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东溪集卷之六
东溪集卷之六 第 x 页
东溪集卷之六
 箴
  
东溪集卷之六 第 199H 页
儆戒无虞箴
天下治乱。惟辟攸尸。怠荒则乱。儆戒惟治。戒之伊何。贵在无虞。无虞克戒。虞必终无。有虞乃戒。虽戒何益。所以先王。不遑暇食。燕安之中。恒怀鸩毒。衽席之上。如对寇敌。罔谓修明。惟恐弛惰。罔谓乂安。益思怀保。俊彦既登。扬陋不替。边圉无警。惕号不懈。涓涓始出。已虑滔天。炎炎不灭。恐致燎原。制于未乱。保于未危。临深履薄。战兢自持。淫声美色。不接耳目。谠言咈论。广加敷纳。夙夜祗敬。终始如一。诗咏撤土。易著系桑。惟玆谨忽。寔判兴亡。伯益戒舜。百王柯则。微臣作箴。敢告丹墄。
东溪集卷之六
 铭
  
座右铭
进不求荣。退不为名。舍彼经营。葆我幽贞。
东溪集卷之六
 颂
  
华阳亭颂
噫嘻丽末。王纲纽绝。邦箓欲讫。内难未已。外寇乃炽。河溃岳陊。上帝垂仁。乃眷 圣神。拯济斯民。我 后
东溪集卷之六 第 199L 页
祗承。遂焉龙兴。王业肇弘。北讨南征。莫我敢婴。四方底宁。武功既隆。文教乃崇。衅甲櫜弓。峨嵯之下。箭串之野。于以归马。丰草茫茫。美川汤汤。亭于其冈。万群驰逐。翘足以陆。孔阜且硕。在昔周王。归马华阳。宝历永昌。猗欤 盛烈。与周为匹。前后揆一。戎马既闲。黎庶载安。化洽戎蛮。作此诗章。昭示无疆。不显其光。
东溪集卷之六
 赞
  
戏题赵长卿画像赞
哆然者口耶。䪻然者颡耶。高谈雄辩。丹青莫状。
戏集颜鲁公书。作如心道人赞。
智不周容。贞岂离俗。安分无忧。守真可乐。从心弛张。与时浮休。清缨浊足。我斯天游。
东溪集卷之六
 教书
  
教江原监司吴道一书
入长 经幄。方伫启沃之功。出殿藩维。庸畀澄清之责。肆我敷告。宜且往钦。惟卿识量通明。志气倜傥。文章鸣世。奚啻馆阁之翘英。清白传家。咸称相国之有后。当名涂之历践。而峻望之弥彰。明臧否于铨衡。只欲恢张公道。任风裁于台省。何尝自为身谋。迩来郡邑之栖遑。久矣士林之嗟惜。玆于新化之改纪。爰用
东溪集卷之六 第 200H 页
旧职而召还。故都横金。初为保釐之重。燕山拭玉。更藉专对之能。何意远役之才回。不幸闹端之遽起。伊横逆之外至。何异太空之云。若反省而自修。罔非他山之石。纵然谤讟之不已。素知忠朴而无他。眷玆东路之名藩。实我上游之重地。若上党为脊于天下。而大岭横亘。如陇蜀绾口于关中。而二江交会。东临桑海。舟楫接彫题之邦。北通铁关。防扼控靺鞨之域。顾旱涝之连被。亦弊瘼之浸滋。防营刱新。制置多掣肘之患。贡案既久。赋敛有剥肤之叹。苟非才器之备全。曷任巡宣而整顿。屈望之于冯翊。非欲左迁。出长孺于淮阳。徒得重望。云云。卿其祗服 宠命。勉率良图。惟公可以生明。惟宽可以御众。严黜陟以励守宰。勤劳徕以惠民生。凡玆施措便宜。勿拘文法。若乃禀裁专断。自有彝章。于戏。十连之总督不轻。一面之责任甚大。海滨童子。倘有竹马之迎。峡里残氓。想望棠阴之化。江淮之山虽好。毋若孟阳之耽游。成都之酒细倾。可追严武之忧国。故玆教示。想宜知悉。
褒春川府使赵亨期善治教书
民多捐瘠。政急怀保之方。绩成抚摩。可靳优异之典。肆敷 宠命。庸奖循良。眷彼春川。介在东峡。土地之
东溪集卷之六 第 200L 页
硗确。禾谷不蕃。民物之呰窊。产业易罄。属守宰之屡易。仍岁事之荐凶。哀饿殍之相望。救活无策。而逋负之多积。弊瘼遂滋。蜀郡凋残。宜藉廉范之惠化。渤海饥馑。必须龚遂之治能。撤尔喉舌之班。畀我股肱之郡。终然共理之效。果副委寄之心。江西通商。克尽贸迁之术。河内移粟。不费转漕之劳。发公廪而并蠲赋徭。捐私俸而普济沟壑。黎民乃粒。庶事咸修。报政何待于期年。考课已最于一道。玆因藩臣之状闻。爰锡厩马而褒嘉。于戏。勉卒前功。益殚乃力。非无汉家增秩之赏。可酬尔勤。姑循国朝赐书之规。用表予意。故玆教示。想宜知悉。
教咸镜监司李东郁书
