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白沙先生集卷之四
白沙先生集卷之四 第 x 页
白沙先生集卷之四(上)
 碑铭
  
白沙先生集卷之四 第 245H 页
输忠翼谟光国推忠奋义平难功臣,崇禄大夫议政府左赞成兼判义禁府事,知 经筵,春秋馆事,五卫都总府都总管,海城君, 赠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 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 世子师,海城府院君崔公碑铭。
岁甲寅夏。余以罪废处芦原。一日。崔海川有源。致币与书而谓之曰。先人铭事。尝有托于子矣。今不幸吾之疾病矣。子为我图之。居数日。家人以讣告。又后月馀。从弟有海蒐辑世系历官及言行为家状。以授余曰。兄志也。余喟然曰。余以公郎属。受知最厚。知公平生。宜无若余详。而其于立心之卓。制行之懿。犹昧昧其万一。尚足与论于古人为之后焉之风乎。今因崔君之状。略举其槩。庶赎余慢乎。其状曰。公讳滉。字彦明。自号月潭。崔出海州为望族。在丽朝。中书令冲。设九斋讲道学。一时人材咸萃其门。世号文宪公徒。五世而至文孙。卒官司宪府监察。寔公曾祖也。生讳琼。由进士捷武科。卒官嘉善训鍊都正。尝从 上出猎。虎逸近 御幄。琼以身捍卫。世
白沙先生集卷之四 第 245L 页
称忠壮。生讳汝舟。通训九夫载宁郡守。娶清州韩氏。生公于嘉靖己丑。生而多疾。至十五犹不学。一日。忽自请于外舅韩脩曰。愿得一书。从事于师。韩奇其志。以小学与。即往李仲虎门。受不过一行。而通宵不懈。如是者三月。而文义骤长。戊午。升上庠。丙寅。捷文科。丁卯。丁内忧。庐于墓下。毁戚疑死。及入史局。秉笔惟直。金诚一称之。癸酉。迁注书。寻升工曹佐郎。移正言。甲戌。为海运判官。历刑,兵曹佐郎,庆尚道都事。时当军籍。公一绳以法。宿猾破胆。丙子。出为遂安郡守。清以检身。严以束下。政成增秩。俄入为掌令。郡人竖碑记德。己卯。以司艺为御史。暗行北关。及还。疏陈八事。升执义,司谏。公在朝亢亢。敢言不挠。朝廷亦以纲纪激扬之责归公。故三为正言。一为掌令。再为执义,司谏。一为大司谏,大司宪。辄称职。庚辰。擢同副承旨。事以办集。时海西告饿。宣祖特拜公观察使曰。予爱民之心。卿所素知。卿莅职之才。予亦知之。公到官。栉垢爬痒。勤宣荒政。民赖以醒。秩满。以右副承旨 召还。夏。特升嘉善。转都承旨,刑,兵曹参判。朝 京还。又拜都承旨。迁礼曹参判,司谏院大司谏,吏曹参判。兼 经筵弘文馆副提学。初全州盗汝立。浮慕
白沙先生集卷之四 第 246H 页
栗谷。至引重于邹孟。后乃变说。以自媚于时。及徐益疏陈其奸。因举汝立抵栗谷书。以暴其前后之异。于是台谏攻益。至言赞扬李珥。本行言无据。公乃言逐势攀援以资发。则公心奉公者所宜痛绝也。及闻汝立简辞。则心迹随势变迁。朝野传笑。曾谓谏官而独不知耶。而乃曰。行言无据。是护汝立而欺心也。同僚。因此益引嫌自明。 宣宗曰崔某之言。直而平正。尔等当服其言。七月。为吏曹参判。十一月。特拜资宪为汉城府判尹。丙戌。判刑曹。戊子。朝 京。己丑。宗系得正。宣宗曰。始议此事。朝议异同。崔某力言当请。克成大事。其加正宪。后又赐名马。庚寅。特升崇政。为右赞成。俄判吏曹。因策光国平难两勋。得推恩三代。于是赠监察公为吏曹参判。都正公为兵曹判书。郡守公为领议政。壬辰之乱。公扈 驾至东坡驿。 宣宗见公子有源。引入帐殿。自解佩刀以赐。至平壤。 命公陪中 殿。到价川。仍陪 世子嫔。将入江界。途中苦痢。留滞熙川。其年九月。入朝义州。疏陈七策。后因登对。劝 上日勤三接。采纳群策。以期恢复。癸巳。以检察使。括兵转运。与 上会江西。秋。 车驾驻海州。公又陈五策。 上曰。崔某忧国之忠至矣。十
