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x 页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书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343H 页
答赵长卿(亨期)
意外忽承耑书。从审比来酷暑。政履起居神相。区区仰慰。不任鄙诚。来谕缕缕。足见当官多事之际。不废反躬自省之功。令人叹仰。第茅塞荒颓自叹自怜之云。绝不类平日扬眉吐气高视大谈底气象。岂亦有韩子趍新懦悼前猛之意也欤。若自此转加损抑。尽除闹热意思。敛入简敬规矩。其于身心。必大有益。推之应事酬世。亦无往而不得其力。夫岂非好消息耶。泳悲哀疾困。百事放倒。而惟其苦淡之极。不无反观之念。盖于十八九岁时。因良心之发往训之切。略窥性分影像于测度揣摩之间。实有从事之意。而缘所见未真。不能笃信力推。遂为物所诱俗所移。冥行胡走。奄过半生。今虽欲复寻坠绪。自量年力。恐无复可为者。以是悼痛。日夕靡宁耳。所投仲叔主书。谨既奉领。若来谕所称。则似已沕然相契。真所谓伯仲间自为知己者。如泳正来谕所恨见未到信不及者。今欲奉报于此便。顾以未尽人言之意而轻肆争辨。非实心求益之道。故欲更虚心熟复。且又参验古今。实见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343L 页
其得失而后。有所可否。愿为泳尽达此意。泳开月当作展扫之行。归期当在秋晚。若其前未及奉报。则似更迟久。此意不可不并及之也。强疾作此。不究所怀。
与赵长卿
即日春阳。敬惟侍奉起居增重。泳杜门侍傍。幸粗遣免。惟是学业不进。年齿渐多。甚可忧愧耳。近看马伏波戒兄子书。其言老成深切。施之后生有才气而易走作者。尤为对病之药石。不审高明平日看此。以为如何。愚意高明若能于此虚心细意。屈首服膺。则其于持身养德。处世接物。必有顿进。不但少补而已。泳之从游仲叔既久。于高明爱望自切。率尔布此。幸勿咎而深察焉。
与赵子直(相愚○丁卯)
日寒猝苦。伏惟哀侍下兴寝神相支胜。区区忧恋。不能少已。仍窃伏想号慕之暇寂莫之中。当无复毫发馀念。不审温理旧学。意思何如。尝观朱子居忧时与刘共甫书。自谓前日学问极草草。欲以此仰希圣贤。下脱尘俗。亦已难矣。此固盛德自谦之辞。亦可想其苦淡寂莫之中。功夫愈更精专。觉得前日犹未免于草草也。若哀平日。盖亦今之所谓学问之士。窃计仰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344H 页
希下脱之志。必不浅矣。第其所谓学问者。实不免真有草草之恨。苟于今日。深自反省。则必不无瞿然感发之端。因此掀翻窠窟。担当迈往。则自此以往。尽有商量。不识哀旨以为如何。泳留落荒坠。亲识间候问人事。亦旷废久矣。岂有心情可堪作循例勉人语耶。特以慕用之深。即又蒙贤咸归途过访。忽欲作书。仍并及此愿忠之意。语虽未尽。意则不泛然矣。诚留意绎之。甚善甚善。然舍己耘人。亦岂小病。又深自惧也。
答赵襄阳(宗著)
使君何能记忆海上栖栖一闲汉。发书问讯。如此其慇勤也。令人感愧。襄阳虽称岭海之间一仙区。但闻水土不能尽佳。且吏事官责。固亦有之。其不可谓养病坊诚然。然愈于役役官京师。前有怵迫之累。后有啾喧之苦则亦远矣。况有沧溟雪岳高奇阏阔之观。可以恢胸襟玩气象。善观者以之自得可也。其次亦不失文词之助。使君居之。岂不乐乎。洛下知友或病或厄者俱可念。然时运如此。柰何。惟当相忘于江湖也。
与李监司(世华)
祸罚馀喘。不比常人。辄通记府之问。诚亦有不敢安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344L 页
者。而昨岁抵舍弟书中。既辱寄声见存矣。邑宰往来。每每传说矜念之谊。自以晚生穷蛰。曾无一日之雅。而荷眷厚及此。下怀倾感。益复深切于寻常数面之间。今又有鄙悃不可不仰诉者。岂容以常礼自拘。终闵默而已乎。前日本邑换谷事。既蒙盛惠矣。而近欲移居镇安。草创新寓。调度益艰。欲以海乡换馀之谷。复请换于镇安。而频烦是惧。辄因邑宰之进谒。冀得转禀。此亦仰恃轸念。而然从人道达。易失本指。竟误台慈过烦急虑。至有荡减本邑逋负之令。此非始望之所敢及。亦非微分之所敢安也。以平日绝人之清慎。特捐公谷。非一二石。此其相念之至意。谅亦可感矣。但念本邑逋欠。自可待秋备纳。穷家调度。尚有可换馀谷。如此而遽受大赐。则非独贱心之不安。亦恐有违于守法尽公之素规。反复以思。终不得不仰暴前后曲折而请免焉。伏望俯垂谅照。收还帖文。仍乞照会换谷呈状。并赐施救。则公私两宜。受赐亦大。未知如何。僭易布此。悚惕之至。
答赵祥甫(仪徵)
与兄别久。甚相悬念。性不喜作书。尚欠一问。乃于前月半间。忽得兄去岁至月书。当时惭感已甚。其后又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345H 页
迁就至今不能报。盖前后不敏之罪。弟无以自解。惟有贤者恕之而已。即日天气渐和。伏惟兄侍学增佳。弟素有食伤症。比来尤甚。全不能读书。闲中无事。每把玩兄书。以慰幽独。而仍窃详其辞理。则文词甚佳。论议亦高。似皆出于实见而非苟为虚辞者。此见吾友所存。殊不草草。深喜深喜。又蒙不鄙。许以臭味相合。自惟庸劣非所敢当。而乃若其志亦自谓无甚异焉。近来朋友道觖绝久矣。仆诚不度愚浅。窃有意于此道。而苦未遇同志者。往往发言。秪自悔耳。乃今何幸得吾兄。自此当各自勉励。务攻其实过。受其实攻。庶几左右提挈。齐入于君子之域。良幸良幸。来书戒之以无动于科场得失。勉之以力践躬行。其言切实。皆中于仆之所阙。仆之受赐诚厚矣。盖仆自数四年来。杜门屏处。自谓于世间万事。已颇断置。正使一朝动脚。无甚动吾内者。前年迫于亲命。复留意举事。则内自省察。实不能无动于得失。真所谓一日萌动复如初者。正自惭愤。切欲克去。兄教及之。益觉瞿然。但此等事。须于道理大处。实有所见。方自然放下。不然而徒欲以力制之。则终不济事。此古人所以贵于穷理。为至切至急工夫。而所谓穷理。非专务该博之谓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345L 页
