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濯缨先生文集卷之二
濯缨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x 页
濯缨先生文集卷之二
 序
  
濯缨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4H 页
赠上人云峰序
余无以异于人者。自龆龀时。独不喜浮屠氏。于不喜之中。犹有取焉。非取其道取其人焉。取其解外胶栖高山。遁世而无闷也。世之招舟子于通津。斗车风于要路。争趋而竞进者。吾悲山林之无人也。就浮屠之中。虽羁迹于山林。不形役于市朝者又鲜矣。今之住持名山者。释家爵也。而犹世之刺史县令也。世之人。有弃刺史县令而不为者乎。弃刺史县令而不为。吾于释家。见上人也。上人。岁十八时。举道科上选席。其得己早矣。廿八时。又得住持。其达又不为晚矣。因此而驯至。其不至一寺而已者也。弃之而不为。筑一庵于故山之麓以老焉。今且半百有馀矣。时时下抵乡之士人家而扣焉。与之酒。则卒爵而不辞。与之棋。则当局而呼卢。唱以诗。则把笔而和之无难。调以语言。则括舌而答之无碍。问以释法。则曰。我不知也。人诘之以不作住持。则曰。吾书有不亲近大臣势家。噫。吾儒。读书出而有能不背其书之所言乎。使上人不早迷溺于佛氏之学。则其为儒士。虽出而仕。吾知其能
濯缨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4L 页
弃刺史县令者也。于上人。虽不合谓之遁世无闷。然有闷则必不能安于山林矣。能安于山林者。遁世而无闷也。吾见今世之士。有闷者皆是。而何独于佛者。乃有一人能无闷耶。吾见上人。宿三月粮。抱孔方兄。造京师。求所谓势家者而亲近焉。有闷则必为之矣。其不为亲近势家。而从古人亲近。可尚也已。一日。袖一轴诗。造余而请续焉。仍求序以张其志。揽其轴而视之。前有图后有诗。作者颇有世名公焉。又有其师无本所赐号与其韵语焉。始知上人之渊源也。无本。俗所谓阔口者。而吾童子时。闻先君称诗僧阔口。而审其一时之游戏者。吾尝意其隐君子者。托浮屠而玩世者也。上人从而师之。则其所得不既多乎。惜乎。吾不及见其人也。吾力既不能人其人庐其居。而以不及见阔口僧为叹。而有取于上人者。其亦可叹也已。果不知山川之气。感于蜿蟺。扶舆磅礴。郁积而生。独在于二僧耶。因为上人勉焉。昔宋元嘉中。有沙门慧琳者权侔宰相。时号黑衣宰相。上人亦厌今世之黑衣宰相乎。今日就浮屠之中。可加黑衣之号者。不知其几也。上人。其终安于云峰之号。而不负其师。足矣。呜呼。栖云于高峰之上。僧之事毕矣。余亦将理谢
濯缨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5H 页
屐而一访焉。
送柳评事序
儒而不知兵。非真儒也。训诂之儒陋。词章之儒华。文学之儒誇。真儒则实。射御书数。在其分内。而钱谷甲兵凡世务。无一不用其极。吾党之诵此言也久矣。然徒诵此言。而无此才力。则有所不能任矣。诵此言充此言。又有此才力。而能以身任者。居今之世。吾智翁一人耳。此朝廷所以再屈君于评事也。夫评事。古之书记也。谈笑青油。职卑而望閒。初不待文武具备而处也。然佐节度。入幕府。运筹策于一军之务。无所不当预。不但弄毛锥子而已。今国家以评事为名。其意可知也。评一幕之事。陈利病。料成败。商确今古。使节帅。小者专行。大者特达。从容樽俎。不惟节帅之从。而惟吾学之展。如此而止。乃评事之能事。若夫烽火少警。奋长枪。仗利剑。躬擐甲冑。随节帅为士卒。先弯百斤射百步。振作三军。不谓书生之无勇。而下马草檄。横槊吐虹。登山勒铭。迎其时而行其事。沛然而有馀。此则古之人若唐之韩愈杜牧。能之或不能也。而君无所不能焉。所以朝廷夙夜之士。咸惜君之去。而重君之行也。朝廷于四方边阃之寄。无一不致其慎重。
濯缨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5L 页