白沙先生集卷之四 第 246L 页
月。扈 驾还都。丙申。还拜赞成。兼 王世子贰师。庚子。兼知 经筵。癸卯。考终于第。春秋七十五。 上吊祭如仪。乱后礼葬之仪。因废不举。 上特命复旧。以是年十月。与夫人合葬。公初葬广州。后迁礼德。后某年。迁于某郡某山。前夫人任氏早卒。后夫人许氏。础之女。阳川华胄。生二男三女。长男有源。文科。官为正宪司宪府大司宪。与余善。次有济。早死。长女部将梁士洪。次郡守卢道亨。次吏曹正郎朴曾贤。侧室子。有澄,有沉也。有源生一子。渷。成进士。梁士洪生二男四女。男嶷。今为某官。岦幼。女一人。嫁金庆生。生四男女一人。嫁应教李溟。生四男一女。嫁安由慎。生四男女一人。嫁士人朴承烈。生五男女。卢道亨生三男四女。曰学诗曰学礼。女为进士沈大孚妻。馀幼。朴曾贤生一男女。夫人贤有行。尝居外忧。以礼自持曰。父母之丧。人所自尽。妇人独不然。今岂可效尤。公亦嘉其志。遂使居丧如礼。治家有法。待人有礼。闺范肃如。宗党式之。公天资刚方。早游履素之门。后闻南冥入京。执贽请见。南冥器之。及退溪之至。亦被引接。先议政在郡病剧。公尝粪断指。柳参议祖讱常曰。孝如崔某而世不尽知。朋友之耻也。再朝燕 京。囊无
白沙先生集卷之四 第 247H 页
一物。象胥洒然。遭乱以来。每与荐绅。语及时事。泪与声下。衣带尽湿。斯可谓蹇蹇王臣矣。余授(一作受)状伏读而作而曰。嗟呼旨哉。率是行也而可无籍乎。遂为之铭曰。
有严其外。 中不能持。 猝然强御。 或随时移。 公惟刚玉。 栗如不磨。 裸裎袒裼。 无若我何。 以是而行。 不懈益坚。 齿以强弊。 舌由柔延。 众惩其然。 竞为绕指。 公惟钢铁。 崭然不砥。 不磨不砥。 惟公之烈。 我铭公德。 维永无缺。
栗谷先生碑铭
昔我 宣宗。右文兴学。好尊用儒臣。其登于朝者。彬彬多文学之士矣。天笃降材。有开必先。云从龙风从虎。 圣王作而贤佐出。时则有若李先生珥。遭遇盛际。身任启(一作继)开。若将以有为也。乃以甲申正月。天夺之速。 宣宗降服丧食。自疾及卒而葬。医问交道。药饵便蕃。既近臣致吊。司马致除。司徒庀窆器。宗伯诏竁礼。凡所以崇终而康宗臣者备矣。太学生及三学生徒禁军胥徒。奔走填门会哭。至众庶街巷辍舂。而嗟者倾都。咸一口言曰。吾其如何。及葬靷。出垣执烛而祖者。皆举音以过丧(一作哀)。君子曰。优优大哉。德之祖
白沙先生集卷之四 第 247L 页
洽于众也如是夫。壬辰之后七年。不解兵。儒服弊于地。功利趋竞。私欲滔天。挟书伪学之禁。已兆为善者惧。则异时宗李氏之道者。宜若背面掉臂。讳言其学。而乃荐绅韦布。日益向往。鸠材斩石。图所以垂永者。委重于余。固辞不敢。凡六往返而犹持不释。悯然敬诺。俄又僇在素簚。泯泯伏荒野。前日士数辈。以状踵门速铭曰。为初言故敢勤子。多士须矣。请子图之。遂拜受状以叙曰李出德水县。其始有敦守者。事高丽为中郎将。六世而至判书宜硕。赠大司宪。生讳蒇。赠右参赞。生讳元秀。赠左赞成。德水之李。其称盖久。至公尤大著。初进士申命和。奇爱一女。颖悟迈伦。通古今书。善属文工绘事。申自以东阳望族。又有此闺秀。偃蹇其耦。参赞遂以赞成委禽焉。嘉靖丙申。申夫人方重身。梦龙腾海入室。抱儿纳怀中。已而生子。公三岁。自知文字。五岁。申夫人疾病。祷于外家祠。十二。赞成之疾亦然。人始异之。十六。夫人殁。慈良于丧。庐墓不释衰。三年如一日。十八。有求道之志。放迹山寺。偶阅释氏书。感死生之说。又闻有所谓顿悟法。乃曰周道如砥。何如捷之速也。十九。出家入金刚山。坚固戒定。忽自念于心曰。万象归一。一归何处。思之
