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三
卷十三 第 1a 页
望溪先生文集卷十三
 墓表
  雷氏先墓表
雷生鋐道其上祖兄弟八人葬同邱请表墓口述再四
而继以书曰先生非亲懿久故不为表志盖惧行迹之
虚构而无徵也而吾上祖之事则不待有徵而信雷氏
自陜西迁豫章一世祖甫自豫章迁宁化甫生详为唐
进士而卒于昭宗之世有子八人生相爱约葬同邱冢
以次平列墓碑岿然子孙世承祀无所容其伪僻在闽
徼少文献世久迹湮故他行无闻焉而生当五代干戈
之际无一出而仕者又兄弟八人之卒相去或数年或
卷十三 第 1b 页
一二十年子孙其守遗命而莫之违则其修于身而型
于家者可见矣在昔先兄百川有言人之生也受于天
而有五性附于身而有五伦人于五性或蔽于一则四
者必皆有亏焉人于五伦能笃于一则其他必皆不远
于礼鋐所云不独可徵其上祖之行而所以推原祖德
者又可与先兄之言相发也余兄弟三人弟椒涂早天
而兄复中道弃余临终命三人必同邱不得以妇附族
姻士友啧啧焉虽子姓不能无疑也其后闻宁都魏禧
兄弟尝行此而今复得雷氏上祖事用此知是乃笃于
兄弟者之恒情虽异于俗而非有过于义也昔唐阳城
兄弟惧友衰于妻子而终身不娶此于礼为非而先儒
卷十三 第 2a 页
皆存而不论盖以行必稽其所敝俗之衰能为城兄弟
之行者亦罕矣无虑其或滋之敝也况自周以前本无
妇必附夫之礼而曷以兄弟同邱为怪诧哉乃约鋐言
而具详其义类为表以归之俾雷氏后裔务敦睦以率
祖而亦以解吾子姓之疑焉八人长伯泰次立次驯次
强次郡次御次邵次均皆以名系伯其墓在宁化县之
下沙村雍正十年冬江东方苞撰
  兵部尚书范公墓表
公讳承勋字苏公沈阳人大学士太傅文肃公第三子
也文肃公既为国宗臣而公伯兄为都统仲兄忠贞公
总督浙闽并以贤能早岁秉节钺
卷十三 第 2b 页
上益材范氏子弟公年二十四以荫补工部都水司员
外郎凡再转五迁而至兵部尚书吴三桂反公以吏部
郎中督谭宏进征军兼转楚饷宏死监镇安将军噶尔
汉军及滇平常在军閒还补文选司郎中擢内阁学士
寻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广西踰年迁兵部左侍
耶总督云南贵州三藩播乱吴三桂势尤猖獗
王师入讨常与贼相持黔粤閒首尾八年公私凋敝而
贼窟穴南中岁久虽扑灭胁从反侧多蠹居山泽故
上于方面之任尤重且难之先是忠贞公在闽既死耿
精忠之难都统开复襄樊复以疾卒于军而两江总督
于成龙之卒也
卷十三 第 3a 页
上谕九卿更有如成龙者具以闻佥举陆陇其等七人
而公与焉故公至粤西未期月而有滇黔之命以为非
公莫属也公至首裁六卫五所并归州县逃亡渐复时
起发贼标下亲军入旗众多偶语公请就本地安插拜
疏即官其一二著姓馀编籍补伍
命下数千人环泣曰吾子孙世保故土皆公赐也湖北
裁兵夏逢龙叛声连六诏时滇以鼓铸壅积钱给兵饷
之三众不便会左协移镇寻甸之兵鼓噪纵焚剽省兵
欲乘衅而起公侦知其谋夜捕百馀人晨出奉
天子赐节斩十三人越日寻甸缚始祸者以献鞫斩八
人事遂定疏入
卷十三 第 3b 页
天子诏谕褒嘉公因请罢鼓铸鲁魁山贼二百年为环
境害至是就抚官斥藩庄核其价省民閒溢费二十馀
万金在滇九年所袪蠹弊甚多而清盐筴不得按户抑
派酌道里远近定支拨军饷条例吏不得巧法扼民至
今赖之康熙三十三年迁都察院左都御史行至贵阳

命总督江南江西公治滇黔兴利除弊若日不暇给发
奸纠暴法立诛必及移两江则专务清静以与民休息
其为政识大体不为小廉曲谨以钓声誉而设心措意
一以厚下恤民为本历三镇奏免民赋者五豁陷贼州
县所失资储无算驳正漕督误题入额徵者一岁祲奏
卷十三 第 4a 页
发米谷九十三万石有奇赈饷有先发后闻议有格而
复奏至再三
天子鉴公之诚无不特允所请者其镇滇黔入觐密陈
六事其一土苗不宜纵逞时黔抚卫既齐以捕黎平苗
谪戍
上悟寻赦还卫素廉直士论尤以此韪公三十九年秋
九月以母忧回籍既葬奉
命督修华家口运河未几授兵部尚书固辞不获乃就
职私居持服如常又七年以疾乞骸骨又十年终于家
公年谱载公行身涖官迹甚详然余尝客游淮扬士大
夫多称盐城令某贪横以与要人有连大府不敢呵公
卷十三 第 4b 页
下车寡妇某讼之随斥罢然则公之善政虽其家人有
不尽知者矣兹故不具而独著其措施见于章奏利泽
显播于军民者公卒于康熙五十三年二月朔年七十
有四始娶穆奇觉罗氏赠夫人再娶沈氏封淑人皆早
亡再娶赵氏封夫人子时绎承袭本旗佐领以公卒之
次年秋八月二十二日葬于密云县之青甸桐城方苞

  赵处士墓表
处士姓赵氏讳瑗字临若其先江南山阳人也明洪武
时以军功显高祖清始迁浙江之沥海所地介会稽上
虞二县家世儒书处士生万历末年弱冠腾文誉崇祯
卷十三 第 5a 页
之季山贼海寇叠起田宅荡然鼎革后聚教蒙童于墟
里閒及老独身行游有子废学以医方流寓泰安州处
士倦游乃就养焉学佛者古翁淮安通州人也开圃泰
山之麓名曰石堂与其侪二人及州之老生四人游闻
处士至愿相与为友暇则聚石堂课灌溉莳瓜蔬终日
危坐讲诵经史野人樵牧过者望见皆肃恭四方耆旧
多倾向焉而处士居常忽忽念坟墓惧松楸毁伤其子
方促促治饔飧终不得返先人居年七十有八竟死岱
下葬州西南三十里天平山妻徐氏久祔祖茔不敢迁
葬礼也处士学识过人能辨贤奸知事势数变以后之
