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x 页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行状]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73H 页
卧隐翁张公行状
公姓张氏。讳纬恒。字天应。自号卧隐。其先仁同人。始祖桂。仕高丽。为直学士。八世祖讳末孙。登文科。历清显。以军功。封延福君。官至礼曹判书。谥安襄。子孟羽。登科拜校理。高祖讳汝华。中司马。当昏朝。以志节称。曾祖讳龙庆。护军。祖讳琏。忠义卫。考讳玉相。有文行。见重于乡里。聘宣城李氏。判书悚之后。士人世龟之女。以 肃庙四年戊午八月初二日。生公。儿时羸弱多病。五岁。李夫人见背。抱尸哀号。见者皆流涕。八岁。继妣金夫人入门。时适寒甚。公见其色。即躬煮热羹。进之。得镇定。先公镊白发。公持而涕泣不已。其爱亲之诚。自幼稚时已然。盖出于天性也。十岁始入学。颖悟勤笃。晓文义。如竹迎刃。不数年。尽读经史诸帙。十四岁。往栖浮石寺。值雪。有诗曰。岭雪千层玉。溪冰万丈虹。夜来添得月。天地一琼宫。文词日进。声誉藉蔚。而时从再从祖锦江公受业。知有古人为己之学。又游李孤山惟樟门下。累蒙称赏。先公为门户之望。劝令赴举。己卯。中乡解。不利于省闱。壬午。登别试解额。而公素忌痘疾。闻洛中有之。不赴殿试。甲申春。先公患毒疾。经岁沉笃。昼夜焦煎。衣不解带。尝粪甘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73L 页
苦。以验症候加减。医家在六十里之地。步往问药。当日辄还。一日暴雨。川水涨溢。人不得渡而公挺身入水。观者以为必溺死。卒利涉。归家用药。病得小歇。秋。中监试两场。冬。丧孺人金氏。乙酉春。以亲命不得已赴礼部。纳试券后。即日出城而归。果中生员三等。先公自闻喜报。宿疾渐差。乡人称为真孝子。丁亥春。游太学中别解。见屈于殿试。即南归。五月。遭先公丧。水浆不入口者累日。丧葬凡节。一遵家礼。戊子春。又遭承重祖妣丧。公积岁鳏居。丧𥚁连仍。家事剥落。无以成㨾。而能尽心经纪。诚礼如一。两弟俱在童稚。课读不怠。或浪游则涕泣而谕之。壬辰冬。复游太学。虽在稠广中。常专静自守。不为苟同。不为崖异。同伴者久颇敬惮。有绝壁孤松之称。城中绮纨子弟。艳慕其文。多请同砚。而未尝一造。癸巳夏。南归。自是不复入泮。以奉养偏亲为事。金夫人素多病。公至诚救药。菽水之供。无不备至。金夫人尝语人曰。此儿诚孝。无异古人。辛丑冬。金夫人以染疾弃世。后配全氏。继殁。公亦不免染痛。危而得苏。犹且衰麻不离于身。丧制一如前丧。服阕后。无意于荣进。而以有金夫人遗命。勉赴公车。丁未春。参增广东堂两场。三月赴会试。中丙科第九名。时城内痘炽。只观殿试。未得应榜而归。朝廷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74H 页
以五十无一资。即付司果。戊申春。有逆贼麟佐希良之乱。荣川一郡。先倡义旅。公同在军中。参赞规画。为讨贼计。旋以逆酋授首罢。辛亥十月。除典籍。公释褐后。始入城。宋公寅明,郑公羽良。时出入东铨。闻公名甚熟。频加伻讯。欲得一面。公辞不往。推供职外。杜门读古书。同道诸伴。多以太执诮之。壬子夏。荐司宪府监察。癸丑春。铨长直拟骑郎。为不悦者所尼。闻城中痘气渐炽。欲弃官而南。铨长累送言挽住。而公决意戒行。未及发。 除慈仁县监。五月。赴任。本县新经辛壬大荒札。民多流亡。公一以抚摩安集为心。静而不挠。简而不烦。有诗曰。邑以慈仁号。当官可顾名。慈民如子子。仁物欲生生。只恐行难力。何忧效不成。龙山常对案。无动亦无营。境内素多堤堰。民赖以灌溉而免旱灾。多不修治。出令坚筑。有时亲自监蕫。以广水利。割俸禄以助民役。每朔望鸡初鸣。行望 阙礼。因之乡校谒文庙。招集儒生。奖励学业。作劝谕文。导之以孝悌忠信。又欲行吕氏乡约。酌参古今为节目。颁示各面。而因罢归不果行。县衙有木魅之妖。乘夜恣行。前此为守者。不得安处。多移避他舍。公作文禳之。即止不复作。公归田后。无宅可居。借村家过一岁。丙辰春。始诛茅于卧云谷。在郡南三十里。山水绝胜。忠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74L 页
