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五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五 第 1a 页 WYG1301-043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制文二集卷二十五
 辨
  国风正讹
孔子杏坛删诗曰风曰雅曰颂无所为国也自毛苌始
以国标题而郑康成因之后世遂沿袭莫知改正夫孔
子既以二南别周召而邶以下各从其类邶以下谓之
国可也今云周南之国召南之国是何语耶王者有天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五 第 1b 页 WYG1301-0435b.png
下之号降而为风见周道之衰可也今云王国是何语
耶或曰如是则书所云以长我王国诗所云王国克生
皆非乎曰诗书所云统天下国家之王国非列于卫国
之后郑国之前之王国也夫孔子作春秋尊王大一统
岂于诗乃降王为国以比于诸侯有是理乎且鲁诚侯
国也孔子以父母之邦犹跻之于颂顾以东迁之王朝
而等之侯国不与春秋之义自相刺谬乎至于豳乃周
先王造基之地既有天下尊王太王王季上祀先公以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五 第 2a 页 WYG1301-0436a.png
天子之礼亦无复降而为国之理知此则毛郑之讹不
待辨而自见故为是说以正之后世若宋程大昌之辈
颇见及此然未能挈要断之以正故复有驳其说者不
啻议礼如聚讼矣附录数条于后亦几暇稽古之所及
云尔
 宋程大昌作诗议十七篇首论古有二南而无国风
 之名今考之礼王制云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乐记
 云宜歌风周礼春官太师教六诗一曰风皆言风而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五 第 2b 页 WYG1301-0436b.png
 不言国本朝毛奇龄引表记国风云我躬不阅之文
 以驳之夫坊表诸篇皆汉儒所作昔人已详论之未
 可以为据也
 宋郑樵六经奥论文王之诗见于风者二南是也成
 王之诗见于风者豳风是也平王之诗见于风者王
 风是也若谓降黍离而为国风则豳诗亦可降耶其
 说近是然樵又云周召王豳之诗同出于周而分为
 四国之声则显然以二南王豳系之于国不亦自相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五 第 3a 页 WYG1301-0436c.png
 矛盾乎
 宋李樗黄櫄毛诗集解载杨时云豳风周公之诗也
 周公居摄政由己出谓之雅则人臣之事而已谓之
 风则周公非有国也而七月之序陈先公风化之所
 由故并系之豳风其说本小序视集解所引诸家较
 优然所云谓之风则周公非有国又若必有国而后
 有风亦无定识矣
 本朝顾炎武日知录云豳诗不属于国风周世之国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五 第 3b 页 WYG1301-0436d.png
 无豳似矣考后稷封于邰公刘始居豳是周之先封
 国乃邰而非豳笃公刘篇云豳居允荒于豳斯馆皆
 言豳而不言国则豳非国名不独周世为然也即使
 公刘之时或曾称豳国而武王得天下之后亦不得
 复以国目之且亦无封子孙于豳国之文也炎武又
 以南豳雅颂为四诗而举礼经所言入乐者为證论
 虽创而理亦正乃又云自邶至曹十二国为风无害
 则是欲降王畿以下侪列国何明于论豳而昧于论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五 第 4a 页 WYG1301-0437a.png
 王耶
  夫馀国传订讹
近阅四库全书内元郝经续后汉书所作夫馀国列传
其官有马加牛加之名讶其诞诡不经疑有舛误因命
馆臣覆勘其说实本之后汉书及三国魏志夫馀传之
文于是叹范蔚宗陈寿之徒不识方言好奇逞妄疑误
后人而更惜郝经之失于裁择也其传曰国以六畜名
官有马加牛加猪加狗加诸加别主四出道有敌诸加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五 第 4b 页 WYG1301-0437b.png
自战下户担粮饮食之信如其言则所谓诸加者何所
取义乎史称夫馀善养牲则畜牧必蕃盛当各有官以
主之犹今蒙古谓典羊之官曰和尼齐和尼者羊也典
马者曰摩哩齐摩哩者马也典驼者曰特默齐特默者
驼也皆因所牧之物以名其职特百官中之一二志夫
馀者必当时有知夫馀语之人译其司马司牛者为马
家牛家遂讹为马加牛加正如周礼之有羊人犬人汉
之有狗监耳若必以六畜名官寓相贬则剡子所对少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五 第 5a 页 WYG1301-0437c.png
皞氏鸟名官为鸟师而鸟名又何以称乎蔚宗辈既讹
家为加又求其说而不得乃强为之辞诚不值一噱总
由晋宋间人与外域道里辽阻于一切音译素所不通
遂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率凭耳食为傅会甚至借恶
词丑字以曲肆其诋毁之私可鄙孰甚且蔚宗以附彭
城王义康谋反伏诛陈寿索米为人作佳传其人皆不
足取其言又何足据乎第后汉书三国志久经刋行旧
文难以更易因命于续后汉书中改加为家并为订其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五 第 5b 页 WYG1301-0437d.png
蹖谬如右
  程敏政重修观音寺记订讹
朱彝尊著日下旧闻载玉河乡之观音寺所供奉观音
大士像谓自杭州天竺寺移来而引程敏政记以实之
(程敏政记称近得石刻于土中谓金天会七年梁王统/军至杭谒上天竺礼观音大士像及大藏经异之因徙)
