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六


卷十六 第 1a 页 WYG1103-076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欧阳文粹卷十六     宋 陈亮 编
  杂著
   书梅圣俞诗藁后
凡乐达天地之和而与人之气相接故其疾徐奋动可
以感于体欢愉恻怆可以察于声五声单出于金石不
能自和也而工者和之然抱其器知其声节其廉肉而
调其律吕如此者工之善也今指其器以问于工曰彼
卷十六 第 1b 页 WYG1103-0765b.png
簨者𥲤者堵而编执而列者何也彼必曰鼗鼓钟磬丝
管干戚也又语其声以问之曰彼清者浊者刚而奋柔
而曼衍者或在郊或在庙堂之下而罗者何也彼必曰
八音五声六代之曲上者歌而下者舞也其声器名物
皆可以数而对也然至乎动荡血脉流通精神使人可
以喜可以悲或歌或泣不知手足鼓舞之所以然问其
何以感之者则虽有善工犹不知其所以然焉盖不可
得而言也乐之道深矣故工之善者必得于心应于手
卷十六 第 2a 页 WYG1103-0765c.png
而不可述之言也听之善亦必得于心而会以意不可
得而言也尧舜之时夔得之以和人神舞百兽三代春
秋之际师襄师旷州鸠之徒得之为乐官理国家知兴
亡周衰官失乐器沦亡散之河海逾千百岁间未闻有
得之者其天地人之和气相接者既不得泄于金石疑
其遂独钟于人故其人之得者虽不可和于乐尚能歌
之为诗古者登歌清庙太师掌之而诸侯之国亦各有
诗以道其风土性情至于投壶飨射必使工歌以达其
卷十六 第 2b 页 WYG1103-0765d.png
意而为宾乐盖诗者乐之苗裔与汉之苏李魏之曹刘
得其正始宋齐而下得其浮淫流佚唐之时子昂李杜
沈宋王维之徒或得其淳古淡泊之声或得其舒和高
畅之节而孟郊贾岛之徒又得其悲愁郁堙之气由是
而下得者时有而不纯焉今圣俞亦得之然其体长于
本人情状风物英华雅正变态百出哆兮其似春凄兮
其似秋使人读之可以喜可以悲陶畅酣适不知手足
之将鼓舞也斯固得深者耶其感人之至所谓与乐同
卷十六 第 3a 页 WYG1103-0766a.png
其苗裔者耶余尝问诗于圣俞其声律之高下文语之
疵病可以指而告余也至其心之得者不可以言而告
也余亦将以心得意会而未能至之者也圣俞久在洛
中其诗亦往往人皆有之今将告归余因求其藁而写
之然夫前所谓心之所得者如伯牙鼓琴子期听之不
相语而意相知也余今得圣俞之藁犹伯牙之琴弦乎
   书春秋繁露后
汉书董仲舒传载仲舒所著百篇第云清明竹林玉杯
卷十六 第 3b 页 WYG1103-0766b.png
繁露之书盖略举其篇名今其书才四十篇又总名春
秋繁露者失其真也予在馆中校勘群书见有八十馀
篇然多错乱重复又有民间应募献三十馀篇其间数
篇在八十篇外乃董生之书流散而不全方俟校勘而
予得罪夷陵秀才田文初以此示予不暇读明年春得
假之许州以舟下南郡独卧阅此遂志之董生儒者其
论深极春秋之旨然或于改正朔而云王者大一元者
牵于其师之说不能高其论以明圣人之道惜哉惜哉
卷十六 第 4a 页 WYG1103-0766c.png
   记旧本韩文后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
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彦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
家见有敝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
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第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
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
无涯若可爱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
