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x 页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箴
  
养夜箴
昆仑旁薄。乃幽之理。黄纯于潜。宜礥之尔。前念已息。后念未畅。忘则废坠。助乃震荡。涵而澄之。妙契昭融。日出事生。满座光风。
诫朝箴
早鸦飞鸣。纸窗生明。群动已嚣。各役于情。人所孜孜。舜蹠相形。义理吉凶。随动以生。审察危微。涖事以诚。夕以告天。庶无径庭。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184H 页
警夕箴
夕日入牗。流光易沉。年数不足。怵然惊心。开卷对越。赫若有临。敢娱以嬉。虚此分阴。披榛觅路。日暮难寻。膏车秣马。疾驱骎骎。
  [识]
 养以夜气。待朝警戒。终日接物。至夕昏气易乘。又复作意自警。人之为人。几矣。摈逐以后。闲居无事。以是自饬。寻理旧业。茫然已失。时复思绎。衰懒已甚。惧其因老而遂废也。书三箴于壁。庶朝夕观省而自警也。
耻辱箴
士之所欲远者耻辱。真知耻辱者鲜矣。居下流为大辱。不若人为深耻。置身高远者。耻辱无自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184L 页
以至。行远升高。必自卑近。则盍先慥慥于幽隐。怀安则易以颓堕。同俗则流于鄙吝。存心养性则德日尊。人十己百则学日进。惟困知而勉行。或庶几于斯训。
书床箴
进取之难。退藏之易。白首无归。黄卷有味。俛焉孳孳。人弃我取。往者难追。来或可冀。庶几夙夜。以免大耻。悠尔而安。别有天地。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铭
  
涵养铭
沐兰浴芳。蜕浊浣肠。体既盛洁。保我馨香。俨若有思。赫若有临。毋令火热。勿使渊沉。浸以江河。沃以膏泽。融乎阳舒。涣然冰释。瞪久发劳。别见狂华。昏而不返。横骛南柯。冲然夜气。犹雨润芽。譬彼澄渊。无风不波。有个查滓。亦浑化了。静而虚之。物来取照。乾举坤清。卿云朗日。洪钟待叩。容舂六律。缅彼伊洛。榛塞流绝。无人启悱。泄之以笔。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叙
  
全罗道山城图后叙(甲午四月)
臣差为刘都督 问安官兼议军事。前日伏奉有 旨。令抚军司堂上一员。巡审道内山城。且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185H 页
谕以死守之意。故抚军司令臣兼管是事。臣访问道内山城。则全州,淳昌,高山,古阜,宝城。只有旧址。绫城,南平,顺天,富有县。则以少泉井。停废已久。顺天,光州。今始卜基。而力竭不能筑。砺山虽已修筑。而形势平夷。臣虽或巡审。略而不录。就其中潭阳,同福,罗州,康津,井邑,南原等处。图其形止。并附记闻。且载泉池溪涧岩洞寺舍。古今量城。或用地尺。或用帛尺。长短各异。则以所见。槩其里数。并为附录。若城外要害。远近道路。则以朱画别之。至于环城外数步之内。夷险不同。而一幅图形。难以区别处。则自此至彼。自彼至此。皆以青画标之而界以朱圈。傍书某地为险。某地为平。庶一 览而险阻要害。了然于 圣算。外臣窃伏思之。山城之设。不见于前史。而兵家之说。亦无所谓山城者。独我国郡县。在在皆有。山城。今不知何代所创。亦不详其当时能据守而得全与否。按旧史。赵奢与秦军战。许历曰。先据北山上者胜。马援征蛮。蛮人皆奔入溪洞。道险不得攻。诸葛亮征蛮。诸蛮洞主各保山洞。负固不与战。汉兵不敢深入。若此类。虽不知其筑城与否。而其据山为固。使敌不敢仰攻则明矣。故以伏波之威。武侯之智。攻一小丑。势犹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185L 页
拉朽。而阻此溪洞。不敢进兵。马服以弱赵之兵。能制虎狼之秦者。亦因据山之势也。以此言之。则胜败之数。虽不在地利。山城之险。亦不为无助也。盖百道攻城。计出万变。则守城之人。或非工输。技或有穷。今因山为城。城势险峻。则自我守之。瓮听风扇不必设。弩台露台不必建。地涩搊蹄不必凿。暗门撞车不必修。自彼攻之。则云梯飞楼无所用。地道注盘无所为。塔天扬尘之车。无所施其巧。壕桥距堙之设。无所逞其技。其与平地守城者。功相万也。臣巡审诸城。亲自步履。无论夷险。计堞遍行。参以彼我形势。察其攻守之宜。道内六城。虽各有长短。互相胜负。率皆壮固。自成天险。主客之势。一以当百。虽使老弱守之。见贼之来。心肠不至翻倒。手足不至慌乱。则举挺推石。亦有馀力。虽以百万之众。未易攻也。今若兵精粮足。士心亲附。见贼徵兵。一举扑灭。则山城为不足论也。或大将把握重兵。遏截大势。列镇各自城守。禁其剽掠。虽无大捷。敌将自困。不必奔入山城。示贼以怯也。不然而纲纪已解。人心已散。兵疲食尽。不可收拾。则纠合傍郡。各保险阻。时出壮勇。掩贼不备。清野以待。日月既久。则越海之贼。赍储有限。前无所掠。后无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186H 页
转输。欲进不得。难以持久。此是平时之下策。而为今日之上计也。今就六城之中。以要害论之。则蛟龙为第一。其次锦城。其次笠岩,金城,瓮城,修因也。以形势论之。则金城为第一。其次笠岩。其次修因,锦城,瓮城,蛟龙也。以今日论之。则瓮城为第一。其次锦城,修因,笠岩,金城,蛟龙也。何以言之。蛟龙。据二南咽喉之地。扼三路往来之冲。诚能固守。勿与轻战。虽有巨寇。必不敢径冲内地。以遗蹑后之患。故为要害之第一。而门庭太宽。心腹太露。左右不相应。非形势之地也。罗州。为湖南之巨镇。而锦城。为本州之首领。大军屯驻。州城援兵。据有山险。上下掎角。互为声援。则贼来窥觎。腹背牵掣。未易下手。若保罗州。是为湖南之保障。故要害亚于蛟龙。而东门倾侧。距本州太迫。本州之城。太阔而绵薄。外多窥瞰。实难为守。而号称雄藩。为贼必争之地。贼若夺据。食其储峙。以为巢穴。山城之人。在贼肩背。输转道绝。不战自困。此危道也。金城之险。为一道之首。若能召集数郡。并其储积。无事则四散樵采。有急则番休守御。虽遇大敌。不敢侵轶。而城在万重之内。外无控扼之势。只可以自保其地。不能为敌所忌。且非万人不能守。在今兵少。难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186L 页
以为力。兵法所谓城大而人少者。是犯五败。笠岩之势。亚于金城。而守御之难。与金城同。瓮城狭小。难容大军。而山皆绝壁。只有二路。脱有缓急。不待外援。以一县之力。足以自守。古法曰。三里之城。万家守之足矣。此诚今日之要地也。臣久在道内。询问父老。谕以利害。兼察民情。晋州未陷。民情皆欲入保山城。及闻其陷。民咸曰。以晋州地势之险。兵力之众。且不能保。于是视山城为必死之阱。及今势穷。间有倡言曰。方今财力已竭。七路同然。一失土着。难以糊口。假令入海。亦且为海贼所害。今计不如寇至入据山城。寇退出理田亩。城全则倖以图生。城陷则与之同死。闻者或以为然。而回视城中。器械兵粮。无一可恃。虽欲入保。皆无固志。故兵法曰。守城有五全。一曰城隍修。二曰器械具。今本道财力。已尽匮竭。皆不能先为不可攻之具。徒欲驱民而纳之城。以今日已散之人心。其不肯为死守之计者。固也。虽有天险。非民不能守。故地利之不可以徒恃。古今论之详矣。诚能先固民志。俾不瓦解。择任帅臣。修治器械。储积粮饷。贼来与战。势不可敌。则各据其城。坚守清野。虽非奋扬之大计。亦不失为权时之要术也。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187H 页
南原蛟龙山城
在府西七里。为山无祖宗。斗起野中有两峰。北曰密德。南曰福德。羃山为城。西峻东低。城皆石筑。胜览云。周五千七百十七尺。高十尺。而筑城主僧言。实七千六百尺云。今观周回可十五馀里。僧说为是。旧有九十九井。而堙废不穿。今存八井。泉出密德峰下流而为川。旱亦没跗。刘都督尝登此城。逐脉穿井。往往得水。刘言城大而圮。用功必大云。城外西南北三面。无高峰断垄可瞰腹内者。密德,福德两支。东走而下。如双蛟并卧于中。区分三洞。中曰赤岩。北曰牛岩。南曰冰岩。两峰为首。二支为脊。三洞为腹。肺腑重掩。南北遮隔。首尾不相通。胁脊不相贯。脱有缓急。金鼓形名。所不能指挥。东门为受敌之地。门外大路。牛马皆通。从路上仰视。城中虫蚁可数。距门数百步。有阜前峙。矢道所不及。后面平衍。敌来可以藏兵。俗传。刘仁轨所筑。我 太祖尝驻军于此。与贼战破之。旧有军仓。民常受粜。往在七十年前。移置府内云。考之胜览。仁轨所筑。即是本府治所。俗传似误。按旧史。 太祖与边安烈。军南原踰云峰。射殪阿只拔都。所谓军南原。疑即此地。今募僧改筑。皆弃巨石。杂筑碎砾。低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187L 页
微偏颇。多不及旧制。秋初。当讫功云。云峰,长水,任实,谷城,求礼叠入。
潭阳金城
在府北十五里。刚泉山一脊。西张而为金城。不知何代所创。按历代兵要云。丽末。阿只拔都声言将谷马于光州之金城。注云。今在潭阳府。俗传。我 太祖自南原踰云峰。闻贼势甚盛。与诸将谋曰。万一蹉跌。当退保金城。未详是否。东西南三门。为受敌之地。由潭阳以上者。路出山脊。一线百转。盘回六七里。始达南门。南门之外。两傍皆绝壑。东门之外可六七十步。有石侧立。斜睨城中一面。矢道所及。最为深忌。今若退筑羊马城。可备先据之患。西门两傍。山皆峭竖。贼来如在穴中。不敢恣意直冲。泉出甑岩下。成溪而下。大旱亦不渴。又有九井。或渴或盈。东北正南。壁立千仞。城形奇壮阔远。四高中崩。外无峻峰。难以窥瞰。城外四面。线路脉布。真形势之地也。城内南峰有铁马。状如儿狗。土人云。压胜之术也。有官廨九十馀间。城高不满一丈。卑者或仅成堞。皆筑小石。如粘燕巢。制梃挑撼。可使瓦解。难以为恃。旧无城基。近四五年间。因府人所传。得于山中。认为旧金城遗地。创筑石城。周可二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188H 页
十馀里。一万一千馀尺。胜览云。二千八百四尺。阔狭与古有异。且无筑城旧址。臣意金城之险。闻于邻国。而拔都必欲争之。则必是雄城甲于他镇。不能全无城郭。而今若此。古所谓金城。抑别有他欤。今不可考也。淳昌,昌平,玉果叠入。