也。论其用力地头。则必先求之日用人伦身心性情之间。论其做工标的。则必以脱然无疑贞知实见为务。如此积累将去。则一理既明。一善可有。万理既通。万善自具。凡世之所谓徒知不能行者。其实未尝知也。然欲穷理。亦须力行。能有所据以进其知。既穷理。又须力行。所穷之理。方为我有。仆之意亦谓当交尽其功。非谓可以偏废也。今兄之所教。只在践履而不在格致。或恐于自家意下。不能无偏。故其教人者亦如此也。聊复云云。不审兄意以为如何。大抵为学。与其知有馀而行不足。宁不若行有馀而知不足。然必欲大变气质。为圣为贤。必须于穷理上大作工夫。方能查滓自化。所行莫非天理要当。到此地位。始是为学效验耳。后世学者多无此工夫。故一生不免为气质所拘。其刚者虽谨于检身。勤者虽力于读书。卒不可与入于圣贤之境矣。有志之士所当深思而自勉也。时友近久不相问。异时若有书札往复。思欲一献愚款。而但躬所不逮而遽以责人。不能无愧心。每临书。辄歉然不敢发。是知有诸己而后求诸人者。非惟理当如此。亦人情之所不得不然者也。兄家水石之胜。闻之不觉心往。但谓彷佛南岳云谷。则无乃过乎。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346H 页
此等语。近于好高无实。自此删去。则亦修辞之一事也。
答赵祥甫
示谕缕缕。明白切至。都无渗漏病败处。足见高明近日用功之密。深喜深喜。大槩此事已有先圣先贤铁定门户。人苟以一毫私意主张其间。便觉有偏。甚可惧也。然又不可徒执圣贤成说。遂谓已了。必须节节经验来。方知其言之真不我欺而其理之必当然也。观兄之命辞。似尝实得其意者。此某所以喜之深也。某切欲奉承勤诲。摆弃旧习。以矫揉轻惰之气质。庶无为故人羞辱。而凡卑昏弱。苦不能振拔。只自惭愤而已。闻其间水石之胜。甚欲往陪清赏。病脚实难徒行。家贫又无仆马。柰何柰何。
答赵祥甫
庄生云逃空虚者。闻人足音而喜。况故人手札。足代面语者哉。其喜可知也。泳远客岭外。又值穷岁。感时怀土。忧思难道。何由一见。摅此郁悒耶。闻兄不赴秋试。夫科举举世之所汲汲也。兄之不赴。其必有说矣。岂将自此藏修自重。无慕乎外之心耶。抑不乐与今之人并而争一时之利名耶。其或无正定义理而徒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346L 页
为是前郤耶。出处大事也。幸审处焉。世道不振。人心荏弱。非有立志坚高者。鲜不波荡于俗习。甚可惧也。吾侪处心。宁高无卑。宁僻无苟。始为有立脚处耳。不审兄意以为如何。聊诵所闻。赞兄之决。愿无怪其率尔也。不宣。
答金叔仲惠(盛迪○丙寅)
方念行期在迩。无由拚别。引领西望。第用怅想。不意使至。又承下札。从审霾雨馀。体履神相。区区仰慰。感怀亦深。承方祗 命趍朝。事体固当。虽在雅志。未为遂初。从容退步。岂无其便。前言庸常。过蒙倾纳。此意甚好。还切叹伏。苟推此意。凡于相接之人。诚心咨诹。择长而用之。自可以尽职分而酬 国恩矣。如何如何。下惠帖席。甚荷情轸。一反一侧。其何可忘。千万所蕴。书不可尽。惟祝加护行李。专精启沃。以慰千里相望之意。
 承召之行。唯两司着公服。玉堂则只以平服作行。自有成例。无可疑也。如何如何。一入之后。欲遂雅怀。亦自未易。既未易为。则不如专意职事。自任世道之为当耳。竭其心思。又广咨询。昼夜意念。常在于补衮阙扶公道。则岂无所益于时事耶。果能深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347H 页
体此义。终始不懈。则其视退缩自靖之流。未必不大胜也。向用之深。不觉僭及。谅之切仰。
与李仲深(涬○己酉)
数昨官便。以岁时问馈事入都下。初意必欲作书以候。临发忽复忘之。怅缺可胜言耶。即日穷阴。不审侍下学履增祐。区区者无任悬恋之至。李先生襄事。闻已完礼。万事已矣。痛伤何及。想摧悼。益难为怀矣。泳坐在关外千里地。会时寒酷。且慈轩才已税驾。不可遽离之他。故竟不及伏哭于柩前。此恨当复如何。实恐世之嗤点者。不但诮泳以孤恩负德。或又以过与亡状之说。上玷先生之门墙也。思之至此。尤增惭惧。然此事既往也。言之无益。北来已四五月。一味放废。绝无进益。若只如此过了一生。几何不为忘先生之归也。先生之心。炯炯若犹在目。泳乃无似。不克遵奉。可伤可伤。子正兄前。初欲耑状。所怀不外于此。故辄不复为。幸勿怪其不别致问而同照此心也。会面姑无期。临书。岂胜恨恨。只祝侍奉各安。学业日进。不宣。
答朴士元(泰辅○癸丑)
泳拜覆。仆每记见足下于交河之日。固爱其姿资雅淡而心不能忘矣。间因南子闻得足下所为登楼赋。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347L 页