取科第擅名声以誇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予亦方
卷十六 第 4b 页 WYG1103-0766d.png
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
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
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已亦未暇学徒时
时独念于予心以为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
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
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
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
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
卷十六 第 5a 页 WYG1103-0767a.png
馀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呜呼道固有行于
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惟世俗好恶之
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而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
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
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
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予之始得于韩
也当其沈没弃废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
势利于是就而学之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
卷十六 第 5b 页 WYG1103-0767b.png
干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已矣故予之仕于进不为
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集本出
于蜀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谬尤多凡三十
年间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其最后卷帙不足
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
集为旧物也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
共传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读李翱文
卷十六 第 6a 页 WYG1103-0767c.png
予始读翱复性书三篇曰此中庸之义疏尔智者识其
性当复中庸愚者虽读此不晓也不作可焉又读与韩
侍郎荐贤书以为翱特穷时愤世无荐已者故丁宁如
此使其得志亦未必然以翱为秦汉间好事行义之一
豪隽亦善谕人者也最后读幽怀赋然后置书而叹不
已复读不自休恨翱不生于今不得与之交又恨予不
得生翱时与翱上下其论也况乃翱一时有道而能文
者莫若韩愈愈尝有赋矣不过羡二鸟之光荣叹一饱
卷十六 第 6b 页 WYG1103-0767d.png
