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乐全堂集卷之八
乐全堂集卷之八 第 x 页
乐全堂集卷之八
 传
  
乐全堂集卷之八 第 280H 页
李翁君善传
盖隆万间。有李君善先生者。其人隐遁者流。而不能尽掩其才艺。以少见世。世无能名其德者。余故传之。曰君名崇庆。君善其字。全义人。鼻祖棹。以木道济丽兵。为王太祖元勋。自是世有闻人。君生而颖朗。七岁自知读书。甫壮博闻强记。好为古文辞。金慕斋亟称之。弱冠魁乡解。寻又举进士在太学。晓夕发轫。顾君方有遗世意。为沙弥作梵语。示不复为世所羁。遂弃归。放游四方。卒选胜于利川之闲世洞家焉。洞多奇岩秀峰。澄潭激水。古树名花。又地肥衍宜粳稻。因山而室。引水而池。灌溉其流。种稻黍。致产赀饶。自号枫潭道老。日哦其间。不迹阛阇。朴相国淳劝以仕。将辟起之。君笑曰。公使余能以垄上之乐。内诸羁絷乎。相国叹服。不敢再言。君性朴质。恶华美。衣止布温。居无轮舆。无游宴之好兼味之奉。而良辰令日。乡党和会。则必置酒盘。洽无尊卑长幼。一饮以和。里歌巷竽。陶熙而乐。舞踊婆娑欢如也。其孝友纯笃。一出于天。凡有遗训。终身循蹈。于伎无不能。诗道草圣俱绝。而少
乐全堂集卷之八 第 280L 页
时嗜豪射法最精。百千命中。自喜不可御。父母言之。辄罢去。终身不复拈矢服云。家君尝于庚寅年间往访之。称君时年七帙。而肤莹颜渥。动止儒雅。骤即之。落落穆穆也。徐以究之。温如也。徵其谈说古谊。扬搉风雅。纚纚忘倦。岂铲耀遁光。蹈贞而履洁者哉。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昔人盖记之矣。
李瑑传
李瑑病疳五十日遂死。其所善薛生居仁闻瑑病甚。候之。龂败齿牙落。绝粒久。精神犹不乱。死之日。能起坐诊其脉曰。脉已绝矣。居仁曰。君殆矣。无所付属。瑑曰无所托。托儿子学耳。其妻欲与诀。麾之不令近前。与居仁从容谈死生去来之理数语。闭目不起。仍属纩云。瑑早孤家贫。褐衣蔬食不厌。貌甚陋。言辞不足以动人。而顾其义至高。甲子之变。闻 乘舆播越。挺身赴难。从 上入公州。贼败回銮。 上命录大夫士之扈从。而以白身多得官。瑑拂衣归。名亦不录。丁卯又赴全州。盖 世子分朝之所也。 世子还都。收录如率。瑑名又不录。冢宰升平公闻之。亟加叹赏。荐授社稷参奉。不拜。瑑于翊圣为从妹夫也。至京必来访。翊圣亦知其为善人。许与盖不浅。不幸短命。年廑三
乐全堂集卷之八 第 281H 页
十有几。有子女几人皆稚弱。家无甔石。无以敛。其妇翁都事公实经记其丧。噫悲哉。瑑之为人。外貌鲁钝。中实纯明。操履洁白。志虑贞确。事偏母至孝。草庐一间。不蔽风雨。终日读书。屡空晏如。属文不甚善。而优于取科第。廑得上庠而止。命也。口若不能言。而临事慷慨。闻朝廷与虏和亲。作诗以见志。质而不俚。哀而不伤。亦得风人之刺也。翊圣尝谓瑑不死则必有所树立。知瑑者不以为过也。瑑果以布衣早殒不振。岂坐薄相耶。有衣敝缊袍与狐貉者立而不耻者。有谓贫而非病者。千载之下。闻其风而思齐者。庶几瑑也乎。瑑。 恭靖大王之裔。祖某父某母某氏。娶李氏。父即我仲舅都事公名耇俊。瑑初名瑾。字君宝。生平拙约。朋友间不以号。而瑑之死。检其遗书。书其稿曰弦斋。弦斋必其号也。岂取其直耶。噫。瑑非常士也。虽不自名好学向善。以古人自期者也。翊圣能知之。不可谓世无知者也。以薛生之言临绝夷然。亦可异焉。其妇弟圣基言君宝殁而其子弱。欲得子一言遗其孤。吾知瑑之生也耻近名。故著其闻于人者。为李瑑君宝小传。
乐全堂集卷之八
 杂著
  
乐全堂集卷之八 第 281L 页
苍然亭说
淮上有废丘。余乃夷其颠而亭之。命之曰苍然。客有难余者。斯亭山水之会也。斗峡奠其后。牛山经其前。华岳矗其东。御屏亘其西。白云中隐挟二江而横骛。杜曲昭坪辟千亩以傍出。孤山龙翔。砥柱龟伏。兹数者不足以名亭乎。曰唯唯否否。是皆物也。余居阛阓之中。凡物之大小。华视听而娱心意者何限。而剔榛锄莽。戴茅而席地。乐于斯丘者。吾将遗物而游于其表。则峙者流者。吾见其郁乎苍苍而已。若子之所言物也。吾之所游神也。吾将役于物乎。客噤而退。遂书其说揭之壁。
