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x 页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书
书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65H 页
上领议政
待罪人权万不胜痛迫之私。敢冒死上书于委官大相公閤下。伏以万名出逆招。被论台章。席稿私次。已跨数朔。而台臣不复举论。鞫厅不为请拿。私情冤郁。已不可言。而亦恐有歉于 朝家重鞫体之道也。谓万不冤也。则拿问正罪。在法当然。谓万冤也。则宜拿问查出。使得清脱。而踰时引月。一向置之黯黮之科。岂不痛迫乎。万出身才四年耳。声名未达于 朝廷。心事未孚于上下。万之为忠为邪。为君子为小人。实 圣聪之所未烛。大臣诸公之所未知。则万之冤状。惟万自知之。万之兄弟妻子知之。亲戚乡邻知之。而 圣上与诸公。实未能知之矣。 圣上未知臣之无罪。而泛以勿问为教。诸公不知万之无罪。而不为之请拿。使万而有罪。斯亦幸矣。使万而无罪。则岂非万万不幸。万万痛迫也哉。窃伏惟念 圣上之教以勿问。出于忧蔓延虑俱焚之盛意。大臣诸公之不请拿问。亦所以将顺 圣上盛意之意。而胁从染污之类。虽或施以不治之治。开其自新之路。不害为 大圣
待罪人权万不胜痛迫之私。敢冒死上书于委官大相公閤下。伏以万名出逆招。被论台章。席稿私次。已跨数朔。而台臣不复举论。鞫厅不为请拿。私情冤郁。已不可言。而亦恐有歉于 朝家重鞫体之道也。谓万不冤也。则拿问正罪。在法当然。谓万冤也。则宜拿问查出。使得清脱。而踰时引月。一向置之黯黮之科。岂不痛迫乎。万出身才四年耳。声名未达于 朝廷。心事未孚于上下。万之为忠为邪。为君子为小人。实 圣聪之所未烛。大臣诸公之所未知。则万之冤状。惟万自知之。万之兄弟妻子知之。亲戚乡邻知之。而 圣上与诸公。实未能知之矣。 圣上未知臣之无罪。而泛以勿问为教。诸公不知万之无罪。而不为之请拿。使万而有罪。斯亦幸矣。使万而无罪。则岂非万万不幸。万万痛迫也哉。窃伏惟念 圣上之教以勿问。出于忧蔓延虑俱焚之盛意。大臣诸公之不请拿问。亦所以将顺 圣上盛意之意。而胁从染污之类。虽或施以不治之治。开其自新之路。不害为 大圣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65L 页
人盛德事。将顺诸公。亦可谓得体。而如万之明白无罪者。决不当以治胁从之律治之。请少陈之。万虽为人浅薄。学识蔑裂。而世居忠顺之乡。粗闻父祖之教。忠君死国之义。讲之有素。闻变之初。舁疾入府。忝为义兵将参谋。誓心讨贼。草檄驰文。倾谱所之储。收一门之粟。助纳义粮。昼夜营画。忘食与寝。坐闻安抚营初二吹者数日。同事者为之感叹。见募者为之愤发。必欲与贼从事。少泄极愤。虽王师迅扫。义旅旋罢。而忠肝义悃。自谓质神而无愧。千万梦外。遭此罔测之诬。羞愤痛迫。五内崩陨。方欲抉腹披心。以暴其至冤。而 圣上置而不问。不许其辨别昭伸之路。使万虽免一时拷掠之苦。将何面目立于世乎。万久欲拜书于委官诸相公閤下。庶几转闻 天陛。得以就理。而本月初一日。重经暑疟。继而泄痢交作。气息奄奄。四五日来。兼有头痛喉渴左手不仁之症。贴席涔寂。与鬼为邻。末由操纸笔为文。拟于病势少间之后。致身于金吾门外。一陈所怀。见今症情无减。日子许久。今若泯默不吐。朝露溘至。则终为污蔑之鬼。永渎忠贞之风。长逝者之魂魄冤恨无穷。玆敢口占一二。倩手缮写。冒昧烦渎于崇严之听。而急迫之诉。语欠宛转。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66H 页
极知猥越。无所逃罪。而情穷势蹙。不得不如此。伏乞閤下矜其冤而悯其穷。一奏 筵席。划即拿囚。及此一息未泯之前。就理而纳供。则罪臣冤状。庶几暴白。夫然后 圣上可以烛臣之无罪。诸公可以知万之无罪。万亦得以戴冠穿衣。复立于世。岂不快哉。古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彼金吾沮洳之地捶楚之场。必欲夯致垂死之喘。甘受锁纽之苦。非万万至冤。不为也。惟閤下垂仁察纳焉。万无任涕泣祈恳之至。
与吴参议(命新)
逆变前史所未闻。天佑 宗祊。 圣武赫然。右相公承 命讨罪。不日迅扫。功存社稷。名载鼎彝。神人之庆如何。逖在遐陬。久未承眄。年前仄承尚书公捐馆之报。书慰亦阙。顾念分谊。惭悚何极。即日令候起居何如。仰慕不已。万命途险衅。先行已尽。眇玆孤蒙。常恐先训之坠落。千万梦外。遭此非常之诬。家声之忝辱。身名之玷污。无复馀地。叩心呕血。欲诉无从。 圣恩天大。曲为昭释。夫名出逆招。不许拿问。 特教湔涤。古所未闻。含 恩戴德。非糜粉可报。而顷者伏闻右相公 筵中奏达之语。虽使万自为之辞。不过如此。其感颂尤宜如何。昔叔向不见祈奚。范孟博不谢
与吴参议(命新)
逆变前史所未闻。天佑 宗祊。 圣武赫然。右相公承 命讨罪。不日迅扫。功存社稷。名载鼎彝。神人之庆如何。逖在遐陬。久未承眄。年前仄承尚书公捐馆之报。书慰亦阙。顾念分谊。惭悚何极。即日令候起居何如。仰慕不已。万命途险衅。先行已尽。眇玆孤蒙。常恐先训之坠落。千万梦外。遭此非常之诬。家声之忝辱。身名之玷污。无复馀地。叩心呕血。欲诉无从。 圣恩天大。曲为昭释。夫名出逆招。不许拿问。 特教湔涤。古所未闻。含 恩戴德。非糜粉可报。而顷者伏闻右相公 筵中奏达之语。虽使万自为之辞。不过如此。其感颂尤宜如何。昔叔向不见祈奚。范孟博不谢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66L 页
霍谞。万虽愚无所识。窃闻古人之义。固不欲踵相公之门。烦相公之记室。而乃吾丈则先人之执也。昔年亦一蹑轩屏。一进鸣谢。实无不可。而令公方在大相公郊迸之中。致身纳拜。终涉非便。含意莫遂。罪悚又万万也。 圣上虽下清脱之教。而分义有不敢率尔下乡。缩伏私邸。悚息以俟。日昨闻老母重病之报。盖以不肖事过虑煎熬。致生此病。私情罪痛。方寸如焚。今方束装南归。自此拜晤无期。临纸怅缺。不知所云。
上赵左相(显命)
仲夏甚热。伏惟相公閤下体候起居以时康福。东郊之拜。出于十年想望之馀。閤下不相疏外。诲语谆复。万之迂愚。辄恃盛眷。披露心肝。不自觉其辞说之繁猥。既退而省。骇汗浃背。盖亦野性不閒于事面也。虽大度包容。不以为罪。而揆以贱分。诚悚惧咋悔。愈久而愈不能自安。时则閤下方在逊辟之中。而 天眷弥隆。恩谕络绎。谓閤下幡然复起。以幸世道。仄闻百牍连上。俛许恩递。自閤下私计言之则诚得矣。而苍生之失望大矣。区区不胜忧慨之忱。然高卧东冈。日有温理观玩之味。是又世道之幸也。万白首粉袍。殊无兴绪。而归觐老母。为一开颜。亦 天泽馀润也。向
上赵左相(显命)
仲夏甚热。伏惟相公閤下体候起居以时康福。东郊之拜。出于十年想望之馀。閤下不相疏外。诲语谆复。万之迂愚。辄恃盛眷。披露心肝。不自觉其辞说之繁猥。既退而省。骇汗浃背。盖亦野性不閒于事面也。虽大度包容。不以为罪。而揆以贱分。诚悚惧咋悔。愈久而愈不能自安。时则閤下方在逊辟之中。而 天眷弥隆。恩谕络绎。谓閤下幡然复起。以幸世道。仄闻百牍连上。俛许恩递。自閤下私计言之则诚得矣。而苍生之失望大矣。区区不胜忧慨之忱。然高卧东冈。日有温理观玩之味。是又世道之幸也。万白首粉袍。殊无兴绪。而归觐老母。为一开颜。亦 天泽馀润也。向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67H 页
者以从先祖事。猥干崇听。岂有以辱记否。从先祖发轫之初。旋遭士祸。名位不显。德业无闻。然初既被选于贤良。登第不数月。见擢南床。其为一时名流所推重。可知也。今 圣主因庙堂建白。有己卯诸臣 赠职赠谥之教。奇德阳,李滩叟诸公。已次第褒 赠。恩漏重泉沉魂。为之感泣。此实东方数百年所未有之盛节也。从先祖本职甚微。易名之典。虽不敢望。犹循例赠爵。或不在诸贤之后。而大宗伯郑公推诿铨曹。首铨久旷。论启之节。不即举行。诚恐 朝廷美意。往往寝格。不能普沾。归语族人。使之赍奉事迹若干条。及时西上。申以奉请于閤下之听。诚以閤下于岭中事。随件致力。诚意勤缛。岭中士流。凡有所祈恳。非閤下之庭。无可开口故尔。惟閤下曲垂采摭。乘间陈 启于登对之日。使潜德幽光。得以阐扬。则终始之惠也。皇甫相公复官事。诸公以难处为言。而閤下于其难处处。处之裕如。真个善体得 明陵遗教。善导飏 圣上休命也。万忝在皇甫公外裔之末。归扫先垄。记所尝奉禀于閤下者。心口相语。人心一动。鬼神已知。皇甫氏不昧之灵。必有所翘企祷祝于閤下之庭者矣。事系先故。覼缕及此。无任恐惧之至。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67L 页
上赵左相
冬至阳生。伏惟 三殿圣候履端纳吉。相公閤下罢休院直。夙夜之劳匀候起居。日益增卫。区区抃贺。曷胜言喻。向者 宣览旧书。 特旨致意。诚旷世一有之盛节。擎奉南归之初。士林文告院祠。推李监役光庭为训长。行相揖礼于庭。升堂讲论首尾十数日而罢。又方劝谕学子。私自温习。以月朔就讲于训长之座。庶几不负我 圣上恩谕之盛意。 特旨刊附先祖年谱之下。谨印呈一件。并此赍送两书。幸各赐一言之重。俾得传示永久。千万大愿。言行录当初入梓。实藉相公捐施之力。宜有清文张叙之事。近思 宣览之日。閤下又与闻 圣教。合有揄扬志美之道。故敢此烦恳。非万之言。实南州士林之言也。
上赵左相
初秋尚热。伏惟 三殿平安。相公閤下匀候对时万福。区区伏慕之至。万性本疏迂。平居不能治家。使妻子不免于饥寒。其无牧民之才可知。除授本职之初。宜即自列请免。而家有老母。急于便养。冒没赴任。亦既踰年。妨贤病民。无一善状。投劾径归。直朝暮事尔。然既有官守。宜塞一日之责。故春初备书郡瘼。申于
