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1a 页 WYG1150-035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东莱别集卷十六 宋 吕祖谦 撰
师友问荅
与朱侍讲荅问
太极图义质疑
无声无臭而造化之枢纽品汇之根柢系焉
太极即造化之枢纽品汇之根柢也恐多系焉两字
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诚者圣人之本物之终始而
东莱别集卷十六 宋 吕祖谦 撰
师友问荅
与朱侍讲荅问
太极图义质疑
无声无臭而造化之枢纽品汇之根柢系焉
太极即造化之枢纽品汇之根柢也恐多系焉两字
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诚者圣人之本物之终始而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1b 页 WYG1150-0350b.png
命之道也动而生阳诚之通也继之者善万物之所
资始也静而生阴诚之复也成之者性万物各正其
性命也
以动而生阳为继之者善静而生阴为成之者性恐有
分截之病通书上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
之者性也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却自浑全
太极道也阴阳器也
此固非世儒精粗之论然似有形容太过之病
资始也静而生阴诚之复也成之者性万物各正其
性命也
以动而生阳为继之者善静而生阴为成之者性恐有
分截之病通书上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
之者性也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却自浑全
太极道也阴阳器也
此固非世儒精粗之论然似有形容太过之病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2a 页 WYG1150-0351a.png
太极立则阳动阴静而两仪分
太极无未立之时立之一字语恐未莹
然五行之生随其气质而所禀不同所谓各一其性
也各一其性则各具一太极而气质自为阴阳刚柔
又自为五行矣
五行之生随其气质而所禀不同所谓各一其性则只
说得气禀使果识所谓各正者则人物之分必不至混
然无别矣下文所云则其所谓生之谓性者语虽似而
太极无未立之时立之一字语恐未莹
然五行之生随其气质而所禀不同所谓各一其性
也各一其性则各具一太极而气质自为阴阳刚柔
又自为五行矣
五行之生随其气质而所禀不同所谓各一其性则只
说得气禀使果识所谓各正者则人物之分必不至混
然无别矣下文所云则其所谓生之谓性者语虽似而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2b 页 WYG1150-0351b.png
意差此则立义甚精
公都子问性无善章是乃仁义礼智之具乎性者也
性之中有是四者而已有外则非天心矣
此章所谓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铄如
陵铄之铄盖言仁义礼智非自外来加我实我所固有
也性之德也若云性之中有是四者而已有外则非天
心矣恐与文义不相恊
富岁子弟多赖章口耳目丽乎气故有形者皆得其
公都子问性无善章是乃仁义礼智之具乎性者也
性之中有是四者而已有外则非天心矣
此章所谓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铄如
陵铄之铄盖言仁义礼智非自外来加我实我所固有
也性之德也若云性之中有是四者而已有外则非天
心矣恐与文义不相恊
富岁子弟多赖章口耳目丽乎气故有形者皆得其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3a 页 WYG1150-0351c.png
同而心则宰之者也形而上者也故其所向者反隔
于有形而莫之能通反躬而去其蔽则斯见其大同
者矣
推其所以然则固如此然孟子之意恐只是举口耳目
同然分明处使人自显推隐反求其心之所同然耳
牛山之木章自旦而往其昼之所为则无非害之者
矣
解旦昼文义恐费力旦昼犹俗语所谓朝日云尔
于有形而莫之能通反躬而去其蔽则斯见其大同
者矣
推其所以然则固如此然孟子之意恐只是举口耳目
同然分明处使人自显推隐反求其心之所同然耳
牛山之木章自旦而往其昼之所为则无非害之者
矣
解旦昼文义恐费力旦昼犹俗语所谓朝日云尔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3b 页 WYG1150-0351d.png
已上并孟子
中则无不正仁则无不义此语甚善但专指中与仁为
静却似未安窃详本文云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
静是静者用之源而中正仁义之主也
五行顺施地道之所以立也中正仁义人道之所以
立也
五行顺施恐不可(阙/)以地道言之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亦似不必加中正字立人之道统而言之仁义而已自
中则无不正仁则无不义此语甚善但专指中与仁为
静却似未安窃详本文云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
静是静者用之源而中正仁义之主也
五行顺施地道之所以立也中正仁义人道之所以
立也
五行顺施恐不可(阙/)以地道言之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亦似不必加中正字立人之道统而言之仁义而已自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4a 页 WYG1150-0352a.png
圣人所以立人极者言之则曰中正仁义焉文意自不
相袭
□者阳之动也○之用所以行也□者阴之静也○
之体所以立也□者□之根也□者□之根也
无极二五理一分殊
理一分殊之语恐不当用于此
非中则正无所取非仁则义无以行
未详
相袭
□者阳之动也○之用所以行也□者阴之静也○
之体所以立也□者□之根也□者□之根也
无极二五理一分殊
理一分殊之语恐不当用于此
非中则正无所取非仁则义无以行
未详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4b 页 WYG1150-0352b.png
阳也刚也仁也□也物之始也阴也柔也义也□也
