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x 页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附录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21H 页
年谱[宋哲宪]
大明毅宗皇帝崇祯纪元后二百九年丙申(本朝 宪宗大王三年。)八月乙亥。(二十四日。午时。)先生生于怀德县石南第。
 母李夫人梦虎入怀。而生先生。骨格俊秀。迥异凡儿。考参判公奇爱之。小字九范。盖先生为文正公九世孙。而范与虎音义相近。故用是命之。以远大期望焉。
丁酉。(先生二岁。)
戊戌。(先生三岁。)
 随母夫人。往凤城外第。
己亥。(先生四岁。)
庚子。(先生五岁。)
 先生稍长。气宇魁杰。动止凝重。母夫人宠爱愈甚。常称之曰。此儿必为它日大君子者也。
辛丑。(先生六岁。)
二月(丙辰)庚午。遭祖考参判公丧。
 随长者。参朝夕馈奠。
壬寅。(先生七岁。)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21L 页
癸卯。(先生八岁。)
正月。始就学。
 季父主簿公曰。梦见一室广大。书籍满架。中坐一人。审视之。乃某侄也。是诚异兆。日后继述先业。昌大吾门者。必此儿也。
甲辰。(先生九岁。)
受读小学于伯父守宗斋先生。
 先生才鲁。所受之书。虽终日勤读。犹未能成诵。刻苦著工。暂不浪游。见者称之。
乙巳(先生十岁。)
丙午。(先生十一岁。)
十月(癸丑)丁巳。丁母夫人李氏忧。
 窆于县南龙头里。哀毁持制。能如老成。
丁未。(先生十二岁。)
戊申。(先生十三岁。)
己酉。(先生十四岁。)
正月。阕制。
六月。 宪宗大王升遐。 哲宗大王自沁邸。入承大统。
 时礼曹启以 魂殿与 徽定殿祝式。请询于大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22H 页
臣及儒贤处之。梅山洪公直弼献议以为 殿下属称当用兄弟叔侄之序。于 孝定殿。称皇侄。于徽定殿。称皇侄妃。以此为定。而至 宪宗祔庙时。又议曰。 真宗当准五世之数。行祧迁之仪。后先生追辨其说曰。窃念此说。前后相截。既以本属为序。称侄称叔。则 宗庙祧迁之礼。亦应推亲序而行之矣。乃用继统之序。使月祭之亲。行夹藏之礼。得不为半上落下者乎。若兄继弟。叔继侄。只以弟侄称先君。则弟侄当序于班祔。而帝王家宗庙莫重之礼。不可用士庶不得已之例。故虽称以弟侄。而 宗庙之中。独以承统之序为昭穆。而迭相祧迁耶。然则是诚为两截底义理也。将事以尊尊之礼。而称之以卑属。果不乖于名义乎。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名正然后伦序不可乱也。盖帝王之统。以相继为后为父子。虽兄继弟。叔继侄。不可以本属为序。故春秋讥僖闵之逆祀。朱子于祧庙议状。亦以兄弟之为一世为非。今我 哲宗继 宪庙之统。则不可以本属尊卑计之也。其昭穆世次。当用父子相传之礼。 宪宗祔庙之日。 真宗以五世而祧。礼固正也。而洪公不究帝王家承统之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22L 页
重义。只以本属亲序。定为世次。乖谬我国家之典礼。使后来嗣君。视以为法。诚可叹也。
十二月(甲子)戊寅。遭祖母郑夫人丧。
庚戌。(先生十五岁。)
辛亥。(先生十六岁。)
夏。与诸从昆季及诸士友。会于锦云亭。做时文。
 守宗斋先生尝教之曰。科文。虽是无用之文。亦不可不习。做此文。则易知作文之蹊径。非是希觊功名也。自是先生每年夏。例习此文。而未尝专力焉。
十月。参凤谷公祧主埋安礼于板桥。
 
凤谷。即先生七代祖贞简公也。
壬子。(先生十七岁。)
十月。哭姊金氏妇。
 过斋金先生曾孙永穆妇也。
癸丑。(先生十八岁。)
三月。加冠。
四月。聘完山李氏。
 迹斋忠文公颐命后孙。县监秉植女。贞淑孝顺。聪明仁慈。及归先生。箪瓢屡空。而处之怡然。
五月。往凤城。谒伯舅丹台李先生(世渊)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23H 页
九月。往鸿山。谒素斋尹公(弼铉)
甲寅。(先生十九岁。)
三月。往扶馀甥馆。遍览诸名胜。
 扶馀。是百济故都。而多有可观处。先生访其古迹。转谒白江书院。登大哉阁。见石刻日暮途远。至痛在心八字。此即 孝庙答李文贞公疏 批中语。而尤庵先生笔也。
十一月。陪伯父先生。读书于高山寺。
 寺在县南。自先世为肄业之所也。先生亦取其閒阒。多留读于此。
乙卯。(先生二十岁。)
三月。谒文正公庙。
十二月(庚寅)己亥。丁参判公忧。
 参判公为冠甥侄金圣礼。(永膺)往永同。忽遘疾。殁于仲子甥馆。先生与诸弟。驰奔成服。因返榇于乡第。盖先生幼失慈颜。又丧所怙。孤露之痛。尤极靡逮。哭泣毁瘠。如不得保。恒以久不得奉养。为终身含恤焉。
丙辰。(先生二十一岁。)
三月。葬参判公于县南草洞。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23L 页
后以宅兆不利。缅奉于沃川梨旨。
丁巳。(先生二十二岁。)
戊午。(先生二十三岁。)
三月。阕制。
四月。谒竹林祠。仍观海。
 守宗斋先生。与素斋尹公。访肃斋赵公秉德于蓝浦。转向西海。纵舟大洋。以尽壮观。先生陪往焉。
六月。参凤谷文集校雠之役。
 文集藏在于龙溪宗家。不幸入于灰烬。更为抄出于乱纸之中。且旁搜于士友家。仅仅所稡。为四五册。至是守宗斋先生。约会丹台李公于高山寺。添删修润。先生往参之。
十月(癸卯)己未。哭夫人李氏。
 夫人以无妄之疾。沉绵数岁。愿诀母氏。先生不忍沮之。未几病革而殁。即返葬于县南城峙。而文以哭之。后又撰状志。
十二月朔日。遭伯父守宗斋先生丧。
 先生自丧参判公。事伯父尤笃。朝夕侍侧受诲。奄遭山颓。不胜哀恸。
己未。(先生二十四岁。)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24H 页
三月(甲申)。赴伯父先生葬礼于沃川洗谷。
 即远前四日。先生操文。哭诀于灵筵。
十月。往参石谷宋先生墓祀。
