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昆仑集卷之十四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x 页
昆仑集卷之十四
 杂著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47H 页
留侯论(癸酉)
凡才之难。非有才之难。用才之难也。非用才之难。藏其用之难也。夫所谓藏其用者。非藏而不用之谓也。用之可用之时而人不厌其用云尔。自古才杰之士。不患智谋之不足。常患机锋之太露。其明有以烛之。其智有以及之。则不免为才智所役。明言善议。自得其计。奋臂扬袂。矜自己出。事成而德日亡。功大而主益忌。若此者。其不至于夷灭。幸矣。此则巧于谋事而拙于藏用者也。以余迹留侯终始。方楚汉纷争之际。为高帝腹心。臣处帷幄而权谟画者。夫几年矣。凡于攻夺胜败之数。安危定倾之几。留侯固未尝不在其间。则其谋为之多。筹决之殷。未有若留侯者矣。然而人必曰善藏其用者。何也。用之可用之时而人不厌其用焉耳。复立六国。久知其非计。而必于借箸之时发之。捐之三人。久知其长策。而必于据马之日请之。还军灞上。必因樊哙之谏而成之。徙都关中。必因娄敬之说而赞之。雍齿之当侯。闻之非一日也。必待复道之问。四皓之可安太子。策之非一日也。必待吕氏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47L 页
之强请。凡若是者。言之必可行也。行之必可成也。然方其未也。寂然不动。似若无所知者。及乎事至而几当。迫而后应。不得已而后言。言既雠矣。事既成矣。翕然而敛。翛然而返。由然若无所与者。故利被天下而主不疑焉。功在社稷而人不能名焉。此非所谓用之可用之时而人不厌其用焉者耶。虽以高帝之狙中自大。果于诛杀。萧,樊之重也而困于桎梏。信,布之勋也而骈于菹醢。独于留侯。无一不豫色相加。是岂爱遇之独偏哉。特其无迹之可乘耳。夫善射者。见中而后发。故无失镞。善剑者。见当而后击。故无折刃。善用其才者。见可而后用。故无遗策而人不厌其用。若所谓巧于谋事而拙于藏用者。失镞折刃之类也。智谋之士。苟有见乎此则几矣。
静乐窝重修上梁文(乙亥)
攸宁攸芋。宵雅赞似续之风。肯构肯堂。周书著继述之义。斯遵先志。稍改旧观。惟此静乐窝之名基。实是首阳氏之世守。节度公之初载。始创旋马之厅。天坡翁之晚年。此为悬车之地。阶庭宽敞。栋宇坚密。地兼奥旷之宜。琴瑟静好。书史从容。人得啸咏之适。珍签溢案。犹存善和里之赐书。老柏当门。堪咏杜草堂之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48H 页
楠树。逮乎阳谷之中岁。乃有别寝之增修。虽处于通阛带阓之中。寔有大隐之趣。独存于兵锋燹烬之后。尤宜福地之称。韦刺使之耽闲。恬愉寂寞之是嗜。白香山之治第。逍遥偃仰之惟便。用揭嘉名。厥有深意。但缘年钥之寝久。不免厦栋之少颓。风雨之所震凌。志不解于葺理。富贵者多忧畏。戒则存于高明。重以事故之推迁。一任垣屋之荒秽。悲欢阅尽。回换一番之沧桑。门馆萧然。悽怆六年之霜露。贤郎嗣守。幸保魏郑公之遗居。行路咨嗟。尚叹萧相国之敝宅。治命不可以遂废。旧物不可以终隳。玆蠲谷朝。改建新构。略仿旧制。不烦经始之劳。无侈前人。才免勃溪之患。焕新旌于门额。式仰崇节之恩。翼重檐于寝东。将为妥灵之所。感念畴曩。曾日月之几何。顾瞻轩楹。宛风烟之如昨。青岑入座。遥临药岘之云。素波环堤。前带舟桥之水。匪惟绍先之佳政。果叶克家之良誉。苟美苟完。既见子荆之成室。善祷善颂。那无张老之献言。载陈巴讴。庸赞郢匠。儿郎伟抛梁东。朝日舒辉照郭红。知有主人星拱意。蓬莱宫阙五云中。儿郎伟抛梁西。接地名园茂树齐。随意林皋成独往。露枫霜菊总堪题。儿郎伟抛梁南。木觅晴光簇翠岚。巷外一条车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48L 页
马路。不教尘客到门参。儿郎伟抛梁北。弼云诸峰青矗矗。醉来前槛捲帘看。无限平郊晴雪色。儿郎伟抛梁上。秋天星月光森朗。堂中一片濂翁图。俯仰胸中开万象。儿郎伟抛梁下。满庭花竹秀而野。幽人睡起无馀事。眼看图书盈一架。伏愿上梁之后。几杖无恙。涂塈常安。轮驷盈门。咸称石家之荣贵。熊罴叶梦。无羡邓氏之蕃昌。惟清白是传家之宝。惟忠孝为立身之原。庶从祝规。永保基业。
榆岾寺重建募缘文(丙子)
东国。固多名寺刹。而金刚之榆岾。特闻地清奥。多瑰奇绝特之观。且其宫宇壮丽而佛事甚设。以故国中人士之好游者。与夫闾巷庶民之疾痛冤苦而有所祈愿诉告于佛者。皆不计远迩。不惮勤险。辐辏四方而至。山门为之填噎云。岁丙子。寺燬于火。栋楹墙壁彩斲之美。躯像之俨。器藏珍贝之重。一扫而为尘泥煤烬。毋论缁徒之涕洟相吊。即东西者。助之悲焉。有僧万凛者誓心发愿。将广化财粮。谋为一新刱之。则先赢粮走汉师。造门而谒余。为请劝缘之文者。余既悯然久之。仍设难而问曰。凛乎若殆其无成乎。夫区地而户。比户而闾者。厥数有万。而其类居二。非上而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49H 页
为士则下而为民也。今若循街韨历城邑。家呼而里诉者。亦不出二家已。夫士。敦乎教者也。躬儒服口儒谈。讽圣贤之经。崇圣贤之道。苟贰于我者。将贬绝诛斥而不馀力矣。若之教非其贰者耶。凡若之居。虽未火者。固毁拆倾摧之无惜。其谁能与若而助之成耶。夫民。徇乎生者也。早暮筋力而业是。衣于是食于是。父母妻子于是。丝粟秒忽之微。皆必有所用。虽于在人者。殆欲攘而取之。其谁能捐己所有而需不急之求也耶。是故士或惠于财而无所事于佛。民或有事于佛而不能惠于财。由是言之。若殆其无成乎。凛曰。唯唯。然亦有说焉。敢问今之为士者。皆能尽乎其教者乎。皆能践儒服之所以当躬者乎。皆能充儒谈之所以当口者乎。皆能知经之所以当讽而知道之所以当崇者乎。抑佛氏之所以当贬绝诛斥者。皆能真知实见而无所疑乎。诚如是也。亦何敢以吾私相干。有如万一有不雠斯言而姑且为辞而拒我。则是特自托于辟异教之名。而其心实不在此也。非吾所敢知已。且也四方游士之登吾山入吾寺者。岁累数百人。方其意与境会。赏与心融也。咸一口赞叹曰。斯界也斯宇也。虽万金无论也。今为就斯界。刱斯宇而求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49L 页
尺寸之助于其人。则曰吾不知已。亦非吾所敢知已。若民则尤有异焉。向者吾寺之全也。旁近郡邑一切富民长者。朝夕而斋供。岁月而布施。图所以徼福利而免祸凶。靡所不至。计其费殆且钜百矣。事佛之谨。其来有旧。而今于败残灾孽之馀。叩其门而望济也。则又何忍重数金之费而不我顾也耶。夫人之有求于彼。而其盛也。附之若热。其衰也。背之若绝者。命之曰反德之民。是惟当世之所宜众弃。岂暇论他生之报应哉。然则向所云上而为士者。下而为民者。其必有乐为我应之者。何得云无成乎。余曰。善。若言。虽非至者。有足以感人行矣。试乞焉。傥有为若谋者。
谕湖南左道各邑父老文(戊寅)
