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x 页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献议
献议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07H 页
神懿王后元敬王后庙主改题议(戊午)
神懿元敬二庙主。加一太字。既非礼文所载。且与佗 王后庙主有异。不得不起后人之疑。而擦改一款。极重且大。必须十分详慎。明知其不可不改。然后方可改之也。意者后字之上。必加太字者。或是丽朝国母之例称。而 国初典礼未及大备。因循故常耶。果尔则初不出于 圣子当宁尊 圣母之义也。且以私家妇人之称号言之。则所谓大夫人者。以子尊母之号也。而 国初外命妇封爵。如曰辰韩国大夫人弁韩国大夫人者有之。是则非以子尊母也。安知此太字。不与此相类。而又与大王之大字互对也耶。至于徽号之或书或不书。虽未知其故。而 大王临御之时。后丧先出。则初无徽号。其势固然。追后擦改。事有未安故耶。若以擦改为未安而不改于当日。则到今年纪愈久之后。其为未安。又有大焉。臣识见昏谬。全昧礼学。莫重变礼。不敢轻议。而凡事久则难变。况此数百年以来 列圣之所未尝改者乎。臣意 庙主则仍旧不擦。 祝版则并书徽号。毋改于前。似合
神懿元敬二庙主。加一太字。既非礼文所载。且与佗 王后庙主有异。不得不起后人之疑。而擦改一款。极重且大。必须十分详慎。明知其不可不改。然后方可改之也。意者后字之上。必加太字者。或是丽朝国母之例称。而 国初典礼未及大备。因循故常耶。果尔则初不出于 圣子当宁尊 圣母之义也。且以私家妇人之称号言之。则所谓大夫人者。以子尊母之号也。而 国初外命妇封爵。如曰辰韩国大夫人弁韩国大夫人者有之。是则非以子尊母也。安知此太字。不与此相类。而又与大王之大字互对也耶。至于徽号之或书或不书。虽未知其故。而 大王临御之时。后丧先出。则初无徽号。其势固然。追后擦改。事有未安故耶。若以擦改为未安而不改于当日。则到今年纪愈久之后。其为未安。又有大焉。臣识见昏谬。全昧礼学。莫重变礼。不敢轻议。而凡事久则难变。况此数百年以来 列圣之所未尝改者乎。臣意 庙主则仍旧不擦。 祝版则并书徽号。毋改于前。似合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07L 页
于从先祖之义。伏惟 上裁。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谕书
谕右议政许积(丁未)
呜呼。此是何时而卿是何人也。天灾时变之叠现。人妖物怪之层出。未有甚于近日。虽无已著之亡象。犹恐不免于颠覆。况今客行入疆。事机异前。领左二相。皆在待查之中。乙丙忧虞。曷有极哉。而尚幸所恃以为力者。惟卿在焉。予之倚毗之笃。奚但曰垂拱仰成而已哉。不料年少诸臣陈劄论事。添入别意。使卿有不安之举。此无非寡昧不能导迪群下之致。惭恧之外。尚何言哉。然在卿处之之道。惟宜平允镇静。务存大体。不须几微言面有所介怀。予不多诰。卿亦试反而思之。卿之进退。果若是之轻耶。以三朝乔木之臣。当上下忧遑之日。徒以远嫌为心。不以国事自任。俾予一人终乃颠隮。则卿虽有悔。其可及乎。噫大旱霖雨。未足以谕予之急。酒醴曲蘖。未足以谕卿之重。卿其不出。国将柰何。玆遣近臣。谕予至意。卿其速来造朝。以济时艰。故谕。
谕领议政郑太和,左议政洪命夏。
呜呼。尽瘁之忠。卿自无愧于古人。倚毗之诚。予不多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谕书
谕右议政许积(丁未)
呜呼。此是何时而卿是何人也。天灾时变之叠现。人妖物怪之层出。未有甚于近日。虽无已著之亡象。犹恐不免于颠覆。况今客行入疆。事机异前。领左二相。皆在待查之中。乙丙忧虞。曷有极哉。而尚幸所恃以为力者。惟卿在焉。予之倚毗之笃。奚但曰垂拱仰成而已哉。不料年少诸臣陈劄论事。添入别意。使卿有不安之举。此无非寡昧不能导迪群下之致。惭恧之外。尚何言哉。然在卿处之之道。惟宜平允镇静。务存大体。不须几微言面有所介怀。予不多诰。卿亦试反而思之。卿之进退。果若是之轻耶。以三朝乔木之臣。当上下忧遑之日。徒以远嫌为心。不以国事自任。俾予一人终乃颠隮。则卿虽有悔。其可及乎。噫大旱霖雨。未足以谕予之急。酒醴曲蘖。未足以谕卿之重。卿其不出。国将柰何。玆遣近臣。谕予至意。卿其速来造朝。以济时艰。故谕。
谕领议政郑太和,左议政洪命夏。
呜呼。尽瘁之忠。卿自无愧于古人。倚毗之诚。予不多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08H 页
让于谊辟。而朝著之风习日下。世道之浇漓日甚。年少台谏。务相矫激。声罪右揆而欲掩同异之迹。并举二卿而冀售眩惑之计。致令台席一空。气像愁惨。乃若颠覆之祸。忧畏之端。若越视秦。曾不挂意。此诚何等爻象。又是何等事机耶。往日之事。予所以自当者。独运于心。不谋于人。此计一定。不啻确然。其可因卿争执而有所挠夺乎。其言虽不足多辨。其渐亦不可不杜。故已将浮薄之徒。并施投畁之罚。卿若以此介怀。不思幡然改图。则其如负 三朝殊遇何哉。其如误国家大计何哉。试观今日之时事。卿之进退。果可以自轻乎。上而天灾时变之叠现。下而民忧国计之日蹙。危亡之祸。如有以朝夕而立至者然。若使诸葛武侯生乎今之世。则其将远小嫌而旷阙损乎。其将竭股肱而尽忠贞乎。卿宜加念。予不多诰。须速还朝。毋负至望。故谕。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笺
大殿即位陈贺笺(己亥○代方伯作)
明离毓德。久仰贰极之重晖。出震徵祥。载欣万物之咸睹。遐迩同得。悲喜交深。恭惟 主上殿下。如日方升。终天惟孝。诵诗习礼。早系亿兆之心。开国承家。诞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笺
大殿即位陈贺笺(己亥○代方伯作)
明离毓德。久仰贰极之重晖。出震徵祥。载欣万物之咸睹。遐迩同得。悲喜交深。恭惟 主上殿下。如日方升。终天惟孝。诵诗习礼。早系亿兆之心。开国承家。诞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08L 页
抚五百之运。玆当鼎新之会。益迓豫大之休。伏念臣国耳心丹。方面尸素。嵩呼华祝。纵阻鹓鹭之班。星拱辰居。聊申燕雀之贺。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呈文
呈巡察使文(癸巳○为漆谷府民作)
伏以山城难堪之势。民生涣散之形。槩见于前秋陈疏中。閤下亦尝取原疏而考之。领其大略矣。不须更费陈言。仰尘清览。而剥肤之痛。今年倍于去年。搥髓之苦。今日甚于昨日。孑遗馀民。沦胥自尽。事急不容徐步。心痛不能缓声。则何敢重避烦猥之诛。自外仁化之中哉。玆将蔀屋之恳。冒渎棠阴之听。伏愿閤下垂怜而矜察焉。夫以残县之物力。遽责雄府之供亿。揆以事理。百不一堪。种种弊瘼。难以毛举。特举其大者而言之。则以其设邑绝顶。故官属不能自存。官属绝少。故土兵无以自支。土兵尽散。故齐民代以受害。齐民流亡。故徭役以之偏重。于是乎岁出累百石之谷。雇立使唤于城内。无论别事。独此一弊。已非绵力之可当。况其佗粜籴之艰。陟降之难。出入支待之苦。上下供赋之输。陆续夫马之役。凡可以食尽民力者。皆佗邑之所未有也。根本日就于凋弊。关防渐至于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呈文
呈巡察使文(癸巳○为漆谷府民作)
伏以山城难堪之势。民生涣散之形。槩见于前秋陈疏中。閤下亦尝取原疏而考之。领其大略矣。不须更费陈言。仰尘清览。而剥肤之痛。今年倍于去年。搥髓之苦。今日甚于昨日。孑遗馀民。沦胥自尽。事急不容徐步。心痛不能缓声。则何敢重避烦猥之诛。自外仁化之中哉。玆将蔀屋之恳。冒渎棠阴之听。伏愿閤下垂怜而矜察焉。夫以残县之物力。遽责雄府之供亿。揆以事理。百不一堪。种种弊瘼。难以毛举。特举其大者而言之。则以其设邑绝顶。故官属不能自存。官属绝少。故土兵无以自支。土兵尽散。故齐民代以受害。齐民流亡。故徭役以之偏重。于是乎岁出累百石之谷。雇立使唤于城内。无论别事。独此一弊。已非绵力之可当。况其佗粜籴之艰。陟降之难。出入支待之苦。上下供赋之输。陆续夫马之役。凡可以食尽民力者。皆佗邑之所未有也。根本日就于凋弊。关防渐至于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09H 页
疏虞。平居所存。只是环山之累石。脱有警急。将何恃而为力哉。执山城之虚名。贻邑民之实祸。而任佗休戚。不思所以变通。使至于空一境而止者。夫岂当初筑斯之本意耶。屡将此意。呼吁 九重。粗陈闷蹙之情。庶冀更张之方。而启下备局。则推之于本道。事归本道则置之于寻常。前后陈诉。卒成空簿。八九年劳攘奔走之功。都不免于虚抛。则民等痛冤。宁有穷已。前秋之所以千里裹足。更陈危悃者。实出于不得已也。其所陈请有二款事。其一则请设邑城下。以为保土兵厚根本之地也。其一则请合属完邑。以为舒民力重关防之意也。 朝廷虑保障之虚疏而不许移邑。惧完邑之受弊而并防合属。则岂非失于三思而反为过慎之防者乎。夫保障根本。在于土兵。而土兵之散亡。专由于邑府之在城内也。今若移设则土兵安集。土兵安则根本自厚。根本厚而保障成矣。谓其移设而有虚疏之弊者。特以远地事情。有所未烛而然也。且官家柴炭之徵于民结者。皆未免刈取于城底。十数年来。渐至濯濯。城外四面。尽为赭山。盖健马壮牛。已疲于粜籴。而平地所办。实难于输致也。薪樵之于保障。所关重矣。而濯濯如是者。亦以邑在城内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09L 页
之故。则 朝廷之不许移设。又何意也。是不过欲为实城之策。而不觉其反归于虚城也。至于愿属义兴者。欲借完邑之物力。以成官府之模样。人吏众多则土兵保全。彼以升号为荣。此以宽役为便。或可以两全而俱存之也。 朝廷之不准其请者。岂有佗哉。恐其分弊于义兴。而欲以专诿于漆谷耳。合而当之。尚虑其有害。则偏受之民。又奚罪焉。舍全府之重。取附庸之名。此必无之理。必不然之情也。而由今之道。无变今之制。则其势必至于弃田宅而徙。挈妻子而去。终使丘墓之乡。永为蓬蒿之薮。救死方急。结缨无暇。烂额已迫。绳趋非时。苟可以保存。则佗又何顾。此所以不惜名位之卑。愿为下县之氓者也。人情到此。吁亦戚矣。二者无一遂。则民等又有一说焉。曾于筑城之初。 朝廷以十室小县。不可自立。割属于大邱。而置将于城中。则意非不美。事亦甚便。而当时守令不体 朝家之意。初头约束。大拂齐民之情。府县相激。以至别立。终使末梢之祸。至于此极者。无非当初误事之致也。今若复属大邱。一如前日之为。而平定赋役。无踵往时之谬。则其视今日之偏苦。又相万矣。仅保于琐尾之馀者。专赖于守宰之贤。而彭城及瓜。颖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0H 页