利害久皆徵验而未尝为书先卒之二年疾笃作遗训
卷十三 第 5b 页
以示子孙皆家人语也閒为诗歌不以示人惟手录春
秋内外传史记汉书及唐宋八家文各数百篇授其孙
国麟曰北方艰购书守此文义可粗明慎行其身毋忘
沥海而已其后国麟举于乡及将仕再归沥海展墓以
宁其祖妣雍正六年擢福建布政使至京师与余造次
相遇于郑御史宅述祖德请撰外碑国麟与余会试同
榜至是始觌面而其学行治法在闻见中为可计数人
遂不辞而为之表且系以辞曰
国麟与余相见年近五十矣起县令至监司而言语气
象尚似讲学于深山野外者叩其师友渊源所渐泫然
曰吾祖至岱之岁麟始生家窘空保抱携持数岁即随
卷十三 第 6a 页
卧起授章句未尝有师也苞少从先君子后见三楚吴
越耆儒多抱独以销其声又其次乃好议论著气节为
文章尚矣哉其风教之所积乎
  翰林院检讨窦君墓表
自容城孙徵君迁河南中州士大夫多兴于学及其门
者潜庵汤公逸庵耿公为最而闻二公之风而兴起者
复四三人柘城窦遁斋其一也幼异敏读书每过夜中
父惧其确也禁之乃以衣蔽户牖篝灯默诵少长遍治
诸经时徵君既殁耿公讲学于嵩阳往就之六年五至
非父召不归既举于乡见汤公于京师学益进汤公悼
师道废日久劝就教职得泌阳及主朱阳书院从学者
卷十三 第 6b 页
皆劝兴故河南北夏峰嵩阳而外惟朱阳之学者为多
戊辰成进士馆选丁母忧服除授翰林院检讨寻告归
父趣之入踰岁竟归盖痛母之深不忍久离其父且与
朱阳之学者离逖也
圣祖仁皇帝尝命诸翰林作楷书君书治法尧舜学遵
孔孟其要在主敬谨独以进
上深器之其家居犬府监司守令多重其行众所苦病
每赖以更除枉桡者得直故其殁也士友深痛知与不
知莫不恻伤邑之顽人或匍匐赴吊哭尽哀而去君素
无疾方侍父食痰气上有顷端坐而逝时康熙戊子闰
三月二十五日也孺人王氏执舅之丧年六十有四矣
卷十三 第 7a 页
终祥禫不饮酒茹荤君讳克勤字敏修卒年五十有六
大父讳如珠县学生父讳大任
敕封徵仕郎翰林院庶吉士子三人长容端增广生前
卒次容庄癸巳举人次容邃乙酉举人候选知县志承
其父学以状志求表余既熟闻君之学行且与容邃一
见而志相得乃谱焉俾锓诸外碑雍正十一年正月江
左方苞撰
  刁赠君墓表
君讳再濂字静之直隶祁州人也余少闻燕南耆旧一
为博野颜习斋一为君之父蒙吉平生皆尚质行稽经
道古习斋无子其论性论学论治之说赖其徒李塨王
卷十三 第 7b 页
源发扬震动于时而刁氏之书惟用六集及斯文正统
始行于北方赠君自入庠序即弛置举子业日从父之
友五公山人王某及习斋游订父遗书手录藏于家又
贰之以质四方之学者年逾六十复手录付诸子且告
日昔蔚州魏公持节巡京畿余以故人子独被渥洽邻
邑人或籯金而请事余掩耳而走菑然若秽污之及吾
体也汝曹他日若登仕籍以官富家吾生不受其养死
不享其祭惟先人遗书未刻者尚百馀万言必约身而
次第布之其后仲子承祖果宦达使其弟显祖持所刻
易酌潜室劄记及君状志乞余文以列外碑距君之殁
二十有二年矣夫名非君子之所务也而没世之称则
卷十三 第 8a 页
圣人亦重之习斋遭人伦之变其艰苦卓绝之行实众
人所难能而李王二君子力足以张其师惜其本指欲
外程朱而自立一宗故知道者病焉君之父则隐迹衡
巷推阐先儒之绪言故当其时名闻四方转未若习斋
之盛而卒得良子以传其书身名完好无可瑕疵故余
因表赠君之墓而并著之以示志古而有所祈向者亦
君恪守父书之志也夫君卒于康熙乙未九月年七十
有二父讳包天启丁卯举人母某氏君及妻杜氏并以
承祖贵
诰赠如其官阶子四人长继祖州学生次承祖乙未进
士由县令累官监司所至著声绩今为江西布政使司
卷十三 第 8b 页
次显祖已酉举人朴直尚名义次兴祖早世以某年月
日葬于某乡某原乾隆元年十月江南方苞表
  东昌邓峄亭墓表
雍正十三年夏东昌邓钟岳将告归以曩所述赠君及
田安人行略示余曰吾故知子于志表之文虽亲故无
假非敢以私请也将以入宗谱惟子讨论焉发而观之
皆庸行所宜然有难焉者赠君十岁丧母嗣丧继母至
再父殁承重丧大父母衰麻不绝于身者近二十年皆
能称情以赴于礼其为国子监学录年未及三十丁内
艰念大父官闽南父官代北代父服勤侍大父遂不复
补官余尝过东昌无老少皆称钟岳孝悌修饬具言其
卷十三 第 9a 页
家法虽未指目君之为人而钟岳所述之无虚溢可知
矣昔余大父为学官于芜湖君之大父参议公适司芜
关降爵列而为友余于钟岳未见而相知既订交果不
悖于所闻其家法之善又亲得之于其乡人故特表而
出之使天下知为人祖父者宜慎行其身以开其子孙
而子孙能贤亦以徵信其祖若父之善行又钟岳不以
志表属余乃所以重其亲信于友而余之不能已于言
端由于是焉田安人与君比意同力以事亲长岁庚午
君侍大父母于家闻父疾赴山右而参议忽遘疾甚危
邢宜人笃老安人承凶临于别室易衣奉姑而侍舅疾
比参议之终邢宜人未知有子之丧也呜呼是可则也
卷十三 第 9b 页
巳君讳基哲字骞之号峄亭以太学生授邹县教谕迁
国子监学录生于顺治乙未年二月卒于康熙辛巳年
十月享年四十有一以雍正元年
覃恩敕赠承德郎翰林院修撰田氏为同郡名族安人
岁贡生讳官芳次女生于顺治丙申年三月卒于雍正
癸卯年三月享年六十有八
敕封安人子男四人钟岳康熙辛丑进士一甲第一名
授翰林院修撰历官礼部侍郎雍正十一年以奏对失
辞降一级调用次钟音雍正丙午举人拣选知县钟叙
钟一雍正已酉同榜举人女五人并适士族孙男六人
