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第 x 页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五言绝句
  
梅鹤亭。别从弟进,甥卢克。
吾弟轻离别。吾甥亦似之。破荷疏柳在。不忍且临岐。
  又
离亭亦非远。吾弟欲何之。强策玄黄马。生憎路有岐。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七言绝句
  
登南山口占
踏青佳节昨耶今。老幼相携上碧岑。街路万条皆拱北。蓬莱宫阙五云深。
奉赆韩尚书(准)如京之行(癸巳二月)
宁夏已平为大庆。箕城克复荷 皇恩。兼陈贺谢仍祈恳。半万炮军戍海门。
  又
驱驰不复问朝昏。万里囊金只数斤。忠谅从知纡 帝眷。严程所祝慎寒暄。
  又
碏奋介名往古闻。一家馀庆属贤孙。 天朝柱石大司马。九伐吁谟为护藩。
忆李文(硕干)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第 400L 页
僖负羁妻识晋文。矧伊博雅老生员。知人藻鉴称尊贵。薄相犹封正一君。
偶吟
姓名曾落荐书中。为吏当年愧面红。向老魁科休笑晚。五旬班秩视三公。
即事
花枝手折插银瓶。正色为英德亦馨。尘净帘间春满座。依依斜照梦中醒。
赠弟(逑)
闻汝南归见故乡。故乡凡百汝其详。要须一一询于汝。安得将身置汝旁。
  又
同气人间我二人。二人之外有谁亲。相规相警思无忝。须发今皆白似银。
失题
绿野庄中佚老亭。亭边松柏四时青。后凋姱节诚堪尚。谁数春敷秋易零。
  又
闻昔南阳有菊潭。菊潭潭水洁仍甘。百馀年寿人皆享。菊井应须见老聃。
忆金尧命有感
违离今已十馀年。乱后情怀倍黯然。无子士钦还有子。寄将公券慰重泉。
画梅
爱梅远自吾先祖。吾弟栽培有百梅。恐与梅兄忘宿好。传神玉色眼前开。
画竹
先人咏竹追心赏。长忆吾兄号竹坡。世与此君敦宿好。数枝新画日摩挲。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第 401H 页
夏霜叹
三月落花四月霜。踰时越节是何祥。平分四序无相夺。暖热凉寒自有常。
  又
暮春犹雪夏犹霜。把握玄机孰主张。天视自民随感应。人为要在燮阴阳。
序花
小桃开后杜鹃花。梅杏桃樱亦自华。梨雪既飘牧丹发。蔷薇芍药又榴葩。
次寄梧阴相公贺科庆
棣萼交辉映一堂。堂前丹桂四枝芳。台阶应唱灵春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第 401L 页
曲。谁把如杠巨笔长。
  又
秋日高堂寿席开。况闻 天讨已歼魁。病深坐负持杯贺。徒向城西首屡回。
伤时
伤心莫说壬辰年。才说年名辄潜然。万古兴亡知代有。消磨家国也无前。
述怀
山有扶苏隰有龙。思之不见想花容。旋归何日齐安馆。相对应如梦里逢。
咏怀
馆中长恨春无迹。门外空闻花满枝。赖有同行贤御史。一杯相劝两心知。
以关东伯巡到宁越。次先祖文简公韵。
如许江山擅今古。几多骚客状风烟。前朝留咏唯先祖。赖有分明胜览传。
  又
锦江亭并刀山峙。吾祖诗吟月共烟。莫道诗先亭在后。此诗须与此亭传。
宿鲁陵有感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第 402H 页
木落山空夜二更。满江寒月为谁明。我来却值无鹃日。且听前滩呜咽声。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七言律诗
  
假注书后作
戏剧朋侪竟误余。风尘为吏愧非初。忝郎王府承钦恤。假笔龙楼注起居。横带白金荣且辱。当筵红艳宠还疏。桂林何日一枝折。免作傍人笑骂馀。
节孝堂次宋通川(楠寿)
双清之后赏心翁。雅韵远追乃祖风。东海几年思旧业。南乡一亩有遗宫。松梅竹菊栽培久。劲直馨香气味同。晚节相依深托契。四时佳兴此堂中。
述怀
伯仲埙篪旧契修。欲寻陈迹十经秋。好贤坊里参差长。存义斋门次第游。扬历朝班同在列。平反案牍共论囚。乱馀旧宅犹爰处。四皓风流问孰优。
成川武学祠。次徐药峰(渻)韵。(先祖上将军死节成川故有庙。)
双节千秋为远寻。风声爰树沸流浔。本州彰烈人咸仰。旁郡完城孰不钦。嘉奖特编典祀列。表章宜激秉彝心。后孙披画徒增感。病蛰犹扬景慕音。
挽清川君(韩准)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第 402L 页
文烈公家几叶孙。醇乎资禀斐然文。围棋神妙时无敌。下笔天成夙有闻。三赴燕京勤国事。一登麟阁绍先勋。八龙仰事年为耆。厌世超空陟白云。
  又
孩笑已知成宅相。芳名夙振四邻人。覃恩盛典光尊府。宣化佳声耸远民。竹杖未终三岁制。萱堂谁慰八旬亲。同心同榻同僚契。如失深情骨肉均。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七言古诗
  
人彘
关关雎鸠首三百。樛螽次之麟趾继。徽音已远美意衰。鸡章未闻恩下逮。燕燕为篇录国风。千载犹诵庄姜制。先君之思勖寡人。妇妇与妾情相缔。龙颜一隔牝司晨。汉宫深处悲人彘。人自为人彘自彘。此名之设宁非戾。单父善相人有女。夙托天人为伉俪。并尊宸极象服宜。高拱九重熏椒桂。后庭三千仰壸化。粉黛一一皆佳丽。中有戚姬宠眷优。宵征每歌三五嘒。惟熊惟罴协梦寐。乃生男子称聪慧。母爱子抱情则然。慈天固宜无隆替。前星当日耀鹤禁。有意易树诚非计。商山仪凤成羽翼。震器岂复容睥睨。不惟无益反贻害。虎视曷尝忘吞噬。六飞一夕忽晏驾。佳城郁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第 403H 页