白沙先生集卷之四 第 248H 页
又思。终未有窾窍。然后尽弃其学。遂发箧而取孔氏书。伏而读之。逾年以出都中。宿儒皆注意高仰之。折辈行求识面。闻退溪李先生隐居陶山。讲明道学。往问主一应事之要。自是体用兼该。知行并进。发而为文者。尔雅纡馀。游刃射科。发必中鹄。甲子。就司马明经两试。连为选首。时称九场壮元。历地部,春官,天曹郎署,正言,校理,赐暇湖堂等职。华问日隆。公陈情自劾曰。髫年求道。学未知方。遂耽释教。从事禅门。迢(一作迨)周一年。抽脏濯腑。未足洗污。臣父惜臣之才。强令求名。包羞掩垢。遂作举人。只求升斗。以救饥寒。岂期好官倘来也。 上曰。自古虽豪杰之士。未免为佛氏所陷溺。且悔过自新。其志可嘉。不许。尝于经筵。言治乱陈王事。傅以经术。发言动听。闻者洒然。又因书堂课制。陈王伯治安之道。名曰东湖问答。冀有以启发 上心。一日。 上语及乙巳事。大臣有言善士多连逮者。公驳言曰。大臣不宜含糊。奸人造饰游辞。草薙士类。藉以伪勋。今当新政。宜先削勋正名。国是乃定。退而倡议于朝。则先辈如退溪,高峰。尚或有难。公独抗言不挠。遂悉力击破之无遗。朝野增气。庚午。自以学不加进。不可以从政。遂弃官归。筑室于海州
白沙先生集卷之四 第 248L 页
之高山而龙𧉢(一作蛇)焉。非圣哲之书不读。非其义。虽千驷不顾也。其于一切世味。泊如也。朝议逾欲縻以爵。累拜天官员外,玉堂中书,微垣亚长。间或黾勉入朝。皆不久而退。其以直学入也。朝野知公有确然之志。三司至交章请留。而公则去矣。公少读书。至张公艺九世同居。慨然曰。九世之亲。虽难同室。至于兄弟。岂可分异。至是。兄弟群从。同堂连枕。每酒食之会。命弟弹琴。少长歌乐。晨拜家庙。退序于堂。子孙男女以至家众。庭礼栗如。一人执礼。展读家训一遍。众抑首敬恭听。一门抵此赖之。俄升同副承旨。公每见 上。动引三代。 上以为迂阔。至是。又劝 上奋发大志。且曰。自古儒者。难与俗吏谋。儒者曰。唐虞可立致。俗吏曰。古道必 难行。故俗吏绌儒学。儒学亦绌俗吏。均之两言皆非也。为治当法尧舜。事功则须以渐进。臣言三代者。非曰一蹙便到。今日行一善政。明日行一善政。渐图至治耳。且言故事。贤良之士。虽未登第。皆得为台官。己卯之败。此路遂废。甚非所以广众正之路。 启请施行之。时新丧退溪。方欲议谥。 上以行状未撰难之。公言滉之言论风旨。已著于世。行状有无。非所轻重。 殿下于已死之贤。犹靳一褒。滉之
白沙先生集卷之四 第 249H 页
有谥。虽迟一年。固无不可。窃恐四方疑殿下无好善之诚也。甲戌。上万言疏。 上命书一通。朝夕观省。其为谏长。一日。命进黄蜡五百斤。公廷争之强。 上责问谁受。公言道路喧言。将造佛像。 殿下但当内省。有则改之。何至峻拒。 上曰。敢讳言根。非无隐之道。至欲治以造言之律。公曰。台谏有闻即谏。是谓无隐。今欲以重律加诸谏官。不几于一言丧邦乎。时 天怒益震。同列缩颈。而公对益切不少挫。既而病免归。就拜黄海道观察使。明年。辞还。拜副提学。 上尝于经筵。谓公曰。四书集注错乱。须经删定。今以委尔。时朝臣多以形迹相标榜。至有东西党。朝端始骚。公预忧不靖。言于卢相守慎。请两出沈义谦,金孝元外郡以镇之。于是。义谦得开城。孝元得富宁。公曰。北塞非儒臣所处。孝元病弱。惧不生还。乃言于上。上以公党孝元。不从。后公又力言不已。孝元遂改刺三陟。或曰。天下无两是。公于此务欲两全。何耶。曰。二人致朝廷不和。则两非也。然俱为士类。必欲是此而非彼。其势无时可息。唯当和解消融。朝议不以为然。乃决归。既退。而承旨,谏长,东西亚铨,全罗方伯等官。皆倘来而适去者也。其居海州。累徵不赴。日教授学
