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江汉集卷之十八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x 页
江汉集卷之十八
 墓志铭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66H 页
正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 经筵义禁府春秋馆事,五卫都总府都总管 赠崇政大夫议政府左赞成兼判义禁府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成均馆事文贞李公墓志铭(并序)
显庙即位。文正公恩津宋先生时烈。乞骸骨归。弘文馆校理兼 经筵侍读官。文贞李公上疏言。时烈百世之师也。始 先王在潜邸时。时烈为傅。及践阼。命忠清道观察使。以安车就家迎之。既入见。辄屏左右。论伐清事。 下教曰。今者之事。惟患其不能为。而不患其不能成也。使皇天假之十年。则寡人终当出师。卿宜与同志之士。密谋之。曾未四月。而 先王奄弃群臣。时烈乞退。然昔者诸葛武侯有北征中原之志。故昭烈虽已崩殂。而不敢去也。今 殿下如能尽诚勉留时烈。则时烈既许 先王以驱驰。又何敢去也。显庙乃留文正公。居久之。许积用事。尹善道诋文正公。 显庙怒。安置善道三水府。洪宇远上书讼之。会李公为弘文馆副修撰。乃盛言善道,宇远搆为蜚语。荧惑 聪听。将有以中伤时烈。苟不抵法。则臣恐儒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66L 页
林之祸自此始也。未几祸作。流文正公于巨济府。李公坐窜阳德县。其后十年。文正公安置济州。竟赐死。李公又窜长兴府。遂不起矣。呜呼。 先王弃群臣。中原不可恢复也决矣。然文正公为天下明大义。被谗而死。士大夫尊文正公而师事者以百数。独李公与文正公偕得罪。死于南方。岂不贤哉。方宇远论救善道。而陷害文正公也。使李公不出一言。则岂投关海西南千里之外哉。然李公知其必死。而乃能为文正公直其屈。可谓勇矣。李公讳翊。字季羽。牛峰人也。 孝庙三年。举进士。八年。及第。选入 世子侍讲院。为说书。迁拜司书。十年春。入司谏院。为正言。论大臣被酒失仪。 上教曰。殿上一鹗。今复见之。于是小人朴承健论启劾免。文贞公闵维重上疏言。李某刚直。当殿下求言之时。以谏臣首上封事。能言群臣之所不敢言者。而承健狙击李某。杜绝言路。臣窃痛之。文简公洪命夏。亦上疏言。李某劾一大臣。而承健乃敢诋之。诚可谓台阁之羞也。 上大悟曰。李某事。言之愧甚。不知所以为喻也。故事都堂选文学材贤之士。侍读 经筵。而吏曹执笔郎官。又别选新录二员。以自代。号吏曹录。公以清名与录中。初拜修撰弘文馆。迁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67H 页
副校理。由副校理。充忠清左道暗行御史。 显庙元年。进吏曹正郎。充御史。监赈庆尚原襄二道。自庆州入昌原府。岭南之民。遮道泣曰。非李公。我何饱食。自原州入江陵府。关东之民。遮道泣曰。非李公。我必饥死。既复命。又入吏曹。为正郎。明年。出监通津县。司宪府执义吴公斗寅,掌令宋公时哲。言于朝曰。李某岂宜去于 王侧邪。衮职有阙。仲山甫可以补之。故诗曰。王躬是保。此之谓也。今李某出刺通津。则 王躬谁可保乎。乃启言。李某正直。自侍讲 经筵以后。补益居多。不当出外。 上然之。立授校理。方是时。李公兄弟好廷争。被服儒术。有贤行。名重当世。咨议翔。以遗逸。进为吏曹参判。检阅䎘。以材猷。进为议政府左议政。公以名节。治身清严。而见义能自勇往。蹑陷阱。无所回避也。闲居好学。携心经。从文正公质问之。虽疾病。终日讲论不厌。丁父忧。以至孝闻。及服除。入司谏院。为司谏。岭南诸生柳世哲上书。折毁文正公。工曹正郎金寿弘。作辨长文数百言。讥文正公。与善道,宇远之言。未尝异也。公上疏曰。时烈道德渊源。诚可以上继文公也。自 先王时。事之以师傅之礼。 下教曰。予将与卿明天理正人心。何其盛也。不幸 先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67L 页
王弃群臣。功业未就。而小人相继流言。中伤时烈。愿殿下无信谗说。 显庙嘉纳。八年。擢承政院同副承旨。转司谏院大司谏。参议吏曹。出为原襄观察使。初忠肃公金佐明葬其父母。用隧道。公以谓古者。天子有隧道。诸侯以下有羡道。故周官曰。及竁以度为丘隧。隧者。上有负土也。鲁僖公二十五年。晋文公请隧。不许。然则人臣无隧道也。今佐明葬其父母。用隧道。是僭礼也。乃建言。请令佐明改葬之。言虽不行。文正公常称其直。时儒林诸公。亦言佐明可抵罪。于是佐明心怨之。遂恶儒林。居无何。许积之党。列于 王朝。而奸人投书江都。文正公初流德源。徙长鬐。公亦坐窜矣。其在阳德。终日翻书。足未尝践于户外。阳德人至今称公之有学守也。明年。积诛。公召拜同副承旨。擢司宪府大司宪弘文馆副提学。出为庆尚观察使。居数月。擢判刑曹。已而拜吏曹判书。初韩泰东吴道一。与新进不靖之士。诋文正公。坐斥于外。故 朝廷名卿大夫。攻文正公。以附于泰东,道一者。不可胜数。惟领议政文忠公金寿恒左议政文忠公闵鼎重。宗文正公。为之羽翼。由是。廷中始分裂为老少矣。公秉铨衡。甄别贤邪而注拟之。凡泰东道一之徒。卒不内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68H 页
迁。尹世喜诋以朋党。 上大怒。命削仕版。公上疏乞解铨衡。终不许。遂归田里。然 恩遇犹不少衰。由吏曹。改判礼曹。迁拜为兵曹判书。闵公鼎重为 上言。李某泥韩泰东,吴道一。而不内迁者。非敢为朋党之论也。泰东,道一。抵时烈而不止。真小人也。易之象曰。系于金柅。柔道牵也。柅也者。将以止车。取诸金者。为其刚也。今 殿下始贬泰东,道一者。绝柔道也。有如吏曹内迁之。安在其系金柅也。今世喜敢为二人。斥李某如彼其深。亦可谓无忌惮也。臣以谓宜召李某。授国政。以正朝廷。 上称善。为降别谕。敦召之。公终不赴。出为江华府留守兼镇抚使。迁拜京畿观察使。复入吏曹。为判书。固辞不就。又出为广州留守兼守御使。积既诛。其党闵黯继用事。杀文正公。因以为宋氏宾客。皆可芟。于是公窜长兴府。以明年庚午九月二十五日卒。享年六十有二。初葬水原府某里之原。后五年甲戌。追复官爵。遣使者 赐祭于家。 赠崇政大夫议政府左赞成兼判义禁府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成均馆事。又三年丙子某月某日。改葬龙仁县獐项之原。今 上即位。谥文贞。勤学好问曰文。清白自守曰贞。公为人端信刚介。有高节。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68L 页