之无时尔推是心使光荣而饱则不复云矣若翱独不
然其赋曰众嚣嚣而杂处兮咸叹老而嗟卑视予心之
不然兮虑行道之犹非又怪神尧以一旅取天下后世子
孙不能以天下取河北以为忧呜呼使当时君子皆易
其叹老嗟卑之心为翱所忧之心则唐之天下岂有乱
与亡哉然翱幸不生今时见今之事则忧又甚矣奈何
今之人不忧也余行天下见人多矣脱有一人能如翱
忧者又皆疏远与翱无异其馀光荣而饱者一闻忧世
卷十六 第 7a 页 WYG1103-0768a.png
之言不以为狂人则以为病子不怒则笑之矣呜呼在
位而不肯自忧又禁他人使皆不得忧可叹也夫
   崇文总目叙释
前史谓秦焚三代之书易以卜筮而得不焚及汉募群
书类多散逸而易以故最完及学者传之遂分为三一
曰田何之易始自子夏传之孔子卦象爻彖与文言说
卦等离为十二篇而说者自为章句易之本经也二曰
焦赣之易无所师授自言得之隐者第述阴阳灾异之
卷十六 第 7b 页 WYG1103-0768b.png
言不类圣人之经三曰费直之易亦无师授专以彖象
文言等参解卦文凡以彖象文言杂入卦中者自费氏始田何之
学施孟梁丘之徒最盛费氏初微止传民间至后汉时陈元郑众
康成之徒皆学费氏费氏兴而田学遂息古十二篇之易遂亡其
本王弼为注亦用彖象相杂之经自晋已后弼学独行
遂传至今然易比五经其来最远自伏羲画卦下更三
代别为三易其变卦五十有六命名甚殊至于七八九
六筮占之法亦异周之末世夏商之易已亡汉初虽有
卷十六 第 8a 页 WYG1103-0768c.png
归藏已非古经今书三篇莫可究矣独周易时更三圣
世历三古虽说者各自名家而圣人之法天地之缊则
具存焉
书原于号令而本之史官孔子删为百篇断尧迄秦序
其作意遭秦之故孔子末孙惠与济南伏胜各藏其本
于家楚汉之际失其所藏但口以传授胜既耄昏乃谬
合三十四篇为二十九欧阳夏侯之徒皆学之写以汉
世文字号今文尚书至武帝时孔惠之书始出屋壁百篇
卷十六 第 8b 页 WYG1103-0768d.png
皆在而半已磨灭又皆科斗文字惠孙安国以𨽻古定
之得五十八篇为之作传号古文尚书至陈隋之间伏
生之学废绝而孔传独行先是孔传亡其舜典东晋梅
颐乃以王肃所注伏生舜典足其篇至唐孝明不喜𨽻
古更以今文行于世
昔孔子删古诗三千馀篇取其三百一十篇著于经秦
楚之际亡其六汉兴诗分为四一曰鲁人申公作训诂
号鲁诗二曰齐人辕固生作传号齐诗三曰燕人韩婴
卷十六 第 9a 页 WYG1103-0769a.png
作内外传号韩诗四曰河间人毛公作训传号毛诗三
家并立学官而毛以后出至平帝时始列于学其后马
融贾逵郑众康成之徒皆发明毛公其学遂盛魏晋之
间齐鲁之诗废绝韩诗虽在而益微故毛氏独行至今
韩婴之书至唐犹在今其存者十篇而已汉志婴书五
十篇今但存其外传非婴传诗之详者而其遗说时见
于他书与毛之义绝异而人亦不信去圣既远诵习各
殊至于考风雅之变正知王政之兴衰其善恶美刺不
卷十六 第 9b 页 WYG1103-0769b.png
可不察焉
礼乐之制盛于三代而大备于周三代之兴皆数百年
而周最久始武王周公修太平之业画天下以为九服
上自天子至于庶人皆有法度方其郊祀天地开明堂
以会诸侯其车旗服器文章烂然何其盛哉及幽厉之
乱周室衰其后诸侯渐大然齐桓赐胙而拜晋文不敢
必请隧以礼维持又二百馀年礼之功亦大矣下更战
国礼乐殆绝汉兴礼出淹中后戴诸儒共为补缀得百
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1103-0769c.png
馀篇三郑王肃之徒皆精其学而说或不同夫礼极天
地朝廷宗庙凡人之大伦可谓广矣虽百家殊说岂不
博哉自汉巳来沿革之制有司之传著于书者可以览焉
三代礼乐自周之末其亡失已多又经秦世灭学之暴
然书及论语孝经得藏孔子之家易以卜筮不禁而诗
本讽诵不专在于竹帛人得口以传之故独礼之于六
经其亡最甚而乐又有声器尤易为坏失及汉兴考求
典籍而乐最阙学者不能自立遂并其说于礼家书为
卷十六 第 10b 页 WYG1103-0769d.png
五经流别为六艺夫乐所以达天地之和而饰化万物
要之感格人神象见功德记曰五帝殊时不相沿乐所以
王者有因时制作之盛何必区区求古遗阙至于律吕钟石
圣人之法虽更万世可以考也自汉已来乐之沿革惟
见史官之法其书不备隋唐所录今著其存者云
昔周法坏而诸侯乱平王已后不复雅而下同列国吴
