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月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x 页
月川先生文集卷之六
跋
跋
月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66H 页
书丹阳水山馆宇记后
先师之出守丹山也。鸣琴馀暇。手写此本。为一郡誊录。留置郡司而去。其后有继守此郡者。爱其心画而持去。遂经累守。莫知所在。今守奇公薿。好善君子人也。回禄之馀。重新馆宇。旁求尤切。穆幸于陶山雠校遗文之日。偶得见之。古所谓异物不永为人服。终当合者。其有是欤。遂归本郡。俾永其传。以遂先师之本意。且以副奇侯之望云。呜呼。世之爱珍宝为已私者。谥之曰贪。今之取此者视彼。清浊不同其为私已则一而已。噫。后来者当鉴于苏公广明之诫也欤。某年月日识。
理学通录跋
右先师退陶先生所撰理学通录一书。宋,元录若干卷。则成于癸亥。而已具序文。外集则在稿未脱。大概取其名。为此学而实陷异教者。别为一秩。以寓劝戒之意。但以未成之书。不曾出以示人。故门生辈不敢有所禀质于讲论之馀。庚午捐馆。辛未。与诸同人发诸巾衍而传录之。乙亥。刊刻于安东府。就其中多有
先师之出守丹山也。鸣琴馀暇。手写此本。为一郡誊录。留置郡司而去。其后有继守此郡者。爱其心画而持去。遂经累守。莫知所在。今守奇公薿。好善君子人也。回禄之馀。重新馆宇。旁求尤切。穆幸于陶山雠校遗文之日。偶得见之。古所谓异物不永为人服。终当合者。其有是欤。遂归本郡。俾永其传。以遂先师之本意。且以副奇侯之望云。呜呼。世之爱珍宝为已私者。谥之曰贪。今之取此者视彼。清浊不同其为私已则一而已。噫。后来者当鉴于苏公广明之诫也欤。某年月日识。
理学通录跋
右先师退陶先生所撰理学通录一书。宋,元录若干卷。则成于癸亥。而已具序文。外集则在稿未脱。大概取其名。为此学而实陷异教者。别为一秩。以寓劝戒之意。但以未成之书。不曾出以示人。故门生辈不敢有所禀质于讲论之馀。庚午捐馆。辛未。与诸同人发诸巾衍而传录之。乙亥。刊刻于安东府。就其中多有
月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66L 页
附入处。故目录分卷。与本集卷次。多相牴啎而未及釐正。然咸以改动先师手录之书为未安。谨因元本入梓。而其牴啎处。表而出之。录在左方。总若干字。至如本集所载之字。参考诸书。皆有不合者。则当时誊抄之际。偶失照管无疑。若不校正。讹以传讹。不无后惑。故谨以诸书所同为据。而改正之。丘子野一条及朱震亨一传。窃以标记观之。固当采录。然亦难于裁节。姑附全文于后。至如本朝有未备者。则以初欲裒集三代之士。通为一录。继得杨月湖所录。以为既有是书。不必重入此录。然杨录。于近代之士尚多所遗。故杨录所载。只存其目。欲取其所遗者附录。而未及焉。如贺医闾言行。亦未究竟也。但杨氏之录。虽名理学。窃考其间。似有不尽出于程朱之绪馀。如陈白沙显是禅会。陈清澜建。于皇明通记中。亦有所云云。未知先师取舍。终以为何如也。只如曹月川,罗整庵二公则记诸别纸。非在录中。然以先师手录。不无其意。故不敢遗弃。并附于后。但整庵则其所著困知记一书。名为尊尚程朱。而于其的确已定之论。一切致疑。或以为小有未合。或以为未定于一。至以道心为寂然不动之体。人心为感而遂通之用。曰太极图说。自
月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67H 页
与通书不类。曰叔子之论。不若伯子之论。至诋朱子为终身误认理气为二物。常若有未满之意。纷纷此类。非止一二。显然自以所见为透得程朱未到之地。而反以程朱所见为犹隔一重膜。愚未知其信矣乎否也。窃恐其蔽。不伹知之不明。信之不笃而已。殆亦出于阳尊阴坏。矜已傲贤之意而然耶。故先师晚年所论。甚不取。以是推之。则假使当时并成本朝录。如整庵。当别有所处矣。后之览者详之。万历丙子夏五月。门人赵穆谨识。
书自警编金安老跋后
余观公此跋。亦可谓有好善恶恶之心矣。后来做事。大段错戾。其视此编。不啻如南北水火。矛盾枘凿之相背。噫。人心之难保如是。而听言观行之戒。岂不信哉。抑其徒知务于警人。而不知所以自警者耶。吁。观于此者。亦可以知自警矣。
月川先生文集卷之六
祝文ㆍ祭文
易东书院尚贤祠春秋常用祝文
正直之操。神明之学。肥遁园林。清风如昨。
陶山书院尚德祠春秋常用祝文
心传孔孟。道绍闽洛。集成大东。斯文准极。
龙门祈雨文