而北东西尤剧。一将生衅。万民荼毒。西北又剧于东北。年年聘介之往还。其民之困。最苦于他方。东北之事。君所曾莅也。西事则君所初管。于兵民之际。尤宜留念。吾闻主人公。贤君子也。能用君所学。从此吾见西方兵务办而生民遂也。宋大韩小范。经略陕西。边上兴谣。莫非儒者之用也。吾将属耳以听。君其行矣。第大夫人在堂。有远违之色。道其思以慰之。
父母生子兮射桑弧。不知为武兮为儒。周岁初度兮奇弄之。杂陈弓矢兮兼诗书。随所取兮卜文武。拊其背兮为欢娱。及既长而高第兮。反从事于边隅。着儒冠兮挟兜鍪。如何今日兮以欢为愁。三杯酒兮万寿。西山白雪兮关塞阻脩。母曰嗟余子行役。不遑将我兮曷月回辀。君亲恩义兮有时相夺。莫临长途兮为私谋。天语丁宁兮汝将以。汝伯汝季兮供我所求。汝归边关兮望白云。战阵无勇兮母为我羞。
送崔玉果序
近世人才。视古为盛。国家取才。得于湖岭二南为多。湖岭。实国家人才之府库也。吾友崔倬卿氏。湖南人也。岁癸卯。计偕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京师。文学优赡。词藻警发。一举通籍。归为亲荣也。而连丧二亲。痛毒
濯缨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6H 页
六期之馀。由馆荐拜殿中。裹行随正使朝燕。人多想望其风标。谓其还也。必践历台阁。供奉侍从。为清朝之彦也。既还。一夕。除目出则监玉果县矣。崔之朋友。相唁且惜。莫知其故。故事。清望之士出外者。非有旨特受。则亲老自乞便养也。倬卿。亲俱丧则非自乞也。又无中旨。宜朋友之唁且惜也。抑古之用士者。必先试于州县。以观其能而进之。吾乌知其宰物者。欲先试倬卿于此耶。汉循吏。以治行第一。入为公卿者相望。又乌知倬卿此行。乃他日大授之资耶。然倬卿。岂宜以此增损其本分哉。武城弦诵者。不求当时之誉。单父鸣琴者。岂要他日之名。素其位。尽吾心焉。以临其民可也。玉果。湖南属邑。倬卿莅焉。其桑梓近。时得异味节物。思亲之不得。将有不堪者矣。以不堪之心。临一邑之孤独。其政必不怨矣。其行也。设席于郭东门外。酌倬卿而告之曰。官有大小而心无大小。职有内外而心无内外。世有以大小内外。而置荣辱屈伸于其心者。非知道者也。夫宰物者之用人。如造物之赋物。流布品类。各有命焉。知造物之情。则于荣辱屈伸之来。吾有以待之。外物举不足累吾方寸。然后能安。若命无往而不自得矣。座有人起而言曰。造物从
濯缨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6L 页
前是多猜。小儿其情不可知。又乌用知其情而后。理吾心出治哉。余不应。遂与倬卿别。
送李评事子伯序
吾同年友铁城李君子伯。比持服才外除。执政者即补子伯朔方幕僚之缺。子伯。以其大夫人在堂。馀日苦短。欲申己志自乞。而又为其所格。郁郁不得志。将赴幕。觐其王母于岭南。迤逦向东北。特蒙 上许。其行也。其朋友追而送之江之浒。叹子伯之贤。宜处侍从谏争之地。而远屈外阃。为公私交惜。咸刺刺焉。季云笑而告子伯曰。以壮游而言。弧矢无定。由性命而观。往来有数。较事业则文武无分别。视君亲则恩义有轻重。夫天下至广。此心至大。而身系一方。此中山川。尚未遍观。吾焉为匏瓜也哉。过海之句。已吟于寇忠悯未相之前。犁母之拜。已梦于胡澹庵未疏之先。浮生世事。自有前定。不可逃也。中唐骚人。莫不佐幕。盛宋真儒。皆能谈兵。射不穿札者。亦能制胜。修斋诵经者。非独无策耳。亲生我身而贡之君。君制我命而进退有义。战阵无勇。以为非孝。则男儿事亲。岂全在晨昏堂塾之间哉。朝廷于北狄。边圉谨严。主客形势。兵民利病。揣摩筹画。而补主帅之不逮。一面重责。君
濯缨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7H 页
