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瑞石先生集卷十七
瑞石先生集卷十七 第 x 页
瑞石先生集卷十七
 附录
  
复勋后 御制画像赞
 昨见图像。宛如生面。不任怆悼。略著赞词。以表予意。
之德之行。馀事文章。允矣君子。华闻孔彰。勋庸茂著。纪绩太常。戚畹有贤。邦国增光。遗像清高。缅怀不忘。昭示来后。其永无疆。
瑞石先生集卷十七 第 82H 页
墓表 御笔大字
国舅保 社功臣光城府院君谥金公万基之墓。
   始。先臣之永辞 圣世。 上有隐卒之 纶音。即无论其赗襚便蕃。至于窀穸之事。悉出官庀。又 赐树表之石。臣于是就致仕臣宋时烈。乞面书暨阴识。以立墓左。旋值壬人用事。罢保 社勋。表既有功臣字。所宜改为。而臣镇龟方俟罪绝海未遑。逮甲戌更化。 命复勋。雪先臣诬蔑。又以 御笔书墓表大字以下。呜呼。 圣上之于先臣。其始终眷遇。而又为之光贲乎墓道者如此。窃想先臣之灵。
瑞石先生集卷十七 第 82L 页
必感泣于冥冥矣。臣既祗受。遂伐石显刻。立之于墓前。呜呼。云章烂然。丘垄生辉。此岂但不肖子孙衔 恩罔极。行路之过者。亦将兴感于 君臣之盛际矣。表额以篆识 御笔。仍并记颠末于其背。以视后之人焉。两表非古。而前所树。亦系 恩赐。今不敢不存云。 上之二十五年己卯五月日。臣镇龟拜手谨识。
教京畿总戎使领敦宁府事光城府院君金万基书。[李濡]
王若曰。得文武之全材。古亦难矣。畀戎旅之重柄。今岂偶然。宠命非私。舆望所协。惟卿风姿凝远。气度宏深。孝友忠贞。不坠名祖之训。诗书礼乐。克阐大家之声。粤在下僚之时。已抱当世之志。独持清裁。俨然元礼之楷模。数进昌言。甚矣汲黯之戆直。典文衡则王猷是焕。主兵权而军事亦闲。惟其才左右而俱宜。故先朝眷注之斯笃。何天之奄降大割。使卿而未究厥施。冯将军之器能。咸惜其屈。邓大夫之谨慎。若无所凭。念国家艰虞之方深。伊贤隽需用之政急。属玆总戎之有缺。益叹谋帅之为难。顾三辅之内藩。不比他
瑞石先生集卷十七 第 83H 页
镇。当一面之重寄。必须其人。安危所关。控卫尤异于平日。缓急可仗。委任讵拘于常规。玆授卿总戎使。卿其永肩乃心。庸副予意。兵民凋瘵。必先抚绥之方。器械疏虞。须尽善谷之道。振威风而隐若在山之势。严师律而常如对垒之时。凡诸施措之宜。不待烦告而谕。于戏。同休共戚。庶宽中朝之忧。竭力效忠。勉追古人之节。故玆教示。想宜知悉。(李濡制)
教奋忠效义炳几协谟保 社功臣辅国崇禄大 夫领敦宁府事光城府院君金万基书[吴道一]
王若曰。凶孽夷而祸乱定。聿启倾否之休。忠劳著而宗祏安。合有懋赏之道。玆侈茅土之数。庸申带砺之盟。匪为私恩。盖遵彝典。言念曩事之惨。实惟前史所稀。藉威权而蓄不臣之心。乱起股肱之臣室。怙宠灵而怀非望之计。变生骨肉之至亲。开督府而总重兵。部分先定。设私屯而养死士。犒飨已行。事机垂成。朝夕有犯阙之势。党与潜布。左右皆相国之人。凶谋寔稔于诟天。宝命将至于坠地。苟不能审几决策坐运密勿之深谟。则何以变危为安旋收廓清之伟绩。惟卿圭璋今誉。乔木世臣。天赋敏赡之才。词藻特其馀事。家传孝谨之行。诗礼自是绪言。早摘髭于巍科。遂