同福瓮城
在县北十五里。山有三岩。形如瓮故名。石筑周可七里。三千八百七十四尺。胜览云。罗汉殿遗址。旧有石柱石阈。今无矣。俗传。前朝有一将。尝据城自固。卒为贼所陷。今不可考。城南北有两门。只此为受敌之地。石径萦回。仅通人迹。而径出崖下。城压崖上。人从城上。俯临往来。一夫转石。千人莫过。东城外十馀步。尖峰对峙。间有鸟路。人不得并上。自南迤西至北。自北至东。皆全石为壁。削立万仞。猿猱之所不能度。真天险也。城中有七井。不甚丰足。而由西峰而下。潜通赤壁縻绳。可汲大溪。绝磴悬空。贼人所不能觉也。旧址多颓废。黄进为县时。横截东北面一隅。筑为内城。和顺,绫城叠入。
罗州锦城山城
在州北镇山五里。石筑周可十里。二千九百四十六尺。西南北三面。地势险峻。东门外一面宽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188L 页
平。为受敌之地。城中有五井。而东门大谷。两井为大。又有四峰。北曰定宁。南曰多福。西曰悟道。东曰露积。定宁为主峰。而东西南三峰。拱揖于前。指顾相应。言语相通。东北两峰之支。环抱而成洞。曰大谷。洞可以藏兵。或传泉井不足。筑城人言役徒五千。饮东门一井。且不渴。为山北高南低。城势欹侧。东门外山脊。连亘数百步。至壮元峰。从山脊仰见城内。铁丸所及。西北两面。城绕山腰。势分内外。守堞之人。身在山外。其与东南里面。声势咫尺。不得相顾。此为兵忌。按历代年表。新罗赫居世二十七年。耽罗人与三别抄叛据珍岛。来犯本道。郡县望风迎降。金应德与其副使朴琈等。首鼠未决。上户长郑吕倡率守城。领来诸县。入保锦城。树棘为栅。裹疮死守。贼攻城七昼夜。竟不拔。其后丽代。契丹来侵。显宗南巡。驻军于此。契丹败退。显宗升本州为牧云。务安,咸平叠入。城中方起冶铸大炮。
康津修因山城
在兵营东十里。石筑周可十馀里。三千七百五十六尺。由本营至南门。鸟道盘回。抵门外。地势逼侧。人不并立。北门尤险绝。只东门为受敌之地。门外有洞曰修德。山势陂陁。城内外。相为洞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189H 页
视。丸矢皆可及。由东门迤南。别开小东门。门外百数十步。一峰屏立。号曰勿喜峰。贼若先据。城中一面。不敢摇足。仙迹峰城外。又有断冈突出数十步。四隅斩然。未易攀登。露积为主峰。西南北三面。足为天险。而间有堆阜。为贼所伺。勿喜尤为大害。东门内外。无所碍障。所长不能掩其所短。旧以泉井为虞。东门外数十步。众壑之泉。合而成溪。今于旧城之外。别立子城。环溪退筑。溪在城内。周可七百馀尺。胜览云。丽末。道康,耽津,宝城,长兴,灵岩之民。皆避倭寇于此。所谓道康耽津。今合为康津县。今年。筑城土人堀地。得石臼。又有大瓮。长可一丈。厚如甓。瓮中置一掌盆云。无叠入处。独康津为守城。
井邑笠岩山城
在县南三十里。周可二十里。胜览云。一万二千二十八尺。今云五千四百六十尺。城势比金城差小。而帛尺二尺。准地尺一尺。胜览所云。疑用帛尺。山势崒嵂。而头顶凹陷。四高中宽。城因其势。形如马糟(一作槽)。阁在棚上。自外仰观。隐隐俨然。莫测其内。城中四面。无所碍眼。泉池有裕。可饮万马。险固不及金城。而形势过之。东南北三门。为受敌之地。笠岩一面。俯压苇岭大路。地势尤奇壮。泰仁,兴德,高敞,长城,珍原叠入。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189L 页
重建简仪序
书云观。旧有观天仪像(一作象)。皆我 世祖(一作宗)大王妙运圣智。亲自指教而裁定者。其机运制度。长短尺寸。臣郑招,臣金镔,臣金墩等序若铭。详之。镵之本器。副藏史阁。以垂一代之盛制。壬辰之乱。举为灰烬。越十年辛丑。臣恒福职领本局。恐久而不传。偶得旧简仪方趺及老工二人。参以史阁所记。 启复旧制。 上特允之。时当草创。工钜力绵。先制其尤精密难成者如漏器,简仪,浑象。俾后人得以取式。其他圭表,浑仪,仰釜日星定时仪等器。俱未遑焉。继此有欲大阐。以昭我 圣祖法天顺时之意。以成我 殿下继志述事之勤者。请徵诸序。
李学士好闵彰 赐亭序
大学士李公。既迁兆于吾乡。仍以 朝天钦赐。斥卖为资。搆亭其下。徵文于余曰。异时东门。携手同归。子当为东道主。将以是发辉鸡豚社。岂非幸欤。余曰。信哉。事固有不幸而幸者。亦或有幸而不幸者。当迁兆之急。形拘势迫。有见隆然而阜者。苟焉以盖骸为幸。又何论面势之宜。宅位之吉。是虽有青乌远识。有不为权其时卑其眼。仅足取用于一时。而不能无少憾于后日者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190H 页
乎。惟公不远求不久淹。拒旧茔未百里。不旬日而得福地。则斯非所谓不幸而幸者耶。而又有天子之 赐。皇华之额。又为之宠嘉而光大之。则无亦为幸之又幸者欤。余与学士同里。少相长。今因其不幸。幸又与之同邑。适以罪废。方将角巾款段。先着祖鞭。以待学士退休之年则几矣。而顾以学士文能华国。道可援时。虽欲脱遗纷嚣。退终孝思。终不可得焉。则又非所谓幸于国人而不幸于乡人耶。虽然。君子先公而后私。余何敢为吾之幸而欲人之不幸也哉。况坐朝行道。功利之及物者远。则吾乡亦与受其赐矣。又焉知为大幸也。余于是以前所幸者贺公。而以后所不幸者自慰。
清江集序
坱然太虚。人不见其合散者。浮游纷扰。其出也犹磨之牝乎。升降飞扬。其运也犹橐之籥乎。天以之不坠。地以之不陷。日月山岳。以之而无殒阙枯塌者。是有孰把持而回斡欤。而其翕敛之根。未尝无敷播之机。降而感遇。凝聚为变。则散殊而可象者。或莹然清通。或昏然粗浊。亦或坎然馁乏。炉锤一手。赋或万品。以无制有。其犹埏埴而凡所鼓而奋而动之者。在人为纯刚为浩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190L 页
然为沉深豪爽者。何可以类举。而皆本之天得。匪容人力。如世所传孟氏集义以直养。史迁诡观而增长者。虽有内外粹驳之异。而其所以培埴(一作植)变化者。亦岂无人力之可容欤。间有随感遇物。变现色相。晔然成采。则有俎豆节文之容。鍧然成声。则有律吕铿锵之音。音由于思。有思斯有言矣。徒言不行。出而形容之者为文。而必有资乎向所谓鼓而奋而动之者为之配而夹持之。然后可以验所赋之厚薄矣。唯厚赋而薄发者。清江李先生是已。今去先生殁二十有六年。其胤子命俊。得公诗若文。因以介于申玄老。属余剞劂之。余受知于先生有年矣。犹未能尽先生之有。今得本稿。伏而读之。益知所赋之厚。非恒人所可历阶。是岂非韩子所谓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者乎。后之学先生之为者。唯善养其气。几矣。
惺所杂稿序
诗有何好。亦何贵也。而世耆之不已。何耶。不过雕锼啽哢。解人一时颐耳。余尝谓诗人与优人。草虫类也。诗以思鸣。优以喙鸣。虫之技。有以脰鸣者。以翼鸣者。以股鸣者。以胸鸣者。鸣之虽异。其伎俩悦人。一也。而言劳逸则虫甚逸。优次之。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191H 页
诗最劳。虫之鸣。时至而天机自动。非有事乎鸣也。优。持酒左右。咳而终日福祝。唇焦舌强。而心不与焉。其喙虽劳。其心逸。诗。搯擢胃肾。口吐手写。目视耳听。而才成一句。五官六凿。劳而勤者。居三分之二焉。然世序此三者。则揖诗于堂。处优于庭。虫之生。终身不离莎砌之间。若是则人情贵劳而贱逸耶。古云。贵者役人。贱者役于人。物何不齐耶。余晚悟其然。遂咋指讳言诗。然而遇辄欣然。犹病酒节饮者。旋欲解酲耳。今许君洞观三教。以及百家。尤信竺语。缘饰以诗。是将拔去嘉禾。培植稂莠。而其劳且勤。反居优虫之下。甚矣。其难悟也。或言心犹龟也。中灼则兆于外。犹思动而咏于诗。余意思比则水也。诗比则冰也。水而凝者为冰。而冰释还复为水。犹思动成诗。诗咏而还感思也。是知思不睿。诗不好。心不清。思无由睿。故明睿所感。能令人兴焉。余老而所甚绝者。诗也。今适暮归。遇许君之猎。不觉下车。孰使余而至斯。诗果好而可贵耶。
庆州李氏同宗禊序
当尧之时。治狱之吏。谓之理官。有能举职者。以官授姓。因声相近。遂为李氏。周末。守藏史老聃。托胎七十年。指李而生。故亦姓李。逖矣二说杳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191L 页
难悉究。自是以降。根培条畅。柯叶远布。至我东方。寔维我祖所居成聚。众推为长。世谓之沙梁大人。以汉地节元年。纠率六部。翊戴罗祖。肇基王业。上下千有七百年间。钜人长德。谱不绝书。三韩壁记。孰与高下。不朽有三。世禄不称焉。则世家编户。若是乎无轻重哉。然孟子曰。所谓故国者。有世臣之谓也。若保姓不坠。为国巨室。与同休戚。则誇宗尊族之论。又岂可少之哉。唯是亲属既竭。支分派别。服穷于上。戚单于下。以至于喜不庆忧不吊。路上相逢。一揖马鞭者。亦几希矣。尝闻礼曰。同姓从宗。合族属。又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君子因睦以合族。于是族食之礼兴。而遂以是为重。吾宗李光阳宗彦甫。兴言及此。怵然伤之。倡议子姓。仿古合族之礼。以脩禊事。遂徵序于余。余曰。灵椿敷叶。荫于通衢。而其本。一根之萌也。大姓毓庆。遍于天下。而其初一人之身也。一而为三。三而为五。五而为九。下杀旁杀而亲乃毕矣。蘖于句萌。沾润菩(一作蓓)蕾。脉连于根者。远扬至于南北。生之膝下。喘息呼吸。气通于亲者。子孙至于途人。不亦悲哉。抑余有一说。为诸君勖之。晋谢唐崔。虽称华胄。一世之后。后孙不免厮役。无德故也。唯御龙豕韦唐杜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192H 页
及范。历三代而益大者。世修其德故也。吾宗不振久矣。诗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今念祖脩德。其惟望于诸君。
苔轩集序
