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a 页
皇朝文鉴卷第一百二十四
 策问
   策问七首 欧阳 脩
   策问二首 刘 敞
   策问二首 范 镇
   策问二首 张 载
   私试策问一首 苏 轼
   国学秋试策问一首 苏 轼
   省试策问一首 苏 轼
   进士策问三首 刘 攽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b 页
   私试进士策问二首 苏 辙
   私试武学策问一首 苏 辙
   为家君作试汉州学策问一首
              程 颐
   省试策问二首 范 祖禹
   策问一首 刘 跂
   策问一首 晁 咏之
    策问七首 欧阳 脩
问礼乐治民之具也王者之爱养斯民其于教导
之方甚勤而备故礼防民之欲也周乐成民之俗
卷一百二十四 第 2a 页
也厚苟不由焉则赏不足劝善刑不足禁非而政
不成 大宋之兴八十馀岁 明天子神圣思致
民太平久矣而天下之广元元之众州县之吏奉
法守职不暇其他使愚民目不识俎豆耳不闻弦
歌民俗顽鄙刑狱不衰而吏无任责夫先王之遗
文具在凡岁时吉凶聚会考古礼乐可施民间者
其别有几顺民便事可行于今者有几行之固有
次第其所当先者又有几礼乐兴而后臻于富庶
欤将既富而后教之欤夫政缓而迂鲜近事实教
不以渐则或戾民欲其不迂而政易成有渐而民
卷一百二十四 第 2b 页
不戾者其术何云儒者之于礼乐不徒诵其文必
能通其用不独学于古必将施于今愿悉陈之无

问六经者先王之治具而后世之取法也书载上
古春秋纪事诗以微言感刺易道隐而深矣其切
于世者礼与乐也自秦之焚书六经尽矣至汉出
者皆其残脱颠倒或传之老师昏耄之说或取之
冢墓屋壁之间是以学者不明异说纷起况乎周
礼其出最后然其为书备矣其天地万物之统制
礼作乐建国君民养生事死禁非道善所以为治
卷一百二十四 第 3a 页
之法皆有条理三代之政美矣而周之治迹所以
比二代而尤详见于后世者周礼著之故也然汉
武以为渎乱不验之书何休亦云六国阴谋之说
何也然今考之寔有可疑者夫内设公卿大夫士
下至府史胥徒以相副贰外分九服建五等差尊
卑以相统理此周礼之大略也而六官之属略见
于经者五万馀人而里闾县鄙之长军师卒伍之
徒不与焉王畿千里之地为田几井容民几家王
官王族之国邑几数民之贡赋几何而又容五万
人者于其间其人耕而赋乎如其不耕而赋则何
卷一百二十四 第 3b 页
以给之夫为治者固若是之烦乎此其一可疑者
也秦既诽古尽去古制自汉以后帝王称号官府
制度皆袭秦故以至于今虽有因有革然大抵皆
秦制也未尝有意于周礼者岂其体大而难行乎
其果不可行乎夫立法垂制将以遗后也使难行
而万世莫能行与不可行等尔然则反秦制之不
若也脱有行者亦莫能兴或因此取乱王莽后周
是也则其不可用决矣此又可疑也然其祭祀衣
服车旗似有可采者岂所谓郁郁之文乎三代之
治其要如何周礼之经其失安在宜于今者其理
卷一百二十四 第 4a 页
安从其悉陈无隐
问古者为治有繁简其施于民也有浅深各适其
宜而已三代之盛时地方万里而王所自治者千
里而已其馀以建诸侯至于礼乐刑政颁其大法
而使守之则其大体盖简如此诸侯大小国盖数
千必各立都邑建宗庙卿士大夫朝聘祭祀训练
农卒居民度土自一夫以上皆有法制则其于众
务何其繁也今自京师至于海隅徼障一尉卒之
职必命于朝政之大小皆自朝出州县之吏奉行
而已是举天下皆所自治其于大体则为繁矣其
卷一百二十四 第 4b 页
州县大小邑闾田井训农练卒一夫以上略无制
度其于众务何其忽而简也夫礼以治民而乐以
和之德义仁恩长养涵泽此三代之所以深于民
者也政以一民刑以防之此其浅者尔今自宰相
至于州县之有司莫不行文书治吏事其急在于
督赋敛断狱讼而已此特浅者尔礼乐仁义吏不
知所以为而欲望民之被其教其可得乎夫治大
以简则力有馀治小以繁则事不遗制民以浅则
防其僻渐民以深则化可成此三代之所治也今
一切悖古简其当繁繁其可简务其浅而忽其深
卷一百二十四 第 5a 页
故为国百年而仁政未成生民未厚者以此也然
若欲使国体大小适繁简之宜政事弛张尽浅深
之术诸侯井田不可卒复施于今者何宜礼乐刑