至死不变。与人言。温柔恻怛。闻者为之感动也。及其辨论天下事。是非曲直与古今君子小人进退之机。凛然有不可犯者。然平居容貌疏爽。无毫毛忿懥之气。四年居铨。而门外无一车辙。人不知其为宰相也。少治文公小学书。尝谓学者成就德行。在于此书。不可以不讲明也。每公退读之不辍。为文辞。操笔立草。在馆职。学士甚众。而劄子不得公藁。不敢出也。自号农斋。笔亦遒丽有雅致。李氏之先。出于侍中讳公靖。王氏时。封三州伯。五世祖讳承健。户曹参判 赠礼曹判书。曾祖讳之信。弘文馆副提学 赠吏曹判书。祖讳劼。 赠议政府左赞成。父讳有谦。师事沙溪金先生。以质行闻。 仁庙即位。举岩穴有道之士。起布衣。至二千石。卒官户曹参议 赠议政府领议政。母淑夫人 赠贞敬夫人坡平尹氏。处士弘裕之女也。有子五人。公其季也。初娶罗州朴氏。某府府使渟之女。再娶完山李氏。缮工监监役宇梁之女。三娶青松沈氏。某府府使之淹之女。皆无子。其尸祀者。侧室男晚达也。晚达之男。曰绾。进士奉事。绾之男。曰济仁。曰济义。济仁之男。曰杓。曰果。果出为济义之后。今县监。初公在长兴时。其兄孙陶庵先生才十岁。尝致书问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69H 页
公起居。公手笔。勉以德美。辞甚切。其后兄孙益力学。为世儒宗。呜呼公其知人矣。今县监请铭于墓。铭曰。
孝庙英武。有志中原。整我师旅。将入蓟门。孰侍 帷幄。文贞李公。朝夕吁谟。骏义是崇。维时文正。徵自畎亩。为 王师傅。不离左右。岂知一夕。 王弃群臣。至于 显庙。流言遽陈。文正蹜蹜。乞赐归休。文贞皇皇。泣请勉留。谗口滋多。乱我 王朝。维尹及洪。相继嚣嚣。文贞抗疏。以讼其冤。赫赫冢宰。匪位不尊。再被放斥。乃投海上。死于烟瘴。其耀万丈。凡士之死。鲜同大贤。烈烈文贞。守道也坚。捍彼狂澜。以从文正。纳诗幽宫。百世其敬。
嘉善大夫司宪府大司宪兼同知春秋馆事徐公墓志铭(并序)
英宗三十年十月丁卯。嘉善大夫司宪府大司宪兼同知春秋馆事徐公。卒于家。讣 闻。震悼。 命有司。赙恤甚厚。以其年十二月庚申。葬于抱川县石门之原。初。 景庙有疾无嗣。故相金忠献公昌集,李忠悯公健命。与诸大臣。请建储。于是 景庙。册 英宗为王世弟。于时贼臣金一镜。阴结宦者朴尚俭,文有道及宫女石烈,必贞。谋危 世弟。乃矫旨。闭清晖门。断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69L 页
世弟问寝之路。掖庭人。日夜皇皇。公忧愤。往见国舅。从容言曰。贼臣阴结中贵人。擅柄用事。三百年 宗庙社稷。朝夕将亡。公方为肺腑之臣。何不调护我 王世弟乎。言甚慷慨。国舅为之感动流涕。誓死以许之。由是。贼臣不得逞射 天之计。而 英宗卒承 大统。公与有功焉。其事秘。人无知者。未几。虎龙起诬狱。先杀定 策诸大臣。又收忠贤尽戮之。 贞圣王后兄子德修。遂被考问。狱既成。廷中震骇。人莫不为。公忧之。公遂尽室归抱川深山之中。躬耕养老。与世隔绝。若将终身。当路者往往除官。以观其志。公闻 命。即日就之。不见形迹。故能免不测之祸。世称其智。英宗即位。公以属籍最近 椒掖。深存谨畏。凡戚里事。虽故常一不蹈焉。时或掖隶。致赐赉讯起居。则未尝不屏营踧踖。靡所措躬。尝上书曰。臣之仲父。自戚联 王室以后。杜门自守。及既卒。稚孙罹祸。特蒙 异渥。冤枉毕伸。待之以肺腑之亲。又使臣滥居华显。一门荣宠。可谓至矣。自古后妃之家。鲜克有终。皆由于贪恋恩宠。诚使臣扬扬名涂。亦不歉于抑损之 圣德乎。 英宗优批。终不许。是时。执政闵文忠公镇远,李文简公宜显。相与语曰。 肃宗之世。苟不得金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70H 页
文忠公锡胄授之兵柄。则何以卫翼 王室乎。今戚里中某最良。宜为 国家。擢之以列卿之位。授之以本兵之柄。如金文忠公故事可也。公正色谓执政曰。朝廷若谓一能有可取者。则抱关亦有荣矣。苟或以外戚之臣。举而为六卿之长。则实有循墙之志。虽灭死。必不就也。故终身固守其志。终不可夺。岂不贤哉。公讳命九。字虞卿。大丘府达城人也。 昭敬王时。忠肃公讳渻。位至判中枢府事。号为贤臣。历四世。至孝僖公讳宗悌。以 贞圣王后父。 赠皇考司评讳文道。议政府领议政。皇祖佥正讳亨履。议政府左赞成。皇曾祖典签讳景需。吏曹判书。而孝僖公有弟曰宗慎。是公之考也。官缮工监监役。有高行不就。用公贵。赠吏曹参判。妣贞夫人金氏。通德郎会英之女。平安道观察使汝钰曾孙也。公幼而聪锐。闻他人所读之书。辄口诵。不错一字。与其夫人李氏。约曰十年吾不成名。当携君偕入山中。不令世人知有我也。至 肃宗四十三年丁酉。擢明经丙科及第。入承文院。为正字。出为察访省岘道。 景宗元年。摄起居注。侍 亲政。升成均馆典籍。迁礼兵二曹佐郎。明年。出为忠清道都事。居一年。自兵曹佐郎。出为江原道都事。明年。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70L 页
又入兵曹。为正郎。 英宗元年。选拜 世子侍讲院司书。升弼善。移司谏院献纳。八月。入司宪府。为执义。初李光佐秉国。以南九万配 肃宗。享于 庙庭。公上疏言。九万得罪名义。不可配 先王庙庭。又言 先王祀 神宗于天子之坛。复 文母于 王妃之位。明儒门师生大义于天下万世。而 实录尚未撰述。无以扬 先王之烈。乞命史臣。专心而编摩之。末又言时政四事。 英宗嘉纳。由司谏执义辅德。升拜宗簿寺正。丙午。丁外艰。明年。选入弘文馆。戊申。清州兵变。以司谏。奔问于 朝。言事者坐论逆臣柳凤辉。至削爵黜。公上疏力救言事者。仍劾承旨不缴还者。英宗宣旨切责之。还下其疏。不赐批。复拜司谏。时景源伯父忠烈公讳璿。观察岭南。甫平逆乱而暴卒。 上震惊。特命公为庆尚道都事。会公季父守醴泉。以嫌未赴。由辅德。移副修撰。辞不拜。出守杆城。居三年。内移修撰。又固辞。以副应教。差 长陵迁奉都厅。升通政阶。拜承旨。壬子。丁内艰。服阕。为成川府使。荐拜全光道观察使。会大饥。流民视公为去留。公既至。移文州县。谕令安堵。巡审田野。咨询民隐。条陈赒赈事宜。甚详悉。 英宗出示群臣曰。予习知徐命九处事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71H 页
