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x 页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书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67H 页
答赵友三(钟益○癸巳)
向蒙惠问。既豁襞积。尚稽修覆。如负芒刺。麟锡从叔父丧事。岂曾梦想所到。虽素禀极清弱。近年多衰谢。唯平生定力异常。摄养到底。而又独以一身负重担大。千古圣统之所寄着。一代士学之所宗主。而盖当今日阴邪充斥。阳道剥极之曾。不可一日无其抑遏扶持之力。以为进退消长之势。则天地鬼神。宜亦用心扶护。故庶望遐期。而诚不意遽有今日。情私哀痛之外。又深公天下之恸也。座下前书。有无限忧虑于众人未及之前。岂其爱切诚至。有先动心神者耶。念座下及门年久。悦服既深。受恩亦厚。则放仰之痛。当复何如哉。闻间作奔哭之行。恨未得相与痛哭而泄哀也。不审返旆以后体宇清穆。区区劳祝。近日工夫次第果何如。座下元来质厚才高。又加专工。早蒙从叔之深爱。多受土友之公誉。而挽近那中士友蔚兴并作。相与讲磨观善。则今其所就可想卓卓。更乞千万努力。千层塔上。百尺竿头。一步加一步。世乱道危。吾党孤矣。一自山颓。靡所恃矣。朋友相望之情。不得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67L 页
不切于此时也。抱柳横洪。奸毒凶险。纠结密勿。前头风浪。又不知如何。其所谓说心。一南一北。而其攻斥从叔则同心同乃。是果以心说为乎。抑以私憾为乎。以渠语渠。莫知谓何。甚矣小人之无状也。此中士友于洪。或善以告绝而于柳不然。盖罪积非今。不容有言。座下与俞友处地自别。今其有书。诚得事理之当然也。麟锡奉亲觕过。而年过五十。只愧无闻。多少尽剪。重冀自爱。用副遐忱。谨谢。
答赵友三(乙未二月)
辱教甚挚矣。稽谢若疏然。然非疏也。伊懒也。懒亦罪之大也。奉置案右。时一敬阅。如新受警。每复肃容。期责之过分。如何敢当。勉励之至意。敢不祗奉。更愿自今常受切偲之教。而有以立懦振颓也。岁既易而春又过半。怀仰高风。日益勤止。即玆微暄。尊体何似。伏惟百福。义理益到精深。德业渐致崇富。讲习观善于众士友者。日慥慥否。礼义之国。今为夷狄。礼义之人。今为禽兽。守圣贤门庭。服华夏法服。独立不惧。至死不变。可念高明之立心也。岁寒松柏。屈指几何。此时眷望。最深于西方士友也。麟锡亲病而常怀忧惧。业疏而自切悲叹。老阴迅驶。从叔父象生之设。非久永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68H 页
撤。哀痛陨廓。与初丧时少无异同。念高明亦无差殊于此情也。文稿刊印事。幸赖俞兄发谋。士友佥同。有此经纪。恳恳用诚于亿万人魂飞魄散之时。不亦多乎。天假以隙。得以完就。不谓此世更有此好事也。但考校编定。急不能成样。极可恨。幸望更以高明与诸士友精眼细加梳洗如何。洪柳作怪。近必亦罔极。而自此一置忘域矣。但前此李哲荣,柳基洙二人来潭上。以渠兄祭文出示。始终不过论罪鱼公弼。而末乃归责于从叔。言不可受。则渠更无乞告之言。而二人皆即拂袖而去云。此亦必基一之指挥也。崔台近来颇觉柳罪。略有形迹。今则以别事相绝云矣。第欲观势作一书。期使尽开悟也。大期时可作行否。路太远。不敢必望。而亦不能无望也。馀祝体益泰学益进。以副远望。谨谢。
答赵友三(丁酉九月九日)
稽颡覆。千里之外。十朔之内。书凡三寄。眷爱至矣。中书知有勉励大好语。沉而不到。殊极恨叹。谨审秋天。尊体百福。不胜慰悦。麟锡穷伏异域。忽承 赦召之命。岂曾梦料。 恩莫量天。义难遗 君。出来楚山境。上章请罪。未知处义竟如何。来事将如何。此心惧滋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68L 页
危。士友知有此事机。各以书详及方略。另加忧念。恨其后到无及也。其皆以不出为勉。座下特谓将来若至迫不得已之境。则当幡然奉 命。一陈大计。此事若 君上有必为之志。贱身有可为之才。可终有事。容或无怪。诚亦至愿。未知 圣意之庶几与否。而贱身则断无其才。且权衡不可不慎。形势不可不审。且智小而谋大。宜惩前而戒后。是其可论耶。顾有所定料量。然不参众议。岂能合理。盖亦无私心而已。此有呈同志书。粗略说去。幸赐取览。明證得失。重加诫告。使此庸愚义无大缺。身无大跲。免为天下万世之所弃。千万之幸也。承论请援之事。诸公皆说大不可。座下则说无不可之义亦何也。于此两事。可见座下用心之出于恻怛也。愚以是说亦略及同志书。并赐览详而可否焉。大抵诸士友笃于义。座下笃于仁。并行不悖。庶几无差。愚于是乎得师也。承谓至今上自公卿。下至田野。莫不以大义许之。匪徒义旅。朝变夕改。可一大笑也。勉庵台其于基一。心绝已久。而于吾从叔。至诚尊慕。若弟子之于父兄。亦晚年之一大节也。但其于彼心绝而已者。终是为此台闷然。处士友。宜劝成其好恶之极也。从叔文集弁卷之文。何谓麟锡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69H 页
为之。事体尤好。请更就诸公议之也。所示一律。奉读感荷。但奖诩过当。可悚也。桃津兄夏间患眩。逢秋良已。甚幸。常忧旷省。麟锡敢以事关轻重。挽执到今矣。荒迷中带扰。不能尽次。照亮。
答权君谦(钟益○丁丑十一月二十八日)
奉书。具审侍瑟动静万泰。且承为学。从玆以往。益加奋发。以求长进之意。甚盛甚盛。以高明之年富力强。能励志如此。吾知不几何。必大有事也。见今寒威蔽野。此无乃阳春消息耶。足令人气涌也。若麟锡者既往颠倒错乱。无复可言。方且以见弃于如高明者是惧。而其或矜怜而告语之。固所望也。今高明反有以相问。此岂所宜耶。抑思之。进车者不惟前车之善行者视之以为法。其为覆败者亦当问之而为吾戒也。然则愚固无所得之可言。请以所失于前者备对。以为明者之所戒可乎。麟也尝从先生长者之后。托名于此事。于今几年。蔑裂空虚。全无所得。又有无限败阙者。固有气拘欲蔽。无才不诚之可咎者。抑亦在乎学失其方也。夫学以一人前后而言。则有小学大学两项法门。以一身内外而言。则有尊德性道问学两端工夫。自古以来。一切人论学之说。为学之方。要不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69L 页