冬至阳生。伏惟 三殿圣候履端纳吉。相公閤下罢休院直。夙夜之劳匀候起居。日益增卫。区区抃贺。曷胜言喻。向者 宣览旧书。 特旨致意。诚旷世一有之盛节。擎奉南归之初。士林文告院祠。推李监役光庭为训长。行相揖礼于庭。升堂讲论首尾十数日而罢。又方劝谕学子。私自温习。以月朔就讲于训长之座。庶几不负我 圣上恩谕之盛意。 特旨刊附先祖年谱之下。谨印呈一件。并此赍送两书。幸各赐一言之重。俾得传示永久。千万大愿。言行录当初入梓。实藉相公捐施之力。宜有清文张叙之事。近思 宣览之日。閤下又与闻 圣教。合有揄扬志美之道。故敢此烦恳。非万之言。实南州士林之言也。
上赵左相
初秋尚热。伏惟 三殿平安。相公閤下匀候对时万福。区区伏慕之至。万性本疏迂。平居不能治家。使妻子不免于饥寒。其无牧民之才可知。除授本职之初。宜即自列请免。而家有老母。急于便养。冒没赴任。亦既踰年。妨贤病民。无一善状。投劾径归。直朝暮事尔。然既有官守。宜塞一日之责。故春初备书郡瘼。申于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68H 页
使台方伯谓本郡众弊。封山为弊首。封山罢则众弊自去。状 闻之际。单举封山。及接备局关文。閤下又费辞陈 奏。以按节时所亲见者言本郡人民散亡。田野荒废。专由于封山。语极亲切。所以 圣上有开纳之意。封山有可罢之望。而若其设封久近及土之宜否。材之美恶。请令水使查问。亦临事慎重之盛意也。万惟当恭俟 朝廷处分。不宜更有所烦溷。而到今水使之意。却有多少疑违之端。其于论启之际。如有爽实之语。则一身得罪。有不足恤。而残邑积弊。终无可袪之日。不得不略举事情。仰干威尊。伏愿閤下恕其罪而察纳焉。本郡有五封山。而内浦,石庄。是康熙甲子所封。通度,大芚。是康熙丁卯所封。花济。郡案不书始封之年。而但曰雍正元年九月。还属炭山云尔。则五封山要之非 祖宗朝久远封山。而甲子丁卯。亦六十馀年矣。其土品宜于松。则岂无可用之材。五山无非石角。远而望之。但见众石嶙峋。其寄生者拥肿屈曲。不合于用。有目所睹。不待查摘而可知。日昨得见水使文移巡营者。则以本郡封山为宜松之地。而郡守之欲罢。惮于禁护之难。与前后面禀时说话。大相径庭。万于此诚怃然失图矣。设令诸封山宜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68L 页
于松。而有可用之材。花济,内浦距海门六十里。石庄距海门七十里。通度,大芚距海门为八九十里之远。论以距海门三十里设封之事目。其当罢灼然矣。况鱼谷是甲子所封。而以距海门五十里罢之。则石庄,通度,大芚之在鱼谷上面者。尤岂非当罢者哉。大抵本郡据在洛江入海之口。以形便言之。为关防至要之地。视东莱,釜山为尤紧。何者。釜,莱薄在海岸。其有缓急。手不及措。故壬辰之乱。以郑佥使,宋府使之忠节。而数日之间。骈首就歼。虽其风声义烈。至今有生气。而无补于当日之胜败矣。若本郡处地。差间缓急。有及措之顷。此丽时所以置防御使于本郡。而以东平,机张属之者也。本郡有识之见。每追论往事。未尝不咄咄曰。壬辰之变。郡守赵公不赴死于东莱。而退守江口栈路。与密阳府使朴晋相应。则清,密全矣。即今蔚山有兵营。东莱有水营。莱伯又行守城将事。今虽不能置防御使于本郡。如丽代之为。然江海要地。南北无间。自 朝家一依西北江边每邑置独镇例。以本郡为独镇。增修城堞。精抄军卒。以时习射习放。为江海间控扼之地。断不可已也。此言诚有理。本郡已属东莱。今难分置别镇。如西北之为。然罢无用之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69H 页
封山。使四散之民。次第还集。独非帅臣之责。而水使始主当罢之论。劝令报巡营状 闻。及备局关文既下之后。却不免有疑贰之见。岂不慨然之甚乎。本郡盛时。民户近五千。人口几至数万。而万赴任之后。考见帐籍。则民户仅二千。人口仅四千馀矣。人家所率。虽多寡不齐。而多者累十口。少亦不下三四口。故古者民户近五千。而人口至数万之多。今之人口视户数。未满二倍。此其故可知耳。本郡南面。以年年水患。人民初不入居。北面以封山之弊。逐年散亡。户口岁缩。而每当式年。守令迫令分户。以充前数。父子兄弟奴主之合户于前式者。一一分析。所以人口之少如此也。近来户役繁重。而前式年父子兄弟奴主合力而应之者。今式年各自分应。民何以堪命乎。三代盛时。七口之家任三人。六口之家。二家任五人。五口之家任二人。郑玄谓人家老弱多而丁壮少。故其任使如此。盖所以宽民力也。三晋大夫。亦识此义。故尹铎之为晋阳也。以减户数为保障之第一义。而今之守令。却不识此义。况本郡二千馀户。除黄山驿属及各寺僧居士。则本郡所属民户。不过一千九百馀户人口四千馀口。除士族校院生公私贱男女及良人中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69L 页
老弱。则丁壮只是千馀名矣。以夫家法五百十二人。用七十五人之例论之。则良丁一千。当以五百十人为兵。其七分之六。则休养抚恤。随阙随代。然后民力纾。所谓民尽可为兵。而不尽为兵者也。此则非所论于今日。若本郡丁数。仅千馀名。而良役军保之额。至一千八百七十五名之多。一家之中。父子兄弟虽十人。无一人非军保。噫。何其与古昔先王之制异也。丁卯以后。民人散亡者亦多。然其千名则诿以名付帐籍。而不许变通。亦有辞矣。其八百七十五名。非可削木而代之也。所以逃老故填充之际。往往以年岁未满者苟充。而各营不识民口元数之不足。每每推论。不亦可悯之甚乎。况本郡民力凋弊。为一道之最。而各项责出军保之数。以米则一百四十馀石。以木则一千九百六十馀匹。以钱则四千五百九十馀两矣。以此之故。军保逃散者相望。其身布还谷。举皆徵出于其族属。族属亦不能支堪。举皆逃走而一境空虚。试取逃亡军保。前年身布及还谷徵推之数。一一打算。则正木为一百八十匹。还谷为五百七十馀石。不捧则生事京外各衙门。捧之则因一人而剥十人之肤。今秋徵捧之时。又未知几人受刑。几人撤家而逃。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70H 页
不得不就各其人所居邻里而徵之。今年秋冬。一境之民。殆无馀存。玆岂非庙堂诸大爷之所宜怵然加意。思所以上 闻变通者欤。原其弊端。徵族之多。由于军保之贫不能保存。军保之贫不能保存。由于田野之不辟。田野之不辟。由于民人之散亡。民人之散亡。由于封山之多弊。封山罢则许多弊端。可次第减杀。然非今日罢封。而明日尽袪众瘼。愚谓本郡军保千名外。其八百七十馀名。移送民多之邑。然后庶有馀氓安保之望。其名色谨具别纸。伏望谋及备局堂上诸公。其京外军兵中桩定不可变者外。急速变通。使江海要地。得有所藉。则 国家幸甚。民人幸甚。此外又有一事宜禀者。不避渎挠。敢赘陈焉。本郡有所谓甘东仓者。朝家划给中道以下大同米。水运储峙。谓之下纳米。使之用旧畜新。以备不虞。或釜山倭饷不足。或惠厅经用不足。或江都军需不足。或诸道凶。皆以本仓米漕转资给。其不可使之陈久不可食明矣。而统营及二十八镇浦放料之后。馀米一并闭蓄。乙丑馀米。为二千馀石。丙寅馀米。为八百馀石。丁卯馀米。为一千二百馀石。合而计之。为四千馀石。并今年放料后馀米。则留库之数。将近五千石矣。其着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70L 页
土处。举皆腐烂。米粒狼藉。蒸郁之气。已犯第二蕝。其最上蕝无湿气者。亦皆陈霾色渝。已生蟱蠹。不可不及时改色。故春间论报巡营。巡营帖移惠厅。该厅堂上。以三南列邑此等之请纷纭。不许改色。诚为慨然。三百馀州。何处无储峙。而江海间数多储米。与陆邑若干所储。紧歇不同。及时改色。使人可食然后。方为缓急之需。炮粮放下之际。皆以新米受去。新者出而旧者蓄。入数多而出数少。陈陈相仍。将归暴殄。此岂军国少虑哉。储置改色。非每年所可为。今年牟麦。因春夏多雨。有名无实。六七之月间。民人愿受者甚多。而寝格不许。坐失机会。岂不甚可慨然乎。向者朝廷许令列邑各陈邑瘼。故谨已论报营门。而论启之际。似致迟延。此事自备局分付惠厅。别关行会。使得趁闰月半前举行。则容有愿受者矣。今此所陈。无非一邑巨弊。而若储峙米事。又不但为一邑利害而已。伏愿宽其渎挠之诛。而禀 旨特施之则幸甚。干冒威尊。无任恐惧俟罪之至。
上赵左相
老炎转炽。伏问相公閤下匀候起居何如。不任区区伏慕之至。万既无学识。又乏才具。骤当弊邑。一瘼未
上赵左相
老炎转炽。伏问相公閤下匀候起居何如。不任区区伏慕之至。万既无学识。又乏才具。骤当弊邑。一瘼未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71H 页
袪。诚恐终负 朝家委寄之意。以速罪戾。春初。将邑弊各项。论报营门。而封山事外。一并刊落。目下切弊。无急速变通之望。政此歉叹。即伏见备局关文。 朝家因宁海府使郑彦儒陈章。许令列邑守令各陈邑弊。我 圣上轸念民隐。见牛哀羊。其于苏残起弊。奠安存保之者。如此其切。哀我远方之民。庶蒙均施之泽。谨以前状中所论及数件切弊。更报巡营。第恐巡营收聚列邑弊状。论 启之际。动费时月。故撮其大略。拜书奉禀。而文辞荒杂。又多有事体间不合之语。诚为悚惶。封山虽幸得罢。若入于折受中。则其弊反有甚于封山。此未然之事。虽以閤下密勿之猷。恐不得豫以陈闻于 紸纩之下也。大抵本郡处洛江入海之口。数十年来。上游流沙。堆积海门。江水不泄。故少有雨潦。汎滥之患。无岁无之。以此之故。西南土地。尽是涂泥。而北面经壬戌沙汰之后。尽成沙石。夫兖州之土。其品为中下。而作十有三载然后。其赋入与他州等者。以兖当黄河下流之冲。水激而湍悍。地平而土疏。被害尤剧。九年之后。水患虽平。卑湿沮洳。土广人稀。生理鲜少。故其赋入如此。杨州之土。其品为下下。而其赋为下上。荆州之土。其品为中下。而其赋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71L 页