详明。今状辞。能得其宜。甚可喜也。十一月。持平郑玉诬劾之。大臣以公有美政。言于 朝曰。递之可惜。 英宗曰。岂可使自引其嫌。而旷观察之职乎。竟递之。自兵曹参议。入承政院。为左副承旨。未几。以户曹参议。出为谷山府使。是时。关西有盗警。大臣言谷当间路。宜遣武臣以御之。 英宗曰。徐命九足以治盗。不必改也。以大司谏召还。擢开城府留守。归拜汉城府右尹,同知义禁府事,五卫都总府副总管。差冬至谢恩副使。为户曹参判。 朝廷以藩翰重于使价。改黄海观察使。公既至。明考课。戢贪猾。以海州民病。修籍供费。乃出廪钱七百两米五百斛。以除其弊。黄州女子年十七。刺杀男子。诣狱请死。公义之。具狱上 闻。引行露诗。傅之生议。 英宗从之。又明年。自海西归。差备边司提调。九月。特拜承政院都承旨兼承文院提调。出为京畿观察使。秩满。拜汉城府左右尹兼同知春秋馆义禁府事,缮工监提调。改司宪府大司宪。与弘文馆,司谏院。启请追夺李光佐,赵泰亿二人官爵。因以为逆恶之源。自一镜,虎龙以来。至凤辉,光佐,泰亿。其党已繁。其根已固。而三司讨之不严。臣窃痛之。 英宗下教。削公职。久之。叙拜汉城府左尹兼备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71L 页
边司提调。明年。除兵曹参判兼归厚署提调。十二月。以 元孙安胎使。如荣川郡。 赐虎皮。明年。由汉城府左尹。拜大司宪。不就。已而。差 孝纯贤嫔墓所都监提调。明年冬。复拜全罗观察使。全州。旧有飞飞亭。世称胜地。宋文正公尝过全州。书其额而记于壁。其后土豪毁其亭。以为丘墓。公恚之。乃移其冢。复其亭。访文正公所书扁记以悬之。观者拭目。扶安县格浦之上行宫颓毁。不足为江都外援。公慨然。亟谋修改。以复旧制。御史韩光会,洪梓。以公为政勤励。多所施措。如轻车之驰熟路。褒奏之。公虽已病。犹治文簿不少懈。老吏出而语人曰。观察虽病。目光射人。如烛肺腑。吾属不敢欺也。公素有知人之鉴。一见逆臣李夏徵。已知其非吉人也。及夏徵为罗州牧。与逆孽尹志交通。公恶之。因事贬黜。然夏徵治民有誉。一朝贬黜。人皆讶之。后夏徵伏诛。始服公先见之明。使夏徵盘据罗州。酝酿逆谋。直遂长驱之计。则湖南五十六州。非 国家之有也。然则公之贬黜者。有功于 社稷大矣。公还朝。疾遂谻。使人纳符。其临没。无一言及于家事。惟以更未瞻 天颜。眷眷不已。遂卒。享年六十三。 英宗甚惊悼。谓侍臣曰。予自在潜邸时。熟知其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72H 页
雅操。官至亚卿而止。深用怆惜。 中宫闻之。亦必伤怀矣。公初配贞夫人广州李氏。孝子 赠持平道命女。溪隐廷立五世孙。宽裕慈惠。妇道甚备。与公同年生。始葬广州。后十五年二月甲子。祔公墓。继配贞夫人高灵申氏。士人大源女。赞成光汉之后。公素与从祖兄参判公命珩同业。其仲子秀朗可爱。公常抱而呼曰吾儿也。卒无子。遂以为子。名之曰孝修。少举进士文科。事公以孝。先公一年殁。官至副修撰。娶正郎李彦臣女。生二子。曰有邻。原任吏曹判书。有防。今吏曹参判。李夫人有二女。长适金百行。继子履温。今佐郎。次适南有定。县监。子公佐。履温继子宪淳。公佐子。曰圣耇。庶出二男一女。男游修。今司果。子有郁,有郯,有邴。孺修。今学官。子女幼。女沈德希。子公绰。女赵德晋。有邻取有防子俊辅为子。有防生二子。俊辅,任辅。公为人疏通敏达。其临事。剖决如流。而平生退让为务。未尝有矜夸之色。自奉谦约。其衣食仅备饥寒。而事亲能致其养。谨取与。一物不肯求于人。而亦不轻予于人。凡立朝三十馀年。常逡巡。处于散秩。言议谋猷。不得展其蕴。知公者莫不嗟惜。而公则夷然不少悔也。故 英宗以公性行清洁而贞固。刚明而恬约。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72L 页
褒于筵席。拟铨任屡年。辄靳 除命。盖出于遂公志也。公少治功令之文。其晚节。笃好辞章。有遗稿若干卷。藏于家。 英宗尝下教曰。徐命九勤于制述。既弱冠。以门户之责。专意明经。数年而成。真奇才也。公自以 椒房懿亲。不任言责。然见义有过人之勇。当一镜谋危 东宫之时。公如不见国舅。则无以转危为安矣。是保护 东宫之功。虽古之名臣。不能过也。公又慈明善决狱。长于治民。成川人为立生祠。全州,松都。皆有碑。至今士民慕其德。不能忘云。公既卒之三十二年。其诸孙以公幽志。属于余。余不敢辞。遂为之铭。其铭曰。
翼翼徐公。既明且哲。辅我 王室。有功有烈。戚联虽近。不易其介。荣进虽蚤。不见其泰。 景庙践阼。贼臣内讧。阴结妇寺。以挠 东宫。公时忧愤。乃见国舅。默默不发。悉屏左右。请保 世弟。以宁 宗国。国舅涕泣。誓死效力。 世弟既安。遂承 大统。公犹兢兢。不喜柄用。优游田亩。若将终身。 英庙嘉之。临筵谆谆。曰卿贞固。予之肺腑。煌煌金钺。五授藩辅。膏泽所被。靡不歌咏。公之在 朝。名义始正。及其作伯。风声乃树。纲纪既肃。惟惠是布。固辞列卿。何德之光。铭玆幽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73H 页
石。永垂无疆。
通政大夫司谏院大司谏安公墓志铭(并序)
公讳杓。字士定。竹山人也。远祖讳孟聃。 庄宪王时。尚公主。封延昌尉。谥良孝。高祖讳缜。礼曹参判。曾祖讳相亿。荐授翊卫司副率。祖讳允迪。 赠左承旨。考讳宗海。清州牧使。妣淑人坡平尹氏。郡守夏教之女也。公幼俊伟。才学语。言貌动止。如成人。及长。喟然叹曰。士生斯世。不闻道。无以自立。遂从南塘韩先生元震学。与诸贤讨论经旨。多发挥。 英庙三十年。登增广丙科及第。隶承文院。摄起居注。 上问陈抟坠驴事。公对曰。陈抟坠驴。为苍生喜。得真主之意也。抟见宋祖。请买华山。已识尘埃天子也。 上曰。所见极明透矣。是年八月。丁外忧。服阕。又摄起居注。 上曰。予素知其为人矣。明年。侍 亲政。升典籍。迁兵曹佐郎。入司谏院。为正言。由 世子侍讲院司书,文学。改吏曹佐郎。出监慈仁县。未几。选入都堂录。为戚人李潭所泥。而公一笑不自辨也。明年。始入弘文馆。为副校理。特 命仍监慈仁县。寻召拜弘文馆修撰。辞不就。以文学。迁司谏院献纳兼司书。明年。转副修撰。复入兵曹为正郎。又明年正月。丁内忧。服阕。拜司书。出补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73L 页