陜川郡守赵穆。敢告于龙渊之神。山之高兮水之深。宅之久兮神之灵。兴云霔雨。黍稷蓁蓁。无岁不然兮。福我民生。今玆之旱兮。胡为其戾。百谷焦枯兮。民将无以为命。太守有罪民曷咎。神之格兮冀我听。方今国有大庆兮。邦命惟新。含生之类。莫不欣欣。神胡为乎虐我雠我。使斯民蹙頞而伤神。天人一理。有感必通。鬼神与能。莫非尔功。敢将牲币。虔以告衷。鞭雷车兮摇电帜。一雨千里兮。苏我大东。我民报赛兮无怠。其始自今兮垂无穷。
祭退溪先生文
恭惟先生。圭璋令质。铢寸积学。寤寐濂洛。羹墙考亭。进道之诚。老而弥笃。达哲会圣。理融义精。既造高明。愈撝谦德。不已不止。任重道悠。山梁忽颓。安放安仰。穆生同县邑。幼蒙提撕。朽质难雕。坐成自昧。知非四十。怀痛无穷。珍重至言。尚载简牍。仪刑虽隔。神鉴在玆。庶奉周旋。不负馀训。单杯薄奠。岂足为羞。聊展微辞。荐此衷曲。呜呼痛哉。
告退溪先生发引文
瑞日沦光。祥云沈彩。百年依赖。一朝长辞。攀号莫追。
书自警编金安老跋后
余观公此跋。亦可谓有好善恶恶之心矣。后来做事。大段错戾。其视此编。不啻如南北水火。矛盾枘凿之相背。噫。人心之难保如是。而听言观行之戒。岂不信哉。抑其徒知务于警人。而不知所以自警者耶。吁。观于此者。亦可以知自警矣。
月川先生文集卷之六
祝文ㆍ祭文
易东书院尚贤祠春秋常用祝文
正直之操。神明之学。肥遁园林。清风如昨。
陶山书院尚德祠春秋常用祝文
心传孔孟。道绍闽洛。集成大东。斯文准极。
龙门祈雨文
陜川郡守赵穆。敢告于龙渊之神。山之高兮水之深。宅之久兮神之灵。兴云霔雨。黍稷蓁蓁。无岁不然兮。福我民生。今玆之旱兮。胡为其戾。百谷焦枯兮。民将无以为命。太守有罪民曷咎。神之格兮冀我听。方今国有大庆兮。邦命惟新。含生之类。莫不欣欣。神胡为乎虐我雠我。使斯民蹙頞而伤神。天人一理。有感必通。鬼神与能。莫非尔功。敢将牲币。虔以告衷。鞭雷车兮摇电帜。一雨千里兮。苏我大东。我民报赛兮无怠。其始自今兮垂无穷。
祭退溪先生文
恭惟先生。圭璋令质。铢寸积学。寤寐濂洛。羹墙考亭。进道之诚。老而弥笃。达哲会圣。理融义精。既造高明。愈撝谦德。不已不止。任重道悠。山梁忽颓。安放安仰。穆生同县邑。幼蒙提撕。朽质难雕。坐成自昧。知非四十。怀痛无穷。珍重至言。尚载简牍。仪刑虽隔。神鉴在玆。庶奉周旋。不负馀训。单杯薄奠。岂足为羞。聊展微辞。荐此衷曲。呜呼痛哉。
告退溪先生发引文
瑞日沦光。祥云沈彩。百年依赖。一朝长辞。攀号莫追。
月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68H 页
我心摧割。已矣已矣。天乎天乎。
祭吴子强(健)文
孤哀子穆。伏闻年兄舍人吴公子强之讣。不胜哀悼。敢以酒果。托于咸阳梁秀才之行。敬奠于灵筵之前。嗟嗟子强。而至是耶。刚毅之操。正直之行。为当今属望。为学者模范。将大厥施。以补 国家之治。今其至是耶。往在壬申之春。穆以赴举。入于 都下。旋闻兄挂冠而东。固知直道之难容。而又叹公耿介之志。不苟禄以徇世也。所恃以慰此心者。高蹈丘园。养志林泉。德益进业益修。以俟道之大成。庸何伤乎。于今三载。 召命累下。美官要职。非止一二。而公之志则确然不易。若将终身焉。呜呼。是非其心中真有所自得者。乌能至是哉。观于今世。若公者几人。天胡不憖而至是耶。北年以来。哲人云亡。善类凋丧。未知天意之如何。而今公又至是耶。穆自忝莲榜之分。得见交于公。而其相许之意。则非但为区区世俗之常情而已也。陶山接席。洛中联枕。缕缕诲语。无非击蒙之至论。而穆以庸暗。不自湔沷。以看分寸之进。而公则未尝以是而鄙斥我也。壬申之春。乖逢之叹。事势所然。匪公之意。而今年春暮。公有书来。慰我罔极之痛。兼以
祭吴子强(健)文
孤哀子穆。伏闻年兄舍人吴公子强之讣。不胜哀悼。敢以酒果。托于咸阳梁秀才之行。敬奠于灵筵之前。嗟嗟子强。而至是耶。刚毅之操。正直之行。为当今属望。为学者模范。将大厥施。以补 国家之治。今其至是耶。往在壬申之春。穆以赴举。入于 都下。旋闻兄挂冠而东。固知直道之难容。而又叹公耿介之志。不苟禄以徇世也。所恃以慰此心者。高蹈丘园。养志林泉。德益进业益修。以俟道之大成。庸何伤乎。于今三载。 召命累下。美官要职。非止一二。而公之志则确然不易。若将终身焉。呜呼。是非其心中真有所自得者。乌能至是哉。观于今世。若公者几人。天胡不憖而至是耶。北年以来。哲人云亡。善类凋丧。未知天意之如何。而今公又至是耶。穆自忝莲榜之分。得见交于公。而其相许之意。则非但为区区世俗之常情而已也。陶山接席。洛中联枕。缕缕诲语。无非击蒙之至论。而穆以庸暗。不自湔沷。以看分寸之进。而公则未尝以是而鄙斥我也。壬申之春。乖逢之叹。事势所然。匪公之意。而今年春暮。公有书来。慰我罔极之痛。兼以