读之。又叹其辞气高古。不类俚俗语也。夫既质美而文丽。以此为今之士。亦可谓难得矣。顾未知于古道何如也。病废不能奉贽门下。叩足下之所存以自取益。常以为恨。今蒙辱书先问。使人惊愧。第因此得窥足下识趣意尚有如此者。其有感于闻风之际。亦不浅矣。幸甚幸甚。但足下既有意于古道。愚闻古之道不妄毁誉人。而足下之称道泳。无一语不过情。此恐非小病。足下必非有心于强为引重者。无乃子闻尝欺足下耶。计子闻亦非有心于欺人者。无乃仆平生行己不能诚悫。自有以取之哉。还增悚惕。泳之实状。直是昏昧懦弱之人。唯不量卑污。妄有志于古人为己之学则有之。而亦归于空心虚谈而已。足下既知此拙状。而犹取其嘐嘐一节。欲收而置之切磋之列。则固所幸愿。不然而过听游谈。若真以泳为有可贤之事。求与为友。则仆诚羞愧。不敢见足下。在足下审之而已。然谓仆有可贤之事者。传者之言也。其自谓无是而但略有意焉者。乃仆赤心相告之说也。足下果有意于仆。其不以人言。废其赤心相告之说也明矣。仆自此可与足下终幸矣。
答朴士元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348H 页
前谕心经书渐加详核。亦可想高见之过人矣。但鄙意与高见不同者。所争不多。鄙意则先證心经大义之偏全。次论篁墩末说之乱道。故于其经注诸说。虽尝尊慕爱玩。而论其大体则恨其不备。至于篁墩则固亦攻其末章眩诬之失。但不欲求过于无过之中而尽废附注。盖见通篇附注。虽成于篁墩之手。既皆圣贤之至论。而逐章类属。元无不可。则依前慕玩。亦固当然耳。非不知篁墩之为陆学也。亦非以末章之说。为非眩诬而不当斥也。但不欲以末章数条之失。遂废全篇也。若高明之论。则先以攻斥篁墩为主意。凡附注诸说。谓其尝经篁墩之手。皆恐其害道误人。遂以此书为只可看作类聚。时加幡阅而已。则其处心论事。无乃俱不得其平。而其待此书无已太薄耶。要之鄙言固似歇后。而其證大义攻末失。似无甚过分。高见虽若严密。而但不无以人废书之病。圣谟贤训。将皆不免于篁墩之连累而混被厌薄。此愚意之所未晓而不敢同焉者也。幸更思而复教之。子闻论学。果有先知之意。今此答书中。略及敏行之意。躬所未逮。辄以勉人。恐无益于彼而徒自损耳。兄素主力行之说。正与子闻之见相反。正好切磨矣。大抵为学。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348L 页
只在于实心实做。不然。说知说行。徒归浮辨。此吾辈今日所当同勉者也。如何如何。
答李寿翁(世龟○庚申)
一向阻阔。瞻傃日深。意外褫奉哀惠札。谨审比间暑雨。哀侍奉孝履支胜。区区慰感。泳前疏下批。才已祗受。而 圣旨褒借。有非常调小官所宜辄得。惊惶之极。莫知所措。忽又奉承新 命。召旨荐及。自顾浅薄。有何文学。而叨窃虚声。至误 天听。到此地头。实无善后之道。哀兄见虑固极是矣。居职之后。岂敢不竭诚自勉。而素无自家积累之功。亦岂一朝勉强所能称塞。惟有固避不就。庶无大过。而今日事势实有甚难。上自 圣谕。下逮朝议。皆未烛此空疏之实状。向日疏事。皆自发其不学无才之底里。而 圣批至谓过辞。此其势将有愈辞而不可得者。唯有早自呈身。庶朝廷上下实见其迂阔无用而舍之。不然。坐拥虚名。久诬 朝听。诚有不敢一日自安者。反复思惟。遂决趋 命之计。而向来因循辞免之际。官位清显。节次层加。今日受 命。亦有辞卑居尊之嫌。伊川辞西监受说书。其自处之义甚精。一时人言犹以辞卑居尊见疑。况末世凡人之进退耶。到城外。当以此力辞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349H 页
本职。如不得则只得随分自勉。幸 君上知其无用而许其退藏。则乃遂素愿。如又不得。则又只得尽诚为之。而事有不合。乃可去耳。荷哀兄相念之至意。尽发所怀。不审以为如何。切劘是非。乃朋友之事。而今既戒涂。奉议已晚。或因高论。得为后图。亦不为全无补也。
与李寿翁
即日春寒。缅惟闲中起居休胜。泳冥顽不死。忍经前后祥期。痛迫穷毒。更何可言。抱疾经年。日增偷惰。其于执亲之丧。已多不能自尽者。宁复有进涂之工夫耶。猥承勤问。第切悲愧。盖凡存养省察之说。格致思辨之法。先觉论之。已极明备。虽以浅暗之极。亦或不至于全昧下手处。而因循半生。讫不能实用一日之力。今当荐祸之际。气血精神。摧铄殆尽。益无复勇诣之望矣。此由于资性懦缓。实践之尤难耶。抑其自谓不全昧者。其实全昧而然耶。伏想闲中为学。必有新得。可以警发此昏愦者。亦意勤问之及。又若有意于引进。如蒙更惠德音。一烛迷途。则其何感幸如之也。锢阴之下。微阳生焉。人生穷极。理或反本。倘赖善诱之力。虽荒坠已极。尚或可觊于少进耶。区区者犹不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349L 页
能无冀幸之意也。
与俞道叔(信一○庚午)
松溪村里。一宵相访。厚义何可忘。后来又蒙寄示挹陶诸咏。且有新篇之赠。老兄郑重之意。益可见矣。顷岁入都。迟回累月。宜有奉谢之人事。而风尘中可笑踪迹。不敢辄通于云山高卧之闲人。事若疏慢而情则戚矣。间者不意老兄尚垂宽假。复惠远书。使人感愧。益无以自容。即当奉一书。以谢前后勤意。因得自讼其不敏。而又苦目疾。不能把笔。阙然稽迟。一至于此。不审老兄其尚能恕之否乎。岁晏矣。深山日寒。伏惟尊令丈闲中体履一向康胜。老兄起居亦佳安。区区驰仰未已。弟贫疾荒落。百事无可言。至于诗句吟咏。亦不能容易为之。而念老兄勤谕已非一再。方欲勉强拙涩。少答盛意。则前示草本。遍求箱箧。竟不能得。此事至不敏。殆不可奉闻也。幸可勿罪。更令侍者录寄一通否。仍记诸咏中一首押韵。有违正法者。亦宜更加点化。俾得尽善。未知如何。今久矣。不复记其为何语。无乃自不免误看也耶。中间宅兄之传言。果亦有苗脉。盖是闻兄登第时语也。今复思之。一枝桂。只消与五斗米作对。若能于今昨是非之间。真有个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350H 页