政不可卒成用于今者何便悖古之失其原何自
脩复之方其术何始迹治乱通古今子大夫之职
也其悉心以陈焉
问三王之治损益不同而制度文章惟周为大备
周礼之制设六官以治万民而百事理夫公卿之
任重矣若乃祭祀天地日月宗庙社稷四郊明堂
之类天子大臣所躬亲者一岁之间有几又有巡
卷一百二十四 第 5b 页
狩朝会师田射耕燕飨凡大事之举一岁之间又
有几而为其民者亦有畋猎学校射乡饮酒凡大
聚会一岁之间又有几又有州党族官岁时月朔
春秋酺宴询事读法一岁之间又有几其斋戒供
给期召奔走废日几何由是而言疑其官不得安
其府民不得安其居亦何暇脩政事治生业乎何
其烦之若是乎然说者谓周用此以致太平岂朝
廷礼乐文物万民富庶恺悌必如是之勤且详然
后可以致之欤后世苟简不能备举故其未能及
于三代之盛欤然为治者果若是之劳乎用之于
卷一百二十四 第 6a 页
今果安焉而不倦乎抑其设施有法而第弗深考
之欤诸君子为言之
问孟子以谓井地不均则榖禄不平经界既正而
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故曰仁政必自经界始盖
三代井田之法也自周衰迄今田制废而不复者
千有馀岁凡为天下国家者其善治之迹虽不同
而其文章制度礼乐刑政未尝不法三代而于井
田之制独废而不取岂其不可用乎岂惮其难而
不为乎然亦不害其为治也仁政果始于经界乎
不可用与难为者果万世之法乎王莽尝依古制
卷一百二十四 第 6b 页
更名田矣而天下之人愁苦怨叛卒共起而亡之
莽之恶加于人者虽非一而更田之制当时民特
为不便也呜呼孟子之所先者后世皆不用而治
用之而民特愁苦怨叛以为不便则孟子谓仁政
可乎记曰异世殊时不相沿袭书又曰事不师匪
说攸闻书传之言其戾如此而孰从乎孟子世之
所师也岂其泥于古而不通于后世乎岂其所谓
迂阔者乎不然将有说也自三代之后有天下莫
盛汉唐汉唐之治视三代何如其民田之制税赋
之差又何如其可施于今者又何如皆愿闻其详
卷一百二十四 第 7a 页

问为政者徇名乎袭迹乎三代之名正名也其迹
治迹也所谓名者万世之法也迹者万世之制也
正名立制言顺事成然后因名迹以考实而其文
章事物粲然其无不备矣可谓盛哉董仲舒以谓
三代质文有改制之名而无变道之实者是也自
秦肆其虐灭弃古典然后三代之名迹皆变易而
丧其实岂所谓变其道者耶然自秦迄今千有馀
岁或治或乱其废兴长短之势各由其人为之而
已其袭秦之名不可改也三代之迹不可复也岂
卷一百二十四 第 7b 页
其理之自然欤岂三代之制止于三代而不可施
于后世欤王莽求其迹而复井田宇文求其名而
复六官二者固昏乱败亡之国也然则孔子言为
政必也正名孟子言为政必始经界岂虚言哉然
自秦以来治世之主几乎三代者唐太宗而已其
名迹固未尝三代之一二而其治则几乎三王岂
所谓名迹者非此之谓欤岂遗名与迹而直考其
实欤岂孔子之所谓者有旨而学者弗深考之欤
其酌古今之宜与其同异者以对
问古之取士者上下交相待以成其美今之取士
卷一百二十四 第 8a 页
者上下交相害欲济于事可乎古之士教养有素
而进取有渐上之礼其下者厚故下之自守者重
上非厚礼不能以得士士非自重不能以见礼于
上故有国者设爵禄车服礼乐于朝以待其下为
士者脩仁义忠信孝悌于家以待其上设于朝者
知下之能副其待则愈厚居下者知上之不薄于
已故愈重此岂不交相成其美欤后世之士则反
是上之待其下也以谓干利而进尔虽有爵禄之
设而日为之防以革进之滥者下之视其上也以
谓虽自重上孰我知不自进则不能以达由是上
卷一百二十四 第 8b 页
之待其下也益薄下之自守者益不重而轻呜呼
居上者欲得其人在下者欲行其道其可得耶原
夫三代取士之制如何汉魏迨今其变制又如何
宜历道其详也制失其本欲其反古当自何始今
之士皆学古通经稍知自重矣而上之所以礼之
者未加厚也噫由上之厚然后致下之自重欤必
下之自重然后上礼之厚欤二者两不为之先其
势亦奚由而合也宜具陈其本末与其可施于今
昔以对
    策问二首 刘 敞
卷一百二十四 第 9a 页
问唐时岁举进士至烦矣然所取不过三四十人
今 国家间四岁乃一举进士至简矣然取之多
或至五六百人议者甚疾此欲放唐制则恐贤士
失职者众欲仍旧贯则吏员不可胜纪夫贤士失
职者众则怨必兴于下吏员不可胜纪则力必屈
