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竹泉集卷之十
竹泉集卷之十 第 x 页
竹泉集卷之十
 玉册文
  
竹泉集卷之十 第 123H 页
中宫殿上 尊号玉册文
基 王化于 宫闱。协迓骏命。颂 母仪于琬琰。对崇鸿名。钜典载陈。 徽猷斯称。恭惟 王妃殿下。位尊正内。文贵在中。存壹心于相成。每警齐诗之夙夜。赞盛烈于遗义。深得汉后之春秋。 邦运赖以克昌。梱范因之益著。譬凯风之养物。和泽入人。体厚坤之承天。 柔德根性。既 两极俪其休美。故二字共此揄扬。玆有 祖宗之攸行。宜副朝野之至望。臣等不胜大愿。谨奉册宝。上 尊号曰惠顺。伏惟 王妃殿下。光膺显册。佐阐弘图。教宣九嫔。播彤史之炳焕。庆衍百世。翼 宝祚之灵长。
竹泉集卷之十
 乐章
  
永昭殿乐章顺成曲
天命 淑德。合 王初载。履 邦之否。终回于泰。补天以石。玄机是斡。用含而光。顺成其烈。虽迹之泯。而泽之长。于昭万年。佑我 宗祊。
敬宁殿乐章永范曲
有齐维 后。婉婉夔夔。以媚 圣慈。以亨艰危。如月
竹泉集卷之十 第 123L 页
之晦。复圆其光。终始夙夜。承我烝尝。惟其底玆。曰德有本。猗孝与敬。永范 宫梱。
竹泉集卷之十
 笺
  
中宫殿正位册礼后百官陈贺笺
徽音弥著。重配 乾极之尊。显册载扬。咸戴 坤位之复。 宗袥(一作祏)增庆。彝伦有光。恭惟 中宫殿下。德全幽閒。道叶博厚。承天以顺。迓 宝命之维新。安土敦仁。式 玉度之无玷。肆膺 休称之复正。遂底嘉典之克成。伏念臣等。迹忝鹓班。诚(缺)鳌抃。六载之人情积郁。幸瞻 慈仪。二南之风化伫行。愿献善颂。
保 社复勋颁轴后功臣嫡长等谢笺
辨洗前蔑。快慰黄垆之冤。胙复原封。重宣丹书之信。恩深念旧。感极追先。伏念臣父等。以亲臣而值危疑之时。为褊校而备奔走之任。荷心膂之托重。既竭忱诚。察睨眴而督奸。粗著劳勚。遂致凶渠之抵法。仍叨爵赏之疏荣。夫岂因乱而徼功。只是为 国而效义。不意奸孽乃售报复之谋。尽翻狱情。反搆屠戮之祸。厚诬至及于泉壤。旧约莫保于山河。盖权臣恣行蔽蒙。非 圣恩有异终始。何幸 渊衷之深悟。特降 明命而夬栽。吠日之逆节斯彰。罪名复正。欺天之慝
竹泉集卷之十 第 124H 页
态难掩。典刑亦加。念旂常之前功。还鞶带于既褫。鸿胪奏策。若定初封。獜阁新图。宛开生面。申以辞令之恻怛。重此锡赉之便蕃。广庭缛仪。恍睹畴昔之盛事。覆巢馀息。得承旷世之宠章。仰惟予夺之间。匪有私尔。谅由是非之辨。久益洞然。岂但九原之荣光。可为百代之断案。玆盖伏遇 主上殿下乾坤覆载。日月照临。堲谗屏奸。大更风化。褒忠伸枉。无间死生。致令抱恨之魂。复被懋赏之渥。臣等敢不勉袭遗绪。期答隆私。资父事君。义敢忘于移孝。同休共戚。诚倍切于愿忠。
代观察贺正朝笺
瑶图 御极。咸仰二纪之治。宝历颁正。聿迓三元之庆。 德参发育。运占灵长。恭惟 主上殿下。揆道体乾。膺期出震。建皇极而锡民福。既叙彝伦。若昊天而授人时。更熙庶绩。玆当履端之序。益享对时之休。伏念臣某乍违 天阍。遽更岁籥。职系东服。莫陪兽樽之盛仪。心驰北辰。愿瞻 象魏之悬法。