楚徐夷并僣称王天下之人不禀周命久矣孔子生末
世欲推明王道以救周乃聘诸侯极陈君臣之理诸侯
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1103-0770a.png
无能用者退而归鲁即其旧史考诸行事加以王法正
其是非凡其所书一用周礼为春秋十二篇以示后世
后世学者传习既久其说遂殊公羊高谷梁赤左丘明
邹氏夹氏分为五家邹夹最微自汉世已废而三家盛
行当汉之时易与论语分为三诗分为四礼分为二及
学者散亡仅存其一而馀家皆废独春秋三传并行至
今孔子大修六经之文独于春秋欲以礼法绳诸侯故
其辞尤谨约而义微隐学者不能极其说故三家之传
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1103-0770b.png
于圣人之旨各有得焉太史公曰为人君者不可不知
春秋岂非王者之法具在乎
论语者盖孔子相与弟子时人讲问应荅之言也孔子
卒群弟子论次其言而撰之汉兴传者三家鲁人传之
谓之鲁论齐人传之谓之齐论而齐论增问王知道二
篇今无之出于孔子壁者则曰古论有两子张是三家
者篇第先后皆所不同考今之次即所谓鲁论者也
古者教学之法八岁而入小学以习六甲四方书数之艺
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1103-0770c.png
至于成童而后授经儒者究天地人神事物之理无所
不通故其学有次第而后大成焉尔雅出于汉世正名
物讲说者资之于是有训诂之学文字之兴随世转易
务趋便省久后乃或亡其本三仓之说始志字法而许
慎作说文于是有偏傍之学五声异律清浊相生而孙
炎始作字音于是有音韵之学篆𨽻古文为体各异秦
汉已来学者务极其能于是有字书之学先儒之立学
其初为法未始不详而明后世犹或讹失故小学不可
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1103-0770d.png
阙焉
昔孔子删书上断尧典下讫秦誓盖为百篇观其尧舜之际
君臣相与吁俞和谐于朝而天下治三代已下约束赏
罚而民莫敢违考其典诰誓命之文纯深简质丁宁委
曲为体不同周衰史废春秋所书尤谨密矣非惟史有
详略抑由时君功德薄厚异世而殊文哉自司马氏上
采黄帝迄于汉武始成史记之一家由汉已来千有馀
岁其君臣善恶之迹史氏详焉虽文质不同要其治乱
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1103-0771a.png
兴废之本可以考焉
昔春秋之后继以战国诸侯交乱而史官废失册书所
载纪次不完司马迁始为纪传表志之体网罗千载驰
骋其文其后史官悉用其法春秋之义书元月取谨一
时无事犹空书其首月以为四时不具则不足成年所
以上尊天时纪正人事自晋荀悦为汉纪始复编年之
体学徒称之后世作者皆与正史并行云
   右皇朝王溥等修
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1103-0771b.png
实录起于唐世自高祖至于武宗其后兵盗相交史不
暇录而贾纬作补录十或得其一二五代之际尤多故
矣天下乖隔号令并出传记之士讹谬尤多幸而中国
之君实录粗备其盛衰善恶之迹较然而著不可泯矣
周礼天子诸侯皆有史官晋之乘楚之梼杌考其纪事
为法不同至于周衰七国交侵各尊其主是非多异寻
亦磨灭其存无几若乃史官失职畏怯回隐则游谈处
士亦各记其说以伸所怀然自司马迁之多闻当其作
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1103-0771c.png
史记必上采帝系世本旁及战国荀卿所录以成书则诸
家之说可不备存乎
周室之季吴楚可谓彊矣而仲尼修春秋书荆以狄之
虽其屡进不过子爵所以抑黜侵乱而使后世知惧三
代之弊也乱极于七雄并王汉之弊也乱极于三国魏
晋之弊也乱极于永嘉以来隋唐之弊也乱极于五代
之际天下分为十三四而私窃名号者七国及乎大宋
受命王师四征其系累负质请死不暇九服遂归于有
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1103-0771d.png
德历考以前僣窃邦国虽因时苟偷自彊一方然卒于