雍正乙巳十一月合葬参议公墓右第一穴桐城方苞
卷十三 第 10a 页

  内阁中书刘君墓表
襄城刘青莲状其先人之行不介而以书通曰吾父之
殁七年矣而铭幽之文阙焉以至于今盖难其人也吾
恶夫为人子孙者以所未有之善隆其亲而实诬之也
故所举无溢言愿子察其情也余故闻中州之贤者数
人而刘氏恭叔其一焉恭叔之兄子青藜为余同年友
而青莲之请铭也有辞余无以郤焉谨按君讳宗泗字
让一先世多潜德明季流贼之乱父汉臣以诸生佐督
师汪公乔年城守署赞画君兄弟三人皆好义伯仲任
侠而君独为儒其学无所不涉而卒归于洛闽其游皆
卷十三 第 10b 页
畸人节士而共学之久者则关中李颙中孚余观自明
之衰东林复社诸君子摧剥无遗而天下几不知有学
矣其后燕南河北关西之学者往往振起于一乡以收
召其徒而中州为最盛就其杰出者其指意虽不能尽
合于古圣贤人而皆能以力行为宗故其处者常矜名
义饬内行而出者亦确然不失其官守盖学虽粗涉其
樊其为说不能无弊而已有辅于世教如此君之质行
既足以错于其乡之贤者而又能知道术之所宗虽与
中孚李氏共学之久而自守其径涂终其身不易也呜
呼君可谓笃于自信者矣君中岁学古文辞晚所著中
州道学录恕斋语录尤著士友閒其行之式于家而化
卷十三 第 11a 页
及乡人者青莲述之甚备而兹独揭其所学之大指盖
以自修者言之必纤悉于庸行而后为完人而立言者
举之以示于后则义无取也青莲于虚美其亲者既前
知其非义矣则于兹所以云者何惑焉君以康熙庚午
举于乡例授内阁中书未仕以庚寅六月二十四日卒
于家年七十有四冬十有二月某日葬于邑西东冈先
兆之次孺人周氏子二人长青莲县学生次青芝乙酉
举人女二皆适士人康熙丁酉三月朔后二日江东方
苞撰
  秦仲高墓表(高氏仲女适秦故曰秦仲高仿春秋/纪伯姬纪季姜鄫季姬荡伯姬之例)
(也先刻误改高贞女今/正之王子十月钧衡识)
卷十三 第 11b 页
贞女吾师大理卿宛平高公同产弟章侯次女也少余
见之心异其德容谓福泽必过人许嫁秦氏子文照雍
正五年文照死贞女请代夫承重奉祖姑父母隘之不
可遂归秦氏大理兄弟三人惟季有子而留滞远方章
侯殁贞女族姻中一无依余往视之时仲冬短布单衣
乃与诸公醵金为举本以给之乾隆元年余居直庐五
月中旬家人告贞女遘疾日笃秋七月朔后三日死问
故曰积劳成瘵卒之日命衣衾完者勿以殓迫冬进之
祖姑在昔明季李自成陷北京宛陵沈寿民时山居或
告曰某骂贼不屈死寿民立起自责曰夫人而载此大
福以终嗞咄哉既而前闻非真复问焉曰子何以知之
卷十三 第 12a 页
曰是吾故人也娶之日吾客游适至其家若俯首巡步
阶除不已叩之曰吾属有所思甫冠登上甲而婚生人
之荣有逾此者乎吾何修而得此此以知其所受之薄
也嗟乎如贞女之闵凶夭札乃寿民之所谓福也夫贞
女年三十有二卒后十日与文照合葬秦氏先兆之侧
其买棺也匠师语其徒曰子良材价从其柢闻者多为
流涕桐城方苞表
  完颜保及妻官尔佳氏墓表
君姓完颜氏讳保字岳申余供事蒙养斋君为
皇子𥊍御数就余问学君貌甚文苦羸气不能任其声
自恨时过而学虽疾矻矻不自休余始开以学久之惟
卷十三 第 12b 页
戒束书不观以息心神而不能从疾遂不振君既殁且
踰年余启箧见其病中所拟秋风辞音旨悽怆其诸衰
气之先见者与君疾亟妻官尔佳氏誓死及期母与姑
号泣而止之曰汝有子义不当然答曰吾非不知此顾
吾年少傥异日中有不自得者不若早自决于吾心为
安其药物久置粉帨中命取水至则一饮而绝母与姑
亦不之禁也呜呼君之嗜学与其妻之取义皆过于中
然以人情之习于偷苟不可谓非有志者矣而造物者
必使至于斯其又可诘邪君卒于康熙丁酉四月十九
日酉时年三十官尔佳氏与君同庚生而月日先于君
卒同时以某月某日合葬北郭先人之兆桐城方苞表
卷十三 第 13a 页
  罗烈妇李氏墓表
烈妇姓李氏浙江龙游人江都罗经甫妻也幼通诗书
继室于罗前子曰都六岁女曰宦姑年十有二烈妇生
女始期扬州围急烈妇谓经甫曰君上有母下有稚子
都妾生而存则虑有所牵吾自择死所矣乃积薪楼下
未几城破市人惊呼曰兵入矣烈妇上堂泣且拜曰吾
不能复事姑乃别其姒刘氏及经甫妾梅氏李氏时烈
妇有身八月矣抱幼女持宦姑而语众曰吾多见古书
中妇人遭乱而求生者忍以身试乎众皆哭从而登楼
者凡十人命一婢下举火火发亦奋身跃入兵定后众
骨藉藉惟婢一足尚存始经甫计犹豫未有所洪俄而
卷十三 第 13b 页
烟尘蔽天楼中声如乱鼓乃抟膺而呼负母挈子以奔
卒皆免家复起子孙盛昌都之弟国桓有子曰愫行四
方遇文儒辄流涕述烈妇事而求籍焉同命者凡十有
一人刘氏梅氏李氏外惟婢得其名曰菊华其六人者
无闻焉焚宅在新城广储门内樊家园合冢在隋西华
门故城址康熙六十一年冬十一月望溪方苞表
  刘烈妇唐氏墓表
烈妇唐氏襄城刘庶常青藜继室也先世浙江会稽人
迁河南新乡其家单微转徙少失父母有兄窭艰而妇
好书史陈义甚高庶常失偶闻其贤以礼聘焉年二十
有九矣既成婚三旬有八日而庶常疾作遂不起烈妇
卷十三 第 14a 页
将死之叔姒请曰闻嫂有身今死非其所也居无何谓
其姒曰无望矣越翼日晨起辞于殡入寝室闭户自经
死时康熙戊子十有二月晦前四日也去庶常之死盖
四旬有七日烈妇少时尝刲股疗其父及庶常疾复齧
臂以羹血淋漓衣袖閒面色似非人而神气自如庶常
之殁也其母年八十有五卧病经年矣烈妇秘不以闻