固城。以亲嫌免。升司宪府掌令。拜宗簿寺正。改侍讲院弼善。进司仆寺正。以冬至书状官。赴燕都。律己甚严。象译莫敢售其私。及复 命。归橐萧然。人皆服其清慎。至平壤。复拜献纳。寻进司谏院司谏,司宪府执义兼南学教授。明年。由掌乐院正。复为司仆正。会济州饥。 命择良吏。大臣荐安某可牧济州。 上曰。真实可贵。予欲一试久矣。乃擢授济州牧使。 面谕曰。济州远在海中。值岁饥。民将尽刘。去年近臣尹蓍东奉旨而行。以母病免。卿其往而抚绥之。公遂受 命入海中。宣布 圣德。以兴学校。为己任。自汉挐山。至海堧数百馀里。橘林相属。而渔民杂居其中。力役最多。公既至。询其弊源。悉蠲之。牧使渡海。济州民。立马来迎。公以谓海门有舶。安用马为。乃令民无立一匹。每大冬。贡橘 京师。一月中。殆无虚日。公为悯水陆之劳。丰赐资粮。济民至今颂其德。环岛以南。多耆老。世称南极老人星。当秋分时辄夕见。故济州人年高者有百馀岁。而儿齿犹不之脱。公设宴。招延本州年七十以上耆老七百人。各赐藜杖。诸耆老相与鼓舞以为乐。济州故称耽罗国。西通中州。公课试海堧之士。随其才而施之赏。弦诵之声。与中州无以异也。又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74H 页
择武士。日射帿。视其能否而赏之。文武彬彬。非昔日课试之比也。居数月。以事坐罢。公将归出。莅津馆。民皆哭。声闻海外数十里。旌义守。为风所漂。船几危。公躬自救之。既中流。遽遇飓风。船人皆咎旌义守。公笑曰。死生有命。况铜虎在余腰间。 王灵所暨。必无忧矣。乃兀然立于柁楼。为之文。投于海中。风遂定。舟中之人。得复生。公之力也。及还 朝。拜刑曹参议。入承政院。为同副承旨。转右副,左副。改兵曹参知。拜司谏院大司谏。以朝参未承 召命。流海南。不踰十日。 命宥之。寻为青松府使。以事罢。明年。由兵曹参议。出为灵岩郡守。月馀。解归。居二年。复为大司谏。以议律事。配康津。一月而宥。冬。拜骊州牧使。明年。观察使置之中考。公笑曰。吾欲决归已久矣。遂罢去。后明年癸巳闰月六日。卒于家。享年六十四。以是年五月四日。权厝于杨州古州之原。配安东金氏。 赠吏曹参判时叙之女。有一男曰光烈。生四男二女。男长鼎寿。次益寿。皆早殁。女适金文根。二男一女。皆幼。内外孙曾若干人。公少醇谨。事父母。婉顺无违。与兄弟友爱融洽。敦宗族。曲有恩情。好质素。不近华美。而平居。杜门却扫。不事交游。约己如寒士。天性然也。常晨起。整衣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74L 页
端坐。翻诗书。最爱大学,中庸章句。终身研究。不释手。尝谓家人曰。富贵贫贱。自有定命。吾何以位不称德为耻也。呜呼。公如非南塘之训。则乌能安其命而不悔如此哉。铭曰。
吾闻济州有骏马。能行千里。故牧使每岁贡马数百匹。以奉 乘舆。然济州之可贡者。岂特骏马而已哉。士亦有不羁之材如骏马者。安侯既为济州牧。首访文武材俊之士。岂将贡士登于 朝而奉 乘舆也欤。济州虽有人材。安侯为牧使。未尽数月而罢去。焉知士之为不羁之材而登于 朝哉。此吾之所以为朝廷惜之者也。
赠嘉善大夫司宪府大司宪李公墓志铭(并序)
公讳述原。字善叔。延安人也。八世祖吏曹判书讳崇元。谥曰忠简。后二世。有讳继俊。退居居昌熊阳里。乡党称双清先生。生子求仁。官至咸镜北道兵马评事。又二世。有讳汝馠。承仕郎。公之曾祖也。祖讳重吉。官至金海都护府使。父讳延雄。 赠承政院左承旨。母曰 赠淑夫人恩津林氏。汝植之女也。公幼俊拔有折冲材。及既长。知名县中。 英庙四年。李麟佐叛。陷清州。杀忠悯公李凤祥忠壮公南延年。将犯 京师。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75H 页
居昌县监申正模。日夜皇皇。不知所出。欲得文武兼备者。以保一境。乃招公委之军事。公慨然叹曰。逆贼起于清州。节度使被执而死。吾将见岭南郡县之又将陷也。即日入县。治军事。正模大喜曰。吾县诚得人矣。初 景庙疾大渐时。李光佐终不请设侍药厅。以故国人不知 上疾之且大渐也。于是。逆贼沈维贤乃诬 上。扇动中外。麟佐闻之。与其弟熊辅发难。文简公郑蕴曾孙遵儒。居父忧。乃脱衰服。改名希亮。自安义县南里叛。刻木为印。裂锦为旗。据古仓。安义县监吴遂郁弃县遁。公谓正模曰。希亮逆节狼藉。为人臣子。义不可逃匿求生。请发兵以讨希亮。正模即令发县兵。将士惊散。投希亮者。以百数。独慎克终。以乡吏。从公不去。公与克终。榜于县门曰。县民如有从贼者斩。已而。希亮移檄书。正模恐惧。与其母踰墙而走。公徒步二十馀里。追正模于山谷中。执其裾。感慨而言曰。吾闻主辱臣死。今希亮谋犯 京师。此神人之所共愤也。何故弃城。为妇人女子之事乎。正模泣曰。御贼之责。君其当之。希亮入县。遣壮士五十馀人。索公呼曰。李某安在。公拔剑。手自搏击。为所缚。希亮陈兵责公曰。昨日移檄。尔何不整兵以待之。公大骂曰。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75L 页
尔曾祖文简公。忠贞之臣也。尔何忍背文简公。而叛国家乎。古人曰。兵出无名。今尔之兵。诚无名。是逆臣也。吾岂有从逆之理乎。希亮怒曰。汝何敢拒我兵乎。公又大骂曰。我不能食尔之肉。可耻也。希亮支党罗崇坤曰。李某骨强。请斩之以徇军中。希亮曰。不用上刑。不足以惩违令者。乃使崇坤。斩其頞。公临死颜色不变。高声大骂曰。希亮叛。崇坤亦叛邪。目鼻断。须臾立死。三月二十三日也。时年五十。有赤电。出枕流亭。县人异之。以其年六月二十一日。葬于熊阳。配慎氏。之诚之女。 赠贞夫人。有子一人女二人。子曰遇芳。从右营将。讨希亮。居昌壮士吕海达。生擒希亮。献于军中。遇芳立斩希亮首。一军皆称为孝子。 上命吏曹。授司仆寺主簿。未几。出监开宁县。女适安世彦。次适郭景绩。遇芳有子四人女一人。子长曰景烈。次曰秉烈。次曰承烈。次曰志烈。女适赵铨。公既死。 上遣御史李宗城。 赐祭于家。旌其门。 赠嘉善大夫司宪府大司宪。 命观察使。立公祠。 赐号褒忠。景源伯父忠烈公观蔡岭南。闻公死节。谓诸将曰。李某如不死节。则岭南其无人矣。然则公之死节者。非特为一县之光。诚可谓岭南有人也夫。铭曰。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76H 页
惟毅而有力。以守其志。惟勇而有断。以成其忠。頞之截兮。心如石。命之陨兮。气为虹。既旌门闾。遂立庙宫。义烈之报。亦孔之隆。
赠嘉善大夫户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五卫都总府副总管洪君墓志铭(并序)
