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老洲集卷之五
老洲集卷之五 第 x 页
老洲集卷之五
 书
  
老洲集卷之五 第 92H 页
上丰墅李公(敏辅)
履玆殷春。尊体伏惟万安。憧憧伏慕无任下诚。曩以本生先人墓道之文。猥陈私恳。幸蒙俯诺。感镌心肺。何日忘之。第至哀熏心。不皇缔缀为状。今始粗成。用渎崇听。伏乞鉴念。遄赐嘉惠焉。窃念先人于斯道。学期圣贤而志愈谦。功既积累而迹愈晦。世之称先人者。只得其一二言行之著外而不可掩者。至于德业全体。无有识其彷佛者。噫。自古自修而耻求人知者诚有之。若其自里彻表。真无一毫循外为人之意。韬之又韬。既晦之于平日。殆欲并与身后而泯泯。则是岂勉强而然哉。故熙常等固不敢为张皇誇耀。以伤至意。而亦有不忍于终晦不章。欲于表阡之石。略揭其槩。使百世之下。知先人以若工夫。有是成德。而环顾斯世。实无可与语此。而况可以托此者乎。恭惟下执事达尊咸有。文章甚盛。岿然为一世之灵光。矧其爱好儒术。有所受来。必能综名覈实。发潜阐幽。言而可以信今而传后也。曾子固所谓不徇不惑。公且是者。岂非下执事任也耶。且尝窃覸先人于下执事。致
老洲集卷之五 第 92L 页
敬而尊礼者。非徒以戚党尊属。实有所寻常慕悦者。则此尤熙常等所以愿得下执事之文而不欲他求也。嗟乎。熙常等积罪招殃。遽遘凶祸。不得卒承嘉训。以昌厥绪。乃将数行文字。欲徼惠于立言之下。少塞其穷天之痛者。情至戚而心切苦矣。惟下执事哀怜而裁择之。毋以其子之不肖。废厥考之善。千万泣血恳祷之至。不备。
上霁轩沈公(定镇)
熙常幼而放纵。既阙小学之教。长而知愧。又不能填补一分。顾何敢遽涉名理。而惟于早晏诵读之际。不无一二有会于心者。而记性素短。每患遗忘。忘辄还塞。故或形诸纸墨。聊以为自省之资也。不意屡勤俯索。虽不敢不惟命。自念非特浅陋生涩。不足以浼崇览。实犯古人内而不出之戒。满心惭悚。无以自恕。及其还也。乃赐签教。谆复殚悉。开示蕴奥。有若可与反复者然。既感不弃之德意。且幸获闻至论。以资讲习。发此蒙蔀也。然虚灵气质之说。今之论者恶其分析。则混而一之。几于无别。恶其无别。则分析之过。几于二之。每于此处争论。而均之为失当也。须看得要之是一气。而自有本末之殊。各随地头而互看。则乃可
老洲集卷之五 第 93H 页
以通贯。不滞于一隅矣。窃详盛签中。或少此意思。更下一转语以足之。伏未知如何。敢恃眷爱。猥有搀说。实不胜主臣。
答近斋朴公(胤源)
鄙藁猥膺徵览。方切惕愧。不意赐以长笺。宠诩踰分。卒乃以外内轻重之分见教。丁宁谆切。必欲引而进之于道。熙常虽颛甚。敢不激感竦厉。思所以承盛意之万一耶。仍念熙常受气甚薄。自幼善病。且无技能可与人随逐。只惯杜蛰。正类井蛙耳。惟家居无事。故颇耽坟籍。沉淫于班马左氏暨茅选八家之文。略窥古人铅椠轨范。遂有爱好之心。时时摹拟之。但才性素钝。戛戛乎其难。因难生厌。渐悟此心之役于物为可羞。而文字外。又自有无限乐地。然蒙养既失。实无小学之工可据以为根基。则惟有明理以固志。庶为分寸攀跻之道。然窃谓此事至难而有至易者存焉。至易而有至难者存焉。何则。皇天之畀付于我者大且重。而欲其无负。是为至难。而莫非吾性分之所固有。则可谓至易矣。求之不远。为之在我。是为至易。而义理无穷。旁岐多端。毫忽之差。朔南判焉。则又不可不谓之至难矣。是岂可以私智偏见得之于造次而
老洲集卷之五 第 93L 页
无失耶。于是思闻先觉之绪论。以为迷道之指南而莫之得也。今幸得间于执事矣。玆敢布露悃愊而仰请嘉惠。如荷大德。不以困蒙而终弃。愿推心善诱而陶成之。俾不迷圣贤门庭而卒有所植立。千万颙俟之至。
上近斋朴公
孟子深造之以道章。虽主知而言。须兼看知行。始为圆畅耳。盖此章之紧重。实在于自得。而自得之成效。又在于左右逢原也。自得为知之始。居安为知之成。资深为行之渐。逢原为行之终。却有条而不紊矣。愚见正自如此。而向日面禀。引而未卒。不获明承指一之教。玆用更布。
答近斋朴公
 鄙家葬事行否未决。今考丧礼补编所载 先朝传教。曰邦礼无禁葬之例。其在道理。亦不可踰月。无论公除前后。葬事则许行云云。以此观之。虽大丧因山未卜前。私葬之当行无疑。今议者之皆以为未安。似未及考补编受 教故也。从前先贤虽有因山未定前私葬难行之论。其后有受 教。则当从朝家法令。未知尊意如何。
老洲集卷之五 第 94H 页
窆葬系是凶礼。既与祀享之吉礼有异。况且有先轻之义。 国恤因山前。私家葬事。揆以礼典。似无不可。第先辈有因山未定前私葬难行之论。虽未详其精义所在。而窃意或为相地而言也。盖因山未定。私家之先占葬地为未安。有若 国婚拣择未毕。私家不得行婚而有是论欤。未可知也。至于近日议者之言。似亦别无所考。只袭先辈之论。然既不得见可行文迹。则不能无疑于中。今承考诸补编。有许葬之 受教。得此据足矣。庶可行之无疑。但发靷返虞之节。务从省约。以示异于平时。恐宜矣。
答近斋朴公
向者自 上为赏花钓鱼宴于后苑。以家人礼。 召诸阁臣暨其若弟若子若侄。皆以便服入参。熙常亦在宣 召中。阁臣 上之所朝夕左右。接以家人。固盛意也。至于其子弟士耳。窃以为孟子所谓往役义也。往见不义也。可为古今不易之通义也。遂辞以疾不赴。 上亦不复 召。获守微谅。其后人或谤之曰。我国异于列国。世禄之裔。于 国家恩义之深。已无异于家人。且阁臣 上之所以视之者。尤有别焉。其子弟之不赴于家人之召。是徒知自重。而不念分义
老洲集卷之五 第 94L 页
之重也。熙常无所知识。临事昏惑。况曩者宣 召出于意外。不能熟讲。取决于一时意见而径行。岂敢自信其当理耶。然士者。未仕之称耳。未仕而见于 君上。固无其礼。纵有 召命。不顾礼义而冒赴。是踰越防范。防范一坏。将无所止届。此正所谓进为不恭。不进为恭也。噫。上之所以驱使群下。下之所以贪冒趍走。分义二字。辄为话枋。故古人不屑道也。数十年来。分义之说寖盛。而士大夫进退之节。从以污下。居常慨然于斯矣。熙常诚无似。不足备数于士子。固无论也。然苟使今世之士。举知自重之义。不为时论所移。则世道其庶几乎。适因下询之及。漫此披露仰对。而有若自直。殊可愧也。
答近斋朴公
向闻杖屦入俗离山中。伏想非惟怡神畅怀。定有超然自得于水流山峙之妙者。恨不得奋身蹑后。只自向风驰神。忽伏承下书。始审神护安旋。体度万康。区区伏慰。不可名状。第惟忧为挠。奉念无已。戚侄慈癠。尚今沉绵。焦灼度日。久矣无业。咎吝徒积。深恐如是而止耳。奈何。自念素无一切刻苦工夫。可据以为田地。故虽或有铢分之得。便归渗漏。都无凑泊。所以向
老洲集卷之五 第 95H 页