 石谷讳尚敏。尤庵先生高弟也。为师讼冤。毙于杖下。今岁即其旧甲也。先生旷感古事。往参而有诗焉。
十一月。聘清州韩氏。
 学生泰元之女也。
庚申。(先生二十五岁。)
闰三月(乙未)丙申。登览鸡龙山。
 
与权圣培(钟哲),全礼仲(锡凤)伴行。谒丹台先生于凤城。历谒忠贤书院。遂登毗卢连天二峰。遍观水石。
己酉。参伯父先生致祭。
 上闻守宗斋先生讣。即下致侑之 命。而本家拘势。今才祇受。
四月。船游于白马江。转谒清逸祠。
 祠。是金东峰妥享之所。
七月。奉审宗晦祠。
 祠在南涧之上。而朱子尤翁与遂庵妥享之所。
辛酉。(先生二十六岁。)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24L 页
二月(己未)丁卯。赴槐山乡试参解。
壬午。审谒黄江书院及影堂。
 自槐山。转向黄江。审谒后。奉玩栗谷经筵日记,行状,墓碑草本及蓍草,遂翁所著笠子与几杖等物。
三月。发会行。历谒族叔枕泉公(膺洙)
赴礼围。
 门设禁绳。去地尺馀。士皆屈身而入。书吏罗立。呼名点之。先生叹曰。国家待士如是。有志之士。决不可入此场也。
四月(己未)甲戌。立石于草洞先祖妣沈氏墓。行告由礼。
丙子。与诸从兄弟及诸友。登览挹灏亭,洗鬲亭。
入华阳洞。参华阳志校正。
 志。即族祖潭谷公(周相)所编。而叔父立斋先生添补者也。立斋先生。又欲修正。命子侄会于华阳。先生与从氏毋忽斋公。陪杖屦而往。同参其役。拈韵以赋其事。又参文正公子孙录校正。盖是录。立斋先生所辑。而毋忽斋公。议于诸族刊行。
九月。访峿堂李公象秀于怀仁。
 李公。尝出入于守宗斋先生门下。而先生与之交。契谊甚密。迭相来往。讨论今古。酬唱雅怀焉。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25H 页
十月。参伯舅丹台李先生回甲寿筵。
十二月(甲寅)辛未。赴过斋金先生缅礼于公州义山。
 先生。以渊源私淑。有江汉秋阳之思。闻幽宅迁奉。赴哭而祭以文。
是岁。抄聚祖曾以上三世遗文。
 自先世箕裘文学。为士友所推许。其著述多有可传者。而曾未收拾。散在旧箧。先生慨然于斯。穷搜抄出。为若干篇。
壬戌。(先生二十七岁。)
七月既望。泛舟于怀仁枫岩江。
 
仿东坡赤壁故事。与毋忽斋公及诸弟。会峿堂李公。携一箫客。放舟中流。酌酒咏月而归。
癸亥。(先生二十八岁。)
四月(丁丑)庚寅。遭季父主簿公丧。
 公以主簿旅宦。殁于京舍。先生与从氏毋忽斋公。率主丧奔哭。治丧如礼。奉柩还窆。哀恸无异亲丧。
八月。哭从兄毋忽斋公。
 公有高世之志。卓荦之标。继述先美。可以昌大门户。父兄之期望重。士友之推许深。先生自幼同学。起居饮食。亦同一室。遽至夭逝。先生深悲而长痛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25L 页
焉。
十二月(癸酉)庚辰。 哲宗大王升遐。入县庭举哀。
乙酉。今 上嗣位。
甲子。(先生二十九岁。)
正月。会权公钟哲,郑公混。论经礼。
 与二公。登杞菊亭。论经礼及古今人物。寻太白山人郑公遗墟。偕往南涧。拜宗晦,靖节二祠。又往凤城。看过翁状文及遗事。论上衣下裳之制。又看过翁所作南塘集劄辨。
四月(辛未)丙子。入县庭。参 因山哭班。
壬辰。哭叔弟。
 先是。先生偶遘疠疫。几至危境。叔氏亲煎药饵。尽诚救护。每夕祷天。医言出入病家几十年。未见有如此之诚。叹赏不已。家人虑其相染。强劝出避。不听。竟遘是疾而殁。先生尤不胜悲恸。
乙丑。(先生三十岁。)
正月元朝。铭以自警。
三月(丙申)戊申。往马山。修一事斋契。
 马山。即石谷先生所居之里。而衣履之藏。亦在其上。构小屋于墓下。扁以一事。乃心斋先生笔也。旧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26H 页
有契帖。心斋,过斋,刚斋三先生。与本孙同修。以为石谷后事补用之资。而守宗斋先生。亦追录。至是。先生又与诸士友。重修其契。
己酉。往雾洞。看刚斋集刊役。
四月。闻 万东庙撤享之命。痛叹不已。作诗见志。
 庙在清州华阳洞。即 大明神,毅两皇帝妥灵之所也。昔尤庵先生。痛 大明运讫。依茅屋。祭昭王故事。托门人权文纯公。建庙于 毅皇殉社之周甲甲申。因行享礼。至是岁。 上命撤享。先生闻此报。不胜慨恨。仍无意于世。更不赴举。
五月。往参先子大全随劄纂修之役于南涧精舍。
 随劄。即叔父立斋先生所编也。立斋先生以为大全浩汗。颇多难解处。乃博考众说。详发归趣。欲成一书。约会丹台李公于南涧精舍。先生往参。潭皋(翊洙),枕泉二公。及贞隐金公龙赫。省斋金公永膺。先后来会。
闰五月。与外弟省斋公抄辑东史。
丙寅。(先生三十一岁。)
四月。游黄山诸名胜。
 黄山在砺山之地。而立斋先生。仿尤翁与俞市南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26L 页
诸公。自燕江舟下黄山故事。约会枕泉,潭𦤎,丹台诸长老及先生。于文义芙江。乘舟而下。奉审黔潭书院。到万寿洞。拜李氏三延像。泊沧江。谒黄秋浦遗像。乘月泛舟于白马江。到黄山。谒竹林书院。登八卦亭。周览崖刻八景。即尤翁笔也。上临履亭。即沙溪先生游息之所也。访尤翁旧宅。考览院中书籍。放舟前江。溯流上下。过二老岘。拜成先生一肢冢。到高井。拜沙溪先生墓。奉审遁岩书院。拜慎斋先生庙。入东鹤寺。论中和之义各一之性。瞻谒 端宗招魂阁。到凤城。谒完南忠贞公像。
六月。读节酌通编于杞菊亭。
 亭在苏堤。即文正公薖轴之所。
八月。游金乌山。
 先生与仲氏。约同志南游。到寒泉。奉审书院。览尤翁所写八景字。抵善山南通村。寻吉冶隐旧墟。登采薇亭。入敬慕阁。奉读 肃庙御制诗归卧乌山下。清风比子陵之句。入山城。登候望台。转到吴山。读砥柱中流碑。迤入清风楼。谒清节庙。拜冶隐墓。转向梅江。谒栗谷,玉山二先生书院。因与省斋金公。往茂朱。赏赤裳枫景。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27H 页
十月。移居于沃川之梧山。
 自 皇庙撤享后。遂决入山之计。与季氏。移筑于仲氏所寓之里。联床同业。以圆埙篪之乐。
丁卯。(先生三十二岁。)
四月。蒐辑宗庵遗稿。
 府君遗文。尝失于火。存者无几。先生蒐辑于断烂之馀。以成数𢎥。
五月。会讲于二止堂。