出此四者而已。盖小学而尽下学之方。大学而极上达之功。尊德性而立本原之大。道问学而究道义之极。其小大一贯。内外相须。固不可轻重紧歇于其间。而主一而废一明矣。然不有小学之功以为之基。则大学之道将无施力处。不有尊德性工夫以为之本。则道问学工夫将无下手处。其先后本末之序。又有所不可乱者矣。因是而观之。古之君子每能成德者。未始不由于以小学为基而以达乎大学。德性为本而以致乎问学也。而后世成德之士每逊于古者。固不可谓不循其方。而亦或不能如古人之尽其方也。成德之不及。职此之由也。至如麟也。小学之功。全阙于儿时。尊德性工夫。又未能一日致力。是以规矩不立。根柢不实。区区所守所见。无坚定贯透之实。而有摇攘浮浅之失。顾今只成得一个痴呆汉矣。有时自悔。欲复从事。则已不胜捍格生涩之患。既以自恨。诚愿以是告于人。使之为戒而无所失也。今玆为言于高明。愿高明加之意焉。今高明既有奋发长进之志。恐宜视此为戒。循其方而尽其力然后乃可为也。及其长进之日。倘以馀力及此。使复收拾其覆败而终于偕进。则愚者之幸。当复如何哉。然小学工夫。幼稚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70H 页
时所为。今高明已晚矣。一日是急尊德性工夫。必为于志力强壮之时。乃有力。今高明若放过则失其时矣。盖于此方。少有失焉。则其狼狈固不如愚者之甚。而欲及古之君子则决不能也。不审高明以为如何也。今日洋祸。诚实痛伤。国将夷狄。人将禽兽。父祖之业。圣贤之教。将皆不免于失坠。此唯在今日读书之人。尽心竭力。以为之计而已耳。承以麟锡之愚为有所自励而令诵其说。顾无似何能有所云云。但曾前先师晚年出处。为此大义。又其忧深虑远之至意。无时不发于言语永叹之间者。既皆目睹而耳闻。又于今日。两先生之苦心血诚。不能不感动。又思此宜人人得以距之。又此非以力与口舌而为之。唯在心上求其所为者。是以不量已分。思从两先生及诸君子之后。有以为之也。若乃其所为者。此心有正有邪。正则存之。邪则去之而已。去其邪而存其正。则是乃所以存圣贤之道。而彼邪之可去者。亦由此得矣。其几如此。理实分明。但彼邪易逐。吾邪难去。此甚可惧。此则吾与诸君子所当夙夜恐惧。交相勉励。思所以少承先师大义。与夫两先生之苦心血诚也。不审高明又以为如何也。仆之下山。必欲迫岁。岁前未易奉面。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70L 页
殊甚怅叹。自馀更祝自爱力学。
答金仁仲(春善○癸卯五月六日)
前月抱川洪生自辽返乡便付字。已入崇览否。其书固已说先师文集刊出事矣。今道成洪友千里。以勉庵恒窝及左右书至。为刊集与还退遗室二事也。郑重洽当之教。敢不奉与之周旋。益思所以竭方。此二事无成则为罪大矣。刊集事定所云潭固好。而此中士友已拟为而送人贸活字于京中。早晚必至。且事势有彼此难易之端。未知佥意复以为如何。一本精写。拘于事力。今尚未遑。则如何为可耶。愚意开板始于秋冬。则汲汲分布士友。随力写出于其前。其未及者姑为校雠。令无误落。自刊所临时写之。恐无不可矣。遗室事。先师祠板遗像。所奉晦尤华三先生影帧。得复虔奉之所。固已当然。而况承居屋将为负债所入。所向无处。则闻来不觉心寒泪不。又乌可淡然无用心乎。然此处既拟文集大事。则有难以他端兼叠。故未能更恳于士友。止效微诚。亦极略小。心戚戚未安也。然物数本不甚多。洪友诚力到底。似事终无不遂矣。洪友改过之勇。为师之诚。世岂有双乎。顾贱子受恩先师。多日于此友。而用诚不及万一。愧无以置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71H 页
颜也。病中神短。不得言所欲言。只托此友口。详其所未尽者。早晚当就合而究也。
与金仁仲(甲辰六月二十一日)
世乱罔极之中。所以相眷恋忧念者。可以言语形容耶。洪凤谷丈行。获承动止之详。间复月馀日。即当大暑。谨询省下制体支重。三允侍读皆安胜否。区区切祝。麟锡三月末。自石溪移住平山经数月。近复来留殷栗兴道书社未洽旬。所谓筋气。年以衰疲。又因劳攘。颓弱尤甚。自难为言。先师文集刊出事。区区未尝不注粕神殚谋虑。略成头绪。盖既贸活字。又定价纸地。方将鸠财始役。所谓俄倭适以时发累十万兵。抢攘前左。士友家皆波动奔散。觅生于死中。这时景像。殆不可形。事乃停止。岂天不欲使先师道义亟著明。以救斯世之急耶。抑门生辈用诚不到底。未有以感天乎。盖文集刊不刊。固不关先师而实系关世道。且在子孙门徒事面情理。正复如何。以区区度左右心。可知缺然恨憾者。不以他事比也。机难得而易失。且前头事形。有不可测度。若区区微诚。某时某地。期必有遂乃已。事无大小。成之在天。未知天竟成此否耶。凤谷为师尽诚。年七十翁。不避祈寒大暑。再三四千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71L 页
百里。可谓当世无双。可以愧死如吾物也。还推遗庄。此翁若是尽诚。物数亦不为几何。而尚未就绪。戛戛乎其事之难也。关西士友岂不用情。事挠若彼。未易为力。殊可叹也。所欲言者何限。病暑莫究。只更祝千百随时加爱。
与金仁仲(乙巳五月二十一日)
向日居然台上。得参讲会。窃不胜感旧之怀。别来踰月。谨询奉率体履益卫否。麟逶迤到价川才数日。千里劳攘。疲惫为甚。先师文集印出事。向来恒翁有书传甑里华宗言。以为士友当万两。其馀皆自备云。故历见海西士友。恳恳为言。宜自两西办其数。若能专当尤善。时士友有禹竹村基命主专当说。并欲自任其劳。更得恒翁书。华宗意思必欲先印华东史矣。海西士友知此而虑事迟缓。以专当亟速开板定计。要关西出万两。其意甚感。已以此意言于关西土友而得诺矣。然方有钱扰。才顿定计。即有事是。则不论有无世故。直向前无退撤。两西士友意皆然矣。以此谅烛焉。原草本前知开板于甑里。故即通平山。输致那中矣。幸自平山已移誊一本。当用此登板。然原本误落已多。此更因袭为将奈何。此宜亟就原本。对勘本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72H 页
稿。精加校雠。别用册识其所校以待之。至可至可。大抵此事不成则为罪莫大。他日亦无以谒先师于地下。以此盟诸心矣。清城家传辟邪录,尤庵事实记,诔辨。韩山金圣初所持来者。尚在关西。当送致平山也。匆匆不及他。暑天加爱。
与金仁仲(乙巳七月十三日)
前书照未。谨询晚炎。侍体崇泰。麟锡痰结右膝。苦难屈伸。先师文集。海西既有定议。又关西士友前既营刊。要继以成就。断定设役于崇华斋。盖老成士友。有玄蔼春,金桂庵,白温堂,村泰庵,朴寒松诸公主议而计事也。特输来草稿。添却一事。幸自那中输置京中信处。当自此持来矣。但加精校雠。前既有言。宜亟而不可徐也。今哀圣初为此事委历。当尽所未言也。不备。
与金仁仲(丙午二月四日)