天说辩
谓天昭昭临下。不遗一物者。谓天昧昧无知。都无管摄者。而柳子酌此二者之言而为之说。折夫退之之言曰。天地大果蓏也。元气大痈痔也。阴阳大草木也。功者自功。祸者自祸。以柳子之说观之。则天之昭昭抑昧昧耶。功果自功。祸果自祸。而所以祸福之者谁欤。夫天冲漠无朕。而万象森然已具。未应不是先。已应不是后。见其已应而谓之不遗一物。见其未应而谓之都无管摄。若退之之言。诚有所激。不足多辩。柳
乐全堂集卷之八 第 282H 页
子之说。亦未见大原也。天即理也。理之所在。未始有天人之别。人能与天合德。奉天命而行天道则是亦天也。曰天爵曰天讨。圣人岂欺余哉。然则天之昭昭抑昧昧耶。可以谓果蓏痈痔草木而功自功祸自祸而已乎。噫。柳子未闻大道而立私说者耶。亦有所自激而愤悱也。悲夫。
懦轩说
德雨以特立不挠闻于世。而以懦名其轩。徵言于余。夫懦近于懒。妨于治身。懦近于雌。妨于事君。是二者恶德也。取以名其轩者奚。戒之也。德雨治身自谓任真。事君自谓无隐。世亦以特立不挠目之。其已远于懦矣。又何戒焉。虽然自非圣者。不能无几微之见于独知者。随其病而针砭之也。凡人之行虽善。落于一偏。则长短互见。不得相掩。任真而不自敬重焉。则或流于懒也。无隐而不能有犯焉。则或疑于雌也。任真固善矣。能敬重其身焉。则无或流之弊。无隐固当矣。能犯颜敢谏焉。则无或疑之端。特立不挠之目。终身不衰。何虞乎其懦也。古人曰善用易者不论易。如知懦之为恶德。德雨无所事乎名轩。亦无所事乎余言矣。
乐全堂集卷之八 第 282L 页
双仡卷
天有是理是气而赋万物。人受是理是气于天而财万物。万物既以是理是气而生。生者不能无死。死生之谓去来。去来之迹。人亦不可得以知之。而唯可以理而推。气之聚则寓于形局。散则归之太空。往往不得其平。则有所凭依而为妖孽。一切幽怪。佛氏所谓三界。而用香火六味。济而度之者。出于慈悲之心也。佛氏之意。以为得气之正者。生而仁贤。死而神明。得气之不正者。生而邪恶。死而淫厉。仁贤则人所爱慕而敬向之心生。邪恶则人所厌恶而忌畏之心生。爱慕则飨之。忌畏则饫之。其报虽殊。而欲解其郁而导其湮。而归之太空。或复受人形。以为人物。化恶为善。此理之或然。而功德僧之舍身发愿。奔走叩祇。手胝而足胼者。心佛氏慈悲之心也。香火之费。必待善男子善女人舍施之力。则其舍施之心。亦佛氏之心。而种福之根。亶在于是。噫。囿于是理是气之中。而一善一恶。皆由夫修悖。而孰免于生死去来者耶。盍相与勖之。
题仇十洲白描罗汉图
五百散圣。皆堕声闻果中。而十六应真。特图以行。如
乐全堂集卷之八 第 283H 页
摩诘,贯休辈。创意险诡。以眩世眼。我东古刹之绘壁悬帧。往往有可观者。咸仿其遗法云。曾见王司寇元美跋李伯时渡海阿罗汉图。貌写甚工。如在眼中。余尝爱其文。思见其图而不可得也。即从李吏部子时获睹黄 敕使孙茂所贻仇实夫白描罗汉者。位置明整。点缀淋漓。至其鬼叉龙鱼。云物波涛。掩翳缤纷。显晦异状。大约与元美所记一般。而游戏三昧。描出幻境。稍裁体势而示异焉。足偿余夙昔之愿。奚必以伯时所为为揩眼哉。恨不与子时造弇园方丈。挥尘提衡。辨因果而论觉趣。然元美亦恨在阎浮提中。不及娑竭龙法眼也。
乐全堂集卷之八
 书后
  
书 宣庙宸翰后
翊圣以万历己亥秋。通籍禁闼。时 王子仪宾避地海西。唯 两王子未出閤。侍 上左右。而长者与翊圣同年生。次差一岁。就傅受书。能作方丈大字。以翊圣粗习觚墨技。许与之游。以此起居讫。辄趋北邸。出入无间。如是者数年所。而叨 恩冒 宠。有踰涯分。无论酒食裘马书籍服用之 赐。宸笔宝翰。往往下颁。或使者造虎阁直庐。压坐徵赓和者数矣。每至 
乐全堂集卷之八 第 283L 页
上前。天语谆谆。勉以问学。虽文字之末。毫画之微。亦必提诲而劝课之。不啻家人父子。而稚昧无识知。惰弃其身。至今颠毛种种。无所成就。辜负 恩灵大矣。数十年来。天时人事之变。祸福存亡之故。有不可言者。而未死之躯。仅脱羿彀。荐丁家祸。触事悲苦。岂非蹈溢器之戒也。偶检陈箧。得 御墨如干纸。怆惋者久之。较旧藏什之六七。失于流离颠沛之际。惧遂漫漶。谨汇为一帖。付属儿辈。永示无忘云尔。
书朴锦洲所藏书画帖后