郁玄宫闭。攀髯莫及事已非。鳞甲永失风云势。母子自分机上肉。天地茫茫无所诣。积愤蓄憾待时发。咆𠷺猛气谁能制。鸩饮先及帝遗体。嗣皇伤感哀常棣。惨惨凶祸不可名。穷之极之非徒噎。嫉余蛾眉祸尤酷。今玆之政胡为厉。噫嘻不能动口舌。只有躯壳同蝉蜕。手足已去耳目变。匍匐末由聪明蔽。娇倩侍儿扶金屋。溷厕任从厮役曳。谓人非人彘非彘。纷纷姑嘬来蝇蚋。块然难状是何物。有骇心目堪掩袂。示之嗣皇欲何为。嗣皇冲年其忍谛。惊仆终难俾不迷。辄失平昔之明睿。忧能伤人促长算。痛矣嗣皇还早世。妇人刚恶妒为甚。狺然肆虐如狂猘。是以礼经著七去。洋洋圣训垂昭晢。刑于寡妻御于家。实是治平之根柢。宠远规模独遗此。咎将谁归归高帝。既与均为未亡人。相对那禁潸焉涕。区区娲石拟补天。乾坤此时归阴沴。诸吕非刘亦分茅。罔念先帝刑马誓。弟及有义亦舍是。少帝不是先帝系。先朝大臣岂无人。不曾着力图匡济。萧曹又无一言及。休戚义左孤带砺。昭昭祸淫理不爽。何独不畏天人际。天定胜人地亦折。继此诸吕皆诛毙。践阼乃是薄氏出。赵王代王同一例。雉鸣求牡辟阳相。帝若有知应不贳。淮南就杀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第 403L 页
岂有他。帝应假手此殪。长陵万古暗风雨。轰霆晔电何时霁。
三顾草庐
彼何人斯一亩宫。名期管乐心伊传。龙卧多年铲光彩。所处而安无外慕。谁将惓惓好贤心。勤向蓬门纡玉步。桑盖将军汉室胄。奋义誓将与炎祚。马上光阴髀尽消。忍看中途功业误。计切匡复百所虑。莫若亲贤为急务。庶几觏止不惮远。孑孑干旄南阳路。跫音及门莫我应。如渴心情向谁吐。虽然感激在至诚。至再至三何嫌屡。前度刘郎今又来。风雪慇勤露情素。翻思起蛰答殊眷。一堂鱼水精英聚。君臣洒落契已合。十年奇谋期展布。求援初结紫髯儿。赤壁旋见阿瞒仆。从此蛟龙得云两。到头簟食迎鸾辂。尽瘁当年事未半。鼎足犹成基业固。是知洪伐在斯人。汉祀复兴由三顾。
述怀
南山之下好贤洞。克生豪俊为世称。忠节正学与相业。龙头文献皆堪徵。生乎吾前所未逮。论列目睹吾犹能。最尊次尊又次尊。老长壮少纷几层。甲申生亦我所尊。巍乎高哉彼足凭。癸甲乙丙童稚时。欲冠才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第 404H 页
冠多良朋。乙丙丁戊及己庚。一时侪辈斯为盛。八九十一二三年。稍长于我宜加敬。氏以尊之揖以礼。视同伯仲肩随之。彼亦视我犹视弟。头角渐疏看参差。才踰五十六十岁。奄尔作古何嗟及。其到七十有几人。寿考康宁福所集。于惟崇禄海城君。里中超然看独立。六十又二跻从一。屈指计岁今踰十。如今七十有三岁。齿爵达尊于一坊。非无长此三四岁。洪议柳察居于乡。年近八旬退而老。钦将寿福甘归藏。辛壬癸申乙丙丁。自少与我为同行。尔汝忘形无不可。从游交好相嬉戏。戊戌同庚数最鲜。柳君情契从幼稚。己亥生不敢侮我。矧伊庚辛壬癸类。实非吾人妄自尊。茁壮残劣各有致。吾亦不知所以然。每自笑之人亦笑。此下甲乙丙丁戊。同里相亲为久要。无论长我与少我。亦与之交肝胆照。在世者罕逝者多。倏忽光阴真可吊。零落殆尽古已然。脩短有命将若何。修身以俟孟有训。乘化之归陶所哦。只当优哉且游哉。闲适安乐不知老。俯仰两间无愧怍。为所当为聊自好。八十九十与一百。但令后人称寿考。眼见儿孙享稀年。岂可更望无枯槁。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表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第 404L 页
拟宋陈师锡。谢御擢高第。
十年饮墨水。久戴千佛之名经。三级登龙门。滥荷一人之亲擢。仰玷洪造。俯切兢危。伏念臣圭荜馀生。缝掖贱士。山林长日。欣为圣人之氓。大学贤关。愧非亢民之秀。志徒勤于佔毕。学亦迂于记闻。辞何有玉佩琼琚。文未吐心锦肝绣。雕虫篆刻。不是壮夫之为。周情孔思。讵称大手之笔。多惭汉帝之读赋。谁知布衣之文。不嗤徐凝之恶诗。见作锦囊之物。逮玆临轩之日。又忝入彀之英。好恶出有司。未免在后之尾砾。拔擢自天子。不遗采下之葑菲。名忝榜眼之题。拜免席后之耻。泥金报信。龙光夐超于寻常。玉笋知名。驽劣冒先于英俊。荣深郗超之桂。看尽东野之花。笔下三千字。敢言独对于日中。鹏搏九万程。此身已在于天上。夫何黄甲之高步。不借朱衣之点头。历观前贤。皆难此举。硕德若韩亿。亦有空疏之嫌。重望如郑公。乃应忠孝之祝。矧臣殊等。实简上心。静省隆恩。莫究所致。公孙弘擢居高第。故事徒闻于汉家。张齐贤特与京官。异数允法于艺祖。叨尘至此。不称云何。玆盖伏遇皇帝陛下。长育群才。并包众善。策方正于兴国。振滞聿追于太宗。爱苏轼之奇才。好士尤轸于圣念。遂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第 405H 页
令龙虎之榜。亦收管库之名。臣敢不思答上知。不负所学。胪传广陛。纵无韩琦五云之祥。壮元三场。窃效王曾一生之志。
唐四门博士韩愈进元和圣德诗(丙子会试居魁)