义公所卜也。公于是。因旧址改新筑。以地名同于建阳之云谷。而沙川成曲者九处。亦似武夷之九曲。取朱夫子名堂室记夙兴夜处。陟降在玆之语。名其斋曰夙夜。又取云谷记养性读书。亦足以乐而忘死之语。名其轩曰亦乐。而总名之曰卧云幽居。因作卧云幽居记。又次朱夫子云谷诗三十八首及九曲棹歌十绝勾。又谓花草中惟松竹梅菊有苦节。有淡格。筑坞而种之。名曰四友圃。日读书。逍遥于其中。谷南旧有云谷书斋。即锦江公求志讲道之所。岁久颓废。遂与洞中诸父老。移刱书堂于其傍。设土田。备廊寮。时与村秀才子。讲讨古书。丁卯正月。偶感异梦。四月初十日。早起盥洗。正衣冠。谒家庙。退坐书室。捡看书籍。日晚。微有胸臂痛。午后添苦。两弟在邻村数里许。急召来。俨然端坐。精神不乱。无一语及家事。恬然而逝。享年七十。以是年九月十五日壬寅。葬于郡南鲁坪山辛坐之原。公端洁颖明。资质近道。早游两贤门下。得闻进学治身之要。虽以亲命从事场屋。而素志不在焉。性本恬拙。于芬华浮夸声妓博奕等事。一无所好。而立心制行。惟以孝悌公正为本。常以不欺心训子。友于两弟甚笃。而取养无母侄女嫁之。视侄子如己出。或率养。或给土。详于应事。厚于接物。诚意蔼然。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75H 页
小无表襮。人皆爱而敬之。平居非病甚。则无一日不早起。无一日不盥栉。整襟端坐。潜心对案。自少至老。终始不怠。而尤致谨于祭祀。尝曰。诚敬不足。无以交神明。斋日必湛然肃然。精白一心。虽衰年气倦。亲自行事。每以禄不逮养。为至痛。仕进之念。不萌于中。而惟甘心于枯淡。寄意于林壑。自云谷卜筑后。寻山观水。吟风弄月。所以资养性情。发舒神气者。无所不至。故其出而为诗若文。温润精密。优游閒暇。有元朝感怀诗,读书箴,守口箴,安分箴,防意箴,九容衍义诸篇。在遗集中。字体又端好。点画皆本于心。体弱而癯。外柔而和。至于义利剖判处。不小挠夺。盖所存乎中者甚固。故自然如此也。平生以韬晦谦卑为事。不欲见知于人。人之知公者甚罕。位不满德。有遗文若干帙。藏于家。后必有读而知之者矣。公再聘皆沃川全氏。前夫人士人万重之女。生一女。适冶城宋运光。后夫人士人万宗之女。生一子泰翰。侧室四女。长适全奉国。宋运光有一男四女。男之玉。女适朴成斗。馀幼。泰翰娶丰山金瑞龟女。生一男二女。皆幼。又娶潘南朴履文女。生一男一女。公之弟纬衡。撰家状。李讷隐光庭作墓志。一日公之子泰翰。奉而来。请状其行迹。相一自少从游。且为三从戚弟。情不敢辞。谨搆一本。以塞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75L 页
贤子之血恳。且以寓爱慕之诚云尔。 崇祯甲申后再辛未三月日。通政大夫。前行吏曹参议权相一。谨状。
通政大夫行庆州府尹孙公行状
公姓孙氏。讳万雄。字敌万。号野村。本庆州人。新罗初。有六部大姓。孙氏其一也。远祖讳顺。养母至孝。兴德王闻而极加褒赏。事在三国史及本朝三纲行实。其后代有名卿。而皆以孝行趾美。自罗至丽。不绝。入我朝。有讳登。司宪府监察。以孙鸡林君昭之贵。 赠户曹参议。于公为八代祖。高祖讳荃。曾祖讳兴孝。 赠通训大夫司仆寺正。祖讳禟。中进士。 赠通政大夫承政院左承旨。早游赵月川门下。聘晋阳郑氏。参奉国成之女。移居于尚州之外南村。志操坚介。乡人皆敬重焉。考讳慎仪。天分甚善。心德服人。而养九耋偏母。诚孝备尽。且累占乡解。 赠嘉善大夫兵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三代推 恩。皆以公贵也。妣贞夫人仁川李氏。嘉善深根之女。以 崇祯癸未五月二十六日。生公于金山耆洞外第。幼有奇气。性且聪睿。十馀岁。能缀文通经史。一日游于街路。见乞人当寒衣弊。心甚恻伤。解衣与之。后数年。其人为僧于湖南。印送孟子一帙。盖感其恩而然也。与村里儿。伴同游学。至其家馈以午饭。而盘中有鱼脍。拱手不食曰。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76H 页
吾老亲在。不敢独食异味。其家嘉其意。欲使人送呈。辞曰。为亲馈物。不须烦仆隶。因躬自持来。而凡于出外时。遇有美馔珍果。辄不食而藏于袖。以供亲厨。人皆称以孝性之天得。尝往山寺读书。有一过客。见公神彩射人。解其装中濯缨集头流山续录以授曰。读此几遍。可成诵乎。公即读过三遍。掩卷诵不错一字。客大惊曰。昔徐四佳读潘氏历代论。二遍而诵之。君聪明亦无让于四佳矣。及长。励志专心于经传。穷日达宵。通透烂熟。乙巳。以策制中别试乡解。丙午。丁外艰。时当暑月。自侍汤初。不解衣带。尝粪验其差剧。而丧出后。哀毁陨绝。几不支保。初终葬祭。遵礼无违。己酉春。参汉城试三场。中生员。仍登大科。不胜孤露之痛。却华童。庚戌。隶成均馆学谕。例升学正。辛亥。除獒树察访。多惠政。邮卒颂之。甲寅。升附典籍。迁工礼刑三曹佐郎。时丁 国忧。廞卫载临。以都监郎厅。监漆梓宫。凡具趁期悉办。堂上知其有干才。事无巨细。皆问而行之。乙卯。除兵曹正郎。秋。拜灵光郡守。辞陛日。独被引见。实异数也。到郡儒生乡战特甚。百馀人入讼庭。各陈所见。公不听。只以各敬尔仪。自修得宜等语。谆谆开谕。两边皆惭悔而退。乡俗因以平和。灵是湖南剧邑。簿牒逐日堆积于几案。而剖决如流。无一留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76L 页