 堂在沃川觉新里。即重峰,尤庵两先生杖屦之所也。先生每与诸友。会于此堂。讲论经义。
九月。陪伯父先生祠版。往松衙。仍周览诸名胜。
 时从弟(秉瓒)出宰松禾县。先生奉伯父先生祠版而往。仍欲游赏两西山水。自松衙发行。谒道东书院。观九月长寿诸山之胜。到平壤。寻箕子宫遗址。井田旧迹。拜仁贤祠。登洪范堂。论九畴八教之理。上练光亭。转往石潭。谒栗谷先生庙。奉审绍贤书院。入首阳山。拜清圣庙。还抵松京。拜崧阳书院。历善竹桥。到花潭。瞻拜徐先生书院。又谒墓。看尽朴渊诸胜。拜听松,牛溪两先生墓于坡州。历谒白溪金公博渊于桪园。金公称许甚重。以家学期勉。因赠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27L 页
言以赆行。
戊辰。(先生三十三岁。)
二月。上书于白溪金公。论圣凡人物心性之异同。
 书略曰。天生万物。既以二五之气均赋。二五之理亦随而自在。人之性虽全。而本非有馀于五常也。物之性虽偏。而本非不足于五常也。人得气之清而心窍通明。故得以全用五常。物得气之浊而心窍昏蔽。故所用只一偏矣。心于圣凡。亦只如此。未必自浑然时本有。为淑为慝种子之异也。
三月。陪叔父先生。游金刚山。
 
先生每有一见金刚之愿。闻叔父先生约三四同志东游。前期而往会青川。参李氏祖妣忌祀。与潭皋贞隐二公。发行。抵骊州丹江。谒丹岩祠。又审影帧。奉玩 孝庙御笔赐文正先祖密札。谒大老祠。奉审 正庙御笔碑阁。历访石陵金公。(炳骏)拜文谷梦窝真像。向春川。展拜退渔金公像。至金城。谒老峰庙。奉审遗像。历观灵源洞。至万瀑洞。读尤翁所写朱诗二句大字。望毗卢峰。过金刚门。见九龙渊万物肖。转向东峡。遍览岭东八景。归抵湖海亭。拜三渊像。入乌竹轩。访栗翁岳降旧墟。入五峰书院。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28H 页
展拜孔朱宋三夫子画像。到宁越。谒彰烈祠。登拜鹃堂。奉审 陵寝象设。过源泉。谒直斋醉石堂祠。到暮村族叔(冕洙)家。展谒尤翁真像。又奉玩貂裘及尤翁手书跋文。
七月。素斋尹公讣至。为位而哭。素带三月。
 先生于尹公。厚蒙知奖。及讣至。不胜痛伤。设位而哭。操文往祭。后又撰行状。
冬。入天台山中。读心经。
己巳。(先生三十四岁。)
二月。作湖南游赏之行。
 
到带方。与诸友。观智异山北麓。向昌平忠孝里。读金将军碑。登瑞石山。泛舟于赤壁江。往艾桥。谒松江书院。到长城。拜河西先生庙。奉玩 御笔墨竹。转至边山。观月顶台。还到考岩谒书院。入井邑府。访尤翁受 命遗墟。
五月。观德裕山。
 省斋金公。欲观安阴山水。请偕行。先生与仲氏发往。登览德裕上峰。访白莲庵。迤向搜胜台。穷玩泉石。
六月(辛丑)戊申。往青川。参文正公祀事。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28L 页
此岁。即尤庵先生受 命之三周甲也。先生倍切感慕之怀。往参祀事。
九月(己巳)戊寅。丁继母夫人金氏忧。
 哀毁尽制。一如前丧。翌月。葬于沃川南矢山。
庚午。(先生三十五岁。)
五月。往高山寺。参大全随劄净写之役。
 立斋先生校随劄定本于此寺。故先生亦参之。
九月。著辟邪说。
 时洋学大炽。故先生忧道而著之。
辛未。(先生三十六岁。)
三月。 上命撤叠设额院。
 上谒圣后。 命招馆学诸生。 亲谕此意。而无一人出言谏诤。后又 下教曰。先贤升庑人以外书院。并为撤享。忠节大义之炳人耳目。亦不可无崇报。至晚后。诸生空馆陈疏。至有逐出城外之举。先生自闻此 传教。寝食不安。至于陨涕曰。诸生当初不敢进一言于 亲谕之时。而晚乃有此疏争。是诚何心哉。今世虽不见为孟子死之人。而二百生徒。一无为斯文之念。 国家五百年培养士气。何如是销灭耶。世道至此。斯文晦塞。无异于焚坑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29H 页
之时。反覆言念。恻然寒心也。
四月。赴祖考参判公缅礼于燕岐东津。
 初葬于怀德县梧山。以宅兆不利。移窆于此。
八月。哭伯舅丹台先生。
 先生自幼得蒙教导。以为依归之所。遽承讣音。不胜安仿之痛。即赴哭。及小期。缀文告诀。又撰行状。
十二月。阕制。
是月。读孟子于宁国寺。
 潜心玩学。至忘寝食。家人裹送衣衾。中置糖一封。为其读书疗饥。而先生置衾于架上不解。及其归后始解。则糖尽融著衾。不可披。其吃辛刻苦。多类此。
壬申。(先生三十七岁。)
五月。操文往哭于族叔潭皋公灵筵。
端午。参文正公墓祀。
九月。作峤南游赏之行。
 与省斋金公,耻斋李公(德夏)。联筇登黄岳山。流觞于颜渊台下。访芳草亭。历修道入伽倻。寻孤云旧迹。下古见庵。奉审 正庙御书。转登矗石楼。访诸公殉节遗躅。渡露梁。读忠武李公庙碑文。是尤翁所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29L 页
作而春翁书之者也。登日月峰。观日出。
癸酉。(先生三十八岁。)
正月。行参判公缅礼于沃川梨旨。
五月丙戌。与诸士友。往观大圣山瀑及玉溪瀑。
十月。访榛坪赵周卿家。奉玩重峰先生遗剑及古迹。
甲戌。(先生三十九岁。)
二月。 元子诞降。
七月。近思续录成。
 先生就静,退,栗,沙,尤五先生遗书。纂辑其要领。与省斋金公。更加商确。仿五子近思录之例。条分类别。编为是书。
十月。还移于石南旧第。
 春。 上命复 万东庙享祀。又致侑于尤庵文正公庙。先生以为义理少伸。乃还旧第。
乙亥。(先生四十岁。)
三月。上书于叔父先生。论出处之义。
 书略曰。窃伏念出处为君子大节。而自甲乙以来。十年之间。便成前贤所谓五浊恶世界。则君子无可出之道。而昨春以后。义理虽曰少伸。犹有所未尽处。且观时势。则其为隐忧。有倍于前日矣。盖斯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30H 页
文世道扶持之责。顾今一世任之者其谁欤。扶持此物。有二道焉。古人或有出而扶持者。又有处而扶持者。是故。文正府君尝曰。出而扶持者。以扶持而扶持也。处而扶持者。以不扶持而扶持也。君子出而不得扶持之道。则不如退守壁立之志。以不扶持者。思为扶持之道可也。何尝以不出为君子之病乎。
丙子。(先生四十一岁。)
正月。 朝廷与倭议和。
