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潜研堂文集卷二
               嘉定钱大昕
  论
   春秋论
春秋褒善贬恶之书也其褒贬柰何直书其事使人之
善恶无所隐而已矣曰崩曰薨曰卒曰死以其位为之
等春秋之例书崩书薨书卒而不书死死者庶人之称
庶人不得见于史故未有书死者此古今史家之通例
非褒贬之所在圣人不能以意改之也鲁之桓公宣公
皆与闻乎弑者也其生也书公其死也书薨无异词文
卷二 第 1b 页
姜淫而与闻乎弑者也其生也书夫人其死也亦书薨
书小君无异辞书薨者内诸侯与小君之例也非褒之
也春秋不夺之也然犹可曰此为君讳尔公子遂之弑
其君之子季孙意如之逐君皆大恶也其死也亦书卒
无异辞书卒者内大夫之例也非褒之也春秋不夺之
也然犹可日此为宗国讳尔吴楚僭王之君也郑伯窹
生射王中肩者也宋公鲍与闻乎弑者也其生也书爵
其死也书卒皆无异辞书卒者外诸侯之例也非褒之
也春秋亦不夺之也弑逆之罪大矣以庶人之例斥之
曰死可乎曰不可是诸人者论其罪当肆诸市朝仅仅
卷二 第 2a 页
夷诸庶人不足以蔽其辜论其位则彼固诸侯也大夫
也夫人也未尝一日降为庶人而我以庶人书之非其
实矣纪其实于春秋俾其恶不没于后世是之谓褒贬
之正也后之学春秋者乃有书死之例其说本于檀弓
曰君子曰终小人曰死史家未有书君子之死日终者
而独书小人之死吾不知其何义也古书未有以死为
贬词者以舜之圣而尚书曰陟方乃死死果不美之名
乎孔子曰予死于道路乎又曰予殆将死也孔子肯以
小人自居乎死而不朽谓之令终尚书谓之考终命否
则徒死而已檀弓之言与曾子启手足之意相近非为
卷二 第 2b 页
纪事者言之也颜子大贤也而论语书之曰死且屡书
不一书庄子老氏之徒也而其书有曰老聃死皆非贬
词也褒善贬恶之义莫备于春秋谓春秋之法有所未
备而以意补之岂后儒之识能加孔子之上乎哉或曰
先儒所重者善善恶恶之大义自我作古不必因乎春
秋曰人之善恶固未易知论人亦复不易班固以上中
下九等品古今人后世犹且嗤之况以死与卒二者定
君子小人之别其权衡轻重果无一之或爽乎扬雄之
仕于莽于去就固不无可议然方之刘歆甄丰之徒何
如方之莽操懿裕之徒又何如有王者起而定其罪轻
卷二 第 3a 页
重必有别矣操懿尚不能槩以死书之何独责于雄哉
后汉之名臣曾仕莽者不少执此例而充类至尽史之
得书卒者少矣有书有不书是为同罪而异罚后人求
其说不得则上下其手壹以法吏舞文之术行之此又
非作者之意也稽之于古书死未足为贬词即以其例
求之则予夺之际殊未得其平而适以启后人之争端
故曰明乎春秋之例可与言史矣
   春秋论(二)
昔唐吴兢撰天后本纪次高宗下而沈既济非之以为
当合于中宗纪且引春秋书公在乾侯之例请每岁书
卷二 第 3b 页
皇帝在房陵太后行某事纪称中宗而事述太后所以
正名而尊王室也当时议竟不行至紫阳纲目出始采
其说每岁首书帝所在又嫌于用武氏纪元乃虚引嗣
圣年号自二年讫二十一年至神龙反正而止于是唐
无君而有君中宗无年号而有年号后儒推衍其例以
夏少康始生之岁为元岁而夏之统不中绝又有议引
汉孺子婴居摄之号而黜王莽纪元以存刘氏之统者
此亦极笔削之苦心而称补天之妙手矣谓如此而合
于春秋之指则愚窃未敢以为然也鲁昭公之出也鲁
未尝立君鲁之臣民犹君之也若齐若晋犹以诸侯之
卷二 第 4a 页
礼待之也昭虽失国而未失位故生称公葬称我君自
二十六年至三十二年皆昭在位之年也非春秋强加
之也昭之丧至自乾侯而嗣君始即位于柩前明乎鲁
人犹公之也公之号未替故春秋据实而书之非已降
而虚尊之也昭公之在外者七年而岁首书公在者三
其始居于郓郓本鲁地则犹在国也故不曰公在郓也
乾侯非鲁地则谨而书之犹襄公二十七年书公在楚
也此亦方策之例非春秋之特笔也唐之中宗尊号已
去此山阳公陈留王之类也武氏篡夺已成其纪元也
犹晋泰始宋永初之类也沈氏欲以春秋昭公之事例
卷二 第 4b 页
之是不然矣或日武氏虽篡唐之臣民未尝忘唐也缘
臣子之心而书之奚为不可日汉之亡其臣民亦未忘
汉也今有编汉魏之年者改黄初二年为建安二十六
年岁首书日帝在山阳邸以为缘故臣之心而书之可
乎不可乎顷在京师优人有演南阳乐传奇者诸葛武
侯卧病五丈原天帝遣华佗治之病即已无何遂平魏
吴诛其君及司马氏父子观者莫不拊掌称快唐中宗
嗣圣纪元之有二十一年此南阳乐之类也或日晋之
东也河西张氏称建兴者至四十馀年唐之亡也河东
凤翔称天祐者二十年古之人固有虚称年号而无其
卷二 第 5a 页
实者矣日史者纪实之书也当时称之吾从而夺之非
实也当时无之吾强而名之亦非实也建兴天祐之君
已亡其纪年已替然一方固犹称之矣河西之人知有
建兴不知有建武太兴也河东凤翔之人知有天祐不
知有开平贞明也叙一国之事用其本国之元自古良
史之法固如此嗣圣纪元止一年耳自二年以至二十
一年皆后人强名之而非其实也非史法也自古以攘
夺而立国者多矣幸而统一寰宇则不得不纯以天子
之制子之要其篡夺之恶自不可掩不系乎年号之大
书与否也若云绌其年号以贬之则书其年号者即为
卷二 第 5b 页
褒之也如晋如隋又何褒焉武氏之恶极矣后世小夫
妇人无不丑之不待绌其纪元而后乱臣贼子惧也纪
嗣圣之年不能不纪武氏之篡唐祚之中绝非后人之
笔得而存之也审矣彼中宗者以嫡嗣而承大统不能
防闲其母使国祚移于外家此唐之罪人也论春秋之
义当在贬斥之例唐之臣子不得已而以中兴称之后
之论世者无故而虚加以尊号者廿年是亦不可以已
乎既济唐臣恶周之厕唐而为中宗讳尚为有说后儒
遂以为春秋之例如此是诬经也
   大学论(上)
卷二 第 6a 页
昔孔子告曾子一以贯之之道后世尊之以曾氏为得
孔子之传礼记大学一篇汉唐诸儒皆不详何人所作
朱子疑其出自曾氏第于古无所考学者犹疑信参半
然予读大学书与忠恕一以贯之之旨何其若合符节
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又曰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孟
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又曰爱
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荅反其敬行
有不荅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古之治天
下国家者未有不先治其身者也身之不治而求治于
卷二 第 6b 页
民所谓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者也非忠恕之道
也天子以至庶人其分不同而各有其身即各致其修
身之功故不曰治天下而日明明德于天下德者人之
所同有也以一人治天下不若使天下各自治其身故
曰与国人交天子之视庶人犹友朋也忠恕之至也天
子修其身于上庶人修其身于下不敢尊已而卑人不
敢责人而宽已不以已之所难者强诸人不以已之所
恶者加诸人夫然故施之于家而亲爱贱恶畏敬哀矜
敖惰无辟也施之于国与天下而上下前后左右无拂
也五寸之矩尽天下之方一人之身尽天下之情絜矩
卷二 第 7a 页
之道即修身之道也由身推之而至于家由家推之而
至于国由国推之而至于天下吾道一以贯之而已矣
忠恕而已矣大学之功始于致知格物物有本末格物
者格此物也致知者知本之谓也自忠恕之道不讲而
治与道分本乱而求末之治所由与唐虞三代之治异

   大学论(下)
大学论平天下至于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帝
王之能事毕矣然而所好之不可不慎也民之所好者
利而上亦好之则必至夺民之利利聚于上而悖出之