道十数年。只是灭裂依然。不离旧步。若古人所谓优游宽裕。皆为有本领者道耳。若熙常者。既无此本领。而徒欲准此做去。恐终不济事。须将望道如未之见。发愤忘食等意思。着存胸中。收拾已弊痼之基地。庶可植立。而此意又不能悠久持守。竟归虚言。良可瞿然。适因烦懊之至。敢此仰闻。愿垂闷怜。痛加药石之诲。俾获奉以服膺焉。不备。
上近斋朴公
今日以后。执事之家。为宫掖之亲矣。古人云戚里之贤。国家之福。窃为公喜。而十年邻比。出入薰沐。从今数数。或不无形迹之拘。私心不能不怅然也。然而区区微诚。不容无言。敢取大易所谓惧而终始。其要无咎。诵而为献。
上中洲李公(直辅)
顷者登拜门屏。观感于道义之馀光者。已不浅矣。且幸不以蒙騃而弃之。推心教告。勤勤恳恳。必欲收置薰沐之末。德意隆厚。私心感刻。如何名喻。但恨离亲日多。不可许久留侍以卒承惠训也。拜违居然匝月。伏惟道体康护。下情慕庸。不任其憧憧。熙常归侍之后。忧与病仍。区区记诵之业。亦随而放废。殆无以维
老洲集卷之五 第 95L 页
持此心。私自疚叹。向来俯教凝定二字。固知为鄙陋之良药。而自可终身受用。顾此昏弱之质。素蔑省检之功。诚恐无以承盛意也。然亦岂敢自画乃尔耶。谨当佩服。思所以仰酬垂诲之眷。倘或因此而气质之病。稍得矫变。受赐大矣。幸乞继此而施教。俾获卒有闻也。闵寝郎。饥渴愿觏。荷勤先容。得以论交。寡陋之幸。非比寻常。第别后声闻阻阂。殊用怅悢。何以则致身仁里。获近师友之益而慰此夙心耶。只切向风驰义耳。千万不备。
上中洲李公
熙常白。先兄墓草不宿。伯嫂孺人。奄又从逝。旧哀新悲。弸中摧裂。先兄赍志早世。寥寥无传。方谋记迷言行。使后人知其贤而无命。且用慰后死之悲也。顾熙常齿比先兄。几廿岁以差。且见识蒙谀。实无以摹述其彷佛。祗自俯仰痛衋。无所告诉。尝覸先兄无交于世。惟于执事以心契。两无隐也。其所以相知之深。相期之重。类非寻常交契之比。年来虽落落相违。居常所眷眷而驰神不相忘情者。惟在执事一人。每道骆山游从之乐。而曰余于斯时也。最多相发。以是知知吾兄终始者。莫有执事如者。噫。先兄既短于命。志业
老洲集卷之五 第 96H 页
无见诸施为。而蕴之在心。惟知心者为知。倘得执事文字。以述先兄之贤。则非特为幸于生者之心。而庶慰长逝之魂。亦奚徒是也。可以传信于后也无疑矣。悲夫。熙常既早失先兄。其所以追报而少纾无涯之痛者。惟状德一事。故夙宵所耿结者在玆。几乎忘餐而失眠。伏愿念昔厚谊。怜此苦情。特赐俯诺。毋孤至意。严于营葬。末由躬谒。敢以书先于将命者。早晚事定。谨当一造门下面禀。
上中洲李公
向者执御之造朝也。数遭奉教。俱未获从容。恨不得叨侍于清真之境也。伏惟近日亢旸。道体万护。下情慕用。无任憧憧。戚孙忧病。近益连缀。情私熏灼。意外甄复。虽已叩谢 恩命。实恐转失本心。却顾愧惕。殊无以自恕。奈何奈何。先兄遗事。谨玆移写一本以上。而状文曩承盛诺。悲感之极。岂用复有干渎。第念幽阡之志。尚今阙然。倘以志铭。遄垂嘉惠。则幽明之间。受赐当如何哉。环顾斯世。实无知先兄于髣髴者。若不得门下文字。其将已矣。是有弟不肖。未能尽后死之责。使醇德渊识。晻翳千古。区区所以日夜恫伤者也。初欲于春间岭外之行。取路骊上。为躬谒计矣。间
老洲集卷之五 第 96L 页
縻职名。此计不谐。玆敢冒昧。更烦崇听。伏乞俯谅苦忱。
上中洲李公
伏闻杖屦间已还次骊上。伏惟履玆秋清。燕处超然。道体崇护。神观视听。持比年前。一例康胜。杨江之拜。忽忽岁周。下情瞻慕。日夕憧憧。下示先兄幽志。盥手擎读。属辞简洁。寄意深重。发挥幽潜。情文俱至。匪特慰后死之悲。可以藉手归拜于泉下。私心感激。不觉涕淫。大体既完。岂敢复事烦渎。而向以勿惮反复见教。导之使言。甚盛意也。就其中或不无一二可商者。但文字眼目不逮。终未能看得出。谨与闵友元履对订。玆用签禀。且闵友今行。计历拜门下。语次必详陈曲折。幸留神采取。以卒嘉惠。千万至祷。熙常年来忧病相仍。志气沮散。日间言行。尤悔山积。先兄教诲一脉。惟在此身。而污下乃如许。思之悼惕。如以先兄之思。不终遐弃。时赐警诲。以救拔之。窃有望于门下也。馀只祝为道若时加护。
答菊里崔兄(成泰)
臣民不能先驱蝼蚁。 玄隧永閟。哀陨同情。日前人来。伏承下书。恭审穷冱。静体万重。积岁阻诲之馀。伏
老洲集卷之五 第 97H 页
慰良深。戚弟之自初逡巡于科宦者。非敢自拟于藏修。只是性本拙疏。习成閒懒。需世集事。自分蔑如。虽欲厕迹末荫。无望有济。所以半生杜门。若怕人知。知者怜其情。不知者诮其迹。然知我诮我。任诸悠悠。而不欲以外至者。遽渝其拙计。不意向来。猥玷荐仕。 宫衔之膺。实有甚不获已。而却失本心。馀愧在中。今番甄复。系是 初元恩除。又与初拜之职有间。故虽暂出。粗伸叩谢之忱。而因仍供职。亦有所强不得者。才已呈病获递。私分虽幸粗惬。讥诮四面而至。不胜其纷纭。窃自悼相爱之无人。此际委致宠谕。过加假借。感叹之至。不知所谕。但犹有未尽烛此实状。辞旨过隆。愧不敢当。执笔输写。覼缕不裁。烦猥是悚。不宣。
答菊里崔兄
向来辱询性说。久矣稽覆。非敢慢也。自顾日间事亲检身上。有多少欠阙。何暇遽涉名理。而苟然仰对。亦非诚实底道理。故趑趄嗫嚅而未敢发也。玆者荐承手教。诲责备至。知罪知罪。悸悚何喻。窃念人物性同异之争。已成朔南之歧矣。彼此各有援据。而俱是朱夫子之说。则有难卒乍究勘。诚如盛谕。然区区窃尝谓朱子大海也。如不可以管窥会通。试取延平,勉斋
老洲集卷之五 第 97L 页
之说而参订之。庶可以不迷于从违矣。盖朱子上承延平。下授勉斋。而两贤之论人物性同。端的明白。较如视掌。承授之地。议论乃如此。则朱子之旨。不消许多论说。可推而知其所主也。且夫朱子之说。随处异旨。随问异答。虽若有时出入而自相牴牾。然苟能分别地头而各求其旨意之所归。则亦岂无会通之理乎。但人各以先主之见。自作地头而见之。不能以意逆志。而乃反以志逆意。所以纷纭轇轕。莫之定一。使圣贤真诀。反有以沮乱之。可胜痛叹。朱子曰。吾侪讲学。欲上不得罪于圣贤。中不误一己。下不为害于将来。未尝不三复。悚然于斯言也。以是假有一二摹索之见。既未能自信。则诚不敢容易出口。乃者下问屡勤。不可终孤。破戒披露。而至于盛谕两家得失。亦不敢深说。只将平日推测之拙法而仰质。庶几俯亮迷衷否。
答菊里崔兄
辱询陈南塘夙兴夜寐箴。精切周匝。尽好体玩。第卢苏斋分章注解。未知果得作者之意。而退溪之作图分为七章。恐差胜也。盖首章澹整默识两义。却为一篇之要。其下许多工夫。皆由此出。凡人之朝昼所为。
老洲集卷之五 第 98H 页
无不本之夙寤时也。故第二章本既立矣。即指澹整默识而本领立矣。卢注单举默识为本者。恐偏矣。末章念玆在玆。卢注以为玆总指上文。盖此一章。约说也。玆正指贞则复元。其意若曰夜昼循环不已。须念贞元之义而不可斯须间断也。若如注说看。则殊泛而少味耳。