白沙先生集卷之四 第 249L 页
子。远近坌集。一时坡州有成浑者。故听松先生守琛子也。隐居坡山。仍父子为宗儒。世所称牛溪先生者也。与公为莫逆友。先是。胡云峰以情意之发。分属性心。至退溪。又有理气互发之说。牛溪尊信退溪。常主其说。公以为体用一原。不可歧分辨折(一作析)。往复累数十书。间有前贤所未发处。遂为颛门。语在本集。不泥前言。自契经旨。后栗谷千载必有神指妙按。直从顶门上下针。方寻真脉。不然。认涩为芤者众矣。庚辰。擢长御史。俄迁谏长。时户部 缺尚书。大臣荐授之。并提文衡。节财勤民。去其所恶。下天上施。壬午。移判吏曹。举不失选。俄升崇政为右赞成。冬。黄,王两诏使来。命傧于境。及飨牢修爵。公自悬间登成拜。黄问是何有山野气。得无为 皇华起耕钓耶。译人曰。壮元三场。盛之玉堂久矣。中岁虽退处乡园。入赞黄扉。亦有年矣。两使起敬。至称栗谷而不名。事竣。移判中兵。时北虏寇乱。戎务填委。公手判口决。目览心计。不相参涉。涣若不思。 上多公之为。专属任公北关事。事积而不菀。并行而不谬。人人窃言曰。不有我公。其能国乎。公尝建议欲养兵十万。以备缓急。柳西厓成龙以为不可。公退朝谓之曰。国势不振久矣。俗儒不达时
白沙先生集卷之四 第 250H 页
宜。公亦有是言耶。壬辰之乱。西厓常语朝堂曰。当时无事。吾亦以为扰民。今而思之。李文靖。真圣人也。公平生。以一朋党。改贡案。约定祀礼。以纾民力为先。 上初甚濩落。历试既久。则信之益笃。方倚以为政。公亦耸善抑恶。直行不顾。间有不悦者。阳浮慕之而阴置畦畛。躗言放纷。谋挠 上眷。惎其所为而齮龁之日甚。至乃奋其朋势。傅致微文而显劾之。公引咎乞退。六上章不已。台谏亦论之益力。时成牛溪浑。被徵至京。疏陈其状。领议政朴淳请对。锐为救公。两司复并论淳,浑。而大学生四百馀人。守阙伸辨。政院指以为悖乱。 上意逾怒。命窜都承旨朴谨元,大司谏宋应溉,典翰许篈。公去国未几。以判敦宁府事召。辞不就。上曰。噫。天未欲平治我邦家耶。其冬。特除吏判。下谕切峻。公不得已入谢。 上即引见。公引咎陈谢。请还三窜。仍乞致仕。后六十日。病不起。时年四十九。公字叔献。学者尊之为栗谷先生。所著有人心道心说,善恶几图,学校规范,圣学辑要,小学集注及文集十卷行于世。墓在坡州紫云山下。夫人卢氏祔焉。即庆麟之女。无子。厕室子曰景临,景鼎。卢夫人遇壬辰之乱。奉主归山足。骂贼遇害。事闻表其闾。
白沙先生集卷之四 第 250L 页
公尝以谏长至京。余以弱冠。拜公于邸舍。则谆谆为学之要曰。余已有归志。子若有意。可访我于石潭。自是公不得归。余亦乾没于世。且以公权择士之柄故。羞媒进之嫌。自画于门墙。不得窥其涯涘。今当大事。腐毫无能为役。独其徒能审视而谨书者。往往而在。吾友金莎(一作沙)溪长生。不改师法。能持其说。其言曰。其学以收心养性为本。而一于主静。至于天人性命之微。修己治人之道。无不研穷。芬华之中。自持逾严。屋漏之隐。谨独无愧。涉览经传。若遇自得处。辄欣然朗读。非有疾病。未尝偃卧。余谓公入处正而觉处透。故说时裕而做时敏。又疑其进学之序。若禹之凿龙门也。先从肯綮处。透汝汉济漯。沛然顺势。故见之者若上达 而后下学。然世安有倒用功夫者。尝闻经曰。清明在躬。志气如神。传曰。自明诚。解之曰。天开日明自然无蔽。间有英爽过人。则能超形气之私。脱去窒暗之臼。其立也犹蜃阁之浮于海。无斤斧绳削之痕。而不可穷其间架。抑谓是者非耶。不由知索御风历阶。而开关启钥。洞观本体。中持活敬。故无𢛈滞之虞。精义制事。故有致曲之利。逐曲舞交。冰解的罢。后世皆可称述焉。嗟呼。拔车山渊。竟入丘虚。出险无牵。
