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x 页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书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84H 页
答赵相国(显命○辛未)
向来屡烦阍人。获遂扫门之愿。及此远伏田间。秪有瞻仰落落。去月晦。自李持平所传致匀翰。奉认降屈赐眷。惶感无已。伏审伊时大监匀候愆节弥留。伏想神扶加护。已臻平复之庆。近因道路之传。伏闻大监复登台席。东山再出。朝野所共想望。而顾玆遐僻。无因奉接邸报。区区贱情不任恋慕之诚。玉猥以私家文字。仰干崇听。伏蒙匀慈垂念。特惠钜篇记实。所以较德焯勤者。无复馀憾。盖事亦有待而然也。感激兢惶。无可容喻。第于其中谢事年条及子孙录。或有再乞禀裁者。而无阶面承指诲。且此大役买石砻治。以待乞铭者久矣。而孱孙薄力。实无以及时劖刻。穫此净本。将未免为巾箧之藏。寔尤惭叹无穷也。讨便谨此修敬。伏祝鼎食神卫。为国万福。惶恐不备。
  别纸
先祖乞暇之行。在己亥秋。而序文丁酉年下。云是年秋受暇南归。似当改。未知如何。
子孙录至玄孙。而其中同行见漏。亦似当依他例入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84L 页
录。须经禀定。可以追书并录。
铭文末端汾阳伟烈四字。伏想有所裁度参停。今不敢容议。而以浅见则汾阳二字。似不如中兴再造等字之语意圆浑。伏未知如何。猥以谀识。烦冒及此。惶战无已。
答梁廷夔
日昨寻医还。拜坼俯惠长笺。便若对床谈讨。欣慰曷胜。比日风雪。伏惟客居调摄珍卫。玉是儱侗汉也。自家身心。尚且收敛不得。宁有忠告之可以见概于高明。而来谕曲赐采纳。反欲与之往复论辨。此真所谓借听于聋者也。愧汗无已。夫人之所以贵乎为人者。以其有耳目聪明也。目之不明。已是病之大者。以前书又欲并与其耳之听者而废之。其亦自知其未免意圆语滞之病。而特是因其已废者而又废其不废者。世上一切不平不如意事。不入于心。不留于耳。湛然混然。殆若未始有聪者。则此政修养家收视返观之意。而至人之鍊形。君子之摄生。道虽异而其收精养性则同也。尊兄以盛年清才。夙婴奇疾。以常情言之。宜其气火内郁。神形外凋。而窃观颜貌丰腴。体气舒泰。充然若无病者。苟非不盲于心而有养于中者。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85H 页
不能然也。乃敢以献愚加勉之意。辄及内视之语。所谓内视云者。乃参同契文。而视医家内鍊之法尤精密。参同契亦引而不发。其法不可得详。然尝闻良医之言曰先从事于内鍊之法。绝声色以防邪。远嗜欲以毓源。深居静处。不为物撄。以目视鼻。以鼻对脐。降心火入于丹田。自然神守其内。心不外驰。而和气充周。英华发外。其于内视之法。可以次第有得。盖其法有体无用。似亦近于禅家竖拂面壁念空者流。而其完养心气制外安内之要。则虽吾儒家法。亦不外此也。玉亦常多目疾。不能刻意看书。医者教以此法。而心气粗粗。冗故多端。盖心悦之而不能行。故乃以所闻于人者。奉勉于吾兄。信所谓他人食饱。公无馁乎者也。好笑好笑。此法在兄当不费力而为之。以至于服食三载。轻举远游。如参同契所云。则玉当以一藜一鞋。往从于丹灶石室之间。再拜而请教。未知果不拒而开导之乎。中路团会之教。甚乐事。但方有身病。从事刀圭。琴子久闻高风。乐与之从游。而亦有冗干。此月内恐难摆出。少俟间隙。且待风日开晴。占便约会于竹溪之草庵寺。此是小白深处。满壑泉声。满山松韵。可以耳得而为声也。行当与此友先往。一笑逢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85L 页
迎于梵楼水云之间也。是计是企。
与洪大耳(景辅)赴燕京
伏闻使车西出。冬日甚寒。万里之行。殊为奉虑。阿睹之患已调治快可。曾闻鸭江以西。多雪宿露餐。辽野旷漠多大风。狐裘豹芚。不足为御寒之资。以令公善病。不瑕有添损之端耶。玉才了捡田。为风寒所伤。腹痛痰嗽眼疾。一时俱剧。拥衾呻苦。未展境上延候之仪。且阙祖席(缺)拜之忱。顾念事面分素。慊恨之极。无以为怀。世间事不如意者。多如此奈何。前月以公干行到礼川府。府在西海极处。客馆之城门扁以皇华。即旧水路出疆处。有感慨于心。以前日游海之意。作古诗一篇。投进行轺。荒芜不足观。非为诗也。一哂付丙幸甚。且闻前后赴燕之人。不能捡鞮译辈多赍银货。市貂段珍奇之物。以此公私用度渐渴。奢侈日甚。识者之忧久矣。药材救病之外。虽书册不宜多贸。以为李侍郎白集终身之恨。如令公之清修。不宜有此。过计之忧。而平生爱慕之深。辄效古人赠言之义。
与朴灵城君(文秀○壬戌)
秋初赍刺踵门。实出于多年积慕之馀。而仍匆匆拜退。贱怀至今耿怅不释。伏惟履玆风冷。匀候节宣神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86H 页
相。近伏闻暂释夏官重权。姑且静便閒局矣。玉作此残邑。揆分犹荣。而积弊如猬。自多牵缀。尚未归将。病老情地。忧悯欲狂。此际得闻杨州先山有一无赖者偷占于十数步之地。既縻官守。无计奋身。替人走愬本牧。惟大监特赐闷矜而周章之。俾玆遐乡疲踪。得保丘陇。千万血祝。详在别幅追达耳。弊道上使到营后。即往延命。得荷眷顾。要使海曲疲氓。得沾 王化。但此驽劣实难奉行其万一。是用愧汗尔。
与李敬裕(孝甲○乙巳)
前便承复。良慰远怀。目病医治有效耶。恐作书写字为妨耳。梅园花木。都付君辈。须作栏园。勿使牛马践龁。以待主人。白菊毋使绝种也。此有废塘在飞仙楼下。来即大筑堤引水。种以芙蕖。多畜鲫鱼。每朝夕登临。则绿波泓澄。杨花如雪。银鳞两两掷风。中有岛。杂植疏柳苍松。间有海棠。方临水吐萼。又有村烟垄云佛宇宵烽。可以眺望。日前与客登楼。偶有一绝曰高楼终日坐如痴。四月微凉生绿池。客到官闲对酌处。杨花燕子齐飞时。此所以消遣旅怀。然虽信美而不如吾梅园也。如君偃仰自在者。得无嘲笑否。
与清台权公(相一)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86L 页
前年一进。出于多年倾慕之馀。而第缘忙遽。未能稳承清诲。至今怅仰不释。老炎犹酷。伏不谂侍下动止如何。向𨓏之忱。实倍平昔。近来得于道路之传。 天心一转。起滞之令一新。知旧之拜州县者相属。执事亦得湖中一麾云。此果的报耶。窃想闲居菽水之欢。固无关外慕。而辞尊居卑。亦君子为贫之道。伫见百里疲氓。可被鸣琴之化。恐使清台鱼鸟有怨也。
答清台权公(相一)
前月便伏承下复书。昨自三江又传致近日安问。极慰积慕之忱。无异躬奉起居之仪。岁色将尽。更未嗣音。不审燕养节宣。履玆何如。伏惟神佑康福。益膺难老之庆。区区攒贺不已。私家先祖墓碣。敢以前所未遑者。仰烦于静几颐摄中。极知未安。而伏蒙俯念微恳。特赐撰惠。三江族孙传示盛本。双擎拜读。所以阐发潜德。无复馀憾。此实百年前事。盖亦有待于今日。私心感陨。当复如何。但世代已远。旧闻无传。后孙之所徵信者。惟荷塘公所著立传。则今于乞铭之日。不能别作家状者此也。而伏睹序文中或有浅见可以奉禀者。玆敢以小纸所录。仰祈裁教。伏未知何如。