岁新而月易矣。未审侍体增毖。浑覃逢吉。远外溯祝。麟锡誓不欲受节制于雠夷。为将去国守义。行到山斗斋姑留矣。初意复寻辽北旧路。更定向曲阜孔子庙下。义稍光洁。而且衍圣公近有往复。示扫径相待之意故也。国覆人灭。无计为扶救之术而乃有此行。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72L 页
冤愤痛迫之情。更可说耶。先师文集印出事。区区年来煞用心力。而每因势败。昨秋向关西士友。说尽事情。恳以虽值罔极世变。期于必为。果相倾听。冒今大祸。自正月开板。其出等诚力。不啻深感。但缘急迫。不能有告左右。取用那藏正草本。持去平山移誊木。势固然也。恕谅如何。恐不可无左右一番往谢。冻解路平。乞须料理。惟力窘赀乏。为可念也。此今有行。伴春好还固未必。而不为无往来后便。便当通信。来头乞加保爱。有竖无倒。
与李迈卿(种德○丁酉七月十日)
万里瞻想。一心忉怛。伏惟暑里。重堂万安。尊体百重。宝眷均庆。尊先叔父宅诸节安宁耶。栋梁既崩。何以支拄得过。为之奉念不已。尊叔父脱屣家事世故。归与万古死节人游于青天之上。诚亦快矣。举世论尊叔父大节云何。尊意亦以为如何。愚则以为论今日之死节。万古以来未有之大节也。何也。今日之变。万古以来未有之大变也。万古以来未有之大变也。故今日之义。万古以来未有之大义也。万古以来未有之大义也。故今日之节。万古以来未有之大节也。然尊叔父为倡大义之首。居死大节之先。实大中之大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73H 页
也。一言而称之。曰屡千年华夏大道之终。五百年礼义正邦之末。为志十第一人。不亦壮乎。麟锡至今不死独何哉。可愧也。顾其为心则诚恸其华夏道之终于永绝。礼义邦之终于永亡。终于不瞑死友之目。而冀或有万一馀望也。诚亦不知量之甚也。然指天为誓。千辛万苦。千生万死。期于有为。不死不已也。虽然不胜忿急。事不由正。亦不敢为也。所住之地。亦非偶然。聊且安接以下前算矣。自馀不能尽次。惟赐照亮。
与李迈卿(己亥三月四日)
昔暂还家。不得相会。且值先叔父丈大祥。因事故葱杂。未暇诣哭。送人替慰。亦且不得。实负大何。尚今慊恻。即玆暮春。重侍万相。令允内外无恙。令从丱兄弟安侍。能健课耶。聘丈华宗监役丈近节并宁。未忘其同义辛苦也。弟异域日月。弥深家国之思。就此去八路通文取览可悉。而盖恸扶国保华之莫既有及。抑思其次者也。先叔丈忍恸含冤之灵。有知此事。亦当感叹于冥冥矣。第念京畿比诸诸道。尤有难者。主张其事。非尽诚殚力不可。岂曰无其人。惟左右深恸先叔丈志事之不得继伸。既有以异于人矣。且承藉其忠节大名。必易动人。又有锦溪丈,下沙亲丈。可以就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73L 页
议。恰得事理。则主张此事。宜无出左右右者。幸望无辞而尽心焉。此事实不小于义举而既系重大。则尤宜小心而勿或有易也。亦垂察焉。先叔丈祭文。尚此未暇。大是缺情欠事。方拟自此设位。并诸死友有告后。当以文送呈。馀不备。更冀侍率恒泰。
与姜▣▣(▣▣○己亥三月五日)
麟锡白。大义同举。心曲相照。一日承款颠沛之中。万里注慕阻绝之馀。只此一事。千载可悲。伏惟春暮。尊体起居万重。忧时忍痛。想当如何。麟锡向一西行。欲复振而无成后再客辽。量时势而思靖。盖其义谛。准保华制。期共同心。固可永待来复。虽加一日。愈于已云尔。然未知处义可否如何也。怀恸含冤之中。又思得此八路通告事。极知僭妄。而苦血则有之。事亦不可已也。窃惟执事门内。古家典型。尊攘继述。兼主峤南士论。玆敢仰请是事。冀有指挥。执事想亦以为其人可少。其言可取。事系结梢大义。义不可不与有以乐闻之也。安东金都事丈亦有此告。乞幸相议而期共竣事焉。猥冒为大。悚惶之深。又有所告。本国不无勒削再作之虑。此地似有可保之理。有望执事携同心而远驾。相与以为守也。麟锡白。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74H 页
答金进士(东观○戊戌七月十日)
大义与同。平生可忘。昨冬惠书。至今慰怀。即玆初秋。侍馀尊体百重。万里瞻想。无任忉怛。麟锡昔经禫吉。为践入疆时所言国不复旧。终客辽东之说。到此以后。得以无死所定义谛。曰万古华夏一脉坠尽之馀。千辛万苦。准保其典型。永基来复。固其望也。虽加一日。犹愈于已。窃自附于尤庵先生忍痛含冤迫不得已八字之意也。南圣弘,洪允老邑中诸公近节平安否。面面怀仰。亦不能忘。昔者一心共事之谊也。乞以此意各致焉。承有春约。愧自我违。推此心。其或御风远及耶。愿言愿言。不究所怀。只祝自爱。益坚秉义。
答李景学(承祖○甲辰八月七日)
昨秋柯亭。幸得相会。未摅襞积万一。因复阻绝。居常忉怛。际玆一书。足抵万金。然终是不如面。毕竟居近而源源相见。丽泽而切切相辅。乃遂所愿。而此生恐难得此事。宁不于邑耶。谨审尊体百亨。宝眷均庆。何等仰慰。朱劄承已校定而讫工。拟就蓬坪士友问。誊出定本。极是幸事。世乱骚扰之中。却以收拾先事为心。非左右之贤。能若是乎。讲修契应从甚众。有该事之望。千万大幸。千万大幸。大抵先师后事几件。不可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74L 页
不成。而门徒渊源凋残。成之无望。区区亦未尝不忧叹在心。何幸勉庵丈与某某诸贤发议设此。此若得成。非止为子孙门徒道理。将系关于天地间一乱一治大运数。但世祸难测。正尔兢兢。只望天意顾助之有在也。两西士友。皆渊源先师。讲求先师心法义理。其用诚似不后于人。但恐时扰或为魔戏。可闷。关西云庵。以先师高弟。门徒且甚盛。定有司就其门下议事。事必完矣。契帖序文。勉庵既为之。又继以四五家。则亦已太多矣。何必更以无似不文为哉。然必欲无已。则后便当奉副也。第念此契名以讲修。取 赐祭文中髦士济济讲明践修之语。而勉庵序文亦以为规规事为而不反诸本。恶在其为讲修云者。此理诚然。盖先师心法义理果何如。此时时变正如何。可不汲汲思有以承述为天地立心之实心实事。期有事在耶。然则契事自有次序。至于讲修。宜当日下手。不宜讲说古人言语文字而止。诚宜讲求真实道理。不宜修饰边幅。以投世人眼目。诚宜修饬心身。各各树立。无废先师之道。而扶持华脉圣绪之万一。愿吾景学竦动己心。警动士友。以及此颓坠之物也。如何如何。某人任契录中。此处士友皆以为但为先师后事。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75H 页
则固难禁彼入契。既曰讲修。则决不可与彼同契。致十见事不谐。以为景学心即我心。手自去其名。以吾处地。难劝难禁。任之而已。幸望察此事而善处之也。糵山旧宅。有不可失之机。若钱物未及收合。为先出债图之。恐合事宜。未知如何。麟锡来留殷栗经夏。常以泄痢作苦。痛迫时事。真欲死不见也。强疾呼倩。不尽所欲言。常时千万加爱。
