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柏谷集年谱
柏谷集年谱 第 x 页
柏谷集年谱
 柏谷先生年谱附录
  
柏谷集年谱 第 389H 页
世系图
삽화 새창열기
柏谷集年谱 第 389L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柏谷集年谱 第 390H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柏谷集年谱 第 390L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柏谷集年谱
 柏谷先生年谱
  
柏谷集年谱 第 391H 页
年谱
皇明世宗皇帝嘉靖十七年(我 中宗大王三十三年)戊戌十一月十五日未时。先生生于星州南山里柳村外氏第。(先生先世。世居汉师。判书公奉母金夫人。往觐外王母朴氏于玄风。长而娶星州李氏。仍家于星。先生降生之日。从祖叔父议政公梦。白头老人从庙门出曰。汝当有贵子。宜以昆寿名之。时议政公无子。常欲待判书公生男而立后。及得是梦。心益异之。遂有定嗣之意。)
十八年(我 中宗大王三十四年)己亥(先生二岁)
十九年(我 中宗大王三十五年)庚子(先生三岁)
二十年(我 中宗大王三十六年)辛丑(先生四岁)
二十一年(我 中宗大王三十七年)壬寅(先生五岁)
 
先生四五岁时。能解数与方名。贯诵四海神名。音响清朗。闻者奇之。
二十二年(我 中宗大王三十八年)癸卯(先生六岁)
 春自星州入汉师好贤洞。(议政公定欲为后而率来)○始受学。
二十三年(我 中宗大王三十九年)甲辰(先生七岁)
 七岁。始集字成句。(宋判书世珩居此邻。每见大奇之。必曰此儿当大成。与尹舍人晛年相若。从游讲业。有相长之益。)
二十四年(我 仁宗大王元年)乙巳(先生八岁)
 患痘疾。几危而苏。(林塘郑相公惟吉在同闬。命公写字。与之语。喜曰。远到器也。又谓李完城宪国曰。我洞丈诚得胤子矣。)
柏谷集年谱 第 391L 页
二十五年(我 明宗大王元年)丙午(先生九岁)
 先生出为从祖叔父议政公后。(议政公上言 驾前启下礼曹覆奏许施)○以议政公命改名。(从梦兆也)○始就外传。(每日受业之后。必侍坐师席。他人所受。留意参听。翌日其人或不能诵。而先生辄记诵不差。尝往里中宴集。见坐客冠花。即口占曰。插花冬宴一头春。满座惊异。)
二十六年(我 明宗大王二年)丁未(先生十岁)
二十七年(我 明宗大王三年)戊申(先生十一岁)
 往学于素履斋李公仲虎家塾。(先生尝避疠侨寓。邻有学长高应璧。先生往从之学。为词章。在同队群儿辄居首。声名日振。)
二十八年(我 明宗大王四年)己酉(先生十二岁)
二十九年(我 明宗大王五年)庚戌(先生十三岁)
三十年(我 明宗大王六年)辛亥(先生十四岁)
 三月遭生父判书公忧(先生哀毁如成人)
三十一年(我 明宗大王七年)壬子(先生十五岁)
三十二年(我 明宗大王八年)癸丑(先生十六岁)
 阕心制。(先生出游场屋。或入格。或连次居魁。且以庸学考讲被选。)
