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四
卷十四 第 1a 页 WYG1301-012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制文初集卷十四
 问
  经解问
儒者之学莫尚于穷经经籍浩繁毋烦胪举今试撮其
大纲凡通儒所宜共晓者为多士询焉经之名昉于何
时五经六经七经九经十一经十三经之名分于何代
秦燄虽烈而不能掩其光者藏于何人所藏何书其后
卷十四 第 1b 页 WYG1301-0123d.png
出于何地献于何朝颁于何世各经授受源流何所依
据章句注疏传解笺诂之属有何异同其施诸学官用
以取士者何所因革又如古有三易夏何以称连山殷
何以称归藏周何以称周易且连山不始于夏归藏不
始于殷周易不始于周其说可得闻欤传周易者有四
家其兴废可得考欤书何以有古文今文之别诗何以
有齐鲁韩毛之殊春秋左氏公谷而外又何以有邹氏
夹氏铎氏虞氏之类诸家分门别派其说可悉数欤礼
卷十四 第 2a 页 WYG1301-0124a.png
始于高堂生显于后仓其转相传述者谁欤二戴何删
马氏何补冬官何阙仪礼何逸群儒议论纷纭其说可
详陈欤论语何以有鲁论齐论大学孝经何以有古本
今本尔雅或曰周公作或曰子夏作其说何居孟子何
以或删或疑或翼或尊何其识之相远欤惟中庸无异
说而学庸二篇原皆载于戴记其别为诠说而列于四
书者自何而始欤凡此经传源委其能条分缕晰阐其
微言抉其奥义而铢黍之不爽欤汉唐以经学取士或
卷十四 第 2b 页 WYG1301-0124b.png
专通或兼通或帖十通五皆得与选举之格多士果能
博学该通条对精详断制明决者固膺上第即或就所
已知各抒所见而言有条理词归雅驯亦足以备采择
其悉言毋隐朕将亲览焉
  史论问
儒者学术之要先经次史凡具渊通之学必擅著作之
才然非熟于掌故周知上下数千载之事理而剖决其
是非者不足以语此则史学尚矣今之称正史者皆曰
卷十四 第 3a 页 WYG1301-0124c.png
廿一史岂廿一史之外别无正史欤抑廿一史之名遂
定而不可移易欤又岂正史之外别无他史欤考之汉
唐宋艺文志及隋经籍志所载诸史其名类甚多而称
史学者惟以马班诸人为宗何欤史记汉书成于迁固
不自迁固始也开之者谁补之者谁注解之者又谁也
范史一书与马班并称三史而袁宏荀悦之作独不可
媲美欤陈寿之志帝魏退蜀正统已紊孰称其是孰正
其非可与三史并传欤即三史之书又果无遗憾欤晋
卷十四 第 3b 页 WYG1301-0124d.png
书创于何人共有几家唐太宗命房乔等再加撰次所
称房乔者何人也其称房乔等者又共几人也观其文
多骈丽史体固应然欤南北史皆成于李延寿而考之
南朝北朝各有专史乃延寿复为合之合者可取则专
者宜删专者既行则合者可废而八书二史皆得并行
辞多重复后之作者独不可汇而修之欤六朝之后隋
书颇善其所撰诸志综覈尤工近世儒者专称五代史
而不及隋书又何说也唐书新旧二编各有短长自新
卷十四 第 4a 页 WYG1301-0125a.png
书出而旧书流布无多不得并载十七史中其故何欤
梁唐晋汉周皆有史薛居正尝修之欧阳氏之本诚善
矣而薛氏之本犹可得见欤宋辽金三史已不及前代
而元史成于仓猝舛谬尤多乃后儒罕能删定以成佳
史岂古今人果不相及欤且史之体有二曰编年曰纪
传纪传之善自司马迁史记始而编年之善则自司马
光通鉴始通鉴本春秋之法至朱子则纲仿春秋目仿
左氏而前编续编之作亦皆得其遗意此外体例甚繁
卷十四 第 4b 页 WYG1301-0125b.png
沿革互异作史者奚啻数百家多士有能悉数其姓氏
详其名目以證其是非者欤将备举作者之优劣以考
正诸史之得失则一代著作之任殊有厚望焉毋剿说
毋雷同毋苟且以干名毋徇人以自误有志进取者尚慎
