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x 页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神道碑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98H 页
大司宪僖敏松斋罗公(世缵)神道碑铭(并序)
呜呼。此松斋先生罗公衣履之藏也。今距公之世。三百有馀年。而因后孙基宗度淳等之请。欲记三百年前之事。远而难详矣。然权文纯尹文宪二先生。状其行。表其石。此固重于九鼎大吕。故谨就而序之铭之。其序曰。公讳世缵。字丕承。其先锦城人。三韩壁上三重大匡讳聪礼者。为鼻祖。而至按廉使赐紫金鱼袋讳文奎。文章行谊。冠冕一世。有曾孙讳继。 赠司仆寺正。玄孙讳殷制。以学行。监长城。录其清白。 赠左承宣。生讳彬。成均生员 赠参判。屡抗章叫阍。为士类所推。是为公三世。而察访海平尹劳谦。其外大父也。公生而颖悟。器局亦恢。家贫好读书。常燃松继晷。淹贯经史。词藻烨然。 嘉靖乙酉。中司马。戊子。阐大科。训导罗,黄两州。甲午。由成均馆学谕。荐入艺文馆。为检阅。丙申。魁重试。仍升奉教。时金安老当国用事。恣行贪虐。人莫敢言。公因重试对策。论当今之弊曰。指鹿之奸。岂独在二世之朝廷乎。盖痛斥其无君之心也。安老大恚。罗织诏狱。拷掠无完肤。公拾碎骨。盛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98L 页
之佩囊曰。父母之遗体。不可弃也。遂裂衣血书为国丹忱。白日照临而进。及奏。 中庙恻然特宥。棘于固城。围中食乏屡空。而恬不为意。日诵圣贤书。尝作为歌诗。北望吟涕。 上潜遣中人。侦其死生。则归报曰。手中不释近思诸书。座隅大书忠信二字。 上大感悟。及安老败死。以奉教召还。引对便殿。宣赐内酝。以示悔谢之意。戊戌。又捷擢英试壮元。自是数年之间。历礼兵曹正,佐郎。弘文馆修撰,校理,应教,典翰。艺文馆应教。司宪府持平,掌令,执义。司谏院献纳。侍讲院文学,弼善,辅德。议政府检详舍人。成均馆司艺。司瓮,司仆,宗簿,尚衣诸寺院正。间与退溪河西二先生及林锦湖亨秀郑林塘惟吉诸公。读书湖堂。盖一时之极选也。时经己卯之祸。人皆讳言小学。公请讲是书。以正士习。甲辰。特升吏曹参议。移承政院同副承旨。例升于左。转成均馆大司成。乙巳。历判决事。超嘉善阶。拜大司谏。时 中仁两圣继陟。 明庙幼冲。 母后垂帘。尹元衡朋芑等。造煽危言。嫁祸善类。公入对帘前。颇有救解。又疏辨白公仁杰,柳公希春,丁公熿冤状。奸党恶之。不使居谏职。丙午。升大司宪。又申前言。未久见罢。叙为汉城右尹。芑等以公曾入忠顺堂。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99H 页
欲录其勋。以牵连之。公厉声呵叱。芑等恶其亢直。摈不容朝。丁未。拜右尹。夏。充 圣节使。如京。还。拜忠清道观察使。戊申。复为右尹。时朝议以 仁庙为未踰年之君。不欲入于 文昭殿。公极陈其不可。坐黜为全州府尹。务兴文教。一境洽然。既而邪说更炽。国事日非。遂忧愤成疾。竟以辛亥六月十四日。告终于官。距其生 弘治戊午五月二十一日。寿为五十四。归葬于罗之松林山坐卯原。夫人潭阳田氏祔焉。南中人士。建祠俎豆之。 哲宗庚申。因儒疏。 赠吏曹判书。谥僖敏。田氏。原从功臣世均之女。举三男五女。男惕县监。协 赠参议。悦参奉。女适金景德,应教金千秋。府使柳梦井。察访李黄钟。 赠参议柳濂。孙男德允,德敏,鲁尚文,察访李洪钟妻。长房出也。 赠参判德全。仲房出也。县监德元。进士德基。德立。参奉德种。德符。郡守金忠秀。主簿柳守敬妻。季房出也。曰泂,浒,瀁,沔,梁宗遇,李缙,柳梦井。子若婿也。曰朴之忠。李黄钟婿也。曰敬仲,慎仲,县监李泰男,罗德俊。柳濂子若婿也。内外曾玄。多不尽录。而德全妻薛氏。夫病。夜辄露立祷天。虑其意怠。穿掌贯索。及夫死。毁性即灭。其子逢绪。父病亦割指灌血。朝廷俱 命旌褒。益可验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99L 页
公之家法也。呜呼。公性于孝。事亲有至诚深爱。躬渔猎。供甘旨。及丧。庐其墓。敦宗族。信乡党。是非之辨甚晰。而德成气和。一觌心醉。为文章。根据经传。务去浮华。不饰空言。其戒从子一篇。以陈烈静坐求心之工。晦翁夫子应举读书之法。为训。缕缕数百言。要不失圣门馀矩。是以立朝事君。惟忠信是主。遇事敢言。无所回避。苟有鹰鹯之逐。则虽刀钜桁杨。若无睹也。松柏之姿。过寒益劲。姜桂之性。到老愈辣。清直一节。终始不渝。惟凤城一事。不能无后人之疑矣。然是亦春秋责贤者备之义耶。盖闻 中庙尝谓 文定王后曰。此人可以当国大事。及乙巳之祸。公之免重辟。以此云。当日君臣所相契。亦可见矣。其为政清简仁恕。所至辄有去后思。湖西则摹其像而祀之。卒之日。完府一境髫白。无不涕泣号慕。夫岂无德化浃洽于人者而能然乎哉。呜呼。我朝休明之运。莫盛乎 中明之际。文学之士。謇谔之臣。蔚然而兴。济漆盈廷。指不胜偻。而公作于其间。以文学之术。尽謇谔之节。若公者。可谓兼有而两全也。呜呼盛矣。其铭曰。
休休德行。湛老之诔。君子人欤。稽诸知止。柳曰坚石。苏曰国器。其人伊谁。僖敏是谥。煌煌名节。光溢于史。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100H 页
始遘安老。桁杨几死。再值元衡。冤遏乙巳。籍漏伪勋。申忤李芑。终乃见踬。于 文昭议。匹夫怀璧。固多所忌。夷险一节。终始无愧。屈必有伸。 褒宠增至。侐侐堂斧。松林之址。古之遗直。曰我铭视。
兵使 赠左赞成忠毅崔公(庆会)神道碑铭(并序)
晋阳。是南服之重镇也。 国家有事。则必先受之。故岛夷荐食之日。靡烂莫惨。当时立殣。有曰三壮士者。气薄秋霜。精贯白日。虽妇孺贱隶。到于今语辄发竖胆掉。其所以树风声而裨民彝者。无穷焉。呜呼盛哉。其后三百有六年。而崔生焕翊来。谒其先祖忠毅公铭墓之文。公其三壮士之一也。余方病废谢世。阁玄晏之役久矣。窃感其义烈。奋笔而为之叙。曰公讳庆会。字善遇。日休。其堂号也。系出海州。丽朝名儒文宪公冲其远祖。而簪组相继。辉映史乘。曾祖讳浑。 赠通礼。祖讳尹范。进士 赠承旨。考讳天符。 赠领议政。皆以公贵也。妣淳昌林氏。进士铁恭女。 嘉靖壬辰十一月二十二日。公生焉。幼有异质。意度轩豁。不喜文字小技。出入于梁松川应鼎与奇高峰之门。讲明义理。期以远到。作松竹菊争长说以寓志。盖其忠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100L 页