川失寇。则所易新吏。难保其皆贤。未散馀民。将何以得保。窃闻 朝廷广咨列邑之弊。方有矫革之举。此正漆民再苏之秋也。不以此时得舒燃眉之急。继今以往。长为向隅之人。凡在仁人君子。所宜恻然而动念。况閤下之为父母于南服乎。环一道之内而有一夫之不获。莫非閤下之耻。矧惟一境数百之民。岂止一夫而已乎。剥床切近之灾。岂止不获而已乎。大抵民等之情。如不得移邑于城下。则愿复合属于傍近。伏愿閤下曲采民情。登闻于 朝。于斯二者。从长禀决。一以为疲氓保存之地。一以为缓急得力之策。公私幸甚。
报巡使弊瘼一款(癸巳○代漆谷地主作)
本府初无南汉之物力。而设邑山城。欲效南汉之模样。已非可久之道矣。加以绝顶之上。生理顿绝。故官属不能自存。土兵代受其害。鱼骇鸟散。遂至一空。不得已自民閒岁出三百馀石之谷。雇立使唤于城内。无论别事。惟此一弊。决非可堪。而其佗陟降支待之苦。陆续夫马之役。凡可以食尽民力者。皆佗邑之所未有也。且以保障利害言之。则官家柴炭应役之际。壮牛健马既疲于粜籴。刈取山下则运致无路。故皆
报巡使弊瘼一款(癸巳○代漆谷地主作)
本府初无南汉之物力。而设邑山城。欲效南汉之模样。已非可久之道矣。加以绝顶之上。生理顿绝。故官属不能自存。土兵代受其害。鱼骇鸟散。遂至一空。不得已自民閒岁出三百馀石之谷。雇立使唤于城内。无论别事。惟此一弊。决非可堪。而其佗陟降支待之苦。陆续夫马之役。凡可以食尽民力者。皆佗邑之所未有也。且以保障利害言之。则官家柴炭应役之际。壮牛健马既疲于粜籴。刈取山下则运致无路。故皆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0L 页
未免取办于城底。十馀年来。赤秃殆尽。薪樵绝乏。既是保障之大患。而缓急之虞。又有大于此者。在前林木翳郁之时。则城内泉源。到处浩汗。家家凿井。谷谷有涧。千兵万马。不可胜食矣。若彼濯濯之后。地脉乾燥。水泉尽涸。每值旱乾之年。苦乏汲水之处。只有玉泉寺一井。涓涓不绝。官家炊饭。专赖于此。官属土兵则皆取城外沟洫积贮之浊水。烂沸于鼎。盛置于器。待其滓秽下降然后徐徐取清。仅仅做饭。设令对垒之举。或值旱灾之日。则无水之城。将何以守之。为今之计。欲复泉源则须护林木。欲护林木则不可不先移官府。前者邑民之千里裹足。哀吁 天阍者。非止一再。请设邑城下而不得。则又请合属完邑。而亦不得。劳攘奔走。竟未得请。剥肤椎髓。日任流散。使父母丘墓之乡。为蓬蒿荆榛之薮。一女含怨。尚降六月之霜。则一邑齐民倒悬之苦。岂不足以伤天地之和。召水旱之灾乎。 朝廷之不许移设。只为实城。而不觉其适足以空城。亦已过矣。必以主将之在城中。为实城之策。则一依扶安格浦之例。以巡营中军兼别将留镇。而山城凡事。一切自巡营句管。则其形势之壮。固万非新设小邑之比。仍罢新邑。依旧还属于星州。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1H 页
则封疆自无割裂之弊。缓急庶有得力之望。土兵无替当官役之冤。齐民无上下输运之苦。林木可以复盛。水泉可以不涸。厚保障省弊瘼。无过于此。而閤下只据本府论报文字。泛然 启闻。则终亦只为纸上之空言。傥得别件陈 启。期于得请。关防幸甚。民生幸甚。
呈备边司文(己亥○为长城井邑人民作)
伏以生等长城井邑之民也。笠岩为城。介于二邑之交。据一道要害之处。负百二天险之固。 朝廷之所恃乎缓急者在于是。士民之所倚以图全者在于是。故生等方且平居而争怀乐业之心。临乱而拟输死长之忠矣。不幸今日之事。大拂舆民之情。入而唁其子弟。出而语其父老。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 君之圣。吾相之贤。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反而思之曰。外方形势。初非庙堂之所尽烛。而 君门深邃。莫知民情之大可见也。既或知之则吾 君吾相必将恻然衋伤。翻然改图。思所以济之者。无所不用其极矣。相与辍耕裹足。来叫九重。而 天威之下。不敢悉举。敢将未尽之蕴。庸渎执事之听。伏愿相国列位閤下。宽其罪而察其情。乃者本道监司请以生等所居之
呈备边司文(己亥○为长城井邑人民作)
伏以生等长城井邑之民也。笠岩为城。介于二邑之交。据一道要害之处。负百二天险之固。 朝廷之所恃乎缓急者在于是。士民之所倚以图全者在于是。故生等方且平居而争怀乐业之心。临乱而拟输死长之忠矣。不幸今日之事。大拂舆民之情。入而唁其子弟。出而语其父老。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 君之圣。吾相之贤。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反而思之曰。外方形势。初非庙堂之所尽烛。而 君门深邃。莫知民情之大可见也。既或知之则吾 君吾相必将恻然衋伤。翻然改图。思所以济之者。无所不用其极矣。相与辍耕裹足。来叫九重。而 天威之下。不敢悉举。敢将未尽之蕴。庸渎执事之听。伏愿相国列位閤下。宽其罪而察其情。乃者本道监司请以生等所居之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1L 页
两邑。专责山城一半之粜籴。原其本意。则非薄于两邑而厚于他邑也。盖谓益山,龙安,咸悦等三邑。去城稍远。当其转输之际。不无怨苦之情。今若以此三邑之谷。分授列邑之民。则三邑除弊。虽为可幸。列邑取赢。非其所愿。故欲以每年所息千五百石之耗谷。尽归之二邑守令。以代岁入之官需。而官需之出于民者。一切蠲减。又以二邑元会付各样诸谷。分移于城属诸邑。以为两便之计。夫军饷米元数已至三万有数千石。特患无军。不患无粮。则缓急馈饷。自无不给之忧。逐年剩耗。断非可继之道。其不爱谷而重爱民之意。可谓至深切矣。二邑之民。犹且不愿者。为其人小谷多。而山顶运入之苦。难于独任也。毕竟庙堂回启。不许二邑之专用耗谷。而只许二邑之独当改色。列邑之民。固为幸矣。两邑之民。独奚罪焉。且元会付耗谷厥数虽少。凡所以舒民力助民役而有补于残邑者。专倚于此。今乃尽移之佗邑。则两邑之遗利尽失。齐民之受害无穷。何以言之。通计山城诸谷。则一年折半之耗。千七百有馀石。年又年耗又耗。而其数渐息。则不过五年。便增满万之谷。民之难支。势之难继。不待较量而明矣。目今军饷之入于山城者。仅二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2H 页
十之一。而冰崖石径之绝险。牛颠马踬之相继。今乃并其全数而输之。则其所以伤害财力者。尤何量哉。大凡变通之规。虽使众利咸具。一疵不存。及其传之久远。鲜能行之无弊。况此刱始之事势。万非血气之可堪者乎。噫利病相参者。犹非可行之政。生等今日之事。所利则去而无复锱铢之遗。所病则加而不啻十倍之困。安得不遑遑汲汲赴愬之恐后哉。乃若更张之方。寔在庙堂。固知分守之外。不宜妄有论列。而事急不容徐步。心痛不能缓声。肆将两款之请。已渎 四聪之听。其一则愿以稍远之三邑。换得便近之古阜。三分粜一。岁以为常也。其二则愿从道臣之言。归耗于官需而不令其生息也。窃念原疏若下筹司。则当否之决。在于列位。今行之利不利。此请之得不得。而二邑生灵之生死门路。于是乎分焉。相国列位閤下其不思惕然而念之。则惟有离亲戚弃土壤。填于沟壑。死于道路。是生等今日自为计耳。生等不胜闷蹙切迫祈恳之至。
呈礼部文(庚子)
朝鲜国陪臣谢恩使益平尉洪得箕等。为俯察私恳。转奏施行事。寡君自遭巨创以来。哀毁踰节。疾病连
呈礼部文(庚子)
朝鲜国陪臣谢恩使益平尉洪得箕等。为俯察私恳。转奏施行事。寡君自遭巨创以来。哀毁踰节。疾病连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2L 页
仍。群下之忧。岂有量哉。近因哭泣不辍。因致眼患添剧。备试治方。尚靳勿药。医师之言。咸以为治眼圣药。莫如空青。此不特东土之所无。抑亦上国之所稀有。内府所藏之外。难得其真。而天门九重。堂下千里。微恳虽迫。上彻无路。遑遑之闷。曷有穷已。窃念宣上德达下情。是诚閤下之职。须将此意。转奏天听。使小邦寡君。庶几无疾。则天地鸿恩。当如何可报。而閤下之德。山轻海浅。俺等惟当陨首而已。结草而已。俺等不胜惶悚忧煎恳迫之至。
上方伯状(辛丑)
北斗司喉舌。久处出纳之班。南方去襜帷。丕膺黜陟之寄。二世殊渥。一路福星。伏惟颙颙华闻。宪宪令德。召公奭之宣布。咸推方面之才。范孟博之澄清。允协在心之简。涸鳞得水。朽骨回春。伏念独有二天。忝寄百里。守在榆塞。未遂趋候之忱。望悬棠阴。只俟巡临之日。
呈备边司文(己酉○代星州人民作)
伏以星之为州。即古之京山府也。大邱花园。俱是京山之属县。而胜国之末。方始分割。粤在 太宗朝。安 御胎于府之祖谷山。升府为牧。还属花园以重之。
上方伯状(辛丑)
北斗司喉舌。久处出纳之班。南方去襜帷。丕膺黜陟之寄。二世殊渥。一路福星。伏惟颙颙华闻。宪宪令德。召公奭之宣布。咸推方面之才。范孟博之澄清。允协在心之简。涸鳞得水。朽骨回春。伏念独有二天。忝寄百里。守在榆塞。未遂趋候之忱。望悬棠阴。只俟巡临之日。
呈备边司文(己酉○代星州人民作)
伏以星之为州。即古之京山府也。大邱花园。俱是京山之属县。而胜国之末。方始分割。粤在 太宗朝。安 御胎于府之祖谷山。升府为牧。还属花园以重之。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3H 页
其后又安 世宗大王御胎于禅石山。则事体之重。更加一倍。其视 陵寝所在之邑。宜无隆杀等级之别。 宗祊永固。胎室如故。则吾州之尺地寸土。当与山河带砺。共为终始。其不可以轻加贬损也明矣。顷于 仁祖朝。筑架山城于义兴之地。以州之八莒县迫近城底。故割其地而设漆谷。当日 朝家处置。殊失 祖宗朝增地升号之意。州民痛迫。不啻断右臂而刖一足矣。早欲裹足叫阍。请收 成命。而事系关防。不敢轻议。荏苒迁就。以至今日。名都物力。凋剥殆半。徭役职此而偏苦。气像由是而消缩。环一境大小之民。莫不欲少须臾无死。幸见旧疆之获复。惟玆一念。方且寤寐耿结。食息难忘。愈久而愈切矣。今者大邱之人。谋夺我花园。百千其计。期以不夺不已。真所谓欲利于己。必害于人也。生等固知其偏著之私言。莫售于一视之公听矣。今玆未至之防。或近乎过虑。而古人先事之戒。亦不可全忽。乃敢越险千里。奔走来吁。生等之情。吁亦戚矣。夫邱之人。徒知夺人之地。以广其地之为利而已。若其义理之乖当。事体之无据。 两朝胎室之至尊。 祖宗疆界之莫重。必有所未及深察焉耳。苟有所深察。则其苟冀侥倖。妄干非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3L 页