三十三年(我 明宗大王九年)甲寅(先生十七岁)
三十四年(我 明宗大王十年)乙卯(先生十八岁)
 夏。聘河东郑氏。(副司果希寿之女)○秋。中别试初试。
三十五年(我 明宗大王十一年)丙辰(先生十九岁)
柏谷集年谱 第 392H 页
三十六年(我 明宗大王十二年)丁巳(先生二十岁)
三十七年(我 明宗大王十三年)戊午(先生二十一岁)
三十八年(我 明宗大王十四年)己未(先生二十二岁)
三十九年(我 明宗大王十五年)庚申(先生二十三岁)
 觐所生母李夫人于星州。〇秋。中别试初试。
四十年(我 明宗大王十六年)辛酉(先生二十四岁)
 春。中汉城试初试。〇七月子檄生
四十年一(我 明宗大王十七年)壬戌(先生二十五岁)
 春。中别试初试。〇三月。夫人河东郑氏卒。〇四月。遭本生祖妣金夫人丧。〇冬。葬金夫人于玄风。(归过清道向仁村。梦见濂溪周先生。)
四十二年(我 明宗大王十八年)癸亥(先生二十六岁)
 秋。中监试初试两场。(因事罢榜)
四十三年(我 明宗大王十九年)甲子(先生二十七岁)
 春。中汉城试初试。〇秋。中别试初试。
四十四年(我 明宗大王二十年)乙丑(先生二十八岁)
 春。往拜退溪先生于陶山。(先生自星州向安东。与禹公性传同往礼安。谒退溪先生。请受心经。仍问气质变化之法。退溪答曰。如论语中主忠信三字。最为切己。而其章内上下语。皆学者所当用力处也。先生于是拳拳服膺。思不失坠焉。)
四十五年(我 明宗大王二十一年)丙寅(先生二十九岁)
 
柏谷集年谱 第 392L 页
春。裒集寒暄先生遗稿。(先生搜得寒暄世系,事迹及所著诗文,诸贤记述。编成一书。送于陶山。退溪就加删定。名曰景贤录。时李龟岩桢知顺天府。顺天即寒暄谪所。龟岩立景贤堂以祀之。仍刊此书。退溪与龟岩书曰。寒暄金先生外孙。援古谱例不录。固然矣。然滉曾见其外曾孙郑昆寿及其弟述。皆志学好善之士。亦岂无其馀风耶。如此等人。不见于录中。亦似有欠。今思之。拟刊录本中先生子孙谱一张。其前面已为此谱。而后面则空矣。欲别为先生外孙图。写入其空处而刻之。无乃好乎。后当草上云。)〇三月。再娶醴泉权氏。(直长祐之女)〇秋。入庭试被抄。 特赐纸笔墨。〇中监试初试。(因事罢榜)〇中别试初试。
穆宗皇帝隆庆元年(我 明宗大王二十二年)丁卯(先生三十岁)
 中监试初试。〇中监试会试。(进士三等二十一人)
二年(我 宣祖大王元年)戊辰(先生三十一岁)
 夏。议定榜中序齿之规。(时先生居馆圆点)〇十一月。子槠生。〇十二月。丁议政公忧。〇闻所生母李夫人凶讣。(成服后奔哭)
三年(我 宣祖大王二年)己巳(先生三十二岁)
 春。葬议政公于长湍。〇夏。葬李夫人于星州。(奉移判书公旧墓而合窆之)
四年(我 宣祖大王三年)庚午(先生三十三岁)
五年(我 宣祖大王四年)辛未(先生三十四岁)
 春。服阕。始受勋臣嫡长禄。〇夏。哭退溪先生之墓。
柏谷集年谱 第 393H 页
仍省星州先茔。〇十一月。子㮨生。
六年(我 宣祖大王五年)壬申(先生三十五岁)
