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明庵集卷之六
明庵集卷之六 第 x 页
明庵集卷之六
 附录
  
明庵集卷之六 第 531H 页
家状[郑相鼎]
公讳栻。字敬甫。郑氏系出首阳。高丽神宗朝典理正郎讳肃。其鼻祖也。本朝有讳易。大提学。左赞成谥贞度公。其后连世显扬。至直提学静安斋讳忱。 端庙逊位。自靖罔显。进士讳希俭。虚庵先生弟也。值燕山政乱。芥视功名。隐于桂阳江上。自号渔隐。后 赠吏曹判书。讳彦悫。副提学。于公为五世祖。高祖讳慎。大司谏 赠礼曹判书。曾祖讳文益。进士。龙冈先生。痛仲氏忠毅公冤祸。自京挈家南徙。遂为晋阳人。祖讳大亨。同知。考讳有禧。号玉峰。有文行。妣兴阳李氏。廷尹之女。统制使孟萱之孙也。以 肃庙九年癸亥五月十八日。生公于州治飞凤山下玉峰之村。生有异禀。姿性清淑。少长。雅尚卓越。四岁。丧怙。六岁。李夫人继逝。居丧执礼如成人。八岁。尝服新衫。道上见裸体儿。即脱而与之。十岁。往于京姊兄姜胤齐家。咏冬岭孤松曰。尔有太古心。雪立不失春。人已知其所操不凡。一日游街上。有持彩花而过者。欲戏公。赠以一朵。公不顾曰。花必有用而造。固不肯无故与人。纵与之。吾岂欲此者耶。其人笑而异之。十三岁。自京还。受学于三从兄露顶轩公之门。露顶公爽
明庵集卷之六 第 531L 页
迈峻洁。人之庸鄙污俗者。性所不屑。而见公之志尚悠远。每事务就于平稳。反忧其太高焉。公依归累年。勤业不倦。文艺大进。既冠。赴发解试。见众纷骛。慨然曰。场屋诚坏人心𧗱之地。高尚之士。不可以汩没于是也。又以为我国之于 大明。服事三百年。况在龙蛇之乱。专蒙再造之力。义君臣而恩父子也。一自天地崩坠。冠屦倒置。今虽以社稷之计。强为皮幤之事。而为士子者。慭可求名立身于今日之天下乎。遂裹册径归。永废举业。自号明庵居士。以寓不忘 大明之义。常着蔽阳子。放迹于域内山水。晚入头流山武夷洞。作卧龙庵于九曲之上。手画诸葛武侯像及朱子像。挂诸壁上。朝夕拜敬焉。丙寅五月十五日。感疾。临终谓左右曰。胡无百年天运之常。今已周其数。常冀未死之前。幸见真人之出。扫清腥膻矣。今焉已矣。及卒。有紫气漫天凡三日。而葬之日又如之。人皆惊异。年六十四。以十月二十八日。窆于龙山须时负庚之原。士林高公之节。推公之学。尝累闻于官。及没又请加旌褒。岁庚辰。自州上于道臣。道臣达于朝。姑未有显典焉。公凡再娶。原配巴山李氏。有一男一女。继配盆城许氏。有二男四女。孙男女几人。公貌古而容寂。心洁而神清。高奇绝俗。恬澹无累。刻苦圣学。克励风节。而若其匪风下泉之感。终始眷眷。炳如一日。或
明庵集卷之六 第 532H 页
于风清月白之夜。歔欷不已。语及 天朝。辄哽咽流涕。对景赋物。淘写胸怀者。率多慷慨悲吟之语。尝语子弟曰。为善为恶。人岂不自知乎。余默数一生。仰不愧俯不怍。虽以百世清风万古纲常等语指吾。吾不多让。吾死后必以 大明处士书吾铭旌。 肃景两庙之礼陟。成服之前。席藁露处。因山之内。废肉不食。壬辰之乱。妓论介殉节于矗石岩上。公惜其翳没。搜访名迹。呈官树碑。以旌褒之。偏喜山水。闻有名区。虽远必往。一日或行百馀里。不辞劳疲。冥探穷搜。神兀心清。徜徉吟玩。移晷竟夕。所游诸处。多刻名号于石上。洛东之鲈鱼台。艅航之义相台。幽邃清绝。