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x 页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疏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10H 页
江都陈弊疏
伏以臣识虑浅短。辜过深重。自分为 盛世弃物。不意前冬淹疾之馀。乃叨此保障重寄。顾念才分情地与病状。皆无承堪之望。故陈疏祈免而见阂喉司。仍值 圣体违豫。为参候班。黾勉暂出。而所期者候班辍而辞疏入。终得解递。及至春初。庙堂以赈政之方急。 启请催遣。欲辞无路。遂至冒就。既受其任。宜思其责。凡可区画变通者。岂无其事。而春夏之间。连以入京承候。不但忧遑奔走。殆无暇日。中外文书。举留政院。胪列登 闻。亦非其时。故迟佪半年。今幸 寝膳复常。 裁决无滞。念此重地紧务。不宜一向疏虞。玆竭惫疲之神思。略陈措置之得失耳。窃观本府环江海以为固。其习坎之形。有非陆地山城所可比侔。且其受汉水临津之辐凑。以控扼畿辅。处五路木道之要冲。以号令西南。其气势之表里相通。远迩相应。可使寇贼不敢轻犯矣。王氏之入处几四十年。能保其社稷者。岂无所以。而丁丑之难。责在人谋之不臧。非地利之不足恃也。是以厥后 列朝益加经营。凡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10L 页
其为惩毖之计者宜无未尽。而今以臣愚见。守备有失便宜。军制多不整理。粮饷渐就耗缩。器械鲜可使用。而至于土风民习之恐难望其得力于缓急之际。其忧又有深于上所云四者。臣故辄事为之说。而谨仿状 启别单之例。另书别幅。以便 睿览。而所论务详。文字自多。一时 览讫。恐或妨于颐养神精。且此与目前事变有异。亦宜深留 圣算。悉究其利害。若蒙姑置 座侧。从容披阅。徐下庙堂。则其于调摄圣躬。巩固边圉之道。俱为幸甚。臣以不肖。受 恩既深。所叨职任。又非等闲。苟有千虑之一得。则固不敢自隐。而况本府即臣祖父当丁丑殉义之地。臣躬莅此任。目击遗躅。俯仰公私。冤痛自倍。诚欲效其尺寸。以少裨阴雨之备。毋令他日 朝家复遘祸难。如前之为。故尘溷之罪。有不暇顾。亦望 圣明俯谅衷赤焉。
  守备第一
 天地之设险。有山溪江海之异。故据其险而守之。亦各有其宜。是以自古水国之御寇。必于水而用舟。未尝舍水废舟而遮截于其岸。历稽孙吴之走曹魏。南宋之捍金虏。皆仗舟师矣。然则本府之所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11H 页
当据险者水。所可备置者舟师。而今沿海岸十一镇堡与环府境二百馀里。无一战舡无一水军。而始则列墩台于岸上。为防御之计。近又筑内城于府治。作入保之资。夫既不能御贼于海中。又不能却贼于岸上。而逮其偪轶府治。欲自守于三里之城者疏矣。此所以始筑之时。人多异议也。至若墩台。即故相臣金锡胄所设置。盖仿 中朝辽蓟海防而为者。其所论奏设施。尚可见其精神于文字间。有非近来任事者所能及。而然亦或有可言者。列墩既不密迩。相去之稍远者。尤难接应。而一墩守卒仅一二百人。若使黠虏以疑兵诳墩。卒抽其精锐。豕突两墩稍远之间。则以此零卒。自守之不赡。况可出而击之耶。此其势必致恣意登岸而莫之阻拦矣。夫贼之来犯墩者。固非飞渡。是当用舟。而我不以舟击之于水。乃待其垂泊将登而欲自墩上御之。此非策之善者。为今之图。宜于北东诸镇堡。自升天至草芝中。为津渡与要害。而又可藏舡者。改其陆军为水军。备列战舡。击贼于水。毋使近岸。而守墩之卒。磨砺以待。贼若不退而近岸。与舟师挟攻。可谓万全。而西南尤有可论者。在昔丁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11L 页
卯丁丑。寇皆从陆而来。故是后我所备御者。专意东北。而曾不恤西南之海防矣。噫。寇贼无常。事变难料。惟此西南。直接青齐之域。斜通倭夷之路。凡其可虑。不啻十倍于东北陆贼。而就其海防言之。则乔桐在本府西北一隅。介于本府与延白之间。而其地褊小。不足遮蔽。本府煤岛在乔桐之南本府之西。土沃且有渔盐之饶。民多入居。可合设镇。而以有太仆牧场。难于变通。注文在煤岛之西南。亦系牧场。近才设镇置水军佥使。而以牧场之尚在。事多妨碍。永宗在本府东南。此固三南漕转咽喉。本府甲串广城之津见阻。则亦可为自仁川转达本府之路。而然其不能遮蔽。亦类乔桐。盖贼舡若乘风潮自外洋直犯本府西南。则此于乔桐,永宗。风势皆逆。何能发舡来援。而乔桐之于本府之南相去。视永宗倍远。又多诸岛之间错。亦难即知贼之来犯矣。夫本府既无舟师之可以御贼于水者。乔桐,永宗亦不能相援。则其势必无幸矣。臣为此虑。遣军校之习于海者入海。遍审形势。本府西南有长峰岛。实与注文,永宗分峙海上。而其为本府屏翰则最紧。其地广而沃。民多愿入。且浦口可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12H 页
藏舡舰。前朝设镇之古址尚可寻见。金锡胄之议本府形便。已言其可设镇。而以太仆之置牧场。至今未果。信岛,居岛相联。正当本府之南。在永宗与长峰之间。一带横亘。似若卫本府而限洋之内外。此亦宜合两岛设一镇。而太仆亦置牧场矣。夫牧马亦有国之大政。而然只宜就水草空旷之地。不必取防守要害之处。以有妨于保障矣。本府曾请罢境内牧场。许民耕食。而以大臣之提举太仆。守臣之言辄见沮。今臣龃龉。虽不敢遽申前言。而若彼诸岛所在在太仆。不至如镇江北一之为紧。而关系海防则甚要。又何难于移出若干马匹。舍置若干田土。不为 国家缓急所需耶。苟能罢长峰之牧场而设一镇。又于煤岛及信,居岛而亦如之。并置舟师。又于注文而亦移其马。使得专于防守。则庶可有赖矣。且本府西南境之长串堡。可改置舟师。而井浦在本府境。而以其为水军万户属于水使。然若果设镇于煤岛。则此在煤岛屏蔽之内。不甚紧要。革之而移其水军于他镇亦可。本府南境只有舡头堡。而顷于丙戌筑堰时为管堰事。移在东之花岛堡于此。在浦堰五里之内。其距海门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12L 页
几十许里。于水于陆。皆无所据之形势。今于堰筑土垦之后。仍令边将深处内地甚无谓。而南境则颇可虞。宜移设阳岩而改置舟师矣。仍念水军例签补各邑民人而收其布。以给本镇之卒。使之待变。战舡之造。多费财力。今之难臣议者。必以为安得许多闲民而签补水军。以资诸镇堡之所给。而舡材渐少。亦何以造许多战舡。而臣谓本府镇堡之十馀人为边将使唤者。则自兵曹略给布。而元无射夫炮手之受布如三南之例。其所谓军官土兵。皆不食于官。而为待变之卒。今于其官号。当改兵马为水军而已。不必加设水军。徵彼而给此。只以素有之土兵为能橹军。素有之军官为射夫炮手而已。岂至以签丁病列邑哉。况牧场所在者则罢牧场而募民入耕。仍除其税。使应射炮能橹之役。则民将坌集而乐趍。何患乎无镇卒也。至若战舡。亦有可以商量者。近来诸道舡材所长养。固不如前。而然所耗费多系不紧者。而曾不能痛禁于此。乃以海防所用为难者。果何如也。且本府旧有待变舡自三南造送之规。此由 朝家为虑临急渡涉之难。而以其舡制高大于津舡。府民之居水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13H 页