白沙先生集卷之四 第 251H 页
(一作髀)轴俱折。惜也。恨今世无杰巨人可以持衡而能轻重前辈者。独以眇眇余一人之见。决千载不可考之轻重。徒强颜耳。人虽(一作谁)信之。又不知后此几百年。幸而有所不知何人如今李恒福者一人出而同其说则几矣。如(一作姑)少俟之。铭曰。
道出于天。 而寓于人。 天存道存。 人去道堙。 自吾道东。 显晦无时。 公唯厚栋。 任重不疑。 古哲人言。 义奥旨微。 因公剖判。 如旅斯归。 凡号儒者。 或善说事。 至于致用。 戒于差异。 繄公有言。 行必随之。 大名之下。 古难善持。 屈而益明。 射夫折矢。 孰为后焉。 允矣多士。 紫云之侧。 维水㳽㳽。 铭于牲系。 为示无止。
赠纯忠补祚功臣,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 经筵,观象监事,东兴府院君,行嘉善大夫同知中枢府事,权公神道碑铭。
今 上即位之十七年癸未。用汉兴廉举孝之典。以缮工监正权常。特进通政。居四岁。以年八十。增秩嘉善。遂推 恩三世。赠官有差。于是考典牲署参奉讳振。为户曹参判。王考司导(一作䆃)寺副正讳旭。为承政院左承旨。曾考户曹佐郎讳温。
白沙先生集卷之四 第 251L 页
为通礼院左通礼。凡大燕飨大朝请。许乘轩出入。位在尚书下。皤皤黄耇。天下模楷。士大夫过其闾者咸拱而式之曰。猗欤美矣。爵一人而世之为父子者兴焉。后十六年甲辰。以子悏请援天朝。救难有功。策封为宣武功臣。且与兄憘从幸关西。并录扈 圣原从。重封爵卿。礼秩视三公。生荣死贵。孰与高下。既悏加阶资宪。出为全罗道观察使。踵门辞余。仍以状授之曰。子宜为铭。按状。公字吉哉。其始有金幸者。甄萱之乱。守古昌郡。自以新罗之后。愤宗国败亡。以郡迎丽祖。为复雠计。丽祖以炳机达权。赐姓权。升郡为安东府。畜德产祥。代有伟人。至讳搏。封永嘉府院君。五男三婿。并受勋爵。时称一门九封君之庆。八世而至参判公。娶司议申浍之女。以正德三年某甲。生公。生有异质。幼不好弄。七岁。参判公捐馆。号哭如成人。望望然执朝夕之奠。尽三年无懈色。日在申夫人膝下。见夫人血泣潸如也。辄以袖抆而止之。夫人时为之顺变。常抚之曰。吾儿异时。方当以孝成名。李校理忠揵。名重己卯。羽仪士林。爱公颖脱。教之幼仪。知所感发。长与罗长吟湜及弟淑,瀷等友善。戊子。成进士。守约穷里。邻人罕见面。一日门外。官人捧除书
白沙先生集卷之四 第 252H 页
报喜曰。为文昭殿参奉。家人相讶。谓为误报。及徵之。盖郎官荐才行也。当时重郎荐。非闻人莫敢与。如公者。自晦而名益显。则谈者谓谷兰香远。己卯。以直长丁外艰。乙丑。以义禁府都事。升汉城府参军。俄荐司饔院主簿。出为云峰县监。勤谨清约。岁恶贬食省用。救乏处业。以鸠流民。民(一作使)民自占。愿受廛地。著者踵相接。后有本道文士尝干以私不售者。中以它此。及详公名行。即愧悔曰。吾平生不良。唯劾权某一事。其见重于人如此。历东部主簿,掌隶院司评,龙岗县令,司饔院,礼宾寺等判官,宗亲府典签,广兴,礼储,典设等守,礼宾寺副正,缮工监正。