公特所喜游。遂取桧远地。植于台侧。以助其胜。或买石而亭其上。人虽讥而不顾也。生事素薄。或值屡空。至以松叶度饥。而旷然不以为怀也。盖其姿质清高。志操坚定。刻苦心力。沉潜圣学。手不释卷。膝不离案。或课读易礼诸经。或究阅性理群书。坐如泥塑。神清秋水。在于祈寒盛暑。而未尝少改。在于昏夜暗室。而未尝或放。夜分而寝。闻鸡即起。盥漱衣冠。整襟端拱。诵系辞,庸学,敬斋,四勿等箴及出师表,胡澹庵斥和疏,北征诗诸篇。至曙而罢。日以周复。尤精于太极图启蒙经世书。与门生讲解不已。几案必净。枕席必正。窗户室屋。扫洒洁净。祭祀务致诚敬。若遇先忌。明烛达晓。鸡
明庵集卷之六 第 532L 页
鸣行事。闺门斩然严截。子女或有违犯。警诲备至。必改乃已。闻人之丧。虽在疏贱。餐素一日。性喜饮酒。而平生无烂醉失仪之事。与人交。真淳恳笃。绝无骄矜圭角之露。故人皆爱而慕之。诚心敬服焉。尝有一吏以事欺公者。众吏齐会责之曰。尔虽贱流。何忍欺负处士公乎。以至于太白,金刚,九月深山缁徒。亦莫不知公之名与号焉。公有遗稿十数卷。脍炙于世。呜呼。若公之天质之高。圣学之笃。求之当世。固鲜伦比。而至于高风清节。所树立如彼其卓然者。则虽谓之有辞于天下后世可也。岂但止于敦薄俗励廉耻而已哉。其馀言行之可述者多。而恐指为一家之私言。故略其琐细。只取大且显者之徵于人耳目者。录之如右。拟托直而不华之笔。示诸永久云尔。不肖孤相鼎。谨识。
家状跋[金履安]
 明庵处士郑公(栻)谱状一卷。得于旧箧中。谱不书作者名状。则出于其子相鼎氏之手。相鼎氏。尝以是乞文于先君。跋涉千里。积十数年之勤而未已。今观题面六字。实先君笔。则盖有所徵信。而将以许之也。不幸文未及就。而相鼎氏亦已作古人。其庶弟相寅。乃以属于余。顾余后生轻微。不敢为人作铭。况今老病。无以自力。俛仰人事。良足悲惋。独念公以海外布衣。生于 天朝运讫四十年之后。愤冠屦之倒置。谢迹公车。浮游海岳。以终
明庵集卷之六 第 533H 页
其身。斯已奇矣。至其晚入头流深处。得所谓武夷洞者。而手画晦翁夫子,诸葛忠武侯遗像。揭之屋壁。朝夕吟哦其下。以寓高山景行之慕。则其所感之深。所学之正。又非一时方外之士所能及者。世有如朱夫子表章南渡后人物。则公名不患无传。即不能遇而只以片石。大书 大明处士郑公之墓。则千载之下。谁有过而不式者。余既无以塞相寅甫之意。又伤今人不肯读春秋而如公者。不可以复见也。为之慨然太息。书此于卷尾以还之。
 崇祯纪元后三乙巳孟秋之望。安东金履安。谨跋。
行状[郑载圭]
明庵先生郑公讳栻。字敬甫。其先首阳人。高丽神宗时。有为典理正郎者曰肃。上祖也。本朝有为赞成事谥贞度公者曰易。五传而讳希俭。进士。虚庵希良之弟。又二传而讳慎。大司谏 赠礼曹判书。是于公为高祖。曾祖讳文益。进士。痛仲氏忠毅公文孚之祸。南徙于岭之晋州。遂为州人。祖讳大亨。同知。考讳有禧。妣兴阳李廷尹之女。统制使孟萱之孙也。 崇祯五十六年。我 肃宗九年癸亥五月十八日。公生于州之玉峰村第。生有异禀。四岁丧父。已知哀。六岁丧母。能执礼。七岁上学。八岁解属句语。能惊人。尝服
明庵集卷之六 第 533L 页