边者。持此为其赁载之需。而舡久而伤则渐改而小之。为渔采之用。盖皆为舡人所资。恣意出海。而其回泊待变。只冬间二三月。此殊乖当初设置本意。而徒贻弊于三南之造送。故近者备局不许其造送。本府姑修补旧舡而付舡人矣。夫前之称以待变。而徒为舡人资者固失矣。备局之不许造送亦有据。而今移此而为防守之用。则又何可不许乎。且旧舡之中。择其不至朽伤者。亦或可为兵舡防舡。今之所当新备者唯战舡。而西海之潮汐急。而间有水浅屿露者。其舡制不必如南海舡之大。则舡材似不至甚难矣。人多狃于耳目所及。而无远虑。今必以惯见本府曾无战舡水军。而又幸无事于七十年间。不免恬嬉之习。谓以不宜纷然变改刱置前所未有。使事力不逮。弊端先生。而臣之所慨惜者。 朝家既置保障而为防守计。则乌可舍其所防守。侥倖寇贼之不犯。而况今其设施苟如臣向所陈者。则又岂至力不逮而生弊端耶。夫人固昧于将来。而已事之得失。亦可引以为喻。试以陆贼来犯者言之。丁丑之役。使姜晋昕湖西舟师。严备甲串。张绅不乘舡而走。则彼 小舠何敢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13L 页
遽渡哉。此则不备舟师而狼狈者。而其用舟师能却贼保境者。亦有焉。当丽季倭陷本府。民人死亡流离。殆至空虚。遂召募水军。造战舡浮海。有事则进战。无事则退耕。其时朴子安以京畿左右道水军都节制使。兼本府之任。克有成绩。使海路无警。流民复业。此实载舆地胜览。可考而知。夫丽季倭舡之所来陷本府者。实由今之海路。海路同于前。而我之所以备之者异于前。如是而可以防患乎。况即今青齐。又异丽季所遭之时。使价之自燕回者屡报海警。荒唐舡之往来海西者渐多。近至龙煤。此于本府之西未满百里之水程。今之以渔采来者。安知其后之不以寇贼来。而乃不饬其海防耶。抑臣因此请陈其海防之大者。乔桐既介处本府与延白之间。使贼由延白来则或可防遮。而贼岂肯舍帆风之所便。迂于岛屿之间乎。且水营之设于乔桐已久。而以其邑小。尚不成体㨾。其所管镇堡。或在本府境。或越本府而在通津地。号令不即传行。警急亦难相援。是徒拥虚号而难责实效。臣曾考备局文书。 仁祖己巳。将移花梁之水营也。本府与乔桐皆在所议。而终归乔桐。当时所取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14H 页
舍。虽未知何故。而迩来议者谓乔桐之不堪设营则多矣。永宗亦处一偏。近虽设防御。而闻其不成体貌。殆过乔桐。如此而何能有助于危难耶。又况乔桐,永宗所处迥阻。不相照应。临乱而亦必有失机之患矣。顾此本府则既近控畿辅。远通五路。居国中之要害。而又右拥乔桐。左联永宗。前列长峰,注文等诸岛。环包连络。足以互相应接。以之镇 王都之水口。壮本朝之形势矣。夫以畿辅而不置水军帅则已。如置之则不宜舍此而置之于他。此朴子安之所以节制左右道水军。而兼理府事者也。且本府既兼镇抚使。为一大军门。不如乔桐,永宗之疲弊。虽兼领水军。在 朝家不必重烦需费。而本府自可成其体貌。今若移水使所兼之统御使而属之本府。俾与镇抚使而并兼之。总领水陆之兵。乔桐,永宗及前所管通礼等诸邑。咸受节制。得以水陆相应。交致力于防守。则庶可无疏虞之失矣。而如其不移属水帅之任。则虽设舟师于境内镇堡与长峰诸岛。亦恐不得管摄。终无所补耳。今不知者必以未尝有一将兼领水陆沮臣言。而臣上所称吴之周瑜宋之韩世忠。或水或陆。随机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14L 页
制敌。何曾局于一任。而况 本朝官制。道臣实兼兵马水军节度。其可谓无例。而又必以守臣不可离本府。当水战。谁可为将为难。而夫大将指挥而副将出战者例也。守臣居中号令。水使防御各率边将。听其令而出海御贼。体统之所当然。复何疑哉。臣方待罪本府。而谓本府之宜兼总水军。似有图占威权之嫌。而然臣不才。固无望于久备任使。又其衰病。恐难支堪重务。而设令 朝家采用臣说。亦非期年之所可了。是将付诸后人。臣何可曲嫌于不必嫌而不一陈其愚见哉。况此欲令本府而兼领水陆者。非为重本府之威权。实欲以御寇贼之侵犯。永卫 王室也。则揆以古人体国之义。身虽自请。亦可无嫌矣。仍念文字之所论列。虽极其利害。若乃形势之晓然易见。不如图画。臣故以本府及西南诸岛之关系海防者。作图付疏以上。用备 睿照。而亦送副本于备局。伏愿 圣明俯询庙堂而财处焉。
  军制第二
 天险虽固。所以守之。必藉于兵。夫自古军政。各有其制。虽其随时变通之或异。亦莫不壹其名色。使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15H 页
无错乱之弊。均其高下。俾绝趍避之志。以为其临难之用矣。今京军门军制虽差异。而外方所以拟于御敌而防患者。同是束伍一名色。无有高下等级。而惟本府则不然。名色不壹。趍避多端。当初束伍额数。今无可得其详者。而金锡胄之于己未论本府防守。以束伍之未满三千。恨其不多矣。近年束伍渐减少。而武学渐增加。所谓武学。异于他邑。武学之士夫子孙为武业者。以此为称。乙巳以前。中军之掌其事者。混许应定军役与已有军役者之投入。以致乱杂。徐必远之为留守。深知其弊。 启请禁断升定。其时武学八百馀人。而必远犹以为多。其后本府军保皆为变通。民无他身役而以束伍之称下于武学。犹避彼趍此。此增彼减。而其所增减。亦有所出入中间事。文书未备。虽难凭考。近年则可以按覆。戊子十月军案所载者。武学之与以武学而宿卫 长宁殿者合二十二哨。束伍与内奴团束者合九哨。而己丑四月状 启则以为秋间点阅军兵。武学十一哨。束伍二十哨。而束伍率是私奴雇工疲癃老弱之类。其中十哨沙汰。良民壮健闲游者搜得充定。武学增为二十一哨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15L 页
云。而其年八月所录置。总其数如戊子案。军案与军总实数虽相符。而状中所录乃有增减。且其实状与状辞异。多以束伍之愿升武学者移案。非尽别得。闲丁私奴之为武学。良民之为束伍者亦多。此盖其时中军专其事。诞妄幻弄。而谩告其主将如状辞所云故也。夫同是军卒。而以良贱别其名色者。已未知其可。而其所别之又如此矣。近来中外军门军官之猥杂。固是通患。而于本府特甚。始虽为收置武士。而终归滥觞。其名色多而人数繁。有营军官有别军官。又有左列右列军官。其于中军从事。亦各有军官。而别军官则以其有马定百人。而馀皆无定额。举其总数言之。多至千七百九十馀人。其所谓左右列者。顷虽以千三百三十馀人编伍。而号以壮旅。然不持铳本府校院生之多最。各邑当左右列编伍时。亦以千三百三十馀人编伍。号以义旅。而不持铳如壮旅。盖计除军门所例有牙兵都训导教师别破阵及标下若干人。凡所编伍者六千一百馀人。而实隶军籍者三千四百四十馀人。而又于其中分武学束伍。而束伍少于武学。其实则本色元军只九百馀人矣。 朝家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16H 页