为上下者。人功修也。本郡土品。为杨州之下下西南皆是周礼所谓咸泻之地。年年水沉之患。非特九年之水而已。而因此封山之弊。人民尽散。非有杨州人工之修。则其田宜以六等改量。然后民人庶有保存之望。此意或可从容奏达于晋接之隙耶。杨,兖之地。其大数千里。其间亦岂无中上土品。而圣王不与民计较。特据其大体而论之。此政后代所宜效法者也。郡西北三四十里。平原广野。篷蒿满目。西南四五十里。但见蓬荻连天。一望无际。岛中之民。皆失田土。惟以芦荻为生涯。细者织作簟箔。大者编作笆篱。转输和卖。以资一时之急。而一自诸宫家各衙门折受之后。一芦一荻。不敢私占。于是渚氓之解没水者。日采小螺而食之。谓之螺饭。而其无水才者。并与螺饭而无之。岂非可哀之甚耶。舆地书。书海于梁山。而所谓海者受洛江巨浸。故水性不咸。无煮盐资生之利。而其害于谷者。有蟹灾螺灾灭虫灾洒咸灾海溢灾水沉灾。北面因无用之封山。而有熊灾豕灾。玆八灾者。他郡所谓水旱风霜。直是常事。无恒之民。其何以无迁徙之患乎。宁海则得侍从臣为宰。故邑弊得以 上闻。及时变通。而本郡无陈疏上达之阶。积弊如此。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72H 页
变通无路。伏乞閤下曲赐哀怜。图所以保存之。则生民幸甚。累渎崇严。无任恐惧。
上句管堂上
春阴。伏惟相公閤下台候起居。对时万福。正月廿七日节目。祗奉关文。谨悉我 圣上得摄养之宜而机务无滞。 元良有明习之益而敩学并修。遐远小臣。窃不胜鳌抃之忱。万于南下之后。拟呈告求递。旋有储置仓库失火之事。被营门催促。黾勉就职。目今伐木陶土筑堰等役。一时并举。民力莫周。已极伤恻。而南阳败船米累百石。今春当为叠徵。江仓烧烬米千馀石。秋来又当徵出。梁山之民。真个垫溺于水火之中矣。一瘼袪而一瘼生。比如医家所谓走马疮者。才决于此。又结于彼。流走脓溃。莫可收拾。气血俱空。死亡无日。虽使良吏方便善画。亦难为之地。况迂拙如万者。何能拯救斯民。不至溃散耶。閤下向日见教以为通度以下蓬蒿荟蔚之处。无非水田。冬末归路。见原野尽烧。阡陌呈露。声川深川间周回三四十里之地。在在皆然。是何骖騑拂过之顷。审察原隰间事。若是纤悉也。一自罢封令下之后。流民稍稍还集。他境人入来者。亦多有之。荒墟废田。次第修治。不出十年。
上句管堂上
春阴。伏惟相公閤下台候起居。对时万福。正月廿七日节目。祗奉关文。谨悉我 圣上得摄养之宜而机务无滞。 元良有明习之益而敩学并修。遐远小臣。窃不胜鳌抃之忱。万于南下之后。拟呈告求递。旋有储置仓库失火之事。被营门催促。黾勉就职。目今伐木陶土筑堰等役。一时并举。民力莫周。已极伤恻。而南阳败船米累百石。今春当为叠徵。江仓烧烬米千馀石。秋来又当徵出。梁山之民。真个垫溺于水火之中矣。一瘼袪而一瘼生。比如医家所谓走马疮者。才决于此。又结于彼。流走脓溃。莫可收拾。气血俱空。死亡无日。虽使良吏方便善画。亦难为之地。况迂拙如万者。何能拯救斯民。不至溃散耶。閤下向日见教以为通度以下蓬蒿荟蔚之处。无非水田。冬末归路。见原野尽烧。阡陌呈露。声川深川间周回三四十里之地。在在皆然。是何骖騑拂过之顷。审察原隰间事。若是纤悉也。一自罢封令下之后。流民稍稍还集。他境人入来者。亦多有之。荒墟废田。次第修治。不出十年。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72L 页
本郡生齿。庶几有蕃殖之望。何莫非閤下赞成之力也耶。但此民少军多之弊。实为目下难堪之端。救此之术。惟有置独镇一着。此意曾已面禀。玆又拜书提警。非但为除一邑签丁之弊而发。实出于为 国家固圉之方。惟閤下垂察焉。本郡为江海间必守之地。閤下已于罢封时。为 圣上言之。其言与前辈奏议中说话。不谋而合。閤下又方位在大司马之职。筹边制胜。讲无遗策。若失今不图。则东南保障之地。设施无日。是敢不避烦猥。重渎崇严。盖亦不得已也。本郡江口距达城。不过二百里。江口失守。则不数日。藩营被兵。壬辰之事可监也。壬难之前。若就本郡。置镇设备。如丽代之为。则倭寇必不敢从清密路内犯。而其时郡守赵英圭赴死于东莱城中。江门不守。涯岸无阻。密阳府使朴晋摆阵鹊院。只手难抗。毕竟纵贼拦入。金梦村睟以本道方伯。住脚不能。退次江右。致有郭忘忧檄数之举。岂不慨然之甚乎。崔讱斋睍于壬难之后。按节本道。图上岭南形便。条陈惩毖之策。其第一条曰。梁山之仇法谷。金海之竹岛。为贼所必据。我所必守。而壬辰之前。制置不早。使贼先据。至今梁山江口。有三处倭城。至八年撤兵之日。始撤屯戍。此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73H 页
最得地利之胜。深致慨惋之意。其言诚有见矣。以人物形体言之。梁山尻脽也。大丘腹心也。鸟竹,秋风。咽喉也肩胛也。尻脽不敛而腹心溃。咽喉不守而肩胛病。旬月之间。两湖碎而京城被兵。求厥弊源。无非梁,金失备。有以致之。由此观之。梁,金不但为岭南之门扃。实 国家之门扃也。而壬辰后数百年。讫无惩创设备之图。岂不重可慨然耶。赖 祖宗神灵。方今虽无南北之忧。不幸亿万斯年之中。有南寇再猘之患。则其不从釜,莱有备处下陆。而从加德,多大浦之间。举帆直趍梁,金之间。无疑矣。及此无事之日。追施崔公之策。为计之得。不宁惟是。私忧过计以为脱有北顾之忧。而西路失守。则天步所指。舍东南则无可措之地。壮南边而为缓急得力之地。断不可已也。崔公之言曰。梁山合于东莱。有急则府使退保梁山北山城。遮遏黄山栈道可也。此言似矣。而东莱终是海防。有急则与佥使水使合势捍海。且莱西今有金井山城。入此城。东扼沙甫岘。西绝仇法谷可也。梁山则与金海合势。把守黄山江口。而昌原,熊川则助金海。密阳,灵山则助梁山。可无开门入贼。如壬辰之为。如此则以本郡升为梁州。置江左防御使。金海置江右防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73L 页
御使。使之隔江控制。允合丽朝制胜之策。而海防江防。两得其道矣。虽然。防御新设。事体至重。猝难措置。则就本郡置独镇。如西北江边例。只在朝廷一指挥之间。玆两件中。必早为陈奏。俾得及时措画如何。崔公谓郡北山城。非据险之地。今其城堞颓圮。猝难修筑。黄山之西临镜台。右有所谓临镜庵者。其后山峭绝而前有层壁。俯临江水。两山之间。足容数三百户。于此筑城。则所筑处不过后面若干尺。而前面及左右冈脊控抱处。因壁为城。不至大煞费力。缓急据守。有一夫当关之势矣。即今甘东仓失火。议者谓甘东平地。非有城郭。脱有警急。仓谷为赍盗之归。及此重建之日。移建于临镜庵之后。然后积储方为我有。镜台之前。江水㳽漫。为舟舰凑泊之好港口。中道各邑下纳之际。减水路三十里运下之费。而无鸟游浦臭载之患。储米于此。聚石于此。则不烦铳弓。可以把守。方以此意论报巡营。欲望閤下将此事件。议及于惠厅堂上。陈闻于 前席从容之际。自备局取旨行关。使得及时移建如何。甘东仓设立。邑志无徵。询于古老。有所谓仇俊昌者。年今八十八。其言曰。闻之古老。壬难后丙午式后五年。设置该仓。果如其言。则似是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74H 页
万历庚戌年间所刱设者。是必因崔公奏议。有此置仓储米之举也。閤下为 国家规画之策。与崔公所奏异世同符。而特甘仓处地。未得其所。故如是奉禀。计应乐为之周章矣。干渎威尊。无任恐惧之至。
上南方伯(泰良)
千万不意。伏承贤器不淑之报。惊愕惨怛。不知所喻。前冬试士之役。退休廊庑之间。得与之接辞者数日。见其标致不俗。地步有馀。知有远到之象。何遽至于斯也。千里旅馆。父子相守。一病奄忽。举目无睹。未尝不为愚翁追悯于百代之下。岂料今日閤下乃身亲当之耶。閤下按岭数年。七十州举蒙仁化。以梁之近日事言之。环一境失所之民。提携还集。欢忻鼓舞。颂閤下再造之恩。而閤下却不能庇保一胤。福善之天。亦忍为是耶。痛矣痛矣。虽然。脩短有命。无益之悲。适以损和。况閤下清羸之中。常患关格。如或任情纵哀。不以理节之。则诚有大可忧者。伏望深自宽抑。为世道自爱。千万祈恳之至。
与通信正使
夜回。伏问行中体候起居何如。陆行千里。不比水路一日之程。而鲸涛震荡之馀。又复撼顿驰驱。其劳逸
上南方伯(泰良)
千万不意。伏承贤器不淑之报。惊愕惨怛。不知所喻。前冬试士之役。退休廊庑之间。得与之接辞者数日。见其标致不俗。地步有馀。知有远到之象。何遽至于斯也。千里旅馆。父子相守。一病奄忽。举目无睹。未尝不为愚翁追悯于百代之下。岂料今日閤下乃身亲当之耶。閤下按岭数年。七十州举蒙仁化。以梁之近日事言之。环一境失所之民。提携还集。欢忻鼓舞。颂閤下再造之恩。而閤下却不能庇保一胤。福善之天。亦忍为是耶。痛矣痛矣。虽然。脩短有命。无益之悲。适以损和。况閤下清羸之中。常患关格。如或任情纵哀。不以理节之。则诚有大可忧者。伏望深自宽抑。为世道自爱。千万祈恳之至。
与通信正使
夜回。伏问行中体候起居何如。陆行千里。不比水路一日之程。而鲸涛震荡之馀。又复撼顿驰驱。其劳逸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74L 页