王世子贺 殿下三十一年笺
玉体安于三朝。常切承欢之悃。 宝历过于卅载。爰瞻饰庆之仪。欣颂攸同。蹈抃自倍。恭惟诞续景命。丕
竹泉集卷之十 第 124L 页
衍弘图。法二帝之执中。既接传授之绪。体三宗之无逸。聿致灵长之休。猗欤 临御之多年。展也化育于一国。群情难抑。望旧典之克遵。 盛德愈谦。示 宸章而固拒。何幸至恳之曲察。乃获缛礼之快陈。伏念乏温文姿。叨储副位。沥血累牍。粗申爱日之诚。拜手大庭。愿献齐天之寿。
王世子 中宫殿贺笺
仰 慈范于 内壸。诚切承欢。对 显号于 重宸。礼隆归美。庆均区域。喜甚晨昏。恭惟 惠顺王妃殿下。温惠之姿。中顺其象。穆宣 阴教。克著二南之风。协赞 王猷。式阐万东之义。属 黼扆诞抚亨运。肆瑶牒共荐徽章。伏念臣铜龙位叨。河睢化被。寝门愉色。勤子职于三朝。冈陵 宝龄。祝天休于 两极。
冬至贺笺(在江都时)
百灵护于 重宸。方祝康复之庆。一阳回于六琯。诞膺亨泰之休。欢声应雷。和气舒日。恭惟 显义光伦睿圣英烈主上殿下。体居离正。德叶乾刚。履旧邦之命新。天心克享。轸君子之道长。阴氛自除。属当剥尽之辰。益迓鼎至之福。伏念臣久违 枫陛。忝守海都。因事造朝。伫缛仪之亲睹。先期献贺。玆挈令之勉遵。
正朝贺笺
太和囿于一气。灾沴自消。嘉会届于三朝。吉祥滋至。玉体克豫。宝命弥新。恭惟 德叶发生。仁符䜣合。衍箕畴而锡福。既致观感之休。颁月令而顺时。益收财成之绩。属庆节居青阳之左个。猗治象若黄道之中天。伏念臣比违昕庭。遽更岁籥。迹危 恩重。期陨结于寸忱。身系心驰。寓抃祝于尺幅。
竹泉集卷之十
 序
  
竹泉集卷之十 第 125H 页
淮阳志序
邑之有志。盖所以考沿革审形势记山川著风俗也。故凡名都胜邑。并各有志。人之览阅者。不得足践目击。而已自了然矣。惟淮之为邑。以名胜冠八路。则尤宜有志。而胜览所载。以咸于列邑。略而不该。且近事无继录。览者每以为病。及余视篆于此。问其志则无。而只有赵侯宗著卧治日记之所录。此较胜览稍详。而然其繁简不适。体例或违。又附合于邑事丛琐之中。盖不能无憾于考阅之际。余遂以簿书之暇。手自裒录。依胜览例分纲注目。而胜览之所阙漏。近事之可添增者。并该括而俱收。又揭图于其弁。以便观览。仍录田土户口军兵饷谷之为邑大事者。后人之览
竹泉集卷之十 第 125L 页
此。若留意于其大者。而毋独以百川万瀑。为游赏之资。则其于分忧共理之道。庶几有少补尔。
丁丑救荒录序
淮邑于穷峡。土瘠民贫。虽乐岁亦无盖藏。而自乙亥荐大饥。灾荒之酷。为一路最。又数易长吏。弊于送迎。公私盖赤立矣。余以丙子冬末上任。则道殣络如。而庾积枵然。无可藉手而赒赈。兼以素昧吏事。莫知所以通变。第据求牧之义。再封章陈恳于 朝。则 命移平海谷以救饥。春川麦以播种。凡诸赋役。或许蠲减。或令退纳。方伯又请得江都米赈厅钱。余遂就民之编于邑籍者。计口多寡而等户为三。又相其势之缓急。以邑仓粜谷及诸路移粟。