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x 页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书
  
与柳濯叟(壬寅)
春游京国。迫冬还乡。新塘别怀。尚尔耿耿。谨问冬冱。燕超增胜。观玩崇深。瞻想德仪。何日敢忘。弼钦分外一念。苦未斫断。旅游数月。旧业都忘。惭腼何言。湖上晚翁。遽弃后学。岭运百六。不谓至此。定翁又远在绝徼外。吾辈问业。将于何所。学殖将落之虞。于是乎大矣。惟望高明益务远大之业。以为大家扶将之计如何。非敢导谀。寔出爱慕。谅蒙识察。
与柳濯叟(丙午)
在乡时尚有隔岭离索之叹。矧在千里外耶。有时念及于高居东林之樂。未尝不黯然起怀也。长夏潦馀。凉意乍生。谨未审慈闱鼎茵以时万卫。省馀学味茂膺崇谧。即见昨日政目。以兄首拟 泰陵而蒙点。当此躁竞之世。特取山林恬退之士。此不但为尊兄贺也。亦可为一半分世道之幸耶。三十年晦养之工。固知无求于世。而皋鹤闻天。信乎诚之不可掩也。霁潦之义。想有定算。而一番肃谢。恐是分义之不容已。未知如何。弼钦春初妄行。拖到今日。仰愧俯怍。惟与泰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1L 页
叟兄日夕联讨。粗不寂寥耳。梧制得分。诚是意表。第未知自兄观之。其不鄙外之否。才见政目。即招頖人。使之专伻。而忙里作书。挂一漏万。幸须照谅如何。大坪于山近候平安否。并切慕仰。仲车季好兄春间败归之馀。能无劳惫耶。烦为致意如何。
与金泰叟
昨冬闻兄婴危疾卧漳滨。每逢那边人。辄询叩症情之苦歇。飧饭之加损。盖始也惊心。中焉忧虑。而虽于出坦之后。犹闻其户庭里闬杖而后行。回思曩日俗离之游。飘然独上文章台第一峰。俯嗔吾辈落后时意象。恐无复此等气力。比闻约束侪友。踏逐于陶渊仙刹之胜。凡旬日而往返云。可想其步履轻健。无妨于寻林陟巘之劳。喜而后可知也。顾以懒于毕研。不能预作书。以待间有便因。每坐悤卒。竟无一字之问。想兄以不情见责。弟亦安敢辞其责哉。仍念吾兄年来遭虎食之患不少。而重之以无妄疾祟。庄生所云外凋内逼之苦。可谓备尝。无乃天故欲玉汝于成耶。惟是杜机塞兑四字。实今世安身第一方。敢恃知照之厚。略贡愚见如此。未知以为如何。弼钦长夏孤栖山斋。早晚作粥饭僧。涔寂中试把羲经。日看一卦。每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2H 页
到纷纠难了处。或忻然意会处。恨无如左右者共之也。泮留时抄来学蔀通辨。或可投示否。鄙册文献抄回掷并望。
与金泰叟
各在参商。会晤不易。惟有笋束可道情素。而并此阙焉。吾辈不及古人。此亦可见其一端。叹且奈何。即日春暄。伏惟慈闱鼎茵康护。省馀学味日益崇深。区区实所愿闻。弟一直卤莽。虽有些少翻阅。匹似筐眼盛水。自愧其终也已。昨年鄙书中。僭有杜机塞兑之规。而来谕似有颔可之意。比因士友又闻兄有一番分疏。殊非所望。以吾兄之明。岂不知瓯臾止丸之义耶。陆放翁诗不云乎。万事正当归定论。寸心那复愧平生。更愿兄之加之意也。相爱之至。敢此缕缕。谅蒙识察。算学二册。此是他家物事。今便幸须还瓻如何。
答金泰叟
前月承辱覆书。披味数回。如奉宴笑。良慰离索之抱。信后日富。伏惟侍奉吉庆。眼昏头晕之示。以兄鼎器之完厚。尚且云尔。况如弟蒲柳之质乎。询及西行。此传之者误也。自量气力。何敢生分外妄念。年前蹉踬。悔之已晚。且观象玩占。此岂出门时耶。承有兰谷集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2L 页
刊事。甚欲与闻于丁乙之役。然会校日字。姑未的知。如或示及。敢不樂赴。兼为从容款叙之地耶。鄙门近亦有先祖勿村公影帧改摹之役。拟以来月旬望间。涓日还奉。而第其奉安之际。恐不可昧然无祭告。如有祭告则一庙三位。似不可止行于当位。而遍告诸位。又似无说。故群议姑欲于功讫之后。权安于讲堂正室。别设祭奠。告以还奉故处之意。然影祭之失礼。不但有程朱之定论。春秋常享。既行于位版。今若特然设祭于影。则又非朱子二主相从。萃聚精神之义。而反近于刘平甫所疑留影奉版。分而为二之失矣。凡此曲折。深所难安。方欲就质于大坪。而先以私于下执事。窃料贵门曾有泗滨已例。考出回示如何。奉安时合有通告于邻近士林。望与诸员约束贲临。千万颙俟。
与金泰叟
湖亭一旬之会。复续陶院未了之债。尽是缺界胜缘。方其稠人广坐。未觉快适。解携归来。益复涔寂。有似梦饱之人。觉而追忆。未知何时更奉从容如当日之为也。伊后有日。不审行旆利税。燕养节度保无劳攘之损否。区区劳溯。万倍平品。弟驮病还巢。尚今圉圉。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3H 页
可知鼎器之已弊。良庸闷怜。衍义书累经前辈之手。认之为定本。而其类例之尚多可疑。诚有如对勘时面商者。吾辈既未免犯手。其显然纰缪处。不容不略加釐正。其僭率专辄之嫌。有不暇顾。而若其按本文可以推排处。亦不必一一移易。以致破伤其本面。韩愈氏不云乎。凡改作之事。利于其旧。不什则不可为已。此非今日之所当兢慎处乎。试略举之。此书类例之可疑。最在司徒一篇。如学义中人伦礼樂之不得以类比从也。学记大学之混称教学之序者。显失通解编次之意。而未及契勘者也。如内则本文之极行为经。而曲礼少仪等诸说之低一字为传也。父子之亲。别立事亲事长名目者。只依通解本文。而反有碍于此书义例者也。凡此之类。业已逐条釐正。虽或有傍人是非。固不足恤。而至若君臣之义。将朝始见等名目之指为细锁。而一向抹去删没。则反有儱侗不分晓之虑。夫妇之别。胎教生子等名目之疑。其不伦而移附教国子条。则终有牵强傅会之疑。此固当日之苦口辨论而未蒙察纳。然以愚见则终有所未安者。盖君臣之义。既为细目。而又加以五六条细目。诚为节上生节。然依弟子职学则。蚤作分系小注之例。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3L 页
则似无不可。不必以父子之亲无此例而为拘也。夫妇之别。混以胎教生子。以至冠笄嫁娶。诚亦义例无当。然略用诸处附见之例而别加标识于下方则无甚害理。不必以细目中之无此例而为拘也。今若依此推排。则既不伤本书面目。而又不患类例之混淆。幸勿以偏滞而斥之。细入思议如何。抑此篇既以人伦礼樂两相对举。而总之以学义。则下方所谓明伦即明人伦之义也。所引学记大学。即明礼樂之义也。必于此下别立篇目。而更以教学通法总之然后方为整贴。而此则无如之何。然教学通法。不害为礼樂之义。此则惟在观者之善观尔。第恐无或以此被人指摘否。一味凛惕而已。至于皇极篇之补入九经章。高明之见。正合鄙意。然今既不出重本。则纸头付标。难保其或无传写之误。谨依真西山大学衍义本录呈一通。若刊本自川上写出。则须以此纸投示恭伯。使之依此采入如何。心之精微。口不能宣。想惟俯谅。