 正月。除义禁府都事。(曾拟礼宾别提。未受点。至是。再拟而有是 命。先生以有违年四十公荐之常规。欲不出。因母夫人命。黾剋就职。先生谙鍊吏法。遇事迎刃而解。治亡之际。尤得钦恤之意。前后堂上朴启贤,朴淂,郑惟吉,金贵荣。为之相戏。或曰。老吏莫及。此之谓也。或曰。郎官中。焉有此样人。每于文书搆草之际。必问先生曰。下字必当。吾辈所不及云。)◐中别试初试。
神宗皇帝万历元年(我 宣祖大王六年)癸酉(先生三十六岁)
 四月。差假注书。(时有文臣庭试。极择荫官摄堂后。公议属先生。先生秉笔入 侍。进退周旋。皆中礼节。观者皆谓虽久于实任者。何以及此。苏斋卢相公守慎。亦亟称之。)◐六月。升本府经历。
二年(我 宣祖大王七年)甲戌(先生三十七岁)
 春。升典牲署直长。◐秋。中别试初试。〇加通训阶。(以改 宗系颁庆也)
三年(我 宣祖大王八年)乙亥(先生三十八岁)
 五月。陪后 仁顺王后发引。诣康陵。(题主时。为祝史。)〇冬。省星州先茔。〇升本署主簿。移掌隶院司评。
四年(我 宣祖大王九年)丙子(先生三十九岁)
 四月。入 侍轮对。(以时事及院中毙端陈达。皆蒙采施。 先生之在隶院也。有与妹婿讼奴者。先生晓谕以恩义情理。卒归其奴于其妹。是夜先生梦。其人之父来谢。)〇九月。
柏谷集年谱 第 393L 页
中别试初试。〇擢 殿试甲科第一名。(命官卢苏斋,大提学郑林塘掌试。)〇十月。陛通政阶。付副司果。〇荣扫长湍星州玄风昌宁诸先茔。
五年(我 宣祖大王十年)丁丑(先生四十岁)
 正月。拜公州牧使。未几。换尚州。〇二月。奉板舆之官。〇冬。遍扫内外诸先茔。
六年(我 宣祖大王十一年)戊寅(先生四十一岁)
 以文科初试试官。往义城试所。〇十二月。丁金夫人忧。奉榇而归。
七年(我 宣祖大王十二年)己卯(先生四十二岁)
 
二月。祔葬金夫人于议政公墓左。(返魂后庐于墓下)
八年(我 宣祖大王十三年)庚辰(先生四十三岁)
九年(我 宣祖大王十四年)辛巳(先生四十四岁)
 服阕。付司果。俄拜坡州牧使。(先生之治尚州也。临民有法。处事中理。专以平易温恕为主。乐善好贤。礼遇士流。其有德学行义为一乡所推服者。必纡车就访。衣冠后裔。尤加矜护恻怛。爱物之心。蔼然见于色辞。及莅坡。持是道不变。尚,坡之人。皆有去后思。成板答,成牛溪称之以古循吏。无以加焉。坡是孔道。赋后偏重。当王翰林敬民,黄给事洪宪两诏使之来也。先生从便策应。竭诚救济。民赖以安。)
十年(我 宣祖大王十五年)壬午(先生四十五岁)
十一年(我 宣祖大王十六年)癸未(先生四十六岁)
 
柏谷集年谱 第 394H 页
八月。任满。递付副护军兼羽林卫将。△以对读官。策士 殿试。(取沈友王等三十三人。△时。命官柳腆。试官任说,郑澈,权擘,辛应时,李选,李讱。或衰老。或有疾。凡于立落之际。必询先生而决。)〇冬。兼五卫将。〇拜江原道观察使。
十二年(我 宣祖大王十七年)甲申(先生四十七岁)
 正月。辞 陛到界。(时野人尼荡介陷庆源。本道与北路接境。签军输粮。文移旁午。而先生详度邑之残盛。道之远近。酬应无滞。处置得宜。尤以崇儒学尚节义为先。礼谒文庙。不以多事而废焉。接待章甫。不以寒微而忽焉。凡条大小祭享。敦敕列邑。必诚必敬。忠孝烈行之人。存则访问而礼遇之。没则收恤其子孙。躬谒 鲁陵。创造祭厅。凡可以致力者。无不检敕而增饰焉。)〇作四仙亭记。(亭在高城。即先生生祖妣金夫人外先朴学士所创建。而岁久颓废。先生使主守金僩改搆。而作记揭之。记见文集。)