(而北有比邱智完率其徒以从斯寺之所由/始也考梁王即乌珠石刻于大定十七年)然咸淳临
安志又谓僧道元逢金难时秘大士于井兵退知井所
在得像归之(咸淳临安志载靖康初属有全难僧道元/秘大士像于井兵退瓦砾中忽铿然有声)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五 第 6a 页 WYG1301-0438a.png
(始知井所在/得像归之院)是疑案也不可以不辨夫大士为佛妙观
察智竖三际横十方无时无处不在不系乎像也故佛
云以色见声求皆属邪道法身化身不可见报身则可
见像者报身之偶托者耳既云偶托则假中之真亦不
可不求其非中之是既求其非中之是则吾以为仍在
天竺者是而玉河乡者非也何也天竺尝四至矣大士
相好宛存于心且命工肖斯像二而供奉之于御园之
法慧寺及玉泉山之清凉禅窟兹观程敏政之记乃若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五 第 6b 页 WYG1301-0438b.png
实有其事亦不无生疑遂命奉宸诣玉河乡舁大士像
至观之则长短丰瘠迥然不同天竺者且五色装严非
所谓古木本色者也于是憬然悟程敏政之传讹并翻
然悟道元之傅会而天竺之大士本不即不离无来无
去谓燕京之大士与天竺之大士是一不可何况云二
是则两处之记本出于僧人执像炫俗之见而不明理
好奇之文人遂亦信耳食而恣影谈即以彼时事迹论
之乌珠南下欲得宋之土地耳其次欲得其货财耳且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五 第 7a 页 WYG1301-0438c.png
金与元不同元固蒙古信佛金则不然何必迁大士至
北京乎盖兵燹之馀寺或因乱致燬僧或随而至北在
北者欲神其说而创寺在南者欲复其迹而耀人以致
两地各有一大士而岂知大士无来无去是一不可何
况云二哉虽然余兹笔之篇而订其讹者得毋仍执一
二是非彼此之见而违大士如如无我之本愿乎哉
  濮议辨
濮议司马光等以濮安懿王宜称皇伯而欧阳修引礼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五 第 7b 页 WYG1301-0438d.png
云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则是虽出继而其本生犹称
父母也光与修皆号正人而持论各不相下迄未有折
衷一是盖尝论之本生父母天性之亲也子虽为人后
圣人著之礼经曰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报者降服齐
衰期也盖服可降父母之名不可改所以明示天下为
万世法也且人臣出继为人后者世所尝有皆得推恩
封其本生父母不改称伯叔礼也天子以孝教天下而
因出继称所生父为伯叔是以帝王为重而以父母为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五 第 8a 页 WYG1301-0439a.png
轻可乎舜窃负而逃虽孟子强为之辞然实有以见父
母重于帝王也明兴献王之议张璁桂萼等阿谀逢迎力
请去本生之号至称为皇考追谥帝号入庙苟以窃一
时之利禄而不顾其君贻天下万世之訾议其亦可谓
最无忌惮之小人者矣予以为为帝王者苟不违君道
以致见弃于
天自无有无嗣旁支入继之事苟有其事则必其身或
其祖考有得罪于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五 第 8b 页 WYG1301-0439b.png
天之事即所谓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而已然设万一有
其事何不称所生曰皇帝本生父殁则称本生考立庙
于所封之国无国则于其邸第为不祧之庙祀以天子
之礼亦合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之义则
尊亲之谊交尽而于公义私恩两无遗憾何昔之议礼
者未见及此而纷纷聚讼为耶余因感司马光欧阳修
濮议之事以局外而观局中为之权衡斟酌期合夫天
理人情之正因著濮议辨为万世旁支承统者有所折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五 第 9a 页 WYG1301-0439c.png
衷俾不致贤如司马欧阳互为水火邪如张璁桂萼为
夤缘捷径而总归于戒为君者平时敬
天爱民不致见弃于
天呜呼可不慎哉
  艮岳三丈石辟辞
钱塘吴焯撰南宋杂事诗称艮岳有三丈石谓出艮岳
记是诳也非实也凡有形者有成必有坏具知识者其
坏速无知识者其坏迟而各于其类中又有迟速之异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五 第 9b 页 WYG1301-0439d.png
焉蟪蛄不知春秋鲲化为鹏背几千里具知识者其坏
之异迟速也朝菌不知晦朔大椿以八千岁为春秋无
知识者其坏之异迟速也若夫石其亦无知识之类耶
宣和去今不过七百馀年纵遭兵燹石不至坏也庚午
巡豫曾至艮岳荒凉之墟未见所谓三丈之石也日下
旧闻明宣宗广寒殿记称金破开封辇艮岳石至燕京
为万岁山即今之白塔山亦并无所谓三丈石也夫石
之较木其寿长焉纵日炙风吹寖以剥落亦当不让大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五 第 10a 页 WYG1301-0440a.png
椿八千岁之春秋明矣而今无焉则是石果飞而去无
何有之乡乎夫予弗谓石不坏而谓石之坏必不若是
其速则吴焯之言诚诳也非实也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五 第 10b 页 WYG1301-0440b.png
 
 
 
 
 
 
 
御制文二集卷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