物之终也
后章云太极之妙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动静相涵仁义
不偏未有截然不相入而各为一物者也此语甚善似
不必以阴阳刚柔仁义相配
中庸集解质疑
自其天地之位而以中言之自其万物之育而以和言
之区别固未有害也深观其所从来则天地之所以位
物之终也
后章云太极之妙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动静相涵仁义
不偏未有截然不相入而各为一物者也此语甚善似
不必以阴阳刚柔仁义相配
中庸集解质疑
自其天地之位而以中言之自其万物之育而以和言
之区别固未有害也深观其所从来则天地之所以位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5a 页 WYG1150-0352c.png
万物之所以育盖有不可析者子思曰致中和天地位
焉万物育焉龟山曰中故天地位焉和故万物育焉参
观二者之论则气象自可见矣与孟子论始终条理
似不类(知之在先然后行其所/知以终之此自当剖判)
中庸不可能一章章句可疑处恐是立语太高(如有能/斯有为)
(之者则与/道二矣)不可以为道其末云然则道终不可为乎曰
自道言之执柯伐柯犹以为远也自学者观之则所谓
求仁者其可废乎如此说破却似无病
焉万物育焉龟山曰中故天地位焉和故万物育焉参
观二者之论则气象自可见矣与孟子论始终条理
似不类(知之在先然后行其所/知以终之此自当剖判)
中庸不可能一章章句可疑处恐是立语太高(如有能/斯有为)
(之者则与/道二矣)不可以为道其末云然则道终不可为乎曰
自道言之执柯伐柯犹以为远也自学者观之则所谓
求仁者其可废乎如此说破却似无病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5b 页 WYG1150-0352d.png
鬼神之为德鸢飞鱼跃两章平处看未出却望批教
达道达德两章细读婺本文句有脱漏不相属处诚如来
谕但困而知勉强而行勇也殊未能达如汤天锡之勇
曾子孟子所谓大勇岂困而知勉强而行者乎(如学而/知之利)
(而行之也似未安仁者安仁智者利仁此则有轻重中/庸论智仁勇总结之曰三者天下之达德恐不可分轻)
(重浅/深也)
至诚无息解云诚自成也非有假于物也而其动以天
故无息前此盖疑而其动以天一句下文云无息者诚
达道达德两章细读婺本文句有脱漏不相属处诚如来
谕但困而知勉强而行勇也殊未能达如汤天锡之勇
曾子孟子所谓大勇岂困而知勉强而行者乎(如学而/知之利)
(而行之也似未安仁者安仁智者利仁此则有轻重中/庸论智仁勇总结之曰三者天下之达德恐不可分轻)
(重浅/深也)
至诚无息解云诚自成也非有假于物也而其动以天
故无息前此盖疑而其动以天一句下文云无息者诚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6a 页 WYG1150-0353a.png
之体也不息所以体诚也既曰无息者诚之体则其动
即天也若下以字则已是不息所以体诚矣
不尊不信一章经文云下焉者虽善不尊龟山解云三
代而下卑陋而不尊卑陋二字恐与经文善字相妨若
改定云三代而上远而无徵三代而下近而不尊颇似
稳当(如汉人所谓亲见扬子/云状猊不能动人之意)
荅朱侍讲所问
子在川上范内翰记程子之言指此逝者为道体龟
即天也若下以字则已是不息所以体诚矣
不尊不信一章经文云下焉者虽善不尊龟山解云三
代而下卑陋而不尊卑陋二字恐与经文善字相妨若
改定云三代而上远而无徵三代而下近而不尊颇似
稳当(如汉人所谓亲见扬子/云状猊不能动人之意)
荅朱侍讲所问
子在川上范内翰记程子之言指此逝者为道体龟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6b 页 WYG1150-0353b.png
山以不逝者为道体同异如何
龟山之论疑未完粹维天之命于穆不已贞也所谓道
体也若曰知逝者如斯则知有不逝者异乎此是犹曰
不已者如斯则知有贞者异乎此其可乎
脩道之谓教自明诚谓之教两教字同否其说如何
明道伊川说脩道自不同吕杨游氏皆附明道说古
注亦然但下文不相属又与明诚处不相贯不知如何
脩道之谓教设教者也自明诚谓之教由教以成者也
龟山之论疑未完粹维天之命于穆不已贞也所谓道
体也若曰知逝者如斯则知有不逝者异乎此是犹曰
不已者如斯则知有贞者异乎此其可乎
脩道之谓教自明诚谓之教两教字同否其说如何
明道伊川说脩道自不同吕杨游氏皆附明道说古
注亦然但下文不相属又与明诚处不相贯不知如何
脩道之谓教设教者也自明诚谓之教由教以成者也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7a 页 WYG1150-0353c.png
教字本同但所从言之异耳天下皆不失其性则教不
必设道不必脩惟自诚明者不能人人而然故为此脩
道设教然后人始得由此教故自明而至于诚也使道
之不脩设教有所偏则由教者亦必有所差安能自明
而至于诚乎二程诸家脩道之说或主乎设教或主乎
为此而设教(如言已失其本性故脩而/求复之此言为此而设教)其归趣则一而已
中和之中与中庸之中有同异否(遗书十八卷所谓/中之道与在中之)
(义何/别)
必设道不必脩惟自诚明者不能人人而然故为此脩
道设教然后人始得由此教故自明而至于诚也使道
之不脩设教有所偏则由教者亦必有所差安能自明
而至于诚乎二程诸家脩道之说或主乎设教或主乎
为此而设教(如言已失其本性故脩而/求复之此言为此而设教)其归趣则一而已
中和之中与中庸之中有同异否(遗书十八卷所谓/中之道与在中之)
(义何/别)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7b 页 WYG1150-0353d.png
中和之中以人言也(喜怒哀乐之未/发就人上说)中庸之中以理言
也(统论中/之道)遗书所论在中之义盖当喜怒哀乐之未
发此时则在中也
参前倚衡指何物而言
诚之形行之著也
艮背之指在学者当如何用
艮背之义在学者用之莫若止其所有所止则外物之
交乎前不能止之故夫子释彖之辞不曰艮其背而曰
也(统论中/之道)遗书所论在中之义盖当喜怒哀乐之未
发此时则在中也
参前倚衡指何物而言
诚之形行之著也
艮背之指在学者当如何用
艮背之义在学者用之莫若止其所有所止则外物之
交乎前不能止之故夫子释彖之辞不曰艮其背而曰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8a 页 WYG1150-0354a.png
艮其止其意可见
仁字之义如何周子以爱言之程子以公言之谢子
以觉言之三者孰近程子言仁性也爱情也岂可专
以爱为仁又曰或谓训人训觉者皆非也然则言爱
言觉者皆非耶孟子曰仁人心也前辈以为言仁之
切无如此者其说安在且程子以为性孟子以为心
其不同者又何邪
