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直斋集卷之九
直斋集卷之九 第 x 页
直斋集卷之九
 祭文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57H 页
祭同春先生文(甲寅)
维岁甲寅十月丁丑朔四日庚辰。后学完山李箕洪窃计同春先生再期将近。伏不胜悲迫。谨以薄醪瓣香。替遣子蓍先。哭告于象设之下曰。呜呼。山颓梁坏。日月几何。倏忽三霜。如掷之梭。贞疾婴身。一哭尚迟。辜负平生。惨悼何辞。恭惟先生。吾东伯淳。和风甘雨。瑞日祥云。渊源端的。造诣卓尔。庇民尊主。如尧舜已。暨我尤翁。志合道同。出处行庄。相与始终。有来饮河。畴不充量。矧余小子。亦忝门墙。耳提面命。偏蒙厚恩。八字真诀。其何敢谖。往在申腊。杖屦造朝。余又往拜。不屑旅扰。仍以往复。论性过半。胡然讣车。作未了案。呜呼痛哉。何处更得。湖云一空。汉水无极。何以致意。菲薄是具。遣子替奠。用寓感慕。讵展情素。只增悲伤。尊灵不昧。冀克鉴飨。
祭权公(訦)(同门合奠○及第李塾,幼学柳寿蕃,进士赵锡周,成虎昌,朴凤祥,生员李畬,洪克齐,柳彬,幼学李鹤季,柳世新,及第柳寿芳,生员李野,进士李堂,幼学李箕洪,李蓍徵,尹勖,成必恒,赵纲,成必泰,成必晋。)
维岁甲寅十月丁丑朔二十四日庚子。门人李箕洪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57L 页
等。谨以菲薄之奠。哭告于 宗亲府典簿权先生之灵曰。恭惟我公。孝友笃至。早承庭训。事必求是。诚敬之学。务在践实。视听言动。佩行四勿。簟瓢自悦。淡然无欲。迨夫中岁。广文其职。隐沦下位。不要闻达。惟以育才。为己之乐。学子鼎来。讲诲不辍。耳提面命。以诱以掖。由是成就。其丽不鲜。困敦之岁。出莅湖县。清白修操。民皆仰止。递还之日。萧然行李。城南旧宅。于焉偃息。彼俗矫伪。公所憎嫉。不慕于外。惟耽古书。七八年来。官闲索居。有来其徒。前后相续。至诚劝课。讨索崇日。自始及终。不废其功。允矣吾师。无与比同。胡彼上天。报善不卒。宦游殊方。忽焉易箦。千里计车。吾党之戚。齐声长号。泣涕涟涟。岭路迢递。公柩言旋。青乌卜吉。龙冈之傍。即公素志。精灵洋洋。日月不留。奄迫窀穸。嗟我同门。型范永隔。其在分义。孰不奔赴。或缘疾忧。齐进末由。兹具薄奠。执事有恪。辞以写臆。敬荐浻酌。尊灵不昧。鉴此衷曲。呜呼哀哉。尚飨。
祭李仲时(圣硕)(丙寅)
年月日。友人完山李箕洪使子蓍显。敬奠于亡友李仲时之灵。嗟哉吾兄。事亲之孝。笃于天性。向善之志。自夫妙龄。信吾师训。而惟恐失坠。恶彼俗流。而若将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58H 页
浼已。侪友期以远大。师门许以进就。岂意一朝奄然长逝。以贻吾党之戚耶。呜呼恸哉。况吾与兄。师同志同。居同一里。追游论心。恰将十有馀年矣。切磋讲劘。相期不浅。今忽已矣。与谁更从。如瞽失相。如蚷器蛩。独立乾坤。无以为怀。嗟哉吾兄而止斯耶。穷达脩短。盖有命焉。此奚足悲。惟其吾道分裂之日。又失此同志之助。是余之所隐忧深悲而不能自己者也。兄之身后家事。则弱妻稚儿若无所归。而惟是季方难为弟。其将恃此而为慰耶。今玆即远。泉路茫茫。永言陨涕。莫喻此情。适有忌祀。躬未执绋。平生茹恨。此居第一。奠具虽薄。中诚是将。兄其知否。呜呼。可哀也夫。
祭尤斋先生文(己巳)
维崇祯己巳七月二十二日丙辰。北道会宁之窜配罪人李箕洪谨遗累儿子蓍显。略具薄奠。替哭于尤斋先生之灵筵曰。呜呼哀哉。先生今日之祸。天欤人欤。泰山颓矣。梁木摧矣。眷言斯世。安仰安放。呜呼痛哉。自夫先生栫棘之后。忽悤无人世意矣。曾未几何。鞫问之启。阅朔争执。竟至蒙允。噫。念余小子。出八门墙。受知不浅。其在分义。终有所不忍泯默者。乃于五月二十九日。倡率同门四十馀人。抗章叫 阍。仰暴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58L 页
先生之至冤。而政院计启捧入。 天威震叠。特下严旨。窜之北塞。闻 命惶陨。即出门外。治行未发之际。忽闻下赐药之 命。与门下诸人相持痛哭。直欲无生而不可得。天乎天乎。此何时耶。严程不可稽留。苍皇启驾。触冒炎蒸。间关岭路。仅达镜城。其日得见邸报。则先生受 命。在于六月初八日辰时。与镜城通判郑浩仲淳设位痛哭。自不知此身之生而存也。天乎天乎。此何时耶。发行三十日。而始到鳌山之配所。则穷荒大漠。魑魅与邻。人生到此。宜益动忍。而顾此数千里撼顿之馀。万念都灰。惟有修身俟死。以不只平日教育之意者。政为究竟法也。念何及他。念何及他。最是日月易迈。先生之警咳邈然。瞻长白之岩岩。则想先生俨然之像。听豆满之滔滔。则想先生沛然之教。或于梦寐间。恍按音容。而觉来省视。又非其真。泉路永隔。从之末由。则亦安得不为之痛哭也哉。呜呼。以先生明道正义之学。尊君爱国之诚。彼诬罔极。横罹酷祸。有如此者。岂所谓理者本自冥昧。终莫能知而然耶。呜呼。大则孔孟栖遑。小则寒静芟夷。在前哲而犹然。况今先生。则世间群小。罔非敌国。巧言铄金。市虎成三。虽欲免于今日之祸。其可得乎。然而祸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59H 页
则惨于一时。道益光于千载。想先生之精灵。拜 圣祖于玉栏看花之际。风云鱼水之乐。定应无间于幽明。而 宁考亦必衋伤于冥冥中矣。言之至此。尤不觉心摧而肠裂也。昔楚臣宋玉以归来些一篇。拟招其师之魂。而顾小子远谪荒裔。徒见贤师牛车之冤。酷于鱼腹之葬。犹不能攀和一哭。此生此恨。极地穷天。死不瞑目。呜呼恸哉。蛮雨冥冥。蜒灯耿耿。独夜回首。何事不为不涕。而至若朱子全书劄疑之编。既先生苦心血诚。亦小子猥蒙与闻者。草藁未半。乱在箧笥。而祸衅之馀。付与芭篱。后虽得生还故山。收拾前功。向谁證质。与谁续成。呜呼惜哉。呜呼恸哉。尝闻至怀无言。至哀无文。而遥奠一酌。终不可无辞。抑哀和泪。略陈芜语。伏惟尊灵。鉴此微诚。呜呼痛哉。尚飨。
祭尤斋先生再期文(辛未)
维年月日干支。即我尤斋先生再期也。门下旧徒李箕洪坐累楚泽。未赴侯芭负土之役。又未效端木筑室之诚。于焉撤筵迫矣。窃不胜私为之恸。谨遣子蓍先。归告于灵座之下曰。呜呼。惟我先生。真正英雄。蚕丝积累。海阔清通。一部麟书。平生闽翁。秉执者义。继开之功。于飞凤凰。于山华嵩。是时 宁考。曰与予同。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59L 页
幄对袖传。密机偷聋。鱼水契合。貂裘蒙戎。殷传沃心。汉葛鞠躬。燕云失色。朝暮可空。胡天不吊。中途泣弓。遂有礼讼。玉玦投穷。群飞刺天。市虎何讧。楚山郁暮。万古至恫。梁木摧矣。谁葺其宫。儒服弊矣。谁执其红。百川沸腾。谁任障东。太阳晻翳。谁扫螮蝀。俛仰乾坤。万象眯瞳。矧余小子。永失帲幪。孰砭我愚。孰开我蒙。三岁蛮乡。转益懵懵。呜呼先生。怜我悲衷。倘赐阴骘。俾克有终。吁嗟岛书。有来便风。开缄未读。我泪如涷。遗托丁宁。敢曰不聪。赖天之灵。或出樊笼。当与金权。誓将磨砻。然惟世故。视天梦梦。生还未卜。曷不忡忡。日月迅驷。象设太悤。未遂一诀。百感弸中。敢将瓣香。哭私及公。英灵不昧。鉴此有饛。呜呼哀哉。
祭畏斋李公文(庚午)
天柱峰摧。士有馀悲。今我相公。遽又箕骑。吾道非耶斯文器欤。邦国殄瘁。朝野空虚。彼苍者天。谁使之然。我喙虽长。莫慰重泉。呜呼已矣。羡公无吪。况复西江。终风自波。如余迁谪。敢言情私。欲陈平生。感涕先滋。他日故山。倘或生还。束刍哭墓。可展心素。呜呼哀哉。尚飨。
祭亡弟进士文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60H 页
呜呼痛哉。惟我兄弟四人。俱以险衅。夙遭凶祸。庚戌之秋。先妣见背。庚申之冬。先君又弃世。哀哀诸孤。各抱无涯之恸。而命顽木石。式至今苟延。不孝之罪。上通于天。尚复何言。且以忧衣食散京乡。相离戚戚之日常多。相会怡怡之日常少。每议图得闲旷之地。结舍连墙。弟兄相聚。子侄相随。优哉游哉以送馀年矣。谁知此计未成。而昨夏余有北迁之行。苍黄登程。而君与传弟在寿春。仁弟在杨根。未及握手相别。只以一书寄声。而匹马短仆。犯冒潦暑。行行千五百里。孑然一身孤寄于穷溟极北之地。看云郁陶之怀。如之何不涕淫而肠裂也。去年八月。得君六月书。十一月蓍先之来。得君九月书。并云无𧏮。而兼有次韵一绝序文一篇。俱是缱缱未别之恨。恋恋别后之思也。一吟一读。怅浮于慰。几乎纸毛墨渝矣。厥后三朔。岁亦改籥。而嗣音不至。郁怀难定。忽于正月廿一二日。梦兆甚烦。身且有病。病中意想。益复作恶。乃于念四日昧爽。本府倅郑侯德谦传致一缄书。其重皮题曰春川进士传讣书。执书未坼。心惊魂飞。失声大叫。不知此身生而存也。俄而坼视书封。则乃承宣叔父手书所报。而君以正月初四日巳时。不意器逝云。其真耶。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60L 页