答柳殷老
青峡一别。形影两失。料表情缄。恰是隔年面目。谨审花辰。经履万重。易考印颁。事役方始。将使先先生嘉惠之意。不至终闷于巾箱。甚盛甚盛。弼钦于此书。实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4H 页
有责沈之叹。而寻常愿言则不后于人。向日所以竭蹶于半途者此也。今于盛速之下。敢不樂赴。但鄙门近亦有河阴集刊事。以跋文商量事。方谋往复于大坪。而松台人马。朝夕且到。故姑不与此来戚兄偕发。容俟此事究竟之日。迤进是计。可垂谅否。高川令从叔丈暨寝郎兄。想皆平安宿留。烦致款意如何。
与柳殷老别纸
 启蒙位次相挨傍说。
谨按玉斋胡氏引朱子说曰。太阴太阳交而生艮兑。少阴少阳交而生震巽。坎离不交。各得本画云云。窃疑此震巽坎离字。当相易何者。太阴太阳交而生艮兑。即答袁机仲书所谓太阳之下半。交于太阴之上半则生太阴中第三爻之一奇一耦而为艮为坤。太阴之上半。交于太阳之下半则生太阳中第三爻之一奇一耦而为乾为兑也。少阴少阳交而生坎离。即袁机仲书所谓少阳之上半。交于少阴之下半则生少阴中第三爻之一奇一耦而为离为震。少阴之下半。交于少阳之上半则生少阳中第三爻之一奇一耦而为巽为坎也。必如是看然后。位次相挨傍。分明易晓。盖挨傍云者。太阴之艮坤。太阳之乾兑。少阳之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4L 页
巽坎。少阴之离震。两两挨傍云尔。今玉斋说曰位次相挨傍者。兑乾艮坤震巽六卦位次皆相挨。其曰兑乾艮坤之相挨则是矣。震巽之去坎离而曰相挨者。果何所见也。必若以震巽之位相比。谓之相挨。则艮兑之位相去隔远。何以曰相挨也。且兑艮则并数乾坤。震巽则不数坎离者。无亦前后义例之自相矛盾乎。此由于朱子说中震巽坎离字。偶然差互。而玉斋不知其然。强为之说者也。且如老先生传疑。朱子董氏二说不同图曰。兑艮互位而生。震巽还本位而生。旅轩易学图说。亦依此分排作图。恐亦姑因玉斋说而发明之耳。然其于位次挨傍之说。终有碍滞难通。如上所辨何哉。然此是先儒已成之说。而一时妄见。难保其无差。故心虽蓄疑。口未敢发。近见南塘韩氏记闻录中。正论此事。而其言震巽坎离之差互。正如鄙见相符。且直斥玉斋说为不成义理。窃喜前人之见。已有如此者。但考疑中只有标题而未及著为成说。此却可恨。近闻尊兄别有图说云。未知如何分解。然考疑之未及论辨。无乃亦如鄙见之所疑而郑重未遑欤。幸须有以回教也。
答金孟实雅诵疑问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5H 页
寄胡籍溪诗。留取幽人卧空谷。一川风月要人看。 幽人指何人。而要人看亦何义。
绍兴己卯。籍溪胡公由司直改正字就职。刘共父以秘书丞除监察御史。是时先生已丐祠监南岳庙。共父以书见招。先生不起。因寄此诗。而说者曰可见先生任道自重之意。以此推之。则幽人即先生自道之辞。而要人看。恐是与一二同志共赏之意。如是看如何。
 题西林院壁。巾屦翛然一钵囊。何妨且住赞公房。却嫌宴坐观心处。不奈檐花抵死香。(注檐前有抽花。) 时先生馆于惟可师之达观轩。巾屦钵囊似指惟可。而其曰赞公。或惟可之别号耶。不奈之义。亦难晓。
杜诗有宿赞公房诗。赞公是唐时名僧。而与房琯游。琯得罪。赞公亦被谪秦州。此诗以西林院借称赞公房。犹后世以萧子云笔迹名寺为萧寺也。不奈。语录解以为不可奈何之义。又与耐字同意。
 闻二十八日报喜而成诗。恭惟大号久风驰。清跸传呼却未期。此日不须劳玉趾。寸心那得侍臣知。 此诗喜完颜亮之死而作。然全未晓得诗意。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5L 页
绍兴辛巳。金主亮大举南寇。十一月将渡江。亟下亲征之诏。未及进发而亮为其下所杀。此云大号风驰。谓亲征之诏也。清跸未期。谓未有进发之期也。不须劳玉趾。谓不待亲征而逆亮先毙也。寸心那得侍臣知。谓先生庆喜忠爱之心。无路上达于宸陛也。详见大全书类初卷与黄枢密书。试检看如何。
 偶题。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始悟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 诗意所在未晓。
此诗愚亦未详。然窃恐寓意于入道次第。如子贡始以无谄无骄为至。而又知其上面更有樂好礼一层。颜子既竭吾才之后。方见所立卓然而有欲从末由之叹。未委如是推说。或不至大悖否。请更思索以见教。
 奉怀张定叟。偶来石廪峰头寺。忽忆画船斋里人。城市山林虽一致。不知何处是真身。 城市山林。似指大隐小隐而言。然不知何处是真身云者。抑何意欤。
张南轩讲学之所在长沙府城南。此以城市山林为一致者。言虽近在城市而与山林不异也。佛书以法身谓之真身。此盖借用。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6H 页
吴公济和诗见闵耽书。勉以教外之樂。以诗请问。至理无言绝浅深。尘尘刹刹不相侵。如云教外传真的。却是瞿昙有两心。 诗意未详。请敷说。
此高明之所未详。浅陋何敢敷说。然既蒙问寡。略陈瞽见。佛家以三千世界。谓之尘尘刹刹。此言至理之妙。无浅深精粗之间。许大世界中。许多物事。不相侵害。今佛书乃曰教外别传心云尔。则是有教又有心。非两心而何。
 墨梅诗。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装。 且作人间时世装。是何意。
白香山诗。有时世妆歌曰。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装字疑妆字之误。或通用。先生尝病一种儇浮之人为谐世取宠之计。则此诗无乃假墨梅而寓讥讽之意耶。未敢质言。
 戏答杨廷秀问讯离骚之句二首。 此二首诗意。全未晓解。