又不侔矣。区区不任仰虑之至。万既兼带密任。宜陪蹑后尘。粗伸劳视之义。而疾病不期。坐送王人。违礼废职。宜在斥外。而閤下不以为罪。乃于郡吏回。却又俯赐存谕。意寄郑重。不知衰朽俗吏何以得此。惶感之极。不知所云。仍窃惟念万之无似。谬当郡寄。钝滞昏窒。无所猷为。向来谨疏郡弊一二。申于使台。前状既已 启达。后状姑未转 闻。而其所论列条理。不甚缜密。言语又多迂远。不足以动人之听。一境之人。犹冀其万一见采。其未散者。有安堵之望。其既散而窜伏邻境者。又矫首举足。视邑状之见施与否。为前却之地。营门之及时状 闻。有未可知。政此懑然。乃者閤下于登楼眺望之际。顾眄山河。知其为江海间要冲必守之地。慨然有形制未遑之叹。至以持斧北关时。览形便而为固圉之图者。为万津津。许令上下其论。毕陈弊源。既又俯索二状。着意照察。其为 国家轸民弊之盛意。蔼然于眉宇之际。何令人感叹也。小雅之诗曰。皇皇者华。于彼原湿。载驰载驱。周爰咨诹。于乎。閤下真得原湿咨诹之遗意也。日昨迎拜之初。甚欲奉叩日本事。而有所不敢。退与幕府数公者。语彼国民物之盛。非我国之所可拟。而人多田小。经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75H 页
行千五百里之间。无一片閒土。我国沿海之地。处处荒废。以本郡一境言之。南北八九十里之地。一并陈弃。郡南为芦荻之地。郡北为篷蒿之场。非所以示邻国也。閤下今行。仗 王灵而敷信义于殊俗。日本之人。方怀恩畏义。稽首归命。自此亿万斯年之间。非有国家东顾之忧。而古之忠臣。危安虑治。不以太平无事。忽阴雨之图。閤下于复命之后。必从容前席。陈说彼中事情。其兵力之强弱。人民之多寡。土地之辟不辟。为第一陈奏之要语。于此之时。搀入我国形势视彼不侔之意。以历路所咨度如本郡事者。 为上言之。深致忧叹之意。而究厥弊源。以事目外。无用封山。为民散亡之由者。反复致意。则语非烦剩。而深得小行人厄贫康乐。各书于反命之日之义也。未知如何。江海要地。如是荒芜。小则见寄守宰之忧。大则 朝家不赀之虑。而向时所谓敬差官者。乘骏驹横驰大道。走马看山。实无意味。其他使星。率先探讨水石之胜。以命觞赋诗为能事。而閤下所留意者。乃不在于此。感叹之极。关说及此。还用未安之至。
答申延日(维翰)
漕舟且发。贡石不至。政尔驰念。此际县吏见到。得奉
答申延日(维翰)
漕舟且发。贡石不至。政尔驰念。此际县吏见到。得奉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75L 页
讯札。谨审政履启居多福。况来书字挟风霜。足当声诗。披玩多感。槎使赆什。投示原稿。无论语法清奇。读来。恍若身在琶湖板城之间。与白石,芳洲辈相酬酢。是岂但为洪南诸公指南车而已哉。磊绿至乞邻送惠。自此祖庙楹桷。且一番光鲜。何赐之侈也。砥石看品外。又别赍一块。足见属意之深。顾此铅刀素钝。十回磨去。仅足任一割之用。是愧是蹙。独恨使君为当世文章伯。今此所赠之物。无非诗家好材料。而却惜齿牙馀润。何哉。辄不自揆。以延州砺石歌十二䪨浼呈。但恐寸筳不足以发洪钟之大音也。
上叔父晴沙公
先祖七十。有朔州之行。去家千七百里。今叔父之年。少先祖二十一岁。海南之远。下朔州五百馀里。以此相较。犹或宽心。而地北天南。消息难凭。瘴海风霜。安否未详。瞻望南云。心魂飞越。未知何日抵泊。而驰驱撼顿之馀。荣卫不瑕有伤耶。伏虑万万。不知所喻。叔父今日之事。实有光于先祖。而先祖之能终始一节。夷险不贰。以近思录自警篇。不肯须臾离怀袖间故也。伏愿求得二书。潜心对越。则非但为寂寞中无语伴而已。何患乎无入而不自得。涪阳髭发之胜。实由
上叔父晴沙公
先祖七十。有朔州之行。去家千七百里。今叔父之年。少先祖二十一岁。海南之远。下朔州五百馀里。以此相较。犹或宽心。而地北天南。消息难凭。瘴海风霜。安否未详。瞻望南云。心魂飞越。未知何日抵泊。而驰驱撼顿之馀。荣卫不瑕有伤耶。伏虑万万。不知所喻。叔父今日之事。实有光于先祖。而先祖之能终始一节。夷险不贰。以近思录自警篇。不肯须臾离怀袖间故也。伏愿求得二书。潜心对越。则非但为寂寞中无语伴而已。何患乎无入而不自得。涪阳髭发之胜。实由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76H 页
此矣。自馀家中细锁。姑不烦溷。书中数三语。失子侄告父兄之体。不胜屏营之至。万万伏祝体候平安。涯角相悬。末由趍拜。若万者实杜谷洪丈之罪人也。
与族侄子诚(正忱)
顷得书。审得侍奉平安。所送科作。今始批去。而素昧程文。所批何能得当耶。所作大抵佳处多。何患不能有成。然吾之望于君者。不在于科名。望须益加心学之工。为一门诸年少标准。幸幸甚甚。吾少时负气自肆。虚过光阴。属此年纪迟暮。悔意方生而亦无及矣。子侄中如宅雄辈。不无期待之心。近覸此辈亦牵于科累生计。渐与此事背远。甚欲随病鞭策。而吾未出正。不敢开口。近来李正字景文送书于宅。颇有责善之语。真是不易。君亦书警宅辈。与之同趋大道。至望至望。君累世不耀。为程文取科第。亦岂非合为底事。而科第有命。非可力取。既不能断置。则随众应举。未为不可。切勿生必得之心。每以学之不进为忧可也。士君子为学。非出于持门户。然持门户。亦无加于学。科名不足以持家矣。书末族子之称。见君立意佳处。一自叔侄之名出。而人家子弟不以父视诸父。孝谨之风。寝不如古者。未必非叔侄二字为祟也。吾昔年
与族侄子诚(正忱)
顷得书。审得侍奉平安。所送科作。今始批去。而素昧程文。所批何能得当耶。所作大抵佳处多。何患不能有成。然吾之望于君者。不在于科名。望须益加心学之工。为一门诸年少标准。幸幸甚甚。吾少时负气自肆。虚过光阴。属此年纪迟暮。悔意方生而亦无及矣。子侄中如宅雄辈。不无期待之心。近覸此辈亦牵于科累生计。渐与此事背远。甚欲随病鞭策。而吾未出正。不敢开口。近来李正字景文送书于宅。颇有责善之语。真是不易。君亦书警宅辈。与之同趋大道。至望至望。君累世不耀。为程文取科第。亦岂非合为底事。而科第有命。非可力取。既不能断置。则随众应举。未为不可。切勿生必得之心。每以学之不进为忧可也。士君子为学。非出于持门户。然持门户。亦无加于学。科名不足以持家矣。书末族子之称。见君立意佳处。一自叔侄之名出。而人家子弟不以父视诸父。孝谨之风。寝不如古者。未必非叔侄二字为祟也。吾昔年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76L 页
作叔侄说。致慨然之意。今见君书。何令人感叹也。
与族侄通卿
向闻传者之说。谓左右厌厌有垂尽之势。今得复札。辞意委曲。字画依旧。披喜难胜。况闻日服丸剂。无滞结之患。甚是奇特。左右受病只一涂。断酒服药。岂无回元复泰之望耶。此间病状。痰不化火不降。自脐以下。虚冷特甚。此岂吉象好徵也。万学文琴。非学其繁音。特传其调弦平羽商。各一正变法。又学所谓感君恩,与民乐数法。不多之戒。非万所敢当。然圣人多乎之戒。指鄙事而言。非琴瑟静好者道也。近有外缌。不托已久。然此事终难罢掇。病间当一抱琴相过。凭几而听。胜听文生琴也。各坐衰病。合席未易。时时送书相存。除一切时政得失论人长短外。有好意思佳言论。不惜因书吐奇。以相开怀也。
寄从侄正宅
奴还见书。知无事入城。而到 寝后消息杳然。甚是纡郁。近来日候凄寒。松林中尤似阴冷。能无疾病否。金浦为知旧乡。想子范诸人往来参寻。不至太寂寥。铸洞权参奉丈兄弟。曾与子范为邻。其子弟有相从者否。火巢内阔狭何如。江海之交。樵路甚窄。犯禁者
与族侄通卿
向闻传者之说。谓左右厌厌有垂尽之势。今得复札。辞意委曲。字画依旧。披喜难胜。况闻日服丸剂。无滞结之患。甚是奇特。左右受病只一涂。断酒服药。岂无回元复泰之望耶。此间病状。痰不化火不降。自脐以下。虚冷特甚。此岂吉象好徵也。万学文琴。非学其繁音。特传其调弦平羽商。各一正变法。又学所谓感君恩,与民乐数法。不多之戒。非万所敢当。然圣人多乎之戒。指鄙事而言。非琴瑟静好者道也。近有外缌。不托已久。然此事终难罢掇。病间当一抱琴相过。凭几而听。胜听文生琴也。各坐衰病。合席未易。时时送书相存。除一切时政得失论人长短外。有好意思佳言论。不惜因书吐奇。以相开怀也。
寄从侄正宅
奴还见书。知无事入城。而到 寝后消息杳然。甚是纡郁。近来日候凄寒。松林中尤似阴冷。能无疾病否。金浦为知旧乡。想子范诸人往来参寻。不至太寂寥。铸洞权参奉丈兄弟。曾与子范为邻。其子弟有相从者否。火巢内阔狭何如。江海之交。樵路甚窄。犯禁者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77H 页
计亦不少。太严则有生事之虑。太宽则亦非 陵官之道。惟在低昂善处之耳。以斧镰呈课。不若以人呈课。而笞杖太烦。亦可念也。吾近阅易经及律吕新书。而于理数肯紧处。碍窒甚多。读书穷理。是少年事。须与朋侄对讨经义。无专力于呈文为望。
寄子正容
始谓汝无马。不能随往。晚始闻之。或虑汝于宣城追别之际。示人以惘然惜别之色。使主家猝办雇马。然则非丈夫所宜为也。一行果皆无事抵达。汝妇之病。无添伤之患耶。主人丈起居何如。想初见汝。必欲留住数月。汝若勤读。何妨乍留。但官家与私家有异。饮食好居处好。使唤足于前。一开口。小童辈并喉应答。又有高馆游观之胜。声妓丝竹之玩。凡可以坏人心术而生骄逸怠惰之心者。不一而足。此吾十五六时所经谙者。况汝以主倅爱婿。供奉特厚。若不痛加检摄。则决无向隅读书之理。是可虑也。
寄正容
清阁以后。音问不及。未知其翊果拜锦阳耶。何日往川前。几日往栖仙游也。临洛渊上仙游。拜瞻处士遗墟碑。必有像想感发于高壁层湍之间者。然必须按
寄子正容
始谓汝无马。不能随往。晚始闻之。或虑汝于宣城追别之际。示人以惘然惜别之色。使主家猝办雇马。然则非丈夫所宜为也。一行果皆无事抵达。汝妇之病。无添伤之患耶。主人丈起居何如。想初见汝。必欲留住数月。汝若勤读。何妨乍留。但官家与私家有异。饮食好居处好。使唤足于前。一开口。小童辈并喉应答。又有高馆游观之胜。声妓丝竹之玩。凡可以坏人心术而生骄逸怠惰之心者。不一而足。此吾十五六时所经谙者。况汝以主倅爱婿。供奉特厚。若不痛加检摄。则决无向隅读书之理。是可虑也。