其梦耶。君之生于世。四十三年而止耶。呜呼今年庚午。即先祖妣下世之回甲。而距庚申十有一年矣。庚申之距庚戌亦犹是也。则是何家祸之惨。皆在于庚年耶。抚旧伤今。此理难谌。俛仰穹壤。恸冤奚极。以余癃病。御此魑魅。千生万受。恶症鳞起。决无为人之望。而君则禀赋完厚。状貌魁梧。虽有微小痰嗽之症。不曾以此为虑。日夕所冀者。惟是保我病躯。幸能不死于异域。而日月照临。倘蒙生还。则早晚鸰原可续前日之湛乐矣。孰谓君先我皋复。使我不得复见君之颜而便作千古之永诀耶。其真耶其梦耶。君之生于世。其止于斯耶。同居之约。今焉永乖。而九原难作。百身难赎矣。在昔凡民有器。尚匍匐而往救。胡余远谪天涯。曾不若行路之人。人生到此。宁不哀哉。哭望归云。塞鸿如助。呜呼恸故。君性淳而质朴。孝于父母。友于兄弟。不修边幅。不循流俗。而少有文艺。早擢司马。屡举礼围。余之所期于君者。惟在成立以昌门户。而奈之何命物反啬。鸾胶再绝其弦。荆玉三刖其足。布衣博带。栖遑半世。遽又长逝。此尤恸惜之至。而不直为天伦之私而已也。呜呼痛哉。念君身后家事。何忍提说。弱妻崩城之哭。稚儿覆巢少状。如在眼前。无人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61H 页
将护。无人慰恤。将见转蓬飘泊。不知下落于何地。则我心如割。我魄如夺。宁欲溘然而无知也。呜呼已矣。病不得分灸。死不得抚柩。葬不得临穴。远蛰鹏舍。此何人斯。死如有知。君亦不暇自悲而悲我于冥冥矣。幽明虽隔。梦魂可通。君亦有欲言于我者。须凭我月夜归魂。细论其多少也。病极意长。文拙辞渴。已矣已矣。精灵如在。歆我一酌。呜呼哀哉。尚飨。
祭耻庵李公文(辛未)
呜呼。天之降割斯文。何其酷耶。自夫哲人其萎。万象俱灰。惟我先生岿然。若灵光在世以庇后学。而顾小子远投塞北。违拜函席。倏尔三载矣。悠悠恋德之怀。与时俱新。每祝先生道体康宁。期复奉袂于他日。岂料易箦凶音。遽传于千五百里之地耶。天之降割斯文。何其酷也。南望痛哭。穹壤茫茫。呜呼。后学之所仰望者。不翅浅鲜。而天不憖遗。以止于此耶。春风容仪。今不可得以复接矣。金玉声音。今不可得以复闻矣。痛哉痛哉。呜呼。先生之学。本于洛闽。参以洙泗。其所以下功者。先立其大。而亦必反之于身。戒惧省察。未或少懈。及夫年高德邵。知行并进。充养备至。察伦明物。各极其所止。而不求闻达。簟(一作箪)瓢自乐。虽若无意于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61L 页
期世。然而亦未尝忘世。吾志可行。不苟洁其去就。吾义所安。虽小官有所不屑。再莅县宰。为政精密。务尽道理。未尝为苟且应文之事。凡有攸为。忠信恳恻。足以感动人者。此虽先生居官之一事。推以施之于大。则所及之广。复何如也。至若教人。则必以主敬为先。自洒扫应对。至于穷理尽性。使之循序渐进。而惟恐学者厌卑近而务高远。轻自肆而无实得焉。此皆得之于程朱法门而不失其要者也。呜呼。余小子自承明教。周旋函丈。馀三十年。而粗知勉力于实地。以免于坠坑落堑。而尚不敢肆然为非者。即先生诱掖之功也。小子投北之后。先生以书遗之曰。学者于道。非实有见得。所立卓尔。其不为风声习气之所移者几希。又曰。士友间追逐谈说。不过伤时悼俗之语。而未见以讲学明理为事。毕竟何益。此不可不知也。先生此戒。岂非使余小子益加勉力自家身心。以至玉成于患难之中而终有所实得耶。其书犹存而手泽如新。亦安得不为之痛哭于此也。小子之于先生。受恩最深。而了无丝毫之报。又遭窜逐。江山路夐。书不得尽其怀。梦不得传其意。器不得视其殓。葬不得临其圹。呜呼。永负矣永负矣。此生此恨。何时曷既。噫。至怀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62H 页
无言。至哀无文。而遥奠一酌。不可无辞。略缀数行。替伸微诚。伏惟尊灵。庶几鉴格。
祭壶谷南尚书(龙冀)(壬申)
呜呼我公。何罪何辜。窜此蛮烟瘴雨之乡。竟以一疾而不起。时耶命耶。天之报施善人。果如此乎。生行死归。谁不为之痛惜而陨涕也。呜呼。山斗文章。继公者谁欤。 殿阶謇谔。如公者亦谁欤。固知夫为患者謇谔。而为崇者文章。则公安得无苏长公南荒之累耶。一时之是非噂誻。而百世之公议可定。已矣巳矣。夫复何言。呜呼。平生执鞭之愿。常恨同城而巧违。俱以泣玦之臣。又叹地左而莫接。惟以书疏往复。庶慰此心。谁知箕骑遽上而莫之追耶。典型永隔。束刍增怀。遣子替哭。略伸菲诚。公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呜呼哀哉。尚飨。
祭尤斋先生墓文(癸酉)
维岁次癸酉七月癸卯朔二十二日。门人完山李箕洪谨以鸡酒之奠。敢告于尤斋先生之墓曰。呜呼。允矣先生。我东晦翁。学造海阔。道齐岱崧。尊周之义。距诐之功。严于孔钺。配以禹洪。焕乎其文。靡然其风。不有先生。孰开我蒙。考诸行藏。可观始终。斯文兴器。系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62L 页
世污隆。楚山惨祸。至今遗恫。矧余情私。呜呼曷穷。五载蛮乡。难保残癃。不料生还。展拜幽宫。草树荒凉。警咳莫通。追惟往迹。痛填心胸。束刍渍绵。敢告微衷。尊灵不昧。倘赐俯聪。
祭耻庵先生墓文
天器贤师。吾道日孤。楚泽馀生。与谁仪图。昔我登门。尺雪起懦。今我展墓。拱木增吁。水流山空。匹马踟蹰。蕉黄荔丹。敢荐清酤。精灵流通。得无我诛。
祭尹体元文(甲戌)
呜呼。己巳楚山之祸。尚忍言哉。公谪于南。我迁于北。琼雷相望。各抱无涯之恸。愿言自爱。以冀不死而重逢矣。何幸 祖宗鉴临。邦运回泰。 坤殿复位于六载之馀。先师伸雪于重泉之下。十行 丝纶。明示悔悟。此诚臣民之福。士林之庆。而吾侪之感泣。当如何哉。公于是时。亦蒙 恩宥。行将返矣。屈指计程。日望迎拜。抒此悲喜。岂料夫公得疾于马上。竟至不起于西原之逆旅耶。皋音传到。不觉魂掉而气短。天乎天乎。孰谓以公之贤而至于斯耶。呜呼惜哉。呜呼惨哉。以公清秀之质。纯笃之行。早就贤师。见识特超。造诣渐进。既孝既友。克勤克慎。御家也斩斩。与人也侃侃。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63H 页
居官而廉白。临事而公明。罔非法门中做得来。而至若处困视亨。增益不能。银山铁壁。足以无愧前脩。则谓当天假玉成。将到远大。而缓见更化。遽至赍志而殁。时耶命耶。生行死归。孰不伤衋。而矧余旧要。恸其曷已。呜呼。先师遗事證定者非一。而最是朱文劄疑。尚属半藁。遗托丁宁。而斩伐之馀。同志星散。聚首尚难。公又长逝。校雠编辑。与谁共之。若田半芸。若室半筑。了债无日。他年地下。忍以何辞奉复于先师耶。悲夫悲夫。公之家事。欲语先咽。亦何忍泚笔。公之弟复元有文有行。世称双璧。而不幸阏年。其子才华可以趾美。而又不胜器。公亦无身后一块肉。使此三节家声。一时扫尽。其所谓天道者。是耶非耶。善不必福。才不必施。则栽培之理。果安在哉。呜呼痛哉。闻公旅榇寄殡于城西。舁疾趋哭。则不闻平昔笑语之琅琅。但见一木戢于夜台。呼之而不起。叩之而无闻。俯仰踯躅。此何人斯。即远有期。而贱病又谻。欲起还仆。不得临圹。孤负之恨。宁容殚述。玆将薄奠。替告情素。一诀万古。此日此杯。呜呼体元。听我歆我。呜呼哀哉。
祭玄石朴公文(乙亥)
维岁乙亥五月壬戌朔二日甲子。后学完山李箕洪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63L 页
谨具薄奠。替遣子蓍显。敢荐于近故议政府左议政玄石朴先生之灵。于其行也。西向再拜。哭而送之曰。呜呼。恭惟我公。禀姿英特。如鸟斯仞。若金自跃。言议风采。辄屈曹偶。升庠抗疏。居多士首。适因骇机。卷归东冈。杜门自靖。守志甚刚。所乐何事。真实为学。不由师承。妙契自得。直内方外。惟敬与义。用力既久。充养纯粹。经传子书。覃思不置。辨释疑晦。克阐微旨。且忧我邦。文献无徵。诸儒实迹。参考集成。以相斯文。以幸来裔。惟玆数事。曷尽造诣。君民尧舜。日有所受。出膺两朝。脊梁其负。勤勤启沃。传之训王。恳恳疏劄。陆之封章。及夫爰立。益究大业。麟经是敷。云剑不慑。袖裹万言。罔非剀切。荃心未契。奈此一薛。霁行潦止。吾道固然。于以浩归。抗志益坚。是时士林。仲若泰山。陈章叫 阍。丐其召还。使盖联翩。日望造朝。何意一疾。遽歌逍遥。龙蛇告灾。箕骑莫追。朝野相吊。孰不涕洟。矧余后生。早登龙门。受知不浅。警懦起昏。铭感在心。岁暮是期。夫何年来。世道崄巇。师门惨祸。畴能慰余。余时谪鳌。有惠其书。辞意悽恻。可堪垂泪。哓哓人言。胡乃靡止。原其所始。盖有苗脉。然念君子。岂存形迹。周旋处义。乃其素志。观诸近事。允协公议。今焉已矣。惟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64H 页