瑞石先生集卷十七 第 83L 页
发轫于荣路。持身简洁。雅望在群僚之先。秉心公平。清议为一时之重。授金钺而长兵部。则戎事孔修。执牛耳而莅词垣。则文风丕变。逮居休戚之地。恒存退让之心。当 先朝之末年。已深盛满之惧。自寡昧之初服。深著俭约之风。乃心王家。允符周元舅之正直。绝口时政。殆同马伏波之谦恭。顷当逆节之酿成。益见寸心之笃棐。陈丞相之大计。念深燕居。窦将军之纯忠。戒切犹豫。事且急矣。三百年 社稷几危。天其相之。一二臣谋猷克协。神筹秘算。悉剖心腹之微。巨猾魁凶。莫逃鬼蜮之状。顾多年总局之久掌。势固隐然。而一朝训将之特除。意非偶尔。果急书之先闻。遂奸萌之自消。蛇舌枭音。悉输情而靡讳。妖腰乱领。咸伏法而无辞。廓氛祲于乾坤。众情胥悦。措国家于盘石。泰运方新。竭智殚诚。卿能奋歼贼之大义。酬劳彰烈。予宁靳纪宗之鸿规。肆策勋为保 社功臣一等。图形垂后。超三阶爵其父母妻子。亦超三阶。嫡长世袭。不失其禄。宥及永世。仍赐伴倘十名,奴婢十三口,丘史七名,田一百五十结,银子五十两,表里一段,内厩马一匹。至可领也铁券新盟。名已焕于彝鼎。云台故事。象惟肖于丹青。申之以血牲。贲之以物采。于戏。
瑞石先生集卷十七 第 84H 页
功言并茂。垂不朽之洪休。国家俱安。享无疆之景福。指九天而为正。永肩忠贞。期百世而不渝。庶保终始。故玆教示。想宜知悉。(吴道一制)
赐祭文[金昌协]
维岁次丁卯五月戊寅朔十二日己丑。 国王遣臣礼曹正郎柳曼。谕祭于卒光城府院君金万基之灵。予观古昔。勋戚代有。宠利易淫。名德或否。圭组钟鼎。秪益为诟。卿惟卓尔。望实俱茂。繇初讫终。不见瑕垢。念昔文元。为儒德首。卿生嶷然。克称厥后。器宇宏深。风标魁秀。躬蹈前矱。饬慎孝友。辅以辞学。琼佩絺绣。弱冠决科。如芥拾取。自在小官。已期大受。凡厥历扬。人辄推右。雍容讲读。剀切论奏。力恢清议。扶正攘丑。岂无群彦。殆莫间簉。试之外庸。亦见能手。才猷既彰。宠遇日厚。文衡兵柄。并举以授。鼓舞衿绅。奔走介胄。听于舆诵。则无贰口。有齐淑女。寡躬是偶。礼备周渭。门高汉窦。逮予嗣位。卿为国舅。居宠若惊。履谦无咎。时惟奸壬。欺予冲幼。群党盘据。邪说互訹。假托邦礼。迸逐朝旧。祸心未已。危机滋构。事亟告 宗。谋憯籍亩。卿当众忌。分死羿彀。恫念王室。义形沾袖。爰暨同心。密勿侦候。乱萌逆节。悉得关纽。遂启予衷。夺其将
瑞石先生集卷十七 第 84L 页
绶。机牙既坏。奸不得售。天讨肆行。快若溃瘤。纪卿元勋。永世难朽。乃玆冬孟。祲薄轩宿。俛仰几时。吉凶交贸。失一良佐。予怀孔疚。眷卿不忘。倚卿益懋。释卿兵权。盖亦勉副。封章十七。可见所守。伟哉功名。处之不苟。阖门养威。颜则未皱。休戚之义。期以永久。何疾之亟。奄然不救。讣至一恸。涕如悬溜。念卿平生。郁有抱负。惜早就閒。用之未究。譬彼龙虎。坐镇渊薮。艰难之际。尚赖拥佑。今其已矣。何不耆寿。衔哀遣官。即奠于柩。灵其不远。举此觞酒。(金昌协制)
驾过广州时 赐祭文[吴道一]
维岁次戊辰三月甲戌朔初一日甲戌。 国王遣臣弘文馆修撰尹德骏。谕祭于故光城府院君金万基之墓。卿之捐世。一期奄迫。思卿忠荩。念卿勋绩。眷言畴曩。宁不永伤。维广之麓。寔卿攸藏。今当谒 陵。路由玆土。墓草已宿。惕焉兴悼。爰遣从臣。奠此菲薄。不昧者存。歆予衷曲。(吴道一制)