殄戎疾烈假不瑕。既睹光被于中外。美盛德其诗孔硕。可已长言于康衢。肆效摹天之愚。庸彻塞纩之听。若稽大猷之盛。咸有光赞之词。六府修三事和。谟载九功之攸叙。夷狄攘境土复。雅咏我车之既攻。匪直扬烈而昭休。盖以纪实而传后。肆我皇朝之耆定。亦为歌颂而称扬。白旄黄钺定两京。七德奏功于玄武。千麾万旟荡群丑。中兴刊颂于浯溪。美矣至今犹洋洋。昭哉垂裕于继继。粤自践阼以后。获见从欲而治。流放窜殛。四罪咸服于舜刑。雨晹燠寒。庶徵时若于箕范。内外宁患于欺蔽。朝廷自底于肃清。顾凶残之执迷。慨藩镇之梗化。夏寇孤恩于卯翼。负鄙为艰。西贼贪祸而跋跳。阻兵自守。是何继踵而动。乃至血人于牙。岂非文恬而武嬉。未施春生而秋杀。天既全畀我所覆。诞受多方。畴或蘖芽于其间。敢越厥志。一怒爰赫于我武。九伐用张于之疆。出师有征。降幡已竖于陴外。搜原剔薮。罪人斯得于江中。胁从罔治而维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第 405L 页
新。反侧自安于不问。绥远肃迩。所谓一视而同仁。赧德怛威。孰不革面而来王。金瓯罔缺于今日。玉烛可调于寰区。郊焉庙焉。亦既奏假于圣敬。罪也过也。一切荡涤于洪恩。颁爵赏大赍功臣。感施仁而发政。登俊良无遗寿耇。仰优老而任贤。奉慈圣怡怡愉愉。诚为大孝。囿率普熙熙皞皞。登玆泰平。巍乎功业之难名。灿然文章之可述。钦惟皇帝陛下。阳开阴阖。渊默雷声。良法美意之率由。遹追二祖之风烈。昌言嘉谟之必用。丕振一代之纪纲。允矣虎臣之洸洸。展也戎容之暨暨。所以苗媷而发栉。仍致乾清而坤夷。其积厚者其泽深。巩固可保于来许。其功大者其乐备。揄扬敢缓于昌辰。拟裨文献之徵。辄效颂声之作。伏念臣叨忝国学。涵泳圣涯。耻以絺章绘句之儒。幸际黜浮崇雅之世。职是训诰。妄为形容。献之法宫。岂谓荡时人之耳目。编于乐府。只欲佐圣朝之光明。炳耀铿鍧。固不足施诸后代。音响节奏。其敢曰穆如清风。丰功伟烈亿万年。庶几终誉。四言一篇千廿字。其永有辞。倘于燕闲。时赐乙览。咏歌舞蹈之际。毋替罔或逾之思。咨嗟淫泆之中。用寓俾勿坏之意。圣德懋而益懋。国祚隆而又隆。周二代之监于。窃诵弥文之郁郁。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第 406H 页
尧一夔而足矣。愿赓率舞之跄跄。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赞
  
阳复赞
一阳之生。众善之柢。稚而能养。福之所基。正始之机。长至之日。君子道长。小人道消。进退贤邪。用舍明白。群小在野。诸彦立朝。肃肃雍雍。济济穆穆。各得其所。谁敢有尤。主圣臣良。世治运泰。河澄海晏。乾清坤夷。时和岁丰。民安物阜。家给人足。国富兵强。百工允釐。九功攸叙。四方无侮。庶绩咸熙。举皆康宁。孰或夭扎。仁寿之域。欢乐之邦。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辞
  
谒夷齐庙辞
仰天俯地。人立乎其间兮。所贵以其有君臣父子之纲纪。天子之尊圣人之德兮。顾舍是何以天伦。父命我不知其轻重兮。视弃其国如弃毙屣。逖矣西土之人兮。胡为乎孟津之涘。彼八百虽多亦奚为兮。千万人吾往之矣。试叩马听我邈邈兮。暴易暴孰非孰是。神农虞夏之已没兮。呜呼曷归靡所底止。周有粟吾其食诸兮。西山之薇蕨甚美。天下万世之无君兮。呜呼噫嘻生不如死。君臣父子之纲纪。赖夫子以定兮。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第 406L 页
夫子所以为夫子。茫茫宇宙特立独行兮。兄及弟矣二人而已。德为圣人为百世师兮。顽夫懦夫皆为之兴起。后千祀而相感兮。景慕夫子实由乎天降之衷。问征夫而来寻兮。稽首夫子之閟宫。遂为之歌曰。有河浩浩。有山崇崇。一区孤竹。万古清风。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序
  
清州郑氏家乘序
清州牧名隶忠清道。在三韩时为马韩之地。在三国时为百济上党县。或云娘臂城。或云娘子谷。后新罗神文王置西原小京。景德王陛西原京。高丽太祖改今名。成宗置牧。又号全节军。隶中原道。显宗时复今名为牧。别号青州,琅城。丽祖尝言青州土地沃饶。人多豪杰。即谓此也。土姓多大族。韩,李,郭,庆,郑五家尤著为望。樛葛相缠为婚姻。旧传吾家文简公夫人。寔韩佥议之女。而佥议夫人之母氏。即平章李文贞公之玄孙女。如侍中庆贞烈公,赞成郭文良公。皆郑家之宅相。而清城韩文敬公。又为庆氏之甥。监察府君夫人金氏之祖母。又韩文敬母弟府尹公之孙女云。
  又
吾郑氏。清之望也。未详厥初起自何代。可见之世。则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第 407H 页
惟我中郎府君。(讳克卿)仕高丽中叶。为第一代。再传而至宣谕府君。(讳顗)有大功大节。著在史册。纪于祀典。为万古人臣劝。其后章敬公府君(讳瑎)以下。以德业文章。相继显隆。世济其美。史不绝书。蔚为东国名家。逮入我朝。衣冠不替。绵绵延延。式至于今。玆岂非上有所积累。下有以承藉。毓庆流祉。久而未艾也耶。尝闻吾祖也我知之。郯子有是言。昧昭穆之序。则禽兽不若。欧阳氏有是论。家世源流。祖先事迹。为子孙者。诚不可以不知。肆我不肖。自弱冠有志于斯。谨因本家所传前后旧谱。文简公所撰世家记。牧隐所撰家传及仆射府君以后内外户口准本。章敬公府君以后政案准本。侍中府君以后赐牌小录。文悯公府君年谱。上护军府君以后职牒元本。家间大小契卷。为纂相承世次。又叙历世府君仕宦终始卒葬年寿。以及夫人内外氏族。至于子孙曾玄男女次第名位婚嫁。一一备录。目之曰家乘。其为书不惟国史家牒汇稡已悉。如官府所藏。私箧所秘。凡文籍纪述之可凭以为据者。旁搜博访。靡隐不赜。靡微不探。首尾二十有馀年。参互考證。庶几为成书。而不幸稿未及脱。遇壬辰之变。并先世遗像遗书而俱不得保。可胜痛哉。第于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第 407L 页