君讳霖。字春卿。其先南阳人也。曾祖讳有庆。参奉。祖讳珬。节度使。考讳受命。佥节制使。尝隶兵曹。为军官。金文忠公锡胄判兵曹时。知受命。沉默不泄。召与计事。大悦之。乃使受命。钩许积父子阴事。受命谢曰。始许积判兵曹也。小人亦尝为麾下。固知今日不从令。明日必死。然钩知旧将阴事。此非麾下所忍为也。小人死不敢奉令矣。且将有令。汤火不辞。是职也。焉有不职而处麾下乎。遂归家。卒以穷死。君初讳震。少严洁。事母至孝。 英庙三年。忠悯公李凤祥。以忠清道节度使。镇清州。有荐君廉谨自守者。凤祥辟君为裨将。初领议政李光佐执 国之命。举李思晟。为平安道节度使。权益宽为咸镜道观察使。郑思孝为全罗道观察使。权詹为忠清道观察使。合诸道将犯 京师。于是其党李麟佐起于清州。前一岁。乃为蜚语曰。明年。南师且至。国中人莫不震怖。凤祥裨将梁德溥。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76L 页
最为凤祥所亲近。阴结麟佐。受货赂。乃谓凤祥曰。蜚语不足为备。凤祥信之。君从容为凤祥言曰。麟佐潜伏州境。养死士。日夜伺衅。盍为备。凤祥不从。忠壮公南延年亦为之言。竟不从。德溥喜曰。事可济矣。遂与其所私妓越女。觇凤祥寝处动止。以报麟佐。而凤祥犹不知也。明年三月十五日。麟佐果反。前一日。伪言送葬。以兵器藏于丧车。置州北大薮之中。及是夕。天大风雨。麟佐乃发大薮中所置兵器。薄城下。德溥先导入营门。至运筹堂。凤祥醉解衣而睡。德溥怵惕不敢入。乃使越女。引麟佐。直入卧处。凤祥惊起。田堂北。至竹林中。诸将士皆鸟鼠窜。君守库。方在营外。见火光绕运筹堂。立拔剑直趋以入。妓海月。抱君之腰。泣而语曰。事不测。独公奈何入死地。君骂曰。主将危矣。我上有八十老母。犹不可顾。岂从汝言而苟生邪。推之而出。门已闭矣。爬其壁。十指皆折。壁既撤。庭中剑戟森如也。四面炮声动天地。索凤祥急。君直前呼曰。我乃节度使也。麟佐执之。有识君貌者曰。非节度使也。遂舍之。及执凤祥。将杀之。君跃进伏凤祥上曰。我乃真节度使也。贼牵去。君立蹴之。夺其剑。击伤数人。麟佐令卒前缚之。诱降万方。君瞋目曰。恨不能斩汝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77H 页
之首。岂降于汝。以求活邪。麟佐以剑交斫之。君临死。骂不绝口。麟佐叹曰。此忠臣也。即欲无杀。恐伤我故杀之。然事成。当录汝后。君复骂曰。我固无子。即有之。岂为汝逆贼用邪。遂死。时年四十四。葬杨州芦原之原。 上命有司。旌其门。 赠嘉善大夫户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五卫都总府副总管。又 命从祭表忠祠。君纤弱如不胜衣。然内性刚毅不屈。作松柏歌。以见志。初娶府使金衍锡之女。有女一人。适李震肇。又娶完山李氏。稷之女。有遗腹孪。二男子。长曰汉龟。以公荫。仕至别提。次夭死。震肇有子三人。曰义升。曰义晟。曰义勖。女一人。适郭震周。汉龟有子。曰儆。自三岁。廪食不绝。初海月欲从君死。而有身。顾未之乳。遂不敢死。及遗腹男子既生。辄自杀。以明其志。铭曰。
将之于士。与君臣未之有异也。然军将为贼所杀。而麾下不死义也。闻君之风。则中心安得无愧也。
菊塘郑君墓志铭(并序)
君讳后侨。字惠卿。河东人也。 惠庄王时。有讳麟趾。位至议政府领议政。谥曰文成。君之几世祖也。曾祖讳海善。副司猛 赠军资监正。祖讳俊。起礼宾寺主簿 赠工曹参议。父讳泰建。行副护军 赠汉城府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77L 页
左尹兼五卫都总府副总管。母 赠贞夫人金海金氏。直长宗信女也。君幼端雅。甫成童。负笈山寺。僧徒击钵声未撤。辄成一诗。观者异之曰。真奇才也。及长。专意古文辞。尤工于诗。尝曰。为诗如学仙。胸中莹然无尘滓。然后方可为诗也。故君之迹。多在于田野之间。而音调泓峥。萧瑟自中宫商。岂得于天而发者邪。弘文馆校理申公靖夏。以文学。闻于当世。辄邀君。与之唱酬。三渊金文康公尝叹曰。唐诗绝已久矣。而郑君描物之妙。不可及也。其为文。不喜组织而纡馀。无穿凿痕也。忠简洪公致中。使日本。以忠烈黄公为之副。君从行。倭人拥马乞诗笺。君挥笔。迅若风雨。观者啧啧不已。争相板刻传玩焉。及忠烈公观察岭南。君又从。明年春。岭南乱作。人心汹惧。君须臾不离左右。未几。公卒于营中。君于是从丧而归。又明年。以岭南劳。拜佥知中枢府事。年已高。杜门谢客。读书不倦。 上入耆社。升嘉善。未几。拜同知中枢府事。推 恩三世。以年八十。又加嘉义。与槎川李公秉渊。相追逐。每当花辰。以杖屦逍遥竟夕。人皆称神仙中人。常欲得一区林泉。为终年栖息之计。而竟未能如其志。乙亥六月十一日。终于家。享年八十有一。以其年某月某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78H 页
日。葬杨州觉心之原。君性慈仁。孝于亲。友于兄弟。不喜矜饰。不设畦畛。家甚贫。不能自存。而亲戚有饥饿者。亦救恤。视世之龌龊猥琐。若将浼焉。每对人。必以古道责勉之。平居洒扫。超然危坐。非疾病。未尝偃卧。所好者。唯山水与文章耳。又喜菊。种于窗外而相对焉。故号曰菊塘。配贞夫人密阳朴氏。通德郎大蕃之女也。先君三十三年而没。享年四十六。今年八月十三日。祔于君墓。生子二人女二人。男德涵,德濂。女长适全圣泽。次适金淳。铭曰。
吁嗟郑君。微而莫阐。壅而莫展。泯而莫显。孰知厥隽。
贞敬夫人宋氏墓志铭(并序)
议政府领议政文简李公讳天辅之夫人曰恩津宋氏。故顺兴府使讳相维之女。礼曹判书文僖公讳奎濂之孙。 赠吏曹判书讳国铨之曾孙也。年十六。归于李氏。今 上三十七年三月丙寅。以疾卒。五月壬寅。葬富平府下梧亭高里之原。祔文简公也。景源少从文简公为文章。日相往来。公素贫。豆糠不给。而夫人闻景源至。辄欣然为设脔肉以饷之如不贫者。文简公尝与夫人居嘉平朝宗山下。夫人菜食心乐之。公归语景源曰。吾妻林泉之乐。甚于吾。景源以是知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78L 页