滞。巡察使爱其能。道内疑讼。皆委而决焉。递还后。郡人立去思碑。以颂其德。丙辰冬。以正言赴 召。翌年春。递。七月。拜户曹正郎。兼春秋馆记事官。八月。除持平。前后所论吏污民瘼。一 启辄允。九月。除直讲。十月。迁司艺。充冬至使书状官。移济用监正。因相臣禀告。命给马觐母而还。十一月。出疆。十二月。至玉河关。思亲恋 阙。作短歌一曲。又于梦中。有诗曰。孤臣瞻斗极。游子梦萱堂。方其初行也。抵肃川。兵使李益馨。赠以白金十两。及还。因旧封赍与之。兵使曰。此实曾所未闻之事。公曰。初欲不受。而行者有赆。古之义。故不能辞去。来时无所用之处。故还之矣。俱在所撰北征录。翌年春。复 命。仍请觐还乡。四月。以正言承 召入城。转司导正及掌令。冬。拜公州牧。辞陛日。 上引见曰。尔经侍从。固知善治。须至诚爱民。革祛疵政。对曰。猥蒙引见。 圣教丁宁。臣虽无状。敢不惕念奉行也。到官后。廉得官政之为民弊瘼者。逐条疏陈。皆蒙听纳。州人至今称颂。庚申。朝著大变。弃官径归。正言尹攀搆诬劾罢。司谏李寅焕力辨之。尹反坐而递。自是敛迹田园。超然无当世之念。或以文酒自娱。或与乡邻侪友。从游。劝课子弟。教育学徒。而家益贫。菽水之奉。无以尽欢。斥卖书册及章服。别储米馔。以供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77H 页
亲厨。己巳。起废。佐湖西幕掌试。人称抡选之公。朝庭知有剸烦御剧之才。特拜罗州牧使。物众地大。素称国内难治之邑。可谓盘错利器。而到任不数月。因微事见罢。不得展布其所蕴。未几又拜槐山守。去家不远。即奉板舆。荣养备至。郡且僻小。不劳施设。而境内大治。翌年秋。拜正言被 召。民不得攀辕。而立石颂遗爱。寻遆为宣惠郎厅。以荫官奔竞之窠。力辞得遆。历掌令司艺。辛未夏。乞养牧清州。到官三月。因重囚越圄。见罢出代。时权公大运在首揆。 启曰。清之为州。素称难治。非孙万雄之材局。莫可收拾。狱囚之逃。实由下吏之故纵。道臣 启罢。虽据法例。而失此良吏。甚可慨惜。 上特命因任。且以曾经侍从。有老亲。特赐米豆各十斛。白䌷二十段。令京司输致。实旷世殊渥也。公荣君之赐。大供具设宴。请方伯守令及境内老人。数日而罢。壬申春。绣衣 启褒。九月升资。除东莱府使。以亲老再呈备局而不许。使之从近例。奉亲于邻邑养之。除朝辞赴任。癸酉。谏院一人。弹以冒法赴任。 上怒曰。谏院之劾孙万雄。何也。当初以亲老力辞。而朝家不许。迫令赴任。到今追论。极甚无据。因下备忘记。罢当该承旨及谏院以下。公感泣 恩数。而犹以既有物论。不可因冒据。三呈巡营。再申备局。三月。得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77L 页
遆。府民又立清德碑。叙用后。即拟喉院之望。癸酉。为先垄守护。筑斋舍。扁以鼎谷。冬。擢为庆州府尹。本府民物繁众。宗族亦盛居。每日簿牒委积。宾客填溢。而公酬应有裕。公私皆适。人谓非材局之大。器量之弘。不可能也。甲戌夏。解绂归家。控辞乞免。而御使李三硕褒以善治。掌令金德基。承人指嗾搆罢。辛巳。除稳城府使。以亲年八十。不赴。日夜侍侧。未尝出宿舂之地。惟以尽诚奉养为事。丙戌。拜礼基郡守。朝中公议。盖欲其便近于奉老荣养也。到任数月。先夫人弃世。奉柩直到于鼎谷。祔于 赠参判公墓左。刻石表墟。返魂于家。以遵礼制。时公年近七十。而与伯氏公。不脱绖带。朝夕馈奠。非身有疾病。则未尝不参。非省墓之行。则足不出庐室。三年如一日。及至庚寅。丧长子景郁。虽以理宽遣。而潜消暗铄。气力绵缀。壬辰夏。乘轿往省于鼎谷。上墓号痛而还。六月初。寝疾。二十七日。命子梳首。亲自结髻。以绵充耳。取湿巾去面垢。戒以初丧诸具。从俭约。袭衣因旧浣用。切勿新备。又曰。汝等勿坠家声。勿为不紧出入。勿与人相诘。力农食土。劝课儿辈。又命写野村四韵诗曰。明时见弃卧田村。多病年来懒出门。葵藿园中全性命。芬华场里断趍奔。地宜稼穑勤耕耨。家有诗书劝子孙。野兴閒情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78H 页
吾自乐。耳边众楚不须烦。语意从容。写尽。晚境田亩之趣。时声气已微。而犹眷眷训戒曰。祭礼必简。切勿丰备。象生时所进。且执伯兄手永诀曰。须平安在也。祭先必致敬。且以数亩田助宗家祭田。招家中妇女。敕家事。命即出去。至亥时。正席恬然而逝。享年七十。是岁九月十日。葬于鼎谷先兆卯坐之原。公资禀俊伟。器度宽大。而孝友忠厚。出于天性。常以登科作宰。不及于 赠公在时。为至痛。奉慈夫人八邑荣养。而犹以为未尽报鞠育之恩。每于公生朝。坐于膝下。作婴儿戏以供喜。待伯兄。友敬备尽。至老弥笃。分甘割味。必先供。姊氏早寡而贫。在家。极其扶护。出宰。必奉而去。不避冒法之嫌。只欲承顺慈志也。值亲忌。则必着明衣达宵。夫日。必往省松楸。号哭而还。至老不废。抚爱诸侄若己出。而至于宗族。虽疏远。极加问恤。居官时。早起。整敕衣冠。以临吏民。馈饷境内之老人。无间贵贱。而鳏寡孤独。则尤加意周救。官用财力。必务撙节。使官帑恒有羡馀。而俸禄则分与于亲戚故旧。束吏严明。故不敢欺绐。听讼审察。故无一称冤。以故所莅诸邑。治绩甚著矣。乡居之日。待人接物。极其忠厚。人之有丧而贫不能殓。则或赙以棺板衣服。婚娶而无物成礼。则或助以牛只䌷绵。而自奉俭约。不失寒素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78L 页