十三年(我 宣祖大王十八年)乙酉(先生四十八岁)
 正月。任满。递拜佥知中枢府事。〇夏。拜同副承旨。秋。陛右副。〇承 命行慰安祭于江西文庙。(以有变也。归路。历省长湍先茔。)〇乞暇省扫星州先茔。〇有书册 颁赐。(前后凡累十帙)
十四年(我 宣祖大王十九岁)丙戌(先生四十九岁)
 六月。辞递承旨。拜户曹参议。〇复拜左副承旨。(尝于入侍时。 上曰。申光汉有文名。而短于吏干矣。先生对曰。光汉为己卯诸贤之所推许。实非偶然人也。优于赵魏老。不可以为膝薛大夫。释之者曰。优于德而短于才。此岂不贤者乎。人君随其人之长
柏谷集年谱 第 394L 页
短而用适其器。不可以短于吏干为病也。 上嘉纳。)〇冬。升右承旨。
十五年(我 宣祖大王二十年)丁亥(先生五十岁)
 二月。 特陛嘉善大夫黄海道观察使。上疏辞。 不许。〇辞 陛到界。(时海西大饥。故擢先生为方伯。先生感激 国恩。竭诚赈救。所济活甚众。)〇秋。递授佥枢。(先生劳悴之馀。猝患右边不仁之症。自黄州仅仅还营。令都事秉笔。涤陈明年救荒节目。仍引疾乞罢。状未上而 朝廷已许递。)〇十月。舆还京第。〇十二月。袭封西川君。仍兼忠勋府有司堂上。
十六年(我 宣祖大王二十一年)戊子(先生五十一岁)
 四月。病间。始拜 命。〇七月。入侍。(上谓先生曰。曾闻卿病。深以为忧。今已见差。极以为喜。仍 问针药治疗等事甚详。慰论备至。臣邻无不感动。)〇十一月。第宅失火。(行廊外烧尽无馀。而庙主及祖先影子樻文籍皆得奉出。实天幸也。)
十七年(我 宣祖大王二十二年)己丑(先生五十二岁)
 七月。兼五卫都总府副总管。〇九月。拜掌隶院判决事。〇十月。辞递本职及总管。(先生参都试。开场。所坐倚子倾倒致伤故也。)〇差尚衣院提调。〇引见入侍。 命修功臣誊录。(上又问日本国通信使可遣与否。)
十八年(我 宣祖大王二十三年)庚寅(先生五十三岁)
 正月。进功臣誊录。〇四月。辞递勋府有司堂上。〇五月。 命赐鞍具马。录光国原从功臣。(时以改 宗系事告
柏谷集年谱 第 395H 页
庙。而先生为献官。)〇七月。拜同知敦宁府事兼五卫将。〇八月。拜成均馆大司成。〇再参会盟祭饮福宴。〇九月。辞递本职。授同知中枢府事。〇加嘉义阶。(参于会盟故也。)
十九年(我 宣祖大王二十四年)辛卯(先生五十四岁)
 正月。兼五卫将曹司卫将。〇兼同知义禁府事。参鞫郑兴立狱。〇三月。拜同敦宁。〇七月。拜大司成。〇八月。以监试会试试官。承 命试士。(成恂,闵汝任为生进壮元。)〇十一月。拜汉城府左尹。
二十年(我 宣祖大王二十五年)壬辰(先生五十五岁)
 
正月。参鞫李景信狱。(景信以冬至使行通事。有乱言之罪。鞫于 阙庭。)〇拜兵曹参判。〇四月。差圣节使。〇(十八日)倭奴寇陷釜山东莱报至。连赴调兵之坐。○递拜刑曹参判。(以先生不闲军务也。)〇(二十九曰)扈 驾西行。〇五月。至平壤。拜行司谏院大司谏。〇启请告至平壤十二所之神。〇启请 命驾前进。申饬诸将。陈请 天兵剋期恢复。〇祭褒忠表节祠。(先生先祖上将军公宣谕西京。死节立祠。至是先生与宗兄郑药圃琢往祭焉。)〇七月。至义州。加资宪阶。○八月。差请兵陈奏使。辞递大谏。拜知敦宁府事。〇(二十四日)拜辞。(往返事实。详见赴京日录。先生诣兵部痛哭。石尚书泣下沾襟。谓人曰。朝鲜请兵使臣。至诚哀