道之孤。问天莫应。时耶命乎。顾玆贱陋。猥膺 召旨。敢奉一书。冀蒙指示。缕缕教谕。出于至谊。谨以书绅。感幸良深。承复未几。遽闻凶音。抚念平昔。俾也可忘。义当匍匐。病不能强。略缀芜辞。替奠浻酌。伏惟尊灵。倘赐鉴格。
祭尤斋先生迁葬文(时以持平辞疏。不得赴会。)
维 崇祯后岁次丙子十一月初二日乙卯。即我尤斋先生迁奉之期也。门人完山李箕洪方以 召命。呈疏辞病。不得赴圹。南向再拜。谨遣子蓍显。敢告于灵筵之前曰。天有日星。地有岳渎。是气之钟。极其清淑。不为物而为人。而浩浩然莫测其涯涘。正正乎不踰其模楷。严毅则山岳气像。洒落则风月情怀。贲育失其勇。秦楚失其富。杨墨不敢肆。仪衍不敢售。是所谓真正大英雄。而以予观于先生。若合符节。临履之工。蚕丝也海阔也。继开之业。渊源也雨化也。辟邪则證以朱陆。尊周则辨以夷夏。焕乎其文章也。巍乎其事功也。譣说之行。虽或一时而诬上。公议之定。何待百年而有终。是以天鉴孔昭。幽冤快雪。啜享则士林争先。状德则太史记实。猗欤盛哉。小子何述。第惟念受恩罔极。诚意浅薄。往者窜逐。既孤筑室之愿。今玆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64L 页
改卜。又失负土之役。使先生谆谆然欲其成就者。徒归于实浅名浮。以后学伥伥然失其依仰者。只增乎长号太息。呜呼痛哉。呜呼哀哉。
祭李君晦文
维年月日。病友完山李箕洪使子蓍显。赍䕒与酒。敢告于故淳昌郡守李兄君晦之灵。呜呼。子能记也未。昔先师之山中也。同忝洒扫者。吾与子也。昔先师之海上也。并联书候者。吾与子也。昔先师之赴哭 骊陵也。说礼鼓箧者。吾与子也。昔先师之受 命楚山也。治疏叫 閤者。吾与子也。笃信师训。左右周旋。忧时病俗。动静相须者。凡几岁几年。而夫何斩伐之馀。晨星散落。各抱离索之恨矣。今也则子先弃我而永归。呜呼恸哉。先师旧业。与谁共卒。先师遗托。与谁共讨。青松相勖之心。无处可施。白首同归之约。无地可寻。俛仰乾坤。此何人斯。自兄皋复。亟欲匍匐。而老病垂死。蛰伏穷山。末由临圹。临风送哭。只有浦思山哀而已。呜呼哀哉。尚鉴微忱。
山仰祠尤斋先生真像奉安祭文
恭惟先生。命世伟人。山岳气像。水月精神。敬义夹持。诚明两尽。会万归一。表里无衅。何以致此。寤寐考亭。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65H 页
渊源统嫡。行藏由经。处非洁身。出非直寻。尊周其义。距杨其心。维持世教。振砺儒风。开来继往。是谁之功。眷彼金积。杖屦攸暨。昔者藏修。今焉废坠。遗风尚传。山高水长。行路点指。士林增伤。爰谋经始。有侐其祠。虔奉真像。用寓永思。堂除肃肃。襟佩锵锵。樽俎有楚。黍稷惟馨。凡在骏奔。一心精白。鉴我虔诚。庶几昭假。
祭亡弟李受文
呜呼。古人云至情无文。至哀无辞。今吾之哭君也。何以文为。复何以辞为。只自呼天而长恸。拊胸而流涕。则复何言。复何言。余之兄弟四人。余即长▦。君模其次也。一卿其次也。君又其次也。曩在己巳。余谪北塞。翌年庚午。君模奄悤器逝。千里鹏舍。生离而死别者。此何情理。割半之恸。无涯之悲。式至今梦魂犹惊。而心肠欲裂矣。癸酉夏。余始放还。而九原则不可复作。生者三人。相逢于五载睽离之馀。誓以长枕大被。相依为命。欲送馀年。不自意甲戌以后。猥蒙拔擢。至有通州之 除。故念古人辞内居外之义。龟勉赴任。则风雨连床之约。自尔归左。而益切看云之思。丁丑夏。君以匹马幅巾。来顾郡斋。淹留数朔。相与啸咏于丛石金襕之际。物外团栾。其乐可涯。及夫送别也。不无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65L 页
黯然之怀。而惟君禀是瑰伟也。性是沈厚也。年又强壮也。足可以远大为期。而别后三度书。连见平安字。且闻嵬参泮制。完定祯婚。信息甚大。而际又闻承宣叔父以本道按使下临。据法当解绂。故归将栖息于牛江定儿之家。则君之侨居。亦甚密迩。会面有期。窃自慰幸。一卿为参先考忌祀。自杨根发行。历宿君家。来传君手书。而谓有儿辈轮痛。余曰。此是近日时令。不足为虑。居无何。定儿家奴来传子妇谚书。君以十一月十二日得病。今至十许日。症甚危恶。余于是时。亦患旧病。病中不能蠢动。急走一力。以探差谻。而此便未及得抵。讣使先至。呜呼。其真耶。其梦耶。君模之器。倏尔八载。而君又至此。天乎天乎。夺我两弟而去者谁欤。痛矣痛矣。吾宁溘然而无知也。君之所患。乃是毒疠也。君之所住。又是新寓也。医药失其方而致此欤。人事失其摄而至此欤。坐縻斗廪。病不得分炙。殁不得视敛。独使孤儿嫠妇。相持号哭于寝门之外。咎实在余。悔将何及。馀月之望。解归牛江。而君家邻比。尚且不净。未即相通。乃以开岁。始克入哭。则仪形永閟。笑语俱寂。呼之而不应。叫之而无答。但见一木戢于风窗雪屋之下。人生到此。其何以为怀。亦何以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66H 页
堪见。呜呼恸哉。余以长兄。年近六旬。鬼事日迫。而君模与君。以若少壮。先我夭阏。使我白首残喘。茕然在世。担此两家后事。此何理也。抑何状也。呜呼恸哉。君之葬地。杨广先茔。实无馀麓容棺之穴。乃与春川地师郑淳昌。占得于嘉山里曾所云云之处。此是君平日往来汉师之路。而与君聘家先山相距莽苍之地也。明将永窆于玆。千秋万岁兮。体魄永宁。无以不克首邱为悲也。言有尽而情不可穷。一觞告诀。灵其歆格。呜呼哀哉。尚飨。
祭亡弟一卿文
呜呼一卿魂兮。归来些听我。我之兄及弟矣并四人。而君模魁梧。季受沈深。君亦英特。余惟病残而薄劣者也。余常谓君之三人。业可以传诗礼。材可以大门户。寿可以跻期颐。而优优然后我之死。其必敛我而葬我矣。夫何八九年来。魁梧者沈深者英特者次第零落。使不得传我诗礼。大我门户。又不克少留待我。反使我服君葬君。天理盭矣。人事舛矣。胡然而死也。胡然而生也。究之而莫得。思之而无据。是岂君辈数奇命穷而有以致之者乎。是必此汉积伪积恶。罪通于天。使其孤露馀喘。不得保同气而然也。其然乎。其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66L 页
不然乎。呜呼一卿魂兮。归来些听我。世固有淟涊龌龊而能享终岁饱乐者。世固有死生寿夭而可以一事解慰者。而惟君何辜于天。有才而书剑无成。长贫而箪瓢疏冷。备人间之辛楚。为天下之至穷。而寿亦不长。所谓天道福善。仁者必寿。是皆劝人为善之虚说而不足信耶。未知命物者好恶。时与人有异而然耶。又未知寿夭脩短。都付之莫之为而不复有关于人事耶。何其事之乖而理之逆者。若是之甚耶。呜呼一卿魂兮。归来些听我。去冬十一月。为过季受祥事。入去寿春。与君遇于霞谷进士家。仍与偕往牛江蓍定家。留连之暇。携手上清平寺。访真乐之旧栖。感悦卿之遗躅。趺宕于影池悬瀑之间。夜归禅堂。雪月半窗。煮酒相劝。联衾共宿。此时此乐。盖亦平生所未有也。君则以其儿婚相值。未及见撤筵。先为复路。而余则留过祥事。旋即还寓矣。时第三叔父以松都留相。从俗礼。陪往王父府君家庙。而忌祀在于十二月二十八日。故去月念间。西下松都。过行祀事。其翌陪承宣叔父。夜宿外馆。官人忽传一书。急坼视之。即君别世之报也。执书痛哭。心肠摧裂。神魂飞越。天耶人耶。梦耶真耶。以君盛年壮气。未闻其有病。曷为而夭阏。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67H 页
曷为而奄忽也。苍皇登途。号哭入门则君已就木。仪形不可得见。此何人斯。惨矣惨矣。谁知清平一会。仍作千古之别耶。呜呼一卿魂兮。归来些听我。君今永就窀穸。来何时乎。地下无亲戚之会。人间有少年之乐。君何为弃我如遗而不知返乎。满架书籍。即君平日所口诵者也。列阶花卉。即君平日所手种者也。君何为视彼若浼而不知返乎。顾我年今六旬矣。政使得年七十。在世不过十年。矧玆食饮日减。肥肤日铄精魂日销。心虑日耗。则古人所谓其几何离者。当我之前矣。君归之日。如逢君模季受。为传我从此以逝。愿结来生缘。呜呼一卿。言止于此。歆我一觞。呜呼哀哉。
直斋集卷之九
 墓志
  
外王考宋公墓志
公讳铉。字而直。砺山人。高丽名臣砺良府院君松礼之后。高祖讳勤。咸镜南道兵使。曾祖讳希赟。成均生员。 赠兵曹参判。祖讳重器。有文才中司马。投笔登武科。庆尚右兵使。考讳继先。镜城府判官。妣龙仁李氏。鸿山县监亨成之女。己卯名贤司谏弘干之孙。以万历戊寅生公。公生而气度殊凡。人以远大为期。辛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67L 页