曾以一岛人物之无多。为之变通诸般身役。虽于公私贱。亦禁其离土者。盖欲裒聚民人。而悉以为兵。为防守保障地。而乃以一体之民。而分其名色。等其高下。以开趍避之门。噫。民苟不安其分。则诚难望专其职业。以事公上。而今为束伍者图升武学。为武学者图升左右列。左右列又图升从事中军军官。从事中军军官又图升营别军官。束伍虽最下。而然为标下军者。以其役苦。亦欲移属束伍。而校院生虽编伍。其自便有逾于军官。故民多投属。是以人皆纷然。不肯安分专业。若任其趍避而无所整理。则诚恐不出十年。束伍无馀。武学亦随以减。举将升为军官。而校院生亦日滋月增矣。夫武学虽曰亦系军卒。终不如束伍之为本色。而今其多少相反。此固谬矣。而壮旅义旅虽曰编伍。有异军卒。且战阵之用。莫要于铳。而此皆不持铳。不可谓合于御敌之用。诸军官虽曰为其收置武士。以无定额之故。当为军卒而滥为军官者多矣。且不特军官之无定额。又各占其所谓儿弱。亦无定额。收米而为其掌任之料食。至有以年壮不应役而收米者。厥数二百六十馀人。校院生则于其编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16L 页
伍之外。有称以老儿秩而收米者。而未老与已壮之亦混其中者至二百十馀人。军官之收米于儿弱尚不可。况校院生虽甚残陋。号以儒生而乃收米。以至未老已壮而诈称老儿。此等事。于军制固不可置之。而臣又因式年军案之当改。而悯逃故代定。侵及邻族。欲搜得闲丁于户籍。以籍考准于军官军卒等诸案。其不在案而冒称于籍者。其数极多。此盖各于其名色之稍高于己者而冒籍也。趍避之门既开。则诈伪之至此。亦其势耳。夫以其紊乱之军制。又有此冒伪。亟事釐正。在所不已。而然救弊之道。亦难遽尽更张。盖其紊乱久而欲痛改之则易致骚扰。冒伪者多而欲深罪之则反生怨讟。是宜因其势而稍矫其失。渐就于正。今若姑置其名色而损益之。以图避标下而冒称束伍者。充定束伍。武学中私贱与赎良而未补充队者。降定束伍。以非军官校生而冒称军官校生者。降定武学。诸军官悉定其额。而额外则移属左右列。以编壮旅。又其以已壮谓之儿弱而收米者。仍编壮旅。校院生之号老儿而收米者。亦一体编义旅。凡诸整理之际。务为润泽。而略仿营部司之制。使束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17H 页
伍必满一部之数。武学义壮旅虽难于遽减。又有势将加定者。而亦须预以几人为定额。额外则有阙勿补。而渐移其额于束伍。终使本色之军为主。诸般名色为束伍之羽翼则可矣。若乃冒籍之罪固重。诈称老儿与非儿弱而不编其应编之卒伍者亦有罪。而并宽贷之则少降其役名与依他编伍。似不至深怨矣。至于老弱收米之规。无论军官与校院生。皆所当罢。夫 朝家之于骑步兵保人之应收身布者。亦轸未成丁而收布之可矜。每申饬守令。勿令以儿弱充役。今乃以幺么军官校生辈之掌任者。恣为此事。藉曰彼纳米者。为其避他役而不怨。此于事体。亦大伤害。宜革罢。而军官一录案而终岁无事役。使之轮番府中。其欲除番者则量收米斗。亦足为掌任者所食。校院生则未有此米之前。亦自以位田所收。为其需用。又何收米为哉。抑臣又闻本府以境内军卒及所管诸邑之卒。分隶沿边诸墩。又置往来接应之游兵。此外盖无馀数。自筑内城。顷于习操时。其守墩者虽减于前。而亦不足以守城。至悉发邑底老退闲散与僧徒而仅得排堞。其始不虑力分而遽筑者。未见其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17L 页
为得。而然既筑之后。亦宜为守备计。而军人之不足如此。虽为是而谋之。今玆冒籍收米之类。其不可不定役。以增军额也审矣。伏愿 圣明以此俯询庙堂。而凡 启下庙堂者。例多稽滞。所陈中此一事。必须速得禀处。可以改成军案。亦望另加申饬焉。
  粮饷第三
 防守固在于兵。而然兵无食则不得守。是以自古将用其兵者。必先储其食。今为保障防守之计。则此实所当留意者也。试稽本府甲戌以后饷米之所储。始为十三万八千馀石。而中间 朝家每值饥荒。辄移各邑。又因地部经用之不足而取去。凡其所移各邑。诿以凶年而不即还纳。又请退捧与捧留。其实多未捧。间又因大杀大庆而荡减地部所取去者。名虽贷用。未尝还报。以致其出渐多而其入渐少。数年前则所储犹为十一万石。而昨今年所移转与京运又夥然。目今所馀者四万八千馀石。夫以本府与所属四营军卒及非军卒而临乱当食于官者。计口支粟。则仅为六月所食。而设或移 跸于此。则又有百官六军俸料。是不过二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18H 页
三月之资。言念及此。诚可寒心。且今年移给。是两湖沿海邑。而闻其穑事又不登。其不推托而准纳。有未可保。而畿邑则旧所未收者已多而又添加之。虽免凶年。亦必以还纳为难。然则其势又将至于有出无入矣。夫遇灾救民。不宜有靳惜。而然保障粮饷。与他谷有异。固可参酌其缓急多寡。且今所分给。后当还纳。是亦宜量民力之所能堪。而当事者例取办目前。不长虑却顾。惟务移粟之多。而庙堂亦曲循其请。试以前冬湖南事言之。道臣与御史各自陈请。其数既多。不能运去。与本道之京司所纳者相换。而其前后所报备局。眩乱违籍。于此亦可见将来还纳之不易矣。至于松都民口不多。其为赈资不必用三千石。实为翻卖取殖之地。而亦准许之。至不计耗。而近又以难于还纳为辞。夫如是则军饷安得不耗缩也。且储粟之道。当蓄新用旧。俾不至旧者弥陈。而曾为其取用之便乃反是。故其陈者渐腐。而仓舍又多破伤。上漏而下蒸。所储之腐朽。不特因其陈旧而已。夏间转库时所缩。臣已状 闻。而其未转库者之所将缩。未知其几何。然则上所云四万馀石者。亦恐其实之未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18L 页
充此数耳。噫。已出者既难还纳。所储又将多缩。其不可因循悠泛。不思所以救其弊也明甚。为今之计。凡其移粟之邑。穑事苟非甚凶。则必令还纳。一切勿许其退捧与捧留。松都则勿以其旧都而曲庇。其所计耗以纳如他邑例。且各邑之不勤还纳者。宜稍假号令于本府。使得推治其乡所色吏。而尤甚怠慢者则许令请罪守令。松都事体虽异各邑。亦令备局严饬。虽地部所取去者。必一一还报。则庶可望其虚簿之渐充。而日后虽又值饥荒。而有移粟之举。庙堂必酌量事势。以其便否。问守臣而处之。又勿轻行荡减之政。又令本府必行蓄新用旧之规。则亦可为救弊之一道矣。至于仓舍之宜亟修缮。在臣前状。而庙堂覆奏经月始下。而所请材木再靳准许。故臣又有申请之状。如是往复。事渐迟延。恐难完役于寒前。使仓舍而未及修缮。则移转之粟虽还纳。其所储置。又将如前之不免上漏下蒸。庙堂宜谅此而许其所请。俾得以周旋。伏愿 圣明并以俯询而亟降处分焉。
  器械第四
 兵食虽俱足。亦必利其器械而后可以御敌。故古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19H 页
人之言。至以器械不利。谓之以兵与敌。此可见兵之胜败。惟在器械之利不利矣。本府军器。自丁丑以后所措置者近八十年。宜其足用。而以库中所储者言之。计其弓矢与守墩守城者之数。仅可分给。而铳则甚不足。刀亦不足。且点视各种弓矢之角缺弦弊羽剥镞亡而不可射者居半。铳则几皆穴填杖折妆落不可放。而又有亡失而虚录者。刀则举多柄脱鞘破。而往往有苔厚而接鞘。不可拔以击刺者。火药则剂造间不精。藏置间不善。罕烈于引火。盖诸器械既乏少又朽钝。鲜可以使用。不幸猝有事变。未知将何以御敌矣。昔鲁侯之征淮夷。所以誓师者。锻乃戈矛砺乃锋刃。楚之铁剑利而强秦以为忧。若是乎器械之不可不利也。而今我所以为防变之需者如此。而闻彼南倭之铳剑素精利。北▣则以其弓矢之善。兼治铳而其制造甚工坚云。苟或以彼之精坚。犯我之朽钝。则是恐不止为以兵与贼耳。噫。本府器械之鲜可使用。盖有其由。守臣则以所管军民众务之丛集。无暇于亲自照管。例付监官色吏。而监官色吏媮惰不以为意。又恃其营府体尊。不如各邑镇之为上司所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19L 页