祸败故录于篇以为贼乱之戒云
   右不著撰人名氏载两省而下诸司吏人次补
   选格
尧舜三代建官名数不同周之六官备矣汉唐之兴皆
因秦隋官号而损益之足以致治兴化由此而言存乎
举职事代天工而已至于车服印绶爵秩俸廪因时为
制著于有司书曰无旷庶官又曰允釐百工夫百官象
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1103-0772a.png
物奉职恭位此虞舜之所以端拱无为而化成天下可
不重哉
   右诏褒荅藏之秘府
昔汉诸儒得古礼十七篇以为仪礼而大射之篇独曰
仪盖射主于容升降揖让不可失记曰礼之末节有司
掌之凡为天下国家者莫不讲乎三代之制采章文物
邦国之典存乎礼官秦汉以来世有损益至于车旗服
器有司所记遗文故事凡可录者皆附于史官云
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1103-0772b.png
刑者圣人所以爱民之具也其禁暴止杀之意一本乎
至仁然而执挺刃刑人而不疑者审得其当也故法家
之说务原人情极其真伪必使有司不得铢寸轻重出
入其为书不得不备历世之治因时制法缘民之情损
益不常故凡法令之要皆著于篇
昔禹去水害定民居而别九州之名记之禹贡及周之
兴画为九畿而宅其中内建五等之封外抚四方之表
职方之述备矣及其衰也诸侯兼并争吞削夺秦汉已
卷十六 第 16a 页 WYG1103-0772c.png
来邦国郡县废兴治乱割裂分属变易不常至于日月
所照要荒附叛山川风俗五方不同行师用兵顺民施
政考于图牒可以览焉
昔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得姓命氏由其德薄厚尧舜夏
商周之先皆同出于黄帝而姓氏不同其后世封为诸
侯者或以国为姓至于公子公孙官邑谥族遂因而命
氏其源流次序帝系世本言之甚详秦汉以来官邑谥
族不自别而为姓又无赐族之礼至于近世迁徙不常
卷十六 第 16b 页 WYG1103-0772d.png
则其得姓之因与夫祖宗世次人伦之记尤不可以不
考焉
传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故尧舜南面而治考星之中
以授人时秋成春作教民无失周礼六官亦因天地四
时分其典职然则天时者圣人之所重也自夏有小正
周公始作时训日星气节十二候凡国家之政生民之
业皆取则焉孔子曰吾不如老圃至于山翁野夫耕桑
树艺四时之说其可遗哉
卷十六 第 17a 页 WYG1103-0773a.png
法家者流以法绳天下使一本于其术商君申韩之徒
乃推而大之挟其说以干世主收取功名至其尊君抑
臣辨职分辅礼制于王治不为无益然或狃细苛持深
刻不可不察也
名家者流所以辨覈名实源流等威使上下之人不相
踰也仲尼有云必也正名乎言为政之大本不可歪也
墨家者流其言贵俭兼爱尊贤右鬼非命尚同此墨家
之所行也孟子之时墨与杨其道塞路孟子以墨子之术俭而
卷十六 第 17b 页 WYG1103-0773b.png
难遵兼爱而不知亲疏故辞而辟之然其强本啬用之
说有足取焉
春秋之际王政不明诸侯交乱谈说之士出于其间各
挟其术以干时君其因时遇变当权事而制宜有足取

杂家者流取儒墨名法合而兼之其言广穿众说无所
不通然亦有补于治道不可废焉
农家者流衣食之大原也四民之业其次曰农稷播百
卷十六 第 18a 页 WYG1103-0773c.png
谷勤劝天下功炳后世著见书史孟子聘列国陈王道
未始不论耕桑之勤汉兴劭农勉人为之著令今集其
树艺之说庶取法焉
书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又曰询于刍荛是小说之不
废也古者惧下情之壅于上闻故每岁孟春以木铎徇
于路采其风谣而观之至于俚言巷语亦足取也今特
列而存之
周礼夏官司马掌军戎以九伐之法正邦国书之洪范
卷十六 第 18b 页 WYG1103-0773d.png
八曰师易之系辞取诸睽此兵之所由始也汤武之时
胜以仁义春秋战国出奇狃变其术无穷自田齐始著
司马之法汉兴张韩之徒序次其书武帝之世杨仆又捃
摭之谓之纪奏孝成命任宏乃以权谋形势阴阳技巧析
为四种由是兵家之文既脩列矣然而司马之法本之