觉处。则犹不失为挹陶人也。如何如何。好笑好笑。审又作屋。欲仿武夷诸咏。有所和唱。老兄嗜古之癖。诚可叹尚。但挹陶尚恐其未易。况敢为此耶。古人云拟之则僭窃。愿老兄之小讱也。此意又未知如何。呵呵。
与朴君瑞(泰初)
顷日。朴侄过传哀惠手覆。捧读悲咽。不知所言。传闻七夕。当还入本第。窃想眷集咸聚。景色如初。抚棺号恸。情事必益难堪。惟千万节抑保重。以慰倾仰也。方便理遣。固必有道。而哀乐未发前主静一段事。非但为问学根源。似亦有补于安心定情之术。时时更加意焉。未知如何。山事必不免挠意。不知方作如何营度耶。求之有道。得之有命。不独世间名利然也。山事亦宜然耳。随分致力之中。常有任天付命洒然不累之意。似为合宜。想所存必如此也。无由面叙。只益驰神。适值归便。略奉此褫致拳拳。馀外非书可悉。只希哀谅照。
答朴君瑞
岁改。怀想亦新。荏苒经月。未奉一字之问。此亦因循之旧习也。朝来闲坐。忽承情缄。披慰之深。不啻万万。此虽细事。亦岂非先施之一节耶。吾侪俱是四十五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350L 页
十间人。如吾兄造诣树立。虽非浅陋所尽识。要之大小间。似近于有诸己者。弟则全体灭裂。若存若亡。似做不做。实无一善可据者。索居病惰。无复可望于收拾。唯思亲近胜己。庶有一分观感之益。而尚不能自办。来示初平之谕。一何过耶。今春必欲一造奉教。以偿宿愿。亦何能必定也。士絅昨闻其伯病讯。今晚当发去。吾辈所望瓦解。叹恨柰何。方欲往别絅友。忙不尽意。
答柳集仲(成运)
来书辞指。殊不泛然。如所谓闭门谢事。玩绎遗编。真是第一无上妙谛。令人三复慨然。为之敛衽。吾人有志此事久矣。第恨当初不曾立得端的规程。后来似颇汎滥于明人浮华文字窠窟。今能及此举业已抛。职事未缠之暇。洗涤旧习。精专一意。直从大学为始。字求句探。必务精熟。使此胸臆意思日究于高明。循之以上。勉勉不已。则根深末茂。形大声宏。自然之理。其于将来应世任责。岂不的确有可据之实耶。大槩培壅本源。莫急于经书。而若夫明治体达世务。审人言之虚实。知国事之缓急。又莫如精看史传。此皆可汲汲用力而不容或缓者也。自古天资尽高之人。虽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351H 页
无学问之力。犹能随其才性。立功立节。卓卓可观。而尚论者犹有不满。况以中人以下之气质。无矫揉之功。无讲明之实。而遽驰骛于末世之衰俗。其不浮沈于利名。受成于浮论者。盖寡矣。愿吾友深思却观。益励今日进修之志。使此已误半生追悔莫及者。得有所瞻依而自慰焉。疾病摧残。更不得自振。而委伏穷山。又未有朋友规诲之益。前头事已可知。虽叹柰何。赵斯文诚今世难得之人。于学盖多自得之味。固平生所慕悦。自以才识凡滞。尚不得窥涯涘矣。今闻从游甚款。尤不觉神往而心驰也。
答柳集仲
顷日便中。承拜手札之问。感慰不可言。即玆炎潦。兄闲况益福。泳久带匪据职名。日增闷愧。获蒙恩递。何幸如之。来示自量之谕。实获我心。如赵叔亦岂非相念深者。但其责勉之义。终非弟本分所堪耳。山里咬菜。正依来谕。惟是病懒孤陋。弛废转甚。不知前途。果能了却几卷残书也。大抵了书极非易事。圣贤切要书训。吾侪孰不翻阅。每患泛泛看过。不能着实究竟一二卷书。使其书中义理洞然无疑。沕合于吾心。则不可谓了书耳。不审吾友于此年来所得何如耶。山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351L 页
家添口之喜。特烦千里相贺。亦故人厚情。感叹无已。
答李圣望(师尚○乙丑)
前月晦。还自咸平山庐。则八月二十四日所惠长书留案久矣。披复辞旨。倾倒甚至。其慰穷陋至厚矣。感幸不可言。即日初寒。伏惟学履增胜。示谕缕缕。获闻雅志。不胜敬叹。既以举业为苦。浮华文字。又无所入于其心。而方欲抄读紫阳遗书。以为归宿之所。此义甚高。此计甚当。非吾人朴茂之美资。淹博之远识。何以及此哉。使人想味。不觉敛衽。但怪吾人于趋向之际。既自得师矣。洛下士友间。亦不患无商论之处矣。顾乃千里贻书。披露底里。至命以选择之事。若以泳为有可以磨砻者。又何其不相悉也。吾人既有志实学。岂故虚为此往复哉。直是不相悉故然耳。泳今亦不敢自蔽。少时果阅夫子之全书。见其书札答问之间。语意丁宁恳至。恍然若亲承音旨。自不无感悟之端。而略阅一过。不能熟读。虽尝暂读节要。亦未熟复。故到今卤莽如此。此何足与议于盛业。而又敢有选择于其间耶。然其区区感悟之端。尚或有不容遗忘者。庶几未死之前。或更用力。以偿宿志。而疾病媮惰。恐无复遂愿之日。每抱遗编。徒切悲叹。今奉来谕。忽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352H 页
觉心动。实有共学之愿。而忧哀僻远。无以自遂。秪益伤惋也。从今以后。凡己之所愿欲而未能者。尽以望于吾人。惟千万益加勉励。毋急于近效。毋怠于小得。因节要而更致博于全书。必以此为终身事业。而书中所论读经看史之法。亦无不奉持而从事焉。其所成就。岂泳愚昧所能量哉。自此感悟。于此归宿。人生能事。不外此矣。若或以从前记览文词之业习。为本根田地。以抄读数三新编。为归宿之计。恐不能大有所发明。而其去妆撰。亦无甚远也。如何如何。灯下揩眼艰草。不备。
答朴祖能(泰殷)