畀外台之按廉。孰非屏翰重▦。筦国门之锁钥。最是西北二边。虽常时固难简抡。矧今日可忽委寄。眷玆咸镜一路。盖我王迹肇基。周之邰豳汉之沛丰。犹看郁葱之气。右则关岭左则溟海。素称表里之形。风气劲彊。自成别域。士马精悍。寔冠诸方。不幸比来之凋残。无复往日之雄胜。制置屡变。反致边防之疏虞。刁斗不惊。益见将吏之懈弛。利失麻枲。六镇困征敛之烦。禁严貂蔘。三甲绝衣食之本。重以饥馑之荐叠。惨
东溪集卷之六 第 201H 页
矣民庶之流亡。岭粟移来。勺水无救于薪火。近臣往哺。壶飧莫济于翳桑。每念填壑之无辜。所以临餐而忘食。与我共理。孰能分忧。惟卿才智周通。干局俱伟。霜台秉宪。争避御史之𩣭。岩邑牧疲。辄焕新野之庙。出入外内。懋绩 予嘉。历试错盘。利器乃别。秪缘不畏其强御。是用屡困于谤言。谅素履之无他。肆 主知之不替。从喉司而别擢。非系私恩。自庙堂而咸推。果协公议。云云。卿其祗服 宠命。勉图远功。惟公可以生明。惟宽可以得众。幽明黜陟。宁容茹柔而吐刚。废坠脩兴。必须举纲而张目。顾穷民怀保之策。固为急先。而边疆备豫之谟。不可忽忘。卿可随便行者。 予不从中制之。官通训则自裁。罪大辟则禀断。于戏。西槎之役才返。岂无独劳之叹。北顾之忧方殷。宜思尽瘁之义。故玆教示。想宜知悉。
东溪集卷之六
 笺
  
大殿诞日贺笺
世已跻于春台。仁化普被。月正满于秋半。 圣节载回。凡在迩遐。孰不蹈舞。恭惟 聪明首出。睿智足临。齐七政于璿玑。休徵丕著。验六符于黼扆。升平可期。玆当 诞弥之辰。益迓滋至之庆。伏念官縻乘障。迹
东溪集卷之六 第 201L 页
阻趍班。 北极系心。曷弛星拱之义。南山入望。深切嵩呼之忱。
上候平复贺笺
荣卫不适。忧共切于臣民。俞卢奏功。庆实关于 宗社。欢声匝域。喜色丛霄。恭惟清明在 躬。吉祥顺序。百灵拥护。岂有邪沴之干。六气调和。咸仰康宁之福。故玆无妄之疾。果见勿药而瘳。伏念叨从近班。获守重镇。想明廷之燕贺。纵未奔趍。望太阳而葵倾。第自抃跃。
冬至贺笺
星拱北辰。咸仰置邮之德。日躔南陆。聿回闭关之期。自迩及遐。载舞且蹈。恭惟诞膺骏命。恢纂鸿图。道光奉时。每审消长之理。仁深生物。克体天地之心。玆当来复之休。益迓滋至之庆。伏念叨任保障。久离班行。孔扇麟炉。想彩仗而抃手。寒云山雪。望 玉楼而增怀。
正朝贺笺
启千年之熙运。仁覆群生。履三始之令辰。诞荷诸福。欢均动植。德符阳和。恭惟 手握瑶图。躬膺宝历。惟皇建极。普施向用之功。与物为春。咸囿发生之化。玆
东溪集卷之六 第 202H 页
当寅宾之日。益迓申命之休。伏念违离班行。叨任保障。飞朝汉殿。既乏自叶之双凫。率舞虞庭。空传闻韶之百兽。
王世子嘉礼后 大殿贺笺
前星载耀。已腾重轮之谣。旭日始朝。式完大婚之礼。欢均臣庶。庆衍 宗祊。恭惟止仁止慈。丕承丕显。遵汉制而建嗣。邦国以贞。考周仪而定祥。淑哲是简。玆当亲迎之日。益迓滋至之休。伏念滞迹雷封。延颈甲观。本支百世。愿续瓜瓞之诗。父母万年。更切冈陵之祝。
东溪集卷之六
 状
  
巡察使赴任贺状
跻八座之台班。名位已盛。按三辅之重镇。简寄斯隆。㫌棨初临。士女相庆。伏惟英猷需世。文华出伦。错节盘根。可以别利。艰难险阻。亦已备尝。故玆邦几之承流。伫见京师之蒙福。伏念材非御众。力疲赈饥。想孟博之澄清。虽无解绶之事。顾亢宗之劳拙。还切署考之心。
冬至贺巡察使状
东溪集卷之六 第 202L 页
镇三辅之藩维。方仰福星之增耀。开千门之次第。喜见至阴之生阳。幕府胥欢。㫌棨动色。伏惟风襟散朗。气度坦夷。受知 圣明。非藉容于先后。历试外内。咸自别于错盘。玆当令辰。益茂纯嘏。伏念牧御才乏。抚字心劳。迹滞孤城。纵违趍贺之礼。节逢亚岁。敢废颂祷之仪。
正朝贺巡察使状
按三辅之重镇。丕扇惠风。履四始之令辰。茂膺多祉。棠茇春动。莲幕欢腾。伏惟遍历险夷。光承 简拔。八座隆秩。既见㫌节之增荣。九里润河。果致京师之蒙福。玆当元始。益阐洪休。伏念一滞山城。再更岁籥。乏寸效于保障。莫副奖励之盛心。奉尺书之慇勤。式遵颂祝之旧礼。
冬至贺守御使状
牙旗昼閒。咸仰节制之静。葭管灰动。载迓来复之休。幕府腾欢。部曲交庆。伏惟当朝宿望。干时宏材。险阻艰难。终始一节之靡替。天神子我。暮夜四知之不欺。玆值令辰。益茂纯嘏。伏念猥以薄劣。忝叨关防。隔笑谈于弥时。怅望南楼之雪月。奉筹画于它日。窃戒晋阳之茧丝。