世言南中多诗人。高霁峰为之雄鸣。及壬辰之乱。咸言南中多义兵。又霁峰为之倡焉。既寇退。朝廷褒死义之士。推霁峰为称首。而向所称诗声。伏而不扬。非工于前而拙于后也。盖有重于诗者为之掩焉耳。月明星稀。满除之理也。张睢阳文章妙天下。其见于遗响者。唯闻笛一篇而止耳。不曾以诗闻。若使睢阳。当平世而抱穷屈之患。则其超千祀而独立者。必不以今所颂。而以昔所妙天下者。宠也明矣。若霁峰者。遇屯而处。天下诵其诗。当事而出。远近嘉其绩。事去而死。古今高其义。因其所遇。名随以迁。方之于物。其犹龙乎。见于升腾者曰龙本在天。见降者曰在田。见潜者曰在渊。是岂知龙者耶。霁峰殁二十有二年。其孤用厚以骑曹郎。袖其诗若干篇。踵门属余剞劂之。且曰。先君子尝有言曰。诗虽多出。而行世者毋过四五卷。其可也。愿从先志。余不揆僭妄。既删定为一家言。明年。又求一言以弁卷首。噫。高君何所取而勤于余耶。余以罪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192L 页
废。屏居芦原。覆鼎,道峰。屏拥前左。流岩,木(一作水)落。林立右背。中有盘岩。水鸣锵然。每风静雨霁。辄角巾踞石。清冷积翠。与耳目谋。若与造物者。戏于圹埌。拱俟刊公诗。置我青石床。馀响舂容。众壑皆鸣。诵之万遍。升三天者。未足为多也。
四礼训蒙序
家礼。非礼也。仪也。陈其数而矇其义。与祝史奚择哉。盖丧主于戚。衰麻绖杖。所以为饰戚也。而礼不言戚。祭主于敬。进退屈伸。所以为饰敬也。而礼不言敬。岂不以情动于内而礼应乎外。外可以仪束。内不可以言传也欤。若丧无戚容。祭无敬色。唯习仪以亟言善于礼。不亦虚乎。故古者宗祝后尸。商祝后主人。君子审于此二者。其于情文本末之分。几矣。朱文公家礼所载。莫非彝伦日用之常。而大抵皆数也。余疾夫少子蒙士。每当祭时。登降拜俯。从长者而已。漫不知为何义。谨采古经祭义。欲写为屏。庶诘朝之事。张以寓目。领略其万一。后得晦齐(一作斋)先生奉先杂仪。与余所去取者。一一符合。然后因喜余向所窥管古人。不大汗格。于是遂并取三礼要语。编成一书。名曰四礼训蒙。非敢拟于述者。欲令一家子弟。私相诵读。不至大迷也。万里长程。此为门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193H 页
前始步地耳。
溪隐集序
子政殁已二十有三年。再经兵火。其遗文稍稍传于世。凡国家秘府典籍。举为灰烬。而独此书未泯。比之秦火之馀。孔壁启。而虞夏之文出焉。人争睹之为快。常闻程叔子之言曰。言欲文。文则爱。爱故传。信哉。一日。其胤子真聃来示余曰。与吾父游而久且详者。宜莫如丈人。乞为我剞劂之。且以一语弁其首。以侈来世。余遂受而读之。其立言遣辞。无非吾侪觞咏之遗迹。而其人与事。一无存者。唯余一人。孑然独存。如沧桑百变而老仙不死。笑抚金狄。阅万古而兴喟者。良是异事。子政于物无所好。其于声色玩好生产作业。犹稚儿然。独于书若嗜欲。每日子后。必整襟诵读。不知日之早暮。平生所著书甚多。尝自言曰。古人淫书者。未有致多如我。今之存者。盖得十一于千百。特管豹一班。噫。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记
  
文献书院记
维昔武王伐纣。周召赞业。而伯夷采薇于西山。光武受命。耿贾收功。而子陵垂钓于沧波。不事匪躬。士各有志。何可以一例观也。然而孤竹清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193L 页
风。轶十乱而无让。桐江奇节。驾云台而有光。何哉。抑隐者反显而达者反穷欤。将隐显穷达。只系于身。不系于名欤。或总之关天。而都不在于身与名欤。天意若曰树风节于周朝者。须商家之遗老。傲至尊而无惧者。必微时之故人。故不食周粟。卧动星象。以立其义。以成其高。虽云效节于前朝。实亦垂教于新国。则后之闻风者。如刘苌二老之义。党锢诸贤之节。咸有所自而为周汉不拔之巩基。若是则或隐或显。迹虽不同。而立德诏后。均之为益国则一也。是宜序十伦而居贰。配五祀而并美。位在西学。享荣食报者。其谁曰不然也。洪惟我 圣祖应天握图。尧传舜受。时则有若牧隐李公。揖千乘而长往者。故人加足之高也。视一死犹脱屣者。遗老饿死之义也。朝鲜号多烈士。凡有大危难。为士者举皆知熊鱼取舍之分。辄守义而不顾者。是谁之所自。而当立德垂教之功。视古人孰为重轻哉。今按谱箓。稼亭文孝公生牧隐文靖公。牧隐文靖公生麟斋公。又五世而有阴崖公。大家长德。谱不绝书。世言韩山多君子。信哉。牧隐葬在韩山郡西麒麟山下。李尚书诚中为郡时。立庙于墓下。扁曰文献。壬辰之乱。举为灰烬。在今荐绅之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194H 页
间柯叶所布。有可以绍德承家者。曰左议政公德馨。吏部右侍郎公德泂。相与图所以起废重新。移建于郡西旧宅之基。于是稼亭公以序。牧隐公以德。背北面南。各专其尊。麟斋,阴崖。亦绍厥绪。分配东西。父子暨孙。承继益显。德行文章。粤自家传。以实以华。孰与高下。院既立。李侍郎托记于余。余曰。昔范武子以世禄不朽。取讥于穆叔。若此者流。真不朽矣。抑余亦有托于吾子矣。今二君者。能新祖庙。尽知尊祖敬宗之义。虽然。光前而显祖者。尽于此而已乎。为后孙而志于道者。死而不登于斯堂。命之曰忝祖。吾不取也。侍郎作而曰。不敢。敢不勉。遂为记。
漾碧亭题名记
岁甲申秋。余病瘅四月而革。徐苏而热散。则精爽已浮。恍恍在昏明之间。凡日用事为。丝毫以上。虽不闻不睹之外。皆若烛照而契。数家人神之惴惴不敢罔。一日。谓曰。我欲退休于平丘江上。将往观焉。忽神升而魂逝。允蹈其地则曰。乐哉斯丘。我将筑室以处焉。自是首尾凡三往而断手。厥土赤填(一作埴)。厥草菭蘠。左渡迷右广陵。高滩湍悍。噬岸而回。渔人设网者。日集于滩下。滩之上。檐角隐约于林间者曰慎家亭。即苏老所称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194L 页
江深判事亭是已。余使家兄手写苏诗及杜集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从返照来一联于壁。朝夕讽诵。以寄兴焉。家人虽知其狂易。亦甚怪之。如是者凡十六日而醒。后二十年癸丑。罪废无归。累累于东都门外。表孙有驸马都尉借屋于灵山公子以寓余者。始至。周视面势。虽知为新面。树丘依然。殆若忘乎生客矣。余愕然曰。人虽冥行不悟。守灵。其惩(一作徵)之矣。焉可逃也。抑不知是然者。何故。今夫渴者思欲嚼梅。津生满口。梅固妄想。津真实有。缘妄成真。真妄谁分。梦为蝴蝶者。觉则吾身。实体是吾。则蝶复何往。昔邵子将化。能知外事。是遵何理哉。先民有言曰。耆欲将至。有开必先。解之者曰。诚之至则虚一而静。必先知之。余于湖山。素性之僻也。或者诚至而如神者非耶。此必清明在躬。乃能及此。余敢乎哉。是四者。皆不可知也。书以俟夫明理者辨之。
天安水仙亭记
余少从举子业。漫游江湖。得与闵君太和。相得欢如也。风尘相失且二十有九年。余管武库事。闵君为郎。干戈之后。各全性命。再会一局。感念畴昔。何异释迦谈前生旧缘也。既闵君有天安之命。踵门告别。余咄曰。昔余按事南服。道出本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195H 页
郡。见郡左置池。缭以茂林。中池起土积之。丘如抗榭。临池以娱嘉宾。心欣然乐之。丁酉之乱。一炬煨烬。物之盛衰。有如是夫。既数月。君从公入京。谓余言亭再搆矣。子宜为记。余骇曰。是何神耶。得无太用民欤。曰。郡之巨室。有亭甚丽。后嗣不能守。颓圮而斥卖之。官捧之馀。货而迁之。力省而易就。余曰。记则吾何敢。唯玆事有不可忘者三。吾二人莫逆于江湖。官榭私亭。焕耀于初载。事虽殊科。三者均之为盛事则一也。风尘相失。至于二纪之久。然再会一局。而向之所谓焕耀者。举煨烬而颓圮也。而一朝遭逢。再见轮奂。斯又非衰而复盛者欤。盛衰之机。因造物者之为。而非人之所得与也。其非所得与者。吾何知焉。任之而已。唯可得与者。子盍勉之。闵曰。何其。余曰。亭之起废。随郡盛衰。昔亭之废也。郡之百度。亦因而耗矣。今将使郡民有以称于后世曰。太守某君。不独新其亭。可乎。闵作而曰。钦有率。遂请叙而书之。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跋
  
晦斋先生遗稿跋
右晦斋先生元朝五箴论,太极书五篇。南窗金斯文笔也。其孙浚叠为障子。来示余。其五箴。盖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195L 页
先生二十七岁之作也。毋论持敬收心之早。即文章亦已夙成矣。美哉渊乎。沨沨然其亦大雅之遗音欤。昔程伯子二十三。作定性书。程叔子十八。作好学论。朱夫子十七。学业大成。古之魁杰之士。固未尝规规于白首寸积而阶进也者多矣。孰云大材晚成。至太极之论。思深而语透。退溪所谓精诣之见。独得之妙。贯精微彻上下。粹然一出于正者。岂欺余哉。余尝疑庖牺八画。虽无彖爻与传。其亦章章可传于后。必如今无疑也耶。抑无乃后之瞢学。视若排算而不能究其义。遂湮没而不显耶。若然。神图所传。非三圣人断以理效以事传以释之之勤。则乌能称于后世哉。孔子之道至大。如日月之在天。史迁犹曰。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况其下者哉。故韩子曰。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信哉。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至朱子而论撰。濂溪以下诸儒。各有标榜。后儒遂定为师说。宗而主之。无敢改评。孟子拒杨墨。功不在禹下。朱子明万理。亦功不在孟子下。吾东国虽无腆。自郑圃隐。入我朝历数贤。斯道一脉。乘乘有属。而文献无徵。诸家之说。枝分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196H 页
而派别。无所寻逐。至我退溪而遂大定。世之谈者以为在吾东。亦功不在朱氏下。然则负天下之望而为之后者。亦无有乎尔耶。今观其言曰。先生之学。理明义精。浑然天成。求之东方。鲜有其伦。吾从师说。
训鍊都监印韩昌黎集跋
都监自罢屯田。思所以足食者。必毛举而锥摭之无遗。间印诸书。鬻之为军储。后得安平大君所写印本数书。榻刻为活字。圆转可爱。首印是书。于是荐绅好事者。争奔走焉。遂斥卖。消息时权。其赢积其奇羡。库人告裕。使众工稍食。皆仰机利。以末取足。犹有馀息。是何但养兵之利。亦寓文于武。相因而相长之者也。独恨其所印多科程小秩。以求易售。至于古经大传。视若素书隐文。俗士掉臂。故有未遑焉。嗟乎。趍时取衒。岂唯书也。后此者。若循是而张大之。十年之后。东方书籍。将彬彬焉汗牛。是书之先。特为江源之滥觞也。后之君子勉之。
