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东里集卷之十二
东里集卷之十二 第 x 页
东里集卷之十二
 表笺
  
东里集卷之十二 第 529H 页
拟汉朝群臣贺亲策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表(文臣庭试居首)
与我共理者谁。既致汇征之吉。得人于斯为盛。获睹亲策之仪。国其庶几。言足听闻。钦惟同符高祖。有道曾孙。即位以来。思兴右文之化。求贤如渴。每切侧席之诚。诗书所称何加。礼乐自此可述。属当励精之日。克阐贡士之规。戒切秦坑。方新三物以考试。思遵周制。伫见群彦之登崇。纠万民而宾兴。有幸获选。名一艺者以录。不患无材。思闻药石之言。孰贯天人之际。咨以当世之事。宁有取于韩申。进于天子之庭。俾悉陈于治乱。有德得其禄位。好爵与縻。亲贤所以兴隆。王道之始。所贵从谏则圣。咸仰取人以身。有三臣以上人。罔俾专美。屈万乘而下士。何幸亲逢。景考恢作人之方。治效尚止于富庶。惠帝除挟书之律。文学未遑于招延。将多于前。有辞于后。伏念智昧一得。名惭四科。为股肱之臣。纵乏短长之效。是心足以王。庶扬雍熙之休。
庭试居首。面给熟马。拟谢笺。
东里集卷之十二 第 529L 页
擢为伦魁。方惭薄技。锡之上乘。骤叨殊私。省顾何堪。感泣而已。伏念猥以新进。际此明时。三世于今。恐坠传家之业。一介之贱。谬忝侍讲之班。岂图踰分之荣。遽出试艺之日。初升资秩。不是随例之加。特降丝纶。益见非常之眷。参考先朝之典。替赐大圉之骖。是日牵来。恩承赤墀之下。同朝耸睹。光生紫禁之趋。深增兢惶。若为图报。伏遇作兴文教。爱惜人材。受简诸臣。既优喜雨之赏。执鞭之士。亦获在坰之良。敢不犬马之诚。奔走以效。拜命宸极。敢当奖劝之隆。待罪春坊。庶殚陪从之任。
大殿诞日百官贺笺
五月惟夏。载回震夙之期。千岁为春。聿迓鼎新之庆。欢均八域。喜溢三宫。恭惟君止于仁。德得其寿。受精一传心之法。见尧于墙。膺历数在躬之休。缵禹之服。兹当电绕之节。益拥川至之禧。伏念俱以庸姿。叨逢盛际。进忠规于金镜。未效古人之忱。祝圣算于嵩冈。恭伸大庭之贺。
拟商朝傅说谢命置左右朝夕纳诲表(丙申重试)
作朕股肱。谬膺宅揆之宠。在帝左右。复纡纳诲之恩。咫尺不违。密迩其训。伏念泥涂之迹。木石与居。穷则
东里集卷之十二 第 530H 页
独善其身。望绝经济。少也多能鄙事。技取贱劳。自分没世无称。敢拟在家必闻。顷者圣后之恭默。肆切俊乂之旁招。精诚感于梦中。若有所得。物色遍于天下。思见其人。岂非若耶。审厥象而惟肖。使居王所。行国政之其专。居然爰立之殊私。及于胥靡之贱品。焉用彼相。自怪卑而逾尊。是日群臣。无不洒然变色。何图使得前之日。更叨入告后之音。典于学以始终。方懋时敏。弼厥辟于朝夕。何补日襄。其代予言。猥当委任之重。克迈乃训。难副虚伫之诚。自惟以下中人。获忝在前上处。謇謇匪躬故也。敢忘献替之规。常常欲身见之。特荷遭遇之盛。若为酬报之地。徒切蹜踖之心。夏禹之拜昌。罔俾专美。虞帝之察迩。何幸亲逢。环顾其中。殒越于下。伏遇旧劳于外。将多于前。聪明足有临。咸仰出天之圣。政事前无比。思推入人之仁。遂令不肖如臣。获蒙非常之渥。敢不感激思效。夙夜在公。惟木从绳。纵蔑交修之益。若金作砺。庶竭匡辅之忱。