均赋而量予。至麦收而讫。钱则从其愿得而分给。又自痛节损力。经纪替备其若干赋役。盖民于半岁之间。不出一粒一丝。而仰哺县官。得以有孑遗于今日。玆寔荷 圣朝罔极之惠泽也。夫事可考于后者。例以著录。则今玆之荒政。宜有所记。乃撮赈饥蠲赋之目。开列成录。以便后之考览。仍附邑弊民瘼之未及釐正而传属后人者。是凡所以铭 圣泽而记邑事也。则区区近伐之嫌。有不暇避。故为之识。丁丑七月下浣书。
竹泉集卷之十 第 126H 页
戊寅蠲弊录序
前岁秋初。余将投绂而归。略记救荒蠲赋之事及邑弊民瘼之可以釐正者。欲以付属后人。既未获免而还任。则又值灾荒。遂益自勉。鸠聚若干钱谷。赒赈其饥饿。代纳其赋役。而凡诸前日之所记弊瘼及其他不可因循者。周年之间。几尽釐正。至于事关上司者。亦有申请变通。而此外又不无心知其为弊政。而拘掣事势。未能尽改。今叨 恩召。而犹未忘情于邑事。续录前秋所记以后二十馀条。附诸其下。固知劳拙不足传视于后。而若其区区所用心。庶几因此可见尔。戊寅九月书。
复 位祔 庙都监题名稧屏序
上之二十四年十月。追复鲁山大君 王位。于是公卿博士议上 大王谥曰纯定安庄景顺敦孝。 庙号曰端宗。 后谥曰定顺。 徽号曰端良齐敬。而将跻祔于 庙。设都监以敦匠。而置都提调以下若干员。有总治有分干。咸奔走蕫釐。月再阅而工告讫。悉具册宝卤簿诸仪物。涓吉 亲享 祧室而纳 新主。既礼成。计诸臣劳而锡赉焉。呜呼。自昔有国。祖宗之未遑。至后嗣乃举。若稽 皇明景帝之位。复于 
竹泉集卷之十 第 126L 页
成化。我 神德后祔礼。行于 崇陵之世。然 景帝位复而不祔。 神德后初固有 显称。岂若玆事之较重而盛也哉。然则 圣朝所行。盖不特合乎从周之义。抑其追远之诚。有光于继述矣。惟我诸臣。幸而遭际 圣世。承是 命而相是役。亦可谓与有荣焉。凡国有事而设都监。蕫事之臣例题名。为屏若障。为志同事。以毋忘于后耳。今所遭际。其荣也若此。则尤宜图所以毋忘。提调闵公李公遂谂于僚属。命工为屏。列题始终同事者之官职名氏。属不佞序其事。夫屏之为也。固为毋忘同事。而然后之览此者。必将兴感于今日旷世之典礼。而仍叹诸臣之幸际 圣世。托名盛事矣。则是不可槩以寻常题名论也。故为之序。
梧滩集序
自古攻诗文者。华而少实。言语虽妙。鲜有行义之可称。又就其言语而论之。亦多流宕而不能雅正。朱夫子以人之不讲义理。而只学诗文。为落第二义。又病其不学好而学不好者。诚是至论。噫。以前古而已然。况于挽近哉。而若梧滩沈公者。庶几言语行义之具美。而所学亦可谓得其好者矣。公早以词翰名。而尤
竹泉集卷之十 第 127H 页