戒寝门内无哭声自经之晨犹亲盥馈然后退烈妇家
故贫其兄以医自活流转四方僦居多穷巷短垣烈妇
时时佩利刃以备非常郏富人尝假馆且赀给之甚殷
烈妇曰此传所谓无故之利也会富人从其兄饮觇焉
日是可久与处邪立促其兄他徙庶常每言烈妇能文
卷十三 第 14b 页
工诗歌既死箧笥閒无遗迹庶常夙以文学知名二十
年閒河南北为首称唐氏贤而愆期卒归庶常闻者皆
以为宜而月未四终夫妇各赍志以殁乡人莫不呜咽
道路皆载其言越十年戊戌余始得其实于庶常之从
弟青莲而表于其墓之阡桐城方苞撰
  谢孺人叶氏墓表
孺人讳球姓叶氏父讳汝栋闽县人庚午乡试副贡士
谢君讳宣之妻编修道承之母也谢氏故儒家而乡贡
以侠重于乡信义著于师友孺人实左右之孝于亲友
于兄弟惟孺人曲当其心乡贡未中寿而殁兄公壹以
家政属孺人大事必诹焉幼随母依舅氏授论语孝经
卷十三 第 15a 页
毛诗及长博观经史诸孤就傅夜归则为辨句读考音
义兼授乐府古辞及诗既成立督教不衰母也而秉父
道焉孺人生二岁而孤母家四世生养死藏庙祭皆身
任之女也而承男事焉及笃老道承归养会修省志中
丞赵公以相属百年中大吏所设施乡先生长老之质
行孺人能备详之道承用以徵信于志传牒记而辨其
讹嫠也而有裨于文献焉始余与同年郑任钥鱼门善
孺人之长女婿也道承继因鱼门以索交于余孺人七
十求文以寿余曰非古也子少安吾当别志以达子之
情又十有四年孺人殁道承使来告终以状请铭汜询
其乡人皆曰信然乃为表以归之而释诺责焉其生卒
卷十三 第 15b 页
子姓宜具于志铭故弗著乾隆元年八月晦前二日江
左方苞表
  刘中翰孺人周氏墓表
康熙五十五年襄城刘青莲及弟青芝不介而通书请
表其父中翰君墓余既夙闻刘氏家法及中翰之贤又
重青莲有辞表而归之越三年庚子复以母之状请铭
余惟古者妇人祔葬无特铭又孺人处境顺虽有妇行
而无以过礼之中制久而未报也雍正五年青芝计偕
至京师请益坚且曰自庚寅先君子殁吾母老朝夕不
忍违不赴礼部之试者十有七年矣今来适与子值而
获见愿终有述焉余因念丙戌计偕自余出吾母内热
卷十三 第 16a 页
语不休虽隆寒中夜启窗牖或挟老婢立中庭北向而
望凡百有三日至余抵家之夕而后寝成寐凡欲其子
游学取名致官父或有之而母必无是也无贵贱贫富
贤愚惟愿求之即在侧耳余兄弟丧亡乃违礼远游以
忧吾母青芝有兄以承养而不忍一日离其请不可虚
也孺人处境虽顺无以过礼之中制然以刘氏之家法
而孺人顺焉恭叔之贤而孺人仪焉以宜其家以式其
子姓而化于族姻其可风也已孺人姓周氏父讳卜历
襄城县学生母王氏年十六归于刘卒年八十有六与
中翰合葬县西先兆之次雍正五年夏五月江东方苞

卷十三 第 16b 页
  赠淑人尤氏墓表
皇帝嗣位之始年搜扬遗贤命大臣各举所知于时今
吏部侍郎沈近思以郡丞就其家起吏部文选司郎中
既任官
特命兼太仆寺卿逾年四月拜疏历其曾祖母尤氏守
节抚嗣子教孤孙艰而有成暨其父将终自伤家世田
农不能为大母请旌而有望于后愿以元年
覃恩身及妻应得之封移赠尤氏
天子既贤近思感其意
诏以侍郎阶资赠其曾祖父母又二年二月介吾友王
君虚舟乞表墓之文余考礼经为人后者服如所生传
卷十三 第 17a 页
日受重者必以尊服服之盖恩以义隆而不敢忘其祖
也然恒妇人之情视为后之子多异于所出是谓不有
其夫也而为之后者自视亦或异于所生是谓不有其
祖也今尤氏重其夫以及其嗣子可以教天下之为人
妻者矣近思念其父以及其祖所嗣之大母可以教天
下之为子孙者矣
天子优贤厉节推恩于功令之外而袖崇踰所应得可
以教天下之为臣者矣礼达义昭不可以勿籍也谨按
沈氏自迁仁和七世至赠公讳学颜于近思为曾祖卒
年二十淑人时年二十有二距其殁三十有四年与赠
公合葬西泾口百浪坞先茔之次嗣子时吉娶俞氏甚
卷十三 第 17b 页
有妇道遗孤大震生五子近思其季也淑人高行载郡
县志沈氏三世生卒爵列墓各有志家有谱故弗著著
其维系于风教者
  曾孺人杨氏墓表
孺人姓杨氏江宁人邑诸生曾策之妻余姊夫沂之母
也姊性钝直嫁之日吾父母戒行常以宫事不逮为忧
久之薰然成和及孺人殁乃时与姊夫不相中然后知
孺人之德能甄陶子妇而谕其志也姊夫少孤季父远
游委以家事二十年内外帖帖及孺人殁姊夫始见恶
于季父违言日彰然后知孺人之才能调剂叔姒而使
之无閒也始曾君为诸生甚有名馆富室常屏滋味甘
卷十三 第 18a 页
蔬食而平生不闻信奉佛法沂既长有举以叩者归问
母孺人日尔父岁时伏腊御食于先姑未尝厌甘毳而
居外则然窥其意以母老艰苦食淡不忍自餍饫耳用
此又知孺人之贤能探其夫之微志而襮之于身后也
姊夫及姊属余表孺人墓已踰再纪雍正三年春余假
满北上姊夫走送于河干复出其父状求合表且曰更
迟之吾不及见矣又二年余益病衰恐终负前诺乃叙
而录之曾君早世行未著按其状皆琐语故独取孺人
所称而附见焉孺人卒于康熙某年年六十有七距曾
君之卒三十有四年以某年月日祔葬于某乡某原曾
氏族故不繁沂无子再从无可嗣者有女适林氏子元
卷十三 第 18b 页
  吴处士妻傅氏墓表
孺人姓傅氏江西南昌人余叔舅之妻也先君子出赘
寄寓外家凡十年时惟叔舅也存而叔舅恒客游余生
六年先君子归金陵计此生与舅凡五会耳惟辛未壬
申閒同客京师聚独久寒苦相依丙子冬自京师南归
水宿淮关梦舅立河壖瞪目无声心诧之至真江急舍
船陆行至舅家则葬已数月矣问故果死于此余噭然