月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68L 页
珍果之惠。哀苦之中。悲感填膺。旋修谢状。以付来人。书竟不达。与讣而还。呜呼痛哉。呜呼痛哉。斯人也而遽至是耶。笃实之资。端重之容。廉介之操。坚确之志。已矣已矣今其永隔。言不成文。有怀莫究。不亡者存。鉴此诚意。
陶山书院奉安文
恭惟先生。天挺英隽。圭璋令质。琢磨功深。寤寐洛闽。羹墙孔孟。粤自志学。以至从心。一念始终。典学无怠。不至不已。希圣希天。呜呼先生。道尊德盛。蓍龟邦国。师表士林。百世闻风。尚知兴起。矧玆觌德。谁无秉彝。惟是陶山。讲道之所。孔之阙里。朱之考亭。俎豆不陈。吾党之耻。载谋载度。经之营之。有侐其宫。有俨其位。樽爵净洁。黍稷馨香。凡在骏奔。一心精白。尚其昭假。陟降在玆。惠以光明。启佑我后。世世无斁。敬恭以承。
祭李逢原(安道)文
昔在戊戌之冬。余以髫年。获拜先师于温溪树谷之庐而受业焉。君之家尊。与余年相癸甲。而已为冠者。余之出入门庭。相与进退周旋。凡几日月矣。于后先师既还于 朝。余与君之家尊。得见者殊少。而不得见者居多。间或遇之。不过一饷寒暄之叙而已。岁在
陶山书院奉安文
恭惟先生。天挺英隽。圭璋令质。琢磨功深。寤寐洛闽。羹墙孔孟。粤自志学。以至从心。一念始终。典学无怠。不至不已。希圣希天。呜呼先生。道尊德盛。蓍龟邦国。师表士林。百世闻风。尚知兴起。矧玆觌德。谁无秉彝。惟是陶山。讲道之所。孔之阙里。朱之考亭。俎豆不陈。吾党之耻。载谋载度。经之营之。有侐其宫。有俨其位。樽爵净洁。黍稷馨香。凡在骏奔。一心精白。尚其昭假。陟降在玆。惠以光明。启佑我后。世世无斁。敬恭以承。
祭李逢原(安道)文
昔在戊戌之冬。余以髫年。获拜先师于温溪树谷之庐而受业焉。君之家尊。与余年相癸甲。而已为冠者。余之出入门庭。相与进退周旋。凡几日月矣。于后先师既还于 朝。余与君之家尊。得见者殊少。而不得见者居多。间或遇之。不过一饷寒暄之叙而已。岁在
月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69H 页
丙午年间。先师之谢仕于 朝而还于乡也。君之家尊方持后夫人之丧于免溪之上。而余亦遭。失恃之痛。居于龙岫之下。馔奠之暇。日往来于师门。而相与之意日密矣。己酉之夏。先师领郡于丰基。余栖白云院。时就质业。则君之家尊日侍于侧。而君以童稚。游戏于其前。先师之视我犹子弟。我之事先师犹父兄。余与君之家尊。情义之密。无间如兄弟。而吾于是时。视君如子弟。自是厥后。凡经几度星霜。几番忧喜耶。余与君家父子。得失荣辱。当共同之。虽欲离之而不可离。虽欲间之而不可间。舍之而不可舍。忘之而不可忘。远之而不可远。遗之而不可遗矣。呜呼。人生一世。俯仰陈迹。庚午之冬。君子告终。辛未之春。君丁内艰。凶祸荐臻数月之间。凡在见闻。孰不惨怛。念距于今十四五岁。何玆两年凶祸之重叠。又倍于前耶。去岁之春。君之家尊。以两庶子之夭折。几至过伤。曾未一年。遽卒于官。君之兄弟三人。扶柩而还于乡也。闾里乡党。孰不嗟悼。而余之悲感。又岂止于寻常游从乡曲之情而已乎。所属望者。君之兄弟。善自摄养。以终大事。而又以寿先师遗庆于百岁之后。曾未期年。君之弟。以青年夭亡。不两月而君又继去。人家祸孽。
月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69L 页
重叠惨酷。有如是耶。有如是耶。吾不知鬼神暴恶而然耶。天道无知而然耶。造化无权而然耶。然正直是听。鬼神岂暴恶者耶。福善祸淫。天道岂无知者耶。无心司命。造化岂无权者耶。尝闻仁者必有后。又云君子万年。永锡祚胤。先师之在世。道德文章。为东方之日月。为士林之山岳。为 国家之蓍龟。宜其祚胤之延长。庆泽之深远。传千万世。垂无疆而不替。今之祸子者若是其酷。何耶。君貌丰而容厚。气壮而语和。文足以发身。虑足以应务。吾尝谓扶持先师门户。在君一身。而名未登末第。仕不至六秩。年未及知命。卒无孑胤以死。玆其数耶命耶。由是观之。鬼神之正直。天道之祸福。造化之司命。吾不知何如耶。穆生世六十。眼经三世。古人云哭其祖子孙三世于人世。何如耶。吾尝诵其言而悲其意。那知今日此事。正当我之前耶。则余之感慨而痛怛者。其将何所底乎。欲以问天则天不语。欲以问地则地不应。求诸太空则茫昧而难凭。吾不得已归之于一哭而已。呜呼哀哉。
祭周约之(博)文
维万历十六年戊子三月十六日。漆原周校理约之。来访余于江阳之馆。其明日疾作。归于故宅。将以调
祭周约之(博)文
维万历十六年戊子三月十六日。漆原周校理约之。来访余于江阳之馆。其明日疾作。归于故宅。将以调