御史谨谕父老。诗不云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濒。莫非王臣。凡我八域戴发含齿之伦。孰不仰本朝之仁覆而蕲 圣上之哀怜也。 圣上之心。亦岂不欲家慈而户育。均布子视之惠也哉。顾以尊卑悬隔而情或有莫通。地纪辽绝而泽或有未究也。惟 圣上用是悯然。乃于发遣御史日。书以命之。有曰如有生民之疾瘼。积弊之未祛者。另加详察以启。夫荒阎蔀屋之人。虽有叩心之冤。剥肤之患。能自白于郡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50H 页
吏之庭者盖寡。况京辇之下。有数百千里之远者耶。此 圣上所以谆谆诫托于奉使之臣。使夫穷山极海匹夫匹妇或有隐痛而愁叹者。得以毕达于四聪之下也。御史既承明旨。故于廉察郡邑之际。兼访民间愁苦。亦不无一二所得。然而足迹之及。犹恨未遍咨诹之方。尚虑多阙。玆庸通谕列邑诸父老。诸父老。各以所居邑政弊民瘼。录成状文。明告于御史。诸父老所告诉。虽未必百请而百许。朝上闻而夕报可也。就其急者大者。亦岂无次第通变之道哉。且念伸冤郁振淹滞。王政之大端。其有抱枉含冤而未能自暴者。亦宜陈诉。以行义才识著闻而无由自闻者。乡里宜采公议。联名举状。务在称允。毋或滥过。但今农务方急。不可晷刻舍田事。如有多人齐告事。只状头一两人而足。并宜谅悉。
疢疾说。赠李尚辅。
孟子有言曰。人之有德慧术智。恒存乎疢疾。斯义也。以余善病而深知之。方余之病也。虑患不敢不密。持戒不敢不谨。其于耳目情欲之感。起居饮食之节。惟惧其或忽。小心如跣足而涉春冰。固守如婴城而御猛敌。一日而病去身安。心日泰而气日张。向之小心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50L 页
而固守者。日以解弛益纵。徐而自省。则盖其善者常在乎病。而不善者常在乎不病。夫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而卑屈阨穷。恒人之所甚病也。富贵显荣。恒人之所甚安也。余于是始知人之善者。多在乎所甚病。而其不善者。多在乎所甚安也。尝观于近世君子。其蔽于所甚安者。何其多也。是惟不耕而稻粱之食也。不织而裘帛之衣也。游居厦屋。役使僮仆。此固生而贵者。夫焉知天下有阨穷卑屈之为病也哉。其或父世有足席也。势位有足挟也。党援有足恃也。则其为不善。又岂可胜道哉。此犹其粗者。若其艺术足以自文。言论足以自饰。名誉足以自重者。见慕于人滋广。则为蔽于己益痼。彼其扬扬自可志横体忲矜肆之心。与学识而并进。狠胜之气。随血肤而俱壮。其日月以增长者。无非性术之蠹而心髓之疾也。然且渐渍习贯。不自觉悟。自以博雅无方而卒为道德之弃。高明莫亢而不可与入于尧舜之道。岂不哀哉。此皆溺于所甚安而不知返之过也。孔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已。此之谓也。然则病乎势位者。犹可医而去之。病乎性术者。吾恐和,扁望门而却走也。欲治斯疾者。其可不痛自刳剔。湔濯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51H 页
肺肠而蕲其少愈耶。书曰。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旨哉言乎。吾与尚辅皆素羸。实有同病之怜。其于慎疾之道。必有与余同者。而吾二人俱居所甚安者。恐其膏肓于性术。敢以监戒于人者告焉。因用自警云。
慰李尚辅悼亡文(甲申)
李学士尚辅。丧其贤配。悼之甚。崔子晓之曰。余尝谓人之死也。无年者。不足哀。无名者。乃可哀。何以言之。夫日行乎天而不息。水流乎地而不穷。斡运迁逝。有往无归。是皆大气之所化也。人也乘是气于天地。既化而有生。又化而之死。固也。此圣哲之所不能免。智力之所不能拒。子观夫开天以来。有生之类。其有不死者乎。然则若所谓寿夭脩短。特有顷久于霎然之间耳。今有三人者同适越。或旬日而至。或一月而至。或三月乃至。行有疾徐。而至则同归。以其后焉而闵彼之先焉。则不亦大愚乎。今死则等耳。又何足置欣戚于彼我之先后死也哉。夫人外之发齿肤革。内之聪明神魄。一切吾身之所自有者。终亦必归于腐坏泯灭而后已。吾身尚然。奚暇悼人为哉。古之达者曰。人有三不朽。立德立事立言。惟其以不朽为言者。盖亦明夫三者之外。皆归于朽尔。其意亦曰其朽者。吾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51L 页
末如何矣。唯不朽者。吾得以尽心焉耳。故有不朽之业者。姓名腾于后人。光辉著于简册。其体虽化。其人犹存也。世之凡庸者。壮而无志。老而无闻。营营而为生。贸贸而为年。死之日。身名俱没。不见称述。此虽阅耄期之算侪。彭乔之列。从大化观之。又奚别于童殇之夭也哉。故曰。无年者不足哀。无名者乃可哀。由是。自古贤智之士。一生勤苦。俛焉日有孜孜者。莫不从事于不朽。而孔子亦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不其信欤。虽然。独妇人女子。处于闺閤之内。役于刀尺盘皿之间。虽有志行之懿。无以自表见于后世。如不得贤丈夫而托命焉。则莫或传者。此尤可哀也。若梁鸿之孟光。陶潜之翟姥。孙明复之李氏。朱晦庵之刘氏。皆著名篇籍。为人诵说。向无会稽栗里之高风。泰山武夷之学术。则哲妇贤媛之名。未必其昭焯于来今如是也。今子之为逝者恸。为内治之未甚洽欤。为子嗣之未甚蕃昌欤。为富贵福泽之未甚融厚欤。若夫系心于燕婉之私。累情于帷房之恋。吾子之贤。固不为是也。则凡子之恸。必居一于数者矣。从古及今。为人妻妇者。白头而偕老。子孙满前。荣华逸豫而终其身者何限。而宛其死矣。忽焉如潦水之归壑。世或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52H 页
不复知有斯人。此无他。所托命者无可传之实也。藉令逝者于此数者。皆无馀憾而尚辅无可传之实。未及百年。声光泯绝。则人或以为可羡。而吾必谓之可哀也。夫然则今子之为逝者。不当为无年而哀之。当为其无名而哀之。不当为内治之未甚洽。子嗣之未甚蕃昌。富贵福泽之未甚融厚而恸也。当为其无以表见于后世而恸也。哀之如何。使之有名而已矣。恸之如何。使之有以表见于后世而已矣。欲使之有名而表见于后世者。无他道焉。吾子勉不朽之业而有可传之实也。使后人称之曰。李尚辅之贤配。有所谓丰山洪淑人者。则其贤于富厚寿乐而没世无称者。远矣。淑人。贵主女孙也。生长于贵富。既归而能安贫素。又能辨贤否。知事得失。舅姑甚宜之。此固有贤于人者。尤不可使之没没无闻。而其能使卒以有闻者。其不在尚辅欤。且夫潘安仁韦应物白乐天之诗。刘梦得黄庭坚李献吉之辞。照映人耳目。家藏而户诵之。人之见者。不惟知其哀悼之情切。伉俪之义重。抑其仪容德美。因得以见其一二。自古盛年丧耦者。何可纪数。而独数子有声赫然。若前日事。虽词藻之末。苟其工者。亦能见传不废。况于所谓三不朽之大者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52L 页
乎。尚辅。朝之名臣也。有材识而不轻进取。声甚搢绅间。夫人之所托命。固已思过半矣。然于所谓三不朽者。其果能卓然有立。必传无疑。未可知。今子噭然而哭。潸然而涕。日尽哀于灵筵之侧。适足以损其心肺。而无补于死生之数也。子盍退而永思益脩其可传之实。以寿逝者之名于无穷耶。尚辅勉之。
戏慰李芳叔(苾远)失马文