卷二 第 7b 页
患随之矣夫利之为言赖也上下所赖以用者惟财而
财之源出于土有人而土可治土治而出赋税以奉上
财用于是乎不竭有小人者刱为理财之说谓可不加
赋而国用足也于是阴避加赋之名阳行剥下之计山
海关市之利笼于有司日增月益曰吾取诸商贾非取
诸民也然商亦四民之一上之取于商者逾多则货益
昂而民之得货益艰商未病而民已病矣又刱为节用
之说谓吏俸可减也簿书期会之间小有违失可夺其
俸以示儆也大吏无以自给则取之小吏小吏无以自
给则仍取之民虽不加赋较之加赋殆有甚焉大学一
卷二 第 8a 页
篇极言以利为利之害初无一言及于理财朱文公释
此章之意云务在与民同好恶而不专其利正谓同好
恶之君子当好仁而不可好利耳天下之财自足供天
下之用财者天之所生上与下共之者也上不多取于
下则下不觊觎于上上下各安其欲而无自利之心吏
不贪残国无奸盗此久安长治至易至简之道也圣人
岂有它谬巧哉
   皋陶论
苏子瞻曰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师将杀人皋陶曰杀之
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严而乐尧用刑
卷二 第 8b 页
之宽此非尧与皋陶之言也苏氏以意度之而后人多
称之甚矣苏氏之失言也记曰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
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夫所谓尽心焉者准乎情
酌乎理而断之以法审之于用法之先而持之于定法
之后杀之法当杀也非有司所得而杀也宥之法当宥
也非天子所得而宥也天子以三尺法付之士师而士
师即奉斯法以从事一出一入民之生杀系焉法当杀
而故出之是之谓纵法当宥而故人之是之谓滥天子
之不可以纵奸而士师之不可以滥杀也夫人而知之
矣且以尧之圣而举皋陶以为士师非以其用法之公
卷二 第 9a 页
而当乎如其公而当也皋陶曰杀之尧亦曰杀之而天
下不病尧之好杀皋陶曰宥之尧亦曰宥之而尧亦不
咎皋陶之好名孟子不云乎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
王者之民皞皞如也若夫畏其臣而乐其君此叔季之
事非至治之世所宜有也古之称执法者莫如皋陶皋
陶而曰杀之必其法之不得宥者也而尧乃骪法而宥
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皋陶亦可辞士师而去矣
或曰皋陶非不知其可以宥也欲恩之出于上耳夫恩
出自上非大公之治也帝王之治天下如天地然春温
秋肃造物不居其功赏庆刑威朝廷不矜其断惟无私
卷二 第 9b 页
而已矣人有罪而杀之可矜而宥之皋陶之仁即尧之
仁也士师得其职而天下无冤民天子之仁孰大于是
顾沾沾焉侵有司之权活数人之命以市恩于天下曾
谓尧之圣而为之哉欲恩之出于已而委怨于有司是
上贼下也计恩之必出于上而锻鍊周内以入人之罪
四海之大其丽于法者多矣天子虽甚圣神安得人人
而平反之是下贼上也上下之间以术相欺刑罚之不
中必自此始矣故曰此苏氏之失言也或日苏氏之言
盖有所本矣记云大司寇以狱之成告于王王命三公
参听之三公以狱之成告于王王三宥然后制刑非宥
卷二 第 10a 页
之三而何曰周礼有三宥之法一宥曰不识再宥曰过
失三宥曰遗忘秋官司刺掌之矣大司寇告狱成其合
于三宥者三公与司寇先平断之而后称王命以宥之
耳非有司欲杀之而王特宥之也若夫文王世子所云
公曰宥之有司曰在辟者乃公族有罪之法固不可援
以为證也
   冯煖论
古之为大臣者公耳忘私国耳忘家君推诚以任下臣
尽力以报上循乎理之所当然而未尝求馀地以为藏
身之固以故功成名遂而身益安予读战国策见冯煖
卷二 第 10b 页
为孟尝君谋三窟事何其识之鄙而谬也夫孟尝君之
于齐有公族之亲有相之尊不务治国爱民为先而徒
招致任侠奸人为之食客欲假其谲诈要誉一时以长
享薛邑之奉此其识量凡近固难以古大臣之义责之
而士之能以古人自待者亦安肯留门下幸舍与鸡鸣
狗盗者比肩然则煖之依附孟尝君而为之谋三窟也
固无足怪虽然其所为谋者则已左也夫相齐而不能
自安以谗谤之身而守区区之薛虽得民何益秦齐之
雠也不容于齐而求之秦秦未信也而齐之疑滋甚传
曰邑有先君之庙曰都春秋以降强臣之据大都而覆
卷二 第 11a 页
其家者何可胜数曲沃晋之宗庙在焉而栾氏以亡吾
未见立庙之可以存薛也设有谗人交搆其间而声其
罪以责之则市义之名已非人臣之义而贰于它国罪
且不容诛或援大夫不得祖诸侯之礼将以立庙为僭
有是三者孟尝君且重得罪于齐又安得以一日高枕
而卧乎大臣之道祸福当置之度外别无自全之策仕
而营三窟未有能免者也战国之际法网尚疏故孟尝
君幸而得免而后人以为煖之力岂不谬哉
   晁错论
汉文帝时晁错上书请以术数教皇太子拜太子家令
卷二 第 11b 页
太子家号错为智囊及景帝即位错益贵用事谋侵削
诸侯吴楚兵起以诛错为名错竟要斩东市乌呼景帝
可谓失刑矣虽然错固有以教之也古之人君于其臣
也尊之信之礼貌以待之故臣不挟术以干君君亦不
忍徇利而弃臣春秋以降主益替臣益骄于是始有倡
为刑名之学以救时之弊以尊君而抑臣者商鞅以之
强秦而卒以自亡秦人用鞅之法并天下愈益任法蒙
恬李斯皆将相久任事秦以法诛之若刳羊豕然古之
能尊其君未有如秦者也秦以胥史仆隶待其臣而臣
于秦者亦尽顽顿无耻无有与上同休戚者商鞅之法
卷二 第 12a 页
不独自亡而终以亡秦矣汉文宽仁待下而晁错以刑
名进错知帝不能尽用因请以术数教太子盖知太子
之猜忌而投其所好也天子在而自结太子错自此见
轻于太子矣吾闻以仁义治天下未闻以术数治天下
以术数者好杀而不信其臣者也错之对策拟汉文以
五帝谓群臣莫能及而勉以躬亲其事盖导其君以骄
也君骄而侵臣之职于是乎任法而不任臣以臣为不
足任也故杀之而不悔此错之所谓术数矣错之说不
用于文而用于景错欲倾诸大臣而中之以法而景帝
乃即以此术杀错何也吴之反谋非一日矣帝之与错
卷二 第 12b 页
谋吴非一日矣帝之所忌者惟吴而错欲因以谋楚赵
诸国则非帝本意也帝方倚错为智囊而错谓非侵削
诸侯则天子不尊而宗庙不安帝之排众议而任错将
以制七国也七国反错无以制之帝知错之不足任也
而诛错之谋成矣且错之议曰兵数百万独属群臣不
可信陛下不如自出临兵使错居守噫汉之群臣举不
可信错独可信乎将兵者不可信居守者又可信乎使
天子将不可信之臣以行而天子亦安肯留不可信之
臣以守此一议也景帝固疑错之有异志矣不然要斩
极刑也孥戮惨法也果用爰盎之计杀一错可以谢七
卷二 第 13a 页
国何忍加以要斩且并其父母妻子同产尽置之重辟
哉错谓群臣不可信故诛错以安军中诸将之心此景
帝之术数即错所教也礼有议贵议能之例而法家绌
之恶其法不立也法在必行错所受申商之学如是庸
讵知适以自祸也是故任刑之君常至于乱国任法之
臣常至于杀身鞅斯惨礉而秦速亡萧曹清静而汉后
灭错之不幸见诛汉之幸也不然以景帝之猜忌而错
以刻深辅之几何其不为亡秦之续矣
   何晏论
昔范宁之论王辅嗣何平叔也以为二人之罪深于桀
卷二 第 13b 页
纣晋书既载其文又以崇儒抑俗称之乌呼宁之论过
矣史家称之抑又过矣方典午之世士大夫以清谈为
经济以放达为盛德竞事虚浮不修方幅在家则丧纪
废在朝则公务废而宁为此论以箴砭当世其意非不
甚善然以是咎嵇阮可以是罪王何不可史载平叔为
尚书奏言善为国者必先治其身治其身者慎其所习
所习正则其身正是故人君所与游必择正人所观览
必察正象放郑声而不听远佞人而弗近可自今以后
御幸式乾殿及游豫后园皆大臣侍从因从容戏宴兼
省文书询谋政事讲论经义为后世法予尝读其疏以
卷二 第 14a 页