旃哉其各矢乃心独抒所见以毋负朕延访之至意
  乾隆四年三月廷试贡士策问
朕惟帝王统御寰区代天子民敇明旦凛对越广咨询
切饥溺朝夕乾惕不遑宁处者亦惟思措天下于治安
卷十四 第 5a 页 WYG1301-0125c.png
登斯民于衽席缅想唐虞之世吁咈一堂时几互儆其
时黎民于变府事修和猗欤盛矣朕以凉德纂承丕基
孜孜图治四年于兹勤恤民隐痌瘝在抱蠲复遍于各
省而闾阎尚觉艰难赏赉时及八旗而京师未见富庶
论者谓泉布之贵病在禁铜今铜禁开矣而钱价转昂
又谓物料之贵病在税重今关税薄矣而物价未减用
是日夜思维不能稍释惟恐言路或有壅塞而利弊不
知乃咨询倍切而假公借私者多实心忠爱者少苟且
卷十四 第 5b 页 WYG1301-0125d.png
塞责者多直陈时务者少岂折槛牵衣之流不可见于
今日耶元为善长宅心岂可不宽而尚宽大则诸弊丛
生民生转受其累恐其流也稍事整饬而观望者又以
为上心在严遂莫不以苛为察以刻为明而民受其困
矣夫以今日之风行今日之政不过补偏救弊权宜设
施思欲家给人足讲让兴廉成比户可封之俗将何术
之从欤又如河工一事动如聚讼新开运口论者纷纷
彼身当其事者稍自担承众即以为固执而措置失宜
卷十四 第 6a 页 WYG1301-0126a.png
若一无釐正又以为因循而不足与为是责人则易而
自处之则又难也生民休戚视庶司贤否而承宣表率
则大吏之责也乃今之课吏者不过稽其案牍察其考
成其爱民若子如召父杜母者果得与旌扬之典耶凡
此数事皆朕时廑于怀而未得其要领者尔多士起自
草茅入对明廷既无顾忌之嫌宜尽敷陈之义若能仿
治安六策贤良三策深达天人之理性命之原治乱安
危之机者亦不拘体制详切陈之朕将进而亲询焉
卷十四 第 6b 页 WYG1301-0126b.png
  乾隆七年三月廷试贡士策问
朕德弗类托于士民君公之上凛对越之小心思安危
之至计兹尔多士释褐观光宜有以陈古今之通变直
指当世之切务是以详延于廷诹以政要丐以启告朕
匪惟觇多士之所学亦以匡朕不逮思益下民耳盖君
之于民其犹舟之于水耶舟不能离水而成其功人主
亦不能离民而成其治是以古先圣王恫瘝怀保憪然
惟日不足者非蕲民之怀惠而已也实有见于君民一
卷十四 第 7a 页 WYG1301-0126c.png
体之故今君与民诚一体欤德之不修政之不宣贤才
之不进民隐之不闻有一于此其能成治道者未之或
闻也将欲补四者之阙又何术之从欤夫天下不必治
也君明而臣良上令而下从天下虽乱识者知其有治
之几焉天下不必乱也君庸而臣谄上令而下违天下
虽治识者知其有乱之几焉其盈虚消息之机多士亦
尝筹之素而欲有辰告乎务民之本莫要于轻徭薄
赋重农积谷我国家从无力役之征斯固无徭之可轻
卷十四 第 7b 页 WYG1301-0126d.png
矣而赋犹有未尽合古者乎赋之外曰耗羡此固古之
所无也抑亦古尝有之不董之于官则虽有若无而今
不可考耶且康熙年间无耗羡雍正年间有耗羡无耗
羡之时凡州县莅任其亲戚仆从仰给于一官者不下
数百人上司之苛索京官之勒助又不在此限而一遇
公事或强民以乐输或按亩而派捐业田之民受其累
矣自雍正年间耗羡归公所为诸弊一切扫除而游民
之借官吏以谋生者反无以糊其口农民散处田间其
卷十四 第 8a 页 WYG1301-0127a.png
富厚尚难于骤见而游民喧阗城市贫乏已立呈矣人
之言曰康熙年间有清官雍正年间无清官亦犹燕赵
无镈非无鏄也夫人而能为镈也而议者犹訾征耗羡
为加赋而不知昔之公项皆出于此而有馀今则日见
其不足且动正帑矣是亦徒被加赋之名而公与私交
受其困而已矣将天下之事原不可以至清乎抑为是
言者率出于官吏欲复耗羡者之口乎多士起自田间
其必不出此而于农民之果有无利弊必知之详矣又
卷十四 第 8b 页 WYG1301-0127b.png
如常平之设遍天下而卒不闻百姓无鲜饱之嗟或者