理。岂至于此哉。其所执言。未知云何。而若以监司之挈眷。为索地之奇货。则生等亦有说焉。大邱虽曰监营之所在。流来之规。悬殊佗道。了无受害之事。实多偏蒙之利。赋役调度。顿省于列邑。营门供亿。不烦于本府。本府所供。只是监司朝夕之饭。而挈眷之后。加一盘飧而已。况监司兼任之初。讲定节目。务从简便。并依前日之例。实无冗杂之费。则直为一盘飧之需用。规夺三百年之封域。其为计不已谬乎。往在万历辛丑年间。设营于大邱。而以花园移属。则主客之势。自相悬绝。侵渔之弊。若推涂炭。七年之间。一县几空。及至丁未。旋复吾州。其时监司柳永询据邱人之诉。 启请仍属。则庙堂乃历举为 胎室广土之由以沮之。于斯时也。漆谷未分。花园已析。而 朝廷之归重 胎室。犹尚如此。矧今漆谷别为一邑。本州之所倚以成形者。只有此花园而已。苟循邱人之请。轻割吾州之土。则正犹欲平舟势。而移左以置右也。岂 圣上所以恭承 胎室意哉。前割八莒。既丧二千八百结之土。今割花园。又失二千四百结之地。则总之五千二百有馀结也。惟此二县。足当三南之一大邑。星地有限。馀存几何。一州之内而所损至此。则尚可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4H 页
以因仍补缀。担当州牧之役乎。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况初非加长而断之又断。此果可堪之道乎。大邱之为我附庸。殆四百有馀年。而恭让二年。始置监务。由属县而置监务足矣。由监务而升都护过矣。而履霜坚冰。妄心滋长。曾是昔日之附庸。今为暮夜之伏戎。举足引颈。谋夺疆理。则邱之纵欲。无足道也。星之寖削。不亦困乎。邱人之志。在于求地。星人之忧。在于见削。求而不得。未足为损。削之至再。为害莫甚。未知閤下其将以邱人为急乎。抑将以星人为缓乎。州府各立。境界自别。何苦而偏割吾州之地。以供邱人广占之资乎。 献庙之复属旧壤于本州。非厚于星民也。为 胎室也。 宣祖之不许道臣之启请。非薄于邱人也。为 胎室也。是知 胎室存则星地断不可削也。花园合属之意。如此其重。漆谷见割之失。如彼其多。星州物力之凋弊。民生之困苦。若是其甚。诚使邱人始虽妄意于此举。终乃觉悟而自止则固善矣。如其不然而必有所干渎。则上援 列圣金石之典。俯烛舆民危迫之情。痛斥其僭。毋复生心。是在列位閤下一笔指挥之中。此岂独为吾州之私幸。实有得于庙堂之大体。生等不胜切迫祈恳之至。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书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书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4L 页
与尹白湖(鑴○甲寅)
夜回霜肃。伏惟道味益腴。瞻慰区区。昨承辱惠复书。有恐非所管之教。多见警责。不遐之厚意。愧赧之极。感佩亦深。第念 新君嗣位。受服之节。实是 国家莫重莫大之典礼也。必诚必慎。勿之有悔者。同出于臣子之至诚。则其敢曰非我所管而已乎。玆与大臣礼官有所衡难。而终无的确之见。必欲叩疑于知礼之君子。才已见拒。又复仰溷。此则祯之所以为愚也。谨按杜氏通典。嫡孙持重在丧而亡。次孙代之条。宋江氏问甲儿先亡。甲后亡。甲嫡孙传重。未及中祥。嫡孙又亡。有次孙今当应服三年否。何承天答曰甲既有孙。不得无服三年者。谓次孙宜持重也。但次孙先以制齐衰。今不得便易服。当须中祥。乃服练居垩室耳。今以此推之。则 大行大王服丧未及中祥而薨。 当宁以嫡孙受服。虽与次孙之代嫡孙者有异。其先制齐衰。今不得便易服之义则似无异同。以祯浅见。卒哭后 敬思殿祝文。先书 御讳固当。而至于受服之节。须待中祥。恐不害于礼意。未知如何。幸恕愚僭。毋惜开示。
夜回霜肃。伏惟道味益腴。瞻慰区区。昨承辱惠复书。有恐非所管之教。多见警责。不遐之厚意。愧赧之极。感佩亦深。第念 新君嗣位。受服之节。实是 国家莫重莫大之典礼也。必诚必慎。勿之有悔者。同出于臣子之至诚。则其敢曰非我所管而已乎。玆与大臣礼官有所衡难。而终无的确之见。必欲叩疑于知礼之君子。才已见拒。又复仰溷。此则祯之所以为愚也。谨按杜氏通典。嫡孙持重在丧而亡。次孙代之条。宋江氏问甲儿先亡。甲后亡。甲嫡孙传重。未及中祥。嫡孙又亡。有次孙今当应服三年否。何承天答曰甲既有孙。不得无服三年者。谓次孙宜持重也。但次孙先以制齐衰。今不得便易服。当须中祥。乃服练居垩室耳。今以此推之。则 大行大王服丧未及中祥而薨。 当宁以嫡孙受服。虽与次孙之代嫡孙者有异。其先制齐衰。今不得便易服之义则似无异同。以祯浅见。卒哭后 敬思殿祝文。先书 御讳固当。而至于受服之节。须待中祥。恐不害于礼意。未知如何。幸恕愚僭。毋惜开示。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5H 页
与许尚书(积○己亥)
置散未几。旋入剧地。閒忙之相随。若是其速耶。不俟驾之行。想已入洛矣。气体起居何如。区区远慕。不弛夙宵。元祯二载朱墨。一味劳拙。佗何说哉。日者弊邑士民辈作叫 阍之行。而时值执事在乡。未获以书先容。即今原疏想已 启下筹司。舆议未知如何。夫三万四千之粜籴。非十室两邑之所堪。祯之浅见。若循方伯之请。全付耗谷于两邑。勿令增息于每年。则虽有目前转输之弊。保无日后尾大之患。斯亦可久之图也。苟为经费之计。而惜其全减耗谷。则莫如仍存旧规。无所纷更之为得也。祯是漆谷之人。熟知山城之害。架山军饷。未及玆城之半。每岁改色。不过三分之一。郡县之合力者。又至于八邑。而陆输之苦。民且不堪。今以倍蓰之谷。岁粜其半。欲使两邑之民。独当改色。而官需岁入。曾不少蠲。年又年而渐息。耗之耗而取赢。则十年之内。便增二万斛矣。果是可继之道乎。逆旅官舍。坐待解绶。自为计则得矣。而既守是邦。不敢越视。古人于一日所居。常为百岁之计者。良有以也。可否回 启之际。如蒙宣力。则一言之重。泰山为轻。邑民之幸。宜何量哉。且祯之所望。又有大焉。
置散未几。旋入剧地。閒忙之相随。若是其速耶。不俟驾之行。想已入洛矣。气体起居何如。区区远慕。不弛夙宵。元祯二载朱墨。一味劳拙。佗何说哉。日者弊邑士民辈作叫 阍之行。而时值执事在乡。未获以书先容。即今原疏想已 启下筹司。舆议未知如何。夫三万四千之粜籴。非十室两邑之所堪。祯之浅见。若循方伯之请。全付耗谷于两邑。勿令增息于每年。则虽有目前转输之弊。保无日后尾大之患。斯亦可久之图也。苟为经费之计。而惜其全减耗谷。则莫如仍存旧规。无所纷更之为得也。祯是漆谷之人。熟知山城之害。架山军饷。未及玆城之半。每岁改色。不过三分之一。郡县之合力者。又至于八邑。而陆输之苦。民且不堪。今以倍蓰之谷。岁粜其半。欲使两邑之民。独当改色。而官需岁入。曾不少蠲。年又年而渐息。耗之耗而取赢。则十年之内。便增二万斛矣。果是可继之道乎。逆旅官舍。坐待解绶。自为计则得矣。而既守是邦。不敢越视。古人于一日所居。常为百岁之计者。良有以也。可否回 启之际。如蒙宣力。则一言之重。泰山为轻。邑民之幸。宜何量哉。且祯之所望。又有大焉。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5L 页
戊戌耗除出三分者是已。此事裁决。专在执事。而得失之间。所关非细。盖往者山城之谷。自巡营磨斟而已。初不入于该曹会付中。才因方伯状启。始有依元谷例会录之令。故今以戊戌现数。成册送呈。而既仿元谷之例。则计除三分之耗。归之本府。自是应行之规。玆就耗米一千五百馀石中一千石则入于会付。五百石则分作官耗。始事之初。傥得准许。则定式之后。可期永久。其于济官用纾民力。岂曰少补之哉。似闻佗城之谷。不许官耗。盖为军饷聚峙之地也。此城之米已至三万四千石之多。足为三千名二年有半之粮。而城属之卒仅止千人。虽使聚会民兵。难可充三千。设令对垒持久。似不至二年。人少谷多。最为此城钜弊。除耗给官。实为两便于公私。幸勿留难。准报磨勘如何。大抵此府之所赖以成形者。只有此山城耗谷。而厥数颇优。故前后守宰之干誉者。减剋官需。苟悦民心。邑入渐薄。殆不成样。今复并其官耗而失之。则利不遗于锱铢。害不止于倍蓰。路傍弊邑。决难自支。不以此时有所变通。则后来继之者。孰不曰始之为府使者。不能周旋。噤无一言。而贻弊于无穷也哉。执事之再判地部。适在今日。此正弊府永赖之秋。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6H 页
不避烦猥。敢玆缕缕。惟增俟罪之至。
与许尚书(壬寅)
特膺宠简。蔚为 邦国之光。而脱湿归田。不得数月之閒。一贺而一慰也。乞解之章。既未蒙 俞。肃谢之行。必已届洛。伏未审体中起居如何。向慕之忱。不任区区。元祯粗保守塞。而乡家消息。种种忧恼。海徼心事。去去难堪。无足仰喻。庙堂不谅边情。惟以防 启为能事。拘束边臣。使不得一事如意。坐令狡奴一向濡滞。食尽饥民之膏血。此何意哉。仰屋而已。闵弟释褐。快副一家之望。欣耸之情。殆不自胜。原州丈白首为吏。酷被丑诬。孟门太行。可谓平地。吾侪谁人。终免一次轮回耶。世道至此。惟恐入山之不深。
与许尚书
再昨拨便。伏承去月二十六日下覆书。凭审趋 朝供剧。气体有相。燕山奉璧。出于格外。一慰一虑。无任下诚。湾尹之事。惊心则极矣。而非系 宗社安危。则请处囊中。无乃过乎。长府事备在推缄。不必缕陈。城内移仓。出于 朝命。既撤仓库。而露置米谷。任其潦雨之所朽。盗贼之所窃。则方可谓能胜其任乎。不得已面议于方伯。加粜于民户。秋捧之耗。个个公用。粜
与许尚书(壬寅)
特膺宠简。蔚为 邦国之光。而脱湿归田。不得数月之閒。一贺而一慰也。乞解之章。既未蒙 俞。肃谢之行。必已届洛。伏未审体中起居如何。向慕之忱。不任区区。元祯粗保守塞。而乡家消息。种种忧恼。海徼心事。去去难堪。无足仰喻。庙堂不谅边情。惟以防 启为能事。拘束边臣。使不得一事如意。坐令狡奴一向濡滞。食尽饥民之膏血。此何意哉。仰屋而已。闵弟释褐。快副一家之望。欣耸之情。殆不自胜。原州丈白首为吏。酷被丑诬。孟门太行。可谓平地。吾侪谁人。终免一次轮回耶。世道至此。惟恐入山之不深。
与许尚书
再昨拨便。伏承去月二十六日下覆书。凭审趋 朝供剧。气体有相。燕山奉璧。出于格外。一慰一虑。无任下诚。湾尹之事。惊心则极矣。而非系 宗社安危。则请处囊中。无乃过乎。长府事备在推缄。不必缕陈。城内移仓。出于 朝命。既撤仓库。而露置米谷。任其潦雨之所朽。盗贼之所窃。则方可谓能胜其任乎。不得已面议于方伯。加粜于民户。秋捧之耗。个个公用。粜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6L 页
陈籴新。赈饿莩而厚保障。息耗取赢。备器械而完钜役。未知玆事害于 国乎。病于民乎。年前长倅轻播逋欠之说。盛传中外。当绣衣查覈之日。必欲以逋为过。实其前言。而光牧为差员。详查实数。有剩无缩。故长倅羞其言之不售。乃于 启下公事之外。搜出己亥分给文书。生事于无事之中。原其本意。非必欲陷我也。不过一时无聊之致。而旋即悔恨。使吏辈讼冤于绣衣。指陈别备之数。盖耗米尽归于别备价故也。绣衣亦颇后悔。捧别备成册意。欲申解于书 启云。缚之解之。果出一手。则亦可见其公心。而夫岂易哉。初免就理。专荷首揆之德。虽非有私于元祯。而惟边事之是重。席藁之中。祸机稍缓。人非木石。宁不知感。倭人之利。专在釜山。虽日鞭挞而驱之。日设宴而请之。断无移佗之理。初不敢直请堂船。假借釜城。以为换面之语。终不忍无端还岛。降请熊浦。欲为遮面之资。其间情态。明若观火。元祯之前后状 启中。备陈其形势。试取而考之。则其详可得也。两差所供凡百浮费。姑舍勿论。一月米谷。通计粮料与鱼价而三百有馀石。八朔之用。已至于二千五百四十六石。列邑财力。既已竭矣。本府库储。亦已罄矣。马岛一种。无非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7H 页