为有大儒之风使魏主能用斯言可以长守位而无迁
废之祸此岂徒尚清谈者能知之而能言之者乎若夫
劝曹爽绌司马懿此平叔之忠于公室也爽固庸才不
足与断大事不幸为懿所害魏之国是去矣辅嗣位虽
未显而见知于平叔尤深当亦非廑以浮誉重者宁柰
何不考其本未而辄以膏粱傲诞利口覆邦诋二人者
哉自古以经训颛门者列于儒林若辅嗣之易平叔之
论语当时重之更数千载不废方之汉儒即或有间魏
晋说经之家未能或之先也宁既志崇儒雅固宜尸而
祝之顾诬以罪深桀纣吾见其蔑儒未见其崇儒也论
卷二 第 14b 页
者又以王何好老庄非儒者之学然二家之书具在初
未尝援儒以人庄老于儒乎何损且平叔之言曰鬻庄
躯放元虚而不周于时变若是其不足乎庄也亦毋庸
以罪平叔矣陈寿之徒徒以平叔与司马宣王有隙而
辅嗣说易与王肃父子异晋武肃之外孙也故传记于
二人不无诬辞而宁复倡为大言以諆之恐后人惑于
其说爰著论以駮其失焉
   梁武帝论
治国之道如养生然养生者不能保身之无病而务求
医以药之治国者不能必政之无失而务纳諌以救之
卷二 第 15a 页
是故血气之强壮非不可恃也而讳疾而不慎者身虽
强必夭人民之富庶非不可恃也而拒諌而自矜者国
虽安必亡昔梁武帝以雄才手定大业在位四十馀年
修礼正乐祥瑞毕臻迹其生平无大失德而终于国破
身亡为天下僇史臣以为耄年委事权倖之故夫权倖
之臣必乘人主之昏怠淫侈始得售其奸武帝博通经
史洞尽物情不可云昏三更理事日昃就食至于百司
莫不奏事不可云怠布衣皂帐食无鲜腴五十外便断
房室不可云淫与侈且其时所称权倖者不过朱异耳
以言乎倖既非闳籍之伦以言乎权亦非梁窦之亚侯
卷二 第 15b 页
景之纳降出自帝意而异特赞成之故帝终不以是咎
异谓一异足以亡梁非笃论也然则梁何以遽亡曰梁
之亡亡于拒谏而自满也方创业之始沈范周徐大都
非骨鲠之彦护前之失休文已早识之及临御日久旧
臣彫落以为天下皆莫已若也而恶人之谠言谠言不
至于前则所用者皆容悦谄谀之徒无有为梁任事者
而梁之亡形成矣观于贺琛之谏非甚激切而武帝口
授主书诮让几二千言曰贪残曰奸猾则诘其主名曰
深刻曰烦费则穷其条目必使之谢过不敢复有指斥
而后已乌呼武帝岂诚以长吏为无一贪残白司为无
卷二 第 16a 页
一深刻朝廷无一妨民费财之事也哉不过涂饰一时
耳目以钳谏者之口谓可欺天下后世尔且其言曰我
自除公宴不食国家之食多历年稔乃至宫人亦不食
国家之食夫天下之财止有此数正赋之外别有私蓄
要皆国家之物帝与宫人非能辟谷岂有不食国家之
食之理以是推之多见其伪而已矣夫琛所陈四事者
虽中当时之弊犹不至于亡也病在自以为是而恶人
之言言事于人主之前人情之至难也引而进之犹惧
其弗言责而怒之谁复为言者以四海之大百司之众
无一人能为朝廷直言而国不亡者未之有也何也正
卷二 第 16b 页
人者朝廷之元气也无直言则正人之气不伸而夸毗
体柔之徒进而用事虚美熏心实祸闭塞识者知有土
崩之渐而宴然犹以为金瓯无缺也当此之时虽无侯
景亦不免于祸何也元气衰则百病皆得而杀之不必
痈疽之能杀其身也虽然以武帝之聪明才略岂不知
为其身与其国计特以自信太过视谏诤之言皆浮而
不切于务徒足以损已之名故拒之甚力也庸讵知祸
之一至于斯哉是故有天下而能保之者必自纳諌始
   王安石论
世称王安石误用周礼而宋以亡非也安石曷尝用周
卷二 第 17a 页
礼哉记云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经礼者周官也曲礼者
仪礼也晋韩宣子观易象与鲁春秋而知周礼之尽在
鲁安石立经义法废仪礼春秋不用至诋圣人之经为
断烂朝报而驱士大夫以习其所为新经义者其妄且
誔如此安知所谓周礼哉所以尊周礼者将以便其新
法也六官之中大纲细目无所不备独取泉府一官以
證其青苗市易之法安石曷尝用周礼哉安石之人对
也劝神宗每事当以尧舜为法而讥唐太宗所为不尽
合法度可谓责难于君矣及观其诗有云今人未可轻
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而其子雱遂亟称鞅为豪杰之
卷二 第 17b 页
士夫鞅之所为三尺童子耻之安石将以经术致君尧
舜而称鞅不置何为乎安石平生好为大言欺当世一
旦得君欲去旧臣及异已者而惟其所欲为于是乎亟
变法令而以富强之说进又以为不托于圣人之法则
无以坚人主之信而钳异已者之口此即商鞅之挟三
术以钻孝公者也其托于用周礼者安石之伪也予尝
论安石之学出于商鞅而鞅之法专而一安石之法繁
而纷则才已不逮鞅自言其治之不如三代而安石藉
口讲学动必称先王以掩其言利之名则鞅犹不若是
之诈也此所以败坏决裂不如鞅之尚有小效也范纯
卷二 第 18a 页
仁申中书状谓其舍尧舜知人安民之道讲五伯富国
强兵之术尚法令则称商鞅言财利则背孟轲盖切中
安石之病后之人重其文辞因欲未减其误国之罪如
公议何
   洛蜀党论
元祐之初东坡在翰林伊川在经筵海内方拭目望其
登进伊川起自田閒资望尚浅于经筵欲复坐讲之制
俨以师道自居固难久于其任矣苏与程虽志趣不同
亦断无妒贤疾能之意乃以枉死市叔孙通之诮深恨
切齿而其徒朱光庭等群起而攻之当时温申两公初
卷二 第 18b 页
更新法熙丰憸人屏居散地窥伺衅隙而光庭首擿东
坡试馆职策问以谤讪先朝为词此蔡卞章惇意中欲
言而未敢言者而光庭首先及之其心特欲为师报怨
而绍述之祸即此一言启之卒之两败俱伤并其师亦
人于党籍而不复振譬诸乡人有怨其邻者持火往爇
之而不虞燎原之燄延及已之室庐祠宇而靡有孑遗
也光庭之无远虑未足深咎盛德如伊川何未闻出一
言以阻之邪明道以忤王安石见黜乃言新法之行吾
辈激成之岂可专咎安石东坡之于伊川不过口舌讥
诮在大度者正可置之勿论何遽视为不解之仇也明
卷二 第 19a 页
道尚宽于安石而伊川不忍于东坡母乃量之未广也
乎夫摭语言文字之失陷人于罪纵使幸而得逞如吴
处厚之于蔡确犹为士论所薄况洛蜀之隙其端至微
而光庭与贾易首先攻苏以致朋党之说牢固而不可
解久之为奸臣藉口遂成一网打尽之局诗云谁生厉
阶至今为梗夫树党以攻苏者程氏门人为之蜀党之
名亦贾易辈加之也以诽谤为罪则必以绍述为功光
庭辈不过借此名目蕲于必去苏氏非欲翻元祐之案
而其祸乃至如是之烈吾读李氏续通鉴长编考两家
交恶始末未尝不三叹息也
卷二 第 19b 页
   张浚论
昔子路问夫子以行三军则谁与而夫子荅之以临事
而惧好谋而成夫兵者凶器故战为圣人之所慎必有
素定之谋而后为之而必成有其志而无其时弗居其
位可也有其时而无其才弗任其事可也岂有托忠义
之名驱不教练之卒任不素习之将而侥倖于一试者
哉宋之张浚志广而才疏多大言而少成事迹其生平
用兵有败无胜此圣人所讥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而
史家曲为称赞至以诸葛武侯相况何其拟之不于伦
邪武侯于隆中问荅已谓曹操难与争锋欲收荆益以
卷二 第 20a 页
为根本既而卒如其言及后主之世前后出师鞠躬尽
瘁盖审乎已之智谋足以制敌而不制于敌即未能一
举吞魏亦必无失地蹙国之虑故任其事而不辞耳浚
早年为汪黄所引专攻李纲本非公论所与逮苗刘之
变兴师勤王致位枢密遂幡然以功名为已任其始欲
经略关陜意非不善也乃有李彦仙而不能救有曲端
而不能用富平一败五路尽失不得已为保蜀之计既
而撒离喝入兴元又不能固守俟其粮尽引退腼然以
收复论功其进退无据亦已甚矣淮西之役既夺刘光
世兵权乃疑岳飞而不用欲以轻躁喜事之吕祉尽护
卷二 第 20b 页
诸将郦琼既畔资粮尽空淮西之未失者特其幸耳隆
兴之初金主新立彼虽有衅我实无谋以垂暮之年驱
难御之将倾国大举裁得两县便即溃败此岂有老谋
胜算者哉吾谓浚之无谋不待溃败之时知之当其出
师之始而已知之何也古之克敌者量力而进如善博
者非胜弗投也桓温尝灭蜀矣刘裕尝灭燕与秦矣不