月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70H 页
息。越十日己酉。遂不起疾。又四日壬子。灵舆还于本邑礼安。赵穆时为守土之官。哀而惨之。送于境上。敢以清酌庶羞。为文以诀之曰。昔遇丰城。甲辰之年。年为同甲。学则共传。维时先生。斗山重望。俱为少壮。我和君唱。相期日深。见砺亦切。云飞雨散。倏焉成别。一南一北。维参与商。中经忧乐。岁月悠长。其间相遇。止三焉耳。旧学商量。奚暇言只。今岁之春。幸忝邻城。命驾相延。冀展旧情。公不惮行。我辟公馆。心焉若狂。载笑载叹。红销旧面。白满两头。算来光阴。四十五秋。人生一世。数有离合。谓吾两人。后会难必。且将一樽。共此春光。那知一疾。遽成灾殃。使我惨惨。无以为怀。残年客宦。亦何心哉。所恃以慰。惟公在迩。公今已矣。使我涕泗。公来自东。青眼以延。公返于东。丹旐翩然。匪我病公。公自我病。言念至此。心犹炳炳。山哀浦思。此恨何穷。百年情契。一朝告终。有言难尽。有怀莫伸。茫茫人世。独立伤神。呜呼哀哉。
祭琴甥恪文
呜呼哀哉。才何长而寿不长。志何雄而数易穷。气何淑而命不淑耶。以汝之质。天假之年。自将磨砻淬砺。足以为命世之贤。父母待汝以树家声。亲朋期汝以
祭琴甥恪文
呜呼哀哉。才何长而寿不长。志何雄而数易穷。气何淑而命不淑耶。以汝之质。天假之年。自将磨砻淬砺。足以为命世之贤。父母待汝以树家声。亲朋期汝以
月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70L 页
为国祯。那知一朝。以芳年淑质。遽为黄壤之客。使父母。抱无涯之痛。亲朋兴才难之惜乎。天乎神乎。鬼乎人乎。既畀之。又胡夺之。既生之。又胡杀之。苍苍兮茫茫兮。其理吾不得而察之也。念汝亲在汉北。我在天南。不得看汝骨之入土。悠悠千里。此恨终古。今遣薄奠。哀以谂之。精爽未泯。尚其歆之。呜呼痛哉。
祭金义将达远文
长途远志。遽至于斯。噫。遭时之变。纠旅兴师。噫。翱翔翰苑。革裹尸归。噫。幼稚盈前。鹤发在堂。噫。夫兮妇兮。一时俱亡。噫。两世交契。老我悲伤。噫。
告退溪先生埋志文
噫。惟我先生厌世今至二十有七年之久。而墓道之志尚阙。良由时事之推迁。论议之靡一。玆以高峰奇大升所撰文。谨刻而埋于圹南土之吉。猗欤先生。道德之藏。精金铲彩。美玉埋光。江英岳灵。呵禁不祥。秋千世亿。永保无疆。
退溪先生文集告成文
噫。恭惟我先生去世。于今三十年馀。而文集尚未刊行于世。壬辰以来。倭贼之变。公私书籍。荡尽于兵火之中。而幸赖天相斯文。神明护佑。遂得保全。无所散
祭金义将达远文
长途远志。遽至于斯。噫。遭时之变。纠旅兴师。噫。翱翔翰苑。革裹尸归。噫。幼稚盈前。鹤发在堂。噫。夫兮妇兮。一时俱亡。噫。两世交契。老我悲伤。噫。
告退溪先生埋志文
噫。惟我先生厌世今至二十有七年之久。而墓道之志尚阙。良由时事之推迁。论议之靡一。玆以高峰奇大升所撰文。谨刻而埋于圹南土之吉。猗欤先生。道德之藏。精金铲彩。美玉埋光。江英岳灵。呵禁不祥。秋千世亿。永保无疆。
退溪先生文集告成文
噫。恭惟我先生去世。于今三十年馀。而文集尚未刊行于世。壬辰以来。倭贼之变。公私书籍。荡尽于兵火之中。而幸赖天相斯文。神明护佑。遂得保全。无所散
月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71H 页
失。若不汲汲开刊以传于世。则人心世道。终未知何如。而吾党之罪亦非轻矣。肆于己亥春。谨与诸同志。共议开刊。高山景行。好德所同。远近大小。闻风兴起。或送米豆。或输布物。或送工人。以助其役。学子云集。或书写。或雠校。无不精审。率皆乐心兴事。晨夜展力。乃于今五月日讫功。遂藏其板于本院。俾远近欲得是书而读之者。任其自印。流布四达。则其传之永久。从可知矣。流之广而传诸远。则先生之道庶可行乎。凡在观听者。咸以为斯文之庆。莫大于是。故不敢不告。
刻天渊台告文
猗欤我先生。得此山筑此台。而命之以天渊者。岂偶然哉。而弟子之今日凿崖石铭此名。而留示无穷者。亦岂徒然哉。惟先生去世。于今三十年馀。庭草已芜。而光风未泯。霁月凝辉。每一登台而望焉。则鸢之飞而戾乎天。鱼之跃而出乎渊者。依然故在也。感慨惆怅。徘徊而不释者竟日。而况人事之推迁。世道之升降。台之废兴存亡。亦不可知。则后之人。追先生之遗迹。欲知其处而未得者。安知其不如吾侪今日之怀。而或甚焉者乎。徘徊徬徨。感慨不歇。忽睹此崖石上
刻天渊台告文