商贾。虽出没风涛。备尝危险。一年之利。能几何哉。而今乃偃卧净馆。白得厚利。安有速还之意哉。三浦土兵。逼居馆侧。男女交淫。言语相惯。漏我机事。捷于影响。探我动静。速于置邮。虽严法刻刑。日诛一人。奸细成风。惩戢无路。脱有边警。则釜山之民。举将相率而为敌向导。其为寒心。不特不可使闻于邻国而已也。彼虽不欲弃旧而就新。我宜速令撤此而移彼。使约束申明。防禁稍严。然后可以有为也。直患其诈请移馆。而实非真情耳。苟其真情。实欲移设。则釜城堡障。虽难轻许。熊浦空地。乃其旧基。又何重难而坚持至此耶。今姑快许。促令移去。待彼恳请仍存然后。不得已而停止则容或可也。彼自为请而我反牢塞。经岁相持。重困民力。为盗赍粮。亦已多矣。一边年少之辈。或以为彼以诈而请之。我以权而许之。则甚非待强邻忠信之道。群非众訾。媒孽其短。庙堂亦不得不动于清议云。古人所谓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者。正为此辈发也。诸葛武侯忠信智武。岂不及于今世之清流。而犹曰兵不厌诈。则待邻敌之道。其可徒经而无权乎。桓温上疏。请迁都洛阳。自永嘉之乱。播流江表者。一切北徙。以实河南。朝廷畏温。不敢为异。至欲遣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7L 页
侍中止之。王述独言温欲以虚辞威朝廷。非事实也。但从之。自无所至。诏从其计。温果不行。今以酬应外敌。比之节制强臣。则权经取舍。宜如何也。以移设倭馆。比之迁都徙民。则事体轻重。又如何哉。而王述之策。当时赖以为便。后世不以为非。况玆化外殊俗。不可以中国之治治之者乎。且元祯之所谓当许者。非必以权许为得也。许之而彼果移去则可饬边关之旧禁。许之而彼自中止则犹不失为今日。以此言之则权许之可也。真许之亦可也。何必徒权哉。初斥僭妄。不许馆接。一如元祯所云。则深得事体。了无劳费。而庙堂不惟不施。至欲加以重罪。催送侍从。颠倒迎接。使其骄气倍增。妄心益肆。然后即今所以处之者。断其归路。使不得还。不啻若絷之维之。于焉嘉客。而乃以不能开谕速送。欲罪边臣。为边臣者。不亦冤乎。夫边臣之所建明。有所施行而不效则罪之可也。庙堂之所指挥。有所违越而偾事则罪之可也。今也不然。前后建请。率被沮格。终无一事如意。片言半辞。皆禀庙堂而酬酢。以此为罪则其肯心服乎。最后回下措语尤紧。有曰今见李某状 启。有似既发难止者然。殊未晓其所以云。其所谓既发难止者何谓也。抑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8H 页
以为 朝廷之所不许而边臣轻自先发于彼人。难于结局之意耶。我 国边臣虽一动一静之微。亦难擅便。矧玆大段所争。而轻发 朝廷所不许之言耶。不愚不狂。不蹈河而入海。则不当如许也。庙堂之意。终以为劳费不暇计。熊浦不可许。则虽欲开谕防塞。业已辞竭计穷。有何新语可以动彼狡心。惟撤去日供之需。 召还接慰之官。以杜觊觎之望。永绝希冀之路。使其去留决在一著。亦或一道也。何用旷日持久。苟冀回听使之举踵引颈。有若痿人之不忘起者哉。当此之时。领台与执事。并有万里之行。前头可虞之势。不待思量而可想。欲趁星轺未发之前。以还送首译。面禀备局之意。 启闻于 朝。因送金谨行于京中。细陈曲折。得以停当。则口达必详于文字。须将此意。商议于领台。趁即回示如何。
与许领相(乙卯)
圣上临御之初。大统归正。万物咸睹。群贤接武。会朝清明。千载一时。若使 朝家举措。一循公议。则失志怏怏之辈。外虽怨诅。内宜愧屈。为 国家长远之虑。为士类久安之计。莫急于此。亦莫善于此。而近日之事。大失所望。闻来忧惙。中夜无寐。身罹巨创。方在死
与许领相(乙卯)
圣上临御之初。大统归正。万物咸睹。群贤接武。会朝清明。千载一时。若使 朝家举措。一循公议。则失志怏怏之辈。外虽怨诅。内宜愧屈。为 国家长远之虑。为士类久安之计。莫急于此。亦莫善于此。而近日之事。大失所望。闻来忧惙。中夜无寐。身罹巨创。方在死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8L 页
生之滨者。宁有一念暇及世间是非。而至于关 国家存亡。系士类安危者。终何忍袖手旁观。以为非我所知乎。玆将瞽说。敢溷仁听。閤下苟以愚僭而罪之。则元祯亦不敢辞矣。两宋贬降 宗统之罪。不须言也。阿附之徒。骤蒙显擢。 朝廷公器。视为己私者。最是公议之所深怒也。既以是为宋之一大罪。则今宜一反其所为。而非徒不反。乃反效之。非徒效之。又有甚焉。若是则古人何以曰无诸己而后可以非诸人乎。至若各举所亲于 幼主之前。以为某也可加资级。某也某也可以特 除玉堂。有若纷纭请托于无风力之铨官者然。益可寒心。万科之设。光海之末政也。以昏朝之末政。援为盛世之初政。此已谬矣。丁丑山城 庭试之后。无赖之徒。半于都下。偷盗杀越之变。比比有之。器远稔凶。以此为恃。天命未绝。 宗社默祐。幸而得免于颠覆。而元魏虎贲之变。丽朝仲夫之祸。犹为识者之隐忧矣。又幸而数十年来。变乱不作。山城出身。老死殆尽。何苦而设此科以续之耶。若依御营出身之例。聚置都下。则可忧之势。非复往者之比。若令任其閒住。则缓急之际。不足为力。又有大可畏而深可虑者。彼辈既得科名。则必冀爵禄之荣。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9H 页
不得爵禄则必怀怨国之心。怨国之卒。动以万数。则以今日国纲人心。何事不生。今计莫若稍峻殿试之规。俾不太滥。亦勿失信。恐或得矣。如何如何。大抵自有春榜生进以来。选举为人所鄙。自有近日超叙之后。爵秩为人所轻。名器之贱。有同沙泥。常调之流。举生妄心。虽以父兄为子弟之情。希望科举。仕宦之念。顿减于前。即此而揆之。则国脉必促。士类必败。念及于此。岂不凛然。且闻都民之兴怨。有甚于曩时。各司之点退高重。吏胥之奸骗操纵。大起中外之谤。而外方特甚。此虽有司之事。民情所系。不轻而重矣。閤下身都上相。佐抚 新化。一事之有失。一民之不获。无非其责。有所不闻。闻必衋伤。中情所激。言不知裁。惟增惶悚。
答洪都宪(重普○庚子)
离怀耿结。十步一顾。惠问郑重。只字千金。凭审献替有相。起居万福。区区感豁。如获更拜。元祯昨投龙湾。明渡鸭江。离亲去国。情境可想。而幸陪都尉。逐日团圆。羁怀少宽。赖有此耳。典戎之简。虽协舆望。 王事独贤。亦既劳止。可慰不须贺也。馀冀对时益卫。以副贱忱。
答洪都宪(重普○庚子)
离怀耿结。十步一顾。惠问郑重。只字千金。凭审献替有相。起居万福。区区感豁。如获更拜。元祯昨投龙湾。明渡鸭江。离亲去国。情境可想。而幸陪都尉。逐日团圆。羁怀少宽。赖有此耳。典戎之简。虽协舆望。 王事独贤。亦既劳止。可慰不须贺也。馀冀对时益卫。以副贱忱。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9L 页
与元承旨(万石○辛丑)
顷于进上领吏便。修付一札。而其行苦迟。必未及达也。不审寒凶。大监气体若令候起居如何。远慕不弛。元祯劳拙日甚。疾病日加。不速之客。又发僭猥之请。前与令兄同事。尚不免见非于一世。况今独当。几何其不至于生事耶。元祯之妄料别差倭接待。实是规外。而有事则顺付岁船来告者。乃约条中大节目。故曾前陆续出来者。皆不受书契。不许接待矣。乡接慰官则始于乙亥。京接慰官则创于壬午。袭谬已久。虽不可猝然复旧。至于不问其言之善恶其事之当否。而并许馆接。则无乃过乎。今玆移馆之请。在所当许。则差遣京官。设茶礼受书契可也。苟以为釜城断不可许。倭馆决不可移。则茶礼何须设。书契何必受。京官亦何苦而差遣乎。既行茶礼则自有接应节目。夫既待之而不欲许之。岂不难哉。彼中凡事。一发于口。则必以死争。虽有仪秦千百。终难动得。而 朝廷欲以译舌止之。此而不得则专责东莱釜山。以示威于彼。彼不曾动其一发。适足以倍增骄气。以二官及译辈祸福。谓在其手。而恐喝愈急。尤可痛也。此事机关。所系非轻。庙堂议处。必须原始要终。庶无后悔。幸禀
顷于进上领吏便。修付一札。而其行苦迟。必未及达也。不审寒凶。大监气体若令候起居如何。远慕不弛。元祯劳拙日甚。疾病日加。不速之客。又发僭猥之请。前与令兄同事。尚不免见非于一世。况今独当。几何其不至于生事耶。元祯之妄料别差倭接待。实是规外。而有事则顺付岁船来告者。乃约条中大节目。故曾前陆续出来者。皆不受书契。不许接待矣。乡接慰官则始于乙亥。京接慰官则创于壬午。袭谬已久。虽不可猝然复旧。至于不问其言之善恶其事之当否。而并许馆接。则无乃过乎。今玆移馆之请。在所当许。则差遣京官。设茶礼受书契可也。苟以为釜城断不可许。倭馆决不可移。则茶礼何须设。书契何必受。京官亦何苦而差遣乎。既行茶礼则自有接应节目。夫既待之而不欲许之。岂不难哉。彼中凡事。一发于口。则必以死争。虽有仪秦千百。终难动得。而 朝廷欲以译舌止之。此而不得则专责东莱釜山。以示威于彼。彼不曾动其一发。适足以倍增骄气。以二官及译辈祸福。谓在其手。而恐喝愈急。尤可痛也。此事机关。所系非轻。庙堂议处。必须原始要终。庶无后悔。幸禀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20H 页
达于大监。详示如何。
与闵方伯皞如(熙○壬寅)
再昨拨便。付呈谢书。其已得达耶。甘雨支离。变作苦雨。伏未审旬宣气体起居如何。驰慕区区。元祯乡家消息。种种忧恼。古人所谓尚寐无聪。正为今日道也。状草未妥则只据实状。改其措语。要之的当。岂不好哉。沿江之独当作米。无谓莫甚。限江海二日程分定。犹愈于上道之踰岭数日。达于可兴也。一年迤至三年。此特一时周旋之事。非永久之图。虽限五年。实为无穷之役。除非大歉。则以应捧六斗而倍徵十二斗之役。逐年偏责于江海之民。不亦冤苦之甚乎。但近日庙堂全昧事理当否。只以防启为能事。不有士民呈诉。或绣衣书启。而巡相直为启闻。则其不见沮戏难矣。别差倭事。几至结末。而又缘庙堂不许熊浦。更申釜城之请。而益加恐吓。前头迟速。有不可知。坐夺一道饥民之食。以继富于外人。而曾不顾念。维攻斥边臣之是急。此何等庙谟也。痛叹痛叹。作米船运军。以留布变通。最为长策。顷者绣衣之见亦如是。若以一朔二十名定式。而每收三匹之木。给代运入。则凶年减捧之时。虽似有馀。而不至太滥。丰年毕捧之时。
与闵方伯皞如(熙○壬寅)
再昨拨便。付呈谢书。其已得达耶。甘雨支离。变作苦雨。伏未审旬宣气体起居如何。驰慕区区。元祯乡家消息。种种忧恼。古人所谓尚寐无聪。正为今日道也。状草未妥则只据实状。改其措语。要之的当。岂不好哉。沿江之独当作米。无谓莫甚。限江海二日程分定。犹愈于上道之踰岭数日。达于可兴也。一年迤至三年。此特一时周旋之事。非永久之图。虽限五年。实为无穷之役。除非大歉。则以应捧六斗而倍徵十二斗之役。逐年偏责于江海之民。不亦冤苦之甚乎。但近日庙堂全昧事理当否。只以防启为能事。不有士民呈诉。或绣衣书启。而巡相直为启闻。则其不见沮戏难矣。别差倭事。几至结末。而又缘庙堂不许熊浦。更申釜城之请。而益加恐吓。前头迟速。有不可知。坐夺一道饥民之食。以继富于外人。而曾不顾念。维攻斥边臣之是急。此何等庙谟也。痛叹痛叹。作米船运军。以留布变通。最为长策。顷者绣衣之见亦如是。若以一朔二十名定式。而每收三匹之木。给代运入。则凶年减捧之时。虽似有馀。而不至太滥。丰年毕捧之时。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20L 页