寄正容
清阁以后。音问不及。未知其翊果拜锦阳耶。何日往川前。几日往栖仙游也。临洛渊上仙游。拜瞻处士遗墟碑。必有像想感发于高壁层湍之间者。然必须按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77L 页
伏心神。读书观理。方为实工。若一向漫浪。则胜区芳躅。适足以为玩丧之归。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序
送李汝达序
壬辰之难。釜山首刳于贼。斗西李公死之。今 上十八年夏。岭南观察使以闻于朝。 上嘉之。命有司 赠显职。旌其旧闾以褒之。甚盛典也。公玄孙挺一汝达闻 命涕泣。冒大暑走水陆五百里。将以受诰牒于该部。问序于永嘉权万。且曰。挺一布衣也。未尝与卿大夫相接。与卿大夫接。其礼如何。万曰。无常礼。士于卿大夫。无体貌之拘焉。故或长揖于前。与之分席而抗礼。或可尊在于士。则公卿大人往往折位而先之。可尊在大夫。则士亦屈节而事之。何常礼之有哉。故士不轻与卿大夫接。有事则或与之相接。必先为不可侮者以行礼焉。汝达今日之行。为先人诰命之重。其势似与卿大夫相接者异。蹐其门。以姓名自通。使之前。端拱视带。矩步以进。升堂而大夫起则拜。不起。长揖于前。俛首至手。近楹而坐。对问而退。如是而已。汝达曰。若大夫问当日事。对之如何。曰。言烦则听者厌。简则不详于故实。子之行。携鹿门翁所为状。纳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序
送李汝达序
壬辰之难。釜山首刳于贼。斗西李公死之。今 上十八年夏。岭南观察使以闻于朝。 上嘉之。命有司 赠显职。旌其旧闾以褒之。甚盛典也。公玄孙挺一汝达闻 命涕泣。冒大暑走水陆五百里。将以受诰牒于该部。问序于永嘉权万。且曰。挺一布衣也。未尝与卿大夫相接。与卿大夫接。其礼如何。万曰。无常礼。士于卿大夫。无体貌之拘焉。故或长揖于前。与之分席而抗礼。或可尊在于士。则公卿大人往往折位而先之。可尊在大夫。则士亦屈节而事之。何常礼之有哉。故士不轻与卿大夫接。有事则或与之相接。必先为不可侮者以行礼焉。汝达今日之行。为先人诰命之重。其势似与卿大夫相接者异。蹐其门。以姓名自通。使之前。端拱视带。矩步以进。升堂而大夫起则拜。不起。长揖于前。俛首至手。近楹而坐。对问而退。如是而已。汝达曰。若大夫问当日事。对之如何。曰。言烦则听者厌。简则不详于故实。子之行。携鹿门翁所为状。纳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78H 页
诸袖。有问。以是状进。无喇喇尔也。汝达又曰。 朝廷方以显职待吾祖。不识显职为何秩。曰。此非万所敢揣也。虽然。亦尝闻之矣。壬辰之难。学谕柳公死于鹿洞。 赠春官右侍郎。郡守郑公死于金堤。 赠兵部左侍郎。夫赠爵必以班。公武臣也。所赠非兵部右侍郎则必左侍郎也。然今读指挥。有曰无职事而赴死于难为尤烈。是朝廷之嘉公在柳公郑公之右。安知所 赠品秩。不在柳公郑公之右也欤。行矣。今距壬辰百五十有一年。历 六世七圣。子之家。亦四世五世而后。公之事始彰。士林发之。朝廷旌之。此公论也。世或劳心弊智。求显其父祖。奔走攀缘累岁。而不能遂者有之。公之事。发于前冬。而 褒命在是夏。计其日。仅百有若干日耳。何幽晦之百五十年之淹。而扬显之百若干日之速也。名之显晦命也。事之淹速数也。数与命天也。公爵秩崇庳。命物者已处之矣。非人力之所能与也。汝达愀然曰。吾祖以眇然未衔。蒙 朝家宠褒。如此其膴。挺一诚欲稽首出血。谢 圣主之赐。韦布之微。不敢自达于九门之外。其将谢诣该部诸大人门欤。曰。子之先死于王事。 圣明主嘉奖而宠赠之。有司之臣特奉而行之耳。何私谢之有。汝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78L 页
达曰。然则我其终无谢之者欤。曰。有谢之道焉。子之族姓亦多矣。自今以往。益自修敕。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平居怀忠君之心。缓急效死长之义。不负乃祖忠贞之风。斯其为无忝。而所以谢 国家者。于是乎在。汝达曰敢不敬蚤夜。遂叙次其所与语者。作送行序。
送郑子成奉佥枢公之官保宁序
古者仕于朝者。非二品以上。不得推恩。父在则虽二品。无一命之逮焉。我 肃考大王以孝治国。通知士大夫有父者之心。凡在从班而父年七十者。给堂上阶。著为甲令。甚盛节也。吾友郑子成自今 上丁巳起家。为宪府官。岁己未。其大人公适年七十。正月阶堂上。继而有佥枢之 命。子成侈 上之赐。庆家大人之寿也。将设席而荣之。佥枢公以岁绌止之。壬戌夏。子成以前正言。出守湖之保宁县。以便舆奉迎佥枢公。养之于官。且肆筵以称庆焉。顾道里远。不得自致宾友之列。则于其行。执盏而贺子成。且为佥枢公祝曰。夫为人父而寿跻七旬者多矣。然子不贵。贵而不能跻从班。则恩不逮焉。为人子而位跻从班者亦多矣。然父不在。在而寿不跻七旬。则恩不逮焉。父之
送郑子成奉佥枢公之官保宁序
古者仕于朝者。非二品以上。不得推恩。父在则虽二品。无一命之逮焉。我 肃考大王以孝治国。通知士大夫有父者之心。凡在从班而父年七十者。给堂上阶。著为甲令。甚盛节也。吾友郑子成自今 上丁巳起家。为宪府官。岁己未。其大人公适年七十。正月阶堂上。继而有佥枢之 命。子成侈 上之赐。庆家大人之寿也。将设席而荣之。佥枢公以岁绌止之。壬戌夏。子成以前正言。出守湖之保宁县。以便舆奉迎佥枢公。养之于官。且肆筵以称庆焉。顾道里远。不得自致宾友之列。则于其行。执盏而贺子成。且为佥枢公祝曰。夫为人父而寿跻七旬者多矣。然子不贵。贵而不能跻从班。则恩不逮焉。为人子而位跻从班者亦多矣。然父不在。在而寿不跻七旬。则恩不逮焉。父之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79H 页
寿跻七旬。子之位跻从班。而甲令未颁之前。亦阻于恩。今佥枢公以子成为子而寿跻七旬。又生于 明陵甲令之后。绯衣玉带。俨然作下大夫。而又受养专城。列五鼎而享三牲之报。铜章墨绶之吏。奉觞献寿。䌽舞蹁跹。而湖左右冠带名公。于于而至。睹盛事而交寿于前。何其盛哉。人皆谓佥枢公之仁。足以致福。子成之贤。足以逮恩。佥枢公诚仁矣。子成诚贤矣。然所以致是者则有焉。佥枢公先祖贞简公。以 宣庙朝名臣。当国家崇圮之际。鞠躬尽瘁。嵬烈盛德。宜食其报。而长子早世。其后数世。又伏而不耀。至佥枢公之世子成之身而发焉。玆天道也欤。抑吾于此。窃有感焉。吾先祖冲翁德烈之盛。并称于贞简公。青岩公以后。数世不耀。与贞简公之世相似。吾王父挺雄伟杰特之姿。训诲诸子。蔚然成材。皆以甲科进。伯父叔父又后先出入于台省之间。而禄与恩皆不逮焉。此慈孙百代之憾也。昔我陶山先生有言曰。皇朝随其子职品。封赠其父官。我国子虽贵。非二品则其父无官者。不免为士人。深致慨然。尝欲建白 筵帷而未遑焉。子成早晚。且召还于朝。在吾 王左右。虽位庳。不敢遽以言于 上。亦以此言。讽之搢绅诸公之听。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79L 页
使李先生所未遑者。得施于今日。则吾王父虽不能受诸子之报。如佥枢公。亦得以逮于恩赠。免为士人。则子成锡类之赐也。夫引皇朝之美典。而藉李先生为言。则必动 圣上之听。朝廷士大夫其父兄。岂尽皆显官哉。必乐闻而图所以作令甲者矣。子成勉之。
稽古篇序
右稽古篇八册。吾族兄静默斋公所编也。公末年喜看东方子集。其碑状记说疏章中嘉言伟迹。凡有关于世教者。率劄记不遗。仿自警编目。分门类录。不幸未断手而奄忽弃世。呜呼惜哉。族侄通卿与公接邻而居。能道是编凡例之槩。要万续成。噫。通卿谬矣。夫采摭古事。以类分编。世之业程文者。亦裕为之。若是编义例自别。虽其人不足取。而其事可取。则取之者亦间有之。非心公如默斋而欲效之则妄矣。况碑志等书。或不能一出于粹然。而据摭无遗为不精。吾何敢容易犯手哉。通卿又曰。默斋本欲收入近世名儒数家而未及。此意何如。余谢曰。此在默斋则可。在我则不可。非惟不可。又有所不敢者也。记乙丙间。公语万曰。是编不可无芹谷相公事。盍为我求此老状碑。余以公意语李和国。得其碑文。而已后于公歾之数
稽古篇序
右稽古篇八册。吾族兄静默斋公所编也。公末年喜看东方子集。其碑状记说疏章中嘉言伟迹。凡有关于世教者。率劄记不遗。仿自警编目。分门类录。不幸未断手而奄忽弃世。呜呼惜哉。族侄通卿与公接邻而居。能道是编凡例之槩。要万续成。噫。通卿谬矣。夫采摭古事。以类分编。世之业程文者。亦裕为之。若是编义例自别。虽其人不足取。而其事可取。则取之者亦间有之。非心公如默斋而欲效之则妄矣。况碑志等书。或不能一出于粹然。而据摭无遗为不精。吾何敢容易犯手哉。通卿又曰。默斋本欲收入近世名儒数家而未及。此意何如。余谢曰。此在默斋则可。在我则不可。非惟不可。又有所不敢者也。记乙丙间。公语万曰。是编不可无芹谷相公事。盍为我求此老状碑。余以公意语李和国。得其碑文。而已后于公歾之数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80H 页
月。此则犹可以追补。而亦郑重而未遑。日公胤子正方谋缮写。请余勘校。岁壬子春。携入石庄。以课农之暇。釐误字删繁文。其指同语近而编入失类者。移易数条。盖书虽未及完足。而要之受用之美具也。他日当写一帙。朝夕披玩。苟于立心行己事君治人之方。不至大戾。则是编之力也。
译解声䪨考正序