按诚斋戏问先生楚辞解诗有二绝。其一绝曰注易笺诗解鲁论。一帆径度浴沂天。无端又被湘累唤。去看西川竞渡船。西川竞渡船。是大耳三藏。与慧墨忠国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6L 页
师问答语。故先生亦戏用佛家烂却语以答之。其意若曰少时醉歌离骚。意气豪壮。而今于寒窗拥鼻。为洛下书生咏。追思旧日扣舷诵骚之兴。已成陈迹云尔。(陈迹贴烂却字。月一船又用古诗笑指芦花月一船。)其二绝曰霜后枯林无可羹。饥吟长作候虫声。藏神上诉天应泣。支赐江蓠与杜蘅。盖以先生晚岁。尽解诸经。无可更解。迤作楚辞注。如霜林无作羹之物。故赐以楚人之江蓠杜蘅。聊为充饥之用。和诗春到寒汀百草生之句。所以答霜后枯林无可羹而戏反其语也。其以马蹄香为灵均作杜蘅者。据原注杜蘅一名马蹄香。而本草辨伪药云细辛则杜蘅。是相似而亂真者也。(魏志云相似而亂真者。蛇床似蘼芜。细辛似杜蘅。)先生尝答郑子上书曰病中不敢劳心看经书。閒取楚辞遮眼。亦便有无限合整理处。因思古人是费多少心思。做此文字。只隔一手。(一手谓作者之手。)便无人理会。深可叹息云云。盖前后说楚辞。如王逸洪兴祖辈皆失其志趣要归。如望舒,飞廉,飘风,云霓之属。托言神灵护卫之意。初无善恶之分。而解者以飘风云霓为小人。月为清白之臣。风为号令之象。皆无义理。又如东皇,太一,云中君诸篇之因彼事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7H 页
神之诚。以寓爱君之忠者。尤为明白恳切。而说者汩亂其正意。有不可枚举。则所谓细辛之亂杜蘅也。先生之为此解。一洗旧注之谬而直发灵均心事。则此所谓以马蹄香作杜蘅。而不得以伪药亂之者也。如是宛转推说。诗意略可髣像。此愚陋平日之所寻常思量而未敢自信。今因高明之问及而悉陈无隐。须一为评骘其可否如何。独其不甘强借三峰面。终不可强解。或者以为华山有三峰而面目相似。此亦疑似之类。故曰不甘强借。其说似有理。然无證之言。未必其信然也。
 
水帘诗。追薪爨绝品。瀹茗浇穷愁。 追薪何义。
追薪未有所考。然恐薪水是相随之物。故使追字耶。
 别袁机仲诗。君家道素几叶传。只今用舍悬诸天。 道素几叶何义。
梁武帝称袁昂道素之门。世有忠节云云。疑机仲为昂后孙。故曰君家曰几叶尔。
 脱裤诗。回头忽忆舍中妻。去年已逐他人去。旧裤脱了却不辞。新裤知教阿谁做。 却不辞。是何意。
尝记东坡诗。田中啼鸟自四时。催人脱旧著新衣。脱旧著新却不恶。去年租重无裤著。细看坡诗。则此所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7L 页
云旧裤脱了却不辞之意。可以会得矣。
 题霜杰集。小儒阅阀金匮书。不滞周南滞海隅。 阅阀金匮书何义。
史记注。积其劳曰阅。明其功曰阀。又太史公自序曰迁为太史。䌷史记石室金匮之书。按霜杰董颖之号。实婺源乡丈人。而为韦斋执友。韦斋尝为绍兴史官。故先生自叙家世曰小儒阅阀金匮书。盖引用太史公父子事。而下句滞周南三字。亦用其事也。
 苧溪道中。更有寒塘水。应将此处同。 此处同何谓。
按地志。苧溪在同安县西三十里。众流所会。此处正指苧溪而言。
 寄彦辅仲宗。三山虽好在。惜取自由身。 三山好在何意。
三山在会稽。而张彦辅尝为都运使。以诗意推之则似劝其解官而速归。如云锦城虽云樂。不如早还家之意。
 次知府府判诗。事纪一朝胜。名从千古垂。流传当共赋。惆怅不同时。 流传共赋何意。
流传。承上名从千古垂而言。前日武夷之游。江阁之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8H 页
集。虽记一朝之胜事。而名声当垂之千古矣。今日亦当以流传之事。一席共赋。而乃有千岭之隔。则宜其有不同时之怅。合上下二篇而观之可见。恐别无深意于其间也。
 芹诗。白鹤今休误。青泥旧得名。收单还炙背。北阙尚关情。 白鹤收单并未晓。
青泥。用杜诗饭炙青泥坊底芹。则白鹤当亦有出处。而未有所考。收单之单。据原注以为铺地之单。则必是食时排器之油单。收单食讫也。
 挽汪端明。未许时明政。犹堪史阙文。
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今亡矣夫。悼时之益偷也。此借引其语。以为虽未大用于时。而吾犹及见前辈厚德长者。如孔子之及见史阙文也。
 挽刘枢密。焦劳振廪功。
振廪二字出左传。振发也。刘公知建康府时。适水旱。有贷钱籴米。赈农民济客户之功。事见大全刘公行状中。
 寿母生朝诗。久悟客尘无自性。
楞严经。有粗客粗尘。细客细尘之语。未详何谓。然其下文又云客尘烦恼。则似以烦恼妄想。谓之客尘也。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8L 页
圆觉经曰圆觉自性。非性性有。言圆觉自性而生。圆觉不可便谓之性。而乃性之所有也。此诗所谓久悟客尘无自性者。盖言其久已悟得烦恼妄想。非如圆觉之自性而生。于世间一种荣辱悲欢。一切断置云尔。朱子又有寿母诗曰。家贫儿痴但深藏。岂办甘旨陈壶觞。低头包羞汗如浆。老人此心久已忘。一笑谓汝庸何伤。人间荣耀岂可常云云。即亦此诗之意。如何。
 卓国夫人生朝诗。问讯豪眉今几许。 莫是问鬓发之意否。
诗眉寿注。人年老则豪眉秀出。问讯豪眉。有介眉寿之意。非但问鬓发而已。
 抄二南寄平父诗。邹汾断简光前载。
邹谓孟子。汾谓王文中子。二子俱有论诗之语故云。
 哭敬夫诗。亦知游好曾通谱。却记登临唤卜邻。
据原注。直阁张丈垂顾适闻讣音。为罢郡宴。则游好曾通谱。谓张丈与敬夫为通谱之亲也。又云约某徙居湖之上。则登临唤卜邻。先生自谓有旧约也。
 蒙恩休致诗。阑干苜蓿久空槃。
尝记古诗。有槃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之句。疑引用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9H 页
此语。
 志道铭曰趋而揖者。孰履而持。曰饥而寒者。谁食而衣。
此言人之日用动静云为。无适而非道。趋而履揖而持者。孰使之然。道行乎其中。饥而食寒而衣者。谁为之主。道存乎其间。故其下继之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据德铭。语道术则无往而不通。谈性命则疑独而难穷。
道术广大而未易摸捉。性命微奥而难于穷覈。今以谈说求之。则愈无所据依之地。惟德也者。行道而有得于心者。故必于此而执守之然后。方可据为己物也。如是看如何。