指其用则曰爱指其理则曰公指其端则曰觉学者由
仁字之义如何周子以爱言之程子以公言之谢子
以觉言之三者孰近程子言仁性也爱情也岂可专
以爱为仁又曰或谓训人训觉者皆非也然则言爱
言觉者皆非耶孟子曰仁人心也前辈以为言仁之
切无如此者其说安在且程子以为性孟子以为心
其不同者又何邪
指其用则曰爱指其理则曰公指其端则曰觉学者由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8b 页 WYG1150-0354b.png
此皆可以知仁若直以爱以觉为仁则不识仁之体此
所以非之孟子曰仁人心也此则仁之体也程子以为
性非与孟子不同盖对情而言情之所发不可言心(如/遗)
(书所谓自性之有动者谓之情/不曰自心之有动者谓之情)程子之言非指仁之体
特言仁属乎性尔(有未是处望/一一指教)
又夷齐之逃盖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平日规模自如此
此所以为圣之清也程子之言秪是平论事理耳
太伯端委以治吴则断发文身自是仲雍事苏氏所
所以非之孟子曰仁人心也此则仁之体也程子以为
性非与孟子不同盖对情而言情之所发不可言心(如/遗)
(书所谓自性之有动者谓之情/不曰自心之有动者谓之情)程子之言非指仁之体
特言仁属乎性尔(有未是处望/一一指教)
又夷齐之逃盖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平日规模自如此
此所以为圣之清也程子之言秪是平论事理耳
太伯端委以治吴则断发文身自是仲雍事苏氏所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9a 页 WYG1150-0354c.png
引汉明帝唐玄宗却不相当诗称王季因心则友则友
其兄推此心也太伯而不去王季必有所不敢居矣明
帝玄宗则以位为乐者也东海王让帝方晦迹以避猜
疑决无推挽不容释之患又何烦高举远引乎
富而可求一章旧从上蔡说近看伊川经解为长盖上
蔡以命言(天下之士徒能言富不可/求夫子则知真不可求)伊川以义言圣人
分上固不必论命也
将尧舜事业横在胸中此傅说所谓有其善者也孔子
其兄推此心也太伯而不去王季必有所不敢居矣明
帝玄宗则以位为乐者也东海王让帝方晦迹以避猜
疑决无推挽不容释之患又何烦高举远引乎
富而可求一章旧从上蔡说近看伊川经解为长盖上
蔡以命言(天下之士徒能言富不可/求夫子则知真不可求)伊川以义言圣人
分上固不必论命也
将尧舜事业横在胸中此傅说所谓有其善者也孔子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9b 页 WYG1150-0354d.png
梦见周公则心潜诚笃寤寐无间者也
传不习乎恐秪是不习而传与人盖三者皆是与人际
接之事知用之难而惧动之差曾子用密察之功也
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其有所试矣在事不
在己也斯民也三代所以直道而行也言三代之俗毁
誉皆由直道亦未尝以己参之也夫子伤当时毁誉乱
真故示之以吾心而复慨然怀先王之旧俗也不言毁
者盖如易象举上文包下句以誉包毁语势当然(只语/势当)
传不习乎恐秪是不习而传与人盖三者皆是与人际
接之事知用之难而惧动之差曾子用密察之功也
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其有所试矣在事不
在己也斯民也三代所以直道而行也言三代之俗毁
誉皆由直道亦未尝以己参之也夫子伤当时毁誉乱
真故示之以吾心而复慨然怀先王之旧俗也不言毁
者盖如易象举上文包下句以誉包毁语势当然(只语/势当)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1150-0355a.png
(然便可见元者善之长意但拈出则/味却薄盖矢口自如此不是特地也)班固归于上之人
推本而言亦在其中第章指未必如此
脩道之谓教依吕杨说甚稳
仁说窃谓已分上功夫与语学者不同精讲明辨剖析
毫釐(阙/)不留一字之义此已分上功夫也若语学者圣
贤门中多是指示下手处或拈出亲切处鲜有正言其
体者所谓辅之翼之使自得之也命辞立言欲使学者
有所向望大是难事固有立言者所见本不差秪缘未
推本而言亦在其中第章指未必如此
脩道之谓教依吕杨说甚稳
仁说窃谓已分上功夫与语学者不同精讲明辨剖析
毫釐(阙/)不留一字之义此已分上功夫也若语学者圣
贤门中多是指示下手处或拈出亲切处鲜有正言其
体者所谓辅之翼之使自得之也命辞立言欲使学者
有所向望大是难事固有立言者所见本不差秪缘未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10b 页 WYG1150-0355b.png
熟到得流布语下生病者多矣此易传所以不轻出
改定仁说比去岁本殊完粹言仁录所疑如论未知焉
得仁等处科条极精密又所云思虑语言躬行皆不可废
但欲实到即须躬行非是道理全不可思量讲说此诚
不可易之论深中谈玄之病然(阙/) 却有惩创太过
处凡言仁录中仁道无穷非思虑言语可尽之类固有
过高处恐不必例看疑之冥然莫觉悚动乎中之类非
指言仁体似不必疑之盖无所归宿则诚不可若所谓
改定仁说比去岁本殊完粹言仁录所疑如论未知焉
得仁等处科条极精密又所云思虑语言躬行皆不可废
但欲实到即须躬行非是道理全不可思量讲说此诚
不可易之论深中谈玄之病然(阙/) 却有惩创太过
处凡言仁录中仁道无穷非思虑言语可尽之类固有
过高处恐不必例看疑之冥然莫觉悚动乎中之类非
指言仁体似不必疑之盖无所归宿则诚不可若所谓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1150-0355c.png
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固有非言语所可尽者也以觉
为仁则诚不可若所谓天民之先觉固非觉字不道著
也大抵论学之难其高者其病堕于玄虚就平者其末
流于章句校二者之失高者便入于异端平者浸失其
传犹为勤训故惇行义轻重不同然要皆是偏耳如寄
示诸说固足以深救穷大失其所居无所倚著之病然
天下事未尝无对惩创太过独不思倚著之病乎执中
之难深愿体之五六年每见诲示下而复高高而复下
为仁则诚不可若所谓天民之先觉固非觉字不道著
也大抵论学之难其高者其病堕于玄虚就平者其末
流于章句校二者之失高者便入于异端平者浸失其
传犹为勤训故惇行义轻重不同然要皆是偏耳如寄
示诸说固足以深救穷大失其所居无所倚著之病然
天下事未尝无对惩创太过独不思倚著之病乎执中
之难深愿体之五六年每见诲示下而复高高而复下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1150-0355d.png