复勋后 赐祭文[宋相琦]
维岁次甲戌十月乙未朔十九日癸丑。 国王遣臣承政院右承旨徐文裕。谕祭于故光城府院君金万基之灵。昔在涒滩。国有内讧。酝酿既久。羽翼亦众。 
瑞石先生集卷十七 第 85H 页
宗祧缀旒。日月雰雾。祸机危亟。大小交恐。卿惟肺胕。誓心隐痛。奋我孤忠。亦收群勇。密勿规画。声色靡动。游彀履机。其艰亦孔。赖有一二。义协谋从。逆节奸萌。俾予咸洞。遂夺军帅。命卿以统。王诛肆行。无俾易种。国以纾危。天果祚宋。岂无他人。卿是发纵。云台焕像。茅土疏宠。山河永指。鼎吕增重。推功不居。处贵愈竦。逮解戎权。犹倚邦栋。勋德并茂。走卒知诵。庶几百年。休戚予共。一疾不憖。泪沾襚赗。龙虎之逝。狐狸踉踊。百六其会。孽臣盗弄。非予不终。谗口太哄。恣翻逆案。诬及泉垄。镌封籍赀。若报私鬨。事何不有。言之气涌。运无不复。理岂终壅。正阳之月。天若予讽。乾坤再叙。谁敢螮蝀。念卿忠勋。愤彼怂恿。首断予衷。设监以董。诰轴重颁。赏赉随送。盛仪亲莅。观者感颂。国是大定。邦命戴巩。惟昔卿才。众望咸总。平日抱负。曾莫究用。身后宠辱。由世昭瞢。抑卿何伤。惟予自讼。眷彼 翼陵。松柏已拱。追惟曩事。增予心恫。玆命祠部。申举礼供。灵其不昧。歆我诚悾。(宋相琦制。○甲戌十月初九日。 备忘记。光城府院君炳几协谟功存 社稷。而曩者奸壬辈构诬之惨。至及泉壤事之痛惋。孰有甚于此者乎。今当复勋颁轴之日。感悼深增。无以为心。其令该曹特为遣近侍致祭。以表予意。)
神道碑铭(并序)[宋时烈]
瑞石先生集卷十七 第 85L 页
光州金氏。王者后起。黎庶丽世。益大以显。至 本朝犹然。黄冈公讳继辉。 宣庙朝名臣。官至大司宪。逮我文元公先生。益以道德学问。为世大儒。盖栗谷李先生。集诸儒之大成。而先生其适传也。二子长曰文敬公集。季即公之祖考参判讳槃。考曰生员壮元讳益兼 赠领议政府院君。参判醇德克类。尝直金文正公诬。以明大义。生员清峻雅洁。虏乱殉义成仁。其母夫人徐氏。亦引决旌闾。母尹氏。海嵩尉新之之孙。参判墀之女。公以崇祯癸酉正月二十三日生焉。讳万基。字永叔。自号瑞石。其未生。母夫人有梦龙嘉徵。其乳名九鼎。海嵩公既命之。曰将为国家重器也。幼时见迎虏䌽棚过门。凝然不动曰。雠虏所玩不欲观。诸叔父沧洲公益熙教之。艺学日进。年二十。成生进。二十一。阐大科。隶槐院历注书,说书,礼,兵郎,持平,文学。为正言。论削李𣞗荐剡。𣞗以尹鑴故荐者多大官。公自出身。已有忌嫉者。至是。谤议朋兴。后𣞗竟以悖伦杖流而死。俄以持平入侍。论后苑营造事。入玉堂为修撰,校理。 孝庙升遐。请行朱子群臣丧服议。礼官议 慈懿王大妃所宜服。将据国制。为子期之文。或有言当为斩衰三年。愚与同春引贾疏四种说。大
瑞石先生集卷十七 第 86H 页