 时倭虏入寇。庙堂之上。讲和之说盛行。崔参判益铉。持斧陈疏。斥其和议。先生闻不胜痛惋曰。今天下靡然其戎。而我国独不污染。一线微阳。庶几绵络于剥尽之馀矣。天欲丧我邦。坏此礼义之教乎。崔大夫之疏。辞甚明正。诚不负其所学矣。
七月(己未)丙寅。上书于叔父先生。论斥和议。
 书曰。倭虏所请节目。 朝廷何以讲定云耶。设官员。通北路。埋葬地等事。其心所在。不专为交邻通商而已。自古安有设官埋葬于他人之国乎。况北京通路。已有壬辰之事。则前鉴不远矣。彼以莫欺三尺小儿之术。欲施于我者。是诚视之蔑如也。且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30L 页
设馆之地。四方百里内。任其往来。而用我钱币。则不出几月。国中当为虚耗矣。此岂成说乎。 朝廷固可严辞斥绝。而得见两边问答。则专以弥缝为主。不欲声言其不可。未知庙堂之上。有何别谋良策。而若徒思目前之计。则将使五百年社稷。置于何地。而如是为念耶。今春之事。亦出于姑息之念。而修信之使。急急入送者。此不过示弱而已。又闻我使入去时。彼人出见其卿宰之妻。故彼使亦有请见之事云。果如是。则彼之所行。真不若禽兽也。岂可以堂堂礼义之邦。与此辈要盟乎。此诚为难雪之耻矣。夫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事不成。见今道理。先治我使见彼国妇女之罪。然后囚彼使于王府。而论列其罪状。更遣一使。据义责绝曰。我当斩使。而在交邻之道。诚难恝然。故姑为囚置。以俟贵国之刑典云尔。则彼必有顾忌之道。而义声亦闻于天下矣。然在昔丁卯之乱。不能办此。则况今之世乎。如或择其可许者。以好言抚摩而许之。彼必以兵威胁之。期欲遂其愿矣。又若尽许其所请。则彼意亦不止于此也。使我将为臣仆矣。若是。则数千里疆域。沦入于禽兽。而国不为国也。岂不寒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31H 页
心而痛哭哉。为今之计。莫如以义严绝。而安民鍊兵。以为自彊之策。则彼不敢侮我。设或猖獗以来。我既有备。则何畏之有。然自古人君。遇非常之变者。必立非常之志。然后能兴衰拨乱。以建非常之业。未知当路之人。或以此闻于吾 君之前否。
乙亥。哭季弟。
十二月。被乡荐。
 上命诸道臣。荐林下经学之士。本倅安荣植。以克绍庭训。深赜经义。荐先生。沃川倅荐仲氏。兄弟俱入经学荐。诚稀事也。
丁丑。(先生四十二岁。)
正月。被道剡。
 忠清监司赵秉式。以经术德望。克绍家训。荐先生于朝。
四月。被庙堂荐。
 领议政李最应奏请。今番各道别荐人。别般收用。命下铨曹。吏曹判书金辅铉。抄选入启。
六月。 除泰陵参奉。呈辞。
七月。编次伯父先生年谱。
八月。拜 经筵官书筵官。又遣史官。宣 谕召。上疏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31L 页
辞。
 大臣奏曰。 经筵官书筵官才。已同议抄选以入矣。令政院开政。使之旌招。 上允许。遣假注书金性默。宣 谕曰。劬经饬躬。士之所当行。而无意于需世。则非有为之士也。求贤访德。国之所急先。而无意于资治。则非有为之国也。以故士无独贤之名。国有赖安之效。昔先正乃祖文正。以间世之大贤。托昭融之契。都俞吁咈之间。消长进退之际。粹然一出于正。以明天理正人心。为己责。尊王道扶世教。为自任。式克至于今日声明。顾今林樊耆德。次第凋谢。予以否德。茫无求治之所。苟欲趾先烈而仗世。笃戋帛之聘。弓旌之招。舍尔家而奚以哉。尔之服习。必在于诗礼忠贞。又有近日家庭之擩染。至登于中外荐剡。其见推儒林可验。而今授经幄之衔。夫岂徒然哉。此正予之所有为之日。而尔之亦有为之会也。启沃之任。今焉在尔。胄筵之责。又将在尔。尔尚念乃先休。亟图贲然。用副予至意。先生既以不堪承之意附奏。又上疏辞。 上下优批曰。前月敷谕。已罄予至意。而惠音尚邈。巽章乃至。凝伫之馀。不觉怅叹。予虽诚浅礼薄。尔是谁家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32H 页
人乎。平日之所究。家庭之所守。必先正之学与志。则不思所以述先克追。图存惟休。若将自归于嵁岩隐沦之士。徒保其贞者然。岂予所望于尔哉。縻尔待贤之衔。决非贲饰观美而止。尔须亟起幡然。以补寡昧之不逮。
九月。蒙除侍讲院咨议。兼承驲 召之命。上疏辞。
 上见逊辞。仍除咨议。送侍讲院隶。使之斯速乘驲上来。先生上疏辞。略曰。一月之间。荐蒙 恩除。已极踰滥。而况其所叨。即皆任贤之职。命德之器也。或锡之带。古圣所戒。不称之服。诗人所刺。臣虽至愚。亦不至全昧自知。何敢徒怀 荣宠。冒没趍承。以贻 则哲之累也。仍伏念 震邸方在冲龄。虽未及讲学之时。其所以薰陶辅翼。罔不在初。政宜慎择端良方正之士。置之左右。以尽早谕之方。而今以如臣贱品。首居是职。朴陋之质。无补于 睿德。记诵之习。徒溷于 胄筵。狼狈颠顿。传笑中外。将使一世之人。耻与臣等列举。皆望望然去矣。缘臣谬膺。致妨贤路。此又臣所大惧也。察臣言之匪饰。谅臣情之难强。亟刊臣前后职名。仍治臣慢 命之罪。以为盗名欺世者之戒。不胜幸甚。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32L 页
十月(壬午)己亥。祇受 批旨。
 批曰。始焉敷谕。虽愧未孚。继以宣批。庶望有回。旋授以咨议之职。夫岂徒然哉。今忽巽辞又至。有若浼浼永矢者然。予甚慨叹。自尔旌招以来。予有充然深喜者。亶不在贲饰文仪而止耳。亦不在縻尔好爵而止耳。即惟曰尔以尔家之人。有此蕴抱也。亦惟尔之硬著向前。必先于人也。尔疏云。宜择端良之士。置之左右而早谕之。诚哉。是言也。欲求端良之士。将舍尔伊谁乎。世臣同休戚之义。先儒壮行之训。尔必有平日讲究。亟图幡然。以副予厚望。
乙巳。祇受 内赐食物。
戊寅。(先生四十三岁。)
正月。祇受 内赐亥囊与岁画。
 自是。每年岁首例下。
谒性潭,刚斋两先生庙。
二月(辛巳)壬午。承 敦召之命。呈状辞。
 谕旨曰。自尔旌招。予欲必致之意。何时不眷眷于中也。儒者之必展蕴抱。世臣之必共休戚。已悉于向日之谕批。意谓东冈之守。必有改图。何乃跫音尚邈。一切退托。若将以致泽之事。必不欲自居者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33H 页