吾鲜虽僻处天东。然其地与辽相接。其星与燕同分。与琉球,日本限以大洋海者不侔。又有父师用夏之变其声音。宜若与中华相似者。而其言语不以文字。其字音又不同。所略同者。惟先阳数韵耳。万少时尝质之伯父小山先生。先生曰。夫以中州寰海之内。大禹声教之所讫。而五方之音各异。况东土之僻且远者哉。东人之不能乐府。坐不解音律。音律之不解。坐字音之不同也。心窃慨然。自弱冠时西入汉阳。从象译求所谓老乞大,朴通事二书。朴通事不行于世。老乞大所载至狭。仅足以通二国之情。不足以该众音而通天下之忞。忞则置不复求解。丁戊间。以下仪旅进于朝。月再仕于乐院。时 国家有钟声不比之忧。以 命典乐之臣。大宗伯尹公惠教欲白 上置协
译解声䪨考正序
吾鲜虽僻处天东。然其地与辽相接。其星与燕同分。与琉球,日本限以大洋海者不侔。又有父师用夏之变其声音。宜若与中华相似者。而其言语不以文字。其字音又不同。所略同者。惟先阳数韵耳。万少时尝质之伯父小山先生。先生曰。夫以中州寰海之内。大禹声教之所讫。而五方之音各异。况东土之僻且远者哉。东人之不能乐府。坐不解音律。音律之不解。坐字音之不同也。心窃慨然。自弱冠时西入汉阳。从象译求所谓老乞大,朴通事二书。朴通事不行于世。老乞大所载至狭。仅足以通二国之情。不足以该众音而通天下之忞。忞则置不复求解。丁戊间。以下仪旅进于朝。月再仕于乐院。时 国家有钟声不比之忧。以 命典乐之臣。大宗伯尹公惠教欲白 上置协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80L 页
律之官。以万备员。万辞以昧音律。遂移疾南归。课农之暇。取家藏韵会书十册。以所解华音。译三十六母之音。盖自东至叶。几尽通解。然母异音同者。亦多有之。是必七音有疾徐紧慢之别。于是参以译语类解五车韵瑞等书。反覆研究者亦数年。而终有所牴牾不相合者。今年春。得四声通解二册于真城李仲久。于是知字音有正与俗之异。而非敷泥娘。犹未融会此。则前人之所未达而合于一母者也。万之寡陋。又何足以洞解无遗恨也欤。使万入中州。与博雅者处。楚咻绝于耳。而下庄岳数年之工。则敷娘数母之辨。似或得之七音开阖之间。而匏系一隅。卒不免为望洋之蛙。可胜叹哉。仍窃惟念䪨会书。成于黄在轩公绍之手。间取蒙音。如瞢母是明公而变为微公。(微蒙音作위)矧今黑汉主夏且百年。清音乱华。殆有甚于在轩之世。何怪乎并变为滂。而襌变为清也哉。夫五音各有所属。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故曰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角乱则忧其民怨。徵乱则哀其事勤。羽乱则危其财匮。五者皆乱。迭相凌谓之慢。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今禅变为清。而浊商为清商矣。并变为滂。而浊宫为清宫矣。非母为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81H 页
徵母。而宫之全浊者为次浊矣。夷狄乱夏。冠屦易位。字音侵乱。宫商失正。盖有以也。精于五音。如吴季晋旷者可知也。昔大明高皇帝命词臣宋濂等十一人。与诚意伯刘基诸公。商议纂次。为洪武正韵。一洗胡元蹖驳之失。而返中华之雅音。今通解之书。本诸训民正音,四声通考二书。二书即洪武䪨译解者也。是经我 庄宪王睿裁。字音之正。宜无过于是书者。遂依此立音。傍注俗音。使览者辨正与俗之分而不泥不胶。名曰声韵考正。釐为上下二册。盖䪨会书卷帙浩穰。学者病于考阅。不得不删其训义。务从简省。如近世三䪨通考之例。其一字重出。或平仄互见者。考之韵会。可瞭然也。是书成而声韵得以返正矣。閒居涔寂。用华音讽诵古乐府。是宜可以晓解音节。发之声诗者。而宫羽相宣之妙。终未能窥其糟粕。若天假以年。从事于律吕之书。得黄钟置均之法。则其于乐府。或庶几焉。老矣。精力短而心思有所不逮。可奈何。嗟呼。后之才智之士。从事此书。尽通经纬。俟黄河再清之日。西入中华。与盛世词臣。上下其论。裨赞正音之役。则西凉之音。亦或有资于开元之乐。岂非朱子所谓千古一快也哉。然徒解其母而不识所统之众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81L 页
子。则纳朮汉语。亦见笑于洪武圣祖而已。何补于正音哉。
凡例
一。老乞大译语类解。多从俗音。故一从四声通解立音。而傍注俗音。以资正变之辨。
一。老乞大译语类解二书。定作팅而初声混于透。并作핑而初声混于滂。从作충床作쵱襌作쳔。而初声混于清彻穿。匣作햐而初声混于晓。群作쿤而初声浑于溪。邪作셔而初声混于心审。故心窃疑之。今考通解。定即띵并即삥从即쭝床即匣即群即뀬邪即쎠而前之疑者决。
一。通解。帮作방而与非别。奉作而与并别。微作而与明别。疑之影之ᅙ。加横画而与喻别。此之不可不辨也。
一。为䪨会书者。以五音分字母。其义有不偶然者。而洪武人多有删而合之者。如敷之初声为ㅸ。则谓混于非而删之。鱼之初声为。则谓混于疑而删之。幺之初声为ㅇ。则谓混于影而删之。泥之ㄴ与娘之ㄴ混则删之。匣之ᅘ与合之ᅘ混则删之者。恐失在轩之义。故其音同字异者。一依䪨会所排
凡例
一。老乞大译语类解。多从俗音。故一从四声通解立音。而傍注俗音。以资正变之辨。
一。老乞大译语类解二书。定作팅而初声混于透。并作핑而初声混于滂。从作충床作쵱襌作쳔。而初声混于清彻穿。匣作햐而初声混于晓。群作쿤而初声浑于溪。邪作셔而初声混于心审。故心窃疑之。今考通解。定即띵并即삥从即쭝床即匣即群即뀬邪即쎠而前之疑者决。
一。通解。帮作방而与非别。奉作而与并别。微作而与明别。疑之影之ᅙ。加横画而与喻别。此之不可不辨也。
一。为䪨会书者。以五音分字母。其义有不偶然者。而洪武人多有删而合之者。如敷之初声为ㅸ。则谓混于非而删之。鱼之初声为。则谓混于疑而删之。幺之初声为ㅇ。则谓混于影而删之。泥之ㄴ与娘之ㄴ混则删之。匣之ᅘ与合之ᅘ混则删之者。恐失在轩之义。故其音同字异者。一依䪨会所排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82H 页
铺者复旧。
一。洪武人既以音同而合敷非泥娘幺影等母。则凡初声之相似者。皆删而合之可也。而心与审初声。皆ㅅ而两存之。邪与禅初声。皆ㅆ而两存之。清澈穿初声。皆ㅊ而删穿合澈。而清澈两存之。从床澄初声皆ᄍ而删床合澄。而从澄两存之何也。床与穿。亦依䪨会复旧。
一。通解。只载三十六母。合字则不载。然以通解移合属匣者推之。合之初声。似亦ᅘ也。今于合下。以ᅘ注之。
一。东国谚文十四行。虽文字之粗者。而其谐于声音。则亦曲有妙理。故东人语音。虽往往与华音不同。然所不同者。特中声也。故东作동而不离于다。晓作효而不离于하。而准诸通解。往往有不相叶者。如溃华音作。而东音作궈。如此者颇多。今不能尽记。然声音之失伦。非细事也。
一。微蒙音作위。而通解釐属明母作。则安知溃音本而东音作궈。非蒙音也欤。东人多使蒙音。当更考。
吾始以东方俗音之通行者而谓所略同者。惟先阳
一。洪武人既以音同而合敷非泥娘幺影等母。则凡初声之相似者。皆删而合之可也。而心与审初声。皆ㅅ而两存之。邪与禅初声。皆ㅆ而两存之。清澈穿初声。皆ㅊ而删穿合澈。而清澈两存之。从床澄初声皆ᄍ而删床合澄。而从澄两存之何也。床与穿。亦依䪨会复旧。
一。通解。只载三十六母。合字则不载。然以通解移合属匣者推之。合之初声。似亦ᅘ也。今于合下。以ᅘ注之。
一。东国谚文十四行。虽文字之粗者。而其谐于声音。则亦曲有妙理。故东人语音。虽往往与华音不同。然所不同者。特中声也。故东作동而不离于다。晓作효而不离于하。而准诸通解。往往有不相叶者。如溃华音作。而东音作궈。如此者颇多。今不能尽记。然声音之失伦。非细事也。
一。微蒙音作위。而通解釐属明母作。则安知溃音本而东音作궈。非蒙音也欤。东人多使蒙音。当更考。
吾始以东方俗音之通行者而谓所略同者。惟先阳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82L 页
数韵而已。及凡例正邪禅之谬。还属本音。又正侵覃之谬。去古音。作合唇音。而东音与华音相似者。非特先阳数韵而已。以此观之。箕圣东来。以华音率之。及丽元作一家。而蒙音乱真。失箕圣之旧。学者宜识此意也。
洪武时诸贤所撰正䪨。非不纤悉。而如羁之作계。解之作개。恐矫枉过直之归。吾已于䪨会基吉之辨。字汇皆解之下。略言之矣。然又不宜以东方后生粗率之见。断然自信。轻以移易。徐当反复参考然后有言也。
万年前尝作八卦说曰。八卦书画之祖。乙丑春。得字汇书于金祥翁。卷首有江东梅鼎祚序文而曰。古今之论文字者。必原始包牺氏之画卦。又曰。易为万世文字之祖。与吾说相类。而不言画字。盖书与画。相为表里。书之所不能形容者画之。画之所不能论辨者书之。故上古书画相为资长。大抵八卦多属画边。造书者象之而作字。今难以尽言矣。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记
金成仲山水斋记
吾友金成仲以山水名其斋。徵记于余。余尝过成仲
洪武时诸贤所撰正䪨。非不纤悉。而如羁之作계。解之作개。恐矫枉过直之归。吾已于䪨会基吉之辨。字汇皆解之下。略言之矣。然又不宜以东方后生粗率之见。断然自信。轻以移易。徐当反复参考然后有言也。
万年前尝作八卦说曰。八卦书画之祖。乙丑春。得字汇书于金祥翁。卷首有江东梅鼎祚序文而曰。古今之论文字者。必原始包牺氏之画卦。又曰。易为万世文字之祖。与吾说相类。而不言画字。盖书与画。相为表里。书之所不能形容者画之。画之所不能论辨者书之。故上古书画相为资长。大抵八卦多属画边。造书者象之而作字。今难以尽言矣。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记