卯。丁判官公忧。执器如礼。大夫人有宿疾沈绵。公昼夜侍药。少不懈怠。虽在奔窜之中。甘旨必给。辛亥。登武科。癸丑。拜宣传官。甲寅。丁大夫人忧。服阕。又拜宣传官。时光海政乱。奸凶执柄。敢发废母之议。公常愤惋慷慨。辄对人极言。几至窜贬。北渚金相国瑬甚义之。及癸亥反正。超授忠清兵虞侯。俄迁军器佥正。丁卯之变。随 驾入江都。 幸还。升折冲拜五卫将。未久。拜灵岩郡守。被人敲撼。遂不赴。丙子之乱。又扈 驾入南汉。事定。升嘉善阶。在散班。公性豪放不羁。与世抹摋。遂归洪州旧庄。栽花种竹。蓄琴贮书。日于其间。招邀亲戚故旧。杯酒相娱。而绝不问生产有亡。其于一切世味。泊如也。壬辰春。有微疾。呼诸子处置后事。以二月十七日卒。春秋七十五。癸巳十二月二十一日。永窆于洪州南面化城负甲之原。公之祖兵使公生于嘉靖戊寅。卒于万历壬辰。公又生于万历戊寅。卒于崇祯后壬辰。得年皆七十五。吁亦异哉。公委禽于内瞻寺主簿朴英贤之女。先公十八年卒。寿五十一。 赠贞夫人。生四男一女。男长奎寿。女适完山李塾。即箕洪母也。噫。公以卓荦之资。刚正之气。抱公侯干城之才。而遭罹邅屯。终不得展布于世。宁非命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68H 页
耶。公不以穷达为芥意。丙丁乱后。退处海隅。绝意宦途。悲歌徜徉。没身而不悔。惜乎。公之晚节有如此者。而世不得以闻知也。虽然。闻与不闻。于公有何损益焉。报施不诬。寿而且有嗣。天其以未伸于前者。将发之于后耶。不肖箕洪僭不自揆。谨以所闻于诸舅氏者。撰次言行之万一。敢志之于隧。
直斋集卷之九
 墓碣
  
梧山具公墓碣(并序)
公讳邦俊。字硕辅。姓具氏。绫城人。高丽检校上将军讳存裕之后。七传而至讳成老。入我 朝。官至议政府左赞成。又三传而至副正 赠工曹判书讳信璟。是公高祖考。曾王考讳浣。尚 中宗大王女淑静翁主。封绫昌尉。王考讳思讱。庆安道察访。显考讳言。忠义卫。娶完山李氏福禄之女。以万历丙午五月二十三日生公。五岁而慈母捐世。稍长。尝著梦母赋。以寓追慕之恸。公好读书。未尝为科臼之文。而用工于圣贤之学。先立其大者。以是操履端的。口不言功利之说。视人乾没世途者。蘋如也。曾与仲氏往省其伯兄于北关任所也。其时方伯某之子见公衣弊。颇加蔑侮。公少不为耻。方伯闻而责其子曰。彼必以汝为非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68L 页
人也。平生不与人较。有一狂生乃于酒席酗骂公。公危坐自若。终不答。其人醒后自责。造门谢罪。观此数事。可以反隅矣。晚岁。移家于岭东之通川。通俗于祥祭日。必致宾客。禫日则至有宴乐者。公慨然曰。此乃夷虏之风也。教谕乡人。遂变其俗。公自龆龀。鞠于外家。其家移寓杨根地。通川之距杨根。几半千里。与其仲氏每岁往候舅氏之时。仲氏跨马。公辄执鞚而行不惮劳苦。事邱嫂柳氏。如事亲母。遇新味。不敢先尝。终身不懈。此皆人所难能也。通川有曰金懒窟。海山之胜。名于国内。公于其傍。筑亭以居。自号梧山。净扫一室。琴书自娱。不求人知。如公者可谓遗逸而不怨也。至己巳。公年八十四。及疾革。洞中诸人皆来慰。公笑曰。死生一理。吾何戚戚。乃召诸子诸孙诫之曰。清白吾家旧风。汝等遵守勿失。且勿以宦达为急。勿以利己为心。至于祭先则必致恪谨。必务精洁。又召诸妇及诸孙女。各授训戒。仍令退去。微吟杜北征数句而止曰。吾今不起矣。遂正枕悠然而逝。即己巳七月十三日也。配权氏系安东。文靖公传之后。士人德弘女也。循蹈规矩。教诸子以方。丙子虏乱。从权氏诸族。避兵于新昌芝沙洞。遇贼自刭。绝而复苏。盖赖神明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69H 页
所冥佑也。其生丁未也。兴公较一岁。而其卒与公同年十一月十二日。寿八十三。合葬于永平白云山下负甲之原。有五男。长曰徵。有孝行。出为府使秀俊后。次曰彻,曰徽曰行,曰衡。俱业儒。行出为兵使义俊后。侧室亦有五男二女。男曰微,曰律,曰复,曰循,曰得。柳昌绪金日祥其婿也。徵凡再娶。男曰文沂。女适府使金尔枢,士人李卫,李万燮,黄圻。前出也。男曰文浍,文沆。女适郑道宪。后出也。侧室男文泓,文聃。女适金命锡,安希文也。彻男曰文涑。徽取衡长男文湜为后。行取族侄凤昌为后。武科营将。衡男曰文湜出继。次曰文濩。馀幼。余为吏通州时。徵,衡兄弟托公铭甚勤。余谢不敢。今公之孙文湜袖家状。申请益恳。有不可以终拒者。乃敢忘其拙陋。略叙其槩如右。系之以铭曰。惟天降衷。孝友纯笃。不事科臼。专心是学。内重外轻。脱略尘俗。睌栖海山。不怨遗逸。没齿沈晦。馨香恐灭。我乃作铭。敬镵于石。庸昭潜光。垂之千亿。
直斋集卷之九
 墓表
  
处士李公万春墓表
公讳万春。字子元。尤斋先生之门人也。今 上甲寅冬。奸人假托礼论。搆祸叵测。首论先生。窜配德源。公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69L 页
参尹明遇讼冤疏。仍拜送先生于中路。尽室避地于通川。丙辰夏。先生又移栫棘于长鬐。公闻即跋涉。候问起居。及其归也。请书室揭号。先生乃书赠隐求而语之曰。君去桑梓离亲朋。为耕云钓月之事。彷佛于隐者貌样也。决性命之正以饕富贵。既非所虑。而与鸟兽同群。又非依中庸之意。惟读书求志。则庶乎遁世无悯之万一。而山前荷箦之知。亦不须怕也。公敬受而归。归路就省金浦先墓。仍东行至金化境。猝然得疾。卒于旅次。即丁巳正月八日也。其疾革。招奴语之曰。五不幸死于道路。不与诸弟相诀。目不瞑矣。惟愿归葬先人侧。沐浴就枕而逝。呜呼命哉。公即 太宗大王别子孝宁大君讳补之后。自孝宁五世而有讳克成。官通政。生讳卿云。官寺正。 赠参判。祖讳光远。考讳益贤。比三世有节行。未显其名。妣昌宁黄氏。判尹璘之曾孙。县监湜之女。以崇祯乙亥二月癸未生公。公儿戏。泛驾不羁。及长好读书。一日闻老先生承 召八京。负笈踵门而请学。自是遂废举业。专意学问。及先生还乡。公与其弟今延丰宰万亨子夏往从之。留门下半年而归。其后往来者。亦且屡岁矣。笃信师说。惟恐失坠焉。公幼时出游。有人馈珍果异味。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70H 页
辄怀归献父母。逮夫有室。朝夕供奉。必夫妇亲之。家君性嗜酒。公谋诸妇。思所以继之。未尝乏绝。与二弟湛乐切偲。务悦亲志。其孝友纯至。天性然也。家君之外党一人。有以公三世所居之基地。为近其先山。有横夺之意。公禀于家庭。即推以与之。不少争辨。于此亦见其处义之一端也。壬寅。丁母忧。壬子。丁父忧。其前后附棺之物。必诚必信。执器踰制。几至灭性。先是公谓其二弟曰。古者父母在堂。必兄弟同居。故从父兄弟。谓之同堂兄弟。张公艺九世同居。虽不可能。岂以同气而离亲各居乎。及其永感以后。家事聊落。时事又变。公定居于岭海之东。时子夏氏抗疏谕时事被窜。中途蒙 宥。仍以徙居湖西。而公与季弟万贞彷徨道路。顿撼生疾。赍志以没。呜呼痛哉。公平生尚气节。公所居金浦地。有重峰赵先生遗庙。年久颓废。公慨然兴叹。与一乡同志。修改而新之。且上章请额而揭之。其为斯文世道虑者亦至矣。公娶星州李氏英震之女。生二男二女。男长时馥娶而天。次男彭龄。女适士人辛锡禧。无后而没。季女未嫁而夭。天之报施善人也。何其舛哉。不佞与公兄弟。忝在同门之列。于子夏氏。同经患难。情义尤笃。乃者子夏氏以公行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70L 页
状授示不佞曰。先兄墓铭。欲得老先生笔矣。不幸祸作而未果。呜呼。今则已矣。愿籍君一言以图不朽。不佞甚悲其意。且不忍拒。遂为之掩涕而书之铭曰。 宝系天潢。劲节霜筠。胚胎前光。生此吉人。早就有道。学乃日新。礼讼忽起。斯文不辰。公乃抗疏。退处海滨。馀燎更炽。棘篱蛮烟。千里奔问。其脚亦龟。受诲辞归。拟诵终身。中途奄殁。彼苍不仁。吁嗟命矣。恐遂名湮。我铭其墓。以诏千春。
直斋集卷之九
 行状
  
从叔父南谷公行状
惟我堂叔司谏公讳垕。字子重。我李氏系出 璿源。恭僖大王第七男曰德阳君讳岐。公高祖也。昭德大夫丰山君 赠显禄大夫讳宗麟。公曾祖也。昭德大夫龟川君 赠显禄大夫谥忠肃公讳睟。公祖考也。忠肃公往在昏朝。率诸宗。疏论尔瞻。窜配顺天。时论壮之。忠肃公有子曰中义大夫蓬莱君讳炯胤。以文章行义称于世。寔公之考也。聘全州崔氏郡守讳行之女。大司谏铁坚之孙。万历辛亥十月二十日壬辰生公。资禀超常。颖悟过人。自知为学。不烦提诲。公年十七。忠肃公与东岳李公安讷同舟于楮子岛。公亦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71H 页