西巡扈从日行簏中。有己巳年间闻见未广时初稿一本。比之后本。缺漏颇多。欲追省添补。则经乱之后。年衰神耗。奈记忆不得何。呜呼。文献不足。今往何徵。独赖此帙尚存未泯。不可使湮没无传。敢用更加校證。编定如左。其于吾之所自出。可谓详且尊矣。弁之以世系。所以著代也。而附以横行谱图。编录诸旁分派。所以重同姓而欲其惇之也。又辑河东,醴泉两家姓系。且稽诸子妇各家来处。续载于下。所以使子若孙各识其外家也。既讫。袭之巾衍。以遗儿辈。所愿念祖先植根之深。发源之远。思在后继述之难。失坠之易。无忝所生。不隤家声。其永有辞于来世云尔。
西原郑氏谱图序
西原。清州之旧号。郑氏。西原之望族。谱图。谱其族而横图也。吾家自高丽中叶以降可见。而其以外则无从考据。吾十世祖考章敬公府君男女可考。故自九世祖清河君兄弟姊妹。始为派录。以及雪轩文克公,雪谷谏议两府君。子子孙孙分派之世。一一致详。以至于今日。凡吾郑氏。不问远近。不问嫡庶。同姓则皆录之。百世而婚姻不通。以周道为法。而诗所谓莫如我同姓。杜子美所谓同姓古所惇之义。亦行乎其间。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第 408H 页
而孝悌之心。油然而生。实在乎是谱图之作。夫岂偶然哉。凡我同姓。盍相与勉之。
节友堂诗序( 丙申秋)
吾友宋君灵老。市津之望也。有旧业在怀德县之白达里。盖自君七世祖执端公(明谊)。聘于本县著姓黄氏(粹智遂安郡事)之门。而子孙因家焉。执端公以儒术仕丽朝。有显闻。所与友皆一时名贤。如圃隐,陶隐是已。再传而至司正公(愉)。早谢名利。退归田里。别立一堂于先祠之东。实宾祭之所于。扁曰双清。正统间。艺文大提学朴公(堧)所命而诗之者。匪懈堂和其诗。平阳朴公(彭年),永山金公(守温)亦有记。其后继而次其韵者。杨原李公(淑瑊),梅溪曹公(伟),愚斋郑公(眉寿),醒狂朱溪君(深源)。皆名家。其诗其记。为世所宝。一县版籍之最也。双清之胤通判公兄弟(继祀继中)并登仕版。孙二人联芳桂籍。而伯(遥年)至牧使。仲(顺年)为正郎。皆长公之馀庆也。其后多贤大夫。以世其家。杨根公。(汝霖)即牧使公之嗣。在嘉靖初。肯构而重新之。讷斋朴公(祥)为之记。至安岳公(世雄)以嫡胄传守惟谨。是君先考。君又恪遵庭训。善继先迹。岁癸亥。梁桷挠折。赤白漫漶。去其可去而改修之。晕飞鸟革。克复旧观。而华采则有加。门老参赞公(麟寿)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第 408L 页
郎之曾孙。君之三从兄也。嘉宗子之能后。尝欲记其重修而未果。堂之西偏隙地。有君之季父慈山丈(世协)所筑。君颇加增饰。名之曰节友堂。尊双清为正堂。以先人之旧而又地势之亢爽也。爱节友为燕居。以追卜之新而又地势之低平也。堂以节友名者。以堂之前后植松梅竹菊。而梅之于春。竹之于夏。松菊之于秋冬。各有其趣。而其节为可尚也。友之云者。所以友其德也。君家自上世取友之端。如两隐可见。而君亦能择交于当世。所与游皆儒绅之彦。一乡之善。而犹以为未也。就植物中。又择其劲直馨香者。而交情特深。宿契益笃。相亲相近于陛砌庭除之间。而朝暮与居。要结耐久之盟。则可谓善与交矣。君于是乎友节友而尊双清。风来月到。声色俱清。而吾之所会者意味。四友之趣。名择一时。而吾之所取者节操。昔者今者。人谓斯何。追前好获新尚。曲全两美。不亦休乎。今年春。君褫郡符。阻雪阻雨。至秋始归。到京谓余曰。四载关东。饱看山海。而故园一念。憧憧往来于怀。挈家而南。吾将老焉。双清旧堂。有诗有记。铺张之者非一非二。无以加矣。独恨夫世间知识。零落殆尽。馀生相托。惟玆四友而已。而节友新居。迄无一字为之赞咏。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第 409H 页
吾为此堂歉焉。而今宋四宰(赞),李大成(海寿),沈富平(信谦),郑司谏(期远)。始皆有作。四宰公以四朝耆英。立朝将六十年。年垂九帙。为斯文达尊。而既有此咏。矧我童孩之旧。此间其可无一言乎。余乌得以荒拙辞。遂摭其实。为近体一律。以塞其请。君名楠寿。灵老其表德。君之京居在引庆山之阴好贤坊二里。与陋止相近。其东皋有轩曰赏心。轩有十景。称都中之胜。名公卿亦皆有诗。壬辰之乱。凡楼观亭台之巍然翼然为观美之名区者。莫不荡然丘墟。而双清节友犹宛然。四友亦无恙。赏心窗牖。虽为暴客所撤。而栋宇则如昨。君之中外第宅堂轩。皆得保于经乱之后如此。使君得以终始芋宁。君之清福。似有阴相之者。岂非仙分本深乎。而平日所积。亦不可谓无其报。尤可叹已。是为书。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记
  
三日浦四仙亭重新记
枫岳之东。东海之西。有郡焉。曰高城。郡之北七八里。有湖焉。曰三日浦。湖中有岛。岛上有亭。亭名曰四仙。浦谓之三日者。以四仙之游于斯三日不返。而亭谓之四仙者。志四仙之旧游也。四仙。即永郎,述郎,南石,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第 409L 页