金成仲山水斋记
吾友金成仲以山水名其斋。徵记于余。余尝过成仲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83H 页
之居。见其回峦秀岫。浅濑清湍。左右映发。使人有苕云间想。成仲之名斋也固宜。且成仲癖于山水。于山见周王,内延,方丈,俗离。以及月出,无等。于水见兄洛,蟾锦,汉水。以及东南大海。其观览之富。有如此者。其以山水名斋。盖不但即其所居之地。取其采钓之趣而已也。往年余入太白之东。有所谓苏门岭者。重峦叠嶂。幽林邃壑。窅然有笔力难穷之势。而水之从黄池穿川来者。奔放激驶。至苏门之下。滢绀绿。演迤清沦。其深处可舟。将以搆亭其上。扁以山水而未能也。今老矣。不可复入苏门。则欲就所居雪岭之西。结茅数间。揭山水之号。鼓琴其间。操山水之音以自娱。而又未能也。则亦朱子所谓屋未成而先名者。为可笑也。今成仲之斋已成。而扁以山水。真所谓先获者矣。遂书之。以为金成仲山水斋记。
鹜斋记
朴上舍泰齐以默名其窝。吾为书金人铭。既为谂之曰。夫人非无口匏。又乌得默而已乎。且古今人以默名斋者多矣。请易以鹜斋则何如。上舍曰。梁为雁鹜之乡。以鹜名斋。义在是欤。曰否。马伏波之戒严敦曰。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
鹜斋记
朴上舍泰齐以默名其窝。吾为书金人铭。既为谂之曰。夫人非无口匏。又乌得默而已乎。且古今人以默名斋者多矣。请易以鹜斋则何如。上舍曰。梁为雁鹜之乡。以鹜名斋。义在是欤。曰否。马伏波之戒严敦曰。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83L 页
之士。所谓刻鹄先不成。尚类鹜也。名斋以鹜。亦默窝之义也。况子之先子知事公。平日怀马伏波之志。其训戒子孙。必与之相近。以鹜名子之斋。不亦善乎。上舍愀然良久曰。吾先子尝手书三十二字。以教泰齐。其起句曰。耳闻人过。口不得言。何公言之得吾先子之心也。遂次其说。为鹜斋记。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跋
李阴厓先生年谱后跋
国朝三百年。 明良际遇。莫盛于 中庙之世。善类歼刈。亦莫甚于 中庙之世。时则有若文正公赵先生。文节公申先生。文懿公李先生及吾祖忠定公。玆四君子见羸豕之象。思羵牙之图。持论务在和平镇服者。而一时诸公。却不能长虑却顾。卒底于祸。呜呼。可胜言哉。可胜叹哉。文懿公既屏居阴厓。感愤无聊。为日录。书当日事颇详。及吾祖殁而退陶先生状其行。则引日录。致恨于己卯诸公。末又叙乙巳事曰。使彼时诸人。以公之心为心。一意于为国纾难而无他心。无罪者不至如是之糜烂而俱焚矣。使先生当乙巳。与吾祖同心共济者。必以处己卯者处之。而大势既倾。出万死犯雷霆。则或不至有只手难任之叹矣。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跋
李阴厓先生年谱后跋
国朝三百年。 明良际遇。莫盛于 中庙之世。善类歼刈。亦莫甚于 中庙之世。时则有若文正公赵先生。文节公申先生。文懿公李先生及吾祖忠定公。玆四君子见羸豕之象。思羵牙之图。持论务在和平镇服者。而一时诸公。却不能长虑却顾。卒底于祸。呜呼。可胜言哉。可胜叹哉。文懿公既屏居阴厓。感愤无聊。为日录。书当日事颇详。及吾祖殁而退陶先生状其行。则引日录。致恨于己卯诸公。末又叙乙巳事曰。使彼时诸人。以公之心为心。一意于为国纾难而无他心。无罪者不至如是之糜烂而俱焚矣。使先生当乙巳。与吾祖同心共济者。必以处己卯者处之。而大势既倾。出万死犯雷霆。则或不至有只手难任之叹矣。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84H 页
此陶翁所以思先生于乙巳。而发云亡殄瘁之痛也欤。先生尝以近思书一帙遗吾祖。其于岘首之别。又拳拳以勤学问勉之。吾祖平生树立。其得力于先生所赠之书者甚多。古君子切磨相成。有如此者矣。独恨夫两家文字。散佚于士祸兵燹之馀。今其存者殆九牛之一毛。而先生之文。又至今不行于世。丙寅秋。万游宦京师。与先生门孙今捡讨君彝章氏语。又从先生后孙前督邮道兴。得先生遗集二册而读之。其文平实清醇。俊伟光明。真有德者之言也。道兴博考前志。为先生年谱颇详。而世代既远。文献无徵。往往不免有漏误者。谨取而南归。考先祖日录。补其漏而刊其误以归之。
书郑文庄公所制请复登州旧路奏文后
自辽阳失守之后。我国朝贡之路。由登州海路。崇祯初。袁督帅奏请朝鲜贡路下卸觉华岛。水路之远。倍于登州。所经铁山觜等处。波涛险恶。逆礁庑利。旁无岛屿可停泊处。我国船制。又钝朴欠轻驶。辛酉以后。使臣柳涧,朴彝叙,郑应斗,尹昌立相继渰没。故因使臣李屹山海关驰启奏请。复由登州路朝贡。此崇祯三年事也。袁督帅奏改贡路。恐有私意。非乱世绥远
书郑文庄公所制请复登州旧路奏文后
自辽阳失守之后。我国朝贡之路。由登州海路。崇祯初。袁督帅奏请朝鲜贡路下卸觉华岛。水路之远。倍于登州。所经铁山觜等处。波涛险恶。逆礁庑利。旁无岛屿可停泊处。我国船制。又钝朴欠轻驶。辛酉以后。使臣柳涧,朴彝叙,郑应斗,尹昌立相继渰没。故因使臣李屹山海关驰启奏请。复由登州路朝贡。此崇祯三年事也。袁督帅奏改贡路。恐有私意。非乱世绥远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84L 页
之道。然隆武以后。已无航海朝天之望。则海道之远近难易。无可言者矣。或者言十数年前。有漂船泊于济州。舟中持历书。有永历年号。言大明之后。尚在西南海陬。行永历年号云。尝闻明季寄在占城。岂一缕残绪。犹有未亡者欤。若然则虽乘槎问津于白海之外。以通信书。有不足辞。今于登华海路夷险之说。深有感慨者焉。足一绝云。水路朝天日。休言及溺多。占城如可到。吾欲去凌波。
畏斋先生文集跋
昔我伯父雪翁以儒教治灵山。既下车。首祭李畏斋,复斋二先生墓。及德峰祠成。为草二先生尸祝之文。凡所以为德峰规画者。盖无遗策。不佞时以童子侍侧。及闻二先生风旨。其后三十年。南游及灵。谒德峰祠。与畏斋后孙浑然,郁然二君者。过从甚款。二君道先故。谬以畏翁遗文字校雠之役属焉。不佞义有所不敢辞者。谨扱箕泛帚。为先生扫尘。今年春。二君贻书不佞。送子弟数人。相访于虎溪莺山之间。使之介于静一翁之门。请二先生墓铭及畏翁集序文。秋末。使者又至。取铭若序以归。以不佞与闻是事。责以一语书颠末。呜呼。二先生德美风烈。锦水先生尝备书
畏斋先生文集跋
昔我伯父雪翁以儒教治灵山。既下车。首祭李畏斋,复斋二先生墓。及德峰祠成。为草二先生尸祝之文。凡所以为德峰规画者。盖无遗策。不佞时以童子侍侧。及闻二先生风旨。其后三十年。南游及灵。谒德峰祠。与畏斋后孙浑然,郁然二君者。过从甚款。二君道先故。谬以畏翁遗文字校雠之役属焉。不佞义有所不敢辞者。谨扱箕泛帚。为先生扫尘。今年春。二君贻书不佞。送子弟数人。相访于虎溪莺山之间。使之介于静一翁之门。请二先生墓铭及畏翁集序文。秋末。使者又至。取铭若序以归。以不佞与闻是事。责以一语书颠末。呜呼。二先生德美风烈。锦水先生尝备书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85H 页
以示伯父。故伯父于李先生事。所在致力。而铭竁弁卷之文。又成于静一翁之手。锦水伯父师门也。静一翁所尝从游于伯父者也。李先生潜德幽光。必待吾伯父师友而发之。其事有不偶然者。遂不揆僭妄。书此以归之。若夫李先生立心制行。寒岗老先生之所畏也。有非后生末学所敢容喙。而其文章大致温厚。往往精华闇著。有欲掩而不能掩者。呜呼盛矣。复翁之文。存者无几。畏翁之子益庵翁之文。亦甚零碎寂寥。然要之皆有德者之言也。今若附编于先生集末。使南州学者。知李氏世稿有裨于世教则幸矣。
书李景文篆册后
余自年八九岁。已癖于古文。独岭中无业古文者。惟许文正常棣章印本。往往在人障壁。而字体不甚奇古。后得长发章,东海碑数本。粗得许公用笔之法。然古文非数本所可该。则又怅然有生后壬戌之恨。 景宗癸卯。游太学。以暇日入终南山下。见许公所集金石䪨一部。自是始见孔壁泰山之富。而免浙人吴语之陋。特笔力不足耳。吾友韩山李景文请书七月无逸。为作九百八十三字。因书此以归之。
书丙丁榜目誊本后
书李景文篆册后
余自年八九岁。已癖于古文。独岭中无业古文者。惟许文正常棣章印本。往往在人障壁。而字体不甚奇古。后得长发章,东海碑数本。粗得许公用笔之法。然古文非数本所可该。则又怅然有生后壬戌之恨。 景宗癸卯。游太学。以暇日入终南山下。见许公所集金石䪨一部。自是始见孔壁泰山之富。而免浙人吴语之陋。特笔力不足耳。吾友韩山李景文请书七月无逸。为作九百八十三字。因书此以归之。
书丙丁榜目誊本后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85L 页
中,仁 之际。有仪曹右侍郎灵山辛公。与吾祖冲翁同岁降生。至弘治丙辰。同升国庠。正德丁卯。又登一榜及第。同朝并武。凤翱鸾翔。蔚为一代名臣。真可谓有四同之契。特姓不同耳。灵山当壬辰倭寇之冲。士大夫家文籍荡然。侍郎公述作。只字无传。况榜牒哉。往在 明陵庚辰。我伯父检讨公出宰灵山。辛公后孙苍岩丈人。与其从弟性中时造县斋。从诸父游。讲好甚款。于是知吾家有丙丁二榜目。请传书一通。以补其家乘之缺者。而因循未遑。乃者丈人胤子师百氏与吾弟萭为婚姻。以是卷付之家侄正东。申以其先丈人之意。遂倩人缮写。又手抄先祖永阳日记以归之。呜呼。二先生平日相与之义。必有可闻于后世者。而士祸兵燹之馀。吾家文字。亦散佚殆尽。今其存者。有日记数十条及检讨公所纂交游录若干言而已。可胜叹哉。交游录。称辛公有文武长才。又曰。燕山政乱。废举业。事 中宗显扬。是伯父有所据而云。惜乎师伯氏之请。在乙巳奉讳之后也。然右侍郎公沉声绝䪨。考诸斯卷。可徵其一二。而二祖过从之迹。了然于披讨之间。他日南游。携师伯氏。从临皋出乌川。俛仰山海。其必有像想感慨。流涕而不自禁者矣。