猗欤我先生。得此山筑此台。而命之以天渊者。岂偶然哉。而弟子之今日凿崖石铭此名。而留示无穷者。亦岂徒然哉。惟先生去世。于今三十年馀。庭草已芜。而光风未泯。霁月凝辉。每一登台而望焉。则鸢之飞而戾乎天。鱼之跃而出乎渊者。依然故在也。感慨惆怅。徘徊而不释者竟日。而况人事之推迁。世道之升降。台之废兴存亡。亦不可知。则后之人。追先生之遗迹。欲知其处而未得者。安知其不如吾侪今日之怀。而或甚焉者乎。徘徊徬徨。感慨不歇。忽睹此崖石上
月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71L 页
玆三字者。昭揭江皋。辉映山门。则宁不为之跃如也。若见当时鸢鱼之趣者耶。玆以李相山海所书天渊台三大字。刻于崖石。庶令千载之下来游斯地者。其于思程所赞上下察也活泼泼地。并与先生平日玩乐之意。举眼斯得。则岂不有以开心目于指顾之间。明天理于既晦之馀乎。然则斯崖也斯石也。虽谓之目击道存。可也。噫。台虽坏而石不转。世虽变而名不泯。惟先生道德之昭著于上下。其天其渊。岂不韪欤。岂不远哉。虽被世俗笑侮。有不足恤者。噫。惟先生在庙之灵。陟降庭止。敢不敬告以闻。
月川先生文集卷之六
墓碣 墓志
先府君墓碣
府君讳大春。字耆之。姓赵氏。其先交州道横川郡人。即今江原道横城县是也。有曰翌。宋太祖乾德二年。当高丽光宗朝。以双冀门生。为翰林学士。于府君为廿代祖。子承蔺。侍中。侍中生闰益。侍中大学士。学士生周祚。中书丞。中书丞生正臣。閤门祗侯。祗侯生时彦。左仆射。仆射生永仁。侍中文景公。为时名宰相。文景生冲。平章事文正公。出将入相。为国柱臣。事迹详见丽史。文正生季珣。平章事光定公。光定生稹。牧使。
月川先生文集卷之六
墓碣 墓志
先府君墓碣
府君讳大春。字耆之。姓赵氏。其先交州道横川郡人。即今江原道横城县是也。有曰翌。宋太祖乾德二年。当高丽光宗朝。以双冀门生。为翰林学士。于府君为廿代祖。子承蔺。侍中。侍中生闰益。侍中大学士。学士生周祚。中书丞。中书丞生正臣。閤门祗侯。祗侯生时彦。左仆射。仆射生永仁。侍中文景公。为时名宰相。文景生冲。平章事文正公。出将入相。为国柱臣。事迹详见丽史。文正生季珣。平章事光定公。光定生稹。牧使。
月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72H 页
牧使生支伯。祗侯。祗侯生臣旦。别将。别将生瑄。进士。中显大夫奉常寺尹。尹生贞寿。奉翊大夫典工判书。行工曹参议。判书生温宝。于府君为高祖考。仕至通训旌善郡事。居庆尚道闻庆县东。以子珸贵。追 赠嘉善大夫户曹参判。曾祖讳璋。大明 宣宗皇帝宣德元年丙午。寔我国 世宗大王八年。成均生员同进士第二人出身。病不仕。娶县监孙璟女。祖讳胤孙。务功郎司酝署直长。娶司正孙某女。考讳琼。有志学。早世不第。妣咸昌金氏。主簿諟敬之女。三世皆居醴泉郡北金堂谷。府君生于成化丁未十二月二十二日丁亥。年才四岁。连丧怙恃。寄养外家于荣川。既壮。娶安东权氏嘉善大夫受益之女。遂居礼安县东月川里。初府君年甚幼。考葬于醴泉。妣葬于荣川。而皆不得地。遂移葬于县北高川洞。以时扫展。平生以未识父母颜面为痛恨。每念及。号泣移时。笃于祭祀。年踰八十。不少废弛。教儿书甚劬。虽非亲戚子弟。有挟册而至者。亦谆谆教诲。终日无倦。勤治圃。好种树。人有笑之者则曰。吾虽老未及食实。后日子孙等取而用之。不亦善乎。然既老。所种新宅果木。皆蕃茂硕实。累年用之。尝有馀裕。大耋之后。精力不衰。步履与年
月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72L 页
少无异。眼分细字如毫氂。尝抄写三纲行实,童子习,童蒙须知及夙兴夜寐箴。粘之壁间。以自诵习。夜间则坐诵孝经,学,庸等书不休。盖天性然也。万历癸酉夏四月二十三日。始得疾。越三日甲戌。弃诸孤。享年八十有七。权氏卒于嘉靖丙午。生子女多早夭。惟二子肃。累中乡选不达。殁于先妣之后二年。穆以壬子榜生员。除 集庆殿参奉。三女。长适参奉琴憙。早殁。次适部将权重器。次适生员琴兰秀。孽子老得,末得二人。肃有一女。适士人李寿。穆生一子早夭。三女。长适儒士金裕吉。二幼。伏念孤儿穆。以不肖无状。幼蒙劬劳之诲。而阘茸不遂。永负罔极之恩。是可痛已。孤儿穆泣血以书。
先夫人墓碣
先妣姓权氏。本安东。考讳受益。成化丙午文科。位至价川郡守。以老授嘉善。居礼安。妣宣城金氏。通赞洪之女。弘治戊申五月十八日生。年十八。归于我先府君。治家勤俭。尝于府君计虑所未及。必先几措处。以辅成家业。事亲有孝道。教子以义方。待族人御奴仆。无不各适其意。以是人无怨者。嘉靖丙午五月二十日卒。享年五十九。其冬。葬于龙寿寺西第二麓。后三
先夫人墓碣