与金芦峰(■(亻政))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87H 页
伏不审霖馀体候何如。仰慕不任下忱。玉解归已久。一番趍候。不宜迁稽。而病势久剧。未暇遂忱伏恨。即接栗吏所告。自 朝有赈后赏典。政院吏赍 谕到驿。下吏辈以瓜归为言。则答以此 国命也。不可委于私次。且未出代前。不可以遆归自处。斯速邀来。以为祗受之地云。驿人牵马方到。盖以事体言之。则 君命不可委于草莽。院吏之言当然。而自家处身之道。决不可更往于已递之所。 朝命虽重。而自处亦不可如是颠倒。且今病躯虽使在任。实难进去。或使家僮替往彼中。若不然则强疾驰去于阴城镇川之间。 祗受即还。未知如何。今年赈事极虚疏。而不虞之誉。如是难处。惶汗无颜奈何。窃欲面禀。而重得感冒。玆敢替达。伏望裁度下教。不备。
与金祥翁(瑞节)
向因家儿便付数字。想即关照矣。旱炎流金。省下起处何似。剧有瞻溸。今日得接 朝纸。春府令公初入于叙用。又入于职牒还给中。此或向来军衔。先已因事见罢。而复有日前削职之 命。故叙用还给。相倒若是耶。此可见 圣鉴有所洞烛。而一时处分。特出于静镇之道耳。令人感祝无已。日者玉堂李度远,沈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87L 页
圣希以两臣请申事呈劄递差后。又校理李潝,掌令李齐恒复申前说。而辞意则不甚峻。自 上又不下 批旨。下备忘记严责矣。张丈署经杳然。时寓东郊。台谏迭相引避。合坐无时。权令始▣氏为宁越伯。近当辞 朝矣。玉尚此滞留。素患肺病。当暑尤难堪。且闻庭信老人宿症常弥留。情事切迫。当如何。
与金祥翁
雨馀初寒。谨问制履支相否。向来御史回 启后。当有 赠典。此亦有所闻耶。时报有何新闻。幸随事视及为望。济州旅宦人有书传之。此必书堂学徒新第者。不忘旧德也。闻济人越海来问。民情尤可见。令人怆恨。况孝思当何如也。日前京书无他传。但云鞠狱时。曾经侍从在乡不奔问者。一并从重推考云耳。
与金祥翁
即接政目。斋郎新 除。实叶期望。可见公议之不泯。喜幸喜幸。丁上舍之末拟。虽不受 点。而物论亦可见也。李世恒之监役。此乃常伯耶。必非他人。多幸多幸。想西行在近。其前当图一面。姑此不宣。
答张道应(纬邦)
即拜坠翰。欣审棣轩湛乐匀福。此诚今年时气之所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88H 页
难得。玉亲候身病。无安日。意外新 除。诚难劳碌更动。已决安分退坐。今承来喻。恐是相爱相期之过也。设令冒没出脚。官方异昔。时世益𡾟。岂可不自量。向人干涉耶。即今吾岭。多沉屈老大。每膺谬 除。辄慨然兴怀。况如伯氏尊丈养闲云林。已近廿年。岂非为世道可叹耶。切欲致身座间。参听埙篪迭唱之馀论。而病未如计。只有瞻注而已。
答张道应
日前科时。乡邻宿儒多弹冠。忽拜惠书。始知高卧江庐。清适自在。果见兄平日自重。固非侪友所可及。令人叹仰无已。时报姑无他闻。顷者权清河以燕行求请后时就理。带职而还。历传 东朝尊号。已不待廷请而卜日当行。 大朝亦次第行之云。都政柳鲁得一斋郎外。无他捡举耳。
答张道应
一脚出门。无因奉接声光。远惠书问。极感故意珍重。从审秋来闲居趣味亨膺。可知世外氛祲不及于剡曲散地也。玉强策病躯。奔走于钟漏间。想兄高枕江岸。领得九秋物色。安得不驰羡耶。至如书册。此是古称剧仕。何暇近前翻阅耶。尤慨然也。
与张道应
秋阑远惟起居清迪。贤胤莲榜。以其才学之夙就。教养之勤至言之。则亦甚晚矣。不必为贺。而此实膝下膺庆之验。须益加诗礼之训。进于此而修学业。则岂非大可贺者欤。吾乡长德如老兄。宜可以此奉勉。故敢用仰冀焉。玉适当 圣候违豫。举朝焦遑。不敢图递。今幸有平复之庆。陈贺在今廿六。 东朝称庆亦在廿九。过此当遂寻乡路耳。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88L 页
答申鸿甫
山会扰扰。如雾不尽。经年阻思。忽此坠翰。多感厚谊。惠诗意趣疏畅。无近俗蹈袭口气。虽玉之昧于诗学者。亦可以粗窥高处。当与原韵并作珍藏。多荷多荷。方以堂父危症及儿病无兴绪。然梧麓之会倘成。可图逢场。如其差池。当于酉谷省病时历叙是计。
与金振伯(圣铎)
伏闻高名一出榜中。朝野拭目。昼接 恩遇。旷绝千古。使一世声利场人。始知科目中亦有吾儒法门。其有光于 圣朝而有补于世教大矣。甚盛甚盛。伏想荣还有日。欢侍起居膺福。玉顷到岩亭。与一甫戚诸人相贺。仍约以联辔踵门。同庆于彩服称觞之日。老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89H 页
人宿病。近复弥苦。势难离侧。莫之遂计。此亦数也。第切瞻怅。敢将尺书。替伸万一。今榜仁乡诸彦拔茅。得人之多。足为 国家贺为侪友贺。如金源仲未及荣还。旋遭重制。为之惊愕不已。
与金振伯
日前因邸报。伏闻行驾翩然。入城 肃谢。继而有晋接之命。伏想养德山林。初登 前席。必以平日所得于心者。仰副 圣上虚伫之念。而为荐绅所观瞻。其有光吾岭尤大矣。但念雅趣不乐仕宦。洛下且有忌火。政未免因此求退。然 朝家若处之以常调荫衔。仍欲出入 经筵。以备 顾问。则义难有决然遄去者。此亦近来待士之一例。伏未知何以处之耶。古人于仕久止速之间。由道据德。行之所安。其出也非由劝勉。其去也不可挽留。窃想有冷煖之所斟酌。而非他人可能与议矣。玉久此远游。苦未脱去。不得与李舟汝追随徵逐。共听绪论于旅榻闲静之间。此亦一身关系不少奈何。前头俟覆审干当。归路入京。庶可从容承拜。切计切计。溪上李丈复职可慰。亦有越次轮对之 命。可见 天眷不偶矣。
与金振伯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89L 页
台职即遆。庶副林下闲养之愿。而窃恐匪久更复不免。且闻洛下人言。辞疏附进数语。扶得吾岭已摧之士气。其有补于世教大矣。恨此僻居。未得奉读原本。
答柳参议(观铉)
昨到兼衙。忽有人传书。不知来自何便。而其为开心明目。不啻濯热。就审动静清福。尤用慰仰。想才入苦海。旋占閒界。虽可粗安。兄亦自此多事。所谓着了袈裟事更多者。今却以向来兄之笑我者反笑。其何可辞呵呵。玉为邻邑多士所劝起。设白场于清心楼。阅文武数百。本县金令公亦得以从容。清癯鹤发。令人起敬。但身患剧暑。终夕涔涔。此亦福过而然耶。
与李相国(宗城)
俄间伏问大监体候节宣何如。玉强疾冲寒。便作无事中事。惟以一谒匀座。为能免虚行耳。秋间历路。见城外稿葬无数。今几收瘗。而馀在尚多。必是无主无资而然也。见其暴露经冬于霜雪之中。恐非 圣朝掩骼埋胔之义。伏想仁鉴有所未烛。故漫以奉达耳。此行行止。要当入城后因便仰告伏计。
与明溪院儒
顷荷辱枉。感认眷谊。伏惟春寒。静履神卫。院祠移建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90H 页