有客宿宿。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山于野。求之不得。叱呼叹咤。主人闻之。一笑哑哑。万类之生。同一炉冶。一气之分。均于彼我。君与偷儿。即同胞者。彼昏而贪。欺苟媮且。或滥于穷。肠空体裸。或溺于欲。心纤行颇。奚暇愤疾。适足矜也。人得楚弓。圣师谓哿。边夫失骏。达翁塞祸。请借君乘。为贫儿舍。宜作是念。无可不可。客喜称善。回嚬为哆。
策问
  [有国之要政]
王若曰。有国之要政。举其大者。曰田政也。兵制也。赋役也。科选也。虽以今日时务之急者言之。其于玆四者。盖有不得不通变者矣。庙堂之讲究。臣僚之论奏。亦尝反复于斯。而徒费辞说。了无举行之实。此奚特因循玩愒之过。殆亦利病有所不明也。其论田政则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53H 页
或曰。量田之举。不容久废。而远者已过六十馀年。近犹数十年。田形之变易。田主之改换者。在在皆是。不可不悉行改量。一番釐正。加又结负之数。多所隐漏。税入因之渐缩。今因改量。一切核出。或有民怨则计减而予。民亦无不可。或曰。每年踏验。陈起有籍。不必遍行改量。徒增骚扰之弊。宜只就踏验之举。精审覈实。就改量之说。又有两端。或曰。方田之术。既有一定之尺寸。又有不易之界标。甚是良法。改量之际。宜用此法。或曰。新法之行。事多挂碍。适增烦扰。重贻后弊。不如遵依往前量田之法。差有可据而无疵。其论兵制则或曰。训局。非 祖宗之制。特因乱后权设。渐次张大。俨成一大军门。而军兵稍廪之多。实居经费之什七。固宜罢革。而军制之良。无过御营。递年更番。实合于兵农相寓之义。今宜移补训局阙额于御营。满数而止。因罢训局。并之御营。兼省养兵之需。以裕国用。或曰。训局。虽非 祖宗之制。要为精锐之卒。且系宿卫之兵。今不可遽罢。而禁卫之设。殊涉无谓。既非国典。且无紧用。成立一个军门。徒增许多疵弊。此宜亟罢。或曰。今日痼弊。最患良丁之渐乏。因之缺额未充。多拥虚簿。固宜有变革而猝罢见存之军门。亦有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53L 页
窒碍难行者。宜就诸军门。各减哨额。改加团束。差为无弊而可行。或曰。兵制之善。莫如五卫。且是 祖宗之经典。而只缘一时兵燹。因循废阁。等是通变。则宜复五卫之法。而诸军门。自当并罢。赋役之苦歇不均。流而为族邻之弊。此则尤当急救。而或曰。救此之术。无如户布。毋论贵贱尊卑。逐户徵纳。则小民可以大苏。不徒救族邻一时之弊而已。或曰。户布。固良法。而小大残盛之分。不无奸冒之虑。且有合户并宅之弊。不如丁钱之加密而无弊。或曰。目今纪纲颓弛。民不畏法。户布丁钱。虽是良法。必无举行之势。而役名之闲冗。如诸般募入。各色捧足。其类百端。皆为避役之渊薮。今宜就此细加删汰。则可得良丁累万。以补诸役之缺。以纾族邻之弊。或曰。此虽有一时之益。赋役之偏重偏轻。既有悬殊。则避苦趋歇。终莫能防遏。今宜就一切身役应捧之数。均定其多寡。俾无趋避逋逃之患。则良丁自裕。而族邻之弊自祛。科选之法。亦不可无变改。而或曰。庭别诸科。只取制述之工拙。而不问经学之精粗。得人之渐不及古。职此之由。今宜悉停诸科。只设大比。以复 祖宗之规。以防寻摘之习。或曰。此言固当。而经书浩多。难于精熟。兼通制述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54H 页
尤难。今宜略仿先儒说。以四书一经取讲。三经则每式年轮讲。而归重于生画。以劝制述之兼治。或曰。若然则京华子弟。皆业明经。登第尤便。而远方勤苦治经之士。缺望生怨者必多。且末俗哓讹。讲诵之科。易有谤议。不如制述之寡过。宜因近例。稍加简省。不至频数设科。差为得宜。凡此四者。各有数说。而甲乙争论。众言交互。阅岁逾时。从违莫定。其得失便否之所在。皆可历举而详辨欤。中古论治。动引汉唐。若田政之限民。名田兵制之府兵。赋役之租庸调。科选之孝廉有道。俱载史册。称为美规。亦可参用于今日欤。三代之分田画井。或助或彻。农隙讲武。春蒐冬狩。关韨不征。夫里无布。成均造士。德举言扬之法。卒不可复行于后世欤。子大夫。皆一时之俊杰。必有明达时务者。毋拘于科场例套。悉心详言之。予将亲择而致用焉。
  [治易之道]
问。易成于三古四圣之手。而进退存亡之道。消长往复之理。尽在是焉。则君子可以没身者也。彖象之演。成于幽厄之日。韦编之绝。在于晚暮之后。圣人述作之意。亦有所待而然欤。孟子之书。言不及易。先儒以为可疑。而伯阳之道。得易之体。发于康节之雅言。则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54L 页
老氏之明易。反有胜于亚圣欤。明乎易术。莫善于京,郭。而身卒陷于诛夷。精于易理。无过于王,何。而罪则浮于桀纣。厥故何居。姬周之易。历秦火而不废。连山归藏。泯没于删述之前。均是圣人之书。而或传或否者。何欤。商瞿,馯臂。实得孔门之传授。而末流之弊。终为九师之支离。陈抟,穆脩。不过黄老之绪馀。而数传之后。遂有尧夫之正学。传经之术。亦有善不善而然欤。叔程之传。偏释义理。而朱子本义。专主卜筮。两贤所尚。何其径庭。而精粗得失之辨。亦可详论欤。文言,系辞。谓非孔氏之书者。何据。杂卦,序卦。谓非圣人之言者。何义。作玄以准易。亦有精义之可论。善易者不言别有微旨之所存欤。夫易之为书。广大精微。中古以降。知者益鲜。而及乎今日。贸贸益甚。科场有倍画之规。朝士有专经之讲。劝课之道。不可谓不至。而口耳记诵。率不免还珠之讥。即毋论弥纶天地之大。至于玩占尚辞之浅浅者。亦多蒙昧。有识之士窃叹久矣。今欲使治易之士。极深研几。融会贯通。内而成性之学。外而成务之功。靡不有以心得而躬行焉。则其道何由。
  [三教之异同]
问。吾儒及老佛。号称三教。而中古以降。高明才隽之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55H 页
士。出乎此则必入乎彼。先贤至以为弥近理而大乱真。择术求道者。不可不辨之早而察之精也。儒者曰。太极是生两仪。老氏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佛氏曰。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其说出源头者。既甚相近。儒者之尽性。老氏之载魄。佛氏之见心。其用心于内者。亦不悬殊。曰一以贯之。曰圣人抱一。曰万法归一。其守约之旨则无异。曰修己以安百姓。曰我无为民自化。曰慈悲以度众生。其济物之心则略同。凡此数条。同中之异。似是而非者。皆可历举而明辨欤。邵子称老氏。得易之体。伊川称庄子。形容道体尽好。文中子谓佛为圣人。和靖谓观音为贤者。以诸公道学之正而反有所称许者。何欤。游谢。亲炙程门。而淫于老佛。象山。动引孟子。而近于禅旨。以平生论辨之精而终不免浸染者。何欤。张子房纯用黄老。而南轩谓有儒者气象。李长源素好奉道。而范氏许以忠于相职。苏子瞻到处参禅。赵阅道终身学佛。而晦翁或称以名卿。或赞以公忠。数贤之严于排辟。而评品若此者。何欤。大抵性命之精微。道术之源流。虽若不切于日用。而学者工夫之得失。门路之邪正。未尝不本乎此。故前后儒先。不厌眇论而详说之。挽近以来。绝不闻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55L 页