然。予之厚望于尔者。得无缺然慨然矣乎。夫崇奖儒术。即我家相传之心法也。予之寤寐一念。亦安得不必在于此。而顾余寡昧。学不通方。治不徯志。苟欲求其治。必资乎林下宿学。苟欲求其学。必待如尔之士矣。今又岁籥载新。东宫衣尺渐长。左右导迪之责。亦所在尔。尔必体此至意。即起贲然。予方侧席而俟之。先生惶蹙。辄陈疏吁。实涉烦猥。呈状本县辞曰。伏以秉璿。以无似贱品。猥叨 恩命。虚縻华衔。亦已屡阅月。而祇缘渎挠之惧。不敢更事陈吁。缩伏泯默。甘犯违傲。乃玆 圣谕又出梦外。 辞旨愈恳。 恩遇愈隆。此实我 朝家所以待耆儒硕德之礼。而遽加于至愚极陋之类。反复思惟。诚不知何以获此。跼蹐高厚。靡所容措。固当更㬥情实。以冀 恩斥。而草茅之踪。终涉烦猥。玆敢冒控微忱。伏乞城主閤下。将此闷隘惶陨之状。特赐报营。以为转达于 朝。俾蒙镌免。以安贱分。不胜幸甚。
辛丑。公州儒生。以成先生祠堂事。禀状。
 先生以为题辞于儒状。是法司之所行。非我所为。固辞之。后来儒状。亦一切辞却。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33L 页
三月。又下 别谕敦召。
 右议政金炳国筵奏曰。修齐治平之本。惟在于讲学。尚书之议定继讲。今至数年。而尚不一番开筵。耿耿忧虞。不得不申复烦奏。另 赐体念。并许开讲焉。仍念启沃资益之道。政须林樊经术之士。在外儒贤。岂无展布致泽之心。犹此固守东冈。不屑玉帛者。无或缁衣之诚意未乎。白驹之遐心难回欤。迨此春晷舒长之时。更宣敷心 敦召之旨。尽礼而期致其身。使之羽仪朝廷。出入 经幄。专畀其任。则 圣明所以观感启发。悦而且绎之方。必有胜于如臣等辈。故臣以是仰祝。 上可之。而即使地方官。传谕曰。向日之谕。已罄予意。而一往是永矢考槃。遐心莫回。实由予诚有所未孚。礼有所未尽而然也。反诚歉愧。不知为喻。昔夫子曰。学而优则仕。今尔林下饬躬。劬经赜理。其学业之笃实。必闻必达。自有不可掩者。则斯可以出而仕矣。盖士之出处去就。适于义而已。反复思惟。以尔之学。有可仕之义。无不可仕之义。一切以独善高尚为志。则吾儒所愿之学。果安所用哉。顾今春晷渐舒。讲筵将开。此时经幄之任。政使宿儒当处。苟求宿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34H 页
儒。舍尔其谁。且我春宫早谕之道。惟宾僚之左右是须。以是筵中大臣之所勉戒。亦惟曰延召儒贤。启沃讲学焉耳。尔其体此至意。幡然改图。庸副予如渴之望。
上疏辞 召命。 下批不许。
 先生上疏辞 召命。仍陈讲明 圣学。辅导元良之意。 上优批曰。数行敷谕。未足诚大礼厚。而眷眷予意。有所不能自已者。意谓庶挽遐心。想外辞牍忽至。东冈之守。一向浼浼。予为之深庸慨叹。士之读书穷理者。以独善自为安身处。则君子致泽之道。将几乎熄矣。此非可闷事乎。况尔以尔家人。不思此个义谛。欲与岩穴隐沦之士。甘自同归者。诚左右究而不得其说矣。春序已晚。讲筵将开。尔须亟断来章。即速登途。毋孤予如渴之望。
四月。会讲于龙门书堂。
 立斋先生。与多士约会。行相揖礼。命先生受讲。讲讫。周观睡翁旧宅。尤翁遗墟碑。
行乡饮礼于二止堂。
立石仪于祖考参判公墓。
五月(庚戌)辛亥。参宗庵府君祧主埋安礼于沙城。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34L 页
辛酉。 哲仁王后升遐。入县庭举哀。
己巳。谒同春先生庙。
壬申。祇受 内赐节扇。
六月。朔入参哭班。
 每月朔望哭班。必入县庭而参之。
八月。承 大行大妃挽章制进之 命。呈状县道辞。
 状曰。伏以无似。虚叨 谬恩。徒犯逋傲。居恒悚缩。罔知自措。忽于此际。伏奉吏曹关文。则又差 挽章制述之任。顾此草莱之贱。岂宜滥厕于 清朝词翰之列。而有此万万不可堪承之举耶。屡回思惟。不敢为循例制进之计。有 命辄违。祇增死罪而已。玆敢具由仰吁。伏乞将此情实。特赐报营。以为转闻于 朝。俾即镌改。以安贱分。不胜幸甚。
九月。入参 因山哭班。
 卒哭,祥,禫哭班。亦皆入参。
辨 朝家服制。
 或问于先生曰。 朝廷今日服制。 大王大妃小功。 王大妃大功。其于礼经之义。果何如。先生答曰。礼三年大功。长子嫡妇之正服也。期年小功。众子庶妇之正服也。盖嫡庶之异服。实上下所共通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35H 页
行者也。惟我 哲宗大王。以旁支受统于 宪庙。则于 王大妃。为继体之承重子也。于 大王大妃。为继体之承重孙也。今于 哲仁王妃丧。 王大妃及 大王大妃。当用众子妇众孙妇传重之礼。断之以小功,缌麻之服。可也。
取仲弟之长子哲宪。立嗣。
 前后配俱无所生。仲氏举二男。故先生取其第一子为嗣。曰。世俗不告君而定伦。此乱伦也。即使从弟判书公。出礼斜。
十月。 内赐食物。
十一月。跋箕子志。
己卯。(先生四十四岁。)
正月。颁赐 恩典。呈状县道辞。
 昨冬。 东宫患候平复后。 颁赐衣次与鹿皮等物。而先生不可晏然祇受。故呈状辞曰。伏以秉璿。猥以庸陋。久叨 荣宠。揆分惶恧。居常陨越。忽于日昨。得接春坊吏所报。则岁前 世子宫患候平复后志喜之典。滥及于贱臣。顾此草莱之踪。岂敢与保护之臣。混被格外之 恩也。反复思惟。不得其说。徒怀荣感。强情祇受。实非诚敬之道。万万惶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35L 页
缩。罔知攸措。玆敢仰吁。伏乞将此情实。划即报营转 闻。俾蒙还收之命。以安微分。不胜大幸。
二月。承 敦召之命。上疏辞。仍请懋 圣学。
 谕曰。诗曰。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不谖。斯人之硕大宽广。不以戚戚固贤矣。而国有如此之贤。而不能致敬尽礼。与治天职。使之终身嵁岩。其视缁衣之好之。能不有憾乎。且士之怀道也。不仕无义。故圣人于荷蒉以为果哉。而伊尹之幡然改悟。斯其中行也。尔于此义。讲之应熟。而东冈之守。一往迈迈。岂其欲洁身而已哉。谅惟寡昧礼薄。诚未相孚。跂伫之久。曷其为怀。况今元良。自内入学。智思日开。正人与居。正言以道。惟此时也。尔以宿德。出入左右。辅翼而成就之。则无穷之基。亶在于此。玆庸敷心以谕。尔其体悉。即起簉朝。以副侧席之思。至于赐物。所以志喜。尔以宫官。义无可辞。安心领受。是所望也。先生上疏。略曰。夫人君一心。为万化之原。君心一定。则万事无不正。此自然之理也。然正心之方。不以讲学。其道无由。故虽古之大圣人生而知之。亦未有不资于是。粤我 列圣朝家法。尤以是为先务。贤臣硕辅及诸先正。勤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36H 页