柏谷集年谱 第 395L 页
痛。虽秦庭七日之哭。蔑以加矣。)〇十二月。(初八日)复 命。即 赐对。(先生历陈闻见。 天心嘉悦。劳问备至曰。今若讨贼。皆卿之功也。 皇敕中有曰。今见使臣血泣之诚。尔国恢复不远在迩。)〇差备边司及接待都监提调。○差分户曹堂上。(句管林畔馆放粮。)
二十一年(我 宣祖大王二十六年)癸巳(先生五十六岁)
 正月。 特升崇政阶。拜判敦宁府事。(时李提督如松领南北官军四万兵马而来。大破平壤之贼。斩一千二百八十五级。获马二千九百八十五匹。军器四百五十馀件。还被虏男女一千十五口。捷 闻。即下备忘记曰。今此讨贼。专由于 天兵。而 天兵之出。由于郑昆寿之陈奏。郑昆寿从当重赏。姑先加崇政。其书状沈友胜升堂上。带行译官。徐问于使臣而赏之。)○上疏请分兵北伐。(见文集。 答曰。为国之诚极矣。此正予意当议处。仍下备边司。)〇大驾移驻定州。〇上疏乞收新资。(见文集。答曰。前虽累请辽东。虽许发兵。朝议不一。不即来援。遂吁朝廷。爰蒙 圣恩。以至今日。是谁之为。卿功居其首。辞之不得。勿辞。)〇上疏陈进取王京机务。(见文集。 答曰。观卿上疏。知卿忠诚至此。当议处。)〇差宋经略(应昌)迎慰使。渡江而还。复命于永柔 行在所。〇三月。奉使平壤。呈文李提督,张副总。条陈五策。(见文集)〇奉使呈咨文于宋经略,刘员外。○差司圃署提调。〇五月。差 宣陵改葬都监提调。〇六月。差李提督接伴使如汉京。(先生因提督分付。由公州至全州。盖提督将欲南征。使之先往整理军需也。提督行到龙仁。旋兵而归。先生亦追还到益山。患疟留调。)〇九月。 特升正一品阶。(博曰。当初请兵。)
柏谷集年谱 第 396H 页
只告于辽东。 天朝泛然应之而已。极为寒心。及郑昆寿承命敷奏。至诚专对。今日恢复之功。专在于郑昆寿。前虽加资。不可以止此。正一品职除授。○特命优给屯田。(传曰。国事一败。朝臣皆窜身自活。或初不从之。或中路托辞而遁。其间之事。有不忍言者。惟数三臣之不顾父母妻子。流离颠沛。终始扈驾。此非一腔忠义者。不能也。夫龙弯。绝塞也。人之视之如视鬼域。从予到此者。铁石其心。国家之恢复。实由于驻驾龙湾之致。数三臣之功。虽山河带砺。不足以报之。扈从人员。本道屯田。为先从优折给。)〇闻 大驾移驻海州。仍还都城。力疾赴 朝。〇上疏辞正一品阶。(见文集。 答曰。讨贼克复。专由于 天兵。而 天兵之来。实由于卿之敷奏专对。其前虽有陈请于辽东。而不许发兵。至卿之行。始乃 命将出师。今日之功。专在于卿。辅国之加。岂足以报之。卿宜安心勿辞。)◑十一月。兼判义禁府事。差安集使。提点都监事务。〇闰十一月。差远接使。送 诏使至义州而还。
二十二年(我 宣祖大王二十七年)甲午(先生五十七岁)
 正月。参鞫宋儒真狱。◑二月。差承文院提调。◑三月。有熟马之 赐。(以筹司劳)〇十月。以 庭试试官试士。(取柳潭等十人)〇十二月。以 殿试命官掌武试。(取九十人)
