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x 页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谥状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28H 页
判书金公(汉哲)谥状
公讳汉哲。字士迪。金氏之先。自高丽太师讳仁管籍庆州。世袭圭组。名德间出。遂为三韩世家。入本朝。有讳弘郁号鹤洲。以海西观察使。抗疏论姜狱之冤。 孝庙震怒逮治。竟死狱中。后 赠吏曹判书。谥文贞。是为公高祖。曾祖 赠赞成讳世珍。痛罹家难。除官竟不就。祖 赠参判讳斗井。考参判讳龙庆。奉使如燕途卒。 赠吏曹判书。妣贞夫人姜氏。持平履相女。公以 肃宗辛巳三月八日生。自幼嶷然如长者。诗语往往多警人。九岁。有细雨濛濛下。雏龙习下雨之句。十岁。遭母夫人丧。持制如成人。哀毁几不保。甫成童。读遍经史。声闻大彰。出游泮庠。辄居人先。辛丑。中进士。庚戌。除 宁陵参奉。明年。擢庭试丙科。权知承文院副正字。壬子。荐入翰苑。自检阅至奉教。甲寅。升典籍。迁兵曹佐郎。间为问事郎厅。拜司谏院正言。上疏言祛朋党保生民严忠逆明邪正崇俭约之要。而必以君德为归。言甚剀切。深得论事之体。 上颇嘉纳。秋。掌试关西既竣。以持平还付别兼春秋。辟为训局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28L 页
御营从事官。乙卯。出为北评事。地近野人。俗贸贸不知学。公至则馆村秀之可教者。赡钱厚廪。教课有方。六镇以北。菀然有尚文之风。会边民犯越。当死者多。公承 命按实。所全活甚众。既归。北人设生祠以颂之。俄拜正言。差备边司郎厅。丙辰。荐侍讲院司书。疏陈教谕之方。而以择近习选宫僚为先务。 赐优批开纳。秋除正言。初岭人赵德邻托应旨投疏。语多绝悖。与辛壬诸贼相表里。而人无有讨之者。公诣台言德邻疏中正名二字。尤极阴惨。为贼檄之嚆矢。挂书之根柢。使一道诳惑者。德邻为倡。请绝岛定配。批有未安语。公即自列曰。德邻疏上款所谓尽其当然之则。全其秉彝之天等语。固已包得无限阴慝。而继之以星斗阑干。丙枕始觉。试于是时。略加提醒。则真性在中。良心见前。必有惕然而悔者。第十条直以正名实为目。提说许多凶悖之语。至曰百岁在前。千岁在后。其必有正名责实。而居今之世。据实正名者。其不在 殿下云者。首尾相照。指拟叵测。当初窜配。只以非心黄屋。无意求位。仓卒之际。掩涕登阼等语为罪。而乍窜旋宥。反加奖用。彼希亮,麟佐辈所藉口而猖狂者。何莫非酝酿于此疏也。 命勿辞。后又登筵力争。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29H 页
 上竟窜德邻。时逆乱甫平。人志未定。 上进用一边人以调停之。德邻之罪。为世所讳。众莫敢一言声讨。至公而始发其赃。凶徒哗然而亦不敢以公言为非。相臣赵显命请鞫德邻。而盖阴为德邻地也。未几有特放之 命。公疏言德邻鞫问之举。未及拿来。旋命放送。处分之颠倒极矣。且两台臣七十除刑之说。大坏台体。请罢职。李宗延擅停重论之举。阴护凶徒。请削黜。皆从之。遂辞遆。冬复拜。上疏自引曰。臣因一德邻。有四大罪。盖德邻凶言。俑于乙巳。彰于戊申。而臣论罪后时罪一。发启之日。宜请正法。而勘律失当罪二。设鞫之后。逆情未究而无端全释。苟使臣初不发启。国家岂有此颠倒之举耶。罪三。渠既脱还。凶徒必益尊信其言。轻视朝廷。其为忧靡所不至。发执法之论而终归失法。出除祸之意而反为益祸罪四。 赐优批。丁巳。选入弘文馆。为副修撰。书进故事。以 列朝勤学勤政之要。反复陈戒。 上召见亟嘉之。出为京畿都事。旋拜修撰。时 上因事激恼。有减膳避殿之 命。与两司伏閤请寝。后因夜对进曰。 殿下近日处分非常。辞气太露。窃恐学问之工。未到十分地头。益加治心之工。克致中和之德焉。公每在经筵。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29L 页
必以开广圣聪为己任。随事献替。不惮烦复。 上辄嘉纳之。正言闵圣铎疏论赵显命庇护岭人金圣铎之状。承 严批退待。司谏赵泰彦处置请出仕。 上怒甚。命泰彦正刑。公与两司求对力言。事遂寝。改授校理。兼西学教授。冬因雷异上劄。凡数千馀言。大要以敦圣学崇儒术开言路求贤才。为弭灾之方。而以循理祛私应天以实。为四者之本。 批旨称善。原劄特令由中。戊午。北关饥。差督运御史。监运岭南谷于北。北民闻而喜曰。金评事督运。吾属其活矣。复命。即除馆职。判书公凶问至自燕馆。奔到九连城。奉柩以返。服阕。由副校理。除京畿都事。凡再行课试。人不敢干以私焉。以校理召。时廷臣请进尊号。公因讲筵盛陈撝谦之义。且引虞书无若丹朱傲之语。规勉甚恳。 上为之改容。秋扈幸 斋陵。至松京。 上御满月台。召见近臣。公进曰。 殿下朝过临津。有在德不在险之教。向使丽王能修德。则 殿下安得御此台乎。愿益懋圣德。毋俾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也。 上奖以忠直。特赐虎皮。 教曰。予不忘儒臣满月台之语。儒臣不忘予虎皮之赐。及还。司谏洪启裕坐言事被罪。公与诸僚联疏力救。承 严教递。寻复拜校理。召对。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30H 页
 命入承文院褒贬启目。公曰殿最开坼。自有期日。预先取览。非严考绩之义。 上从之。兼中学汉学教授。转吏曹佐郎。持平李匡谊启请金福泽孥籍。诪张诗案。以实圣诬。而其兄匡德继投疏伸救。并被鞫窜。参判吴光运上疏讼光德。并及于光谊。公洞陈光运之罪曰。光谊无严犯上。王法所不容。殿下分实。由于八字凶言。虽以匡德同气之情。其所自解。犹不及于处党心二字。则光运之别作新语。专归党心者。究其心迹。有浮于匡谊。疏入不答。又言元景夏自称荡平。延揽东西南北之人。色目之外。又出一色目。大为世道之害。 下教绝责。仍 命削黜。后 教于筵臣曰。某虽被罪。宜自勉予。岂终弃也。盖公言虽不用。 上实诩其直也。踰年。自持平迁献纳。上疏陈戒曰。建极者。三代圣王制治之本也。 殿下之心。即三代之心。特以行之不得其要。求治愈勤。食效愈邈。乘机躁进者日进于前。眩乱名实。人心由是益陷。世道以之日下。 殿下处事毋主偏见。用人毋容私意。君臣上下。偕至大道。臣虽退死。与有荣焉。 上优容而不能用。癸亥。由吏曹佐郎。升司宪府掌令。旋移司仆寺正。兼校书馆校理。 庄献世子行冠礼。 上亲制训谕。设局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30L 页
