〕杜曰公不使卿而亲纳币。非礼也。丧未再期而图昏。二传不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五卷○春秋考徵 第 341H 页
见所讥。左氏又无传。失礼明故。〇镛案鲁虽无礼。必不为此。文姜有弑逆之罪。犯奸淫之恶。虽以小君礼葬之。母子之恩。绝已久矣。凡如是者。虽在三年之内。得行嘉礼。故庄公未祥而娶。襄公未祥而冠。其事正同也。(穆姜亦淫姣)
 〔谷梁注〕范曰公母丧未再期而图昏。传无讥文者。不待贬而罪见。
冬。公子遂如齐纳币。(文二年〇僖末年。十二月。僖公薨。)
 左氏曰襄仲如齐纳币。礼也。凡君即位。好舅甥。修昏姻。娶元妃。以奉粢盛。孝也。〇杜曰僖公丧终。此年十一月。则纳币在十二月。(疏云杜以长历推之。知僖公以十一月薨。至此年十一月丧已毕矣。纳币虽则无月。以传言礼。则知在十二月也。)〇镛案虽如杜说。亦非礼也。亲丧外除。既禫而后乃即吉也。不过旬月。则当无咎。斯之不忍。何以示民。非礼也。
 公羊曰纳币。讥丧娶也。娶在三年之外。(逆女在四年)何讥乎。丧娶三年之内。不图婚娶者。大吉也。非常吉也。(何云僖公以十二月薨。至此未满二十五月。)〇镛案公羊之说是也。
春正月。公即位。公子遂如齐逆女。三月。遂以夫人归。(宣元年〇前年二月成公薨。)
 〔左传注〕杜曰不讥丧娶者。不待贬责而自明也。〇镛案此未练而图昏。甫练而成娶也。伦理灭绝。又何讥焉。
 公羊曰不称姜氏。讥丧娶也。
 谷梁曰其不言氏。丧未毕故。
违制十二(周惠王丧宴丧娶)
 〔左传〕庄十八年春。虢公晋侯朝王。王飨醴。命之侑。〇原庄公逆王姬于陈。陈妫归于京师。(实惠后)〇镛案是年惠王之元年也。前年僖王崩。(惠王之祖父)则今年春。或未练或既练。要之丧不过一期也。宴飨诸侯。遣使逆女。无所顾忌。呜呼。文王其衰矣。天王如是。他尚何说。〇纮父云僖惠继世。不见春秋。竹书马史。安知无误。恐不可以此轻贬惠王。
谬义一 辨吊生不及哀。非谓既葬除丧(一作服)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五卷○春秋考徵 第 341L 页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隐元年〇前年惠公薨。仲子尚未死。)
 左氏曰赠死不及尸。吊生不及哀。预凶事。非礼也。〇杜曰诸侯已上。既葬则缞麻除。无哭位。谅闇终丧。(疏云既葬除丧。唯杜有此说。正以春秋之例。皆既葬成君。明葬是人君之大节也。诸侯既葬则免丧。丧服既除则无哭位。诸侯既然。知天子亦尔。尚书高宗谅闇三年。)〇镛案古者吊礼。有始死之吊。有小敛之吊。有大敛之吊。有将葬之吊。有反哭之吊。除此以外。更无吊名。(详见余吊考)诚以吊之为礼。将执事以助丧。非如今俗应文免咎责而已。(见吊考)故既葬而吊。谓之吊不及哀。非谓既葬之后。除丧服而辍哭位也。将军文子之丧。越人既祥而来吊。主人犹然受之。况既葬而来吊者。岂可以除丧而不受乎。杜预于元皇后之丧。轻立短丧之议。为时人所击。因而忿愎。其注春秋。每执不近之说。以遂其非。今录其本传于左。
 〔晋书杜预传〕大始十年。元皇后崩。依汉魏旧制。既葬。帝及群臣皆除服。疑皇太子亦应除否。诏诸尚书论之。唯预以为古者天子诸侯。三年之丧。始服齐斩。既葬除服。谅闇以居。心丧终制。不与士庶同礼。于是卢钦、魏舒问预證据。预曰春秋晋侯享诸侯。子产相郑伯。时简公未葬。请免丧以听命。君子谓之得礼。宰咺归惠公仲子之赗。传曰吊生不及哀。此皆既葬除服谅闇之證也。书传之说既多。学者未之思耳。丧服诸侯为天子亦斩衰。岂可终服三年也。预又作议曰周景王有后世子之丧。既葬除丧。叔向曰王虽不遂。宴乐以早。高宗不言寝(一作丧)服三年。而云亮阴三年。此释服心丧之文也。讥景王不讥其除丧。而讥其宴乐早。则既葬应除。而违谅闇之节也。由此言之。天子居丧。齐斩之制。菲杖绖带。当遂其服。既葬而除。谅闇以终之。曰百官总已。以听冢宰。明不复寝苫枕块。以荒大政也。礼记云三年之丧。自天子达。又云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又曰端衰丧车。皆无等。此通谓天子居丧衣服之制。同于凡人。心丧之礼。终于三年。亦无服丧三年之文。天子之位至尊。万几之政至大。不得同之于凡人。故大行既葬。祔祭于庙。则因疏而除之。己不除则群臣莫敢除。故屈己以除之。天下之人。皆曰我王之仁也。屈己以从宜。 议奏。皇大(一作太)子遂除衰麻。而谅闇终丧。于是内外卒闻预议。多怪惑者。乃谓其违礼以合时。预令乡人段畅。博采典籍。为之證据。垂示将来。畅遂敷通危疑。以弘指趣。其论具存焉。〇镛案天子诸侯。不得同之于凡人。故周康王麻冕以即位。卒事反丧服。明三年之内。凡祭祀会同军旅之事。当冕服则冕服。当甲冑则甲冑。卒事则反丧服。以至三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五卷○春秋考徵 第 342H 页
年。杜预诬罔经典。谄逢君恶。不免为名教之罪人。岂不惜哉。其说已经前人斧破。不足再辨。惟是谅闇终丧。此是帝王之至行。其见于经者。高宗一人而已。杜预乃以是压作短丧之名。则太无廉矣。谅闇有二义。一是居庐之名。一是信默之意。既除服。玄冠绣裳。以之居庐。可怪也。既除服。玄冠绣裳。凝然含默。不伦也。原初除服。为不可荒此大政。既除服而居庐含默。有何所益。二义之外。本无他义。杜将奈何。谓君无学。诬前经以媚之。不仁甚矣。
谬义二(辨既葬未踰年。犹不得称王。)
三月。天王崩。秋。武氏子来求赙。(隐三年)
 左氏曰王未葬也。(杜云武氏子。天子大夫之嗣也。平王丧在殡。新王未得行其爵命。听于冢宰。故传曰王未葬。释其所以称父族。又不称使也。)〇镛案此时不但先王未葬。抑亦新王未踰年矣。未葬则不可有命戒。未踰年则不可以称王。左氏单言未葬。其义未备也。
 公羊曰武氏子者。天子之大夫也。其称武氏子。讥父卒子未命也。(武氏子父新死。未命而便为大夫。)何以不称使。(王所使)当丧未君也。(何云末三年也。未可居君位。)〇镛案踰年称公。乃公羊之本义。三年称子。是公羊之别义。何休必云未三年不居君位。斯乃殷高宗以前之礼。(孔子曰古之人皆然。)非春秋之法也。杜预既葬免丧。何休三年称子。过不及。皆不中也。
 谷梁曰其称武氏子。何也。未毕丧。孤未爵。(范云平王丧未殡。)未爵使之。非正也。其不言使。何也。(据桓十五年。天王使家父来求车。称使。)〇无君也。(桓王未即位。)〇镛案未毕丧。孤未爵者。谓武氏之子。亦新丧其父。未毕其丧。故未及袭父之爵也。范注以为平王之丧未殡。非谷梁之意也。
谬义三(辨郑忽不称爵。非国人贱之。)
夏五月。郑伯寤生卒。秋七月。葬郑庄公。九月。郑忽出奔卫。(桓十一年)
 左氏曰秋九月。昭公奔卫。〇杜曰(经之注)忽。昭公也。庄公既葬。不称爵者。郑人贱之以名赴。(疏云未葬系父。既葬成君。此宜书郑伯出奔。今书忽之名。)〇镛案杜说非也。不书子忽。贬(一作贱)之也。其不书郑伯。法例本然也。庄公虽既葬。不踰年矣。可称爵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五卷○春秋考徵 第 342L 页
乎。经例至严。杜欲乱之。以立其谅闇之义。抑何心也。