来书深以俭岁事育为虑。至引长贫足羞之语。若以为信然者。可想干事忧劳之切。不觉至此耳。令人戚戚不但已也。泳不过为口腹妻孥耳。目今方困涸辙。亦不免挠心。此则陋矣。大槩力穑节用。是本分当为者。过此稍涉营为。便堕猥下不仁之域。以圣人之宽大周遍。而此处界分甚严。直断之曰。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其必有以矣。区区平日。颇欲自勉于斯义。迩来穷困转甚。渐觉意思低垂。大惧血气益衰。不能坚持素戒。以为朋友羞辱尔。愿兄时赐警诲以激颓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352L 页
懦。俾不至于终失其本心则幸矣。
答金叔涵(载海)
数月留滞墓下。昨始还旧寓。去来随处。情事痛切。实不知有生之为好。日月几何。练期又迫转眄之顷。此何人事。秪白悲泣度日耳。归见惠书。辞意甚勤。可想比日精进之功。为之嘉叹。大慰所思。泳祸罚以来。精力都丧。一向荒废。无复可言。而苦淡寂寥之中。反躬向里之意。亦不为全无矣。但才有此念。便觉前日百为。无非胡乱错谬。痛恨剋悔。殆不可堪。今既为误了半生之人。政使前途或得收拾万一。亦何足道哉。如是而犹不忍遽自暴弃。冀其或免于小人之归。则如君少年志学。无一涴污者。尤岂可不自厉耶。果能自今益加勉旃。因此感悟之端。更勿退转。则其为全德君子。亦孰御之。更冀加念。卒有以慰此期仰也。知方读论语。且有劄示疑义之谕。尤切慰企。顾此荒陋。何能少补于左右之知思。若得因来示。开发昏滞。则在我亦岂不有益耶。必待卒业而为之。则以我短浅精力。尤难一二条对。幸望随便记示如何。虽只数条。亦不妨耳。
与金叔涵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353H 页
卧想明窗榧几。开卷肃然之气象。恨不得蹶起往从也。此病比昨少间。而尚薾然惫倒。大槩似因尤悔积中。遂至动气而增病也。想君历览一部妙谛。必有安心之法对證之药。可蒙拈示其最切要者。令有所警发而服习耶。病卧中忽生此念故及之。
答金叔涵
春夏来。病废尤甚。前惠书。讫未报去。侄还又承书。寄意良勤。感愧深矣。书中虽未示及日间功课。而窃瞯来幅。文辞条畅。字画端熟。虽寻常札翰。亦可想见所存之日新也。令人叹赏。此间凡百。来书已说尽。无复可言者。但其间过情语。或不着题耳。数日前。惫卧无聊。偶有一语自道云饥亦不忧寒亦安。无田无舍总非关。只缘往事多尤悔。静里追思每厚颜。又云心镜难容一物安。手头事外更何关。后事未来前事往。只须当处体曾颜。此虽鄙俚。不似诗语。而区区心境。亦略可见矣。第亦不免有行不掩之叹。独君一笑。更勿烦他人耳目如何。感君累书之勤。力疾寓此李生行。自馀难以书尽。
与金叔涵
即日新阳。缅惟侍学佳胜。此间沈痼如昨。无复可为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353L 页
者。每顾初心。只切伤叹耳。前日俚语偶然写去。词理果多未到。蒙烦指示。极荷垂念。其间本意亦或有不如所示者。恨不能相对一讨也。来诗自厉之意。令人三叹。为士者本非欲如此。而有时乎如此。此世道之深忧。柰何柰何。闻有同志相从。随分讲勉。彼此相益。是亦进学之一助。岂不好哉。其中志业可称者。幸更详示。慰此寡陋也。此间非但病痼。亦缘索居日久。日间只以亲戚游谈儿辈课书。悠悠度过。虽于介然之顷。或有一念之向里。而乍存而旋失。难明而易昧。真无足相告者。来书属意颇深。殊非所堪。只自愧耳。大槩末路凡人。虽有向学之心。而其识趣意象。常苦不能自拔于世俗凡情之表。苟非深思猛省。大有所感悟。千磨百鍊。节节致力。则恐终不能以几于道也。此固病拙之日夕凛惧者。而虽贤如吾叔涵者。亦宜时加警念也。未知如何。昨过家忌。眼病尤剧。自力艰草。不能尽所欲言。惟千万益懋崇深。副此深期。
答金叔涵
顷得函丈书。谓左右于义理。尽能吃紧理会。前头殊可望。此必有以取之矣。令人叹尚未已。且谓似不无往往泥滞之病。此则未知其果如何。而着实探索之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354H 页
际。自然易有此病。到功深后。自应洒落矣。如我病废。虽欲随分自励。而索居无师友之益。放惰日甚矣。悼叹柰何。
答金启乃(汝沃○甲寅)
国家不幸。 慈圣礼陟。臣民之痛。岂间中外。泳私祸又惨。病妇竟至不淑。区区伤割。久不自堪也。顷者便中。伏承去腊惠书。辞旨郑重。若奉言面。极荷不鄙之盛心。而又愧泳何以得此也。泳资既凡下。又自少失学。环顾既往。无非过恶。区区今日之意。正在于劄住补填矣。来谕特举改过之事。以相教诏。岂非切至之论耶。求理致思。盖皆有意而实未能焉。至于勇之一字。自觉尤有欠阙。蒙此提击。至以为幸。但旧习之发纷然。而一时强勉之心。每易消歇。不知何以自守。不遂废吾人之忠诲也。适逢便草草。不宣。
答金启乃
去冬。就医龙峡。既还。见惠书留案已久。把玩。为增遐想也。伏惟此时。兄侍奉学履珍胜。弟粗保亲侧。而只是身病沈痼。近岁益甚。一月几二十九日呻痛矣。前书责以不相箴攻。此意甚善。此非敢自外而然。实以自无真的所得。且不能具知吾人性贤问学之长短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354L 页
功程。不敢轻有云云耳。非自外也。大槩此道。自经程朱发挥。圣人精蕴。几无不见。只要后人刚大立志。以诚心讲究服行耳。未知尊兄立志。果以求道希圣为己任。而讲究服行。有日新之实否。如此。方是真个学问。不如此。圣贤千言万语。每不过为出入口耳之资。而终不可与入于此道矣。此言极泛然。人谁不知。然以是日自省。则凡吾之所未至。可自知而自勉矣。科事已过。不知复烦一行否。闻兄赴举。专为亲屈。于此益见孝爱之实。而第恐相时守己。亦不宜长无变计。未知如何。先辈云和靖之母不安于善养。亦孝子之羞也。此言似当深味。如何知何。僭易及此。恃乐闻之谊也。千万不宣。