义。天性然也。 明庙壬子。丁外忧。庐墓尽制。辛酉。捷司马两试。丁卯。中明经科。自典籍。迁监察。以刑曹佐郎。出监沃沟。连迁长水茂长。升灵岩郡守。甲申。入为户曹正郎。由刑曹。旋除宁海府使。丁亥。又以司导正。拜潭阳。前后治绩。皆有赫赫名。至于宁海之民。建祠祀之。思庵朴公。荐以文武全才。试射 禁苑。特加官资。庚寅。丁内忧。未阕而遭壬辰之乱。 大驾去邠。公使从子弘载。募士聚粮。助高霁峰于锦山。比至。阵已陷矣。文弘献收散亡馀卒。请公为将。公慨然从权。墨衰登坛。传檄列邑。远近响应。将向畿辅。闻茂锦屯贼。有蹂躏湖南之势。欲遏其锋。进兵长水。士民以牛酒迎劳。已而贼果来。遂击破之。寻贼又大至。以众寡不敌。设伏林薮。间出游骑。以尾其后。贼披靡。住不得。退锦山下寨。公扼其咽喉。落其距角。欲以长策坐制之。贼乃逃去。追至牛旨峙。一箭殪其将。夺取宝刀,画轴。画即恭悯王所画青山白云图也。转斗岭右。所向无敌。庆尚监司金公诚一。启闻于 朝曰。今此晋阳之捷。莫非崔某外援之力。 上大加叹赏。特拜庆尚右兵使曰。岭右湖南。迄今保全。皆此人之功也。癸巳。清正欲报前败。合兵数十万。直犯晋州。时沈游击惟敬。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101H 页
在贼酋行长阵中。报都元帅金公命元曰。其锋不可当也。莫若先自空城。以快其意。公议于众曰。晋城。实湖南咽喉。今若弃之。是无湖南也。不如固守。遂与倡义使金公千镒。忠清兵使黄公进。复雠将高公从厚。赞画方略。以死誓守。贼筑土俯瞰。建木放火。公随机应变。再发大炮。死伤甚众。贼计穷。以书投城中。而恐动之曰。 大明兵亦且投降。尔等敢为抗拒乎。公与诸将以书答之曰。我等死战而已。况天兵三十万。今方进击。汝贼无遗。贼又以木匮藏兵。载四轮车。亟推以进。用铁椎凿城。公以火炬灌油。而投之匮中。贼皆焚死。凡相持七八日。战为数十合。贼势累挫。城守益固。会天大雨。城隅崩坏。贼蚁附而入。或劝公突围而出。以图后功。公厉声曰。受 国厚恩。任此方面。城存我存。城亡我亡。遂脱朝衣及前日所夺剑画。顾谓从子弘宇曰。留此不可更藉寇兵。又将此衣。皋葬我也。一向督战。矢尽力竭。与金高两公。登城南谯楼。北面再拜曰。孤城受围。外援不至。势穷力迫。一死以报。手持印节。从容赴水而死。即六月二十九日也。家人取其朝衣。葬于绫州金田村艮坐原。天将吴经略宗道。哭以文曰。崔公即倭奴所惮。以重兵压之。必欲得公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101L 页
后已。邢提督玠。亦称忠魂毅魄。凛然如生。事闻。 上震悼教曰。天将称美。倭奴忌惮。可谓名动三国。 赠吏曹判书。 赐祭旌闾。 仁庙加赠左赞成。 英祖丙寅。晋人得铜印于南江殉节处。 上亲制印铭以宠之。录用其子孙。因 赐谥焉。配罗州金氏。教授远女。男曰弘器。直长。达宪。其侧出也。婿曰郑惇参奉。生之推参奉。之授生员。曰文弘猷生员。生瑗。曰弘绩。武奉事。宗宪,智宪,准宪通政。梁禹彊。其子与婿也。内外曾玄不尽录。而公二兄庆云,庆长。二侄弘载,弘宇及弘器。或殉节焉。或继义焉。此皆公懿烈所激发。而妾论介。公死之日。诳诱贼将。挤之而投死江中。尤亦奇矣。呜呼。余每读国乘。至壬辰之变。辄三复慷慨于晋阳之事曰。唐室之中兴。由睢阳之保障江淮也。我 朝之匡恢。基晋阳之藩蔽湖岭也。一国之重。本系湖岭。湖岭之冲。要在晋阳。无晋阳则湖岭不得守。湖岭不守。则国亦难为国矣。当晋阳之陷也。贼之精锐。亦尽于是。故收馀兵撤还。而湖岭赖以得全。其伟功盛烈。可与幸州之捷。露梁之战。相上下矣。天道好还。善恶必报。则当借手于后之人。以一剑纵横于南蛮。而扫尽妖氛。伏平原而笞其背。上以复 二陵之雠。下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102H 页
以雪三壮士之愤。必矣。夫。何理迫于气数。反使今日之岛夷。吞噬肆毒。有浮于前日。直欲髡我头而缁我服。正祖士雅击楫之秋。而顾乃大小敷同。惟屈首乞怜是事。此余所以独思公而不能已者也。呜呼噫噫。铭曰。
烈烈忠毅。生 穆陵世。 穆陵蒙难。海寇睥睨。都城荡燹。八域阴㙪。虽有神武。罔能出计。公时家食。岂曰泄泄。为政于家。克孝克弟。王事靡盬。非我独勚。墨衰从军。厥有古例。试之锦山。贼已夺势。前之牛峙。马跃兵锐。猛夫矫矫。一箭以殪。千里豕蛇。可坐而制。仗钺南服。声威远逮。额额晋城。关防攸系。士卒精利。忠义誓死。我逸彼劳。败亡相继。皇天不吊。雨堕埤堄。晋水滔滔。日星晦曀。金田一坏。命服是瘗。我作铭诗。用诏来裔。
鳌峰忠刚金公(齐闵)神道碑铭(并序)
在昔 穆陵之世。岛夷猖獗。血我生灵。鳌峰金公齐闵。首起义旅。奋不顾身。以趍君父之急。其凛然贞忠。可与高招讨金倡义相伯仲。而世称湖南之三贤。此其墓也。呜呼。公少从一斋李文敬公学。博通经史。志行益笃。年三十二。中进士。四十七。擢文科。公恬于进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102L 页
取。中外履历。不甚清显。壬辰倭寇猝至。 大驾西幸。公北向痛哭。作诗以见志。率二子昕,晏。纠合忠勇之士。将勤 王。次高山。闻贼陷锦山。直向全州。叹曰。全是我 朝丰沛之地。岂可任其陆沈乎。誓众而发。到熊峙。据险结栅。贼大至。五前五却。竟被其所围。晏力战而死。公奋然贾勇。击杀甚众。贼遂解而逃。公为道伯所沮遏。不得西赴 行在。乱已。深忧备御疏略。乃撰经国安民之策凡四十二条。名曰保邦要务。陈疏以进。而于明圣学斥异端。尤致意焉。晚岁。筑室于天台山鳌峰之下。诱掖后进。逌然有终老之志。以 万历己亥二月二十二日卒。与夫人金氏。合祔于古阜优德面万宗麓向酉原。距其生丁亥十月二日。为七十三岁。 纯祖己丑。 赠吏曹判书。 哲宗甲寅。因儒生请。 赐谥忠刚。公义城人也。字士孝。胄于高丽詹事龙庇。有讳湄。直提学。讳运秋。校理。讳傅显。别提。是为公高,曾若祖。考讳颢。 赠刑曹判书。妣扶宁金氏。参判锡沃女。金夫人贯金海。其父参奉润球。生五男二女。晛判官。曙 赠参判。晔奉事。昕寺正。参勋录。暹监役。晏庶出而副正。 赠参议。女适韩鼎臣,徐梦琏。曰地元,地宗,曹浩。长房子若婿也。曰地文,地粹承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103H 页
旨,地华,金孝元。次房子若婿也。曰地成,地千,地生,地兼,梁梦说县监,裴命纯府使。三房子若婿也。曰地英,地兴,地完,金耋,朴文郁,金大梁。四房子若婿也。曰地行,地兑,郑煌。五房子若婿也。内外曾玄多至数百。呜呼。公天资纯美。性度宽弘。擩染贤师。笃学修行。当时名流。如月汀霁峰。推许甚重。值国家板荡之际。奋义讨贼。其满腔忠赤。有所素养。而不负皇降之衷。则窃非一时慷慨者比也。乱后岁饥。行路劫盗。相戒勿犯公所居。其高义之感人深。槩可想矣。乡人尊慕不已。立祠于道溪而俎豆之。农岩金先生。撰享祀文。极称之曰。研精经学。斯可为不朽公也。公九代孙玉铉。以性潭先生状。请墓文于余。余屡辞而不获。遂为之铭。铭曰。