非饱经历真切磨何以臻此用功之实进德之新于此
可窥然惓惓之意犹谓要必中立不倚则虑所终稽所
敝无传习之舛不识如何
晁景迂其学固杂然质厚而句法少穿凿可取者固多
也大抵比方前辈议论虽各有疵然要可养忠厚革嚣
浮自当兼存也
又诗说辨疑
思无邪放郑声区区朴直之见只守此两句纵有他说
可窥然惓惓之意犹谓要必中立不倚则虑所终稽所
敝无传习之舛不识如何
晁景迂其学固杂然质厚而句法少穿凿可取者固多
也大抵比方前辈议论虽各有疵然要可养忠厚革嚣
浮自当兼存也
又诗说辨疑
思无邪放郑声区区朴直之见只守此两句纵有他说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1150-0356a.png
所不敢从也(论语集注解思无邪一段虽说得行终不/若旧说之省力至于放郑声一句决与郑)
(渔仲之说/不可两立)横渠谓夫子自卫反鲁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后伶人贱工识乐之正及鲁益衰三桓僣窃自太师而
下皆知散之四方圣人俄顷之助功化如此若如郑渔
仲之说是孔子反使雅郑淆乱然则正乐之时师挚之
徒便合入河入海矣可一笑也集传所以误取渠仲与
石虎语虽无复君臣之礼然粗朴愚戆终是爱君今北
人痛惜亲戚之不可救药其语往往似骂其实爱之切
(渔仲之说/不可两立)横渠谓夫子自卫反鲁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后伶人贱工识乐之正及鲁益衰三桓僣窃自太师而
下皆知散之四方圣人俄顷之助功化如此若如郑渔
仲之说是孔子反使雅郑淆乱然则正乐之时师挚之
徒便合入河入海矣可一笑也集传所以误取渠仲与
石虎语虽无复君臣之礼然粗朴愚戆终是爱君今北
人痛惜亲戚之不可救药其语往往似骂其实爱之切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1150-0356b.png
也忽是正嫡又资质愿善国人深怜之故刺如是之多
不可作欺善怕恶看也宋玉登徒子赋用遵大路之语
左传韩起解褰裳之义均为他书之引诗者也皆非诗
之本说也今集传一则采之一则以断章而弃之(谓韩/起之)
(言非诗之本说则登徒/子赋亦可如此说也)无乃犹以同异为取舍乎此却
须深加省察若措之事业如此则甚害事也或喜渔仲
之说方锐乞且留此纸数年之后试取一观之恐或有
可采耳
不可作欺善怕恶看也宋玉登徒子赋用遵大路之语
左传韩起解褰裳之义均为他书之引诗者也皆非诗
之本说也今集传一则采之一则以断章而弃之(谓韩/起之)
(言非诗之本说则登徒/子赋亦可如此说也)无乃犹以同异为取舍乎此却
须深加省察若措之事业如此则甚害事也或喜渔仲
之说方锐乞且留此纸数年之后试取一观之恐或有
可采耳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1150-0356c.png
与张荆州问论语孟子说所疑
十世可知章若夫自嬴秦氏废先王之典而一出
于私意之所为有王者作其于继承之际非损益之
可言直当尽变革之宜而已(低字者并/南轩本说)
以大(阙/)观之因时会通以行典礼其损其益百世可知
也或少润色之或尽变革之盖莫不在其中矣恐不必
特然拈出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章不以其道得处富贵则不处
十世可知章若夫自嬴秦氏废先王之典而一出
于私意之所为有王者作其于继承之际非损益之
可言直当尽变革之宜而已(低字者并/南轩本说)
以大(阙/)观之因时会通以行典礼其损其益百世可知
也或少润色之或尽变革之盖莫不在其中矣恐不必
特然拈出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章不以其道得处富贵则不处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1150-0356d.png
不以其道得去贫贱则不去
恐于本文未恊
朝闻道章闻道则不忍斯须而离于道安常顺理虽
夕死可矣
伊川曰人不可以不知道苟得闻道虽死可也辞义最
完若谓安常顺理虽夕死可矣闻道者固如此但于文
义为不恊似是惩艾异端了此一大事之说故发此义
然深味伊川之语自与异端惊怪超悟之论判然不同
恐于本文未恊
朝闻道章闻道则不忍斯须而离于道安常顺理虽
夕死可矣
伊川曰人不可以不知道苟得闻道虽死可也辞义最
完若谓安常顺理虽夕死可矣闻道者固如此但于文
义为不恊似是惩艾异端了此一大事之说故发此义
然深味伊川之语自与异端惊怪超悟之论判然不同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1150-0357a.png
自不必惩艾也
能以礼让章谓虽繁文末节具存而躬率者不先则
其本既亡矣而何以谓之礼乎
上篇所云为礼而不敬临丧而不哀则其繁文末节虽
多亦何以观此语却稳盖就其人分上说既不知本则
所为无非繁文末节也若施之于此章则似未安此章
之意恐是不能以礼让其本既亡矣则其为国也将如
礼何礼未尝亡也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故也
能以礼让章谓虽繁文末节具存而躬率者不先则
其本既亡矣而何以谓之礼乎
上篇所云为礼而不敬临丧而不哀则其繁文末节虽
多亦何以观此语却稳盖就其人分上说既不知本则
所为无非繁文末节也若施之于此章则似未安此章
之意恐是不能以礼让其本既亡矣则其为国也将如
礼何礼未尝亡也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故也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1150-0357b.png
宰予昼寝章而又谓今吾于人听言观行而勉之以
改是
于予与改是盖言因宰我而改此观人之法所以深厉
之也若曰勉之以改是则文意似不平直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章曰性又曰天道者兼体用合
天人而明之也
自人言之则曰性自理言之则曰天道天人本无二然
有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者焉所以合天人而明之
改是
于予与改是盖言因宰我而改此观人之法所以深厉
之也若曰勉之以改是则文意似不平直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章曰性又曰天道者兼体用合
天人而明之也
自人言之则曰性自理言之则曰天道天人本无二然