夏五月。郑伯突出奔蔡。郑世子忽。复归于郑。(桓十五年)
 左氏曰夏。厉公出奔蔡。六月昭公入。〇杜曰忽实居君位。故今还以复其位之例为文也。称世子者。忽为大(一作太)子。守介节不能谋国。父卒而不能自君。郑人亦不君之。出则降名以赴。入则逆以大(一作太)子之礼。(疏云称世子。示郑人本不以为君。)〇镛案杜说非也。郑忽虽既殡而即位。不踰年矣。不能行踰年即位之礼。则其未奔也。国人称之为世子。(如滕定公既薨。滕文公犹称世子。)其既奔也。五年在外。仍是世子而已。及其归也。顾不当以郑世子称之乎。此是礼例。亦是经例。一毫讥贬之意不在其中。杜氏作枝辞蔓语。以饰其乖拗不正之义。其可得乎。郑突因乱篡位。死得恶谥。其国人之不以为君也。奚止郑忽而已。然窃位于父死之年。既踰年。俨行即位之礼。故及其出奔。书曰郑伯。亦经例也。伯则伯之。子则子之。执史笔者。亦何能褒贬予夺于其间哉。私意在中。短丧是急。每执无稽之谬义。欲乱最严之经例。不既妄乎。
谬义四(辨子般称子。非因未葬。)
八月。公薨于路寝。冬十月。子般卒。(庄末年〇明年夏六月。葬我君庄公。)
 〔左传注〕杜曰先君未葬。故不得称爵。疏云释例曰公子恶。鲁之正适。嗣位免丧则鲁君也。襄仲倚齐而弑之。国(一作因)以为讳。故不称君。子般子野。或见杀或不胜丧。故直略而书卒也。子恶父既葬。已成为君。不得同般野。故直书为子。系之于父。 〇镛案杜说非也。僖公以十二月薨。其明年夏四月乃葬。而文公元年。大书曰春王正月公即位。公也者爵也。先君未葬。不得称爵。则文元年之公即位。抑何故也。成公亦未葬即位。杜君中怀无天之悖义。自立不稽之谬例。以诬圣经。皆此类也。子般卒不踰年。故不称爵。非他故也。〇又按释例所论枝释蔓语。都是东涂西抹。不成说话。无足言也。
 公羊曰子卒云子卒。(文十八年。子赤卒。书曰子卒。)此其称子般卒何。(据子赤)君存称世子。(明父位为君。)君薨称子某。(尸柩尚存。君前臣名也。)既葬称子。(一年不二君。)踰年称公。(不可旷年无君。)子般卒。何以不书葬。未踰年之君也。有子则庙。(乃立庙)庙则书葬。无子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五卷○春秋考徵 第 343H 页
不庙。不庙则不书葬。〇何云未踰年之君。礼。臣下无服。〇镛案文十八年子卒者。法当书名。史有阙文。非有予夺之权寓于其中。乃三家立说。曲成义理。皆春秋之病也。公羊谓未葬称名。然僖九年宋襄公会于葵丘。(未葬而赴会。)未尝称名。(书之曰宋子。)定四年陈怀公侵楚。(未葬而从戎。)未尝称名。(书之曰陈子)其言已不验矣。公羊谓既葬称子。然桓十一年郑忽奔卫。未葬而从戎(既葬而出莽)。 未尝不称名。(书之曰郑忽。)僖十年里克弑卓。(既葬而弑之。)未尝不称名。(书之曰君卓)其言又不验矣。公羊但执子般子野子赤三人之事。自生义理曰未葬称名。既葬称子。奈经不合何哉。但其云踰年称公者。深中春秋之法例。足以抑(一作折)左谷之角也。
谬义五(辨曰君曰子。在踰年不踰年。)
冬。晋里克杀其君之子奚齐。(僖九年)春正月。晋里克弑其君卓。(僖十年〇晋献公九月卒。)
 左氏曰冬十月。里克杀奚齐于次。书曰杀其君之子。未葬也。(杜云献公未葬。奚齐未成君。故称君之子奚齐。)荀息立公子卓以葬。十一月。里克杀公子卓于朝。〇杜曰弑卓在前年。而以今春书者。从赴也。献公既葬。卓以免丧。故称君。〇镛案里克弑卓。经则踰年而弑之。故书之曰弑其君卓。传则不踰年而弑之。故书之曰杀公子卓。简书策书。法例森严。不可漫也。当时之礼。未葬居庐。既葬临朝。滕文公五月居庐。未有命戒。亦此礼也。奚齐死于次。(庐曰次)未葬故也。卓子死于朝。既葬故也。然称子称君。不系此限。左氏以既葬未葬。别其书法。本自疏谬。而杜氏又从而为之说曰献公既葬。奚齐免丧。不亦悖乎。晋献公以九月十一日卒。而其葬在于十月。则所谓卓子。不过三旬而免丧矣。非夷狄乎。孔子经例。未踰年则书其君之子。踰年则书其君。斩钉截铁。无所回互。而杜氏于此。必欲以他义间之。岂不谬哉。
谬义六(辨称爵待踰年。施命须既葬。)
夏四月。葬我君僖公。冬十月。公孙敖如齐。(文元年〇前年十二月僖公薨。)
 左氏曰穆伯如齐始聘焉。礼也。凡君即位。卿出并聘。〇疏曰即位者。既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五卷○春秋考徵 第 343L 页
葬除丧。即成君之吉位也。唯以既葬为限。不以踰年为断。(文九年春。毛伯来求金。不书王命。是未葬。虽踰年不得命臣出使也。宣十年齐侯使国佐来聘。是既葬未踰年。得命臣出使也。)〇镛案称爵施命。其法不同。称爵者。必踰年即位而后曰公曰侯。一年无二君也。施命者。既葬得发号施令。故虽以滕文公之好礼。未葬居庐。未有命戒。明五月既葬。乃有命戒也。即位有三。(义见前)而既葬无即位。注疏岂不谬哉。
谬义七(辨卒哭非止哭之名。)
春二月丁丑。作僖公主。(文二年)
 左氏曰作主非礼也。凡君薨。卒哭而祔。(以新死之神。祔之于祖。)祔而作主。(造木主。立几筵)特祀于主。(特用丧礼。祭祀于寝。不同之于宗庙。)烝尝禘。(句)于庙。(言凡君者。谓诸侯以上。不通于卿大夫。)〇杜曰既葬反虞则免丧。故曰卒哭。哭止也。新主既特祀于寝。则宗庙四时常祀。自如旧也。三年礼毕。又大禘。乃皆同于吉。〇镛案卒哭者。末虞也。(见礼笺)杜氏以为免丧而止哭。不亦悖乎。特祀者。虞祔练祥之谓也。虽天子诸侯之丧。三年之内。不举烝尝。(不但宗庙不祭也。殡宫亦无吉祭。)故左氏谓虞祔练祥则祭于此主。(即虞主)四时吉祭则必待三年丧毕。新主入庙之后。乃可行也。杜乃云三年之内。不废宗庙之祭。此晋平公之礼也。岂先王之彝典哉。
谬义八(辨未葬不施命。非不称王。)
春。毛伯来求金。二月。葬襄王。(文九年〇前年秋八月天王崩。)
 左氏曰毛伯卫来求金。非礼也。不书王命。未葬也。〇杜曰虽踰年而未葬。故不称王使。〇镛案国不可以无君。故踰年则即位。政不可以背殡。故未葬则不命。两义双立。本不相悖。故鲁僖公未葬。而鲁文公即位称公。(元年公即位。)为踰年也。滕定公新薨。而滕文公未有命戒。为未葬也。经云毛伯求金者。王虽即位。未有命戒。故不书王命。若嗣王则已正位承统。岂可以此谓未葬不称王乎。
 公羊曰毛伯者。天子之大夫也。何以不称使。(不言天王使毛伯。)当丧未君也。踰年矣。何以谓之未君。(踰年当即位。)即位而未称王也。诸侯踰年即位。亦知天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五卷○春秋考徵 第 344H 页
子之踰年即位也。天子三年然后称王。亦知诸侯于其封内。三年称子也。踰年称公。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缘终始之义。一年不二君。(君薨称子某。既葬称子。)不可旷年无君。(故踰年称公。)缘孝子之心则三年不忍当也。(孔子曰君薨。百官总已。听冢宰三年。)〇镛案公羊既知踰年则即位。踰年则称君。经之大法。已炳然明矣。忽于其下。继之曰天子既三年则称王。诸侯未三年则称子。胡乱荒迷。无所操持。噫人之秉德不宁。胡至是也。踰年则即位。即位则称王。特未葬。不能有命令耳。〇又按昭二十三年秋。天王居于狄泉。公羊又立三年不称王之义。与其庄末年踰年称公之义。大相矛盾。此公羊之谬处也。(又隐三年。武氏子来求赙。公羊注有未三年不居君位之说。皆谬义也。)