臣据时王制。以期年为是。 显庙从其议。后。许穆上疏斥期年。 命考实录。则 贞熹王后为 睿宗期。尹善道又上疏论之。公劄论其凶悖。又谓权諰谓善道。诋谗媢嫉而犹请原宥。何哉。又与副提学俞公棨。再论善道罪状。俞公学博经明。可任薰陶涵养之责。公请依 仁祖朝郑经世例。次对外。特令入侍。从之。移献纳。时 上威怒数震。公与诸僚进劄。极论治怒顺理之道。还拜校理。又陈罢置便宜。诸公皆叹公以文学进而识时务如此也。又以唐代宗毁公主二硙讽戒今事。以献纳谏 命令之不由政院行。仍言理财。不以恤民为本。以讥切度支。时。许积方纡 上眷。上斥公颇严。辞递。复入玉堂。承 命抄进朱子救荒条件。而又引朱子有司之力有限而父母之心无穷语。冀以感动 圣听。又因灾异。言修省以实之道。无以 玉候之违豫而或汨其思虑。治效之未应而或流于怠倦。又言催负滞囚之非。俄因夜对。详陈朱子祧庙议。 上几于前席。三鼓始退。以铨郎廉察岭南。移献纳。言李敏求偾事。后挟虏要君。不宜叙复。有请赦善道者。公力争之。又论台谏数递之弊。又言惧灾之心久则渐弛。益加兢惕。常如下哀痛理冤狱之时。
瑞石先生集卷十七 第 86L 页
又言继后子不得奉祀。有害天伦。历应教为执义。斥洪宇远党邪之罪。又尝欲驳许积未及而递。后为积党反噬。公因此坐废久。后叙复为应教。面奏曰。 先王奋发大志。诚心洋溢。臣亦仰聆 玉音。愚衷激昂。至于末年。则非唯 朝著耸动。喑聋跛躄。亦且增气矣。今则义理不明。未见有忍痛含冤底意思。臣恐 殿下继述之志。有所未至也。又言帅臣私献之非。其后因履端。请观交泰之意。扩充天理之公。许积新拜相。前掌令李堥欲裂麻得罪。宪臣宋时哲。承旨李俊耇。修撰金锡胄。因救堥次第被谴。公又救正之。由舍人为司谏。论赵絅疏救善道为不正。并论异议之人。吴始寿策士岭南。讥斥宋文正公浚吉。文正遂退归。公劾始寿。冬雷大震。三司请对。 上辞以疾。公引汉鲍宣父亏明母震动子讹言之语以戒之。仍论 讲筵停废。裁决淹滞。进宴非惧灾之道。已而。为养乞外不许而 赐食物。升承旨。时岭人柳世哲等希尹鑴意。上疏论 慈懿大妃服制。公论斥其邪。拜全罗监司。以亲老辞递。拜大司谏。移承旨。虏有啧言。许积使虏归之于 上。两司劾之。 上行遣两司。积徒黄壖疏斥两司。以公为发纵指示。公乞免。因论 天怒之
瑞石先生集卷十七 第 87H 页
不节。喉司之失职。 上免公职。大司宪李庆亿遽停论积之 启。正言安塾劾之。 上递塾。政院争之。 上责曰。尔等何怵于某邪。复为承旨。辞曰。为人臣而使人怵于其言。则此难容之大罪。大旱论事益切。始。兵判金佐明。素不平于公与闵公维重。至是面斥其主清议而不行公道。公待罪辞职。求外得舒川郡。洪相国命夏。荐拜广州。专以恤民为务。凡从前陈说于上者。无不施行。久之。 筵臣亟请召还。拜大司谏。移承旨。时。 朝廷复 贞陵而难于祔 庙。公请亟从儒臣言。为副提学,吏曹参议,承文副提调,大司成。复为副提学。进大劄极论阙失。有曰人心浸灌以义理说。则有开发之功。凑泊于册子上。则无走作之患。 上嘉纳焉。公自经广州。 朝廷益知公练达。荐副筹司提调。以参机宜。时。八路大侵。受 命赈济。金公佐明。亦知公诚心体国。忘其前事而相与焉。公亦乐与之同事。后竟与其胤府院君锡胄。同心协力以安 宗社。物论多公弘量焉。 仁敬王后膺德选匹仪 春宫。朝野相庆。而公益自抑畏。升拜礼曹参判。 上问弭灾之道。公引洪范。请用力于刚克以行。副提学应旨引古训。箴戒甚切。 上察公忠恳。慰答甚至。宋