勤恳恳而不已者。莫不以勤 圣学为急。所以致治之美。卓越前代。 殿下所宜恪遵而勤行者。不其在此乎。程叔子进言于朝曰。使一日之中。亲贤士大夫之时多。亲宦官宫妾之时少。则可以涵养气质。薰陶德性。此万世不易之至言也。若不御 讲筵。则贤士大夫日远月疏。所与亲近者。宦官宫妾。而卒无以收正心之效矣。伏望 殿下。日开 经筵。以懋 圣学。频接召对。以广咨访。于以端本而澄源。必期于 朝廷百官。四方万民。咸归于正。讲学之效。至于如此。而以之教导 春宫。其效尤大而速。我 殿下一身表里动静。粹然一出于正。而无毫发非僻之私。则 震邸晨昏侍燕之际。寻常嬉游之间。其所观感。自然习惯。就傅之前。已有七分教养。伊尹之告太甲曰。今王嗣厥德。罔不在初。召公之戒成王曰。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若。贾谊所谓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即罔不在初之义也。择师傅。选宫僚。至于衣服器用之具。出入居处之节。凡系辅导 春宫者。国朝具有成法。在 圣上修而行之耳。夫出治之本。在于 圣心。命历无疆之基。在于 震邸。而若其教导 震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36L 页
邸之本。则又不外于 圣学。顾今日悠悠万事。孰有大于勤讲学乎。 上优批曰。向日敦召之后。意谓幡然。凝伫方切。巽牍际至。是岂尔不欲致泽君民而然哉。亶由予诚浅礼薄。使衡泌薖轴之人。不能改永矢之心。惭叹之至。无以为喻。尔家先正道学及出处故事。尔当擩染之矣。绍述之矣。顾今日辅导启沃之责。尔何以退让不居乎。今此陈勉。出于忠爱之至意。可以书绅铭座。予之必致之心。于是益切。况春晷渐舒。讲筵将开。政是震邸志虑学问日长之会也。尔其谅之。亟图簉朝。毋孤予厚望。○先生历书日记曰。 敦谕祇承。而辞旨比前隆重。惶懔罔措。此是月初所下。而留滞于营门。揆以不宿之义。诚为寒心。且文义倅。以本邑兼官。不为来宣。遣礼吏传之。殆如折札者然。极可骇叹。
八月。登览头流山。
 上天王峰。观老人星。到德山。拜南冥曹先生墓。入山天斋。奉审南冥手摹孔,周,程,朱五夫子影本。
十二月(庚子)丁巳。祇受 大小朝各赐历书。
乙丑。 特除冰库别提。呈状辞。
庚辰。(先生四十五岁。)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37H 页
正月。呈辞 两殿赏赐衣资食物。
 东宫痘患平复后。自 两殿别有春坊官 颁赐之典。先生以状呈县道辞曰。伏以无状贱品。久叨误恩。积犯逋慢。缩伏私次。惟 谴罚是俟。忽于梦寐之外。升六 恩除。特出 内旨。闻 命惝恍。历日靡定。又接春坊吏所报。则以 世子宫痘候康复。颁庆 恩例。遽及贱臣。顾此草莱之踪。义不敢祇受。反复思惟。罔知攸措。玆敢具由仰吁。伏乞即赐报营。以为转达。俾蒙镌解职名。还收滥赏。以安微分。千万幸甚。
二月(己亥)庚戌。除司宪府持平。又下 敦谕。上疏辞。
 谕曰。士之经经纬史。学为儒宗。岂欲高尚其志。独善其身而已哉。盖将以蕴抱于中者。发挥展铺。灿然有经济致泽之妙。即吾道之有体有用也。尔以宿儒硕学。固守东冈。而声闻攸及。闇然日章。向除六品之职。亦出于好贤如渴之意。尔不必更事巽让。况今震邸顺痘。邦庆惟新。谷刍涧槃。必当有欢忭恋结之忱矣。颁赐之物。是遇庆覃及于宫僚者。尔其安心领受。幡然改图。即为簉朝。先生以疏辞曰。自古人君。欲致在野不仕之臣。勤勤招徕者。此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37L 页
必望实俱隆。足以扶颠持危。为国家世道重尔。今臣之才之学。万无近似于此。闻 命惝恍。诚不知我 殿下奚为而有此举也。臣每奉 恩谕。辄以臣为先正之后。而责勉不已。此殆 殿下以臣为或有得于家庭绪馀。而臣实庸陋。上欺君父。下忝先故。益不觉颜骍而背汗。苟使臣欲追先臣之志。固不外于明天理正人心而已。见今天理之晦塞。人心之陷溺。果何如。而臣是何人。敢有一分担夯之望乎。臣进无可行之道。退有自守之分。区区迷执。窃自附于虞人不往之义。冒死仰吁于 宸严之下。伏乞 圣慈。俯垂谅察。 上答曰向有敷心之谕。窃谓尔指日登途。临轩凝伫。我怀尤长。巽牍忽至。寔由予诚礼未孚。使衡泌薖轴之人。莫回永矢之心。惭叹之至。继以惘然也。尔以尔家人。贞忠诗礼。自有胚光趾美之学。则此乃展铺厥蕴。致泽君民之会。何可一向浼浼。若遁世独立者之为乎。尔其勿复控辞。亟图幡然。副予至意。颁赐之物。已有前谕矣。不必如是为辞。安心领受。
丙辰。又除掌令。旋递。
戊午。复拜侍讲院进善。陈疏辞。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38H 页
恩命荐降。先生不胜惶懔。上疏辞。 上优批曰。向批以后。意谓幡然改图。非徒惠然之无闻。巽牍又至。诚礼未孚。良觉愧恧。顾今民国事计。茫无涯畔。其维持经济。必藉于读书穷理。而尔以全备之学。服习儒宗。声闻蔚然。政是展铺厥蕴。致泽君民之会也。宁可韬光林樊。浼浼若相忘也哉。况春宫年纪渐长。志虑夙就。正须宿德雅望与之。有擩染薰陶之益。尔其更勿退让。即为簉朝。副予侧席之望。
七月。祇受 内赐感兴篇。
与克斋李公(冕翼)。泛舟于赤江。会讲于龙门堂。
八月(丁酉)壬戌。连除司仆寺正。司宪府执义。兼进善。
甲子。 特升通政大夫。仍拜吏曹参议。兼侍讲院赞善。成均馆祭酒。遣史官。 传谕。
 谕曰。东宫相见礼。已有定日。而书筵亦当次第行之矣。尔何可一往巽辞。固守东冈。不思所以幡然改图乎。见今耆宿凋谢。读书种子不绝如线。予所依毗而仰成者。亶在于礼待儒贤。然则在今日辅导扩充之责。舍尔伊谁。特旨升资。亦出于缁衣好贤之意。尔勿固辞。体予敷心之谕。即为簉朝。且林下德望。必多蕴椟藏器之人。蒐罗登庸。民国有赖。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38L 页