所至职办。终以孝显。公每遇忌日。必先期断鱼肉。以至其月。及是。因以疾作。家人请膳肉。公曰。世岂有长生者。吾如是归尽。足矣。遂苦痢增剧。以己丑七月某日。卒于第。享年八十二。卜得是年九月。葬于通津县某山。从先兆也。公娶罗某之女。生五男三女。曰𢢝。丁卯文科壮元。承政院左副承旨。曰愰。丙子生员。荫补高阳郡守。曰憘。甲申文科。黄海道观察使。曰愃。戊子生员。早逝。曰悏。丁丑文科。即踵门乞铭者。及其兄憘。与余善。女适学生郑熙老。次适内禁卫韩孚。次适县监申吉元。早逝。
白沙先生集卷之四 第 252L 页
内外诸孙六十馀人。公不喜芬华。自奉甚薄。寝藉草荐。唯于奉亲。左右就养。所命能具。食上必置陪鼎。亲执匙箸。时其滑甘而忠养之。视其庖犹有宿肉矣。朝夕在侧。愉色婉容备至。每夜亲定衽席。在视寒燠。夫人常有不安节。公不解带不举匙者月馀。及疾稍寝。则夜辄沐浴祈天。乞以身代。夫人得徐苏累日。时人谓之孝感。及属纩。公年当异粻。击心爵踊。致毁疑死。而犹封墓不藉除。具奠不代人。手执皇皇。一于礼不苟。庐于墓侧。日再展省。绝菜果盐酱。唯疏食水饮。终以骨立。人或危之。得不灭性者。岂天佑欤。及反而亡焉失之。则唯朝夕上食。仍行不辍曰。固知末失。不忍遽停。遂终身行之。居家有事。告庙乃行。出告反面。一如事生。未荐不敢尝新。见所嗜辄却不敢食。祀事殷事。必竭情尽慎而诚若。与寡妹同居。怡怡如也。衣食财用。先妹而后己。视甥侄如己出。装资嫁娶。人不知其有异。故四十馀年。未尝有毫毛间言。国有虞忧。辄形于色。至废寝食。远近 国忌。皆不敢食肉。至七十犹然。常谓子弟曰。先人之葬。吾年幼弱。不良及也。窀穸之事。沉痛在心。我死慎勿厚葬。以寓余至隐也。常所雅言。贵从自己身心近里下功而已。视
白沙先生集卷之四 第 253H 页
世之䌽缋饰心者。盖蔑如也。尝戒人曰。难制者欲。苟能克己。自然与天合也。晚年。静处一室。子弟燕见。亦未见其有惰容。日与之讨论经传曰。人间乐事。有过于是者乎。立教严而有法。庭训所暨。诸子相继登朝。则戒以勿喜交游。勤以奉公。唯以守静居简为家法。余读其状曰。余也幸铭人墓。而得可师之道三。忠孝一致。友慈同源。笃于守故勤于职。三者备而人道至矣。天道福善。几如是而不有位且寿也。凡习为史氏家言者。文则已过。讷则已悫。今余恶乎从。与其夸而灭实。岂若悫而传信。直叙而美自见。公之谓矣。况余不文。曷敢有加辞焉。谨序其家状。因以自警也。铭曰。火传于气。气所及者遐。木返于根。根复萌为芽。嗟维权君。维孝世其家。
统制使李公露梁碑铭
在昔壬辰。南寇匪茹。连舻泛海。由岭而湖者。其蔽曰闲山。其界曰露梁。其扼曰鸣梁。若失闲山。露梁不守。直蹙鸣梁。畿辅摇心矣。畴克有庸。式遏三越。乃元侯统制李公。日 君乏使。命余视师。临发有教曰。故统制使臣李舜臣。其勤王家。捍卫我。南边无禄。大命陨坠。予惟嘉宠之。庙宇不立。无以劝忠。汝往钦哉。臣受 命而退。稽诸
白沙先生集卷之四 第 253L 页
祀典曰。以死勤事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玆惟贞哉。载在故府。追惟乱初。公职在湖南。官守有限。以国害为深羞。邻灾为己忧。踰南海蹈寇地。玉浦之战。露梁之战。唐浦之战。唐项之战。栗浦之战。闲山之战。安骨之战。焚烧贼船二百二十馀艘。斩首五百九十馀级。溺水死者。不记其数。贼死咋不敢近公寨下。因阵闲山。以遏贼冲。至于丙申。代斲血指。闲山败没。于是舟师败将奔卒及南土之民。举咨嗟一口齐声曰。李统制若在。岂使此贼窥湖南一步地。