正朝 大殿百官陈贺笺
王春正月。聿届发育之辰。 圣寿万年。式衍灵长之庆。揄扬曷已。蹈舞惟均。恭惟如日方中。与天同大。欢融色养。奉 两宫而尽诚。道阐心传。锡五福而建极。
东里集卷之十二 第 530L 页
兹当履端之节。益迓申命之休。伏念猥以具僚。躬逢盛际。庶无疾病。常切犬马之诚。必有祯祥。恭献冈陵之祝。
元子诞生颁赦文
国赖元良。念常切于储嗣。天锡祚胤。望实叶于舆人。肆循旧章。庸申敷告。窃惟邦运之长久。亶由子姓之蕃昌。诗颂周文。咏百世本支之盛。易序震索。著长男传继之亨。顾子寡躬。叨绍丕绪。孝莫大于有后。尚冀瓜瓞之永绵。礼则重于奉先。每戒堂构之或坠。幸获皇穹之默祐。聿睹世嫡之诞生。降福无疆。荷 祖宗积累之德。主器有托。副臣庶祈祝之诚。克嶷克岐。仰瞻两宫之喜悦。重晖重润。允属四方之讴歌。奚但父子之情。实关 社稷之庆。离明继照。既协殊徵。解泽旁流。讵靳大宥。云云。于戏。自贻哲命。罔不在初。申谕多方。与之更始。
东里集卷之十二
 批答
  
右议政李时白再度呈辞不允批答
王若曰。责任者重。方期共贞。引疾之章。胡遽再至。公无复让。予将畴依。惟卿为世宗臣。受知 宁考。勋庸夙著于 社稷。父子弟兄。行谊可质于神明。孝友忠
东里集卷之十二 第 531H 页
信。丹心早许于徇国。素履无愧于承家。铨曹掌衡。才不遗于简拔。王府秉尺。论必主于平反。言其勤劳。则夷险不渝。至于清白。则冰檗自洁。自予临御以后。寔赖辅弼之良。平勃替入台司。坐席回授。叔孙既傅太子。讲筵仍专。惟兹倚毗之隆。实协朝野之望。凡所设施之际。绰乎有馀。每于忠告之言。蔼然相感。谁意就闲之请。遽出仰成之辰。前言未孚。岂诚意之或浅。何恙不已。恃精力之尚强。宁忍弃我如遗。庶冀勿药之喜。矧惟天灾时变。警予者深。其于国计民忧。在卿讵忽。大臣不宜求去。艰危若兹。左相亦已告休。匡济谁任。固当休戚与共。无以疾病为辞。于戏。追念 先朝。于心可忘。罔谓寡德。不足有为。宜体虚伫之诚。亟回遐遁之志。所辞宜不允。故兹教示。想宜知悉
左议政具仁垕初度呈辞不允批答
王若曰。此诚何等时耶。方倚卿而为重。谁可与共事者。遽弃予之如遗。实关安危。如失左右。惟卿汾阳忠义。郤谷诗书。以 先王肺腑之亲。最受恩遇。当昏朝颠覆厥德。早策勋名。历试而内外俱宜。尽瘁之诚节深著。吴汉隐若一敌。久典亲兵。李绩倚为长城。遂掌邦政。逮至嗣服之日。尤切责效之诚。赤舄黄扉。再膺
东里集卷之十二 第 531L 页
宅揆之命。丹心白首。益笃许国之忱。予小子实所仰成。古大臣无以过此。不料丐闲之请。遽及注意之辰。荣卫虽愆。想神明之有护。休戚是共。奚进退之自轻。恃精力之尚强。𧏮何不已。岂诚意之或浅。予用为惭。矧今时事之日艰。加以天灾之孔惨。客使之往来相继。声息难真。首揆之辞退愈坚。筹画谁任。唯当戮力而图理。讵宜奉身而告休。于戏。涉水无津。予罔知其攸济。卧閤论道。卿岂忽于共贞。亟回遐心。以副至望。所辞宜不允。故兹教示。想宜知悉。
东里集卷之十二
 教书
  
教黄海监司任义伯书
王若曰。久典股肱之郡。已著通才。暂辍喉舌之班。俾膺重寄。纵循佥举。实轸独贤。惟卿思虑宏深。器度凝远。清芬酷似。早袭训于家庭。大材晚成。遂飏声于台阁。敢言难言之事。足见先见之明。有汲黯于汉廷。宁贻发蒙之刺。召李泌于通判。寔在除贼之初。亲除谏官。益励謇谔之节。超授边臬。屡陈施设之方。属当夙夜之劳。咸称出纳惟允。职是近密。补益虽多。任大旬宣。迁擢非偶。眷焉海西疆域。实惟我东关防。州县仅二十馀。赋役最重。幅员才数百里。事务孔殷。粤自丧