题眉老大篆匪懈堂笔帖
秦汉以后。士大夫备三达德而尽篆籀之妙者。惟许文正一人。而此八字。尤苍古俊伟。 国朝诸公子得楷草之妙者为安平。而此二十字。淋漓活大。变动若鬼神。玆二帖者。为天下绝宝。而为一家之有。虽谓之富敌千乘可也。黄蛇杪夏。江左权万为岩居李士会书。
题眉老大篆匪懈堂笔帖
秦汉以后。士大夫备三达德而尽篆籀之妙者。惟许文正一人。而此八字。尤苍古俊伟。 国朝诸公子得楷草之妙者为安平。而此二十字。淋漓活大。变动若鬼神。玆二帖者。为天下绝宝。而为一家之有。虽谓之富敌千乘可也。黄蛇杪夏。江左权万为岩居李士会书。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86H 页
题李士会家藏篆帖
右六言九十三字。坡谷李忠简公赠柳文忠公诗。其下七十字。鹤溪沈懿宪公进 宁陵遗表。眉叟许文正公以古文书付坡翁四世孙绫州公。懿宪于绫州公为外曾祖。眉翁之以二老诗表书赠者。意非偶然。为二公后者。能体念于此。则于持心行己事君之道何有。绫州公之孙兴庆。妆䌙为帖子。又以眉翁所书弘毅受命安分夙兴夜寐十大字付焉。于虖。玆岂亶为先辈心画之正而已哉。己巳六月。江左权万谨书。
题熊渊石文跋后
右熊渊石文。眉叟玄孙砥所临摹。其文怪奇不可名状。非篆非籀非飞白。往往类梵书日域之文而亦不类。或合或分。如云霞之缀。蛇蛟之纠结。如霜藤如葡
右六言九十三字。坡谷李忠简公赠柳文忠公诗。其下七十字。鹤溪沈懿宪公进 宁陵遗表。眉叟许文正公以古文书付坡翁四世孙绫州公。懿宪于绫州公为外曾祖。眉翁之以二老诗表书赠者。意非偶然。为二公后者。能体念于此。则于持心行己事君之道何有。绫州公之孙兴庆。妆䌙为帖子。又以眉翁所书弘毅受命安分夙兴夜寐十大字付焉。于虖。玆岂亶为先辈心画之正而已哉。己巳六月。江左权万谨书。
题熊渊石文跋后
右熊渊石文。眉叟玄孙砥所临摹。其文怪奇不可名状。非篆非籀非飞白。往往类梵书日域之文而亦不类。或合或分。如云霞之缀。蛇蛟之纠结。如霜藤如葡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86L 页
萄之须。蔘芦之觜。银钩铁索。妙夺天造。眉叟谓此先天文字者或近之。己巳七月既望。江左权万识。
仆谓文字之始。自象形始。而象形不足以尽天下万物之情。于是六书作。此理前世后世一尔。特有同异之不齐。古今之文。由篆而为籀为八分。为楷为行草。熊渊之文。岂亦今之所谓行草者欤。抑古之象形之书欤。何其文之类物象也。同日书。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传
南延年传
南延年者武人也。 景宗辛丑冬。余随伯父北入次真木。夜有丘史入曰。南佥使请见。佥使入。广颊伟躯。须髯美且多。长过于腹。后数年。延年为安东镇帅。相见于东郭李氏家。余道真木事。延年曰。吾老矣。不能记也。延年与李氏谈诗。沫纷纷随须下。今 上戊申春。贼麟佐称乱于湖。杀兵使李凤祥。胁延年曰。降也。得兵部长。不者且戮汝。延年怒骂曰。吾受 国命。为镇帅于此。岂从汝叛耶。贼欲夺延年兵符。延年曰。头可斫。符不可得。贼遂杀延年。延年且死。贼引就櫍。延年曰。虽死。岂屈首受汝刃耶。奋臂而立。贼遂仰斫延
仆谓文字之始。自象形始。而象形不足以尽天下万物之情。于是六书作。此理前世后世一尔。特有同异之不齐。古今之文。由篆而为籀为八分。为楷为行草。熊渊之文。岂亦今之所谓行草者欤。抑古之象形之书欤。何其文之类物象也。同日书。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传
南延年传
南延年者武人也。 景宗辛丑冬。余随伯父北入次真木。夜有丘史入曰。南佥使请见。佥使入。广颊伟躯。须髯美且多。长过于腹。后数年。延年为安东镇帅。相见于东郭李氏家。余道真木事。延年曰。吾老矣。不能记也。延年与李氏谈诗。沫纷纷随须下。今 上戊申春。贼麟佐称乱于湖。杀兵使李凤祥。胁延年曰。降也。得兵部长。不者且戮汝。延年怒骂曰。吾受 国命。为镇帅于此。岂从汝叛耶。贼欲夺延年兵符。延年曰。头可斫。符不可得。贼遂杀延年。延年且死。贼引就櫍。延年曰。虽死。岂屈首受汝刃耶。奋臂而立。贼遂仰斫延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87H 页
年吭。事闻。 上壮之。命赠延年爵。谥曰忠壮。惜乎。吾不能知人也。始吾以延年为凡夫耳。再与延年相见。不能与延年款曲也。国俗贵文士而贱武士。然及 国有变。捐躯死职。独南延年,李凤祥二人焉耳。岂不愧哉。
太史氏曰。延年幼时。读史至苏武事。掷卷于地。其师叱曰。此子不知苏武为可敬耶。何掷为。延年曰。苏公苟矣。便死耳。何为胡儿牧羊十九年之久乎。呜呼。临难授命。非徒然也。
大朴子传
大朴子安东金溪里人。姓李名址。士人李达时之庶兄也。年三十九。父再炫殁。达时生甫四岁。既殓父。址请于宗族邻里曰。不幸先公弃世。适嗣幼。址且权视家事矣。然惧有遗失不保。以重址之罪。籍先人时器用。纳诸藏中。以待适子之长。址之居。金文忠公故里也。文忠之孙有别坐煃。贤址之意。为址手录其家事。虽匙箸之微。不敢遗。址于是造无孔钥以锁之。课农甚力。有馀资则益置臧获立券。皆以达时。达时遇疾滨危。址解身抱之。昼夜不息。妻文进糜。址曰。是若不兴。吾且死。从何食为。五日而达时苏。址乃食。语文曰。
太史氏曰。延年幼时。读史至苏武事。掷卷于地。其师叱曰。此子不知苏武为可敬耶。何掷为。延年曰。苏公苟矣。便死耳。何为胡儿牧羊十九年之久乎。呜呼。临难授命。非徒然也。
大朴子传
大朴子安东金溪里人。姓李名址。士人李达时之庶兄也。年三十九。父再炫殁。达时生甫四岁。既殓父。址请于宗族邻里曰。不幸先公弃世。适嗣幼。址且权视家事矣。然惧有遗失不保。以重址之罪。籍先人时器用。纳诸藏中。以待适子之长。址之居。金文忠公故里也。文忠之孙有别坐煃。贤址之意。为址手录其家事。虽匙箸之微。不敢遗。址于是造无孔钥以锁之。课农甚力。有馀资则益置臧获立券。皆以达时。达时遇疾滨危。址解身抱之。昼夜不息。妻文进糜。址曰。是若不兴。吾且死。从何食为。五日而达时苏。址乃食。语文曰。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87L 页
是址生死所系也。善视之。有事于家庙。必引达时即其位然后摄焉。达时虽早孤者。以址故。得娶乡之望族。达时之妻。柳文忠兄弟之后也。方柳氏入门。址给文曰。子犯日忌。且避之。翊日。址请于柳入处内寝。凡文所日用细大皆付之曰。谨守之。以待主妇人之至。发所藏器用生铜绿焉。既而召文入曰。女性褊。恐不能无动也。文笑曰。何浅之知我也。或曰。藏器物以待柳氏文意也。址从容请于达时曰。世或嫡庶有不相睦者。址多子。其贤愚未可知。人情离则相慕。见必以喜。吾闻东峡多閒土。是可耕为衣食。请辞方行。请一牛载文而行。至太白南洞小川村而居焉。古慵斋李公有兄崇准。址其五世孙也。址五子。仁锡,义锡,敬锡,礼锡,信锡。
任命铁者。李达时父奴也。居小川。始址载文而至。命铁举其帑厨百用让焉。而其妻子无吝色。址辞焉曰。主笃于伦义。奴独不能效之乎。文殁于 明陵甲午。址之孙台三年十二。执丧如成人。信锡病劳贫无以自治。台三斥田市药以疗之。信锡得不死。而台三贫不能为家。然亦不悔也。
永嘉权万曰。尝闻之。先人曰址生于崇祯戊辰。与吾
任命铁者。李达时父奴也。居小川。始址载文而至。命铁举其帑厨百用让焉。而其妻子无吝色。址辞焉曰。主笃于伦义。奴独不能效之乎。文殁于 明陵甲午。址之孙台三年十二。执丧如成人。信锡病劳贫无以自治。台三斥田市药以疗之。信锡得不死。而台三贫不能为家。然亦不悔也。
永嘉权万曰。尝闻之。先人曰址生于崇祯戊辰。与吾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88H 页
王考同年生。王考性峻。于人少许可。高址之行。不斥名而字呼之。址字厚卿云。址以万生年月日殁。寿六十有一。葬鹿门西延揽山。仁锡有巧性。能造龙簴。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铭
金生琴背铭
毋昼鼓废尔耕。毋夜鼓废尔经。鼓之酒场近乎伶。宜尔鼓之花朝月夕养性灵。
取人铭
古昔圣贤。虽有大过人之智。必取于人为善。仆于事有自主张之病。于文字亦然。所以不能长进。遂作取人铭。
古人有言曰。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况人未必皆失。而己未必皆得欤。乐取于人。以辅尔仁。
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六
铭
金生琴背铭
毋昼鼓废尔耕。毋夜鼓废尔经。鼓之酒场近乎伶。宜尔鼓之花朝月夕养性灵。
取人铭
古昔圣贤。虽有大过人之智。必取于人为善。仆于事有自主张之病。于文字亦然。所以不能长进。遂作取人铭。
古人有言曰。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况人未必皆失。而己未必皆得欤。乐取于人。以辅尔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