之态。及三子俱捷科名。尤以荣福太过为惧。秉心平恕。而诟骂之言。不及于仆隶。行己谦恭。而傲惰之气。不见于辞色。常时虽不以清高自标。而取舍必以义。不以崖岸自异。而是非不苟合。乡人皆心悦而敬惮之。晚年益留心书籍。常置儒家文字于座右。披阅不懈。若吟咏等事。未尝着力。遇兴或发。而意圆句浑。有遗稿若干及燕行录。藏于家。公内子封贞夫人载宁康氏。学生用直之女。察访号南溪应哲之孙。慈仁柔惠。服用俭素。事舅姑。尽诚敬。待家长。如严君。出入必拜。遇亲戚。御婢仆。主于宽厚。丙戌。遭尊姑丧。五朔不进盐酱。真元澌败。丁亥九月十九日殁。初葬于鼎谷南麓。壬辰秋。迁附于公墓左。有二男。长景郁。有文行登上庠。未寿而殁。次景锡。登文科。历官内外。至绫州牧使。侧室男景翼。文科典三邑。女全扬善。景郁五男四女。男云烨,云杰,云弼,云发,云述。女赵畬经,申思学,李惟天县监,郑光纶。景锡二男一女。男云亿,云采。女柳后玭。景翼二男一女。男云凤,云鹏。女边某。云烨子宗显。女黄宅休,吴锡观。云杰子世显,昌显出继。女郭衡柱,郑櫄。云弼子道显。云发子廷显。女李道著。云述子益显,克显。赵畬经嗣子锡健。申思学子弘岳。女权思穆,李东龙。李惟天子宜赟。女朴趾赫,李弘直进士。郑光纶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79H 页
子琇。女李弘祖。馀三男一女幼。云亿嗣子昌显。女赵锡龙,李元馝。云采一男幼。柳后玭子圣霖,德霖,圣宗。女金彦稷。云凤二男幼。女柳某,洪某。云鹏一男。女康某。全扬善子尔谦,尔德,尔学。女柳祥雨,赵命铨,赵某,李某。内外孙男女。合百二十八人。而不能尽录。荷塘权公斗寅。撰碑铭刻竖墓前。已有年数。昨冬。公之孙云述。奉牧使公所撰家状。来请行状。窃念相一以乡侍生。庚寅秋。带 恩进谒请教。公授以不激不颓四字。未能终身遵奉是惧。而尚不忘于心。义难终辞。谨序次如右。以备后人之考信云尔。 崇祯后再乙亥四月日。嘉善大夫。前行司谏院大司谏安东权相一。谨状。
赠通德郎义禁府都事裴公行状
公讳晋龟。字▣▣。姓裴氏。其先星州人。始祖英赞。高丽仆射。入 本朝。代有达官。高祖讳茂元。 赠资宪大夫刑曹判书。曾祖讳应褧。自星州赘居于荣川。通政大夫行罗州牧使。 赠嘉善大夫礼曹参判。祖讳尚益。通训大夫行全罗都事。配淑人义城金氏。兵曹参议涌之女。考讳幼章。承仕郎。内侍教官。有卓行高节。号榆岩。配奉化琴氏。进士是谐之女。以崇祯甲申五月二十八日。生公于望洞里第。幼有至性。曾祖母贞夫人金氏疾革。随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79L 页
长者在侧。罕出于外。每于进粥时。伺其将辍。必手执一匙。复进之。金氏曰。吾虽厌食。何忍却此。受即下咽。十岁后。能作文而意致甚远。人皆奇之。有雨后感兴诗曰。黑云驱雨过。山暗夜沉沉。霁来风景好。明月已天心。甫成童。文词日进。赴东堂试。终日坚坐。略不起动。自能制文早呈。考官皆异之。终场日。密令侍童记所制策。收券时。为第几字来见。其文词已成。欲置榜末。而额数小。老儒亦多落。故终未果。遂觅皮封。送于本家。先是。教官公搆书舍于榆岩。距家数里许。连在其处做业。遭生祖母全氏丧。自成服后。趁朝夕奠来参。如是者凡六个月。无一日倦。亦不以风雨废焉。冬。作古诗长篇。挽姊夫乌川金善昌。曲尽悲情。而壬寅春。教官公命学子作惊蛰诗。公亦挥笔成什。冬。往乌川。葬姊夫金公。因谒陶山院庙而归。甲辰夏。随教官公。往栖浮石寺。数月。读书习字。无一刻浪过。秋。教官公得疾危剧。一日朝。忽气塞。公断手指。纳血于口。良久血流口外。然后省人事。公以身挟扶而泣。后数日。又气塞。又将断指。教官公省觉而禁之。公不解衣带。昼夜侍侧。药物煎进等事。必身亲者。半年。稍向差境。后教官公谓曰。汝素多病。血气未充。此后可时时退休也。公对曰。病埶快复后。可得如教尔。教官公作绝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80H 页
句以赠。乙巳秋。往凝川试所。前期下去于星州。省谒诸先茔。且寻谒桧渊院庙。丙午春。岭中诸儒。以邦礼釐正事。设疏于醴泉。公往参而归言曰。多士会同。礼貌严正。而所系亦甚重大。为士者。不可不往见。作花王诗五言十馀勾。盖戒其盛满而不知止也。以疾沉痼累月。是岁闰四月二十八日。竟不起。寿仅二十三。葬于郡东斗月山先茔内丁向之原。公天资雅厚。器量凝重。心有喜怒。绝不形于色辞。自童时。致诚于奉先。凡有祭祀。必沐浴齐戒。尝曰。称家有无。埶固然矣。精洁与否。只在吾慢敬之如何。寡于言笑。对人唯寒暄与实语酬酢。而与学徒同处。不言其是非得失。然最恶人非僻事。必规警而亦无圭角。平居。衣带冠巾必整齐。几案书册无一错置。抄写书册。皆致精曰。下字甚敬。吾有所受。经书中。笃好论语。每至师弟之答问章。辄加澄心详味曰。恍若亲见矣。尝抄书宋鉴中先儒进奏治道之要。为学之方。又纂诗传集注要语。各为一册。置案常披阅焉。公殁。乡邻长老及侪流。皆伤惜涕洟之不已。合辞呈官报巡营。 启闻于朝。 赠义禁府都事。配庆州李氏。通政大夫三陟府使达意之女。贞顺幽闲。有女士风。而无子女。寡居四十馀年。守家业。奉先祀。尽心无缺。取从子昌大为嗣。岁甲午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80L 页