安详。世称新罗时人也。神仙之有无渺茫。吾儒所慎言。而南崖有六字丹书。北岩有沉碣留趺。千载相传。遗迹宛然。吾又安知其必不然也。三十六峰之周列。一水十里之回环。嶙峋峭茜。演漾浩㳽。费尽神工。浑然天成。关东山水之胜。甲于东方。而瑰奇绝特之称。亭宜为第一。粤在丽朝。江陵道存抚使朴学士讳淑贞。经始于泰定年间。益斋李文忠公讳齐贤实记之。学士之高情澈识。当时侪辈所推重。而益老文章。世以为奎壁腾辉。此地此人此作。不但为三绝矣。而记文无传焉。岂不为好古者之一大恨也。距今二百有六十年。亭之兴废。不可详。而成化间。涵虚洪文匡公(贵达)有古亭今无楹之句。今相国苏斋卢公(守慎)亦尝张幕而过夜。则其毁也亦已久矣。万历癸未冬。余叨承误恩。观察本道。明年甲申春。行部至郡。公馀命驾。首访斯亭。四月维夏。时日清和。徘徊指顾。满目触恼。所谓仙者若或见之。而缚草老屋只一间。腐黑挠折。陋不可居。其不称甚矣。余谓郡守金侯曰。此地不可无此亭。而亭之兼没如此。吾为郡耻之。盍新诸。侯应曰。敢不惟命。愚见亦然。即鸠村贸瓦。开基于季夏。阅月而告讫。余以仲秋。自西而东。与幕宾鱼君云海往观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第 410H 页
之。翼然丹碧。华采而轩翔。隐映松石间。望之如玉井之荷华。洞天宫府。真个活画。恍然地涌而鬼出。昔秘而今露。山若增而高。水若开而广。湖之胜。于是为益奇矣。遂舟而入。觞于其中以落之。仍为金侯贺。既又谛视。则益见心匠之妙。盖一梁而八柱。四栏而两户。计之以间。四而二。二而一也。度之以尺。前后二八。而东西之不及者三。不设窗壁。通瞻眺也。不为房室。戒留连也。随地规画。不容增损。面势亭当。广狭适可。窃窕清旷。玲珑爽垲。万象维新。乾坤若别。百念俱灰。凡骨欲蜕。令人浩浩乎飘飘乎有超鸿濛混希夷。凭虚遗世之想。神仙无则已。有则必游于此矣。第未知四仙昔日。亦尝有此亭否。廉隅既整饬矣。缔构既坚致矣。犹以为未也。且寘铁锁。钩四角属于旁树。所以维持之者至矣。风雨攸除。可保百年无忧。若谓四仙今日尚在。则羽盖云軿。玉簪珠履。寻旧游而乐胥。爰笑语而忘归。岂止三日而已耶。仍羽客之翱翔。求不死之金丹。以寿我百万生灵。未必无微意于其间。侯之此举。尤可尚已。高。下邑也。凋弊极矣。侯之来莅。比及三年。人吏浃和。囷廪稍完。得以重新此亭。而恢拓之制。将多于前功。则其风流标致。谓之与学士异世同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第 410L 页
符。亦未为过评矣。而其为亭谋者。无以加矣。或曰亭之作。为观游也。不瑕有害于为政乎。曰否。君子必有游息之所。高明之具。乱虑滞志。无所容而后。理达而事成。则邑之有观游。亦为政之具。况有去国之怀。而为临民之政者。处江湖而忧。谋于野则获。亭其可以已乎。抑有一说焉。游于是观于是者。得以兼智仁之乐。而有会于岳立渊澄之义。则厚重周流。无非为体验之妙。出入登降。亦皆吾进德之地。施于有政。所谓为政以德。夫何害之有。若外此而以玩替政。则非余之所敢知也。学士平阳大姓。忠肃王甲子。由成均祭酒。杖节是路。首尾三年。旬宣之暇。爱赏佳境。必为之营度。以为登临徙倚之所。如临瀛之镜浦台。仙槎之翠云楼。皆一手段。与此亭参观。则其所乐如何。而其胸次可想矣。其世多以文武忠贤著闻。而吾先人外王父寒暄金文敬公夫人。亦其后也。余忝在外后孙之列。故于斯亭之新。尤有所感焉。金侯名僩。字季雍。光山人。登桂籍入翰苑。扬历中外。笃于文雅。而优于吏才者也。为养病求守玆郡云。
乐哉楼记
楼何在。在乎引庆山之阴缁衣里之中忠信堂之东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第 411H 页
北隅。楼何为而作也。为见南山而作也。其义则奚取焉。取前朝李牧隐寄我文简公之诗。其诗首句。有曰郑君甲第对南山。所谓南山。是松都之南山。而此则汉都之南山。即引庆之俗称。两京虽异。而其对南山则同。所以慕先躅也。名楼以乐哉者。何也。主人之登斯楼也。设枕席于斯。置书册于斯。坐卧焉讽咏焉。长对不下。以专仁者之乐。而逍遥倘佯。唯意所适。有优游卒岁之志焉。此其所乐。而康节先生诗所谓满目云山俱是乐之乐。是已。楼正与山之面目相对。其为山。龙蟠凤舞。佳气郁葱。居正阳之位。为一邦所瞻。所立卓尔。仰止弥高。峰峦岩壑。一一奇绝。眺昂骋怀。信可乐也。至于春夏秋冬之代序。朝暮昼夜之互环。日月之照临也。云烟之吞吐也。风雨之讽弄也。草木之荣悴也。霜雪之严冱也。气像万千。兴味无穷。超然之思。悠然之趣。人所不知。而已独得之者。夫岂易言哉。而心融神会。不自觉手舞而足蹈。其乐至矣。天壤间。复有何乐。可以替此。乃所愿则乐而忘忧。不改其乐。古人独乐之乐。后乐之乐。亦庶几焉。而不知老之将至曰。乐哉此楼。此楼之所以名也。楼上所眺。只南山而已乎。东北内外诸山。亦皆周列于指顾。而与玆楼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第 411L 页
切近者。莫如南山。举近自当该远。他山其可枚数。况南山之擅名。自古在昔。非今斯今也耶。然则此人有此楼。此楼有此山。山与楼相得。人与山有素。不待招邀。自满庭户。真个为山作主。山既得以为已有。则乐之至于斯。不亦宜乎。尝闻乐则安。安则久。主人之安且久。必如南山之寿矣。南山有台之诗曰。乐只君子。万寿无期。请为主人诵之。美哉言乎。老夫不足以当之。然斯言可以起予。可与言诗也已矣。遂次第其问答而为之记。
西原郑氏家塾记
家之有塾。尚矣。与术序党庠之制并行。则其盛于古可见。而今何蔑蔑乎无闻矣哉。惟其庠序塾之教盛于古。故士之生于古者。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之所能及也。曾谓籯金不如一经。而教之道废。一至于此耶。尝闻有书不教子孙愚。有子孙而有书籍。则其可不教而愚子孙乎。塾。教之之所。苟教之。不可无其所。此吾家塾之所由作也。毙庐在汉都引庆山之阴好贤坊一里。即故参赞卓文贞公旧宅也。文贞公号竹亭。又号瑞石山人。秉心贞亮。处己谦恭。在 祖宗朝为名宰相。永乐年间。胥宇而居于斯可十许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第 412H 页