新制衫。见裸体儿。解而衣之。十岁。省姊之京。咏冬岭孤松曰。尔有太古心。雪立不失春。一日游街上。有人持彩花。欲戏公赠一朵。公不顾曰。何以赠为。我岂欲此者耶。其清操雅量。已卜于此。十三。受学于族兄露顶公搆。露顶公性行峻洁绝俗。而及见公。反忧其太高太清。每事务令平实。自是文词日进。言动容仪。循蹈规矩。乡里长德。目之以天生真儒。而凡对公者。皆敛容不敢慢。有琴儿歌戏于露顶家。公适来在座。琴儿收琴而退曰。不觉愧屈。尝过宜春之鼎岩。有诗云。禹鼎当年厌向秦。海东漂没几千春。精金竟化江中石。屹立沧波不污尘。十九。赴举之江阳试所。偶读胡澹庵斥和疏。忽感慨悲愤。呜咽流涕曰。一时和戎。犹且不忍。而今天下。竟是何世。天地翻覆。冠屦倒置。生为大丈夫。而岂忍立身于今天下乎。且况我东之于 大明。义君臣而恩父子。岂忍以忽焉而忘之乎。遂毁裂儒巾而归。自号曰明庵居士。常戴蔽阳子。以寓宗邦之痛。耻与世伍。息交绝游。出则名山大川。入则经经纬史。伽倻,大小白,五台,皆骨,妙香,锦山,月出,天冠。足无不遍。羲文,周,孔,思,孟,周,程,朱之书。手不停披。以之写怀。以之求志。以是二者。立定一生家计。迨其季年倦游也。则挈家入头流山中。偶得武夷之山九曲之涧。筑武夷精舍。手摸朱子真以揭壁。又于龙潭
明庵集卷之六 第 534H 页
之上。筑卧龙庵。揭诸葛武侯像。万重云山。爰得我所。千载朝暮。爰得我依。超然遗世独立。乐而忘忧。贫窭至于屡空。采薇餐松以度日。而旷然不以为怀也。自述明庵公传。以见其志。其略曰。公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名字。其性癖非常。从善如流。疾恶如雠。富而不乐。贫而无谄。不求闻达。不喜交游。闻有名胜。辄往不拘。海东山水。足迹殆遍。一生以尊周攘夷为第一事。人曰非 大明之天地。而自以为大明之天地。人曰非 大明之日月。而自以为 大明之日月。人曰非 大明之山水。而自以为 大明之山水。人曰非 大明之民。而自以为 大明之民。语及 大明。愀然泣下。晚入头流。得武夷九曲。奉揭朱子及武侯真。对越朝夕。师事如生。架有诗书。庭有梅竹兰桂松菊。又置双石鹤于松桂之间。聊以自娱。赞曰。 大明日月。 大明天地。武夷之山。九曲之水。中有一人。何许居士。居士有师。晦庵夫子。丙寅五月十五日。考终于精舍。实 崇祯一百十九年。而寿六十四矣。临终。顾左右曰。虏无百年之运。以其时则过矣。未死之前。庶见腥尘之廓清。今已矣已矣。又曰。为善为恶。人岂不自知。默数吾一生。仰不愧。俯不怍。虽以百世清风。万古纲常等语。加诸我。我不多让。吾死后。必以 大明处士。书吾铭旌。以十月二十八日。葬于龙山须时洞庚
明庵集卷之六 第 534L 页
坐原。皋呼之日。紫气亘天。三日而止。及葬。又如之。人皆惊异之。后庚辰。道臣上公行于朝。越八年丁未。特 赠司宪府持平。诰书不书虏号。而以 崇祯纪元。寔出于拔例特命也。朝家之奖义崇节。呜呼至矣。公天分甚高。于世俗名利分数。原来白淡淡地。真心直气。不被外物浸铄。故神用完全。树立卓荦。清如秋水芙蓉也。屹如颓波砥柱也。又如冥鸿穿云而孤竹挺雪也。立心澈底真实。用力到底坚固。知有不及。知则必为。以木碑刻四勿箴。常佩衣带。早夜点检。每晨闻鸡即起。盥栉衣冠。整襟端拱。诵易系上下传,庸学数章。程朱箴铭及武侯出师表,澹庵斥和疏,工部北征诗。日以为常。几案枕席。必整正。堂室庭阶。必净扫。律己甚严。虽昏暮无人之时。名山韵水淋漓之际。必整冠凝神。