而哭孺人微泣于房哭止䦱门而语送不下堂阶时孺
人尚少动作有仪语皆中节余黯然伤又肃然敬也孺
人幼丧母无兄弟独身随父客淮南吾舅亦客焉遂约
婚归十年而吾舅死舅生常远游相见日稀有子曰以
卷十三 第 19a 页
诚冠后亦授徒远方或岁归或閒岁三岁一归孺人之
卒也遽诚在山东奔丧报葬至京师每见余必吞声掩
涕以求表墓之文而孺人苦节清行实宜有传于后乃
为之书孺人卒于雍正六年七月年六十有五舅讳敬
仪字平一从先兆葬六合刘家营枣树墩孺人祔焉诚
幼时无资就外传及次子以讷小学皆孺人口授孺人
之丧诚虽客在外泣血三年丧食一如礼经
  中宪大夫鄂公夫人撒克达氏墓表
夫人姓撒克达氏故慎刑司郎中鄂素之妻今通政司
通政使兼詹事府詹事摄翰林院掌院学士留保之母
也保之言曰保三岁而丧吾母踰年丧吾父庶母郭氏
卷十三 第 19b 页
舍已所出而乳焉每语人曰无若女君之德何保不及
见吾母之事大父母而大父母之安吾母众载其言保
不能知吾母之相吾父而吾父榷税时舅氏或为保谋
宜少治生产吾母抑以大义众载其言吾母既殁且十
年诸母诸姑及族姻老婢及见吾母者见保莫不垂涕
追思不已呜呼信斯言也古阴礼所谓妇德几尽之矣
家之乖恒由妇人而嫡妾则有甚焉故二南之风皆始
于不妒盖妇德莫难于斯此之能然而馀行可无遍述
矣春秋传曰娣侄者不孤子之意也一人有子三人缓
带在礼妾为女君君之长子三年所以重其恩义同其
忧喜而潜消其妒嫉也然人之恒情亦惟君及女君之
卷十三 第 20a 页
存不敢不勉耳夫人既殁而郭氏舍所出以字其孤守
信砥节没齿为期则夫人之德之在郭氏必有过越于
恒情者矣而况奉舅姑成内治宜家人之疏节与夫人
父某某官年十■归郎中卒年二十有■女二皆保姊
也郭氏年今五十有九所生子早殇雍正六年冬十有
一月桐城方苞撰
  陈太夫人王氏墓表
夫人姓王氏陈赠公讳健之继室广东右翼汉军副都
统昂之母浙江通省提督伦烱之大母也陈氏世为闽
人自长乐迁泉州之高浦明末海寇滋蔓迁滨海居民
徙灌口赠公时年六十馀矣生计壹倚长子光光死赠
卷十三 第 20b 页
公大恸寻卒昂年始十有一含敛皆夫人手之虚室中
惟鸡一栅母子号泣与鸡鸣之声相应哀动邻里凶饥
寇乱相乘米至石八千夫人拮据日作糜半釜漉厚者
饲子次及女自啜水浆饥不可忍则更急束要带昂既
贵每念儿时备见太夫人之艰辛而不获一日致鼎养
恨不欲生方流离转徙夫人常抱木主以行虽遇寇迫
险不释用此数世前生卒葬地子孙犹得籍记闽人相
传戚继光禦倭寇驻军高浦与僚属遍阅山川形势指
赠公旧居曰是家必有兴者以为此再世节钺之兆也
然陈氏之迁高浦亦近耳前此庐其所居之地者众矣
而陈氏炽昌又在徙灌口之后则非宅地之所为决也
卷十三 第 21a 页
岂其先世故有潜德隐行及赠公之身而胚胎已兆故
光润先见于门闾与呜呼此可即太夫人之节行以徵
之矣伦烱始通籍备宿卫阶甚卑余一见即决其必拔
起为大将未数年果建节历七镇军民威怀粤闽江浙
咸载其言乾隆八年以太夫人遗事请表墓故并著闽
人所传语使众知家之兴必由其人而谓宅地能有助
者妄也太夫人父讳公荣母某氏女适太学生萧湄太
夫人卒于康熙辛未年享年七十有八后赠公之卒凡
三十一年前夫人许氏父讳浦母某氏卒年二十有七
葬于高浦之杏林社界禁限隔乱后丘陇不可复辨昂
及伦烱每以为恨赠公葬于某乡某原太夫人以癸酉
卷十三 第 21b 页
年四月二十八日葬于苧溪山之原江左方苞表
  林母郑孺人墓表
孺人姓郑氏福州侯官人三山林赠君讳邦桢之妻编
修枝春之母也生郑氏炽昌后其卒也林氏方兴而伶
俜艰辛视氓庶贫女有甚焉母黄氏郑赠君继室也生
孺人踰岁而殂郑翁付外家鞠育及疾革始命以归父
党内外宗尚未识面时十龄悲号雀踊见者莫不心恻
及归林氏家甚贫而赠君羸疾授经在外孺人餔糜日
或不继岁戊子赠君卒遗一女二小男老姑在堂而盎
无储桁无完衣仲兄郑谕德几庭计口致米薪蔬百物
皆自孺人及女手指中出身甘糠秕而遇时物必多方
卷十三 第 22a 页
购易以进或母家以饷孺子必奉姑姑心知之而不忍
却也孺人自居父丧即依谕德之妻王宜人佐治家事
因教以闺训女史及赠君卒孺人命枝春就殡帷躬教
督诵读声洋洋比邻及亲交到门者莫不叹息大母衰
疾中亦用以自慰焉及姑终女有归二子受室枝春举
于乡为内阁中书而孺人呕血遂不起孺人疾作于雍
正辛亥之春戒勿使枝春得闻其秋枝春感噩梦请急
航海而归孺人惊喜疾少閒卒于冬十二月晦前六日
年五十有八子二枝春翰林院侍讲督学河南梦彩戊
午科举人女适庠生叶球以癸丑十月祔赠君之墓在
郭北五凤山乾隆七年春枝春以状求为传余考孺人
卷十三 第 22b 页
虽艰辛而未遭变故所述皆妇顺之常于文律不宜立
传既而思孺人处境略与吾母同吾母之遭遇视孺人
尤顺而艰辛苦恨则有甚焉惟不肖子知之宜乎枝春
之不能自克也抑又思朱子之母安常履顺其贫约亦
未甚也二程子之母则显荣福祥以终世矣而百世以
下无不知二母之贤则惟其子之故耳以苞之无似不
足以显吾母故因林母发此义以勖枝春以志吾疚兼
告天下后世为人子者乾隆八年十一月江左方苞表
  方曰昆妻李氏墓表
孺人姓李氏扬州府兴化县人吾宗知孝丰县事讳将
之子妇邑诸生曰昆继室也于苞为共五世祖断事公
卷十三 第 23a 页
之诸母行比俗之人谓刿股肱可疗疾虽子女行之于
父母亦为过礼而以吾所闻广昌何某妻魏氏刲肱求
疗其姑一时名辈争为传记诗歌以纪之又二十馀年