闻请移跸以壮其声势也即诸葛之北伐亦何尝请后
主幸汉中哉浚初经略陜西则请幸武昌矣其后用兵
淮泗则又请幸建康矣武昌之议幸而不用建康之与
临安均为偏隅浚既志在恢复而犹必假主威以作将
卷二 第 21a 页
士之勇此其气已怯其号令必不严固不待临陈而知
其无能为矣彼特见澶渊之役以天子自将成功而不
知真宗全盛之时思陵播越之后事势迥殊彼方畏金
如虎而我欲借其虚名以当孤注之掷亦见其惑矣靖
康之耻臣子一日不可忘身为大臣自量无戡乱之才
毋宁避位以俟能者否则竭生民之膏脂糜生民之血
肉有损于邦国无益于君亲况乎建议移都虽曰责难
于君实欲分已之咎此尤无策之甚者未可以其负一
时盛名而随声附和也
卷二 第 21b 页
卷二 第 21b 页
  轮回论
呜呼始为轮回之说者谁乎其欺天诬神驱斯世而入
于禽兽者乎夫天地之生人与生物同而人独灵于万
物者以其有人伦也五伦以孝为先人无愚不肖未有
不爱其父母者以其身为父母之身也故终其身而不
敢忘父母自有轮回之说而有今生之身有前生之身
又有前乎前生之身推之至于无可穷皆即我之身即
各有父母身死之后又有来生之身又有后乎来生之
身亦推之至于无可穷亦即我之身而又各有父母于
是乎视父母如路人不以为恩而转以为累必出家学
卷二 第 22a 页
佛而后可免于轮回之苦此其惑人计甚狡而言甚巧
矣而人之习其教者昧其可孝可弟之心甘为不孝不
弟之事靡然从之千有馀年而不悟可不为大哀乎夫
生死者人之常犹草木之春荣秋落也形神合而有身
若色香合而为花未闻花落而香留安得身亡而神在
自众庶挴生方士以长生诱之久而不验释氏后入中
国乃谬悠其词以为形有去来神无生灭不受吾法即
堕轮回之苦骤听之似亦导人为善而不知其教人以
不孝不弟之为祸烈也或曰神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
形与神既非一物则神亦可不灭曰始死之际魂魄相
卷二 第 22b 页
离虽有升降之殊终无久而不散者先王知鬼神之情
状故制祭祀之礼使有所归而不为厉承祭者必其子
孙子孙与祖父气相嬗也非其族弗祭气不属也若如
释氏所言昔为张甲之父今为李乙之子风马牛不相
及矣何以祭为易传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
家必有馀殃祸福皆人所召而作不善者祸及其身甚
则及其子孙感应之理昭然可信也今其言曰前生作
恶今生受苦是张甲之恶移祸于李乙之家颠到孰甚
焉此非导人为善乃劝人为恶耳且轮回之权谁实司
之将穹苍自主之耶抑将设官分曹具簿籍置胥徒一
卷二 第 23a 页
一校其违失视下界官司繁剧且百倍耶此其说难以
欺三尺童子而世之粗读儒书者亦或妄听而深信之
是诚何心哉先儒言老氏近于杨释氏近于墨以予观
之释氏亦始终为我而已恶睹所为兼爱者彼其弃家
而学道并父母亦不暇顾而唯求已之不入轮回是视
已重于父母也就使果證上乘亦唯一已得大自在于
众生何与焉一生受人供养自觉素餐乃借普度众生
为辞以诳惑檀越诡言兼爱实则为我也杨之为我不
肯损己以利天下而释则并取天下之利墨之兼爱犹
曰施由亲始而释则冤亲平等是其害尤甚于杨墨也
卷二 第 23b 页
圣贤之求道以明人伦也弃人伦以求道则非吾所谓
道圣贤之存心存其孝弟之心也舍孝弟以言心则非
吾所谓心人生天地閒只有见在之身夭寿不贰修身
以俟之身存则道存身没则名存名存道亦存也前生
后生于吾何与安有轮回之患哉本无轮回而辄自恐
怖是为妄想以轮回恐怖人是为妄言蔑伦之人天所
不祐忘亲而求免堕落乃真堕落也虽日谈心性奚益
且夫田鼠为鴽爵入大水为蛤物或有之唯人独否人
所以异于禽兽也自有轮回之说而人且入于畜生矣
畜生亦转而为人矣人虽甚不肖岂有甘心侪于禽兽
卷二 第 24a 页
者禽兽知母而不知父出家者并父母而远之其知识
亦何异于禽兽哉吾故曰是不足与深辨也去其轮回
之想可矣
潜研堂文集卷二 门人袁廷梼校字
卷二 第 1a 页
潜研堂诗续集卷二
               嘉定钱大昕
   奉
命典试河南出都作
我马皇华使云秋落实繁心仍依魏阙梦偶到梁园灰
岭晴馀澹卢沟涨后浑主文频忝窃四出郭西门
   琉璃河
到处飞鸿指爪移往还几度又今兹琉璃河水仍如镜
十六年前鬓未丝
   晓行
卷二 第 1b 页
残漏五六点稀星三四匀岸崩枯似腊树秃立如人估
客郎当铎征夫轣辘轮趁凉同起蚤露气湿衣巾
   楼桑村和西厓侍读韵
小市流传帝子居郁葱佳气讵云虚依袁偶作投林鸟
入蜀居然纵壑鱼锦里筑坛非故土楼桑成盖忆当初
英雄魂魄知馀恨未得归乘左纛车
   赵州道中
一日驰两驿恒州又赵州树浓知有市山澹却宜秋乾
鹊鸣占喜凉蝉语带愁自从前夜雨禾沗望油油
   雨花庵
卷二 第 2a 页
蓦直一条路清凉三碗茶勺泉分耨达初地即耆阇我
亦津梁倦兼之痴钝加化城真可住妙法问莲华
   豫让桥
有死雠当报无成志亦雄谁能知国士元在众人中
   磁州
蔺相如里野花秋崔府君祠落日愁一路重冈连复断
水清土沃是磁州
   韩魏公祠
两朝定策数安阳晚节黄花独自香何事裕陵亲政日
翻将国事付獾郎
卷二 第 2b 页
   过安阳有感韩平原事四首(相传金人得韩伲/冑首葬之安阳祖)
(墓谥曰忠缪谓其忠/于谋国缪千谋身也)
十年富贵老平原一著残棋一局翻毕竟未忘青盖辱
九京不愧魏公孙
胸无成算掷千钧壮志区区那得伸一样北征师挫衄
符离未戮主谋人
匆匆函首议和亲昭雪何心及老秦朝局是非堪齿冷
千秋公论在金人
成败论人亦可嗤谁持秦镜照须眉如何一卷奸臣传
却漏吞舟史太师
卷二 第 3a 页
   黄粱祠
椿菌同朝暮荆凡孰在亡古今更代谢几度熟黄粱
   汴中咏古
香孩营里气葱茏宅汴何如卜洛雄舆地全收十国旧
宽仁巳变五朝风斧声终讶喧镫下禅话虚传出裒中
一代韩王称佐命誓书金匮负匆匆
龙行虎步俨居尊桴鼓亲提定太原酒赐牵机终有毒
𨫼炊热饼竟难翻图书馆阁徒誇富骨肉参商却少恩
一弟房陵犹稿葬燃萁那不忆同根
天书夜半授真符西祀东封礼各殊黄盖竟因孤注胜
卷二 第 3b 页
青坛想见万灵趋一钉未拔多疮痏五鬼纷来欲啸呼
终赖朝端有君子未妨小事偶糊涂
金芝御榻叶连绵卌载深仁浃八埏直士同升能受谏
和戎有利不开边文章都改西昆体将相争誇庆历年
若使神孙仍旧贯汴京九鼎岂能迁
妙选金枝得定储元臣匡辅事何如空头署敕机先决
雪涕陈言病亦舒四载忧勤凭几日两宫慈孝撤帘初
一篇濮议堪千古欧九何曾不读书
青苗手实算增缗条例三司次第新只喜善神常护法
那知安上有流民秀才尽变空疏学宰相何堪执拗人
卷二 第 4a 页
笑煞佳儿能绍述霎时断送汴城春
山寺归来好语闻宫中尧舜辅新君活民巳任温公相
草制争传内翰文岂意蛟龙才得水便教狐兔倏成群
原陵社饭匆匆过黑白青蝇了不分
亲书党籍姓名留符祐忠良一网收遂使舒王跻配享
何妨隐相厕清流东南花石民膏竭西北戈鋋战骨愁
转眼青城才梦觉燕山亭外望皇州
积薪厝火久相仍顷刻中原便土崩几见三衙冲矢石
空劳四出括金缯北辕此去嗟何及南烬遗闻事草凭
独有幽兰孟居士白头话旧恨填膺
卷二 第 4b 页
中都才幸又南京冷笑狂王贯巳盈隋炀穷兵知不返
苻坚独断竟何成空劳采石投鞭渡那许吴山掉臂行
多少墙茨中冓刺史家真㷳总难明
金瓯半壁渐摧残且倚黄河作堑看北望几时销战垒
南侵多事启兵端岂能方面皆胥鼎可有忠言继素兰
赖是和林勤远略幕巢偷得十年安
亲征决战本儿嬉寂寞空城那可支将相备员霜后萚
河山满眼局终棋归潜空剩刘祁志都省新刊崔立碑
红粉青娥驱北去仳离略似靖康时
   渡河
卷二 第 5a 页
南来清口北荥阳又自陈桥溯汴梁终古河流仍浩浩
此生岁月感堂堂使星天上重辉映新妇车中自闭藏
敢诩涉川忠信在 国恩思报只文章
   到开封作
灌输南北据通津民物依然旧俗淳月落长河浮浩荡
云开二室见嶙峋梁园风雅应犹昔伊洛渊源想未湮