朴大观所集古今人书画为帖者几卷。卷中颐庵南窗书。差不失法度。石峰小行。用笔颇仿大令。而时露本体。岂少时书耶。听松书绝句数行。苍古足以压卷。其馀亦皆名德遗墨则为可珍也。季绥所为人物翎毛。骤观之似无大过人者。徐而究之。洗去蹊径。点缀入神。一种风气。自有不可及者。季吉之花鸟木石。气力古健。而精神流动。小逊季绥。李桢之人物。寘之中国绘苑。胡多让焉。桢画中此最佳。李澄生于画家。闻见赡博。才气敏达。遂至旁通。论其山水。不能如季绥之雄远。人物不能如李桢之精爽。草虫花果。不能如杜城之逼真。禽鸟木石。不能如季吉之古健。而铺置
乐全堂集卷之八 第 284H 页
优绰。起伏合度。至于肖生。专主意态。超凡臼而臻化境。槩举其全。则近世季绥之外。无可敌者。澄之为人写绢何限。而群品造极。无如此帖。为大观尽其伎耳。杜城石阳黄鱼诸子。虽以偏至。天才俱极高。其鸣世非幸。噫。 康穆两朝名迹。尽入大观卷中。搜罗之勤。可见笃好。病里展玩。率意书之。王司寇所谓不知而强评者耶。噫。余于初春病甚无憀。借锦洲家书画。耽玩之馀有评语。锦洲求见而未及出。既哭寝。遂以挂剑之语。及诔文中。兹偷小暇。偶发箧笥。见旧草不任人代之感。书以归之其孤辈云。
书 御批后
不肖辈奉讳来。顽不死灭。攀号莫及。日月不待。祥期奄至。穹壤茫茫。日对先稿。若手泽存乎简编者。寓慕寄悲。偶袪遗箧。得 御批四十有一纸。伏以读之。不觉涕涔淫下也。先大夫于革除初。起废受委。众责随萃。顾时直艰棘。外虞内讧。新贵分门。气势颉颃。浮议横生。事多掣肘。尤不能雷同。以是阴滋哓哓。甚至伺影。三年之中。丐免露章者多。至于丙寅而不得不决去。丁卯之变。不免再起。竟以尽瘁成疾。呜呼痛哉。先大夫行事书之太史。副在太常。诸君子铭诔叙志。定
乐全堂集卷之八 第 284L 页
论森炳。不肖辈其恶敢私。昔侍膝下。窃见遇事慨然。知无不言。洎乎季末。位都首席。身担隆寄。益自感奋。精白匪懈。庶有所发舒展布。而限于大造。赍志千古。抑时运之使然耶。世有恒言。君相相须国可治。 圣明之注意见于 御批者若此。而惎之者日起。则裁之不戢。而暇相须而见功实哉。呜呼痛哉。
书庚子实录洗草帖后
李侯士深氏雅有嗜古之癖。清暇相访。辄评扢古今书画。不知晷之昃。则余喜其不徒于嗜识之深也。一日士深氏袖一轴示余。即嘉靖庚子年 列圣实录洗草时。史局诸公修稧作图。录其姓名。成相国世昌叙其事而诗之者。盖故物也。士深氏拱而属翊圣曰。记事官黄公悦。乃厚源外氏先祖也。得此本于乡人。窃有羹墙之思。摹而藏之。俾贻后昆。子盍为纪之。翊圣谨按而惕然作曰。轴中第十七位同知春秋馆事吏曹参判申公。即翊圣之曾大父也。第三十三位编修官议政府舍人宋公。即先大夫之外王父也。今因士深氏而始睹吾家二祖修史之迹。噫。人之才不才。于是焉判矣。翊圣与士深氏俱为人子孙。而士深氏能耆古而敦本。摹写已迹。用寓追远之诚。若翊圣之
乐全堂集卷之八 第 285H 页
亡肖。不觉颡之泚矣。昔颖考叔爱其母而施及。君子美之。士深氏可谓不匮之孝者耶。庚子距今殆百年所矣。黄氏与吾家俱易数世。而小轴残墨。不泯于兵燹丧乱之际。竟为士深氏之所获。而翊圣与记其事。为可异焉。两家子姓。遹追先世共贞之谊。不坠家声幸矣。黄公之嗣长溪府院君廷彧。以文章勋业。闻于世。士深氏乃其外孙云。
书指空画像轴
余以辛未秋入金刚。遍观名蓝宝坊。亡论胜绝伟丽之觏。往往有古器法画世间所无者。最后到摩诃衍。得一敝帧于尘埃中。头佗像也。初不设采缋。天然有生色。必国手或异方奇迹也。访诸老僧。云是指空和尚真。不可详也。虽非指真空。决知其非凡僧留影。余爱其画而惧其漶灭。遂携来洛下。改修边幅。仍付道僧双仡还之山中。夫画中之人。不知其为何如人。画之者亦不知其为何如人。其人与骨皆已朽矣。则破楮残幅。不足惜。而余顾惜之欲求其传者。果何心哉。后之见吾说者。必不知余为何如人也。
书李子时壮元柏行后
李祭酒子时甫赋壮元柏行。金清阴,张溪谷和之。或
乐全堂集卷之八 第 285L 页