禾栖亩而给银稼登场而责谷是民未受其益先受其
害矣将欲改弦易辙而天时不可必其何恃以无恐耶
凡此数者皆朕日夜踌躇而未得其领要者多士其无
以朕为不足告而閟之隐之其尚以朕为足告而敷之
陈之悉言其志毋有所讳
  乾隆十年四月廷试贡士策问
国家设科取士每三年而宾兴之复明试于廷以觇所
卷十四 第 9a 页 WYG1301-0127c.png
志朕既不逮立政无方常思进彼嘉言佐予休治比策
试贡士亦既不愧不文爰咨爰度矣乃多士之对扬者
华藻是饰骨鲠无闻岂朕求之不诚欤抑司其事者抑
不以进欤不然岂时无阙政民无隐情耶则多士以起
自田间未谙政务为辞耳夫政事与学问非二途稽古
与通今乃一致爰以多士所素服习敬业者询之必有
以导朕焉五六七九十一十三之经其名何昉其分何
代其藏何人其出何地其献何时传之者有几家用以
卷十四 第 9b 页 WYG1301-0127d.png
取士者有几代得缕晰而历数欤三选四科五问十条
乃周汉以下取士之别为取为弃为同为异为得为失
可得而详言欤其铨除也代复不同魏晋而下率循资
格有四科九班之别五保七流之异其体例亦能条对
论列否耶将欲得贤材舍学校无别途将欲为良臣舍
穷经无他术多士宜有以奋发敷陈启迪朕蔽其有深
悉时政得失直言极谏者听
 考辨
卷十四 第 10a 页 WYG1301-0128a.png
  黄子久富春山居图真伪辨
乙丑夏沈德潜进其所为诗古文稿几暇披阅则跋黄
子久富春山居图在焉所记题跋收藏始末甚详是年
冬偶得黄子久山居图笔墨苍古的系真迹而德潜文
中所载沈文王董邹氏五跋有董邹而缺其三且多孔
谔一跋以为山居与富春自两图也然爱其溪壑天成
动我吟兴乃有长言亦命德潜和之且询其较富春为
何如德潜之跋以富春山居归安氏为未得所安氏不
卷十四 第 10b 页 WYG1301-0128b.png
知也越明年丙寅冬安氏家中落将出所藏古人旧迹
求售于人持富春山居卷并羲之袁生帖苏轼二赋韩
干画马米元晖潇湘等图共若干种以示傅恒傅恒曰
是物也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将安用之居少间恒举以
告朕朕谓或者汝弗识耳试将以来剪烛粗观则居然
黄子久富春山居图也五跋与德潜文吻合偶忆董跋
与予旧题所谓山居图者同则命内侍出旧图视之果
同次日命梁诗正等辨其真伪乃咸以旧为真而新为
卷十四 第 11a 页 WYG1301-0128c.png
伪反覆详览始知灯下骇以为更得富春者乃误也匪
惟予误沈德潜之嗟咨叹赏勒文以记者亦误也奚啻
德潜高士奇王鸿绪辈之侈赏鉴之精贾直之重以为
豪举者均误也富春山居本属一图向之题山居者遗
富春二字故虽真而人疑其非是耳虽然摹董而即董
肖黄而即黄盖非近日俗工所能为且其别种亦有实
出旧人手笔而古香清韵堪以继武石渠宝笈者槩以
二千金留之予因之有深警焉叹盛衰而归梦幻德潜
卷十四 第 11b 页 WYG1301-0128d.png
盖详言之玩物丧志又不若不识者之为得矣而况目
迷五色易眩鲜明于流览其尚可也于出治用人其可
乎哉因一事乃获三益是不可以无记爰书之于旧图
而正其名曰富春山居云
  西域地名考證叙概
禹贡称析支之叙周书纪西旅之贡自是而外西域之
志经书莫详详西域实权舆司马氏然司马氏实未身
涉其地而询诸其人也徒以汉武勤远使张骞辈持赂
卷十四 第 12a 页 WYG1301-0129a.png
凿空继以贰师兴师一狼千羊所得不偿所失迁之所
记出于传闻夫鲁鱼豕亥以华言传华言尚不能无讹
而况语音殊衣服异嗜好不同之绝域哉其不能无讹
不待烛照而龟卜矣今我师平西域伊犁之地屯牧者
我人回部之城蕃宣者我臣且国语切音实能尽各部
转韵曲折之妙是则传万里幅员之悉正千古纪载之
舛实惟此时汉唐往事无论即如朔漠方略所载初征
噶尔丹时有回回国王阿卜都里什特者来降称其地