答金丈(箕成)
 朝祖。祠堂无告辞可疑。
皋复之初。既告死于祖庙。则朝祖时无告辞者。其合哀未遑之义耶。
 
备要祔祭条。无祖庙出主告辞可疑。
祔祭祖庙。无出主告辞诚可疑。窃意古者行事于当龛之内。故自无出主一节。备要之阙却。恐以是也。后来人家出主行祀。亦阙之者。其袭谬而然欤。恐不可昧然无告矣。
 凡吊。长子之为主人者拜宾。众子不拜。有经据耶。若主人不在。则众子亦不可拜宾耶。
主人拜宾而众子不拜。即檀弓稽颡而不拜。未为后之礼也。盖主人在位。则众子不敢当主人之礼固也。主人若不在。而众子与宾为礼。则谢宾之节。亦不可
老洲集卷之五 第 98L 页
阙。避主人之位而拜之。恐合节文矣。
答崔参判(光泰)
近日以 国恤中废禫议论纷纭。而大槩有二说焉。一则以为君丧亦重。重丧中不可行禫。一则禫是变服之祭。无服可变。则祭亦可废。愚于斯二说。俱不能无疑矣。君丧虽重。系是方丧。朱子尝曰。岂必寝苫枕块。血泣三年然后。谓方丧乎。以此观之。虽达官受衰者。终与私丧有间。恶可废禫。如私丧后丧中。不行前丧之禫也。且况丧中废禫。即凶中不可行吉之意。则国恤中既行吉祭。而独于禫废之。无乃斑驳耶。禫固变服之祭。然孝子之情。每于天时人事之变。辄切追慕之心。斯有奠献之礼。斯义则练祥与禫。无以异也。自丧至于二十七月。则丧期已终。神之渐久。哀杀于中而服变于外。于斯时也。孝子之心。岂忍昧然无事乎。澹澹然平安云者。谓将即吉而与平人同也。举国缟素之时。无吉之可变。而白笠白袍。乃是当时平常人之服。则何必借吉而后。始可谓变耶。孤哀之身。始服平人所被之服。便是变也。至于变衣不变冠。虽涉苟简。此亦时势使然。恐不害为随时之礼。大体既得。则岂容切切于此也。武人直领无可变之服。诚如盛
老洲集卷之五 第 99H 页
教。礼丧服练祥之受。皆以布之升数为节。此亦以衣之粗细为节。或无不可耶。尤翁私丧国哀之笠。分而二之。诚有未可晓者。然必无黑白之异。则或以精粗为别也。
答崔参判
礼节俯询之勤。僭易仰对。及承覆教。知荷采取。良感不弃之盛意。以道袍为变服之节。愚意亦自如此。向来任得汝见问。故答以禫时以道袍承祭。祭讫还着直领。到吉祭。复以道袍行事。仍作复吉之服云云。曩日弟书中白袍。即指道袍。而未及详陈曲折矣。今承来谕。甚协浅见。岂容更议耶。天时人事之说。非谓禫之为祭重不在于变除也。近日议论。或以为禫比练祥有间。不过变服之祭。容有可废之义云。故弟特推孝子之心言之。苟可以迁就得行。则不可轻废三年之终祭。盖人子之执亲之丧也。随时触物。无非思亲之心。而及到有些节拍。辄惕然若惊。思有以馈献诉哀之举。此祭之所以合情文而设也。就使祥月行禫。异旬矣。岂非天时之变乎。祥终矣。岂非人事之变乎。然则何必间月而后。始可谓变也耶。禫之月数。郑王异论。各有所据。为礼家大案。而观于檀弓疏。则郑说
老洲集卷之五 第 99L 页
节节为直。得失易见。朱夫子之以从厚从郑而是王说者。终未知精义所在。于此曾或留意勘破否。愿赐一转语也。
答崔参判
 禫祭适值朔日。则参礼用一日不再祭之文而停废为宜耶。
先辈时祭与参礼。不许叠行。忌祭与参礼。许其并存。窃意时祭则是日也俱有事于诸庙。无所事参礼。忌祭则行祀于一位。而祭之义又自不同。又与时祭有间。则据朱子并存大小祀之训。禫祭罢后。还奉庙中。同诸位更设参礼。恐不至无据耶。
答李参判(采)
四礼便览校正之役。勤教屡辱。极其殷切。虽不敢终辞。自知寡陋。于礼尤素昧昧。重以忧病少暇。不得从头理会。只从随见指摘。付签以呈。不过节目文句之间零碎得失。固不足以效此心而承盛意也。令人惶汗。第念是书之行。诚有补于礼教。人莫不有先睹之愿。然顾其为书。未及梳洗。尚多合商量处。不可以速印为幸而起后人之疵议也。虽差迟时月之久。更与士友之知礼者。从头勘过。逐旋修润。克成完本。始付
老洲集卷之五 第 100H 页
剞劂。恐是先生当日留俟后人之意也。未知如何。
与李参判
栗谷全书改称之议。始从石潭李生闻之。而其精义所在。窃所未谕。自惟眇末浅弊。不可刺口搀论。前后俯询。不敢遽为披露供对之计矣。曩承面谕。极其谆切。导之使言于可否之间若是。而又一向依违而不直之。是孤负至意也。玆敢不揆僭妄而私布于执事者。非敢自信己见。取必于见采也。聊效此诚意耳。窃尝谓是书之编摩裒稡。既出于文正老先生之手。体裁严重。义例精允。历选 国朝诸先正文集。未有踰此者。信乎大贤之为。而非后人之所可几也。至于题目之改集为全书。古人作事。专务实底道理。恐非以集卑而全书尊。切切计较于斯。有意于跻而尊之也。盖取仿于二程全书。而二程全书。即不过记实之称。则斯可以反隅矣。(原书凡例。有曰诗文续外四集。既合而为一。又依二程全书易传例。并取先生所著如圣学辑要,击蒙要诀诸书录之。改名之曰全书。)到今重刊之义无他耳。秖为广布寿传之计。则但当翻刻先辈见成之本。不犯后人手势。事面得矣。而况执事适任此事。尤宜谨守旧贯。不愆不忘。莫之或忒。实为绍述之美。而人谁间然乎。若曰李子之称。文正之所未遑。今焉追
老洲集卷之五 第 100L 页
称。不妨为继志之道云尔。则此言似矣。然栗翁之为栗翁。固不在于区区称谓之间。虽以子称。在栗翁分上。加毫末不得。虽不以子称。在后学尊师之诚。亦非有所杀了也。大抵尊师卫道。自有名实本末之殊。体其道契其心。实也本也。尊其人慕其声。名也末也。有本则末存。有实则名随。然苟不讲于先后轻重之分。其不骎骎至于末之胜本。名之蔑实者鲜矣。矧今贤泽渐远。习俗靡靡。质亡矣。伪滋矣。顾栗翁之道不熄者几希。吁其殆哉。吾人之有志于此事者。政宜惟是之惧。交修胥训。不以閒气间之。聚精会神于敦本务实之地。以为维持扶接得一脉。俾不坠于地可矣。乌可先从弥文之末。看得太重。不思所以矫偏补弊。而反取流俗之所讥哉。假曰子是儒家尊师殊绝之称。于栗谷不容但已云尔。则是亦有合商量者。殊称之加。岂可苟焉已矣乎。必待后世如文正者出。缵承遗绪。弘阐斯道。于是举而加之。则可谓质而无疑。俟而不惑。今夫以一二后学一时意见。卒然加之而不少郑重。不亦轻亵之甚也耶。噫。济济我后生。均受栗翁罔极之恩。式至于今不沫。凡所以阐扬崇报之道。孰不思有以尽分。而难齐者人见耳。议论之参差。无怪
老洲集卷之五 第 101H 页
其如人面之不同。然既非一家之私。系是共公道理。则不必立彼我设畦畛。取众论之极致。寻是而就之。纵使愚言不效。实深与幸。是乃区区之望也。但昏弱蔑识。戒在守口。感下问之勤。肝膈所蕴。掀露不裁。皇愧皇愧。
答李参议(素)