步其韵。或咏其事。遂为词苑盛事云。之柏之配以壮元之号。不知昉于何时。而要不过一夸夫漫尔署之者。仍为美谭。每于课试。士争赴树下。祭酒公三场壮元。亦从此树下得之矣。物久而敝。理之常。其质亡则名宜随灭。而强欲新植而无废旧名者勤矣。又咏歌而侈大之乎。泮宫贤士之所馆。庭砌间林木。亦贤士之所游憩。而柏尤拔乎萃者。故子时为之封植。即勿剪勿伐之意。而实寓乐育成就之义也。然柏之枯久矣。不遇三场壮元之子时。不能封植。而非子时之诗。恶能鸣于世。并得诸公之和也。夫一植物。而其荣也能享尊名。其枯也播诸诗什。柏也自不朽矣。噫千寻之材。生于壑底。摧折于风霜者何限。朽株弱植。特为君子之所爱护。此系遇弗遇也。
书潜窝游山录后
有以其异。同于千万人之同。不能不异于千万人之异。区区匹夫之见。必异于千万人之同者。千古以来。有庄周者以非圣见辟焉。而自以无妄。人谓吊诡。而其自守如故。得非苟已。金刚。山之宗也。称白玉峰者。千万人所同也。则比之人圣也。乃以其意曰。培塿之大者。岩石之恶者。苔藓老而色苍。非石之白也。山积
乐全堂集卷之八 第 286H 页
而隘。水悍而怒。所见不如所闻也。此显基氏区区之见。而不同于千万人之同也。非人之圣者曰庄周氏。非山之圣者曰显基氏。俱皆自守其见者也。人不见孔子而闻庄周之说。必辟之。不见金刚而闻显基之说。亦辟之。噫。孔子吾不及见之矣。吾欲亲见金刚。得其实状而后。以罪庄周之罪。律显基也。然为此说者。无亦不能不同于千万人之同者耶。书此示显基氏。
书李子时百韵排律后
长律昉于审言。百韵创于子美。前作后述。无容拟议。嗣是效仿。率归汶汶。盖气欲完则才不充。辞欲修则事未核。饤豆既繁。正味难调。眩饰虽工。真色易枯。或意尽而辞蔓。或小得而大失。未见韩信之益办。徒闻相州之师溃。用是守约。讳言斯道。观海氏之述怀。就于片晷。弗曾更藁。而铺置明白。结撰精严。音节赴会。篇法合矩。其出处之伸屈。趣造之离合。世运之污隆。气机之迭迁。咸归于一垆。运锤无瑕。忧时悱恻。徵古慨愤。诠情播义。骋顿泄抑。亦皆出于忠厚之蔼然。则斯得风人之致。成壹家言。岂亶彪蔚于词场。帜树于文坛哉。余也幸庇仁邻。叨为乐天问诗之妪。敢推管见。宁辞堂下妄论之诛。
题董太史书后
中朝近世号能书者。枝山徵明之后。董太史玄宰雄鸣艺苑。世多赝本。殊不满意。今得金字心经于潜谷金伯厚许。极有腕力。法源乎吴兴。而以奇拔出之。其为玄宰真迹也无疑尔。风尘满目。文献堕地。拊卷兴怀。揽涕以题之。
乐全堂集卷之八 第 286L 页
书金伯厚朝京日录后
金承旨伯厚以朝京日录示余。余卒业而忾然。不觉涕簌簌下也。朝京贽币。止于丙子而已乎。朝京之使价。止于伯厚而已乎。圣天子悯我出城之举。反加哀怜。厚赉贡使。扶护而遣之者。即我列圣畏天之效也。本朝以洪武壬申受封。而永乐以后。始锡仪章书籍。庆吊之节。视同内服。盖 献庙朝天。历谒燕邸。圣神遘会。契合昭融。改玉之后。恩造弥隆。数百年间。蔚有同文之美。逮 宣庙斥倭假途之请。酷被沦丧之祸。至两京覆没。八路丘墟。而义烈昭揭于宇宙。外藩之替。中国受难。古所未有也。 神宗皇帝动天下兵。首尾七载。扫荡妖氛。中国之为外藩用师。亦古所未有也。自是君臣上下。矢心于万折必东之义。虽以力弱敌骄。犹秉大防。龙湾之狩。南汉之围。均之乎守义不
乐全堂集卷之八 第 287H 页
屈。而一起一伏。繇天下之大势异也。圣天子哀怜。至厚赉贡使。扶护而遣之者。覆之以天地。照之以日月也。伯厚戴恩反命。乃脩是录。示不谖也。噫。冠盖结轸于幽燕。文章被服。彬彬华制。岂期贽币止于丙子。使价止于伯厚已也。此东方百六之会。人之观是录者。宁不泚颡而酿涕也乎。伯厚名堉。清风人也。
潜谷小像赞
以为伯厚也。则纶巾鹤氅。非丁丑以后之衣冠。以为非伯厚也。则红颜白发。即牛川草庐之先生。抚孤松而盘桓。盖欲追栗里之渊明者耶。
书高霁峰手草檄文帖后
甲辰年间。高氏子姓。以正气录求叙跋于当世之操觚者。吾先大夫亦以数行文字。书其后而归之。时余稚昧。读录中霁峰先生檄义兵文。辄气作中咽。至掩卷而想见先生之为人也。稍壮见月汀尹公所撰碑文。述先生文章行谊。尤详于倡义殉节状。赫赫如昨日事。余乃诵义不辍。逮遭国家多难。益叹忠义之士如先生者不作也。先生之季胤用厚氏。一日过余。自袖中出一小册子示余。且索一语为识。窃观册子。即先生草檄文。而手泽宛然。其双行句断。行草遒丽。所