东岳道人朝天录跋
玄谷赵员外袖示东岳朝 京诗及附集若干篇。且传岳意。索跋语。余谓学诗而差者。犹仁义之弊也。调高者局于隘瘠。材富者沦于卑近。故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196L 页
窃号位。盗名字者何限。而遵大路掎真鹿者。盖无几人。今东岳之作。拓基轩地。嘘欿爇天。沨沨乎有正始之遗音。元白以下。不论也。情备于景。其是也夫。或病其附集多珉珷之混。余曰无伤也。不如是。余安得记名于其间。客笑而止。
史纂后跋
韩集之印既已。时有事于 太庙。余受戒坐斋房。赵员外纬韩来见余。余与之虞继韩之宜。赵劝印史记。因以平日所自抄传来示余。李相国德馨。闻而乐之。出捐家藏一本以畀之。尹海平根寿。从而赞成之。又以王弇州史记纂十七卷。使为模楷。移书往复。论定其去就。弇州所抄。有全选抄选之别。今于全选得五十三。抄选得二十。通共七十有三。或疑抄选太碎。余曰。折俎虽不及体荐。拣金必待淘沙。是亦文苑一例。何害焉。其古今注疏删定之责。一委之车斯文天辂。凡十阅月而书克成。虽不能备全大成。亦学海中一钩。
小学集说跋
成化间。有淳安程氏者治河于济。济南多名士。彬彬有伏生之遗风焉。因与其徒。日讲小学。辨质订正。为注疏六卷。以畀东使之聘上国者。东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197H 页
人始得欣睹焉。其后何吴陈氏之说。稍稍出海外。而学子局于井观。犹守株先入。崇信程说。殊不知诸家语有长短。理或抹摋。余尝病之。妄欲参校会趣。以便考阅。一日。金铁原长生见访。因语及之。金言粟(一作栗)谷已先宰割。子何重劳。遂以其藏一帙见示。余甲管曰。不亦善乎。尽师逸而功倍矣。因续史纂入梓。以寿其传。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题后
  
书高淳昌敬命倡义卷后
自余髫龀。已闻湖南有高霁峰者。翩翩叔世之骚家者流也。心欣然慕之。早晚委贽。希一识面。为龙门荣矣。既决科入仕。载笔西厢。时 朝廷辨诬选使。 赐宴别殿。三使者俟于萧墙而修容焉。见有副介一丈人。昂然鹄峙。余众中意异之。问知为公也。目逆而过之。及宴罢。以序最后出。望见公趍退。而逡巡止睥睨。故久立宣政门下。揖余语移日。便握手陈平生。欢如也。气岸豪爽。可念风流宗也。及壬辰之变。 主上鄙在西塞。余以不才执中兵旗。从捍外役。时中外食焉者。争引孥鸟兽匿。独公方解绶家食。投袂奋起。即使人奔问官守。余得闻其规为布置。霆决斧断。谓将以有为也。继闻师徒有亏。大命陨坠。虽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197L 页
志不克。就其所畜积可槩也。后十馀年。得公传谕诸营檄若文。伏而读之。其倚马游刃者。郁郁乎文哉。何但风雨集而江河流也。若虹霞之流于天而卷舒也者。盖不足多。而独家传义烈。都输在是者为可贵耳。然亦公之馀也。夫然后知向之所闻于髫龀者。屈于所见于 宣政。而见于 宣政者。屈于所得于行事。如吃大肉。嚼之愈多。味愈深。嗜之愈笃矣。有德者固有言。言而不文。恶能称于后世者哉。若是者。真不朽矣。向公能克复三京。策勋上公。则其轩天地垂宇宙者。果如今耶否乎。君子曰。太上立名。其次立功。然则士之功亏而名立者。其又可恨耶。闲居永日。抱膝一读。觉词林增气。卞成阳家世太寂寂也。
书李参议睟光朝 天诗后
幼从申君所。得见权参判叔强朝 京时(一作诗)帖。与安南使者武佐。酬唱者居多。而且附本国闺秀送武佐之作数十篇。如淳于,莺莺,褚玉兰,徐媪。皆清健豪爽。能弁髦宫掖艳冶之习。盖亦骎骎乎古烈士击筑之遗音欤。申次韶以为二徵之馀烈。信哉。今芝峰之诗。固冠冕佩玉。冯老所和。亦非鲁鱼之混。而往往起人者多矣。雪屋晴窗。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198H 页
烧香朗咏。足为一快。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书
  
与崔正字(有海)
日昨。论服田事未悉。退而详味高论。徐究病根所由。则似有循俗外驰。不能脚踏实地者。若然。其为害事非轻。欲为一书以毕其说。废居以后。尤懒于笔砚。不果为也。今因来使。敢申前言。尝闻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物者事也。则人生天地间。无无事之理。况饥而食寒而衣。日用之大者。凡有生者。皆所当自力者也。虽当自力。而得之以非道。则非所谓则也。唯用天因地。制节谨度。不敢有非义之取。非分之望。然后乃所谓物则也。既生斯立之。司牧不能独运。必求贤者而共理。而又不暇耕且为也。故劳心者。食于人。制禄之法兴焉。代耕之食。既有裕矣。犹屑屑焉与民争利。君子耻之。臧文仲妾织蒲。孔子以为不仁。公议(一作仪)休拔园葵。史氏称其洁廉。盖以此也。非谓以是为鄙俗而不屑为也。我国风俗。与中国异。民生而贵贱有定分。贱者虽聪明特达。不得为士。贵者虽朴钝顽嚚。不屑为农工。其来尚矣。不自食力。践南亩则终岁嬉游而已。然孟子曰。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如使此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198L 页
辈视之。则为何如也。绳以天之生物之意。圣人立则之义。则是适为圣门一罪之首也。荀子曰。不由四民之业者。是谓奸民。奸民不生。王道乃成。故周公之法。以缟冠玄武垂绥五寸。为惰游者之饰。终不得齿于乡党。以今观之。则为何如也。世之惰慢者。以谑浪为高致。以勤事为鄙俗。若曰农乃鄙业。则虞舜,沮,溺,董邵南辈。先为之矣。工乃贱事。则有轮扁。商乃薄技。则有管仲,胶鬲。使舜不足法则已。不然。今之为说者。遵何道哉。第于其中。审处义利。酌中而不失焉者。斯为君子。古何尝以游手游食者为贵也。然于其中。又有似是而非者。游圣门而请学稼。耻也。登陇断而罔市利。耻也。一有留心四业。不知所择。则不知不觉之间。骎骎渐染。日趋于背天理循人欲之归。此又不可不察也。近世慕斋先生废居骊州。亲往监穫。不使一粒遗弃场中曰。尽天物也。栗谷先生居海州。起冶造锄。卖以自资。非敢以是为高行也。义所当为。大人不耻为之。今俗弊滔滔。举世靡然。试以仆所经见者言之。仆少也。守丧居乡。见乡丈借七岁奴。率而往于田。举耒指儿曰。如此如此。儿不能则又自为也。终日如此者十数。而田已辟矣。其意外托教奴之名。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199H 页
欲掩躬耕之羞耳。前岁仆卜宅于龟宗。厥土低湿。仆曰宜种大蓝。取染斥卖。足以糊口。傍有一武人愕然曰。何为此屑屑者耶。仆初不料其迷谬若是其甚也。应之曰。既辞荣禄。不种田何为。其人曰。岂可污辱溪山。微种蓝之勤。人自有生生之理。仆持不回。则更欲以峭语阴折之。乃曰。不见完平相公乎。无为闲坐。世谓之清高。何不为彼而顾乃为此。仆然后知难以口舌解也。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即止不言。后来芦原。闻邻有一人。因事大言曰。我虽劣。未尝荷锄亲田。盖以治田为羞耻事也。此三者。其一武夫。其二乡人。言虽鄙鲁。流俗所染。果难猝变。好辩无益。至于足下。平生读古人书。动以古人自期。他日必当为立言君子。以垂训于后世也无疑。而犹云若是。则窃恐其流之弊。不但若是而已。故敢缕缕为言。不欲为吾侪今日一时之谈而止已。仆少也迷方。唯以啽哢为事。晚稍知悔。读书十年。粗窥天地生物之心及圣人本末之训。居常慨然于我国流俗之弊。不幸老矣。身不耕妻不织。又不能自力于此学。以负平素之志。夷考践履之实。不过不文不武非农非商。倥然为天地间一大蠹而已。然平生所从事。则物则之训也。岂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199L 页
可以吾所不能而不为之明言也哉。己则不能。而勤攻俗之弊。又何能以悟俗也。言工无施。不若无言。嘻。不宣。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杂著
  
海谈
凡物。翕受则敷施。水谷入口而无下泄焉。则人为之胀。川渠汇停而无下决焉。则泽为之溢。独百川沄沄。日夜注海。而涯不为加损。何欤。人体天而圆颅方趾。呼吸吐纳。一循乎天。唯此独异耶。余思之。得其说矣。盖尝观于东海之潮乎。大浸浩浩。浮天载地。譬犹大瓢贮水中浮一大叶。瓢者犹天。叶者犹地。地之外。无非水也。自地而言。东西南北。虽隔万千里而远。自水而言。则四方同一水也。高下均齐。无有偏焉。安有三边潮汐一时消息。而独东隅一面。略无盈缩。其所谓随月盛衰。以类从阴。彼竭此盈。果有之矣。唯于东海一面。万古满平。元无盈虚。则必有说矣。意者。地不满东隅。其不满者。即气有所不足矣。气有所不足。故水有所归趍。而不得不随气而竭。气不足则有竭。竭则散。当其散处。水亦因而尽矣。谁能斡回已散之气。转成方胀之势。而附着许多趍下之水。以为之潮乎。故东海之无潮。气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200H 页
竭而水随而散矣。古者庄周之说。大抵皆寓言。而曰尾闾泄之。夫天地胚浑。磐礴无罅。焉有中间别著一大孔。都聚四海之水。日夜衮衮而下。如周所称尾闾者乎。然其言则寓。而其理未尝无也。盖气之所竭。水不得不尽。而有似乎泄而去之耳。朱子曰。水流东极。气尽而散。是先师足未及东海之岸。心已会无潮之理矣。戊申元霄。偶与后生数辈。言及潮汐。因舒旧所见如右。
祭韩佥知(百谦)
维年月日故人某。病不能起。谨遣庶子某。远备浻(一作泂)酌之奠。致祭于韩君鸣吉之灵。商瞿之业。远传杨何。龙门末学。感槩(一作慨)良多。天假其便。失位逊荒。夙期移家。处江之阳。朝夕皋比。以咨启蒙。一心烱烱。冀开儱侗。谁料一疾。遽隔幽明。良时易失。好事难成。大江沄沄。旟旐启征。病阻攀号。默默摧肠。一杯为辞。万事亡羊。呜呼奈何。尚飨。