瑞石先生集卷十七 第 87L 页
文正病革。疏论许积奸回。 上以为伐异。公极论其不可。为持平吴挺昌所斥。诸公因论积。多获谴罚。公又争辨甚至。时积宠益厚势益张。公无所回互。士类赖焉。有倭衅。将移书岛主。责其违约。公词命得宜。倭卒食黮。兼守两馆大提学。擢长本兵。力辞皆不许。宗室桢等以 明朝野史诬及 仁庙。请遣辨使。公以为明人所作。辨之于今。何以有辞于后世。仍说形势之难甚详。其后竟遣使者。至则诘责无不至。大被困殢。然后始服公之明见。 宁陵石仪有罅。群小诱贱宗翼秀。进迁改议欲因此起士祸。公力言以为不可因外衅而轻动 玄宫。岭人张应一斥公用意凶惨。公诣金吾待罪。 上慰谕之。及启 珠丘。暖气如蒸。椑漆如新。群小怃然有失。后追罪翼秀。 仁宣大妃薨。群小又教岭人都慎徵投疏。复论服制如鑴说。大臣主四种说竟编管。礼官亦以擅改服制被逮。时 上怒甚。火色益急。公以同参议礼出郊。请与大臣同罪。 显庙违豫惟几。公苍黄入城。既 礼陟。今 上即位。例升领敦宁府事。封光城府院君。并解诸务。惟经筵筹司。特 命仍之。而旋又力辞得解。兼扈卫大将。时群奸执命。推鑴穆为领袖。欲芟夷士林。逆宗楠
瑞石先生集卷十七 第 88H 页
恒处 阙内。复土讫。以四种说为贬损 孝庙。而以贱臣为罪魁。遂远窜。并劾议礼诸臣。公出郊待 命。两司停论。后公自念 王室孤危。不忍自疏。遂入城辞职。不许。俄兼总戎使再辞。而 召旨三降。遂诣 阙陈乞。 上引见慰谕。公乃受 命。公以水原为畿辅重镇。首辟赵公师锡为府使。鑴忌之。移授他职。公言其不便。 上从公言。于是鑴,穆及承旨李同揆同入对。盛言公横恣。至比于汉成时王氏。公引入乞解职。 上坚不许。鑴复疏斥。必欲夺公兵柄。 上终不听。公遂巡抚畿邑。整釐戎务。时逆节已萌。徒以公及金公锡胄未敢遽动。日夜谋所以去公。丁巳春。使穆建亲耕亲蚕议。盖亲蚕则当备嫔御。故欲进挺昌女以动摇 长秋。以及于公。清城忧之而不能止。既涓吉。坛墠帐幄。忽被大雷雨以风。尽震荡破裂。 上震恐。事遂寝。凶党又以为以礼论杀罪魁。则金某等将次第而及。遂发告 庙之论。而恐 上觉其谋。则又倡言虽告 庙而误礼者不死以欺 上。公与诸臣。待 命于禁府。 上使还第。己未。凶党因有浈狱。先杀李藕。将以及士类。赖 上坚定不果遂。时公与清城并总军兵。轮番鍊习。凶党并罢遣。又请罢扈卫厅。
瑞石先生集卷十七 第 88L 页
不许。又不许其党之将兵。又有积子坚奸骗狱。积大疑惧。父子逆谋益决。鑴与元祯。请以积为都体察使。以统兵权。且召勇士。日夜盈门。训鍊大将柳赫然又擅设私兵。使坚党姜万铁,万松掌之。逆楠久蓄不轨之志。遂与歃血缔盟。事机甚急。积设大宴。大集衣冠。闾巷喧传。将因此除公及清城而举事。所亲苦要公毋往。公以为吾两人俱不往。则彼必疑之。欲谋人而先使人疑之。非计也。遂坦然赴之。酒初举。 召命至。公急趋 阙。 上下教曰。目今危疑多端。以光城府院君为训鍊大将。公即日入军门。受将校拜。将校多赫然腹心。皆不自安。公推诚抚循。无不感悦。凶党知士卒既皆归心不可动摇。太半散落。于是元老,万铁等上变告。楠,坚,万松等承款伏诛。鑴,积,赫然次第就戮。策勋 赐公奋忠效义炳几协谟保 社功臣号。公力辞不许。公又辞兵务。而 上以国势危疑。坚执不许。已而。李元成追告凶孽有网漏者复鞫。挺昌,晚悦,元老并伏法。于是前日耕籍告 庙之谋。株柢悉露。训局兵制多不便。赫然条约又多苛刻。公前后更变。士卒赖之。 仁敬王后升遐。 上手札慰谕致哀。复土后引见。公面辞将任。盖自庚申以来。疏劄凡十