乐全堂集卷之八 第 287L 页
抹改数字而已。可见其激于忠义。吐辞成章。初不假于搯擢点缀之为。而恍从左右笔研间。亲睹其挥洒。涕自簌簌不止。如前日气作中咽也。古人谓读孔明出师表而不出涕。非忠臣云者。非虚言也。壬辰去今五十祀。经许大变故。而赫蹄小草。墨迹如新若手未触者。则其护持保存。出于至諴。孝子之用心。可谓勤矣。噫。先生之名。当与天壤俱敝。文亦从而传之。独此草本。为高氏子姓所有。则不知传止几叶。而百世之下有锡类之君子。能护持保存如今日也。余既幸得睹先生之手迹。而又念先大夫既题正气录。则继而述之。尤幸也。兹不敢以不文辞。遂书所感于中者以复之云。
书李子陵西行唱酬后
南汉之役。余以总管。承 命统禁旅卫宫城。时延川公同为僚寀。日夜聚首而所共勉者。在于明白死。而时以漫语相藉曰。天幸得脱吾侪。便即谢事归。以轻舟短棹。还往于牛渚斜川之间。以遣馀生足矣。傍人闻之者。目笑以为不可必之约。吾两人亦目以为此事必不得遂矣。洎国事少定。余乃以病屏居淮上。延川公以休沐在斜川庄。命驾赴期。为田间饮数矣。每
乐全堂集卷之八 第 288H 页
一相觏。辄披襟倾泻。酒后呜呜击节歌呼。即围中漫语。若执左契。是人间一段奇事。当时目笑以为不可必者。闻吾侪从游之乐。亦莫不以为奇事也。然余病不能供世。故能处寂寞之乡。而延川公六十康强。能以筋力事 君。不免奔命疆外。至经涉辽沈山河。发于篇章富矣。北征一篇。尤有风人之致。真可以续杜陵之笔也。噫。奉 君父于长围中。日夜聚首而所共勉者。一死之明白。则可谓悲矣。今吾得不死。而优游于枌榆之社。延川公奉使绝域。称使乎之贤者。抑可谓幸矣乎。他日把酒于时雨亭上。以尽此不尽之说。
书戒净轴后
天启乙丑。余游松都山水。南僧义贤挈小沙弥戒净愿从之。自天圣二山转入太华。往返十许日。盖胜游也。越三年。不吊降割。抱疚处垩。多在墓庐。病脾绝粒。只捣松叶和稀溢。日一盂。贤公见余疾几殆。为之悲怜。进净沙弥服事左右。曾从山中老宿。谙服松叶法故耳。执役甚勤。终无怠色。三更谷穟如一日焉。余感其谊。无以为报。作纸轴请五峰相公首题七绝。词苑诸丈月沙以下十八公和之。一代光焰。尽在此矣。净如获拱璧。顶礼袖轴而去。未几贤公示寂。净踽踽失
乐全堂集卷之八 第 288L 页
所。自南汉往来靡间。余谓净早晚退闲。尔可筑庵于近地。当修白傅故事。五十后乞骸雅计也。戊寅幸得恩休。来依丘垄。而居后有小洞。境幽而泉甘。净果卜其址。立数椽屋。余喜其践言。以杖屦访之。新搆草创。壁挂文佛小帧。鼎钟香火之具。居然一净宇也。煮茗清晤。剧谈因果。以为晚际结社。安知非宿债也。谈间出所藏诗轴。宛是旧观。余乃欣然读之。而又慨然而伤也。作轴求诗。即昨日事。而轴中人化者殆半之。未化如余者。颉滑已袪。与贫衲栖遁于云水之隈。亦安知非缘尽而出趣者耶。噫。天地之间。盈虚消息而已。生老死病。又奚足云。昔之胜游。已是梦幻。今之栖遁。为结局事。见一小轴。遽形欣戚。岂非妄也。然既有所感。书而识之。
乐全堂集卷之八
 跋
  
芝峰集跋
芝峰先生集成。其嗣圣求责翊圣以剞劂之役。顾非其人。且非其任。恶有所效。然窃尝有所闻矣。持之恬处之静。守之确修之洁。知几介石。难进易退。当于古贤中求之。学问之超诣。识度之简远。自有不可及者。而才分极高。论诗甚古。成于心而裁于法。其至者殆
乐全堂集卷之八 第 289H 页
将雁行于开天诸子。其为古文词。绝无蹈袭驰骤之语。根极理道。精练雅驯。成一家言。要之经世而垂后者。此吾先子之言也。吾先子与先生束发定交。合志同方。埙篪不足以喻其和。止水不足以喻其澹。而进退信诎。白首无差。至于名位始卒。亦略相符。今而两家之籍。并悬于国中。后死之感为如何哉。噫。先生晚岁。志吾先子之墓。殆绝笔也。翊圣每读之。不觉涕涔淫下也。昔程叔子谓门人曰。后之欲知我事行者。须考伯氏之状。言其道同也。则读吾先子之志。亦可以知先生矣。调合则尚友千古。知希则垂俟百世。而生平赏音。互为定论。而世不得疑其夸。吁亦盛矣。先生之名迹。自有当世能言之者。只掇从家庭所闻知者以为跋。
畸庵病稿跋