谬义九(辨古无既葬即位之礼。)
夏五月。齐侯潘卒。九月。齐公子商人弑其君金(一作舍)(文十四年。潘即昭公。)
 左氏曰五月。昭公卒。舍即位。七月。商人弑舍。〇杜曰舍未踰年而称君者。先君既葬。舍已即位。〇疏曰公羊之例。既葬称子。踰年称公。左氏则不然。(僖九年经。书里克杀其君卓。是既葬称君。不待踰年也。经传无葬昭公文。知已葬者。正以舍已称君也。)〇镛案若据左传齐昭公之卒。不过中月。杜氏何以知夫既葬也。葬本无文。强曰既葬可乎。书例与僖九年不同者。申生冤死。重耳在逃。里克作乱。天下抒愤。故未踰年则曰杀其君之子奚齐。既踰年则曰杀其君卓。(经在僖十年。)据实书之。无所予夺。至于商人之事。天所必诛。法所不容。故父死未葬。特书曰弑其君舍。此所谓春秋笔法。杜欲据之为既葬称君之案。不亦诬乎。
 公羊曰此未踰年之君也。其言弑其君舍何。(据弑其君之子奚齐。)己立之己杀之。成死者而贱生者也。〇镛案公羊之义正矣。
 谷梁曰舍未踰年。其曰君何也。成舍之为君。所以重商人之弑也。(范云舍不成君则杀者非弑。)〇镛案谷梁之义正矣。
谬义十(辨既葬未踰年。无称君之法。)
春二月。公薨于台下。六月。葬我君文公。冬十月子卒。(文末年)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五卷○春秋考徵 第 344L 页
左氏曰冬十月。仲杀恶及视而立宣公。书曰子卒。讳之也。〇杜曰先君既葬不称君者。鲁人讳弑。以未成君。书之子。在丧之称。〇镛案书曰卒。讳之也。书曰子。非以讳也。礼本然也。杜乃以书子为讳。以立其既葬称君之谬例。其可得乎。不踰年故称子。
 公羊曰子卒者。谓子赤也。何以不日。隐之也。
 〔谷梁注〕范曰子赤也。诸侯在丧。既葬之称。〇镛案范义正矣。
谬义十一(辨齐郑失礼。不足以破踰年称爵之大义。)
夏四月。齐侯元卒。六月。葬齐惠公。冬。齐侯使国佐来聘。(宣十年)
 〔左传注〕杜曰既葬成君。故称君命使也。〇镛案成四年。郑悼公伐许。此时尚未踰年。经称郑伯。见上既葬注(一作条) 正与此年称齐侯同。(未踰年称爵)此是齐郑之失礼。或是鲁史之误文。不可以此谓既葬可称君也。此时崔杍(一作杼)出奔。高国擅政。欲亟正名位。以修邻好。故未踰年称君。此是乱礼。岂可准乎。
谬义十二(辨古无既葬免丧之法。)
六月。郑伯㫻(一作睔)卒。(襄二年)
 左氏曰秋七月。郑伯㫻(一作睔)卒。于是子罕当国。子驷为政。子国为司马。晋师侵郑。诸大夫欲从晋。子驷曰官命未改。〇杜曰成公未葬。嗣君未免丧。故言未改。(疏云先君既葬。嗣君正位。乃得建官命臣。十六年晋侯改服修官。是其事也。)〇镛案此注。又无故立其短丧之义。
谬义十三(办称子皆由不踰年。)
夏六月。公薨于楚宫。秋九月。子野卒。冬十月。葬我君襄公。(襄末年)
 左氏曰立胡女敬归之子子野。次于季氏。秋九月癸巳卒。毁也。(过于毁戚以灭性)〇杜曰不书葬。未成君。〇镛案不踰年故称子。杜所云未成君者。谓襄公未葬也。亦谬。
谬义十四(辨周景王之除服非庸典。)
 〔左传〕昭十五年六月。王大子寿卒。秋八月。王穆后崩。十二月。晋荀跞如周葬穆后。籍谈为介。既葬除丧。以文伯宴。(文伯荀跞也。)樽以鲁壶。籍谈归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五卷○春秋考徵 第 345H 页
以告叔向。叔向曰王其不终乎。王一岁而有三年之丧二焉。(杜云天子。绝期。唯服三年。故后虽期。通谓之三年丧。)于是乎以丧宾宴。非礼也。三年之丧。虽贵遂服。礼也。(杜云天子诸侯除丧。当在卒哭。今王既葬而除。故讥其不遂。)王虽弗遂。宴乐以早。亦非礼也。〇镛案既葬除服。既非古礼。亦非时制。唯独周景王为之。故策书特记之。叔向深讥之。若当时王公。莫不皆然。策书之记为衍文。叔向之讥为讪上也。然且周景王于其妻子之丧。有此失礼。未闻君父之丧。亦敢如是也。杜预坚执短丧之义。又于此节。回互为说若是。不亦甚乎。
谬义十五(辨子与世子。义无深浅。)
夏四月。楚子诱蔡侯般杀之。冬十一月。楚师灭蔡。执蔡世子。(昭十一年)
 公羊曰此未踰年之君也。其称世子何。(宜称子)不君灵公。不成其子也。(灵公坐弑父诛。不得为君也。)诛君之子不立。(父诛子当绝。)〇镛案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叔度被诛。子仲受封。公羊所谓诛君之子。不立者。抑何义也。伤天地之大德。启后世之乱逆者。公羊之义也。然且世子之为子也。深于称子。公羊以不称子。为不成其子。非曲学乎。(谷梁说亦然。)
驳义一(晋亦期而小祥。可以破杜义。)
夏。晋侯伐卫。(文元年〇僖三十二年十二月。晋文公卒。)
 左氏曰晋襄公既祥。使告于诸侯而伐卫。〇杜曰诸侯虽谅闇。亦因祥祭为位而哭。(疏云僖末年十二月为小祥。此云既祥。谓小祥也。)〇镛案杜氏之法。既葬除丧。则练祥禫无所复行。故晋人之未禘祀。杜君谓之丧毕之吉祭。(襄十六)今晋人期而小祥。则其说已破矣。晋人犹然。况他国乎。
驳义二(吴亦涉三年而除丧。可以破杜义。)
秋九月。吴子乘卒。(襄十二年)
 〔左传〕十四年春。吴告败于晋。(节)吴子诸樊既除丧。将立季札。季札辞。〇杜曰诸樊。吴子乘之长子也。乘卒至此春十七月。既葬而除丧。〇镛案十三月而练。练而受服。除丧者受服也。礼曰祭不为除丧。岂遂吉服者乎。诸侯五月而葬。杜乃云十七月既葬除丧。又何武也。当时诸侯无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五卷○春秋考徵 第 345L 页
能行三年之丧者。故滕之父兄。谓鲁与滕。皆莫之行。况吴蛮夷之国。固未必严守三年之制。然若以此传言之。既涉三年。乃云除丧。此可以破杜义。杜顾据之乎。聂政丧母。既葬除服。此是刺客奸人之事。亦将曰先王之制乎。
驳义三(晋平公之母。大功遂服。可以破社义。)
春三月。杞伯匈卒。夏。葬杞孝公。(襄二十三年)
 左氏曰杞孝公卒。晋悼夫人(平公母也。杞孝公姊妹。)丧之。(为位哭)平公不彻乐。非礼也。礼为邻国阙。(礼诸侯绝期。故以邻国责之。)〇疏曰杞孝公。晋平公之舅也。尊同则相为不降。平公于礼。当服缌麻三月。〇镛案厥母衰绖。平公奏乐。是平公弃礼。礼非有变也。
 左氏曰冬十月。栾盈帅甲入绛。公有姻丧。(杞孝公之丧。)王鲋使宣子。(范宣子)墨衰(一作缞)冒绖。晋自殽战还。遂常墨衰(一作缞)。 二妇人辇以知公。(诈为悼夫人。)〇镛案杞孝公。春卒而夏葬。范宣子及冬而御乱。(杞丧已八月。)悼夫人以出嫁之妇人。其服不过大功。然范宣子诈为夫人。则犹必墨衰而冒绖。以此观之。夫人持大功之服。而常服墨衰可知也。杜氏之言曰当时诸侯之礼。虽三年之丧。皆既葬除服。(杜以此短丧)夫以出嫁之妇。持其兄弟之丧。犹不敢既葬而除。曾谓三年之丧。反不及是乎。列国之中。晋最无礼。(平公事见上)而其严若是。杜说之无据可知也。(孔疏为杜氏饰辞分疏。以实短丧之义。非矣。)
驳义四(晋平公为少姜遂服。可以破杜义。)