未尝小放。雅嗜酒。未尝沉醉失仪。祭祀必致诚敬。沐浴更衣。明烛达夜。闺门之内。斩然有法。使子侄妇女。皆行晨夕定省之节。少有过差。警诲备至。改而止。 肃景两庙之丧。成服前席藁露处。因山前不御酒肉。亲知之丧。虽疏贱。闻讣日。亦不肉。与人交。真淳恳至。圭角不露。而人自敬服。虽舆儓之贱。亦诚心爱慕。不忍欺负。尝有一吏以事欺公者。诸吏闻之。齐会切责曰。虽贱流。何忍欺处士公乎。以至于深山缁徒。莫不欢迎起敬曰。今日得御郑处士矣。公以藐
明庵集卷之六 第 535H 页
然一身。毅然与纲常为徒。欲吹嘘已灰之炎。扶植剥尽之阳。而不忧其力之不足。盖不惟所性则然。所禀之气。刚毅不屈。能堪人之所不能堪。做人之所不能做。尝入青鹤洞绝顶孤庵。见二道僧绝粮面壁者。遂与之默坐三日。不起不卧。精神益明。二僧齐起而拜。咨嗟叹异。煮松叶粥以进。此盖昔贤与参禅僧。较不眠自试之意也。气质之坚固如此。所以能担荷大义。至穷且死而不悔者也。有遗集数卷。诗多于文。而选入尊周录者数十篇。其为诗也。壹是摅发胸中之气。寄遐想于缥缈而不堕玄虚。荡雄怀于旷远而不涉荒诞。豪爽悲壮。秋色峥嵘。登天王峰诗曰。屹然头戴青天立。雨雪千年不变容。亦可以想见其气像矣。世之以物外长往者流疑公者。岂足以知公哉。公娶巴山李氏。鸾年女。生一男相协。一女适李宗臣。再娶盆城许氏增女。生二男相鼎,相华。四女适李光洛,文必虎,曹九渊,林养直。孙男极臣,允臣,斗臣。长房出。哲臣,达臣。次房出。之臣,胄臣。季房出。曾玄不尽名。玄孙好善。方谋刊遗集。俾载圭勘校。又以年谱家状及志铭属状行。载圭起而辞曰。一生慕仰。思欲执鞭而不可得。则得托名于状末。庸非荣幸欤。然人微辞拙。不敢累盛德。敢辞。好善重来督之。不获辞。则窃惟陶靖节自立传。靖节之写真。在是。载圭于明庵公传亦云。后
明庵集卷之六 第 535L 页
虽有能言之士。安能加一辞于是哉。呜呼。当公之时。吾东春秋之义。未坠于地。而至于今日。则可谓扫地矣。虽欲闻公之说。何从而闻之哉。起九原之思。于是为切。世之君子。有能表章而张皇之。庶可以激励贪顽矣。谨第录以俟之。谨状。
崇祯纪元五辛丑仲春。八溪郑载圭。撰。
墓碣铭(并叙)[李敏辅]
呜呼。 明室既亡。而天下左衽。独吾东秉尊攘之义。忠臣烈士。效节于冠屦倒置之时者。尚凛然也。顾今虏运已过百年。人心狃安。忍痛含冤之说。不复闻于学士大夫之间久矣。故处士郑公栻。以偏邦一布衣。计不能只手图恢。则矢心自废。毕命无悔。即可谓慷慨豪杰之士矣。公以 肃庙癸亥生。家世本名节忠义之传。负气倜傥。志槩磊落。幼失怙恃。能自勤读。从族兄受学。微辞奥旨。善能透解。长者不能难也。少赴科屋。偶读胡澹庵封事。大惕于华夷之辨。喟然叹曰。今日非 大明之世。为士者尚可求荣利乎。遂裹书长往。忽忽如穷人之无归。名山巨岳。出入既遍。晚乃筑室于头流山武夷九曲之中。手摸诸葛武侯朱夫子遗像。奉于一室以寓旷世之感。语到 明朝。辄呜咽泣下沾襟。发于诗章。激烈发冲冠。知公者无不悲之。草衣木食。安
明庵集卷之六 第 536H 页