陪往。东岳闻公之名。要见诗篇。大加赞赏曰。后日当作文章贵人。十八。始游黉宫。所试辄屈其曹偶。文声蔼蔚。人皆愿交焉。中癸酉生员。擢甲申文科第三人。选补承文院权知副正字。泽堂李公植掌文衡。亟称公之文才。由是各益著。乙酉二月。居蓬莱君忧。执制以礼。丁亥外除。复入槐院。屡拜假注书。记事敏达谙练。政院称曰。近所未见。戊子。升著作兼太常直长。七月。升博士。移拜侍讲院说书。时 宁陵为世子。于书筵进讲孟子。 世子遣诵之际。小失音读。公进曰。读书必须精读。以求文意。若草草看过。不甚致思。则恐有害于帝王进德之学。 世子唯唯而为之改容。十月。荐为艺文馆检阅。己丑正月。由待教为承政院注书。五月。 仁祖升遐。公事委积。记草浩繁。而公运笔若飞。一无遗漏。宾厅诸老臣亟称之曰飞注书。其时日记颇极周详。故其后修正时。仍为誊录云。六月。以事坐罢。十月叙用。又拜注书。移拜奉教。庚寅二月。以实录移安事。承 命往茂朱时。又有 世宗 成宗两朝实录中嘉言善政誊进之 命。公既到。遍阅实录。别立题目。分类汇书。编为二卷。还朝以进。 上嘉奖不已。七月。升成均馆典籍。移拜兵曹佐郎。又拜典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71L 页
籍。十一月。为司谏院正言。时有内奴道长伪造 疏批者。公与同僚论请拿致京狱。依法治罪。 严旨遽降。引嫌见递。辛卯正月。拜正言。三月。为司宪府持平。六月。移拜侍讲院文学。八月。为持平。时校理李正英入侍。面驳副提学李之恒之贪浊。自 上盛怒。特命正英下理。公启请还收。三启蒙 允。壬辰正月。差公接倭官。适患面肿。呈状该司。改付标入启。 上下教曰。接倭之人。不可寻常差遣。以致轻侮朝廷。面肿如不至危重。则使之发送。公扶病往返东莱。四月。拜兵曹佐郎。五月。以兼春秋为实录郎厅。六月。为养出监殷山县。公清白自持。严明御下。下吏畏服。莫敢售奸。境内安堵。众务毕举。癸巳。坐事罢归。慎独斋金先生集惜其径递。每向人吃吃称公曰。清白刚明。无如李某。不但治郡之善而已。六月蒙叙。洗草宴时。以军职与焉。八月。为兵曹佐郎。九月。为正言。时大司宪赵公锡胤论递徐公元履。 上震怒。特除赵公为钟城府使。于与同僚即启曰。赵锡胤以言事之臣。遽被重谴。远斥塞北。以言获罪。岂是 圣德事哉。锡胤遭遇 圣明。既当言责。则随事论列。固其职也。 殿下不惟不纳。反加以谴罚。 大圣人含弘之度。岂宜如是。言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72H 页
路开闭。所关非细。臣等今日之请。非为锡胤地也。 严旨遽降。引避见递。甲午正月。为持平。二月。为典籍。三月。为直讲。以黄肠木敬差官。往关东。历遍金刚诸胜。是公素志也。其未还。移拜文学。以在外。本院启递。五月还朝。又拜文学。六月。为兵曹正郎。时黄海监司金弘郁上疏伸姜狱之冤。 天怒震叠。权命拿来。亲旧无一人往见者。而公以婚家。独自往见。自 上特囚拿来。都事将有钩问城外往问人之举。人皆为公危之。而公恬不为动。谓人曰。 主上圣明。必不致罪往问之人矣。自 上果置不问。人皆服公之雅量。十一月。自成均馆司艺。历司宪府掌令。乙未。 除灵光郡守。以亲病呈状得递。时有恶公者。劾公以谋避。以是坐罢。公议为之哗然。寻叙。八月。为直讲。移拜弼善。俄迁司谏院司谏。时灵光乡校儒生等。载奠物。行过路中。营将白弘性以犯道。杖打儒生。湖南儒生陈疏论辨。 上震怒。特命停举儒生。公上疏略曰。自古人君之拒谏。多出于上下之疑阻。上疑其下。则虽忠言谠论。亦必见疑。其谏不入。势所然也。今此湖儒之论。一小事也。转辗相激。益吾君无前过举。此无他。 殿下主意过疑群下之明比。故前后 批辞极严且急。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72L 页
无非忿懥中出来。举臣子所不忍闻之言。以钳制台谏之口。至以岭南湖南爱恶等语为教。此岂平日群下之所望于 殿下者哉。前日岭儒之削罚。出于馆学而以其辱先贤也。今日湖儒之论举。朝廷之臣。无论彼此。万口一辞。阅月争执者。以其为 圣庙也。其尊圣贤则一也。而其事则大不相涉。而 殿下疑之太深。抑之太迫。今之大臣三司韦布之臣。岂尽负 殿下而护私党之人乎。大哉王言。恐不当如是。 上严辞以答。公即出引避。玉堂请出。自 上特递。丙申。由辅德出为锦城县监。监多积弊。公到任以后。周思革弊之策。方欲釐正。而与方伯意见相左。谤毁先兴。吏曹判书洪公命夏于 榻前陈达请递。 上曰。李垕曾在翰苑时。予知其为人。似无不治此县之理。姑勿递职。以责来效。其后又多难便之举。丁酉四月。辞状弃归。邑民遮道愿公少留。以弃归坐罢。戊戌叙用。十二月。为司谏。己亥。由司谏移拜辅德。时群贤咸萃朝廷。今 上为世子。逐日进讲。讲罢宣酝。公亦屡被荣赐。四月。以暗行御史。出庆尚左道。未及竣事。闻 宁陵升遐。即驰还朝。其未还。差告讣使书状。以在外启递。六月。为司谏。时朝廷卜 山陵于水原地。公将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73H 页
疏陈其不可。而俄闻移定 宁陵。未果焉。十二月。为执义。时儒臣宋时烈因流言不安于朝。留疏径退。公与同僚陈劄请留曰。伏闻左参赞宋时烈昨于 榻前。有引疾乞归之语云。其说话虽未得详闻。而士林之缺望。同朝之叹惜。为如何哉。往在 先朝。其眷注之隆。委任之笃。迥出前古。此实近代所未有之盛举也。逮至我 殿下嗣服之初。其所以继 先王之志。述 先王之业者。莫急于礼遇儒贤。讲求治道。以尽启导辅迪之方。而当此始。开 经筵之日。若使儒贤浩然而归。则不但朝野之失望极矣。 先王之所尝罗致而宠任者。将不承权舆。而四方之听闻。果何如也。 上优辞答之。庚子。差京试官。往返平安道。四月。为司成。兼实录郎厅。七月。为执义。时 宁陵莎石。为霖雨崩颓。公与同僚欲论拿推其时掌山陵者。同僚持难。公曰此则事系重大。不得不论启。仍启曰。莫重山陵之役。监董之时。非不详尽。而才过一期。 陵上石物。或陷或坼。丁字阁盖瓦。太半色赤破缺。且有涂灰剥落等处。事极寒心。所系重大。终始监董之人。难免其罪。 山陵都监堂上郎厅等并拿推。 上依启。八月。出为光州牧使。时岁甚凶歉。流逋相继。公自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73L 页
减月俸。昼夜焦思。谋所以活民者。设粥境内。亲自历审。惠泽遍及。所活甚多。赈恤御史金寿兴叹曰。赈政之善。为一道最。又勤于训诲诸生。聚邑之聪敏者。教以小学四书。又为之命题课作。论赏劝勉。文风稍振。辛丑。以前任事罢归。民皆惜去。至今追思云。壬寅。蒙叙为宗簿寺正。四月。为司谏。六月。为司成。八月。以京试官。往返忠清道。十二月。为执义。时掌令郭齐华论寅平尉宫庄土之弊。 上震怒。特除齐华为镜城判官。公与大司宪赵复阳启请还收。而遽承 严旨。引避见递。癸卯正月。为司谏。六月。为司仆寺正。以事坐罢。甲辰蒙叙。四月。为奉常寺正。移拜司谏。时台臣赵圣辅,李奎龄将劾咸镜监司徐必远。发言于席上。而尹衡圣独自立异。其后铨曹以衡圣拟望外任。自 上震怒。特罢吏曹堂郎。除李奎龄为北青判官。赵圣辅为利城县监。公即出独启曰。伏见吏曹堂上郎厅罢推之命。至以纵恣擅用为教。臣不胜愕贻之至。人臣之护私党。是何等罪目。而情外之教。遽出于意虑之所不到。廷臣沮丧。气像不美。此初非大段之事。转辗至此。一节加于一节。终归 圣明之过举。政院玉堂之请对。一切挥斥。未蒙允可。是岂群下之所望于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74H 页
圣明者哉。且李奎龄,赵圣辅等补外之 命。臣窃以为未安。咸镜监司徐必远前后投疏。强辨礼经。未免烦挠之失。物议之来。固其宜矣。而原其本情。不过所见之固滞而已。至以胁制纵恣等语。为其罪案。必欲追论者。殊非恰当底论议。年少台官。未谙论事之体。张皇引避。终归措语之失中。而以台官远斥。亦非清朝之美事。实有妨于优容台谏之道。 批旨极严。至以尔之视君不如一朝士为 教。公以此引避。玉堂请出。公承牌不进。再避见递。未久为执义。递为司导寺正。五月。除南阳府使。以相避得递。六月。为洪阳县监。县多积弊。将为废地。公到官之初。自 上因星变。下求言指挥。公条析本县毙瘼。封疏以上。 上嘉纳。下议庙堂。年久逋欠。 命皆荡涤。一境咸悦。自是以后。所输官粜。不待督令。而负载齐集。犹恐不及。故民无逋负。而官库充溢。多至露积于外邑。民相谓曰。此乃数百年所未有之事也。时会境内老寿之人。设养老宴。公称觞上寿。以欢亲心。使老人等醉饱鼓舞。以至终夕。远近闻者。莫不艳慕。在官三载。旧弊尽祛。时御史申厚载以为政清白。民皆惜去为启。丁未正月。召拜司谏。时以走胡人事。陈奏使许积等在彼。不能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74L 页