刊印。 命公监蕫。事讫。擢除刑曹参议。荐拜东莱府使。有馆倭岁给米逋缩。为屡千斛。倭人躁怒将生衅。公捐廪鸠财未数月。事遂帖。乃启于朝。道臣以直启违例论罢之。明年。又以莱府微事。配广州寻放。丙寅。为铁原府使。盖为便养也。府新升防营。邑务多烦氄。公至措置咸得宜。邑人以是赖之。丁卯。以大司谏召还。戊辰。为同副承旨。升右副。先是三司发光佐,泰亿追律之启。 上震怒多严教。有不敢闻者。 命公书传教。至辛壬复见于今日。镜虎更生于今日之句。公曰。臣死不敢书也。遂阁笔不书。 上亦不之罪也。又曰。向于光亿发启也。 殿下有弃此位归私第之教。必欲摧抑群下。臣在外邑。虽未得其详。人臣闻此教。岂忍出去。未收还则不之退也。遂下殿叩头。血流被面。 上慰谕良久。手写嘉其意勉从焉六字 赐之。由是直声益播。朝廷以公为倚重焉。台臣赵镇世受一边人旨意。遽停光亿启。掌令玄光宇启讨镇世擅停之罪。 上怒黜光宇。监长鬐县。铨官之拟光宇者。亦补远邑。公即陈启力救光宇。请寝铨官外补。 下严教亟递职。俄拜兵曹参议。己巳。遭继妣沈夫人忧。服阕。由礼曹参议。移右承旨。 上临文臣制述对策。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31H 页
有请罢内需司者。 上不悦。辞教过中。公进曰。此无异儒生科场之言。优容采纳。不害为圣德事。 上为之霁怒。改兵曹参议。魁文臣庭试。特加一资。为同知中枢府事。兼副总管。历刑曹参判。转都承旨。例兼药院副提调。用 世子患候直宿劳。升嘉义。壬申。拜京畿观察使。顷之特授吏曹参判。屏绝干请。甄拔甚公。世称居铨公明。必先数公焉。兼掌乐提调,备局堂上。时以台臣撕挨。有过中之举。诸臣求对不得入。公排閤以进。 教曰。金某引近党习。何颜求对。特补忠州牧使。翌年。 命内移拜大司谏。兼同义禁。移汉城府左尹,承文院归厚署提调。甲戌。历工曹参判。同知春秋馆。荐拜咸镜道观察使。乙亥。以 太祖诞降旧甲。承 命立碑于永兴旧基。有皋比之赐。又设道科于北关。会岁大饥。发仓以赈民。即自引罪坐罢。丙子。拜成均馆大司成。台臣李彦衡疏言道科不公。搆捏极憯。公上书自陈。仍请覈处。 小朝赐批慰藉。 上引彦衡于前诘之。语屈不能对。乃 下教昭晢。免彦衡为庶人。 上将谒圣。以公引入。 命递。旋拜大司谏。转礼曹参判。丁丑。改大司宪。上书言讲学不可不勤也。言路不可不开也。海防不可不虑也。盗贼不可不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31L 页
深忧也。田制不可不釐正也。 大朝览而嘉奖焉。特除都承旨。时 坤殿违豫。以药院劳。特擢资宪大夫。 仁元后升遐。为 魂殿都监堂上,知义禁府事,汉城判尹,典设司提调。戊寅春。坐微眚乍罢。旋叙拜刑曹判书。迁议政府右参赞。己卯三月。遇疾卒于第。寿五十九。讣 闻。辍朝二日。赙吊如礼。五月。初葬于瑞山仙盘洞。宅兆不利。改窆于同郡墙北负卯原。元妣朴夫人。继配姜夫人并祔。公姿禀宽仁而不越乎绳墨。操履端确而一遵乎义理。立朝三十年。出入台阁殆半之。义有慷慨。侃侃自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造次颠沛。不忘纳君于无过。其视令色佞辞者。如将浼焉。而其所致意者。尤在于贤邪进退之际。世道消长之几。虽以是得罪于 君父。见嫉于权倖。而亦不顾也。自簪笔。位至上卿。未尝藉手人板援。信心直行。多忤寡合。谗诬遂閒。罢削相寻。前后在朝。殆无数月淹也。忠亮所孚。 圣明亦诩。而往往为群议挠撼。竟不能用尽其所有。岂独公一人之不幸欤。每以父母之丧。俱未终孝为至恸。遇讳日。号泣冤慕。哀动傍人。日拜家庙。到老不废。判书公在燕馆临革。手书家传忠孝四字以遗之。公常藏弆于囊中。未尝斯须去身。事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32H 页
继妣甚孝。旨意所在。必先事承奉。继外氏贫无以供享祀。极力营办。时节助祭。无间于外氏。又买田以归之。俾有所寄赖。季氏早卒。抚养孤嫠。使之各忘其痛。分析家财。自取其荒且老者。一妹善病。公邀与同闬。曲尽其湛乐。推以及于宗党。抚爱存恤。恩意周翕。内外穷族。归之如家。教子弟。未尝以荣进为意。常曰吾家两世登显。宜存满盈之戒。只愿汝曹勉笃内行。不坠家声。不愿汝荣达也。为文章。自有规度。不事藻饰。惟以辞达为主。诗亦圆满有格力。不失宋诸子遗范。有遗集若干卷藏于家。尝于读书之暇。博通诸家。凡兵历数纬之学。莫不深赜曲解。尤明于考试。自公主贡举。世称得人最多。公议翕然。推之以公藻鉴。为竹泉后一人。然而不得主盟词垣。君子以是惜之。朴夫人参判弼英之女。有至行懿德。先公卒。继配晋州姜氏。正郎启溥之女。为妇为母。咸有梱则。有三男二女。元柱正郎,文柱县令。朴夫人出也。仁柱今郡守。女适县监李博载,府使沈养之。姜夫人出也。正郎有二男。鲁正县令,鲁性。三女适正字林云哲,士人鱼用仪,承旨尹命烈。县令二男鲁集,鲁业。一女适进士俞孟柱。郡守一男鲁玉。一女适士人宋天圭。沈府使男能植参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32L 页
奉。内外曾玄多不尽录。公之没今已五十年。尚阙节惠之典。郡守君裒集公遗事。将请易名于朝。属不佞叙次。义有所不敢辞者。谨就家状。略加檃括。庸告于太常。
工曹判书柳公(戆)谥状
公讳戆。字直甫。践修斋其号也。柳氏之籍全州。自高丽掌令湿。后世有讳𨊱官大司谏。当燕山时。抗疏陈鲁山至德。主怒甚窜济州。 中宗反正。放还道卒。 赠吏曹判书。选清白吏。有讳堪明宗乙巳。以天曹郎。斥武定宝鉴刊行之议。极陈 仁宗宜祔于 太室。以是大忤权凶。谪庆兴。 赠吏曹判书。是生参判讳永立。历观察使。 赠右议政。讳穑郡守。 赠左承旨。讳允昌。至郡守讳炫。即公高祖也。曾祖讳世颜 赠吏曹参议。祖讳完 孝陵参奉。 赠吏曹参判。考讳谦明弘文馆修撰。 赠吏曹判书。妣 赠贞夫人韩山李氏。观察使弘迪孙也。修撰公蚤岁立朝。言议文行重一世。以 景宗三年癸卯十二月二十八日生公。器宇峻茂异凡儿。性且有至行。甫周岁失恃。为修撰公所偏爱。拊育如慈母。十三又遭艰。哭踊哀慕。长者不忍见。居制一如成人。旁观莫不感动。尝以事父母弗卒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33H 页
为至痛。移以事伯兄如父。寝处与同。出入相随。家室之内。未或暂离。不知为二身也。壬戌。伯兄与伯嫂遘厉俱没。时薰染四炽。亲戚亦不相保。公年方二十。孑然无凭依。而独自干当。殓葬不失其时。躬执奠馈。怀保幼孤而竟无恙。人以为今世庾衮。公家本贫窭。早经丧难。契活尤剥落。衣食不自给。惟有数区墓田。不以升龠资朝晡。岁入必藏弆料理。以备孤侄子女嫁娶之用。勤俭为家。攻苦课读。虽劝耕观稼之场。必以书帙自随。又抄写经史于扇面。目寓心会。起居步履。辄口刺刺不能休。如是十数年。文学大就。 英宗癸酉。登庭试丙科。唱第赐对。 上问事君何先。对曰当尽忠。 上甚嘉之。分隶承文院。为副正字。甚荐入史局。以异趣在僚右。不应试。 下严旨切责。至下吏。久而始放。时左议政李公天辅有事请对。为中官所阻挡。李公请治中官拒门之罪。 上怒罢李公职。领府事俞公拓基劄救李公。历日不赐 批。公以记注直堂后。慨然抗言于班中曰。大臣非其罪斥罢。相劄近一月无 批。是 君上过中之举也。喉院既不覆难。且不提禀。古者惟允之义。固如是乎。闻者皆耸听。而承旨竟不能从。公见世道日下。士大夫气节消磨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33L 页