台山峨峨。其水沄沄。名不沫兮。千秋犹芬。斧堂肃肃。无愧我文。
全州李氏世葬阡碑铭(并序)
临瀛县北高峰山下上桐之原。即完山李氏七世之葬也。经历公讳孟仁。墓在其上。其下昭穆而藏焉。此深得乎周礼族坟墓之义也。裔孙前县监相坤。与其族亿纯,柄来。将伐石以表诸墓。属文于不佞。辞不获。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103L 页
谨按李氏。以益安大君安襄公。为始祖。生讳石根。益平府院君。谥安良。生讳纲。都正。生讳孝全。都事。即经历公皇考也。妣全义李氏。司御永蕤女。公器度隽伟。望之俨然。即之穆如。文艺夙著。中司马。除忠勋府经历。阶上护军。不屑于荣途。 靖陵己卯祸后。退居临瀛。为终老计。种竹莳花。啸咏其间。风韵高洁。殆若神交于古之遗逸也。男世蕃。都事。其次梦说。都事。公号閒休斋。早服庭训。博通经史。与赵静庵,金自庵诸贤。相游从。静庵许以大器。荐为义禁府都事。北门祸作。公被斥而归瀛。躬耕养亲。遁世不悔。累有 召命而不起。孙男曰能瑞。谷城县监。与其兄寺正容瑞。友爱甚笃。性峭直廉洁。未尝有非义之行。曾孙曰梓。同知中枢府事。尚节义。崇文学。服事牛溪成先生。为当时推重。而从弟桧。以孝友称。玄孙曰廷馠,廷䭰。昆季皆有气节。丙子虏变。痛念京周。著华夷辨说。以见志。人称大明处士。曰绍膺。长房所生。而事亲以孝。尊贤以诚。乡邻诵慕焉。就经历公兆后而幽宅焉。其下有寺正公曾孙绍伯墓。绍伯亦以文行著名。绍膺四子。曰之蔓,之华,之茂,之范。亦笃孝友。庭无间言。往哲称人之善。必本其父兄者。岂不信哉。分葬于上下其原。则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104H 页
自经历公皆枕坤。而之茂,之范。或乾或酉也。呜呼。七世一碑。古无其例。然朱夫子于承事墓石。并著别葬。则况其同原乎。善继善述。斯可以同传于无穷矣。铭曰。
望京之原。水深山苍。李氏世藏。德厚有光。以昌厥后。馀庆无疆。凡百君子。视此铭章。
广州牧使 赠参判观海林公(桧)神道碑铭(并序)
天启甲子。李适举兵叛。 大驾南迁。时变出仓卒。举国震惧。广州牧使林公桧。以管下无军。招父老。募民兵数百。出迎于果川。则 乘舆已过。公南望痛哭曰。贼若长驱而渡汉津。事其殆矣。急回军。为遮绝之计。是日。贼败于鞍岭。南走。遇公于庆安驿。公以孤军难敌。遂被执。贼素服公。遽不加刃。韩明琏谓适曰。不杀则必踵吾后。不如速除也。适于是胁公使降。公厉声曰。国家录汝勋。宠汝爵。何负于汝而叛之乎。恨不斩汝万段。汝亟杀我。适大怒。手剑刺之。体无完肤。犹不绝骂。适曰。尔不闻颜杲卿之死耶。断舌以至死。即二月十二日也。死既数日。颜皃如生。讣闻。 上惊悼。赠都承旨。旌表其闾。又命有司护丧。而归葬于顺天府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104L 页
北母垕山坐乾原。夫人延日郑氏祔焉。距其生 嘉靖壬戌九月二十四日。寿为六十三。公字公直。锦湖公亨秀从子也。系出平泽。其上祖高丽领三司事禧也。后世忠贞公彦脩。忠简公成味。俱为名臣。公曾祖讳万根。佥正 赠参判。祖讳畯。节度使。考讳吉秀。刑曹佐郎。妣咸平鲁氏。曰礼曹佐郎 赠左承旨讳贞秀。全义李氏。县令震男女。其所生考妣也。公天资俊伟。自能言。便解文字。六岁。入学。聪敏绝人。词藻日进。稍长。华闻益播。擅誉于场屋而不屑也。风仪峻整。言议抗爽。所与交皆一时名流。病世之侧媚回互者。唾如泥滓。惟以激扬为主。利害不能动其心。 万历壬午。中进士。癸未。丁李夫人及承旨公忧。未阕而又遭佐郎公丧。七年持制。毁几灭性。癸巳。鲁夫人弃世。适值寇难抢攘。而送终之礼。自尽无憾。去丧。寓居于海州首阳山下。时松江为世所仇。公其婿也。遂废举业。诗酒自娱。辛亥。始登第。以年满五十。升成均典籍。公尝与金佑成同闬。而见其党邪。痛绝之。佑成怂恿于仁弘尔瞻辈。必欲中伤。公亦无意于世。归海西旧寓。自号观海居士。癸丑。复除典籍。以致祭官。往长渊。会诬告狱起。有林浩者入爰书中。尔瞻以其字音与公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105H 页
名相近。勒成罪案。逮公夫人及稚子得朋于狱。越法淫刑。公亦被收。受拷掠不挠。贼臣知不可强服。窜公于梁山。得朋配昆阳。父子间关岭海。背负父母神主而行。朝夕展谒。见者皆挥泪。癸亥 仁庙反正。放还。乃拜礼曹正郎军器寺佥正。朝议将修南汉山城。象村申公钦。荐公为广州牧。公殚心规画。措置有方。视任未久。殉身报国。若非素养者正。岂能成就大节。树风声于无穷。以裨世教民彝者哉。公释褐十四年。立朝才三岁。自癸亥以前。愠于群小。流窜遐荒。以后则又忤勋宰。潦倒下僚。未能展其所蕴。时耶命耶。呜呼惜哉。公为政于家者。孝弟为本。兄弟析产。田土奴婢。必取瘠薄老羸曰。是便于我也。族党婚丧。贫无以资者。倾财助给。聚其子弟训诲之。以及于朋旧。月沙李公。令二子就学。闵谦询昆季。行乞到门。留而教育之。成其才学。此又行治之大略也。郑氏。松江文清公澈之女。举二男。长得悦。文献纳。次即得朋。在谪。病于炎瘴而夭。曰得恬,得懋,得材,崔镇南宣教郎。侧出子若婿也。献纳子长峤。参奉。出为本生后。次时。女适具鉴,崔左海。时生龟年。曰灏及柱极,柱旻,柱河。其子与孙也。今 上戊辰。加赠吏曹参判。呜呼。仁莫大于父子。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105L 页
义莫大于君臣。故君父之雠。不与共戴天。此义不明。则礼乐沦于粪壤。人道入于禽兽矣。公之所树立。诚无憾于君亲之分。而皎如日星。可以撑柱乎一世之纲常也。公后孙显周。以公墓尚无显刻。赍大提学郑公实所撰志文。踵门而谒余铭。铭曰。
允矣林公。烈烈其气。不挠不屈。峻洁刚毅。必辨淑慝。截铁斩钉。凶焰毒螫。幽囚瘴溟。困阨备至。确乎不惴。圣主改玉。亟膺召致。佩符广陵。值适射天。报国热血。勇往直前。孤难敌众。势穷就执。犹抗其舌。岂慑威怵。百死靡悔。即杲卿骂。强矫其守。熊鱼取舍。出自秉彝。用扶纲常。 褒宠有嘉。愈久弥光。山岳斯屹。江流不绝。公节之卓。与之无极。
赠吏曹判书忠刚李公(述原)神道碑铭(并序)