夫人之贤也。夫人柔静。有至行。善事舅姑。喜礼法。虽寝疾病。未尝以乱剃亵服见公也。公不治产。家益贫。夫人朝夕鬻裳衣。具饭一盂。进于公。鼎无馀饭。而夫人犹覆空盂。若有饭。不使公知也。文简公晚。由乙科。入弘文馆。为正字。才十四年。拜国相。夫人以 恩从。封为贞敬夫人。宗族皆贺。而夫人独无喜色。尝谓公曰。吾闻盈者必亏。公立朝仅十四年。功名过骤。人安得而不忌也。愿弃官。偕归丘园。居未几。公果被诋。夫人叹曰。往时与公入嘉平深山之中。朝夕菜食。诚可乐也。使公早退。则僇辱岂如是乎。今年正月。公先卒。夫人疾笃。却药曰。从公于地下。吾之志也。已而卒。实公既葬之二日也。夫人享年六十五。无子。以公族弟国辅子文源为后。女三人。长适赵㻐。次适吴载纯。次适徐有防。吴生一男。允常。景源既与文简公。相往来。知夫人之贤也久矣。今夫人卒。而景源铭之于墓。不溢其美者。是不负夫人之德也。铭曰。
静雍雍兮敦有履。躬俭德兮服不美。昭女则兮貌齐庄。为公戒兮言琅琅。山嵯峨兮可与归。庶终世兮守吾饥。公先终兮矢相随。葬二日兮下殉之。志之烈兮光百世。刻此诗兮纳诸竁。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79H 页
赠淑人李氏墓志铭(并序)
赠淑人骊州李氏。承文院权知副正字,奉直郎 赠通训大夫司谏院司谏兼春秋馆编修官讳奭之配。输忠贡诚翼谟修纪光国功臣辅国崇禄大夫兼兵曹判书判义禁府事,知 经筵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春秋馆成均馆事,长溪府院君。谥文贞公讳廷彧之次妇也。幼贤明。能通诗书百家。言足知果敢。年十几。归于黄氏。文贞公天性严毅。长妇尹氏。有妇德。初见舅姑。文贞公不可于意。笞其姆。及见淑人。器重之。每事必咨。未尝以少妇待之也。初正字以文贞公命。出为伯父吏曹参议讳廷式后。平秀吉乱。参议公卒于平壤。正字君从丧归葬。凡馈奠。能致其礼。人皆以淑人之孝为难及也。淑人工诗有神趣。往往警绝。见人之文。能定其高下得失。正字赴举。率常以所作之文。示淑人。而淑人一无所许。至光海三年别试。正字对策。及退归。淑人见其所对策。喜曰。必中。已而正字果登第。淑人鉴识多如此。文贞公既卒之六年。长子承旨。被仇人申慄诬告。下狱死。正字逮系得减死。安置钟城。文贞公夫人赵氏。时年八十一。长妇已没。独淑人终养赵氏。尽孝道。赵氏怡愉如平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79L 页
常。不知家难也。岁秋八月。淑人告于赵氏曰。请往见夫子而归。赵氏许之。淑人乃为男子服。匹马出塞二千里。见正字于钟城府丛棘之中。明年春。归侍赵氏。尝夜不寝。思正字。作月入诗。会近臣有诵陈者。光海君问曰。谁所作也。近臣对曰。黄某妻李氏所作也。光海君为之恻然。命量移正字于兴阳县。感淑人之至诚也。奴儿之难。 仁庙出守南汉城。 王都守者。闭四门。禁人避兵。淑人于是具戎服。躬率家众。呼门者曰。李司谏承命扈从南汉城。趣开城门。门者望见其戎服。莫敢沮之。门遂开。全家而出。世以是称其智略。后几年七月初八日。淑人卒。享年几十有几。以某年某月某日。葬于金蝇之原。以祔正字。淑人有子一人女二人。子长曰坤载。举进士 赠承政院左承旨。女长适李性恒。司宪府执义。次适金益烈。承旨有子一人。曰裒。全州判官 赠吏曹参判。参判有子三人女三人。子长曰尔中。次曰尔明。举进士。官缮工副正。以老加同知中枢府事。次曰尔章。礼曹参判。女长适李义著。次适金尚铉。知事。次适任弘望。知事。淑人考判官讳缁。吏曹参判审后也。妣宋氏。判官应秀女也。初承旨生才三岁。正字君从文贞公。入会宁。鞠敬仁叛。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80H 页
淑人避去。与承旨中夜相失。莫知所在。会淑人女奴殷春。负承旨入深山中。滴露草间以乳之。竟得不死。岂非天哉。铭曰。
烈烈淑人。女子之英。夙知文辞。能定权衡。正字御魅。朔方之城。二千馀里。孰问死生。从我夫子。其心则贞。有崔金蝇。万世同茔。我作斯铭。以鸿厥声。
赠淑夫人金氏墓志铭(并序)
赠通政大夫承政院左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黄公讳坤载。夫人庆州金氏者。故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左议政兼领 经筵事监春秋馆事, 世子傅。忠翼公命元之孙。权知承文院副正字,奉直郎 赠通训大夫司谏院司谏兼春秋馆编修官讳奭之妇也。幼端慎。能知礼法。忠翼公谓家人曰。孙女。诚哲媛也。年十六。归于黄氏。光海四年。承旨公以疾不起。居三月。黄氏家覆。正字兄弟子孙男女。无少长。无不系狱。于是金氏与皇姑骊州李氏。从姒妇宜宁南氏。南氏子妇德水张氏。皆被逮。于时。承旨未及葬金氏。衰服入狱中。拲手号哭。诸狱卒为之流涕。光海。亦悯其无罪。谕大臣曰。金氏。故相孙女。其释之。金氏既释。后十年。入怀德县山谷中。尝谓吾夫长水人。乃携其子。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80L 页
判官裒。徙居长水天蚕里。以终其齿。 仁庙十有八年庚辰六月十六日卒。享年四十有六。是岁某月某日。葬坡州。祔承旨墓。判官裒有子三人女三人。子长曰尔中。次曰尔明。缮工副正。次曰尔章。礼曹参判。女长适李义著。次适知事金尚铉。次适知事任弘望。曾孙以下若干人。铭曰。
煢煢夫人。履幽亦光。终免于难。其德则章。
孺人朴氏墓志铭(并序)
朴氏。世为务安人。判书讳义龙。入 国朝。为名臣。务之人至今俎豆之。后九世。有县监讳训。寔孺人高祖也。曾祖讳尚文。以孝旌闾。祖讳寿岗。考讳始赫。世其孝。人称为三世孝子。孺人年二十一。归于权公。时公家贫。孺人手自麻枲。终夜不寝。朝则招诸仆。戒之曰。今日垦某田。溉某水。各授以事。无不得其宜。僮仆无敢违其令者。缩衣减食。勤苦自治。行之十年。粟馀于库。衣馀于箱。皆孺人之力也。然未尝一日舍业以嬉曰。吾职也。敢忘其劳。公殁。将欲死而下从之。不饮糜者七日。既而喟然叹曰。权氏三世亡后。惟我一妇人在。我其死。谁能存此家。自是强饮之。亦不近菜酱。每哭。血泪被面。衣襟尽赤。观者莫不流涕曰。吾闻无声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81H 页