 怀玉砚铭。点染之馀。往寿逋客。墨尔毫端。无俾玄白。
退溪答李刚而朱书问目中。详解此义。其说曰是时吕子约谪在筠州。今不言迁客而云逋客。戏讳而托言之。似若自逃世而去隐也。寿犹献也。献酒于尊所。谓之寿。故凡以物馈人谓之寿。无俾玄白。勉之使益进其学也。杨子云草太玄。时人讥其玄尚白。玄以言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79L 页
道之极至处。未至于玄则白矣。(退溪说止此。)今按是时先生以方修礼书之故。得此砚于斯远。而会分半稿。以属子约。因以掇寄。则墨尔毫端。无俾玄白。似是勉子约以助成此书。无使为太玄之未成而白也。今溪训泛言勉之。使益进其学。恐未知于本义如何尔。(玄虽以道之极至处言。而毕竟是书名。则书之未成。亦不害谓之白矣。)幸须检看溪集。而更入思议如何。此亦为讲辨之一端尔。
 吕伯恭赞。不但遗编之可续而已。
东莱病中撰大事记一书。先生称其自成一家之言。有补于学者。而惜不及成书。故祭文中亦有事记将谁使续之语。遗编可续。正指此而言。
与柳仲车(致任)
世间事无所不有。大坪丈席以大耋之年。有广南行遣。凡在吾党。孰不叹咜。侧闻 命下之日。远迩襟绅填途溢巷。有若发徵期会者然。可见义理者人心之所同然。而叔季士气之不死。有足多尚。顾弼钦虽谫劣。向德之诚则有之矣。其所以奔走致力者。讵独后于人哉。月初作野城行。滞病经旬。今十三日归到本邑邸。始闻此奇。而严程有限。已以其日启行矣。瞻望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80H 页
行尘。无路攀拜。此岂平昔所尝慕庸之意哉。仍窃惟尊年远役。较诸范忠宣南海之岁。又加九龄。固知神明所扶。保无他虞。而水陆之撼顿。瘴雾之交侵。安敢觊其髭发之胜昔也。虽然去国一身。高名千古之句。固将为志士之所钦诵。敢不以苏轼之告蜀公者。重为兄家贺也。闻尊兄方陪行在途云。遥想九疑零陵之墟。浩然无湘累楚囚之悲者。不独使蔡家父子专美于往牒也。况天道有好还之日。大论无终郁之理。窃计非久赐环。以膺大来之庆。不宣。
答南仲元(癸丑)
月前归路。委造高轩。意谓款奉情诲。而竟被人事胶聒。十载颜面。不过草草寒暄而止。即欲奉一书以道此怀而未果。何图盛度不较。先施宠墨。久要之谊。溢于言表。奉读以还。愧多于感也。凭审贞元。经履启居茂纳新祜。弼钦宿痴未卖。又添一齿。前距谪仙紫极之作恰馀一岁。拊念流光。祇切穷庐之叹。乃来书谬许以强辅。辱有更攻互磨之意。直令人愧窘无已。舜卿兄归时历访仙亭。盛道泉石之胜图书之富。此天饷吾执事晚年清福。顾安得一策款段。与之相从于寂寞之滨也。庐江洛渊之约。不禁神思潜痒。况兼之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80L 页
以胜友。不妨做兴国故事耶。倘于春间御者先到弊居。则弟当扫万追蹑。千万图之。毋孤此企望也。
答李士实
间入东峡。辄以事故径还。方深怅懊。顷于忠叔行。谨承惠筠。感愧交并。信后秋高。伏惟研履动止崇茂。仰慰且溯。弼钦病暍羸顿。得秋未苏。日用职事。直是颓放而已。愧无以仰复于知爱之间也。梅溪水石。弟亦不无滥巾之意。而近闻左右已为买屋营筑。乃知灵芝美号。合输真隐。弟之理屈。不待讼而可知。然日后倘有分华之请。或不致移文见拒否。顾此懒废之踪。纵乏许椽之具。犹存尚平之愿。拟以秋成后。约束景章诸人。转叩仙扃。为盘礴数日计。万万留俟面晤。
与李士实
湖亭解携后。音问两阻。际玆榴夏。谨惟靖履启居茂相。弼钦近以左车之痛。伏枕叫苦。况味无足言者。衍义书妄有参涉于铅朱之役。而数处移动。大被远近之谯谤。极庸汗悚。然当时只据密庵校本。而参以仪礼本文。从旧从新之际。不敢用后人手分。此则同座诸贤之所共详悉。而第恐局外悠悠之论。实难家喻而户说耳。惟是九经章一款。人言之来无怪也。向见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81H 页
一士友诘之曰此非隐奥底文字。则二先生岂或遗忘。而必待今日之追补耶。此则果无辞可答矣。近得仪礼通解全帙。究观首尾。而始悟其有由然矣。盖此一书。专以通解原续。按本次辑。如祀宾二篇。直用本文而无所增损。司徒一篇。学制学义诸目亦然。而父子夫妇条。专取内则中事亲事长。男女夫妇诸篇。君臣长幼条。杂取臣礼及少仪弟子职等篇。以至皇极篇天子之礼以下诸目。亦皆一依通解本文。独此九经一章。以中庸全篇之录在本文。故不曾叠出于他处。而此书编集之初。偶与全篇而俱删耳。(学记大学中庸三书。通解中本立篇目。而此书则只取学记大学二书。中庸则以义例无当而不录。)窃想九经之义。实孔子所论。立极出治之要。而以之继于二帝三王之次。则又有合于朱子所谓明其所传之一致。举而措之亦犹是也之意。当日编次之际。岂有故为删没之理哉。虽或偶阙于其初。而必有拟议于其后也决矣。且以今皇极篇考之。则自天子之礼以下。名器封爵许多等名目。不厌其繁复。而独此出治之原。仅有论帝王保极之道一条而止。不亦为详于度数而略于本原哉。要之此可与知者道。兄须细议于本家佥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81L 页
座。无使百世难得之书。致有一毫馀憾幸甚。
与南稚会
泮桥惜别。殆使文通作赋。拟以秋试便。递书相问而未果。比闻兄驮病还乡。长试刀圭。无乃齑盐生受。易致外祟。虽以兄鼎器之素完。而亦有所不免耶。比日冬温异常。谨问省馀美痾渐收遄喜之庆。规规溯仰更切。弼钦归时颠沛之状。无足追提。而宿暑顿剧。得秋少苏。近以无事闭户。翻阅古纸。始知閒中自有许好况味。而前日妄意干名。冥行不休。殆似痛定之人。追思痛时。何以定情也。如兄者年较数岁。四方之志未休。想当局局然大笑之矣。补忘录其已卒业否。但恐兄方在慎中。未能自力及此。从容传写后。并欧苏手柬投惠恳望。
答赵和叔(龙震)
昨春旅店邂逅。忽失吾和叔面貌。不但弟眼之老。亦想兄菁华之异昔。吾辈落落。会合几何。而荏苒之间。甚至于不相省记。则一片灵台之烱烱者。安保其不并归于渗澹耶。每想十年前璧沼追从之樂。依依若昨日事。而致光老兄已矣。休永近不知住在何方。致雍又斩焉在衰绖中。独吾兄差可以筇屐过从。而此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82H 页
亦莫之遂则时复喟然而已。乃今长笺远投。寄意勤厚。其所以倾倒于鄙昧者。无异鄙昧之于高明。则书之先后。非兄则我。信有如苏黄相与之意。惟是朋友先施之义。兄既优为之。而弟则未能。是甚愧赧。