十月二十二日。弃世。祔葬于公墓。窃念相一不及承颜范听诲言。而于公为姨侄。自幼少时。熟闻公言行。癸酉秋。昌大弟奉遗稿及教官公所记行迹。请余状公之行。老耄不敢当。而情义难于终辞。谨成一本。而未能阐明幽潜之德。是为愧惧尔。 崇祯后再乙亥三月日。嘉善大夫。行司谏院大司谏安东权相一。谨状。
处士李公行状
小隐居士李公。讳景翼。字大游。其先全义人。始祖棹。高丽太师三重壁上功臣。入 本朝。有讳桦。兵曹判书。谥襄贞。选清白吏。始移居于安东地丰山笥池村。历四世至 赠判决事。讳珸。又迁县里。子孙因家焉。高祖讳釴。曾祖讳根远。祖讳文泼。进士。有文行。荐授 康陵参奉。考讳最全。善词赋。妣安东权氏。学生锡祚之女。以 肃庙癸亥正月初四日。生公于县里第。幼而聪慧。五岁。在参奉公膝上。人有传关东别曲者。闻而诵不遗一勾。参奉公大奇之。爱踰他孙。甫成童。经史子集。口无难读。于文义尤精索。族父成全。以李孤山门人。静处林下。讲论不懈。公乐闻其说。未尝暂离。弱冠。往游锦江张公璶之门。几七八岁。执经问难。张公性简亢。于人无溢美语。而称公不已。曰倘得一白帖子。当书学者需用紧语。为他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81H 页
时衣钵之传。帖才成而张公遽殁。未果。尝手书庸学正文,易系辞,太极图说,西铭,定性书于一册。题曰眼藏正法。诵读不辍。又作色酒博戒,戏戒,惜寸阴等文以自警。尤喜读易。阴阳奇耦象数之奥。必刻意研穷。且造玑衡轴,期三百,大衍数,律吕损益。亦无不旁推曲解。时从密庵李公栽,默洞李公槾,屏谷权公矩。论难经旨。性本孝友。早遭外艰。昼夜侍殡侧。哀毁踰制。时当极寒。肤肉尽冻裂。奉母夫人。尽诚。朝夕菽水之养。亦得其欢心。及下世。居忧诸节。如前丧。中罹家𥚁。季父伯兄。俱无后而殁。公以长次二子。分为其嗣。并群嫠同爨而居者数十年。人无间言。以家道之善。称于乡里。有一弟穷且鳏无依。与之同处。割饭分味。晚年不乐县居喧杂。移家于数里许凤啸山下。名其洞曰小隐。有閒居十四。咏栖息数年。又迁于寿洞之桂谷。即高丽金上洛公所居也。溪山之明秀。境界之幽邃。为一府最胜处。搆数间屋。与金上舍瑞虎。分山而居。常共盘旋于洛台南崖之间。或论讨义理。而孤寓中计活益艰。箪瓢屡空。怡然不以为忧。常观晦庵退溪两书以终日。每念贫弟之独居。当食则曰某也何以得无饥寒。朝则曰某也何以经过。相恋之情。发于吟咏。不得已复还县里旧家。与弟同处。公性不喜词章。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81L 页
而为亲老。黾勉于场屋。亲殁。绝意废举。尝曰。我国家取人。全在科举。士生斯世。舍此一路。则无以出身事君。但科举之害人心术尤甚。有志之士。不见固好。若欲傍习科文。则朱夫子答人书曰。场屋之文。先立其大者。此说切当可以师法也。见人过失。必警责之。不少容护。每曰。无面目者。是长久人情。有过不责。非爱其人之道也。应事之际。审察义理之是与不是。苟是也则虽众人毁之。不挠。苟非也。虽众人劝之。不行。而处事之暗昧。持论之模糊。心实耻之。其操守之。介洁坚确。盖如此。尝训其子弟曰。人道莫先亲亲。此不相能。禽兽也。又曰。路截关头。真伪可见。凡人平居。孰不曰敦族厚亲。而及当事处。心口相背。余甚痛焉。又曰。人家乖离分隔。每缘私立畦町。计较厮学。转至于恩爱如遗。甚可惧也。古人九世同居。岂无一事拂心。保家之道。莫过于忍而已。又训奉先一节曰。贫残子孙。每当祀次。无以为需。东贷西称。诚敬有所未展。固不若称家之有无为得。而但恐不肖后昆。无我之心。而效我之事。因徇粗略。不少致念。终致诚与物俱丧。语门人曰。士之所贵于读书者。为其收制身心于是书之中。言言勾勾。要使有下落处。又曰。言语切近。要的日用之间。痛着一掴掌血。终不若四书。且于朋友之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82H 页