测景天中分刌正要将圭臬示文人
   访艮岳故址复成咏古十绝句
黑白分明讵可欺熙丰流毒靖康时蚤知绍述元非孝
端礼门前悔立碑
卷二 第 5b 页
蔡家廿载执朝权犹是荆舒一脉传父领三师儿尚主
等閒断送宋山川
博古殷周法物收宣和书画重千秋科名也妒寒儒占
特放嘉王作状头
新声乐府手亲裁曲院调笙教主来太息章惇真具眼
端王当璧果非才
稽首神霄达紫𨵽上清司命有曾孙天尊大有降魔力
不为君王挽北辕
玉真天遣下蓬瀛黄箓斋馀未析酲毕竟安妃有仙骨
不曾流落到青城
卷二 第 6a 页
国论谁能别正邪四时仕宦到清华昨宵闻说黄麻下
宰相新除花木瓜
神运奇峰自太湖伏犀抱犊态全殊不知五国城头去
曾带华阳片石无
榛蓬蓬曲听来真厝火方然又益薪买得燕山竟何用
却抛艮岳与它人
海上空劳使节过夹攻庙算竟如何燕城岁币才输毕
巳报金兵犯两河
   赠何谦之制府即留别三首
维岳天中贵洪河地脉长三川归统制百姓待平章文
卷二 第 6b 页

武通而达精神寿且康黄花开九日晚节独芬芳
理数探河洛勋名继召郇识因更事练品以读书醇量
可涵千顷功真活万人公馀陪笑语一室盎然春
巳听骊歌唱重为三日留戒途方北上乘传又南游爱
我情何挚从公愿未酬异时岭海梦犹恋汴城秋
   归德道中
九月潦尽浅水枯斜阳欲下乌群呼苇花平铺白蚕茧
柿实叠缀红珊瑚里媪提棉携笼出邻翁拾柴换酒沽
分明秋田行看子安得好手为我图
   会亭道中
卷二 第 7a 页
杂树秋犹密茅斋小不斜儿童分柿子村市卖棉花巳
觉尘沙少兼无仆马哗邮亭留一饷风景似吾家
   宿州城外
符离城边大道直名隶江南实淮北今秋河水溢茅城
水及半扉屋攲仄禾黍盈畴不一收曳杖村氓面犹墨
朅来潦尽水转清往往空潭涵碧色凫鹥拍拍城东西
渔子承梁网九罭行人不识居者艰翻爱烟波渺无极
   临淮
我行渡淮抵濠上一线官道夹碧波雨后泥融犹未燥
马蹄留印千蜂窠钟离自古称壮县雉堞三板存无多
卷二 第 7b 页
空桑臼中夜出水城市半窟蛟与鼍行人指点遗址在
廿年浩劫须臾过临淮之鲫长尺半过客食指动则那
兼闻今年夏苦旱一半枯槁田中禾贫民容易去乡里
乞食四出争唱歌女郎赤脚头裹布呱呱弱子背上驮
细腰打鼓音嘈杂㩳身上索行婆娑小儿穿梯矫如鹘
中妇弄甓轻于梭穷人虽能出百巧风俗呰窳云如何
传闻此风昉明季徭役繁重民荐㽨由来救弊当以渐
先富后教理不讹男耕女织各有业导之礼法毋烦苛
刍荛罪言或可采长吏勿漫誇催科
   包孝肃祠
卷二 第 8a 页
孝肃祠无恙须眉凛若秋河清犹可俟钢直肯为钩公
岂侪擒虎(用韩擒虎事公有阎罗包/老之谣俚俗传会实之)人休诧夺牛儿童
知姓字肥水共长流
   道旁
逃荒人户官道旁十十五五纷成行肩驮背负去故乡
儿与釜甑同一筐日食溢米才充肠昼无庐舍夜不床
幕天席地无周防人离乡贱计非臧(吴谚云人离乡/贱物离乡贵)
驱奚暇虑久长但愿盎有斗粟藏生生世世无逃荒
   舒城山行
冈岭四围合我行将安之自崖勿遽返曲折境益奇读
卷二 第 8b 页
书能得閒进步乃无厓不知身巳高但讶城市卑徐行
毋使困践实斯不危涑水有遗诫三复真吾师
   宿武峡关驿舍壁閒见香树先生山行诗追次
   其韵
好山如良朋不速亦既觏洪厓与浮邱拱揖列左右初
从南奖入平远一波皱渐进乃益佳缭曲往而复一峰
閒一峰青翠若相斗水边俛啄鹤云外孤飞鹫石骨藏
不露自矜肥胜瘦密树覆肩胛清泉任肤腠村居俨桃
源水竹绕前后中通南北邮旁置双只堠舍馆得我所
此乐敢多又前途闻更奇灵秘不予囿讽咏文端诗名
卷二 第 9a 页
与斯山寿继声病未能孤负东南秀
   晓过北山岭至桐城
泱漭晓云横云深不碍行四围皆叠嶂五雉见孤城老
柳行行秃疏篁个个清龙眠如有约十里送兼迎
   入潜山境行乱山中山甚高而平坦易上不露
   崭绝之迹赋诗美之
遥望白云封盘旋路几重崇高君子德坦易达人胸浅
水千头鸭连冈五鬣松畬田如可买此地作山农
   寄题山谷寺
梦游山谷巳多年咫尺真源又邈然诗慕涪翁全未似
卷二 第 9b 页
衣传三祖想无缘瞑牛石上蹄痕印洗墨池头绀影圆
输与嘉禾老学士扶筇到处有新篇(谓萚石/阁学)
   潜山城外
邑小城初筑民淳吏得閒人家篁竹里客路柳松閒红
入秋深树青排晓后山灵仙知不远怊怅未跻攀
   太湖县
碧涧城南壮青峦县北高编篱多竹筱盖屋有松毛水
牯翻犁健山禽上屋号肩舆聊纵目未厌客途劳
   过枫香驿
乍过枫香驿遥瞻五祖坛涧流清溢汞沙路赤蒸丹江
卷二 第 10a 页
近山容润冬来树意寒村村巫赛社童稚亦知欢
   黄梅东山礼五祖真身
五叶从来溯一花一花还自有根牙讲经台下瞻殊相
破额山头指故家人说黄梅真净土谁修白业證𣬈邪
传衣公案休分别祇恐尘埃把镜遮
   题五祖塔
老少元平等谁非广化才栽松衣可付多事约重来
明镜时勤拭人推慧绝伦谁知舂米熟偏待岭南人
   行庐山下
香炉缥缈紫烟浮一朵芙蓉翠欲流毕竟江南异江北
卷二 第 10b 页
江州山又胜黄州
前峰翠浅后峰深正面晴岚侧面阴一步一回看又别
此中脉络了难寻
九天使者降灵骖灊岳青城鼎足三倘作匡庐老提举
二十(平/声)四考我犹堪(太平宫祀九天采访/使者宋时设提举官)
三笑流传过虎溪远公遗迹未全迷高贤十八今何在
只有长松翠鬣齐
涧底泉声殷若雷岭头云气絮成堆入山它日非生客
曾识匡君半面来
亭亭五老各霜髯招我支筇上翠尖不为夫君留信宿
卷二 第 11a 页
烟云多取恐伤廉
   乌石门
乌石门开类削成清流一线泻淙琤小松戢戢多于荠
人在王蒙画里行
   安义村行
有树村皆秀依山水便清沙冈排箬笠田陌划棋枰寒
意江南缓冬前半月晴元规尘不到自在客中行
   晓行
晓行乱山中前望百顷湖湖中青数朵有似小姑孤了
知本非水云烟幻斯须初日忽回照金色鱼鳞铺三竿
卷二 第 11b 页
日渐高云水两巳无惟有峭茜峰缥缈芙蓉敷黄山吾
未到斯理可举隅忽疑大瀛海时作桑田枯得非和合
成云雾气所嘘千劫一旦暮鲲鹏笑蟪蛄我言岂谬悠
试问蒙庄徒
   高安
一水贯城流连村草树稠琅玕千万个不枉唤筠州
   清江城外
背郭村偏密穿冈路半斜殷红残柏叶小白簇茶花浴
鸭非无沼归牛各识家趁虚成聚落未觉市人哗
   文信国祠
卷二 第 12a 页
颠沛求仁得从容取义真浚仪元具眼科第得斯人
生祭词徒壮知音世果稀黄冠倘南返何减首阳薇
   憩万安村舍有老叟年八十三矣足迹未尝入
   城市为赋诗
四面崇山翠错连中央容尔屋三椽秧松遍向峰腰插
鞭笋多从石罅穿瓦盎绳床留客住耘瓜锄菜教儿专
老来久厌风波恶十八滩头不上船
   晓雾行万安城南
晓入烟云窟里行漫漫对面不分明青山想厌红尘客
不肯随人出送迎
卷二 第 12b 页
四望茫茫一槩同时闻鸡犬白云中江山清福难消受
咫尺翻教眼界穷
   雾
雾重了无山衣沾若有雨遥见三板船摇橹云中去
   山行
㶁㶁原泉泻重重秀嶂包崎嵚缘石骨曲折就山坳红
醉枫辞叶青攒竹放梢停舆屡回顾安稳是衡茅
   赣州
绕郭青流碧玉函风帆驻泊尾交衔滩声夜落储潭庙
云气晴升马祖岩地近炎州无瘴疠路穿绝磴自崭嵓
卷二 第 13a 页
南来真讶暄寒别脱却羊裘换夹衫
   山中
山中仄出县出泉道旁一丛两丛竹泊然无语自清甘
与我周旋观不足人言竹泉俗可医俗子遇之了不知
悯孙不狂谁会得孟嘉小异空尔为
   庾岭谒张曲江祠次壁閒德定圃前辈韵
金鉴言终验黄虬祸蚤知宋姚功可继伊吕道为师此
地关山险犹传镵凿遗涧毛搴欲荐风度至今思
   过岭口占
病鹤乘轩只自惭九方相马敢云谙三千红树青山路
卷二 第 13b 页
直送行人到岭南
   南雄舟行
水浅沙停一线滩十夫推挽力空殚谁知咫尺淩江路
下水翻同上水难
   忽忽
忽忽悠悠土木形颔髭时见一星星逃名久怕囊抽颖
学道终忧谷食螟未得睡心聊就枕只图遮眼略翻经
平生剩欠游山债天许来看五岭青
   得李南涧书知于广州相待却寄
不见李生今五年南行万里一欣然新诗想得江山助
卷二 第 14a 页