先妣姓权氏。本安东。考讳受益。成化丙午文科。位至价川郡守。以老授嘉善。居礼安。妣宣城金氏。通赞洪之女。弘治戊申五月十八日生。年十八。归于我先府君。治家勤俭。尝于府君计虑所未及。必先几措处。以辅成家业。事亲有孝道。教子以义方。待族人御奴仆。无不各适其意。以是人无怨者。嘉靖丙午五月二十日卒。享年五十九。其冬。葬于龙寿寺西第二麓。后三
月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73H 页
年戊申十月。以宅兆未善。移还葬于月川芙蓉山南向之麓。后二十六年万历癸酉四月。府君捐馆。乃以八月十三日。葬于其前。明年甲戌十一月十五日。复迁先妣。祔于府君之东而同墓焉。馀详府君墓碣。
柳君美叔墓志铭
公讳赟。字美叔。生于正德庚辰。殁于万历辛卯。享年七十二。按公世居安东府丰山县。或云系出文化。八代祖柏。仕丽季。恩赐及第。其后曰兰玉。都染署令。曰葆。追封奉翊大夫版图判书。行检校礼宾卿。曰从惠。嘉善大夫工曹典书。曰洪。忠毅校尉右军司正。于公为高祖考。曾祖考讳沼。宣略将军。忠武卫副护军。 赠通训大夫司仆寺正。祖考讳子浻。忠顺卫忠毅校尉。考讳公智。承训郎真宝训导。始来居礼安之西村。妣英阳金氏。学生承祖女也。公幼开悟。始学。有不待父师指教。而自能晓解者。为文精切有理致。晚好易学。推图考卦。多所自得。著图说一卷藏于家。再中生员进士两试。而竟不达礼围之选。公禀质淳厚。不修边幅。与人无争竞。于物无嗜好。安贫守分。事父兄以孝友。处族里以和柔。至于临终遗书诸子。惟以轻财重伦为诫。平生于人。若无可否。而胸中泾渭则甚明。
柳君美叔墓志铭
公讳赟。字美叔。生于正德庚辰。殁于万历辛卯。享年七十二。按公世居安东府丰山县。或云系出文化。八代祖柏。仕丽季。恩赐及第。其后曰兰玉。都染署令。曰葆。追封奉翊大夫版图判书。行检校礼宾卿。曰从惠。嘉善大夫工曹典书。曰洪。忠毅校尉右军司正。于公为高祖考。曾祖考讳沼。宣略将军。忠武卫副护军。 赠通训大夫司仆寺正。祖考讳子浻。忠顺卫忠毅校尉。考讳公智。承训郎真宝训导。始来居礼安之西村。妣英阳金氏。学生承祖女也。公幼开悟。始学。有不待父师指教。而自能晓解者。为文精切有理致。晚好易学。推图考卦。多所自得。著图说一卷藏于家。再中生员进士两试。而竟不达礼围之选。公禀质淳厚。不修边幅。与人无争竞。于物无嗜好。安贫守分。事父兄以孝友。处族里以和柔。至于临终遗书诸子。惟以轻财重伦为诫。平生于人。若无可否。而胸中泾渭则甚明。
月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73L 页
故琴河阳应夹。尝称内明。娶蒋氏女。生三子。曰宗和,宗直。今方业儒。曰宗介。乙酉文科。一女适士人金继宗。晚又别娶。生二男一女皆幼。宗和四男。曰景门,善门,懿门,振门。二女皆幼。宗直一男曰扬门。二女皆幼。宗介二男。曰正门,淑门。二女皆幼。以今年秋八月一日终。冬十二月。葬于县西赢德谷南向之原。蒋氏同穴焉。友人前郡守赵穆志。铭曰。含真抱朴。匪镌曷斸。休休而处。油油以与。中存水衡。末命家庭。唯其蓄厚。是以裕后。
月川先生文集卷之六
论
荀彧论
论曰。忠莫大于死国。而罪莫甚于附奸。此君子小人之极致也。呜呼。以君子之极致。而负重罪于后世。君子之所深悲也。以小人之极致。而获重名于后世。君子之所痛愤也。然则吾何以断之。求之行与事而已。求之行事而不得则奈何。求诸心而已。求诸心则其情状。斯可得矣。然则观仁。其以杀身为贵乎。成仁为重。成仁乌乎取。取其归正而已。正非观其所由。于何识取。昔东汉之弊也。群雄竞起。四海之内。云腾波沸。莫不以扶汉为名。当是时。雾隐渊潜之士。操岩鼓刀
月川先生文集卷之六
论
荀彧论
论曰。忠莫大于死国。而罪莫甚于附奸。此君子小人之极致也。呜呼。以君子之极致。而负重罪于后世。君子之所深悲也。以小人之极致。而获重名于后世。君子之所痛愤也。然则吾何以断之。求之行与事而已。求之行事而不得则奈何。求诸心而已。求诸心则其情状。斯可得矣。然则观仁。其以杀身为贵乎。成仁为重。成仁乌乎取。取其归正而已。正非观其所由。于何识取。昔东汉之弊也。群雄竞起。四海之内。云腾波沸。莫不以扶汉为名。当是时。雾隐渊潜之士。操岩鼓刀
月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74H 页