士踰月之制。虽云古礼。朱子既不别大夫士。而以三月而葬。载之家礼。故虽近世知礼之家。未闻引踰月之制以葬其亲。唯于妻子以下之丧。或有引此为援者。岂不斑驳之甚乎。盖葬期之以尊卑贵贱。有缓速者。疏家虽以远近赴会葬具办备为言。然以义则三月者。三年之小数也。以时则三月而天时一变。迨此送死。殆其时也。家礼之不别大夫士。而一以三月载之者。非徒宋时国制也。抑以斯欤。今也既不得一用成周之制以葬。则当以家礼为正。而若或拘于事势。不得迟待三月。可以渴葬论。不必苟引踰月之制矣。既断以渴葬。则虞当报虞。卒哭当迟待三月。沙溪答同春问。引丧服小记文者在类辑。可取考焉。若陶庵说。窃尝疑之而有不敢信矣。
答李兄道实(青)
 
老洲集卷之五 第 101L 页
时忌祭。三献各有进炙之节。自虞至祥禫。皆合炙于一盘而不用各器。何义也。
每献辄有肝。从古礼也。备要。虞祭进馔。止具炙一盘者。诚未知何义也。盖虽三年之丧。祭既具三献。则肝从之礼。宜无异同。今止用一器而进于酌献之前者。恐或失于照检。而后人因袭莫之改欤。
答李兄道实
 禫月行吉祭者。可以赴举耶。渼湖集。答人问曰。禫月赴举。虽曰禫月。既行吉祭。则自复寝以往。凡事无不复吉。至于此事。何独不然。此可为据耶。
渼湖说。窃有所未敢信者。士虞记曰。中月而禫。是月也。吉祭犹未配。注犹未配。哀未忘也。据此则哀未忘而便去赴举求荣。岂恔于心耶。且以此推之。则虽复寝之节。亦迟待踰月。恐为宛转得礼之正矣。愚意如此。未知果如何也。
答闵持平(彝显)
前冬崇翰。获承于积阻之馀。披复慰耸。何异躬聆謦咳。而阙然稽报。乃至经年之久。何以见此慕义之私。疏慢之罪。无所自恕也。殷春犹寒。伏惟起居增卫。玩心有相。熙常忧病连仍。志意摧沮。每自循省。徒切愧
老洲集卷之五 第 102H 页
悼。第念区区非敢自拟以古人耻于自媒。高蹈远引之风。惟以家有履盛之惧。身无尺寸之能。且不閒程文。畏约因循。不能锐意应举。遂甘为世弃。知者怜其情。不知者诮其迹。然随分自修。免为大过。亦尝粗有其志而未之能也。恒恐见弃于士友。执事不察于此。乃欲引而置之于薰沐之末。期勉郑重。辞旨殷切。有若可与适道者。不知愚陋无似。何以得此于贤者。感厉之外。不胜忸戚。倘荷不终遐弃。时以进修节度提诲之。使得以卒承嘉惠。诚大幸也。向来执事光膺两筵之 命。圣眷特达。士林均喜。顾此悾悾。既无可以仰裨。则未免为随众修庆之辞。覆教以为非实心相与之义。悚赧何已。然降自近世。斯文之运。亦云否矣。此时丕责。安得不为执事忧。而出处之义。古人所谓冷煖自知。以执事察理之明。量己量时。必有成筹。奚须浅陋之言也。至于主张斯道。发挥阐明。使几坠之绪。赖有以不泯。不能不厚望于贤丈也。俯索鄙述先兄文字。如有见成之本。敢不得间呈览。以求斤教。而自顾文拙识矇。情理迫切。未及措语。拟俟学识少进。有些可以自信而后。始欲下手。以今头绪观之。恐无其日。尤所悲悼。权友兴之殁。已一祭矣。此友妙年志
老洲集卷之五 第 102L 页
道。操履真笃。规模不偏。求之士友。实未易得。而相知最深。开益良多。今焉失之。非特为逝者痛。自悼此身之踽踽。愈久而愈不能忘也。自家平日于执事。向慕不浅。故聊此及之耳。千万书不能尽。只祝为道保重。以副悬仰。
答李兄一休(源明)
 成服时绞带三重四股。绖则两股相绞。至练绞带。变为布带。而绖为三重四股。何也。鹿门练服。以缉边为当。此说何如。
三重四股。微有饰意。故练之绖。视成服之绞带。其亦渐杀之意欤。鹿门之主练服缉边者。似以仪礼大功布之文。窃恐缉不缉。乃齐斩大限也。功衰云云。即指升数。非指缉边也。盖虽服以表哀。哀杀于中。服变于外。然斩衰之创钜。岂以过期哀杀。而遽同于大功耶。若衰之变斩为缉。带之变麻易布。经无其文。而始焉贾疏杜撰。勉斋又因疏说。著之图式。然家礼亦无其说。则朱子之意可知矣。而备要之引图式采入者。寻常不能无疑也。
 杖所以扶病。则似无间于葬前后。而葬前馈奠杖。葬后则不杖。岂哀杀而然耶。抑别有义欤。
老洲集卷之五 第 103H 页
丧大记曰。哭殡则杖。哭柩则辑杖。郑注云哭殡谓既涂。哭柩谓启后。然则既涂则以不见尸柩而杖。启后则以见尸柩而辑杖。杖之辑不辑。以尸柩之见不见。而哀敬随时轻重也。以此推之。则葬前馈奠。执事者行事于堂上。而主人则位于堂下故杖。葬后主人升堂参馈奠故不杖也。盖以灵座之前。其所致敬者。无异于尸柩之见耳。至于朝夕哭。虽葬后。位于堂下则可杖矣。
答李士得(羲观)
父在母丧。复吉之节。同春以为当在次月朔日。(指二十七月之次月。即当吉祭之月。)尤翁以为当于是月(亦指当吉祭之月。)上旬。或丁或亥。择一日为复常之节。愚从前以尤翁说尽为宛转矣。近窃思之。心制服色。虽无变制之可言。三年毕后。衣冠之易。亦非细事。虽云以宜祭祀日略拟于心。实则无节拍。殆若寻常服衣之无时换着。终涉太昧然。以此言之。春翁说亦可思而于事理似顺矣。盖心制之阕。必引而至吉祭之月者。实取诸古礼踰月之文。则次月吉日。便是踰月也。以是日易服而行朔参。可谓无节拍中微寓节拍之义耳。至于复寝听乐。各在当人拟之于心。差迟以日。或早或晚。未为不可。
老洲集卷之五 第 103L 页
而亦自得尽其委曲矣。
答李士得
 期年之丧。主人脱服于行祭之时耶。
期年撤几筵之丧。沙溪以为忌用忌祭祝。窃意既用忌祭祝。则祭礼亦当一以忌祭为准。主人之脱服于祭时。似甚径庭。若于其晓陈设之前。哭而除之而行事。恐为得宜欤。然无古稽。臆揣之见。何足为采耶。
与李士得
畴昔之夜。真率见过。对素月而披襟曲。此意良厚矣。伏惟即日。起居增毖。熙常愚陋寡交。惟于老兄。谬被爱予。粤自童年谈宴游敖之际。得以管窥其明修早悟。超诣之识。敦确之志。殆非今世人也。中心藏之。何日忘之。乃者策名明庭。旋处经幄。长道逸驾。发轫伊始。平生所学。政须今日需用。吾知其必不随俗转移于颓波激浪之中。而事变无穷。险涂难尽。不能不为之隐忧。然仕学一理。本非二致。而学又是吾人终身事也。愿毋曰已学而益懋于学。浸灌其田地。培植其根本。使所以资其仕者。日益深厚而固密。庶几其有济也。仍又思之。我朝立国规模。最重儒术。 祖宗盛际。名臣硕辅。莫不宗依于儒者法门。其为上委任。夙
老洲集卷之五 第 104H 页
夜贤劳。功虽不及于学。心不忘自修之志。外不绝师友之辅。顾其安身立命。不专在于荣名利禄。故岩穴廊庙。气脉互贯。出处言议。辄与之相须。是以其所成就。虽有大小之殊。其立朝言行。要之俱有本末。皆足听闻于来后。自夫世教衰。仕学判为二歧。隔断不通。仕者蔑学古入官之义。学者无幼学壮行之志。各相征迈。不啻若燕越。冷淡热闹之殊势而多少相悬。毕竟多者胜耳。况荣利之驱人也。如水临万壑。举世奔蹶。无一人回头住脚。骎骎至于近日。纯是声利世界。学之一字。遂为忌避之目弁髦之物。民彝物则之善。三纲五典之重。殆乎不讲而晦坠。几何不为夷虏而禽兽也。凡今之人。皆坐在里许。靡哲不愚。相率沦胥而不自知。由今之道。不变今之俗。虽圣人在上。亦末如之何也。噫。老兄既立乎人之本朝矣。苟无世道之志则已矣。如有之。必也先着眼于仕学分歧之几。先自反身而勉勉。思有以表准而矫革之。又于横经启沃之地。做题目而痛陈之。使 上心回照。其有赖于世道也。岂浅浅哉。顾此半生杜蛰。一身犹未能自理。尚何有当世之意。而独于世道之升降。窃有癙忧而放不下者。把笔自不觉其言之猥多。然非老兄。亦恶