点阅。故尤自放过。凡于其递易掌任之时。不反库传授。况可望其省察而告主将缮修耶。是以守臣不知其弊之至此。如有馀力则间或新备。而旧储罕有缮修者。此亦其势然矣。今既知其朽钝鲜可使用。则有不容仍置。故略为缮修。而以力之不逮。未能尽意。臣亦难逭其责矣。若其所不足之数。宜即措置。而军额之增。苟用臣言则其不足必尤多。是宜加备。而本府财力无以办此。曾于癸亥守臣李敏叙请得三南月课军器价米以造器械。盖今之所储。多是其所造也。今亦许本府之得此价米而造器械。则其所补必不赀矣。而一番措备。更无所继。则后恐又如今日之朽钝乏少。若令惠厅量度京军门与本府事势。许其间数年轮回。永以为例则尤幸矣。而然此为明年以后所需。今先给通政折冲帖各百度。则可以斥卖。料理其最紧要者矣。至于刀剑。本府无善工。近地镔铁不如岭南海边之所产。若分付统营及左右兵营。各造百柄以送则亦可为助矣。而备置虽多。苟不点阅则典守者之媮惰。必不悛旧习。间宜别遣 御史点阅。如有朽钝不可使用者。另施重法于监官色吏。虽守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20H 页
臣亦示警饬。以举惩砺之典。伏愿 圣明俯询庙堂而处之焉。
  风习第五
 防患御贼之要。亶在人心之向背。人心苟向则虽以孤城弱卒。粮饷乏器械钝。犹可坚守无变。而人心苟背则据巴蜀之险。聚秦赵之兵。所储者敖仓洛口。所操者燕弓吴戈。亦不免于败亡矣。然则今日本府之土风民习。实为防守军制与粮饷器械之根本。而臣于到任以来。观其风习。贸贸特甚。以去京 辇宿舂之近。宜若沾被 王化。而其无所知识。殆同僻邑陋乡。而尤可骇痛者。凡其所牒䜣(一作诉)。多有及于父子夫妇兄弟之伦。臣以其关系之重。辄欲明覈正法。而又或有私相掩讳。乍露而旋匿者矣。人之所以为人。以其知伦理之重。而今于此而不知使父子夫妇兄弟之伦而有所斁败也。则尚可望其推而及之于亲上事长之义耶。 朝家之于本府之民。所以优恤甚至。既轻其田赋。减他邑三之一。又变通其身役。无尺布之纳于官者。此可以安居乐业。不失其恒心。而然其有害于伦理也至此。此曷故焉。臣闻王者之治民。虽轻徭薄敛。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20L 页
而然其本实在叙伦明法。使民趍善去恶。姑息之政。非所与议。而今本府所以为治者。乃近姑息。其意盖以为 朝家既为其保障而特加优恤。则其所以治之也。不必与他邑同。且此海岛愚氓。何可责之以伦法。而强欲教饬焉。则无益而秪取谤。不如方便之为得。是以民俗愈益贸贸。不知伦理法典之为何物。平居而于其至亲如此。则又可论于临患而效诚其长上耶。噫。既知其弊之所在。则宜思所以救弊之策。夫氓俗之不知伦理。谅其坐于愚蠢。而又无以导牖故耳。若其天赋之性。必不至全丧。今因其所赋者而开发之。则其已斁者可以复叙。而此又不必远引前古与他邑事而晓之。唯当近取土人之忠孝节行在人耳目者。表章而激励之。俾有所观感也。曾于丁丑之变。土人盖多死节。而 朝家亦已褒嘉之矣。然臣考本府与该曹所在文书。又访于各里。以已建㫌表者。而或子孙孱微。其棹楔朽破而不能改立。或有死节之较著合于㫌表者阙之者。其已建而朽破者。守臣可以改立。而若其阙之者。宜以禀于 朝家。姜兴业,具元一之死。可谓烈烈。且已啜食忠烈祠。而无㫌表。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21H 页
该曹与本府文书。亦无所录。此必当时该曹遗漏之致。今宜许其新建。以耸观瞻。而黄善身及兴业,元一。其所褒嘉。宜有加于他人。曾因守臣陈白。有录用子孙之 命。兴业孙圣师一为权管。而铨曹更不甄收。元一孙文彬亦一为权管而死。其子重三贫残无以自存。善身之孙应千顷为权管。而适坐乡里争斗。而罢免未赴任。今老病。而其子沇治儒业。可堪黑衣之补。如李参,徐彦吉虽未入啜享之列。而其战死甲串之状明白。 朝家已㫌表。此亦宜收录其子孙。若令两铨并随才调用。则足以树之风声矣。抑臣于此。又有附陈。丁丑死节者之奋然捐躯。岂止为临难不苟活哉。盖痛其▣▣之污我衣冠也。而至今遗黎之有雠耻于丁丑事者。亦不特为兵燹之惨而已。况地处江海之交。昔日登莱玉帛之路。即一水所相连也。今本府之人。苟不泯其良心。则 朝宗之思。亦可寓此。而适有 皇朝总兵李如梅之五世宗孙葂流落此土。臣招见之。其作人颇可用。臣闻 朝家前已录用葂之叔东培。葂以未壮。姑付军衔之料。 圣朝所以待之者非不足。而然以葂而居此地。似非偶然。今又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21L 页
壮矣。若除葂一命之官。使听闻有以知 朝家之于如梅之后。 恩数之荐叠有逾寻常。则本府人士必忾然讴吟于黍苗阴雨之诗。因东征将领而遂及尊周之义。以晓谕民庶。是其秉彝之赖以不斁。可与褒嘉丁丑死节者之举。相发挥矣。且本府氓习固陋。而今亦不无孝烈之可称者。府内面前司果文尚悦事母以孝。与兄友爱。母病救护尽其诚。及疾革断指进血。得以回苏。下道面幼学金箕昌母柳氏早寡。当迁葬其舅。失火所殡。冒死救火。身被焦烂。事姑以孝。姑病救护尽诚。断指进血。通德郎崔霁云父病断指进血。以延一昼夜之命。忠义卫金右镜父病剧。断指进血得苏。已而不起。过戚以死。军官宋益祥善事其母。每供养于母。母欲与邻母同庚者同食。亦馈之。母病断指进血。艮岾面幼学庾时粜素以孝友称于同里。父病断指进血。父尝怜其师无后而祭之。时粜遵而行之。此礼之所无。而亦可见其笃厚。佛恩面学生李世馦妻庆氏平日善事其舅姑。丧夫又遭母与姑之丧。昼夜号恸。过夫葬即绝食九日而死。此皆虽不可遽拟于卓绝之行。亦可知其出于至性者。宜令礼官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22H 页
酌其行谊而量施褒嘉之典。以为劝俗之一助矣。仍念导牗激励之举。固是先务。而若其悖逆之行。已伤伦理者。宜究得罪状。举其典刑。毋使掩匿倖免。而虽下于此。其顽嚚巧诈。害闾里而慢官府者。不早加惩治。则必益长其恶。终至斁伦干法。是亦不可徒事姑息。宜稍摄以严威。俾有所悛改。故臣以此自勉。而姑息之论。必谓以民心之收拾。在宽不在严矣。然子产之治郑。孔明之治蜀。皆尚严不尚宽。朱子所论亦以为以严为本而宽以济之。盖必先之以严。使民警饬而后。宽乃可行也。于宽而尚如此。况姑息哉。噫。姑息之害。固莫甚于治民。而向所陈诸弊。寻其原而论之。亦未必不在姑息。夫防守之疏虞而不尽其经理者。姑息之故也。军制之紊错而不克其蕫釐者。姑息之故也。至于粮饷之耗缩。器械之朽钝。皆莫非姑息所致也。由是观之。土风民习激励之政。尽为今救弊之本。而以之于诸事。亦皆振作而整饬之。则可期有实效。而然其激励与振作整饬。有非一守臣所可得为。必藉明命。可以行之。故敢此重复覼缕。以冀 采择焉耳。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22L 页