祭宋东莱(象贤)
维年月日。 赠吏曹判书行东莱府使宋公之骸。归自贼中。将以返葬于乡园。权厝于宜春之村舍。其友某官月城李某。赞傧南服。道过是县。厥明日庚寅。谨以醍盎翰音之奠。号嗥四方上下。招其魂而祭之曰。呜呼。月晕孤城。谈笑而指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200L 页
挥者。非公之烈耶。白刃交前。端拱而不动者。非公之节耶。呜呼。莱山苍苍。南海溟溟。却有长存而不毁者。千龄万祀兮垂空名。南门夜夜。紫气烨烨。仰射于斗躔者。非公之精耶。无宁乘云而御气。上征叩阊阖而诉九天。鞭雷师驾厉鬼。扫妖孽于三边。然后飘然而下降。遍八荒而无所不之。亦或融为川渎峙为岳。于以捍卫于南陲。是盖公之平生蕴蓄而未泄者。庶几死而有施。某义在渍绵。文不崇终。逆旅相逢。涕愧无从。人间今夕。地下千秋。一杯为辞。万里狐丘。呜呼痛哉。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墓志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201H 页
赠崇政大夫议政府左赞成兼判义禁府事,知 经筵,春秋馆事,弘文馆提学,同知成均馆事,行正宪大夫知中枢府事兼诸道都元帅权公墓志。
万历二十年壬辰夏四月。日本举国入寇。众号六十万。列郡瓦裂。京师荷担。维时有臣曰权某。尝以材能局度雄一世。罢官家居。 上思之曰。予闻权某有才。可试之巨镇。即日公起废为光州。未几。贼掇尚州踰鸟岭。大鞣忠州。进陷京城。 主上西巡。公传檄傍郡。得一千五百馀兵。进阵梨峙。以阨两南之吭。遇贼大来嘬锋。岭下踣之。 朝廷逾欲试之于大。秋迁罗州牧使。未之官。擢拜全罗道观察使。公拜 命痛哭。遂大选全州。自领精兵一万。刻日西上。其在水原也。据秃城为固。危动京都。直摇西路。秀嘉惧公乘其虚。行长恐公议其后。屹然为虎豹之势。坐牢关西心。其在高阳也。筑幸州为栅。遇贼大众。乘虚猝至。围栅数重。登埤大喝。诸将伏气。一军披靡。公见贼逾多。神逾风发。以二千远来之卒。当数万方张之贼。斩级百馀。声生势张。其在坡州也。阻山城为垒。贼屡出推锋。先尝我师。怛威避锐。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201L 页
终不敢犯。用能独抗大难。为诸军首。东制群盗。西缀行长。翼蔽西路。捍卫 行在。以不累我 圣上知臣之明。猗欤伟哉。及 天朝大将军李提督如松。与秀嘉等诸酋约和。惮公善战。勒公无动。纵贼全归。公潜师蹑后。竟为所觉。提督遣一偏将。阻津济师。及 天将罢兵归。公亦引兵还本道。 朝廷以公屡立大功。兵威益张。癸巳六月。升为诸道都元帅。进驻岭南。丙申。遆为汉城府判尹,户曹判书。俄拜忠清道观察使。复拜元帅。丁酉冬。 天子大发兵。遣总兵官麻贵。统众四万。都御史杨镐监军攻蔚山。戊戌。又遣大司马邢玠,提督刘綎等。三路总兵。攻顺天。公再从征两路。号令严明。身先士卒。 天朝将官。无不拭目。称其能。己亥夏。以疾乞归。 上许之。方将脱遗兜鍪。退与道俱。冲漠保神。坐抚遐龄。以是年七月初七日。卒于寓舍。寿六十三。前夫人曹氏。军器寺佥正辉远之女。后夫人朴氏。江西县令世炯之女。无子。前夫人有一女。其婿曰余。推忠奋义平难功臣,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右议政,鳌城府院君。谨按权氏。出安东。其始有金幸者。事丽祖。实封安东。爵为太师。赐姓权氏。至十六世而有讳近。官至赞成。号阳村。至公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202H 页
间六世矣。曾祖曰侨。杨根郡守。祖曰绩。江华府使。父曰辙。议政府领议政。先夫人曹氏。夏城府院君益清之后。迪顺副尉承晛之女。合二姓之贵。归成于公。克绍厥绪。此公世系之大略也。公字彦慎。号晚翠堂。以嘉靖十六年丁酉十二月二十日生。年四十有六。万历壬午。登第。始以承文院正字。转成均馆典籍,司宪府监察,礼曹佐郎,户曹正郎。三出为全罗道都事,镜城府判官,义州牧使。乱后。以光州首事。一岁中超迁。至资宪大夫。阶为二品。位列九卿。建牙开府。坐镇二南。谋行功从。刬削大敌。此公履历之大经也。自幼不好弄嬉戏。异凡儿。不纵为子弟华靡事。先夫人尝抚而奇之曰。吾门有儿。及长果然。公拔起统众。未有远名。梨峙之战。诸将见公挺身。冒刃而出。潜相谓曰。儒者能如是耶。及幸州之捷 天朝大司马宋应昌。赏以红段绢四端,白金五十两曰。板荡忠臣。中兴名将。兵部尚书石星。以为独守孤危。以抗强劲。事闻。 天子嘉之曰。今观全罗斩获数多。后公尝入 朝。上劳之曰。非卿。 国家何以得至今日。及复为元帅。公辞之。上曰。卿名闻天下。威慑敌国。元帅之任。舍卿伊谁。清正,行长。惮公威名。每见我使。必问权元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202L 页
帅起居。此公功烈之大数也。卜得九月十五日。将葬公于洪福山鸭谷之原。其宗人之从事于戎者。泣以告余曰。公在岭南。尝手劄 圣旨及 天朝咨揭数语曰。我死。有婿李议政在。必能志我墓。此足以光吾后也。余闻而嘻曰。呜呼信哉。自我公卒至葬。凡吊赙祭使者交道。继以推恩。爵之崇秩。斯可谓哀荣无憾者。而又如即流芳垂后。以显厥绩。有 圣主之教。有 天子之诏。有宋公石公之褒。足以吐辞成法。永为口碑。如欲以疣赘之辞。模写乔岳。逡巡于大功之下。斯强颜耳。咸曰诺。遂叙其事而不铭。
缮工监监役官将仕郎李公墓志
呜呼。我先大夫姓李氏。讳某。在嘉靖年间。历事三朝。厥有茂绩。卒官议政府右参赞。畜德趾美。垂光于后。有子四人。第三曰某。字某。生于嘉靖二十九年庚戌。其季曰吾。先大夫殁。鞠于先夫人崔氏之门。少相嬉戏。兄温良端雅。奉母训惟谨。弟朴愚而无所知识。惟超跳墙屋。窃邻舍枣栗为事。及母夫人亡。兄年甫弱冠。自持典训。一于礼不违。弟始成童。悔前之为。乃折节读书。兄弟二人。自以为知己友。同室而居。未尝一日睽违不觌。弟多疾病。兄差康健。养其弟如婴儿。壬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203H 页
辰之乱。 车驾将西狩。兄束装谓弟曰。既委质事君。义无贵贱。吾从 王乎。弟曰。先人遗体。独吾兄弟在。吾近臣。偷生为耻。苟全嗣续。其在兄乎。不唯李氏血属是为。将先人之祀是托。兄全家世。弟死国难。其可也。俱灭无为也。兄曰诺。及城门不守。兄负木主。匍匐窜山谷。弟执羁绁从 上幸义州。有赵太医奔诣 行在。谓其弟曰。尝见仲氏于加平郡柏屯村。其言曰。见世之士夫一见贼。便拜跪乞哀以苟免。其人方且以为得计。而人之视之。犹犬彘也。间有一不偶而反磔裂以死者多矣。岂不愚甚矣乎。无宁即自决。无为锋刃所污也耶。其言如此。因相与嘘嚱。居无何。宗人附书至。果以是年十月十一日。猝遇贼竟溺水死。时年四十有三。明年春。弟走人六百里。以衾与裳。收其遗骸。权厝于郡地。又明年甲午。葬于抱川县先大夫墓左。兄凡三娶。初娶士人权大纯女。再娶士人崔汉澍女。三娶宗室银溪守女。生一女。遭乱死道中。呜呼。兄以温良之性。屡试一不中。奇穷孤苦。晚乃以荫补缮工监监役官。官不过一命。寿不及知命。而弟以朴愚之资。弱冠登第。历职显要。名忝相府。形图麟阁。即乃兄溺死之年也。天于兄弟之间。若偏有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203L 页
厚薄者。若是则天可恃耶。孰谓贤者无命。卒沈埋不振。而愚者乘时。反勃兴而贵显耶。健者夭而病者久。能襄其事而志其葬。天不可恃也如是夫。嘻。
成均进士李公墓志铭
缅维我李。远有代序。其著于谱见于史。班班可纪而传者。平章事谒平。纠合六部。翊戴罗祖。肇基于始。左仆射翮。传德袭休。倡名光前。绍业于后。自新罗以迄于高丽。数族之显者。必以李氏为甲。入 国朝。有讳成茂。吾曾祖也。其弟曰成达。通津县令。县令生贞臣。秉节校尉。娶教授柳洽(一作洽)女。以嘉靖乙巳生公。公讳某字某。年八岁。母殁。三十四。中司马试。四十二。父殁。四十九。妻亡。五十六而逝。吁穷哉。妻杨氏。引仪沃之女。生二男。传芳,联芳。公恸母早殁。尝服父丧。既阕。追服母丧三年而后除。其孝于亲。友于弟。力于学而不中第。乡邻悯之。三荐于礼部。卒不试。斯可谓之穷也。铭曰。既优于学。终踬于命。惟孝与友。厥垂斯永。
故司饔院直长吴公墓志
在 明宗世。今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吴君亿龄。以神童名一世。士大夫往往传诵其文章。而贵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204H 页
家屏障。得其书以为荣者。咸一口齐称曰。吴门有儿。是必有以显父母矣。后十馀岁。有其弟。今司谏百龄者。继以文学称。于是世之为人父者。皆欣慕吴门。以为机,云同出陆家。轼,辙并生苏门。及百龄亦擢高科。蹑兄踪历春坊。登玉堂。振迅于薇垣,柏府之间。而既又参判之子三人翊,靖,竱䀈(一作暨)司谏之子二人昱,岦。俱以文行联翩趾美。吴之门益大而光显矣。而时太爷吴公。以司饔院直长。弃官家居。年七十馀。尚无恙。参判兄弟出而在朝。双璧瑞世。入而尽孝。三牲养志。斯可谓能子矣。即又有翊,靖等诸孙。并与表从兄弟。出入后先。玉树充庭。是不有先世畜德拥休。源远根深。则发之于后者能若是盛哉。盖上世有讳大升。仕高丽为中允。子光札为神虎卫大将军。子璿为佥议赞成事。曾祖轼。为修文殿大提学。吴氏之盛。班班史可传。降及元蒙。卒官参奉。至子克权。亦止直长。连二世踬而不振。岂非有待欤。直长娶唐津张氏。以嘉靖甲申正月二十六日生吴公。及长。真率垣(一作坦)夷。不修边幅。见人无亲疏。一以诚意谆谆。展尽底蕴。性喜酒。遇辄欢饮。穷日夜无休时。吴公虽游于酒人乎。而至与人款洽。恂恂然长者。其得于天者如是。故人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204L 页