老洲集卷之五 第 104L 页
可以设此狂妄耶。幸谅其愚而勿烦露也。不宣。
答李士得
近日应 旨上封事者。要当以正君心为主。而其馀则有三说焉。去文华以重质行。破嫌疑以开言路。祛姑息以务悠远。舍此则虽纷然以法制更张军民弊瘼为说。率皆不免于牵补架漏之归已矣。
答权敬之(中缉)
曩造黄江。声光甚迩。竟失一晤而归。怅想之极。不觉首之频回也。荷承今月十一十八两度惠书。备审肇炎。起居崇祐。披慰无斁。如奉良晤。书来。不我以鄙。每加奖励。深感吾兄俯与之勤。然自道之辞。辄存退托之意。何其待人厚而自期薄也。人恒言从事于科宦者。不能为学。斯非有道之言。乌足道哉。曾闻尊先祖善山公。尝仕于朝。而其自修之功。未始以宦业小弛。其时士友称之以江门之慎斋。今为高明计。何须废弃举业。离群超俗而后为学哉。惟明内外之分。不以外役其内。且理会古人出而事君者。非徒为荣利吾身而已。则庶乎应举与自修。两尽其道。而可以追继先懿。岂不美哉。噫。近来先辈凋零。后生亦绝无好意思者。问学种子。渐至殄绝。思之良可痛苦。于此时吾
老洲集卷之五 第 105H 页
侪中美质如高明者。承受家学。植立于颓波之中。存得一脉。何可退托浮泛。以犯古人暴弃之讥也。敢恃相爱之笃。有此披露中心之言。庶几知照也。熙常日间应接。不出于俗人俗事。意思驰骛。把住不得。时取近古书。粗可为目下维持之道。而亦不能接续奈何。千万书不尽意。统希崇亮。
与权敬之
曩者宠复。汔用慰荷。间已冬届而寒生。伏惟静中气味清迪。山斋宵永。秉烛程度。定有渊趣。不任区区溯昂。熙常忧与病仍。昏懒日增。时拂床头尘编。意思无凑泊。疚叹奈何。先稿抄删之役。苟可以自效。义不敢惮劳。何待俯教之屡及耶。自惟素昧声律。无异瞽者之辨色。而犹且强所不能。信手点过。非特有妄率之惧。事之不诚。莫甚于此。故才下手而旋撤。倘荷照察。可烛其情实也。书末多小诲谕。切中弟深痼之病。顾此半生阅世。未尝一遇之于友朋者。今乃得之于老兄。始知相爱之未尝无人。执书感叹。恍然自失。继自今砭愆尤勖不及。以卒嘉惠。深有望于老兄也。贤胤资质。乐易开朗。宛有典刑。久看益知其可爱。但志趣不高。心胸不阔。直坐索居无师友之助。率是以往。恐
老洲集卷之五 第 105L 页
有安小成而不求进之患。必也迨此少年时。激仰恢拓。可期其大成也。此意已说与于渠。未知果深省否耳。其间共商大学一通。而未免草草。且环堵中。实难得从容开怀。就使开怀。得之浅者。安能入人之深也。终恐虚负勤托。是用介介也。不宣。
答权敬之
曩者岭路。三日联镳。稳奉嘉诲。况岳云松籁。无非助发襟韵。归来思之。几发乎梦寐。际玆宠牍。伏承起居履端增祉。区区慰豁。非他日比。弟离亲情私。逢新益难耐。而贱疾久淹感冒。仍成痰眩。颓顿无起色。悯怜而已。此际 宫衔来绊。惶蹙之极。莫省自措也。去就初欲即为呈递。亲教有一谢 恩命之意。且思古人亦有以世臣延颈之义。一谢而去者。故方拟一番叩谢而丐递。未知果不至无据耶。第凡事才欲宛转。末梢便难收拾。是虑是虑。示谕牛溪出处。不觉惊愧。自顾于古人。无能为役。而所值虽适相类。岂可辄妄摹儗而不疑耶。只可自量己分与时义。择其安于心者而居之而已矣。近俗稍涉人去就。以不着言语为一副规模。老兄则有此缕缕披示。苟非相爱之深。何以有此耶。乞继此而不悭指教。俾不迷于险途如何。千
老洲集卷之五 第 106H 页
万不宣。
答权敬之
 程子曰。人之情易发而难制者。惟怒为甚。第能于怒时。遽忘其怒而观理之是非。愚尝思之。忘之一字为最难。惟忍字差易。怒气方发。忍有镇定之功。少忍夫方发之气。则气才降而理旋明。
忘与忍正相反。忘则心得虚旷。可以观理之是非。忍则虽按伏于一时。终始容着在而心已偏系。恶由见是非之正也。凡人喜怒。每生于物我之相形。而各有所蔽。怒才发出。遽觉有所蔽。而以理胜之。节节平心易气。则怒可忘而理益明。若只欲力制于外。则纵杀其暴发决裂之势。种子依然故在于肚里。无或反为阴證之病耶。且胜之以理而忘之易也。制之以力而忍之。恐为尤难矣。
答权敬之
敬胜百邪。如见晛之雪。才敬立则邪便自退。胜非以此胜彼。交战决胜负之胜也。来谕分邪退前后言者。恐深看胜字也。敬不可太拘束。诚如盛教。然如吾辈无本领弛慢甚者。恐不可一例论。犹患拘检之不严。或可济事也。默坐凝神。可见平日用工节度。不胜钦
老洲集卷之五 第 106L 页
叹。愚亦尝于十数年前。见延平答问。甚爱默坐澄心体认天理之语。虽未得下一日之功。常所在中者。故聊此诵闻。盖此语比之徒默坐凝神。却有体认一段事实而不虚。苟得力于斯。则充养庶有端绪。未知此意如何。还以见教焉。
与权敬之
义命之谕。甚协鄙衷。孟子以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为立命。若知夭寿不贰而无修身以俟之事。则不足为立命。而殆庄老之见。朱子所谓流荡不法而不足以为智。正谓此耳。然向来鼎会。与宅友酬酢。非为是也。窃谓以身许国者。苟断置死生祸福于一边。可以随处尽分云尔。此乃以立心之始而言。未到得事上说也。宅友知命之答。计未深会于言者之意。故答问不相值。其时欲以一转语相难而未果矣。今盛谕及此。试以还叩某友。幸示其覆。如何。
答权敬之
示谕变化气质。即吾儒正法眼藏。苟能于此透得尽。何患圣贤之难及也。然变化之功。当内外交致而不可偏废。如皋陶之九德。自内推出于外者也。如玉藻之九容。自外约入于内者也。且如云惩窒闲存。用工
老洲集卷之五 第 107H 页
于情义之际者也。如云制外发禁。用工于言动之间者也。从上圣贤论学。必也内外交修。不如是则沦于一偏。不能尽克复之功也。直卿所谓用工于性情上者。未得详听其谈论。虽难悬断。倘或出于急内之意。犹未免于偏枯。而至于老兄之以变化气质。尽冒于性情者。不特有遗外之意。侵过静体。岂不尤为碍却耶。盖学者自修之功。不越乎存养省察。以对待言之。存养为静时工夫。省察为动时工夫。分不可紊矣。以本末言之。存养主乎静而该动。序不可忽矣。及夫收效也。存养熟则省察密。省察密则存养固。此乃相须之势然也。今夫静体之地。固无得失之可言。则矫揉之功。当属省察而为动时工夫。动时亦有内外。不可以内而遽谓之静时工夫也。窃详盛谕。于气质二字。犹有未及究勘者。故变化之功。推之于体上。恐为正见之累。更入思议而复教之也。