文字。既被谬属。诚不敢冒当者。而勤教亦未敢终辞。但以公干方作营行。日期似甚窘窄。寔为可虑。移安告辞。以数句语先呈。还安文字。谨当临时构呈。梁文值此盛举。一番托名于告祝等文亦幸矣。并俪之作。尤非所解。贵乡张上庠文华甚优。须以六伟大作。预为属托。俾无窘速之患如何。
与柳直长(沄)
日月流迈。 两殿祥礼次第奄过。臣民普恸。伏惟初夏。仕履增福。昨因河上客伏闻尊丈体候康泰。寔慰远游之怀。献贺万万。积仕供剧。今当不日升六。可以遂便养之愿。是又区区奉祈。玉老而穫戾。仲男青年摧逝。慈情恸惜。虽欲勉励而难强奈何。金观甫得县出。想客中无与同苦。虎坪新寝郎亦已就职耶。时望所属。可见公议所在也。
与李内翰(世泽)
传闻螭头簪笔。首蒙 宸奖升擢。此实古今所罕。知旧亦与有荣焉。不审旅履何如。想晋途已亨。转入华显。虽逊避欲退。恐有不免之虑。但盛年清才。发轫伊始。时望所属。寔为所可忧畏。相爱之念。不得不以是倾向耳。玉久客始还。所遭殆同辽鹤。无以为怀。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90L 页
答李士会
一自士安南下。无人为我传信。但一念怅结。日昨酉谷便惠翰忽坠。惊坼忙阅。宛奉积年阻面。对吐多少悲欢。感豁之极。亡以为言。玉孤露多病。浑眷无人不病。且当时气非常。杜门胁息。自无悰况。而平生知旧如江左者。今遽不幸。不但其文章可惜。乐善好义。有古先辈风节者。未可更得。其关系大矣。都下时气净息。未知静散园林。能免此浸沴否。龙山李内翰今做何官。南来知旧之见者。皆称大器。此奚但德门之幸耶。历访弊居而适出相违。至今为恨。尊堂父公两世亦作何官。金泉邮之南留也。亦未相见可怅。
与李士会
江楼濯热。三杯饯别。实慰西出无故人之叹。回首耿怅。至今未已。旱馀秋雨乍褰。伏惟此时寓轩起居清胜。暵馀荒畴。能免龟坼。可作新居福田否。乡风驰慕。玉行事既窘遁。大有愧于廉防。方治书乞递。适台言峻发。此固已料之矣。即自处以已遆。废务呈辞。灾年民事。宜非新到拙手所可担着。而不能仰副 圣上委寄之 盛意。每奉览朝纸及 筵说。祗伏感泣。
答李尚书之亿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91H 页
伏承台翰。谨审卯申馀起居安福。仰慰。玉一味病劣。喘喘度日。职事幸赖台周章之力。一呈顺递。在私分奚翅如得一好爵耶。自此可以安意调息。多荷多荷。少豚久留庇下。恃而无虞。但不教之儿。专事悠泛自在。而徒目染于都市纷华之场。寔为可念尔。金巨卿以咸都作 肃行。而九耋奉老。虽幕官必当递也。其回马命送迷儿。是企是企。台所带美衔想以仍因久处为嫌。而 圣意一向靳许。则处义与他有异。诚难得当。为之奉闷焉。
与南评事(泰会)
伏惟庚热。行候神相。比得状题。审驾到稳源之间。窃计今昨还税鳌山。南漕接舳随风入北。了得许大事。催理游山屐。顾此微官焦肠于麦岭绝粜。坐困多民饥怨。仰首驰羡。并与稳令之脱湿。而便若望仙焉尔。玉昨持李裨丧。往海上水路送之。情理惨恸。而民事又如许奈何。山行果卜何日。谁果从之。民忧目疾。且乏济胜具。欲从末由。幸以游录巨篇。毋悭投示也。
答蔡庆承
两惠书多荷远念。便阔尚稽奉复。积有瞻怅。即此晚潦。仕履何如。闻才脱苦海。复入天曹。想劳挠多矣。未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91L 页
知近占得歇泊界否。玉半年荒政。皤尽须发。本来痼痰。日觉添剧。坐见边海新秋。风气已飒然。病思尤难耐度。兄拂袖早归。决然若先经重病。岂非可羡。而邑中去思。多有前尘。宿影髧然者。时来笑戏。殊多慰心。但此赈馀凡百。无以顾见致意。愧负兄相托之勤也。
与黄巡相(晸)
向者谨修候仪。赍付递中。窃想今已赐览矣。即此清和。伏惟巡宣体中节宣。加护崇福。慰慕区区。玉近因民事罔措。忧恼添疾。方目病不能视物。北土无医药可治。但当任之耳。日前为见饥民。遍行府南各社。半邑是长白东麓。海远而饥荐。皆成鬼形。见之不觉哀痛。唯是还济枵然。既不能奉遵每口加一升之德政。仍自初樽节。继巡至于此。诚主管者之罪也。赈评所贷移粟北运者。合三千馀斛。而许多南漕之先运。犹不足于北邑。加式之分。见偿无期。而本邑近四万巡分。仅止于本月之终巡。故日昨漕船北入也。截留各邑多俵中小数。驰报评衙者至再。而评衙却以北赈之亦急。遣裨督去。此实出于评衙之先北后镜。便同见牛未见羊而势不敌也。无奈何矣。到今蹉过望念。则阖境生灵。浑入涸辙。焦遑之极。罔知攸济。目今之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92H 页
计。莫若自营门先截云田漕米太实谷数千馀石。发关下送然后。可为沃焦救焚之捷法。此外更无他策。伏乞下谅此至急至切之势。划给分付。以活此近四万民命。千万敢祷。此若入手则其于不足者。待更赐指挥。当以饷米为小补之资耳。救荒莫如黄豆作糁。邑民方以八百石黄豆。见输于北邑为切怨。伏望更乞参谅。优惠分俵如何。日前历审各仓。鼠患太甚。虚壳漏米。积堆如阜。近山五仓同然。虽不敢以此誊诸文报。而合以计之。可为一巡不足之资。此亦前古所无。灾患种种如此。奈何奈何。每以拙政私忧。仰干崇听。辄以书与报。两伸烦浼。惶甚惶甚。
答李箕伯(成中)
国有荐庆。遥切隔海同庆之忱。来寄邻疆。今几匝月。而新到扰愦。未及奉一书替伸。意外拨路。伏承远惠书问。仰认值施眷意。感拜无以为谢。伏审新秋。大监旬候神相。区区伏慰。玉作此冒赴。诚出分外。台言之啧。又乌得免乎。其辱 圣简而坏廉防也大矣。方连事烦吁。祈得遄归。客中秋思。已觉扰恼奈何。下视移碑事。谨将董饬金校。俾即坚竖安地伏计。此距箕城不甚远。井地遗趾。江山风土之胜。每愿一玩而不可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92L 页
得。大监按道之日。尤用引领而神𨓏耳。
与闵尚书(百祥)
顷于旅邸。降屈光临。感悚无已。伏惟秋凉。崇候节宣神护。玉冒赴情地。去益窘遁。况殿最大事。决非废衙俟谴者所可奉行。不避渎挠之诛。陈书辞免。此在法所当罪斥。且年事大歉。民情嗷嗷。拯救无策。大监既秉权衡之重。伏乞特轸难强实状。以此公诵。俾得及时递改。实为公私之幸。惠借笠子。赐念出常。甚合头㨾。而但其华美甚不相称。况今将归矣。焉用此为。即宜奉完。而恐或致伤。姑此留之。
与蔡参判(济恭)
秋事已半。伏惟堂上鼎茵康福。彩欢神相。伏闻 小朝邸下远驾温上。日前替裨问 候。今已多日。臣民忧虑。自不敢弛。玉因循蹲冒。已及秋深。巡审例不可废。强策病躯。实有所难代者矣。顾此归计。要不出九十月间。而即见芙蓉堂近甚倾歪。盖因前人数递之致。今不重修。不但将有大弊。实关事面。玆用不量力。方始重修之役。欲于数月内讫工即遆。但所乏者上梁文作手。既难其人。唯台可以当之。玆敢驰书奉告。望须及时构惠。俾此三百年旧堂。得生光色如何。
答尹水原伯(东升)
向来马首西向。惟令公为旧识。可图早晚拭青。忽闻升符圻邑。方拟讨便替伸。即拜令翰。始审征旆已翩然东出。引领怅望。如何可喻。新莅重镇。是三辅剧邑。政合剸烦游刃之地。寔用倾仰无已。玉叨此匪分。当递不递。惟是殿最一事。为目下罪斥之端。归期当在不远。而荒年民隐。终无丝分可补。愧惶万万。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93H 页