而有孺人之事乾隆壬戌余蒙
恩归里孺人之柩适至自闽中长子杭以状求志铭始
闻其详孝丰府君病膈噎长子曰岱割股以进少閒数
日疾反曰昆欲踵行之孺人曰子疾初愈甚羸如重伤
大人病必臻夜半侍婢皆卧登楼祷于宗祏引刃自刿
昏仆久而苏强自缠缚昧爽作羹府君食之病又小愈
者阅月及将终乃知孺人事呼而至曰死生命也然汝
必育贤子孙曰昆兄弟十三人惟伯兄及四弟曰岳为
卷十三 第 23b 页
适出而曰昆曰岳生同胎曰岱宦游曰昆欲与曰岳同
爨谓孺人曰尔能自必终世无生异同否孺人曰子能
自必何问妇人孺人处宛若閒如弟妹之事兄姊门以
内少壮男女皆相亲曰岱初任闽之沙县改调泰宁曰
岳卒于沙曰昆从至泰宁孺人以俗言生同者死期亦
近时杭馆于闽之榕城孺人挈子女及杭之妻女閒关
赴泰宁未一年曰昆果卒孺人亲视含敛杭述孺人淑
德甚详然举是三者则仁孝明知之见于他行者视此
矣铭以藏幽孺人之事宜使观者感兴故为表于外碑
孺人享年五十有五父湋浙江湖州府卫守备与孝丰
君善故为昏姻祖嗣京明河南道御史曾祖春芳大学
卷十三 第 24a 页
士子三人女四人系曰
兹事之义类余于广昌魏氏论之详矣孺人求疗其舅
其事尤希而持之则有故盖大惧夫或重伤以骇恸垂
尽之亲故不得已而自刿以塞其意也往者亡妻蔡氏
亦尝刲肱求疗其姊及来归余告以三从不二天之义
乃自知无谓故备列之俾慕为仁孝者得自镜而审所
处焉
碑碣
  礼部尚书陈公神道碑
公讳诜字叔大号实斋系出渤海为宋大尉高琼裔明
永乐初上祖东园公自临安出赘海宁陈氏遂著籍蒙
卷十三 第 24b 页
其氏高祖讳中渐隐居好德有子二人并登万历丁丑
会试榜成淮士累官贵州参政讳与相者公之曾祖也
参政之子五人其季曰元成早世有子三人长之问公
本生父也季之闾所承嗣也明季陈氏衣冠日盛子弟
皆治举业务进取而公之本生父独承学于念台刘公
刘公没黄宗羲梨洲传师说以教浙东西而公复从梨
洲游自入
国朝公伯叔父兄弟兄弟之子登上甲宅政府长六官
出秉节钺者林立惟公第举乙科然自补中书三迁而
副长御史开府贵州湖南入为尚书皆特擢不由阶资
其给事吏科转刑科都给事言多施用而以稽贵州土
卷十三 第 25a 页
司承袭劾罢大吏请复天妃闸以奠黄淮其语尤著荐
绅閒自鸿胪寺卿倅大理领台中屡决疑狱及巡抚贵
州民艰于食行视山坂皆可耕咨于介众佥曰收穫不
可期入税籍终难脱矣遂奏免升科踰年斗米钱三十
因教以蚕桑莳果树即王文成谪戍讲学处建书院聚
教群士延及苗童黔民久而慕思移镇湖南寻晋司空
转宗伯官中事无不釐饬当
圣祖中年直省大吏员缺必咨台垣九卿举者多阴奉
要人指意或自援亲故而公所举惟三人高安朱相国
始令潜江以谳疑狱公记其名前后凡四荐沈公近思
未遇资给诱进既通籍扬于朝淮黄决溢举陈公鹏年
卷十三 第 25b 页
为河督公性沈静其治事勾稽文簿终日不倦事毕即
闭阁下帘手一编未尝一日去书谓四子之书诸经膏
液也近体诸身然后知须臾不可离作四书述尝慨酷
吏深文击断曰律者圣人以不忍人之心而著之为精
义之学者也作读律述谓孔子学易期于寡过人事万
变包于六位随时随事必有合焉作玩辞述手披司马
氏通鉴朱子纲目以朱墨杂色识之凡五周多独见作
通鉴述一卷晚年将次第排纂而业未终公既没十有
四年其子世倌自山东以遗书及行状抵苞请列外碑
且曰倌自始仕以至于今战战慄慄惟惧或蹈于非义
以不敢忘先人之志事耳苞以衰疲久而底滞又数年
卷十三 第 26a 页
世倌为御史大夫其规模略与念台刘公相类乃窃叹
公之教型于家而刘公之风能使异世闻而兴起也夫
比俗之人以讲学为诟病久矣故为谱其世家并传再
世师友渊源之渐俾学者无惑于俗言而识所祈向是
亦公之志也夫公卒于康熙六十一年享年八十壬子
科举人曾祖累
赠光禄大夫文渊阁大学士祖考以公
赠光禄大夫礼部尚书祖妣妣并
赠一品夫人本生考妣貤赠亦如之夫人查氏初
封淑人晋
封一品夫人子六人长世俊丙戌进士知江西建昌府
卷十三 第 26b 页
次世俨辛卯举人拣选知县次世仁乙未进士翰林院
检讨次世倌癸未进士工部尚书次世侃癸巳进士翰
林院检讨次潮幼殇女七人孙男二十四人铭曰
经有明训不学面墙冥行无向为惑为狂翼翼陈公学
优而仕寅亮中外官常有纪善政善教奠乂遐荒氓獠
歌思愈久不忘入长二官礼寅事覈如握寻常引以绳
墨谱公之行按公之书所言多应终始不渝远尊师闻
近守父学有子能承风规尤卓丰碑峨峨用表功施不
说学者视此铭辞
  理藩院员外郎赠资政大夫席公神道碑
公讳席尔泰系出舒穆禄氏世居盛京东之浑渚大父
卷十三 第 27a 页
郎住力能出车马于淖陷父吴巴泰十六从军破队徇
城常推锋抑于上官功不得御终不自列非临阵未尝
妄杀一人公初试惜薪司笔帖式转倅刑科麻勒吉总
督江南江西檄自随归补吏部主事迁理藩院员外郎
奉檄行塞坠马伤肩臂遂引疾卒年六十有八公在江
南制府以事询必竭情无隐江西巡抚以法中某郡守
制府叩公公曰吏获罪多由不善事上官耳即遣公廉
其实守得免而众莫知其由江苏布政使被劾命公勾
稽簿书使恐惧道谒公曰归理案牍无他求也麻公尝
被逮院中佐吏皆号呶慢易惟公不失礼代任者益重
公固留以自佐而公笃念父母竟告归其在吏部有武
卷十三 第 27b 页
弁为尚书所厚军功不及格而叙公力争曰三藩荡平
论功者众成法一乱则冒进者人人得引为辞会理藩
院增置员外郎
上命部院各举所属贤能首以公应盖不欲公在吏曹