余僇迹自放。不能龊龊佔毕间。往往为人敦迫。强所不能。而为之率不工。遂罢之。而雅与能文章者还往。持国,子谦,仲渊诸人。皆余莫逆友也。无故而不相聚者寡矣。独郑子子容。废散在湖中。廑一再觏。而向数子每论世之能文章者。必曰子容子容。余亦心属之久矣。今者子容薄游京中。故求见余。忻然委析。若平
乐全堂集卷之八 第 289L 页
生之欢。遂定交谊。出示其所为畸庵病稿者。余读之。心慑而目眩不能竟也。噫。此所谓大家数者耶。其赋诔之为骚选者如骚选。诗道之出入唐宋者如唐宋。数子之论文章。必称子容子容者。诚知言哉。虽然语子容之文章。可谓成矣。语子容之年。则犹为方进之地。假子数年。攻其富有日新之学。极其所造。如骚选者。不但如骚选而止。出入唐宋者。不但如唐宋而止尔。余将拱而俟之。
琴岩稿跋
春间余疾病。杜门谢客。一日李子时夜过。故求见。迎至卧内。稍稍谈艺。相乐也。余因谓亡论崇庳。亦各言其代也。吾侪骎骎乎壮矣。而自视寥寥计遂已。而世有执帜以当盛事者乎。子时頩然而作曰。有故友宋子梦寅者。能嗣绝响。假之以年。可以攻诸子之垒而桴其鼓矣。不幸短命。未究夫作者之业。今而未见其人也。余闻而心悲之。窃欲见其遗稿者雅矣。为省觐途维杨。伯游示余一卷。即子时所称宋子之诗也。余忻于果愿。受而读之。骤即之琅然莹然。徐而嚼之。旨乎其味。绎乎其音。神与才傅。天机自在。可谓泥而不滓者也。余益信子时赏音不以时好也。噫。士之尚友
乐全堂集卷之八 第 290H 页
于千古者。不惟抗志自高。亦其不得于当时。实有旷世之感。余与宋子者。生世既并。少长且齐。固宜肩拍膝交。以罄一时之欢。而乃贻阻平生。却求之卷中。寓感于人间世者。兹曷故也。余于是乎不觉三叹而题之。
乐全堂集卷之八
 疏
  
进先臣文集疏
伏以先臣遗文在箧者。不忍漫弃。纂次印出。本欲藏于家而已。亲承 温谕。不啻丁宁。臣诚感激。不知死所。谨以印本二十二卷。妆䌙投进。先臣早事 宣庙。久叨演纶之任。应 制教命。有关于时政者不为不多。而沦失于壬丁抢攘之际。放窜幽忧之中。颇事论著。虽小说单辞。皆有所激而发。至于东国事迹。人物是非。往往直书不避忌讳者。出于伤时悼道之怀。而实寓劝惩。其志诚可悲也。先臣尝观宋史。慨然而叹曰。熙丰奸孽。矫诬当世而不足。欲并欺后世。眩乱史牒。赖高宗改修。可见天道之好还也。 先朝实录。成于凶人之手。遂为秽史。小人之祸。古今一辙。国可亡。史不可亡。乃著神宗哲宗实录修删颠末。以明旧史改纂成例。意实惓惓。因国家多事。昏朝实录。讫未删
乐全堂集卷之八 第 290L 页
正。天不小延。赍志入地。臣在草土。常自悲痛耿耿者也。仍窃伏念先臣遭遇 圣明。受恩深重。尽瘁多年。未效涓埃之报。而忧国忠君之心。可质神明。每见 圣上嘉言美政。未尝不色喜。或有过举则忧惧弥日。恒谓今之国势。无一可恃。而惟恃 君德。君德一亏则国不可为。民心之系属在是。天命之迓续在是。钱谷甲兵有不足忧。此先臣雅意也。臣推先臣之意。并献一得焉。御物必诚。勿任数而临之。虑事必慎。勿违众而自用。辞气勿太露。使人窥其浅深。言路必廓开。使人得尽其情。体乾之健。行巽之贞。此今日 君德之所当勉者也。古人曰内重则可以胜外之轻。得深则可以见诱之小。言约而意备。最切于向里工夫。伏愿 圣明留神焉。(答曰。观卿上劄。深用嘉尚。且投进先卿遗稿。对卷悲感。无以为心。劄末所陈。实是药石之言。予虽不敏。当以此自警焉。仍传曰。今下阿多介一坐,胡椒一斗赐给。勿谢。)
乐全堂集卷之八
 劄
  
应旨陈言劄
伏以 圣明深痛 真殿之灾。特下求言之教。臣未学咎徵推验之说。唯以耳目所及者而应之可乎。今之忧国者。在于外敌。谋国者在于钱谷甲兵。而臣之所大惧异于是。 殿下之民。有子杀其亲者。奴杀其主者。其他乱伦干纪之事。不可殚记。则人道之至变。
乐全堂集卷之八 第 291H 页