之俦。弹冠振缨。束带结发。起而为谋者。动以数百计。而有若荀文若者。最其中杰隽也。非徒时人以王佐目之。忠孝名节。其家法所由来者久矣。卒归曹氏。为之谋主。筹帷画幄。皆以拨乱反正为说。至操竟以九锡谋之。文若乃以正议啎之。遂为操所迫。忧愤饮酖而卒。噫。文若其为汉耶。为操耶。其死汉耶。死操耶。此固是非之难断者也。尝读范史而观其断辞则曰。智算有所研疏。原始未必要未。如是则是文若。智于为汉而疏于从操也。始能扶颠。而终未存汉也。然而观其去董卓之乱。断怀土之情。间关河冀。舍袁归曹。则文若信为聪明有意数人也。察其定举措。立言策。投机应变。算无遗策。则文若固非志大才疏。迄无成功者也。噫。蔚宗之论文若。其得情乎。未乎。吾不得而知之也。余于是又取彧本传。而考其颠末。则彧非为汉也。乃为操耳。非死汉也。乃死操耳。何以言之。当是时也。汉氏之无邦久矣。一坏于外戚。再圮于宦官。三拨于强梁。刘家之业。经玆三变。已索然矣。徒以名节之馀。清议之流。尚揭空名于无邦之上。譬犹炎炎之馀烬。待尽于一扫耳。彧之意若曰。当此时。非雄才。不足以定大难而继汉氏也。当今之世。舍曹公。吾谁与哉。
月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74L 页
于是投身委质。竭智输诚。以为是则为吾之高,光。而我则当世之萧,邓矣。故观其两人相许之词。一则曰吾子房。一则曰汉高祖。一何拟议之雄骜耶。其劝操奉迎车驾。其真为汉之心乎。至谓见汉室崩乱。每怀匡佐之义。则是史氏之文耳。非彧之言也。噫。彧之心。于斯断可识矣。曰然则其不从曹氏。而至于杀身者。何耶。曰此彧所以尽忠于操。而操不晓其意而然也。昔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事纣。其势可以无足为。而文王终不失臣节。至其子武王。商罪贯盈。然后伐而取之。天下于是皆曰。纣可伐矣。而文王为至德。武王为义主。彧意亦以为使操姑为操机隐忍。以俟残炎之既尽。而后雍容拱揖。以就天子之位。则天下后世。将无以篡夺议曹公。而吾亦有名于天下后世矣。则文王不足多。而武王兼之矣。吾可以与于太公,周,召之列矣。苟不如是。清论未泯而遽先伐之。名分尚在而遽自取之。则天下后世。将必有辞于曹公。而吾亦无辞于天下后世矣。是汉之久存。非彧之喜。乃彧之闷也。操则欲其成。彧则欲其成而固操则欲其利。彧则欲其利而安。操则知其一。彧则思其万全。操则图其前。彧则虑其后患。噫。彧之于操。其心至矣。至于
月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75H 页
沮董昭九锡之议则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详其语意。则其欲使操购取虚名。而徐为之图之意。隐然自见于言外。而所谓匡汉者。强辞耳。藉说耳。向使操得晓彧本意。则必忻然意会。莫逆于心。而彧不幸。操终不悟。反怀猜狠。濡须问疾。则毒臆已逞。而彧不可为矣。执此而论之。其为汉耶。为操耶。其死汉耶。死操耶。不待明者而见也。或曰。以彧之贤名家子。而时人称为王佐才。前史论其杀身成仁。子之论。无乃太甚矣乎。且使操得如彧计。取天下于汉氏既灭之后。则亦何不可之有。曰。不然。所贵乎君子之道。惟其正而已。身正然后可以行道。道正然后可以立节。彧既为唐衡之婿。则身不正矣。委质曹氏之门。则道不正矣。岂有身不正。道不正。而可以言节乎。彼所谓王佐之才。智谋才艺之过人耳。所谓杀身成仁。抑亦史氏之错料耳。假使彧幸而操从其计。强戾忍诟。迁延数年。其可以为天下义主乎。自古未有挟奸雄之心。而为盛德事。虽愚夫。决知其然也。况当其时。有刘玄德以帝室之胄。英明之资。而举义于徐乎。吾观彧之一身。进退无所据矣。惜乎。世之论彧者多矣。皆据其迹。而不原其心也。唐杜
月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75L 页
牧之谓彧邀名于汉代。而以教盗发匮。不与同挈譬之。彧非教之发而不与也。乃欲幸其主之亡而取之。以免夫盗之名而不得也。谓之邀名则可矣。而非邀于汉。乃邀于后而不得耳。至宋司马公。则非之曰。功如管仲而死于汉室。其假仁行私。则或如管仲。而仲之功安在。至谓死汉室则误矣。惟苏氏颇识彧意。故引文王之事以證之。而其曰圣人之徒则谬矣。故余窃以为彧。为操耳。非为汉也。死操耳。非死汉也。以其心乎操而已矣。识者以为如何。
朔蜀洛三党是非论
论曰。欧阳子曰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辨其君子小人而已。余以为朋党二字。非一义也。君子则可言朋。不可言党。小人则可言党。不可言朋。易称朋来无咎。朋盍簪。论语有朋自远方来。多以善类言也。又云群而不党。君子亦党乎。曰党于羿。曰结党。曰党援。皆以恶类言也。至于季世。小人斥害君子之朋。兼加党之一字。称之曰朋党。或反削去朋字。而特以党称之。如东汉之末是已。由是。君子人亦以党自处。而不复能辨矣。噫。党之说也。其敢以是加诸善人而是非之乎。吾观有宋元祐间。群贤辈出。咸以道德文章义理名