名士仍兼政事传忆旧多通烹鲤字养廉半付刻书钱
药洲计日同吟啸窥镜惭予巽发宣
   浈阳峡
韶山皆骨立可望不可攀尤奇在临水清镜洗髻鬟朅
来浈阳峡澄泓一水弯轻帆捷于鸟飞入皱瘦閒石丈
各磊落对立坚不顽云中老浮屠揖我傲我闲前望路
巳断呀然闯元关讵敢高声啸恐惊长蛟跧舟师但裒
手目送青孱颜贪天汝为功不见来者艰
   大庙峡
一峡异一峡奇诡各逸群大庙当其中遥挹香炉芬青
卷二 第 14b 页
翠望不了草辨山与云寻云却有路九曲旋螺纹棹歌
才款乃荅响隔谷闻波面即山脚漱齧流沄沄湿湿牛
腹皤戢戢鱼首颁轩然老鹤立俛者群鸟耘背阴受晚
风就阳延夕曛何哉一刹那便有炎凉分
   初到药洲用石上宋人诗韵
仿佛前生住药洲入门几步即清流嵚奇石丈如相待
涉地何嫌风马牛
载酒拿舟旧石洲只今清浅一池流斋前九曜芒无损
半似蟠蛟半伏牛
一勺居然小十洲仙人掌迹印波流南宫诗句从何索
卷二 第 15a 页
懊恼榕阴大蔽牛
   题仇十洲桃花源图用陶靖节韵
生当晋宋交梦到殷周世心清自太古未觉怀葛逝桃
源宜卧游松径任芜废肯为督邮留欲就渔人憩先民
聊寓言画师烦绝蓺石洞若可寻秫田了无税只有家
鸡栖不逢邑犬吠人物俨仙流衣冠异唐制异境恍在
斯径思一苇诣清浅捕鱼溪可揭兼可厉墨林昔藏弆
流转阅百岁转运今词宗(秦果亭都/运所藏)识画誇眼慧偶披
咫尺图疑到清净界一念即去来独往无障蔽东坡巳
个中南阳自门外区区欲问津讵能参冥契
卷二 第 15b 页
   王石谷仿惠崇江南春色卷
平生未见惠崇迹耕烟临本巳难得吴装渲染剧清佳
貌出江南好春色东风催人蚤出耕水田几棱棋分枰
栗留布谷鳻鶞鸣或飞或集各有情绿杨毵毵千万缕
小桥曲折通蔬圃烟江不数王晋卿水村绝似赵孟頫
山人本家尚湖湄湖山深处容茅茨眼前好景写不尽
直以造物为吾师斯图著色澹更老名仿惠崇实过之
画舫斋中好风日神品铭心此第一从公乞借十日看
卧游宛在烟波閒
   顶湖山庆云寺
卷二 第 16a 页
未入羚羊峡先攀鹳鹤巢清流出云外古寺挂林梢石
瘦森奇鬼泉飞散薄绡偷閒成独往私署次山聱
   斋中无事兴到辄书数字
人皆可忠义不皆可儒林慷慨一时事著述千秋心天
不生竹帛善恶同埋沈夷齐与龙比安能传到今
裸葬杨王孙单产折伯式一事小异人名巳动乡国史
家为立传毋乃太无识丈夫稍有志动希身后名亦复
有侥倖此理谁能明不如读吾书不如养吾生日与造
物游且寻古人盟彭殇孰为天由蹻两无争吾自有千
古何必待管城
卷二 第 16b 页
臧纥信要君不妨取其智大哉造化心温肃两相济柰
何后代儒吹毛好论议妄引春秋法务责贤者备善人
不可为大奸翻得志入苙枉见招放手更无忌不如桑
门教苦海回头易驱儒俾入禅夫岂古圣意
木堇自有花天艳若美女蜉蝣自有翼衣裳亦楚楚幺
么尔何知风流太自诩造物偶吹嘘岂其长祐汝可怜
转瞬閒消灭入粪土世岂无大年谁信蒙庄语
大学戒聚财孟氏辟言利讵有桑孔徒可赞唐虞治介
甫好大言藉以售诈伪卵翼诸少年倾险败国事公然
配尼山俛视游夏辈非据那可常增我千载喟
卷二 第 17a 页
未游一介士狂气压九州和药进萧傅肯作缧绁囚安
昌龌龊辈何足污蒯缑曷不请尚方径断五侯头
大易言天地其道最恒久覆载靡不周高明而博厚隶
首善布算草测天地寿异哉安乐翁吊诡惑黔首十二
万为期混沌归无有消耗终戌亥开辟启子丑唐虞当
午运民物故繁阜更历三万年人缩如鸡狗我欲问安
乐此语谁所受太空了无言纪述自谁某谁从混沌前
亲见混沌后瞿昙谭劫数谬悠本无取柰何拾馀唾欲
与羲文耦
管子天下才四维重廉耻廉耻苟不张缓急那可恃夸
卷二 第 17b 页
𣬈体本柔圆转俗所喜五斗甘折腰百鍊化绕指朱门
苍头儿把臂称知巳岂徒叙主宾逝将寄妻子东郭乞
膰馀旁观笑冷齿丈夫自有真谁为中流砥
潜研堂诗续集卷二 门人黄钟校字
卷二 第 1a 页
潜研堂诗集卷二
               嘉定钱大昕
   竹枝词和王凤喈韵六十首
练祁秋涨接空濛望里微茫是海东短棹远冲烟树外
绿蓑渔子话乡风(宋宁宗嘉定十年知平江府赵彦橚/提刑王棐请割昆山县之安亭春申)
(临江平乐醋塘五乡置县以练祁市为治所练祁水名/也宋吴惟信泊舟祁川诗片帆屡捲暂停船东望微茫)
(接巨川元陈达观游练/水诗短棹远冲秋色里)
弹丸城小只如乡绕郭春流匹练光僻左自来遗迹少
图经空识府君庄(庄府君墓在澄江门南相传土人掘/得墓石云府君讳泰咸通三年葬昆)
(山县东一百里伍家冈/身横沥水西八十步)
卷二 第 1b 页
丽谯莲漏急相催背郭层楼面面开夜半钟声惊客梦
应奎山上月华来(钟楼在城东南隅/应奎山在儒学前)
绀塔崚嶒枕水湄升仙台下短篷移苍松翠柏天台路
可忆高歌击楫时(王可交华亭人移居白鹤江以耕钓/为业一日棹舟击楫高歌泛江歘见)
(中流䌽航载七道士呼可交登航谓曰汝好骨相合为/仙与之二栗食之甘如饴命黄衣送上岸但见峰岭重)
(复松柏参天乃在天台瀑布寺前/今升仙台故址在青龙寺塔西)
浯溪风度自超然烽火催归海上船吟罢看云滴露句
不知萝月落平川(王逢江阴人避乱青龙江上颜其室/曰萝月山房逢有诗云病就山中隐)
(烽催海上舟又云看云暮影/齐巾角滴露春声落枕凹)
海运乘风快使帆千夫长各署头衔何人为仿官师例
卷二 第 2a 页
卷二 第 3a 页
(黄肚浦后人讹肚为渡乃以春申君姓传会之明嘉靖/初邑人沈东津宅后掘得铁力木船一盖朱清张瑄造)
(舟海运/时所遗)
耆德争推中隐堂科名父子破天荒清修谨勿因人进
传与当官一瓣香(龚明之中吴纪闻曾大父讳宗元字/会之登天圣五年第主杭州仁和簿)
(时范文正公为帅改容礼之曰公器业清修它日必为/令器谨勿因人以进曾大父敬服其训又云曾大父自)
(都官员外郎分司南京谢事家居建中隐堂与尚书屯/田员外郎程适太子中允陈之奇相与从游日为文酒)
(之乐二公皆耆德硕儒致/政于家吴人谓之三老)
移栽盆树绮窗妍截得筠筒手自镌花鸟徐熙山马远
无人知是小松传(朱稚征号三松善仿名画剪盆中花/树朱缨号小松善雕刻竹器三松小)
(松之/子也)
卷二 第 3b 页
离披雨笠与烟蓑款乃声声放棹过一自樊川曾夜泊
至今清露白云多(杜牧吴淞夜泊诗清露白云/明月天与君齐棹木兰船)
牡丹头小拨轻桡兀坐低头长日消行遍九行十八镇
棹歌听唱雨潇潇(牡丹头/船名)
枫染秋林叶叶丹斜纹衫薄惹轻寒野田黄雀飞将宿
月上芦花白一滩(斜纹布可制衫黄雀/西乡多有之味美)
庄严佛像法堂供五粒松枝翠影重怪雨淙淙风瑟瑟
夜深疑化作苍龙(西隐寺古佛元时新安巧匠洪海云/所造寺有罗汉松二株系三四百年)
(物叶方蔼诗昼鸣风瑟瑟/晴怪雨淙淙今皆无存)
丛残诗碣倚颓垣姓氏传讹竹素园记否严陵投赠句
卷二 第 4a 页
南窗家世本苏门(集仙宫有元人右刻诗首题诗寄集/仙南窗炼师严陵杨大伦顿首末题)
(天历已巳夏孟书于练庠冷斋南窗炼师者集仙宫住/持提点冲靖守正凝和法师孙应元也故诗有炼师苏)
(门仙丹灶煮白石之句韩浚嘉定县志载此诗题云寄/集仙宫叶炼师案续吴录云嘉定之集仙宫宋嘉定十)
(七年道士叶子琬建子琬为两街都道正赐号/冲妙大师此诗作于元天历中不得与叶同时)
花朝二月雨初晴笑语相将北郭行折得缃桃刚一朵
小鬟偷压鬓云轻(俗以二月十二日为花/朝城西北隅多桃花)
刺眼䋣花细细开陌头女伴踏歌来烧香才罢游园去
延绿轩前薄相回(城隍庙后园水石亭台最胜中/有延绿轩俗呼嬉游为薄相)
辛苦吴郎发早衰诛茅曾此傍江湄轻阴细雨东风软
又是梨花瘦尽时(宋吴惟信字仲孚湖州人寓居白鹤/江有诗云白发伤春又一年閒将心)
卷二 第 4b 页
(事卜金钱梨花瘦尽东/风软商略生平到杜鹃)
横塘纵浦水潆洄吉贝花铃两岸开朵朵提囊看似茧
急携花簏捉花来(木棉一名吉贝花房日花铃花大者/曰提囊收花谓之捉花邑人称木棉)
(花止称花者犹/洛阳之牡丹也)
渔镫横照渌波明插藕编蒲岸岸平沙里钩来乡味好
绝胜糖蟹与糟蛏(沙里钩蟹属以/沙中钩出故名)
菜圃瓜畦拓百弓杭家村北夕阳红栋花倒覆三閒屋