虽似不足。而亦可推移。当与釜佥同议回报矣。
与畿伯论赈恤事目(辛亥)
行关后录赈恤节目。一一详究。则事理曲尽。物情纤悉。一遵约束之外。无容更议。第念凡事简则易以为功。烦则眩于奉行。其中四等区别一条。或涉太烦。亦难精详。盖上中下残户之分。虽出于一人之手。权衡轻重。难得其平。况今民心之醇巧不同。面任之弛张各异。淆杂之弊。在在皆然。不均之谤。处处群兴。则虽如陈平之分肉。萧何之画一。难以处此。今年荒政。须以田结为重。户口为轻。然后可免去年之失何者。去年分粜。重户口而轻田结。流徙游手之徒所受者多。故服田输租之民所食者少。农粮不继。锄耘遂废。此实已然之明验。而愚智之所共睹者也。为今之计。毋论家计虚实。一循田结给粜。且以官门设粥之意。遍谕境内。则有土者必皆受粜。滨死者必皆就粥。此外无田土不受粜。而犹不愿就粥者。应是初头生理可以免死之类。数十日馈粥。二三度分粜之后。始择其不受粜不就粥。生理中绝而遑遑汲汲者。计口给粮。随其身之壮弱而定其料之多少。一如事目所定之数。则节目既简。奉行亦易。民蒙实惠。 国无浪费。所
与畿伯论赈恤事目(辛亥)
行关后录赈恤节目。一一详究。则事理曲尽。物情纤悉。一遵约束之外。无容更议。第念凡事简则易以为功。烦则眩于奉行。其中四等区别一条。或涉太烦。亦难精详。盖上中下残户之分。虽出于一人之手。权衡轻重。难得其平。况今民心之醇巧不同。面任之弛张各异。淆杂之弊。在在皆然。不均之谤。处处群兴。则虽如陈平之分肉。萧何之画一。难以处此。今年荒政。须以田结为重。户口为轻。然后可免去年之失何者。去年分粜。重户口而轻田结。流徙游手之徒所受者多。故服田输租之民所食者少。农粮不继。锄耘遂废。此实已然之明验。而愚智之所共睹者也。为今之计。毋论家计虚实。一循田结给粜。且以官门设粥之意。遍谕境内。则有土者必皆受粜。滨死者必皆就粥。此外无田土不受粜。而犹不愿就粥者。应是初头生理可以免死之类。数十日馈粥。二三度分粜之后。始择其不受粜不就粥。生理中绝而遑遑汲汲者。计口给粮。随其身之壮弱而定其料之多少。一如事目所定之数。则节目既简。奉行亦易。民蒙实惠。 国无浪费。所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21H 页
谓家计饶瘠。田土有无。贫寒士族。老幼妇女。分别之政。并包其中。而无所遗矣。玆将浅料。仰备财择。未知如何。
与李进士(杜光○壬子)
远承惠札。如对慰满。未委信后起居何如。悬溯区区。元祯千万梦寐外。猝闻从弟之讣。惨裂心事。何可忍言。重以季父衰病中遭此至痛。尤用是煎念。先尊丈碣阴之托。决非短于觚墨者所敢当。而重孤盛意。切非两家相爱之道。忘拙构呈。惭忸无已。
答李士元(光彦)
一江上下。会面无由。常切瞻溯之忱。未审溽暑。兄起居如何。元祯控疏未递。反承 严批。分义惶蹙。不得已合启 肃谢之行。而长霖酷暑。难免颠仆。苦闷柰何。王大父行迹文字。起草有日。而乏便未呈。今将远出。不敢终孤盛意。玆付以上。恐有乔沈之患。
答裴子仪(元袗)
贤季意外远来。袖致惠札。知有季氏 幽狴之厄。不胜惊叹。今闻秋曹已覆 启行会。此时所望。惟在于配所之稍近。而方伯性执。凡有私嘱。处之必相反。不但无益而已。柰何。馀适因客扰。忙不一一。
与李进士(杜光○壬子)
远承惠札。如对慰满。未委信后起居何如。悬溯区区。元祯千万梦寐外。猝闻从弟之讣。惨裂心事。何可忍言。重以季父衰病中遭此至痛。尤用是煎念。先尊丈碣阴之托。决非短于觚墨者所敢当。而重孤盛意。切非两家相爱之道。忘拙构呈。惭忸无已。
答李士元(光彦)
一江上下。会面无由。常切瞻溯之忱。未审溽暑。兄起居如何。元祯控疏未递。反承 严批。分义惶蹙。不得已合启 肃谢之行。而长霖酷暑。难免颠仆。苦闷柰何。王大父行迹文字。起草有日。而乏便未呈。今将远出。不敢终孤盛意。玆付以上。恐有乔沈之患。
答裴子仪(元袗)
贤季意外远来。袖致惠札。知有季氏 幽狴之厄。不胜惊叹。今闻秋曹已覆 启行会。此时所望。惟在于配所之稍近。而方伯性执。凡有私嘱。处之必相反。不但无益而已。柰何。馀适因客扰。忙不一一。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21L 页
上伯父(戊戌)
书院人来传下书。伏审气体支安伏慰。从子长城移拜之 命。出于梦寐之外。盖李尚真令公以承宣被 召。尹衡觉代为府使。巡相以长城春閒将有山城改筑及许多变通。自非望实俱优。为道内所敬重者。难以当之。请于曾经台侍中有声绩者。极择差送 启闻。故有是 命。无非时势使然。只可任之而已。来此剧地。且值大歉。曾无一日伸眉时。而又当新设关防之剧务。身世之苦。不须言也。该曹 启请除 朝辞。新迎人马。自京已来。以廿一离此耳。续纲目乡议如许则何必强请。年谱当于迎 命后面请巡相。而续集则从子已离此地。恨不早知也。
上季父
便回伏承下覆书。伏审气体神相。区区下诚。无任伏慰之至。海学才闻其得病。忧虑则深。而岂料其死若是之速耶。从妹命途。去益艰奇。悼死念生。令人惨裂。庚癸之患。宜到十分急境。百口延活。计将安出。每一念来。食不下咽。南警骚屑。中外无异。天灾时变。式月斯生。虽不至于兵革之忧。终非宁谧之象。不辰之叹。宜如何也。饥馑之馀。牛马皆以疫毙。先垄祭物。措备
书院人来传下书。伏审气体支安伏慰。从子长城移拜之 命。出于梦寐之外。盖李尚真令公以承宣被 召。尹衡觉代为府使。巡相以长城春閒将有山城改筑及许多变通。自非望实俱优。为道内所敬重者。难以当之。请于曾经台侍中有声绩者。极择差送 启闻。故有是 命。无非时势使然。只可任之而已。来此剧地。且值大歉。曾无一日伸眉时。而又当新设关防之剧务。身世之苦。不须言也。该曹 启请除 朝辞。新迎人马。自京已来。以廿一离此耳。续纲目乡议如许则何必强请。年谱当于迎 命后面请巡相。而续集则从子已离此地。恨不早知也。
上季父
便回伏承下覆书。伏审气体神相。区区下诚。无任伏慰之至。海学才闻其得病。忧虑则深。而岂料其死若是之速耶。从妹命途。去益艰奇。悼死念生。令人惨裂。庚癸之患。宜到十分急境。百口延活。计将安出。每一念来。食不下咽。南警骚屑。中外无异。天灾时变。式月斯生。虽不至于兵革之忧。终非宁谧之象。不辰之叹。宜如何也。饥馑之馀。牛马皆以疫毙。先垄祭物。措备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22H 页
甚略。而一匹之马。无路责立。载之衙养款段而去。伊川亦如之。无事得达难矣。官家模样之不成。亦如乱离中人事。此何时也。
寄儿聃命
汝未登道之前。日气连温。谓必因成春喣。自发行之翼日。以寒以阴。无一日少温。忧虑之怀。寝食靡甘。昨日必已到商颜。果能无挠得达。而汝姊亦支保否。此中依遣。兴平尉公主自阙中患痘。出宫第五日不救。赵判书复阳患寒数日。痰塞不起。俱可惊惨。而 慈殿连遭钟情之恸。 圣上亦值天伦之戚。臣子爱日之忱。岂胜忧虑。罢职拔榜之启未止。而昨日正言姜硕昌又发朴吉甫拔榜之论。闵家子见屈之害。至此而极矣。此论则虽不系于吾家。而转展如是。必为罢榜论之阶梯。亦当任之而已。
寄儿汉命
顷日书见之。而违便未答。即因克成之还。知汝辈眠食平安。深慰。此閒依度。而以金万重拟礼议之故。被谏院问备之弹。得数日安坐。心虽未安。身则稍宁。闻居接之儒甚多。多则做业不专。是可虑也。书院非浪游戏谑之地。十分勉励。无或閒游。如其不然。则莫如
寄儿聃命
汝未登道之前。日气连温。谓必因成春喣。自发行之翼日。以寒以阴。无一日少温。忧虑之怀。寝食靡甘。昨日必已到商颜。果能无挠得达。而汝姊亦支保否。此中依遣。兴平尉公主自阙中患痘。出宫第五日不救。赵判书复阳患寒数日。痰塞不起。俱可惊惨。而 慈殿连遭钟情之恸。 圣上亦值天伦之戚。臣子爱日之忱。岂胜忧虑。罢职拔榜之启未止。而昨日正言姜硕昌又发朴吉甫拔榜之论。闵家子见屈之害。至此而极矣。此论则虽不系于吾家。而转展如是。必为罢榜论之阶梯。亦当任之而已。
寄儿汉命
顷日书见之。而违便未答。即因克成之还。知汝辈眠食平安。深慰。此閒依度。而以金万重拟礼议之故。被谏院问备之弹。得数日安坐。心虽未安。身则稍宁。闻居接之儒甚多。多则做业不专。是可虑也。书院非浪游戏谑之地。十分勉励。无或閒游。如其不然。则莫如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22L 页
早还家之为得也。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杂著
书筵讲义
丙申四月十六日。 王世子出时敏堂。行朝讲如仪。右副宾客李时楷,执义尹鏶,司谏李梓,兼弼善李晰,说书李元祯入参。 王世子背诵论语自毋友不如己(止)反语辞音一遍。临释一遍讫。时楷讲自子贡曰夫子(止)未改者耳。讲如前式。时楷曰春秋之世。列国之君。各持威福之柄。故当时之士。莫不愿为之用。骋能衒技。犹恐人之不知。即所谓求而得之者也。若夫子则不然。盛德充于内而光辉发于外。孟子所谓睟然见于面盎于背。记所谓和顺积中。英华发外者。正谓此也。然则温良恭俭让五者。乃是盛德之光辉而发见于接人之际。故时君亦皆见而知之。闻而慕之。敬信之念。油然而生。自以其政就问于夫子耳。非若佗人求而后得。而陈亢之徒。习熟当时之见闻。未晓圣人之出处。疑其有求而得之者然。若子贡之答。真善形容圣人处也。 世子曰唯。鏶曰圣人所居之位虽异。所执之德则同。以见于经者言之。则尧之钦明文思。舜之浚哲文明。温恭允塞。汤之齐圣广渊。文王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杂著
书筵讲义
丙申四月十六日。 王世子出时敏堂。行朝讲如仪。右副宾客李时楷,执义尹鏶,司谏李梓,兼弼善李晰,说书李元祯入参。 王世子背诵论语自毋友不如己(止)反语辞音一遍。临释一遍讫。时楷讲自子贡曰夫子(止)未改者耳。讲如前式。时楷曰春秋之世。列国之君。各持威福之柄。故当时之士。莫不愿为之用。骋能衒技。犹恐人之不知。即所谓求而得之者也。若夫子则不然。盛德充于内而光辉发于外。孟子所谓睟然见于面盎于背。记所谓和顺积中。英华发外者。正谓此也。然则温良恭俭让五者。乃是盛德之光辉而发见于接人之际。故时君亦皆见而知之。闻而慕之。敬信之念。油然而生。自以其政就问于夫子耳。非若佗人求而后得。而陈亢之徒。习熟当时之见闻。未晓圣人之出处。疑其有求而得之者然。若子贡之答。真善形容圣人处也。 世子曰唯。鏶曰圣人所居之位虽异。所执之德则同。以见于经者言之。则尧之钦明文思。舜之浚哲文明。温恭允塞。汤之齐圣广渊。文王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23H 页