年。正嫡只有一女。寔我五世祖妣。遗以宅。寔毙庐也。传至三叶。我曾祖考清城君府君袭先曾王考西原君文悯公府君勋胄。而文悯公旧宅。则在东部兴盛坊。为文悯冢嗣观察公子护军公之庶子所有。故此宅仍为郑氏大宗家。世世相传。以至于不肖。谨奉文悯府君之祀。以及高曾祖祢。岁乙未。买毙庐北瓦家一区。累岁而后得以重新之。窃念毙庐自西徂东则长矣。而南北相去。广不过九间许。无设塾地。北家与毙庐连接。只隔土墙。无异一家。可以为塾。遂藏书籍贮米谷。以为子弟辈讲读之资。朝夕之费。爰居爰处。乃寝乃兴。讽咏于斯。笑语于斯。游息于斯。对圣贤黄卷中。消遣日月于文字间。学在是矣。又明有禁戒。使书不得出。色不得入。一如州县书院之规。亲属之自远方来者。以儒业如科举等事。或因读书肄学之故。入都下者。皆令来寓。所以教子弟待亲属之道备矣。仍念我祖先在前朝。有若宣谕府君死事之迹。纪于盟府。忠义大节。蔚为之宗。有若谏议府君以学问节义。名高一时。有若文简公府君忠孝两全。讫垂休光。懿玆三府君之德。宜享百世之祀。然礼有世数。不敢如何。谨就塾之西北隅。别立一间曰义祠。不问何向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第 412L 页
背。用前南后北左东右西之式。宣谕位在北。谏议位在东。文简位在西。每岁以冬至祭始祖。立春祭先祖之义。两节日设祭。春雨既濡。秋霜既降。亦卜日有事。宗子为之献。子弟在塾者。为祝执赞相之事。以景仰宣谕府君之忠节。而师法谏议府君以下德业文章。则所谓礼虽先王所未有。可以义起者。盖庶几焉。噫。祖先贤德有如此。而祠宇以俎豆之。子孙藏修之所有如此。而书册以讲习之。其所以义起者。特崇先祖之德。欲后孙景慕而矜式焉。蓄圣贤之书。欲后学学问而涵泳焉。揆诸义理。恐未为不可。夫家塾之开。所以教子弟也。若滥入而不肖者间之。则耗廪食损书册。将有不胜之患。凡入塾子弟。须十分慎简。一心向学好善者而后乃可。塾中子弟。须禀于宗长。周爰咨询。佥允而后许入。浮浪不解文字者。无令冒居。凡家塾百为。义祠祀事。宗子主之。永久无坠。未必无补于一家教养作兴之方。而吾郑氏文献之徵。亶在是矣。抑又有一说焉。按舆地胜览。光州卓文贞公下。有曰精深性理之学。其父尝曰。吾家之曾参。瑞兴金文敬公下。有曰精深理学。笃志力行。性即天命之谓。而理是日用事物之当然。则实吾儒切近之学。不可须臾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第 413H 页
离。所宜精深之者。而精深之者。绝无而仅有。惟其仅有。故文贞则时人以玉壶冰雪比之。文敬则传吾东儒先之统。为世儒宗。是吾本生祖妣之父。于吾子弟。亦皆外先祖。而文贞创毙庐。文敬遗宅在此洞。与毙庐间七八家。子弟辈追惟不已。希之则是。必以濂洛性理之书。沉潜反覆。以精深为期。体冰壶仰儒宗。孜孜勉勉。终能为国大儒。上溯夫颜,曾,思,孟。以学孔圣。则吾家之幸。孰大于此。此所以开此家塾。而深有望焉者也。
戏言记
余乙丑春。省生妣于星州。又自安东。偕禹君性传。谒礼安退陶门下。受心经。归路历龙官县。县监金斯文八元舜举。旧相识也。为访之。坐未几。荣川李丈硕干氏送同年本道观察李公友闵还朝之行于闻庆而来。是权忠定公拨亲甥也。以己巳生。中甲午莲榜。曾为典狱署参奉。无书不览。以博洽善属文称。旁通医术。其术甚精。有识量。真长者也。请余坐其上。余笑曰。尊丈长我卅载。我未生前中莲榜。又前朝官。我以年少幼学。安敢坐上斋前朝官尊丈之上乎。何以发此言。千万不敢。李丈笑曰。昔僖负羁妻犹能识晋文公。老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第 413L 页
生岂不知其为尊贵人乎。他日公若到此。如吾郡宰。亦将膝行于下风。仆荣民也。安敢坐上。竟不坐上座。余仍坐。以李丈之坐为上焉。其后十二年。余登第。又十八年。余升正一品。其必尊贵之言果验。想李丈善相人矣。余时年二十八。而屡举不中。犹为幼学。其蹭蹬蹇滞甚矣。而李丈一见有此言。此所谓必先知之者也。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跋
  
题四佳徐文忠公南原丑川亭诗序后(丁酉)
苍龙壬午天顺纪元之六年。而我 光庙在位之八年也。于时达城徐文忠公奉使岭南。路由带方。登所谓丑川亭者。亭在本府北五里许。有山有水。景致明媚。擅一府佳趣。盖往来星节迎送之所于也。军籍田制诸从事同登焉。诘戎兵正经界。为国之急先务。及时閒暇。修举不可缓也。故文忠此行。为勾当玆两事。而幕府僚属并从之耶。抑别有所干。而两色从事该管湖南者。偶邂逅于斯耶。是则不可知已。是日。从游凡十七人。儒绅最多。武弁或间。而无非一世知名之彦。文忠有诗三篇。并序文以记之。诚胜迹也。当中外之宁谧。逢知旧于他乡。四美二难之皆具。足以畅叙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第 414H 页
而铺张之。其风流文雅。可以比于兰亭,滕阁。虽在百四十年之前。犹可想其馀韵。岂不韪欤。吾高祖考由癸酉科。历台端郎署。佩乐安郡符。其姊婿李献纳亦守锦山郡。同与是席。仰而溯之。窃有所感。谨倩工画以为图。请名笔书其序若诗。又略注逐位事实所可知者于下。装为一轴。揭诸座右。以寓夫不忘乎先之意。当日谈笑酬酢。雍容和乐底气像。宛然若亲炙之者。歆高风慕遗芬。真个太平时一盛事也。世既远而人非。迹虽陈而名留。尤不能不以之兴怀也。因念长治久安之馀。未免否运之相乘。自壬辰兵兴以来。凋毙荡败。无邑不然。而此府则为天朝使臣将臣相继驻劄之所。乱离之极。而有供亿营办等劳费。譬如皮尽则毛无所传。民物流亡。江山萧索。楼台从而兼秽。非复昔日之繁华。今时则为客于是邦者。欲追古人宴集之游。得乎。抚图慨叹。不觉泪下。然循环者数。有往必复。何日重恢。得见带方更为佳丽地乎。噫。