与俞相国(拓基)
伏闻 圣上优老之典。迥出前古。体下之 恩。遄许休致。礼遇之隆。勇退之节。两尽无憾。岂非我东方一大盛事欤。即日清和。匀候何如。神相康福。益膺难老之庆。以副远迩之瞻仰。玉本来情地。加以衰病。宜即奉身早退。而春间奔走支敕。继而平山乡战之状。引罪待勘。蹙伏数月。未敢为自处之计。因循至今。但觉纡郁添症柰何。滞此海曲。时有京便。而邸报之外。无他见闻。每拟一番专人替伸候仪于美湖悬车之下。而自多冗汩。迁稽至今。昨因信川倅见访。始伏闻几杖时住兰洞。玆敢因便修奉一书。仰烦阍人。
答权士安(正宅)
前便惠复。极用慰豁。而承惟忧尚剧。极用惊叹。玉一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93L 页
入科坎。抽脱不得。辞本见却。假都代署见退。荐承重推 严旨。膳状还下来。不得已改修单填署封上。而至如公务。依前停废。年事大歉。民情嗷嗷。殿最已过封进之期。书既不捧。不得不以此 启陈其不得奉行之意。未知将来处分果何如。方悚凛俟罪。如因此得递。岂非大愿欤。见邸纸清台爷遽不淑。虽理之常。而南中更无依仰。恸叹何已。
与郑箕伯(汇良)
向日旌节西下。未果侦探替候。追后承闻。贱怀但觉惘然失图。伏惟老炎。旬候神佑。为 国崇福。前使不淑。中外所共痛惜。况同朝相仗之谊。遽作意外交承。尤当何以为怀耶。玉自顷支敕后。添疾尚苦。欲趁此图遆。而目睹芙蓉堂多甚倾歪。不久将有颓压之虑。窃自不计力绵。欲趁未解前修改。必得高手工师。乃可始事。伏闻贵道多有匠人之擅名远近者。玆以文牒烦控。伏望特垂共济之义。即日命送。成此大事也。
与金士章(景汉○戊寅)
前月暮过高轩门前路。而埋冤日迫。冒夜归家。未暇历拜。至今慊恨。久愈未释。老炎犹酷。伏问静养体度何如。令胤斋郎寔出公议。想就直安过。极用慰仰。玉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94H 页
老而殃积。奄遭惨祸。情事无可喻者。子明三丧已过。人事之倏忽。何如是耶。河阳使君邂逅于花山赴任后。亦尝书问。以官衙寂寥为答。可知其无事多闲也。
与三从河瑞
向者团圆情话。实平生第一乐事。归来如有所得。即者复君远来相问。仍致佥翰。虽在悲扰中。欣坼如得更晤。伏审极寒。叔母气候无失摄之端。佥况俱迪。慰仰当如何。山甫固知有还计。而毕竟捲归。虽为就食。似非得宜。河瑞诸人不能挽止。使之逝将去汝。适彼乐士。岂非大段失计耶。方今一家蒙学之有才可望者。政如春夏良田。嘉谷向茂。舍之不耘而去者非也。谢耘手而遣之者。人谓之何哉。此心缺望如此。况其处诸族之意耶。如未及归。须以此意力挽而勉从之如何。石役诸君为先之诚。今至得遂。感叹感叹。初拟往捡高坪运役。仍进贵所。去廿六有宪府 召命。今明当临门。不敢作私出入。玆未如计。恨叹何已。闻 朝著多事。进退恐难得宜。徊惶不知所措也。火引碣文。须以高王考遗墨集字用之如何。如先此可以推移用之于前头大役。幸勿泛听焉。
与三从河瑞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94L 页
樴侄奉影帧上来。得承惠书。槩审静履有相。慰释多矣。遗像百馀年后。更近 天日。此实旷世异数。又有 御制铭。 命贱臣手书绡面。此尤前所未有。朝绅一时耸叹。况不肖之感泣。阖族之感颂。当何如也。但以奉祀孙之不能来为欠事。而朝议亦多如此耳。从久縻政院。才递旋复。此亦 圣意不弃庸陋也。此侄今方奉归。不能同为陪行。是用悚恨。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上梁文
  
明溪书院庙宇移建上梁文
遗墟留杖屦之馥。儒院之揭奉多年。后学建俎豆之仪。庙宇之迁构得地。日辰叶吉。山川改观。恭惟大海先生。允矣东方夫子。毓真精于琼海。肇破一隅之天荒。降瑞彩于医闾。丕阐百代之文献。上无传授。丽泽实资于月川。道有渊源。行范私淑于退老。盖其实学之在己。寔由至性之过人。孝自尽于守庐。三年抱攀柏之恸。香不掩于在谷。 九重降表闾之 恩。学试牛刀。暂听百里之弦诵。身返桑梓。长对四壁之图书。托道契于同年。药圃之棠车遥憩。振家声于犹子。海月之文藻增光。德卲晚暮之龄。化成僻陋之地。颐神谟典。陶铸一身之唐虞。媚学门墙。坌集多士之户屦。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95H 页
冠昏丧祭之以礼。旧俗一新。乡序党塾之有教。馀韵可见。没而社祭。岂尽尊慕之诚。升之院禋。实出公议之定。顾玆明溪一曲。乃是硕人攸居。馀薖轴之芳尘。书带抽井。拓蛮蜑之污土。涧芼登笾。春秋苾芬。盖遵白鹿之规范。远近瞻仰。乃有濂翁之祠堂。儒风大振于遐方。遂为文明之俗。舆情允惬于崇报。愈恢永及之图。第缘择地之失宜。以致揭神之欠敬。川回山拥。始取流峙之可观。物换星移。还多雨潦之为患。灵区逼倒峡之水。陵谷变迁。斋庐近入海之流。门庑倾圮。所以举乡之议。咸同重建之谋。只在一弓之间。吉地非远。可容数亩之宇。新占孔安。梁栋仍前。初不费于民力。襟带依旧。若有得于神悭。据上面之清高。庙貌肃俨。远下地之湫隘。地势静便。钜事始成于待时。文运实关于回泰。窃效古人之颂。庸助郎伟之声。儿郎伟抛梁东。旸谷云开晓日红。鹄举台空云海阔。高人百载想襟胸。儿郎伟抛梁南。吾门正路岭中探。海滨独得儒先诀。妙旨徽言孰共参。儿郎伟抛梁西。立立群峰揔起予。春暮温泉宜浴濯。咏归气象可思齐。儿郎伟抛梁北。八景星罗环海曲。二乐大观随处在。些儿涤尽如新沐。儿郎伟抛梁上。光添析木奎精朗。吾人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95L 页
心地本清明。莫遣纤埃留蔽障。儿郎伟抛梁下。门外长川流不舍。滚滚盈科自放海。须看有本非虚假。伏愿上梁之后。地秪阴佑。士林蔚兴。山高水长。不撤禋祀之肸蚃。冬诗夏礼。载袭贤哲之芬芳。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奉安文
  
明溪书院庙宇移建奉安文
天启奎运。气清旸谷。于休哲人。生此遐僻。精分海岳。质美圭璋。本之既厚。馀事文章。孝以事亲。古之曾闵。静以体立。传自洛闽。溪门私淑。月川丽泽。昏衢秉烛。九皋鸣鹤。道与时违。退修初服。学成于己。推以及物。人多观感。士有成就。家诗户礼。教行俗美。海岭之陬。于今受赐。眷玆遗祠。寔惟报祀。自社而院。公议允合。地是盘旋。谷曾薖轴。岁月骎久。川路迁易。灵区水啮。神宇害逼。乃营移奉。龟卜克叶。规模改观。位势清肃。新宇既成。旧议乃定。缅惟海月。云龛乐静。教因式谷。业实传钵。清文邃学。趾美华国。风义所感。气类相应。佥谋博询。一体跻奉。玆焉敬妥。日辰之吉。昔既同社。今亦追醊。神理舆情。两得无慊。仪象喁趍。座俨丈函。济济青襟。肃肃灵宫。俎豆齐整。黍稷苾礼。清香一炷。晓日东旭。斋心仰止。爽如新浴。有赫明灵。临格洋洋。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96H 页