举义力争。徵金之罚。反归 圣躬。执义李䎘等七人。论罢陈奏使等。兼劾领左相。 天威震叠。特皆远窜。公承 召入来。请收李䎘等远配。连启三日。后闻执义金益廉见政院日记。详知伊时事。会于朝房。问于益廉曰。吾在外已久。未详查问时说话。执义见注书日记云。然耶。益廉曰。到政院。果见之矣。公曰。然则以译辈所传自当之说。领相首发之云。此说亦有之耶。益廉曰。果有之矣。公又曰。援例之说。出于 榻前。则左相争执之事。亦有之否。益廉曰。左相以为大臣与骨肉有异。不可为例之说。日记果有之矣。公曰。然则合启辞语。大不着题。不可不删改。且凡官论劾。如有失实之事。则拟律及启草。犹可删改。况此论劾大臣。是何等重事。而拟律措辞。皆为失实。何可以此连启乎。益廉曰。虽有日记云云之说。而到今改之甚难云云。而终始不从。公即引避。奋笔独启曰。臣窃念天地间天理民彝之大。莫过于君臣之义。领议政郑太和至以译辈所言自 上自当之说。致达于君父之前。以为自解之地。自古人臣或有杀身成仁者。而今乃隐然欲以自己之罪。归于至尊之躬。是岂人臣之所可忍乎。设或日后有大于此者。而辄以在下之罪。归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75H 页
于上身。则 殿下其能每自当之耶。亦何以自解哉。右议政许积亦以援例之说。出于上前。则其与以己罪欲归 上躬者有间。而亦何忍发于臣子之口乎。至于奉使陈奏之时。不能周旋之罪。谓之公罪可也。只以得脱大臣之罪为幸。不知君父罚金之为痛。张皇驰启。先论议辈之功。君父罚金。乃无前之羞辱。固当待罪之不暇。有何论功之理乎。义理之天晦塞极矣。左议政洪命夏以引罪之意。累争于 榻前。当其叩头之说。出于引见之时。则以为 先朝之事。岂可以臣等之罪。有此举云尔。则此 殿下之所亲闻。而其时入侍诸臣之所目见也。安可诬也。以此群议皆以为领议政右议政之罪。罪不当律。左议政则不能终始力争担当之罪。固有之矣。而驱而归之于同罪。则不亦冤痛乎。臣即以此意。与宪府多官相议。而意见不合。臣于连启之时。不能称停轻重之别。袖他人启草。日事渎挠之罪。无所逃避。请命先递臣职名。以谢一国舆情之愤郁。 上震怒。是日下备忘记曰。此事传播已久。何待今日而后。始为闻知也。覵予意售幻弄之态。欲掩而难掩。司谏李垕姑罢其职。政院请还收。 上不听。翌日。又下备忘记曰。前司谏李垕避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75L 页
辞。假托义理。用意不正。覵君上之意。售幻弄之态。其罪浮于䎘等。不可罢职而止。极边远窜。政院两司皆请还收。 上不听。禁府定配稳城。乃二月十一日也。闻谪命。举家号泣。公言笑自若。夷然就途。乃以书属伯仲季曰。好侍养母夫人。 圣明在上。吾当不久生还矣。路中。又寄诗仲季。有去国迟迟色。思亲恋恋情。无辞慰慈念。不得送吾行之句。其处困行患。有以自安。而爱君恋亲之意则未尝一刻而暂忘。始到配所。惟以诗文自娱。其地士子多有来学者。悯公所居极陋且隘。相议鸠财。作亭于川上而请处。公乃名以讲义亭。日与学徒。讲讨其中。远近闻风负笈者。日以益众矣。邑宰馈遗。或涉无名。则一切不受。钟城府使李公之馧见公而慰喻曰。闻公之辞受。令人可愧。其一视夷险。不以穷厄而易所操如此。是年四月。诸大臣于 榻前请释入台。自 上乃命减等量移。两司请命全释。留配所八十馀日。蒙宥还京。迁谪之馀。母子相逢。承欢之下。兄弟无恙。此实人世难得之一事。而公素患背寒。万里行役。猝然添谻。乃用医言。艾灸几日。仍炙生疮。转成大肿。竟至不淑。即戊申四月初六日也。享年五十八。闻者莫不嗟惜。虽素昧公者。亦曰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76H 页
国之谏臣亡矣。是年七月二十八日。葬于广州乐生先墓之侧负艮原。曾经台侍者。例有别致赙常典。而自 上独不许。九月。儒臣宋浚吉于温泉 行宫入侍时启曰。臣伏闻故司谏李垕丧。自 上不许别致赙之典云。未知信否。而果尔则臣窃惑焉。 上曰。无职名未叙川之人。不致赙者亦多矣。浚吉曰。人臣进言之道。如知其不被重谴。则进言无难。惟知其必被重谴。而犹能进言者为难。此实人君所当必察处也。如李垕者。臣常以为可誇于敌国之臣也。不幸遽死。良可惜也。李垕一家。自其先世。实以刘向自处。汉史谓天子心知向忠诚。而亦不能用云。此则以不能用为恨。而 殿下则不知其忠诚。此臣所以闷郁处也。上始许别致赙。公为人明敏。论议英发。遇事立断。确有所守。孝友之笃。出于天性。常为亲乞外。忠养备至。兄弟俱在。戏彩怡愉。宜乎爱日之诚。终始无慊。而不幸公之殁。遽先于鹤发在堂之日。其必抱恨于九泉之下。而闻之者孰不为之掩泣也。以公之才之学。施于事为。何所不可。而栖遑半世。位不过冷官薄禄。且不能一日安内。而公不以枳棘鸾栖为耻。抑首文簿。尽心政事。视民如伤。哀矜恻怛之意。自发于施措之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76L 页
间。故所莅之邑民。皆歌颂不已焉。平生一以廉白律己。饘粥不继。而处之怡然。常谓子弟曰。穷达荣瘁。自有定分。岂可以贫约。累吾灵台也。勤于济人。拙于谋身。介以守操。盈以为戒。凡诸服食器用。务从简素。不事华靡。恬静自守。一如寒士样。门庭之内。斩斩整肃。未尝见声色玩好之具。此可以见公之所存也。至如立朝则正色直前。无所回避。危言谠论。不以死生挠其中。持重俨立。侃侃详密。不肯为侥倖尝试之举。盖其所受于家庭者已自有世。而亦非忠义之气出于至诚者。庸讵如斯。观乎丁未劾大臣之章。则其正大之论。直截之气。凛然有不可犯。使我君臣大义复明于天地之间。人皆赖而知遗君之为可耻焉。则其拔本塞源之功。顾不伟欤。公自少以文学著名。及登科第。声闻蔼蔚。而平生未尝为无用之文。以衒其能。故世不以翰墨推公。公亦不以小技自许。时或有与人唱酬者。亦不欲取而裒之。见今藏于家者。才若干篇。然公之所树立而不朽者。有不在于空言也。公家在王城之南。非公事。未尝出门。环堵萧然。人不知其为显者居也。常自号曰南谷居士。配安东权氏。县监谨中之女。生四男四女。男长箕锡。娶监司尹得说女。生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77H 页
三男。次箕叙娶监司金弘郁女。生二男一女。次箕封娶士人宋之洛女。箕龄未娶。女长适待教尹致绩。次适士人边光载。次适金光远。次适辛万雄。致绩二男。光载一男一女。并幼。箕洪以一家后生。久蒙提撕。其于公之居家处事。立朝大节。盖心识之。玆敢叙次其乡里世系历官行事之实。以俟当世立言君子之有所考信。而拙陋之文。无所发明。呜呼悲夫。
佐郎具公行状
佐郎具公殁。已九十有三年矣。其曾孙文粲与不佞善。乃者嘱之以状其行曰。吾先祖事迹之藏诸家者。逸于兵燹。几乎堙灭无传。吾先子为是之惧。尝欲考实传信。又不幸未就而卒。文粲恒自戚戚于心。追先志述旧闻。用图不朽。惟吾君叙之。箕洪虽非其人。谊不忍辞。谨拜手按其状而叙之曰。具氏绫城望族也。其先自丽世已显。有曰存裕,曰民瞻,曰珚。皆以科第进。曰艺。忠宣朝。判典仪事。沔城府院君。曰荣俭。沔阳君。曰袆。少府君。赠门下左政丞。谥文贞公。曰成老。仕本朝。官至副元帅。曰扬。公州牧使。 赠绫原府院君。曰致宽。相我 光庙。官至领议政。谥忠烈。曰庆早卒。庆之子曰长孙。宗亲府典簿。曰元之。成均进士。寔公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77L 页
之考也。进士公有文行。与金慕斋安国,朴讷斋祥。为莫逆友。自号真休。配正郎昌宁成景温之女。领议政俊之孙也。公以嘉靖癸未四月八日生。讳徽。字子美。稍长。劬书勤业。三十。中壬子生员。五十二。以三公荐。除 靖陵参泰。丁丑。迁丰储仓副奉事。是岁九月。登谒圣文科金汝岉榜第四名。拜工曹佐郎。俄拜司宪府持平。以疾未肃谢。其后拜礼曹佐郎兼知制教。未几。出监高山县。在官三载。持身清简。抚众宽恕。大有政绩。万历辛巳七月十三日。以微疾卒于官。邑人皇皇焉若丧父母也。享年五十九。葬于广州东余美里北未向之原。公聚碧珍李复南女。监察长坚之孙。生二男一女。男长曰理渊。次曰智渊。司饔主簿。女适忠义卫梁思圣。理渊前娶宜宁南师圣之女。生一女。适佥知李恍。无后。后娶佥正江陵金德琳女。生四男。曰澚,曰涤。以孝 命旌其门。曰洽,曰涉。澚生三男二女。男曰文锡,文翰,文望。女适黄荣,李汉雄。文锡生二男。文翰生二男。文望生二男。并幼。黄,李无后。涤生二男三女。男曰文彬,文粲。女适李复然,宋之洛,宋授。文彬生三男二女。男曰寿昌。曰凤昌出为兵使义俊后。曰时昌出为文粲后。女适李箕仁。一女幼。文粲男时昌。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78H 页