酒幔低垂十里风(杭家村在顾浦西明巡抚周文襄忱/尝微行至此土人因名曰周公村)
澹沱湖光漾晚曛龙船戏水绿沄沄丹沙书就符教佩
蕙帐凉风夜辟蚊(五月五日看龙舟竞/渡丹沙符佩之辟蚊)
卷二 第 5a 页
横斜藻荇镜中涵洗尽浮云天蔚蓝烟际几番回橹窡
棹歌声入汇龙潭(汇龙潭在/儒学前)
白鹤江村吠乳厖白鹤江水射船窗罟师举网日薄暮
定有四鳃鲈一双(白鹤江在县西/南有白鹤村)
病疟唐生果怪哉流连时命亦堪哀胸中磊块难消得
日饮无何且百杯(唐钦尧荅友人问疾书仆之贱恙雅/与众异它人病疟多气乱仆兹病疟)
(转神清就枕之后一念感慨心雄万夫应制之撰述面/君之讲论原祖宗之纲纪究庙社之安危延诤千言具)
(有条理乃遂荡清宿恶扶植天常明扬幽沈剔抉淫蠹/事巳就绪谢政东归素愿大慰则夜巳过分以此疾不)
(知当属何门而治之当用何药也承兄爱厚辄述病原/观毕便掷还小仆勿令世人知有此怪症也见归太仆)
(集)
卷二 第 5b 页
黄姑遗庙傍江涯膜拜纷纷乞巧儿闻说金篦曾划水
晚风肃肃捲灵旗(中吴纪间昆山县东三十六里地名/黄姑古老相传云尝有织女牵牛星)
(降于此地织女以金篦划河水涌溢/牵牛因不得渡乡人异之为之立祠)
依依墟里散炊烟短短笆篱带晚川黄叶西风盐铁路
布帆一半贩花船(盐铁塘吴越/王运盐铁处)
沈司徒庙夕阳沈赵四官坟蔓草侵沙浦潮兼桑浦急
腰泾水比界泾深(沈司徒庙在娄塘元至正六年建赵/四官不知何人有坟在腰界泾二水)
(之閒沙浦桑/浦二水名)
绿树依微绣幕围平桥细雨正霏霏菜花开后梅头出
麦浪翻时团尾飞(梅头鱼名团尾/鸟名俱出高桥)
卷二 第 6a 页
一篑闲园近石冈青虫网户弄斜阳恰宜消夏浮朱李
乱打新荷雨气凉(石冈在澄江门外龚方伯锡爵别墅/在焉程嘉燧石冈园杂诗竹风荷涧)
(北雨气石冈南又同唐娄二兄游石冈园诗林晦/今朝雨荷攲昨夜风客来无洒扫网户有青虫)
鸂鷘鵁鶄任往还野田雨过泻潺潺娄江北去无多路
记取侬家相见湾(刘家河古娄江/也有相见湾)
期颐堂下绿凝苔垂白牙绯拜赐回九十年华弹指过
有人曾识寿星来(吴郡志龚明之字希仲居昆山黄姑/别墅作期颐堂日饮其閒中吴纪闻)
(予年二十时与郑君聘应求同在郡庠应求精于人鉴/语予曰吾友乃一寿星然亦可银琅珰后七十年予始)
(拜牙绯/之宠)
菱角青青豆荚黄秋成风候未全凉老农屈指稻将熟
卷二 第 6b 页
下马试看乌野香(乌野香下马/看皆稻名)
天仙古巷绕清渠麂眼编篱密更疏红蓼白蘋秋色好
分明画出野人居(吴辙字中行台州人元末避乱泖滨/颜其室日野人居倪高士瓒为作图)
(后徙清浦里/之天仙巷)
水面悬芎香饵多撅头船子晒渔蓑斜阳一带平芜岸
依旧淞江落叶波(白居易望海诗震泽/平芜岸淞江落叶波)
沙外平沙村外村黄墩东望是雷墩吴航贩取秋瓜去
柔橹咿哑划水痕(黄墩在县西南二十里雷墩/在县西南五里产西瓜最美)
垫巾楼下雨如丝点水蜻蜒故故迟记得新安老处士
松涛竹露醉题诗(垫巾楼程嘉燧故居嘉燧有诗云晓/案晴光研竹露夜瓢明月煮松涛)
卷二 第 7a 页
曲录寒塘雁齿桥澹黄杨柳影迢迢扁舟载酒江湖去
好趁初三十八潮(杨柳桥在十四都/初三十八潮最大)
走马塘边下钓纶青龙江水涣潜鳞莲衣褪后秋风紧
开遍䋣花四叶蘋(走马塘在县东南青龙江在县西/南相传吴王造青龙战舰于此)
齐公卓锡辟榛芜疏瘦天然冰雪躯怪得村氓争布施
不知曾见鹤飞无(中吴纪闻昆山县临江乡有南翔寺/初寺基出片石方径丈馀常有二白)
(鹤飞集其上有僧号齐法师者谓此地可立伽蓝即鸠/财募众不日而成因聚其徒居焉二鹤之飞或自东来)
(必有东人施其财自西来则施者亦自/西而至其它皆随方而应无一不验)
月明往事重堪悲杀气东来偃将旗故垒西风魂断处
不知谁唱挽歌词(晋书袁山松出游辄令人唱挽歌时/谓道上行殡后为吴郡太守守沪渎)
卷二 第 7b 页
(垒为孙恩所害嘉定县志作袁崧误令山松为一非也/元杨瑀沪渎垒诗草向月明悲往事即今沧海已尘生)
外冈西去是侬家数亩清阴落照斜一扇柴扉容叱犊
半帆渔艇惯捞虾(外冈在县西十二里又/西五里为望仙桥市)
庄滨南与练祁阳一道平波跨石梁顾浦待潮天欲晚
田居冷僻似僧房(望仙桥跨顾浦上余家在其西右为/庄滨左为小练祁郏亶水利书载松)
(江北岸自北陈浦东至海口有大浦二十条顾浦其一/也顾发有待潮顾浦宿耕者张钦舍诗载昆山杂咏)
三椽老屋藓花斑只少溪南数尺山试上望仙桥上望
玉峰翠黛有无閒(登望仙桥可见/昆山马鞍山顶)
半塍黄豆半青秧花药围村竹绕冈河射角时勤夜作
商量草负好秋光(蓝靛俗/呼青秧)
卷二 第 8a 页
笠泽江声接杳冥一双白鹭立沙汀望中点点如螺髻
数遍云閒九朵青(吴淞江一名笠/泽九峰在其南)
潮声半夜满寒塘衔尾中流到海航载得黄鱼白鲞至
阁鲜一路卖沿乡(俗呼海鱼新/鲊者曰阁鲜)
胆瓶换水贮清漪月下镫前影倒披罗汉松青天烛赤
轻黄更閒蜡梅枝(新年瓶中插花如蜡/梅天烛罗汉松之类)
茅柴压酒最清甘醉踏郊原春色酣黄草鞋轻棉布暖
生来不识上山蚕(凉鞋出新泾取黄草织之邑/不宜蚕人家皆种木棉作布)
餦餭粔籹满盘盛正月人家未出耕镫火夜阑喧小婢
针姑细语听分明(正月镫时/迎针姑)
卷二 第 8b 页
婉兮拱角亦多姿上学初从句读师粗记神童诗一卷
聪明傲煞牧猪儿(小儿上学读神童诗千家诗三/字经之类陆放翁所谓村书也)
木龙浆薄抵轻冰橄榄瓜甜蔓细藤燕子春来抽燕笋
鱼苗秋老放鱼鹰(取木龙子磨作粉夏月食之名凉粉/橄榄瓜西瓜别种出外冈燕竹以燕)
(来时生笋鱼苗俗名鱼秧近太仓/人家多畜之鱼鹰俗名水老鸦)
巨螯团厣认雌雄手缚寒蒲教短童颇羡杨泾老渔者
一年活计纬萧中(杨泾蟹最美谚云雄蟹舍/不得螯雌蟹舍不得厣)
潋滟银河低玉绳婵娟弦月挂西塍舟移畏垒亭前泊
遥忆书帷障蜡镫(畏垒亭归太仆/有光读书处)
木棉花黄蝴蝶飞木棉花白豆叶稀木棉收尽軖车闹
卷二 第 9a 页
纺得黄纱制妾衣
草冷烟清一望平钱门塘上掩柴荆篝镫细细鸣梭急
好和疏篱促织声(钱门塘/市出布)
生泔 䤑出新篘令节分冬一醉休怕见三朝迷雾重
装绵径寸暖于裘(冬至前一夕饮酒谓之分冬/酒谚云三朝迷雾刮西风)
蜜饵糍团和粉䬾九斤烂煮大场鸡宵来送岁还迎岁
齐换宜春帖子题(三黄鸡出大场重至九斤/元日题宜春二字于门)
芦帘纸阁好盘桓烟筱风蒲水面宽合唤渔兄与渔弟
柳阴深处下筠竿
   望仙桥
卷二 第 9b 页
傍水低低屋穿桥小小舲潮来从顾浦烟细认安亭种
豆青攒筴收棉白拆铃村村歌岁稔乐矣返柴扃
   沧浪亭
苏君昔寓苏傍水小亭建清风明月佳买断钱四万谁
云傲骨屯自取兼山艮竹翠穿日光窗青延野蔓(日光/穿竹)
(翠玲珑野蔓盘青/入破窗皆子美句)吟诗寄欧梅馀子母我慁平生金石
文委积尘一寸那知谤焰息声名出蹇钝翻令后游人
到此适所愿前孙与后章弃置勿复论清兮沧浪水濯
缨来者劝
   拟田家词
卷二 第 10a 页
学稼数十载不入城市门婚嫁早已毕含饴聊弄孙幼
孙六七龄岐嶷亦可人问之读何书孝经与鲁论大意
虽未晓句读粗能言向母索枣栗畏翁却复前抚景忽
长喟忽忆翁少年此景难再得回首心茫然
   寄邵高二秀才
寥寥旅雁尚南征每对西风百感生孤客途穷还卧病
天涯知已苦关情持竿雨后思高凤种圃城东羡邵平
何日一樽重话旧夜窗挑尽短长檠
   访顾上舍村居
五载曾为客重来访旧游麦青才覆雉沙浅不惊鸥鲑
卷二 第 10b 页
菜参𢀩市帆樯远近舟比邻如可约还往尽风流
   题爻吉兄赤壁图
月射乌篷岸岸明摄衣绝巘上头行危巢夜半惊楼鹘
知是当年长啸声
崎岖石磴足淹留如画江山一望收绝壁登临应更快
笑它二客未风流
   击筑行
朔风萧萧翻地轴燕南酒徒昼击筑壮士一时怒瞋目
平生不识秦舞阳杀人如麻人莫当须臾色变何仓皇
秦廷剑光飞不起青铜柱裂白虹死轻身一掷长巳矣
卷二 第 11a 页
君不见博浪飞椎椎折轼下邳圯上无人识大索十日
索不得(子房全身卒能报韩/悲荆卿之不能也)
   闰七夕(戊辰)