答权周瑞
湖亭两度会话。尽是吾乡胜事。而别来怅怀。遥指亂云絮絮。日昨佐弟袖致惠书若游录序文。奉阅数回。竟日不释手。矧审溽暑。省暇棣履珍相。观玩益崇茂。实惬愿闻。弼钦素患宿暍。便成年例。终日守斋。空有赤脚层冰之想。此际若得同人盍簪。款叩名理。间以谐畅。则可使胸膈生凉。而落落南北。信地索坐奈何。序文排铺间架。既得作者之体。且寓规警之意。钦佩无已。点窜之示何敢当。但首段文公雅士公字。似或生硬。顾不佞而苦劝苦劝二字。似不若易以言字之稳贴。未知如何。新宇闻已经纪于累年僦居之馀。此是弟之曾所经历。柏悦之忱。庸有既乎。第谬属梁颂。素不闲于四六。何敢汗颜血指。而重孤盛意。草草搆呈。恐未合用。览后付丙。为老友藏拙。千万是望。
答权周瑞
玄谷别后。仍值险亂世界。漠不嗣音者有月矣。即接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82L 页
贤门秀。审知仁里沴气亦已向净。寿帏寝膳无损。规规慰贺。第逸翁丧逝。岂谓斯人遽至此耶。为之惨然不能已也。弼钦顷行。转向古隐。既修吊唁之礼。兼借通解全帙。始副宿愿。非兄指示。何以获此。感幸良多。类纂书亦有借痴之愿。而已被兄先著。然吾辈衰年精力。非复强壮之比。此等驳杂之观。祇增胸中之草木。以浅见料之。莫若以前所看语类书为主。而馀力及于此等如何。前月望间。暂出临湖。与川水诸友。相对数日。亦以衍义事也。道会则以来月初五日。定于丹山。吾乡亦须定送儒生如何。所需文字。自知非可堪。而重孤盛意。强颜泚笔。无或为具眼者嗤点否。送来纸毫。辞之无说。谨已领受。尤增蹙恧。
答李汝命(汇商○甲子)
自尊史之入鄙乡。倾向倍切。而恨以地距稍间。寻常过从之樂。却让与古隐士友。每庸歉叹。前年仙岛归路。草次一面。又未克吐露情素。过蒙不鄙。辱垂先施。属意勤挚。奖饰踰分。擎读以还。感愧交并。信后月易。谨惟侍体增卫。新寓生受。例应如是。惟不以外至之物。挠汩我灵台。而济以经史浸灌之力。则胸中之所存。自当浩然而不穷。爱慕之剧。千万真祷。弼钦忧病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83H 页
摧颓。志业与并少日所闻于师友者。随手消散。自家一身。尚且收拾不上。宁有毫分及人之善。而乃来书谬加以师范一邦。倡率英材之谕。殆令人钻地欲逃。何左右之不惜牙颊乃尔也。近日功令考课则果有之而抑末也。以此而曰师范曰倡率云尔则无乃韩文公所谓大誉而大惭者类欤。第念此学绝讲久矣。科举文字之接引后进。固明招法门之所不免。且暮境侪友之徵逐。非此则无阶。乡间老伴方欲以来月旬望间。会于柏湖书堂。伊时与汝扩贤契联筇来临如何。会日姑未的定。未间当托权友周瑞通及计耳。
答赵英叟(彦教)
再夜跋烛。稳讨情话。别后一书。恍若重接眉宇。感慰何量。从审九秋。尊闱鼎席康护。承欢做味佳胜。第菽水之虞。所示正然。此吾辈饱经历处。惟当以朱夫子寿母诗意。著力排遣。此外更何有别方法耶。是庸仰祝。弼钦入秋来。宿暑转成痞滞。起居饮食。直一尸居模样。旧时些少浇灌之功。亦且随手消歇。方自讼之不暇。而乃来书谬加推借。至有频惠德音之教。尤不胜愧汗竟趾。惟望左右益懋远大之业。使家学承袭之懿。不至寂寥。则继述之责。于是为大。而天道好还。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83L 页
又岂无幽盆回照之日耶。叔赞兄千里旅食之艰。殊入念头耳。东隐亭韵。比缘儿忧澒洞。尚未搆思。容俟抖数精神。追为续貂计。谅之如何。
答赵鲁卿
一自病蛰。遂成莫往莫来。南北相望。只自寄怀遐旷而已。春间自松台。转承正月所惠书。忙手展阅。如得隔世音信。欣倒可量。秋序属暮。谨问迩来。靖养节宣何如。吃著调度奚若。胤君胜冠已久。抱得几个儿孙。亦有聚徒讲授之樂否。弼钦蒲柳残骸。衰相忒早。穷山抱痾。仅同粥饭僧计活。而鼎器已弊。神精滑脱。日用职事。直是兀然庸夫。来谕乃有敛迹世纷。沉潜玩赜等语。宁不自反而骍颜哉。岳翁遗稿。逐旋勘校。迄未断手。拟于毕校之后。誊出一本。而缘眼昏比甚。拖到今日。然第当极力修整。粗效微诚计耳。羲君兄弟各自分散漂寓。而坟墓之守。祠版之奉。专委吾鲁卿一身云。岂谓师门身后事。若是寥落哉。家儿久旷省扫。此行在所不已。而渠亦常常吟病。百许里跋涉。何以抵当得也。到即使胤君偕行是望耳。窃想左右亦必有英城一行。早晏图之。以为承握之便如何。
答南彝彦(秉仁)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84H 页
萧寺前冬。屡蒙委顾。病里酬接。愧多阙齾。忽此珍缄继投。忻审峭寒。侍奉外履况清迪。书中自讼语。足见雅意所尚。第袯襫薪水之劳。妨于读书。此在贤者所处固无如之何。然尝闻程子之训曰为弟子之职。力有馀则学文。横渠先生亦曰人虽有功。不及于学。然心亦不宜忘。苟以此意。随事警省。则困穷拂郁。安知不玉汝于成耶。承欲一枉。深所忻企。然何能如意摆脱耶。
答南彝彦
自左右之问舍汉北。相距益以稍间。寻常过从之樂。比前逾疏。每庸耿耿。玆承手书见存。兼有讼尤悔论名理之示。迁徙困顿之中。不易拨转得此好意思。叹尚叹尚。靠审和辰。侍奉康吉。新寓生受。不言可想。而苟措处有方。何遽至悬罄之忧也。今人开口便说安贫二字。然奉老之下。闭门枵腹。亦非第一件道理。如躬耕负米等事。圣门高弟不耻为之。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姬周圣君哲辅之所叮咛毖诰。夫岂不义而古人言之哉。但恨吾东士子。华而无实。其于此等合做底事。便把做厮役之贱而不肯樂为。世道淳漓之机。未必不由于此。可不诫哉。然此亦据来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84L 页
书悯迫之谕而究极言之耳。须随力所及而尽吾心。尤须紧著精采于义利界辨。要使不悖于古义而兼亦无骇于俗见。如何如何。签面称谓。此何等题目。而合施于何等人欤。纵言之者不惜牙颊。其奈傍观之嗤点何。不独此也。吾辈学殖卤莽。于日用低平处。尚无一斑窥觑。而遽驰辩于玄窅之域。则恐终无实见而徒长其浮辩。今为左右计。莫若专心于大学论孟之书。讲论务要切实。义理务要体认。不必悬想劳摸于太极天命之间。示及疑义数段。玆不敢一一条对。只就二图略加疏释。幸须亮之也。
 
太极图