 〔左传〕昭三年正月。郑游吉如晋。送少姜之葬。子大叔曰君薨。大夫吊。夫人士吊。(节)今嬖宠之丧。不敢择位。少姜有宠而死。齐必继室。(少姜晋平公之嬖妾。升为嫡妻。)齐侯使晏婴请继室于晋。叔向对曰寡君在衰绖之中。是以未敢请。(制夫人之服则葬讫。群臣乃释服。)〇镛案衰(一作缞)绖者。为少姜服也。少姜之卒。在于前年之秋。(在七月之后。)其葬在正月。(游吉会葬在正月。)则晏婴之来要。在二三四月。(在五月之前。)其在少姜既葬之后可知也。妻丧既葬。犹在衰绖。杜乃云既葬释服可乎。晋平公为其父既葬。烝于曲沃。会于湨梁。使大夫舞。(襄十六)为其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五卷○春秋考徵 第 346H 页
后妻。既葬犹称衰(一作缞)绖。失轻重之序矣。然当时诸侯。虽妻子之丧。无既葬释服之法。杜氏自造无根之说。欲短先王之礼。宜乎其为名教之罪人也。
驳义五 晋平公之子。既葬犹衰(一作缞)绖。可以破杜义。
九月。叔孙婼如晋。葬晋平公。(昭十年)
 左氏曰郑子皮将以币行。(如晋见新君之贽。)子产曰丧焉用币。子皮固请以行。既葬。诸侯之大夫欲因见新君。叔孙昭子曰非礼也。弗听。叔向辞之曰大夫之事毕矣。(送葬之礼毕)而又命孤。孤斩焉在衰(一作缞)绖之中。(既葬未卒哭。故犹服斩衰也。)其以嘉服见则丧礼未毕。其以丧服见。是重受吊也。大夫将若之何。皆无辞以见。子皮尽用其币。〇镛案杂记曰朋友虞祔而退。况大夫会诸侯之葬。未卒哭而求见君。无是理也。叔向之云衰(一作缞)绖者。卒哭所受之衰(一作缞)绖。嘉服者。当时诸侯皆用周康王之礼。临朝用冕服。释冕反丧服也。杜则以为既葬遂除丧服。不亦谬乎。
即位一
春王正月。(隐元年)
 左氏曰不书即位。摄也。〇杜曰隐虽不即位。然摄行君事。故亦朝庙告朔也。(又云假摄君政。不修即位之礼。故史不书于策。)〇疏曰隐以桓公幼少。且摄持国政。待其年长。不行即位之礼。史官不书即位。仲尼因以不改。故发传以解之。公实不即位。史本无可书。庄闵僖不书即位。义亦然也。旧说贾服之徒。以为四公皆实即位。孔子修经。乃有不书。故杜详辨之。(又云贾逵以为隐立桓为太子。奉以为君。隐虽不即位。称公改元。号令于臣子。朝正于宗庙。言立桓为太子可矣。安在其奉以为君乎。是贾之妄也。)〇镛案鲁十二公。惟隐庄闵僖不书即位。先儒谓庄闵僖之不即位。以承弑逆。惟隐公之不即位。谓摄行君事。原不即位。三家作传。皆主是义。愚以为未必然也。自古摄政之礼。但摄其政。不摄其名。故舜摄政不称帝。(书之以舜曰。)伊尹摄政不称王。(古者人君谅闇三年之间。皆冢宰摄政。不称王。)周公摄政不称王。(详见余书录。)共和摄政不称王。(厉王时)礼法自天子出。推(一作惟)是法而冒之诸侯亦当然。奚独鲁隐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五卷○春秋考徵 第 346L 页
公之摄政。俨然称公。盟之曰公。会之曰公。薨之曰公。并其名而据之也。余谓隐公即位。已在前年。而惠公之死。亦臣下之所弑耳。何以知其然也。冬十月。改葬惠公。(见下文)凡改葬者皆弑也。宣十年。改葬郑幽公。(死于子家之难。)襄廿八年。改葬齐庄公。(死于崔杼之难。)昭十三年。改葬楚灵王。(公子比之难。)又是年改葬蔡灵(一作襄)公。(楚子之所杀。)凡死得其正者。葬必以礼。不改葬也。(申生亦误死。故改葬共太子。)鲁惠公之改葬。岂非被弑之确證乎。左氏谓时有宋师。葬故有阙。审如是也。缓葬可也。岂得草草无文。如被弑者之为乎。君弑则国乱。国乱则民疑。于是乎即位也。故正月庚申。晋弑其君州蒲。(即厉公)而二月乙酉朔。悼公即位于朝。(成十八)斯其验也。然则隐庄闵僖。无一而非即位者也。即位则何以不书。未踰年而即位。非正也。一年二君。非正也。非正而书。非所以讳国恶也。未踰年无即位乎。曰否。即位有三。一是小敛即位。(檀弓免子游衰。在此时。)一是既殡即位。(周康王)一是踰年即位。(舜格于文祖。)踰年即位。必于朝庙。故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春王正月。公即位。(文宣成襄等。)如是而后成君。如是而后称王称公。如是而后称崩称薨。鲁隐公未尝不即位也。
 公羊曰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节)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子以母贵。母以子贵。〇镛案隐之未立。固隐卑而桓贵也。隐之既立。贵在是矣。尊在是矣。尚以桓为贵。岂理也哉。隐公原不摄位。特以桓公立为太子。欲行殷及之礼而已。三家之说。都不可深信也。
 谷梁曰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志也。(其文甚长。今略之。)
 胡氏曰国君踰年改元。必行告庙之礼。国史主记时政。必书即位之事。而隐公阙焉。是仲尼削之也。(古者诸侯。继世袭封则内必有所承爵位土田。受之天子则上必有所禀。内不承国于先君。上不禀命于天子。诸大夫扳已以立而遂立焉。是篡弑所由起也。春秋首绌隐公。以明大法。父子君臣之伦正矣。)〇镛案桓元年。胡氏盛言隐公之非摄。又予其能让。乃于此传。驱隐公于篡弑。不予(一作矛)盾乎。庄公者。桓公之适子。不可曰内无所承。而元年不书即位。昭公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五卷○春秋考徵 第 347H 页
者。襄公之庶子。正是诸大夫之所扳立。而元年俨书即位。则胡氏之谓内无所承而不书即位者。妄也。隐元年。天王归惠公之赗。庄元年。天王锡桓公之命。而二公皆不书即位。宣公成公襄公昭公之等。皆无锡命之事。而元年大书即位。胡氏之谓上无所禀而不书即位者。妄也。惟文元年。天王锡命。文公即位。胡所据者此也。然文公即位。在于正月。天王锡命。在于四月。安在其上有所禀也。胡氏之义。无所立矣。
即位二
春王正月。公即位。(桓元年〇前年十一月隐公薨。)
 〔左传注〕杜曰嗣子位定于初丧。而改元必须踰年者。继父之业。成父之志。不忍有变于中年也。诸侯每首岁。必有礼于庙。诸遭丧继位者。因此而改元正位。百官以序。故国史亦书即位之事于策。桓公篡立而用常礼。欲自同于遭丧继位者。释例论之备矣。疏云桓之于隐。本无君臣之义。计隐公之死。桓公即合改元。不假踰年方行即位。犹如晋厉被弑。悼公即位改元。今桓归罪荐(一作寪)氏。自同于遭丧。 〇镛案尧典曰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踰年即位。即此礼也。故其礼必行之于元日。必行之于大庙。盖于告朔朝享之后。即位于阼阶之上。受百官朝谒。遂听朔事。因而改元。于是称君于国中。称爵于域外。乃以是年属之新君。古之所谓踰年即位。其礼不过如此。乃三家说经。一往周章。不知即位为何事。不知踰年为何义。摸捞涂抹。屡变其说。况贾杜何范之等乎。今观杜注。欲以朝正名曰即位。其意盖云周康王既殡即位。不必踰年。再行此礼也。不知既殡即位。即位于殡宫之外。踰年即位。即位于大庙之中。康王出在应门。即彼礼也。帝舜格于文祖。乃此礼也。安得模糊鹘突。如杜所云乎。〇又按桓公于前年之冬。行康王之礼。至今年之春。行帝舜之礼。其视隐庄闵僖之等。当年即位者。雍容甚矣。然惠公既卒。隐公立。桓为大(一作太)子。隐桓者。父子也君臣也。孔疏乃云隐之于桓。本无君臣之义。知礼者如是乎。晋悼公虽当年即位。若其改元。必待踰年。孔乃云即位之年。因亦改元。此又何说也。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五卷○春秋考徵 第 347L 页