朝廷急而求公。再莅前职。公单骑召收。进阵鸣梁。猝遇夜袭。用少致死。以十三新集之舰。当大万蔽海之寇。破船三十。贾勇而前。贼遂退遁。戊戌。 天朝大发兵来援。水军提督陈璘。与公合阵。奇公之为。必称李爷而不名。其年冬。贼合势大来。进至露梁。公自领锐师。先尝其锋。天兵夹进。与公掎角。是日鸡鸣。冯夷启道。飞廉戢威。四维搴举。轸(一作趁)乃晓中。两军齐作。千帆飞舞。公先跃入。乘锐崩之。贼乃蚁溃。救死不暇。鼓音未衰。将星沈彩。公于黎明。中丸而颠。犹戒众讳言死曰。恐我师熸也。提督闻之。以身投于船者三曰。无可与为矣。天兵亦却肉不食。南民奔走巷哭。操文以祭之。老幼
白沙先生集卷之四 第 254H 页
遮道而哭者。所在如一。呜呼。若公者。可谓以死勤事能捍大患者非耶。宜其勋为元臣。爵为上相。赐之茅土。形图麟阁。食报无穷。又使英雄永抆危涕。丈夫生世。良足千古。况余受 命。职当南事。敢不良图。时李统制时言。闻言感激。实主张是。凡军中将校卒伍饮公之德者。蹈舞 上恩。慷慨公死。千群雀跃。万斧电翻。不十日而告讫功。后十五年甲寅。海西柳节度珩走书来。愿以露梁之事载烈垂永。余曰。公之德。在南民口碑不朽。公之功。在 社稷者曰太史有箓。何事于碑。唯其处家。爱恤孤侄。恩若己出。内行之淳也。在军数年。大开鱼盐。广设屯田军无乏绝。所得战赏。施下无馀。外行之备也。至于和易之德。果办之才。刑赏必当之勇。作人如斯。足为百世闻人。而在公则为疏节可略也已。铭曰。
在壬辰岁。狂寇不臣。虐始于邻。列郡瓦裂。迎敌津津。若蹈无人。时维李公。其气益振。扼拊海漘。皇耆其武。出师甡甡。命虎臣璘。列缺掉帜。玄冥司辰。贼窘而嚣(一作嚚)。师于阨巷。大战其垠。矢集脩鳞。毙蛇掉尾。毒于公身。不佑于神。露梁殷殷。维水渊沦。树此贞珉。后天不坠。公石嶙峋。维水(一作永)宗禋。
白沙先生集卷之四 第 254L 页
推忠奋义平难功臣,嘉善大夫兵曹参判广林君李公碑铭。
由庚辰至辛卯。十年之间。新进于朝者。有友三人。接武比肩。相会以文。相讲以道。其一李相明甫。其一李参判子政。又其一吾。同事 宣宗。世谓之三学士。一日。吾过子政。因数其长短世所不知者。子政瞿然曰。何神耶。亦数吾事。若吾之知子政也。遂相视而笑曰。吾两人真知己。异时我先亡则子志之。子先亡则我志之。毋相忘也。后乙未年。年四十。客死砺山。 上令三道护丧。归葬于广州先人之墓次。又后二十年今上七年之癸丑。大封功臣。原从诸臣。皆得加阶。例赠领议政。其孤玄聃。以状授余乞铭。是岁明甫卒。余泣曰。栎以无用寿。二友亡而独吾在。联志二家事。苟人耳。其忍是耶。李为广州大姓。其始有讳集。倜傥多大节。与圃隐,牧隐。特相友善。尝劾妖僧辛旽不道事。旽谋杀之。负父南奔永川。因自号曰遁村。入我朝。子之直。当昭悼之变。叩马谏有大名。子仁孙。右议政。子克培。领议政。至曾孙以乾。幽谷察访赠左承旨。生讳时茂。掌隶院判决事。恬淡好读书。却扫息交。优于高士传。赠吏曹判书。娶宗室义原君亿之女。以嘉靖丙辰。生子政。子政生而阿氏病不能乳。一婢抱置之
白沙先生集卷之四 第 255H 页