有不杂之太极。第一圈是也。有不离之太极。第二圈最中及第三圈最下第四第五等圈是也。以不杂之太极言之。则先有理而后有物。以不离之太极言之。则有物必有理。无先后无离合。要在看之如何耳。
 天命图
性者纯善无恶。自性而发者为情。则亦纯善无恶。图中直遂之善几是也。惟其情有四端七情之分。四端固纯于理而有善无恶。七情兼包了气。故不得言纯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85H 页
善无恶。图中横出之恶几是也。心则统性情而兼理气。所以兼包善恶。如欲去恶而复善。其吃紧头脑。专在图中敬字。敬者涵养于未发。省察于已发。孟子所云思则得之云者。岂非以敬字工夫而言耶。
答南彝彦(丁巳)
日前偶有游山之行。归见惠墨在案。满纸缕缕。殊慰素望。旱炎比剧。定省馀体履佳胜。职务之暇。不废观省之工否。平日固爱左右志尚之美向学之笃。而但恨穷之以栖屑。困之以拂郁。自非硬脊梁牢脚跟。其不至于泊然相忘也难矣。今观来书。自讼之语。类多出于体验之馀。至谓有不得已而言之者。则必正色缓声。简重以应之。有不得已而行之者。则虽袯襫褦襶之劳。随分限担著以行之。只此数转语。便是古人随遇存省之方。而实合子张子所云人虽有功。不及于学。心亦不宜忘之训也。抑一时意见。易至休歇。须于应事之隙。常以书册浸灌义理然后。可保其镇长悠久。而渐造于高远。此在左右加之意而已。千万谅之也。弼年来陡觉衰病日甚。昨被傍近诸老伴所邀速。约会鸣玉。转到兴丘。盘礴四五日而归。颇觉沉痾之少祛。然恨不得与左右共之。如向来云水之游也。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85L 页
风亭过夏之计。经营已久。但旱势如此。麦苗俱损。年事又可虑也。至于饮啖调养之节。蔬粝菜羹。习之已久。何烦过忧也。别纸草草供答。想不中理。尤增愧忸。
  别纸(庸学问目)
  天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云云。
天人与受。非所谓交手以相付授。只看人如何有此性。如何有此德。莫非天理之自然。不容人安排。此非天人与受端的地头乎。
  明德与心。有何分别。
明德可训以虚灵不昧。具众理应万事。而不可训以神明不测。妙众理而宰万物。则明德与心。略有分别。大抵心是兼理气物事。而明德不可直曰兼理气。理分数多于气也。此心与明德之略有些分别处。
  因其已知之知。作良知看如何。
已知二字。作孟子良知说者。小注虽有此说。然恐失本旨。
  大学无存养工夫。
大学不言静时存养。自昔先辈亦尝有说。近见南塘韩氏说。有以正心一章。作存养看。其说甚长。此意未知果如何耳。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86H 页
中庸名篇
中者本以无过不及而得名。然此篇先说未发之中。次说时中之中。兼此二义。故朱子训释名篇之义。亦兼此二说。所谓不偏不倚者。指未发之中也。所谓无过不及者。指时中之中也。然程子单举不偏二字。则只此不偏中。便该未发已发。与朱子说未见其异。盖以不偏不倚。对无过不及。则不偏不倚。犹立而不近四方。心之体地之中也。无过不及。犹行而不先不后。理之当事之中也。此其一为未发。一为已发。各有分界。然其已发而无过不及者。是乃无偏倚者之所为。而于其一事之中。亦未尝有所偏倚也。然则程子之单举不偏。岂非所以兼言未发已发。而与朱子说未见其异者。此义已具于小注及或问中。
  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
未发之前。此心至虚。无所偏倚于一事。初无喜怒哀樂之可名。于此只下得存养工夫。(下文戒慎恐惧是也。)方发之初。此心不能不偏倚于一事。始有喜怒哀樂之随感而见。于此方下得省察工夫。(下文慎其独是也。)然必其存养深厚然后。省察愈密。而见之行事。自无过不及之差。此圣贤之学。所以主静以制动者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86L 页
然也。
  庸平常也。不易之谓庸。
惟其平常。故可常而不可易。此义亦见或问。盖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长幼之序。朋友之信。皆是吾人日用常行。如布帛菽粟。为平常需用底物。所以亘古亘今。可衣可食而不可厌。若绮丽之服。珍异之味。可暂一衣食而已。焉能久而不厌。如布帛菽粟之可常而不易哉。但其语势平常故不易。而非不易故平常。此朱子之训。所以比程子为密。
  喜怒哀樂云云。
子思之言喜怒哀樂。以理气浑沦言之。故发而皆中节然后谓之和。而其发不中节则不得为和可知也。孟子之言四端。就七情之合理气处剔拔出理一边。而指其纯善无恶。所谓分开说者也。大抵四端。非七情之外别有此情。则孟子之剔拔出此个端绪者何也。诚以其兼理气而浑沦言之则无以见性之本善故耳。然子思之言喜怒哀樂。包四端在其中。不可曰专主于气。必对举四端而分开说然后。七情之理一边。为四端所占。而于是乎七情为主气。四端为主理。必如此看。方始分明认得四七理气之条理脉络耳。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87H 页
至于七情之中。只举喜怒哀樂四者。恐是偶取便文而已。然爱近于喜。恶近于怒。欲近于喜樂。其实未尝不兼该也。盖自四端发而流于七情。即所谓理发未遂而掩于气也。自七情发而反于四端。即所谓人心便为道心也。才觉其理发则用力于扩充而不使其为气所掩。才觉其气发则加意于省克而必使其收回道心。此便是紧要著手处。而扩充省克之方。要之又不外乎敬之一字。天理须要扩充。而所以扩充者敬也。人心须要省克。而所以省克者亦敬也。敬又是常惺惺不要昏昧之名。幸须细看圣学十图中心统性情图说如何。
  以性情言之则曰中和。以德行言之则曰中庸。
性情以心之体用言。首章之中和是也。德行总指日用行事而言。则凡篇内三达德五达道九经天道人道等许多道理。无不包在其中。比诸首章之论中和。较放开广阔。如是看如何。
  性之德云云。
朱子曰道非因人方有性之德。若以行道而有得于心训之。则道为因人方有此德字。须如明德训诂所得乎天之意看得可也。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87L 页