公羊曰继弑君。不言即位。此其言即位何。如其意也。(何云弑君。欲即位。故如其意。)〇镛案两言字。皆属史笔。谓鲁之十二公。无不踰年即位。而或言即位。或不言即位。惟史官之意也。不知隐庄闵僖。皆未踰年而即位于太庙。及至明年。惟有改元。未有即位。故史亦不言。史臣于此。安所予夺哉。
 谷梁曰继故不言即位。正也。(故弑也)先君不以其道终。则子弟不忍即位也。(哀痛之至。故不忍行礼。)继故而言即位。则是与闻乎弑也。是无恩于先君也。〇镛案子般卒。闵公何所不忍。闵公卒。僖公何所不忍。弑一君而立一君者。惕然自伤曰吾既使旧君不能正终。又何忍使新君独自正始乎。于是援而止之。不令即位。天下有如是忠顺之弑者乎。若云新君自心不忍。则是心足以讨国贼报君雠。弑者其安乎。谷梁之说。迂甚矣。
 胡氏曰书即位。著其弑立之罪。深绝之也。非其有而居之者。摄也。推己有以与人者。让也。惠无适嗣。隐公继室之子。于次居长。礼当嗣世。岂曰摄之云乎。让而弑之。春秋所以恶桓。深绝之也。〇镛案胡氏谓隐公非摄。其见卓然。超于三传之上。但以书即位。为恶桓而深绝者。吾斯之未信也。月正元日。即位于太庙者。礼之正也。君弑国乱。即位于丧次者。非礼之正也。二者皆当直书。仲尼以为一年二君。是国之恶也。于是其非正者不书。其得正者书之。此春秋之义也。桓罪在弑不在即位。大书即位。乌足为深恶痛绝之辞哉。斯皆春秋之大蔀也。
 朱子曰书即位者。是鲁君行即位之礼。继故不书即位者。是不行即位之礼。若威公之书即位。(即桓公)则是威公自正其即位之礼耳。其他崩薨卒葬。亦无意义。〇镛案朱子之义正矣。但继故者。皆前年即位。故讳而不书。若前年今年。都不即位。是不成为君。何能改元。何能称公。何以定民志。何以接邻国。名之曰君。而原不即位。无是理也。
即位三
春王正月。(庄元年〇前年四月。桓公薨于齐。十二月葬。)
 左氏曰春不称即位。文姜出故也。(杜云文姜与桓俱行。而桓为齐所杀。故不敢还。庄公父弑母出。故不忍行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五卷○春秋考徵 第 348H 页
即位之礼。)〇镛案不即位。何以称元年也。三家说经。皆蒙蒙矣。然则即位在何时。四月丙子。公之丧至自齐。(桓末年)以其月即位也。何以知其然也。定元年六月癸亥。公之丧至自乾侯。(昭公薨于外)戊辰公即位。(见下条)礼无异也。彼既踰年。(昭公之丧已踰年。)此不踰年。(桓公四月薨。四月反柩)何得同之也。君弑国乱。(为妻之所弑。)即位以定民志也。何以不书。讳国恶也。何以知其讳也。书曰公薨于齐。书曰公之丧至自齐。书曰葬我君桓公。其辞完然以美。无一而非讳恶也。然则何以明年为元年也。一年无二君。生与来日。死与往日也。孝子之心。有所不忍。将云忍之乎。曰子般卒。(庄末年)闵不即位。何所不忍。而不即位乎。杜之义。无所立也。鲁庄公未尝不即位也。
 公羊曰公何以不言即位。春秋君弑。子不言即位。(节)隐之也。孰隐。隐子也。(疏云凡诸侯。于其封内。二年称子。)〇镛案次于滑狩于禚。主王姬以归于齐。纵文姜使会于齐。逆齐女。再乱其国。忘雠冒耻。蔑伦丧义。无所不忍。惟即位之礼。隐而不忍。孝云乎哉。
 
谷梁曰继弑君。不言即位。正也。先君不以其道终。则子不忍即位也。〇镛案子般卒。闵公何所不忍。闵公薨。僖公何所不忍。闵僖不即位。则谷梁之义。无所立矣。若云兄弟继序。情同父子。则隐公之弑。桓公又何以即位也。(桓元年。云公即位。)凡元年无即位者。前年已即位也。何以不书。非正故讳之也。
 胡氏曰不书即位。内无所承。上不请命也。诸侯之适子。必誓于王。庄虽嫡长而未誓。安得为世子。春秋绌而不书。父子君臣之大伦正矣。〇镛案宣公者。文公之庶子。昭公者。襄公之庶子。何誓于王而得书即位乎。太子之誓与不誓。春秋皆不书之。胡氏何以知夫书即位者之必皆誓王而言之若是乎。况桓公之弑。文姜之为也。庄公不与闻也。何恶乎庄而不书即位乎。国之先公。父死踰年。俨然即位。而仲尼绌而不书曰是未誓而篡立者。则父子君臣之大伦隳矣。何以为春秋。
即位四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五卷○春秋考徵 第 348L 页
春王正月。(闵元年〇前年八月。庄公薨。十月子般卒。〇今年六月。葬庄公。)
 左氏曰不书即位。乱故也。(杜云国乱不得成礼。)〇庄末年传曰八月癸亥。公薨于路寝。子般即位。(杜云即丧位。)次于党氏。冬十月己未。共仲使圉人荦贼子般于党氏。成季奔陈。立闵公。(年八岁)〇镛案国乱则其即位也弥急。故子般即位。不待踰年。策书所记。非谓小敛之即位也。立闵公者。闵公即位也。此既即位。故元年不复行此礼。
 公羊曰公何以不言即位。继弑君不言即位。孰继。继子般也。〇镛案继弑君不言即位。抑何义也。将谓嗣君不忍乎。八岁童子。为庶兄(子般闵公皆庶兄。)恻然退让。太夙慧也。将谓礼则行矣。而史官不忍乎。(公羊云不言即位。似以为史不言。)隐公之弑。大书曰桓公即位。胡独忍之也。义无所立。鲁闵公未尝不即位也。
 谷梁曰继弑君。不言即位。正也。亲之非父也。(般兄也)尊之非君也。(未踰年)继之如君父也者。受国焉尔。〇镛案苟以尊亲之故。不忍即位。则先君虽不被弑。皆不可以即位。奚独于被弑之君。特为之逡巡乎。凡被弑之馀。立之为君者。皆受制于犯弑之臣。虽英明长大之君。莫不皆然。况于八岁之童子乎。噫。此逆臣既弑其君。乃令新君哀痛侧(一作恻)怛。不忍行即位之礼。以尽尊亲之义。有是理乎。弑子般者共仲也。此时季子未归。共仲为政。(季子八月归)共仲令闵公恻怛逡巡。以尊子般。其当于理乎。三家说经。其孟浪如此。
 胡氏曰不书即位。内无所承。上不请命也。子般卒。闵公得立。是不承于先君也。闵既主丧。而王不遣使。是不命于天子也。不书即位。正人道之大伦也。〇镛案宣公杀恶而得立。不承于先君也。昭公众推而得立。不承于先君也。而春秋皆书即位。胡之言。无所立矣。宣成襄昭。皆无王命而得书即位。文公四月。始得王命。而正月已行即位。胡之言。无所立矣。
即位五
春王正月(僖元年〇前年八月闵公薨。)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五卷○春秋考徵 第 349H 页
左氏曰春不称即位。公出故也。(杜云国乱身出复入。故即位之礼有阙。)〇公出复入。不书。讳之也。讳国恶。礼也。〇闵二年传曰八月。共仲使卜齮贼公于武闱。成季以僖公适邾。共仲奔莒。(九月奔)乃入立之。〇镛案僖公八月奔九月归。而厥明年正月不称即位。抑何义也。不称也者。史官不称也。史虽不称。礼则行矣。史之不称。抑何义也。耻其奔而讳之乎。书即位。可以雪耻。罪其奔而贬之乎。僖公之奔。不得已也。何罪焉。即位之书与不书。与出奔一事。了不相关。以奔之故不书即位。无是理也。闵公者。哀姜之娣出也。共仲立之。共仲杀之。丧不成文。葬不备物。大夫国人不以为君父。僖公之不即位何也。此时季子为政。以闵之故而不令即位。无是理也。然则奈何。前年九月。已即位也。何以不书。一年二君。礼所禁也。