东里集卷之十二 第 532H 页
乱以来。民生困矣。继以饥馑之惨。物力荡然。而事机颇异于曩时。故凋瘵尤甚于他道。使价相属。供给有难支之忧。兵食俱空。缓急无可恃之势。非卿孰当是选。与我共理惟良。兹授卿黄海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巡察使。卿其申明教条。宣布德意。周旋策应。卿所惯经于南州。劝课作兴。予已熟讲于前席。兹不多诰。惟在勉行。若其措置便宜。务得长算。至于禀处裁断。悉遵定规。于戏。夷险不渝。外内何间。家邦杌隉。若涉川而无津。牖户绸缪。宜撤土于未雨。故兹教示。想宜知悉。
教忠公道观察使金徽书
王若曰。岳牧连帅之选。自古其难。抚摩策应之方。于今为急。谁可任者。卿往钦哉。眷言百济旧疆。实惟两南孔道。地接二岭。形势擅襟带之雄。江通大洋。人民赖鱼盐之利。去畿甸不满数百里许。而幅员则有五十州馀。不幸极无之凶。致此大侵之患。三农失望。连岁为灾。一路阻饥。沿海尤甚。黍稷罔获于田亩。何从租税之徵。杼抽已空于村闾。难责麻丝之出。大同之法虽设。民役或虑有不均。惟正之供亦蠲。实惠犹恐其未究。奚但目前之惨。宜讲日后之图。苟非赡敏之
东里集卷之十二 第 532L 页
才。曷副委寄之重。惟卿袭训名父。蜚英两朝。秉心公平。绝去畦畛。传家清素。蔚有声誉。玉署含香。遂秉笔于东省。龙湾分竹。仍建节于西关。惟其有文武兼资。是以膺内外历试。矧当朝野之少暇。宁惮原隰之独贤。哀下民之颠连。何忍立视。别利器于盘错。卿可卧治。兹授卿忠公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巡察使。卿其申明教条。宣布德意。赈贷拯救之策。在所当先。设施调度之宜。宁容少缓。若夫自断禀处。悉遵应行定规。于戏。揽辔登车。克励澄清之志。观风察俗。毋怠疾苦之询。韩魏公之还乡。荣已极于昼锦。李西川之忧国。箴可继于宵衣。故兹教示。想宜知悉。
东里集卷之十二
 谕书
  
谕左参赞宋时烈书
自卿去朝。予心惄焉。食不知味。寝不安席。不啻如失左右手而已。日月不居。又见新年。以予感时罔极之恸。想卿在外追慕之诚。悲怆恋结。到此益切。噫。日者之事。尚忍言哉。卿所谓不忍闻之说。虽不知其何样奸凶。做出飞语。以为逐卿之计。而其为情状。予固洞烛。诚不欲挂诸齿牙。有若自明实事者矣。今闻向来流言。至以驸马入谗于予为说。卿之决归。职由于此
东里集卷之十二 第 533H 页
云。言之罔测。乃至此哉。闻来尤极痛惋。若有是事。予岂不知。以此益觉流言之无状。此实不待辨而自破。于卿何与焉。予之心曲。已悉于益平尉洪得箕之疏批矣。呜呼。自古忠贤之被诬。间或有之。而皆出于上下相阻。情义未孚。谗言乘隙而起。终致跋疐之患。予未尝不叹息痛恨于前代也。予之于卿。心肝相照。神鬼可质。人之为言。胡得间焉。设有谗者百人。不足以动予一发。况元无是者乎。卿以山林宿德。为世楷模。而 先王托为心腹。遗予小子。俾小子图惟厥终。予之倚卿如何。卿之责任如何。遽尔长往。弃予如遗。予之缺然。虽不足恤。追念 先朝。卿独不戚戚于心乎。卿若执此不回。是卿终有所不释然于中者。而适足以售奸凶逐卿之计矣。四方之听闻疑惑。将谓予如何。而在卿审去就之义。亦恐其不然也。春日向暖。昔疾宜瘳。幡然改图。予日望之。卿其体予至意。勉回遐心。从速还朝。以破奸言。以副如渴之思。