正朝贺守御使状
灰飞葭管。验元气之潜周。春生柳营。见善颂之交至。三阳为泰。百禄是遒。伏惟道合弛张。器别盘错。历雄藩践台斗。荷累朝简擢之荣。执金吾判度支。掌一国刑赋之重。玆当元始。茂对休光。伏念猥庇帲幪。叨守保障。只细倾于忧国。犹惭戒酒之辞。乏善策于赈民。敢避贷豆之责。(戒酒贷豆。皆守御使戏谈。)
东溪集卷之六
 上梁文
  
东溪集卷之六 第 203H 页
东峰祠宇上梁文
伏以玄德协帝。莫禁七人之逃。苍箓应天。终闻二子之饿。乘时抚运。虽是圣人之功。洁身保名。则见贞士之节。故玆轮奂之不日。益激顽懦之闻风。东峰先生奎璧降精。山河钟秀。文章之英发。不假师承。志气之清明。得自禀赋。杨大年之异质。夙著神童之名。李长源之髫龄。早荷至尊之眷。九流百家之说。靡不贯穿。三坟五典之书。亦既领会。层干耸壑。人推受材之瑰奇。广庭仰天。自信见道之高远。所养者如彼卓尔。其生也若不偶然。呜呼运命既乖。志愿遂舛。时异势变。天命之降靡常。送往事居。世道之难斯极。接舆避世。岂所欲哉。来复逃禅。良有以也。放浪形骸之外。逍遥
东溪集卷之六 第 203L 页
云水之间。烈火燎原。乃验不烬之良玉。穷阴杀节。方知后凋之贞松。斲苓木于穷山。苦节弥厉。伴挑达于委巷。微意谁知。迹寄空门。尚斥异教之诳诞。心悼末路。谩想邃古之淳熙。听离骚而沾襟。兴感未已。咏渔钓而含讽。托义何深。志洁冰霜。独全高世之操。名留天地。孰无旷代之思。惟玆山名胜之区。即旧日杖屦所驻。山中雾隐。依岩之址犹存。城东晚居。和陶之诗可验。青松白石。依然昔时之赏心。峻崖峭峦。恍尔高标之接目。顾遗迹之不泯。宜妥灵之在玆。爰刱新祠。式奉真像。人争趍役。非有发徵之期。士皆乐闻。不是劝募而致。烟云动彩。见突兀于眼前。水石生辉。增明媚于洞里。怀其风而至其处。虽复謦欬之未承。人则亡而像则存。尚幸瞻仰之有所。恭疏短颂。用举脩梁。儿郎伟抛梁东。青山秀出禁城东。个中清景无人识。梅发山间月上东。儿郎伟抛梁西。野花蔓草路东西。新祠欲问在何许。山寺钟鸣日向西。儿郎伟抛梁南。何处金鳌岭峤南。千里伤春聊极目。小招终古怨江南。儿郎伟抛梁北。白云閒出洞门北。飘扬总为狂风吹。错道无心自南北。儿郎伟抛梁上。长松落落危岩上。看取凌寒傲雪姿。昂然直出云霄上。儿郎伟抛梁
东溪集卷之六 第 204H 页
下。众丘峛崺在其下。遗风千载激颓波。高挹西山相上下。伏愿上梁之后。神物撝呵。嘉木荣茂。黄蕉丹荔。永不怠于良辰。末照遗芬。伫作范于来世。一幅之丹青未改。百代之纲常可扶。英灵无违。斯文不坠。
东溪集卷之六
 序
  
武皇遗剑录后序(月课○代晚休公作)
余阅唐文。得所谓武皇遗剑录者观之。其言曰。武皇帝得利剑而四用之。曰平回鹘也。曰擒杨弁也。曰诛刘稹也。曰汰僧尼也。呜呼。唐室之不竞久矣。肃代以来。国势内讧。威柄下移。戎狄横骛而中国卑矣。彊藩旅拒而王命替矣。加以浮屠之法。日滋月炽。其所以悖道义而病国脉。而伤民财者。盖不可以一二计。譬如久病之人。脏腑内伤。邪沴外侵。四肢百节。皆不能随意屈伸。则天下之势。殆不可为矣。然武皇用剑。而渝盟之虏。光明之甲。倔强之贼。异端之法。一朝而廓如也。剑之利用。讵不伟而神欤。然则之剑也其逃吴而入楚者耶。为燕而报秦者耶。在汉而斩蛇者耶。埋狱而射斗者耶。采之者谁。鍊之者谁。铸之者谁。而用之者何道欤。夫赤槿名山也。欧冶良工也。采金于赤槿之山。鍊铸于欧冶之炉。而言其利用。则不过曰陆
东溪集卷之六 第 204L 页
剸犀象。水截蛟龙而已。武皇之剑。其亦有异于是矣。夫以其得之之所。而审其用之之利。则其为剑也可得而言矣。是必有不待山而采。不待工而鍊。不待炉而铸。参天地包阴阳。与造化而成者矣。猛士在其锷。能臣在其刃。谋夫在其柄。敛之也风云。发之也雷霆。是故丑虏不能恃其彊。叛卒不能肆其狡。逆臣不能逞其跋扈。缁髡不能施其诳惑。使其提携永年。不顿不挫。则贞观之盛。亦不难复。而夫何能用于回鹘并潞而不能于宦寺朋党。能用于浮屠蠹耗而不能于归真符箓。岂剑之利。能于是而不能及他耶。抑用之者。止于是而不究其用耶。况享国既短。遗之者痴叔。则其可望硎以义淬以智匣以礼仁以苞持耶。此岂但为此录者之所慨而已耶。吁。