交。信而有道。吴处士尚远。曾一见心许。及其殁而葬。不惮路远。操文致奠。临圹而归。李斯文山斗。解官家居。而里中士友及族侄上舍万里。每与之游从讲磨。欲搆数椽书室于新池穷源谷。名以丹丘。为暮年连榻相依之计。而事未及就。李公宗白。以绣衣至本府。廉知公行义。优致食物。李公普赫为府伯。荐士五人于朝。公居一。其目曰。老而好学。贫而无苟。平居晓起。整敕衣冠。终日端坐。其为学坚固精笃。义理微密处。多有透得。其为文。简切有精采。自成一家。不喜论辨著述曰。义理精微处。前人已说尽无馀。今不必更着剩语。殁之前夕。已语涩不了。忽谓其子曰。卧席不正。可易之。既易。仰卧伸脚。置两手于心上。恬然而逝。是年九月九日。永窆于铁谷坤坐之原。配潘南朴氏。学生櫑之女。与公同年生。有妇德。同裯四十年。承顺无违。先公十三日弃世。同日窆于一穴。有四男二女。男长太渊。次太烨。俱出继。次太权,太锤。女适李宜植,李必著。太渊一男三女。太烨二男。太权一男一女。李宜植四男。李必著一女。太渊持家状。来请状公之行于相一。平日交分。不可以老耄辞。搆成一本。以寓后死者追慕怆悼之怀。 崇祯甲申后再乙亥二月日。具官安东权相一。谨状。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82L 页
遁轩权公行状
公讳晟。字明仲。醴泉人。本姓昕氏。十世祖暹。仕高丽忠穆王朝。以昕字犯御讳。从母姓赐权氏。历三世。有讳幼孙。左军副司直。兼司宪府监察。即大提学齐平公孟孙之弟。生讳善。司圃别提。生讳五纪。登第。历检阅。戊午。坐弟睡轩先生𥚁远谪。 中庙初。召还。官至左通礼。号拙斋。是公之五代祖也。曾祖讳文启。宣务郎。缮工监役。祖讳澈。 赠通训大夫司仆寺正成均进士。考讳国柱。早孤。奉养九耋祖父。尽其诚孝。妣咸阳朴氏。禁府都事守约之女。吏曹正郎从鳞之曾孙。有烈行。 㫌表门闾。公以崇祯丁丑十月二十六日。生于下金谷里第。自幼少时。言动异凡儿。十馀岁。读经史通大意。性好书字。村边有他家空堂。每独往。以水笔习书终日。以故笔法精妙。见者奇之。丙申秋。与季父及姊兄。同赴汉城试。皆中两场。丁酉春。三人同登上庠。荣觐。是年冬。处士公下世。慈夫人哀毁过节。昼夜哀哭。泪尽而继血。常处柩傍。自为引决者数。而每为诸子女所救解。公日夜扶护。暂不离侧。啜粥期年。羸瘁成疾。服阕后。以慈夫人命。始游泮宫。临行。又戒之曰。太学者。四方贤士之所会处。言语不可不谨。动止不可不慎。勿参于僇人疏举。以副汝母之望。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83H 页
公承命佩服。不敢失坠。累度居泮。而不喜芬华。谦恭自持。再为疏首而必辞免。同斋侪友。无不爱悦而推重。朝中搢绅。亦多愿识之人。而切不往见。连捷解额。而每屈于礼闱。三次居首于泮儒之会圈。累入铨曹之荐拟。而亦未受 恩点。此实数也。癸亥。慈夫人又厌世。居忧诸节。一如前丧。自后因废举。搆一小斋于家后遁坪之丘。名之曰遁轩。左图右书。朔望必往宗家。瞻拜祠庙。凡遇新物。未荐则必不尝。先代事迹及拙斋公以下行状祭文诔词。条列各位下。妆成一册。先世皆以笔名。搜取其片言只字。皆附帖为子孙传家之宝。日以披阅圣贤书为业。明辨义理。究覈精微。初聘平山申氏。通德郎命元之女。申公是故家。家业甚饶。而无他子女。先代奉祀。属于支子孙。自己奉祀则属公之子。公以为士夫家祀事。当以子姓继之。命子进士希正。上言立后。别得外许多田民。尽还给于继后之子。乡邻士友。无不艳叹。而以今世一人称之。所著诗文杂记。不为不夥。而中遭火变。尽为烧烬。其后吟咏及杂著二卷。藏于家。癸巳三月初四日。考终于正寝。享年七十七。有遗书一帙。乃祭祀品式。子孙训戒等各条。且有自制碑铭曰。欲孝于亲。而不能尽其诚。有志于学。而不能竭其力。宜乎遁世不见知而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83L 页
无悯。戒以勿求挽于人。次陶靖节拟挽歌以遗之。是年秋。祔葬于渔郎洞先茔午向之原。公凡再聘。平山申氏。生三子二女。冶城宋氏。即副护军时璘之女。生三男。长希重。娶韩山李时馣女。无子。以希运子墣为后。早夭。有一子。次希正。成均生员。娶罗州丁达焘女。生一子二女。男曰墠。亦早夭无子。次希道。娶安东金丘女。生一女无子。侧室有子曰。亦早夭。次希运。娶长水黄汝翼女。生二男一女。男长墣。承祀宗家。曰有一子三女。次希逊。娶安东权以镀女。无子女。以希选子为后。早夭。有一子。次希选。娶完山李望辅女。生四男三女。长。出继。曰毂有一子一女。曰墺。馀幼。女长适平山申镇岳。生一男二女。男曰光著。文科。官至县监。生三男一女。次适英阳南相华。生一女无子。以侄子弘夔为后。生二男二女。内外孙曾若干人。相一先祖妣于公为姊兄。尚记来临时。瞻颜色。承诲教。前秋。表从叔希运修家状。付余有所增删成一本。而老病昏耗。不即奉副。今夏从叔又弃世。不胜感怆。谨收拾神精。编次得成。以备秉笔者之采择焉。
先考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五卫都总府都总管府君家状。
府君讳深。字通之。权氏。皆祖于安东太师讳幸。其后冠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84H 页