也公内行饬修事继母诚孝母素严久而感悟母没抚
季弟勤于已子凡衣食必先取足焉公阶奉直大夫以
子元梦贵
赠资政大夫娶同系别属女仁厚识大义公所以感继
母及与麻公始终夫人之助为多夫人以公
封宜人以元梦进
封夫人其卒也距公之卒二十有二年始公退休家甚
卷十三 第 28a 页
贫而元梦以事谴季子入翰林寻亦罢居常郁郁及公
卒逾年而元梦复收用渐被顾遇开府两浙入为司空
夫人屡觐
皇太后于宁寿宫
天子亲书堂额壁联以嘉母德是以元梦每荷恩策为
太夫人庆即隐痛公之不及见然元梦能推太公之德
业慎行其身而有令闻俾国人称愿以为君子之子则
公亦可以无恨矣公及夫人生卒年月日子姓男女既
详于幽堂之志葬事毕外碑宜刻文以属余乃叙而铭
之铭曰
维国之兴材必世生维家之隆德必世崇公先再世淳
卷十三 第 28b 页
德未漓暨公稍达仍郁不施以昌厥嗣为
帝股肱恪居官次令闻有融众人所矜
锡命之显君子所感嗣德无腼我列兹铭信而有徵
  赠右副都御史赵公神道碑
赠公讳良字维林浙江绍兴府沥海所人吾友赵国麟
之父处士临若公之子也生有明崇祯丁丑时寇贼交
鬨未成童陷贼匿舟底三日勺饮不入既脱归庐舍已

国初东南未靖人民流离多糊口于北方遂弃儒学医
至幽燕东游齐鲁遇族父于泰安州以医自活因庐旅
焉时淮阴江翁亦寓岱下以女妻之而临若公倦游无
卷十三 第 29a 页
所合困而归闻其子既立室家附舟北上至则国麟之
生已数月矣时康熙癸丑年也临若公入抱孙出则与
石堂诸散人游赠公既左右无违而江夫人力致鱼菽
瓜蔬以忠养久而安焉虽居穷巷远方畸人老宿多造
门豫章吴慎庵尝叹曰临若之室仅容膝可旋身而入
其中则旷如也临若公以康熙二十三年卒于泰安赠
公及江夫人相继没国麟贫不能葬豫章戴君知地理
得吉兆以告且探囊箧助营窀穸又二十馀年国麟巡
抚安徽入谒
世宗宪皇帝山陵请假归里祭告因葬故有缺以书抵
余求补碑铭以列祠堂观国麟所述赠公自定家于岱
卷十三 第 29b 页
父归就养一室之中父父子子夫夫妇妇者凡二十年
富贵不足道国麟之得列于君子之林也岂偶然哉临
若公二弟卒于南中老不能奔丧命赠公归葬独身冒
风雪往还其治疾者如疾在身无贫富贵贱必竭心力
享年五十有八以乾隆元年
覃恩诰赠如国麟官江氏为夫人夫人之生后赠公二
十年而卒以康熙辛未先公一年次子国经女四人以
某年月日合葬于州西天平山铭曰
族以乱而散家以旅而成行以艰而笃志以没而亨岱
畎有碑沥海有田
恩纶孔赫世祀其绵有开自天其兆必先
卷十三 第 30a 页
  杜茶村先生墓碣
先生姓杜氏讳浚字于皇号茶村湖广黄冈人明季为
诸生避流贼张献忠之乱流转至金陵遂久客焉少倜
傥常欲赫然著奇节既不得有所试遂一意于诗以此
闻天下然雅不欲以诗人自名也于并世人独重宣城
沈眉生吴中徐昭发自愧不如其在金陵与先君子善
客维扬则主蒋前民金陵为四方冠盖往来之冲诸公
贵人求诗名者凑至先生谢不与通惟故旧或守土吏
迫欲见徒步到门亦偶接焉门内为竹关先生午睡或
治事则外键之关外设坐约客至视键闭则坐而待不
得叩关虽大府至亦然及功令有排门之役有司注籍
卷十三 第 30b 页
优免先生曰是吾所服也躬杂厮舆夜巡绰众莫能止
先生居北山去先君子居五里而近以诗相得旦晚过
从非甚雨疾风无閒先君子构特室从横不及寻丈置
床衽几砚先生至则啸咏其中苞与兄百川奉壶觞常
提携开以问学先生偶致鸡豚鱼菽必召先君子率苞
兄弟往会食其接如家人丙寅春先生年七十有七携
襆被叩门语先君子曰吾老矣将一视前民归而窟室
蒋山之阳死即葬焉是日渡江数月竟死维扬丧归寄
长干僧舍一二故人谋卜兆子世济曰吾有亲而以葬
事辱二三君子是谓我非人也无何世济亦卒先生故
三子一子幼迷失一为僧远方众莫敢主又数年长沙
卷十三 第 31a 页
陈公沧州来守金陵谓先生其乡人之能立名义者哀
其志为买小邱蒋山北梅花村召先生从孙扬文及故
人会葬先君子执绋视窀穸时苞客燕南归而命之曰
先生吾所尊事汝兄弟亲炙可无志乎苞重其事将俟
学之有成而措意焉自先君子殁患难流离今衰且老
矣自恨学之无成犹昔而旧乡限隔恐终堕先人之命
乃姑述其大略使人往碣于墓之阡先生诗世所传不
及十一平生著述手定凡四十七册世济殁势家购得
之弗善仍归其从孙某先生生于明万历辛亥年正月
十六日卒于康熙丁卯年六月某日葬以康熙丙戌年
二月十六日铭曰
卷十三 第 31b 页
死而不亡光于世嗣逢长
  大理卿高公墓碣
吾师宛平高公之殁也以康熙庚辰仲春余在京师众
议以志铭属余视丧毕东归为铭归公二弟丙戌再至
拜公墓石已磨未勒也而余以事遄归又六年冬十二
月以乡人戴名世文集牵连被逮发岁使仆某祭扫还
讯之墓垣尽颓而磨石尚仆于道公仁孝闻天下然世
所称者太公以吏事谪辽左公发愤成进士伏阙上书
求代巳而逢恩例赎归余窃谓父兄在难凡力所逮中
人以下犹将勉焉不足为公异也自公视学江南余从
游近十年公家事细大毕闻太公少豪宕不可羁束而
卷十三 第 32a 页
太夫人谨礼法不相中太公之归也公以为难后天属
复完又二亲皆笃老当更欢洽而居常漠然遇事仍嗃
嗃公用此虽富贵恒蹙蹙如穷人无所归终公身公退
食恒居于内余怪焉叩之御者则常在太夫人侧嬉戏
如婴儿其侍太公所以承意观色或古礼经所未尝云
而自公出之乃知其当然而不可易也公疾笃余入视
公曰子毋忧某虽无禄尚当终事吾母乃竟先太夫人