呜呼。众万之生。必有一死。则非死之难。死得其所为难矣。夫秉彝之性。俱所同得。而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故可以死而死之者。未尝以缙绅韦布有异也。昔我 元陵四年。安阴贼郑希亮。举兵叛。全岭震荡。守土之臣。莫不靡风而鸟兽窜。独娥林功曹李公述原。不屈而死之。事闻。 上震悼曰。李述原。能行颜杲卿之事。杲卿则立身事君。其报国宜也。述原则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106H 页
不过以一功曹。其所办节如此。特 命旌闾。廪给其家。调用嗣子。屡 赠至大司宪。特 许建祠。 赐额褒忠。遣官致祭。 健陵亲制文致祭。 宪庙加 赠吏曹判书。 哲宗赐谥忠刚。呜呼。 列圣朝酬忠之盛德隆恩。于斯尽矣。公延安人。八世祖佐理功臣讳崇元。事我 宣陵。官冢宰。封延原君。谥忠简。至讳继俊。举进士。退居居昌熊阳里。生讳求仁。文科北评事。生讳喜男。大护军。壬辰倭变。倡义树勋。承仕郎讳汝馠。是其子而寔公曾大父也。大父讳重吉。府使。考讳延雄。 赠左承旨。妣恩津林氏。汝祯女。瞻慕堂芸。其先祖也。以 明陵丁巳十月望日生公。字善叔。和村自号也。承旨公世家熊阳。以和顺称于宗族。因名所居村曰和同。有子五人。公其第四也。器宇峻整。性度宏远。事父母。处兄弟。有至诚深爱。信以接人。直以检身。少业弓马。晚喜读书。大为乡里之所矜式。及戊申乱作。李麟佐陷清州。杀节度使李公凤祥。营将南公延年。将犯京师。一国骇动。居昌县监申正模。惶㥘不知所为。欲得文武兼备者。委以军事。众议皆推公为功曹。公慨然曰。吾家自忠简。世受国恩。岂可临乱苟免乎。即日入治军务。既而希亮。与李熊辅,罗崇坤等。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106L 页
伪置部曲。以应麟佐。势甚鸱张。安义倅吴遂郁。弃县而逃。公谓正模曰。希亮逆节狼籍。请发兵以讨。遂召聚官军。吏民惊散。投入贼中者。以千数。公不胜愤激。揭榜官门曰。如有从逆者。依律斩之。吏校等。胥顾窃笑。独由吏慎克终。不去而赞其计。未几。凶檄飞到。有曰。明当到县。促发军旅以待。不然。且屠之。公知正模之不可与有为。仗剑立门楼。达宵召募。黎明。正模踰垣而逃。公率数吏。徒步疾追于山谷中。执其裾。愤然曰。主辱臣死。此政其时。何故弃城。为妇女子之事乎。语未究。贼兵分道赶来。索公甚急。盖希亮已据本县。闻主守已窜。公独担治戎务。而勒兵掩捕者也。公猝遇强贼。张空拳。冒白刃。东西遮击。力尽气罢。竟被执缚。希亮大陈兵威。厉声曰。昨已传檄。敢违拒我。公大骂曰。汝以桐溪之孙。世世食禄。 国家何负于汝。而作此叛逆之举。忍忘尔祖剚腹之忠乎。希亮斫案大叫曰。汝之命悬于吾手。焉敢不服而反咈我乎。公又骂曰。我不欲与尔俱生。既不能寝尔皮咬尔肉。亟杀我。亟杀我。崇坤稔知公重望。解其缚。以利啖之曰。以公才智。从我为谋主。大事可成。富贵可享。何乃屈迹功曹。自苦如此。公笑曰。汝亦敢诱胁我乎。吾粗知事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107H 页
君以忠。临乱不苟之义。岂爱一死而动心于富贵荣辱之说。负国偷生乎。吾志已决。汝勿多言。崇坤咆哮曰。鼎镬在前。汝真不从耶。公曰。吾头可断。吾志不可夺。吾身可烹。吾节不可屈。因北向雪涕曰。臣生无以效忠。愿死为厉鬼。以歼贼丑。崇坤知终不可屈。顾谓亮曰。此人极恶。请斩以徇。使不从令者自慑。拔剑而刺胸。公叹曰。时命不利。虽为汝所杀。丈夫胸中。无愧一义字。贼又挥刀斫额。而公骂不绝口。颜色不变。声益壮厉。遂立而遇害。尸不仆地。即三月二十三日也。忽有紫电。闪射于枕流亭。亘绕于立节之地。见者异之。贼党亦为之气沮。公之奴尚发。窃负公尸而归。公之子遇芳。稿殡于山坡。嚼指誓天曰。杀此两贼。然后当备礼庀葬。直赴晋阳军。请为先锋以复雠。主将义而许之前驱。至县之省草驿。去贼阵三里。大呼壮士吕海达,裴斗必曰。大军将至。急缚诸贼来。否者。我其拿戮汝。有顷。斗必等。果缚亮,坤,熊三贼。诣中军营。遇芳手斩亮,坤之头。刳腹齧肝。一军咸叹曰。孝哉若人。有是父。有是子矣。乃以是年六月二十一日。安葬于熊阳负乾之原。配居昌慎氏。之诚女。先公十五年卒。移窆祔于左。举一男二女。男即遇芳。县监 赠吏议。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107L 页
女适安世彦,郭景绩。孙男景烈。都事。秉烈,承烈,趾烈。婿赵铨,沈𨭬。外孙四男四女。安出也。一男一女。郭出也。曾孙之淳。县监。其馀多。不尽录。呜呼。我 朝党人之怼国久矣。群阴豕躅。名义斁败。而己巳之变作。由己巳而辛丑之祸发。由辛丑而戊申之乱起。其所酝酿凶谋。固有阶渐。而忽发于一朝。肆然以诬 圣号于众。谓天可诟。谓君可雠。鼓狂煽惑。噫。彼衣冠之族。率多从逆。抑亦何心。若公者。一措大也。朝廷初不识何状。而独能只手扶纲。恬受凶锋。死且不僵。烈烈之气。上冲霄汉。而与日月争光。以愧王臣苟活之心。折乱贼方生之势。使亮,坤不敢踰居昌。而就戮于公胤子之手。此非公秉义捐生之力有以致之而何哉。可与唐之睢阳常山。千古齐声。使人追想。凛然若荒城落月秋霜砭骨也。呜呼。杀其身而有益于君。则为之之心。缙绅韦布固所同然也。然则公之死。岂可以死可以无死而死者乎。呜呼盛矣。其可谓死于所当死者矣。公胄孙祚永。从我游。以黄太史景源之状。谒铭其神道。不佞窃诵公卓节有素。托名为荣。奋笔而书之。继之以铭曰。
猗欤 圣朝。治化卓越。笃贤尚德。忠良兴勃。往在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108H 页
元陵。瑞日有孛。上党先坏。安阴随发。凶焰猋急。大涨尘𡋯。握符佩章。鸟惊兽狘。时维忠刚。慷慨咄咄。藐焉乡簿。桓桓仗钺。知县无谋。先自窜蹶。匹马将追。贼来獊猝。挺身沫血。空拳冲突。孤不支众。气乏力竭。呜呼天矣。绑而犹曰。义不共生。命愿速歇。杲卿就死。大骂臊羯。苟可蹈节。何必绅笏。靡公一人。峤南全没。紫电彻天。光争日月。至今谈者。掉胆竖发。煌煌 褒宠。爵谥高揭。熊阳之阡。有屹丰碣。我铭厥善。百世可伐。
判义禁府事赵公(献永)神道碑铭(并序)
判义禁府事奉朝贺赵公。以今 上癸酉七月一日。卒于汉师某坊之第。讣闻。 上惊悼。停朝市。致吊赙。葬于骊州治北屯谷负艮阡。越二十六年己亥。嗣子秉辑。以无显刻。徵铭于不佞。屡辞非其人而不获。谨按状。略序其实。继以铭焉。序曰。公讳献永。字辅卿。丰壤人也。自号春源。以吏曹判书 赠领议政谥景献讳尚絅。为曾祖。以吏曹判书致仕奉朝贺 赠领中枢府事谥肃宪讳暾。为大父。而牧使 赠领议政讳镇宣之子也。上系肇于高丽门下侍中孟。本 朝吏曹参判汉平君益贞。以毕斋门徒。戊午祸。左迁而卒。谥恭肃。汉城左尹 赠右参赞潝。佐 仁祖。策靖社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108L 页