乃目下急切之务。亦为抄荐。俾有茅茹汇征之美。予所厚望。先生于史官之回。以悚缩之意。附奏。
九月(丙寅)戊寅。祇受 赐马一匹。
丙子。上疏辞参议兼祭酒赞善。蒙 批不许。
 批曰。畀以启沃之责。縻尔铨综之任。岂徒然哉。寔由民国事计。必待林樊宿德。朝夕左右。补其不逮。激扬辨论。需用隽英故耳。今玆巽章一往浼浼。虽予诚礼浅薄而然。独不念尔家先正。遭际笃棐之故事乎。还切惭忸。东宫相见礼即明日。而书筵又将频开。此乃举国同庆之会也。尔其更勿退托。即起簉朝。副此渴望。至于儒贤之抄荐德行之士。往例即然。不必如是为辞也。先生又上疏申恳。 批曰。予之縻尔以经席之衔。间之以铨衡喉舌之职。岂止为贲饰仪文而止哉。盖欲展施蕴抱。辅予不逮也。今见巽辞。一往浼浼。予之诚礼。竟不能挽回遐心。则其可曰崇儒重道。克遵我家遗范乎。尔若永矢不出。无意于致泽。则其可曰左右王室。克追乃祖先正乎。然则予之必致尔之心。膺不待多言而决矣。至于叔侄之并在辅导之任。少无为拘也。际玆东宫间日开讲。予之渴想。尤有倍切。更勿牢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39H 页
让。即为簉朝。
癸未。又下 敦谕。
 谕曰。敦召以后。空谷跫音。予日跂待。及见附牍。一往迈迈。尔以尔家人。蕴抱有为之学。不肯展布。若将与尚志不事。独立无悯而同归者。是岂予平昔所望也。见今书筵将开。儒贤新抄。𦤎鹤声闻。逵鸿羽仪。当有蔚然可观。尔其克回遐心。相与夹赞。有导迪扩充之妙。则岂独予一人之幸也。须体至意。即为簉朝。向日求贤。亦系不可已之事。切勿退托。指的剡举。庸副此如渴之望。
丁亥。除右副承旨及同副承旨。
十月。又疏辞祭酒赞善。仍陈戒䨓变。
 时大䨓震。先生因辞疏。陈遇灾修省之道。略曰。臣闻大学者。教化之本也。祭酒者。师儒之长也。 国朝几百年。居是职者。皆极选当世之鸿儒宿德。众望所归。而未尝一有苟且充备。顾今学弊道丧。人士远不及 祖宗盛际。古所谓成德全材。或难其俦。而苟求踰于臣者。何患无其人乎。穷阎间学究。臣犹不敢称当。顾何敢进据𦤎比之席。以累我 圣朝菁莪之化也。仍伏念向来轰殷之异。叠见于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39L 页
收藏之时。伏未知有何咎孽潜长于幽隐之际。而国之不祥。莫大乎不肖见用。如臣无似。猥忝非常之 恩。亦足为召灾之一端也。变不虚生。理有相感。仰想 圣心。惕然警惧。而或于蜎蜎蠖濩之中。有何不诚之德。而仁天告戒。一至于此也。昔朱子因䨓变。进言于时君曰。克己自新。早夜思省。举心动念。出言行事之际。常若皇天上帝临之在上。宗社神灵守之在傍。懔懔然不复敢使一毫私意萌于其间。以烦谴告。而又申敕中外大小之臣。同寅协恭。日夕谋议。以求天意之所在而交修焉。则庶乎灾害日去而福禄日来矣。今我 圣上遇灾修省之道。亦不可舍此而它求也。惟 殿下念哉懋哉。 上嘉纳曰。由予诚礼浅薄。不能使尔幡然改图。满心愧恧。常所耿耿。今见来章。因䨓异而有所引免。诚是意外也。顾余否德。不能对扬天心而然矣。于尔何有。至于心念言事。克己思省之功。尔言乃先贤遗志。而即出于忧爱之忱者也。非敢不惟日慥慥。而其提撕警发。全在于厦毡相对。讲究讨论。予之必欲致尔。尤不能自已。然则讲筵国子之衔。其何可退让不居乎。从速贲然。副此翘想。至于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40H 页
颁赐之物。不必固辞。安心领受。
十一月。撰过斋先生墓志。
辛巳。(先生四十六岁。)
六月。东儒渊源录成。
 先生以我东儒贤辈出。不下宋之濂洛。而朴玄石师友录。爽实多不精。故依伊洛渊源录例。以圃隐为首。终于尤庵门人。合为十册。
七月。祇受 内赐。斥邪 纶音。
九月。承 敦召之命。上疏辞。
 谕曰。侧席待尔。凡今几年也。由予诚浅礼薄。不能有孚。实多愧恧。而尔岂以予卑德。遂欲永矢于涧阿欤。噫。尊贤崇儒。非第为我家传受心法。亦今日息讹镇嚣之急切事务也。尔以先正之孙。师友渊源。士林依归。蔚然为儒宗久矣。徒欲自善则已。如欲致治于斯世。独不念侧席如渴之想乎。际此秋凉。讲筵与书筵将开。须即贲然。登对厦毡。俾有薰陶之益。辅导之效。则岂但为予一人之幸也。
十月。祇承 批旨。
 批曰。向日敦召。罄予衷蕴。今见疏辞。一往迈迈。自愧诚浅礼薄。不能动人。使尔有薖轴永矢之心也。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40L 页
噫。历论时事。反复忧叹。可见忠爱之意。而成就君德。果在经筵。化成民俗。必由于学。尔言并切实矣。其言切实也。故予之必欲致尔于经筵。薰陶讲磨。朝夕左右。菀然有成就成化之妙者。尤有所著急之心。而终不能舍矣。况近日书筵频开。尔其幡然改图。即起簉朝。以副如渴之望。
十一月。上封事。
 时外寇频侵。邪说横炽。将有不忍言之祸。 上不胜宵旰之忧。至颁斥邪 纶音。而庙堂噤默。无一人出言匡救者。先生以是慨叹。依尤翁封事之例。以懋圣学以正心志。开言路以闻过失。辅元良以固国本。信赏罚以立纪纲。昭俭德以节财用。重名器以定民志。停进贡以存事体。斥倭和以绝邪教。胪列八条。治疏以陈。韩公章锡。见而称善曰。大有补于世教。
十二月。祇承 敦谕。又蒙 批召。
 东宫入学冠礼。次第举行。而在外儒臣。必欲招置左右。以开书筵。有此 敦召之命。使地方官南廷麟。宣 谕曰。予之必欲致尔之苦心。已悉于前后谕批。而徒归虚文。莫回雅操。反躬自惭。常无止届。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41H 页