因兵判朴权疏不赴宴礼待罪疏
伏以顷者进宴厅移关。以两都守臣之当入参宴礼。令趁习仪上来矣。仰惟 圣体以逾年积月之所尝违豫。而快复天和。遂有此称觞上寿之举。凡在瞻聆。莫不耸忭。以臣之当时焦煎奔走。而今欲与睹 盛仪于樽俎之间。以寓其庆祝之忱者。实倍寻常。而适值老母患泄两月。至今未祛。以耇耋之年。而疾病之沉淹此久。气力澌败。坐卧须人。而臣无兄弟。独身扶将。其在情理。有不忍舍置而作数日之行。且臣自经去岁。奇疾久未苏完。前月下旬。气结胸腹之间。牵掣绞痛。有难堪忍。虽投药物。暂纾其急。而旋又作痛废食。呻喟盖已多日。而痞滞嘈杂。杂症迭出。此非一时偶然所伤。即宿病根柢之隐伏者。遇期复发之渐也。近因外感疾势又加。而以公务之方剧。乍起理事。寒气辄入。其痛益甚。自量病状。亦难登程跋涉。以致习仪之已过。而犹冀母病之可暂离。贱疾之得少间。拟趁宴日趍 朝矣。昨见兵曹判书朴权疏本。因臣陈弊疏别幅中军制事。过自不安。至以请谴。臣于是有难晏然冒进者。夫臣前疏略论本府武学束伍增减换易之有弊而归咎于中军者。盖其文书。臣所手阅。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23H 页
而事实则问于军校吏胥。其所为言。皆以为其时中军洪时九者专擅欺瞒。以至如此。此即一府舆论。而凡时九骇异之事。难以索言。故臣只目以诞妄幻弄耳。臣意任人而不幸见欺。古之贤哲所不免。则为时九主将者。于众务丛萃之中。以玆事之为中军所掌委付。而为其所欺。宜若无损于主将之政理。且徐必远之在本职。亦以前日中军之混许投入武学。有所状论。而为其前人者。不以为嫌。故谬谓古今之无异。遂据所闻为辞。而诚不料重臣之替当而自辨矣。仍念公义私分。自有重轻。虽其前人之所自为。如有关于 国事之利害者。固不可有隐于 君父之前。况此中军所谬错。非有挨偪于主将。则又可不指陈耶。重臣所言军制变易之委折尽详矣。而然臣前言之非诬。于此亦可见矣。若乃束伍换定武学之在军门无所损益。臣亦愚迷终未晓然。而其说已在前疏。今何必烦复哉。惟是此果无弊。则以徐必远之有干略。何以于八百人而已病其乱杂。请禁升定耶。至于臣前所谓束伍啚升武学。武学图升左右列云者。亦非臣抑勒之说。夫以二十哨之束伍。而因其愿升武学。既减为九哨。且考两案。其后数年之间。无论良贱。移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23L 页
升武学者甚多。故其所代定。每患苟简。此安得无渐缩无馀之虑。而左右列虽曰定额编伍。编伍之外。既不无剩数。又有阙额之填补。又有非儿弱而窜名案中。纳米闲游者。臣又闻曾以武学而移升左右列者多。将来事亦可推知。未知果能以前所定额。防其后之啚升耶。且武学虽于入案时自称良人。而以臣所目睹。因事推问。而凭考户籍。则实系私贱者有焉。良人之为束伍者。又斑斑于案中。此臣前疏所以云云也。如是而其可以良贱之自别。保无图升之弊。而凡其纷然。亦岂非开趍避之路而然耶。束伍标下之于左右列。以等级之稍间。臣未闻其有移升者。不以为言。而重臣之以此持臣者。岂非意外耶。虽然臣之前言。臣亦自责。顾臣素甚疏迂。不解事务。且于罪戾之馀。虽勉承除 命。宜不敢出意见论得失。乃妄欲少效一日之职责。仰首伸眉。谈说兵事。设令其言可取。亦必为智者之所笑。况龃龉抵触。致令主兵重臣露章自列。而 圣批又斥之以过当。此不特臣之咋舌噬脐。悔其狂愚。在 朝家惩治妄言之道。有不容置之。臣方悚慄以待刑章。则其何敢扬扬厕迹于法宴簪绅之列哉。玆不得不停行。拜疏以请威罚。而其于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24H 页
废礼之罪。亦不敢自恕。伏愿 圣明亟命攸司。勘臣两罪。以之振举 朝纲而慰藉重臣。不胜幸甚。
金象铉诬告侄春泽。辨释后陈情乞退疏。
伏以臣于前月。伏闻 圣候违豫。为其躬造候班。少伸诚礼。且有职事之可以面议庙堂者。驰 启入朝。因母有病。仓皇还任。追得京报。侄春泽逮囚鞫狱。狱事严秘。始虽莫知其端倪。而震悚駴悸。极欲走伏金吾。率诸侄请 命。而以所守官次之不敢擅离。只得杜门席藁。恭俟 处分矣。昨闻逮囚者生出牢狴。而若其所被诬告。至凶极惨。有非人臣所忍闻所忍言。夫以如许之诬。终得昭雪而全释。阖门百口。免于祸难者。实荷 圣鉴之照临。臣与病母向 阙攒祝。唯有感泪。尚可以笔舌状其衷悃哉。仍念象铉之所以为此者。实与向者溥潜同一关捩。是岂为杀一春泽而已。盖其意仇疾臣之家族。计在湛赤故耳。旁观于此。亦且懔慄代怖。则身遭其事者当何如也。噫。 日月在上。更何忧虞。而险路无极。凶徒尚繁。以溥潜之所未尽售。而象铉闯发。则又安知他日更无踵象铉而起者哉。顾臣区区秉彝。系恋 君亲。今虽不敢以忧畏之故。决然舍去。绝迹遁世。而亦何可晏然仍据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24L 页
爵位。以增彼仇疾乎。况臣所叨。实系保障。有异寻常州县之职。以此情地。冒处重镇。断非私义所安也。且臣缩伏废事者半月。职务之瘝旷。已难胜言。至于殿最之政。最为紧重。自有定期。而亦不得举行。此尤不可不速 赐变通者也。臣自闻凶言。骨青身战。宁欲无知。今始收聚惊魂。缀成文字。冒进苦忱。仰溷 静摄。伏乞 圣慈俯垂谅察。亟褫臣职。仍 命铨部刊臣姓名于仕籍。俾得引退屏处。保危踪而养病母。以无负生成拯济之大惠。不胜幸甚。臣无任感激陨蹙涕泣祈恳之至。
辞艺文提学内资提调疏
伏以臣顷以病母医治之不便海岛与夫臣情理之难于离亲守任。猥陈闷迫之恳。冀解居留之职。则 圣慈矜念。曲 赐准许。仰惟 体下之至仁。实类天地之于肖翘。使之咸得其所。此岂文字言语所可称谢者哉。臣蒙 恩遆之后。已先送母行。担扶还家。臣则独滞。日俟交龟而归养矣。不图艺苑除 命。乃辱此际。臣感悚交深。莫知所措。顾臣无文。谬尘任使。既尝待罪两馆之首席。此职又是十数年前宿趼。无论其前所尸素。今之祈免。近于饰让。而第臣危衷苦心。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25H 页
实有不敢自同恒人而冒承除 命者。则亦何可嗫嚅而不一仰暴也。噫。臣一家之前冬所遭。至今心悸。而然事归昭辨。 恩极慰谕。臣故不复以此为辞。而惟是癸巳秋台官之所以僇辱臣。即搢绅间未曾有者。臣固愚贱。宜被蹈藉。而若其缘臣而伤 国体则大矣。且臣亦有不善自处之失。故深自愧恨。甘心屏伏。虽蒙 圣旨开释。 严召累降。而终不得强进。伏想 圣聪亦必记有之矣。其后保障之委畀。极知其不称。而窃意庙议亦谅情迹之不安内朝。致有此举。且值 圣体违豫。辞本莫彻。遂至包羞勉赴。而非有夤缘复齿朝行之计矣。今乃以其日月之稍久。忘旧耻而饕新荣。以滓秽之踪。忝清华之选。晏然间厕于词臣之列。则此不但大坏臣廉义。亦岂不重有伤于国体耶。至于诸司别职。亦 朝家所以简授卿宰者。而今玆内资提举。职掌 御供。为任不轻。以臣狼狈之馀。其能饬励郎吏。无废职责。亦臣所未敢自保。而一日之政。 恩除并下。此尤臣之惶蹙而有难承当者也。仍念臣官秩已高。而辜过已多。齿发益衰而疾病益痼。戒深满盈。心切尤悔。而馀年渐短。生意寝少。则以何志气与筋力。可以奔走供世耶。惟此 君亲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25L 页