无物不有云云。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须知天下无性外之物。则吾心所具之理。谓之无物不有。有何不可乎。
  小注道之大横说云云。
道之大。据地头言故曰横说。道之久。以时分言故曰直说。地头犹言自此之彼。时分犹言自古及今。退陶先生圣学十图中。夙夜箴图说曰。无一席无理之地。何地而不用工夫。此横说也。又曰无一息无理之时。何时而可辍工夫。此直说也。认得此意则可知吾所当行之道。无一物不有。无一时不然耳。
  
无时不然。
然字不必深看。即所谓无一息无理之时。
  虽不见闻。亦不敢忽云云。
不睹不闻。己之所不睹不闻也。独者人之所不睹不闻也。省察于见闻之地。是为谨独工夫。而若不睹不闻则只下得存养工夫。存养无别法。只是常常提起此心。不令昏昧。而其要则只在敬畏二字。且朱子论敬字。以为惟畏近之。则敬畏只是展转相解释。不必就二字更求何字最好也。
  慎其独云云。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88H 页
就念虑方萌处。猛加省察。遏绝人欲之端。是所谓慎其独也。若如来说精明纯一。无一毫杂念。却是未发时存养工夫。
答李公善(性和○癸卯)
萧寺前冬半月款晤。自从别来。每有思想。忽收长笺。良用慰释。况其属意之勤。有不但问暄凉访死生已乎。从审殷秋。侍奉匀庆。研味珍胜。第美祟尚尔。殊切奉虑。弼钦旧痾虽失。宿暑顿剧。苦悯无已。来书中内讼改图等语。已卜贤者趋向之得正。则岂复强设畦畛于丽泽之地哉。但念彼此往复之间。自无躬修之实。而徒事于浮辩。则反不如默守吾太玄之为愈。此实近来名为此学者通患。而在鄙陋尤有折肱之悔。故今于问寡之下。不敢自隐而略㬥其实状。不审贤者以为如何。至其执礼过恭。称道浮实。既非愚陋之所敢当。而秖增傍人之笑囮。幸须千万刊削。病枕艰草。不能一一。
谬询仪节。非懵陋所可容喙。然重孤盛意。别录呈上。可覆视也。第 国恤卒哭前。私家练祥之不得行。既有丧礼补编之载录定式。禫亦当依此例。然练祥可以退行。故有告由。禫则过时不举。恐不必别有告由。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88L 页
未知如何。湖上说只据古礼。以古礼则自依时行亲丧。固有明文。然其如时王之礼何。此在左右参酌而处之耳。
  曾子问条
据曾子问本注。有君丧服于身。不敢私服。又何除焉。(止。)君之丧服除而后。殷祭礼也一段。此皆谓适子主祭居丧者。庶子居官而行君服。适子在家。自依时行亲丧之礼。他日庶子虽除君服。无追祭矣。曾子曰父母之丧。不除可乎。(止。)君子过时不祭礼也一段。谓曾子又疑庶子除君服后。无复殷祭。是父母之服。一生不除可乎。故孔子告以不追除者。非是不能除改也。为此不除。正是患其过于圣人之制也。又引君子过时不祭之事以證之云云。据此则上一段。君丧除而后殷祭。主适子居官而言。下一段。过时不祭。主庶子居官而言。
  三饭,酳,室中之事。
三饭。即仪礼特牲所谓尸三饭告饱。正指黍稷而言。大槩尸三饭告饱。祝侑。主人拜。此礼一成也。尸又三饭告饱。祝侑之如初。此礼再成也。尸又三饭告饱。祝侑之如初。此礼三成也。并皆初献中节次。而所谓尸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89H 页
九饭者此也。然后主人洗角升酌酳尸。酳犹衍也。尸既卒食。又欲颐衍养樂之。又纲目注酳以酒荡口也。室中之事。古者祭礼极备。先有朝践堂上之仪。次有馈食室中之仪。则室中之事。正指馈食而言。朝践用腥。馈食用熟。
  减汤果条。
减汤果。去侑食。不告利成。正是降杀之节。降神辞神进茶等节。虽不言而恐不可略如何。
答李公善(辛亥)
数弓相望。尚苦离索。一枉一疏。慰豁可量。第审栗寒。侍馈履用。每为宿慎所挠。虑仰虑仰。矧今顈变不远。哀苦转切。万须加意保啬。以慰友朋之望也。看书有害。固应如是。然苟从平易明白处。从容游泳。未必不为摄病之一助。是庸仰祝。书末云云。比因杜门打乖。听闻都塞。全不详其曲折。及得来谕。始得其梗槩。然人世啾喧。固其常态。何足介意也。但吾辈名为此学。未有一知半解可以瘉人。而便先有标榜之迹则人言之来。固其所宜。今为左右计。莫若低一头退一步。以百不知百不解自处。而内自循省。嘿嘿加工。如此而犹或不免于人言。则尤当以我必无礼。我必不忠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89L 页
等语。猛加省念。恐不当以猜怒嘲毁。疑人于不必疑之地也。且猜之云者。必其力势所在。足以相倾相轧。今吾辈虽以天畁灵明之觉。不忍甘心于迷溺。然自人视之则殆太史公所谓流俗所轻。如九牛一毛者。曾何足以来人之猜怒乎。愚恐此念横在肚里。则终不免为实德之疵。而难到得和易洒落底境界矣。爱慕之剧。诵言及此。如蒙采纳。或可为竿头一步之助否。大学序文俛字之义。只据近思录治体篇程子说而有所云云。初非有得于经历谙练。而来谕盛加推借。殊切愧恧。近因儿辈请业。旧读易书。权且倚阁。日将鲁论。温过一二板。益信程子昔日识面。今日识心之喻。为不我欺也。俯询朱子年谱。模索供答。然第恐此等论辨。终非切己。必如尹氏说学者之问。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然后。方是切问近思。此意不可忽也如何。
  别纸
丧服劄子曰。嫡子当为父后。以承大宗之重。而不能袭位以执丧。则嫡孙继统而代之执丧。义当然也。此大贤义起之礼。而亦天理人情之所不容已。后儒何敢更有异议。但朱子书奏稿后。引郑志为援。则郑只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90H 页
言为天王斩而已。初无承重之云。似不足为宁宗当承重之證援也。大抵天子诸侯之礼。异于士庶人。嫡孙于祖。自应三年。但父虽废疾而尚存则恐不可遽用父殁承重之服也。天子尚然。而用之士庶则悖缪尤甚。星湖论辨。盖因闵慎家事而发也。然其曰服虽为天王斩之服。而丧不可无主。嗣君当主祖丧云云。则又未尝不与朱子之说通而为一矣。星湖说依教录呈。幸须检看如何。
大全云谷记曰。乾道庚寅。予始得之。因作草堂。其间榜曰晦庵云云。而记文之成。实在淳熙乙未秋七月既望。讲道帖据始作言之故系之庚寅。年谱据既成言之故系之乙未。亦如经注之成。皆以序文岁月论定之例耳。但庚寅正是先生居忧之岁。则服中藏修名胜之疑。果如盛辨。不但此也。先生既葬母氏后。日居寒泉坟庵。朝望归奠几筵。则未知常日馈食之礼。何以为之。大贤之事。未敢轻论。然此等处正不可草草打过。须精思审度。观到会通处。方有所益如何。