答李景学(乙巳六月晦日)
西行至平山。承读四月既望出惠书。而即其时无便。又即转向关西。所以稽谢至此也。且为刊史事事机之将有所待也。承谓刊事物力苟艰难。拟锓梓宜用活字。华,忠二友将上京谋始而偕往。计事不审已成头绪否。远外极纡郁。且前头事变莫测。正甚关虑也。然凡事所当为者有今日。今日为之而已。不必计有无明日。况且莫重莫急大事。奚宜计较迟疑。惟其有今事变。政宜汲汲为此于今也。其成与否天也。天其或者不为不成此也。第念此书布之天下。其大义明之天下。急急而不为悠悠。乃为副三先生所以作之意。而有可望于明天理正人心之收效万一也。今用活字印出百秩内外。分置渊源所在已识此义之人。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75L 页
则是仅备堙没而已。无复望其馀也。虽曰待后。后岂可必也。故愚意断欲锓梓。而特恨手无出力也。今士友几人。用诚意出物力。其心岂异于愚之所为念也。其于此大关系。己用心而加些用心。己出力而加些出力。期其为之快足。不见是图也。况用铸用锓。为力不甚多争则尤不可已也。向见海州吴进士凤泳。言铸与锓间。当出万两。其义可感。宣川士友。有朴瑜采年尚少。深知此事之不可已。乐助万两。而又言物力不足。虽加出万两。准其成乃已。其意在锓板极不易也。金海史既欲尽诚。且有讲修契钱。外此或有可拟处物力。殆无不足之虑。改算为锓板。似甚洽当。若果定算则亟当取板。曾见谷云山多梓。此更便宜。幸即议及于恒窝,海史,华南。趁生凉始事。如何如何。重庵集事。更议于两西士友。方有头绪。亦甚幸矣。谨询潦炎。体用崇卫。前承閤患经月。今已快复。区区节祝。麟锡因暑益颓顿。史序拨昏仅搆。全不成样。此书与春秋纲目。同其重大。弁之合求其称。人微已无谓。文又如此。岂非大欠事体耶。更加择人文善者。不然无之亦何害也。呼倩不备。
与李景学(乙巳十月十日)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76H 页
在关西付候。想入崇照矣。即玆霜令。经体崇卫。宝眷安吉。溯仰。麟脚气颇甚。须人坐起。强驮骊背。艰辛到寓旬馀矣。剞劂事。宜雷厉风飞。切不可懈缓。时变久益难测。东西士友兴念较紧。紧未必不终缓。机不可失也。取板材最急。春材不堪用。过此冬月。待来秋乃可。奈何奈何。及冬治板。开正即始役。设令未及作板。断当求木伐置。不然事易瓦解。须除置百事。亟议可与士友。设心蕫力千万。此去金权翁年少负望。对叩可知也。委为此事起送矣。且商量疑义。欲与此君及二三士友。有事宋朝我东文字。任士友者方拟借集。贵藏书册。先师手泽。虽极关重。敢此冒求。可蒙许假否。亦使此君有取舍也。看阅爱护。与他尤别矣。少友一人。近自中国奉孔子以下诸圣贤遗像以还。顾所寓溪谷。有殊胜处。拟建数间芧屋奉揭之。为依仰守义计。未知事得遂意否也。匆匆不及他。惟照亮。
答李景学(丁未正月)
景学非我华西先生主鬯孙乎。我华西先生非今天下斥和大义主人乎。景学处地。岂不异于人耶。景学宜其有操守与处地相称。当此乱贼卖国。雠夷夺国。 君父危迫。万姓痛冤。罔极又极之日。组织全邦。改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76L 页
置恶制。发号行法之初头。出应所谓郡主事。旧日座首之任。奔走承奉雠夷。顾问警施之令。是可忍为耶。大臣以下多出死节。贱如兵下。含痛死国。在在国内。奋忠举义。可独为景耶。且景学曾不视勉庵如亲父兄耶。勉庵事变。如许道理情理。何忍无顾忌乎。不知景学何为有斯。而虽以景学。中心不能无不安。而颜色不能无赧然也。以景学为是也。于是远近知不知有无识。闻皆惊愕。爱之者痛惜不能已。疾之者叱辱无不至。如麟也先师微末之徒。于景学先父兄。曾弟兄相视。盖为景学。拍地痛哭。不能定情。病上添病。实愿因此速溘而无聪也。向日来书。有虚名误播素守不固之语。即宜痛言报答。而景学非昧然可否。或庶自改。只于权友书有所云云。未知关听与否。而未闻有悔改。乃此专人书告。语亦不得不痛切。以必改过望吾景学。景学岂其无改耶。无改则大贤门庭。景学身世竟如何。而又以何颜入谒先师祠板。出对远近士友乎。千万念之。书若无效。此汉虽病卧床笫。几至死境。当扶曳进去。面对泣喻。不改不措也。蔽一言。即即痛改。又即来见我。来见我则尽书所未尽而不为无益也。如何如何。力疾未及他。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77H 页
答申含汝(弘均○己亥五月晦日)
麟锡谨覆桂阳申斯文座下。麟锡尝谓今天下。求阳气聚处。惟海西一乡。其殆庶几乎。夫今阴剥阳极。可恃者阳类。读书为儒。名曰阳类。而遍观一国。其名阳类者。貌阳心阴也。多不分阴阳也。求其为真阳类则鲜矣。盖或有之。亦患孤单。不成势矣。独海乡士友学问门路。极纯正大。判儒俗之分。念绝名利科臼。痛割阴阳之界。力守尊攘义理。又大振声气。十百为同。其果真阳类。而又能成势矣。今天下。欲求阳气聚处。舍此何焉哉。今座下以书远及。固感视我为同志。而奉读至早事功令。晚好斯学。知阴阳向背之大分等语。遂叹以为于儒俗阴阳。有如此者。可知是阳气聚处中君子人也。因又期望有切于心。盖可恃者阳类。而海乡为有恃。聚而成势。有发有为。而海乡为可有发有为。阳可尽则已。不尽则必来复。来复之道。又安知不必起于海乡乎。海乡士友其可不尽心乎。麟锡之见如此。请座下以是上告宿德长者。傍布新进士友。益聚精神。益积忠诚。同心戮力。期必有发有为。终使来复之道。未始不为之基也。即玆正夏。伏惟上奉重堂。下养群玉。体宇益泰。学业日富。区区远祝。麟锡前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77L 页
后处事。无非狼狈。蒙此奖与失当。期望失拟。不任愧悚。麟锡谨覆。
答刘圣一(道铉○戊戌六月二十三日)
万里寄书。慰经母丧。又许既往所为。至有不敢当之语。哀戚悚惶。罔知云言。时复奉阅。如接盛范。足慰积年阻阔之怀。昨冬庶遇未获之恨也。承谓请援固已未安。而若彼先动而要共事。何以应之。此未应有事而姑论其理。则只当随机应之。使其意出于好。事出于公。而于吾无害所守复雠保华之实事。则许之其事。庶无不可。使其不好不公。有害吾所守。决不可许。恐当若是而已矣。又谓前既承 召入疆后。若有将律之命。何以处之。 召之君心也。律之乱贼之胁 君。不可受也。此亦随机而已。我之准保华制。既是大事。 君之有是命。若压于贼而其心有不忍。体其心而不受其伪命可也。若见欺于乱贼而未见有不忍心。则或有曰我有大事。 君命有所不受者矣。或有曰虽有大事。 君命如何不受者矣。至若大事无可望。而只保七尺之躯而已。则无论真命伪命有心无心。受之可也。盖观吾之时地而尽吾之惠正而已矣。然此事不可逆度显说者。特有垂问。不敢不对。大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78H 页