有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者焉所以合天人而明之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1150-0357c.png
也谓之兼体用则未安以性为体而以天道为用可乎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章二子者于其所为胸中休休
然初无一毫介于其间亦率夫天理之常而已
恶恶之心所过者化无复凝滞盖其所恶在事不在己
怨之所以希也然当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之时恐
难以胸中休休然形容之盖阴阳惨舒各有气象如雷
霆震击固随即开霁然雷霆只可谓之雷霆不可谓之
春风和气也夷齐之恶恶固皆天理然终是有圣之清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章二子者于其所为胸中休休
然初无一毫介于其间亦率夫天理之常而已
恶恶之心所过者化无复凝滞盖其所恶在事不在己
怨之所以希也然当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之时恐
难以胸中休休然形容之盖阴阳惨舒各有气象如雷
霆震击固随即开霁然雷霆只可谓之雷霆不可谓之
春风和气也夷齐之恶恶固皆天理然终是有圣之清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1150-0357d.png
意思必如孔子乃可谓之率夫天理之常也
孰谓微生高直章乞醯之事若不失于欺伪则失之
于姑息
恐只有委曲姑息之病
巧言令色足恭章是皆常人之所安行而不以为耻
者
此句待世太轻巧言匿怨之类常人固多不免然其间
岂无知其非者但为已不切视之悠悠不以为耻耳(阙/)
孰谓微生高直章乞醯之事若不失于欺伪则失之
于姑息
恐只有委曲姑息之病
巧言令色足恭章是皆常人之所安行而不以为耻
者
此句待世太轻巧言匿怨之类常人固多不免然其间
岂无知其非者但为已不切视之悠悠不以为耻耳(阙/)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16a 页 WYG1150-0358a.png
之以常人所安行则不可
已上并论语
中也养不中章开其明而祛其惑
此句已涉教恐当删
大人不失赤子之心章大人能反之者也所谓自明
而诚者也若夫上智生知之圣则赤子之心元不丧
失所谓自诚而明者也
大与圣对言之则有等级若曰大人与天地合其德与
已上并论语
中也养不中章开其明而祛其惑
此句已涉教恐当删
大人不失赤子之心章大人能反之者也所谓自明
而诚者也若夫上智生知之圣则赤子之心元不丧
失所谓自诚而明者也
大与圣对言之则有等级若曰大人与天地合其德与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16b 页 WYG1150-0358b.png
日月合其明则非圣人莫能与此盖自充实辉光以上
皆可通谓之大人也谓之不失赤子之心则反之而
不失者与元不丧失者皆可包矣恐不必区别(阙/)
君子深造之以道章资者凭藉据依之谓(阙/)
资固为凭藉兼资养资用之意其义乃完(阙/)
仲尼亟称于水章然则其在人也本安在乎仁是也
著书与讲说不同与学者讲说以此指示之可也若解
释此章则似不须推至此止就本文发明使其玩索为
皆可通谓之大人也谓之不失赤子之心则反之而
不失者与元不丧失者皆可包矣恐不必区别(阙/)
君子深造之以道章资者凭藉据依之谓(阙/)
资固为凭藉兼资养资用之意其义乃完(阙/)
仲尼亟称于水章然则其在人也本安在乎仁是也
著书与讲说不同与学者讲说以此指示之可也若解
释此章则似不须推至此止就本文发明使其玩索为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17a 页 WYG1150-0358c.png
善若引而伸之太尽则味薄而观者不甚得力语孟解
中此比颇多姑举其一尔
诗亡然后春秋作章春秋作于隐公适当雅亡之后
故曰诗亡然后春秋作
文定之说颇似费力变风讫于陈灵至孔子之时诗之
亡久矣其曰诗亡然后春秋作盖指笔削春秋之时非
谓春秋之所始也诗既亡则人情不止于礼义天下无
复公好恶春秋所以不得不作欤
中此比颇多姑举其一尔
诗亡然后春秋作章春秋作于隐公适当雅亡之后
故曰诗亡然后春秋作
文定之说颇似费力变风讫于陈灵至孔子之时诗之
亡久矣其曰诗亡然后春秋作盖指笔削春秋之时非
谓春秋之所始也诗既亡则人情不止于礼义天下无
复公好恶春秋所以不得不作欤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17b 页 WYG1150-0358d.png
君子之泽章小人对君子而小者其在上为政亦未
尝不流泽也
善之薰陶恶之污染流芳遗臭皆不能遽息观纣之俗
至康王犹未殄则小人之泽五世而斩者可见矣小人
正是与君子善恶相反者恐非对君子而小者也
逢蒙学射于羿章程子曰孟子取庾公之斯不背师
之意然人须就上理会事君之义当如何然则果何
如哉盖亦曰审其重轻而已矣
尝不流泽也
善之薰陶恶之污染流芳遗臭皆不能遽息观纣之俗
至康王犹未殄则小人之泽五世而斩者可见矣小人
正是与君子善恶相反者恐非对君子而小者也
逢蒙学射于羿章程子曰孟子取庾公之斯不背师
之意然人须就上理会事君之义当如何然则果何
如哉盖亦曰审其重轻而已矣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18a 页 WYG1150-0359a.png
按遗书此段(阙/)戒人寻枝摘叶言孟子只是取庾公之
斯不背师之意人却节外生事须就上理会事君之义
当何如盖戒学者不领本意而展转滋蔓也上下文极
分明细读可见
君子所以异于人章人而妄则何以异于庶物哉此
非疾而诋之之辞言其理然也又曰而横逆之至则
非所患也虽非所患然自反之功则无穷也
此章所云如此则与禽兽何择焉于禽兽又何难焉虽
斯不背师之意人却节外生事须就上理会事君之义
当何如盖戒学者不领本意而展转滋蔓也上下文极
分明细读可见
君子所以异于人章人而妄则何以异于庶物哉此
非疾而诋之之辞言其理然也又曰而横逆之至则
非所患也虽非所患然自反之功则无穷也
此章所云如此则与禽兽何择焉于禽兽又何难焉虽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18b 页 WYG1150-0359b.png
非疾而诋之然所谓并秋杀尽见者也如有一朝之患
则君子不患矣意盖在上文谓若有前面许多功夫到
得非仁无为非礼无行地位则虽横逆之至非所患矣
所谓旡妄之疾勿药有喜也大意欲学者移畏外患之
心而笃志于内脩耳恐不须添虽非所患然自反之功
则无穷也两句
尧舜与人同耳章圣人虽独尽其道而立则俱立达
则俱达未尝不与人同也故曰尧舜与人同耳
则君子不患矣意盖在上文谓若有前面许多功夫到