而涕出。谓之泣血。血从泪下者。始见于孺人也。公之殁。孺人时着袷衣。仍其衣。三年终不易。常伏于寝门之外。虽隆冬永夜。风雪交加。未尝去。或谓之曰。妇人之丧夫者多矣。而未闻如孺人者也。夫死既葬。孺人亦已衰矣。何自苦如此。孺人泣曰。不死。盖有待也。儿长。吾必死焉。公尝欲具石于先墓。未果而殁。孺人叹曰。吾所以营财。徒以公在。今公已殁。吾安用此为。追成其志。是在我也。尽出其所藏数千缗。置石舅姑墓。并及于公之墓。竟以毁遇疾。才终丧而殁。癸未二月二十日也。孺人智识英睿。意虑超远。聪悟强记。一闻语。终身不忘。论人物臧否事得失成败。未尝不悬中。虽男子未易及也。葬于韩山郡斗门之原。祔公墓之左。元妣金孺人祔右。金孺人。清阴先生尚宪之玄孙。文翼公寿兴之孙也。不以族贵而骄。执妇道甚恭。权氏何其多贤妇人也。余闻权公孝友慈良。清修谨拙。盖所谓善士也。两孺人俱贤。可谓盛矣。而卒无子。公之嗣遂绝。天之所以报施贤人者。果何如也。权公讳援。字仁仲。安东人也。习斋讳擘。贤而能文章。于公为六世祖也。曾祖讳谦。祖讳惕。奉事。考讳尚。公其所后子。公又取族子为嗣。呜呼。古之烈妇。居夫之丧。未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81L 页
闻有泪化为血者。孺人之贤。古未尝有也。况立石先墓。丈夫子之所难能。而孺人以一嫠妇能之。不贤而岂若是乎。余特表而书之。以识其贤。铭曰。
孺人之哀。血从泪下。贞心所感。终古不化。烈烈其精。无昼无夜。融结土中。赭及桑柘。列女有传。其书盈架。我铭幽堂。亦史之亚。
贞夫人郑氏墓志铭(并序)
贞夫人东莱郑氏。忠清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巡察使,公州牧使李公秀得之妻也。年十七。归于李氏。今 上四十五年三月壬辰。以疾卒。享年七十四。葬于公州日新原。景源少从李公游。月馀留连以为乐。郑氏具膳飨景源。惟恐寁归。每馈食。必问景源所嗜者。景源食少。则郑氏未尝不忧。至食饱。然后乃悦。他亲客或至其家。则郑氏亦戒婢子。洁酒浆而厚奉之。景源以是知郑氏之飨宾有礼也。李公为州。谨法度。人有干请于郑氏者。郑氏正色曰。吾岂敢以私灭公。累我夫子哉。卒不听。李公晚而登第。遂升为通政大夫承政院同副承旨。宗族皆贺。而郑氏独无喜色。谓李公曰。君子有禄仕者。得全性命。亦一幸矣。李公终身服其言。景源以是知郑氏之事夫有义也。李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82H 页
公所后子思弘病跛。不应有司举。告于父母。从景源学古文章。郑氏戒曰。学文章与学道。未之有殊也。尔学文章。宜执贽以见尔师。于是思弘乃束脩。造景源门。请行古师弟子礼。景源辞焉。思弘曰。吾母郑氏有命。不敢违也。景源以是知郑氏之教子有法也。郑氏皇考曰。锡老。缮工监监役。皇祖曰复先。罗州牧使。皇曾祖曰载海。艺文馆检阅。郑氏贤明多知虑。孝于继母。事舅姑。能致其诚。与妯娌言。必顺柔驯。养二妾。皆有恩。李公寝疾。凡四月。身不脱衣。夜辄沐浴。祷于天。宗族无不嗟叹之。亲属同爨。或十年或五六年。能汎爱与相雍睦。然郑氏不幸无子。而思弘力学。蚤死。又无子。岂非命邪。李公世家韩山郡。皇考讳万稷。江原道观察使。皇祖讳泰渊。平安道观察使。皇曾祖讳德泗。义禁府都事 赠吏曹参判。思弘既没。以其兄参奉思重季子奎应为之后。始李公友善景源。而景源夫人沈氏。与郑氏相候问。最相得也。郑氏卒。沈氏悲恸。泫然流涕者久之。今李公退居公州。为郑氏请铭于墓。景源何忍不铭邪。铭曰。
锦水之阳兮。李公攸宅。夫人番番兮。百年偕谷。维田有穋兮。维园有壶。从公而归兮。与共怡愉。纁𥿘先逝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82L 页
兮。夫人之乐。瘗此铭辞兮。垂于无极。
恭人宋氏墓志铭(并序)
韩山李奎英鲁之,奎亮晦之母恭人恩津宋氏。故顺兴府使讳相维之女。 懿陵参奉讳思重之妻也。参奉父曰敦宁府都正讳秀辅。祖曰江原道观察使讳万稷。曾祖曰平安道观察使讳泰渊。恭人六岁。知幼仪。能佐长者。执女红。足不下堂。顺兴公为书女范。以授之。日夜服习。不少倦。及笄。端慎好礼法。宗族无不称其行。年十六。归于李氏。方是时。王舅观察,皇舅都正与王姑夫人金氏,皇继姑夫人慎氏。皆在堂。恭人柔顺有妇德。谨守矩则。虽微事。必致庄敬。金夫人曰。孙妇体小度大。能识丈夫之所不能识也。观察公曰。古所谓女中之英。孙妇是也。慎夫人亦爱恭人。犹未知舅姑之言信然也。参奉既卒。都正公曰。吾妇可任宗事。而吾未死。不忍以祭祀宾客。劳吾妇也。及都正卒。慎夫人谓恭人曰。舅没则姑老。古之道也。吾老矣。宗妇之事。将传于汝。恭人对曰。男女正位。此家道之所由成也。亡夫不幸蚤世。冢子受重。则祭祀宾客之事。非冢妇谁可传者。慎夫人遂从其言。然恭人嫠居三十年。事慎夫人尽孝道。夙兴盥栉。必怡声。问其所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83H 页
欲。有命之。应对必敬。具饘酏。以致其养。慎夫人尝而后退。手不释麻枲丝茧。闺门肃肃。慎夫人喟然叹曰。先舅姑常称吾妇之为人矣。今吾妇事吾至孝。而内治又能严敬。吾始服先舅先姑有鉴识矣。后慎夫人寝疾病。恭人朝夕侍药饮。及居忧。身自馈奠。不敢以年老而废也。诸子固谏。恭人泣曰。吾年且将七十矣。去死未远。岂非吾终孝之时乎。卒不听。明年。疾革。谕诸子。自虞至祥。更定祭物。以从俭。正席而卒。丁亥十一月辛亥也。享年六十九。以明年戊子二月己未。祔葬于公州桧谷参奉墓左。恭人慈惠简言语。笃行安义。不喜华靡。于货利。尤淡如也。有子三人女一人。男长即奎英。从余学。有高材。未成而没。次即奎亮。次曰奎应。为叔父后。女适都事金安默。奎英生二男一女。男长坤载。馀皆幼。奎亮生一男四女。女长适沈能禧。次适南鼎来。馀皆幼。都事生三男一女。女适李始源。男皆幼。恭人曾祖讳国铨。 赠议政府左赞成。祖讳奎濂。官至礼曹判书。退居田里。以清节竦动一世。谥曰文僖。始顺兴甚爱恭人。常教以六经史记之言。然恭人略解文义。而不自见。虽兄弟。不知恭人之通古今也。呜呼贤哉。铭曰。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83L 页
猗嗟恭人。维德之贞。嫠居疏食。内竭其精。悲哀之积。遂蚀右睛。孰谓恭人。哭孤而丧明。
淑人李氏墓志铭(并序)
故议政府领议政文庄申公讳琓之孙妇曰淑人星州李氏。工曹判书靖宪公讳光迪之孙。处士讳元辅之女。通川郡守讳曙之妻也。年十八。归于申氏。庚辰十一月十七日。以疾卒。享年六十八。其明年辛巳正月二十五日。葬于广州鹤岘之原。淑人幼事靖宪公。庄慎有礼。靖宪公常置膝上。读周易。淑人一闻能辨别卦爻彖象。靖宪公最心爱之。靖宪公夫人郑氏善知人。于诸妇女。少许可。独令淑人。视内事。淑人时年才十岁。朝夕服勤如长者。郑夫人亦称其能也。及淑人为申氏妇。文庄公夫人郑氏性严重。内治修洁。而淑人柔顺恭谨。终不失郑夫人意。郑夫人曰。李氏诚贤妇也。淑人皇舅平云君。晚多疾病。不能寝。淑人侍旁。读女史。虽盛夏。终夜不辍。不知汗之沾衣也。平云君曰。吾儿娶妇如此。吾无忧矣。通川端洁有文行。与其兄吏曹参判讳昉。名重当世。已而通川不得第。家又甚贫。而淑人经纪百事。终不使通川知也。有一宗室。闻通川之有贤子也。欲以其女妻之。通川笑谓淑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84H 页