无馀。无意当世。甲戌。求外为栗峰察访。攻驹之馀。读书自遣。萧然有日哦之趣。乙亥。以承政院注书召还。丙子。升拜兵曹佐郎。荐司宪府持平。会申徵士暻上书 小朝。盛陈其外祖朴公世采道学合跻文庙之意。公以为从享重典也。当付之国论。发诸士林。非子孙所敢私干。请罢职。又论崔载兴不合抄选。宜削逸。并不从。公引避曰。书筵责仕。何等重大。况邸下春秋鼎盛。学问将就之日。其薰陶切磨之功。皆在书筵。而留惜如载兴者。将焉用哉。申暻读书林下。养誉士类。一动一静。为众人所观瞻。其所自处。尤当慎重。而不待公议。急于私情。率尔书请。今臣所论责备玉成。并行不悖。而 邸下一并靳许。此臣之所未解也。于是直声动朝野。士论翕然归之。先是 上为调剂时论。特 命朴文纯从享文庙。廷臣如有矫其非者。辄归以党习。罪罚立至。而公首发大论。洞陈其失。且崔是故相奎瑞之孙也。 上大加疑怒。辞教截严。 命永刊仕籍。勿拟侍从之望。尹公蓍东,徐公迥修相继力救。并坐锢枳。公自是屏居于广陵之八谷。益肆力于向里之工。轮读七书。岁以五十遍为度。遂泛滥于朱子书心经近思录纲目圣学辑要等书。沉潜䌷绎。不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34H 页
离心目。垣屋萧然。蔬粝亦空。而啸傲自适。嘐嘐有千古人之想。时或忧国伤时。歔唏悲咤。每于酒所韵席。往往谈锋多触激时讳。而夷然不以为意也。以是积为当路人所深忤。戊子。登弘文录。 上追提往事。亟 命削录。乙未。除吏曹佐郎不就。夏出为宁海府使。邑是滨海小聚。地穷民贫。惟渔业为生。而官收税岁益掊克。人不堪其苦。公至悉蠲之。大修学校。选材秀。教以儒业。设课以奖诱之。傍近人士闻风而多归之。丙申。 正宗即阼。首以副修撰召。仍兼中学教授。俄擢同副承旨。 教曰。承旨之文章学识。闻之久矣。以参赞官出入经筵。庶有顾问之益也。尝夜对讲近思录。历询性理之原。公敷奏明畅。考据精切。 上动容称善。顾左右曰。名下无虚士。 赐四书广注。教曰。惟尔经术。可看是书。由是咨访孔多。眷遇深隆。未几特除东莱府使。辞陛。 赐对谕曰。莱之弊剧矣。相见虽未久。相信则深。尔其往釐之。公受 命激感。殚心图治。凡察隐剔瘼之方。靡有不举。籴谷之幼簿宿逋者。钩发无遗。而仓储遂实。倭货之施巧献媚者。斥退不近。而殊俗亦慑。备戎具则近自櫜鞬旗鼓。远及台隍楼橹。修缮殆悉。观瞻顿变。奖武艺则团束府下将士。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34L 页
日有程课。各令肄习。又以赏罚而惩劝之。菜之弓马之盛。为列郡最。遂疏陈民邑之四大忧。一官谷之立本也。二倭贸之生衅也。三军丁之叠役也。四关防之失宜也。论立本则曰本府留谷。为三万石。而当给倭与公用者。辄于春初发卖。轻价给民。使之秋后纳米。以六千户贫民。纳二万石精实之谷。礼岁尚患不足。况凶年乎。安石青苗。竟亡人国。立本之害。视青苗不啻倍蓰也。论倭贸则曰岭南之文吏武守。谄事巨室。辄以倭产之多寡。视为情面之厚薄。别令商译。拣择贸纳。官定既廉。时价刁蹬。不免添直纳官。官吏侵虐通事。通事势窘出外。上于倭人数十年几百人外。上合为万馀金。身故居半。馀存贫残。宴享日每为赴愬。开市时辄生闹端。履霜冰至。生衅可虑。从今严禁。并以一律从事。论叠役则曰今夫陆军叠于水军。烽军叠于拨军。彼此相叠。十不下六七。一有风尘之警。兵不可分身而应召。而军法至严。不赴者斩。民情到此。不逃则死耳。本邑兵不满三千。水营才千有馀兵。各镇多者六百或四百。少者百馀。堞不充一卒。船不上百人。将何以守空城行大船乎。宜令道臣移定收布元防于各邑。以除边门之弊。忠翊卫巫夫等一切丁额。并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35H 页
属臣府军总。则臣当竭心釐革。使东莱一府之民。悉为赴汤蹈火之士。论关防。则曰本府形胜。水营为头。梁山金海机张为尾。本府居中。初设金井山城。后筑本府城。以金井阔大难守。废而不修。已六十馀年。此与蜀汉之弃上庸。 皇明之撤广宁。一何似也。本府依山筑城。高不过二丈。城内水少。平时汲于城外。粮支五千人二月食。金井距本府十里。东临大路。南压海门。敌路水陆并在五里之内。本府虽失守。贼不敢舍金井而直过。为其前路绝险。惧其才过而首尾夹攻故也。今年筑一隅。明年筑一面。不过十年。可以集事。城下各邑。限五十里粜籴。乃令设仓于城内。梁山之甘同。金海之蒜山。亦为移设。城内使不费一石之谷。可得经年之粮也。疏入。并嘉纳。丁酉秋病遆。由兵曹参议。移大司谏。时鞫狱继起。逆贼洪麟汉,郑厚谦表里盘结。沮遏代理。又有戚臣金龟柱与洪凤汉。各逞私憾。相攻击如仇雠。一种之论。比之于沈青阳之逐李梁。公以为欲讨凤汉之罪。不患无正大之辞。何敢宣泄内言。以犯莫重乎。及拜台职。屡上章极论而两攻之。 上叹曰。近日言者。非不严于忠逆之分。爱君无隐。惟柳某是已。不有赤心。安能乃尔。先是 景宗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35L 页
实录成。贼臣光佐等改撰成书。变幻辛壬事实。国人莫不愤怒而未敢言。公疏请亟令改修。又请别驰使价。削去壬寅诬狱之奏。 上有商议大臣之 教。而大臣久无覆奏。 上亦更不发落。公又疏论曰。宾对屡过。上无俯询之事。下无仰奏之言。噫贼辉之诬笔罔极。逆彦之挺身竣事。后虽鞫案已翻。邦诬快伸。环东土含生。得知君君臣臣之义。而搆成国恶。播扬外国。各书其史。传之四方。人谁知我东义理之已明。而不信该国之信史乎。今日廷臣伈伈无一言。毫无惊痛担当底意。出位论事谓狂妄。全躯保家为长策。驯致今日惩讨不严。乱逆无惮。臣窃痛之。又以灾异之荐见。指陈衮阙。言多激切。略曰 圣学高出百王。群下无当上心。不免自抗而低视。经筵之讲绝无而菫有。有亦应文备数。无感发惩刱之功。舜禹都俞尚矣。唐宗之集贤讨论。宋祖之迩英晋接。恐不至若是草草也。戒惧不弛于动静。谨独无替于随事。政令举措。一循天则。无一毫私伪之干。则群下之贪者可廉。懦者可立。虽有尤无良不率教者。明睿所照。岂敢逃刑乎。 上赐优批亟嘉之。除大司成。闷士不知学。骎骎有经残教弛之叹。疏请复月三讲之规。每月三旬。入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36H 页