谕领议政郑太和书
卿之引入。今已浃旬。望卿之出。不啻若渴者之思饮。恳恳之意。已悉于前后之批矣。予之勉谕愈勤。而卿之逊辞愈固。岂予诚意未孚而然耶。良用慨然。卿以
东里集卷之十二 第 533L 页
三朝大臣。为国柱石。寡昧之倚毗如何。朝野之想望如何。遽尔丐闲章。累上而不知止。予之缺然。虽不足恤。独不念 皇祖皇考知遇之恩乎。呜呼。此诚何等时耶。灾异叠见。饥馑荐臻。民忧国计。扤捏万状。譬如一缕之悬风中。藐予一身。若涉川而无津。鼎席久旷。机务多滞。蠲减之政。尚未得宜。赈救之策。尚未就绪。此诚遑遑汲汲之秋也。其可袖手傍观。任其颠隮耶。同休共戚之义。恐不当若是也。卿若念及于此。则亦必惕然于心矣。况卿年龄未暮。精力尚强。虽有一时微恙。庶几勿药自瘳。何可一样控辞至此耶。兹遣近臣。更谕至意。卿其速出视事。益勉尽瘁之义。故谕。
谕左参赞宋浚吉书
自卿之苍黄去国。孤尝忽忽如有所失。食息靡宁。不能一刻忘于怀也。日月如流。练祥奄过。叫号哀恸。无所逮及。想卿在外追慕之诚。益复罔极。前疏中行礼县庭之语。念来悲咽。呜呼。日者之事。尚忍言哉。自古憸小之谋害忠贤者。何代无之。而其奸凶阴慝。未有若此类之甚者。飞语煽俑。使赞成狼狈还乡。凶疏继发。又使卿不得少留。此实国家之不幸。岂独卿等之不幸也。鬼魅情状。予既洞烛。网打之奸谋。纵未得售。
东里集卷之十二 第 534H 页
其动摇逐去之计则固已行矣。可胜痛哉。罪止投北。虽出于屈法之意。公议少伸。士气稍张。此正进退消长之几也。卿何可一向退缩。若有负累引慝者然耶。呜呼。昔我 先王至诚聘召。积以岁月。始致左右。将欲大有为也。而予小子既不能继志述事。共济艰难。终使卿等为谗贼所困。相继跋疐而归。子心之不安如何。四方之听闻如何。书诸史册。来世亦以为如何。而 先王在天之灵。其肯曰予有后乎。卿等进退所关若此。岂宜长往不返。自同于忘世者乎。历观前代贤士之受诬者非一。而皆出于上下疑阻。是非靡定。伊致退逊而莫之回也。今则不然。谗邪之人。既定其罪。卿我之间。情志相孚。而尚此迟回者。抑未知所执何义耶。卿若不勉回遐心。是卿终有所不释然者。而从前所谓贵相知心者。亦虚语耳。予不得使卿还朝。其何以有辞于后世。卿等亦何以拜 先王于他日也。卿等去就之道。固当审其轻重。而君臣契合之义。不宜有间始终。卿须幡然改图。以副予如渴之望。
谕议政府右赞成宋时烈,行副护军宋浚吉书。
自卿去朝。今已经年。思想之怀。曷有其已。前后谕意。
东里集卷之十二 第 534L 页
不啻恳迫。还朝之期。日月以冀。而卿曾不回遐心。每叹予诚意之浅薄也。国家不幸。频年饥馑之馀。旱涝相仍。今兹极备之灾。又是近古所无。言念民事。痛若焚灼。又未知何样祸变。伏于冥冥中耶。予用慄慄危惧。罔知攸济。卿以山林宿德。受 先朝不世之遇。义当休戚与共。当此寡昧遇灾忧惕。不遑寝食之日。其何忍恝视而不之恤耶。惟卿幡然改图。从速上来。以辅寡躬。以济时艰。俾不至颠隮。是予如渴之至望。卿其谅哉。兹遣史官。谕意故谕。
右议政宋时烈处传谕