答金启乃
春初舍兄自乡还时。获承兄诲帖。微言兴义。有足开发陋滞者。甚荷兄不鄙之盛心。顾方困于卯酉之役。未能即报。夏间还湖中。始欲修谢。则遍捡故纸。竟不能得来书。意或佚落于在京箱箧中。秋来入洛。又穷索而不能得。甚愧缓忽。无以为喻。兄若终不鄙弃。未可更烦垂示耶。此等论学书尺。必有草本。故敢及之。然不胜惭叹也。大槩此事。自退陶,高峰。以及石潭,坡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355H 页
山。其讲之已熟矣。殆非后学所可容易断决。而近世先生长者又皆尊守石潭绪言。兄书指意曲折。今虽不能记得。大槩亦知尊石潭矣。可且依此体认久久。必自有见处。亦岂浅识所可窥哉。但来书中指为鄙意而辨柝者。似多与弟意不同。岂前岁仓卒谈说要领。未白而然耶。既无原书。不得详卞。略论梗槩如此。不审兄意以为如何。
答李景张(汉佐)
别后三度辱惠书。属意之勤。执礼之恭。皆非区区所敢当者。虽甚踧踖。亦岂容无一言报谢哉。实以年来病状加剧。目痛心昏。伸纸还辍。中间或写到中半而仍置之者。亦有之矣。不谓高明尚垂容贷。不加疑怒。春间从孙之南还。又以诗语重致意焉。此其雅量真诚。恰似古人之事。顾此无以少答盛意。则第益愧叹而已。所须字说。实有奉副之意。但念当时表德之相命。本出于顾名取义而已。非必以是为终身期祝之标榜。则到今追加演绎。作为文字。既非本指。亦涉弥文。以是郑重。未敢承命耳。不审景张以为如何。至于箴戒之相求。此意甚好矣。使此有实得新义。可以少助于高明者。固当久已承命矣。亦以口耳承闻。虽或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355L 页
有一二绪馀。而思之未彻。行之未到。皆不足以塞所求。此所以书三及而不敢对也。无已则有一焉。闻左右近日。以尊叔大兄之训。当有南来之便。此事果成。庶几相从江湖。亡论彼此有益。可随事相讲。极其意之所及尔。如何如何。迫昏作书。眼涩艰草。不备。
与李景张
春初相别。岁序已晚。未知中间作何功夫。泳苦患因循。无一进步处。居常悒悒不自快。柰何柰何。大槩古书之旨。事物之理。似皆深切。不但如今日所认而已。年衰病痼。虽略知有可求者。而竟不能刻苦下功。徒成妄想耳。如贤才高力强。亦何思不得。何勉不至。正宜逊志深思。益求古人用心处。端的进步。切不可只就即今识趣上。便自谓已得蹊径。徐徐以听其自适也。不审明者以谓如何。
与再从弟士佳(滫○己未)
寺门解携之苦。至今在心。而尤以士涵之不能同。为慨恨万万。想其意亦然。即日隆寒。侍奉佥启处安善。归见一家诸兄弟亲族于积年远违之馀。各未尽意而来。处处留情。寤寐难忘。若充此心。庶几无坠我家自先古敦睦之至行。此意方自警省。君辈亦不可不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356H 页
知也。乍到送归人。忙草不宣。惟望各自爱。
与赵和仲(正礼○己巳)
泳北望痛哭涕泣言。千万不意。伏闻叔主奄启手足。惊号错愕。不能定情。嗟乎嗟乎。此何事耶。前月。便人有自京来者。而部洞舍妹家方有痘患。故不以书来。其后更不得闻京信。再昨。因风便得见侄女洪氏妇书。始知丧患已出于前月旬间。相思千里。日夜悬情。而死生之际。漠然不知者。一月有馀矣。是何人心之未灵。交谊之无神。乃如许耶。疾病怠惰。每疏于书札候问。寻常虽切怅恨。而尚谓求日可勉。岂意今遽至此耶。痛泣痛泣。柰何柰何。数日闭户委顿。如醉如狂。殆古人所谓一痛之外。行自病矣者。更何言耶。更何言耶。叔主平生之志。在于著书。此事想未及为之矣。天乎。何不遂志士之愿乎。以叔主之才之德。笃疾沈冥。穷亦至矣。而倘得天假之年。卒究其志之所欲为。则千驷万钟。固蔑以加也。柰何其又不得年乎。虽有沈痼之宿恙。而调摄有道。神观不衰。今日之事。真梦寐之所不及也。未知缘何證患。奄遽至此。是宿患猝剧耶。抑以别證耶。痛矣痛矣。柰何柰何。伏惟孝心罔极。何以堪居。念及门庭悽惨。万事长休。悲情怅意。更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356L 页
何形言。大母主春秋尊老。季叔主亦在远谪。而一朝人事至此。其谁能仰慰慈念。使吾叔主纾恨于冥冥乎。念及于此。尤令人气塞也。葬山定于何地。葬期当在何间。泳疾病穷窭。未能即往哭于柩前。仍成临穴之诀。此怀恸结。曷有其极。神魂飞越。书不能达意。惟千万自力扶持。善继志事。以慰区区之悲想。因便急草。不备。
答金叔德章(弘光)
伏承下札。仰审新正学履增胜。慰荷无已。垂谕曲折。不胜惊惋。若见主事者。略举所闻实状言之。而操纵缓急。我无与焉。庶几内尽急难之义。而外不害为远嫌矣。但主事者适被人言。朝夕当罢去。后来者若是生疏之人。则所闻亦不可略传之矣。柰何柰何。大抵处横逆避患害之道。若欲进前争较。务以快意而尽分。则其所执虽甚直截。事势推荡。常苦不能尽如己意。往往或增其祸怨。今日之事。恐亦当更留深虑。未知如何。盖欲只雪一时之愤则可也。欲因此永除后日之根则恐决未易也。书辞不能尽意。想可默谅也。
答金美晦(知光)
顷闻携书入山。令人倍增遐赏。得惠书。审以病故不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357H 页
果久留。亦可恨也。此间亦有此计。一疾经月至今。不能就。虽欲为吾人旬日之啖荠。尚未易也。尤切愧恨。柰何。事之牵于冗病而有不可强为者。固无可如何。亦有虽有冗病而可随分自勉者。乃或不能自勉。此为尤可恨也。不审雅意以为如何。天心无改。新阳隔宵。吾侪于此。各加深省。与化同新。正不可不勉。而临书谩及。自恐其又成虚语耳。人来索答。悤悤不宣。