抵座下之周念及此。亦见爱我之甚。而鄙之所对。亦不敢自信其有得。乞更加思量也。即玆季夏。侍体万重。研经明理。信道秉义。大有事在否。士友皆称座下之笃实。而特闷其清贫。仰为之爱念恍叹。麟锡再到此后。得与长少同志无虞。共讲守义之方。欲寡其罪而恐未及也。自馀不备谨谢。
答刘圣一(己亥六月二日)
万里之远书至再。无他语而语纲常之重华夏之大。扶国家保衣冠之义甚善。但于麟锡。不用责勉而奖与太过。不加念虑而期望太重。不当若是。后乞无复然也。中原人中保中华骨子果然。盖三百年夷陋蒙外而不透内。皆含至痛。非特士大夫。商人田夫亦然。累千年圣世直道而行者然也。视我国和倭洋不几年。滔滔染污心身。内外与之俱化者。诚壮矣。积屈内蕴之极。庶或有一声之雷。起于起处。是盖默俟。与盛意一般也。要有一言相资。实何敢焉。然重违辱教。近读系辞。履信思顺之极有会心。盖为人之本。忠信为主。人之顺德。孝悌为大。踏着忠信。念在孝悌。天助人助。吉无不利。是盖亘古今通天下。人理都命脉。尧舜孔孟之圣。只此而已。至于凡百人。只于此观其有无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78L 页
而得其人之吉凶。此虽若平易。极至则致中和体信达顺便是。便是彻上彻下大道。历观古今。往往有学有得名。终至狼狈者。实由欠此本领。正可畏也。孝悌忠信四字。固恒言必称。今自吾辈。更宜做大标题。立得学本。以与尊攘大义相表里也。乞以此质诸诸士友而回示焉。谨询信后数月。堂上气候视前益康。省下兴居亦无损度。德业既承有男儿一生。岂有偶然之志。念当日有孜孜以进高明。麟锡偕同伴仅免。而只望有故国士友勤勤警责。终免大跲而已。不宣谢仪。
答赵都事(贞湖○丁酉正月十四日)
吾侪今日之举。乃万古大义也。既为万古大义。则必其居心笃实。处事正大。感于人而至于感天神。信于吾国而至于信他国然后。可以无愧其名而终有成功之日矣。故前日以心心由诚事事由正八字。为书与申将。盖此意也。且念贤座以若重峰先生日光玉洁之家声。适值先生所遭之变。绍述先生所举之义。举措一得则可以有光。举措一失则可以忝光。其战兢临履之意。当百倍于他人矣。即闻近日之事。与鄙见不同。只欲御以口给而不料屡憎于人。只事张皇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79H 页
目前而不思后日弥缝。吾不知其将来为何貌样。成何事体也。曷胜慨叹。西大岭事。本非鄙之所知也。岂有密送散卒之令也。岁前。崔参奉来言再举。故罪人谓以此与初举缓急不同。必思万全之策。崔谓自家有所办募。遂不听而去矣。崔固出于忠义。而吾所以不从者。恐其急遽苟且。不能践诚正二字也。吾既不与崔同事。则凡吾义阵中将卒。皆不动而待吾他日指挥可也。何乃互相煽讹。往来莫测。至于此境耶。望须十分询察。言必忠事必慎。无缺吾义。而无坠先声幸甚。江府十六卒之移囚定州。闻甚恻痛。无以定情。不能成寐也。或者更得伊后消息耶。愿闻之甚。
答刘洛汝(演龟○己亥三月六日)
再昨岁历贵乡。始奉颜范。因又盛闻行义卓绝。敬服无已。至于李辅卿之尸过。曰于我经宿。又躬自担当。送致累十里。此其为死于大义而如是。为尽朋友道而如是。是可今世而有见耶。感诵钦叹。一生难忘也。寄书万里。有早晚拔宅相从之教。又此德义。何可名言。第当承教周旋矣。信后冬过春暮。伏惟体居百重。区区溸祝。麟锡客榻遣免。但同来士友大半去归。怅绪难裁耳。自馀不备。惟照亮。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79L 页
答刘洛汝(己亥五月二十九日)
贤允随众士友。手奉崇函而至。年才十七。程里数千。使人大段惊喜。审书闻语。悉尊体起居安福。奉命来将相守。父以爱子。忘幼远送。子顺父志。脱幼远游。是父是子。至不易也。昔闻朴公云庵言。来学人父命来者多不成就。而己意来者多成就。今于贤允。默察动静。父命其承。己意兼笃。可望有成就。重以为喜。所愧者甚固。无以相助发也。第念座下积厚于己。岂无厚发。每为贤允勉以为有父尊堂。为子甚难。不可不益笃其意也。来到初。患疟数直。今好耐客苦。颇勤读作。亦可矣。信后月馀日。谨询气度益旺。尚志秉义。念当日加。区区瞻敬。麟锡凡百。如前所告。贱率来得无扰。然即添一累。岂有好怀可言耶。裁函俟禠。犹未尽意。惟早晚崇照。
答刘洛汝(甲辰十月)
守义之计。更议以在国图之。盖在国而可得有守。于公于私。于情于理。俱胜于去国。一国阳类合同为心。容有可守之理。终至合之不得。守之不得然后图去。为宛转于事体也。且也所去之地。何处便否。得便之道。何以经纶。皆先探而豫算之。去亦无失。此不入思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80H 页
于前也。未知于尊意如何。改议之后士友欲去者皆怅然。欲留者与外议皆洽然。怅洽俱有理。不知天心正如何也。
答俞文汝(泰焕○己亥五月二十九日)
堤上抢攘时。冒危远问。实不敢忘。后每与桃津说座下义高。而恨未得更会相倾倒也。今此万里寄书。又感相爱不弃之盛意。谨审萱堂寿考康宁。大为献贺。惟尊体时无损度。痰滞咽喉。不无为久祟。仰虑实深。思堂上有忧。身又重大。备尽治方。以绝根萌也。盛工自来蓄积。已自过人。乞更务尽其力。有卓其立。用张吾正。抗彼世邪。区区未能有助。实深企待。麟锡前后狼狈。已不胜言。现定义谛。惟莫能终善。若得致座不共议事。必有头绪。座下亦云有篝鹰远举之思。特拘事势。奈何奈何。不敢请。何由得遂此愿也。千万难以书尽。惟更深祝秉义自重。
答金敬叔(尚义○庚子十二月二十日)
麟锡覆成川金斯文足下。麟锡早闻我同门先进云庵朴先生之门。英才多育而成就。近始得交二三君子而有所试矣。又闻成川为西道名州。山雄而水丽。今年又得路焉而目之。意必有生于其间而英才者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80L 页