外家。四岁。归于母。举止异凡儿。一门始奇之。十一。授汉书于崔斯文岦。岦常称当世弟(一作第)一流。十三。以三都赋。谒朴思庵淳。思庵大奇之。名遂大振。世言李家有文章儿。公卿大夫皆愿一见。丙子。陛上庠。庚辰。登第。选入槐院。辛巳。荐为史官。壬午。升礼曹佐郎,司谏院正言,兵曹佐郎,弘文馆修撰。时栗谷方典文衡。一日经筵。 宣宗谓曰。近日欲讲训义纲目。可选年少才聪臣数人以进。予欲预赐内藏 御帙。使之讲读以备顾问。命下朝廷拭目。栗谷荐进五人。明甫,子政与余与焉。继有书堂赐暇之命。一时荣之。自是吾三人。历官大略相同。癸未。为吏曹佐郎。明年。以御史。救荒湖南。自是历吏兵曹正郎,两司持平献纳,弘文馆校理。己丑狱成。与余以鞫厅郎官。策平难功臣。又历掌令,执义,司谏,应教,典翰,直提学。辛卯。升拜同副承旨。俄迁刑曹参议还为左承旨。壬辰之乱。 宣宗西幸。至金郊驿。子政进曰。 宗社位版。尚在开城。 上即以为礼曹参议。命往取来。遂驰至城外。居民止之曰。贼将至矣。徒死无益。子政直往不顾。载还木主。追及于平壤。增秩为兵曹参判。贼势日急。 宣宗将发平壤。两宫分路。余方判兵曹。扈驾而西。子政
白沙先生集卷之四 第 255L 页
以亚判。从卫中殿。仍侍 东宫。由慈山,顺川,价川,熙川。入长洞平田。至谷山。闻父丧归。癸巳甲午。连三年 命起之辞。以礼固不变。 上特允之。因给祭需。服阕。拜汉城府右尹。出为黄海道观察使。陛辞。 上引见。因言行中遭丧之惨曰。予未尝忘也。子政仍泣陈时事。入境。首问孝子烈女及诸将士有功而屈者。一一启行之。时朝廷草创。法制未立。贪官猾吏。所在虎食。子政建牙张纛。虽有大官仪范。视其装唯一束书而已。持身束下。斩斩无私。列郡望风敛手。不敢为不法事。未几病辞。柳西崖在备边司。言曰。才臣不难得。清如李某者。何处得来。 宣祖果以为闻。某尽心国事。恐难其代。再辞始许。入朝为广林君。子政娶都承旨李纯仁女。生三男。玄聃,元聃伯仲。荫补官。皆无子。其季真聃。士人。生二子幼。承旨公从幸死道中。及是返葬于砺山。子政乞归葬。遂卒于葬所。子政讳廷立。自号溪隐。初子政于侪辈。最先向道。游栗谷,牛溪之门。得闻为学之方。遍交一时名士。各为之尽性。素寡欲于声色货利。初无克去禁制之功。而自不知其可好。如痴人然。与人无畦畛。终日语。未尝有抵挃(一作捂)拂然于色者。闻人一善。辄钦叹不置。在官遇事。
白沙先生集卷之四 第 256H 页
先审其义乎利乎。如利也。急起避之。若将浼己。如义也。勇趋若耆欲。钦钦畏慎。唯恐有一分瑕玷为终身累也。事亲至孝。出入必告。朝夕视膳。朝而侍侧。竟夕不离。常怜庶弟妹贫无依。择臧获田土之美好者优与之。其于生产作业。辄白眼视空。至读书著文。常如不及。静处一室。鸡鸣而起。至午忘食者居多。人至比之草玄。铭曰。
温然栗然。 玉在璞者耶。 浻(一作洞)然洒然。 冰在壑者耶。 广陵之南。 狗迁之脚。 有封之崇四尺者。是为君之玄宅。
元帅权公碑阴记
公卒既殡。其宗人之从事于军者。见余泣且言曰。公在军。尝取一卷子若有所劄录者。曰我死。有婿李议政在。必能志我墓。以此铭我足矣。余发其箧。得所谓卷子者。有记其幸州之役。 天朝总督军门大司马宋应昌咨奖本 国者曰。权某扼守孤危。时抗大敌。板荡忠臣。中兴名将。继而兵部尚书石星 奏之。则 天子嘉之。有敕谕本 国者曰。今观全罗斩获数多。该国人民尚可振作。其下又记丙申 上教。有云卿忠劳茂著。勇略超世。名闻天下。威慑敌国。元帅之任。舍卿伊谁。及入对。 劳之曰。非卿。国家何以
白沙先生集卷之四 第 256L 页
得至今日。又曰。今时事粗安。繄卿之功是赖。殄歼凶贼。奠安国家。予惟望之。仍 赐厩马云云等语。皆公手迹宛然。余读之喟然曰。多矣哉。此足矣。彬彬乎文哉。又奚以假辞为也。况公有命。敢不克遵以光大其宠灵乎。而于碑略之。则又惧史氏之或逸也。碑成。遂假其背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