答权敬之
示谕明德正义。不待他求。即乎章句。已跃如也。盖章句自明德者至复其初也。首尾六十有八字。明白精切。靡有馀蕴。使人易晓。如视掌纹。其曰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释人
老洲集卷之五 第 107L 页
之心体本善。无亏欠间隔也。其曰但(但字只是无他之辞。)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者。释众庶所以失之者。由是两端也。其曰然其本体之明。有未尝息者。释虽昏蔽之极。终有不可得以昧者也。其曰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者。示以明之之端。复之之术。而又不越乎本明之初也。有时而昏。(若使本体有浊恶种子。则不当下有时字。)对未尝息而言。知有时之非故在。则可见未尝息之为本明也。初与所发。自相唱应。知初之为本体。则可见所发之为发后始有善恶之可言也。故或问提掇此意。尤为谆复。而本体二字。实有精义。本体即明德。明德即本体。非有二焉。本是本然之本。体是全体(全体大用之本体)之体。犹曰本然之全体也。是就虚灵洞彻。万理咸备者言。人之所以灵贵乎万物者在此。不以圣凡而有殊。不以古今而有间。若如盛指。有浊可化。有驳可变。便不是本体。而所谓明德。名实不符。不过虚设之美称也。且夫所以变化者。必也据是本体之明。变化其气质之拘。终使至于十分也。今曰本体之上。已不能无杂焉。则何所据而下手耶。就使变化。所谓明德将为随人有分数之物。(唯其虚灵洞彻。故却能万理咸备。万理咸备。故却又灿然有条。此心性泯合之妙。虚灵若有分数。则灿然者安得不随而有分数也。)其所以
老洲集卷之五 第 108H 页
变化之者。亦将依其分数多寡。面面不同。千百其等。所谓人皆可为尧舜者。又何以称焉。盛谕又曰心也气质也。其有本领之禀则一也云云以下一段。实为盛见命蒂之所在。请于此毕其愚而求契可乎。夫气阳而质阴。心乃其灵处。为理之配而为气之帅。虽与气质均是气也。精粗本末。迥然不侔。其体则湛一虚明。与理无间。其用则运用造作。通乎气质。举始终而语其发用。方有不齐之可见。就本体而语其精爽。贤愚一致。初无赢乏强弱之殊。岂容变化之力所可加损哉。盖人之生也。莫不有此形气。形定于外而气运于内。循环流行。无一息之或停。而神明涵乎其中。至妙至微。莫得以窥其际也。(神明与气质。初非二气也。即气质。拈出其本之为灵底而名之。大凡气者。有本有末。虽至粗之气。其本则无有不精。非特人物亦然矣。)及其动也。气质纷纭错糅。动荡奔凑。其清浊粹驳。各值其机。而万变无穷矣。于是神明之乘其机者。出入升降。自不无善恶之别焉。善者气质清粹。心无所累而发得中理也。恶者气质浊驳。心有所蔽而发不中理也。故其或善或恶而不齐者。即气质使然。决非神明本体之如此也。然则高明所谓本领淑慝之禀正。可论于魂魄五脏百骸之气。而其变化之功。亦无以他求为也。
老洲集卷之五 第 108L 页
实赖此心之主宰乎中。不为浊恶所昏。斡旋发挥。有以清彼之浊。美彼之恶。复其本然之初而为尧为舜。理不可诬矣。栗翁所谓方寸虚明。变化气质者。其此之谓也。是以从古圣贤论学。不出乎存养省察。静体之地。存之养之。不失其本心之正。求以立大本也。动用之际。省之察之。克治其气质物欲之私。求以行达道也。(存养严则省察愈精。省察密则存养愈固。若务省察而忽于存养。则昏昧杂糅。其察也无以精矣。务存养而忽于省察。则真妄相错。其存也无以纯矣。)体用相涵。本末交修。不可以偏废也。界分井井。功序秩然。不可以相紊也。今高明之不分动静。将矫揉克治之功。必欲推之于体上者无他。既搀入浊恶种子于本体矣。故其所为说。自不得不如是耳。此愚所谓看心字一差。终恐并与圣贤论学之旨而湮晦也。岂细故哉。大抵读书之法。先求之经文。次求之注解。虚心易气。反复体究。要见得圣贤立言之旨。融释浃洽然后。始将先儒许多说话。参證其得失。乃可谓知要而不失本末之序也。今也不然。开卷之前。已有先主之见。胶固于方寸。故于当下正义。却不肯俛首究观。去取先辈之说。不辨地头。不论得失。苟便于己见。惟意掇拾。抗之使高。凿之使深。纵能邂逅而不失正义。尚不足为贵。况其离真
老洲集卷之五 第 109H 页
失正者乎。愚固非敢以此疵高明也。凡有志斯道而以名理自好者。皆可以知戒也。顾今法门衰败。心性之论歧贰久矣。自顾浅陋。无所知识。虽于早晚记诵之馀。或有一二会疑于依俙之际。亦不敢向人开口者。窃有迷戒守之馀十年矣。近日荷老兄不鄙。发端叩问。反复谆切。必欲发其蒙蔀。舍旧而即新。奈此迷滞之甚。终未能祛惑。是诚可愧也。然不可以见有参差自外。披露仰质。而区区平日粗知义理之公。不可有固必之心。乞须一一细究。痛赐镌诲。且愿相与扫却诸家之说。不使留着一毫。直就章句或问。洗心从事。体认出来。庶几不中不远。而气象意思。亦可以宽平简易。未知此意如何也。语涉蔓猥。不胜主臣。而如非老兄。亦何敢率尔妄发耶。尚有以默亮也。
答权敬之
夫心之体。一而已。其用则无穷。自其发动处言之。奚翅二心。虽谓之千万心。可也。若所谓人心道心。以其或原或生之异。有是二者之名。而皆从发后言耳。倘如盛谕。此亦有二副心之嫌耶。程子曰心一也。有指体而言者。有指用而言者。心固一副心而有体用动静之殊。随其所指。不得不异看。而不害为其本之一
老洲集卷之五 第 109L 页
也。盖心之未感也。真体之本。湛一而已。灵昭活化。与理泯合。极于方寸之内。其始之所以感应之妙者。只是能知能觉。(见可喜可怒之事。则觉其可喜可怒。触饥寒。则知其欲食欲衣。此圣凡之所同。)如鉴之照物。及其外物触其形而动其中也。神感于微而乘机发见。故方其触感之际。自非圣人气质。至清至粹。不为蔽拘。发辄中节者。自不无许多不齐。禀木气多者。见可喜之事。则其感也偏于喜。禀金气多者。见可怒之事。则其感也偏于怒。以至食色之欲。亦莫不然。各随其脏气赢乏而感有深浅。此乃气质用事而发用处。有是种种呈露。千万其状。于是渊沦天飞。变动无常。始流于恶而无复真体之本色矣。此朱子所谓心本善。亦能流而入于恶者也。故心之不可恃者。以其有始终真妄。终不如此性之无情意造作。而自有不偏不易之体耳。凡物粗者强。精者弱。故理与气对。则理弱而气强。心与气质对。则心弱而气质强。孟子曰。今夫蹶者趍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心与气之相胜负。此可见其一端矣。故气质虽是心之卒伍。心失其主宰。则反为气质所动了。譬如将帅一失其为将之道。则不能统率号令。众寡强弱不相敌。而反为军卒之所使。无所不至。此理势之必然也。(一心之气。