日者内医之还。备闻卿昔疾向瘳。神明所扶。今有全安之效耶。忧虑之心。罔或少弛于中。国家不幸。遭此无前之饥馑。公私俱渴。莫救殆尽之疲残。加之以疠疫。百不能一瘳。都城之内。出柩万计。八路同然。殆甚兵燹。胡宁忍此。念之哽塞。天灾时变。叠现层出。国计民事。无一可恃。今兹雷电之变。又出闭藏之节。虩虩烨烨。有同盛夏。未知何样祸机。又为之兆耶。惟予否德。获戾于天。天之警动于予者。乃若是谆谆。将摄之中。危疠薰心。中夜彷徨。罔知攸措。尚冀二三老成。左右匡救。而惟是安危注意。是毗是倚者。亦有卿一人。
东里集卷之十二 第 535H 页
其所以求助之诚。倍切于卿者。卿可默识也。卿以硕德大臣。负山斗之望。任经济之责。 先朝之眷遇如何。寡昧之仰成如何。义当休戚之与同。当此殆哉汲汲之时。君臣上下。固宜聚会精神。讲究消弭拯救之策。其可退处山林。视国事之危急而莫之恤乎。予之待卿。不啻若渴者之求饮。卿须体至意。益加慎摄。幡然改图。从速还朝。以慰虚伫之诚。以副朝野之望。
东里集卷之十二
 书
  
礼曹堂上与对马岛主书(特命制进)
天时政热。缅想兴居平迪。良用向傃。念昔善邻之道。要在诚信。莫不将之以礼义。申之以约誓。无敢失坠。唯我两国自和好以来。所素遵守而相勉者。亦在于是。贵州接近我南徼。输诚纳款。罔或小懈。厥有旧矣。朝廷之所以每示宠嘉。无间于始终。盖亦有由。使价之来往于两间者。固当循法度尽礼敬。以无替交驩之盛意。苟或不然。违越科禁。则亦宜交相告戒而警责之。无小容贷。日者正官平成太之来使也。罔念事体之如何。徒以无伦之说。敢执难从之请。朝廷业已处分。而强聒不已。既不受书。又不归报。揆以道理。固不可如是。而乃于往年八月二十三日。率其从人二
东里集卷之十二 第 535L 页
百馀名。欧打防护军卒。突出馆门。直抵莱府。扰攘我村闾。恐喝我民吏。恣意横挐。靡所不至。此岂非大可骇者乎。夫拦出之禁。约条甚明。理宜严加斥退。而朝廷特念平昔和好之谊。俾边臣从容诲谕。其包容宽大之德意。至矣尽矣。而成太终不思改悔。及其身死之后。副官等犹踵前习。推诿延拖。变幻百出。迄无意于还馆。已至阅岁之久。且纵其伴倘。搀越他邑之境。其他种种作横。不可枚举而论。此岂贵州差遣之本意乎。矧唯受命傧接之官。体貌自别。而侮辱之迫胁之。略无顾忌。无礼悖理。一至于此。此诚不足责不足怒。而实惟前所未有之变也。无礼悖理。人所同恶。犯禁违令。国有常宪。贵州若闻来差之无状。则亦必惊愕而重处之。岂容曲加庇护。一任其放肆。兹凭象舌以布。唯冀据法治之。快视惩砺之举。申明约条之禁。俾不愆于诚礼焉。
东里集卷之十二
 叙
  
 孝宗大王御笔八大字屏风后叙
呜呼。往在乙未。日本国为其先。建宇于日光山。穷极木石之巧。请得大国宸翰。以誇辉之。遣使至莱州。守臣以闻。惟我 先王嘉其奉先慕义之诚。 亲题灵
东里集卷之十二 第 536H 页
山法界崇孝净院八大字以赐之。今知申事赵公珩实充上价。奉 御书以行。越海而颁 命焉。猗欤盛哉。国家怀柔之道。当如是矣。 御书之初下也。近臣思所以寿其传。摹而刊之。板本在于海西松禾县。逮至己亥。皇天降割。 先王弃群臣。今 上嗣位。大冢宰宋公浚吉白于 筵中。 命黄海道观察使印一本以上。观察使姜公瑜因以其副件分送于六承宣。臣等盥手双擎。展于案上。字画森严。眩眼变色。仙仙乎鸾凤之翔于云也。昭昭乎日月之丽乎空也。真天下之至宝也。相与雪涕而言曰。己亥之去乙未岁才五周。而人代己阅矣。若丧之痛。久而深切。 御墨之流落在人间者甚鲜。尺字片蹄。人或得而睹之。不啻如获拱璧。则况此八大字。异国之所共珍玩而誇美者哉。又况臣等不死至今。仍忝迩列。而复睹遗本于衣冠既秘之后。追慕摧陨之怀。当复如何也。遂谋诸度支。作为短屏八叠。而空其后面。列书诸僚姓名。赵公首咏感怀诗一律。诸君皆有和章而属余曰。盍为文以记之。顾余拙于文。固不足以揄扬盛事。而亦有所终不敢辞者。昔我 仁祖大王因日本国来吁。特赐 宸翰八大字。以揭日光道场。其时先伯父臣明