矣。英才于是州而成就于云门。必有异焉。而今足下其人也。故足下十五而能读先祖守朴子先生之文而发愤。以栗谷李夫子法言圣人何故独为圣人。我则何故独为众人云者自励焉。二十而能自得师于云翁。以读五六年小学。先熟乎揖让进退拱手危坐之节者就正焉。而又得闻其道术与春秋大义之渊源于华翁也。足下有如是异。而先以书及麟锡。为加奖与过当之语。是盖以麟锡为居华翁门徒之末。而谓向来妄举。为出于其春秋大义。虽知其狼狈无状。举世非议。而又痛夫大祸罔极。举世陷溺。不得不加扶抑权衡。所以不嫌其失言而为此也。于是知足下之异于人又如此。而更望足下之壁立于今日。以拒世祸。救人陷溺。终于麟锡。矜其狼狈。有以导之。使之粗为善后之道也。盖如此然后。所闻云翁而渊源于华翁者著。而足下之有异者至矣。如何如何。即日穷冱。伏惟尊体体道有相。承留东台书馆。仰想自有育英之乐。而亦与东山友心期吻合。上下义理也。麟锡必死而得生。固感 天恩。而目见世祸日极。终必气塞致死也。所言虽多。尺楮罔究。只更祝以时保重。用副远情。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81H 页
答崔元瑞(钟吉○丁未六月)
向在今书。次第感慰。恭审侍体稳重。仰喜。惟圣元之不淑。此何变也。志强行果。勇于为善。何处复见耶。卓然阳类。为人所恃。阴沴所迫。乃至于斯矣。春间见顾时。谓以先世文字事。即复来。意其心力必然。而疑其终不然。乃有此事矣。痛矣痛矣。真不能定情。念其诸棘人情状。亦无以为心矣。俯申尊先祖睡轩公行状之托。此其事理却有未稳。先有行状。因据为志偈。文字例也。今据墓碣而追成行状。非法也。玆不敢奉副。而惟临瀛世稿增刊序。忘拙搆呈。华宗半千里虚行。冒炎劳苦。极悚且虑。麟锡四月。连遭从叔母本生伯氏丧。情私摧痛。不自堪抑。病状同昔。迷扰不备。暑天加爱。
答金进士(学祖○癸卯五月)
麟锡覆。尚义好礼。声华藉甚。汉南景仰非一日。惟恨命奇缘薄。不得奉交资警。消鄙吝而振阘冗。每逢金君汝中。有是谈也。昔麟锡之在辽营圣祠也。远念情地。厚以物助。此其盛德。如何可忘。宜致书以谢而尚未遑。方且愧悚。今金君行。复以古道特赐长幅书。而抚存之意甚缱绻。三复感激。诚不谓贱品之荷君子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81L 页
之加惠乃至斯。若以向来妄举。狼狈多累。反加奖与。恐其为失言也。顾今世祸转深且急。自惧益疚跲。知座下之高明。又与孟东田友善。深讲得义理之精微。若以此播及。助免其大何。则所惠又非前比。幸望加之意焉。谨审侍奉经体万相。伊来日富。更何似。旋切溯仰。闻之金君。春间行乡饮礼。礼员至千。风动数郡。当此粪壤礼乐之时。玆岂非阳春苗脉欤。献喜无已。更望益加振励。砥柱于颓波。使人有望有恃也。麟锡西寓岁年。病颓可怜。本地士风。非不菀然盛也。顾无闻识可助发。愧甚。强疾呼倩。不备谢礼。伏惟恕在。
答李▣▣(炳燮○癸丑八月九日)
久切倾向之馀。奉书如奉面矣。书后经夏而秋又半。恪询尊体崇卫。溯𨓏更切。约下沉病无足言。恒以金权翁事。臆塞度了。盖其为人。有兼才德。殆世鲜比。自不能不然也。闻座下多用心于此人。感切于心。而想亦向渠极作恶也。皞汝来相同苦。其意可多。而亦其无恙。每说座下向此汉极尔倾心。未知何所取而有如是也。为感则多矣。楮短意长。更乞自爱。
答赵命叔(冀锡○丁未四月)
承书至再。如荐承颜。谨审尊体百福。仰慰。承以古人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82H 页
之为己者为师。以今人之为人者为戒。以毕馀生。此已警绝过人处。又求星寸于秤尺。其殆无问然之用工矣。以心以事。无小无大。恢其公理。遏他私意。为己为人。判然不浑。而星以成秤。寸以至尺之道。自在其中矣。敢玆贡愚。麟锡常在病中矣。力疾呼倩。不备谢礼。
答金治中(勋镛○辛丑四月)
多日讲游之乐。此世所难得。至今不忘也。鄙行到肃川。尊再从氏暨郑子弘先来相待。袖出两位联函。谨审体宇各崇泰。仰慰。闻仆归后。即又行讲于石泉精舍。此其风动气像。似足为阳春苗脉。极令人钦耸也。损下行里无大病。关西士友气像极好。益仰云翁之盛德遗风。日资其警。自有事在也。秋间再来之教。只宜观势。奉副与否。未可预定。圣庙事略求于答令胤书中。大抵兴学。今日天地第一大事。有可以仰助下风则岂不用诚也。再从氏径返甚怅。扰甚不备谢仪。
答赵幼平(秉准○癸卯六月十五日)
昨年内山寺。冲疹气遵山脊。数数见枉。开怀谈论也。会我于玉山斋而习礼也。邀我于曾谷而款我也。又于内山而行讲也。知其为拳拳我而不我弃也。感之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82L 页
有深矣。春间又惠以书。慰之有厚矣。身长沉病。有以稽谢则悚且极矣。三庚暑里。远惟尊体何似。大读古书。发之为文。益长激昂后伟之气否。斋会群贤。皆日新以进否。区区驰义。麟锡与病相亲。苦无馀事。去月日。小儿迎相白首见此。可笑事也。就问乡约何以定计。此虽好事。其当今日。有碍难行。虽行之。只得与同志约束。期有实效。恐不可广引一国。徒骋虚声。使人疑我好事之为也。未知如何。今无他事。死守善道。自洁其身。讲明时义。救拔得人。此仁者之所为也。所欲言者何限。神迷艰此。乞赐恕谅。申祝随时加爱。
与许卿心(泽○癸丑八月九日)
面未奉接而心久相照矣。奉书。即若款而而披心也。间复夏过秋半。恪询尊体对时清夷。溸仰更多。约下同病经过。且以权翁事。常自抑塞。此人出等。座下亦深知而为极始终用心。想亦不能为情也。皞汝久同辛苦。多其有义而幸其无恙。那上农形叶望耶。言随楮短。更祝自爱。
与李参奉(镇业○辛丑七月七日)
麟锡闻执事盛名久矣。西道士友皆言执事器量宏大。才学敏富。素称一道人豪。属一道人望。晚复从事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83H 页
学问而执守益固。及见车友复元。此友心于识正。必不阿于姻亲而称道之无异辞。于是倾向有深而每恨获父之无日也。事无有定。乃今有此鄙驾之西至。获造高隐而奉清范。则诚遂多年所愿。而喜所见凡百之皆如所闻。若其义理见识之明正卓越。有得于一场倾倒之间者。又非前日所闻。则大有以钦服也。至于有所寄书若诗。出于年前而获承于今行者。有所赠诗若文于奉面之时者。其眷与之厚。何至此极。若其奖与过当之。便为君子失言。诚不知措躬之所。即欲钻地以入。而还疑无似之何以得此于执事也。盖极蒙眷厚而有阙报答。悚惶已无可言。而从此切愿奉趋下风。获其伟言正论。粗闻局小之见。不知执事将何以待之。此不出汗漫例言。其亦深念焉。所后诗章之琼瑶以投者。尚无一木桃之为报。是亦悚愧而深望其厚恕也。伏惟炎凉之交。侍奉万宁。起居百福。仰溯且祝。金监察诸宅并安。而小友皆健课否。面面怀想。麟锡经夏不病。薰德于隐求道友。资警于众贤辅。自幸西来有事矣。乡信无凭甚郁。闻东南大无。时事痛迫之中。又为国添一忧也。自馀不备谨复。