有说及空有论极玄虚之士。此果由于吾道大行。士无异议而然欤。然则宜其真儒蔚兴。圣学复明。而殆亦有不然者。何欤。何以则于其近理而乱真者。剖析无遗。使择术求道者。无他歧之惑。而三教之异同。会归于一统之正欤。诸生讲学有素。必有能语此者。毋以科场例套自拘。极本穷原而言之。
  [后人之模拟前人]
问。易曰。拟议以成变化。凡于治道之污隆。人物之高下。学术之醇疵。文章之工拙。后人之模拟前人。理势之所必至也。历稽前牒。多有可论者。以言乎治道。则宇文之分职六官。一遵周礼。先儒美之。而新莽之动引周公。秪取僭逆之诛。熙宁之效法泉府。终致乱亡之归。何欤。以言乎人物。则孔明之自比管乐。反复胜之。而崔浩之于子房。王俭之于谢安。终身慕效而卒未得其彷佛者。何欤。韩愈推尊孟氏。能羽翼乎斯道。而扬雄之太玄法言。王通之中说续经。至比于吴楚僭王。学术之模拟则同。而何其醇疵之相远欤。欧阳之文。专学昌黎。能埒美齐称。而皇朝诸子之为诗为文。一一绳尺于两汉三唐。而谭艺者病其剽窃。文章之模拟则均。而何其工拙之相悬欤。大抵与治同道。帝王之令规。见贤思齐。学士之雅志。宜其拟之则肖。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56H 页
效之则似。而观于古人。何其善学者寡而不善者多欤。试以我朝言之。朝廷施措。每引唐虞三代。而未见治化之郅隆。公卿名德。窃比韩,范,吕,马。而不免评品之多端。为儒者。曰程曰朱而继开无人。治文章者。为汉为唐而立言无闻。此殆模拟之未得其道而然欤。抑古人之成法。固不足模拟欤。如欲使慕古而有得无愧于前修。则其道何由。
升补设制时谕诸生文(辛卯)
大凡科场。以诗赋试士。盖将以振风雅之道。鸣国家之盛也。然而风气寖下。不逮于前时。文体屡变。务合于时尚。至近日而衰替甚矣。以赋词言之。惟以剟剽钩棘为主。鲜有文力雄畅。辞采华雅。法骚选而为者。甚至全不押韵者居多。至于诗。则协乎声律。通于政教。古人尤重之。窃观近来程诗。就其能者言之。专以新奇尖巧为胜。和平雅正之体。殆乎尽废。甚可叹已。此宜有稍加矫革斲雕反朴之道。自今间或以古诗赋出题。欲望课制亦渐趋于古体。用力于本实。按经国大典科试条云。进士初覆试制述。赋一篇古诗。铭箴中一篇。此又遵仿 祖宗制法之意。勉旃毋忽。
进场七则示儿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56L 页
心为万事之主宰。心定然后万事理。
气血实而后精神旺。精神旺而后文字好。进场之要。又在摄身。自察其寒暖饥饱。毋至生病。
千万人中。常知有己。
心无二用。而一心在得。一心在失。一心在作文字。三用其心。文字何由得佳。
人于急遽悤迫中。尤宜详缓凝定。夫然后气象好而事亦善成。故曰心从快处须妨快。事到忙时勿著忙。
○凡人性质之厚薄。德器之轻重。宇量之弘狭。利欲之深浅。皆当于场屋中悤扰时验取。少辈宜慎之。
勿期必得。勿望高中。随才分之所至。趁期成篇。细加淘鍊。俾无大疵。毋落韵。毋误书。毋缺题字诗赋字。掇去呼名纸。审阅一遭。随时早晚而呈卷。退而俟其立落可也。甲午八月廿四。晓灯书。
题外曾祖母申夫人手笔闺则
右。外曾祖母高灵申夫人手自抄写者也。夫人贤有文。既称未亡人。训敕春田华谷兄弟。书史诗家。躬亲讲授。迄于大成。而其于燕閒翻览之际。所以留心撰录。兴怀企慕者。又在于古昔哲媛贤妇为后世矩范者。非若世俗闺閤间说情缘谈荒怪。以取日阕者之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57H 页
为。则其后承昌衍。名德世隆。亦岂无所本哉。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凡我内外弟兄。曷不勖哉。
题谪仙长篇写本
右谪仙长篇一卷。令李弟岱坤辈写。与守身读。间有病夫自笔。仍复观阅一遭。益见其雄风逸气可以隘八荒而盖千古者。又自知少时诵贯。与不曾读无异。抑草书歌悲来行等篇。古人谓他人作。盖得之矣。以余观之。捣衣凤笙两作。亦非太白手明甚。盖初唐名家佳作。而误录太白集中。独无人论及。何哉。聊志所疑。以俟只眼辨之。乙未夏。昆仑子书。
题尚辅扇赠行
尚辅将之燕。令工画者。就一便面。写得烟波浩渺。葭苇萧森。小舠依岸。凉月在天。一人横笛船头。以投崔子曰。此景可谓爽然。将以是为远游之玩。愿得子一言之题。崔子笑曰。今子之行。正当秋冬摇落之际。触辽野之风沙。践蓟门之霜雪。而日置此怀袖中。长对此景。则得不寒彻骨乎。嘻噫。我知之矣。子其内热欤。于是而寓饮冰之意欤。然则请借南华老子一转语以复之。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子能从事斯语。徇乎忠。安乎命。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57L 页
无所往而不自得。则固无待外境。而其心已爽然矣。夫然则是便面者。虽投弃而不有之。可也。
郑将军忠信传
郑将军忠信者。湖南光州人。字可行。高丽名将郑地之后也。忠信生地微。幼属节度营正兵。兼隶府知印。万历壬辰。倭寇大至。 宣祖西幸义州。当是时。光州牧使权慄。升为巡察。起兵讨贼。将以兵事闻。募能以状达行在者。莫有应之。忠信奋请行。时年十七。时贼兵满道路。忠信独身杖剑行。达于行朝。当是时。李鳌城恒福。为兵曹判书。谓从者曰。是儿远来。无所投止。其以舍诸我。因留与衣食。授之史书。忠信警悟绝人。文义日进。遇事无难焉。李公大说之。其爱如父子。秋。登行朝武科。 上语鳌城曰。卿尝谓忠信才。今出身矣。其以来见。及见。 上奖之曰。年尚少。稍长可大用。累从张公晚为裨佐。张公亦爱遇之。又随吴公允谦。入日本还。历官至昌洲佥使。所在著名。光海君时。鳌城公抗议争废 母。窜没北边。忠信从焉。办其丧服。心丧三年。忠信为人短小。目如曙星。美容姿。有辩英果。好气义。善料事。多悬中。朝廷遣忠信。探建州虏情。时毛文龙镇椵岛。藉皇朝重诛索无度。时我动静以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58H 页
惎之。朝廷恐见疑。命忠信潜往。忠信曰。此欲无见疑。而事终发。反被疑诬。乃上疏曰。臣非刺客奸人。既不可匿迹。全辽之众。岂无一人走漏于文龙者。且文龙以不厌所求望我深。使反其实而诬我于皇朝。臣恐参母之杼。不待三至而投也。臣请奏闻天朝。移帖毛镇事明白。乃无悔。否者。臣虽戮死。不敢奉命。朝议然之。移咨经略府。帖告毛镇。然后乃行。既入虏中。与诸大酋言。诸酋皆服。又问忠信曰。尔国。每谓我为贼。何也。答曰。尔曹有盗天下心。非贼而何。诸酋大笑。于是尽得其要领以归。且告人曰。是虏将为天下患。何但我国忧也。擢满浦佥使。移平安道兵马虞候。癸亥 仁祖即尊位。拜安州牧使。兼防御使。未几。李适反。当是时。张公为都元帅。镇平壤。适为副元帅。镇宁边。以备北虏。适。骁将也。素称善兵。精卒数万及降倭剑士。悉隶之。适新策元功。忿爵赏不雠。有阴谋。其党文晦上变事。适遂斩。命捕者宣传官,禁府都事。约龟城府使韩明琏。举兵反。或谓张元帅曰。忠信与适善。其无为贼用乎。元帅曰。此子岂背君父从贼者。今至矣。言终而忠信至。从事官金起宗曰。安州。重镇也。固守城。使贼不东。职耳。擅弃城来。宜有罪。元帅即以数忠信。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58L 页