东里集卷之十二 第 536L 页
汉方长银台。实有模本题跋之文。今臣适忝此地。又见是事。感念前后。靡所逮及。家国终天之痛。尤有倍于他人。遂忘僭猥。记其颠末如右云。时己亥季冬下浣。
东里集卷之十二
 上梁文
  
浦渚先生书院上梁文
伏以君子所居之里。尚有遗风。多士不谋而同。爰创新宇。藏修有所。景仰无穷。惟我先生。气度纯精。学问宏博。孝友根于天性。常保赤子之心。出处合于古人。早系苍生之望。十年丘壑。际昏浊而弥贞。千载风云。得明良之相契。惟其无一点渣滓。是以为百辟楷模。馀事文章。本自六经中得。平生志业。宜从三代上论。用能纠义旅于艰危。可以识诚臣于板荡。事亲日短。辞不居于东铨。忧国诚深。书屡上于北阙。实践恒在于持敬。雅操益坚于安贫。探赜道学之源。乐而忘倦。沈潜性理之妙。能自得师。不渝一节于险夷。罔间两朝之恩礼。官居鼎鼐。政属展布之辰。志在田园。早决归来之计。不幸邪说复作。辨先正之受诬。庶几吾道乃伸。使诸生而增气。进退无苟于前后。身名独完于始终。白屋黄扉。实均忧世之念。和风惠雨。潜收润物
东里集卷之十二 第 537H 页
之功。用则行而舍则藏。时有显晦。年弥高而德弥邵。士所瞻依。天不憖遗。夺之何速。邦其疹瘁。今也则亡。一身三达尊之兼。前古罕比。五贤二先生以后。此道复明。顾兹讲学之遗基。久为遁世之乐地。蓬蒿不入。烦鬼神守护之劳。松菊犹存。认杖屦逍遥之处。化行俗美。岂非观感之使然。山高水长。可想气像之在是。端宜俎豆之享。讵阙榱栋之营。章甫竞趋。谁非慕德之乡彦。少长咸集。半是负笈之门生。盖由謦欬之亲承。久而不忘。譬如日星之遍照。近者先瞻。或捐家产而拮据。不待官庇而鸠聚。欂栌侏儒之用。咸得其宜。庠序学校之规。取而为法。自有闻风而至者。争贺不日而成之。不烦役民。寔赖吾党二三子。足以庇士。何用广厦千万间。因举修梁。庸申善颂。抛梁东。窗外先看晓旭红。十里灵泉瞻望地。葱笼佳气绕行宫。抛梁西。无限城边百里溪。玉立千寻看气象。先生德与道高齐。抛梁南。三山环拱象台三。高风胜槩浑如昨。感慨时停过客骖。抛梁北。县庠咫尺弦歌作。鹤城山下路漫漫。五色云边瞻紫极。抛梁上。星斗炳然光万丈。斯文争仰老宗师。圣世曾推真宰相。抛梁下。诗书诵习宜冬夏。青衿粉领簇如云。彷佛春风生一座。伏愿
东里集卷之十二 第 537L 页
上梁之后。士林风动。儒化日新。摄斋以升。纵莫追于问业。循迹而慕。庶有资于希贤。幼而学壮而行。河汾之教授有序。入则孝出则悌。湖州之弟子可知。毋替进修之诚。益勉激昂之志。成一方之雅俗。倡万民之宾兴。
东里集卷之十二
 序
  
秋曹契屏序