冕科甲不绝。多有闻人。曾祖讳益邻。成均生员。祖讳丘。 赠承政院左承旨。成均生员。考讳以称。 赠吏曹参判。 孝庙甲午三月初七日。生于下金谷外家。自幼时。抱置于祖承旨公膝下。稍长。侍在沟壑斋。未成童。尽读经史。天性温雅。资禀精明。凡应门接宾诸节。无少差误。承旨公甚奇爱之。平居。无一日不盥洗不衣冠之时。虽盛暑。不去巾袜。亦无忿厉之容嚬戚之色。戊午。随妇翁。往留三陟册室。累月作东游赋百馀勾。以记山海之胜。累占乡解。亦一居榜首。而终不利省闱。人皆叹惜。相一登第后。仕宦至骑省春曹。欲得一县便养。而累进累退。不得外拟。息山李公。每称其小不概心。无一毫闷郁之辞色。丁未秋。偶得湖南一县。九月。仿李延平往铅山衙故事。奉往。翌年戊申。值逆乱。阖境骚扰。邑民多来请移避他处。而府君恬然不小动。语人曰。此时官家若先动。则邑民必不安居云云。以故邻邑大小人。因避乱多骇举。而独晏然。民不辍耕。己酉三月旬间。有微恙。时相一以寒食扫坟事。呈由还尚州本家。未及还。十七日。遭罔极之变。到连山奔丧。入棺后。移安他厅。四月。运柩到家。五月初五日。行葬礼于楸洞先茔西数百步别麓亥坐巳向之原。先妣庆州李氏。考讳达意。登文科。历两司。典三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84L 页
郡。祖讳崇彦。文科。淮阳府使。曾祖讳徽音。文科。筮仕早殁。高祖讳介立。举孝廉。至山阴县监。 赠兵曹参判。生癸巳二月十三日。壬辰四月十五日卒。初葬于花庄面种谷。己酉夏。移奉合墓。府君平日持心处事。公平正大。抚育弟侄。一以诚心。且率来诸甥侄孤贫者。教养如己出。两弟七妹。互相来往同居。少不厌烦。且劝课邻里亲旧子弟。不少倦。
祖考 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五卫都总府副总管府君家状。
府君讳以称。字应物。姓权氏。安东人。太师讳幸之后。 赠司宪府执义成均生员讳大器之玄孙。 赠承政院左承旨行 王子师傅松巢先生讳宇之曾孙。成均生员讳益邻之孙。 赠通政大夫承政院左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成均生员讳丘之子。 赠弘文馆典翰行司宪府掌令庆州李公讳瀷之外孙。以崇祯癸酉六月三十日。生于汉城某坊之第。时妣淑人李氏。归见兄男庶尹公仁实。未还之故也。自幼时。往来受学于祖父生员公之琴谷寓舍。资性淳实。气度庄重。寡言笑。简交游。丙午。遭先妣丧。虽依礼禫后心丧。而哀戚蔬素之节。未尝毫发违失。承旨公鳏居数十年。其承顺供养。靡不用极。壬戌夏。遭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85H 页
终天之痛。拘于日家。累月不得行葬礼。而以粥饮或水饭。过朝夕。人皆称其诚孝。平居。谨于礼法。奉祭接宾。一以诚心。课督儿孙。不少懈弛。累中乡解。一魁汉城试。癸酉十二月初四日。考终于正寝。享年六十一。翌年三月。葬于楸洞先茔稍上数十步右麓壬坐丙向之原。配醴泉权氏。远代祖讳暹。昕姓。当高丽忠穆王朝以犯御讳。从母姓改赐权氏。七代祖五纪。即睡轩先生五福之兄。登第历翰林。至左通礼。其后直长讳祐。监役讳文启。进士讳澈。考讳国柱。有文行。妣咸阳朴氏。禁府都事守约之女。有烈行。 肃庙丙戌㫌门。相一奉事祖妣累岁。见其性度。通而不偏。勤而不怠。族戚邻里。周恤无遗。妇德全备。福寿丰厚。有三男七女。皆及时婚嫁。多具妆奁。以乙亥四月初四日生。壬辰十一月初一日卒。享年七十八。祔葬于楸洞墓左。
曾祖考 赠通政大夫,承政院左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成均生员府君家状。
府君讳丘。字次山。安东人。始祖讳幸。佐高丽太祖。讨甄萱。报国仇。授大匡太师。子孙蕃衍荣显。为我东大姓。有讳徵。登第。官司宪府持平。以北评事。殁于 王事。子讳甲成。孙讳烨。皆废科隐遁。至曾祖讳大器。中司马。有学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85L 页
行。退溪先生集中。有酬唱诗及书。且入于门人录。是府君曾祖也。因子别坐宏参原从勋。三世皆赠职。祖讳宇。十九岁。往陶山受周易。早中司马。荐学行。官 王子师傅。 赠左承旨。世称松巢先生。考讳益邻。中司马。明经力学。游张旅轩门下。娶顺兴安氏。郡守敬宾之孙。 赠佐郎命男之女。以万历辛亥四月二十日。生府君。幼而岐嶷。甫成童。文词大进。累捷乡解。辛卯。始登司马。虽以亲命。黾勉赴举。而素心不在。岁己亥。占别业于北山之草谷。爱其幽宽。携家栖隐。名所居室曰藏斋。是年冬。遭考妣丧。易戚备尽。既葬。与弟三人。奉几筵。结庐于墓下楸洞村。朝夕哭奠。终制乃归。丙午。卜地于近岩村。移家家焉。又于家后山谷间别筑。取志士不忘在沟壑之义。以沟壑名斋。翻阅经史。颐养心性。有自得无求之乐。壬戌夏五月十二日。考终于正寝。享年七十二。葬于楸洞考妣墓下壬坐丙向之原。府君资质端洁。器度严重。有三军不可夺之节。于朋友。少许可。慎然诺。居泮时。有京城一士食堂。会与府君接膝而坐。终一岁不交一言。后其人敬叹曰。吾固难。君亦难于吾。活斋李处士矩。侨居于大道村。与为知心友。道义讲磨。过从勤数。一日。犯疠病甚笃。府君入救疾不避。及卒。为诔词祭文。极其哀惜。且抵书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86H 页