礼让后世莫行焉惟孙武之书法术大详考今之列非
特四种又杂以卜筮刑政之说存诸篇章
古者史官其书有法大事书之策小事载简牍至于风
卷十六 第 19a 页 WYG1103-0774a.png
俗之旧耆老所传遗言逸迹史不及书则传记之说或
有取焉然自六经之文诸家异学说或不同况乎幽人
处士闻见各异或详一时之所得或发史官之所讳参
求考质可以备多闻焉
仲尼之业垂之六经其道宏博君人治物百王之用微
是无以为法故自孟子扬雄荀卿之徒又驾其说扶而
本之历世诸子传相祖述自名一家异端其言或破碎
于大道然订其作者之意要之孔氏不有殊焉
卷十六 第 19b 页 WYG1103-0774b.png
道家者流本清虚去健羡泊然自守故我无为而民自
化我好静而民自正虽圣人南面之治不可易至或不
究其本弃去仁义而归之自然以因循为用则儒者病
之云
   集古录跋尾十
右汉公昉碑者乃汉中太守南阳郭芝为公昉修庙记
也汉碑今在者类多磨灭而此记文字仅存可读所谓
公昉者初不载其姓名但云君字公昉尔又云耆老相
卷十六 第 20a 页 WYG1103-0774c.png
传以为王莽居摄二年君为郡吏啖瓜旁有真人居左
右莫察君独进美瓜又从而敬礼之真人者遂与期谷
口山上乃与君神药曰服药以后当移意万里知鸟兽
言语是时府君去家七百馀里休谒往来转景即至阖
郡惊焉自尔府君徙为御史鼠齧被具君乃画地为狱
召鼠诛之视其腹中果有被具府君欲从学道顷无所
进府君怒敕收公昉妻子公昉呼其师告以厄于是乃
以药涂屋柱饮牛马六畜须臾有大风云来迎公昉妻
卷十六 第 20b 页 WYG1103-0774d.png
子屋宅六畜翛然与之俱去其说如此可以为怪妄矣
呜呼自圣人没而异端起战国秦汉之际奇辞怪说纷
然争出不可胜数久而佛之徒来自西夷老之徒起于
中国而二患交攻为吾儒者往往牵而从之其卓然不
惑者仅能自守而已欲排其说而黜之常患乎力不足
也如公昉之事以语愚人竖子皆知其妄矣不待有力
而后能破其惑也然彼汉人乃刻之金石以传后世其
意惟恐后世之不信然后之人未必不从而惑也
卷十六 第 21a 页 WYG1103-0775a.png
右汉太尉刘宽碑阴题名宽碑有二其故吏门生各立
其一也此题名在故吏所立之碑阴其别列于后者在
宽子松之碑阴也宽以汉中平二年卒至唐咸亨元年
裔孙胡城公爽以碑岁久皆仆于野为再立之并记
其世序呜呼前世士大夫世家著之谱牒故自中平至
咸亨四百馀年而爽能知其世次如此之详也盖自黄
帝以来子孙分国受姓历尧舜三代数千岁间诗书所
纪皆有次序岂非谱系源流传之百世不绝欤此古人
卷十六 第 21b 页 WYG1103-0775b.png
所以为重也不然则士生于世皆莫自知其所出而昧
其世德远近其所以异于禽兽者仅能识其父祖尔其
可忽哉唐世谱牒尤备士大夫务以世家相高至其弊
也或陷轻薄婚姻附托邀求货赂君子患之然而士子
修饬喜自树立兢兢惟恐坠其世业亦以有谱牒而能
知其世也今之谱学亡矣虽名臣巨族未尝有家谱者然
而俗习苟简废失者非一岂止家谱而已哉
右王献之法帖余尝喜览魏晋以来笔墨遗迹而想前
卷十六 第 22a 页 WYG1103-0775c.png
人之高致也所谓法帖者其事率皆吊哀候病叙睽离
通讯问施于家人朋友之间不过数行而已盖其初非
用意而逸笔馀兴淋漓挥洒或妍或丑百态横生披卷
发函烂然在目使人骤见惊绝徐而视之其意态愈无
穷尽故使后世得之以为奇玩而想见其人也于高文
大策何尝用此而今人不然至或弃百事敝精疲力以
学书为事业用此终老而穷年者是真可笑也
右昭仁寺碑在幽州唐太宗与薛举战处也唐自起义
卷十六 第 22b 页 WYG1103-0775d.png
与群雄战处后皆建佛寺云为阵亡士荐福汤武之败
桀纣杀人固亦多矣而商周享国皆数百年其荷天之
祐者以其心存大公为民除害也唐之建寺外虽托为
战亡之士其实自赎杀人之咎尔其拨乱开基有足壮
者及区区于此不亦陋哉碑文朱子奢撰而不著书人
名氏字画甚工此余所录也
右放生池碑不著书撰人名氏放生池唐世处处有之
王者仁泽及于草木昆虫使一物必遂其生而不为私
卷十六 第 23a 页 WYG1103-0776a.png
惠也惟天地生万物所以资于人也然代天而治物者
常为之节使其足用而取之不过万物得遂其生而不
夭三代之政如斯而已易大传曰庖牺氏之王也能通