得非仁无为非礼无行地位则虽横逆之至非所患矣
所谓旡妄之疾勿药有喜也大意欲学者移畏外患之
心而笃志于内脩耳恐不须添虽非所患然自反之功
则无穷也两句
尧舜与人同耳章圣人虽独尽其道而立则俱立达
则俱达未尝不与人同也故曰尧舜与人同耳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19a 页 WYG1150-0359c.png
(阙/)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20a 页 WYG1150-0360a.png
命而已矣似未亲切如孟子论三子不同道其趋一也
一者何也曰仁也仁字上更难添语言若云一者何也
曰由仁而已矣则可乎
万章问伊尹章谓非予觉之而谁者非不让也理固
若是也(又云谓以尧舜之道要汤者言伊尹行尧舜/之道而汤往致之耳非伊尹有要汤之心也)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20b 页 WYG1150-0360b.png
(若行道于此而要君之聘/于彼则岂所谓道者哉)
理固若是然亦有任之意
因其问伊尹以割烹要汤故告之以伊尹所以致汤之
聘者非割烹也乃尧舜之道也政如子禽问夫子至是
邦必闻其政求之与子贡告以夫子之求之其诸异乎
人之求之与同意曰要曰求皆因问者之辞指之使知
在此不在彼尔以意逆志读之自可见不须更辨伊尹
有心无心于要也要字文义谓汤往致之亦颇费力
理固若是然亦有任之意
因其问伊尹以割烹要汤故告之以伊尹所以致汤之
聘者非割烹也乃尧舜之道也政如子禽问夫子至是
邦必闻其政求之与子贡告以夫子之求之其诸异乎
人之求之与同意曰要曰求皆因问者之辞指之使知
在此不在彼尔以意逆志读之自可见不须更辨伊尹
有心无心于要也要字文义谓汤往致之亦颇费力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21a 页 WYG1150-0360c.png
只是伊尹以尧舜之道自致汤之聘非枉已有求也
伯夷伊尹柳下惠章于恶声恶色视听不加焉则其
立心高而守已固矣
伯夷圣之清者也立心高而守已固恐说得颇轻
又云虽然以三子而论之伊尹其最高乎故于伯夷
之风则以为闻之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于柳下惠
之风则以为闻之者鄙夫宽薄夫敦而独不言伊尹
之风所被者广也
伯夷伊尹柳下惠章于恶声恶色视听不加焉则其
立心高而守已固矣
伯夷圣之清者也立心高而守已固恐说得颇轻
又云虽然以三子而论之伊尹其最高乎故于伯夷
之风则以为闻之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于柳下惠
之风则以为闻之者鄙夫宽薄夫敦而独不言伊尹
之风所被者广也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21b 页 WYG1150-0360d.png
三子似难分高下伊尹得时得位泽加于民所被者广
故独不言风耳
万章问不见诸侯章礼之所以谓之门者以其节之
不可越也
以君子所出入故曰门若谓节之不可越则说礼之防
亦得
告子湍水章惟人得二气之精五行之秀其虚明知
觉之心有以推之而万善可备以不失其天地之全
故独不言风耳
万章问不见诸侯章礼之所以谓之门者以其节之
不可越也
以君子所出入故曰门若谓节之不可越则说礼之防
亦得
告子湍水章惟人得二气之精五行之秀其虚明知
觉之心有以推之而万善可备以不失其天地之全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22a 页 WYG1150-0361a.png
故性善之名独归于人
自有以推之而下皆是推扩功夫所以尽其性也此章
方论性善恐未须说到此下文又云人之有不善何也
盖有是身则形得以拘之气得以汨之欲得以诱之而
情始乱情乱则失其性之正是以为不善也亦似未该
备品物流形参错不齐亦或有得气之偏驳而不善者
但其资始者则无不善耳
告子生之谓性章告子生之谓性之说以言夫各正
自有以推之而下皆是推扩功夫所以尽其性也此章
方论性善恐未须说到此下文又云人之有不善何也
盖有是身则形得以拘之气得以汨之欲得以诱之而
情始乱情乱则失其性之正是以为不善也亦似未该
备品物流形参错不齐亦或有得气之偏驳而不善者
但其资始者则无不善耳
告子生之谓性章告子生之谓性之说以言夫各正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22b 页 WYG1150-0361b.png
性命之际则可也
物与无妄所谓各正性命也告子生之谓性之说恐只
说得气禀使果识所谓各正者则人物之分必不至混
然无别矣下文所云则其所谓生之谓性者语虽似而
意亦差此则立义甚精
荅学者所问(时为博士/)
多士王曰又曰时予乃或言尔攸居
此恐是脱简
物与无妄所谓各正性命也告子生之谓性之说恐只
说得气禀使果识所谓各正者则人物之分必不至混
然无别矣下文所云则其所谓生之谓性者语虽似而
意亦差此则立义甚精
荅学者所问(时为博士/)
多士王曰又曰时予乃或言尔攸居
此恐是脱简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23a 页 WYG1150-0361c.png
吕刑简孚有众惟貌有稽无简不听简或以为简核
或以为简牍
恐是简牍大抵治狱案牍要得著实使众人孚信必须
察言观色稽之于貌然后得其实苟无案牍之明验
则不敢听所以畏天而不敢易也
至德以为道本与崇效天卑法地相类如何
至德以为道本乃所以为道之本也若曰至德乃道之
本则非
或以为简牍
恐是简牍大抵治狱案牍要得著实使众人孚信必须
察言观色稽之于貌然后得其实苟无案牍之明验
则不敢听所以畏天而不敢易也
至德以为道本与崇效天卑法地相类如何
至德以为道本乃所以为道之本也若曰至德乃道之
本则非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23b 页 WYG1150-0361d.png
信近于义如蒲人之盟不必复也历位与王驩言非
远辱也墨子之本无可宗也亦时中之义如何
信与恭皆可如此说下句似未通
利有攸往向说当作纯亦不已看恐亦有乘时有为
之意
随卦义看难立定说也
萃九五匪孚元永贞传曰苗民逆命帝乃诞敷文德
舜德非不至也盖有远近昏明之异故其归有先后
远辱也墨子之本无可宗也亦时中之义如何
信与恭皆可如此说下句似未通
利有攸往向说当作纯亦不已看恐亦有乘时有为
之意
随卦义看难立定说也
萃九五匪孚元永贞传曰苗民逆命帝乃诞敷文德
舜德非不至也盖有远近昏明之异故其归有先后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24a 页 WYG1150-0362a.png