识与不识。见吴公无不如旧识也。夫人成氏。参奉近之女。近亦高士。其弟运。世号大谷先生者也。大谷于诸子。少许可。至夫人。未尝不加敬曰。制行之美。吾所不及。盖其天质之美。生养有教。目濡耳习。自成仪范。宗党称为女中君子。夫以吴公之德之厚。成之以夫人训诲之勤。向所谓发之于后者。宜大且显。而玉树诸孙。益彬彬焉。则余谓吴门之福。犹未艾也。吴公以辛丑十二月二十六日。寿七十八而终。成夫人。已先公三十二年而卒矣。吴公讳世贤。字国彦。系出同福。吴公卒。 朝廷以子秩亚卿。推 恩赠子职。 王世子以子位宾客。特命赐赙仪。生死尊荣。孰与齐美。噫。吴公其有子乎。吴公凡二男。参判,司谏是已。女一人。适朴龟年。一人适李赓。一人适朴安生。皆士人。一人适参奉元铎。厕室子曰九龄。赓有子曰时敏。女一人幼。安生有男。曰敏行。元铎有四男。曰克河,克㵙。其季幼。葬在白川半月岗下。成夫人墓。在其左。
七松居士柳君墓志
始余舞勺业属文。乡邻之誉。仅在庠塾之内。未有远名。而时从乡先生。获闻数当世童丱之秀者。举啧啧称曰。柳秀才柳秀才。时有李秀才惩,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205H 页
孙秀才亿。同声辈出。迭为鲁卫。掉鞅艺苑。人望之若杨王卢骆。而器识过之。余当时欣然慕之。想望鹏鶱。顾数飞而控地矣。后十馀年。负笈山寺。众中得见所谓柳秀才者。盖已成俊造。其学专为己。不慕外诱。远而温如。即之栗如。谈今说古。英音倾座。使人靡靡不觉席之前。而至于义利之分。有截然不可犯者。文艺乃其馀耳。余始闻而慕其馀。及见而服其实。其友人曰。此犹未也。人也为后于九妹之家。父母称孝。诸妹称悌。闺门之内。终始无违言。为婿于病妇之室。内外顺适。常如一日。衽席之间。保之如婴儿。尝有名琴。家传为宝。人假不归。终身一无问。其槩如此。他可反隅。余然后益信其行。定为莫逆友。年二十一。成进士。累举卒不第。及余为吏部郎。荐为司圃暑(一作署)别提。无何。居外忧。遭壬辰之乱。与子一人。同日死于贼。寿三十七。而同时李秀才,孙秀才。皆茁然苗。而终不得秀。亦先君夭已久矣。呜呼。人有如此才而并世者。天意有不偶。而止于是则命欤。或得气之过清者不耐久耶。抑生物之理。早熟者亦早谢耶。盖不可知也。君讳昆寿。字静老。文化柳。车达之后也。曾祖洵。领议政。祖敬长。礼基郡守。父成男。礼宾寺副正。副正之兄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205L 页
德男。卒官祥原郡守。即九女翁。而以君后者。君凡再娶。先孺人丁氏。参议允禧女。后孺人洪氏。士人逸民女。俱各一女存。卒无男子子。取兄子为后。葬在抱川县双谷里。
宣教郎行修城禁火司别提李公墓志
仲氏讳山福。字仲高。生于嘉靖乙巳。卒于万历丁亥。治书成进士。仕宦止别提。男女二人。遭乱失死所。馀一女。适奉事李天骏。厕室生一子。曰宙男。后十七年癸卯。其季某竖石表墓。仍坎辞幽墟。俾后人识其所。资宪大夫议政府右参赞讳某。吾先君也。以清俭宽和。有名 中,明朝。全州崔氏结城县监某之女。吾先妣也。以贞淑顺仁。见推宗党间。成均进士讳某。吾先祖也。安东判官讳某。吾曾祖也。吾李氏。出庆州。新罗之始。有讳谒平。佐赫居世。有翊戴勋。罗丽迄今。联世有人。仲氏生而颖悟。七龄。诵书史。九龄。知属文。开口吐辞。烨然动人。时安君汝敬。自负财饶。奇爱一女。偃蹇其偶。择对于庠诸生。见公文大异之。遂委禽焉。士大夫相贺。谓为功名可朝夕颔髭摘矣。弱冠伤脾。不复力学。累举卒不第。晚以公举进。性怛率不为表襮。其孝友天至也。
任君墓志铭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206H 页
吾友任子刚。生于丁巳。殁于己丑。吁其几颜氏之夭乎。去今十八年。仍之以兵祸。谓家声已斩焉无有馀矣。一日。胤子诲之略具其世系事始终而来速铭。余惊定而噫曰。若天酷祸于尔家。若父不少延。吾匍匐经纪。栾栾藐诸孤。累然不期生全。今既颀然能御而吾不知也耶。既又难之曰。吾犹及古君子闻铭之义矣。有善而不知。不明也。知而不传。不仁也。若父早世。尔之生也又后。嘉言善行。如鸿迹在雪泥而风飘之。邈焉无所寻。则在后论撰而明著之。其非朋友之责欤。昔游虞庠。青衿坌集。执册而序立者。日数百人。余以末学。时观而不语。望见双璧莹烱。崭然头角。露出多士者。心异而就揖之。则有最前风仪成熟。玉润而金锵者。曰瑄。后有如神驹跑地。志在千里。肩随而拱立者。曰琯。因谛视其年德。政难为兄弟。而虽造次之顷。出入必拜。肃若严师友。一未见其戏色相加。礼接之间。群彦改容。间有知者。言夫夫也。入而事亲。尤有加焉。既与为友。扣其所有。然后知向之见于外者。盖疏节也。学知所宗。志不局艺。不幸未几。弟琯卧病。三年医药。忧劳成疾。弟兄相继而殁。是岁某月某日也。天乎。其止是而已耶。今因诲之之来。感念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206L 页
存殁。惟不明不仁是惧。遂饮泪而书。父临陂县令命臣。祖成均馆司成梁。曾祖司宪府监察由逊。外祖中枢府经历权习。参奉郑思益。其聘君也。长子曰谨之。业儒。女适士人尹有吉。又一子。即乞铭者。
故承文院正字郑君墓志铭
岁乙酉春。余以天曹郎。政罢归家。有女奴来致其主妇之命曰。胤子某平居。凡有所为。必曰李某云何。得一可否。辄服膺而色洒如也。今不幸斩焉。在忧恤之中。去再期未一月。越礼为瘠。病日臻几灭性矣。未亡人谨致草木之滋。而持不可。如赖天之灵。惠徼福于寡家。得君子一言。庶有以自解。余闻即驰省。执脯修左胊而曲譬之万方。犹不回曰。吾岂敢迷不悟也。大命已穷。亶在数日。今从礼与违。死等耳。余不忍于是也。悒悒出门去。越六日。室老以讣告。盖得年二十七。余私怪曰。是先处其前事。一何神耶。后十六年。遇友道其事。其人曰。夫夫。不惟文思有水涌之逸。天文地理医药诸技。无不精妙。尤邃于阴阳家。尝在槐院。余历举同僚以问。则愀然曰。俱非远器。任君不过一月。李君得令终。幸矣。唯尹君仅顶玉。我亦不能过三十。后二十日。任君果遘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207H 页
疾夭。又后五年。渠继殒。又后八年。李君有罪杖死。又后六年。尹君以承旨逝。言一出口。如契数而烛照。玆非所谓神耶。余闻而益惊。因纪其少时与公夜步中庭。漫指星次。略论天象。公闻而悦之。自是往来讲问。始余知困。俄相资以发药。既久则顾乃就学。而犹钝滞不进者多矣。未踰年。遂为一世名家。其颖锐刃解。多类此。今去其殁。二十有三年。其孤斗源。以家状来乞铭。呜呼。吾尚忍铭吾君也乎。郑出光州。国初有讳龟晋。以文鸣世。而官号江原道观察使。五世而至进士讳褧。有文行。隐居昭阳江上。生讳以周。文科为献纳。有谏臣风。仕至定州牧使。亦老于昭阳江上。生三子。长赐湖。今为庆尚道观察使。次君字某。生于嘉靖己未某月。年二十二。登第。选补承文院正字。娶司艺金士铦女。生一男。即乞铭者。与余善。君疾病。谓人曰。我命在今年二月。倘冀天假以少延耶。然数奇矣。吾其休矣。一日。晨兴正衣冠。为文以舒情。语甚悲。遂卧不复言而逝。今葬在杨州磨叉山下。铭曰。孰赋之礼而施之啬。若轩举也而中踬。磨叉蔚其蓄灵。从先人而受祉。
健元陵参奉李君墓志铭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207L 页
李瑞仲凤男。余之亡从兄安福子也。兄慷慨好学。有名嘉靖间。其考曰梦尹。吾伯父也。明经及第。卒官司䆃寺正。又其考曰礼臣。吾祖父也。成均进士。我李出庆州。有讳谒平。当赫居世时。有翊戴功。由新罗及高丽。连世有人。瑞仲生于丁酉。九岁。丧其父。二十二。丧其母。继祖母赵。贤有行。取养如己出。至十六。始知学。慨然有求道之志。悉取小学,心经,近思录,朱文公家礼等书。伏而读之。略知其要。遍交当世知名之士。以博其归趣。遂厌科举之学。入而事祖母及季父。克孝克敬。往来忠州,抱川间。治田自资。乡党服其义。时今 上方兴文学。搜罗林下。举无虚岁。于是汉京及忠,抱二邑之乡人。交荐君学行。除禧陵参奉。壬辰之乱。间道诣 行在。又除健元陵参奉。癸巳十二月卒。得年六十七。其妻。曰判官孟崇善女。三子。长支厦。早世。次擎厦。荫补牛峰县令。次大厦。君弱外而刚中。平居与人处。讷讷若言不能出。见人非违。辄析理抗议。谈辩锋生。一座尽倾。与余为莫逆交。忘年与族序。常冀缓急有所树立。位卑而名埋。其必有待。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行通政大夫广州牧使沈公墓志铭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208H 页
丁酉秋。余公退在第。天方雨夜无人阒然也。闻叩门起视。则沈君元择沾湿涉内霤。近揖而讶之。君笑曰。非敢干私。就与之诀耳。吾病侵寻。不幸有广州之 命。其无乃运之穷欤。今不得与平生人诀。即溘然长辞。恐抱恨泉壤。至夜分悯然而归。余因而忽忽不乐者累日。己亥。朝 京辩诬。干事而回。公则逝矣。其明年。余回自南藩。渡江渍绵。寻问所谓沈君墓者。虽草已宿。念及畴昔。犹越礼而哭之。后七年。其孤誢,諿。以家状来速铭。余曰。噫。公之行。其可以一二举耶。余犹纪甲午年间。寇退国虚。庙议无所倚迫可以巩基而镇民者。则乃议收集江华。为保障不虞而难其人。有公卿言谓公亮采综理。以左通礼增秩。为本府使。时汉京迷民。陷贼染恶。逋流入海。淫用非彝。鸱义煽动。虽惟良老手。视江民乱绳。莫肯叱驭。公白面到官。乃式典集。明以莅政。慈以抚民。民毕弃咎。遂节性纳轨。所以忱裕之于一岛者纯如也。知民可用。乃令曰。朝廷遣我。匪惟安民。维以保民。寇来无城。民将焉保。且有 上命。盍筑海堧。遂令役于民。民咸奔走。徒庸事期。不愆于素。而绩用克成。民忘其劳。事闻。 上持(一作特)赐表里以宠之。初至。大夫人病力。民有祈天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208L 页