杜诗排律集解序
笺注杜诗。号称千家。可谓盛矣。若歌行诸篇。为乡塾诸生所诵习。殆与四子书等。各自有传授。而其四韵律。尤为词翰家准的。故虞邵庵注七言。赵东山注五言。近又有合注五七言。称辟彊园注者。并行于世。而独于排律。无别为表章之者何哉。四韵律盛于开天间。而至子美。能事毕矣。然其淋漓纵横。如长江洪河
东溪集卷之六 第 205H 页
之奔放原陆。浩汗不竭。深山乔岳之吞吐云霞。变化无穷。又其忧时悯世。反覆致意。使读之者增歔累欷。不能自已者。则是寂寥短篇之所未暇有焉耳。乌可以俗士末学之所不恒习而有所忽略哉。余为是病久矣。岁己巳。罢官閒居。乃取排律。类合五七言。凡得若干首。取诸家注解。删其繁复。正其讹谬。亦颇参考前代书籍。兼采先辈劄记。添补阙略。遂釐为四册。藏诸巾衍。以俟世同好之士。仍念子美以雄博之学。负经纶之志。适当玄肃之时。内而艳妻煽处。外而彊藩称兵。圮乱极矣。当是时。纡青拖紫列鼎鸣钟之辈。非出于奴虏。即阘茸奸壬之徒耳。顾乃流离秦陇。展转庸蜀。遂至远播江湘之外。采梠于荒山。乞丝于穷阎。自古君子之穷。未有若公之甚者矣。忧愁疾病。一寓诸篇章。自悼其身命。而绝无愤怨诽讥之词。犹惓惓有望于宗国者。惟在收贤俊止戈鋋。复贞观之旧而已。复见唐虞理甘为汗漫游一联。可想其情恳矣。呜呼。此真可谓百世人臣之师表矣。然则读此集者。苟或不验以性情之正。而只以其声华之美。取其格律之工。以是求公诗者。即所谓耳食耳尚。何能以意逆志。不失其制作之旨哉。呜呼。是可以易言哉。庚午仲
东溪集卷之六 第 205L 页
秋。书于延昌轩。
玉溪生集纂解序
玉溪生诗。古体多仿长吉。近体诸作。全规子美。而取齐梁间绮丽之语以文之。杨大年,刘子仪诸公。尽气模拟。所得者止影响已。其诗亦可谓绝奇矣。然其素称难晓者。岂但托意造语隐奥深僻而为然哉。抑谈苑所载义山为文。多简阅书册。左右鳞次。号獭祭鱼。则其取材甚博。謏闻寡学之不能仓卒通解。盖坐是也。余自𢆲少。每读其诗。病其难晓。辄欲为之笺解。顾患书籍鲜少。考据未博。辍而不果矣。顷岁始购得朱鹤龄长孺所为笺注读之。虽不能尽通其诗。而可幸其不能通者少。而能通者为多也。长孺为牧斋门人。牧斋为明季大家。其师受之精。考据之博。宜无遗憾矣。然其往往繁复冗长。使读者怠勌。反遗其要领。犹之乎南面而行。不见冥山。又多傅会牵强。失作者之本旨者。是为可恨耳。于是不揆鄙拙。就其中颇加删正。又取家藏别本及宿昔所记录者。證补其一二。凡釐为十卷。盖尝论之。唐自中叶以来。文章气格。渐就衰薾。作者欲矫其弊。则牧之,飞卿之流。又争务为艳丽。是故其诗多男女寄情之语。帷薄相亵之辞。至韩
东溪集卷之六 第 206H 页
学士绣鞋金钿之篇极矣。义山生于其际。专场一时。而考其诗集。闺情艳体。什居五六。盖亦当时习尚为然耳。朱氏必欲牵傅。归之于伤时讽世之语。如春蚕蜡炬之句。亦将何以为之辞哉。郑卫之风。汉儒笺解。未尝不曲为辞说。而至考亭集注。则一切断之为淫奔之诗。义山之诗。虽或有一二寄托之辞。终不过桑间濮上之流耳。然则后之读者。惟当以其言求其意。要其言意之不相失而已。不当强求其言外之意。曲为讳避。非徒失其意。反失其所言也。仍并为之识。时壬申阳月。书于卧龙轩。
国朝诗删序
许筠取 国朝诗。断自郑三峰道传。下至权石洲韠。选各体。自加批评。名之曰 国朝诗删选。东诗有数家。而论者咸称是集为最优。盖筠素以词翰自任。其父若诸兄。皆有名一世。又其所与交游。无非钜公才士。则 国朝以来诸家诗长短精粗。不待其藻鉴之自识。得之于平素讲论者。亦已多矣。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夫。第其所取者。多主于声律之清色泽之绚。故轻靡脆弱之作。或有滥竽。沉深平远之什。不免遗珠。至其批评之语。尤多浮誇过实。读者或以是病焉。
东溪集卷之六 第 206L 页