佑我来学。山海俱长。
海月轩追享奉安文
海山钟精。儒门继躅。奎躔彩跃。云汉手决。才堪华国。学实传家。惟其乐有。成就得多。蜚英翰苑。载笔螭陛。抗言时危。奋节蹈海。筹谟关幕。羁靮 行宫。直以立朝。正以律躬。交游俊彦。如埙篪和。亲炙儒贤。若金淬磨。文章道学。可备黼黻。遭时屯蹇。栖迟郡邑。进不展蕴。退修初服。绯衣紫绅。脱略尘缰。开轩临海。抱月长终。英风爽韵。喧耀海邦。声光德烈。愈久愈彰。祭止于社。公议犹慊。眷玆院祠。皋座有俨。一体升配。允惬舆情。玆涓吉辰。敬妥明灵。地是菟裘。里近梓桑。东南德星。聚于一堂。书疑讲受。义兼师父。仪刑宛尔。像想平素。俎豆并陈。炉香始升。云开沧海。月上觚棱。缛仪斯举。报祀罔缺。千古有光。在今无憾。春秋芬苾。庶我歆鉴。惠我来学。熙我文猷。庙貌长存。永世齐休。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行状
  
处士耕岩亭权公(一经)行状
公讳一经字经彦。初名东著字晦彦。安东人。高丽太师幸之后。国初礼仪判书讳靷。是公远祖也。至六世祖通政讳期寿。自安东松坡。移居荣川陶村。今属顺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96L 页
兴府。五世祖讳寅承仕郎济用监奉事。高祖讳虎臣。中万历壬午司马。以孝廉荐授 庆基殿参奉。不仕。隐居养亲。训迪后生。号陶隐。乡人祀之龟湾里社。曾祖讳省吾。万历壬子文科。官至刑曹正郎。以耆老升通政阶。有文学。尤长于诗。一时名胜如李东岳,任疏庵诸公皆推许之。祖讳是衡。宣教郎无子。通德郎讳胤锡。以再从侄入承宗祀。于公为先考。始陶隐公有弟曰俊臣。亦同榜司马。是生讳审吾判决事。判决生讳是翼。娵顺兴安氏。是生讳胤锡。幼有美质。正郎公甚奇爱之。命宣教子之。宣教早世。通德郎既承家。正郎公及本生父母。俱享大耋。通德郎前后再设重牢宴。又本生母安氏寿满百岁。通德郎年近七耋。躬亲奉养。如保婴儿。晚号秉烛斋。享年七十。苍雪斋权先生铭其墓。通德郎前配庆州孙氏正郎会宗女。有一男东茂。后配南阳洪氏左议政益城君应后忠义卫贲亨女。有四男。公于次居第三。以崇祯后甲寅七月十二日。生于陶村。公天禀端秀。志行清洁。早习文艺。有声场屋。人皆以称家许之。壬辰丁洪恭人忧。丁酉居通德郎丧。送终守制。一遵家礼。通德郎晚年长孙早殁无嗣。以公之孙生才数岁者命为宗嗣。通德郎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97H 页
临终。呼公持纸笔口授。皆所尝为先经纪置祭田及命公摄宗祀事。公既受命。以奉先承家为己责。早夜勤勉。犹恐坠失。及嗣孙未长而夭。公与兄弟相议。以仲氏长孙益慎为宗嗣。盖十数年宗嗣未定。公为摄事。凡于奉先诸节。经营纤密。竭诚殚劳。别立祧庙。俾最长者祭之。六世以下茔墓碣石。或仍旧改竖。或治石新刻。祠宇之倾歪者。择地而移建。先庐之荒废者。改旧而重新。取温公居家杂仪。作为大屏。用之祭享。而俾观省焉。东岩公遗稿裒稡未完。公就质于苍雪门。遂成净本。谱牒久未重修。公倡义门中。以末弟一重代监刊役而重新之。盖先代累百年未遑之盛事。公自少鲜外慕。随众应举。而每屈南省。遂无进取意。乃谢迹场屋。杜门净扫。杂植花卉。扁所居室曰四事轩。取康节诗閒人亦也有官守官守一身四事有之意也。晚年搆亭于家前岩石上。扁以耕岩。斋曰养性。轩曰一鉴。盖取子真岩耕之意。而以治心养性为本也。环亭三面。引水为池。池之四面。列以梅竹松菊佳花异草。池中种莲养鱼。壁上揭武夷陶山图及先世契轴。案上置朱书退集濂洛性理书。座右琴一张酒一樽。每花朝月夕。意趣超然。则衔杯微醉。援琴浩唱。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97L 页
或雨过风曛。霁景洒然。则葛巾藜杖。沿溪缓步。至与村翁田父溪鱼山鸟。忘形忘机。自在闲放。良辰美景。招邀宾友。传觞拈韵。竟夕通宵。虽有时瓶粟告罄而不以介怀。或雨中摘禾。或夜半煎韭。粝饭菜羹。随分取足。自有不愿人膏粱者。居岩亭三十馀年。非宗家祭享及乡中公会。足迹未尝出洞门。优游偃仰。不知老之将至焉。癸酉四月十五日。卒于正寝。享年八十。窆于家西龟峰壬向原。属纩前一日。题自挽诗云草草人间八十年。半生真乐付岩边。可怜未了琴书趣。风月凄凉此石泉。以送终诸节。遗命两孤。神气泰然。无一毫怛化意。公少承严训。已得家法。从荷塘,苍雪,龟翁,讷隐诸公。得闻先辈模范。与成松坡,朴晚晦,孙石滩诸名胜及家弟上舍一理。有切磋相长之益。是以其立心也刚而明。处事也详而密。至于治生奉先之方。农桑耕稼之务。亦皆纚纚有条理。严以御家。直以处世。子侄畏其矜庄。不敢为非义之事。侪友服其信义。而亦不敢以戏慢加焉。及其晚暮。能变气质。刚劲者醇熟。严厉者和平。待人接物之际。和颜降气。披露悃诚。人无亲疏。皆爱而敬之。或于公会私集。少长咸至。终日达夜。左酬右应。肩背竦直。未尝有偃侧疲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98H 页
倦之色。盖其精神气力。老而不衰。惰慢之气。不设于身有如此者。绍修书院之始刱也。慎斋周先生为入格居斋之规。以限四方游学之额。及各邑书院之设寝广。则本院从事者只本乡之士。而儒额甚少。公与松坡石滩及弟上舍公及意中人相议。以为院中取士之规。古今宜异。不可不及时变改。晚晦朴上舍始主入格之论。晚与诸老议合。改从取士加录之规。院中长贰之任。亦不拘入格。从乡望圈定。一边主论家或以为不便。而道内士论翕然称之。公尝语子侄曰吾家世寒素。虽未奕奕。以孝友为家法。敦睦为家风。吾先君子隐德笃行。无非子孙模范。以轻财重义。为第一要训。汝辈宜遵守勿坠。公之从子九渊。亦谨饬自修。慨然有志为己之学。尝依仿古人规范。作为居家节目。又裒集往古事迹。名曰尊敬录。公尝取以览之。戒九渊曰汝意尽好。但人之患。不在知之难。在行之难。汝其勉之。公尝取朱子栖息讲道帖及陶山杂录。玩美存诵。每于夜枕不寐之时。朗然吟讽。以寓像想景慕之意焉。盖其禀质刚明。心气坚定。乐善好古之诚。至老不怠。超然自脱于俗累之外。其视剽窃纂组。沾沾自喜。而专事射利希名者。相去远矣。公娶庆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98L 页
州孙氏。工曹正郎会宗孙通德郎厚獜女。生二男二女。男长宅揆生员。次国揆。女长适完山李梯。次适李应辰。宅揆娵东莱郑秘键女。生二男二女。男长贤晬。入继宗家早夭。次益寿。女长徐昌翊生一男幼。次全重述早夭无子。国揆娶奉化琴玉振女。生一男幼。李梯生一男凤显。李应辰生一女。呜呼。公之志行。不可泯没无传。而公既不显于世。知公者亦鲜矣。玉以公之长胤生员君同庚。往来游从。同被公提诲之久。则凡于公始终言行。自有他人所不及知。而深加敬服者矣。生员君遭艰不胜丧。临终属其从弟九渊。录公平日言行及世系生卒。请状于玉。顾玉謏识不足以发潜阐幽。而亡友之托。谊不可以终辞。就其状草略加檃括而归之。以俟知德君子之采择云尔。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墓碣铭
  