朔蜀洛三党是非论
论曰。欧阳子曰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辨其君子小人而已。余以为朋党二字。非一义也。君子则可言朋。不可言党。小人则可言党。不可言朋。易称朋来无咎。朋盍簪。论语有朋自远方来。多以善类言也。又云群而不党。君子亦党乎。曰党于羿。曰结党。曰党援。皆以恶类言也。至于季世。小人斥害君子之朋。兼加党之一字。称之曰朋党。或反削去朋字。而特以党称之。如东汉之末是已。由是。君子人亦以党自处。而不复能辨矣。噫。党之说也。其敢以是加诸善人而是非之乎。吾观有宋元祐间。群贤辈出。咸以道德文章义理名
月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76H 页
世。而人目之曰党。不惟人目之又。笔之于史。而分其类曰三党。呜呼。其信有之乎。全窃恨时人之以是标榜。而又陋夫太史氏之无稽也。据史文所记。有曰朔,蜀,洛三党。而朔则以刘挚,梁焘,王岩叟,刘安世为首。洛则以程颐为首。蜀则以苏轼为首。而各为党比。以相訾议。噫。岂其然乎。记之者过也。当时。惟苏轼欲排程氏之学。自与其徒。相比而为说。是则谓之党或可也。至以朔,洛为二党。则大不可。窃按党字。于文为尚黑。故说之者谓相助匿非曰党。吾不知群贤尚黑乎。尚白乎。抑相助匿非乎。为善乎。夫争莫大于君子小人之交。而是非于此生焉。君子斥小人之类。必曰党。小人畏君子之贬已。反挤之曰是则党人。于是白黑相攻。邪正交侵。而是非纷然矣。若君子与君子。则其心志同也。好恶同也。欲格君心之非同也。欲进贤退邪。以正朝廷同也。如是。而谓之分党可乎。谓之有所是非可乎。吾于元,祐诸贤。未见其有党也。试以可见之事明之。刘元城,王彦霖。朔党之首也。程伊川。洛党之首也。而元城学于司马公。司马公则与两程为道义交。王彦霖荐进程子。则至以学极圣人。行全君子道之。其门人徒弟。互相出入。吾不知以某某为朔之
月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76L 页
党。以某某为洛之党而是非之乎。若必以学问醇疵。道德浅深言。则亦各有之。尤不可以一概论也。至如苏公则虽非真党。而得党之名。亦宜乎尔。当是时。程子以义理之学。倡明斯道。而苏公亦以雄辩诡僻之文。杰出角立。倡诸其徒。而耻见屈于正学。遂加侮诮。而其徒之和者。亦纷然有说矣。是则东坡不能舍已从人之罪。而其徒之亦为不善变矣。然窃尝深考其言论事迹。则特耻屈于言语礼数间耳。而其徒和之者。亦不过数人而止耳。观其自言则曰。刘公器之铁汉。为不可及。而言论行事。参错于群贤中者。居其太半。门人徒弟出入乎群贤间者居其太半。是未得纯为党也。吾不知以某某断为朔之党。以某某断为蜀之党而是非之乎。至其友黄庭坚鲁直。称濂溪周茂叔之言曰。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濂溪即程子所从传衣钵处也。则其无偏党之心。于其徒之中。亦有之矣。然终未免于彼此之别。则苏公之罪耳。谓之党。可也。谓之无党。亦可也。故余以谓当时曰朔。曰洛。曰蜀云者。盖各有其徒耳。谓之徒者。犹言圣人之徒贤人之徒云尔。盖各以游从而言耳。受业而言耳。或曰。是则非党也欤。曰不然。且如孔子之徒三千。
月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77H 页
其贤者则亦各有徒。以相师承。如当时两程之门。亦有如是。至如司马公,刘元城辈。莫不然。是可悉指为党而比于攀援缔结。相助匿非者之为乎。此则君子之徒。而小人指以为党也。余尝观夫元祐年间。神宗既崩。哲宗初立。母后临朝。而新法之馀。制度纷纭。群小杂糅矣。倘非诸贤同心协力。补赞弥缝。以救其弊。则元祐之为元祐。未可知也。当是时。其欲进君子之志同也。欲退小人之志同也。欲正朝廷之志同也。吾不知此党所谋者何事而为是。彼党所谋者何事而为非。当时群贤之意。固不曰我为某之党。彼为某之党。某为我之党而为是。某为彼之党而为非也。余意其间自有地势之远近。情意之疏密。或言论之同异。游从之不齐耳。而当时小人之媢疾善类者。偶指其隙而目之为党。离而为三。以为激发之机。网打之械。而太史氏忸忲见闻。信笔书之。以谬后世耳所谓党。必如唐,虞之四凶。汉,唐之宦官然后可。不然则如牛僧孺,李宗闵辈是已。皆以攀援缔结。依倚声势而言耳。若汉,宋间所谓党人云者。则成于小人之口。君子所不道也。其于是非。何足辨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