虽然有宋诸人。咸宗少陵。而大年别主西昆。皇明文士。皆尊空同。而鹿门独推荆川。如钞选唐诗者。唐音品汇,鼓吹三体诗等书。各有所偏主。人见之不同。本自如此。故曰何伤乎。亦各从其志也。又曰从吾所好。况上下数百载。蒐罗诸家。采掇旁流。去取之际。安能无一二得失哉。今若指摘其一二纰缪。而遂欲訾其全集。则此正苏文忠不欲撰史之说也。筠既诛死。是集与其所著述。殆至湮亡。好事者间或收录。而以其出于筠也。莫肯有表章之者。此又东俗之迫隘也。夫不韦盗秦月令。列于礼经。息夫乱汉词赋。编于楚辞。刘安著书。庄列同称。敬宗有诗。沈杜并齿。范晔猖狂。而汉史继于孟坚。沈约反覆。而宋史掩乎子野。其人废。其言尚不可废。况其所集。非其言而诸贤之言者哉。东诗选集。既未多有。而此为称最。则其不可不传也审矣。于是广求诸本。颇加證定。又取诸家诗话。以类补缀。缮写为几卷。诗云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观者若忘其人而取其选。略其短而得其长。则其鼓吹 盛朝之文明。庶几为一助云。
云溪集序
余受 朝命。赴南汉任所。适当霾雨之时。山岚溪雾。
东溪集卷之六 第 207H 页
并暑热而蒸人。朱墨倥倊之间。所与对者。不过靺韦偏裻之徒耳。心惛然不自得。殆无异于海鸟之眩于钟鼓。一日有僧来谒。名天机而号云溪者。见之即五六年前。天柱寺旧识面也。谈山谈水。语娓娓不厌。恍然御风泠然。浮游乎方丈瀛洲之间。盘桓乎红流青鹤之洞。不自觉其耳根之清净。心地之开爽。俄而袖出数卷书。即其所著诗文也。披而读之。诗则閒澹而𨓏𨓏多警绝语。文亦赡畅有趣。又疑与无本道人之徒。讲论乎推敲。加硎于慧剑。而因之觅珠于沧海。却怪夫京华莽苍之地。弓剑扰攘之中。有此韵释而不早知也。虽然山人释子之以诗文鸣世者。从古以来。盖亦夥然。而谭者每以蔬笋讥之。其故何哉。居移气养移体。闺闱之间。自无壮浪之语。纨绮之子。不作寒乞之声。是固然矣。第其熊掌豹胎猩唇雉膏。是诚味之美者。而蜀姜吴莼玉板金薤。其又可废耶。夫一元,柔毛,刚鬣,明视。固为清庙之荐。而涧之蘋沼之蘩。亦入于后夫人之采掇何也。况诗道之衰久矣。腥膻臭腐秽人口鼻者。滔滔皆是。反不若穷山深谷之中。得之于清幽涔寂之境者。犹不失其本色耳。传曰礼失而求诸野。讵不信欤。余自𢆲时。颇有志于诗文。而汩
东溪集卷之六 第 207L 页
没于尘埃文簿间。旧学日退。新知未进。今读云溪诗卷。自有感慨于中心者。遂书赠为弁首之文。时乙亥季夏既望。东溪居士题。
东溪集卷之六
 记
  
麒麟阁记(月课)
皇汉受命。重光累洽。凶奴单于慕义怀德。稽颡称藩。皇帝曰。咨朕之不德。曷以致此。惟玆股肱之臣。勤劳内外。厥有茂绩。朕用不忘。铭于钟鼎。纪于旂常。古所以㫌功伐也。博陆侯以下十一人。其令有司绘画于麒麟阁。俱署官爵姓名。以视来世。申命臣某曰尔为文记其事。臣窃惟夏有獯鬻。商有鬼方。周有猃狁。北狄之凭陵中国。而不能制服者。其来尚矣。今皇帝大敷文治。中国既安且乂。威德有赫。无远不届。至使百蛮之长。革其野心。解辫请服。开辟以来未之前闻。而尚且谦冲逊挹。不有其功。归美臣邻。历考勋庸。无微不录。昭德焯勤。若是备至。虽虞帝之不自满暇。夏后之不矜不伐。可谓兼之矣。抑此十一人者。皆简自睿心。而如臣德臣贺。徒尚文儒。未有汗马之劳。臣武则一行人耳。亦得与于将相之列何哉。呜呼。虞舜舞干。苗民来格。周宣内修。外寇自攘。彼二臣者。皆通经术
东溪集卷之六 第 208H 页
贲治道。圣朝之声教远讫。繄有所赖。则方诸捍圉敌忾之功。不啻为优。而至于茹毛雪窖。持节穷海。不挠于死生威胁之际。其伸皇灵而折骄桀者。已自卓然。与辅弼诸臣。齐休匹美。亦其宜矣。后世之观于是阁者。有以知中国之服远人。不先于武功。而节义之臣。有足以慑服殊俗。则其于先后之序。褒尚之道。有所取监。而不但为㫌功报伐之典而已。岂不远哉。臣某记。
洪川仓楼记
洪川在深峡。惟泛波亭。称名胜于国中。其他官舍皆卑陋。仓廨为甚。地又湫湿。每当夏月粜籴之际。官吏病焉。率因循无缮治者。南阳洪君泽普施叔来莅是邑。慨然修举废坠。乃鸠材力役游手。建数楹于庭前隙地。上为楼。可临视仓廒。下为门。可出入舆盖。傍为阁。以藏版籍。盖前此版籍。无藏置之所。殊非古者重民数之意。至是而始得收贮焉。此乃建刱之大槩也。其为制朴而不华。无侈人观瞻者。而轩豁高敞。登之者爽然失暑热之苦。快然忘簿牒之劳。峡中地势。大率迫隘。而至此则山稍远野稍开。晴川一曲。隐见于林薄之间。方诸泛波亭。真如楂橘之异味。此又楼之