将榜之。忠信曰。贼意在疾趣。必不由安州。且由安州无兵可守城。徒死无为也。故来听调麾下。去留惟命。于是元帅引与坐。问曰。今贼计将安出。忠信曰。有上中下三策。曰。何谓三策。曰。使贼乘新起之锐。直渡汉江。进逼乘舆。安危未可知。此上策也。跨据两西。结毛将为声势。朝廷亦未易制。此中策也。从间道。疾趣京都。坐守空城。无能为耳。此下策也。曰。以君计之。当出何策。忠信曰。适锐而无谋。必出下策。忠信还。未到安州。闻贼已趣间路。牒请曰。安州已在贼后。无事于守镇。愿赴幕受指。元帅许之。适闻忠信从元帅。怃然有惮色。历数诸将能否。皆易之。至忠信曰。此未可轻也。元帅出兵。或言是日直星七杀。兵家忌之。忠信曰。焉有闻父母之病而择日以行者。且师直为壮。奚拘于术家。众乃服。于是。元帅以忠信为先锋大将。南以兴为继援大将。南以兴者。亦当时名将也。胆略过人。其女婿柳孝杰。勇冠三军。俱以罪系狱。元帅之西出。盛言其能曰。国危如此。何可以数尺之朽。弃干城之将乎。 上重释之。并即日从军。以兴。名家子。负气自豪。素轻忠信贱微。羞与为畴辈。由是两人有隙。不与同席语。元帅招两人坐。谕以先国家后私怨。激以忠义。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59H 页
两人大感悟。握手驩饮如平生。约为兄弟。卒成大功。诸公皆服元帅知人。而多两将之释怨。于是行追贼。遇于黄州之薪桥。战不利。又追至坡州。当是时。 仁祖已南幸公州。适入京城屯景福宫。推兴安君瑅僭号。李忠吉为大将以卫之。元帅会诸将计事。言多异同。忠信大言曰。既不能戮力破贼。贼犯京都。 君父播越。吾属罪当死。毋论胜败。一战乌可已。且先据北山者胜。今据鞍岭而阵。俯压都城。贼不得不战。战即仰攻。我乘高得便。破之必矣。南以兴曰。忠信策之善。元帅从之。忠信先行。诸军继之。元帅令徐驱视便。忠信反呼于众曰。元帅有令促进兵。扬鞭疾驰以进。京畿巡察使李曙。与元帅书曰。贼已据都城。未易击。公在西我在东。绝其饟道。贼必窘。待南军至协讨。事万全。诸公以为然。李延阳时白曰。不然。贼在城一日。聚众益多。何益于持久。今逆顺异形。士心咸愤。宜及其未定。乘锐疾击。元帅曰。然矣。顾当如何。今当传令于忠信。宜何指授。曰。我知忠信为人。必已登鞍岭矣。俄报前军已到鞍岭。元帅惊。谓延阳曰。勇哉忠信。忠信之心。君果知之。忠信先令轻骑数十。潜行上岭。获烽卒举火。如他日昏暮。诸军以次至。遂布阵。忠信与李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59L 页
希建等。阵其南为前营。南以兴与边潝等。为东营。金完等为西营。申景瑗等为后营。黄瀷等为中坚。别遣精卒数百。伏裳岩以防彰义门。朝日。贼觉之。或说适曰。精锐皆属忠信。元帅以孤军在碧蹄。一鼓可禽。即元帅败。前军走矣。适见前军少。曰灭之易耳。毋多言。因令曰。破此后食。即开门出兵。分两路。包山而上。明琏为前锋。直薄前营。时东风急。贼乘风疾攻。矢丸如雨。我军既处山顶。皆殊死战。风忽转西。北风大起。贼在下风。尘沙扑面。官军气益奋大战。自卯至巳。贼将李壤。中丸死。明琏。中箭却。会适易次旗动。南以兴望见大呼曰。李适败矣。于是贼兵大奔。自相蹂藉。坠涧谷死者不可胜数。或散走西江麻浦。官军乘胜追击。叫噪踊跃。无不一以当十。贼遂大破。即甲子二月十一日也。时都民屯聚。登西城观望胜败。遂闭敦义门西小门以拒贼。适走入南大门。忠信欲追之。以兴曰。今日之捷。天也。不出数日。两贼之头当至。何必穷追。城中多狭巷。使贼设伏。脱有得失。奈何。忠信曰。疾雷不及掩耳。适,明琏。已破胆矣。奚暇为谋。疾追。不过广通桥。就禽耳。以兴力止之。遂遣朴震英。伏东郊以邀贼。贼夜潜兵。出水口门南走。忠信率柳孝杰等。追及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60H 页
于庆安驿。贼望风而溃。明日。适麾下。斩适,明琏首。走献行朝。瑅亦捕诛。自起兵凡十七日而贼平。诸将为迎 车驾留京。忠信独还安州曰。吾以边邑将臣。不亟诛叛贼。使乘舆蒙尘。罪则不小。惟当还任以俟命。上驿召引见。赐金。遂策勋一等。赐竭诚奋威出气效力振武功臣号。封锦南君。秩正宪大夫。擢平安道兵马节度使。忠信上章固辞。 上答曰。卿有才有智。奴酋虽来。犹可谈笑当之。宜勿辞。益尽心。病免还朝。丁卯之乱。忠信为别将。赴张公体府幕。用大臣言。即军中拜副元帅。方调诸道兵马。为备御计。会虏讲和退。忠信尝语张新丰维曰。贼来当得和乃去。不足忧。果然。其后西边虚惊。报毛镇动兵。 上惊问之。忠信曰。必不然。庚午。虏大兵来屯义州。虏将龙骨大率轻骑至安州。中外震恐。忠信曰。虏必大举。西入关。此恐我议其后耳。无他虞。已而。皆如忠信言。累兼都总管,备边司提调。忠信数被病。 上辄遣医视。赐予相续。毛文龙死。陈继盛代之。刘兴治擅杀继盛。与虏通。 仁祖将兴师讨罪。问谁可将者。忠信请行。 上说曰。卿能力疾忘身。予复何忧。命忠信领舟师。而总戎使李曙率步骑。水陆并进。既至。扬兵于海上。岛众震詟。会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60L 页
兴治称受 皇敕乞款。经略孙承宗。亦移咨请释之。上乃命班师。是役也。兵未交锋。然义声闻于中国矣。后兵部移咨褒之曰。向非贵国图剪兴治。齐鲁几不宁云。忠信在西边久。北虏势浸盛。旁有岛镇。边境数有兵。国无备豫。忠信深忧之。数上书论便宜。言虏之丁卯受盟。非吾能制其命。特其意规犯皇朝。譬如逐麋之狗。不狼顾耳。彼既肆然无畏。苟不治兵秣马。震惊皇朝。必不帖伏辽左以送馀年。此东国之忧也。亟宜不惮征缮。以戒不虞。何可一切媕娿为也。请于两西大州邑。皆置山城。部分旁近邑。同筑而协守。无事出耕。有事清野。入保设镇。椒岛席岛。复设广梁镇。以实海防。安州要害可守。宁边。势相唇齿。各置将增备。命一上将。开府两西之冲。捐两道之力。专于守御。则六道晏如。民乐耕桑。孰与边烽一举。八路骚然者哉。每有事。大发三南兵。远赴西边。无及于援难。往来徒扰弊民。宜令诸道。岁调止三千。递戍安州。五岁而更。诸道得大宽而边城常有助。又言虏以我不送使怒甚。既与修盟。犬羊之逆天。足与数乎。宜疾遣有口者。善辞以息怨。朝廷不能尽用。先是。虏将所道里。来请岁币。 上召诸臣议。皆言不可许。独金时让,李曙曰。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61H 页
自古与虏和。未尝无岁币。 上不从。虏将怒还。回答使申得渊入沈。虏酋不见不受书还。时国无兵。虏方求衅。而朝臣争言绝和。谓为清议。大臣挠而从焉。至是。遣金大乾为书。拒岁币告绝。议徵八道兵。保江都以待变。忠信与体察使金时让。在安州。闻之叹曰。此趣祸之术也。焉有敌无意来。自我召之者。虏兵踵大乾来矣。于是。留大乾境上。同上疏曰。请改为书。毋激变。 上怒下教曰。金时让,郑忠信。畏其丧元。擅留使臣。指麾朝廷。不斩首警众。无以震肃。其议枭示。诸大臣言此非临阵失误。宜先逮鞫。 上从之。虽然。命改书词。毋怒敌。大乾入沈。虏犹怒。不得报还。 上惧。始许岁币。忠信深知国力弱不能当北虏。而论者争言虏不足畏。虽 上意亦示威武。至议亲征。及丙子乱后。 上答金时让疏曰。曩在南汉。每思卿言。盖追记两人疏论也。于是。忠信下吏配唐津。 上赐药物。慰藉之甚厚。未几赦还光州。忠信虽武将。也内行修。好读左氏传太史公书。既建大功位上将。居家廉俭。被服如书生。诸公见忠信筹略。长为国家忠计。咸重焉。如张新丰,李延阳及余曾大父文忠公。皆友之。明年。授捕盗大将,内赡寺提调。迁庆尚右道节度使。病作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61L 页