 公羊曰公何以不言即位。继弑君。子不言即位。此非子也。其称子何。臣子一例也。〇镛案公子季友以庄公之母弟。拥僖公而还入。酖叔牙缢共仲。为政于鲁国。以辅新君。其视共仲哀姜所立之闵公。不啻若闰位僭君。不令僖即位。无是理也。僖既即位。而史臣讳而不书。无是义也。鲁僖公未尝不即位也。
 谷梁曰继弑君不言即位。正也。〇镛案无义。
 胡氏曰不书即位。内无所承。上不请命也。(季子立之。内无所承也。周使不至。上不请命也。)〇镛案胡义非也。已见闵元年。
即位六
春王正月。公即位。(文元年〇前年十二月僖公薨。今年四月葬。)
 〔左传注〕杜曰先君未葬而公即位。不可旷年无君。〇疏曰即位必于岁首。若岁首不行此礼。馀月不得行之。便是旷年无君。故虽则未葬。亦即行之。(释例云遭丧继立者。每新年正月。必改元正位。百官以序。故国史书即位于策以表之。文公成公。先君之丧未葬而书即位。譬周康王麻冕黼裳以行事。事毕反丧服也。必须既葬卒哭乃免丧。古之制也。)〇镛案既殡则即位于应门。踰年则即位于大庙。释例混而不分。其义非也。
 谷梁曰继正即位。正也。〇范曰隐去即位以见让。桓书即位示安忍。庄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五卷○春秋考徵 第 349L 页
闵僖不言即位。皆继弑。〇镛案桓罪在弑。其即位则非罪也。桓公犹能踰年。他公继弑者。皆当年即位。皆晋悼公之类也。请试思之。
 胡氏曰即位告庙。临群臣也。国君嗣世。定于初葬(一作丧)。必踰年然后改元书即位。(节)舜月正元日。格于文祖。禹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节)凶服不可入宗庙。冢宰有摄行之礼。商书称太甲元年。伊尹祠于先王。则摄而告庙之證也。成王就殡。犹未成服。故用麻冕黼裳。入受顾命。释冕反丧服者。于是成服矣。〇镛案胡说大谬也。即位有三。(义见前)胡氏之言。似一似二。不可为宗。况所谓即位之礼。不过告庙临臣。而告庙临臣。使冢宰摄之。则是摄即位也。嗟乎。他事可摄。即位可摄乎。祭可摄也。宾可摄也。会同可摄也。军旅可摄也。惟即位不可摄。(朱子亦云他事可摄。即位岂可摄。)何者。即位所以定君。既即位。即位者为君。将谁为君。所引梅氏之书。亦伊尹摄祭而已。岂摄即位乎。又谓周康王以未成服之故。麻冕黼裳。此又天荒未破之言也。古者天子诸侯之丧。皆先成服而后大敛。故丧大记曰君之丧三日。子夫人杖。丧服四制曰三日授子杖。檀弓曰天子崩。三日祝先服。丧大记曰君将大敛。子弁绖。曾子问曰君薨共殡服。子麻弁绖疏衰。(义详余礼笺)斯皆先成服后大敛之明验也。然且小敛而绖。上下之通礼也。既髺既绖而后。麻冕黼裳。尚可曰未成服故如是乎。胡氏见未小敛。子游裼裘。既小敛。子游袭裘。欲以此义冒之康王。然小敛已过。不得犹吉。胡之义。不谬乎。反丧服者。明丧服先成也。
即位七
春王正月。公即位。(宣元年〇前年二月文公薨。六月葬。)
 〔左传〕(文末年)冬十月。仲杀恶及视而立宣公。(恶视。文公之二子。)书曰子卒。讳之也。
 公羊曰继弑君不言即位。此其言即位何。其意也。〇何曰桓公篡成君。宣公篡未踰年君。嫌其义异。故复发传。〇镛案共仲贼子般而立闵公。(庄末年)襄仲杀子赤而立宣公。其事正同。其地不殊。而闵公不言即位。宣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五卷○春秋考徵 第 350H 页
公乃书即位者。闵公当年即位。以定民志。宣公踰年即位。以遵彝典。春秋之例。一年无二君。故当年者讳之。踰年者书之。所以不同也。桓公亦然。三家穿凿。不可从也。
 谷梁曰继故而言即位。与闻乎故也。(故弑也)〇镛案宣公元年逆女。则其年不过十五。(襄九年云国君十五。冠而生子。)敬嬴襄仲之谋。何必与闻。君子不逆诈。
即位八
春王正月。公即位。二月。葬我君宣公。(成元年〇前年十月。宣公薨。)
 〔左传疏〕(文元年)释例云文公成公。先君之丧未葬而书即位。譬周康王事毕反丧服。〇镛案公即位之公字。最要著眼。左谷杜范。每云未葬不成君不称爵。今文公成公未葬。俨皆称公。顾诚何如。〇踰年即位。不当引康王。已见前。
春王正月。公即位。(襄元年〇前年八月成公薨。十二月葬。)
 〔左传注〕杜曰于是公年四岁。(疏云九年传曰会于沙随之岁。寡君以生。)
春王正月。公即位。(昭元年〇前年六月。襄公薨。九月子野卒。〇十月葬襄公。)
 左氏曰秋九月。子野卒。立敬归之娣齐归之子公子裯。于是昭公十九年矣。
 谷梁曰继正即位。正也。(疏云嫌继子野非正。故明之。)
即位九
夏六月癸亥。公之丧至自乾侯。戊辰公即位。秋七月癸巳。葬我君昭公。(定元年〇前年十二月。昭公薨于乾侯。)
 〔左传注〕杜曰定公不得以正月即位。失其时。故详而日之。诸侯薨。五日而殡。殡则嗣子即位。(癸亥。昭公丧至。五日殡于宫。定公乃即位。)〇镛案即位有三。(义见前)若继序以正者。小敛麻绖麻带。即位于阼阶。(即子位)既殡麻冕黼裳。即位于应门之内。(即君位)既踰年。朝正于太庙。遂于庙即位。(又即位以正始也。)三者无一阙也。若君弑国乱。继不以正者。遂于既殡之日。即行朝庙之礼。因以即位。因以称君。若是者春秋之所讳也。昭公虽不被弑。其丧在外。踰年乃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五卷○春秋考徵 第 350L 页
归。故亦用变礼。遂于既殡即位之日。兼行踰年即位之礼。经所以详载之也。丧既踰年。无一年二君之嫌。所以不讳也。即此经而验之。则隐庄闵僖之无不即位。昭然明矣。
 公羊曰定何以无正月。正月者。正即位也。定无正月者。即位后也。(节)正棺于两楹之间。然后即位。(何云正棺者。象既小敛侇于堂。大敛于阼。殡于西阶之上。)〇镛案丧之大节有三。一曰始死。二曰小敛。三曰大敛。故丧之变礼。虽日月已久。具此三节。奔丧所云五哭三袒之类是也。丧自外至。正棺于两楹之间者。象小敛也。未小敛无即位。此所谓正棺而后即位也。然正棺而后即位者。小敛之即位也。戊辰公即位者。既殡之即位。(诸侯五日而殡。自癸至戊为六日。)亦踰年之即位也。公谷二家说小敛即位之礼。以解踰年即位之经。囫囵甚矣。
 谷梁曰不言正月。定无正也。昭无正终。故定无正始。不言即位。丧在外也。〇又曰殡然后即位也。沈子曰正棺乎两槛之间。然后即位也。未殡虽有天子之命。犹不敢。况临诸臣乎。〇镛案正棺乎两楹之间。然后即位者。小敛而即位也。又何云殡然后即位也。将谓鲁国用殷礼乎。殡于两楹之间者殷礼也。(见檀弓)殡者宾也。宾阶者西阶也。肂于西阶之上。故谓之殡。(字从宾)既曰殡矣。又曰两楹之间矣。而可乎。戊辰即位者。既殡而行踰年之礼也。与两楹之间无涉。
 胡氏曰昭公丧至在葬期之后。公子宋自坏隤先入。犹未得立。是知为意如所制。不得以时定也。夫即位大事也。宗嗣先定则变故不生。一失机会。或萌窥伺之心。至于生变则为不孝矣。〇镛案兄弟继序。犹父子也。父丧未殡。有即位乎。虽然丧必有主。故礼曰丧有无后。无无主。昭公虽死于乾侯。方其小敛之时。宜立新君。即于阼阶。以主其丧。既反国成殡。主其丧者以麻冕黼裳。即位于应门。既踰年。以月正元日。即位于太庙。礼也。以是而罪意如则意如伏矣。若云先即位于太庙。后乃成殡。则非礼之言也。既主其丧。国本定矣。又何忍于未殡之前。朝庙而即位乎。春秋凡书春王正月公即位者。皆朝庙之即位也。书曰月正元日。舜格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五卷○春秋考徵 第 351H 页