东溪集卷之六 第 208L 页
胜观也。余尝观世之为吏者。专务姑息。其视官事。不啻若行旅之过客店者。此固毋论。即其称为修举者。必先侈宾馆。誇耀使星。要其栀蜡乎称誉而已。缮治廨宇。固是守宰之末事。然于此亦可见居官之能拙。用心之公私矣。洪君在任七年。以均役赈穷。甚著惠爱。而其所经营者。独先于勤民之所。又不务华美。侈人观瞻。重可嘉也已。若乃数月卧閤。徒费官廪。果何为者。未尝不为之怃然。岁舍己巳孟秋上浣记。
记金化战事
丙子之乱。平安监司洪命耇与兵使柳琳。从间道勤 王。至江原道金化地。候者言有虏兵在前。两军分遣斥候。四出侦之。俄而皆还言有虏兵环绕。两将相与议曰。虏兵已大至。前行必有遮截之患。不如留此待之。琳遂上据柏田。命耇阵于其下。两阵间不相属者几数百步许。命耇欲令琳移阵相连。而琳以其地势颇平。恐为铁骑所乘。不从。翌日既晚。虏兵犹不至。两将议以明朝移军前进未决。又翌日平明。有一虏骑白马负红旗。立于命耇阵后山顶上。又有二虏随至。立其左右。未几而自山顶排列于左右。亘其山脊。甲光炫日。状若银海。俄又以木盾自蔽。旋即辍去。命
东溪集卷之六 第 209H 页
耇望见山脊。谓军官李元龙曰。虏兵止此乎。元龙曰。山下松柏间。森森露出者。皆虏兜鍪也。命耇怃然曰何其多也。日将巳。虏纵兵直前犯之。我军盛备拒之。且先于阵前百步地。预积枯柴以待之。虏既至。阵中发火箭焚之。虏驰马蹂之。火皆扑灭。不复燃。时我阵前尖后广。虏至前。三面皆发炮矢。虏应声摧败而走。俄而复进。负红旗者必前导而至。中炮矢而毙。则在后者拔其旗负之。分番迭入。至日中未已。元龙见虏兵猥至。我军势危。白命耇曰。此地平衍。请少退凭险。命耇厉色曰。是何言也。将帅退一步。则士卒退百步矣。元龙惧不敢言。阵傍有一小阜。虏兵之不能犯阵而退者。什什伍伍。稍屯聚阜下。而我军不之觉也。日过午。阜下之虏绕出阵后。冲犯而入。我军不能拒。命耇战殁于阵中。军遂大乱。与虏兵相挤。入于里巷中。地狭窄。不能相杀。纷挐久之。时琳军在柏田不动。散卒稍稍还归于琳阵。日向晡。虏复移兵攻琳。琳军既据险阻。虏矢如猬毛。皆着柏树。不能中伤我军。我军放丸相继不绝。虏冒死前突者。人马无不中毙。死伤甚众。日既入。虏遂退走。琳以军士疲弊。不可复战。是夜令军中各燃火。绳系于柏树上。潜移入于狼川地。
东溪集卷之六 第 209L 页
是役也。洪公以主将。虽阵亡而我军死者。不过百馀人。虏兵之死于两阵者。不可胜记。亦有名将中丸而毙者云。元龙本南原吏也。以机敏见爱于诸名公。洪公之赴关西也。辟以自从。后仕至察访。岁丁未。余随先君于任实任所。元龙来谒先君。余问以金化事。为余道其详。顾余其时年尚少。不能记籍以文字。到今追记。可记者如此。元龙又言洪公战殁之后。与朴迥入乱军中求之。洪公中剑创甚仆地。尚能转睛作喉间声。盖虏不知其为将。故未殊而去也。其死所即厉色责渠之处。而有一驿卒从死于其傍云。元龙语其事。辄呜咽。迥亦洪公褊裨。以膂力名。
记黔丹战事
洪川北方面疏梅里居李命汉年八十六。自言本骑兵也。丙子十二月二十七日。赴春川府。府使乃权井吉也。原横獜洪等邑兵合千馀人。二十八日巳时。行军至嘉平升所止宿。二十九日。至杨根地。阵于野中止宿。纵遣斥候。擒获零贼。日晚。獜蹄御营军从军者。斩二贼。夺其马而来。井吉令悬其首级。杀其马犒军。翌朝进发。自龙津至斗尾。乘冰而渡。上黔丹山。冰雪塞路。山坂峻滑。将士升而复坠。坠而复升。及至山上。
东溪集卷之六 第 210H 页