太学。揖诸生进之于座。先自小学。次四书次三经。循序设讲。与之发问说难。极意磨砻。或登碧松亭。尊师友之礼。明进退之节。仍与宴酬竟席。以讲以制。菀有弦诵之美焉。俄兼实录修撰官,备局副提调。皆极选也。移刑曹参议。守法砺俗。不饶强硬。都下为之肃然。连拜礼曹吏曹参议。会 上临门朝参。下纶音。以制民产缮戎政。裕财用得人材。为求助之本。 命卿大夫进言。公上疏应旨曰。 殿下临御三载。尚迟期月之化。其故何在。人皆曰世无人材。臣则曰诬耳。良由择不能尽其道。用不能当其方也。科目取士。其道已狭。而况士无所养。选且不公。安得达识通才。以任重务耶。人主用人。犹良匠用木。弃短取长。如韩滉之使掌库。德礼以劝之。刑政以惩之。百度可贞。群瘼可苏。赋役均而民产齐。养兵厚生。将次第奏功也。我国养万兵于谷下。八路束伍二十有一万矣。兵贵精不务多。唐太宗初载。天下之兵才六十万。以我国视盛唐。殆过三之一。此兵不精之所由生也。京营虽不可减。八路只选十万。养其精壮。训鍊以法。则一可当百。奚翅今军之十倍也。财用者藏于民。今民之以士族名者五之二。农工商非贱者不为。手耕耘者。皆至穷之民。豪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36L 页
右之驱使。州郡之徭役。重夺农时。财竭于下。用缩于上。至于渔盐有税。船车亦征。文景玄默而三十税一。唐宗假仁而斗米数钱。以 殿下之明圣。乃不及如此乎。宫中不敢知。而以言乎闾阎。胜冠之儒。道不徒行。一命之官。案侈五簋。贫士之妻。一宴十服。市井贱妾。珠翠婴身。是以金银尽走于胡倭。米钱日融于酒肉。四方观法从恶如崩。 殿下菲衣卑服。无愧于禹文。卿相躬行节俭。化及家室。则不出数年。将见绫罗珠玉。与土同价。只欲言语而教之。法令而禁之。未足以救其弊也。仁政自民产始。改量田赋。均其肥瘠。省其税敛。则游食者将缘南亩。同量衡而市绝邪伪。修庠序而士兴孝悌。三代之治不难致也。 上以切实褒之。己亥升嘉善。拜刑曹参判。兼备局有司之任。七月。因微事削职。冬叙为都承旨。时江界府使缺。特命以公拟入曰。此人可苏此邑。江是关西大州。地本产蔘。岁有常供。邑吏每捧税。另造大秤。阔其星而重其锤。厚称而取羡馀。岁不下累数十斤。且侦蔘户之多采者。必轻价勒买以入官。以是民不自保。古之三万户。时不满公立。火其秤。常供之外。悉令蠲除。革官买之法。任民贸迁。凡剥民而肥官者并停免。未数月。流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37H 页
民复集。立铁碑以颂之。会台官李命恸上疏论公。极其搆诬。 上严批深斥。留其疏不下。盖公自在言地。持论甚严。入而告君。出而语众。必并攻金洪无遗力。世之右金者尤侧目。果有李命恸疏矣。公力辞不获免。庚子始遆还。辛丑除安边府使不赴。时国荣日骄横。尝白 上曰。近日守宰无不馈遗。独柳某在东莱。不以一倭货送之。公闻之。责其叔乐纯曰。为人臣。君前敢有是语耶。由是国荣深衔之。宋德相承召入京。公往见之。劝以初筵。宜以成希颜等三勋点庭享。朴玄石不可配食文庙为奏也。德相曰。事重且大。吾何能言。公归而叹曰。焉有儒贤骫骳。一如俗流乎。后 上从容问公曰。卿以山林。为何如人也。对曰野老也。 上笑而颔可。自是荣德之徒。必欲挤公罢削之相续。西邑之特补。未必不由于是云。及荣德败。铨部犹不举拟。盖见馀焰所及。物情尚怀疑畏也。 上谓铨臣曰。柳某新遆西邑。治声甚著。今政无内外拟入。遂除安边。 教曰。无辞也。北方水土宜调病。予且一用也。未几李命济,李羽晋相继投疏。捃摭益急。公之近日颠挤。实由荣德之阴中。而反以公谓党荣德。 圣鉴深加照烛。屡示昭晢。尝 教筵臣曰。某之见枳何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37L 页
意也。人所执言。不过曰相亲。况德相初来。孰不往见。予欲向用而铨曹如无闻何也。公退居江上。绝口不言时事。非甚病。辄读书自遣。家人或语及遭罹之憯摈斥之久。公正色曰。尤人非君子之量。希荣即鄙夫之心。若曹犹未知余意。书揭石潭感君恩三章。教儿勤学。课奴力穑。野服乌几。翛然有遗世之意。戊申。特授同中枢。兼副总管。俄迁刑曹参判。都民相与戒曰。柳侍郎复为法官。吾属可无犯也。 上亦有教曰。民俗日渝。欲借卿镇之。庚戌。拜都承旨。复管筹堂。转兵曹参判,汉城左尹。拜大司成。兼司导寺典牲署提调。其为知申。 上曰。某有器局。予欲大用。而可惜其衰也。且悯夙夜在职。 命间日呈休。每 筵退。令掖隶扶腋。夏月。 赐内院珍剂。人皆荣之。辛亥。荐授江华留守。葺旧廨充宿逋。汰冗吏而军无虚伍。捐私廪而悉修戎具。周年。一都大治。壬子。以税船臭载坐罢。癸丑。特擢资宪阶。入耆社。以知中枢。转知敦宁,汉城判尹,工曹判书。连兼知春秋知义禁都总管。甲寅十月二十四日。考终于本第。享年七十二。以礼月安厝于南阳紫阳洞。甲子。移窆于同局子坐之原。公伟貌脩干。气度严恪。正容当朝。毅然有不可狎者。及与人开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38H 页
襟叙稳。不见畦畛。乐易疏宕。使各神怡而心醉。幼不识慈颜。长未及逮事先公。有终身之慕。致其礼于事亡。而老且弥笃。尽其诚于一兄。而敬而愈爱。待庶母则家无间焉。抚孤侄则慈若己出。先夫人下世之周甲。服素斋心。以寓追丧之义。尝移厝先墓。山路甚峻。丧车不前。担夫道多亡。公躬自肩绋。为众人先。见者为之感涕。早岁立朝。言事忤 上旨。二十年屏斥田间。而 正庙初元。深结主知。首先登庸。久居台阁。痛义理之不明。慨惩讨之不行。以明义一部。为藉手之第一义谛。封章者八。论 启者二十三。语无不尽。进不知退。言议风威。有可以廉顽立懦。终见 人主倾心。奸猾敛气。然而媢嫉溢世。颠败随后。盖公之进退屈伸。足可以观当世也。出而为郡邑。严于守法而关节不饶于权贵。廉以持己而无受必谨于锱铢。一以苏残祛弊。为报公活民之急先务。人或忧其太刚。劝之以少加阔狭。公曰。利害较于中。名检放于外。甚至于遗君后亲之论起矣。人虽不唾面。独不愧心乎。尝谓子侄曰。贫贱不可以计免。利达不可以力取。惟学能收拾心身。尔其勖哉。性不喜棼华。珍玩之具。不近左右。市井之说。不杂门庭。所居一室。阒若无人。饮食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38L 页
舆马。一如寒士。身章稍涉华美。必呵而斥之。𥠧孙孺儿。亦不令衣帛食肥。每曰吾家忠俭传世。为吾后者。无忝乎先也。早从陶庵李先生学。问天人性命之本。益力穷格之工。酷好朱书。手誊劄疑。在官公退。日必有课。尤深于兵学。奇正分合。瞭如指掌。至于启蒙卦象之义。星历计数之要。各有理会。公孤立不群。直道自信。其于淑慝之辨。义利之分。必欲一刀割断。竹剖缕析。临事尽言。有难夺之操。以是而受知于 上此也。见嫉于世此也。心与事违。凿枘不合。竟不得究其所有而一有用于 圣明之世。君子为世道惜之。配贞夫人昌原黄氏。参奉尚耇女。忠烈公一皓玄孙也。一男鼎养承旨。娶府使郑存养女。生二子。曰𧩵。曰善。女长监役李英禧。次佥正李潢。次金最根。曰宪述。监司洪奭周,尹庆集,韩直教妻。长女出也。曰进士祖植,秉植,奎植。次女出也。曰进士炳源,炳洙,炳渊。三女出也。𧩵一男远根。馀并幼。不佞虽未及躬扫门屏。而平日之慕义尚德。无异于朝夕警欬。今于易名之状。有不敢辞。遂为之盥手纂次。用告于太常氏。
知中枢府事郑公(基安)谥状
公讳基安。初讳思安。郑氏受姓。自高丽户部尚书讳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39H 页