递还。丙子夏。病甚。 上命医救之。月致食物。医言当用人参数斤。重于续请。 上曰。可疗此人。竭国力无惜。况数斤人参乎。及卒。 上下教曰。锦南君郑忠信。人非世禄。尽忠王室。以安 宗社。病劳瘁以殁。予甚悼焉。其令有司礼葬。又命中官护丧。襚以 御袍。是年春。京都讹言倭寇至。忠信曰。倭人召之不来。国之大忧。乃北虏耳。及廷议又斥和事。送使告绝。忠信方病困。闻之太息曰。国家存亡。决于今岁矣。是岁十二月。虏果大入。遂有南汉之围。
赞曰。忠信之为正兵。尝繇赴节度营。舍于老妓。老妓以节度宴馀物馈之。忠信却不食曰。大丈夫当身为节度使。以己馀食人。顾焉能啖人颔下物乎。其志气之亢如此。其决筴破适。为中兴名将。有以也。及其料敌审势。不与时俯仰。触罪不悔。可谓忠矣。孔子曰。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忠信庶矣乎。
书丽史祦昌事(答林彝好)
丽季祦,昌辛王之辨。前辈所论不一。史牒所录杂乱。隐晦尤无可准。实为千古未决之案。尝取诸家文字。参合而观之。窃意当以恭悯子为断。或曰。丽史。以祦为辛旽之子。而其母则般若。有云祦小字。牟尼奴。旽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62H 页
妾般若之出也。又云。般若夜潜入太后宫。啼号曰。我实生主上。何母韩氏耶。太后黜之。下般若狱。又云。般若之被鞫也。指新刱中门曰。天若知吾冤。此门必自颓。俄而门自颓。人颇异之。此岂非为旽子之明證耶。曰。般若。固是旽之婢妾。而恭悯常常往来旽家。则近幸般若而有子。岂曰无其理耶。丽史所载虽如彼。又丽史。有云旽之流水原也。王语近臣曰。予尝至旽家。幸其婢生子。毋令惊动。善保护之。旽既诛。王召牟尼奴。纳太后殿。谓侍中李仁任曰。元子在。吾无忧矣。因言曰。有美妇在旽家。闻其宜子。遂幸之。乃有此儿。史家既据王言而谨书之。则何可硬诿之矫罔而莫之信耶。况中门自颓之说。只堪为母非韩氏。明为般若出之證耳。般若之出则固明矣。其父之为旽为恭悯。岂可以中门自颓为證耶。曰。牧隐当革命之际。不即致命。虽未若圃老之明快。而考其始终。则乃心王氏毕竟全节之人也。而其谪长湍也。呈都堂十绝。有云放榜辛朝始出身。牧隐若明知为恭悯之子。则岂忍以辛朝之说。形诸吟咏之间乎。曰。有是言也。然有说焉。其时国祚垂绝。讹言繁兴。禁密床笫之事。有非外臣所得详。而祦既名为旽子而见废。牧老亦既与闻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62L 页
于策立。则诗句之云然。固无足深怪。然以当立前王子之说观之。其不敢必其为非王氏。可见。设若牧老明知为辛旽子。则虽不能立慬于废祦。亦岂无择立王氏他宗室之议耶。此亦可见其微意也。曰。龙飞御天歌。有云洪武年间。丽使入朝。中朝人诘问何以立异姓王。因以诸臣被罪。祦昌之为异姓。中朝之所闻知而致诘者。则其时国言之腾播。此亦可见矣。曰。此则尤不足为公證。当是时。天命已去。人心有归。大小朝绅。王氏之人绝少。则所谓中朝诘问。安知非使臣自倡自和之躗言耶。既无可据之文迹。又无可信之参證。殆无异于子虚乌有之问答。其于断千古之疑。乌足为锱铢轻重耶。曰。苟然则其为恭悯之子。抑有明證乎。曰。此固疑狱也。然以其时事势参之。以著于书籍者验之。庶可以得其情矣。当是时。国势人情。今可想见。丽末史册。皆我朝臣子郑麟趾等所撰。而祦传。言或云初般若有娠满月。旽令就友僧能祐母家产子。能祐母养之未期年儿死。能祐恐旽让之。旁求貌类者。窃取邻家队卒儿。置诸他所。告旽曰。儿有疾。请移养。旽许诺。居一年。旽取养于家。以密直金鋐所赂婢金庄为乳媪。般若亦未知其非其儿也。恭悯常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63H 页
忧无嗣。一日微行至旽家。旽指其儿曰。愿殿下为养子以立后。王笑而不答。然心许之。旽密令其党。为牟尼奴祈福。及旽诛。王纳之宫中云。此则又以为亦非般若之出。盖其时疑乱交扇之言。无所不有。此可见其一端。而亦未尝必谓旽子。特以为所生母不分明云尔。旽传。言林朴与李美冲侍王。王谓美冲曰。汝知阿只事矣。对曰。臣已知。朴怪之。出问美冲。美冲曰。上尝铸金授臣。往旽家赐阿只。阿只大喜。旽谓余曰。上数幸吾家。非为我也。予具以闻。故上有是言云云。及旽诛。朴谓史官李至等曰。诛旽。国家大庆。又有大庆。君等知乎。上幸宫人生子。今已七岁。旽潜养之。使国人不知。是亦当诛。史官宜知之。以此观之。虽在当时。亦有认为恭悯子者。此亦可见。则美冲等之言。安知非一脉公论耶。同是记闻之言。等是传疑之辞。而能祐云云。则出于闾巷无根道涂之听。美冲云云。则出于省闼近臣亲闻之言。今欲笃信于彼而忽弃于此。抑何心哉。况有片言可明者。耘谷元天锡。不仕野居。与牧隐诸老相善。所著诗篇。多载当时事迹。而据实直书。无所忌讳。有以闻今月十五日。国家以定昌君立王位。前王父子。以为辛旽子孙。废为庶人为题者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63L 页
曰。前王父子各分离。万里东西天一涯。可使一身为庶类。寸心千古不迁移。有以前王父子赐死为题者云。一国岂能流景祚。九原难可雪幽冤。又于所著野乘曰。吾王之子。以为辛旽之子。耘谷即其时目击耳剽之人。异乎所传闻。异辞者情伪虚实。宜无不知。而记实之言如此。顾不足为断案耶。退溪先生书。有云国家万世后。当从耘谷议。象村汇言云。祦昌之事。当以元天锡所记为信史。区区之见。盖亦有所受。非苟而已也。
折屐辨(己亥)
心者。活物也。隐忍于始。则其发于终也必暴。强制于情。则其形于事者太过。善乎。孟子之言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不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人心亦有饥渴之害。又曰。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而苟非其人。则箪食豆羹。见于色。故君子尚中庸而贵诚信也。世以谢安之围棋赌墅。摄书置床。称为过人之量而怪其折屐之失度。余以谓围棋摄书不足称。折屐不足怪。而其所以折屐。乃生于围棋摄书也。记曰。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者也。又曰。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和也者。天下之达道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64H 页