勋。封丰安君。谥景穆。是为公六世祖。妣安东权氏。炯女。公以 纯祖丙寅二月三日生。容仪整重。性度峻直。幼不妄戏。俨然有长者之像。二十九。中生员。冬。拜永禧殿参奉。迁义盈库奉事,直长。升冰库别提。工曹佐郎。出除文化县令。移锦山郡守。辟为宣惠郎。 宪宗丁未。擢庭试丙科。除成均馆典籍。宣传官。军资监正。司宪府持平。戊申。被瀛选。拜弘文馆副修撰者再。间经司仆寺正。己酉。拜副应教。司谏院司谏。中学教授。未几。特升通政阶。授同副承旨。至左承旨。前后升降为十八度。六曹皆经参议。而兵曹亦为参知。又拜曹司五卫将。 哲宗辛亥。除宁边府使。旋以大司成召还。乙卯。擢亚卿。拜汉城府左右尹。工曹参判。同经筵。庚申。拜忠清监司。因事罢归。当路挟憾。追论而谪中和。翌年。宥还。就居郊外。及 上御极。特授都总管。升资宪。甲子。除刑曹判书。兼知经筵义禁府春秋馆事。又转汉城判尹。礼曹判书。知敦宁。水原留守。其践历也。丙寅。升正宪。丁卯。拜吏曹判书。知敦宁。戊辰。加崇政。拜判义禁。公曰。我肃宪公。五十以后决意勇退。余以无才无能。位跻崇品。年踰六旬。乞骸之请已晚矣。连章求退。特蒙 允许。自此非 庆贺。未尝诣公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109H 页
也。临没。嘱从子勿请节惠之典。享年六十八。配安东金氏。右议政文贞公履乔女。端正有女士行。生与公同年。殁后公十年。葬用鲁人礼。无育。取族子为嗣。即秉辑。而文科承旨。孙男女幼。公早失怙恃。以禄不及养。为至痛。遇丧馀。哀毁如袒括。事伯氏如严父。每朝。整衣冠进候。不离左右。夜必就寝而后退。仲氏夭札。视其子如己出。教严不少饶。俾有成立。恒居夙兴盥栉。净扫室堂。端坐终日。无跛倚之容。立朝三四十年。小心奉公。勤谨不怠。为政廉平。宽严得宜。其在文化。摘发吏奸。守法不挠。狱讼之久。疑未决者。亦多剖析。又于锦山。信顺孚休。用纾民力。按使巡到。称之曰。列邑皆如此。夫何忧哉。按锦臬。不施苞苴。以是被诬。而不为条辨。受以为过。二年鵩舍。处之晏如。不欲苟合于世。自后虽黾勉从宦。非其志也。不喜奢华。恬淡寡欲。故产业赢绌。亦不须顾也。盖公时当 圣明。虽无树立之卓。而清慎自持。宽厚以居。苟非古人遭世多难。徒尚醇谨者之比。则不可以无铭也。铭曰。
赵世大家。丰壤其氏。丽迄我 朝。名卿累累。胚胎前光。公乃趾美。早岁蜚英。拖青纡紫。于中于外。廉谨终始。以郡以藩。罔不歌谣。既屈旋伸。天鉴孔昭。位跻冢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109L 页
宰。宠冠百僚。高而思危。江郊逍遥。 王若曰咨。许卿致事。公拜稽首。祝恩其至。菟裘以老。自适于志。骊江之北。藏厥衣履。我铭螭龟。昭示千祀。
洛洲具公(凤瑞)神道碑追记
公之事行。在吾先子文正公表章之文。足以徵信于百世之下。是可谓得夫子而名益彰者也。公尝有原从勋。 正庙朝。赠吏曹判书。 哲宗辛亥。因儒疏。赐谥景宪。由义而济曰景。行善可纪曰宪。朝家奖报之典。吁亦盛矣。岂复有馀憾哉。然公之后承。零替不振。故此文显刻。因循未遑。殆近数百载。久为有识之赍恨矣。今其几代孙某等。始克镌以树之。以余为文正后人。俾书其未及于原文者。如此云尔。
南冥曹先生神道碑追记
维玆碑铭。我先祖文正公所撰。而不竖墓道之前。刻于龙岩书院牲系之碑者。已数百年馀矣。久为士林之所慨郁。今 上癸卯。南州人士共议于先生后孙。将伐石以立之。要不佞追识于左。顾何敢辞。呜呼。先生学问德义。文正公表章之文。至矣尽矣。余小子复何赘焉。惟朱夫子称东溪之说。引以赞颂先生者。盖非取高公之气节也。专以归重于百世师。则岭外携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110H 页
贰之论。奚足谓哉。噫。昔所未遑者。于是乎克就。而庶久不泐矣。是可验先生遗风之感人深也。亦可见百世公议之不泯也。先生十代孙垣淳。有志于斯举。不幸遽没。今设力讫功者。龙淳,铉承及前府使郑圭锡云。
沙伐王墓碑
商山。故沙伐国也。世传其国君姓朴。讳彦昌。新罗王子。其墓在府东十五里屯阵山下南。有筑城痕。文石雕础。散如棋置。遗民尚指点谓其都墟也。墓傍。有石塔石桥。桥是其君遭乱避兵。称以王活。而世代久远。遂就湮没后裔之居近者。不得禁樵牧。我 显庙戊申。知州李公楚老。梦有玉带神人之诉。博询故老。修筑其茔域。乡人又毁其石塔。雷雨骤作。惊惧止之。 纯祖丁亥秋。得片石于塔中。面刻沙伐王墓四字。于是。诸孙毕会。崇土而祭之。咸一口言曰。文献无徵。先祖事业与生卒妃匹。虽不可考。独此灵异之迹。见发于千馀年后。则宜树碑纪辞。昭视永世也。恩津宋秉璿为之说曰。呜呼。王之德业之盛。史无传焉。而王之闻孙。世多有之。惟枝叶之茂。可以徵本根也。韩文公尝撰徐偃王碑。亦称其修仁垂后之美。则其功德名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110L 页
誉。既晦而复显者。自然之理也。将妥其备物之享。不朽万世之传矣。盍以是镵之于石阴。俾过者式之哉。
高丽典法判书采薇轩全公(五伦)神坛碑
高丽忠臣采薇轩全公之墓。在嘉树县北院村后麓。而累经兵燹。封域莫识也。后孙怆然兴怀。乃设神坛于其下几步许。为文祭之。岁必荐一享之礼。以替佳城之阡。又谋伐石以记迹。属文于余曰。礼有去祧为坛。纸榜标记之语。此非为今日可据者耶。且我祖忠节。有功于世教。则盍以一言阐扬。为后人劝也。余辞不获命。谨按本传而叙之曰。公讳五伦。字仲至。氏出旌善。太师开国伯忠烈公以甲。为鼻祖。至讳遇和。门下侍中。讳贲。宝文阁大提学。谥平简。即公祖若考。花原君安东权仲达。其外大父也。公生禀秀异。器度宏伟。檃栝经术。粹如也。时丧纪大坏。公独自贰于流俗。父母丧。庐墓终制。恭悯王庚子。擢文科第一。壬寅。出守陜川。入为艺文应教知制教。历国子祭酒。翰林直学士。谏议大夫。知工部事。新经红巾之乱。学校荒废。乃创成均馆。极选一时明经之人。李牧隐兼大司成。郑圃隐为博士。公与金惕若斋九容,朴潘南尚衷,李陶隐崇仁诸公。同参馆职。学者坌集。每讲。公辨明经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111H 页