人曰。吾贫矣。许之何伤。淑人辞曰。宗室女。非儒家之所宜取也。吾有十指。鬻针缝。必不饥饿。岂可与公子之家为姻娅。藉其侈富乎。通川为之改容。淑人尝视通川疾。百馀日。身不解衣。至肉烂而生疽。宗族宾客。皆为之咨嗟太息曰淑人贞一之德不可及也平云君讳圣夏。平山人也。官至敦宁府都正。夫人朴氏。议政府左议政文纯公讳世采之女也。淑人明达多知虑。勤于女功。其教子严而有法。子二人。长大权。为人后。次大年。今户曹佐郎。女一人。适李奎英。早没无子。大权有子二人女三人。景源少从通川游甚相好也。通川卒。而淑人又下世矣。今大年状淑人之行。来乞铭。景源流涕不忍辞。乃为之铭曰。
有齐淑人。女子之师。既端且敬。又惠而慈。维绳维墨。不错毫釐。夫子有友。铭以章之。
贞夫人李氏墓志铭(并序)
贞夫人韩山李氏。通政大夫承政院左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讳祯翊之女。 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五卫都总府副总管讳必天之孙。嘉善大夫司宪府大司宪兼同知 经筵事尹公讳得和之妻也。母曰蔡氏。 赠嘉善大夫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84L 页
司宪府大司宪讳勋瑞之女也。夫人柔顺。自幼时。未尝少拂父母意。年十九。归尹氏。事皇姑能遵礼法。皇舅没。尹氏家贫。夫人躬自亲井臼。以供馈奠。亲戚莫不称其孝。承旨公论南九万流北方。夫人中夜祷神天曰。神天活我慈父。今 上元年。承旨公蒙 恩释还。人以为夫人至诚所感也。蔡夫人年踰八十。夫人每岁。必往省。具衣服。备酒酱。以致其养。乡党宗族。皆咨嗟曰。女子之孝。非男子所能及也。夫人慈谅乐施与。处妯娌中。能和惠。不失其欢。好卑谦。不喜骄贵。垢衣弊裳。出入于鼎俎之间。洒扫濯溉。而不知劳也。以丁丑二月六日。卒于家。享年七十二。初葬长湍石浦原。后三年己卯八月二十三日。改葬朔宁佳哉原。有子三人女一人。子长曰显东。次曰在东。县监。次曰宪东。进士。女适府尹金颐柱。惟李氏。自文康公讳之菡。明于儒术。虽妇人。亦知礼法。岂文康公馀教。犹有存者邪。铭曰。
于嗟夫人。知礼法兮。谦谦自下。不贵挟兮。栉縰然后。见其子兮。闺门持敬。洵女士兮。
赠贞敬夫人南氏墓志铭(并序)
故议政府左参赞靖翼金公夫人南氏。其先宜宁人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85H 页
也。七世祖讳彦经。以儒学。徵为吏曹参议。学者称东冈先生。曾祖讳宅夏。敦宁府都正。祖讳道揆。司谏院大司谏。父讳直宽。缮工监监役。夫人七岁。听其兄纪溟所读书。辄默诵。能通其义。及治身。必遵内则列女传。容止静雅。辞气雍和。父母爱之。诸亲党称为女士。年十四。归于金氏。所后姑贞敬夫人李氏。方严有法度。夫人柔顺执妇道。不违其志。李夫人爱之如女。故终身闺门之内。无间言也。本生皇考孝靖公。常称夫人之行曰。吾妇诚贤明也。监役公归老丘原。夫人日夜思慕之。未尝不泣下沾衣也。好俭约。不御文绣曰。缟衣布裙足矣。金氏家旧传珠贝多奇玩。而夫人不饰于髻。不缀于佩曰。舅家旧物。不敢伤污也。今 上二十二年丙寅六月十三日。以疾卒。享年二十有六。其七月某日。葬于杨州啸皋之原。后二十六年。 赠贞敬夫人。明年壬辰九月二十四日。与靖翼公合葬焉。公讳时默。清风人。议政府领议政文贞公讳堉之五世孙也。夫人天性喜施与。振人之贫。御家众。曲有恩爱。婢仆有过。能容之。不见怒色。生子一人。曰基大。弘文馆应教。应教生子一人女三人。幼。铭曰。
纯衣兮上顈。夫人之俭。明珠兮不佩。惟志之贬。谦抑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85L 页
自持兮。德无瑕玷。铭昭后世兮。光不可掩。
赠贞夫人韩氏墓志铭(并序)
韩氏之先清州人。自太尉兰凡。九世。有光禄寺少卿确。 成祖时。诏家 京师。终不肯。谥曰襄节。又四世。有清原尉讳景禄。于夫人为七世祖。曾祖曰 赠承政院左承旨讳硕俊。祖曰 赠吏曹参判讳彬。考曰江原道观察使讳重熙。妣贞夫人延安金氏。汉城府右尹澋女也。夫人幼时。从其兄弟受学者。旁听经史文字。如小学所录九容九思,程子四勿箴,朱子小学题辞及敬斋箴,范氏心箴,陈氏夙夜箴之属。皆能诵习之。少长则辄自晦而不出。人不得以知之。年十九。归于柳公讳懋。事舅姑。敬而有礼。事君子。主于无违。而随以箴规。教诸子。则虽幼必责以饬躬操行之方。尝书所诵诸箴及圣贤格言。付诸壁上。令朝夕讲读而行之。敬养志于学。终日危坐不辍。以其幼弱而难于持久。人或劝以便坐。夫人不许曰。箕踞则心必慢。遂手縇敝席而与之坐。以助其功。义养尝赴试归。夫人问试题何文。对以汉二十八将事也。座中无能悉其人者。夫人为之历数诸将名。次无少错曰。吾幼从人旁听而记之者。汝为士而乃不能邪。家甚贫。而处
江汉集卷之十八 第 386H 页
之怡如。对人无求乞语。观察公为承旨。有怀银而求为宫隶者。夫人责而却之。常语其子曰。吾父吾舅。皆有清德。虽贵而未尝为家人营产业。吾之贫常也。无愧焉。汝他日出而仕也。宜自励而无忝二祖也。夫人天性慈祥安重。言语简静。步履端正。虽遇急遽。不失其仪。于婢仆。不呵怒箠楚。常夜久乃寝。晨起而扫除堂室。手执女功以终夕。出入则持丝枲自随。其勤苦如此。是以。其在室及嫁。内外亲党。皆诚服而称道之。夫人之教成于家。而及于亲党者。有如是矣。古者妇人。皆有学。自汉以来列女传。可考而信也。夫人未尝学六经。而言行本于礼法。盖天性近于道也。有子二人女二人。子长敬养。以孝闻。 赠持平。次义养。文科参判。女适参议黄升源,摄注书李心传。敬养无子。以义养子咏为后。夫人卒于戊辰七月十七日。享年五十四。初葬杨州松山。丁亥九月。迁公之墓于横城禾谷泰歧山下。而夫人祔焉。铭曰。
夫人之学本于经兮。礼以为服。左九容而右九思兮。闺门肃肃。孰投白金兮。莫知余清白自牧。玉佩𤨿𤨿兮。与夫君而偕谷。诒明训而教子兮。永百世而齐遫。铭于墓石兮。彤管无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