岂苗虐腥闻有所格绝而气有不通感乎
政当看舜德已至犹自反之意不必深问苗民所以未
格
哀公问仁人不过乎物物恐是物则之物
物是物则之物但当深玩不过二字
孔子閒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
也地载神气神气风霆风霆流形庶物露生无非
教也向闻只是饥食渴饮毕竟未晓
政当看舜德已至犹自反之意不必深问苗民所以未
格
哀公问仁人不过乎物物恐是物则之物
物是物则之物但当深玩不过二字
孔子閒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
也地载神气神气风霆风霆流形庶物露生无非
教也向闻只是饥食渴饮毕竟未晓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24b 页 WYG1150-0362b.png
此章但当体察不必笺注
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如齐明盛服佩玉
和鸾无非教化如何
此类皆是
克知三有宅心灼见三有俊心知与见孰先后
互言之耳
又上蔡语八佾舞于庭不仁者之所为以雍彻不知
者之所为仁知何别
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如齐明盛服佩玉
和鸾无非教化如何
此类皆是
克知三有宅心灼见三有俊心知与见孰先后
互言之耳
又上蔡语八佾舞于庭不仁者之所为以雍彻不知
者之所为仁知何别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25a 页 WYG1150-0362c.png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所以为不仁相维辟公天子穆
穆奚取于三家之堂所以为不知
乾之九三不言龙何也
易不当如此看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因亲如何别
上蔡之说近之
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
不冤二者何以异
穆奚取于三家之堂所以为不知
乾之九三不言龙何也
易不当如此看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因亲如何别
上蔡之说近之
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
不冤二者何以异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25b 页 WYG1150-0362d.png
以史氏之辞论之则民自以为不冤者胜于天下无冤
民盖天下无冤民者所断皆当其罪罪人未必皆心服
也然以实考之则定国实不胜释之
需九五需于酒食贞吉传曰五以阳刚居中得正位
乎天位克尽其道矣五既以阳刚居中得正位乎天
位又何所需
在我既尽然后可以望于彼苟未能中正尽道而欲有
所需待无是理也
民盖天下无冤民者所断皆当其罪罪人未必皆心服
也然以实考之则定国实不胜释之
需九五需于酒食贞吉传曰五以阳刚居中得正位
乎天位克尽其道矣五既以阳刚居中得正位乎天
位又何所需
在我既尽然后可以望于彼苟未能中正尽道而欲有
所需待无是理也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26a 页 WYG1150-0363a.png
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明畏明威
如何
天理昭明可畏者皆我民之明威也
又或问相鼠诗说云疾恶不深则迁善不力窃谓人
之处世当平心待物不可有愤世疾邪之心今相鼠
诗何疾恶之甚也
相鼠诗说盖谓久染污俗者疾恶不深则不能自脱特
初学者之事耳若既脱污俗则当平心视物不可有愤
如何
天理昭明可畏者皆我民之明威也
又或问相鼠诗说云疾恶不深则迁善不力窃谓人
之处世当平心待物不可有愤世疾邪之心今相鼠
诗何疾恶之甚也
相鼠诗说盖谓久染污俗者疾恶不深则不能自脱特
初学者之事耳若既脱污俗则当平心视物不可有愤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26b 页 WYG1150-0363b.png
世疾邪之念也
又问善言德行德行如何可言
善言德行如人说自家中事自然分明
又问中和二字如何
中和二字更须玩味体会若只欲解说则前人之说固
多矣
又问所过者化不知是化人与自化
所过者化不必分自化与化人
又问善言德行德行如何可言
善言德行如人说自家中事自然分明
又问中和二字如何
中和二字更须玩味体会若只欲解说则前人之说固
多矣
又问所过者化不知是化人与自化
所过者化不必分自化与化人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27a 页 WYG1150-0363c.png
又问吕后欲王诸吕王陵固争平勃不争卒诛诸吕
不幸事功未遂平勃蚤死则此心将何以自明
如陈平之事虽使未济而死获谤于后世君子不憾也
君子所信者此心也若顾后世之毁誉是有待于外也
又上蔡语录云心之穷物有尽而天者无尽如之何
包之
窃意穷物盖穷理也万物各有其理将欲处之各
尽其道非研穷工夫则无由得然人固自有天然
不幸事功未遂平勃蚤死则此心将何以自明
如陈平之事虽使未济而死获谤于后世君子不憾也
君子所信者此心也若顾后世之毁誉是有待于外也
又上蔡语录云心之穷物有尽而天者无尽如之何
包之
窃意穷物盖穷理也万物各有其理将欲处之各
尽其道非研穷工夫则无由得然人固自有天然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27b 页 WYG1150-0363d.png
之本体纯粹清明不待思虑不劳计度遇事触物
而吾胸中一际接焉固有至当之理油然而生若
夫心之容物固所以求其天奈何人之私意易萌
思虑所不及计度所不逮则背理伤义未能保其
不无也往时侍坐诲以易传中孚之初九曰志有
所从则是变动虞之不得其正矣夫既变则已违
夫天矣虞之则涉于人固有正不正矣恐亦是此
意乞赐详诲
而吾胸中一际接焉固有至当之理油然而生若
夫心之容物固所以求其天奈何人之私意易萌
思虑所不及计度所不逮则背理伤义未能保其
不无也往时侍坐诲以易传中孚之初九曰志有
所从则是变动虞之不得其正矣夫既变则已违
夫天矣虞之则涉于人固有正不正矣恐亦是此
意乞赐详诲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28a 页 WYG1150-0364a.png