题丙子秋文武科四榜目后
右万历丙子秋四榜文武科重试及武科别 殿试试员皆不见录。诚欠事也。走忝在银台。皆考出。而壬辰之变失之。今无更得之路。可叹。经变以后。榜目存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第 414L 页
者无几。武乙魁李仲实外补时。得活字印之以给。披阅如见诸年兄面目。岂偶然哉。第零落殆尽。文重试今无一人。文别才五人。武别才六人。武重试亦少。人间俯仰成今古。深有感焉。岁庚子。西原人谨识。
题光国原从券后
右光国原从功臣券。今 上二十四年辛卯春所印也。郑氏参录者。二等。卒大司谏讳应麟,行知中枢府事琢暨昆寿。三等。前兵曹正郎士信。凡四人。敬惟我雪轩先生仕高丽。位司徒。封西原伯。谥文克公。其弟即我雪谷先生谏议公。联芳俪美。知枢即文克八世孙。而甲午。登庸为右议政。后辞递移枢府。退老于醴泉之高子坪。庚子。升为左议政。辞不就。年今七十六。以耆德为达尊。今录壬辰扈从功。封府院君。正郎又府院三从兄之子。历正言,修撰,持平,献纳,知制教兼春秋馆记注官,庆尚道都事。又尝为善山府使,醴泉郡守。皆未赴。今在安东府苧田里第。大谏即谏议公六世孙。而在 中庙朝历史翰。由弘文直提学拜承旨。长谏省后。以行职下世。其后六十三年。以追录光国原从券。故 赠大司宪兼弘,艺两馆提学,同知 经筵,春秋馆,成均馆事。不敏又大谏公兄孙。而袭先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第 415H 页
荫封西川君。今以壬辰扈从故录勋。加府院二字。吾郑氏。清之望也。自前朝揭德振华。世扬休声。然子孙不甚蕃衍。同姓鲜少。落落如晨星。仅若千人。而玆四人皆承祖先馀泽。立扬于时。同登名于一券中。岂偶然哉。不可不识。以示诸后。谨书其系之详于券左云。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说
  
西川说
清。吾州也。在俗离山之右。本百济上党县。入新罗。以国都之西。为置西原京。高丽初。改今名。式至于今。因而不革。丽史云。太祖谓青州土地沃饶。人多豪杰。既曰青州。则州名实青徐之青。而从水为清。未知的在何年。凡州之望受封者及宗室五等之封。直用前后邑名。则曰上党。曰西原。曰琅城。琅城。即州别号也。或推演而广之。则又有清河,清原,清城,清平,清川,清阳,清宁,清山,西城,西平,西陵,西阳,西林,西兴之号焉。西川。亦其一也。万历丁亥。不敏秩忝二品。按国之故。用功臣世嫡。袭封曰西川君。人有问之者曰。邑号非一。而其曰西川。取何义也。曰开国行封。已有斯称。其后继称。亦既有人。非今日始。何烦问为。必欲求其说而强解。则不几于凿乎。曰。噫嘻。我知之矣。西原之川为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第 415L 页
西川。川在乎西。东向而注东。大阳所自出。则趋向得其方矣。万折不回。必东乃已。则志不可夺也。滔滔不息。朝宗于海。则诚专于一也。归斯受之。虽污亦纳。则有容之量也。散入田亩。膏沃大谷。则粒我生民也。若夫周流无滞。智者之所乐也。源头活水。有本之足徵也。中庸以流比德。以其脉络之分明而往不息也。小雅以方至。喻遐福之增。以其盛长之未可量也。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夫子称之。所以感道体之无穷也。至于三光照临。宛在中央。上天下天共一色也。浩浩其天。自在吾方寸中。则川之义大矣哉。且西川。豪杰自古有之。而丽祖所云。与之相符。信乎人杰为地灵。取义之旨。其在玆乎。曰。子之言。美矣至矣。川之功用。该括尽矣。无以加矣。浅见何以及此也。豪杰。才德出众之称。尤非滓浅所可当也。夫高者为山岳。平者为原野。下者为川泽。于斯三者。下焉者吾所安也。居卑而就下。有恭逊底意。谦谦者如是。是之取尔。况我先臣遇 圣祖龙兴之日。际会风云。誓以带河。宠渥汪濊。下及遗派。承馀泽沐洪恩。潸润而滋。涵泳 圣涯。泽不敢忘。川其舍诸。曰。有是哉。子之取于川也。仁以为字。顾而思义。则孰云无德。彤庭得隽。选重龙头。则不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第 416H 页
为非才。才且德。非人杰而何。以今日之 恩封。上溯乎 先王所锡。先祖所受。追念其所由来。拳拳不已。其亦可尚也已。源远流长。衮衮悠悠。安而不扬。满而不溢。无胥溺之患。而有利涉之吉。其西川之谓乎。曰。积厚而浑厚。康济而兼济。固所愿而不可期者。不以一勺而自多。深戒沧浪之自取。平淡疏通。有所资益。则窃庶几焉以毋负善导。遂书问答而为之说。
恭说
书称之尧之德曰。允恭克让。称舜之德曰。温恭允塞。语称孔子之德曰。温良恭俭。夫尧舜孔子。天下之大圣也。皆以恭为德。则人之为德。舍恭何以哉。苟舍恭则必归于傲。傲。凶德也。丹朱不肖而以傲称。倨肆侮慢。岂可一刻而加诸身哉。柳下惠。大贤也。和之过而为不恭。既曰君子不由。则已为大贤之病。而踰垣者。贤者高之过而为不恭。亦未免为贤者之失。况其他乎。人之与人交际之间。有极尊。有次尊。所尊非一。有平交。有降等。亦不可以一二计。待之之道。皆须恭而有礼。书曰。接下思恭。语曰。为下不恭。吾何以观之。居上为下。其敢以不恭加诸人乎。以将迎言之。有当出门者。有当下庭者。有当起者。有当坐者。有当趋进者。有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第 416L 页