二十三年(我 宣祖大王二十八年)乙未(先生五十八岁)
 三月。病递判义禁。〇六月。兼五卫都总府都总管。〇以特进官入 侍经筵。(时 宗庙陵寝祭器。议以沙楪代爵。先生进曰。祭享器皿。既不能备。则 御供器用。宜尚俭素。银器不可用也。)〇辞递总管。旋复拜。○九月。拜兼礼曹判书。(先生以公会体面未稳。谢 恩后引疾辞递。)
柏谷集年谱 第 396L 页
◑十一月。以 殿试命官掌武试。(取六百馀人)
二十四年(我 宣祖大王二十九年)丙申(先生五十九岁)
 正月。辞递总管筹司,接待都监等任。◑五月。拜行议政府左赞成。(亦以坐次不便。谢 恩后辞递。)
二十五年(我 宣祖大王三十年)丁酉(先生六十岁)
 九月。又兼判义禁总管。◑上劄乞递总管。蒙 许。(见文集)◑差谢 恩兼辨诬陈奏使。(时降敕 皇恩。在所当谢。丁应泰搆诬。在所当辨。故先生假衔领中枢府事以行。应教李尚毅为书状官。)●十二月。奉 表如京师。
二十六年(我 宣祖大王三十一年)戊戌(先生六十一岁)
 
六月。复 命。(先生周旋陈辨。 天疑洞释。 上甚嘉悦。)〇特命子弟中除职。(以奉使劳。先生舍子授侄。人或规之曰。舍其长而先其弟。无乃有十起之嫌乎。先生曰。吾之长子已授职。而吾弟之儿无一命。此所以不计长少之序也。)
二十七年(我 宣祖大王三十二年)己亥(先生六十二岁)
 七月。乞暇省扫星州先垄。(启见文集)◑眷属咸聚。(避乱成川。至是始还。)◑入 侍经筵。(讲讫。群臣多论人物长短。先生曰。昔有人过田畔。见驾两牛而耕者。问其优劣。耕者趋而前。低声答曰。左牛胜。其人怪问曰。论牛优劣。何至于细语密喻耶。耕者曰。畜物虽微。岂可评其长短而使之闻乎。此可为喜论人长短有之戒。 上称善曰。卿言甚好。须更言之。先生复陈如初。上曰。斯固厚德之言也。)
二十八年(我 宣祖大王三十三年)庚子(先生六十三岁)
 
柏谷集年谱 第 397H 页
五月。赴衙而归。落伤甚重。〇六月。 懿仁王后升遐。力疾奔哭。成服而归。〇编成西原世稿。(先生裒集先世遗文。合为一帙。名曰西原世稿。后先生之弟文穆公取而刊行。)〇再上劄请勿册立 中殿。(见文集)
二十九年(我 宣祖大王三十四年)辛丑(先生六十四岁)
 春。有食物之 赐。〇夏。 特命策为元勋。(传曰。领相以都承旨随予左右不离。又为兵判。临难尽瘁。郑昆寿得请 天兵以来。予意卿二人当为元勋。予近日精神。尤为茫然。卿等更加详察为之可也。)〇陈启辞元勋。(见文集。 答曰。前虽移咨辽东等处。而赍实封赴 天朝。吁号得请。特蒙 皇恩。发大兵来。救。是谁之功。卿其勿辞。)〇特命以恢复之意。添入勋号。(五月十六日。 备忘记。观前日扈从之号。则无恢复底意。倭贼倾国入寇。众号百万。当初兵部咨文内所录陈申之言。秀吉每户尽发男丁。众号二百万。姜沆疏内。则贼众非止三十馀万云。大概如此。若考此人等之书则可知矣。连营数千馀里。七道尽陷。所馀者惟顺安以西数郡。此东国开辟以来所未有之大变也。贼酋秀吉觊觎天下。要我假途。秀吉逆状。具载于许仪复书中。又概见于史世用所著之书。且不闻贼诗乎。其诗曰。南蛮北狄是非外。