旨。剖决如流。牧隐亟称人莫及焉。为作字说以赠之。己酉。按廉岭南。还拜吏部侍郎。壬子。授枢密院右部承宣。抗章言崇佛之祸。癸丑。金义杀明使蔡斌。国人恟惧。会元遣使临境。而李仁任等。欲迎之。公慨然与潘南朴公。参圃隐疏。请却其使。专意事大。以明尊华攘夷之义。丁卯。除艺文馆直提学。与圃隐,陶隐。建议革胡服袭华制。定百官冠服。天使徐质来见曰。不图高丽衣冠文物。与中国相侔也。己巳。从我 太祖。策立恭让王。赐安社勋号。拜宝文阁提学。庚午。艺文馆大提学。寻移政堂文学。王欲迎僧粲英为师。博士金貂。排斥佛教。王怒欲杀之。公与圃隐及同列。陈疏请宥。迁典工判书。进贤馆大提学。转为典法判书密直副使。时我 太祖。功德日盛。中外归心。圃隐殉国而丽氏遂亡。公怀罔仆之义。自杜门洞。归隐于旌善瑞云山。因树为屋。每月朔望。辄具朝服。登巅。西望痛哭。有诗曰。东来朝服在臣身。遥望松京泪满巾。唐虞世远吾安适。矫首西山继绝尘。呜呼。公之忠烈。凛若秋霜。精贯白日矣。配晋阳郡夫人柳氏。密直司事菁川府院君蕃女。别葬而亦失传。生四男五女。男孟谦郡守。叔谦县监。有谦郡守。季谦牧使。曰大提学金汉老。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111L 页
判书朴习。典农寺事李洽。判事边显。判官崔仲温。其女婿也。孙男由恩判书。由道司直。由义县监。长房出。孝宇文校理。孝宙司正。仲房出。由礼县令。季房出。叔房则无后。而谒余文者。由义十三代孙希大东奕。不佞虽非玄晏。而窃不胜感慨之私。略缀以归之。噫。瑞云之山不平。公之风节。可与之俱长。奚必以碑为也。碑焉者。特使后之人。识公之神坛云尔。
高丽尚书柳公(洪林)遗墟碑
惟此元塘里者。晋州之西境也。自昔相传以为高丽户部尚书晋阳君柳公洪林。生长退老之攸芋也。西有万柳亭。亭之南。又有野亭。居民因公名而称之。传守旧址。行路指点。犹见遗风馀韵。披拂人间。愈久而想像矣。盖公衣履之藏。在元塘近地。而亦不守护。况其遗墟之荒废乎。紫阳夫子所叹沼平台倾。鞠为灌莽。而樵儿牧子。啸歌踯躅于其上者。正谓此也。以故后孙。虑其湮灭无徵。察访云羽。立小石以表之。今将改立。而相大钟根。谒文于余。余窃惟公位致宰相。事业之隆盛。必有所可观者。而惜乎世代久远。不获传焉。然福荫永垂于后。云仍蕃昌。指不胜偻。古语云。有德者。必享其荣。以及其子孙。是岂不信矣哉。遂书此。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112H 页
俾锓诸石阴云。
权忠庄公(慄)梨峙大捷碑
呜呼。历选𨓏古以文武全才。克赞中兴大业。赫赫然为万邦之宪者。如周之方,召。唐之郭,李是已。若我 穆陵之世。都元帅忠庄权公。庶几其人。而丰功巍勋。昭著耳目。虽舆儓妇孺。至于今称诵无穷焉。曷不休哉。公先有梨峙之捷。后奏幸州之迹。而幸州则勒碑颂功。独于梨峙阙然。公之后孙昌燮。衋然兴叹。将谋建立。遣其从子在箕。请不佞记之。谨按公讳慄。字彦慎。安东人。领议政辙之子也。公身颀八尺。容皃魁伟。世笃忠良经术是崇。晚登朝籍。人皆以黼黻弘猷期之。 万历壬辰。岛夷猖獗。乘我不戒。长驱入寇。举国劻勷。 上曰。权某才可试之。拜光州牧使。方朝臣视两南为死地。公独慷慨受 命。单骑以驰。甫及州。京城已不守。 车驾西巡。公痛哭曰。此非臣子坐待国亡日也。遂传檄傍郡。得兵千五百。进至全州。时贼踰岭阨。以窥全湖。重峰赵先生。与公约讨锦山之贼。公以兵未鍊精。移书改期。而赵先生。已抵锦境。败绩殉义。公闻之。谓侄庆升曰。贼必乘胜。由梨峙。向犯湖南矣。尔领一枝军。踰熊峙。伏于永贞谷。断其归路。又以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112L 页
同福县监黄进为先锋曰。梨峙固贼我必争之地。若不先据。难可图也。使趣进。而公亦继之。遇贼于岭上。奋身直前曰。今日之战。有进无退。有死无生。鏖战良久。黄公中丸而退。一军为气沮。公挺剑大呼。先冒白刃。战士贾勇。无不一当百。走坂之势。建瓴之形。崩腾若风雨。奔北如羊豕。驱之于三十里长谷。而数万之贼。举皆歼殄。贼将隆景。收拾散卒。走永贞谷。又为伏兵所厮杀。于是公全胜而归。点考士卒。死者十一人。欲索尸。夜出军门检得。将还之际。贼众猝围。公用剑自卫。铳丸莫入。剑光闪闪。便成一大火块银缸。渐渐离地。盘旋于空中。贼大骇曰。此神也。各自逃窜。公设坛。祭战亡将卒。使郑公忠信。奏捷于行朝。 上大悦。以公为罗州牧使。诸将授职有差。寻升全罗监司。九月。勤 王至水原秃城。出奇兵。以挫贼锋。翌年二月。移军于幸州山城。大战又捷。以资恢复之绩。 天子闻而嘉之。差鸿胪寺官。宣谕东征将士。以谓权家军与他阵自别。尽真将也。经略宋应昌移咨本国。另行奖赏曰。权某板荡忠臣。中兴名将。倭酋亦问其起居。此可见公之威名慑服华夷也。 宣庙奖谕。前后备至。至曰忠劳茂著。勇略超世。又曰。非卿。何以得至今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113H 页
日。噫。公之勋庸。虽一国之人。家尸而户祝。不为过矣。况此梨峙者。旌纛之所临。喑哑之所被。其凛然之气。如秋霜白日。久而不灭。则岂使公效忠之地。忍废于荒芜之中。徒为行路之所指点也哉。山高水清。丰碑载屹。斯可以劝忠义于千百世之下。其将有来读而堕泪者矣。
 碑文成于今 上丙戌。而昌燮遽殁。未克刻竖。其胤子在允。宰光州。又与参谋诸公后裔。伐石于锦山地。以路险难输。遂立于松峙之下。距梨峙弱二十里。而是战也既讨锦山贼。则亦无害于义矣。终始相之者。权东铉,郑季老,金熺镇云。壬寅至月日追记。
李忠毅公(有吉)遗墟碑
维海南县南大芚之麓。西驰为屏山而止。其淑气之蜿蟺者。若有所钟。即故 皇明殉节忠毅李公讳有吉之遗墟也。始 万历之季。建虏鸱张。朝廷为忧。选公除咸兴判官。戊午。 天朝徵兵于我也。悉赋以从。姜弘立为元帅。金景瑞副之。廷议推公有文武才。移授永柔县令。为右营前锋。时金忠武应河。以宣川郡守。领左营兵。己未二月。同出塞。公请自当一面。出咸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113L 页
吉道。直捣贼巢。以分其势。弘立不许。至富车岭。与刘都督綎。乔游击一琦会。虏对垒而阵。纵铁骑蹂之。天兵败衄。我军亦随而溃。先是。废主授弘立密旨。使之观变向背。弘立遂送舌人河世国于虏阵。公大骂弘立曰。尔忘再造之恩于父母之邦乎。独以麾下兵进战。被数十创不退。依树射贼。矢不虚发。而控弦之指尽落。血流淋漓。公断汗衫。血书三月四日死五字。系于马鬣。策之去。遂死之。马逸渡江而还。哀嗥因毙。家人以血衫招魂。葬于坡州平地陵。瘗马于其下。名曰义马冢。 肃宗辛酉。命旌其闾。 赠吏曹参判。 正宗己未。 上亲阅文迹曰。金忠武与李有吉立慬。适当是年是月。而李有吉之节义。观于李文忠文集。足为明證。其访后孙以闻。筵臣又言。 赠诰尝书伪号。上曰。魂若有知。祭必不歆。命改颁 崇祯纪年。 纯祖戊子。太学生金邦儒等。疏请依金忠武已施之典。令庙堂议之。遂超 赠领议政。赐谥忠毅。地部给复。视金忠武。祀需米布。视三学士。置墓户。宣礼宥。呜呼。公之生死哀荣。始终所由备也。公字有之。延安人。唐中郎将茂。从苏定方。平百济。仍留仕新罗。是其始祖也。大父讳后白。号青莲。以清白勋德。为 明,宣两朝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114H 页