一念。耿结方寸。今得卸释重负。敛退散地。内以躬亲将护。自尽晨昏之职。外以时参朝贺。少寓犬马之诚。则区区所愿于此足矣。而若夫职任之非所可堪。如上所陈。玆不避辄烦 静摄之有罪。又此封章驰控。伏乞 圣明俯垂睿察。遆改臣新授兼职。使贱分得以粗安。而亦 命攸司勘臣渎扰之罪。以肃 朝纲。不胜并幸。
辞备局堂上疏
伏以臣自江都。力疾作行。舟到京口。伏闻 圣候诸症有加。区区下诚不任忧煎。遂不自顾其情地之靡安。病状之难强。诣 阙纳符。仍参庭候。昨因筹司之启。以臣差本司堂上。使之察任矣。仰惟 朝家之以此命臣者。谅以臣之曾所践历。今于 启差诸臣之际。不欲遗置故也。而臣于此任。有不可复叨者。盖本朝筹司之为任。实兼宋时两部之职。是以大臣管其事。而简选卿宰之有识虑者差其堂上。俾得与闻庙议。参赞谟画。则此固非如臣才分甚驽处地多碍者之所可滥竽于其间。故始以文任例兼。旋又谬差有司。而累月苦辞不就。适值边报有虞。 严召辱降。肆不免勉承。而间有论奏。辄不中窾。重以未能奉行大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26H 页
臣之指意。牴牾龃龉。不得参坐署事者久矣。而况比来身名亏于僇辱。踪迹危于变故。其不宜忝窃任使者。倍蓰于前。而且年衰病痼。已无当世之念。不惟不可望其发谋出虑。以裨补于机务。夙夜奔走。亦非筋力之所耐矣。艺苑之职。虽系清华。然视筹司则自有轻重。而臣于彼亦逡巡逊辞。则矧此宥密之地。尤岂臣再三冒居者。而 朝家亦何必甄收于狼狈之馀。任用于迟暮之时。以重误简选之 国体耶。抑臣又有所兢惕于中者。臣不早循分敛退。被人忌疾。自速颠沛。尝为 圣慈之所忧念。则今其惩毖之图。惟在释位谢事。没齿散地。以少收桑榆之馀景耳。昨者保障居留。亦自知其不称。陈恳获褫。盖非止为情理之闷迫。而不意词翰之选。枢筦之任。除 命相续。有若委畀于有才无故者然。此不特辞外就内之有嫌。其剌谬于素计者多矣。是宜屏伏不出。以示惶愧之意。而此时之趍班承候。即义分所不敢废。连日强颜就列。而若其危悃。亦不可以尘溷为惧。终自阻焉。玆敢仰吁于静摄之中。伏乞 圣明俯垂睿察。亟许褫改臣新兼筹司之职。使 国体无失于简选。贱分粗安其臲卼。公私不胜并幸。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26L 页
考官 牌召请罪疏
伏以臣之还朝以来。勉诣班行者。盖为躬承起居。以少寓其忧煎之诚而已。非谓情势与病状有一分可出可强也。不意即者以见拟考官望。 召牌辱降。此盖缘臣之谬处文任故也。臣于是闷迫隘蹙。莫知所措。今臣尪羸惫瘁。喘喘危懔之状。即见臣者之所共悯怜。其于大小职事。皆无支堪之望。而矧此试院劳役。尤非调养之所宜。且以独身奉老母。而累日锁闱。不通声息。实臣情理之所不忍为也。若乃臣踪迹之不宜复辱任使。已在前辞文任之疏。今不必重复。而惟此考官。为任不轻。必须地望尊重。人不敢蹈藉而后。方可以尸考较进退之柄。厌服多士之论。而臣则往年被人诟辱。无异仆隶。毋论其言之是非。臣地望之轻贱。此可见矣。伊时 圣教乃于训诲之中。特举臣掌试秉公。而过加隆褒。慰谕勉出。臣惶感交深。而犹以僇辱之馀。理难冒没。不敢奉承 恩言。虽 召以试事。而亦未能趍进矣。噫。既被人之蹈藉。自知其地望之无可厌服。而乃妄恃 圣教之过褒。不顾廉义之所存。强颜冒当。则此不几于冯妇之下车耶。前日之所自处者如此。而今以岁月之稍多。忘其羞耻。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27H 页
晏然出承前所不敢承。有若无嫌无故者然。则此不特隳坏其私义。亦恐人之益加践踏。臣虽驽下。秩居上卿。而若不善其处义。以致贻辱于 国体。则此非细事也。臣故徊徨周章。不得承 命。而坐逋 严召。亦义分之所未安。玆敢来伏 阙下。仰暴情实。伏愿圣明俯垂谅察。先遆臣艺苑兼任。仍令攸司勘臣不得承 命之罪。使私义安而 朝纲肃。不胜并幸。臣于 阙下得见大提学宋相琦疏本。其所以辞文衡者。乃以宿研代斲等语。为其乞解之资。而又不赴考官之 召。此亦于臣添其闷蹙矣。今之曾经文衡。固非一二人。而臣亦尝待罪焉。则虽未知相琦之所指在谁。而凡践此任者。皆有所难安。况玆大科会闱。其体甚重。例为文衡之所主试。而彼乃辞以不当辞。至于违 召。欲使人替当其事。今臣之嫌难冒进。不止上所陈前事。故敢此附及章末。惟 圣明并加 照烛焉。
病未赴候班。被李墩妻上言诬辱。请罪陈辨疏。
伏以 圣体馀症。自日昨有加。今者廷绅复有起居之礼。臣于病里。不胜其忧煎。而顾此累月之所沉痼者。近虽少间。气血之虚败已极。筋力无以自振。食饮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27L 页
之痞滞尚苦胸腹。居常不平。盖其羸削惫顿之状。实难以强起。则趍班承候。既无其望。而且得见李墩妻所上言于当直者。其诬辱臣特甚。此盖以李宾兴之为臣疏戚。不顾其事实之本无相干。徒欲藉口而勒驱于和应搆诬之科。是固蓍亨前日之馀套。而今又刱出权𢢝,李宜显云云之说。而隐然加一辈字于臣名之下。有若臣与人激动𢢝而发科事者然。夫臣与𢢝平日分疏。世所共知。则岂臣所可怂恿。而至于宜显。来自岭外。臣未及相面。而以其所闻论列。则亦岂臣担当潜嘱之事耶。始臣之按此狱。谓梦先违端之当讯者。实据狱体。而墩家因此怨毒于臣。前后搆捏。举出白地。可骇而亦可笑矣。且臣当时乍按治傔从。而未久遆免。墩之下理编配。元非臣所与。况其纵酒病死。尤岂可归怨于狱官。而今直加以搆杀之目。言之无伦乃如此。他尚何辨哉。且该曹之覆奏蓍亨所供。于渠真有冤端。则唯当更自呼号。而称病自便。使其祖母为非常之举。是果为亲讼冤而发于至诚者耶。噫。彼所搆捏。既莫逃 渊鉴之照烛。不但退却其上言。所以追斥墩之罪状。不啻严于斧钺。则凡今为墩妻之所诬辱者。可谓不辨而自白矣。宜不敢提说。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28H 页
而念臣虽无状。位居卿列。即古所称以国体者。而横被妇人竖子之肆然僇辱于奏 御文字。臣不足言。而其有伤于 国体大矣。顾此所遭。 处分既定之后。固不必仰请辨覈。而亦难晏然抗颜于周行。故今于候班。虽微疾病。终未能自遂其犬马之诚。敢此烦溷于 静摄之中。伏愿 圣明俯垂睿察。亟命所司。先勘臣废礼之罪。仍刊姓名于朝籍。以警具僚。以安私分。千万并幸。
辨右相金宇杭劄及李墩妻上言乞斥退疏
伏以臣于病蛰中。顷遭李墩妻上言之搆诬。略有所辨。而见阂喉司。时值 圣候添加。药院并直。臣亦不敢烦溷矣。乃者右议政金宇杭又为墩连章伸白甚力。而其再劄有曰诸傔之为墩舍生至难。以此推之。不无疑惑。此盖谓墩傔畏死于杖。其證历抵。不可准信也。苟如斯言。为其刑官者。宜有威胁诬證之罪矣。盖壬辰科狱之初。 朝家命刑官究问墩之历抵举子于其傔从黄钦。乍按覈而旋辞遆。臣承其后。以傔从中梦先之假托退食。历抵与否。皆不肯言。又不告轿夫名。谓宜讯问。而因李东馣之歧贰。各自陈疏。特命刑推。此固例刑。而继下严刑之 命。臣所奉行者。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28L 页