无全牛。出庄子。言庖丁解牛。奏刀騞然。脉节腠理。莫不迎刃而解。是其目无全牛也。抱冰炭。来谕推说似好。然诗家引用。必有来历。郭象庄子注曰喜惧战于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90L 页
中。固已结冰炭于五脏。宋何承天铙歌。冰炭结六腑。忧虞缠胸襟。韩诗颖乎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试以此数语参究。则可认得正意出矣。
答李公善(甲寅)
阅夏呻病。㗳焉无谁语。未尝不起怀于高隐。玆承不鄙辱问。满侧理讼尤悔。可卜其迩来用心处。三复醒然。警发多矣。但承美慎近添。殊切奉虑。然计节适卫啬。必不如古人太史公作祟。用是为慰耳。弼钦眼花形槁。衰相已具。而春杪南行。添得聩病。量此精力。更何望于向上事也。惟是嗜在黄奶。宿习未除。偷隙看朱子书一过。盖其大规模严心法。尽有如退陶先生所云。而其中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此两言者。尤是海上单方。夫涵养之要。只在当人默默加工。不待著语赞叹。至于致知之方则读书而穷其义理。应事而寻个是处。最为要切。苟于此勉焉则来谕所谓不如是之药。恐不可外而他求。顾非俞扁而妄进已疾之方。自知可笑。然实感问寡之盛意。而亦出于九折谙练之馀。谅之如何。先祖湮郁之迹。幸赖一时诸君子阐发。而来示诗若序。陈义甚高。尤可庄诵。传致石亭。谨当如戒。而以无的便。姑留弊笥耳。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91H 页
答李公善
国哀普痛。俯询 国葬前私家练祥行否之疑。年前往复。茫不记颠末。而只据今日所见。则丧礼补编成于 英庙朝。而丁丑年间。因礼官陈 启。依曾子问及先正献议 肃庙定式。以私家练祥。待 国恤卒哭后行之之意。定夺受教。已成一副时王之制。所以近年行会。皆依此誊录。恐不可别有他议如何。所示中 贞圣王后丧时。礼曹入启一款。此亦丁丑年间事。而与补编所载。若是相左。实未可晓。山间典籍未备。无以参考可叹。大抵以古礼言之。庶子居官而行君服。则适子在家。自依行亲丧。此当以有官无官为差等之别。而今 国制则不论有官无官。一例卒哭后许行者。似有违于古礼。然时制既如是。故如南溪明斋虽有援古辨说。而卒亦不敢有所违异。幸须照谅而绵蕝之。至望至望。
答李汝扩(晚埈)
神交违面。笋束先之。此古人事也。顾浅陋何足以当之。况其执礼过谦。称道浮实。尤令人愧汗。然犹幸因是而得为承款之渐。则未必不自慰尔。书发后有日。侨中侍学。想益佳胜。书中自讼语。足认雅意之所存。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91L 页
然第以离违僻村。为一大惭悔。则昔贤固亦云。无食问樂土。无衣思南州。吾道固如是。何须戚嗟为也。惟当随遇而安。不住存省之工。是为究竟法。但以讲明求益之道。有望于鄙人。则殆所谓借视听于盲聩。而终不免身勤事左之讥。明者于是乎失言矣。弼钦年颓业荒。加以忧患。况味无可言者。临风布谢。不究所怀。统希照亮。
答金舜瑞(玑浩)
云山一别。恋嫪常切。林生袖里。获收广笺。词理典赡。已足钦尚。意寄勤挚。尤可感佩。因念左右以若才华志尚。若得就裁于大方炉𩏕。则异日进就。胡可量也。顾乃谬属于空疏老废之物则非其人也。既感且愧。剧令人蹙蹙耳。信后月易。侨中侍体益膺珍啬。敩学之馀。日有观省之工否。实区区所愿闻者。弼月初往栖合江先亭。澄潭翠壁。顿豁尘襟。初为留过数月之计。而缘此处麦事大无。既未学服气之仙。则口吻亦非细忧。才到旬馀。竟至罢归。林生委来之意可嘉。而亦不免缘此径还。吾辈败兴事。每在此处。还可笑耳。惟望左右益坚素志。无以贫窭动心。俾为增益之地如何。朴友德明近颇通信否。寄来二韵。字字璀璨。令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92H 页
人爱玩不舍。而所示高什。亦甚清丽。感佩无已。
答金舜瑞
前冬承书未覆。方以自讼。而林生来又此不较垂讯。感愧无量。仍审峭寒。省馀学履增休。且教授之暇。日有探讨之樂。劳溯之馀。实惬愿闻。弼穷庐守岁。又添一齿。精力益衰。旧业卤莽。自知终于无闻。而乃来谕不谅此实状。欲与之上下论量。秖令人骍汗。第详示意欲从事于古人修齐治平之学。而虑其偏枯。要作活弄手段。则恐非朱先生真正大英雄从战兢临履中做将来之旨诀。试加思量如何。要之检约规矩。是儒门第一义。才有放阔意思。便流于猖狂自恣之科。此吾辈之猛加省念处也。感问寡之意。聊贡所见耳。
答李道元(气荣)
前冬收问字。未得修覆。逋慢可愧。而岁又新矣。为问正元。侍彩增庆。侄女亦将幼稳遣未。新举丈夫儿。闻甚妍好。此私家宅相。而姑未之往抚其顶。殊介介耳。弼年来衰相忒甚。而又添一齿。已是六十一岁翁。前去光阴。都属醉梦。有甚精力可以填补得去也。近闻君以家贫亲老。权倚阁学业。身亲犁锄云。以君才谞。不能专力此事。虽为可慨。然以古人先孝悌后文艺
泉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92L 页
之意。则此亦职分之所当为者。先圣云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则以二字。最当著眼看。如儿宽董生之带锄耕读。为是故也。昔有以家务妨学。问于朱子。答曰一日十二时。岂无閒时可读书云。须体此意。偷隙做些工夫。勿令顿至茅塞。毋负天赋之才分。至可至可。试以此质之梅溪函席也。
答柳孙婿致运
送别后。冬月魄而哉明。每静夜寒斋。琅然如听诵声。君可默会此意否。谨惟迩间。侍奉康卫。所读邹书读至几卷。切勿以多诵为能。须沉潜玩味。期有实得乃佳。小学书不云乎。后生才性过人不足畏。惟深思推究者为可畏耳。千万努力。毋负亲庭期待之意。兼慰老夫之望如何。弼乍为薄寒所中。疋似冻龜样缩伏。而最是眼不辨细字。精不储旧闻。每诵古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之句。辄自怃然而止。如君辈年力富强。政当视以为前车之鉴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