臣。吏曹判书。谥文清公。考讳善庆。察访。壬辰之乱。遇贼死于孝。 赠司仆寺正。妣全州崔氏。都事贞秀女。公生禀英伟。志气俊逸。事亲务尽诚敬。尝受业于沙溪金先生之门。先生亟称其能绳祖武。公自遭寺正公变。义不欲与贼俱生。遂以墨缞。从忠武李公舜臣。大破倭奴于鸣梁。事闻。 宣祖特赐召见。壮其气节。除九品职。因书忠孝二字以宠之。累典郡邑。皆有声迹。及归。囊橐萧然。人叹其有文清公之风也。湖南章甫。思慕公义。至为立祠祀之。今 上癸巳。兵使李公贞稙。又伐石以表公生长旧址。公之傍裔舜铎。谒余记其事。余每读先子书。至金忠武庙碑之文。未尝不三复慷慨。而当时与公相与之义。一不槩见。是可疑也。然前后诸公。纪其迹而形诸辞者。亦足以为徵焉。李五峰好闵曰。战阵无勇。圣称非孝。而汝于亲孝。敌忾死绥。世谓之忠。而汝于国忠。月沙李文忠曰。领前茅而当一队。力已竭而心不渝。奔有路兮降有徒。岂不知生之可乐兮死之可畏。临大节而不苟生。实平生之所守。金文忠寿恒。闵文忠鼎重。亦以两公大节。无愧于巡远之并美。凡此数语。人孰间然也。又况 列圣朝褒宠之典。炳若日星者耶。呜呼。成仁就义。孔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114L 页
孟大训也。公以下国陪臣。为天子殉其身。使我东偏。明君臣父子之伦。免夷狄禽兽之域。则噫彼弘立之徒。果何人哉。今去公之世。殆近三百年。而义烈之气。凛然如生。可与秋色争其峥嵘矣。然则区区数尺之刻。亦何与于公乎。要使千百世之下。犹知忠臣之攸芋云。
遁岩书院移建庙庭碑
书院旧在林里。事迹详于吾先子文正公之文矣。其后以文正公暨同春宋先生。追举啜仪。盖于先生为嫡传也。肃肃中堂。恍复如趍庭立雪之日。于戏盛矣。年代寖邈。山谷迁易。水失其道。浸齧宫墙。势莫能遏。士林是庸为惧。乃以今 上庚辰。更卜于其南一里虎溪之丘。是亦先生杖屦之地也。惟凝道堂。独立于旧址。岿然若鲁灵光。而特揭养性旧额。碑亦仍屹于其前焉。祠宇之材。输而用之。其馀易而改之。制度一视旧规。堂涂门塾。少不差爽。而所异者。移揭凝道堂额于外舍。不能建居敬精义斋。而扁于讲堂左右夹室。山仰楼亦不得成。只揭其额于内舍厅楣。墙围而为门。仍曰入德。呜呼。间架虽有大小之异。规模更无新旧之殊。于是乎泰山乔岳。岩岩乎其复临。光风霁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115H 页
月。洒落乎其复接。而江汉羹墙之思。有所寓矣。呜呼。先生以三千三百之礼。启发昏蒙者。无非布帛菽粟之不可一日阙焉。乃得三先生传守而无弊。彝伦赖以不坠。人文得以不晦。凡有血气者。莫不知君臣父子之道。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而得免夷狄禽兽之域。伊谁之赐欤。呜呼。震风凌雨。然后知厦屋之为屏幪。怀山襄陵。然后知龙门之为砥柱。众言淆乱。然后知圣贤之为郛郭。顾今五世之泽未斩而邪说兴。七十子已没而微言绝。竟至皮卉之类。腥膻八宇。鼓簧一世。贸贸焉入于长夜。遂使诸先生所阐明者。几乎熄矣。呜呼。入斯院而登斯堂者。岂徒尊慕诸先生而止而已乎哉。其将以诸先生之心为心。冠先生之冠。服先生之服。讲先生之书。守先生之义。使其平日至公血诚扶持之道。毋至永坠于地。则诸先生洋洋陟降之灵。亦必莞尔也。若尔则其所以舆卫先生者至矣。岂特曰尊慕而已乎哉。
笔岩书院庙庭碑
长城府西文章之麓。有庙岿然。寔我文正公河西金先生俎豆之所也。先生易箦之三十一年。门人章甫就岐山下。刱立祠宇。以寓羹墙江汉之思。后移于甑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115L 页
山。 显庙宣额以笔岩。先生故里。有岩削立。形似笔锐。而院在数里弱。以此仍号焉。三迁而妥享于斯。以梁鼓岩。配侑。祠前置一阁。奉藏 孝陵墨竹图及先生遗集板。阁下有讲堂。名曰清节。两傍有斋。左进德。右崇义。其楣皆同春宋先生笔也。其门楼曰廓然者。吾先子文正公所书也。今距院宇之创。二百有馀年。而牲系之石。尚阙记阴之刻。此士林所以慨然。而先生后孙金鲁洙。院儒崔凤锡。来谒余文。其于先生事。曷敢以癃废辞。谨书事实颠末。俾刻于三分一之庭。且以吾先子赞述先生之说。告于多士曰。以一心而函三才造化之妙。以一身而任万世纲常之重者。诚无异濂翁之光霁也。虽百世之下。闻先生之风。则顽必廉而懦必立。况入斯院而讲先生之道者。岂可不惕念而兴起也。天地二人之诗。是先生造道之极处。而出处之正。无与伦比者。石潭夫子。岂欺我哉。此又不可不知也。凡百君子。盍相与之勉焉。
渊谷书院遗墟碑
呜呼。此老峰先生闵文忠公谪庐。而仍为俎豆之遗址也。昔在 明陵初服礼讼祸作。我文正先祖。首窜南荒。先生亦以服事文正。严斥镌贼。为凶党所噬。赋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116H 页
鵩于此定馆府中。厌嚣取静。移僦于狮子峰下。诱掖乡秀。习礼讲学不以谪居为忧。殆若伊川涪州之象也。先是。以绣廉兴学。列邑长为最焉。及季氏文贞公出按本省。巡到而兴感。捐廪补校。印经贮黉。劝奖儒化。倍蓰他郡。郡人歌之曰。仲氏御史。兴儒彬蔚。季氏巡相。奖学益笃。盖其感人之深。不让乎刘氏之南郡。夏侯之豫州也。逮庚申更化。蒙 恩北归。道拜右揆。己巳 圣母逊位。谪公于西塞。以壬申。卒于碧潼。粤二年。 坤位复正。亟命还爵。冠山章甫。追慕陶镕之遗化。议建院宇。使学者。日夕瞻望而兴起。以文贞追配。请额蒙 允。锓梓遗文。藏之夹舍。今 上辛未。院已墟。而只有公需厅。岿然若鲁灵光。多士惧夫愈久而水废地荒。营设一堂。以为春秋会讲之所。又以其后孙闵公泳稷之意。模华阳所刻 崇祯皇笔四大字。立阁而奉之。呜呼。二先生之遗风馀韵。可以想像于数百载之下而不沫矣。文忠讳鼎重。字大受。骊兴人。以进士登第。官至左议政。文贞讳维重。字持叔。亦进士登第。官兵曹判书。以国舅。封骊阳府院君。丁卯卒。噫。美德盛之形容。古道也。文忠严毅方正。 宁陵盛际。密赞大义。蔚然为士类宗主。文贞气皃庄凝。德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116L 页
业茂著。清名直节。为当世第一流。凡过此者。孰不肃然而致敬也哉。李君教根。属不佞识其事。秉璿是文正之裔也。义不敢辞。谨撮其大略。俾来世考信焉。盖此碑役。知府李侯憙翼致力云。