而本朝之风化大坏矣。 殿下不能使斯民持三纲而遵大防。虽有钱谷甲兵。其能使之趋敌而赴死也乎。恭惟 圣明临御以来。资于道德。克勤自治之方。而感应之理若是乎谬戾。此臣之所大惧也。壬辰之乱。振古所无。贼不退者七年。生灵之涂炭。国势之危杌。视今日何翅倍之。 先王能自强而底重恢之绩。是无他道。至诚事大。至诚临下。固结人心而已。至于节俭之德。高出百王。 殿下之所亲睹也。敝席素丌。屏障不饰。嫔侍贵近。衣无绮罗。当时中外几于化之。先王之治己治人。以实而不以文矣。兹非 圣明之所当法者乎。臣于丙午年间。在总府直庐。 先王误闻臣读易之名。 赐以诚斋易传一部。臣之拜恩二十有六年。而犹未能通其蕴奥。窃观其传。以古人行事之迹。配于卦爻。多格言确论。颇有关于治道。敢为投进。孔子曰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殿下遇灾忏悔。戒慎恐惧于不睹不闻之中。而通乎屈伸消长。明乎得失治乱。阐阴阳辟阖之几。穷刚柔致用之妙。体元行健。观时取义。以易简之道。建久大之业。真所谓帝王之孝。而慰 祖宗在天之灵矣。噫。乾坤阴阳之辨。咸恒阴阳之交。不辨则分不严。不交则情不通。君臣
乐全堂集卷之八 第 291L 页
之际。不患不严而患不交。咸之九五曰。咸其晦无悔。盖至虚无私。感之盛也。圣人之意微矣。伏愿 殿下留神焉。臣以冗散。冒进瞽说。臣不胜惶恐屏营之至。取进止。(辛未三月十三日进。十四日批下。答曰。省劄具悉。卿忧国以本。进言以诚。使予感悟。心甚嘉叹。投进易传。当详究其意。不负至情。备忘东阳尉进劄陈戒。兼投易传。俾予知格言确论。若非深情。何以至此。其赐厩马一匹。以表予意。)
请还岛田第三劄
伏以伏奉 圣批。温谕丁宁。臣诚感惕。不知死所。第有闷迫之私。不得不冒昧疾呼于 旒纩之聪。臣罪万殒。臣罪万殒。凡王子女之家。元无世守之业。婚嫁之前。国家备给家舍田民。官司依式举行。壬辰以后。虽极薄略。旧规犹存。臣生年十二。通籍就列。其于衣食之源。田民之数。都无管摄。且生于寒素之家。治生本非所习。而在 先朝唯趁日起居。朝回馀晷。喣喣于父母之所。熙熙遣日。十易寒暑。世道嬗变。举家罹网。窜逐流离。危苦万状。臣于其时。以不能善化。触祸尤重。束迹郊坰。十年俟谴。其间剋削困暴之状。 圣上亦必洞烛之矣。反正之日。该曹奉教釐正。考卷归本。亦一时之恩也。臣家不禄。经历许多祸故。臣之顽命虽不死灭。未老先衰。生趣日薄。粗知聚散盈虚之
乐全堂集卷之八 第 292H 页
理。不欲为经营役心之事。踽踽行坐。饮啄随分。而秪以赋性疏狂。任情而行。无事得谤。不韪招尤。剜肌见骨。势将不支。惟是岛田一事。方伯之状。备局之启。谏垣之评。筵臣之斥。随续而进。辞严义正。臣亦何心。可以安于此也。噫。此何时也。天下有僭号之贼。本朝虞门庭之寇。天灾物异。爻象危厉。君臣上下。方励尝胆之志。贤者自效。愚者趋令。袪弊兴利。政在今日。而岛田之罢。犹且持难。则其于大更革大变通何哉。袪弊如植谷者之去稂莠。兴利如鼓瑟者之调弦柱。细者不去。小者不调。亦皆害其大者。此不可不察也。臣之再三渎扰。实非饰让。伏乞 天地父母。怜臣情事。谅臣至恳。亟许革罢岛田之请。以便公私。
请辨两臣心迹劄
伏以病伏中。窃闻金尚宪,郑蕴以负君要名。将被罪谴。臣不胜懑然于中也。在山城日。臣待罪总府。出入禁闼。而郑蕴所寓。与臣隔篱。常常见面。金尚宪求死之日。亦尝参访。臣粗知两臣心迹矣。臣请以当时所见者。为 殿下陈之。尚宪于城中。随事论辨。动与庙议枘凿。竟乃裂书恸哭。期以一死。阖户绝粒。闻朝廷查覈斥和之臣。强起自列。席藁待 命。自 上特下
乐全堂集卷之八 第 292L 页
慰谕之旨。旁观者莫不感泣。俄而堞卒拥陛。要索城中斥和者。盖指尚宪等。而其势岌岌矣。自此尚宪与蕴。不敢复齿于朝绅之列。而出城之后。论议如山。归罪于斥和之臣。将有不可言者。幸赖 圣上镇静之举。薄罚数三臣而止耳。而攻斥尚宪之论。无时而熄。尚宪自山城至今日。长在议罪之中。其出处何敢自同于平人哉。自处以罪人。窜伏于深山鸟兽之乡。而犹不弛其忧爱之诚。昧死上章。蔼然有忠恳之意也。郑蕴于出城前数日。谭及出城之事。忼慨欷歔。其明日剚刃于腹中。衣带有赞。词义激烈。足以立懒起顽。噫。有臣如此。而反疑其不忠。目之以负君要名。则恐非盛世事也。山城以后之事。苍黄淆乱。知者知之。不知者不知。抑今日之议者。不深悉其实状而然也耶。臣决知两臣非负君与要名者也。近来论议。无论攻之者。虽救之者。亦不知其情实。以臆陈之故。致 圣上执疑而不释然也。噫。李纲在围城之中。不合则去。后世未尝非之。人臣事君。非一道也。况忠邪不在于进退。是非不可以强定。两臣者。虽伏重典。无所加损。而恐为 圣明之累也。臣之不避出位之谤。直陈所怀者。为 殿下拳拳输悃。非为两臣地耳。伏愿 圣