不过二次。此南致熏,李震寿之亦所同参也。其后臣困于护墩者之所齮龁。不复按事。而若乃诸傔之刑讯。朴权,李晚成,任埅之所禀请。而梦先及他傔之承款而證历抵。亦在其时矣。夫臣之欲讯梦先。自以其违端。其所施刑。亦异累次严杖。凡按囚之道。有违端则讯问例也。二次之刑。又非死生所可论。而前之护墩者每以此搆罪于臣。今大臣之言。虽未必专指臣。梦先当讯之论。既初发于臣。而大臣今所执咎而讼历抵者。在于讯墩傔焉。则臣安得晏然然。臣亦有所未晓于大臣之言者。大臣初劄。以词證归重于狱体。谓历抵之不必更议。夫词證云者。不但指金吾所按。傔从所供亦在其中。则其不以傔从所供为不可證。盖可知矣。而今又以此为其疑惑之端。欲为之伸白。何其前后言之相违也。且其劄中考官亲属云云之语。有无限含蓄之意。故赵道彬,任埅等已露章引嫌矣。臣于壬午泮科为考官。以亲属之得中。被罔测之诬。而幸蒙 圣朝之明查而快雪之。及至受命而按墩傔。李世德诟辱万端。并与壬午事而追提之矣。今此大臣所言。则虽谓以尝痛疑乱之说。有若非斥前日论壬午榜者。而其意实在于牵彼而对此。以济其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29H 页
所欲伸白者。故乃以曾诬考官亲属者与今之议历抵者。同科而言之。未知大臣诚以为墩之历抵举子。果同于凡考官亲属之偶参亲试者。而今之谓历抵之可骇者。亦类于崔世镒,朴斗山辈之搆虚凿空欤。岂大臣专欲伸白墩。不暇顾事之是非同异欤。噫。壬午事。伊时诸考官曾已辨明。则非臣今日所可独言。而臣既以尝论梦先之当讯。宜不敢自安于讼历抵之时。而重以前所被诬者。见比于即事。其所臲卼。可谓深矣。至若墩妻所搆诬前疏既止。似不宜更烦。而然今因相劄。有此陈暴。而事本同条。言又相承。则亦岂可不及于章末哉。夫李宾兴所闻于其邻人者。本无干于臣。而徒以其为臣疏戚。勒驱臣于和应之科。此固世德,蓍亨之馀套。而又刱出权𢢝,李宜显云云之语。而加一辈字于臣名之下。盖谓臣与人激动𢢝而发此科事耳。臣与𢢝平日分疏。世所共知。则岂臣所可怂恿。而至于宜显来自岭外。臣未相面。而自以其所闻论列。亦岂臣担当潜嘱之事也。且臣暂按墩傔。狱未成而解职。墩事究覈。金吾所掌。毕竟勘罪。实当时相臣李濡,禁堂闵镇厚等之所禀定。则元非臣所与。况墩之死。人谓由于纵酒。尤岂可归怨于人。而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29L 页
乃谓以搆杀胪臣罪状。于其下视臣若仇雠。言之无伦。至于此极。他尚何辨哉。仰惟 圣明洞烛其上言之诬罔。既严教而却之矣。被其诬者。庶可无忧虞。而今以大臣之尊。踵其后而为之言。此其头势必不但已。以臣积毁之踪。恐不免于罪罟。是以惴惴危懔。有此呼吁。非不知控扰 静摄之有罪。而实由于势之所迫也。伏愿 圣明俯垂谅察。早赐斥退。使怨家之怒少解。大臣之言得行。而亦以粗安私分。不胜幸甚。
违 牌召请罪疏
伏以顷者大臣劄论壬辰科狱。而臣即其时刑官。理难自安。而亦不敢遽事烦吁。晚随诸臣之后。勉暴危迫之状。及奉 批旨。诲责切至。臣震怖陨惕。措躬无地。噫。臣以畸踪。又婴痼疾。有何一分气力。而敢与大臣争论是非哉。只为欲明事之本末。以仰备 乙览之故。虽未能省略其文字。本无片语之侵偪大臣者。而终为亏损事体之归。此莫非臣不善修辞之致。其罪固无所逃。而若乃大臣之诟斥臣者。极其深重。夫臣前疏不过陈其事实。辨其同异。而以此得罪于大臣。实非臣意虑之所及也。近日首辅之请敦勉大臣。谓以章疏哗然迭攻。是盖指诸辨暴者而为言也。臣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30H 页
于是已难独免其攻大臣之罪。而及大臣之出郊。 圣明又举臣前疏而下教。有若臣言与谏疏之直斥大臣相类。以致大臣之不安者然。苟其然也。则其在圣朝敬大臣之道。宜施刑章于臣。以慰安其心也。臣故泯嘿屏伏。恭俟 威命矣。昨以备局职事。 召命辱降。而不敢冒进。陈章请罪。见阻喉司。又因 特教。天牌再临。揆以分义。宜若勉承。而顾此所遭。有非寻常难进之比。夫臣前既淫刑而误重狱。后又抗辨而伤 国体。以致荐勤 严教。重忤大臣。其罪可谓大矣。虽 圣度宽大。不加邮罚。其不可晏然趍 命则决矣。玆不免辄陷违慢之科。罪上添罪。负犯益重。如是而犹逭当被之邦刑。断无是理。尘渎 静摄。极知其非今日臣子所敢为。而情穷势迫。有此呼号。伏愿圣明亟命攸司。并勘臣妄言违 命与渎扰之罪。以肃 朝纲。以安私分。不胜幸甚。
辞柑制同考疏
伏以臣曩因大臣之劄论壬辰科狱。随诸臣略陈按狱时事实。而未有侵攻大臣之语。 圣批之诲责既严。逮至大臣之出郊。又举臣前疏而 下教。臣已不胜其震悚。而大臣所自为言者。怒臣特深。斥臣甚重。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30L 页
首辅之请敦勉大臣。又谓以哗然迭攻。盖臣之得罪庙堂者多矣。臣既妄言抗辨。以致 国体有伤。大臣不安。自知辜过。当被谴罚。惴惴屏伏。恭俟威 命。日者备局请招诸堂。而臣名混在其中。 天牌再降。而顾此所遭。实难冒进。遂至荐犯违慢之科。昨以近日违牌之弊。 特教严饬。而今又辱 召以艺苑职事。噫。分义莫严。道理随变。臣故未果胶守初志。黾勉承命。而危踪尚蹙。终不宜周旋职事。痼疾未苏。亦难以枝梧试役。而然此犹属身计。不敢覼缕。而惟是今之所 命。臣实有不便于公事者。夫大小科试之凡为考官者。例皆同时承牌。并赴试所。此盖所以严 国试也。而独于柑制。词臣之主试者早随 牌诣 阙。仍偕承旨赴泮宫。而其在家者则日晚 牌召。追进宾厅而同参考校。此其体例之异诸科试。诚莫晓其故矣。藉曰玉堂亦以对读追 启下。同考者之追后牌召。何独不便。而是亦有不然。玉堂方直 禁中。虽不同赴试所。不当与在家者比而同之也。盖柑制儒生之呈券出场。不至日晚。则以在家者而或与之相接相闻。不是异事。若其奉公守法者。亦当自慎。而人之指目。难保其必无。如或为此。 牌召之不晚。则主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31H 页
试者未还 阙中。对读者在其直所。是将独留宾厅。无与照管。外人相通。其势不难。所可疑嫌。何异在家。然则臣所谓不便者。固无间于 牌召之晚不晚耳。在昔风习不媮。奸伪未萌。故虽于此等节目。有所疏略。不至为害。而比来人心世道。日就污下。奸窦百出。而其于试事。苟不严加堤防。则其弊尤有甚焉。是以当其事者。兢兢于疑嫌之际。有倍寻常。虽以臣所记十数年间臣之主试。未见他人追参。他人之主试。臣亦不敢追参。此岂尽由情病之难强。谅以其事之不便故耳。且曾于癸巳节制。大臣以臣之有故不参合坐。请 牌召追参考券。臣疏论其不可。遂 命勿参矣。今玆追诣同考。虽有旧规。而古今异宜。如右所论。至若奸弊之可嫌。又加于彼。则臣何可以辞于彼者。不辞于此哉。抑臣于此。又有可以旁引为證者。前之柑制。承旨收券还诣本院而入 启。主试者则止 阙外。待更招入宾厅而考校。近则为其远嫌。随承旨一时入宾厅。夫以承 命赴试所而尚然。况此在家而追召者耶。仍念主试者与对读玉堂。亦足以考券。所谓同考。不过为文具。此于试事。既无轻重。而适以致人疑启奸弊矣。夫 国试之严不严。所关不细。则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31L 页