普天。始籍温阳。在 国朝。有讳袍以孝友闻。擢拜知高城郡事。四传至京畿都事讳䃫。北窗𥖝弟也。生进士讳之谦。隐居穷经。名重湖右。是为公高祖。曾祖讳晖进士察访。 赠左承旨。祖讳夏卿 赠户曹参判。考讳维新进士。补昌陵参奉。亲殁不复仕。 景宗辛丑。时事大变。挈家归隐于湖。 赠左参赞。妣原州边氏 赠贞夫人。通德郎锡徵女。判书协玄孙。公以 肃庙二十一年乙亥生。性聪悟绝异。甫四岁。诵六甲干支五行生剋。至八卦奇耦之类。亦能旁解。七岁通孝经小学史记诸书。长者膝置。题以小学使赋之。应声曰。我读一卷复一卷。三纲五伦无不知。自是小学读然后。家国天下能治之。闻者大奇之。尝与邻家儿游。儿呼牛粟二先正名而去其姓。公切责之。至于愤而哭。盖嫉恶天性然也。甲午成进士。乙巳遭母夫人丧。戊申擢文科别试。庚戌丁参赞公忧。服阕除连原察访。监司李宗白素不悦公。及瓜遽置贬考。邮人立石颂清德。丙辰荐授承政院注书。台官尹就咸谓公为思孝切亲而改名欺世。请削荐。 上不许。初公于思孝为缌亲。而痛其背先党逆。贻书绝之。及孝贼伏诛。即呈文改名。以明别族之义。至是一边人嗾就咸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39L 页
而中之。相臣金公在鲁 筵白郑某与贼臣趍向自异。何可以改名为疵乎。李公鼎辅亦力言被诬状。丁巳升兵曹佐郎。未几为平安都事。掌试事竣。入栅检节使行。持法清严。商译相戒毋犯。一路为之肃然。俄因微事罢。戊午拜司宪府持平。陈疏勉君德首尾屡千言。语多剀截。略曰 殿下于本源之上。未尽其工。施措之间。多失其当。辞旨恳恻而不能孚感人心。文具贲饰而无以淬砺衰俗。好恶过中而包容之量有歉于天地。聪明绝人而轻视之心常加于臣邻。言少忤旨。必摧以雷霆之威。事或拂意。辄示以厌薄之色。遂使群下惴惴。举皆以持禄保位为第一方便。忘身殉公忧国如家者。未之或闻。无怪其庶事蕞脞。国势扤捏。而天怒于上。民困于下也。 上嘉纳。秋除瑞山县监。辞不赴。差备边郎。己未复除持平。出为庆尚都事。为检田也。有金硡者踵袭就咸说。持公甚急。遂弃官归。公见忤于半世。必欲挤公者众。而亢然自持。不以荣悴为意。公议益多之。庚申 上临门讯囚。差问事郎。转为持平。力辞不就。公文学重一世。素有经幄之望。而辄为不悦者所沮。周流台省。殆三十馀。告身终不出膺。君子以公升沉。谓可以知当世也。辛酉拜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40H 页
高山察访去。因拜司谏院正言。时持平李匡谊。即真儒之族子也。启请金福泽拿籍。辞意凶悖。 上只命薄窜。其兄匡德投疏讼冤。而挟宋翼辉。为计益狡。以其势大党繁。人莫敢致讨。公慨然自奋曰。今日北面者。敢如是乎。无一人声罪。尚可谓朝廷有臣耶。即日诣台请鞫匡谊兄弟。并及翼辉。 上不允。然公议稍伸。遂引疾免。冬又除正言。违牌罢。壬戌。关东大饥。将移粟三道以赈之。特拜公都事。以畀领运监赈之任。公周行郡邑。悉心经理。所全活甚多。冬竣事还。癸亥。又除全罗都事寻遆。甲子。以持平。疏论全罗监司郑俊一,杨州牧使赵斗寿不职状。并请遆改。由是党人尤侧目。冬为咸镜都事。 上怪其左迁。询于诠臣。奏以郑某有文学。欲使教北俗也。公凡五黜佐幕。皆为人齮龁。辄怡然就职。未尝有几微色。丙寅。以吏曹佐郎移正言。是时朴文敬公弼周以冢宰造朝。疏陈大训之非。朴文秀投对章力辨。营救凶徒。公即上疏论文秀无严状。又言韩世良独逭 王章。请夺官爵。 上疑公疏亦出党论。历询诸大臣。金公在鲁盛称公文学刚直。仍请亟从疏辞。 上只许世良事。文秀竟不抵罪。丁卯。又以正言。斥宾客洪象汉无文识。不堪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40L 页
 胄筵之任。疏入不省。尹光绍又诋诬公。至谓以朝南暮北。郑公益河奏曰。此人杜门罕交游。忍饥读书。不求荣进。乃以为朝南暮北。非其实矣。 上曰。其善为文。予亦闻也。夏授江东县监。西俗尚利不知学。公上任。即大脩学校。选邑士之可教者。授馆隶业。公馀辄执经导迪。分日成课。于是人各自厉。文艺之盛。为一路最。邑有敕库储钱。官必殖利取羡。民甚病之。公严扃鐍谨典守。不以一文散诸民。一境大悦。己巳。入为持平。士民勒石而识之。秋差监试试官。坐微眚。与诸试友被谪。公配大兴。居无何宥还。庚午。由兵曹正郎。升掌令。寻移献纳。屡违 召坐罢。辛未。除侍讲院文学。每登 讲筵陈文义。辄敷衍详悉。旁及时政得失。其于敬天爱民之本。扶正抑邪之分。尤反复其说。必以开发 睿心为己任。 世子每倾听而留神焉。寻移司谏。书陈为学之道。而以立志为要。 世子优答。又上书极论均役之失。谓以唐变两税。致建中之患。宋置条例司。召靖康之祸。赵相显命见书叹曰。朝之论均役者多。至此书。不觉心痛。秋拜执义辞遆。李公箕镇留守南城。辟公为从事。时南城新升留府。事务多未就。方便设施。用成保障之重。赖公力为多。再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41H 页
除台职。皆 启闻请留。壬申。充节使书状官。历辅德,司仆正。除执义。会正言洪准海论相臣李宗城。 上怒命岛棘。以公不斥准海。亦流于长兴。旋放。自是除司谏者三。历掌乐奉常正者二。或就或不就。时 上闷旱疏释。并赦逆臣明彦,泰绩。公以司谏。亟上章力争。竟不听。移辅德。进言曰。学问之病。最患间断。近久停讲。臣窃忧叹。 睿候若在静摄。难以法服临讲。召臣等于卧内。研磨义理。讨论经史。则进益之功。必不下于开讲也。一讲官劝听音乐。以宣湮郁。公进曰。理义之悦心。犹刍豢之悦口。 邸下诚乐闻理义之说。开心舒气。必不易丝竹矣。冬升通政。拜江界府使。邑以蔘税为巨瘼。民至鬻子犹不给。公即蠲残独千馀户。自官办纳。仍驰 启以闻。地部别贸营邑。恒俸并减半。且以去京师绝远。俗近獠羯。为文晓告。明三纲五常之道。训儒士而严考课之规。采孝烈而举褒㫌之典。修整戎具。缮葺楼橹。率邑中跅弛者。试超距射放之技。习形名坐作之制。遂赏罚其材不材者。文武并进。邑乃大治。观察使闻而语曰。靡公谁与共国事。踰年。以未祛谬例罢。入为兵曹参议。移同副承旨。丙子。北关告饥。人相食。适钟城缺。 命以侍从有治绩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41L 页
者择遣。铨曹以公为都护使。或悯公已衰病。劝勿赴。公慨然曰。君有命。何择乎夷险。不日登道。既入北。民皆扶携老幼。流离之他。饥羸死者道相续。一人有以真珠文贝数十枚请货者。从者以告。公曰。我不喜此。焉用货为。赍糇粮并珠贝。劳而遣之。及上任。病剧不能视事。惟赈政必躬检无遗。设粥馈民。辄自先尝。几月未或少怠。夏以病免。寻以邑民犯边禁。坐配安州。明年宥归。己卯。拜左副承旨。尝登筵。 上见公衰甚。屡发悯叹之 教曰。恬雅哉若人。因升右承旨。特除清风府使。谓筵臣曰。予欲其休养也。及为政。一以剔瘼恤隐为先务。未周岁。民蒙其惠。清之士女至今称廉明。庚辰遆。辛巳。由兵曹参议。拜宁越府使。邑有纸所。官用殆无节。纸工无不荡产。公立罢之。捐廪刱一库。计岁入为例。必定价贸用。官民两便之。甲申瓜遆。乙酉。升嘉善。同知中枢府事,汉城府左尹。兼同义禁副总管。辛卯。 上颁御制诗。命朝臣赓进。及览公诗。使近臣读奏。问年纪筋力。 教曰。未久见矣。嗟惜久之。癸巳。升嘉义。明年甲午。即公司马回榜。 上闻之曰。郑某回榜在明年。可谓稀有。 命以岁首入谢。仍 赐巾服。特擢资宪。至甲午正月。除知中枢府事。遂入耆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42H 页