鹤林祠遗墟碑
鹤川金公。河西文正先生之先祖也。丽季登第。以给料官。佐我 太祖。回军威化岛。又参原从勋。封丽山君。屡典州郡。治化大行。以振儒风。晚退田里。遂没其世。鳌山章甫。慕公德义。妥侑于鹤林祠。祠是苇南朴公俎豆之所。而又配金孟岩,金逝水轩,朴清溪,朴岐阳,李岐湖,金唤庵诸公。以次而序啜。盖其事行。虽或殊辙。皆以仁义为性。圣贤为法。则道固同归。足以范俗而垂世也。乡先生可祭于社者。此非诸公之谓欤。今 上戊辰。入毁撤之中。遗址废荒。但见山高而水清。朱夫子所叹鞠为灌莽。樵牧踯躅者。不幸近之。诸公云仍。惧夫弥久而失其处。将立石以记之。鹤川后孙锡圭,守中,相琦。请余书其事。噫。诸公之范围之大小。造诣之浅深。虽不敢蠡测。而州之人士。诵慕不衰。今至数百载。则其懿德卓行。斯足以想其槩矣。且鹤川公积荫裕后。道学节义。有如文正先生。则源深流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117H 页
远之理。尤可验矣。鹤川讳稳。孟岩讳英烈。义城君。谥良昭。苇南讳熙中。珍原人。文直提学。逝水轩讳应斗。鹤川玄孙文应教。清溪讳元恂。岐阳讳浚哲。俱祖苇南。而中生员。岐湖讳文龙。清安人。司宪府监察。唤庵讳羲瑞。鹤川之后也。祠之墟。在鳌山府东几里云。
求礼七义士殉义碑
惟此石柱关。在凤城县治之东。而七义士战殁之地也。盖关据白云智异两山之间。而长江横绕。乃为湖岭之咽喉。其所险阨。殆同乎赵之井陉。魏之马陵也。在昔 万历丁酉。倭再构乱。长驱而至。知县李公元春。不能保孤城。退赴南原。遂使贼势充斥。蓝田王公得仁。以布衣。击剑奋慨曰。岂忍袖手。以贼遗于君父乎。遂传檄首义。义士倚公为壮。一呼而听死生者。累百人。公急据壶口。或设伏兵潜袭。或用飞炮大鏖。乘胜连捷。士气日涌。未几。贼又大至。众寡不敌。公以单骑。出薄贼阵。击杀甚众。遂中丸而绝。其子西冈公义成。收聚残兵。以复雠二字。大揭旗面。直向石柱。时同乡李廷翼,韩好诚,梁应禄,高贞哲,吴琮等五公。素以忠义相尚。亦各整旅。合势戮力。坚守石柱。以断贼路。用游击将赵公庆男之谋。分伏二队。腹背并驱。大获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117L 页
胜捷。军饷告乏。檄于华岩寺。得糇粮与僧兵。又振军声。以五公为前茅。悬兵峻坂。一时鏖之。西冈公率数百丁壮。飞上绝顶。争拔大石。俯视而放下。势如山压。急雷輷轰。贼兵相与枕藉而毙于一坑之中。丑血涨流。川岩尽赤。后人因名血川。俄而贼阵之在后者。肆其愤。悉众奔到。剑光夺日。炮声震地。接战良久。矢穷力竭。五公遂死之。时西冈公据阵于山上。贼疑其有伏兵。不敢犯。乱已。深耻父雠之未复。杜门自废矣。 崇祯丙子。闻南汉围急。北向痛哭曰。石柱顽喘。今得死所。遂募兵聚粮。与列邑诸义士。驰进果川。袭击屯胡破之。及媾和。忧愤成疾而殁。此鲁连之所尝拟而未果者也。呜呼。蓝田公。求仁而得之。西冈公。以义而成之。是固不负其名。而一门忠孝之卓荦。可与高忠烈父子。齐休而并称也。至若五公。俱以白衣。各率苍头。挺身赴乱。捐生效节。其义胆烈肠。亦无间于王公二人也。公论始发于数百年之后。又得檄文于华寺板阁尘箧之中。多士齐吁。以 纯祖甲子。乃蒙 恩褒。蓝田公及李,韩,梁三公。 赠司宪府持平。西冈公曾除主簿。故超 赠左承旨。高,吴两公。 赠户曹佐郎。并旌其闾。 圣朝表彰之典。于是乎无遗憾矣。士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118H 页
林又于殉义处。将伐石竖之。勒载其事。王公后孙师春。李公后孙秉浩。请不佞记之。噫。当此澒洞乾坤之际。其所以树风声而裨民彝也。固何如哉。昔朱夫子于山僧卫卒之立慬者。犹为之表章。况如七公之义烈。凛凛乎秋霜者乎。遂书此而遗之。使后人。虽千百载之远。尚有以识七义士之风节云。
光山金氏三世遗德碑
程夫子尝以文献不足。叹其无百年之家。以若宋时之文明犹如此。况我东之偏邦乎。光山金氏。以王子之后。为巨室大族。丽朝平章事。八代连仍。圭组烜奕。其事行勋业。必多可纪。而载籍无几。见于谱牒者。亦寂寥矣。其曰咸从县令讳承吉。当丽运之讫。杜门屏迹。永矢罔仆。戒子孙勿仕。军器寺正讳五行。遵守父训。南下长沙。窜身于穷山之中。毕义献靖。是亦圃冶群贤之流亚欤。临殁。其子锡元问曰。世世若守祖训。何以得保门户。公曰。自后吾所不知。锡元遂登文科。历扬清显。 睿庙宾天。奉 贞熹王后命。翼戴 宣陵。录佐理功。撰进舆地胜览。以承文院校理。告终。县南梅山。其遗居也。呜呼。臣之事君。终身无贰。而卖国贩君。以肥其身者。滔滔是也。如县令公之卓节。可谓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118L 页
百死不移之操。而寺正公善述其志。俾全忠孝。其有功于民彝世教。当何如哉。然世守此义。果是所难。校理公之出仕我 朝。亦冶隐送其子之义欤。乡人立祠祀之。以为永世瞻慕矣。及毁撤。云仍是惧。咸谋竖碑。铭颂三公遗德曰。朱子不云乎。祖宗之气。只存在子孙身上。今吾祖之裔孙。聚居德岩山下。且赠参判公墓在于村后。盍就其傍营之。参判公。即校理公之孙而宝。其名也。有行谊。自长沙。移居咸平。世为其县人。子孙蕃衍。呜呼。三公福荫之垂。裕于无穷者。于是而益可验矣。今请余文者是勋。而文雅饬躬。笃于追远。与其族燎。主张是事云。
高丽判尹朴公(可权)遗墟碑
星山之南。伽倻之麓。故高丽判尹朴公讳可权遗墟也。公居于斯。葬于斯。又俎豆于斯。及院撤。后昆将立碑。而请不佞记之。按公顺天人也。其先出新罗王。有讳天祥。封平阳府院君。当丽朝运讫。死于节。公其子也。天姿瑰玮。才德兼备。常以忠孝自励。逮我 圣祖龙兴。公自杜门洞。踰岭而入伽倻山。栽竹种柏。列植冬青树。以修伦名其洞。固守罔仆之义。 献陵屡徵不起。而临终。遗命勿书 本朝除职。公之志节。槩可
渊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第 119H 页
识矣。文献遗失于兵燹而无徵焉。然遗风遗韵。尚有不泯者。乡人士。祭于其社。并公之后孙毅悯公。而绚忠庄公永绪而享焉。呜呼。公当革命之际。见贞心于岁寒。标劲节于严风。其树立之卓尔。有功于人伦世教。而可敬于千载之下。则地忍其荒废哉。云仍及章甫。谋竖三尺之刻于攸芋。岂徒然也。公手植冬青。阅五百载而尚亭亭焉。正如志士仁人更历变故而能刚毅独立。过此者。可以想公之气像矣。于不伟哉。谒余文者。璂铉,成瑨。其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