岁在甲寅秋。不佞忝长秋部。郑公子济,睦公来之。曾已拜左右侍郎。余与两公皆生于万历丁巳。而月日差先后耳。三人今会于一曹。真可奇也。古称同僚有兄弟之义。契许之密。至于世讲而勿替。其笃厚之风如此。末世之知此道者盖寡。当其会于官次。联襟接席。吐露肝胆。亲密无小间矣。去职之后。莫相往来。愈久而愈疏。余尝慨然于此也。吾等三人同僚也。年又与之同。托契之深。岂比他人哉。噫。吾丁巳花甲几周矣。穷达有分。寿天不齐。零落迨半。在世者几希。在世而通籍立朝者。尤鲜少。立朝而致位金绯者。能几人哉。历数班行。指不多屈矣。吾等共际明时。接武花砖。而俱至于白首。则固已幸矣。而同席官曹。趁日相从。与之周旋于簿牒之暇。此则幸中之幸也。相与作而
东里集卷之十二 第 538H 页
曰。兹事奇又奇矣。不可以不识。遂作短屏。空其一帖而列书诸僚姓字官衔。属余记其事。于戏。是屏也实与常寻契会图有异。张诸壁间。坐卧其下。览诸僚之姓字。则恍若对晤一堂。念同庚之契好。则常思保其晚节。其协心共贞。期于尽瘁而不渝。义若兄弟。至于世讲而勿替者。未必不由此而始。诸君子盍于是勉之。
东里集卷之十二
 跋
  
先府君文集跋
先府君早承家庭之训。少负士林之望。 仁祖反正初。选入玉堂为正字。在经幄首尾八年。久掌丝纶。应制文字。多出于急遽间。而辞理俱美。辄脍炙人口。姜,王两诏使之来。远接使北渚金公辟于罢散中。时年尚未三十。幕中诸公。皆词苑哲匠。而见先君所制。皆瞠然让一头地。两使亦亟称之。其见推者如许。王考月沙文忠公。以经术佐 宣庙。黼黻王猷。立帜骚坛。天下皆知盛名。先府君与先伯父白洲公。接武湖堂。迭唱埙篪。大鸣国家之盛。世比之三苏。而仁不得寿。位不满德。无年之感。朝野之所共叹惜。则岂但不肖等含哀茹痛而已也。平日所著述。不为不多。而散失
东里集卷之十二 第 538L 页
于江都兵燹。呜呼痛哉。乱离稍定之后。裒集于槐院誊本中各样教文及传播于侪友间挽人赠行之什。并晚年所吟咏。而十不能一二。录为若干编。藏于家以待者。盖亦有意存焉。光阴荏苒。三十年于今。而不肖孤亦老衰且病矣。顾念既逸之遗篇。收合无期。而其所耳闻目见而记诵者。尚恐久益泯没。贻子孙无穷之恨。今始谋入梓寿其传。世之览此者。亦足以尝脔而知鼎。若其文章气象之超逸。非不肖孤所敢私自赞扬。谨略记其颠末如右云。
东里集卷之十二
 策问
  
[历法]
问。历者所以测天地之候。推日月之运。而为帝王授人时熙庶绩之具也。结绳之世。宜无此法。摄提单阏之见于古史者何欤。黄帝命容成造历。何所据而创欤。颛顼以孟春为元。何所推而定欤。置闰月而定四时。在璿玑而齐七政。唐虞之前。四时未定而七政未齐欤。三正之迭建。代各不同。轻重可言欤。太初之颁行。始于汉代。建议者谁欤。降而后世。渐失其妙。愈密而愈差。则其中亦有灼见明言而不违于古者欤。崔浩多讥前失。而谬于五星之聚井。淳风校成新法。而预知日食之当既。术有深浅而然欤。惟我国家最重
东里集卷之十二 第 539H 页
历象。钦敬有阁。观象置监。其于窥测之方。靡不用极。而近年以来。未免有差误之失。日月之薄蚀。昼夜之长短。示有众议之异同。故自今年。始用时宪历法。而节候有所早晚。刻数有所减缩。此果阴阳之气。有古今之殊欤。抑亦占候之法。有精粗之异欤。如欲不失其正而为后世通行之规。则其道何由。愿闻子诸生的确之论。
[物华天宝]