瑞石先生集卷十七 第 89H 页
七。面请凡五。最后。大臣知公诚意。请 上勉从。上遂许之而念之不已。频使特进入 经筵。 上经痘疹。公入奏曰。朱子所言收拾身心。保惜精神。今日尤当体念。丁卯正月。公病猝剧。时长男镇龟出按湖南。上亟命遄归。三月疾益甚。其十五日癸巳。考终。 上震悼。举哀于熙政堂。 下教曰。虽有一时之感伤。意谓年龄未暮。精力强壮。神明所扶。必见勿药之喜。天夺栋梁。欻尔长逝。兴言及此。痛衋难喻。凡所以隐卒崇终极其至。 赠领议政。上自荐绅章甫。以至将校舆儓。苟非鑴,积之徒。莫不赍咨以为国将畴依。逮其引返。填街咽巷。亘十里不绝。论者谓厚德丰功之感也。五月十八日。礼葬于广州速达里芦峙负壬之原。公天表甚丰。沈静而明通。弘毅而宽平。孝友不因乎勉强。学业不烦乎提诲。生长诗礼之家。期许以衣钵之传。不幸早登科第。不能专意于此事。然其启沃之言。常以正家爱民为主。而必根极于本原之地。诚实恳恻。不为空言。尝登南汉将台。慨然有述志之作。奋发激烈。有垂拱第二奏之义。则其素所蓄积。可知也。自 孝庙上宾。国势萎弱。而天下大防。一向废坏。尤有不乐于心。每有休官静养之意。而遽有褒纪之拘。
瑞石先生集卷十七 第 89L 页
则形隔势禁。非但去就两难而已。只自泯然因循。逮至危机交急。其势不止士祸。公竭忠运智以安 宗社。大勋既成。却收若无。翩然脱屣。自处于无事之地。然而 国家依为柱石。中外仰如山岳。虽不悦者。初欲动摇。顾无一毫可议。则始疵而终誉。然于公何与焉。愈见其逊硕几几。德音不瑕矣。然以当初家学期望观之。则不属泰山顶上矣。呜呼惜哉。文章主于理胜。词理典雅。部伍齐整。自有作者规范。少时海嵩,沧洲二公。已许以执牛耳。又于经史外。旁通诸家。尝病蔡西山以后诸儒无甚致意于钟律。因 庙乐之奏。承 命釐正。考据精确。毫釐不差。此岂挽近学士偏于一边者比哉。平生所述作。诸子裒集为几卷藏于家。夫人韩氏。郡守有良女。男镇龟监司。镇圭持平。皆文科。镇瑞,镇符。次女适士人郑亨晋。季未字。监司男春泽,普泽,云泽。馀幼。持平一男三女。三房一男二女。郑亨晋一男。公以余为溪上诸生。猥加尊亲余虽不敢当。然知公之详而服公之深者。宜莫如余。诸孤故请墓文。铭曰。
惟公禀质。静厚而清。幼而徐迟。长益精明。咸谓有人。文元之门。早登 王庭。不专艺文。劝讲 圣学。必主
瑞石先生集卷十七 第 90H 页
本原。本原或蔽。万事无纲。虽欲言治。终归乱亡。佥曰懿哉。惟乃家学。投之事为。名正理得。其在台省。公心正色。扶善瘅邪。朝端以肃。群猜众怒。如矢同的。公不悔懊。益以自信。僚资德友。 上倚忠荩。 元良应庆。衣若干尺。京室之妇。求之世德。勋殂华承。 圣主吾甥。以嫌敛迹。戒人宠横。居閒养德。是公之贞。 上视柱石。戎务是委。群奸侧目。谓汉王氏。盖不去公。 宗社难危。故先图公。以及 坤仪。凶谋益决。机不容息。睿算密运。授公神策。三军左袒。吕诛刘安。鸣谦逊肤。亶出脾肝。既忠而武。 邦命斯新。又明而哲。庸保其身。方追先业。补苴雠校。遗绪不坠。于光有耀。盖天生公。家邦是佑。今其亡矣。狸号鳝舞。我究根英。洎厥终始。亹亹翼翼。誉处不已。大贤闻孙。 圣朝元臣。我作斯文。以诏无垠。