之徽柔懿恭。夫子之温良恭俭让。虽有上而为君。下而为臣之不同。盛德之所可形于言语者。大抵同也。梓曰圣人过化存神之妙。实是渊深蕴奥处。故不可人人窥测。而如温良恭俭让五者。则见于威仪之间而有不可以掩焉者。人皆可见。即此而观之。则圣人之所以德盛礼恭而不愿乎外者。亦可见矣。岂非学者所当体念者乎。 世子曰唯。时楷曰孔门弟子。孰非亲炙盛德者哉。而聪警辞辩。无出子贡之右。故得闻一贯之旨者。惟曾子与子贡耳。是以于其言语之间。善形容圣人者甚多。论夫子可观之节。则所谓温良恭俭让是也。论夫子全体之德。则所谓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是也。鏶曰夫子一天也。天之造化。岂可容易形言也哉。而子贡以此五者。推明盛德之形容。发扬接人之光辉。有是哉。子贡之善言语也。夫圣人之巍巍难名。不须云也。至于程朱以下之诸贤。亦难形其名目也。时楷曰名目之难形也如是。故黄庭坚以霁月光风称周濂溪。而先儒谓其善形容有道者气像。濂溪且然。况于夫子乎。 世子曰唯。梓曰下此五个字而使千百载之人。有以想见夫子之德容。非善于言语而能之乎。元祯曰子贡之善言圣人。不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23L 页
特此也。如曰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夫子之墙数仞云者。无非说得善也。 世子曰唯。时楷曰当时列国之君。初见圣人之仪刑。则其心悦诚服。自有所不期然而然者。故莫不乐告之以国政。诗云人之秉彝。好是懿德。此之谓也。及夫功利之说旋惑。而姑息之效是冀。则初心不继。用之不终。此所谓私欲害之也。鏶曰当时诸侯若齐之景公。固有功利之心矣。如鲁之定哀。并与功利之念而俱亡之矣。蔑乎不足道也。梓曰不然。虽甚不辟。岂至于无功利之念乎。晰曰温良恭俭让五者。岂直为学者之所当潜心勉学者乎。凡帝王之学。亦宜于此焉体认也。时楷曰时君苟能以其悦服乐告之心。终始勿贰。则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其为功效。岂特所谓功利者而止哉。夹谷之会。齐侯愧屈而归郓汶阳龟阴之地。摄行相事三月而鲁大治。由是而言之。则德化行而功利在其中矣。彼此得失。何须较量。而时君用舍。如许违舛。竟使圣人不得施于有政。可胜惜哉。鏶曰季桓子之死也。语人曰任孔子有终。鲁其霸矣。用之不卒。是予之悔。夫孔子之为政也。务在尊公室抑私门。故桓子虽畏忌不用。而伊其心则实知孔子之可用为治。故临死之际。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24H 页
其言如此。盛德光辉之接于人者。益可见矣。晰曰自古中智之主。非无善始之念。而鲜有克终之功。盖见仪刑而乐告则其初可观。而牵于私欲。终不能用。此鲁治之所以止于三月。而卒未免削弱之归者也。奚但鲁君之为然哉。凡为人主。当其临御之初。类皆有有为之心。而此心不固。私意随之。后世之所以为后世。而唐虞三代之不复见者。职此之由。终始惟一。所以为帝王之大法也。元祯曰功利未必速于德化。三月之治可验。而功利之说易入。德化之说难合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德化之所由生难知。功利之所为用易见。故汉唐以还。大猷之未升。而近效之徒事者。率由人君知而不行。行而不力之致也。 世子曰唯。时楷曰父在之时。事皆任长。故子无自专之事。而志趣则可见。父没之后。子有继序之责。故所行可见。其为善恶。斯可以知矣。然孝子有不死其亲之心。故未可以遽改父道。不如是则不得为孝矣。先儒于此。反覆论说。尹氏之所谓终身无改者。以圣继圣之谓也。何待三年者。矫弊变通之谓也。然则夫子之谓无改者。非大段不是处之谓也。晰曰此则集注言之尽矣。终身无改。若武王之继文王是已。何待三年。若宣王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24L 页
之承厉王是已。梓曰父有不是之事。而子有欲改之心。则不可以父道之故。因循于三年之久也。武王之于文王。亦岂无可改者乎。元祯曰不然。武之于文。父作子述。圣继神承而已。夫焉有可改之道乎。若所谓当改者。只是承弊政之谓也。时楷曰然。武继文而岂有可改者乎。 世子曰唯。谢氏以子贡为善观圣人善言德行者。亦可谓善言子贡矣。时楷曰谢氏之言。诚为明切矣。 世子曰三年无改者。谓父之所为。子未可轻改之意。岂亦警戒之辞欤。时楷曰是固未可轻改之意。而立言之旨。则孝子之心。有所不忍故尔。非警戒之辞也。言讫罢出。
培养人才策(辛卯○别试初试居魁)
问。培养人才云云。对。先生尝观夫天地之于物乎。其所以涵濡之者。以其有雨露也。楩楠得之则长其材。蕙兰得之则发其馨。亦尝观夫圣王之于民乎。其所以导率之者。以其有教化也。有德者赖焉而成其器。有艺者赖焉而达其用。噫雨露之外无异泽。而材长馨发之不同者并得之。教化之外无异道。而德成艺达之各殊者咸赖焉。是知天地不可物物而敦化。因其材而笃焉而已。圣王不可人人而设教。随其资而
培养人才策(辛卯○别试初试居魁)
问。培养人才云云。对。先生尝观夫天地之于物乎。其所以涵濡之者。以其有雨露也。楩楠得之则长其材。蕙兰得之则发其馨。亦尝观夫圣王之于民乎。其所以导率之者。以其有教化也。有德者赖焉而成其器。有艺者赖焉而达其用。噫雨露之外无异泽。而材长馨发之不同者并得之。教化之外无异道。而德成艺达之各殊者咸赖焉。是知天地不可物物而敦化。因其材而笃焉而已。圣王不可人人而设教。随其资而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25H 页
引之而已。愚也得是说于遗篇。验是道于当世。愿就正于先觉者雅矣。礼围今日。执事有问。不才如生。请效一得。遂感而为之说曰。句萌知护。百寻之材方成。槽枥不检。千里之蹄莫伸。物皆然矣。人有甚焉。盖才必生世。世必须才。成之就之。渐磨之功居先。振之作之。培养之政为重。则其所以飞英声而登茂实。光大业而传不朽者。夫岂不养而致之哉。古之帝王。有见于此。囿天下于道德齐礼之中而使有以得其养。跻天下于观感风动之域而使有以成其才。浚源导流。思以淑乎诸人。迁善远辜。终以化于万民。大用之而大效。小用之而小效。则养之素而任之逸者。有如是夫。虽然才之不能无大小。而养之不可无后先。上之道德其本也。次之事功。文艺其末也。本始所先。末终所后。故养之得其本则才得以遂其才而国得以需其用。养之失其本则才不得展其才而国不能资其用。此其人才之成否。惟系于养之得失之如何耳。呜乎。水之为行也。源洁则流清。火之为明也。膏沃则光烨。道德譬则源也膏也。事功文艺。譬则流也光也。欲其流之无浊者。曷不先浚其源。欲其光之无晦者。曷不先沃其膏乎。噫下之从上。捷于风草。上之化下。速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25L 页
于置邮。则道德之本。又不外乎人君躬率之馀耳。请因明问而白之。巍巍乎唐虞。九德咸事。则其所以养之者。不过曰克明峻德。于变时雍而已。卓卓乎三代。多士思皇。则其所以养之者。不过曰建中于民。树之风声而已。政事而岳牧也。武略而鹰扬也。典谟之文华也。鸟迹之笔翰也。于斯为盛。后世无及。本之所在。末岂不备。级夷于后。厖化不古。黄老于西京。而所习者吏事而已。博杂于三国。而所尚者戎政而已。清虚乎典午而银钩铁画之是隶。浮华乎仙李而飞文染翰之徒事。各得一艺之名。槩无全才之称。千载以还。谁为得其本者哉。天运循环。宋治休明。河南程氏。倡道于前。考亭朱子。继轨于后。行之虽未展。施之虽不究。推一身之所学。等百世之事业。则以之为事功。以之为文艺。特是道德之绪馀。无所往而不裕矣。仁厚之效。焉可诬也。然而前殿之讲。徒为应文之备。南岳之疏。未免遇遁之焚。则谓系时君之所养者。愚不保其必然也。后三代而明教化。莫如我 列圣。十三世棫朴之化。所以导我民者盛矣。二百年菁莪之泽。所以沐吾民者洽矣。皇皇之士。率为王国之桢。济济之英。多是经邦之彦。前乎辈出。后乎接迹。而柰之何誉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26H 页
髦之盛。渐不及于曩时。才难之叹。转有甚于今日。怀道抱德之人。固已逖矣。一艺小技之士。尚且罕焉。簿书填委。半是怀慎之不决。牒诉倥偬。未见李迪之能断。则愚未知可使从政者何人也。耻极西丧。无闻城中之韩范。忧深南顾。未仗禁里之颇牧。则愚未知可使行师者何人也。胸中潮海。鸣国家之盛者谁也。笔下蛟龙。夺造化之权者谁欤。五者之轻重虽殊。一时之需用各切。一之不具。犹为圣朝之阙事。今也则无。又岂治世之休象。谓国家培养之未尽乎其道。则 圣上之心。即尧舜之所以协和而治者也。谓时运既衰而才随而日降。则今日之民。即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者也。愚不能知厥故何在。噫两汉之事功。唐晋之文艺。尚不得以见之矣。隆古之道德。又焉得以跂及哉。执事之所深忧。愚生之所长叹。宜发于今日也。呜乎。人主一身。万化之本。人主之身。自率以正。则天下之人。无一不由于正。人主之身。自失其正。则天下之人。无一得由于正。盖不惟其赏之所劝刑之所威者。有以致之。观感之閒。风动神速。表率之效。景随响应。故以眇然之身。居深宫之中。邪正之动乎内者。虽若不可得以窥焉。符验之著于外者。实有不可得以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26L 页
掩焉。尧之执中。舜之精一。皆所以先吾道德而为天下万夫之倡也。今者 圣上之所以养才者。靡所不用其极。表之以六行之荐。旌之以忠孝之闾。则道德之劝。固举于政教之中。而道德之本。有歉于身心之内。宫庭深邃。禹阴移寸。则行道之念。不能无斯须之间断。屋漏至微。舜几有万。则修德之功。不能无毫忽之差失。惟其大本之不立。是以倡率之无效。行教于国而人不乐于兴行。施化于民而民不信其德意。至以夭夭之情。为易折而难持。皎皎之志。为易污而难全。以随俗者为得中。特立者为迂怪。斲方而为圆器者有之。逐流而为通贤者有之。则道德之门。无自而入矣。事功由是而尽谬。技艺职此而渐下。甄拔吏才则所以选政事之才者勤矣。而适足以备文具而已。广取武举则所以求将帅之才者博矣。而适足以缩军簿而已。饬月课之制则所以取文章也如是。而词命之就。未见裨谌之草创矣。考书写之等则所以贵笔法也如是。而字画之成。无闻逸少之精楷矣。噫观政在朝。观俗在野。由今之政。无变今之俗。无惑乎所用非所养也。谨按易之系辞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27H 页
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其所谓善者。非所谓道德乎。出乎身而加乎民。发乎迩而见乎远者。要之不出于道德之外也。为今之计。莫若 上之人。先一心之道而以为导天下之本。先一心之德而以为化天下之本。昭然灵台。如日之揭。而不使有纤芥之蔽。蔼然政教。如风之嘘。而不使有壅遏之处。民有不若于道者。不曰民之咎。而厥咎曰予之咎。士有不惠于德者。不曰士之愆。而厥愆曰予之愆。鱼跃鸢飞而道与之俱明。云行雨施而德随以广运。使八方之远。举皆囿于此道之中。而兆民之众。咸自得于此德之下。以此而唤做事功。以此而奖进文艺。则将见全才辈出。多士蔚兴。五尺之童子。羞比于管晏。垂缨而谈者。皆拟于阿衡。才为王佐。业则真儒。涂山玉帛。由是而可复。会稽深耻。从此而可雪。有共理惟良之盛。而循吏于斯为盛。绝鼙鼓兴思之叹。而丈人得其贞吉。抽毫画笺。风雨可惊。发言成章。鬼神可泣。词源倒乎三峡。笔阵扫乎千群。适用之才。尚何患无其人哉。呜乎。金之在镕。惟冶所铸。泥之在陶。惟甄所成。辟于人者。可不勉哉。篇将圆矣。言可尽乎。呜乎。人才之养。固在于人君之道德。而道德之修。莫切于人君之心学。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27L 页