之若素。其于产业。无毫发所念也。公字敬甫。系出海州。高丽典理正郎肃。其鼻祖也。入我朝。有进士讳希俭。虚庵先生讳希良弟也。燕山时。隐于昭阳江上。自号渔隐。是于公为六世祖。高祖讳慎。大司谏。曾祖讳文益。举进士。痛仲氏忠毅公讳文孚之祸。挈家南徙。始为晋阳人。祖讳大亨。同知中枢府事。考讳有禧。妣兴阳李氏。廷尹之女。统制使孟萱之孙也。公志大迹奇。若不可以绳墨。而操履必循轨则。常以孔门四勿之训。书绅佩服。造次于是。则其为学工程。有可以想像者。沉潜经传。夜分而寝。闻鸡即起。所诵易系庸学之外。太极图启蒙经世书。尤其所玩索也。平居洒扫室屋。务为洁净。先忌毕事。明烛达晓。馀敬无倦。平生喜饮酒。醉不至失仪。与人交。真淳恳笃。人皆爱而慕之。 英宗丙寅五月十五日病卒。顾言曰。胡无百年。天运之常。未死之前。幸见真人之出。今已矣。卒之夕。有紫气漫天凡三日。而葬时又如之。人皆嗟异。窆于龙山须时洞负庚之原。公凡再娶。巴山李氏。生一男一女。盆城许氏。有二男四女。孙男女几人。公常语子弟曰。默数余一生。庶几仰不愧。俯不怍。虽以百世清风指吾。吾不多让。吾死后。以 大明处士书吾铭旌可也。公所在。起居食息。不忘 明室。以故名台必称 皇明。据石必镌 皇朝。又以明庵自号。要令左右
明庵集卷之六 第 536L 页
常目。至诚所存。足以励一代顽懦之夫。不其伟乎。士林高其节。呈于官。请加旌褒。 今上丁未。特 赠公朝奉大夫行司宪府持平。犹以俎豆之阙。公议致憾焉。公诸孙斗臣,胄臣。非素际。而一日访余谒铭。笃老垂死。不能自力。其意弥恳。辞终不获。铭曰。
四海腥尘。东土独净。繄我人文。胡事自靖。西方之美。忾然寤思。我义惟华。我羞惟夷。积阴残阳。嘘欲绵之。颓波一柱。扶莫颠之。百世在后。其心如皦。我铭阐昭。公实玉貌。
 崇禄大夫。前任敦宁府事。延安李敏辅。撰。
墓志铭(并序)[南公辙]
岭之南。有一布衣耳。而以文章名节自娱。至老死不出者。曰郑公讳栻。字敬甫。其卒也。铭旌书 明处士郑公之柩。及书碑碣亦如之。公生于 明亡百馀年之后。人劝之贡举。不应。劝之仕。亦不应。尝自诵曰。天下有道则仕。无道则隐。终其身韬晦踪迹。甘自放于山水。而不一迹京师。乡党皆推以为 明之遗逸。故仍以处士称云。公之先。出首阳。而高丽典理正郎讳肃始显。逮至本朝。有讳易。议政府赞成事。谥贞度。六世祖讳希俭。进士。兄虚庵值燕山政乱逃隐。公亦渔樵江湖以终老焉。高祖讳慎。大司谏。曾祖讳文益。进士。号龙冈。祖讳大亨。同知中枢府事。考讳有禧。妣兴
明庵集卷之六 第 537H 页
阳李氏。统制使孟萱孙也。以 肃宗九年五月十八日生公。为人清修峻爽。长身美须髯。喜饮酒读书。与人谈辩。倾到囷廪。不设畦畛。幼失怙恃。哭泣悲哀。葬祭尽礼。尤笃亲戚朋友。见饥者则让食。见寒者则脱裘。不自贵重。士亦以此多慕好之者。既老。入头流山。所居有水石亭馆。揭诸葛武侯朱夫子画像。晨起拜跪。退而视其室。酒榼,琴袋,茶鼎,香炉。有书数百卷。充牣错列而已。其馀课程。花竹铺寘园地。烟霞为性命。山林为经济。萧然自乐而忘世之意。兴到辄匹马出游。家人或不知所在。尝登妙香,金刚,太白,五台诸山。临大瀛。观日月之出入。归而为文章。千百言自出机杼。不循规矩。咳咜笑涕。动盈箱轴。翛然去笔墨家意匠。朋侪造请。不以风雨疾病辞。饮酒必至醉。醉后必赋诗。诗后必张琴而和之。变宫商为羽徵之聱。不知孰为牙而孰为期也。盖公平生。本以大节自任。而寓之以山水之乐。为 明遗逸云尔。公以 英宗二十二年五月十五日卒。寿六十四。葬于晋州之龙山负庚原。男四人。相协,相鼎,相华,相寅。女五人。皆适矣。公卒后。观察使以公节行闻。至 当宁十一年丁未。 赠司宪府持平。公辙官岭南。闻公之事而慕公之风。乃者公之孙烈臣。千里裹足请铭。其勤不敢以不文辞。铭曰。