卷十四 第 12b 页 WYG1301-0129b.png
为叶尔钦哈思噶尔后尽归准噶尔我之使臣不过至
伊犁而止不能至回部诸城也乙亥兴师以来执讯获
丑屡询其人称为叶尔奇木哈什哈尔今则二城之人
住京师者有之细询其音乃定为叶尔羌喀什噶尔盖
回语谓地为叶尔宽为羌谓各色为喀什谓砖房为噶
尔合而言之则叶尔羌者地宽也喀什噶尔者各色砖
房也其他类此皆有名义然彼地自隆古以来其名其
义未之或易徒以阻隔幅员不通音问遂至屡易文而
卷十四 第 13a 页 WYG1301-0129c.png
始得其正夫以国语近各部之转韵而一译汉音必待
再三详考始能无讹则史迁之不免阙漏益不待烛照
而龟卜矣兹为方略之书恐分纂之人无所取裁滥觞
者豪釐之差承流者且致千里之谬因取各部山川疆
域部落姓氏命军机诸臣详考确證归于一是如提要
凡例之作而叙其概如右自是之后统以新正之名为
指南云尔
  茅山正讹
卷十四 第 13b 页 WYG1301-0129d.png
壬午春巡将发金陵道句容徵三茅之胜而邑志率摭
吴越春秋禹改茅山曰会稽为兹山数典所自是援越
入吴疆域紊而世代淆予不可以不辨按史记注引越
传禹到大越上苗山苗与茅古字通而小异其为属越
则均水经注渐江条云会稽古防山亦谓之茅山别称
防者盖以防风后至故而渐江即浙江其山𨽻今绍兴
境明甚若句容之茅山本名句曲亦名已山自后汉茅
盈兄弟学仙于此三茅之名始著距吴越时既远地与
卷十四 第 14a 页 WYG1301-0130a.png
绍兴又绝不相蒙辑志无识者沿名窜附牵连为一谓
会稽同出异名若良常秦望海江仙韭之属二十有六
实为一山且注出吴越春秋今覈全书初无是语况自
绍兴至句容道踰千里中隔一江三茅即号地肺安能
呼吸一气若此使其言然则方内累累宫霍蜀绎者畴
不当名之曰昆崙岱宗乎再考江宁郡志良常秦望仙
韭诸山并与句曲壤接道里可数更于绍兴无涉即以
所引秦望言绍兴句容皆有要各自为一山未可强而
卷十四 第 14b 页 WYG1301-0130b.png
合之独于茅山乎何疑或曰会稽为古扬州镇山后汉
移会稽郡治越秦初置时本治吴焉知会稽始名之茅
山不可通于句曲后著之茅山也予得仍以吴越春秋
正之其书凡六卷前吴传三后越传三茅山之改名会
稽入越外传不入吴内传当时方隅所限讵不较然风
马牛哉用覼缕析之以俟后之订山经者
  古泮池證疑
甚矣读书之忌粗疏浮过不沈潜深造博综详考执一
卷十四 第 15a 页 WYG1301-0130c.png
为是譬为禾者卤莽耕而卤莽穫确乎其弗可也今之泮
池非古之泮池欤而予丙子过此曾有诗辟之(旧诗云/十里东)
(郊旧鲁城新城/安得泮池名)徒以新城旧城之说横于中遂以为新
城不应有古池耳丁丑再过阙焉未證其疑兹南巡回
跸复驻曲阜广核诸书及询之孔氏家乘乃知古鲁城
即今曲阜其可證者以史记孔子葬鲁城北泗上也水
经注所引亦与吻合舆志称今之曲阜为新城者盖因
宋大中祥符间移筑城于东十里许明正德间因流寇
卷十四 第 15b 页 WYG1301-0130d.png
兵燹仍徙还鲁古址而筑新城焉夫以明视宋固为新
而不知以宋视古为尤新也是则统志诸书错出者悉
可按订乃知今之曲阜县治实即古之鲁城也古鲁城
既不舛则古泮池之与灵光旧址其不出此城章章明
矣至若南北步武之数偶尔差乖大者同而小者异稽
古者可以折中而弗覼缕究也予实悔夫前诗之率尔
置论不足为据也甚矣读书之忌粗疏浮过不沈潜深
造博综详考执一为是譬为禾者卤莽耕而卤莽穫确
卷十四 第 16a 页 WYG1301-0131a.png
乎其弗可也
 
 
 
 
 
 
 
卷十四 第 16b 页 WYG1301-0131b.png
 
 
 
 
 
 
 
御制文初集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