赠资宪大夫兵曹判书行永柔县令金公(小良)墓碣铭
皇明正统中县令金公衣冠之藏。在荣川郡治之南。后三百三十有馀年。公之九世孙行秋氏。使其孙重鍊持谱牒以书来曰。昔我先祖文节公之葬其亲县令公也。位未至崇显。墓前之碣 恩赠未及。且子姓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99H 页
绵延。至于今繁庶。而尚阙追录。惧夫世代寝远。将无以徵信于来。此吾后孙之责。而子亦吾先祖之外裔也。盍记数语。以备旧碑之未备者乎。玉义不敢辞。乃拜而受之。谨按旧碑。参以谱系。而凡公之履历行迹。既无传闻。不可以详也。今撮其大者云。公讳小良。系出宣城。在丽代有讳尚为始祖。五传而至讳成世奉翊大夫密直使上护军。是为公高祖。曾祖讳钮中显大夫备巡卫大护军。祖讳方轼奉善大夫备巡卫精勇护军。 赠通政大夫吏曹参议。考讳辂左右卫保胜郎将。 赠嘉善大夫户曹参判。妣德丰郡夫人尹氏。安山郡事仁禧女。公生于 皇明洪武甲子十一月。始自礼安。徙居于荣川城底。初仕宣差房。官止永柔县令。没于正统己巳正月二十一日。葬以是年五月初六日。赤布里黄鸟洞卯坐之原。寔公玄宅也。 赠资宪大夫兵曹判书。三世之 赠。皆以文节公推 恩也。配平海黄氏。 赠贞夫人。资宪大夫工曹判书有定女。后公没。附葬于公茔之后。有三男一女。男长曰溱重试文科。集贤校理。次即文节公淡。与兄溱同重试榜。以经纶德业。佐我 庄宪王隆平熙雍之治。大被眷注。及景泰丙子以后。常自敛退。不乐于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99L 页
朝。以东京尹升拜吏曹判书。不就而卒。后士林立院享之。季曰洪通礼门通赞。女适副护军权谦。校理无后。文节公四男。万石武科录事。万匀进士县监。俱无后。万秤生员 赠通礼。万引天文教授。五女李秀亨署令,权瑀将仕郎,柳大承,金启昕别座,琴致湛佥正。通赞一男万镒。五女金正蒙,朴崇阜,李埙,金自渊,权受益直讲。权谦一女李成孙。二女李钦县监 赠参赞。内外曾玄以下。多不能尽记。如参奉佐, 赠承旨佑, 赠判书士文, 赠判书士明,吏曹参判 赠判书玏, 赠判书勉, 赠参议富民,知事继善, 赠承旨得善,都事止善, 赠承旨允谊,知事䥍,佥知锟,庶尹友益,郡守鍌,司谏兑一,郡守南一,承旨海一,都事万柱,司谏履万,正言埅,典籍㙔。文节公姓孙之有官衔者。参奉彦哲,参奉敬身。通赞公姓孙之有职名者。呜呼。今去公之世远矣。公之隐德显行。虽不可闻知。笃生贤嗣。为国哲辅。且其云仍。散居京外。圭组相望。则公之位不称德。垂裕于后。于此可验。是岂无本而然哉。公之后孙行秋氏。追远奉先之诚。老而弥笃。亦可谓无忝世德云。遂系之以铭曰。
太白之南。潢洛沄沄。毓精腾气。钟于公门。公躬不赢。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0H 页
以贻后人。公有贤嗣。国之荩臣。门高容驷。槐老荫庭。亦多贤孙。戴美显荣。根深本厚。千条万叶。推而溯源。有积斯发。凡尔有家。视玆铭刻。
南进士(应大)墓碣铭
玉尝闻东海之滨仙槎县。有进士南公。与其弟同司马榜。有声岭海间。士友多推重焉。公既殁之四年。嗣子东迪状公世系及志行。来请铭于丹丘之官。玉于公虽无平日契分之厚。曾于逆旅邂逅。一挹其丰彩。且久饱华闻。今于嗣胤之请。义何可辞。谨因其状而叙之。公自幼才气超凡。未离龀。缀句多惊人。从其从兄进士应昌学。甫踰冠。丁外艰。有弱弟二人。公躬自教率以成就其材。丁未春。公及季弟应泰。并中生员试。归谒母夫人。世皆荣之。是年秋。遭内艰。才服阕。两弟相继而逝。公自是谢弃举业。杜门静处。日聚学徒。训诲有方。每晨起谒庙。不废寒暑。奉祭亲具馔务蠲洁。晚年构斋。扁以眉坡。遇景起兴。拈韵联篇。远近士友与之酬唱焉。公讳应大字元卿。系出英阳。在罗代有英毅公敏为鼻祖。世多闻人。簪缨相袭。入我 朝有讳承顾。中正大夫宗簿寺令判事。讳永蕃。内侍神虎卫保胜中郎将。始居于仙槎。高祖讳晔。出身守门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0L 页
将。曾祖讳益焕。佥知中枢府事。祖讳埏。考讳斗纪早世。妣熊川朱氏启夏之女。公生于 肃庙乙亥十二月二十一日。殁于周甲之年三月二十七日。以五月二十七日。葬于县西石山洞坐辛原。娶大兴白氏时彦女。先公十年殁。与公先妣墓同原。有嗣男一女。男东迪。女适朴徵相。东迪三男一女。长殷锡。馀幼。徵相二男幼。公有侧室子女皆幼。铭曰。
仙槎之乡。九万之里。格庵已逝。公乃继起。联璧璧水。海邦之英。何以传之。刻此诗铭。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墓志铭
  
成均生员权公(宅揆)墓志铭
永嘉权上庠既就窀。其从弟九渊撰状文而请于其游郑玉曰。吾仲父才捐背。从兄又不幸不胜丧。哀其生无以显于也。恐死遂沉泯。子既为我仲父状其行。盍又为吾兄志其竁乎。玉曰噫。礼以不胜丧。比之不孝不慈者。此特圣人为之中制。使贤不肖有所俯就企及。而自世教衰。凡有亲丧而能自尽焉者鲜矣。今上庠以不毁之年。而能致其哀。岂可以不胜丧而谓之非孝慈欤。玉于君家分厚。虽不文谊不忍终辞。谨按状而叙之曰。公讳宅揆字而叙。旧名学渊字止源。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1H 页
世多以旧字称焉。太师幸之后。 国初礼仪判书讳靷。于公为十三世祖。五世祖讳虎臣。以孝廉 除庆基殿参奉不仕。号陶隐。享龟湾里社。高祖讳省吾。文科正郎。以耆老升通政。有文学望重乡邻。曾祖讳是衡宣教郎无子。通德郎讳胤锡。以陶隐公之弟生员俊臣之曾孙入继。孝亲训子。克有古人规范。是为公祖父。考讳一经。即通德郎之第二子。内承庭训。外友名胜。壮为良子弟。老为贤父兄。号耕岩。妣庆州孙氏。正郎会宗孙通德郎厚獜女。公自幼姿性温醇端悫。文才通敏夙就。被王考公先大人两世教导之方。及长持身谨敕。无一分自放于绳墨之外。入而事亲。怡愉承颜无违志。出而事长交朋。谦恭诚信。早治举业。四中乡解。至癸卯春。中生员。自后随分应举。无必得之意。专以治家养亲为事。代干凡务。克有条理。先大人晚居岩亭。颐养自适。不问家事。得以放情遂高者。实公有以相之。每良辰美景。延致邻近父执。罄家所有。设酒食以致欢。公年既老艾。而常隅坐屏气。唯诺惟谨。如童子焉。先大人年至八旬。寝疾屡朔。公昼夜不解衣。侍汤焦灼。几成疾。及遭钜创。哀毁过礼。羸瘁添病。既窆虞。病益笃。枕苫而逝。以公见识。非不知灭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1L 页
性之为非孝而竟至于斯。岂非命也欤。公以癸酉八月十一日卒。距其生甲戌享年六十。葬于耕岩东百步癸坐原。娵东莱郑秘键女。生二男二女。长贤晬入继宗家早夭。次益寿娶生员金式万女生一女幼。女长徐昌翊生一男幼。次全重述早夭无后。玉与琴上庠子久及公同年生。自始冠常游从。公之从父弟万源亦肩随而志同。讲磨丽泽之乐。政在晚暮。而子久及公相继而逝。人世断弦之悲。可胜言哉。今因万源及公弟国揆之请。遂抆涕而为之铭曰。