   大匡辅国崇禄大夫领中枢府事兼领 经筵事致仕奉朝贺宋时烈。撰。
墓表阴记[宋时烈]
呜呼。瑞石金公亡矣。世道国步。谁为扶持。一治一乱。相承而不已。方其将乱而天必生能弭之人。抑公非其人耶。呜呼。颀而硕丰而秀。眉宇疏明。风度凝远。望
瑞石先生集卷十七 第 90L 页
之俨然可敬而即之温然可爱者。非公之容仪也耶。严重而宽厚。肃括而宏深。嶷乎若山岳之不可动。渊乎若河海之不可测者。非公之局量也耶。循蹈绳墨。不失尺寸。处子之自守。不足喻其敬谨。被服礼法。无所芬华。寒士之自奉。不足喻其简约者。非公之操履也耶。枢机静毖而不失于皋缓。谋虑深长而发之以勇决者。非公之才猷也耶。若其居家行义。一遵乎我老先生遗法。孝友孚于家庭。清节信于朋友。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则敷奏真实。尽乎不终为空言。仁威遍布。以临三军。则感悦服慑。几乎有勇而知方。末乃沈机宥密。不动声色。用底大勋。其以富丽文章。黼黻 王猷。则即其馀事耳。然而谦退不居。素履弥亮。虽古之贤人君子。何以加焉。此其当一乱而能弭者非耶。方将敛就初服。收拾老先生文字。以诏稚昧。以惠后学于无穷矣。功未讫而居然就世。岂天之生公者只拟于一乱而已耶。况其一天共戴之痛陨首崩心。常不欲生观于南汉将台之记。可见矣。 孝宗大王尝曰。与我共事者其谁乎。其所指准者。惟公等若而人耳。上天不仁。中道 薨殂。公之深恨者。不但在于攀髯莫及而已。今玆一片广陵之土。埋却千古未死之
瑞石先生集卷十七 第 91H 页
心。此心即台记所谓良心也。呜呼可胜悲哉。余以无状。诋诃溢世。仍以亲厚勋戚。得罪于时议。呜呼。是不读晦翁记谱者也。昔赵子直。宗戚也崇勋也。其所作为者。不能无逆顺名实之疑。然晦翁以难进易退之心。乐与之同寅协恭。期成大猷。况公事业。俊伟光明。名正言顺。百世以俟而不惑。而顾乃却收神功。九三劳谦。其德亦盛矣。然则余之亲厚于公。可幸无罪也耶。呜呼。是岂易与不知者道也。噫。崇祯强圉单阏仲秋日。德殷宋时烈。述。
祭文[金寿恒]
维岁次丁卯五月戊寅朔十三日庚寅。安东金寿恒。谨具酒果之奠。告于故领敦宁府事金公之灵。呜呼哀哉。天之所以予公者。可谓厚矣。器度才猷赋于公者美矣。名位福禄享于公者盛矣。此固人所共见而知之者。而然公之饬躬修行。始卒无玷。不以器度才猷自多而以能享名位福禄之盛。则当世之人。亦鲜克知之矣。公挺生大贤之门。服袭诗礼之训。蚤孤自立。弱冠成名。华闻大阐。莫之或先。翱翔于台阁。出入于 经幄。必以献替激扬为己任。则谠论正议。士友之所推服也。及其历试既多。责任弥重。以至掌邦政
瑞石先生集卷十七 第 91L 页