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
盖言其始教民取物资生而为万世之利此所以为圣
人也浮图氏之说乃谓杀物者有罪而放生者得福苟
如其言则庖牺氏遂为人间之圣人地下之罪人矣
右司刑寺大脚迹并碑铭二阎朝隐撰附诗曰匪手携
卷十六 第 23b 页 WYG1103-0776b.png
之言示之事盖谕昏愚者不可以理晓而决疑惑者难
用空言虽示之已验之事犹惧其不信也此自古圣贤
以为难语曰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者圣人非弃之也
以其语之难也佛为中国大患非止中人以下聪明之
智一有惑焉有不能解者矣方武氏之时毒被天下而
刑狱惨烈不可胜言而彼佛者遂见光迹于其间果何
为哉自古君臣事佛未有如武氏之时盛也视朝隐等
碑铭可见矣然祸及生民毒流王室亦未有若斯之甚
卷十六 第 24a 页 WYG1103-0776c.png
也碑铭文辞不足录录之者所以警也俾览者知无佛
之世诗书雅颂之声斯民蒙福者如彼有佛之盛其金
石文章与其人之被祸者如此可以少思焉
右华阳颂唐玄宗诏附玄宗尊号曰圣文神武皇帝可
谓盛矣而其自称曰上清弟子者何其陋哉方其肆情
奢淫以极富贵之乐盖穷天下之力不足以赡其欲使
神仙道家之事为不无亦非其所可冀矧其实无可得
哉甚矣佛老之为世惑也佛之徒曰无生者是畏死之
卷十六 第 24b 页 WYG1103-0776d.png
论也老之徒曰不死者是贪生之说也彼其所以贪之
意笃则弃万事绝人理而为之然而终于无所得者何
哉死生天理之常畏者不可以苟免贪者不可以苟得
也惟积习之久者成其邪妄之心佛之徒有临死而不
惧者妄意乎无生之可乐而以其所乐胜其所可畏也
老之徒有死者则相与讳之曰彼超去矣彼解化矣厚
自诬而托之不可诘或曰彼术未至故死尔前者苟以
遂其非后者从而惑之以为诚然也佛老二者同出于
卷十六 第 25a 页 WYG1103-0777a.png
贪而所习则异然由必弃万事绝人理而为之其贪于
彼者厚则舍于此者果若玄宗者方溺于此而又慕于
彼不胜其劳是真可笑也
右令长新戒唐开元之治盛矣玄宗尝自择县令一百
六十三人赐以丁宁之戒其后天下为县者皆以新戒
刻石今犹有存者余之所得者六世人皆忽不以为贵
也玄宗自除难遂至太平世徒以为英豪之主然不知
其兴治之勤用心如此可谓为政知本末矣然鲜克有
卷十六 第 25b 页 WYG1103-0777b.png
终明智所不免惜哉新戒凡六其一河内其二虞城其
三不知所得之处其四汜水其五穰其六舞阳
右平泉草木记李德裕撰余尝读鬼谷子书见其驰说
诸侯之国必视其为人材性贤愚刚柔缓急而因其好
恶喜惧忧乐而捭阖之阳开阴塞变化无穷顾天下诸
侯无不在其术中者惟不见其所好者不可得而说也
以此知君子宜慎其所好盖泊然无欲而祸福不能动
亦利害不能诱此鬼谷之术所不能为者圣贤之高致
卷十六 第 26a 页 WYG1103-0777c.png
也其次简其所欲不溺于所好斯可矣若德裕者处富
贵招权利而好奇贪得之心不已至或疲弊精神于草
木斯其所以败也其遗戒有云坏一草一木者非吾子
孙此又近乎愚矣
右华岳题名自唐开元二十三年讫后唐清泰二年实
二百一年题名者五百十一人再题者又三十一人录
为十卷往往当时知名士也或兄弟同游或子侄并侍
或寮属将佐之咸在或山人处士之相携或奉使奔命
卷十六 第 26b 页 WYG1103-0777d.png
有行役之劳或穷高望远极登临之适其富贵贫贱欢
乐忧悲非惟人事百端而亦世变多故开元二十三年
岁在丙子是岁天子躬耕耤田肆大赦群臣方颂太平
请封禅盖有唐极盛之时也清泰二年岁在乙未废帝
篡立之明年也是岁石敬瑭以太原反召契丹入自雁
门废帝自焚于洛阳而晋高祖入自太原五代极乱之
时也始终二百年间或治或乱或盛或衰而往者来者
先者后者虽穷达寿夭参差不齐而斯五百人者卒归
卷十六 第 27a 页 WYG1103-0778a.png
于共尽也其姓名岁月风霜剥裂亦或在或亡其存者
独有千仞之山石尔故特录其题刻每抚卷慨然何异
临长川而叹逝者也
 
 
 
 
 
卷十六 第 27b 页 WYG1103-0778b.png
 
 
 
 
 
 
  欧阳文粹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