洪木斋汝河。议私谥事。平居。训子弟。御奴仆。严而有道。又谨于祭祀之礼。参酌先世所行为一帖。名以奉先礼定。早谢公车。杜门不出入。而士望益尊。乡党愈敬慕。皆惜其尼于时命。不得见用于世。而有所施设也。不喜著述。有遗稿略干卷。而先辈多称。文章高古。有西汉体云。聘庆州李氏。考讳瀷。光海废大妃时。以内翰上疏极谏。囚牢狱几死。赖时相营救。安置济州。 仁庙初。被召还朝。翌年甲子卒。官止司宪掌令。 赠弘文馆典翰。祖讳惟一。判官。 赠左赞成。曾祖讳鸾。 赠领议政。外祖申公讳吉元。壬辰岛夷之乱。以闻庆县监。不屈而死。掌令公谪济州时。夫人申氏。已丧逝。秪有一子一女。皆幼。遂托子于妇兄教官公命休。托女于友婿牧使李公憺家。李公时自忠原。寓居于尚州山阳之塔洞。无子女。祖妣自幼养于姨母申氏。无异己出。申氏殁。服丧哀毁。忌祭必亲设行。极其诚敬。遗命子与孙。无废祭。以报养育之恩云。性度雅贞轩豁。无屑屑态。家贫而不逐利营产。惟以孝舅姑。谨祭祀为务。生于癸丑九月初九日。殁于丙午正月二十八日。享年五十四。墓在楸洞。后十七年。葬府君于圹西合墓。有二子一女。相一生才四岁。府君下世。不能记其颜面。而侍先考侧。熟闻平生言行。窃恐日远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86L 页
日忘。乃敢掇拾为状草。以备秉笔君子之取舍云尔。
高祖考成均生员府君家状
府君讳益邻。字邻哉。姓权氏。安东人。太师讳幸。其始祖也。有讳景辅。金紫光禄大夫门下平章事。有讳正平。版图正郎。 赠工曹参议。于我 文宗显德王后。为曾祖。有讳徵。司宪府持平。殁于王事。是生讳甲成。秉节校尉。是生讳烨。 赠军资正。是生讳大器。成均生员。 赠司宪府执义。是生讳宇。号松巢。中司马。以学行荐。官至 王子师傅。 赠左承旨。两世俱受业于退陶李先生之门。娶文化柳氏。直提学克恕之六世孙。学生灿之女。以万历癸未八月二十五日。生府君于安东府北伊溪里第。八岁。承旨府君卒于京师。因失学。十岁后。始受业于再从兄湖阳子益昌。坚坐一处。终日勤读。湖阳叹曰。吾贤叔。虽早世。有子如此。足慰我怀。丙辰。登司马。与宗侄赫早。尝往来于张旅轩门下。虽黾勉为举业。而非其素志也。岁乙亥。游泮宫。逢除夕。有诗曰。自谓平生寻乐地。今宵何事滞终南。春入梅梢人未去。梦魂长绕不知岩。岩即旅轩先生藏修之所也。季父都事公。同居泮中。在他房。府君逐日早起。省谒。暮亦如之。不少废。西归子李公起渤。称叹曰。吾见人之叔侄多矣。未有如某之严而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87H 页
尽礼。家业清贫。寓居于醴泉之知琴谷。盖亦不得已就聘家农庄。而以远离祠庙。为痛恨。未尝一日忘焉。丙子冬。翟报甚急。携家入太白山下岘村。继闻时事大变。慨然有蹈海之志。遂因居不还。时仲氏。亦避居枫崖。相距无数里。朝暮往来。湛乐消日。而忧时悲愤。发于吟咏者多矣。岁辛巳。宗家丧戚荐叠。孤寡无依。府君昼夜悲忧。遂出山。筑室于伊溪宗家傍。凡祭祀农作之节。极力捡护者累年。季子堙。有才行而奄殁。府君疚怀惊痛。复还于琴谷旧庐。日以看书摄心。劝课儿孙为事。己亥冬十二月初六日。感疾。考终于正寝。享年七十七。府君资性端洁。操履坚固。平居非有疾病。则无一日不盥漱衣冠。独处常如对宾。家人子弟。未尝见其有惰慢之容。早明经书。累屈于讲席。中岁以后绝意科第。虽箪瓢屡空。而处之晏如。常观圣贤书。杜门对案。整襟危坐。教子必以学问孝悌为根本。而怀乡念宗之心。至老愈笃。或抚枕而忘寝。或对人而堕泪。平生性行。人皆敬慕之。配顺兴安氏。郡守敬宾之孙。 赠佐郎命男之女。生于庚寅。性顺且柔。事姑以诚。奉君子无违。己亥十二月。后府君七日而殁。庚子春。合窆于醴泉花庄面楸洞壬坐丙向之原。有四男三女。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487L 页
亡子遗事
亡儿名煜。字德明。 肃庙庚寅正月二十四日生。三岁失母。抱养于先考怀中。因受学。十岁前。多读经史。十三岁作四六赋五六十句。语意明畅。才成童。参学舍文会。多居魁。及长。沉潜经旨。多所自得。作大学传解数十条。见他人之所未见。辛亥。赵相显命。按本道。请息山李公为尚州都训长。选俊士与之讲读论讨。秋巡时亲到校舍。会诸选士讲大学。儿亦被选往参。甲寅秋。偶得疾沉绵。十月十九日。奄忽不救。年二十五。乡邻皆叹惜之。葬于先考墓下。资禀精明。容貌端洁。性且孝。事亲无违。四时节服。亲未及制服。则虽有之。不先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