答金美晦
相思前夜月。未答去秋书。古人诗语。今日情境。真如合符矣。春序已深。谨问侍奉学况何如。冬间。入何山读何书。即今作何工夫。想家庭浸灌。昆季切劘。不比独学之无助。所造当日深远。令人乡往不能已已。泳病益痼年益衰。荒岁家事。益复关心。盖陋矣。无足为相爱者道也。开月间。似得归故里。倘有相会之便否。因便寓谢。多少不宣。
答朴三老(台耇)
来书倾倒之意每深。自愧庸浅何以得此于吾人。殊切悚惕。然即此亦可想见嗜学取人之义未始或少替也。令人感叹。每窃妄念此事功程。先觉言之已详尽矣。若果有意。亟宜循序致力。如所谓日行一难事。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357L 页
日格一物者。方是实学。而同志之间。亦必有得相告。有疑相讲。亦方有切劘之实益矣。不然。其所谓向学者。徒有其名。而其交际相与。亦归于浮慕而已矣。泳之至陋。重以酷祸大病。则顾不足以与于斯义。如吾戚长年富而志远者。恐不可不及时自警省也。
答朴三老
前后诸谕。备认盛指。适此荒昏。未暇详覆。而千里便归。亦不容全无皂白。略报梗槩。玉川山事。果无必用之意。自当断弃。而来谕勤复。非但为彼虑。实亦使我无见恶于人。爱念之义。何可忘也。先墓石筑事。深见孝思之无穷。但此古今礼书所未有。泳思虑浅暗。亦未知其久远为益。惟在更加深思。又博谋于晓事人而后为之乃可耳。愚意平土上置石。只归于标识而已。若圹中久远之计。恐难深藉。记语类一处说。朱子营葬时。用石片排布上下四围。其固当不下石椁而无全石僭上之过。向日亦尝有意。而贫无事力。仓卒难办。未果为之。试加寻考。未知或可为否。
与朴三老
即日春暄。伏惟侍奉学况增佳。泳三冬闭户吟病。目下方困涸辙。殊无意况可相闻也。前书所论正学之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358H 页
文。辞理俱到则诚然。然但为学。先须明理进德。到德盛后。其辞不期到而自到。虽或以时代所压。不能无古今繁简之别。即君子不以为病也。今若先怀辞理俱到之计。则其于理必有大段未到者。此又不可不念也。如何。因便略草。不宣。
与朴三老
顷因龙江传。审向来连有瘗夭之惨。仍复栖遑。不安新居。倾念之深。不啻倍百于常日矣。僻陋无人。莫由奉问。间者庶叔盖尝经由龙江。若付书。可知其转达。而适会冗挠。未克遂意。过后追念。秖益耿耿也。今日非意。忽蒙专使远惠书问。披览辞旨。深增慨叹。昔尝奉教于左右者。既深有意于信命矣。愿今益复加念。既以此自安其心。使和平宽快之气常盎溢于侍奉之际。则庶几亲旨亦少安适。而其于奉养调摄之道。未必为无益矣。以命安义。乃中人以下事。非所以奉规于高明者。但此等用功。愈卑下愈切实。且平昔既自启其端矣。是以敢复謦欬焉。如何如何。
答朴三老
危疾不死。获保今日。得复披奉手翰。有所往复。宁非幸耶。仍审侍奉为学新祉益茂。尤慰区区。泳当初病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358L 页
状危苦。今不须言。大势回头后今已过十馀日。馀證弥留。尚不能自振于床褥之外。医言此后一月。始可苏完。苏完后。更宜静养一两月云。据此亦可想向来辛苦之状也。不死幸矣。苏完迟速。何暇言耶。承谕因循成习。无着实用心处。此通患也。浩叹柰何。大病之馀。别无他事。惟欲专一收摄心念。而瞬息间。便已失云。极难极难。柰何柰何。千万倚枕略草。不宣。
答朴三老
承谕。感慨警惕之意比前加切。其所自病于用力紧慢朝夕点检之际者。无非是近里语。自此反求加勉。所谓平正蹊径。亦岂远乎哉。令人叹仰。知方看过退翁遗书。所论钻仰之意亦甚善。惟在熟复详玩。默识不忘。令久远受用。方是真实得力处耳。意料如此。未知如何。别纸所谕谨悉。金弟慕用久矣。尚未识面。闻有枉顾之意。不胜惊喜。但曾闻此弟善病。当此暑炎。恐出入生病。如欲有所属托。以书札相往复。少无未安。须劝其慎暑自重。如何。病人每有过虑。相爱间。不觉至此耳。定论之示。寡陋何敢当此。既承询及。辄据臆裁。敢私布之。石面书字排行。来示所谓当中书之者。归重之义。似宜然矣。祔右书右。祔左书左。而视中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359H 页
行差低一字。其亦可乎。书讳于传远。固胜于不书。亦宜以来说为正。祔位姓贯。恐书之为是。曾见墓表。皆书之矣。浅虑如此。唯在大家更裁如何也。
答朴三老
即承惠书。凭审极寒。侍学佳胜。仰慰区区。泳自经襄事。悲苦之心。益无依凭。舍弟行后。又此风雪。薄衣弱马行色。极可念。悄然孤坐情境。不可言。唯有默念旧书。为可宽心。亦不能着实耳。承有先垄事役。虽亦妨工。此即人道之大关节。唯当尽心专力为之耳。岂容他虑耶。人苟有志。虽有干事之劳。亦应不至于放废。此则可为加念者耳。率意及此。如何如何。
与族弟得之(世让)
别意依然。累日不释。想君岑寂之中。晓夕念及。必更切于冉冉征道之间也。此行到天安。头齿痛又发极苦。猝难前进。不免投状备局。姑未闻朝家处分。未知去留南北。果将如何。真所谓近则近狼狈。远则远狼狈。踪迹可笑。进退两难。悔不能因留君边以待寒尽也。所幸大小主人。款曲甚真。饮啖药物。种种适意。此岂易得耶。京便不日当还。若果得递。则超然堂中。更得对床旬日。亦不远矣。倘有南便。传道此间病滞消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359L 页
息。如何。馀怀姑不尽。只冀新祉益茂。
答赵圣任(衡辅)