卒呜呼酷矣余所犯尚未决虽
天子明圣而吏议余罪至重死生未敢自卜恐公之仁
孝余独闻知者遂就湮灭而心气瘀伤不能营度为文
前铭又不复记忆乃质言其大略俾公故人曾君启起
卷十三 第 32b 页
磨石而碣焉时康熙壬辰八月也公讳裔字素侯卒于
康熙庚辰二月十有二日年五十有四由翰林官至大
理卿仕绩应列于史氏铭曰
谓公不得于天胡济屯以亨而天属之复连谓公能得
于天胡将母之不终而寿命不得以少延岂彼苍之无
知抑将留终古之恨以暴其仁贤
  兵部主事龚君墓碣
君姓龚氏讳健阳号惕斋湖广天门县人也初因其弟
巽阳索交于余余时衰疾趋走
内廷终岁仅一再见君每以不能亲近从问经书为言
厥后闻君以陈漕弊为重人所龁部议降调乃考其行
卷十三 第 33a 页
于所习者始知君自司工部即勇任公事及入台奏砌
驰道核门禁粜仓粟以平市价并惬众心而尤为时所
称者巡视南城有主母杀婢势家也君奏请自治不送
刑部属托百方卒持法不移雍正九年旱
诏谕科道联名直陈时政君首议在任守制当急停同
僚相视不敢署名君遂具疏独奏付通政司会挂部议
不得上调行人司方需次
特旨授兵部主事以在台中数言事其名犹简在
圣心也君益自奋励将有所设张而未数月遽以疾卒
始巽阳及吾门试春官不第将尽弃所学而专心于三
礼及归亦遽卒龚氏世居福建至南唐越国公之子顺
卷十三 第 33b 页
为江西节度使遂留江西既而迁于竟陵近千年无显
者至君之祖始举乙科及君兄弟五人而登甲科者二
乙科者一众皆谓龚氏其昌矣而仕者学者皆不遂而
无年理数有不可诘者独其志行犹不没于士大夫之
口君于诸经四书皆有编纂尤好春秋作胡传辨十馀
篇惜乎君生时余未得与面讲也君之祖仲鄂顺治甲
午举人父讳松廪贡生以长子廷飏
敕封文林郎妻程氏封孺人君以子学海遇乾隆三年
覃恩赠奉政大夫妻谭氏赠宜人子三长光海嗣世父
次学海次文海女二君以甲寅十二月合葬谭宜人之
墓在本县利涉铺先兆未有铭幽之文君卒后四年学
卷十三 第 34a 页
海以庶吉士属余教习请铭余多事未暇及归里检箧
笥失君行状乾隆九年秋九月复以状来乃叙而铭之
以列外碑铭曰
职方张而柄移志甚盛而身萎惟天造之难测幸素履
之无亏
  王彦孝妻金氏墓碣
徽郡在群山中土利不足以赡其人故好贾而轻去其
乡自通都大邑以及山陬海聚凡便贾之地即家焉其
俗男子受室后尊者即督令行贾无赢折皆不得速归
久者数十年近亦踰纪用此居必聚族而严闺门之礼
故妇人以节著者比户多有之盖礼俗之所渐然也金
卷十三 第 34b 页
氏为休宁王彦孝妻生子宜民六月而寡会
国初天下犹未靖而休歙閒土贼假以攻剽金氏集兄
公彦忠叔彦节谋曰吾三门惟孺子存闻淮扬已定先
人旧业在焉伯居守叔卫我抵江都一线可延也从之
宜民少长即教以贾曰汝毋慕为儒彦节死命宜民归
葬彦忠死亦然两人终以无子而其乡邻居者多为贼
所残皆曰微节妇王氏不祀矣夫择地权时以定其身
家男子所不易也而金氏以妇人任之且决计于干戈
扰攘之閒动乎险中而得亨贞岂独其志节足为女子
之准的哉节妇自始寡即不茹荤饭疏羹菜凡五十年
卒年七十有二以某年月日祔于彦孝之兆某乡某原
卷十三 第 35a 页
后二十年其孙宗华儒而治方客京师请铭于余始碣
其墓之阡铭曰
儿呱呱莽伏戎嫠也悕走茕茕既定迁延宗祊终首邱
辟兆从
  族子根颖圹铭
明善先生之后能世其学者惟中丞之子孙诸父行皆
先君子所善而十五弟韬采尤与先兄相得先兄既殁
且数年余遇韬采丹阳道中相持而哭失声自是聚则
相欢离居则相念也雍正三年季春余至京师其秋韬
采亦至心疾累月不瘳踰年而其三子根颖至自桐左
右就养药物无违韬采稍自宽疾渐愈根颖年虽少好
卷十三 第 35b 页
古书日辑左传义疏韬采暇则为讲画余方喜其旅中
得良子以忘其忧而根颖寻抱疾其冬韬采馆通州根
颖从踰年春夏益羸余再使往问未得报而韬采至自
通根颖以五月晦前一日死矣叩所由则始至时父疾
方剧忧思喀血隐而不言至垂死乃得其状昔先兄及
余避事吴中弟林偕喀血不言循至大疾用此见父兄
于子弟仁孝者察其形神以求其疾痛尤不可以不悉
也呜呼民之寿夭皆曰命于天然仁孝者每以戕其生
则何以劝哉韬采既自为哀辞属余铭其圹乃垂涕而
为之书根颖生于康熙壬午卒年二十有六未娶铭曰
尔父疾无滋以尔归祔食于尔宗灵其亿而
卷十三 第 36a 页
  鲍氏女球圹铭
康熙庚寅夏五月余妹适鲍氏者卧疾甚惫而余有故
乡之行往视之其长女球侍戒以在视食饮寝兴之节
球泪应声落踰月余在皖家仆至叩之则妹疾少苏而
球遘疠疾死矣金陵俗浮惰而女教尤不修甘食美服
嬉游而外为女为妇之道胥无闻焉其富女以此相高
贫者不得则以怼其父母贱其夫而外其舅姑余每侍
老母侧见内外宗女为陈古女妇仪法群女往往心病
余言稍稍自引去独球承听久而益恭鲍氏故富饶至
球父甚窭又多子女而家无仆婢球自十岁即佐其母
汲㸑缝纫浣濯携持弟妹凡成人之艰辛实备尝焉而
卷十三 第 36b 页
自有生以至于殁其饔飧未尝一节适也被服未尝一
完善也故余与其父母用此尤不能为怀然世之福祥
寿考而缺于人道以愧负其所受于天者多矣而球无
愧也然则余与其父母亦可以无恨也球以康熙庚寅
七月二十三日殇年十有六未字葬于某乡某原铭曰
而已反其初生人之患而今其免夫而母疾其苏而安
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