也。夫喜怒哀惧。人情之所不能无。而不曰无喜无怒。必曰发而中节。盖恐其至于过不及也。圣人之诲人曰。过犹不及。然则当喜而不喜。当惧而不惧。与不当喜不当惧而喜且惧者。其失均焉耳。周公之居东忧谗也。夔夔然有畏惧之心。孔子教子路以临事而惧。其为鲁司寇。亦尝有喜色。至发门人之问。孟子闻乐正子为政。喜而不寐。此所谓发而中节者也。方苻坚之伐江南也。兵甲之众盛。声威之震叠。盖不待投鞭。而江汉之流欲断矣。惟江左一弹丸之国。凛凛乎朝暮危亡。虽泰山之压鸟卵。炉火之燎鸿毛。盖未足以为喻。而社稷存亡。肩于安之一身。则为安者。将寝食靡宁。焦心陨胆之不暇。而方且雍容对奕。言笑如平生。及其捷音之至也。君臣倖生于必死。宗祀再血于必亡。则又当喜溢颜色。酌酒相庆。而乃又对客游谈。恬然不以为意。视宗国之安危存亡。若无与也。呜呼。此岂常情也哉。此其可谓发而中节者耶。苟此之称贤。则其谓胜于周公孔子孟子也耶。若曰如古至人。心如死灰。喜怒哀惧。无所动乎其中。则其入户而不觉屐齿之折。此又何为也。心犹水也。今天水因其势而导之。缓流徐行。则潆洄百折。而无荡汩冲激之患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64L 页
矣。今以一篑土一拳石。欲遏方至之川。则虽能渟滀于一时。其终也。必至于决坏堤障而漂没田庐矣。夫其冲襟雅度。从容整暇。平日自视为何如。而何乃颠倒仓卒。自丧其威仪。以至于折屐而莫之悟耶。特以隐忍强制于始而不知其发之暴耳。故曰。其所以折屐。乃生于围棋摄书也。惜乎。安之不讲于发而中节之义也。曰。虽不能发而中节。独不可谓过人之量乎。曰。夫魏晋之士。慕悦老庄。欲以旷达自名。往往有忍心害理之行。阮籍闻母丧而卒棋。举声一号。呕血数升。安之事大相类。谓之能忍则可。谓之量则未也。夫受物之谓量。量大者。不可满也。折屐而不自知者。何量之有焉。呜呼。吾观于折屐而知谢安之不复北伐也。何者。志量已满也。虽然。世之临难恇怯而丧己误事者多矣。如安者。不亦难哉。
昆仑集卷之十四
 教书(不允批答附)
  
教京畿监司赵相愚书
王若曰。古人之视方岳。至称翰藩。国家之有京畿。号为根本。为治莫难于今日。择人倍重于他方。盖自饥馑之频仍。重以疫疠之延炽。虽膏肓凋瘵。举八路而惟均。而殿屎颠连。在三辅而尤惨。况官徭之沓出。致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65H 页
民力之大穷。壤税方输。殚宿储于纳总。陵工未讫。董夜作于然脂。星使交驰而厨传支供之不给。天京密迩而簿书期会之滋繁。地视咸秦。曾无畜千金之富。势同恒冀。实乏隆上都之观。殊非强干弱枝之图。孰任苏残起弊之责。惟卿宅心忠厚。持己端良。以爱君忧世之款诚。有谋王断国之材术。由郎署而历三司之清显。风裁自将。佐铨衡而程一代之贤能。鉴别称允。既华问之不坠。乃宠擢之弥隆。长经幄而屡进忠规。赞枢庭而参决众策。方朝端之属望。岂遑外庸。顾甸服之急贤。思付能手。烦卿暂出。与我共治。玆授卿云云。卿其益励素心。懋树嘉绩。综事务如陶侃。毋以琐微而或遗。律贪残如苏章。毋以亲故而或贷。课农桑于垄亩。勿愆鳸鸠之期。奠沟壑于田庐。俾绝鸿雁之咏。御奸则威克厥爱。率下则公生于明。民版剖决之才。固已著称于州郡。卒乘汰定之法。亦尝论及于封章。勉卒经济之良谟。庸答委寄之休命。想乃心倍加惕厉。惟斯言匪直应文。其他禀裁。自有彝典。于戏。屈望之于冯翊。岂无左迁之叹。命毕公于东郊。思见保釐之效。吾且召矣。汝往钦哉。故玆教示。想宜知悉。
教平安监司赵泰耇书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65L 页
王若曰。予惟询谋四岳。著于虞书。置帅十连。纪于周制。惟承流宣化。实资藩屏之臣。而视邦选侯。必用材彦之士。矧玆关西之奥壤。即我海东之名都。储胥城邑之雄饶。视梁巴而奚让。表里河山之险阨。界靺鞨而为邻。委重有倍于他方。为治莫难于今日。金财辐辏而驵侩奸蠹之多端。冠盖星驰而厨传支供之不给。民则箕檀之旧。风化日卑。地是辽蓟之冲。关防未固。况鲁饥之比甚。致周黎之靡遗。纵宵旰忧劳。若殷恫之在己。奈公私凋瘵。无实惠之及民。赈廪空虚。正患军储之倾竭。洋船出没。重贻国人之忧疑。近百年疆埸宴安。久忘苞桑之戒。数十州民物耗敝。若为阴雨之图。苟非才望素著之人。孰膺军民兼总之寄。惟卿资性雅洁。器识通明。在相门有佳子弟之称。立朝端有真学士之誉。陈季方名论素重。争推二难。杨叔节执守甚严。早去三惑。经帷主三司之公论。风裁自将。铨笔品一代之英游。鉴别称允。投闲而去就不苟。历试而声实弥彰。畿镇分忧。士无尸饔之怨。湖营布惠。民有憩棠之谣。属再参于天官。仍赞副于枢局。方清朝之属望。岂遑外庸。顾边臬之急贤。爰加峻擢。予衷所简。佥举攸同。玆授卿云云。卿其克懋素存。祗服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66H 页
明训。惟立志可以弘业。惟敕躬可以正人。综事务如士行。勤不替于运甓。律贪残如孟博。气益厉于登车。火烈人则畏之。督奸无如威克。风行草必偃也。化俗当用文治。既本之于自修。又继之以无倦。精狱讼谨簿书而明黜陟。在所当先。课农桑均赋役以及戎兵。不容偏废。还沟壑于衽席。百堵皆兴。壮锁钥于襟喉。三边永谧。大者驿闻小者立变。宁或缓于设施。廉以率下简以制烦。固无待于加勉。念毋忘于宠命。期不坠于家声。其馀禀裁。自有彝典。于戏。远毕諴于禁闼。岂无内轻之叹。出仲淹于鄜延。为宽西顾之虑。吾且召矣。汝往钦哉。故玆教示。想宜知悉。
教全罗监司李光佐书
王若曰。呜呼。今命卿尹于南土。明告之命词。敬听毋忽。予惟四封之远。兆人之众。惟辟不可独理。厥有屏翰之臣。宣布政教。导扬风化。若稽虞舜咨询岳牧。亦粤成周制置方连。委寄之重。其惟旧哉。惟我东区为八路。湖南一方。实维重藩。其地阔大。郡邑大小六十。棋错相属。其田膏厚。粳稻菽麦之种。亩出钟斞。西南濒巨海。水土之产。有鱼鲜之腴。盐卤之饶。橘柚之包。文木竹箭之美。贡赋之入。厥品上中。方之中夏。视犹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66L 页
荆杨。寔我衣食之原。器用之府。乃天降菑咎。岁比不登。害气流行。札瘥荐仍。哀我小民无辜。号呼恫毒。罔有宁居。惟我县邑之长。或怠厥职。不警动厥心。侮弃鳏寡。或婪于货。诛下以自封。莫为之怀徕绥辑。则我南亩之民。丧其恒业。不力田穑。厥或流离于路衢。颠踣于沟壑。洎我什伍之良。弗率于简阅。逋窜相继。乃并兴为寇盗。草窃于山薮。粤我乡塾之士。敩学俱废。弗兴于德义。或犯司徒之刑。乃又征徭不平。咨讟胥兴。巧伪萌生。狱讼滋繁。是惟一方重藩。职用弊瘁。予甚悼焉。其在今奠我南服。益艰其人。匪贤匪才。畴克有济。念惟卿弘正英达。厥性茂焉。惟乃先祖。有大名大勋。纪于太常。惟乃父有潜德。不究厥施。肆乃袭于遗训。彊学服义。弱年立朝。声实并彰。乃秉执谠议以纠官违。入告嘉言。以效忠益。予固知之。间者远迹朝著。郁于公望。有诵其文学。宜讽导储嗣。予又闻之。出牧于岩邑。民诵其惠。吏慑其威。厥有成绩。惟按察洎廉问之臣。俱上治理状。予甚嘉之。国有令典。褒之增秩。入佐司寇。克慎于祥刑。惟我卿士。冀其朝夕我左右。协赞谟猷。惟玆藩维之急贤。不遑以外内为轻重。玆授卿以全罗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巡察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67H 页