心之穷物有尽而天者无尽横渠所谓有外之心不足
以合天心也来说为近
上蔡语录云穷理之至自然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
容中道恕其穷理之本欤
窃谓恕之一字要须玩索上蔡语云忠则流而不
息恕则万物散殊知此则知一贯之理矣夫人之
所以处物不中节者皆由内外不合彼我不贯之
故耳苟能于乍见孺子入井之心涵养体察则浑
以合天心也来说为近
上蔡语录云穷理之至自然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
容中道恕其穷理之本欤
窃谓恕之一字要须玩索上蔡语云忠则流而不
息恕则万物散殊知此则知一贯之理矣夫人之
所以处物不中节者皆由内外不合彼我不贯之
故耳苟能于乍见孺子入井之心涵养体察则浑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28b 页 WYG1150-0364b.png
然与物同体之心周流而无间而其触物应事交
泰而感通焉有不合于理哉其曰恕其穷理之本
欤非亲切用力此地不及此也未知是否乞赐详
诲
乍见孺子一段所以示学者因发见处识察此心(阙/)用
功之端耳玩味已欲立而立人能近取譬一段则恕字
庶可识矣
遗书问子贡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可谓仁乎子曰
泰而感通焉有不合于理哉其曰恕其穷理之本
欤非亲切用力此地不及此也未知是否乞赐详
诲
乍见孺子一段所以示学者因发见处识察此心(阙/)用
功之端耳玩味已欲立而立人能近取譬一段则恕字
庶可识矣
遗书问子贡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可谓仁乎子曰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29a 页 WYG1150-0364c.png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仁圣何以别曰此子贡未识仁
故测度而设问也惟圣人为能尽仁然仁在事不可
以为圣又问尧舜其犹病诸果乎曰诚然也圣人惟
恐所及不远不广四海之治也孰若兼四海之外乎
是常以为病也博施济众事大故仁不足以名之
窃谓此两转问荅语脉前既曰仁在事不足以为
圣则是仁之体不可以事见此言正明博施济众
之事既不可以论仁又不可以论圣后复曰博施
故测度而设问也惟圣人为能尽仁然仁在事不可
以为圣又问尧舜其犹病诸果乎曰诚然也圣人惟
恐所及不远不广四海之治也孰若兼四海之外乎
是常以为病也博施济众事大故仁不足以名之
窃谓此两转问荅语脉前既曰仁在事不足以为
圣则是仁之体不可以事见此言正明博施济众
之事既不可以论仁又不可以论圣后复曰博施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29b 页 WYG1150-0364d.png
济众事大仁不足以名之则是博施济众尧舜实
病非谓仁中做不得博施济众事但以此论仁则
不可耳其曰仁不足名之非是小著仁也前后语
若异而意归无异未知是否乞赐详诲
子贡之问大而不切博施济众乃圣之功用非学者下
功夫处其曰仁在事不可以为圣又曰博施济众事大
皆此意也但仁不足以名之恐记录者差舛一两字
易传曰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惟其心诚一故能
病非谓仁中做不得博施济众事但以此论仁则
不可耳其曰仁不足名之非是小著仁也前后语
若异而意归无异未知是否乞赐详诲
子贡之问大而不切博施济众乃圣之功用非学者下
功夫处其曰仁在事不可以为圣又曰博施济众事大
皆此意也但仁不足以名之恐记录者差舛一两字
易传曰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惟其心诚一故能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30a 页 WYG1150-0365a.png
亨通至诚可以通金石蹈水火何险难之不可亨也
窃谓易传句句字字当作实事看此心苟诚则赴
汤蹈火无有龃龉一不诚焉则出言吐气亦不成
伦理如李广之射入石唐之番人能水行三十里
不噎又如心风人力倍常时与被火之人窜身于
烟火之中而能保全者是其诚一之所致也未知
是否乞赐详诲
是其诚一之所致也此语有病
窃谓易传句句字字当作实事看此心苟诚则赴
汤蹈火无有龃龉一不诚焉则出言吐气亦不成
伦理如李广之射入石唐之番人能水行三十里
不噎又如心风人力倍常时与被火之人窜身于
烟火之中而能保全者是其诚一之所致也未知
是否乞赐详诲
是其诚一之所致也此语有病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30b 页 WYG1150-0365b.png
又遗书云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
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窃谓人徒见火之热而不知
其所以热人徒见子之孝而不知其所以孝所以者
安在哉莫之为而为者天也
说稍近但失于容易未极精微更宜玩索
遗书云只穷一物见此一物还便见得诸理否曰须
是遍求虽颜子亦只能闻一知十若到后来达理了
虽亿万亦可通窃意通一可以知万何故须用遍求
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窃谓人徒见火之热而不知
其所以热人徒见子之孝而不知其所以孝所以者
安在哉莫之为而为者天也
说稍近但失于容易未极精微更宜玩索
遗书云只穷一物见此一物还便见得诸理否曰须
是遍求虽颜子亦只能闻一知十若到后来达理了
虽亿万亦可通窃意通一可以知万何故须用遍求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31a 页 WYG1150-0365c.png
何故颜子闻一止能知十
所以须遍求者参会交彻然后该贯颜子闻一知十以
其资材言也
遗书云于物上理会也得不理会也得注云且须于
学上格物不知如何是学上格物
物不外理理不移物故曰理会也得不理会也得学上
格物凡有体段形象可见可言者皆物也
所以须遍求者参会交彻然后该贯颜子闻一知十以
其资材言也
遗书云于物上理会也得不理会也得注云且须于
学上格物不知如何是学上格物
物不外理理不移物故曰理会也得不理会也得学上
格物凡有体段形象可见可言者皆物也
东莱集 别集卷十六 第 31b 页 WYG1150-0365d.png
东莱别集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