前惠书。感相念之深。即裁覆以谢。仍有所反覆矣。今承书问。慰荷转深。但未有收领鄙复之语。无乃浮沈于中间耶。别纸询及。孤陋何足以奉对。前日见此文字时。以意推度则果有之矣。盖所谓墨白相形。非指画而言。乃指简斋以下咏墨梅诸诗而言也。梅本白。以墨为梅。故作诗者。以白墨相对形容。如云唯恨缁尘染素衣之类是也。所谓倒晕素质。犹云翻作素花也。盖汤君始变墨梅之旧套。乃倒晕素质而为白花也。倒晕云者。倒是翻倒之意。晕是即今画梅为白花时。四边围成之晕也。汤君始为白梅。故伯谟诗中。有冰雪生面之语。盖言始得其本色也。至于五位正偏图颂。既是佛书中语。曾未有考。不可强说。而大槩图颂之说正说偏。想是如墨梅诗之说白黑耳。如何如何。前书中有欲借虎溪意。不审以为如何。馀姑不宣。
答或人
昨书示谕。可想闲中用意之深专。令人叹尚。知止有定之定。或以志定为言。或以理定为言者。皆朱子之言也。左右疑之固宜。而所引语类一条。可为志定之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360H 页
證。亦信然矣。但理定之上。又有曰方寸之间云。则亦谓知止则此心之中。事物之理自然确定耳。立言虽少异。试验实事。亦不相悖也。章句志定之训。明白亲切。固当以此为主。而亦须知理定之说。亦自有义。元不相妨。乃为尽得朱子之旨耳。必欲主此而攻彼。亦归于执言迷旨之弊矣。盖以理定之说推之。则既知物理当止之处。则所知之理自定于方寸间矣。理非他理。只是所知之理。处非他处。只此方寸之间耳。如此推说。亦无不通。但不如志定之训。为更直截也。如何如何。至于知止一节。上接止于至善之文而在于条目之前者。次第义意。十分精妙。幸更熟复深察。当知今日枉起疑难也。或犹未了则更与商量。亦未晚矣。即今亦可仰复。欲左右自用功夫而得之。故姑不发之。幸谅之。
答或人
心学旨诀。甚荷转示。类聚论敬之说。自近思语类以下。其书多矣。惟此区分参验。最费雕琢。殊发人意思。岂以后出而渐巧也欤。但恨犹有未尽者。若以此便相流布。惧览者未谅良工独苦之本心。而轻加䚹议耳。愚意欲望更相檃括。期于尽善而后出之。未知如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360L 页
何。盖其专言总言。固自为纲条。而或有包括未尽者。或有先后异例者。此已未甚精矣。其间又或有随语立题。本无甚关于体段工夫者。亦意当从删裁。且或本是一事。而亦在比对参验之类。凡如此者。似皆未尽耳。抑其一书大体条析则详矣。统合不明。此尤当更加思议。别为区画。一一指定。此为敬之规模。此为门路。此为体段。此为功程地头。而若其旁通馀义。则亦复明言其为旁通馀义。令其各有下落。易于领会。而众目归纲之意。仍亦自见于其间。始乃可卷可放。愈详而愈大矣。愚虑及此。未知如何。此外则来谕所云后序加详题目可并者。恐亦然矣。但以愚意则题目尽有商量。不但可合并而已也。僭易布此。悚惕之深。然或附往复言议之末。转致玄江丈席。或将有取其一二焉尔。
答金友问目
 节斋先言阴阳之外。别有太极之非。次说太极只在阴阳中之失。非谓太极在阴阳之先。故能为阴阳主。
节斋说。不须旁推广譬。只看本说。其意可见。自阴阳未生而言。所谓太极必当先有。则不可谓太极只在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361H 页
阴阳之中。自阴阳既生而言。所谓太极。只在阴阳里面。则不可谓阴阳之外。别有太极。如此而已矣。岂不以太极本在阴阳之先。故能不落阴阳之中而能为阴阳主哉。
 精粗本末。无彼此。
精本指太极。粗末指阴阳。
 四时鬼神之说。
理之所吉。鬼神之所吉。理之所凶。鬼神之所凶。圣人行己处人。其进退屈伸臧否生杀。一循乎理。故与鬼神之吉凶。有不期合而自合者矣。四时合序。大而言之。不先天而开人。各因时而立政。推移变通。有自然不可差之次序是也。小而言之。时止时行。皆有定分之类亦是也。向来以四德之行处发裁为言。似太密而不宽。或者又以上律天时当之。则此又法象效则之事。非自然合德之谓也。近日所见如此。未知如何。
 外物触其形而动其中。
外物动其中。其中动而七情出者。有次第位置。今曰情动于中。则似径捷而欠曲折。然未为大病耳。
 约其情纵其情。
看得颇精。说得又紧。使人警省。然看文字。固贵知要。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361L 页
又须知看到从头至尾。无一字不紧要。乃为周遍浃洽而有真实得力处矣。如何如何。
 行之果守之固。
行之果则守之固。有先后。守之贵行之利。无先后。
 用智类于老。
老氏不能顺理。必欲无为。岂非用智耶。其极至于将翕必张。将取必予。则尤用智之甚者也。然释氏之学。固是出于自私。缘自私做出许多诐淫之辞。亦岂非用智之过。老氏之不能顺理。实亦出于自私。二者相仍。初无只有一病之学。恐不可断定分属也。
 
在外者终不容以寂灭。寂字未稳。
岂以虽感而寂之体自存耶。然今以寂灭为言。与专言寂者有间矣。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程子意与论语意小异。故叶氏说与朱子说不同。孔门教人。只是为仁之方。故论语本意。只欲令人便去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如此则仁自在其中矣。程子又要学者思得仁在其中之意。盖有指示仁体之意。叶氏之说。正解程子之旨。未可易以非也。观其言虽若甚劳。实去体察。则又自易见其不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