日已晡矣。下望虏阵。穹庐橐驼弥满平野。山脊狭窄。不能排成阵势。井吉令诸军列坐山上。黄昏后军士一人。各燃三炬。火光烛天。放炮鼓噪。南汉城中。亦以鼓角相应。井吉以肩舆巡军中。赍南草分给将士。抚喻之。使达宵警备。军中皆感动。夜半有一僧自城中出来言有山路可达城中。虏兵无防守者。自请为向导。井吉闻之。令军中束装。期以翌朝冒围而入。天既明。虏兵大至。阵于山下。以木盾自蔽。直犯前行。军中炮矢一时齐发。虏不能支。皆退走。如是者三。死者甚众。时军中人持火药十五放。无匮乏之患。而有一卒妄呼曰。火药已尽。速为添给。军中惊扰。虏兵乘之。山前崖路冻滑。势且峻急。不可着足。而虏马驰逐如平地。我军前队既少。虽发炮矢不能制。遂溃退。井吉见事不可为。拔刀欲自刎。将士争抱持拖下北崖。崖陡绝。虏不能追。井吉还春川。分遣军官。招集散卒。稍稍来集。复领至迷源。与沈器远等诸军合屯谷中。久之闻讲和。军皆罢还。先是江陵淮阳两镇军皆赴难。留屯斗尾北近地。畏贼锋莫敢前。春川孤军独前进。无继援者。以至于败云。
记兔山战事
东溪集卷之六 第 210L 页
都元帅金自点自正方山城赴难。以肃川府使李浣为中军。兼先锋将。从间路至兔山馆。与海西军合。至万馀人。自点喜谓浣曰。此足以破贼矣。浣曰。先锋则皆是三南及京中军士也。去家既远。似不至离散。海西之军。其父母妻子皆在近地。其可恃乎。自点不悦曰。何敢遽尔逃散耶。翌日诘朝角二吹。浣将前锋先发。至十里许。自点以令箭召之。浣留军。以单骑驰还。自点方盥洗。俄而军吏白副元帅军至矣。自点望见之。屈指曰计程当至矣。速来可喜。浣曰有驰进状乎。自点曰无之。浣曰此军殊可疑。若是副元帅军。则已到咫尺地。而岂无驰进状乎。且未见贼兵而皆被铁甲何也。此殊可疑矣。自点始悟曰。君言诚然矣。未几铁骑驰至。我军之持清道旗者中矢而仆。遂进犯前门。我军仓卒凭𡓜壁拒之。自点见势急。谓浣曰为之奈何。浣曰请得鼓角。出门御之。自点许之。浣挟鼓角。出自侠门吹角。军至者几数十百人。自点之奴持匹马。走入侠门。扶自点驰上馆后山。虏兵望见之。有四骑急追之。其中骑騧者最在前。离自点仅丈许。舍弓刀。举手欲直前生擒之。浣见事急。令军中乱放炮矢。皆不能中。自点之奴回发短铳。中骑騧虏堕地。三虏
东溪集卷之六 第 211H 页
皆退走。遂夺其騧马。扶自点上之。驰入于后军之屯山上者。虏遂大至攻浣军。军尽没。浣亦中三矢而仆。良久乃苏。忽有一胡马来立于傍。盖战死虏所骑奔逸者也。浣腾上入于自点军。时虏攻馆门。为边士琦所拒。遂至山下。与山上军战。浣所领前部在十里所者。闻虏攻元帅。亦转斗而来。与山上军合。拒战移日。浣之偏裨一人。自战所奔还。折其弓。浣惊问其由。对曰累射虏。矢镞皆屈。不能透铁甲。用此何为。愿得一铳杀贼。浣与之。即中毙一壮士。浣令夺其尸以来。内衣黑豹。外被重铠。当心以镜自蔽。丸中其镜。镜凸入其胸几数寸而死。盖虏将也。有一虏手持小红旗。立高阜。每一飐其旗。虏兵必齐进。浣令善放者六七人。共中毙之。辄又有一虏代持其旗飐之。凡十四虏中毙。虏兵始退。浣后历仕官至右议政。尤庵宋相公尝问以兔山事。其言如此。金监司子迪万吉在座闻之。为余言。余又尝闻之先府君。先是虏闻金自点之长髯也。募生致之。是役也。载宁郡守崔择善骑骏马。而亦长髯。虏疑其为自点。以壮骑穷追既获之。乃收兵而致择善于汗。汗见之曰。眸子如彼。决非大将也。即令推出斩之云。
东溪集卷之六 第 211L 页
记宁边战败事
僧净源宁边人也。年十二。避兵于铁瓮城中。尝为余言副元帅申景瑗战败事。景瑗治兵将勤 王。有数十虏骑驰骋于西门外。景瑗募精锐出击之。斩二虏。馀皆退走。翌日又有数十骑来。景瑗益募兵出击。虏佯败而走。我军追之。虏伏兵掩之。我军之死者几数百人。居数日。虏皆撤去。景瑗率全军。自东门出。将由阳德山路而进。时将士留屯日久。往往有挟府妓者。潜带而出。且谓虏兵已远。櫜弓韬铳而行。军无纪律如此。东门外山谷狭长。名沟川洞。时晓月方明。乘月出洞。前锋才离洞口至钱坪。大军未及出洞。虏骑横截两军间。又分兵绕出大军后夹攻之。我军仓卒惊扰。自相践踏。不能发一炮矢。而谷路左右皆峭壁。且冰冻无走避之路。军皆束手就死。鲜有得脱者。景瑗自刺不殊。遂被擒。而虏兵盖西獭之自江界入来者云。
丙子之乱。出于仓卒。数月之间。 国家颠覆。赴难之兵。一无成功者。都元帅走免于兔山。副元帅被擒于宁边。岭南之军没于双岭。湖南之军溃于光教山。湖西之军败于险川。关西之军破于金化。关东之军散
东溪集卷之六 第 212H 页