世德之美。生质之良。岩亭东畔。孝子之藏。更千百年。无或蹂伤。
兰皋南公(庆薰)墓志铭(序并)
公讳庆薰字应和。系出英阳。上世有英毅公敏。初姓名金忠。唐天宝中使日本。漂到有邻。即今宁海府。天子命仍其地居焉。以其自汝南来。故赐姓南。封英阳伯。附籍于英阳。寔公鼻祖。 国朝永乐间。有讳顷为龙潭知县。自蔚珍始居宁海。子孙遂为宁人。于公为六世祖。高祖讳杯训鍊参军。曾祖讳汉粒成均进士。祖讳广左部将。考讳义禄从学金惟一斋彦玑。壬辰以宣武馈饷劳进朝散阶。官判官。妣春川朴氏。缮工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2H 页
真长仁寿女。以隆庆壬申十一月初四日。生公于府之元皋里。公幼而端序有法。不喜童稚傲放事。甫就学。请援孝经通大义。服膺而体行之。孝敬详顺。侃侃自将。左右奉养无违志。判官公尝疾谻思尝川鱼。公方持母夫人服。往于水。泣而求之。即得鱼以进。亲病遂安。人以为诚孝所格。视王祥剖冰事尤难焉。壬辰乱。郭忘忧再佑以红衣倡义南方。判官公应幕赴乱。公才弱冠。请从行至军门。投书义将。以人和为本。偫粮缮兵为急务。陈说利害。皆凿凿中规。虽老将谙鍊。无以加焉。丁酉始罢兵还。父子俱在军中五六年。冲冒矢石。不避险艰。忠以报国。孝以卫亲。可谓两尽其道焉。以亲命从事举业。愚伏郑先生见其文叹曰此决非世俗科臼中人。丁酉魁乡解。丙午登上庠。华闻蔼然。进涂次第可辟。而公不屑也。作诗见志。杜门读书。不求分外。于声利淡如也。辛亥判官公以乡事被地主构罪。事将不测。公走臬司上书讼父冤。请以身代。辞甚哀恳。臬司许替因而按查白其冤。诚孝之感人如此。公素清羸多疾。冷狴经冬。因而添病。以万历壬子十一月十日。终于寝。享年仅四十一。葬府南泥田酉向原。公天资温粹。德性宽厚。正以律己。和以接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2L 页
人。名声重一时。人无贤不肖。皆爱而敬之。其为学也。先立本于百行之原。且于内外轻重之辨。见得甚早。博览群书。研究诸经。与溪门李主簿善道往复问质。其传习之精。有自来矣。平居尤好礼家说。以朱子家礼为纲。裒集诸疑辨。逐段汇附。以备参考。好礼者多取正焉。家园东凿池种莲。构小斋其上。自号兰皋居士。每日整衣冠端坐。讲诵不掇。训迪乡里子弟。陈设礼法。必则古昔。不责以程科末业。学徒兴起成就者甚众。教子第以惇本重宗为先。容貌言动。以朱文公十训为法。平日学问阶级之正。门路之的。可见其卓然自拔于流俗之外也。惜其畀礼命啬。寿未得而业未究。后之人不能无憾于造物者。而今其教存乡塾。泽流子孙。愈久而不泯。则公之馀风。可谓其存者长矣。配载宁李氏。直提学孟贤之曾孙佥正浚之女。有三男。长佶进士。次侹副护军出后。次俶。女五人。适吴瀷,郑义虎,白源发生员,孙慎言,权珏。佶二子尚周从仕郎,尚召进士。一女张溸护军。侹五子尚重通德郎,尚舜,尚容,尚栻,尚亮俱寿秩护军。一女李希抡亦护军。侧室子二尚英,尚宁。二女郑九万,申庆址。俶二子尚圭,尚复。二女白天章,申亨祚。尚周五子老明文科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3H 页
佐郎,斗明,宇明,宅明护军,九明文科府使。侧室子慎明。尚召四子夏明文科典籍,汉明生员,晋明,济明。侧室子朋明,至明。尚重一子翼明。尚舜三子胄明,寿明,厚明。尚容一子极明。尚栻六子建明,运明,远明,达明,述明,迪明。尚亮一子昊明。尚圭五子允明,峻明进士,献明,彦明,舜明。尚复三子重明生员,继明,显明。曾玄孙大小科十馀人。又斗明子国翰文科县监。▣▣子大万魁司马。▣▣子景复以少年经明冠国庠。其馀文学之士。接武辈出。殆不可胜记。判官公尝曰吾先积德屡世。子孙必有庆。生孙当以庆名。公之锡名盖以此。而子孙之庆果如此。古所谓积善馀庆。讵不信欤。公玄孙震万持状行文视玉。以责幽竁之志。顾识謏辞拙。不足以撰德发潜。而按邑志得公言行之大致。又访公桑梓之里而式闾挹芬。自切旷百山仰之感。今于上庠之请。义不敢终辞。遂为之铭曰。
于显令胄。肇来自唐。厥绪遥遥。公振其声。未龀通经。孝先知方。左右承养。夷险备尝。既敬且爱。诚可格苍。馀力之学。从事礼防。陶山私淑。模法紫阳。裒稡疑辨。灿有条纲。彬然质问。教成海邦。子孙承承。馀风久长。敦诗习礼。亦炽且昌。老槐垂荫。莲桂继香。览揆肇锡。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3L 页
持契孔彰。铭以赞休。后人之庆。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碑铭
  
高丽户曹典书蔡先生(贵河)遗墟碑铭(并序)
玉昔年佐海西幕。行过松都。见所谓杜门洞不朝岘。到海上闻有多义岘。在平州地。亦胜国义士遗躅。而不知姓氏之为谁某也。岁己卯。忝按海节。将行。尚州蔡进士湜持其家乘。来见玉曰平州之多义岘。即吾先祖旧居也。先祖义烈卓卓。遗墟宜有表识。而尚阙焉。门族之在多义者。方谋立石。子盍记焉。玉辞以不能。及到首阳馆。设多士文会。座中少年生自言居在平山。袖示其先祖多义先生行录。属以记。语如上舍之言。玉闻之自不觉膝之跪。义不可终辞。乃拜受而卒业。谨按先生讳贵河。仁川大姓。上世有讳先茂。仕丽朝官枢密院事。其后有讳宝文仕毅宗朝。以文学官太学士锦城公。讳允臣佥议评理。于公为王父。考讳元吉刑部尚书。先生当丽季官户曹典书。 大明初航海朝南京。路次平州牧丹山之双岩寺。乐其山川风土之美。有移家终焉之志。及 圣朝龙兴。先生与朴典书谌,李典书孟芸。同舟渡碧澜津。隐于牧丹山之下。同时同志之士。圜牧丹而居者三人。李牧隐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4H 页
之濯缨台在其西。申宗令之排禄洞在其东。先生之居在其南。而名以多义。以义人居之多也。世传先生尝与牧隐同登濯缨台。牧隐之诗曰指点首阳孤竹处。有谁能辨所由来。盖牧老之意。惟先生知之。而近则与杜门洞不朝岘为友。远则托意于采薇清节。扶得五百年纲常。真义士哉。先生既终老于此。子孙仍居焉。圭组相望。世袭清德。牧丹之下。遂为蔡氏之居。又有后孙寿以 国朝名臣。徙于岭之咸宁。没而俎豆之。子姓蕃而多科名。 国内多仁川之蔡。先生既求仁而得仁矣。仁者有后。讵不信欤。今距先生之世阅三百有馀年。后孙𨒇等。仍其居立先生遗墟碑。龟趺螭首。屹然于桑梓云水之间。想夫丽氏之臣。钟鸣鼎食之家。莫不烟沈响绝。不辨其处所。而独先生之居。到于今传说。行者必式。过者指点摩挲。知其为仁川蔡先生之遗墟。呜呼唏矣。铭曰。
殷有三仁。丽有多义。万古伦常。仁义一致。多义之墟。义人之迹。山可夷兮石可泐。斯义亘天地而不易。
烈妇金氏碑阴
烈妇▣▣金氏。大司谏久庵金先生就文后孙世鐄之女。西原府院君药圃郑先生后孙梡之子必泰妻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4L 页