乞代者。考满。民又借寇。居数月病辞。民皆遮道哭留之。不可则立石纪德。后闻公有大夫人丧。乃与公尝所遗惠广州之人。出米助哀。呜呼。非其德之入人深。能若是乎。今按家状。沈为青松望族。高丽时。有讳龙。为门下侍中。至讳德符。为青松伯。入我朝。为左政丞。生温。温生浍。联三世秉政。浍生湲。湲生讳顺门。议政府舍人。燕山时。以忠及祸。后 赠领议政。生讳达源。通礼院左通礼。 赠吏曹参判。生讳镃。缮工监佥正。 赠议政府左赞成。娶郡守具思谦女。以嘉靖丙午生公。讳友正。元择其字也。公禀气清弱。少多疾病。年十七。始读书。丙子。成进士。戊寅。丁内艰。庐墓三年。癸未。捷魁科。以典籍迁刑曹佐郎。诘奸刑乱讫威与富。狱成而孚。人服神明。至刷还北民。尤颖脱有声。自是出入持平,正言,户礼刑工四曹员外郎中,全罗都事,海运判官。所至职举。己丑。以汉城庶尹。忤当途。出补宣川郡。惠于民。病免家居。壬辰之乱。都元帅金命元。辟为从事。出阵汉江。军溃。公叩马泣曰。今 主上西幸。愿守临津。以捍其后。及临津亦溃。公方在上游。间行以西。闻 王世子抚军伊川。便道上谒。授侍讲院弼善。巡按海西。俄有 朝旨。使募兵江原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209H 页
道。中飞语罢。癸巳。汉京贼退。民多阻饥。公以赈恤郎。哺呴多所活。历军器寺正,坡州牧使,司谏,献纳。丁酉。廷议欲大治广州山城。以公尝治江华有声绩。荐为广州。时 天朝大军。络绎二南。广当南路走集之冲。民赖惠化。不知有兵。戊戌。 天兵在岭南粮匮。以公名才能臣。改授调度之任。秋。以母病奔归。及丧。深墨逾礼。因以成疾。己亥春。易箦。江,广民赙之。如大夫人丧。设奠会哭。春秋五十四。是年闰四月十八日。葬于衿川北面。公殁后六年。 上策扈圣宣武等勋。且以子諿亦参宣武原从。累赠至吏曹判书。公少时。赞成公寝疾。辄尝药以进。尝粪以验。赞成抚之异诸兄。择膏田及良臧获以畀之。及赞成殁。公尽归之伯仲。一无所与。念大夫人寡久。家事益旁落。佐治产业。经纪微密。朝夕滑甘。四时寒燠及左右婢侍大小百须。皆由公出。伯仲之亡。抚其遗孤。恩若己出。仆肄(一作隶)违慢。未尝见声气。子弟收科。不见有喜色。因乱历试。号为才臣。屡处之剧地。劳勤致疾。遂成消渴。有言其毋自苦者。公曰。平生遇事。未尝放过。况当时危。敢自爱耶。自持益勤。一不易公。娶牧使安汝敬女。生三男。长譓。先殁。次誢,諿。即乞铭者。与余善。譓娶都事韩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209L 页
浣女。生二女。士人郑遵,尹硕享。其婿也。誢荫仕至司饔院直长。娶牧使宋宁女。生二女。长曰洪宪。次未归。諿及第。官为竹山府使。娶直提学洪宗禄女。生一男幼。铭曰。世或进文章而退政事。视利民泽物为尘俗。较是二者长短。儒欲致用者何。学不空言而允蹈。惟公所以高躅。若将有以大施也。吁止是而中踣。
赠效忠仗义宣武功臣,资宪大夫兵曹判书兼知经 筵,义禁府,春秋馆事, 世子左宾客,行嘉善大夫,文兴君柳公墓志
柳出文化为大姓。根固枝繁。至车达。起家大丞。策三韩功臣。承继绵绵。代有伟人。中微不振。十九世而至文兴君讳某。益大著。考曰秩。木浦万户。 赠纯忠补祚功臣嘉义大夫兵曹参判。祖曰濡。 赠承政院左承旨。曾祖曰承绩。造山万户。 赠司仆寺正。妣晋州柳氏。佥使渚之女。联四世为西班散秩。卒以公贵。真能振厥宗也。其生之年。曰嘉靖辛丑。上庠之年。曰丁卯。第明经之年。曰乙酉。选补槐院。升典籍,兵曹佐郎。佐镜城幕。壬辰之变。公方考下家食。秋。 王世子驻成川。公徒步上谒。复佐兵曹。俄以典籍。为平安都事。癸巳。以奉礼。出守舒川。时本国新刳于兵。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210H 页
宗族播流湖外。聚食于郡者。动以十数。赖公赈抚。所全活甚众。乙未。因事坐罢。未几。历翊卫司翊卫,户曹正郎,司宪府持平。丙申。差往济州。问民疾苦。还拜司宪府掌令,侍讲院文学。时日本贼酋清正。声言北上。公以书状官。同郑期远请师于 京。至则兵部尚书石星。方持和议。无出兵意。公与期远呈请阁老及科道等官。谏官因此。驳星欺罔。发兵十万。以麻贵等三将将之。以御史杨镐。经理军务。再遏凶寇。当时仓卒。辞命无人。草创润色。以至净写。皆出公手。不假之人。辞语恳迫。天官动听。赏阶通政。以掌隶院判决事。寻迁户曹参议。丁酉冬。 天兵南下。公随军岭南。戊戌。为骊州牧使。辛丑。为高城郡守。悃愊为治。吏民宜之。甲辰。朝廷以公请兵有功。策勋为宣武功臣。以本爵。拜汉城府右尹。兼都总府副总官。丙午。朝 京。时北虏狺然有凶啮之渐。公诉于礼部。发差申谕。及还。增秩为嘉义。戊申。 宣宗礼陟将葬。公方卧疾。欲强起随班。哭送都门外。家人止之。公正色曰。君父何归而敢卧家乎。藉令迟数年死何益。遂往不顾。病因增剧。六月十四日。卒于第。春秋六十八。 上为之赐吊祭如仪。以是年八月。葬于高阳阿延里。从先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210L 页
兆也。先夫人崔氏。无后。后夫人李氏。余姊也。议政府右参赞某之女。余故知公详。生男女一人。女进士李培元妻。嫁再期而夭。男𧀮荫补礼宾寺主簿。有男曰某。公天资温厚。与人处。夷然去畛域。居家接人。一于和易。未尝色喜愠。人见其貌。即其中可槩也。事父母以孝。处姊氏以友。待亲族以睦。三名立而人道竭矣。谁之不如而官不大显者。平生无逐逐荣进意。视世之翕翕热者。辄羞缩若怯夫然。优游于世。顺应而理遣之。且无有气力可以推毂者为之引重。故官止是而已。亦命也耶。
通政大夫承政院左承旨闵公墓志铭
余之姊之夫闵牛川尚之氏。从衰而病异粻。减膳七月。在床四月。以戊申十月十八日。卒于第。余以是日。有事于 太庙。闻疾革。驰往省之。则已不能言矣。即抚而号曰。皋某甫。其有知乎。幸而室迩而情近也。故少不安节。即相临视。至于是而不一执手以诀耶。既会事而退。其婿锦溪公。持 宣宗丧守 穆陵。走书来曰。葬有日矣。速铭之。将以掩诸幽。谨按。骊兴之闵。自丽朝始。有贤相曰令谟。入 我朝。章节公骞。官为大司宪。生礼达。礼达生球。联二世官不大著。生世良。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211H 页
卒官左承旨。夫人司果沈引源女。以嘉靖己亥生公。讳善。九岁而孤。事沈夫人。夔夔斋栗。十五。委禽于李氏。为吾先君资宪大夫议政府右参赞讳某婿。遂受学焉。戊辰。登上庠。壬午。及明经第。尝以左承旨。因事坐罢。于是盖公年六十馀矣。乃喟然曰。吾老矣。又奚为于尘埃间。遂闭门七年。浮沉散班。邈然无荣进意。史称韩康伯。门庭萧寂。居然有名士风流。盖公近之矣。一女婿。朴东亮。即守 穆陵者。资宪大夫知中枢府事。勋为锦溪君。生三男女。长锦阳尉㳽。尚贞安翁主。次漪。馀幼。李夫人克媲贞德。缝幕(一作幂)宜家。年踰六十。毁将灭性。余宽譬之曰。圣称达尊。公并其三。简而坦率。不为表襮。悫而朴古。不喜芬华。当官处事。见理如何。不为威惕。隆待庶母。以及其子。敬爱俱笃。少与栗谷契分最深。至老不替。不可谓无德。选入承文院正字。荐为承政院注书。发轫于成均馆典籍。历扬于工,刑,户,礼等员外郎中。入宪府为持平。出肃川为府使。因移瑞兴。所至职举。接待 天将事以办治。褒升通政。以刑曹参议。躐跻银台。不可谓无官。年盈七十。琴瑟偕老。五十有六年。不可谓无年。女子之生。愿为之荣享。父母之祝。不是过也。何乃尔也。吊者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211L 页
悦之曰。信哉。请以是铭吾大夫可乎。遂叙而纳诸圹。是为铭。
前文化县监林公墓志铭
岁丁酉冬。有南士执兵衣短后。来致其主将之书曰。仆故林正郎悌弟欢也。寡知不才。为众妄推。召集义旅。弱不成师。愿假灵于先兄。惠顾亡人。辱收其同气。尺寸之效。其谁非大夫之赐也。士拜且口报曰。林君登坛之日。喟然谓众曰。家兄豪爽。寡与世无良友。今荐绅间。唯李某处中兵。我亦响仰久矣。斯可以此言进。必有所以处我矣。余对使拜谢。商论军事。以济其所不给者若干条。因问林君何如。其人曰。是夫也。喜不刑事。怒不及色。喜怒不见。中必汪汪。宽以御众。众以是归。及邢尚书玠见 宣宗。首称本国诸将。唯林某兵常冠军。余于是欣然嘉之。后数年。有赍刺而立于门者曰。我林某也。余一肃升筵。未言而合。遂定为莫逆友。为人美姿。容有风槩。尤善于词翰。望之知非为龊龊人矣。后六年。以疾南归。踵门而辞。登台终日。款曲平生。后四年。南人以讣告。又明年。兵部林员外𢢜嘱余曰。林君葬。宜有铭。子其勉之。谨按家状曰。君字子中。自号习静。林旧罗州望族。世家会津。鼻祖庇。事高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212H 页
丽判司宰寺事。十三世而至讳抨。全罗兵虞候赠兵曹参判。生讳鹏。庆州府尹赠礼曹参判。生讳晋。嘉善大夫平安道节度使。娶宣传官尹垲之女。有男子子五人。长曰正郎。吾友也。号枫江。有诗集行于世。其第四即君也。君生之年曰嘉靖辛酉。成进士之年曰万历庚寅。其卒之年曰万历戊申五月十一日。得年曰四十八。葬之日曰八月十一日。其山曰锦城。先是。壬辰之乱。倡义使金千镒。辟君为从事。驻兵江华。以规京城。悉以军事委君。事以办治。一军属心。时 王世子次遂安。君奉书入朝。二日三上书。请移驾南下。以立中兴基业。除司圃别提。及还中途。舍马徒步。潜入贼中。搜得庙主。明年寇退。君首入京城。先倡建学之议。遂与千镒踵贼而南。 天将吴宗道。一见嗟异。请与偕行。至尚州。病不能执镯。舁归于家。闻千镒独入晋州。城陷而死。咳曰。嗟乎丈夫。既托知于人。忍使其独死耶。自是遂绝意于世。筑室海上。日以鱼鸟自乐。时兵后流民。流入本道。尸相枕者。道以千计。君曰。吾赤子也。随分赈给恐后。择其中良家子可教以兴者。养于家而劝之学。岁定而后遣还。丁酉贼再动。统制使李舜臣嘬锋鸣梁。进驻宝化岛。粮道四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212L 页
绝。君出捐家藏数百石以犒之。少选。贼遂悉众北上。乡人相聚谋曰。吾乡林某。义人也。吾属听于林君。可以济。因推以为将。君辞曰。日我从戎。负主君多矣。何心再起。子毋庸勤我。众曰。临事不忘故。其贤于人远矣。非是众莫与也。固持君不解。君悯然应之。抗疏举义。传檄八道。时巡察使黄慎。以状 闻。特拜工曹佐郎。倭桥之役。君守孤头。贼数千持兵突出。天兵披靡。独君一阵不动。自是诸军号曰进士军。时 天将刘綎。以精兵四万。盛陈以待。诸将咸谓贼指期可破。君一见出语人曰。刘公无战心。必以和退也。后数日果验。及贼回巢。 天将亦罢兵归。除君茂朱。到县劝学束吏。吏民宜之。无何。与防御使。因公移有不适。遂解归。明年。吴宗道起君为接伴官。到海州。闻兄恂以江界府使。卒于官。欲赴之。吴不忍释手。君庭哭六日。辟奠不飧。吴亦感义。执手哭别。明年。以工曹佐郎。除稷山县监。尝因事入京。时朝论追斥成牛溪。都中学子有宗成氏之学者。将立言以解之。待君定议。时人视君固已眈眈矣。竟坐是。为金大来所劾去。君犹不乐。落南隐端(端隐)伏穷里。唯诗酒潇洒而已。甲辰。为文化县令。又坐前所为。为权贵所忌。讽御史黜之。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213H 页