于黔丹山。丧败之迹。尚忍言哉。顾公私文籍。既无详记者。将无所考信于后。余故采摭所闻。记之如右云。
砚记
倭砚雕为葡萄画者。本太学士阳谷苏公所蓄也。长七寸六分有馀。广四寸九分。面圆如满月㨾。池曲如新月㨾。为郭而周之。下隅为葡萄根。蔓绕四边。为叶者九。而形各有大小。为实者三。而颗各有多寡。大叶幡然。小叶拳然。其微皱细纹。若毫发不爽。实之大小。叠累玲珑。若可摘食。须与叶实相间而有纠结者。有垂下者。有拳曲者。有结而垂者。有垂而拳者。袅袅然皆若新抽于蔓石。色外青内紫。青紫相杂。大叶斑小叶青。实之紫者为熟。青者为未熟。青紫者为半熟。真若雨露之所濡。次第焉成就。叶上三处有草虫蛙儿二阜螽一。下又为竹叶。狝猴从竹间摘葡萄实。虫之翅脚。猴之鼻眼。皆活动如神。盖砚石之出倭国者品最精。夷人又巧于雕镌。此乃其精巧之尤者也。李尚书溟尝得此砚。以遗余王父懦轩公。公又以遗府使申公湸。公与申公为内兄弟。而皆于阳谷为弥甥也。今者申公之胤相国公。又以赠余而言其传得之由如此。噫。方阳谷之与容湖诸公。建帜词坛。迭主文盟
东溪集卷之六 第 212L 页
也。此物固尝为文房润色之宝矣。距今远过百有馀岁。青毡旧物。更无馀存。独此一石。获全于屡经兵燹之馀。无小剜缺。殆若有鬼物宝惜阴护者然。斯亦异矣。且阳谷无姓孙。此物未知流传于几人。而毕竟归诸弥甥。其或所谓数者。有存于其间者耶。令人摩挲。重为之兴感。
制胜楼记
延安岩邑也。北距松都。百里而近。东接江华。隔浦相望。南临罗津。舟楫之自西海而达于 王京者。靡不由之。又有众水汇于城下。陂池万顷。号曰卧龙。盖有震鳞潜其中云。州居显敞。闾里饶庶。海右之以形胜名者。延为最焉。朝家之置吏。视他邑尤选。数十年来。官吏数易。不善居职者或间焉。重之以饥馑疠疫。人民凋瘵。馆宇颓废。海邑之以荒残称者。延又甚焉。岁辛巳。李君持卿彦维始至斯邑。勤于为政。未期月。邑之弊瘼。什盖去八九焉。凋瘵者苏而完。颓废者改而新。又刱楼于客馆之门。名之曰制胜。既成。语余云子尝宰延安者。子盍记诸。夫玆楼之成。余未及登览之矣。而楼之所处。余固能领略之矣。若其清风乍起。香气薰天。腻红间翠。极目无边者。卧龙之荷蕖也。海潮
东溪集卷之六 第 213H 页
初涨。洲渚明灭。风樯挂帆。前后连咽者。罗津之舸舰也。鸡鸣犬吠。闾阎扑地。牛负马运。鱼盐堆市者。都府之盛而公私之所资饶也。天际缥杳。秀出三尖。佳哉郁葱望之尊严。知其为汉京之镇。而亦足慰魏阙之恋也。玆皆楼之胜观。而持卿乃以制胜名之。其意何居。噫。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安不忘危。古之道也。是故昔者重峰赵公宪尝到此地。劝府使申公恪。缮城贮水。龙蛇之乱。月川李公廷馣卒以之却贼。而谭者以赵申二公为首功焉。如使 国家终无风尘之警则已。不然玆固右壤之冲也。其可以居中而处高。而应变制敌者。惟此楼所处为然。安知异日不有如月川者。制胜于此楼。而后之论制胜之由者。归功于持卿。如赵申两公否耶。然则是楼也平宁无事。则不妨为元规谈咏之地。而警急有忧。则自可为文饶筹边之所。持卿之志。其亦远矣。遂书此。以谂诸君子之登览者。
记梦
甲申十一月十九日夜。病甚垂死。昏不省事。梦至一处颇閒旷。逢一人谓余曰。若与我论此。则君即今所苦之病。向来忧世之事。可以晓然。无所言矣。余始怪
东溪集卷之六 第 213L 页
其说。盖大衍数。随事演出。以穷其变。其法甚捷。大槩如西洋国文算假令。略有异同。其人因又言世人之纷纷驰逐者。莫非不知一动一静。皆有天定故也。余为此造日记。名琤强筒。人心善恶。国家盛衰。皆有其数。莫能移易。君试观之。其器状如腰鼓。其腰皆以宝玉。雕刻玲珑。转环顷刻不停。其声琤琤不已。其人为余一一指示曰。圣人作璿玑玉衡。观理于象。此物因数而观理。其义一也。其言历历可听。精神顿觉开爽。俄而睡觉。乃一梦也。过一二日。俟神气稍定时记此。附一诗以徵异。
气▦▦数▦有本。善恶治乱皆一理。谁能跳得琤强筒。万事都看旋磨蚁。寻枝掇叶太纷挐。谁叩真人珠笈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