也。在家习女则。奉偏母至孝。及归事舅姑。肃恭尽妇道。事其夫敬而顺。入门四年而夫病殁。金氏号恸绝而苏。初终袭敛。躬自检视。既殡。入室将自裁。夫家防护甚至。遂绝不食。遗书告诀于母氏及舅姑。夫之丧在甲戌七月二十一日。金氏以八月十一日委尽。得年二十七。有一女生才五朔。以夫之伯兄必观第三子为后。从其临绝时抱乳而哀请也。以是年某月日。窆于梦美先麓某原。县监李侯思质报臬司请旌褒。事寝不行。侯既遆归。抵书郑氏门。且遗千钱。劝立石表其墓。使人见知为郑必泰金烈妇同穴之坟。寔侯之赐也。呜呼。后之人其勿伤穴与坟。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跋
  
先祖药圃先生文集跋
岁丙子秋。玉以左承旨入 侍。一日 上命弘文馆誊进臣玉先祖臣贞简公遗稿中龙湾闻见录。仍 命宣览遗像。 赐 御制画像赞。( 御制赞曰。筵中偶闻。取览遗像。厥像伟然。 穆庙名相。百年之后。入于枫宸。特题其铭。以耸岭人云云。)命臣玉书诸轴头。 顾谓侍臣。宜除玉一邑。俾刊其祖遗稿。及玉自岭邑移拜海藩。乃以公务馀暇。搜取岭乡子孙各家所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5H 页
藏草稿。与前县监权正宅,族弟峚参考豕亥。募工锓梓。凡为诗一百四十七。书四十二。疏劄 启议合三十一。祭文九。记序跋墓志杂著合十五。避乱行录及龙湾闻见录各一篇。总若干卷。夫以公渊源经术之学。受知 穆陵。居经幄数十馀年。其所 启沃献替者。不为不多。而皆荡失于壬辰 扈驾之日。今其馀存者。只乱离以后休致前文字。而避乱行录一半。亦逸而不传。岂非后孙之所可憾恨欤。刊事既了。先以一件妆䌙投进弘文馆。盖以仰答我 圣上命刊遗集之盛意云尔。 上之三十六年六月▣日。五代孙玉拜手谨识。
先妣行迹
先妣姓金氏。系出咸昌。国初孝子三路先生之裔。而勿庵先生玄孙。考通德郎讳鼎辉。以儒雅推于乡。隐德不仕。妣庆州李氏栎峰先生之孙郡守讳尚彦女。端厚幽静。不见其喜怒焉。先妣有美质。又被贤父母教导之方。自幼行范异于人。父母每爱而叹之曰恨汝不得为男子。癸酉归于我严君。执妇道以事舅姑。先祖考甚笃爱。每对宗族亲戚。常称赏之曰兴吾家者必此妇。及丧也。追慕之诚。久而弥笃。语及祖考。必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5L 页
涕泣戒二子曰汝曹果能体先人之念而无坠家户乎。每当忌日。辄思其所嗜。尽心致悫焉。教子女必谆谆戒敕。虽见其非。未尝疾言遽色。而从容责譬。使之回心知过焉。至于奴仆犬马。未尝以恶言詈之。门庭之内。和气雍睦。虽奴婢之愚顽者。莫不感德而尽心焉。岁累饥。行丐满门。见人之饥。必自爨饭而与之食。闻人之饥。辄停食而叹之。平居恻隐仁爱。虽蝼蚁亦不之恝焉。以此邻里乡党远近族亲。莫不诵其有德也。生甲寅三月十四日。殁癸卯五月十六日。享年仅五十。殁之日。上下愚夫愚妇。莫不挥涕赍咨曰贤妇人丧矣。明年甲辰二月十六。葬于荣川北面交川里丁向原。即家后十馀步地。而俯临前后人材。葬近于村。世俗所厌。而村人皆曰贤妇人葬。必福我。宁有害乎。其德行于闺门之内。而及人者如此。子二人。女二人。夫以吾先妣有如此之德。如此之行。宜获福于天。以得其寿。而竟啬其报。此亶由不孝积戾。见绝于天。而祸延先妣也。生不能致一日之养。没而丧与葬与祭。不能无憾焉。永为穹壤罔极之痛云尔。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记
  
济民楼重修记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6H 页
岩峦川泽之胜。多在幽夐寂寞之滨。而郡邑阛阓之间。盖鲜有焉。虽有之而有楼观之胜者又鲜焉。有楼观据胜地。而随毁而修。与溪山长久者。又绝无而幸有者也。荣之郡。处小白之南。铁吞镇其北。大川抱其右。石冈陡起双峙。东西挟川。而状如灵龟。在东者曰东龟台。在西者曰西龟台。西龟上有柏岩先生遗亭。其南执义台副正滩。东龟下地势夷旷。最得山川之胜。其负东龟翼然而靡靡者。为医院为乡序堂。乡序西南隅有楼焉。即济民楼也。修檐曲栏。联通乡序。邃闼风楹。俯临长洲。所贮者非妓女歌舞。而皆药物之医饵者也。珍材异剂。俱收并蓄。上而备太医之贡。下而治氓黎之病。楼以济民名者此也。楼之刱。在宣德癸丑。今过三百年。昔之轮焕者。上雨旁风。隤陊之患。将朝夕焉。邑人之指点兴慨者久矣。岁丁卯。乡父老用乡规。许乡中子弟新入者。收铜数百襁。以其半为重修费。乡老成公喜寅,士人权君命召,金君师烈干其役。翌年五月始。三阅月功告讫。九月之望。大会乡父老以落之。碧瓦朱甍。照耀湖山。名区胜景。焕然改观。有如鬼役天成。何其奇哉。噫玆土之有郡久矣。邑中名楼胜观。兴废无常。有其名无其处者何限。而独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6L 页
斯楼岿然不废者。盖以楼之处形胜而为济民作也。流览斯楼者。顾名而思。无徒为景物役可乎。况郡功曹公退之暇。游息于此。以赞坐啸之治。使一邑民庶自得于湖山之外。其仁民泽物之功。不但为贮药物济民命而已。夫以溪山之胜。有此楼观之好。修改之美。而兼有此永万世及人之惠。则虽谓之绝无而幸有可也。自古谈异境者。必称三十六洞天。未知洞天亦有此普济灵丹乎否。楼之兴历三百年而一修。又未知来者经几许百年几番重修。而与溪山俱废也。当付之造物者耳。工既讫。权友属余记事。权友即此楼草刱时乡老县监公讳景行十世孙也。其祖刱于前。孙又修于后。事若有待焉。亦异矣。余忝在乡人后。不敢以不文辞。玆为之记。
南涧书堂重修记
夫士之为学。犹工之居肆。自序而塾。必有敬业乐群之所。盖古昔三代之遗制也。吾荣素称文献之乡。环四境建学者殆十数。而南涧在休川东樊岘下。与泗溪对峙于南北。即文节公金先生之故里。啸皋,柏岩,忘窝诸先生杖屦之地。遗风擩染。至于今彬彬多文学士。此堂之所以为群居讲业而作也。堂凡再迁。而
牛川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7H 页
卜于此。俯双龟挹长川。前临扑地烟火。最得邑中之胜。距城市只尺。自有山林趣。然其地枕山。有泉沮洳。厥初拓址不审。结构不巩。移建未二十年。楝础倾歪。堂庭湿陋。将有毁陊之患。堂中父老咸萃而忧之。乃嘱宋君锡基,全君纬国干其役。蓄财以制用。乘时以僦功。泥淖者浚之。颓顿者整之。讲肄之室。师儒之座。咸得其位。堂之前立楼三间。楼之两傍。右辟之为西斋。左辟之为东斋。斋用旧制。楼实新刱。阶序廓大。垣屋疏峻。曩之潦湿之为患者。皆渗漏于楼下。池水益清而深。以助源头之趣焉。于是邑里章甫。摄衣而登堂者。焕然改观。顾瞻而乐之。皆以为二君用意之勤也。相与酌而贺曰一堂之改。众善备。见堂宇之修缮则孰不欲改行而作新。见堂基之巩固则孰不欲牢跟而竖脚。见泥淖之蠲剔而洁净则孰不欲涤邪而消滓。然则是堂也。奚但地势敞显之胜。轩斋修改之美欤。将使居是堂而鼓箧者。敬业乐群。能复三代之旧者。其在于斯欤。二君既讫工。请记其事。以告后之继今而重修者。是为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