乐全堂集卷之八 第 293H 页
明。恕其愚而察其意焉。臣每见天心警告之端。物情离合之机。不堪宗国之忧。或至中夜啜泣。秪愿 主德日盛。治理日隆而已。臣不任攒祝之至。
都总管辞免劄
伏以臣于六七年前。足疔极重。仍成付骨之疽。几至死域。年年迸裂。秋冬为甚。方其作苦。求死不得。今年早发。痛痒异常。药水沾洗。就煖调治。总府新命。肃谢久稽。虽缘病伏。逋慢实深。臣之所患。不但外蚀。自经大乱。忽忽忘生。深居谢事。则神思稍苏。群处烦嚣。视听先昏。往往眩运。甚则绝倒。切愿静居调养。而不敢乞 恩。闷默徊徨久矣。总府之职。在平时不过更番直宿而已。稍有缓急则统制禁旅。环卫乘舆。当此艰虞之际。不可不择其人而授之也。如臣无状。已试蔑效。决不可带疾供此重任。伏乞 圣慈。亟命递改。且赐宽暇。以便调病。天地父母再生之恩也。病状稍减。复为完躯。则赴汤蹈火。亦所不避。伏愿少垂察焉。
都总管辞免劄[再劄]
伏以臣陈情乞 恩。未蒙 允俞。反下温勉之旨。臣虽木石。岂不知感激。第臣所患。非旬月调治之證。而前头举动频数。则 侍卫之任。决不可策蹇躄而供
乐全堂集卷之八 第 293L 页
趋走也。伏愿 圣慈俯察危恳。亟递所带总管。且 赐优暇。俾全蝼蚁之命。不胜幸甚。臣虽病伏治疗。 国家倘有缓急。当献一死耳。臣无任死罪之至。
三田渡碑篆额辞免劄
伏以臣病伏垂死中。伏闻以臣为三田渡碑文篆额之 命。出于特教。臣诚惶闷。不知所出。臣近得右臂萎痹之症。殆不能举物。加以痁疟日剧。委身床席。而旧患足疽。方为迸裂。遂成坎冗。疮烂臭腐。全脚浮疼。臣之病状。非深隐难知之症。有目皆睹。何敢虚饰以为辞哉。且臣既不能死于主辱之日。尝怀痛恨。臣决不可驱策病败之身以当此事也。伏愿 天地父母。怜臣病重实状。谅臣区区至悃。亟命改差。
钟铭书写式例劄
伏以该曹以钟铭草本。承上 命令臣书写。臣有未安于心者。不得不 禀裁焉。凡承 命撰书之礼。必书奉教字。自唐宋已然。本 国罗丽以来。遗文古迹。章章可寻。况贻赠邻国之物。尤不可不谨。今此钟铭。不书奉教字。则有若李植私自撰。而臣翊圣私自书之者然。除对马岛干事人外。日本国中人。何以知此钟铭出于 上命也。合有变通。敢此 进止。
  
乐全堂集卷之八 第 294H 页
钟序铭制进。 命大臣勘定。崔完城欲用沈器远所制。升平议用李明汉序李植铭。自 上依升平议施行。崔相议令某书之为可云。 上教曰。书写一事。依崔相议施行。礼曹覆 启。以铭本草及纸笔墨送于淮中。余辞以臂痛不书。盖书式不书奉教字。恐有后弊。欲上劄论卞。亦涉未妥。遂辞免不书耳。
进皇极经世书东史补编劄
伏以宋邵雍因先天图。推算天地始终之运。纪事始自尧之甲辰。止于周世宗己未。先臣尝言东方檀君立国于尧之甲辰。则洪荒之际。文献亡徵。然三国以后。有稍稍可据而书者。欲编入于纪事之下。庶成同文之化。竟不果焉。臣窃痛之。臣曾在草土中。收拾遗业。凡东史自三国遗事,高丽史及诸家之说。搜罗放失。摭撰真实事迹以为书。目之曰皇极经世书东史补编。为卷者九。十年之间。三易藁而成。用力不可谓不勤。而僭越之罪。无所逃矣。邵雍之书。妙契图书。参合天人。至于编年纪事。则实取仲尼见诸行事之义。朱熹以为深得春秋之法。后贤之所推重盖如此。骤而观之。则纪事甚约。若无关于治道。而一字不苟。皆
乐全堂集卷之八 第 294L 页
有深意。抑扬之间。训戒丁宁。人君亦不可以不知此也。此书本不当私藏。故敢此缮写妆䌙投进。第病势渐剧。未及校正。讹谬必多。而冀于未瞑之前。达于 紸纩。伏愿 圣明。清燕之暇。特赐乙览。因下儒臣。考證发挥。俾阐绝学焉。书成愿欲一抱书登对。备陈平生所闻于家庭者。而忽遘难医之疾。更无瞻天之望。此亦数也。臣粗辨死生之理。了无芥滞。而唯是恩恤之典。到死渐隆。感结于中。不知所云。取进止。(答曰。闻卿病重。深用忧虑。所进之书。当令儒臣考订而刊行焉。仍下其册于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