老洲集卷之五 第 110H 页
虽是本微而弱。百体之气。虽是末众而强。)是以学者苟能察乎操舍之几。敬而守之。使湛一真体卓然常为一身之主。则气质遵命循轨。自不能作用而为患矣。故曰天君泰然。百体从令。
答权敬之
熙常謏陋蔑学。其于心性之蕴。未有一斑之窥。曩日偶因老兄俯叩。率尔仰对。已自知其僭且妄也。然既始之案。亦不可无究竟而止。故掇拾旧闻。罗陈以求契。意非徒然。而一往一复。至于再三。不特烂漫之无期。一东一西。愈见其参差。此殆褊滞之见。终未可以闻道也。孤负教告之勤。虽甚悚戁。苟然惟诺。亦匪白直底道理。无宁唯悫守明道先生知性善。以忠信为本之训。姑讱之于外。益求诸内。早晚若得一悟于愤悱之馀。当更披露以就正。庶几彼此交益。而或互相犁然有归一之望也耶。且窃详来谕。于鄙书曲折。不为舒究。其所辨难。多不相值。往往有似乎见人说昼。必说夜而反之者。无乃贤者犹未免先入为害事欤。推此反省。虽自谓逊志易气。究观于高论本末。又安知果无所蔽。而一一体会其本意而无失也。噫。朋友讲论。将欲切磨以求是也。苟或发之以胜心。御之以
老洲集卷之五 第 110L 页
口给。寻流逐影。只成閒竞争。则此正程子所谓转使人薄者。而倘又如此辞令之过。互失和气。曾所不能无憾于向时先辈。今岂可复蹈其辙也乎。先事之戒。不可不交勉也。贵侨不远之地。有田氏园。林樾蘙荟。幽靓可爱。曾亦一登眺否。近以忧冗。心气不舒。日间欲一至其处排闷。或可以筇屧偕作。做半日宴谈否。会心不须在远耳。不宣。
答权敬之
 家礼昏礼章。无主人之的指。当与冠礼章。参互以看耶。其曰若非宗子则必继高祖之宗子主之。有故则命次宗子若其父自主之。独不及于继别之大宗何也。
主冠主昏之参互以看。盛谕似然矣。士冠礼筮于庙门注云庙谓祢庙。(陈氏礼书曰。筮必于庙。尊尊也。庙必于祢。亲亲也。)士昏记云受诸祢庙。古者冠与昏行事。俱以祢庙为主也。且士冠礼主人注云将冠者之父兄。盖庙既为祢庙。主人又是父兄。则继祢者冠婚其子弟。自为主可知也。至家礼断以继高祖之宗子主之者。乃是尊祖重宗之义也。其不及于继别大宗者。仪礼疏曰。若天子诸侯皆冠于始祖之庙。继别大宗。有始祖之嫌。故家礼
老洲集卷之五 第 111H 页
之不举者。窃恐以此耶。
答权敬之
 弟方奉高祖祠板。而妻与子妇。权祔于东壁。如行时享。则最长房者之妻。祔食于高祖。盖有尤翁定论。而至于五代孙妇。则昭穆既差。不当祔食。故妄意以为告由与祝文体段自别。于子妇位初献。告曰云云。而献酌等节。一如祔食。则无四龛祔食等嫌。亦无碍于姑位耶。
凡祭之盛杀。视祝之有无。虽以告辞为之。告之于进馔奠酌之际。终有有祝之嫌。有事一堂而别告。又似碍统于尊之义。愚见则终觉臲卼。大抵祔庙与祔食。自是一串事。五代孙妇之权祔。既以祔位异于正龛。无五世之嫌。则祭时以权为祔食之意。别为措辞于原祝而祭之。(继祢之家。妻主权祔于祢庙。祭时。措辞于原祝而祔食。此亦可以旁据矣。)恐不至大悖。更询于知礼者而裁取也。
答权敬之
向来蒙谕礼疑。率尔仰对。辱与反复。剖示缕缕。始觉浅见之谬甚也。然愚亦岂不知昭穆之不可紊。第丧祭之礼。尊统卑之义。亦不轻而重矣。令子妇既非正位。又无班可祔。而今有事一堂。别告而祭之。虽曰告
老洲集卷之五 第 111L 页
辞。读告于进馔之后。奠献之际。安得无各祝之嫌。且时享所以祫祭。而诸祔位之以其班祔祀。毕竟是尊统卑之义。则一堂一时之祭。各告而祭之。不属于尊位者。是正位乎。是祔位乎。非正位非祔位而别告之。虽一堂之内。却是各祭。不相交涉。乌在其合祭之义也。盛谕所谓有事别告者。即如告貤赠告迁墓之类。无事于诸位。有事于当位。则别告而已。不然则率以尊位为主。况时享盛举也。群庙当座。昭穆以序。工祝承事。礼仪秩秩。当此之时。如有事可告。当告于尊位。岂得遽告于卑位耶。故虽以有事告之仪准之。就原祝中措语以告。恐为理顺。措语则原祝祔食下。继以五代孙妇某封某氏权为从食云云。盖从食稍异乎祔食之云。不过是从尊者食。后世所谓从享是也。如此则恐不碍掣于昭穆之礼。尊统卑之义。亦行于其间。而祭祀体段始得矣。然臆说无稽。恐终不槩于盛见耳。
答权敬之
阔焉阻信。政劳瞻注。伏承下状。恭审比日暵热。政馀起居益毖。慰喜之极。无异叨诲也。熙常大病以后。精神意用。恰似癃老样子。仍益弛纵。收拾不上。恐竟如
老洲集卷之五 第 112H 页
是而止。虚负此生耳。示谕备悉。老兄到老读书。于为一小县何有。闻承数递积弊之后。方留意整理而怨讪旋兴云。此所谓小人可与乐成。不可与虑始。苟吾举措得宜。持之以重。此等哓哓。自可终底帖息。何足介意。然做治不可欲速而无渐。必先躬率以正。迟以时月。待官与民相信。然后为吾所欲为。则庶几无多少拂戾而始可沛然矣。窃覸老兄于施为。饶刚决而欠容忍。暴发有时害事。今玆怨讪之兴。无乃无渐为祟耶。孔子曰。如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期月三年之间。制治之术。自有次第分量。条绪秩然。不可以躐越也。苟非然者。以孔子过化存神之圣。何待期月三年。而有可与成之治耶。荷见与之深。妄效愚悃。如蒙垂采。或庶为求治之助矣。如何如何。自馀惟冀以时保鍊。不宣。
人有恒言曰。为政当任怨。怨不任则事不济。此乃申商计功谋利之言。从古圣贤。何尝有此个模㨾耶。大抵物不得其所则怨。怨者乱之道也。故圣人之治。使万物各得其所而已。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即齐治之验而仁智之符也。就使举措之际。或有不得已任怨处。岂可以此为做治之本领乎。
老洲集卷之五 第 112L 页
答权敬之
圣嗣诞降。庆欢普切。横渠之喜而不寐。真先获也。便中伏承手教。谨审霜秋。莅民动止若序增重。区区不任荷慰。第俭岁民忧。兼之以试役。窃计劳费神观。为之奉念。熙常病骸见凉。益觉羸悴。最是痰壅心肺。瞀眩常如中酒人。虽欲稍寻旧课。为一分维持之计。惰与病仍。凝聚不上。于是思近强辅之提撕而不可得。则千里企想。未尝不在于执事者。盖非但契阔之抱而已也。割鸡之试。已多时矣。未知吏畏威民怀惠。政成事简。恰有松桂读书之趣否。曾见退陶书。有贺人做官曰。近来朋友稍稍皆从此路去。其为禄隐之计。反觉此一路甚好。只恐志业不修。遂成污下。无复救拔之期也。雅知执事始在京司卯酉之职。佔毕翻诵。轮流不辍。今也为县。岂遽自怠而改度耶。然则志业之不修。非所忧矣。退陶所谓禄隐之实。殆高明有之也。然凡酬应事务。此心易与俱往。而且执事自来当官任职。毋论巨细。必欲事事整顿。故不能无紧急系累之为病。如此之时。虽亲近书册。义理意味。无由浇灌浸渍。而恐难见其功效也。须于向晦宴息之际。默坐澄心。朝昼云为。一切放下。使方寸之地。虚閒恬愉。