女幼。李复然生二男二女。男曰培,曰墀。女幼。宋之洛生二女。适李箕封。一女幼。宋授生二男三女。男曰廷宪。女适沈若水。馀幼。寿昌生一女。李箕仁生一男。并幼。洽生二男四女。男曰文相,文成。女适士人俞珹,进士赵斗正,奉事吴益昌。涉生二男三女。男曰文翼,文重。士(一作女)适李箕范主簿。嫡无后。梁思圣生三男。曰一龙,季龙,震龙。总若干人。尝闻公身长九尺。气宇磊落忼慨。有志节。孝于父母。友于兄弟。性又峻毅。遇事必快断。无少饶假。方尹元衡之鸱张也。公在太学。倡率诸生。上疏极陈其奸凶之状。士论多之。及公之殁也。栗谷李先生以诗哭之曰。太学封章日。奸臣破胆初。观乎此。可以知其为当世儒宗之所敬服矣。呜呼。以公之才之学。足以克赞皇猷。震耀一世。而官不过郎中。寿不称其德。世无有知公者。惜哉。顾公言行之不朽于后世者。似非一二。而悠悠百年之间。无他可以考信。而耳目之所不可诬者。其惟孝友之行。峻伟之节也欤。公之孙涤。克继公志。以孝闻世。涤之子文粲。又缵先业。呜呼。公其不死矣夫。文粲甫与余同学。交义最厚。又有通家之谊。窃慕公之至行峻节而敬叹者久矣。今乃迫于恳求。僭不自揆。谨撮其世系官历。略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78L 页
叙梗槩如右。以俟夫当世立言君子之财择云尔。癸丑月日。完山李箕洪谨状。
敦宁都正朴公行状
公姓朴氏。讳炯。字明远。朴氏为锦城著姓。九代祖讳尚衷。仕高丽。官至右文馆直提学。论事忤权贵死语具丽史。提学之子曰讳訔。佐我 献庙。官至议政府左议政。勋封锦川府院君。锦川生观察使讳葵。观察生司直讳秉文。可直生尚州牧使讳林宗。 赠吏曹判书。判书生吏曹正郎讳兆年。 赠议政府左赞成。赞成生司谏讳绍。少有求道之志。从朴松堂英学。所造精深。在言地。极论金安老奸凶之状。反为其党所挤。遁于岭南之陜川。不幸早卒。司谏生司宰监正讳应川。 赠议政府左赞成。赞成生讳东俊。官至仪宾府都事。是为公皇考。妣全州李氏。忠佐卫副护军讳玉寿之女。以万历辛卯五月二十九日生公。公六岁而孤。奉慈氏尽孝。慈氏病笃。公斫手指取血。和药以进。欲尝西瓜。而时当祈寒。公殚诚求之。得于圃人。未及尝而病革。公以此终身不食西瓜。对辄垂泪。乙丑年间。公之兄死于疠疾。公躬亲袭敛。不少畏避。丙丁之乱。公之弟为贼所害。公冒白刃收尸。极其哀伤。尝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79H 页
依于兄嫂。事之如母。无一毫违忤。远近族党。莫不嗟叹。丙子二月。始除缮工监役。 仁烈王后因山之日。公监董桥梁。恪勤完竣。终至无弊。而其时尹京兆者。与公一家人。有宿嫌。搆诬公入启。以是见递。公不少介意曰。虽微官薄禄。得失有数。何敢尤人。闻者叹服。丁丑八月。又除 健元陵参奉。奉职不怠。至庚辰。以事见罢。 陵隶立碑追思不已焉。自是以后。定居于杨州广津之滨。口不言时政得失。足不践权贵门庭。守静安贫。未尝有戚戚之容。辛亥。以年八十。升通政。即付护军。壬子。除五卫将。旋拜敦宁府都正。时筋力尚强康。诣 阙肃拜。仍寓于 王城之东村者。恰二年矣。一日本府下吏膝行而来。公问其故。吏对曰。郎官以微罪。如是重杖。公曰。彼亦人命。若以微罪而如是重杖则甚不仁也。末世居官者。徒事刑杖而不施仁爱。吾甚痛之。因叹息者良久。癸丑四月二十六日。即公委禽之夕也。淑夫人丰川任氏亦年满八十而无恙。是日也。公之胤世埙奉觞上寿。极其欢庆。少长咸集。歌舞终夕。闻者莫不艳慕焉。甲寅正月初五日。以微疾卒于广津精舍。同月十四日。夫人亦以微疾相继而逝。同年四月初六日。同窆于杨州军场里负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79L 页
乙之原。公之享年八十四。夫人则八十一。吁亦异矣。夫人通德郎軮之女。生一男。即世埙也。世埙生二男四女。男长夭。次泰厚。女长适完山李箕洪。次适士人尹商鼎,朴希亿,李齐翼。公为人清雅。无一点尘埃气。早失恃怙。哀慕老而弥切。每语及父母。则辄流涕焉。常以孤露失学。为平生之恨。然而事亲竭力。贤贤易色。勤于职事。信于朋友。此乃公一生所服行者。则子夏氏所谓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者。于公验矣。其视徒尚文华。遗弃其本者。不可同年而语也明矣。由其如是也。故一乡人士。莫不感服。以其行荐于监司。转报于朝。而朝无旌表之典。是甚可慨。而在公何损。虽然。君子偕老而跻之寿域。 圣主优老而縻以天爵。报施之理。不可谓不厚也。箕洪来赘公门。十有馀年。详公本末。窃识视之。乃者聘君属余记具实迹。敢撮其大者如右云尔。丙辰三月丁亥。完山李箕洪谨状。
祖考行状
府君讳炯信。字汝友。曾祖德阳君讳岐。 中宗大王第五男也。祖丰山君讳宗麟。考龟川君讳睟。 赠谥忠肃公。往在光海朝。率诸宗。疏斥贼臣尔瞻。窜配遐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80H 页
荒。世比之汉之更生焉。妣东莱郡夫人郑氏。己卯名贤都承旨 赠大司宪忠梁之曾孙。司䆃寺佥正讳麟寿之女。举五男。府君其第三也。万历癸卯正月二十五日癸卯。生于汉师之莲坊洞第。生有异质。明秀过人。年十五。例通籍授蓬山守。光海丁巳。忠肃公被谪于顺天府。祸机叵测。府君与兄蓬莱君往来省觐之外。常屏居郊甸。慎言语罕出入。惟仰屋慷慨而已。天启癸亥。 仁庙奉大妃。拨乱反正。尔瞻诸贼皆就法。首复忠肃公官爵。家国赖以俱安。府君兄弟奉忠肃公。每于佳辰令节。舞彩献觞。以畅升平之乐。都人士传诵艳慕焉。乙亥三月。丁东莱郡夫人忧。居庐尽礼。乙酉冬。又遭忠肃公忧。执礼如前丧。己丑五月。 仁庙升遐。以府君差永思殿祭官。每于奉奠之际。小心谨慎。辛卯。用劳升明善。特授都正。仍兼司瓮院副提调。己亥五月。 孝庙升遐。又以府君差敬慕殿祭官。奉奠谨慎。一如永思殿时。辛丑。升正义封君。壬寅。兼都总府副总管。丙午春。 显宗行幸温泉。府君以总管随 驾。丁未。兼司瓮院提调。又兼都总府副总管。戊申己酉两年。 显庙又连幸温泉。府君兼厨院总府。前后随 驾焉。癸丑。朝廷用优老之典。宗班外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80L 页
朝年七十以上。各 赐食物。而于府君则特加资升中义。盖异恩也。府君久在视膳之地。恪谨奉职。夙夜靡懈。至己未。逆楠阴蓄异志。图代厨院提调。欲侦知禁中事。嘱其党大宪吴始复。搆捏论递。人皆叹惜而莫究其由。厥后逆节尽露。闻者莫不骇愤焉。庚申冬。哭长子塾。辛酉。府君年已七十九。而第三子墩已经近侍矣。是年正月二十三日。右相李公尚真于前席白 上曰。李墩之父蓬山君。乃龟川君子。而龟川君于昏朝。陈疏立大节。窜谪荒裔。几死生还。曾在 仁祖朝。 恩眷优异。今闻蓬山君年 七十九矣。其子墩在近侍之列。合有推思之典。 上特命升阶承宪。仍兼都总府都总管。府君感激异数。出肃 恩命。而自以老病。遂不供职。壬戌正月。以年八十。因领议政金公寿恒建白。特超二阶嘉德。是年十月。在汉城南小门洞第遘疾。以十二月二十八日辛丑。卒于正寝。讣闻。辍朝二日。遣礼官吊祭。以子墩参保社原从功臣一等。 赠兴禄大夫蓬山君兼五卫都总府都总管。癸亥三月初五日丁未。永窆于杨州古杨州面新川丑坐未向之原。戊申。后夫人韩氏之丧。新卜葬于此。故以后夫人附焉。前夫人韩氏先府君五十三年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81H 页
卒。葬于广州乐生先茔内面乙之原。据礼当迁兆合附。而已经五十馀年。难于迁动。故未克如礼焉。前夫人。嘉善大夫平昌郡守讳诇之女。生三男。二男未育。后夫人。敦宁府判官讳得一之女。生五男四女。男长塾副司果。即前夫人出。先府君三年卒。葬于乐生前夫人墓傍。次男耋。义禁府都事。次男墩。登壬子文科。吏曹正郎。次男壄。次男堂。次男𪣶。俱登国庠。女长适主簿尹尚冕。次适士人徐宗翰。次适士人金斗瑞。次适士人柳绾。皆后夫人出也。墩娶郡守宋铉女。生四男。男长曰箕洪。曰箕范进士。曰箕仁,曰箕传业儒。都事娶府使韩休女。生三男一女。男曰箕衍,箕佐,箕朝。女适士人尹益僩。正郎娶士人尹泰基。生一男。曰箕辅。后娶士人安应会女。生一男一女。未育。壄娶郡守南宫燮女。生三男。并幼。堂娶直长李稹女。无后。后娶士人金重亨女。生二女幼。𪣶娶士人韩圣瑞女。孙男箕洪生四男二女。男曰蓍显,蓍先。馀幼。箕范生一男一女。箕仁生三男二女。箕传生二男一女。箕衍生二男一女。箕佐生三女。尹益僩生二男。箕辅生一女幼。尹尚冕生五男二女。男长曰天成生员。曰天昌,曰天海,曰天挺,曰天迪。女适李正冕郑玑。天成生二男一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81L 页