问。古人曰物华天宝。盖天之钟美而特异于众物者。皆谓之宝也。其所以为宝者。亦有大小轻重之可言欤。五玉著于虞书。三金出于禹贡。宝之为用古矣。荆璞三献。而未免刖足。明月暗投。而至于按剑者何欤。隋侯之珠。则为报恩之资。垂棘之璧。终启假途之祸。同是宝也。而得失之不同何欤。完璧而归者谁欤。却金不受者谁欤。古之论宝者。不一其端。圣人之德。无待于位。人君之道。不止于信。而必称之以大者。其义安在。诸侯之殃。匹夫之罪。皆可得而言欤。宋人不贪。果无所愧。楚国惟善。无亦近誇。齐臣照千里。而惠王怀惭。魏侯美山河。而吴起有言。亦可闻其详欤。大抵所贵乎宝者。为其异于物也。物之异于物者。尚以为宝。况有大于物者乎。当今之世。岂独无宝也哉。山川
东里集卷之十二 第 539L 页
之气。必有所钟。其所特异者。果在于物耶。席上之珍。椟中之玉。求之而不得欤。得之而不为宝欤。何以则宝得其宝而为国家之瑞耶。诸生待价者也。沽之在今日。盍各言其志。
[正心窒欲求言育才]
王若曰。予闻古人进戒于君。以正心窒欲求言育才为言。修身治国之要。固无大于斯四者欤。晋文之不正而能伯诸侯。汉武之多欲而能攘四夷。东京之世。累求直言。而竟未禁宦寺之横恣。赵宋之时。诸贤辈出。而亦无救国势之委靡。其故何欤。予以寡昧。叨承基绪。夙夜之所存戒者。无非修身治国之要。非不正心。而未见正朝廷之化。非不窒欲。而未著崇节俭之效。岂予之所以正心窒欲者。有所未至而然欤。遇灾求助。非不切矣。而谠言不闻。设教劝课。非不勤矣。而士习日偷。岂予之所以求言育才者。亦有所未尽而然欤。何以则使四者各尽其道。能致国家平明之治欤。子大夫勿拘科臼。悉陈无隐。
[文武并用]
王若曰。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此有国之不可阙一者也。风后为相。力牧为将。上古之世。亦有文武之分欤。舞干羽于两阶。敷文命于四海。而不言武备者何欤。周公制礼乐。太公修兵法。而文武备矣。八百之业。
东里集卷之十二 第 540H 页
始基于是欤。表章六经。征伐四夷。可谓并用文武。而终致海内虚耗者何欤。光武拨乱中兴。而息马论道。唐宗百战创业。而偃武修文。此果得长久之术欤。至于宋朝。文教大行。而武略不竞。以至衰微。此由于偏废之失欤。我东方自三国至本朝。亦有文武并用之可言者欤。予以否德。叨承丕绪。夙夜讲究。不出于斯二途。培养文士。而有讲习课试之法。训鍊卒伍。而有考阅激赏之规。其于作成之道。非不勤矣。章甫未通经术。而朝乏黼黻之才。介冑专昧韬略。而国无干城之倚。贲饰治道者谁欤。捍御外侮者谁欤。彬彬文学。赳赳武夫。不少概见于世。此由古今不相及而然欤。抑由教育失其要而然欤。何以则文武备具之臣。蔚然辈出。并用于时。而以臻长治久安之盛欤。子大夫具各悉著于篇。
[勤政纳谏]
王若曰。帝王为治之道。不过曰勤政纳谏而已。殷宗之不敢荒宁。周王之无好逸豫。大禹之舍己从人。帝舜之从谏弗咈。卓乎无以议为。汉光武之夜分乃寐。宋太宗之日中未食。文帝之止辇受言。宣宗之焚香读疏。亦可谓能尽其道。而治不古若何欤。予以否德。叨承丕绪。躬亲万几。不敢自逸。广求直言。戒存自用。
东里集卷之十二 第 540L 页
一念图治。七年于兹。夫何政非不勤。而未免玩愒之习。谏非不从。而或乖虚受之量。事不从心。治未食效。是未知世道日下。不可有为而然欤。抑予徒有愿治之心。而未尽为治之本而然欤。如欲庶绩其凝。嘉言罔伏。以底从欲之治。其道何由。子大夫具各悉著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