社。 临殿受谢。使掖隶扶护。除 两殿拜礼。亲制四句诗。依崔岦进退诗故事。使之即席赓进。 赐虎皮轿子。命承旨护送至禁门。又下 御制二诗褒宠之。仍令图像。藏于耆社。是皆异数也。一世传为盛世美事。自是 宣召缱眷。 赐赉便蕃。上候虽在静摄。频问公起居状。俄晋正宪。除都总管。以病免。乙未二月二十六日。卒于家。寿八十一。以礼月葬于抱川海龙山乾坐原。公凡三娶。昌原黄氏。同中枢德河女。晋州柳氏。通德郎万恒女。并 赠贞夫人。安山金氏。 赠参判相鼎女。从封贞夫人。女金健河妻。黄夫人出。子和锡,显锡,敏锡。女大司谏徐有元妻。柳夫人出。子晚锡今判书,五锡。女金有根妻。金夫人出也。和锡生泽老。女李锡保。显锡生泽乔,泽玄。女洪秉常,李海锡,安光宪。敏锡生泽友生员,泽教。女金秀渊。晚锡无子。子泽度进士。五锡生泽度,泽序。女俞学柱。外孙金大述,南纪鸿妻。徐夏辅县令,殷辅御营大将。李溏进士,闵翊显妻,李在周妻也。公事亲有至性。左右致养。曲当亲心。其侍疾也。早夜不违床笫。忧迫不掩色辞。邀医求药。有足以激感于人者。而寝处必令便体。炊爨未或倩人。由是教成一家。仆御亦化焉。亲尝遘疠才瘳。公又继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42L 页
之。犹自力疾侍侧。不以几微现于亲。病遂已而亲不觉也。戊申春。上京赴试。旋闻寇乱。徒步归觐。道中几危者屡。而匍匐窜行。竟至足指甲病退。既老抚其痕而泣曰。体肤吾未全归矣。人以为与寇忠悯泣锤痕。事异而心同。亲没。哀毁几灭性。庐墓守制。每冬日上山。涕泪辄成冰。湖右士友相与叹曰。吾乡善居丧者。其某也欤。亲所服用及手书。必摩挲寓慕。戒家人使之殉身。尝以禄未逮养为至痛。衣不帛。食不重肉。语及先故。未尝不失声出涕。到老如一日也。其立朝。见义则吾必独往。嫉恶则任他众咻。淑慝消长之分。刀割壁立。不慑不顾。由是为一番人所忤。锋镝交加。谗诬备至。半世低佪。只在冗散。竟不得一展负抱。公犹操履益固。去就无苟。介然自在。惟义是视。世于是益知公贤。而又悲公之不遇也。然而晚而受知于 圣明。眷遇深隆。荣禄无憾。备阅百变。而无失乎生顺没宁之义。则如公者几希矣。历官内外。惟以信心直行。为一副法门。关节不饶于权贵。货利不近乎锱铢。归辄却扫一室。烟火萧然。而啸傲自适。无往而不自得也。家居整衣巾端瞻视。处独不跛立倚坐。接人无亵言遽色。端凝雍容。自有所不可狎者。性又嗜书。七书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43H 页
百家。无不泛滥。而尤致力于经传。一生需用。深得向里之工。是以所著诗文。不事组绘。专尚理趣。多积博发。各有典度。识者谓可以登歌郊庙。润色黼黻。以鸣国家之盛。而寂寥巾衍。只俟后世之子云。惜哉。如中庸就正录,书经质疑,羲经衍语,论语管论等篇。出自手纂。与文集八册藏于家。不佞未及拜公。而夙闻公遗韵馀馥。无异于躬觌德宇。且与判书公。早有同朝之亲。晚得相与之深。而今以公易名之状。猥托于不佞甚勤。义不敢辞。谨掇言行之最著于世者。庸告于太常氏。
奉朝贺李公(命植)谥状
公讳命植。字楗仲。李氏之系延安者。皆以唐中郎将讳茂为鼻祖。自是世袭圭冕。为三韩著姓。入 本朝。有讳石亨。文章德业。为 宣陵名臣。封佐理功。为延城府院君。官判中枢。号樗轩。有讳贵佐 仁祖。靖社策勋。为延平府院君。官赞成。谥忠定。是生讳时昉户曹判书。谥忠靖。即公高祖也。曾祖讳懏 宗庙令。 赠吏曹判书。祖讳谦著掌乐直长。 赠左赞成。考讳净郡守。 赠领议政。妣 赠贞敬夫人青松沈氏。 赠判书益成女也。 景宗庚子九月一日生公。自髫龁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43L 页
聪悟绝异。甫弱冠失怙。不待长者课督。自知力学。刻厉为工。淹博经史。旁及事物之众。靡不该通。识者已知为远器。 英宗丁卯。中司马。辛未。擢庭试。寻入翰院为检阅。时 上因事激恼幸私邸。经宵不还宫。公随诸臣后。交口陈请。言多恳挚。 天威方严。左右皆震慑。而以藐然新进。进言无讳。时议韪之。癸酉。以曝晒自赤裳还。艺苑兼堂。有不可同周旋之嫌。疏陈难进之义。 上疑以党论。下教切责。特补保安察访。台臣交章请寝。竟不听。明年。始遆付司果。政曹屡拟官职。 上曰。某有党心。宜投有北。今虽叙用。岂可备拟。 仍命诠官推考。丁丑。充告讣书状官。及复 命。中重试。例升准职。拜侍讲院文学。移吏曹正郎。俄入弘文录。差清南京试官。西人尚称掌试之公。历献纳,司书。拜副教理,西学教授。仍有安东按覈之 命。及还。连除奉常正,兼辅德,应教。而常带知制教。辛巳。出为江东县监岁馀。以修撰还。屡转三司春坊。兼备局文郎。甲申。以玉署阙直。与七玉堂同窜甲山。到配旋宥。寻用 思悼庙大祝劳。升通政为承旨。间授兵刑曹参议。乙酉。以微事乍罢复叙。拜大司谏。丙戌。为水原府使。坐军制有颐。有充军之 命。未几特寝。戊子。荐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44H 页
授东莱府使。时日本入送使过期不来。倭情难测。边骚转甚。 朝廷大以为忧。特遣公另行侦察。盖我国岁输绵木于岛中。名以公作木。定为约条。无增损进退。倭以是作为一岛资活。会戚臣为将任者。私贸倭铜累数万斤于马岛。及交易不成。本货将并失。乃以公木执留为质。逐岁不送已久矣。由是岛倭大窘。礼幤进献。馆差来去。俱无以措办入送。使之经年不来。实以是也。而朝廷未之觉也。及公上任。钩发既详。裁断俱宜。不拘年条先后。凡公木之积滞在我境者。次第调送。岛夷乃大悦。大小差倭。如期并至。己丑。入为大司成。转拜吏曹参议。间以泮长时事削职寻叙。自是数年。周流于诸曹喉院泮长诸职。辛卯春。除庆尚道观察使。冬以审理失当。有不叙之 命。岭南籴簿。富甲诸道。每籴毕岁尽。俟列邑成簿。以其耗几万石。并归营用。公遆在腊前。而郡邑皆先勘簿以报。盖为公临归取用也。公斥以不受曰。岁未更而先用耗可乎。一无所犯。古例监司若经岁遆职。辄以钱帖分于一营诸厅。名为遆等。例下数过万金。公莅任才十朔。例当已之。而特令均施曰。岁方大饥。校吏亦民也。今玆小惠。尚可以志余意也。又以廪馀。散以益之。及归。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44L 页