而主词盟。周旋于廊庙馆阁之上。则吁谟文学。 圣主之所眷向也。迨夫尊为国舅。亲联肺胕。依 日月之际。膺褒纪之 恩。则禄位愈隆矣。门阑愈大矣。公方且小心兢兢。居宠若惊。侈忲之习。不作于内。骄矜之色。不形于外。其谦抑畏慎之德。实同朝士大夫之所称慕也。然此亦有不足以尽公者。自 圣上嗣服六七年来。奸臣乱宗。表里构祸。至于告 庙籍亩之谋而极矣。 国家之岌岌。不啻若缀旒。公处地最危。最为群小所忌。身游于羿彀之中。朝夕且不保。而乃能深忧长虑。与一二同志。密谋潜斡。使俄顷之间。扫昏翳而揭白日。 宗社转危而为安。士林出死而入生。其勋伐之巍卓。忠诚之至到。诚可谓旷绝古今矣。然公不自满假。退然若无能。事变既定。忧虞稍弛。则辄即力辞兵权。视若脱屣。复寻初服。超然于功名之外。此又可见其素守之确。加于人一等矣。公之终始所成就有如此。则其得名位福禄之享。何莫非公之所自致。而亦可谓不负天之赋予矣。所可恨者。以公宏远之器。局于邦制。不得升公辅之位。以公完厚之质。厄于疢疾。不得跻耆耋之寿。以公出天之诚孝。贻戚于大夫人而不得卒其志物之养。此实人事之不
瑞石先生集卷十七 第 92H 页
能无憾而天理之有不可推者也。抑又有所深恸而不已者。国势日益孤危。世道日益坏乱。顾瞻朝端。靡所倚仗。而清台既没。公今又逝。使我 圣主无复有心膂之托。天夺栋梁之谕。诚有掩泣而不忍读者矣。虽欲百身以赎而何可得也。痛哉痛哉。若余之于公则有四世通家之好。有 三朝共贞之义。枯菀或殊而缱绻靡替。齿舌百纷而心肝两照。今焉已矣。万事一空。踽踽危涂。更何所适从耶。攻文写哀。辞短情长。一觞告诀。泪如河倾。呜呼哀哉。尚飨。
[祭文 李敏叙]
维岁次丁卯五月十四日辛卯。完山李敏叙。谨以薄奠。祭告于领敦宁府事金公之灵曰。呜呼。伟人生世。盖将有为于斯时。或鸣其盛。或扶其危。乃旷世而一见。况兼有者其谁。若公。弱冠矫矫。黼黻 王猷。风流蕴藉。体备刚柔。辅之以龙鸾之文章。守之以金玉之贞操。铺张直道。协齐同好。士类依归。风采一变。望倾一世。尤承 殊眷。藻饰 治朝。久益表见。凶邪窃柄。国危懔懔。骇机日迫。弘济谁任。肺胕之托。两公同心。隐如山岳。宴居念深。沈机密运。克戡内难。国步再安。赖公善断。 圣主所凭。勋名烂焉。天实生公。俾国斯存。视公终始。夫岂偶然。盖其精明之识。深博之量。贞
瑞石先生集卷十七 第 92L 页
固之资。华美之才。足以用世而有馀。非可以一节而为名。至若居成功而执屏树之谦。处 恩泽而存布素之心。古人之所难能而独见于公。此固君子之所爱重。国人之所归美者也。受气之厚。宜享高龄。神明之佑。庶保康宁。一疾沈绵。大命终倾。 至尊兴嗟。朝野震惊。岂独生平慕之者怆悢痛悼长号而失声也哉。呜呼哀哉。况吾两家。兄弟甥舅。若余愚蒙。无所肖似。而托在交游之末。夙同胶漆之好。饮伯淳之和气。醉公瑾之醇酎。相视莫逆。永期白首。余恒疾而不死。反哭奠于公堂。将鬼神之所戏。抑天道之渺茫。已矣斯世。岂复见纯德如公者乎。亦岂复见洁清不污如公者乎。自今至死之年。公之仪形德美。何尝不在于余之心目乎。余今有言。公岂有闻。言虽至此。心独如焚。俯仰今昔。忽若无生。公如有知。庶我顾享。呜呼哀哉。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