于文祖。
即位十
春王正月。公即位。(哀元年〇前年五月。定公薨。九月葬。)
即位十一
春正月庚申。晋弑其君州蒲。(成十八年〇州蒲。即厉公。)
 左氏曰正月庚申。栾书中行偃使程滑弑厉公。葬之于翼东门之外。以车一乘。使荀罃士鲂逆周子于京师而立之。生十四年矣。(即悼公)辛巳朝于武宫。(服虔本作辛未。误也。晋语亦作辛巳。)二月乙酉朔。晋悼公即位于朝。(辛巳距乙酉五日。)〇杜曰朝庙五日而即位也。厉公杀绝。故悼公不以嗣子居丧。(疏云与诸侯为兄弟者服斩。厉是文公之曾孙。悼是文公之玄孙。有缌麻之亲。法当服斩。厉既见杀。不可责。悼公服斩也。)〇镛案君弑国乱。新君不踰年而即位。此非明验乎。在鲁则讳之。于晋则书之。其实隐庄闵僖。皆与晋悼公同礼也。悼公虽以是年即位。亦以明年为元年。故史记年表及春秋诸本。皆以襄元年。为晋悼公之元年。鲁诸公之不书即位者。皆晋悼公之类也。
即位十二
夏四月。天王崩。六月。葬景王。刘子单子以王猛居于皇。秋。刘子单子以王猛入于王城。冬十月。王子猛卒。(昭二十二年)
 左氏曰十一月乙酉。王子猛卒。不成丧也。己丑。敬王即位。(王子猛。母弟王子匈。)〇杜曰未即位。故不言崩。(疏云书子猛卒者。未成为君。系父言之故称子。犹鲁之子般子野卒。)〇镛案生称王猛。死而子之。此天下之疑案也。诚以即位之礼有三。(义见前)小敛即位。只是主丧之位。非君位也。既殡即位。方是君位。故周康王临应门而朝诸侯。史亦书之曰王出。(始言逆子钊。下云王出。)其为君位可知也。故王子猛既殡即位。遂주-D001称王。但不得踰年即位。以行格祖之礼。故及其卒也。还称王子。以一年二君。非法之所许也。今年属之于景王。明年属之于敬王。猛于其间。无以为王。此所以自夏徂秋。久已称王。而及冬而卒。还称王子也。详玩此经。古者即位之法。称王称公之例。无不洞然。而齐郑之称侯称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五卷○春秋考徵 第 351L 页
伯。(未踰年而称。)未为大失。杜所云既葬成君者。亦不攻而自破矣。〇又按左传以子猛谓之悼王。此是母弟敬王。哀而谥之者。非正礼也。
 公羊曰其称王猛何。(未踰年已葬。当称子。)当国也。(何云时欲当王者位。故称王猛。见当国也。)〇又曰此未踰年之君也。其称王子猛卒何。(据子卒不言名。)不与当父死子继。兄死弟及之辞也。(何云猛未悉得京师。未得成王。又外未踰年君三者。皆不得当卒。)〇镛案委是未踰年之故也。注说周章矣。
 谷梁曰王猛嫌也。(不言王子。是有当国之嫌。)是曰卒。失嫌也。
  附见一条
十二月。楚子昭卒。(襄二十八年)
 左氏曰(三十九年传。)夏四月。葬楚康王。公及陈侯郑伯许男。送葬至于西门之外。诸侯之大夫皆至于墓。楚郏敖即位。王子围为令尹。(言楚君弱令尹强。为昭元年围弑郏敖起本。)〇镛案瞥观此传。楚郏敖似若既葬而即位。然至于墓以上。会葬之事也。楚郏敖以下。(至其草不殖。)别为一章。以为围弑之起。本不相属也。楚郏敖于未葬之前。踰年即位。便以王子围为令尹也。
书葬一
冬十一月。公薨。(隐末年)
 左氏曰不书葬。不成丧也。〇镛案不成丧者。葬不备文也。(义见襄四年)
 公羊曰春秋君弑贼不讨不书葬。以为无臣子也。子沈子曰不讨贼。非臣也。不复雠。非子也。葬。生者之事也。〇镛案葬与讨贼。各为一事。贼不讨而葬不书。抑何义也。桓公死于齐。而雠不受刃。贼不讨矣。然而书葬。安在其书法也。闵公死于闿(一作围)。而共仲缢死。贼已讨矣。犹不书葬。安在其书法也。三家说经。不顾首尾。合于此则违于彼。合于彼则违于此。皆此类也。敛之以礼。葬之以礼。则史臣书之而已。无其事不得书。有其事不得不书。其或不书者。讳恶之故也。故鲁人屡弑其君。仲尼书薨书卒。讳恶之义也。今也敛之以礼。葬之以礼。而仲尼抑而不书曰汝不讨贼。吾不书葬。何乃与书薨书卒者。若是其相反也。室怒市色。酒薄城围。天下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五卷○春秋考徵 第 352H 页
之妄。其有踰于是乎。不书葬者。葬不备礼也。天下诸侯之丧。其文缛矣。含襚有数。椑椁有重。明器有等。遣车有差。披綍旌翣。皆有常度。于斯有贬。臣民不以为葬。掘竁下棺。非尽葬也。故崔杼之葬庄公。四翣不跸。下车七乘。不以兵甲。(襄廿五)则臣民谓之不葬。必迁寝改葬而后。乃称葬焉。栾书之葬厉公。以车一乘。(成十八)赵简子自誓其罚。桐棺三寸。不设属辟。素车朴马。毋入于兆。(哀二年)则葬家谓之下卿之罚。季文子葬定姒。不殡于庙。无榇不虞。则匠庆谓丧不成。(襄四年)掘竁下棺。君子不以为葬也。故春秋书法。凡葬我君某公者。谓以人君礼葬之也。葬我小君某氏者。谓以小君礼葬之也。隐闵之薨。皆不以人君礼葬之。庸得书葬乎。不惟是也。周公之法。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先王居其中。昭穆在左右。凡死于兵者。不入兆域。(春官冢人文)此法至严。虽孝子慈孙。不敢有违。故崔杼葬庄公于北郭。(非先公墓地。)及其改葬也。犹葬北郭。(襄廿五)郑之良霄。葬于斗城。(襄三十)晋之厉公。葬于翼东门之外。(成十八)赵鞅之誓。毋入兆域。(哀二年)皆此义也。隐公弑于钟巫。闵公贼于武闱。皆身被兵刃。蹀血涂地。稽之于法。不入兆域。故葬不备礼。桓公死于车中。虽胁干折摺。而兵刃不及。故葬得备礼。此隐闵所以无葬。桓公所以有葬也。苟为不然。羽父委罪于蔿(一作寪)氏。季子昭法于共仲。理宜弥饰浮文。以逭诛责。顾何必草草埋胔。自速无君之谤哉。隐闵之不书葬。非不书也。不以礼葬之也。
 谷梁曰君弑贼不讨。不书葬。以罪下也。〇镛案谷梁者。公羊之迷命也。又何议焉。
 胡氏曰贼不讨雠不复而不书葬。则服不除。寝苫枕戈。无时而终事也。以此法讨贼。至严矣。故曰春秋成而乱臣贼子惧。〇镛案隐公之薨。为政者谁。其臣羽父也。君桓公也。史臣不书葬。而羽父桓公与其群臣。服不除。寝苫枕戈。有是理乎。若云史臣则书之。而仲尼不书。则是仲尼寝苫枕戈。欲报隐公之雠。仲尼何苦为是。愿忠于隐公。甘心于桓公。顺于一君。逆于一君。在义无当。在法当诛。天下有如是迷罔不知类之仲尼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五卷○春秋考徵 第 352L 页
乎。晦臣子之分者。胡氏之春秋也。孔子之距隐公二百三十年矣。孔子之不书葬。其不除服者何人。荒唐甚矣。
书葬二
冬十有二月。葬我君桓公。(桓末年〇夏四月。公薨于齐。)
 公羊曰贼未讨。何以书葬。(据隐公)雠在外也。〇镛案不葬则不书葬。葬则书葬。仲尼于此。何予何夺。且雠在内。非在外也。弑桓公者。非即姜氏乎。将谓吾君之母。而不敢议之乎。孟子曰舜为天子。瞽瞍杀人。则皋陶执之而已。审如是也。瞽瞍以舜之父。而杀一凡民。皋陶犹然执之。文姜以庄之母。而弑我君父。鲁之大臣。独不敢议之乎。公羊之义。不可晓也。