明庵集卷之六 第 537L 页
天下有道。箪瓢耻也。天下无道。轩冕耻也。公有高节。公有邃学。为 明逸民。矢心丘壑。诸葛紫阳。公自得师。尚友不足。画像事之。维晋之原。刻石为铭。公归九原。百世清名。
 通政大夫。承政院左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成均馆大司成。奎章阁检校直阁。知制 教宜宁南公辙。撰。
本道监司(赵曮)状启
云云。晋州牧使赵德常牒呈内。本州故处士郑栻。即大司谏臣慎之玄孙也。生有异质。幼好读书。四岁而遭父丧。绝乳不食。六岁遭母丧。执礼如成人。甫成童。文艺大进。志操清高。十九岁。偶读胡澹庵斥和疏。慷慨抆涕曰。身为丈夫。生此天地。一时和戎。犹且不忍。况今 大明已亡。夷狄猾夏。我东之于 大明。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且龙蛇之乱。专蒙再造之恩。今虽姑以社稷之计。强为皮幤之事。而为士子者。岂忍赴科场求功名。立身于不共戴之天下乎。永废举业。自号明庵。以寓不忘 天朝之义。常着蔽阳子。往来于远近山水。尝登头流山天王峰。有诗曰。雄压东溟淑气融。架岩筑石极神工。屹然头戴青天立。雨雪千年不变容。以尊周攘夷。为平生大节。庚子 肃庙宾天时。废肉于因山之内。甲辰 景庙宾天时。又如之。尝买江边一石矶。世
明庵集卷之六 第 538H 页
多讥笑者。州人李基完。以诗赠之曰。人间已谢是而非。买石休嫌俗士讥。千载洛东江水上。 大明遗物一渔矶。及至四十六岁。挈家入头流山武夷九曲。筑卧龙庵于九曲之上。手画诸葛武侯,朱晦庵像。挂诸壁上。朝暮瞻拜。或于风清月白之下。嘘唏不已。语及 大明。则至于呜咽而涕下。尝语其子弟曰。吾死之后。必书于铭旌曰 大明处士首阳郑栻之柩云。又题卧龙庵曰。胡运将穷百二秋。真人何晚扫神州。武夷九曲孤庵上。独泣 皇明一白头。年至六十。闻鸡而起。每诵系辞,庸学,出师表,斥和疏,北征诗,四勿,敬斋等箴。尤精于太极图,东西铭,启蒙,经世书。日与门生讲说。家素清贫。不免饥寒而常晏如也。又自笔大书刻明翁台三字于所居桃花洞盘石之上。仍题壁间曰。居士爱山。登彼西山。一间茅屋。万重云水。槩其所居武夷之东。有首阳山故也。迹不出山。老死于武夷精舍。其刻苦圣学。终葆节义。老而不倦。死而不悔者。真可谓特立独行之士也。牧使自昨年莅任之初。已闻故处士郑栻学行之纯笃。忠义之卓越。可以立懦而敦俗。故详见其年谱挽诔。采远近士论。则至行笃学。清标峻节。实为 崇祯之遗民。海东之高士是如乎。窃以念我 大朝尊周之诚。砺世之方。尤重于此等节义之士。故如顺兴之故师傅洪宇定。荣川之
明庵集卷之六 第 538L 页
故处士裴幼樟。今蒙 赠职 赐祭之恩。而其追 赠教旨。书以 大明处士。不书彼国年号。则今此故处士郑栻之独未蒙褒赏之典者。实为嗟惜云云。
教旨
学生郑栻。特赠朝奉大夫行司宪府持平者。
崇祯纪元后三丁未八月日。(节义卓异。赠职事。)
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