高宗之所以道积于厥躬。文王之所以缉熙于光明。皆是此学中做去也。噫观千圣心法之传。以求其义理之当。察前言往行之多。以验夫得失之几。反诸身而有得。措之行而有效。则学之功何如哉。诚能知经学之不可不重。知儒术之在所当先。问难则不懈于日昃。讲论则或至于夜分。以治身心。以施教化。则岂独培养之泽。行于今日而已乎。其遗风馀烈。有可以为后世法程至明也。谨对。
星变策(壬辰○增广亚元)
王若曰星变云云。臣对。臣闻天有日月星辰风霜雨露。无非教也。无非教也。故日星以为之纪。以为之纪也。故事可列也。事可列也。故占天象而知世道兴衰之兆。此君子之所以先言天而不敢忽者也。苟非深契天人之理。纵观阴阳之妙者。孰能与于此哉。肆惟我 主上殿下正南面之位。居北辰之所。运天机于掌中。而忧乾象之告愆。蕴星经于心上。而惧泰运之复隍。乙夜丙夜。宸念孜孜。来汝格汝。 圣问谆谆。其先言天而不敢忽之意。吁其至矣。噫观众星。指点躔度。太史官之职也。弼一人寅亮天地。卿大夫之责也。井观愚臣。顾何以与知。虽然天道远人道迩。即其迩。可
星变策(壬辰○增广亚元)
王若曰星变云云。臣对。臣闻天有日月星辰风霜雨露。无非教也。无非教也。故日星以为之纪。以为之纪也。故事可列也。事可列也。故占天象而知世道兴衰之兆。此君子之所以先言天而不敢忽者也。苟非深契天人之理。纵观阴阳之妙者。孰能与于此哉。肆惟我 主上殿下正南面之位。居北辰之所。运天机于掌中。而忧乾象之告愆。蕴星经于心上。而惧泰运之复隍。乙夜丙夜。宸念孜孜。来汝格汝。 圣问谆谆。其先言天而不敢忽之意。吁其至矣。噫观众星。指点躔度。太史官之职也。弼一人寅亮天地。卿大夫之责也。井观愚臣。顾何以与知。虽然天道远人道迩。即其迩。可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28H 页
知其远。臣请以是拱而对。 圣策曰天文者(止)无可忧欤。臣双擎奉读。拜手稽首曰。天高听卑。 殿下有君人之言者一。宜有动也。臣窃惟苍苍于上而天有天之道。元元于下而人有人之事。经纬乎二气而精祲相荡。错综乎五行而吉凶相召。则天人之应。于以显矣。何则。三才所判。一理所同。万物之精英。上而为列星。昭晰乎象律。布列乎方位。应之君臣而有其躔。守之州野而有其分。顺逆异效。休咎殊验。则其敢曰星辰之远于人也欤。古之帝王。有见于此。观文察象。以类天地之情。藏往知来。以通神明之德。三光于以顺其轨。两仪以之贞夫一。则其所以务尽乎人事者。乃所以钦崇乎天道也。虽然吉凶休咎之感于人者天也。是非得失之应乎天者人也。对越无违则顺而至于有祥。冥行不顾则逆而至于有灾。如使泄泄于方蹶之日。区区于言语之末。忽天象而莫畏。扰天纪而不戒。则躔度之失次。妖孽之叠现。非不幸也。亦宜也。呜乎。天道影也。人事形也。影之在天者。虽远而不可徵。形之在人者。惟吾之所当尽。则思有以尽其事而求有以顺其道者。但当先修夫在我之天。以应夫在天之天也。臣请援古昔而论之。割裂山河。下土之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28L 页
封域既别。形验辰宿。上界之方位有分。则周与鲁之异名。十二国之殊度。理固然也。唐虞之隆。席六合而为家。夏殷之盛。环四海而为国。下而山川之流峙者。莫非其有。上而星辰之森列者。无非其应。岂可指某星为某国之所主乎。升降相因。级夷于后。若汉也若唐也若晋也若宋也。虽不能致唐虞夏殷之治。皆得以有唐虞夏殷之土。惟其不随国而异地。则宜其不随国而异星也。德苟得焉。何患吉祥之不集。德苟失焉。讵免凶咎之沓至哉。噫星之所存。分之所形也。星既无夏商汉宋之别。分岂有夏商汉宋之异乎。此疆彼界之不限。古往今来之殊时。出于夏商之代者。斯为夏商之灾。现于汉宋之世者。即为汉宋之变。必欲区而别之。则非臣所暇及也。荧惑之妖守心。前后之忧一般者。或以其分。或以其时。而相犹股肱。是景公之善言。杀宰答天。宜成帝之坠绪。方丈三韩之外。有此文明之邦。万里之疆土虽隔。一气之流行不差。惟彼星辰。同此昭回。则深可忧之谴告。大可畏之灾孽。谓其不犯于青丘。而无意于敬慎者。岂理也哉。伏愿 殿下知所忧而忧之。 圣策曰予以否德(止)能得消弭欤。臣双擎奉读。拜手稽首曰天高听卑。 殿下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29H 页
有君人之言者二。宜有动也。臣伏睹 殿下以圣继圣。聪明有临。既治愿治。休恤无疆。天地乎合其德而尽经纶参赞之业。日月乎合其明而极财成辅相之道。宜其广大配天地。宜其变通配四时。宜其阴阳之义。偏体于动静。而柰之何未也。宜其福祥之徵。不愆于垂示。而柰之何未也。呜乎。金精动宿干太阳而不退者。是何等爻象。而今乃见于盛世也。易曰日中见斗。今日之变。不幸而近之矣。火星失次。入紫微而扬芒者。是何等妖孽。而今又值于明时也。书曰不集于房。今日之灾。不幸而近之矣。若曰分野异守。忧戚可缓。则殆有甚于国忠之迎合。实愚臣之所深耻也。臣闻天之与人。形体虽殊。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为天为人。天之道不异于人。人之事皆原于天。苟局形气之私。妄分彼我之见。谓之天自天而不与于人。人自人而无干于天。则一气之天。不得不随而变动。况为人君者。首出庶物。为万姓主。其理与气。尤与相关。故诗曰昊天曰明。及尔游衍。又曰上帝临汝。无贰尔心。尽此而无为者。唐虞之熙熙也。明此而为治者。三代之皞皞也。昧此而乱亡者。叔季之泯泯也。求其本则只在乎诚不诚敬不敬之如何耳。呜乎。 殿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29L 页
下曰由予敬天之道。未尽其诚而然也。是 殿下之未尽诚未尽敬。 殿下既已自知矣。臣请有以尽之。噫昕临大庭。百僚星布。则 殿下之诚。岂容一毫之未尽。而宫庭深邃。禹阴移寸。则当此之时。亦能尽诚否乎。日御经筵。学士云集。则 殿下之敬。宁有一毫之未尽。而屋漏至微。舜几有万。则当此之时。亦能尽敬否乎。珍奇玩好之物。果不足以悦目于 殿下乎。软美依阿之言。果不足以倾耳于 殿下乎。有一于此。未尝无上天之谴告。况于兼之。何敢望灾异之自除乎。虽然天之所庇以为子者君也。君之所戴以为父者天也。事或有失而未遽绝之。道或有悖而必先警之。故昔楚庄王天不见妖。地不出孽。则祷于山川曰天岂忘予欤。偏伯之主。乃能如此。况于有志帝王之治者乎。使臣得为今日计。莫若 殿下尽其诚而体天之行。则天一不息而 殿下亦与之不息。极其敬而畏天之威。则天自主一而 殿下亦与之主一。内而反于身心。而无一念之不实。外而修乎政治。而无一事之未尽。自戒惧而约之。以求至于无妄。自谨独而精之。思必有以无间。使吾之气顺而天之气亦顺。吾之心正而天之心亦正。则通天地格鬼神。而可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30H 页
以为动变化之至道也。凝道理聚万善而可以为基福庆之至德也。由是而天灾时变之不祛者未有也。由是而休徵嘉瑞之不应者未有也。呜乎。敬久则诚。非二道也。诚外无敬。非二德也。高高在上。自我聪明。赫赫临下。自我明畏。惟吉惟凶。不僭在人。降福降灾。各以其类。天一天也。君亦天也。苟天其天。天岂远哉。伏愿 殿下克敬克诚。 圣策曰予方下求言之教(止)亲览焉。臣双擎奉读。拜手稽首曰。天高听卑。 殿下有君人之言者三。宜有动也。臣闻昔者刘陶言于桓帝曰天灾不有痛于肌肤。彗孛不有损于圣体。故蔑三光之谬。轻上天之怒。斯言固世主之药石也。噫旱魃为虐。赤地千里。则有决狱之命者止于命。盲风所及。百谷不成。则有罪己之文者止于文。无论别事。只此爻象。已足以亡国。况烨烨之电虩虩之震。又出于冬月闭藏之节。则今日灾异之作。不但示警于星文而已也。噫王者无私。则内需私藏。何惜而不罢。山泽与民则宫家冒占。何苦而不禁。防纳跳腾之弊有甚。而利尽归于朱门则严其法可也。吏胥奸骗之术渐滋。而害偏及于白屋则申其令可也。臣伤时有泪。进言无路。今承敷肾之问。敢陈空臆之对。狂僭极矣。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30L 页
触犯多矣。臣谨对。
策题
[名分]
问。名分有国之所重也。不有名分。其何以辨上下之等威哉。唐虞之盛。亦有事于名分欤。鲁禘非礼而无损安宁之治。晋隧不许而未振衰乱之绪。名分之不系于治乱。若是欤。齐桓尊周。楚庄问鼎。是何名分之或正或紊。而均不失为霸欤。汉文帝混后妃之分。分可谓乖矣。唐太宗称可汗之名。名可谓亏矣。而俱享太平者何欤。 圣朝制治。重在名分。朝不混市。野不踰国。今二百年有馀。恭惟 圣上钦若前图。惟不克正名定分是惧。其于尊卑之名。上下之分。未尝不尽心焉已矣。庶见防范之不踰。宜致阶级之昭然。而人心不古。世道益下。下陵上之风日成。而上上下下之政有歉矣。贱妨贵之习日甚。而贵贵贱贱之等已紊矣。仪章无辨而犯分之民孔多。程度久废而玩侮之渐难防。募财授爵。恤经费也。而厥或谓之害名。广取武举。为诘戎也。而人亦言其坏分。去此二者。则名果能正而分果能定欤。如欲等威截而阶级明。无逼上僭仪之患。将何道以致之。诸生目击时弊。必有皮里之春秋。愿闻其说。
策题
[名分]
问。名分有国之所重也。不有名分。其何以辨上下之等威哉。唐虞之盛。亦有事于名分欤。鲁禘非礼而无损安宁之治。晋隧不许而未振衰乱之绪。名分之不系于治乱。若是欤。齐桓尊周。楚庄问鼎。是何名分之或正或紊。而均不失为霸欤。汉文帝混后妃之分。分可谓乖矣。唐太宗称可汗之名。名可谓亏矣。而俱享太平者何欤。 圣朝制治。重在名分。朝不混市。野不踰国。今二百年有馀。恭惟 圣上钦若前图。惟不克正名定分是惧。其于尊卑之名。上下之分。未尝不尽心焉已矣。庶见防范之不踰。宜致阶级之昭然。而人心不古。世道益下。下陵上之风日成。而上上下下之政有歉矣。贱妨贵之习日甚。而贵贵贱贱之等已紊矣。仪章无辨而犯分之民孔多。程度久废而玩侮之渐难防。募财授爵。恤经费也。而厥或谓之害名。广取武举。为诘戎也。而人亦言其坏分。去此二者。则名果能正而分果能定欤。如欲等威截而阶级明。无逼上僭仪之患。将何道以致之。诸生目击时弊。必有皮里之春秋。愿闻其说。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31H 页
[诸侯之三宝]