当起立者。有当拜者。有当揖者。其揖也。有当折腰者。有当低头者。又有当跪起而承者。秩然有序。所宜推度而酌处之。毋敢不恭。得其中而为之。斯为恭而有礼矣。若貌恭而心不然者。谓之象恭。此共工之所以为不恭。而未免四凶之诛者也。君子所当深戒。恭之不可伪为也审矣。我以恭接人。而人或以不恭待我。则我必自反。以为我恭矣。而人以不恭待我者。必我之恭未至也。尤为恪谨。益致其恭。则彼或省悟愧悔。不敢以不恭待我也。借令不然。而彼愈不恭。其失在彼。何与于我。在我但当致恭而已。若或以为我恭矣。而人之不恭。何也。至于诘之。则斗狠忿争之事作。所谓以一朝之忿。忘其身者庶几近之。其为患。非但不恭而已。不可说也。故谈笑戏谑。亦当致谨。欢然有恩而相爱。粲然有文而相接。恭未尝不在其中。如居闲处独之顷。亦未尝一刻忘于恭。正衣冠。敛衽危坐。所以为恭也。出门如见大宾。承事如承大祭。焉往而非恭乎。此恭之至也。恭之义大矣哉。吾家文简公。史称恭俭谨厚。子孙所当法。诗云。温温恭人。惟德之基。敢不勖哉。
复旧物说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第 417H 页
吾先祖复斋文悯公尝魁至正丙辰科。既策勋。封西原君。公之第三弟春谷翼景公以议政封清城府院君。而仲弟总制讳拯之子曰楫。魁永乐癸卯科。斯为善述。而不幸早世。官至集贤殿修撰。无子。有二女。长适宗室凤城君𢓡。次适光州牧使柳壤。柳之子曰顺汀。魁成化丁未科。位领相。以元勋封菁川府院君。谥文定。其受外家之传者至矣。其后凤城之曾孙曰显忠。魁嘉靖癸巳科。官止寺正。其间吾高祖考执义府君,叔祖大谏公。亦于景泰癸酉,正德庚午登第。而皆不为龙头。盖以龙头归于修撰一家而未还故也。昆寿于文悯公为六世孙。而自年未弱冠应举。首尾游场屋数十年。年迫强仕犹抱屈。吾友李嘉山澍。菁川曾孙婿也。余一日访其第。语次及柳氏为吾家外派之详。仍及菁川有得于其外家之事。嘉山曰。修撰公中生员试卷及菁川擢壮元付红签试卷皆在此。仍出而示之。余览讫。请借携以归。乃曰。吾先祖以龙头封君。春谷以议政封府院君。龙头传于从子修撰。修撰传于其宅相菁川。菁川勋封及议政府院亦并传。而修撰外后孙寺正。亦受龙头之传。然则修撰受于叔父。传于外孙及外后孙。外派久假不归。今可见还。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第 417L 页
况修撰试倦及菁川擢魁科试倦。亦皆得为吾有乎。吾家旧物。得以推还。当擢龙头。更无可疑。而菁川爵位亦自吾家而传。其为吾有必矣。自此吾家当以龙头及相业相传矣。后数年。余幸魁丙子秋科。后十有二年而以承袭封君。又七年而升正一品。十年而参元勋拜府院二字。前言戏之而竟有其验。其在后孙。亦得以累世相传审矣。(以下缺)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祭文
  
祭曹都事可晦文
君雄鸣于岭南。我雌伏于汉北。愿久孤于识荆。名徒饱于闻暴。幸承颜于文会。申接辞于星黉。杳中间之离合。隔几岁之死生。忽萍水之相逢。叹面目之非昔。暨金榜之胪传。共丹墀之起伏。荷龙光之均被。我实初而君重。虽善谑之间发。奈不遑于从容。君入幕于西关。我佩符于南服。费千里之相思。恨音容之莫接。云胡二竖之深入。沮远驭于长途。嗟福善而祸淫。理孰保其难诬。原吾人之受气。只血肉之躯壳。苟保卫之失宜。岂永年之可卜。昔君之荐遭家祸。惟餰粥而度日。哀棘人之栾栾。支六载之柴毁。忽琴祥之才阕。又爱弟之分被。西北非我乡土。尔胡为乎适彼。遵大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第 418H 页
路而临岐。掺执手而相视。痛实迫乎中肠。冤已深于没齿。或朋侪之问及。言未发而涕零。初一县之是乞。终亚使之尊显。眼回青于骨肉。涣相对之双涕。心既郁乎悲惋。地又遇此佳丽。凭何物而遣怀。我姑酌彼金罍。曾日月之几何。奄积伤之潜催。露已晞于薤上。梦先罢于黄粱。呜呼。君之所以致此。夫岂适触乎炎凉。既草土痛割之馀。又重之以鸰原之急难。继以有鞍马之勤。杯酒之劳。淋四肢之困汗。呜呼。灵輀宛转。秘瑞世之壁圭。邈四顾而无亲。惟在侧之一奚。关而汉兮汉而岭。几水曲与山溪。阅三旬于道路。属长夏之欲晚。停绋翣于商颜。想乡关之犹远。故人作宰于玆土。舣松舟于洛滨。方计日而延伫。聊抆泪而望尘。偶王事之相值。将有事乎主屹。遣贱弟而代某。奠清酌而永诀。愧幽明之永负。又一倍以增悲。呜呼。不亡者存。其尚有以监之。
祭从祖掌苑府君文
伏以生长至老。不离京华。毕命湖西。每叹不幸。迢递岭外。亦非我乡。奉主于荣。礼则然矣。少承教养。视同所生。义重恩深。其何敢忘。今玆游历。寻拜宜先。缅怀仪刑。宛陪膝下。聊奠三爵。用展微忱。不昧者存。冀垂
柏谷先生集卷之一 第 418L 页
歆格。
祭清川君韩(准)(与李恒福,金命元,尹根寿,韩应寅同奠。)
惟灵。早登龙榜。高步云衢。历扬清华。有坦其途。承 命纳诲。无 命不允。棠阴宣化。有歌勿剪。勋参盟府。秩升上卿。属望蓍龟。系国重轻。况此多男。人世所难。定知馀庆。永贲门阑。顾玆萱闱。尚需荣养。莱衣停舞。恨结泉壤。某等。珥貂旧列。带砺新欢。年则参差。交无异观。自拟追陪。无有穷期。何知不淑。而至于斯。把玩遗墨。秪自增悲。㪺此一觞。痛哭以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