尔以尔家人。学有渊源。志存经济。士林之矜式。朝野之期望。厥惟久矣。虽欲固守东冈。退让不居。其于闇然日章。有不可掩何哉。况筵衔。乃所以处当世之贤者。而予之縻尔。非为贲饰观美而已。将欲专资卫翼教导之功也。顾今震邸。知虑渐长。温文日就。执经之礼。敬冠之仪。已有成命。尔须幡然改图。即起簉朝。以副如渴之望。又下 批而召之曰。今此巽牍。出于向日敦召之前。未知间已幡然登途否。而此心耿耿。尤倍常时。所陈诸条。屡回庄诵。其眷眷告戒。溢于辞表。如非通涉经史。盎然有致泽之术。其何能如是至也。予之必欲致尔之心。尤有所著急者矣。历论时瘼。举皆对投之剂。而这里亦有野说之传讹没实者。无论真讹虚实。其挽回矫救之道。惟在于林下宿学。朝夕左右。汲汲若救焚拯溺。尔其深谅。更勿退让。即为簉朝。先生复陈疏。乞免诸职。仍治负 恩慢 命之罪。 批旨益致缱绻曰。侧席而待尔。翘想耿耿。际见来章。一往迈迈。向日敦召。有若空言而止。惘然失图。曷以为怀。今玆东宫庆礼。次第不远。必欲致尔之心。于是益切。而况尔祖先正。亦尝羽仪于 圣祖冠席。至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41L 页
今传为盛事。予虽不克追 先徽而述 圣德。尔何可无意于先正已行之事乎。尔其幡然起程。仪我朝端。贲我大礼。
壬午。(先生四十七岁。)
正月(戊子)戊戌。遣史官 别谕。仍 命偕来。附奏不就。
 东宫已为入学。将行嘉礼。 上特谕敦召曰。招来求助。何时不愿。而岁色已改。企望尤切。尔虽林下宿学。自有乔木世臣之义。其为国诚忱。当与在朝者一般。而每见固守坚拒。巽让不起。予所尝慨叹而不已者也。先祖文正故事。已谕于前批。而亦粤我 纯祖冠席。延致宋李两儒贤。贲饰盛礼。岂非予当继述于今日而尔之仿式于前辈者乎。玆遣珥笔之臣。谕予侧席之想。须即幡然登涂。仍 命史官梁凤济。仍留与之偕来。先生感泣悚恧。历日靡定。以冒昧难进附奏。固辞不就。
壬寅。 东宫谒 庙入学后。 颁赐赏典。呈状县道辞。
 状曰。伏以秉璿情私所迫。冒陈哀恳。冀被违慢之诛。疏未及达。而幸蒙 恩谅。召还史官。 别谕继降。敦勉愈挚。有非如贱臣所敢承当。感泣悚恧。罔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42H 页
知攸措。又接春坊吏所报。则前后 庆礼。皆沾匪分之泽。顾此草莱之贱。既承 召命。不能进身。则罪当何居。而乃反 恩例遽及。揆分惶缩。不敢晏然祇受。反复思惟。万不获已。玆敢具由仰㬥。伏乞将此情实。特赐报营。以为转闻于 朝。俾蒙收回格外之 恩。千万幸甚。
甲辰。 特升嘉善大夫。
丙辰。除工曹参判。陈疏辞。 上优批不许。
 史官奉 命来留。频频告恳。且 特恩荐降。先生极为惶蹙。陈疏略曰。爵赏。人主之大柄也。名器。一世之重典也。官非其人。则易垂负乘之戒。德不称器。则诗招在梁之刺。是以上之所命。下之所膺。俱皆难慎而不可忽者也。今臣逋慢之踪。屏伏草莱。顾无毫分可酬之劳。则岂敢与在朝诸臣。蒙此殊异之 恩数哉。有罪而逃刑。罔功而叨赏。臣身之受人唾点。固不足恤。而窃恐后世之持论者。深疑圣朝赏刑之失其宜也。 特念公器之至重。 俯察守株之难改。亟收 敦召之旨。将臣新授职秩。并加镌削。仍治臣前后慢 命之罪。以严邦宪。以靖私义。不胜幸甚。固请辞免。 上优批不许曰。今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42L 页
年来疏奏批谕之上下往复。不为不多。而眷眷予意。不能挽迈迈遐心。有若好贤之诚。以文而不以实。惭叹之际。曷以为言。水府升资意。岂徒然哉。卿于此爵秩。非但有物议之当然。而亦出于縻尔好爵之义。卿其体此至意。幡然簉朝。朝夕左右。匡辅君德。成就睿学。使民国有赖。切为企待。
二月(丁巳)丙寅。往参刚斋先生忌祀。
丁卯。 命下谕旨。 召还偕来史官。
 谕曰。向日敦召以后。意谓幡然起膺。羽仪我朝廷。贲饰我晟典。冠事已行。跫音尚迟。寔由予诚礼浅薄。不能动人而然。良庸愧叹。蕴抱有为之学。自甘贞居。无意于尧舜君民。亦为卿甚惜之。况今经幄之启沃。胄筵之教谕。正值春晷舒长之时矣。簪笔之臣。玆以召还。卿其安心。即为登途。俾无虚伫。
三月。观大圣山瀑㳍。
四月。入校宫。行乡饮礼于明伦堂。讲孟子好辩章。
六月(乙卯)。闻军卒作变。 坤殿避位。
 五营军队。以给料不均作乱。击杀重大臣。遂犯 阙内。打破各殿门。 坤殿避位。先生时在湖南。闻不胜惊痛曰。古今天下。宁有如此大变乎。遂疾驰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43H 页
而还。
丁巳。拜司宪府大司宪。
丙子。闻省斋金公讣。
 及葬。操文往哭。后又撰行状。
七月。上疏辞大司宪。
 先生上疏。乞递诸职。仍陈军卒之变。略曰。呜呼。军卒作变。诚前史所无。而三纲沦矣。九法斁矣。岂意天日之下。有如此罔极之事乎。窃不胜发竖而身青也。当此国家多事之会。上匡下纠。振纲正俗。尤为今日急先之务。正宜博求当世贤德之士。以处其任。而责其成效。何可虚縻于樵牧之社。亵名器而辱清朝也哉。伏愿 圣慈。特垂 矜察。将臣新旧职名。并加镌削。俾重任无旷。微分获安。公私不胜幸甚。 批曰。近日之变。世所罕觏。由予否德。不能弛乱于未然。如卿林下宿德。常在左右。辅予不逮。岂有今日之事乎。当此事变之会。望助尤切。一鹗立朝端。纠正百官。非躬行实践之士。不厌于人望。历数其人。舍卿而谁。此非辞巽之时。亟回遐心。以副予侧席之望。○先生上叔父先生书。略曰。向日军卒之变。自生民以来所未有。而以吾五百年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43L 页
礼义之邦。乃至于此。诚不可使闻于夷狄者也。此事若置而不问。则纲沦法斁。国不为国矣。势将八路哗然。何变不生乎。先捕其巨魁。诛以王法。馀卒则谕以大义。使之改心革面。则犹可以振王纲。而亦少雪神人之愤矣。当路大人。若或不善审机。则危亡之祸。将朝夕立至矣。
九月。行焚黄礼于家庙。
 因大臣筵白。推 恩赠职。
十一月。除特进官。
十二月(癸丑)丁巳。 内赐衣资食物。呈状辞。
 
东宫孝经讲毕后。 颁赐赏典。先生呈状县道辞曰。伏以庸陋无状。猥叨 荣宠。亦已有年矣。常自蹙缩。若无容措。忽于日昨。得接春坊吏所报。则月前 世子宫孝经毕讲后 颁赐之典。混及于贱臣。顾此草莱之踪。每沾匪分之 恩。徒贻综核之累。揆分悚惶。不但为自丧廉耻而已。反复思量。万不获已。敢将情实仰㬥。伏望划即报营转 闻收回之地。
庚辰。峿堂李公讣至。
 时倭航洋舶。出入海港。中外惊骇。 国势殆岌岌。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第 444H 页
李公讣至。先生伤叹曰。斯世可谓命道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