及还乡。为倡义公议建祠宇。请额于朝。别藏义谷。以赒人婚丧。因聚乡子弟。教授不怠。以此终焉。君子曰。嗜义不倦。是以常立。君十一。母夫人亡。二十七。先大夫亡。守礼持丧。幼壮无异仪。抚养孤侄。恩若己出。雅量宽洪。诚信无伪。故倡义子象坤临死。托以家孥。 天将李义。亦托其爱妾曰。我不于中朝人而于公者。知公信也。吴宗道还朝之日。亦托以遗腹子。此可以槩君之平素也。盖棺之日。远近亲疏。哭之皆失声。及葬鸡茅。会哭者数郡毕至。中外闻者噫曰。南中快士亡矣。无为为义矣。君之配曰司饔直长林浩女。自君之卒。林宜人哀毁过节。分死绝水饮。果以明年死。先有妾曰梁。遇贼赴海死。皆无嗣。以兄悌之子(一作垍)后。又有侧室一男二女。幼。余读毕曰。铭止是足矣。遂为之铭曰。
生之不遇。 成之不俗。 逢之不辰。 而立于独。 呜呼时耶命耶。 天故使之踣耶。 维集青之言别。 一出门而不复。
晦斋先生志铭
呜呼远哉。在昔穆(一作肃)皇帝二十四年之乙巳。天毒降割于我邦。 仁庙礼陟。 明庙亮阴。母后垂帘。人情汹汹。维时有臣曰芑。矫诬神人。反易天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213L 页
明。乃与二三元凶。谓君冲人不及知。叩关上变。是日两殿。同御忠顺堂。将尹任,柳灌,柳仁淑等诬以大逆。群臣在庭者。咸惴惴辕驹。无敢出气以言。时则有若左赞成臣晦斋先生彦迪,右赞成臣权公橃。有大臣之言。竟坐是窜江界。七年。李先生疾卒。明年。返葬于庆州。于是大夫相与目于朝。暌暌(睽睽)而不敢语。士相与嗟于庠。无所资而考业。民相与怨于野曰。哲人萎矣。其何能淑人心之郁湮痛抑若壅大川焉。有不可得而已者。后十三年而天日重明。政化更新。放黜奸凶。登崇俊良。命复先生。官秩如旧。暨我 宣宗即位。克述先志。收召黄发。耀列于朝。先生之道。由是大明。天官赠爵。宗伯致祭。太常议谥。用配庙庭。立德食报。向之暌暌(睽睽)而不敢语者。乃发口而长言曰。惟天不可欺。士有所恃而民有所仰。咸一口言曰。先生之道。已日揭而星曜之无馀矣。今述作未刊。家状未辑。墓道未显刻。斯岂惟士之羞也。于是退溪李先生叙其状。苏斋卢先生序其文。高峰奇先生题其墓曰。赠领议政文元公晦斋先生之墓。猗欤备矣。隐卒崇终。蔑以加焉。载德垂永。人貌荣名。而芑等元凶。鸱张一世。务壅民口。计非不密。败不旋踵。率皆根锄苗耨。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214H 页
僇辱不齿。至后子孙。虽腼然而人面哉。视犹禽犊也。无不喙唾而恐浼我也。善恶之报。是非之公。在当时与后世为何如也。而后之事君不忠贼贤败国者。亦可以少戒哉。今去先生殁五十有七年。其孙浚属余曰。先大夫称述之典。系斯文显晦。非后孙所得以私者。惟是幽堂阙埋辞。敢以是托诸子。子其勉之。余瞿然辞以匪人。浚作而曰。人岂不自知。子视之当今。玆事之托。非子其谁宜为。凡七往返而终不得辞焉。则余曰。以高峰之文之富。于退溪之状。不敢有加辞。今自出新语而弁髦其状。余何敢焉。谨按状。略曰。先生英悟出人。天资近道。乃于俗学之外。知有所谓为己之学而欲求之。于是讲明体履。用力于致知诚意之地。为人安重端详。雅有高趣。群居肄业。或有嬉戏喧呶于其侧。若无闻焉。晚年卜地于州西北紫玉山中。名其堂曰独乐。谢绝世故。端坐一室。左右图书。研精覃思。静中下功。夫比之前时。尤深且专一。然后向来有闻而未深契者。始若心融而神会。亲切而有验焉。养以冲恬之趣。积以岁月之久。潜神性理。遵圣贤进修之方。玩心高明。乐鸢鱼流行之妙。本之于身心性情。而行之于家乡邦国。所谓有体有用之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214L 页
学。言若不出口。体若不胜衣。至其斥奸邪定危疑。直前无畏。虽贲,育莫之夺也。其精诣之见。独得之妙。最在于与曹忘机汉辅论无极太极书四五篇也。其书之言。阐吾道之本原。辟异端之邪说。贯精微彻上下。粹然一出于正。呜呼。我东国古被仁贤之化。而其学无传焉。丽氏之末以及本朝。非无豪杰之士有志此道。而世亦以此名归之者。然考之当时。则率未尽明诚之实。称之后世。则又罔有渊源之徵。使后之学者无所寻逐。以至于今泯泯也。若吾先生。无授受之处而自奋于斯学。闇然日章而德符于行。炳然笔出而言垂于后者。求之东方。鲜有其伦矣。余伏读再三曰。多矣哉尽之矣。寔善形容有道者矣。后之知言者。曷敢有加焉。高峰真善述矣。今余谨因先师之说。附以世系履历而叙之曰。若稽往古。骊州有乡贡进士李世贞者。子孙居延日。复迁庆州。有讳权。副司直。生讳崇礼。赠兵曹参判。生讳寿会。训鍊院参军赠吏曹判书。生讳蕃。成均生员赠左赞成。娶鸡川君孙昭女。以弘治辛亥生先生。先生有异质。九岁而孤。癸酉。升上庠。甲戌。登第。时年二十四。入芸阁。辛巳。为弘文馆博士,侍讲院说书,吏曹佐郎。俄乞外为仁同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215H 页
县监。丙戌。入为司宪府持平。迁吏曹正郎,司宪府掌令。己丑。由司成出为密阳府使。吏戢民怀。庚寅。召为司谏院司谏。坐罢。丁酉。入为掌乐,宗簿佥正。入玉堂为校理,应教。入政府为检详,舍人。由军器正。迁直提学。升兵曹参知。出尹全州。忱裕于民。有逸无罢。民建碑纪德。在全上一纲十条疏。万馀言。 中庙奖叹曰。古之真德秀。无以过也。即命传示东宫。特升嘉善。为兵曹参判。兼 世子右副宾客。先生以为言而有用。幸矣。以是媒爵。所大耻也。力辞不许。历礼曹参判,成均馆大司成,司宪府大司宪,弘文馆副提学。辛丑。升秩。为资宪,判京兆。寻加正宪。为议政府右参赞。出为安东府使。谏院请留。先生又恳乞便养。 上令地主致馈于母。先生请外益力。朝廷不得已拜本道观察使。甲辰。复判京兆。兼左副宾客。会病辞遆。是年。 仁庙即祚。首召为议政府右赞成。其配曰贞夫人朴氏。宣务郎崇阜之女。无嗣。以从弟通之子应仁后。卒官县监。有四子。曰宜润曰宜澄曰宜活曰宜潜。庶子曰全仁。庶女一人夭。全仁有二子。曰浚曰淳。浚之子。曰宏曰容。先生诚于奉先。笃于事亲。友于待弟。严于治家。睦于宗戚。宜于乡党。其在谏院。力沮金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215L 页
安老起废之议。龈其奸状安老入而先生罢。及安老得志。尝有庆州人行赂求官。安老私语曰。绝勿使李某知也。其在全州。尝遇节日。府人张傩戏。观察使金思斋正国。犹时顾而色笑之。先生超然若无见也。造次仓卒。静正自持。无疾言遽色。其在玉堂。或与同僚清坐。终日嗒然无语。对者无不肃然起敬。盖其持敬功深。非矫而为之者。其为赞成。 仁庙违豫。私谓尹领相仁镜曰。 主上无嗣。朝多隐虑。公何不建白。早以大君为世弟以定国本。及 明庙嗣服。百官会议垂帘仪。仁镜曰。今大王大妃,王大妃在。国政于何所听。左右默然。先生言自有宋哲宗时故事。何疑问耶。世岂有嫂叔同御殿者乎。众议遂定。是年八月。大王大妃密谕尹元衡。谋去尹任。芑与郑顺朋,林百龄等。承望旨意。致有忠顺之对。四凶傍狺。一座尽慑。先生乃出而抗言曰。事须明正。不然。恐士祸作矣。今一国一心。罔敢邪念。罪一尹任。特孤雏耳。内旨之下。不于政院而于他。其无乃谓事机黯昧而致人心不靖乎。将焉用是也。且人臣。当专于所事。异时专于大行者。到今岂宜深罪。 今上于王大妃。亲则嫂叔。义则母子。事有未安。其若王大妃何。亦臣等与有罪焉。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216H 页
惧为后世戒。因涕泣横流。闻者缩颈。而先生无惧色。芑等在傍喑噫。视先生固已耽耽矣。及玉堂与献纳白仁杰等。交章论密旨之非。内殿召芑等曰。祸迫宗社。密旨之下。庸得已乎。今反以循国者为不正。论不已。异议不塞。其何以为国。其以仁杰诏狱。削诸台谏职。时顺朋病未赴召命。遣史官密议以闻。教下。左右默然。先生与权橃,申光汉等。解说于诸大臣。左右属先生草议。辞语剀切。事得少弛。芑等既激 上怒。顺朋乃出言曰。李某退自经筵。言 主上英明。则仁淑默然不答。不悦之色。见于面目。内殿因是教曰。仁淑不悦之色。李某言之。将以先生为證而傅致之。先生即辩曰。某日。臣退见仁淑于实录厅。只言 圣质高明。学问亦达矣。实未见仁淑辞色如何。今咫尺之地。臣不敢隐也。事得少沮。及灌等赐死。群凶在庭。或有得色者。一座喧笑。无异平时。独先生与二三宰臣。惨然不语。见者已知其为不终矣。九月。策勋行赏。先生又上章力辞。遂忤凶徒。日见齮龁。明年三月。因觐归乡。遂卧不起。九月。芑白上曰。李某谄附 世子。背叛 中宗。书上十条。絷人主手足。且与仁淑结友。营护逆臣。大司宪尹元衡,持平陈复昌。从而
白沙先生集卷之二 第 216L 页
和附。削其勋爵。无何。副提学郑彦悫。上良才驿壁书。芑等因而网打之。一时正人如宋麟寿,李若冰,卢守慎,丁璜,柳希春,金鸾祥,权橃等三十馀人。皆及于难。先生亦不免。先是。本道都事。以谏官入朝。道过先生。言闻芑将入相。如何。先生曰。以吾观于芑。为人阴险。远于得政矣。及芑相。两司果劾之。芑之不忘射影于其心也已。尝韬锋敛翼。以伺吾间矣。元衡请交。先生知其奸绝不与。元衡之㘅先生。亦又甚焉。及忠顺之对。仁镜尝有诬启。先生退而辩之。至是。执前衅。随而甚挠之。三憾集矣。天或未定欤。抑人以众胜耶。初闻责命。举家号泣。先生饮食言笑如平时。其处栫棘。尝于案上。书自戒之辞。有曰事天有未尽耶。为君亲有未诚欤。持心有未正欤。其遇屯处困。不弛夕惕之功。类此。先生尝著奉先杂仪。以为一家日用之礼。在谪。又著大学章句补遗,续或问,求仁录,中庸九经衍义等书。行于世。后之君子欲窥班而兴焉者。有徵于斯。亦可以槩之矣。呜呼。古道不可闻。暗者求于明。古人不可知。先辈诏后生。今之先辈。可尊信而无疑者。宜莫如退溪。而退溪既尊其道。又信其学。以诏来学。吾是以云是为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