使,全州府尹。其往钦哉。惟勤恤我民。无寒无饥。俾各安其室庐。服其耕蚕。妇子相保。无叹息愁恨之声。是在卿。康诰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尚其念哉。凡厥长吏之失职者。勖率董正。修其不逮。其有贪虐无良。具罪上闻。以听邦刑。考绩维允。明其黜陟。毋私于亲故。毋畏于彊御。是在卿。诗曰。柔亦弗茹。刚亦弗吐。尚其念哉。训敕我师徒。锻敹戈甲。齐其步伐。以壮戎容。以固边圉。是在卿。书曰。克诘尔戎兵。尚其念哉。作兴人士。谨庠序之法。俾力于行义。修其艺文。是在卿。记曰。以乡三物。宾兴之。尚其念哉。惟是赋役之重。为民大疾。漕夫水卒。怨诅深甚。尝议釐革。莫究利病。其审察情形。条画便宜。以卒我救民之志。是在卿。易曰。已日乃孚。革而信之。尚其念哉。南俗善动易。速于讼狱。官不时听。或淹于囹圄。明莅而审克之。俾人无冤。是在卿。经曰。哀敬折狱。传曰。必也使无讼。尚其念哉。于戏。受千里之寄。总五使之重。治忽由其敬怠。赏刑在其喜怒。可不畏欤。惟宽可以御众。惟谨可以守度。惟和易可以得人。毋以严威遏下情。毋作聪明变故常。毋任辨察以逆众心。惟厉乃志弗怠。惟正厥身。弗殉于物。奸猾其戢伏。庶事罔不从乂。其攸禀裁。厥有彝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67L 页
典。玆不多诰。诗曰。旅力方刚。经营四方。又曰。式是百辟。缵戎祖考。庶几夙夜钦念。毋替予明命。毋坠乃先人遗绪。故玆教示。想宜知悉。
右议政徐宗泰再度呈辞不允批答
王若曰。既宣谕之丁宁。又批辞之申恳。谓当勉起。胡至连章。重敷心腹之言。庸责股肱之义。永念时事。曷堪殷忧。党议纷争而朝无寅协之美。民生困极而野有愁痛之声。星虹之灾。厥咎安在。札瘥之惨。近古所无。国其谓何。天之方蹶。凛有惧于多难。将谁赖以胥匡。尚幸忠良。任予丞弼。惟卿。鸾凤瑞物。冰蘖清名。简素儒雅之风。一心谦慎。雍容揖逊之态。馀事文章。傅尧俞名节无瑕。允矣金玉君子。吕晦叔德望渐重。居然柱石元臣。故托重于盐梅。何待决于梦卜。心公而爱恶两忘。不染朋比之私。位高而冲挹弥深。可医趋竞之俗。玄龄就第。虽暂许于乞身。君实还朝。果复叶于加额。期卿鞠躬而尽瘁。俾予端拱而仰成。庶有救于颠危。傥少纾乎宵旰。惟玆逊牍。实乖素料。既非告老之年。又无难强之疾。至于论思之疏。未见侵诋之言。以休休之心。固当付之一笑。示悻悻之色。宁不骇于群情。方谓协心共贞。如救焚溺。岂容袖手恝视。图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68H 页
占优闲。纵荣卫少愆。不妨卧閤论道。顾安危所系。敢曰俾躬处休。予不舍卿。公毋困我。于戏。广忠益而勤攻吾阙。诸葛之事业光明。徇国家而不为身谋。魏公之功烈茂著。勿引小嫌而求退。勉追前哲而同风。亟回遐心。用副至意。所辞宜不允。故玆教示。想宜知悉。
昆仑集卷之十四
 箴
  
日新轩箴(癸酉○代作)
若昔成汤铭其盥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释之者曰。浴身而去滋垢。有类乎君子之修德故云。呜呼。成汤。圣王也。宜无污德之可洗者。而然于盘盂款识之微。犹不忘其警省之实。拳拳若是。则斯其所以为成汤者欤。今我 主上殿下为轩而名以日新。盖取诸斯也。夫日者。非一日之谓也。新者。去其旧之称也。修德者。诚能日复一日。去其旧而不已。则其造于高明广大笃实辉光之域。夫孰御之。臣于是。有以见 殿下名轩之意。非苟而已也。夫见物而思道。睹名而求实。固已前后一揆。则躬有一德。克享天心。匹休于先圣。登世于大猷。臣亦不能无望于我 殿下也。玆敢推明斯义而拜献之箴。其辞曰。
天降明德。哲愚均施。众惛于物。冥作盲驰。晦此昭质。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68L 页
为黳为缁。矧惟君牧。厥用爽师。夸华荡汩。机务纷披。百感所蚀。其存几希。沉沦溷浊。蔽蔀昏黟。先民是病。吾与女医。濯去旧染。惟日新之。肤之垢矣。水则晰而。彼璧之颣。尚或磨治。瑕砻皯涤。莹蜕谁疵。澡雪点累。刬剔繁支。宿污之黩。磋洗无遗。如彼金镜。尘秽日滋。真光既复。可鉴毫釐。颜复无悔。见叹宣尼。卫歌有斐。乃编周诗。我 王相室。式揭良规。夕惕行乾。昧显师姬。黈纩无壅。刍荛有裨。翰臣司诵。敢告前疑。
达箴
志尚要激昂。意气要奋发。激昂则如霜鹘之横云霄。奋发则如神驹之谢衔橛。气象要和畅。心胸要洞澈。和畅则如春日之温风。洞澈则如秋天之霁月。名行要砥砺。学问要缜密。砥砺则如良璞之磨治。缜密则如蚕丝之组绩。才术要流通。节操要坚确。流通则如长川活水之无所碍。坚确则如银山铁壁之不可拔。君子能是数者。然后斯可谓之达。
佩弦箴
朝悔其行。暮而复然。曷贞频复。惟曰佩弦。
口箴
不善出则速祸。不善入则召疾。君子观颐。守而勿失。
昆仑集卷之十四
 颂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69H 页
经始灵台颂
我怀哲辟。惟周文王。德崇仁溥。际玄蟠黄。黎生乐业。以耕以桑。沐以膏泽。煦以春阳。育我训我。以虞以康。王建灵台。言察禨祥。既植于臬。既景于冈。王于考室。曷敢隋荒。爰告爰语。于党于乡。岂伊号召。其来穰穰。凡厥梓人。荷斧与斨。凡厥廛氓。缩版升墙。凡厥众庶。幼稚耆苍。奔走辅功。十百为行。王曰嗟乎。毋尔皇皇。尔耘尔田。尔牧尔羊。岂予营作。驱尔于痒。民惟益虔。载鞠载跄。众工齐作。鼛鼓斯张。朝焉奏始。夕已告襄。灵台孔安。翼翼将将。阶庭靓深。栋宇翚骧。王在灵台。黼衣绣裳。臣工穆穆。于乐无彊。王燕在囿。鼓钟喤喤。凤凰承节。盘舞翱翔。嘉木挺薮。灵泉涌唐。鱼潜兽伏。罔或相戕。众类怀生。融融洋洋。鬼神胥悦。天地昭光。宜诞眷命。俾有四方。曷以臻玆。惟德之昌。厥闻弥彰。歌咏文章。猗欤休哉。没世不忘。
病颂
客有慰余之多病者。余对曰。吾方自贺。子又何慰焉。因作颂曰。
形罢而劳。不尽力。气少而言。不尽述。食色有性而不敢徇。行藏有时而不敢出。凡使我寡语而默。少动而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69L 页
佚。趋荣之意日疏。防欲之功加密。皆病之所以德我也。克慎毋怠。谨守勿失。是谓德慧术智。恒存乎疢疾。
昆仑集卷之十四
 赞
  
屏画六叠美人赞
第一叠。美人踞坐交膝。右手把高丽扇垂下。左子指尖支板齿。流盼下视。二雏或撒花或臂禽。昂首向母。赞曰。
春秾日暖。花细竹森。境偕人适。憺予何心。浓铅匪饰。尺髻匪容。眷予顾之。惟彼双丰。
第二叠。两美人对踞。或撚琵琶。或弹行琴。赞曰。
弁服相侔。我姞尔姜。瑟琴互合。大宫细商。泠泠者声。娈娈者情。停弦一笑。万古亏成。
第三叠。美人手支画圆扇。二雏旁侍。一吹笙簧。赞曰。
夭矣妙矣。何彼姣矣。水清荷花。烂自照矣。登伽何淫。革囊奚罪。净心不浼。惟摩难在。
第四叠。二女道人。或拈圆毬放光。或拊异兽。雪角青毛。叠扇相偎。赞曰。
丸而摊者。是珠是砾。角而驯者。是灵是畜。尔简何诀。尔壶何贮。凡乎仙乎。是惟在女。
第五叠。两美人对踞。撚琵琶弹行琴。状同第二叠。赞曰。
昆仑集卷之十四 第 270H 页
信手何谱。侧耳何心。初若寥寥。久乃愔愔。施盐貌同。哇英音一。以官则倡。以天或佛。
第六叠。二女道士。并游石皋畔上。荫茂树下。踏芳渚。一者拈花向天。一者顾笑。独鹤翔舞。云景映媚。赞曰。
水流泠泠。云起英英。彼羽裳者。亦翩其鸣。或衣之荷。或簪之华。惟服不服。惟大师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