今臣此言。盖非为臣一身之避疑嫌也。故敢仰溷 静摄。退俟 处分。伏愿 圣明俯垂睿照。毋循谬规。收还成 命。仍下询庙堂若该曹。革罢追召同考之举。以严 国试。不胜幸甚。
代再从弟镇望辨诬疏
伏以臣祖文贞公臣益熙与先正臣宋时烈。为道义之交。故臣父前都正臣万增自少师事时烈矣。今臣父年近九耋。屏处田庐。其于一切世事。几皆谢绝。而顷者传闻崔锡文等投疏。假托为其师尹拯伸辨。而搆诬臣父之师极其放肆。臣父晚而得见誊本。凡其搆诬中一节。即臣父之师尝因拯之迫问。不得已举臣祖平日所言者。而锡文等尽反实状。专事杜撰。谓以非臣祖所言。而臣父之师之所做出。臣父看来不胜骇痛。谓臣曰锡文等之所搆诬吾师者。举皆孔惨。而然他馀则吾同门馀者虽少。犹有若干人之在京。且馆学持正论。虽微吾笃老垂死者之强起。亦有辨白之望。而若此事则于吾并关父师之伦。其义甚重。又非外人与后生之所可知。吾而不辨则将无可辨之人。吾何敢不自勉。遂俶装将发。而忽患毒痁。委顿床笫。无以自振。又泣谓臣曰。吾病如此。所愿莫成。此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32H 页
恐死而不能瞑目。汝毋以吾病。而替吾进京。以吾意一闻于吾 君。则吾虽死。可以归见吾师云。臣始以不忍离病侧。迟徊未决。臣父又大加诲责。臣故黾勉来诣。敢以臣父之所以语臣者。仰暴 黈纩之下。而若其冒渎 静摄之罪则大矣。惟 圣慈少垂矜察焉。臣谨按锡文等之疏。有曰刱为忍人之说。以臣师之母明白殉节。欲归之于宣举之偪杀。自谓闻之于金益熙。而益熙之于宣举。相知最深。至登剡章。岂有心知其为忍人而荐之于 君父者哉。臣师以此痛迫。问于宋时烈。则时烈初答以为金尚书不但谓忍人而已。其后往复语穷则乃曰。君其问诸水滨。益熙之甥侄李选至贻书于时烈。言其舅之初无是言。则其谓出于益熙。实涉虚谎。而传播不根之说。以逞其忿懥之私者。俱不可掩云云。噫。此事自有委折。而臣父之语臣以送者颇详。臣请陈之。盖丁丑祸变之后。臣祖自南汉闻臣曾祖母徐凶讣。冒穿贼阵。奔赴江都。则其地之去兵燹为日不多。故凡诸士夫家祸故之因所闻而稔知无异目睹。如宣举使其妻先死而身则苟活之实状。即其一事也。夫为妇人者。能临难不爱其生。从其夫之所导。则其节亦可尚。而然其妻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32L 页
之死。既由于己。而己不同死者。人理之所不忍而能忍之。此岂非忍人乎。是以臣祖于乱后。目宣举以忍人。而其所斥之之辞。亦或有加此者。臣父固亲闻臣祖父之为此言。而如臣群从兄弟。自幼稚皆耳熟于家庭所传矣。夫以时烈之与臣祖相亲。曾有所闻。而其于宣举既无尊贤可讳之义。则因拯之迫问。以所闻答之者。元非出于故为疵谤之意。则况岂有伤于殉节之拯母者哉。若拯则积憾于时烈。而以墓文之不足。以声言相绝。必欲寻事生衅。举斯言而困责。遂致有斯答。此岂非自提其事耶。其所谓忍人云者之为臣祖所言。既不啻真的。而若夫问诸水滨之说。亦有其由。其时拯困责之极。至举臣祖之尝尉荐宣举事。以为胁持之资。故时烈亦勉应曰某之前后异观则非愚所敢知。问诸水滨可也。岂非复吴下阿蒙之意耶云。盖宣举江都事。当经乱之初。人无不言。而臣祖则尤详知。故自有此云云。而其后宣举能惭愤怨艾。不娶不仕。读书求志。托身于臣从曾祖文敬公臣集之门下。追随时烈及先正臣宋浚吉之间。为师友之所奖许。则臣祖舍其愆而与其进。当 朝廷急士之时。以登荐,剡者。固是好意。而前斥后褒。各有其义。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33H 页
此时烈所以引喻吕蒙事。而水滨云者。亦缘拯之以臣祖所为。累诘于时烈。时烈又借古语譬晓之。以明其宜问于臣家。此岂语穷而然哉。至于故参判臣李选。固臣祖之甥。而其在乱后。未及龆龀。又其中间。与臣祖分散异地者多。而虽稍长而同在京里。时既不如子姓之朝夕在侧。当臣祖之为此言。而选之未得参听。亦无足怪。而然使选而曾未闻有此言。至甲子拯书之发。欲详知事之本末。则亦当先问于臣父而后方可贻书时烈。而臣父以中表之亲。平生不闻选之以此为问。亦不知选之有此书。则今锡文之引以为證者。其果成说。而且设令选或有出于审问辨疑。而反为此辈所诬引者。此何可为初无此言之左契耶。夫置其人之亲子而乃藉口于其甥世所不知之书。强以其所尝明言者。归之于无有。噫。父子与舅甥。孰亲孰疏。又孰可以详知其言行。而此辈之为此诪张者。其意必谓臣父老病难起。无少顾忌。肆然欺诬耳。且忍人之说。固臣祖所言。而若其江都事实。当时世人之所共知也。宣举之初辞宫僚除 命也。其疏始举与友约死事。而不并及于其妻。故臣从曾祖移书责之曰。江都事若元不举论则已。若举而论之则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33L 页
必须据实明言可也。人之诋毁左右者。非谓不与诸人偕死也。只为导妻子先死而身则苟活也。今若只举上句为言。则人皆以为掩覆前失。不可不慎云。夫忍人之斥。盖指其导妻死而身苟活耳。以臣从曾祖之为宣举师。而于自列诲责如此。则臣祖之当初有所云云。可推以知。而锡文等不敢以臣从曾祖之书为不然。而欲置臣祖之言于无有者。岂以言语之异于文迹。思以变幻虚实欤。且以拯之急于讳亲。而其甲子书犹不以此言全无。而今锡文等则乃敢以有为无。驱先正于造言逞忿之科。噫。此言之为臣祖所言既如是真的。则其敢曰虚谎与不根。而拯固有私憾于先正。而以先正之公正。夫岂有忿懥之可言哉。锡文等既以见存之许璜。谓京外所无。则其于人父祖之所尝恒言。而乃以为无是说者。可谓同一伎俩。而其欺君败伦之罪。有不容诛矣。仍念以今日形势。微贱一言。固知其不足以打破方生之时议。而然老父之病里所付托于臣既甚勤至。则为人子孙而其可畏怵时势。泯默退伏。使先祖之言。归于虚罔。病父之意。转加抑郁。而正道之师。亦不免为造言之细人乎。此臣所以有此呼号者。而抑臣闻璜子漍之上章
竹泉集卷之二十八 第 434H 页
辨明也。喉司见疏槩而遽令兵官毋纳。噫。 朝令所禁。唯在论及礼书者。而若乃漍与臣之所言。元不关于礼书。其所执实在父子师生之伦。而今之喉司视彝伦如弁髦。唯以护偏私党掩蔽 天聪为得计。则臣之此疏固难保其不如漍之见阻。而然在臣之道。亦何可自沮。而不自尽其职乎。玆不避触忤之祸。仰首悉陈。或冀其得彻于 黼座之下。伏愿 圣明俯赐 乙览。洞烛锡文等搆诬罔极之状。明示处分。千万幸甚。
遗疏
伏以臣平日受 恩罔极。而事 君无状。区区衷赤。无以自暴。其所龃龉。殆无异于疏远之臣。今当一缕将尽。永诀明时。亦何忍不一陈其所欲言者。终自负于义分哉。然而神昏气促。只陈其梗槩。伏惟 圣明益慎其节宣之道。遄收康复之效。深惟贻燕之谟。益致 国祚之固。毋忘冠屦之倒置。使大义不泯。痛戒阴阳之混淆。使壬人屏迹。至于勉 圣学諴小民。固圉经远等事。自当推类加意。不敢覼缕。惟 圣明垂察。臣无任瞻天向阙临疏涕泣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