与金俊一(持畯○甲寅六月)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83L 页
麟锡白。贤胤权翁不淑。当以何辞致慰。德才兼备。世所难双。尚矣勿说。其为学问立正大心。用勤密力志。量以之弘。见识以之卓。行检以之笃。恰恰然真正大受气象。且吾与之相处。言动举止。宅心处事。只见有过人处。不见有不足处。远近士友称许。同然无间。使吾与士友不能不恃之如泰山。若其抱负赡博。文辞优伟。犹馀事耳。天有何心生以丰其赋。为将作国天下士也。抑又何心夺之无其年。为只作吴伯丰一般人也。冤矣冤矣。层叠时变。在国去国。与吾为不相离。坐则讲理。出则使事。吾惟权翁是有。而权翁亦自不让矣。竟此万里异域。有至此境。冤矣冤矣。古今岂其复有乎。况惟念慈爱隆深。涯角闻音。悲恶惨痛。有非平常可比。岁月其周。不审尊体持服堪遣。其病剧。语友曰不致孝爷娘。其如深憾。望士友收教宅济儿。语甚悲怜。惟乞深念其意。有自宽抑保重。庇导孙哀继述志学以成立也。返葬海陆绝远。何以营行。老物因事势。离移他地。留几人为待以看护。忍吾使其独卧于荒漠野田之间而来也。金斗运归国。令转进为致奉唁。抑塞昏迷。不能尽所言。谨状。
与崔宋五(秉奎○庚戌四月二十四日)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84H 页
此来旅次贞吉。约下忧国欲死。前见左右抵此中诸友书。谓将动兵。前固累言不可。今又不得默默。左右思之。以爱国之心言之。老物岂甚歇于左右诸人。以欲急之心言之。内地义举。举多吾相关。如吾兄弟子侄之人死于义者许多。吾同气同㸑皆被害。家仍破没。顾此老病。可虑朝暮。心岂缓于左右诸人。特言其不可。必有故也。左右思之。今以几百未鍊之兵。果可以敌彼清俄所㥘天下莫强之贼而完然复国乎。昔孔明智必过于左右诸人。五虎众将。勇必过于左右诸人。纠合精锐。已足兵甲。势必优于左右诸人所领兵。所敌曹瞒。不过中国三分之一。强不如今日日贼而尚难图敌。今左右诸人欲敌彼。何其智勇也。非吾前所谓非智伊昧。非勇伊痴乎。以左右诸人自思之。不能曰为济事。不为济事则所欲在何。一齐死于贼而立节。如赵重峰之七百义士乎。以吾量左右诸人。难期其能然。不然夺财于富家。夺牛于农人。此外必无计策。称以义举。反得盗名可乎。夺财夺牛。岂亦容易。可谓没思量之甚也。管理与左右诸人。十年经营。何不于丁未秋冬。内地累万举义之时。为之相应。必于义兵见衰之时。暂出数百军而止。为人所笑。又于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84L 页
此义兵尽捲之时。为此举措。其势又不若前出之时。欲做必不济之事。其意何居。既不济事则有害而已。绝望故国。已无可言。今所恃机括。在俄人有助。而极示不解事于彼。永杜前程。此地居留人士极力补助。而每致狼狈。永使落望。反对义务之人争起非笑。无所不至。无复容身之所。此时能无悔乎。虽悔无益。吾故累累言之而听若不闻。听若不闻而又此言之。无他。此一举而狼狈多端。国永不复。人永尽灭。而事无复可为也。今又言之而又不听。则遂发老狂。期挽乃已。虽管理与左右诸人。亦或难堪也。大抵天下大事。非一二人私心私谋所可为。必公众心公众谋。合众所谋。取其长而定于一。一定不易。期图万全。乃可有望。舍万全而取万败之道。吾不知其何故也。管理与左右诸人必曰彼老何能有万全之策。空言而已。老物非曰有能。将欲极力延揽一国智勇之人。为资其谋力。此则吾可担当也。且管理与左右。既人约而不遵约。此亦非小事也。日前抵书管理极论。又请来见。未知其应如何也。车友方有病苦痛而前送管理。又此起送。于此亦可知老物用心不之但已也。不备。
与赵公七(秉斗○甲辰十月)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85H 页
尊先丈兄弟三位既往凶变。夫复何言。以尊门世积德累仁。以先三丈德行文学。宜获神明保护。并享遐年。以重门户。以扶世教。而乃遽至斯。理实难谌。是亦大同气数。阴极剥阳而有所不免者欤。麟锡之于先三丈。非徒戚谊。生长同里。受教厚而托情深。飘泊散踪。未遂一恸寝门。握手致慰。俯仰悲愧。曷以为心。居当为向公七。念风树情境而增慨恻。今金友仲一至。仰探尊三从兄弟善守典型。俨成家计。有子有孙。又以所闻诗礼勤教之。大以慰心。不胜区区。麟锡往事狼狈不须言。目下时变罔极。痛愤欲无生。春川诸祖父兄。次第零谢。惟存家伯一二从叔。而又此远离而疏候。情私悲悯。不容形喻。所欲言无限。神迷不尽。惟祝向寒。千万保重。
与郑景章(宪教),渊沃(亨教。○丙午六月二十五日)
向者历山斗斋。未得奉际。怅恨也。谨询大暑。两位尊体各万重。贤允各安侍。菊圃丈近候何如。区区溸祝。非恒时比也。麟锡归卧柯乡。脚病一味见苦。时事欲死无闻也。欲建七圣影堂。想已入崇听也。盖当大祸。莫之为计。欲任曲阜依圣庙。病莫遂行。设遂行。难尽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85L 页
与士友共之。亦欠事也。欲处山斗斋,崇华斋。顾病势亦无可为矣。既还乡。此命未绝前。不宜昧然无事。必欲与一国同志阳类。奉依七圣像。奉读七圣书。奉守七圣道。以抗禽兽淫邪。自以为不可已也。无力而营大事。竭忠于士友大有。如何而尚未顾也。士友深知此情地事理。亦有以恕之也。第事成后。即邀士友守义。而两公与菊圃丈。指已屈也。俯谅焉。且少友辈必送来。力为课学是望。请无以年幼行远为难。昔晦翁送子千里。就学东莱。我先师祖母申氏。令子八岁离膝远学。妇人尚有此强肠。能大门户。皆可法也。如何如何。华东史锓役。得以就绪。奇幸莫大此。不用刻工。取士友中有巧者为之。门内少年有可拟者。起送为望。病倩不备。更乞千万保重。
答崔善翁(庆淳○辛丑十一月四日)
屈二舍之驾。示一幅之戒。犹为不足。反旆不几日。又以赫蹄赐教。不知贱品何以得此于执事也。感荷之极。不容名言。但虚奖无状。全不近似。执事奈何如此。无乃为大失言而亦使人包羞乎。谨审尊体不以向日劳攘有损。仰慰。丌四圣之书。象辞变占。观玩而为乐。若或目击也。麟锡一味陆碌。斋友幸齐安耳。华宗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86H 页
大雅获交何幸。为是车东山姻兄。尤与他别也。烦未罄诚。馀祝来寒。千万保重。
答金▣▣(孝渊○癸卯六月十四日)