行李萧然无一物。岭人至今以为按是道而不识钱。惟李公也。叙拜大司谏。壬辰。以承旨移吏曹参议。新通大司成。而政曹以同色纯通三望。 上遽疑为偏私。威怒震叠。三堂并削黜。旋 命窜逐。公初配长渊。即移博川。居无何。 上怒稍霁。且以佐贰异于长铨。至有李某差等之 教。特宥。又命给牒叙用。连拜承旨,诸曹参议。癸巳。复为大司谏。时 上以群下党习。转加激恼。特复光佐,泰亿,锡恒官爵。仍 命若有言者。当用极律。事出苍皇。威𥚁立至。诸臣战恐莫敢言。宰臣赵荣顺独抗章力陈不可。 上怒甚。亟窜极边。两司㥘于辞教。合启请加律。满朝波荡。事有至难言者。公迫于不得已。黾勉随参。识者谅公之心而悲公所遭之时也。自是深以负心欺君为引。不欲复立于朝。凡于一截官职。未尝进身。乙未。 王世孙听政。始参朝贺之礼。旋又引入。丙申。 英宗大王升遐。以三铨参 阙外散班。台臣请削职。八月。叙拜承旨。疏陈大谏时事曰。臣于癸巳。发合辞之启。密迩前席。心口相违。上以欺国。下以负心。不忠无状。无面可显。天地虽大。无以自立。行亏身败。不可复厕于常人也。优批以答。差 真宗大王追崇时题主官。升嘉善。除同义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45H 页
禁副总管。冬拜大司宪。上疏辞职。首暴癸巳参启之失。继陈讨逆不严之意。仍请泰渊拿鞫。养厚支属散配。并不从。丁酉。历兵曹参判,汉城右尹。兼司译提调。除冬至副使。大臣以倚任之臣不可出疆白遆。冬拜义州府尹。亚卿尹湾者甚罕。而时因邑弊。庙剡特畀以公。明年。迁忠清道观察使。政举民悦。御史以恬简坚确闻。 命赐鹿皮以奖之。寻病遆。差 实录备局堂上。兼 社稷提调。旋为京畿道观察使。公之伯兄。方为江华经历。法在当遆。公以由弟遆兄。有关风化。上疏乞免。 上嘉而许之。迁大司成。并仍兼衔。俄以科场不饬。因台言暂罢还叙。庚子。拜大司谏。公以为前既偾误。义难复叩。诣台力辞。盖 先朝癸巳。台臣黄升源以不参赵荣顺启。窜升源绝岛。公时带谏长。迫于 严命。请升源加律。心尝惭恨。至是自列而 上不允。由他事遆。仍为咸镜道观察使。力疾勉赴。秋屡疏遆。转为大司宪。疏陈郑致达妻必诛之状。请鞫赵镇衡为凶逆报复之罪。皆不纳。冬用大臣荐。进资宪阶。除汉城判尹。辛丑。移工曹判书。兼备局有司堂上。知经筵春秋活人提调。 上尝临摛文院。讲近思录。以中字之意。询及诸臣。公奏曰。中字用处虽异。其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45L 页
意则同。降衷之衷。天命之谓也。受中之中。人得之而为性者也。建中建极。有所标准之谓也。义意无所不同。而用处各异。不可执着为一定之用也。 上深然之。连除弘文提学,同成均掌乐提调。又差宝鉴纂辑堂上。壬寅。转大司宪。上疏曰。王者之政。莫先于诛恶。人臣之罪。莫大于为逆。至若蔡济恭。名出宦招。尚逭当律。及至昨年。衅负毕露。况国荣合力成就之说。始发近日。罪无可言。彼国荣亘古所无之逆。而济恭交结已深。乃欲合力成就。为之依归。此而不诛。岂可曰国有法乎。宜先绝岛安置。虽以赵㻐之臭味不同。亦不免被其薰染。举世排攻。独主扶护。原心之言。虽诿见欺。执迹而观。难免助势。㻐亦宜削黜。 上虽不从。赐批优容之。寻以相臣奏。擢授判义禁。行礼曹判书。仍拜吏曹判书。时铨郎坐事。有刊汰之 命。公因登对奏曰。刊汰即无于前之律。无以举行。 上曰然乎。汰去也。更奏曰。不但此一事。后则处分之际。虽值匆遽。必加审慎。毋使在下者眩于承奉也。 上以言出匡救。特为嘉纳。会亚铨有阙。公以徐公有宁将通拟。参议徐有防以其亲族难之。乃举公族孙𡊠。议久未决。公遂疏引曰。臣将通亚铨也。僚堂谓以亲嫌执而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46H 页
不许。末乃举臣之族而欲拟之。在己则以为亲属而嫌不欲通。在臣则知为臣亲属而强使之通。有若对举而相轧。何其不恕之甚也。疏入。 上温批而两解之。久之遆铨任。以判尹迁兵曹判书。坐微事罢。叙为左参赞。冬 国朝宝鉴成。用纂辑劳。升崇录。又除判义禁。兼宗簿掌乐提调。自公之讨蔡济恭。扶济恭者。虽不敢显言。乃以赵㻐事。侵诋不已。玉堂尹得孚谓公以卖友登筵诟斥。至请罢职。公上疏自辨曰。得孚盛陈臣所论赵㻐事。首言友道之重。末又结之以敦风化。臣虽惭悼。观其指意。不过为建德报仇。而特借㻐而为之说耳。济恭负犯至重。情节浪藉。而犹谓之不敢的知其为逆。苟欲攻臣。不患无辞。而乃反为贼伸卞哉。赐优批勉出。特授弘文提学。设节制促召。五违牌坐罢。未几复叙。历判尹,兵曹判书,判义禁。典医司译司饔提调。俱不膺 命。间经遆罢亦屡矣。出为咸镜道观察使。北路方大饥。民事甚棘。 上意在遣公以济之。大臣遂荐进。公以外内有重轻。且义同往役。不得已强赴。罢点船之规。以通商路。转关西之粟。以补赈资。复输岭南交济谷几万斛。广抄饥民。较口均分。所全活甚多。北民复安。时朝论益激。攻公者必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46L 页
欲挤公。尹得孚又投疏伸说。丑詈尤甚。 上怒命窜得孚。三司又交章请讨。然公益不自安。疏陈得孚疑乱之状。仍乞屏退。特赐优批。谕以人言无足为嫌。卿心亦岂不谅。疏再上始遆。自是益无意当世。有除辄力辞。至 命入侍。面谕极隆挚。退即牌召。勿令呼望。而悬牌终不就。冬以夏贼用适云例事。以判义禁。率诸堂登对力请。又疏论李鲁春当鞫之罪曰。尹得孚即夏贼所尝汲引者。鲁春前既论斥。今忽营救。欲为翻身。甘心同归。宜亟严鞫得情。又请寝斗恒减等之命。仍求对而不许接。议启而不蒙允。留身禁中。以为不得请不退之义。移拜吏曹判书。不得已暂膺。上章辞。不获 命。后因登筵。 上问于公曰。重臣金华镇。近日不举拟何也。公对以本事未及详知矣。先是华镇拘于时议。政曹不拟职盖久。而非公居铨后事。故果以未详本事仰对矣。华镇遽为疑怒。上疏多喷薄语。公疏引曰。重臣之见枳。臣实未详。而前后政官不举拟则久矣。臣固据实以对。今以含糊依违等语。容易加臣。其所见枳。非今▣今。而独于臣言。致其疑怒何也。 上以重臣疏。亦甚讶惑为批。而不许所请。后以先正文正公孙宋焕昌拟寝郎。铨郎曹允大谓以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47H 页
德相亲族沮之。公由是屡违召力辞。 命问启。公对曰。宋焕昌之首拟寝郎。为郎官所格。逆贼七寸不枳仕道。前后何限。而独于此力遏何也。有若臣过于偏私。不严提防者然。使先正一门。举在锢废之中。莫非臣不自量之故也。 上教曰。然则先正之家。将无立朝之人乎。 命郎官拿处。仍促令开政。公奉牌不进。乍遆旋授。 荐下 饬命。遂强赴而寝郎竟不拟入。赵㻐以户判。疏暴年前被论事。公亦更申自引之义。 教曰。户判太执拗。吏判太径庭。二曹将抛弃乎。并 命罢职。居数日还仍。而铨任因筵恳获遆。转刑曹判书。升判敦宁。以不参宾对削职。寻叙为世子左宾客。兼弘文提学判义禁。以议谳不审。因台言削黜。未几分拣。丙午。由左参赞,内医提调。复拜吏曹判书。屡陈恳乞遆不已。特勉许。还移参赞。会泮儒以公居铨时事。疏斥甚紧。盖前留守严璹以江都诗语被台论。而拟于参赞望。前参判李敬养以药院议药事。亦被论而即为检举。儒疏执此为说。而公是伊时长铨故也。连违召竟遆。秋拜开城留守。旋授兵曹判书。兼内赡提调,同成均。前正言金复仁右袒蔡济恭。投进一疏。论公绝悖。先是 上特补济恭平安兵使。凡藩阃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47L 页