于上裁此二者宜奈何诸生极意画焉
问学者治仁义之术皆称孟轲轲讥宋牼之言利
也曰号则不可是所慎者莫如号也然而轲教梁
齐之君则曰好勇不害好乐不害好货不害好色
不害夫勇之与乐货之与色足为号乎轲之讥人
卷一百二十四 第 9b 页
甚详而自任太略轲不宜至此者也试相与辨之
    策问二首 范 镇
问律之例有八以准皆各其及即若若春秋之凡
然学者不可以不知也当条八者之意与夫著于
篇者之说则可以观从政之能不能也
问契稷同出于喾而分治商周方尧舜时功德俱
施于民者及汤武有天下国号曰商号曰周以明
受之于祖也高祖起汉中定秦暴虐号曰汉得之
自己也 国朝太祖受周禅平五代之乱起于宋
号曰宋得之亦自己也 僖祖尝迁矣乃者复还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0a 页
而东向法商周乎抑法汉乎将前世亦有考乎其
明言之
    策问二首 张 载
问三代道失而民散民散浸淫而盗不胜诛矣鲁
之衰也季康子患盗孔子谓苟子之不欲虽赏之
不窃夫制产厚生昭节俭贱货财使人安其分宜
若可为也今欲使举世之民厚赏焉不窃如夫子
之言其亦有道乎
问世禄之荣王者所以录有功尊有德爱之厚之
示恩遇之不穷也为人后者所宜乐职劝功以服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0b 页
勤事任长廉远利以嗣述世风而近世公卿子孙
方且下比布衣声病售有司为不得已为贫之仕
诚何心哉盖孤秦以战力窃攘灭学法壤田制使
儒者风义寖弊不传而士流困穷有至糟粰不厌
自非学至于不动心之固不惑之明莫不降志辱
身起皇皇而为利矣求口实而朵其颐为身谋而
屈其道习久风变因不知求任非义而反羞循理
为不能不知荫袭为荣而反以虚名为善继今欲
举三王教胄之法使英才知劝而志行脩阜四方
养士之财使寒俊有归而衣食足取充之计讲擢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1a 页
之方近于古而适于今必有中制众君彊学待问
因将裨起盛明助朝廷政治著于篇观厥谋之得

    私试策问一首 苏 轼
问人主莫不欲安存而恶危亡然而其国常至于
不可救者何也所忧者非其所以乱与亡而其所
以乱与亡者常出于其所不忧也请借汉以言之
昔者高帝之世天下既平矣当时之所忧者韩彭
英卢而已此四王者皆不能终高帝之世相继仆
灭而不复续及至吕氏之祸则由异姓也吕氏既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1b 页
已灭矣而吴楚之忧几至于亡国方韩彭吕氏之
祸惟恐同姓之不蕃炽昌大也然至其为变则又
过于异姓远矣景帝之世以为诸侯分裂破弱则
汉可以百世而无忧至于武帝诸侯之难以衰而
匈奴之患方炽则又以为天下之忧止于此矣及
昭宣元成之世诸侯王既无足忧者而匈奴又破
灭臣事于汉然其所以卒至于中绝而不救则其
所不虑之王氏也世祖既立上惩韩彭之难中鉴
七国之变而下悼王氏之祸于是尽候诸将而不
任以事裁灭同姓之封而黜三公之权以为前世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2a 页
之弊尽去矣及其衰也宦官之权盛而党锢之难
起士大夫相与扼腕而游谈者以为天子一日诛
宦官而解党锢则天下犹可以无事于是外召诸
侯而内胁其君宦官既诛无遗类而董卓曹操之
徒亦因以亡汉汉之所忧者凡六变而其乱与亡
辄出于其所不忧而终不可备由此观之治乱存
亡之势其皆有以取之欤抑将不可推如江河之
徙移其势自有以相激而不自知欤其亦可以理
推力救而莫之为也今将使事至而应之患至而
为之谋则天下之患不可以胜防而政化不可以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2b 页
胜变矣则亦将朝文而莫质忽宽而骤猛欤意者
亦有可以长守而不变虽有小患而不足恤者欤
愿因论汉而极言其所以然
    国学秋试策问一首 苏 轼
问所贵乎学士大夫者以其通古今而考成败也
昔之人尝有以是成者我必袭之尝有以是败者
我必反之如是其可乎昔之为人君者患不能勤