王若曰孟子曰诸侯之宝有三。曰土地也人民也政事也。信乎有国者不可阙一而能有为也。三者之中。抑有轻重先后之可言欤。国百里而昌周。家四海而亡秦。恶在乎土地之为宝欤。有众一旅而少康复禹。拥师百万而杨广覆国。果可谓人民之为宝欤。孝公之政。尚苛暴而强于海内。偃王之政。行仁义而死于山下。何以曰政事之为宝欤。惟我 国家。地有分界。不辟不缩。民有限居。莫往莫来。虽欲开之使广。聚之使众。亦不可得。而至于政事之损益。实在君上之得失。予以凉德。叨守丕基。早知三者之为宝。而未尝不尽心焉已矣。顾以今日之事言之。则湖岭多垦土而田制偏重。西北多空地而赋税不输。土地之宝。不可谓无失也。申明版籍而漏户尚多。团结束伍而游手殆半。人民之宝。不可谓有得也。常平设厅而反招民怨。大同创法而或言不便。政事之宝。不可谓能举也。此由偏邦形势。有异于中国而然欤。抑予怀绥之泽。未究于下民之致欤。何以则田野辟人民殷政事修。而无愧于隆古之治欤。子诸生居土地之中。编人民之列。必有目击政事。而慨然于心者。其各悉著于篇。
[文与质]
王若曰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为国者亦不
王若曰孟子曰诸侯之宝有三。曰土地也人民也政事也。信乎有国者不可阙一而能有为也。三者之中。抑有轻重先后之可言欤。国百里而昌周。家四海而亡秦。恶在乎土地之为宝欤。有众一旅而少康复禹。拥师百万而杨广覆国。果可谓人民之为宝欤。孝公之政。尚苛暴而强于海内。偃王之政。行仁义而死于山下。何以曰政事之为宝欤。惟我 国家。地有分界。不辟不缩。民有限居。莫往莫来。虽欲开之使广。聚之使众。亦不可得。而至于政事之损益。实在君上之得失。予以凉德。叨守丕基。早知三者之为宝。而未尝不尽心焉已矣。顾以今日之事言之。则湖岭多垦土而田制偏重。西北多空地而赋税不输。土地之宝。不可谓无失也。申明版籍而漏户尚多。团结束伍而游手殆半。人民之宝。不可谓有得也。常平设厅而反招民怨。大同创法而或言不便。政事之宝。不可谓能举也。此由偏邦形势。有异于中国而然欤。抑予怀绥之泽。未究于下民之致欤。何以则田野辟人民殷政事修。而无愧于隆古之治欤。子诸生居土地之中。编人民之列。必有目击政事。而慨然于心者。其各悉著于篇。
[文与质]
王若曰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为国者亦不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31L 页
可阙一而能致彬彬之盛也。二者之中。抑有先后之可言欤。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可得闻其详欤。西京综核之治。质可谓偏。东汉节义之风。文可谓重。而三代以还。言治者莫过于两汉何哉。周世宗之为治。宋太祖之定制。可谓兼举。而或亡不旋踵。或国治不竞。则文质不必全欤。子贡之华。宰予之实。孰为可用之才。周勃之重厚。谢安之文彩。孰为可任之人欤。惟我 国家。圣作神述。文固盛矣。质亦备矣。仪章典礼之焕然。规模法制之笃实。垂于玆三百年矣。予以否德。嗣有令绪。其于绘素之辨。先后之序。未尝不存心焉已矣。而粤自迩年以来。朝著之士。逐迹愈笃而离本愈远。草野之儒。崇华日增而蔑实日甚。台阁之所建明。常过于矫激而无适用之实。韦布之所陈达。徒事乎虚名而无可采之实。补天浴日之业。谓在横议之末。笃近举远之功。不求真积之本。其流之害。甚至于虚伪之习渐成。奢侈之弊孔棘。若此不已。乱亡无日。兴言及此。岂不寒心。此由世道已下而不可回欤。抑予教导失宜而有以致欤。今欲质居文先。文在质中。闳中肆外。本末兼备。则将何道而致之欤。子诸生朴以大质。雕以经文。必有深慨于斯。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32H 页
其各悉著于篇。
[心与事]
问。心者事之体。事者心之用。欲验国事之成不成者。宜观君心之正不正。而自古人君或有心得其正而事不成者。或有心不以正而事得成者。可历指而言之欤。徐子之心。躬行仁义而走死武原。事乃大谬。秦皇之心。恣行㬥虐而统一寰宇。事皆如意者何欤。义著四海。心可质于神明。而汉之先主未恢赤帝之绪。推刃同气。心则愧于闺门。而唐之太宗享有太平之业。事之成败。元不系于心之邪正欤。朱全忠之心专凶㬥而创开大业。唐昭宗之心存节俭而无救乱亡。人主之制心制事者。将安所劝戒欤。惟我 圣上冲年嗣服。聪明有临存乎心者。得光明正大之体。施诸事者。有夬决涣汗之用。率是以往。则隆古从欲之治。不难于身致。而当今天下之事。正值有为之会。留心于何样界面。何样工夫。然后可以建非常之事欤。诸生必有泾渭于中者。愿闻心事。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解。(丙申○说书时月课)
臣间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苍苍于上者。不是空中之閒物。其为运行也不息。其为功化也甚大。是岂可无文而致之哉。于是乎有文著焉。日月星辰是
[心与事]
问。心者事之体。事者心之用。欲验国事之成不成者。宜观君心之正不正。而自古人君或有心得其正而事不成者。或有心不以正而事得成者。可历指而言之欤。徐子之心。躬行仁义而走死武原。事乃大谬。秦皇之心。恣行㬥虐而统一寰宇。事皆如意者何欤。义著四海。心可质于神明。而汉之先主未恢赤帝之绪。推刃同气。心则愧于闺门。而唐之太宗享有太平之业。事之成败。元不系于心之邪正欤。朱全忠之心专凶㬥而创开大业。唐昭宗之心存节俭而无救乱亡。人主之制心制事者。将安所劝戒欤。惟我 圣上冲年嗣服。聪明有临存乎心者。得光明正大之体。施诸事者。有夬决涣汗之用。率是以往。则隆古从欲之治。不难于身致。而当今天下之事。正值有为之会。留心于何样界面。何样工夫。然后可以建非常之事欤。诸生必有泾渭于中者。愿闻心事。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解。(丙申○说书时月课)
臣间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苍苍于上者。不是空中之閒物。其为运行也不息。其为功化也甚大。是岂可无文而致之哉。于是乎有文著焉。日月星辰是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32L 页
也。分照之为昼夜。昭晰之为象纬。则仰可以观者。非天之文乎。推迁之以气候。代谢之以节序。则旁可以察者。非时之变乎。圣帝明王。有见乎此。寅宾出日而有东作平秩之功。时当星火而有南讹敬致之事。昧谷纳日。夷厥民于西成。幽都星昴。平朔易而更新。其所以观天文者在是。其所以察时变者在是。则三光之所以顺其轨。四时之所以成其功者。讵无自而然欤。是知日月星辰者。天之所以著文也。春夏秋冬者。时之所以有变也。昏明递夺之以节。开落荣悴之相因者。无非可观之文而可察之变也。呜乎。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为天为人。人君又首出庶物。为万姓主。其位天位也。其职天职也。动静语默皆天也。施措云为皆天也。流通感应之妙。遍体于得失之间。吉凶休咎之徵。不忒于垂示之际。故耳目聪明。即天之日月星辰也。仁义礼智。即天之春夏秋冬也。吾有此日月星辰而观天文之昭回。吾有此春夏秋冬而察时变之推易。则吾所以观乎天者不歉。而吾所以察乎时者无愧矣。诚以此观之则瑞日景星。何难于身致。诚以此察之则雨旸燠寒。何忧乎愆序哉。苟局形气之私。妄分彼我之见。昭布森列者。徒知其为天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33H 页
文。而不观其所当观。推夺往来者。徒知其为时变。而不察其所可察。流而至于耳目聪明之自作。甚而至于仁义礼智之全昧。则薄蚀彗孛之为妖。霜雪雨露之失节。非不幸也。亦宜也。可不惧哉。方今天启文明之运。时值丰豫之会。七曜宜其循经。四时可以顺序。而阴沴之气。或干于太阳。寒燠之候。少愆于常经。推原其故。必有所召。诚愿钦若昊天。以观其文。敬授人时。以察其变。则易所谓行四德明庶政。可由是做得。而书所谓明四目达四聪。又可在此。
鬼神者二气之良能说(说书时月课)
臣窃惟天地之得以为天地者。不过曰阴与阳而已。本之则一。分之则二。斡旋造化之机。贲成生遂之功。无体质之可拟而无物不包。无声臭之可验而无时或间。此鬼神之体之所以至隐。而鬼神之用之所以至费也。张子之所谓二气之良能者。夫岂无见而发哉。盖消长之谓阴阳。功用之谓鬼神。鬼神一阴阳。阴阳一鬼神。而消长便是功用也。功用便是良能也。何则。即万物而有万物之阴阳。即一身而有一身之阴阳。万物之初生也。气日至而滋息。则至之为神者以其伸也。万物之既盈也。气日反而消歇。则反之为鬼
鬼神者二气之良能说(说书时月课)
臣窃惟天地之得以为天地者。不过曰阴与阳而已。本之则一。分之则二。斡旋造化之机。贲成生遂之功。无体质之可拟而无物不包。无声臭之可验而无时或间。此鬼神之体之所以至隐。而鬼神之用之所以至费也。张子之所谓二气之良能者。夫岂无见而发哉。盖消长之谓阴阳。功用之谓鬼神。鬼神一阴阳。阴阳一鬼神。而消长便是功用也。功用便是良能也。何则。即万物而有万物之阴阳。即一身而有一身之阴阳。万物之初生也。气日至而滋息。则至之为神者以其伸也。万物之既盈也。气日反而消歇。则反之为鬼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33L 页
者以其归也。其所以滋息者。即阳气之良能也。其所以消歇者。即阴气之良能也。夫喘息呼吸之为魂。魂是神也。耳目口鼻之为魄。魄是鬼也。魂为阳之灵则不是阳之良能乎。魄为阴之灵则不是阴之良能乎。虽然阴阳鬼神。有可以一气言者。有可以二气言者。以一气言则阳便为阴。非别有阳之神。阴便为阳。非别有阴之鬼。变化屈伸。互相流通者是也。以二气言则阳自为神而无事于敛藏。阴自为鬼而无事于发扬。各相对待。莫容牵合者是也。此谓其理则一而其分则殊也。呜乎。动静阖辟者。二气之性也。唱和感应者。二气之情也。由是而为至伸反归之情状。由是而为体物不遗之功效。故有动则必有静。既静则又必动。有阖则必有辟。既辟则又必阖。而一动一静一阖一辟之不得不相推者。皆是鬼神之盛德。则其为良能于二气者何如也。有唱则必有和。既和则又必唱。有感则必有应。既应则又必感。而一唱一和一感一应之不得不相须者。无非鬼神之大权。则其为良能于二气者亦何如也。是知造化之迹。皆鬼神也。橐钥之理。皆鬼神也。或盈或虚之有变者。皆其良能也。不偏不倚之为中者。皆其良能也。春夏为神。秋冬为鬼
归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34H 页
者。四时之为之良能也。仁礼为神。义智为鬼者。四德之为之良能也。然则为性为体为道心为元亨者。所谓气之阳而神之良能也。为情为用为人心为利贞者。所谓气之阴而鬼之良能也。此二气之所由分。鬼神之所由别。而其所以为良能者各异也。然而性外无情。体中有用。道心为人心之主。元亨是利贞之本。则阴阳即一气也。鬼神即一物也。其所以为良能也者。曷不相须而共济。殊道而同归乎。夫如是则张子之所谓二气良能。朱子之所谓其实一物者。其言虽若有异。其旨未尝不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