又是秋河络角时停机重把袜罗移多情葭管灰偏剩
解事莲花漏较迟儿女穿针翻旧样词人乞巧换新诗
素娥此夜知遥妒不放金波万里垂(是夕/无月)
   漫成六首
说诗解颐匡鼎问事长头贾逵汗青一时未了草元后
世谁知
坐客青眼白眼名士大儿小儿挝鼓三通古调咏怀百
卷二 第 11b 页
首新诗
风里登山落帽雨中出郭垫巾捋须欲臣老子伸足不
识故人
乞米平原有帖移家东野无车聊复中之美酒且往观
乎异书
巨口鲈鱼秋美长腰粳米冬舂新拓三椽老屋恰对五
粒小松
宅畔鸡头鸭脚生涯虫臂鼠肝寄赀断无录事送菜可
有园官
   用昌黎会合联句韵送王艮斋先生归海虞
卷二 第 12a 页
朔雪冻𢀩𢀩憯懔寒气重王鸣盛先生怀故园浩然归
计勇王昶冷雪武邱凝秀嶂虞山耸钱大昕装轻仆无
痡帆举浪犹涌曹仁虎养疴公志便问字我忱壅鸣盛
结添卜商衣履曳原宪踵昶叩钟聆噌吰带经锄亩垄
大昕游尝舁舆从学叹望洋恐仁虎鸣呼文教衰流传
多缪种鸣盛七略谁囊该九师空杂冗昶吊诡卜火珠
荒诞搜汲冢大昕衮衮逐颓澜纷纷博世宠仁虎先生
筦道枢词林作梁棋鸣盛砭俗论必严匹古意未恟昶
覃思斡元造 籍损官奉大昕幽键启突奥铦斤斲拳
肿仁虎十道九域探三箧百城拥鸣盛当其乌台迁屹
卷二 第 12b 页
然白简捧昶默默嗤寒蝉啾啾嘲群蛬大昕正色排媕
娿直笔刺微尰仁虎然犀烛罔象伏弩射阙巩鸣盛独
立仰丰规先鸣振傝 昶乃知一士愕足合千夫悚大
昕旋解紫绶还閒薙碧草茸仁虎酒兵整韅靷骚坛集
球珙鸣盛遂初欣归吴耽荣耻得陇昶吾谷峰嶙嶙尚
湖波溶溶大昕閒身侣鸥鹭尘鞅脱桎拲仁虎五年主
讲席诗礼诫发冢鸣盛教比时术蛾文喻吐丝蛹昶执
经纡矩步解惑快曲踊大昕情怆骊驹歌令纪鸟兽氄
仁虎往矣冰蹙纹来思花坼甬鸣盛伫立望河干霜风
浩呼汹昶
卷二 第 13a 页
   闻金川平定喜而有作
西南绝徼漫传烽命将专征出 九重阃外建旄麾铁
骑军门推毂赐黄封云连壁垒龙蛇阵日闪旌旗荼火
容闻说如山号令肃六师枕席过巴庸
元戎出塞阵堂堂制胜遥承 庙算长鸟道千盘朝緤
马龙韬三略夜封章电矛雨矢军威壮雷鼓风旗士气
扬闻说蛮方今纳款亟销铁甲事耕桑
桃林重叠赏元功廉李威名出禁中长子帅师期尽敌
 大君懿德载櫜弓笳箫夜静三更月鼓角春閒万里
风勒石桥门重纪绩奎章百丈气如虹
卷二 第 13b 页
   秋柳次韵
极目长条更短条永丰西角最魂消渭城旧恨歌三叠
白下新愁送六朝零落夜乌啼转急萧疏客鬓话无聊
春来纵说轻离别尚有浓阴拂画桥
   归家
刺促何堪道生涯逐布帆高堂将白发游子尚青衫短
檠愁韩愈长竿笑阮咸归来斸黄独托命手中镵
数点洒尘雨新凉亦复佳著书翻邺架沽酒压茅柴更
有羊何契相于簦笠偕天涯少知已不用敝青鞋
   舟行
卷二 第 14a 页
棹入烟萝里幽探愿不违共知濠上乐渐息汉阴机柔
橹讴鸦语閒鸥扑鹿飞坐看林际瞑犹有白云归
   远别离
扁舟破浪行布帆疾于箭红豆盛罗囊相思不得见
   尚湖夜泊
微茫云水自萋迷平远山光入望低唱罢竹枝帆尽落
孤篷残梦尚湖西
   秋日舟行
西风一夜生秋气倏清爽峰远明馀霞林疏透微晃村
烟细如丝水田平于掌出泉占既济虚舟利攸往渐闻
卷二 第 14b 页
榜人语始知暮潮上鸥鹭眠不惊水石激成响忘机境
俱恬乘化意弥广逝者亦如斯因之寄遐想
   九日同潘璜溪凌叔子张策时王兰成作
木落雁南下天涯各滞淫百年多病客九日故乡心风
度高楼笛寒生别浦砧西山爽气在无计一登临
   雪霁
平明雪初霁幽人此散步徐看朝暾升忽讶时雨澍青
山如新沐螺髻恰微露老树影渐瘦陈根尚封固早梅
舒素萼暗香才半树疑是窈窕姿轻纨障逾嫭言寻小
僧寮苍茫问古渡桥攲劣容足泥融略识路隐隐钟梵
卷二 第 15a 页
声静听得清悟趺坐憺忘归不知日迟暮
   赠翁朗夫徵君
纬萧抱犊自家风荐牍频看达 紫宫东国人伦归郭
泰西京儒术数甲公江湖载酒风流在耆旧论交意气
同拟向君山来问字相从踏遍碧玲珑
   春日閒居
五亩城西路郊居赋若何鸟声新雨过帆影夕阳多酒
熟人初醒诗成客解歌生来耽习静閒坐说襌那
   金山
方丈瀛洲路渺茫金山终古独苍苍孤根自立何依傍
卷二 第 15b 页
浊浪相排有抵当树影只疑云影幻钟声遥带水声长
中泠泉味谁能别且坐僧寮子细尝
   永济寺
悬厓青瘦似礛䃴中有清凉十笏居六合山光凭槛入
大江帆影卷帘馀谭禅不契空行脚养病无妨且废书
三载重过怍厎事晨钟送响只纡徐
   雨花台
说法雨曼陀高风宛如昨坐久寂无人惟有松花落
   怀曹来殷
忽忽三秋暮蒹葭况复残凉飙一以至落叶洞庭寒我
卷二 第 16a 页
友今多病相思独倚阑因风寄消息中夜起盘桓
绿苔凝芳榭子建独烦忧今夜西窗月怀人定倚楼天
寒租赋急岁歉稻粱愁辛苦江乡梦邮签肯寄不
   怀王兰成
井梧摵摵下閒庭怅望同心隔远坰旧雨祇今劳梦寐
三春曾此共飘零白沙夜月潮声急红叶秋山屐齿停
遥忆五茸云正远折麻何处寄芳馨
   憎蝇
营营乱形声散豆不可打(都瓦切从宋/续降礼韵)适从何处来会
须杖门者
卷二 第 16b 页
   别席
杨柳无端折笙歌有意留清言仍衮衮长路但悠悠细
雨兼花落归云赴客愁江淹黯然别南浦一扁舟
   同王琴德曹来殷沙斗初张昆南泛舟游灵岩
   山寺
申旦戒清游极目路非远横塘流琤淙枉渚任回转幽
赏心忘疲津逮境屡变弭棹入山中相于陟崇巘琴台
既清峻石廊复平坦缅怀昔时人䋣华自流湎原荒走
麋鹿径僻积苔藓代往迹岂邈物移理空显雍门操未
弹牛山泪先泫因之感古今徘徊遂忘返
卷二 第 17a 页
   暮宿木渎吴企晋园亭
羲轮不暂驻夕景来阴崖沿途越修畛命驾登幽斋吾
友早遗荣相见惬我怀盍簪乐情话容膝升堂阶坎习
激清籁解作滋新荄以兹丘园乐况复联朋侪迢迢月
初上千里无尘霾清煇长不减良觌宁愁乖素履贞无
咎同心道长谐愿言崇令名相于游息偕
   游天平山历龙门白云泉莲花洞诸胜
夙昔慕台尚散发事登陟名山志远游携屐探九域天
平况在迩葱翠望不极屯云生层冈蒙泉注岩隙壁立
石骨露峻绝苔径仄梯空疑无路攀萝若可即行险心
卷二 第 17b 页
惟亨仰止道自得理以湛寂超境与幽邃适即此澹尘
虑奚自逃薮泽岁宴期重游脊兹山中客
   访上沙陆氏园居
寻芳信坦步径行越故蹊名园在西郊不辞路逶迤自
田复之湖果得瞻岩栖水木自明瑟蒲稗相因依激泉
植疏楥折柳樊新篱机忘鱼鸟适地偏心神怡幽人托
肥遁衡门忘朝饥高风未绵邈轨躅良在兹我亦澹荡
人寄兴眈山茨相期沮溺耦开径耕东菑
   三十三山草堂图歌为霁堂徵君作
前峰后峰石巑岏千重万重云往还秋林满眼枫叶丹
卷二 第 18a 页
草堂突兀当其閒主人乃是湖海客著作终年乐泉石
方瞳皓首冰雪颜恐是列仙天上谪暨阳城边岚气浓
五亩之宅一亩宫说经胜匡鼎凿穴师台佟三 诏六
聘笑不应芒鞋竹杖踏遍三十三青峰烟苍苍兮乍合
水澹澹兮生漪乔松蔽天以磊砢野卉裛露以华滋遥
岑出没望不极惟见长江东下奔赴大海一气磅礴无
端倪使人目眩色动而嗟咨蓬莱在何所五岳不可期
四壁卧游太痴绝抚琴动操徒尔为何如草堂卜筑好
日餐蛾绿可娱老窗前皓月来如期阶下苍苔閒不扫
青山便是耐久朋息壤盟言悔不早我披草堂图为君
卷二 第 18b 页
试作草堂歌安得诛茅开径来傍山之阿从君草堂晨
夕时相过
   送吴企晋游黄山
黄山三十六杳霭望难分初日天都上峰峰皆白云赤
松学道处啸傲列仙群亦拟支筇去钟声烟际闻
   阳湖雨泊同诸君分韵得桃字
去去𣬈坛路孤村系小舠堤边折杨柳竹外拆缃桃风
雨同乡梦江湖对浊醪三更听棹曲转念客途劳
   溧阳道中
漠漠平芜野色宽林泉幽胜足盘桓疏堤燕语垂杨路
卷二 第 19a 页
细雨春扶蓺药栏地近洮湖沙岸长烟昏濑水客帆寒
更思入馔莼羹滑好著红衣下钓竿
   金陵寄内
春江回望路迢迢箫管秦淮空暮朝三十六鳞封锦字
澹烟疏柳白门桥
潜研堂诗集卷二 门人黄钟校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