不面而书古道也。古道座下行之。座下其必古人也。然于无似行之过也。无似何以得此过焉哉。感且愧甚。承待秋凉。必一赐枉。此又何等盛德。若其示不敢当之教。不谓尊者有此缪意。如有此意。且将不扫榻而钻地入也。乞赐惠谅。谨审极暑。侍奉尊体有相。即慰之至。闻于士友。座下素善功令。年来卓然任以为己之学。而法服以守先王之仪。区区于是不胜敬服。而有切奉交之愿也。麟锡万死馀生。以病过了。而耳闻目见。世祸益甚。闷天痛地。不知所以为心也。更复可论耶。不备谨谢。仰惟鉴照。
答尹寿卿(锡祺○丁未三月)
座下以其为希堂丈至亲也。敬庵友切戚也。及吾师重省两门也。承庭训而懿文行也。故向𨓏之深。而以不奉交为恨也。今承先施古道之书。感激喜悦。不知云言。但道鄙人处。宜与勉责而已。乃加奖诩而极过当。惭愧此无实而疑怪有失言也。至于偃息安閒地之教。曷不其承。非特心然。以病与势。不能不然也。世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86L 页
祸迫矣。吾党孤矣。励志植立之馀。乞更善教扶警颓昏也。伏审侍奉万安。起居有相。麟锡病盖必死而恨死不早。目益触恶也。敬庵家事极茫苍。以病一不往见。力又靡助。愧无以为心。前在西时。数以此事议士友间。每缘他端。竭忠遂成差迟。近亦书提。世祸更迫。难望其有效。设有效。岂能快济其茫苍也。向来奉亲教。率致孤儿教导。极用钦服。此其已成婚于原州元氏家。而尚依锦溪宅傍矣。力疾艰倩。不备谢礼。
答李云卿(泽升○乙未八月)
向者累日承警诲。发省昏惰者深矣。奉别以后。何日不怀想德义也。秋风高而崇翰坠。伏审侍奉多福。进修有相。奉慰满万。麟锡老亲入秋来。益少宁日。奄奄床席。煎熬难状。身苦微痢。儿曹皆病不离身。闷然。六月三日。遭叔母丧。摧恸陨绝。不自堪任。缘疾故。尚稽奔哭。情私益悲痛。新寓凡百。未有可言。再从奉率免大警。佥友皆安过。印役众诚齐到。到散笔三卷。殆曾未意。令胤清质。重干诚力打得过。终免显苦。甚奇幸。见其才气明敏。性行端洁。极有前望。大贺是父有是子。间几日。往来相见。心焉爱悦。愧蔑助他相长也。今当中秋节。同诸有司各归觐。情理不得不然。第念多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87H 页
是八九人。极是险恶年。一齐始终无虞。尽诚师事。善颜反拜高堂。诚是神明所助。仰想见至极嘉悦。忠斋大人丈亦此情也。彼中年事。被雨水至大无。物情嗷嗷。闻极竦然。念座下极艰乏。俯仰情事。当更如何。恍叹无已。远汝间往柯亭。昨还言彼土偏甚。鄙本生兄弟及从兄弟几家无檐斗谷。如干田土并破落。保活无策。先山墓土。往往无形地。方自大段忧虑。且所收来。恃以为过冬计者。亦付乌有。还可一笑也。春洪加平等地。山崩川溃。便成沧桑世界。死亡不知数。宋友文好近家加平。屋入崩溃中。其室内几危仅免。二女不得救。闻之心惊骨寒。不忍定情。怪疾大炽。京乡死人。不千万计。近亦未息。极凛惧。世变如许。三才之灾。亦何所不有也。所谓时事。逆孝逃走后。云有小变动。然百事皆仍逆孝时所定夷法。衣制一事。极不过曰从便为之。于是便黑色衣服者服夷服。便狭袖常服者服常服。毕竟便阔袖法服者。几个读书人而已。盖举国人物情。虽或知黑服之为可嫌。而姑欲免之而已。不知阔袖之为可重而反厌苦之。只谓狭袖之为便而不复知狭袖即夷服也。已至此境。更复何说。噫。此事可以从便为之者耶。是犹曰从便为夷为华为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87L 页
兽为人。岂是成说乎。从便二字。已是为夷狄之骨子。动不动。免不得纯夷矣。朝廷若有一人。岂至如是耶。毕竟又不知使吾辈永便于法服否也。毕竟死了乃已也。承将早晚一枉。豫切欣满。自馀不备。惟尊照。
答赵允哉(奎文○乙未二月)
麟锡白。天丧斯文。又祸私门。使吾从叔奄弃斯世。号恸陨绝。无以为生。伏蒙垂问以慰放仰之同情。奉读悲咽。益不自胜。又赐劝勉。出于同门兄弟相爱之深情。虽此极顽。宁不知感。但其称誉非实。期责过重。仕高明未免为失言。而在愚陋实不能胜任万一。则只有惶愧瑟缩也。未即奉谢。极以为悚。惟是瞻仰。日以益勤。居然岁律载易。春序又半。伏惟生堂气候万安。尊体起居百福。究经玩理。日进高明。居敬力践。日就笃实否。麟锡于年前。幸获奉交。而见耿分之德文雅之容。卓出群表。心窃敬重以为真岂弟君子也。继因士友闻用工节度。甚有次第。又极健羡。而只恨相去甚远。不能相从资益。得以开顽而振颓也。第念座下既以美质而勤于为学。又年力富强。而左右辅仁自足。其何难于大成就也。然成就之大小。由于其志向所定。其志向必要作第一等人。必要做第一等事。则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88H 页
其终成就可知也。愿座下无或自轻焉。况自山颓之后。万事苍茫。而至今世变日极。国变为夷。人化为兽。圣贤教术。天地阳脉。无复寄存。而无处可恃。则吾党之人。正宜励精发愤。愈益自强各为之地。而如座下者尤安得辞其责也。既不得辞其责。则其志向所定。成就所期。在所当念其大小也。然则麟锡虽极无似。亦当收拾残力。以从下风也。麟锡老亲气力凛缀。闷惧度日。从叔解期不远。悲恸如新。文稿开板。桃津兄既出谋力干。而那中诸士友齐心用诚。此事得成。岂非莫大之幸耶。惟事巨而时变又不可测。是用兢兢耳。华宗致元相守累月。见其断断诚一。性静可学。为之钦服。但此陋劣无一分助发。而又当非久分张。只切愧恧而冲怅也。乘閒修谢。以俟致元发程。馀祝以时保重。以慰瞻溸。
答金敬器(象钟○丙午九月)
声华远仰。肝胆垂照。珍重一函。透至万山。荷德至盛。感衷靡比。恒谈有言一面如旧。此又不面如旧。乙丙浩劫。彼此无可说。自后头头世变。当作如何心。胡越风舟。尚宜相急。矧伊同义声气之地哉。执事德意。其不为此耶。目今大祸至于国夷而且亡。人兽而且灭。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第 388L 页
将复奈何。窃愿奉面执事。握手痛哭。仍请善道之方。而病矣无可得也。俯示罗浮西卜居诗一则。以此俚眼。犹可知为不群绝调。而第二联不死何心恐负苍穹云者。其守正不挠。前程靡他之意可见。尤有以钦服也。徐友狼川事。承此提起而甚悲。幽明为之同感矣。安东晴沙李友偕同宗居士。千里远访。出门初意。虽于异域必逢乃已。此其厚谊何可忘。且不知贱劣何以获承峤南诸贤之眷与至于比极也。奉审书意。更探二友。周悉去年正月前诸节梗槩。不审向后至今尊体起居何如。时变处义何居。区区不任愿闻。麟锡多年风霜。不死怪矣。即见剥肤。病卧故土。惟愿速溘已矣。知己阳类。此世几何。伏纸增怆。不知所云。只祝寒松砥柱。千万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