然而或勤以治亦或以乱文王之日昃汉宣之厉
精始皇之程书隋文之传餐其为勤一也昔之为
人君者患不能断然而或断以兴亦或以衰晋武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3a 页
之平吴宪宗之征蔡苻坚之南伐宋文之北侵其
为断一也昔之为人君者患不信其臣然而或信
以安亦或以危秦穆之于孟明汉昭之霍光燕哙
之于子之德宗之于卢杞其为信一也此三者皆
人君之所难有志之士所常咨嗟慕望旷世而不
获者也然考此数君者治乱兴衰安危之效相反
如此岂可不求其故欤夫贪慕其成功而为之与
惩其败而不为此二者皆过也学者将何取焉按
其已然之迹而为之也易推其未然之理而辨之
也难是以未及见其成功则文王之勤无以异于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3b 页
始皇而方其未败也苻坚之断与晋武何以辨请
举此数君者得失之源所以相反之故将详观焉
    省试策问一首 苏 轼
问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一正君而国定君子之至于斯也亦可谓用力省
而成功博矣 陛下嗣位于今四年未言而民信
之无为而天助之虽群臣有司不足以识知盛德
之所在然窃意其万一殆专以仁孝礼义好生纳
諌治天下也子大夫生于此时而又以德行道艺
宾兴于庭将必有意于孟子之言正君而国定愿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4a 页
闻所谓一言而兴邦脩身而天下服者尧舜尚矣
学者无所复议自汉以来道德纯备未有如文帝
也今考其行事而可疑者三上林令吏之不才而
虎圈啬夫才之过人者也才者遗而不录不才者
置而不问则事之不废坏者有几然则兵偃刑措
何从而致之南越不臣宠以使者吴王不朝赐以
几杖此与唐之陵夷藩镇自立以邀旄钺者何异
不几于姑息苟简之政欤传曰三王臣主俱贤五
霸不及其臣文帝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既见不
如也文帝岂霸者欤帝自以为不如而魏文帝乃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4b 页
以为过之此又何也抑过之为贤欤将自谓不如
为贤欤汉文所以为文殆以是三者而可疑如此
愿与子大夫论之以待上问而发焉
    进士策问三首 刘 攽
问古者藏冰以禦雹灾禁原蚕以蕃马四时改火
以救民疾出土牛以送寒气夫天人相感皆以其
类凡此数者其说谓何且其说皆春秋周礼月令
圣贤之记非鄙近浅陋所传述者诸生毋以不通
而轻沮毁之也
问古有宗子者以管领族人今不知其说如何为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5a 页
之者何人分大小者何故领族人之状何若累世
之后有所断绝否今世亦可行之乎当为明说焉
问古者议事以制不为刑辟今国家宪章完具毫
发以上皆存约束而言治者常曰不尽人情其为
吏者皆便文自营无恻隐之实以故政事多不及
古或以谓宜简节而疏目求忠信之士敦厖之人
以付之夫人不易知恐未获议事以制之美而矫
虔吏舞文以害民矣二者宜何从愿与诸生议之
    私试进士策问二首 苏 辙
问君子能尽人之情而不能尽物之变尽物之变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5b 页
惟精者能之古之君子专一而无侈心是以益治
鸟兽弃治稼穑夔治钟磬羲和治历皆以聪明睿
智之才而尽于一物终其身而不去后世官者至
以为氏故当此之时天下之事无不毕举今者四
方既平非有勤劳难治之政而当世之务每每废
坠而不理盖钟律之不和河之不循道此一二事
者百有馀年而莫能办之者是岂非务于速而耻
以一物自尽之过欤夫古之君子往往老于小官
终身而不厌则上之所以使之者诚有道也安得
斯道而由之以使斯人之复于古也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6a 页
问古之言治者必曰礼乐礼乐之于人譬如饮食