 谷梁曰君弑贼不讨。书葬何也。不责踰国。而讨于是也。〇胡氏曰在外者。不责其踰国。固有任之者矣。(谓天子)在内者。讨于是。此春秋之法也。故十八年书王。而桓公书葬。〇镛案齐襄复九世之雠。岂必天子讨之乎。陈恒弑其君。孔子沐浴而请讨。以齐弑齐。犹欲讨之。以齐贼鲁。其不报雠乎。胡氏以在外之雠。诿之于天子。抑何据也。胡所谓服不除而寝苫枕戈。正在此日。仲尼委罪于东周。书葬于桓公。仲尼书法。何其乖反至此。胡说非也。春秋二百四十年。无不书王。惟独是年书王乎。
书葬三
八月。公薨于路寝。冬十月。子般卒。(庄末年)
 公羊曰子般卒。何以不书葬。未踰年之君也。有子则庙。庙则书葬。无子不庙。不庙不书葬。〇镛案有子无子。有庙无庙。于书葬无与也。昭公死而无子。故定公殷及。然而书葬。安在其无子不书也。闵公死而有庙。故夏父跻僖。犹不书葬。安在其有庙则书也。余则曰葬则书葬。不葬则不书葬。(子般死于贼。故葬不备文。)
书葬四
秋八月。公薨。(闵二年)
 谷梁曰不地故也。其不书葬。不以讨母葬子也。(范云凡君弑贼讨则书葬。哀姜实被讨。而不书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五卷○春秋考徵 第 353H 页
葬者。不以讨母葬子。)〇镛案文姜与闻乎弑桓。哀姜与闻乎弑闵。其与闻一也。谷梁偏护文姜。谓雠在外。偏执哀姜。指之为贼。不平甚矣。贼桓者齐侯也。而书葬于不讨。(未报雠)贼闵者共仲也。而不书葬于既讨。(共仲缢)则公谷之义破矣。于是别生义理曰不以讨母葬其子。苟如是也。曩于桓公之葬。又何不云不以不讨母。不葬其父乎。葬与讨贼。各为一事。不相关也。
葬小君一
十二月。夫人子氏薨。(隐二年)
 〔左传注〕杜曰桓未为君。仲子不应称夫人。隐让桓以为大子。成其母丧。以赴诸侯。故经于此称夫人也。不反哭。故不书葬。例在三年。〇镛案左传以君氏为声子。(隐三年)而仲子有文在手曰为鲁夫人。又隐公考仲子之宫。(隐五年)杜所以知此年之薨。为仲子者。凡以是也。(惟元年云宰咺归惠公仲子之赗。左氏亦以为桓公之母。非也。仲子有二。详见赗襚条。)虽诸侯不再娶。(庄十九年公羊传。)而仲子者。惠公之后妻也。先儒皆以仲子为妾。(见孔疏)然不为夫人。何言乎手文。尊于继室。非适妻乎。为惠也妻者。是为隐也母。生以夫人事之。死以夫人丧之。故书之曰夫人薨。本无可疑。但古者考妣配食之法。有配一妃。无配二妃。(义见馈食礼。)此所以别立一宫。以祭仲子。皆礼所当然。惟所谓不书葬。左右规度。终无义理。此是史家之阙文。非有笔法也。(葬备礼则当曰葬我小君。葬不备礼。当用定十五年葬定姒之例。)
 公羊曰夫人子氏者。隐公之母也。何以不书葬。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子将不终为君。故母亦不终为夫人也。(何云时隐公卑屈其母。不以夫人礼葬之。以妾礼葬之。以卑下桓母。)〇镛案人情古今不殊。公谷说经。每出常情之外。而可信乎。生而事之以夫人。故死得书之曰夫人。及其葬也。无故贬降。非理也。君临百姓。为宗庙主。且曰吾将让位。先贬吾母。非情也。然且让国之君。未尝非君。尧舜不以让位而去其帝号。殷之诸王。吴之诸君。不以其舍适立弟而去其王号。奚独鲁隐公让位。而遂不得以君自处乎。仲子者。桓公之母。其不书葬者。史家之阙文。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五卷○春秋考徵 第 353L 页
谷梁曰夫人者。隐之妻也。卒而不书葬。夫人之义。从君者也。(范云隐弑贼不讨。故不书葬。)〇镛案隐之史臣。何以知隐之必被弑。而预贬其妻也。若云仲尼削之。则隐之不葬。犹为可悼。并其妻而削之。仲尼为不仁矣。
 胡氏曰子氏者。隐之妻也。邦君之妻。卒则书薨。以明齐也。先卒则不书葬。以明顺也。〇镛案子氏者。桓之母也。然胡氏之义。因可讲也。春秋书夫人薨葬。皆是君母。不是君妻。若是者何也。妻先夫死。虽士庶人之家。皆不成丧。故礼父在为母。齐衰期年。惟父卒然后乃为母三年。天地之大义也。况天子诸侯之家。此义尤严。故孟子之卒。(隐元年)穆后之崩。(昭公时)载于策书。而考之于经。则十二公之妻。皆无薨葬。岂必其间无一先死者乎。先死之丧。不缛文也。胡说半是而半非。〇纮父云桓妻文姜。庄妻哀姜。僖妻声姜。文妻出姜。宣妻穆姜。成妻齐姜。凡六世夫人。皆君薨而后卒。唯隐妻襄妻不见经文。至于昭之孟子。定之定姒。或嫡或妾。不可详也。宗人衅夏之言曰自桓以下娶于齐。(哀廿四)则孟子定姒。皆非嫡妻也。襄昭定哀之妻。或有先夫而死者。而经不书薨。故知夫人先死。丧不备文也。
葬小君二
夏四月。君氏卒。(隐三年〇公谷云尹氏卒。)
 左氏曰君氏。声子也。(隐公母)不赴于诸侯。(不告讣)不反哭于寝。(反虞于正寝)不祔于姑。(祖姑也)故不曰薨。不称夫人。故不言葬。不书姓。为公故曰君氏。(以别凡妾媵。)〇镛案君氏不知何人。公谷谓之周大夫。(外大夫不卒。其义非也。)近世毛氏以为郑大夫。(隐公为公子时。郑人囚诸尹氏。)君氏之必为声子。未可定也。然且左氏发例。都不中理。何也。声子本是妾媵。虽为君母。法当书卒。岂必不赴不祔而后。方不称薨乎。庶子承统者。为其母无服。(或云缌)不赴可也。妾祔于妾祖姑。(小记文)则不祔于姑亦可也。虽然不称夫人之故。不赴不祔。岂以不赴不祔之故。不称夫人乎。不称夫人。又何以不言葬乎。定姒不称夫人。犹然书葬。(定十五)又定姒不殡不虞不成丧。犹称夫人。遂以书葬。(襄四年)左氏
第二集经集第三十五卷○春秋考徵 第 354H 页
之说。其当于理乎。左氏之可信者。旧史之策书也。其不可信者。望经发例。蔑裂枝梧。如此传者是也。
葬小君三
春正月。葬我小君文姜。(庄二十二年〇前年七月〇夫人姜氏薨。)
 〔左传注〕杜曰薨寝祔姑。赴于诸侯。故具小君礼书之。反哭成丧。故称小君。〇镛案庄公不绝其母。生事之以母。死葬之以母。故书之如此。其义理是非。经所不问也。然其义因可讲也。父黜其母。谓之出母。母绝其父。谓之嫁母。周公不许三年。孔氏禁其期哭。况母弑其父而合葬祔庙。了无所变。天下其复有人理哉。齐风十篇。太半是刺文姜。孔子删诗。录之不讳。独于春秋。无此义乎。春秋经文。至简至略。乃于文姜之事。一书再书。至于十书。如齐孙齐会泺会禚会谷狩禚。祝丘之飨。莒邦之奸。重言复说。靡一遗漏。末乃书之曰葬我小君文姜。明庄公不明乎义理。不善乎处变也。春秋之法。彼薨而我薨之。彼葬而我葬之。褒贬予夺。不在吾手。而是非善恶。著于人目。此春秋之意也。知此然后。方可以读春秋也。
 谷梁曰小君。非君也。其曰君何也。以其为公配。可以言小君也。上文云肆大眚(一作书)。为嫌天子之葬也。 〇范曰文姜罪应诛绝。诛绝之罪不葬。若不赦除众恶而书葬者。嫌天子许之。明须赦而后得葬。(左传疏云贾逵以文姜为有罪。故赦而后葬。以说臣子也。鲁大赦国中罪过。欲令文姜之过。因是得除。杜不明说。要文姜出奔之日。常称夫人。夫人之名。未尝有贬。何须以赦除之。)〇镛案文姜七月不葬。既踰年。肆大眚而后乃克葬焉。必有以也。国人皆曰不可。故肆赦而后。得以礼葬。谷梁之义。未可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