得自任矣。青油幕下。横槊吐虹。黄云塞上。解甲晏眠。使朝廷无北顾之忧。然后瓜时受代。归报倚门。翩翩䌽衣。得苍颜之一破。可矣。吾观子伯风树馀怀。恤恤乎苦无所适。而又有将母之谂。故序以告之。
感旧游赋后序
中国有人。外国未尝不知之也。宋史。称高丽使问杨龟山先生无恙否。此其验也。今国使项背相望。而不得有闻。何耶。濂洛一派。自仁山东阳以来。虽学有浅深。固未尝绝也。岂有之而国人之往。心有所外驰。不遑问耶。仆昔年到京师。切切求有道之士。而一解陋方之惑。卒未见。悤悤将还。因伴送刘钺。得礼部程员外愈求学焉。程以手撰集说小学及晦翁书一帖与之。观其序述。抑其人也。仆初不知程深浅。试质俚语。而持小学相与以付。范公劝张载中庸不许谈兵之意也。然未承一日之雅。忽忽反国。小学一书。仆不自私。旋即刊布国中。学者皆获程惠矣。程今已迁郎中。或别为他美官矣。君归当问之。又得顺天府学士周铨。其人循循可爱。博学善吟诗。仆解佩刀为赠。周以数件图书报焉。周道李翰林东阳。文望高世。欲介周而一拜焉。回期已迫。未能焉。君当为我寻周而谢焉。
濯缨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7L 页
家在崇文门外。周亦不终屈者。大抵中朝之在位者。嫌于外交。在野者。非卒卒道路街市上所易寻。我虽求道之切。彼之际接甚阻。势合然也。自古大学道德之士。多出于伊洛江浙之地。燕乃一塞之地也。宜无所见。然京师四方之都会。用于上者。必多有其人。只恨视为鄙夫也。圣贤之道。布在方策。无内外之殊。不待人而可学。然师友渊源。岂可谓无助。前代帝王。度廓无外。四夷子弟。皆许入学。国人前后所得于中原文献亦多。惜乎今不然也。子之此行。求道而止耳。求之以诚。必有所益。
晋阳修禊序
兰亭修禊。谢安石,王右军等四十二人。洛阳耆英。文彦博,司马公等十二人。今我同禊三十馀人。多于洛会。少于兰亭。风流文雅。德业名望。虽愧于兰亭之群贤。洛阳之诸君子。而乘朝野之无事。趁湖山之清游。则固亦有焉。盖王,谢,文,马。初非高蹈于物外。皆有职事于当世。地胜人贤。志同趣合。相与成其美而传诸后耳。凡禊中人。皆四方之士。或仕于朝。或分符于岭外。或郡或县。大而牧。卑而抱关。冷而广文之官。不计崇庳。不论年齿。虽非晋宋之故。而相好以忘年。不至
濯缨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8H 页
于挟贵。则自今而作古也。其间前官去而后官来。交承继好。莫非同时也。而讲信于一时。则欲久于异日。从事于宴游。则欲保于吉凶。立其条约而录其姓名。自不能已也。于是以晋阳为洛阳。矗石为兰亭。其会也无非事者。必因簿书之期。其乐也非敢废事。升平多暇。亦上之赐也。而人事离合。俛仰陈迹。必不能无感于十年之后矣。牧使庆君太素主其务。而令季云序之。
赠山人智楫序
吾同年河启卿氏。能文章富气槩。于物无所弃。至于异端道流。亦取其尤者而不遗焉。己酉冬。余方赋拘幽于金宁。启卿氏。时读书于云岾寺。闷余之非罪。频往相访。一日。遣一衲来下状。以为解文字可与语。不减于太颠云。余信启卿久矣。知其所与。必非常人。与之坐而叩其中所有。问其号。曰。智楫也。问其所学。曰。韩昌黎集也。余为之起曰。楫乎。尔既舍冠裳而为缁髡。当就尔师。学尔苦空之妙。今学韩。将以何为也。古今儒者。不为不多。而平生以辟异端自任者。韩也。其论道也。必欲人其人而庐其居。其为浮屠作词。必欲冠其颠。楫乎尔学韩。得无戾于尔浮屠之教乎。使尔
濯缨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28L 页
学韩者。必出于启卿之意。而遣尔就余者。亦心有存焉。噫。韩疏佛骨而谪潮阳。其疏也乃在其位。其谪也犹带刺史。余林下人也。无预于世事。而又为世网所累。抱辛酸于瘴海之犴。独何耶。是固人事之未易料者。而吾与启卿所共讨也。楫乎。异日当抱韩稿来。古今人虽不同。而吾将以尔为太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