老洲集卷之五 第 113H 页
徐将圣贤言语。反复绎玩。涵泳其中。自然心融神会。方可得力。而应事处。更自有资助也耳。窃想平日用工。当有见成节度。何待乎不逮之言。感求言之意。聊复妄发。深切愧悚。不宣。
答权敬之
云坪文集。年前偶一略绰寓目。多是粗心閒气。全无儒家文字规度。且其欲突过前辈之意。着在肚里。终始为祟。今春所坐。亦职此之由也。然若直断以侵辱沙翁。则彼亦不心服其罪也。大凡论人。当原其情。如非病风丧性。以尤翁之孙。岂遽至此耶。至于所谓朱子七十而夭。彼引用奇僻。自陷不敬之科。以此以彼。恶得无罪。诎其书毁其板。固可也。而削逸则乃是死后一律。无已过乎。大抵斯文是非。要当以士论为主。恐非遽为推上朝廷之事。顾近来士林衰败。大小言议。无所取裁。不能折衷于过不及之间。人各以己见主张。此特其一事。令人喟然也。
答权敬之
近日科举之弊。莫可矫救。诚如所谕。由今之道。不变今之俗。向来相劄所谓国必亡云云。实非过语也。尚记童年闻诸父兄长者。曰苟欲知朝廷人物臧否。则
老洲集卷之五 第 113L 页
当先观其立身之如何。若于决科之初。有一毫不正。虽有百善百能。其人乃可知已。每将此语。说与儿辈。俾知有所戒于得丧之际。然恐其习惯于目下风气。而不能保信得及矣。至于那中少年所处之地。既非京华纷荡之场。又有门庭身率之教。其气候岂遽至如此间耶。
答权敬之
见询冠礼器服。初加缁巾深衣。再加幞头襕衫。三加草笠道袍。即近世通行之规。而先辈亦未之改也。然愚见则窃以三加之草笠。终有所未惬。记曰。三加弥尊。谕其志也。释之者曰。始加缁巾。不忘本也。再加皮弁。朝服也。三加爵弁。祭服也。不忘本然后能事君。能事君然后能事神也。今夫缁巾深衣古制也。幞头虽非古之弁制。犹是宋 明遗制也。至于草笠。则不过俗制之最贱者也。初无意义。而况其制样。极为轻薄。尽是倡优掖隶太仆厮养之所着也。虽用于燕居。已不雅。尤岂所宜于礼仪从事之地。而尚何谕志之可言哉。向来迷儿之冠首也。议于一二长老。三加用金冠朝服。盖以朝服上衣下裳。犹有古意之可取。(古礼。三加用爵并纁裳。)且襕衫之后。继以朝服。正合弥尊之义耳。其
老洲集卷之五 第 114H 页
后知旧家冠子之礼。或以鄙见谓有可取而行之者。未知盛意以为如何也。
答权敬之
问者因事西出海西而归。崇牍留案而便人已发。无缘报谢。只自怅然。匪意舟子至。宠问远辱。拜审霜秋。动止清胜。超然尘外。汀葭岩枫。无往非渊趣所存。慰荷之馀。继以羡仰也。弟之甄复。极是意外。自顾一生跧蛰。一切世缘。都不入心。向来暂蹑仕路。试可而止者。非高占地步也。亮是见难而退。十数年来。世亦不以拟议于除目。窃谓从此庶几相忘于大化之中。自遂其性命。且得以老兄相爱提挈之力。免蹈大过。了玆馀生。藉此而归见父兄师友足矣。顾此所愿。岂其侈哉。而忽有是魔戏于其间。殊令人芒然也。然亲年益高。顺志为急。苟欲径行己志。实有不安于心者。故舍置自己冷暖。姑取其所安而就之。向后利钝。只得任之。而一出之后。小则悔吝。大则狼狈。不待龟筮而知之矣。亲知中。惟闵元履知弟之情。故虽不得劝之以已。心深为之闷然。意谓如老兄。平生故旧。其所垂念。当不下元履也。今承多少诲谕。类不甚悉此本末。卒乃以民社事功见教。相知之难。噫其甚矣。少壮之
老洲集卷之五 第 114L 页
时。自分其难为。况今丧忧疾病之馀。颠发星星。精力耗脱。枵然一个空壳。尚何趍事赴功之可言耶。此犹属后面事。眼前不娴与人周旋。虽寻常接应。倍费心力。而犹患龃龉颠错。奈何奈何。才自直庐归。疲惫不宣。
答权敬之
辱询礼节。系是礼之极变。寻常畜疑而不能决者也。然礼曰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故妇人主祀。礼所不许。若所谓大功主人之丧。虽以丧主言。亦可以推见于祭主矣。到无男主而理穷势极。迫不得已处。或引用元阳祭录。以显辟题主。然先辈亦多不取。以尤,春两先正之论言之。尤翁前后有三说。答宋基厚及闵老峰之问。以支摄与女主。皆为不便。于金昌锡之问。以支摄答之。同春答迂斋之问。以为显辟之说。出于千万不得已。有弟有兄则自可主之。而祔于祖龛。得礼之正。年前。鄙家宗子。无嗣而死。窃据于此。使其弟以显兄题主。三年丧毕。姑祔祖庙。依家礼大祥后吉祭前奉神主之制。以俟异曰立后。并前代改题。祫祭而行递迁之事。夫如是然后。凡百可以稍得理顺矣。大抵女主之掣碍。不一其端。而最是改题而称显辟大
老洲集卷之五 第 115H 页
舅。推以上之。称曾舅高舅。则五代舅。势将递迁。是以妇女继世而行迭迁昭穆之事。其大家不经。岂特称号之无稽耶。且闻此家有两世孀妇而姑为主。万一姑殁而妇继。则又不得不改题递迁。是连二世妇女继序。尤岂不万万难处乎。夫男女者。乾坤之大位也。支嫡者。宗统之大分也。大分虽严。大位固不重欤。以此较彼支子之摄祀。犹可谓变之常也。女主之继世。实为变之变也。亡者若无诸亲则已矣。既有诸叔。据礼之亲同则长者为主之文。诸叔中最长者。权行摄祀。以待立后。恐不害为随时制义也。此是礼之非常。故先辈未有一定之论。遂翁诸说。虽主显辟。窃恐只是随人所值。随问随答。当时人苟有举本末终始而为问者。亦安知不以女主为未便耶。
答俞进士(宪柱)
积岁慕义。未尝获私于执事者。匪意先施宠问。副以先兄诔词。辞甚高而意至恳。其所以咨惜之者。靡有极矣。噫。先兄潜修早世。世且无知者。惟执事既无一日之雅。生而爱悦。殁而致悼。苟非有相感之深者。恶能若是。虽他人。犹且闻风激感。而况熙常之心乎。哀感之至。涕泪被面。不知所以为谢。至若书末所教。古
老洲集卷之五 第 115L 页
道也。有非庸愚谫劣所敢承也。岂欲引而进之。不暇择其所施耶。然不有以自暴。执事何由以烛此实状耶。熙常幼而不才善病。长而不闲程文。因循漫浪。不能随人应举。进退无据。文质无当。只惯杜户索居。居然颠发已疏。此实拙计也。非敢自以为道理。而人之不知者。或猥加以读书之目。譬如瓦砾沦渊。或疑以贝珠。萤䗲在林。错认以光怪。此无他。特不露故耳。岂意执事之明。亦犹有遗而有此假借之教耶。反省愧恐。靡所措躬。纵欲感奋淬励。顾鼎器已亏。分处下流。愿勿备数于君子之林也。霁轩丈捐背。倏已屡阅星霜。幼蒙抚顶之爱。以至长大而弥笃。今已矣。每溯念畴昔。不禁怆悢也。千万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