长于诗。为词林所推。盖同时诸子虽有以才气自许。不取法于古。而公则斤斤以少陵与盛唐名家为型范。无论苏,黄之非所学。亦不肯出入于元和长庆。譬如阙里缝掖之徒。羞道桓,文。人或目以连城千里之瑕蹶。而较其品格。不啻高于诸子矣。抑公所存又不在此。公之考晴峰公以先冤未伸。临绝握公手以勉而目不瞑。公以为至痛。其初除从官。沫血讼冤。而 朝廷以事在 先朝。不即准许。公遂自屏州县。栖迟半世。常如穷人之含恤者。前后诸公为之陈辨。竟复其已褫之鞶带。此盖公诚孝之恳恻有以感人也。及其当谏职则斥奸壬之矫诬。处 经幄则辨上下之疑阻。虽至困厄触忤。而亦不悔。其忧国忠君之笃挚。于此可见矣。呜呼。凡此岂世所谓诗人之所能及哉。盖公敦厚静退。其平日内行纯备。通籍四十年。而每逡巡荣涂。晚虽名位渐显。亦多引疾郊居。惟托兴于江湖觞咏之间。不以世之得丧荣辱。置其胸次。此所谓不累于外物而全其懿德者也。且夫所贵乎义理者。以其明于忠孝之道。而今公之孝于亲忠于 君如此。使朱夫子而见之。未知当何以品题。而尤庵宋文正以一代宗儒。尝深许公贤。而至白其先冤。由是
竹泉集卷之十 第 127L 页
观之则公可免为第二义之归。而其诗学之得失。具眼者亦当辨之也。始余少时。望见公容仪之魁垒。固意其为厚德君子。及详其居家立朝之大节。则益信前见之不谬。今读遗集。又知其诗格之高。窃叹华与实之兼备。古所罕有。而乃幸得之于公。遂识其慕仰者而为之序。
江都志序
有国之置保障。其重非郡邑比。夫以郡邑而必有志。为其记建置沿革山川人物。以备考览也。其轻而犹如此。况于重者哉。惟江都。王氏之所尝入都。而 本朝自光海时设保障。 仁祖于丁卯移跸。遂升建陪都。是后 列圣所经营益周密。而至 当宁列墩筑城。又建行宫。此外凡诸措置。举无不备。则其不可无志也尤较然矣。余以甲午春。受任于斯。求其志则无。只有前任人题名录下。略记邑事者与顷因将续胜览。录呈有司之副。而亦未该具。余遂留意玆事。而务烦未成。翌年解归。乃居闲而专精。裒录其于形胜防守之要。军民食货之重。靡不载焉。盖不特建置沿革山川人物之例记者而已。以本府之为国所重。而今始备郡邑之所皆有。斯亦庶可为修补阙政之一端
竹泉集卷之十 第 128H 页
欤。前之阙焉者。特未遑耳。今所区区著录。非以求多乎前人也。顾余于此。盖自有托意者。天险虽固。其守则在人。以本府往事言之。当王氏之都。虽权臣主兵。能坚守不挠。以至垂四十年而卒为虏所胁。舍险出陆。尽毁其城郭。其后倭至而荡然无所拒。杀戮孔惨。几为旷土。此已可为 圣代之殷鉴。而至若丁丑事。最可痛恨。彼二三竖子。滥尸捍守之任。自弃天险。背君亲而惟其生是偷。肆致有天地翻覆之变。使江山冤愤。至今难濯。前辙之覆。懔然在目。余于此等事。著录尤详者。夫岂为一府掌故所资也哉。抑余之所重感者。丁丑之变。固彼竖子所致。而金相国以下诸公之在本府者。亦格于守臣。不得有为。终至舍命自靖。府之武士慷慨欲为国杀贼。而无所施。徒殒其身。下至贱隶匹妇。临乱而亦莫不各殉其孝烈。噫。苟使当时捍守得人。既自尽其忠虑。又毋侮老成。容受规戒。仍善用其奋义鼓勇之士气。则闾里氓庶之能自勉于孝烈者。亦将移以为亲上死长之义矣。以此险阻。而又不失其人谋。则何患乎不济。且今守备次第措置。其险有加于前。为守臣者当事而所可勖。实在惩毖。此吾所以为此志也。后之诸君子。其见谅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