欲把中华载叶舟。贼之兵力万倍于我。眇视我国。取之如拾芥。初欲作为郡县。因以东人为向导。长驱直捣。关外既破。则天下必扰。其凶谋秘计。可谓贼中之奸雄。又作飞语。谓朝鲜同谋开道。或称贡驴臣服。以惑 上国之视听。宋好汉之来觇。黄应阳之力辨。比其一矣。其布置情状。口不可道。及至我国。则虽兵力霄壤不侔。人人肝脑涂地。而百败不下。万死必拒。其势不如其所料。所以其终止如此而已。行长曰。朝鲜可灭。而其地则不可有云。肆其悖逆之语。胁之以兵。不顾生灵之祸。家国之亡。斥之以大义。贼于是为先撤藩篱之计。凶锋猝至。力不能捍御。幸而至于 上国之傍。一以明
柏谷集年谱 第 397L 页
此心。一以乞 天兵。天日下临。发大兵而征讨。掣数千里封疆而还之。此又东国开辟以来所未有之大功也。其所以致大变者。不辟之罪也。其所以致大功者。诸卿之功也。崎岖艰险。颠沛流离。而百折不回。伸大义于天下。请 天兵而讨贼。恢复疆土。使 宗社还于旧都。此谁之所为乎。非扈从诸臣之功乎。此非予一人之私言也。实天下之所共睹所共知者也。孰非国家之勋。而此勋为大。孰非忠勤于王家。而惟此从臣之忠勤。世所未曾有。其功臣之号。宜于前规之外。量加四五字。以别异于他臣。而添入恢复之意为当。卿等义不可辞。前日义州。人请移录于战功而不允者。以此故也。若其平壤监司。则虽移录于战功之类。不妨其扈圣之圣字。此虽在下例称之泛言。而此乃赐号。或驾字或从字。或代以他字。)○陈启请勿添加勋号。 不许。(见文集。领相李恒福联名。)〇再启 不许。(启辞逸)〇陈启请寝录勋之 命。(见文集。李相联名。 答曰。卿等如是辞之。则予亦何强其所不安。以拂下情乎。其所谓当后于褒嘉之说。未知是何说。其所谓筹边在后之说。则今者废筹边之策而为录勋耶。我国与日本。如阴阳昼夜之相为终始。筹边之务。无一日而或弛。如欲毕筹边而后方论此功。则其将待都会而后。始举之耶。所谓天灾解体之说。夫天者。理而已矣。人臣有莫大之功。入主举酬赏之典。此违于理耶。否耶。天可以怒乎。只见有功不褒。人心解体。不敢知人心因玆而解体耶。否耶。凡此数言。幸而出于柳判。固知其惓惓于诚恳。若出于他人之口。则岂非未安乎。今虽论功。尚云已晚。策勋定功。是何等举措而可以止耶。况如彼战土武夫之类。岂不望其速举。恐保人心之道。亦未必不在于此。予意则如此。何必强言。在卿等量处。〇时礼曹判书柳根疏论录勋事。故有此 教。)〇再启后退归。(见文集)〇姑命停录勋。(先生又再三恳辞请停。乃始 勉从。)○秋。乞暇往浴伊川温井而归。
三十年(我 宣祖大王十五年)壬寅(先生六十五岁)
 
柏谷集年谱 第 398H 页
四月。复 命录勋。〇陈启辞录勋。 不许。(见文集。时金疏论不必录勋。)〇九月。以病上劄。请令都监速为勘勋。 不许。(见文集。时谏院启曰。郑昆寿之病。非旬月可差。请令见在无故勋臣。速为勘定。 上令都监议启。都监覆奏曰。虽知事势紧急。而元勋一人。适尔久病。揆之事体。臣等何敢自请。径先磨勘。 答曰。定功行赏。必待元勋共议勘定。郑昆寿虽曰病重。一息尚存。予若命他人先为磨鍊。则是以不起视郑也。事体未安。宁迟缓旬月。不可苟也。)〇特遣内医李种荣看病。且 赐药物。