女幼。徐宗翰生三男五女。男曰命昌。女适白以浚,吴道曾。馀幼。金斗瑞生一男一女。男曰始庆。壬戌文科。承文院副正字。女幼。柳绾生一男三女。女适申梦华,南庆基。馀幼。府君孝友纯笃。出于天性。性又旷坦。不事边幅。且喜施财。俭约自持。服食无异寒士。至于好贤爱士。如嗜欲然。教诲子孙。则以忠孝廉谨。谆谆劝勉。而逐日课读。并有定式。五子登司马。一子由大科。盖莫非府君劝课之力也。睌年。位跻崇品。禄亦不薄。而待以举火者。为三十馀家。饘粥不继。而处之怡然。少不戚戚。凡事之稍涉非义者。则视若浼己也。尝有宗姓之疏远者。财饶无嗣。来请府君第二子耋为后。府君拒斥不应。其人身死。而其侍养妇潜自上言。事下礼曹。府君闻而大惊。疏陈其无据状。遂得止焉。盖府君于宗党之无依赖者。每加矜恤。虽平日素昧者。有以事来诉。则恻然悯之。思所以赈救之策。曲为之周旋应副。故彼侍养妇人。亦闻府君之风。尝试侥倖之计。而府君以为此是伦常大义也。乌有授受不定。而瞒君夺人者乎。遂疏严斥。曾于横城县得閒旷地。呈官成案。募人起垦。收税有年。忽有一人诿以渠所先占。倩人来诉。府君曰。吾岂与人争竞者。即烧券与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82H 页
之。不少靳焉。有一奴为地部库子者。时地部被盗五百馀金。囚诸库子。将置之重典。且徵其金。府君隐其无罪而就死地。许其弟侄等三人自卖于他家。以赎其死焉。于此数事。可以见府君存心处事之梗槩矣。忠肃公尝修花树稧。每岁春和。速聚老少。以尽敦睦之义。府君克遵先志。重修楔会。以为一家盛事焉。其为厨院提调也。每当视膳之日。必听鸡而起。诣 阙则门尚未辟。郎僚窃叹其诚谨。至今称道不已。前后任总管者凡九。总府管禁御。职专宿卫。而兼是任者。率多推诿厌直。府君未尝推诿于人。至或替人代直。而亦不少惮。其勤于供职如此。寿至大耋。气力尚疆(一作彊)。子墩尝为公求养。 上不许。仍优赐衣食以宠之。为一时所艳。卒后。官庇其葬。内外孙曾为六十馀人。世之称完福者。必以府君为首。此皆府君在世始卒。而人所共知之大略也。呜呼。府君之潜德至行。宜有不朽之传。而文辞拙陋。不能形容其万一。且有程夫子画真之戒。谨撮其及见者。以备巾笥之藏焉。
先妣家状
先妣孺人姓宋氏。砺山望族也。前朝忠臣中赞贞烈公讳松礼之后。庆尚右兵使讳重器之曾孙。镜城府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82L 页
判官讳继先之孙。嘉善大夫行灵岩郡守讳铉之女。内赡寺主簿竹山朴公讳英贤之外孙。先妣性端一贞静。女红之事。无所不能。以此父母甚钟爱之。年十九。适于我家君。事之无违礼。事舅姑尽诚孝。家君幼而失恃。奉继母韩氏。先妣从家君。先意承顺。毫忽不违。韩氏性亦温惠慈仁。绝不以非义加之于先妣。尝举不肖之名曰。某之母与我同居三十馀年。事我尽诚。终始无怠。今世何处。亦有如某之母之贤者乎。愈益瀜泄。庭无间言。一门上下。莫不敬服焉。不肖兄弟有所过失。必加严责。不少假借。及其稍长。使之就传居外。而如闻会友读书。则虽甚贫窭。乐为之办具劝课乃已。至于婢仆。则使令有节而恒存字恤之政。故皆得其欢心焉。壬寅春。阖门遘疠。韩夫人病几殊。先妣洞洞属属。昼夜侍药。假寐不懈。诸父嗟叹曰。嫂氏诚孝。男子之所不及。自是益加敬重焉。戊申五月。韩夫人弃背时。先妣在嘉平庄舍。奔丧之日。哀毁过度。元气澌陷。兼得眼眚。屡月沈绵。几危堇苏。至庚戌春。重得寒疾。痰喘为祟。委帖床第者凡八个月。而医药不能救。呜呼恸哉。先妣以泰昌庚申四月十一日。生于洪阳府化城里。以是年九月十四日戊辰。卒于汉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83H 页
师南小门洞第。享年五十一。平生不喜巫媪。尝戒子妇等曰。妖诞虚妄。无有如巫媪之言。乌可听信也。死生在天。天可逃乎。人于亲病。切勿行祈祷之事。惟以医药至诚救护。则庶或有感应之理。而若诚心未至。则虽祷之万方。亦何益哉。至于病革之日。又禁祈祷曰。勿事无益以伤吾志也。是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丙午。永窆于广州乐生里壬坐丙向之原。此先珑内新卜也。有不肖男四人。曰箕洪,曰箕范,曰箕仁,曰箕传。又有一女幼。箕洪娶锦城朴世埙女。生三男一女。箕范娶绫城具涉女。无后。再娶清州韩必发女。生一男。箕仁娶绫城具文彬女。生二男。并幼。箕洪质弱多病。自二十岁时。欲弃科举之业。先妣尝勉之曰。余日望汝登科之荣。而汝遽忽厌弃何也。对曰。子学未进。且多疾病。容俟学进气充而后应举。恐未晚也。先妣曰。汝言诚是。然今世扶门户。莫如科第。第须勉之。自是以后。黾勉应举者。又三四年矣。丙午春。做举业于西山。一日吐血。仍得寒病。舁而归家。转益沈重。几死复苏。时两亲在嘉峡。余乃上书曰。子之病根已深。非一朝可疗之症。以此病躯。出入场屋。恐或添重。姑欲中止。以待气健而后应之云云。严君许从己志。先妣亦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83L 页
曰。闻汝病执。极用忧念。科举虽重。宁可不顾千金之躯乎。但调治之暇。无废看字。思贻父母令名。是余之望也。不肖自此益加警惧。保养身心。不废讲业。期副庭闱之望。而罪大恶积。遽抱穷天之痛。每一念到。五内如割。谨书平日所眷眷于义方之教者。以俟立言君子之财取云尔。
先府君家状
先君讳塾。字学而。 国姓也。 恭禧六王第七男有曰德阳君讳岐。谥靖禧公。德阳生昭德大夫丰山君赠显禄大夫讳宗麟。以行谊见称于宗英中。丰山生昭德大夫龟川君 赠显禄大夫讳睟。谥忠肃公。曩在昏朝。率诸宗。疏斥贼臣尔瞻。窜配顺天。至癸亥反正。首被宠禄。世比之汉宗正刘向。忠肃公生承宪大夫蓬山君讳炯信。寔我先君之考也。娶清洲韩氏司谏院大司谏讳承贞之曾孙。嘉善大夫行平昌郡守讳诇之女。以天启辛酉十月二十九日癸巳。生先君于汉师之莲坊洞第。生甫十岁。祖妣见背。先君哀毁如成人。人皆称之。先君少而多疾。不能致力于书史。长而悔责。尝戒诸子曰。所贵乎人者。莫如学问。而余则不幸失学。未免墙壁之恨。汝等须勤业。以期显扬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84H 页
可也。孝友之笃。出于天界。事继妣韩夫人。无违志。继妣贞淑温仁。抚爱亦至。无异己出。人不得间然。王父尝患背疮。症甚危恶。先君侍药尽诚。不脱冠带。凡数朔而乃瘳。于是喜形于色。寝食翔矧。始得复常。戊申五月。遭继妣丧。执礼如式。庚戌丧毕。又即遭夫人丧。内馈无主。人或劝以续弦。先君曰。余有四男儿。年又适五旬。何以再娶为。且再娶而不贤。则徒乖了家道而已。遂不听。甲寅。 仁宣王后之丧。代奠官以先君充魂殿官。亲意亦强之。故不得已乃就。将事之际。殚竭诚敬。而见忤宦侍。仍退归不复出。己未冬。得腹胀症。连试针炙。初若有效。而神貌瘦黑。荣卫日减。至庚申九月。胀益重药不下。遂以十二月初三日戊子。弃诸孤。呜呼痛哉。辛酉正月二十九日癸未。葬于广州乐生里先茔之侧丁坐之原。配孺人砺山宋氏。嘉善大夫灵岩郡守讳铉之女。节度使讳重器之曾孙也。孺人端一淑慎。年十九。归于我先君。年五十一而卒。生四男一女。男长曰箕洪。次曰箕范。己卯进士。次曰箕仁。次曰箕传。女早夭。箕洪娶锦城朴世埙女。生四男二女。长曰蓍显业儒。次曰蓍先。馀幼。箕范娶清州韩必发女。生一男一女。箕仁娶绫城具又彬女。生三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84L 页
男二女。箕传娶善山金国献女。生一男一女。皆幼。先君疾笃。顾谓不尚箕洪曰。汝善名在外。余其喜之。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古人所谓战战兢兢。良有以也。汝须千万砥砺。以光我先德。言讫。仍嘘唏流涕曰。吾非畏死也。但老亲在堂。奈如之何。及王父下临。以手抚摩而泫然欲泪。则先君以好言宽慰曰。子病近有差度。愿勿过虑。自是日以后。尤用煎迫。未旬日而竟不起。呜呼痛哉。先君平生。坦率无伪。不修边幅。妻子常不免困窭。而处之夷然。未尝有戚戚言。其于孝于亲友于弟。则实有人不及知。而亦有人所难及处。盖其得于天者然也。王父举六男。先君即长也。洞内成同枢丈云翰氏亦有五子。两家情谊。羊酒相贺。而又复修稧。风流益笃。每遇两家子弟生朝。则随力办具。奉亲尽欢而罢。一岁之中。殆无虚月。人皆艳慕以为人世间罕有之盛事。时则我王父与成丈年高无𧏮。两家子弟。并显清朝。莲桂耀门。剑佩盈庭。荥养备至。而惟我先君数畸禄薄。寿又不长。呜呼痛哉。皓天罔极。抑独何理。噫。洪等不肖无状。平日所以承颜顺色者。率多乖盭。而至如送终大事。终窭且贫。亦不能尽礼尽诚。不子之罪。可以上通于天。而乃若幽堂之志。
直斋集卷之九 第 485H 页
礼不可阙者然。窃尝受教于程夫子画真之戒。亦不敢一毫妄言以重不孝之科。略叙乡里世系平居言行。拟托不朽之传而他无可以哀恳者。惟先生不以孤等之言为未信而斥之。幸垂哀怜而财择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