遆授符节发送。自兵曹启闻行会。而济恭之出补。大小诸臣交请徼还。公判兵曹。执而不应 命。复仁谓公方命。指意极凶。 上命削复仁职。亦遆公。以示优待之意。连除艺文提学,判义禁。时善复就诛。将行讨逆贺仪。公以为逆窝未破。不可先行贺礼。播修之文。又何可苟然撰进。反复疏陈。不允。丁未。以嘉礼时正使。承锡马之典。荐拜平安道观察使。屡辞不就。荐下 严教。仍以见职外补。遂强赴。静而理繁。廉而慑顽。不动声色而一路咸服。首捐廪货。刊宋子大全。临归。悉以羡馀。刱置一库。名以别储。用备缓急之需。秋病剧。再陈恳遆。路拜判义禁,典牲提调。自是有除辄辞。己酉。入耆社。以侍从父升辅国。付判中枢。冬 显隆园迁奉。以铭㫌书写劳。锡厩马。癸丑。特授水原留守。陈病乞免。 批曰。卿五道建节。三掌关防。绩庸茂著。取卿于是任。深量者存。况守护 仙寝也。整理 行宫也。卿其即起视事。公感激殊知。不敢复引。到即弹心制治。新邑百务。于是大备焉。明年。遆拜兵曹判书。时 上命禁门毋得入朝臣。中外不相通。呼吁路绝。公与诸宰排闼求对。特拜高阳郡。即寝。又 命入侍。政院促令受符。公曰。 上旨未颁。符不可以政院言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48H 页
授受。 上闻之叹曰。将臣去就。固当如此也。事已即遆。仍差壮勇提调,宣惠堂上。是岁即公回卺。 命赐宴需御乐。乙卯。 上奉慈宫。诣华城设宴。公与诸父老。同受花筇䌷巾之赐。丙辰。上章乞休致。且陈国计难支之所由然。而其目有三。一则曰常平谷散置诸道。一以为赈资也。一以为不时之用也。盖自设置。未尝不足者。以其爱惜而无移划也。节损而无滥觞也。近则地部之元会告罄则移录常赈。庙堂有别般区划则除给常赈。京衙门之谷小。巡兵营之耗缩。辄以常赈移勘。赈口之白给。还民之例分。元谷之未捧。亦莫不出于此而减于此。各谷渐致耗匮。米条尤不成㨾。壬子。后四年所减各谷。为四十四万三千馀石。米为二万七千馀石。循此以往。数年之后。将无常赈名色。今则惟当反是。地部毋得移录。庙堂亦勿他划。停减而此谷不与焉。未捧而此谷不入焉。则或可以渐次复旧也。一则曰京畿储置米之用下无节也。大小国役。以储置会减。外邑吏胥。作为利窦。凭藉滥报。殆无界分。远外悬度。名实易混。今若欲救此弊。岁以五六千石付之该道。以一年之划。当一年之用。或有意外别下数过千百。则参宜加划。立为定制。岂无一分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48L 页
之益也。一则曰贸米十万石于京司也。自均役以后。米谷绝艰。一包直三四两者。今则陪筛。户惠两衙旧储荡尽。一岁聊过。必待有司费心。岁或不登。则何以为计。要令十万石米。常留京库。凡百取用。皆资于米。则闾井之间。自然流布。市廛之上。自复旧直。今以均厅馀钱。遵古常平之法。以详定价。遍贸于诸道礼稔处。不待三五年之久。而十万之数。可以立办也。积之京师。岁以为常。固根本备缓急。恐不外此也。 上览而亟嘉之。下庙堂议。议久未定。竟不得施用。惟京畿储置。从公言划付本道。大有所益。丁巳。又疏乞休退。而请依古相黄喜古事。只许致仕。勿施三字衔。 上悯其衰病。即允疏恳。 命以致仕奉朝贺书颁告身。及肃 命。引见于便殿。教曰。自今卿为完人。而予心怅然。庚申。 王世子册礼。差教命书写官。公之子冕膺以知申入侍。 教曰。卿父福命甚好。年位俱高。而予非取此也。予则以为当世第一流。欲以其心画书此也。又 命担席赴阙。赐对慰谕。亟称笔法齐整。 内厩上驷。竟以是年闰四月十八日考终。享年八十一。讣彻。别下隐卒之教。若曰。立朝五十年。宣力于外。两界四都。岭湖莱湾。夷考绩庸。在在可称。入而掌金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49H 页
谷治甲兵。严于守法。亦所深许。中间沧浪。一一无卞。未尝屑屑。今闻长逝。岂胜嗟惜。噫。 宸诔郑重。哀荣备至。公之立朝本末。可以百世有辞也。初葬古杨州面山宜里丑坐原。辛未。移窆于公州半滩面见山里亥坐原。配贞敬夫人青松沈氏。府使得贤女。己亥七月十一日生。丁巳三月二日卒。与公同竁。子冕膺判书。晚膺教官夭。显膺监役。冕膺取显膺子度谨为嗣。二女适判书沈象奎,进士沈能弘。晚膺取显膺子度允为嗣。显膺三男度谨,度允。一男幼。女适金禧渊。一女幼。沈象奎二子正愚,正鲁。沈能弘一子。度谨三子并幼。公在家有笃行。自失怙恃。事伯兄如父。有事必咨。有得必分。居必接屋。到老未或违侧。兄尝遘厉甚笃。侍疾不暂离。兄恐其相染。亟令出避。终不肯。待病已而后。始还私次。竟无恙。人以为无愧庾衮。每以禄未及养为至痛。遇忌日。先期澡沐。三日食素。不以疾病或废。大耋之后。亦无少懈。一弟穷居。抚爱如保婴。一服之鲜。必思共分。一味之美。未忍独尝。凡起居痛痒。不知为异体。庶弟妹在乡贫甚。哺养顾恤。曲极恩爱。如在同室中者。推及姻族。亲疏无间。窭而无托者。必调而安之。长而靡室者。必资而娶之。有施无靳。如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49L 页
惧不及。是以远近依归者。莫不心输而诚服焉。至于身家之供。泊然若忘。利贿之场。怵焉恐浼。屡历藩闑。久典财赋。而归视其家。环堵萧然。䃫石不增尺寸。疏粝不继朝晡。尝以范文正先忧后乐。王孝先不在温饱。铭于篆章。用以为一生自诫也。公外和而内严。学博而诚敏。理剧而不烦声气。遇事而不爽锱铢。自释褐之初。已有公辅之望。而时值权奸当朝。世路愈崎。杜门息交。敛迹荣涂。而至若癸巳一着。岂公之所得已。而自是以后。深自歉恨。转就臲卼。益无意于进涂。逮夫 正宗初元。首擢隆显。处台省而严惩讨之论。掌铨衡而明淑慝之分。上而 主知日深。下而朝望方盛。遂为一边人所深嫉。及发蔡济恭事。而拈出一段藉口之资。乘时逞怒。公肆诋詈。必欲颠挤而乃已。识者以为以公一己之所以处。足以观当世也。然而操履不渝于终始。忠亮见孚于 君父。自今完人之教。当世第一流之褒。已烛公一片心地。而遮护而成就之者。罔非 宁考之所赐也。呜呼至矣。公尝曰。祸福在天。不可以人力趍避。只可尽吾所当尽之分而已。如是而纵或颠蹉。自有可伸之理。若复回互安排。无以为也。噫。公之半世困踬者以是也。暮年遭遇者
海石遗稿卷之十二 第 550H 页
以是也。惟公一言。有可以为后人法也。公于我先君子执友也。始自文陛横经。终至岩廊接武。百变备阅。一心相契。盖五十年一日也。不佞年才胜冠。屡得床下之拜。觌德而承诲者久矣。至以先君子请谥之文。乞得公笔。今于公是状。义何敢辞为。谨纂次如右。用告于太常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