(上亟问左右曰。西川之病。今则何如。先生闻之。泫然出涕。)〇十一月十四日申时。易箦。殡于正寝。(前数日。有岭南星陨之变。先生蹙然深忧。连日不释。临绝。顾谓文穆公曰。 国家事将何以为之。长吁不已。命取纸笔。题诗数句。以示侍侧子弟。又取初学时所受书册。看下数行。置之卧侧。及丧。文穆公与侄婿旅轩张公。以礼治事。)〇讣闻。 上震悼辍朝。赐棺赙。遣承旨致吊。(传曰。元勋卒逝。不胜惊悼。未及受封而先卒。尤可恸焉。别致赙为之。又 传曰。礼葬为之。)〇十二月。 遣礼曹佐郎李顺庆。具文致祭。〇特赐黄柑。
三十一年(我 宣祖大王三十六年)癸卯
 正月。发引于长瑞临津县津东面柏木谷先兆下。〇二月。葬于未向之原。(前夫人郑氏祔左。〇归厚署别提俞大逸,内资寺奉事李煿,相地官观象监正宋崙,题主官承文院正字尹衡彦。承 命莅葬。)〇有熟马之赐。(以先生尝有接待都监之劳。)
三十二年(我 宣祖大王三十七年)甲辰
 七月。 赠忠勤贞亮竭诚效节协策扈 圣功臣
柏谷集年谱 第 398L 页
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 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 世子师,西川府院君。(如勘勋策一等)〇十月。遣礼官致祭。(以勘勋也)
崇祯六年(我 仁祖大王十一年)癸酉
 奉安于忠贤祠。(祠在星州川谷书院之旁。)
三十六年(我 显宗大王四年)癸卯
 九月十三日。 遣吏曹佐郎李翊。 赐谥忠翼。(危身奉上曰忠。思虑深远曰翼。)且 特赐一等。乐给米布。(是日 引见时。副应教闵维重 启曰。壬辰勘勋时。西川府院君郑昆寿主管。未几身殁。子孙零替。趁未请谥。今日始为赐谥。赐谥之日。例有迎谥设宴之礼。而子孙贫毙。不能请客。事甚埋没。自 朝家似当有顾见之事。上曰。若欲顾见则何以为之耶。领议政郑太和曰。或 赐米布。以补其不足。或 赐风物以侈之矣。 上曰。令掌乐院赐乐。该曹米布题给。可也。)
三十九年(我 显宗大王七年)丙午
 立小石碑于墓前。
五十五年(我今 上八年)壬戌
 夏。 命录用奉祀孙。(大臣金寿兴上劄以为先生功烈。万世不可忘。而奉祀孙未有升斗之禄云。故有是 命。)
八十年(我今   上三十三年)丁亥
 命月廪奉祀孙。且给策勋时 恩赐田民。(甲申三月十八日。以 大明革世周甲。 上设坛后死以祀之。礼曹判书闵镇厚尝于 筵席启曰。当此设坛之日。
柏谷集年谱 第 399H 页
壬辰宣力效劳之人。亦必在 圣念中矣。西川府院君郑昆寿请兵 天朝。至诚痛哭。尚书石星为之感动。至比之申包胥。其时恢复。实赖于此矣。其后孙昌尧用荫入仕。以言讷被劾见汰。饥饿将死。今为入番忠义。其何以供其祭祀乎。其为人可仕。则不可不调用。如其不可。则别设一料窠。使之不入番受食。似为得宜。且策勋时 恩赐田民。一未受出。今则世代已远。亦在防塞中云。后例许给。俾供祭祀何如。 上令该曹禀处。至是该曹始为回 启许施。而别设副司果一窠以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