未有一日而不相从者故士之闲居无故不去琴
瑟行则有佩玉之音登车则有和鸾之节身蹈于
礼而耳属于乐如此而后邪僻不至盖自秦汉以
来士大夫不师古始然其 朝廷乡党之间起居
饮食之际亦未尝无礼而乐独尽废士有终年未
尝闻乐而不知其非者于是有以疑乐之可去而
以古人为非矣不然请言乐之不立而士之所以
不如古者安在
    私试武学策问一首 苏 辙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6b 页
问古称淮阴侯善用兵然观其所以胜者亦若有
天幸焉淮阴之攻赵也广武君请以轻兵绝其粮
道而坚壁以老其师其攻齐也人或说龙且以相
持不战而阴招齐之士诚此二计者淮阴难之幸
其计之不用是以能克然而使此计诚行淮阴岂
坐受缚者耶其必有以待之请陈其说
    为家君作试汉州学策问一首
              程 颐
问士之所贵乎人伦者以明道也若止于治声律
为禄利而已则与夫工技之事将何异乎夫所谓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7a 页
道固若大路然人皆可勉而至也如不可学而至
则古圣人何为教之勤勤如是岂其欺后世耶然
学之之道当如何后之儒者莫不以为文章治经
术为务文章则华靡其词新奇其意取悦人耳目
而已经术则解释辞训较先儒短长立异说以为
己工而已如是之学果可至于道乎仲尼之门独
称颜子为好学则曰不迁怒不贰过也与今之学
不其异乎或曰如是则在脩身谨行而已夫检于
行者设曰勉彊之可也通诸心者姑脩谨而可能
乎况无诸中不能彊于外也此为儒之本谅诸君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7b 页
之所素存也幸明辨而详著于篇
    省试策问二首 范 祖禹
问古之士与君言言使臣与人臣言言事君与幼
者言言孝悌与居官者言言忠信自童子以至于
成人自洒扫应对以入于道德学不陵节教不躐
等有非其所问者乡先君子子不以告也譬如拱
把之桐梓长之养之至于成材无不适于用如其
未至而曰至未能而曰能则是贼夫人之子非先
王长育之意矣盖孔子之教曰文行忠信兴于诗
立于礼成于乐孟子曰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8a 页
之义其所教者皆以明人伦也以孔子之圣四十
而始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虽曰知之犹罕言之性
与天道自子贡不得而闻况其下者乎近世学士
大夫自信至笃自处甚高或未从师友而言天人
之际未多识前言往行而穷性命之理其弊浮虚
而无实锲薄而不敦虽然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天
下之大岂无豪杰不待文王而兴者然圣人之教
必为中人设也比年以来 朝廷患之诏禁申韩
庄列之学流风寖息而犹未绝夫申韩本于老子
而李斯出于荀卿学者失其渊源其末流将无所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8b 页
不至故秦之治文具而无恻隐之实晋之俗浮华
而无礼法之防天下靡然至于大乱此学者之罪
不可以不戒也子大夫以文行举于乡群至于有
司且登进于朝廷风俗之美恶政事之得失将于
此乎在必有中正之论以救斯弊其悉陈之
问二帝三王之道亦惟仁义而已矣孔子传之诗
书所述为万世法其要不过曰稽古法天脩身亲
亲举贤而用之其言甚易知则宜其事甚易行然
自三代以还后世之治终莫能及焉由汉至于有
唐其间明君贤臣为不少矣其治曾不得庶几于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9a 页
古何耶岂其学者论卑而不足有明欤抑其时君
不能勉而行之欤昔孟子非尧舜之道不敢陈于
王前与王言未尝不以王道如其不可行岂徒为
空言哉以区区之齐五十里之滕孟子犹欲勉之
以王况不为齐滕者乎夫道之不明也学者不讲
之过既明矣而不行者在上者之过也古之学者
讲而明之所以待在上者举而行之四代养士于
学校盖以此也子大夫学于此久矣其茂明之
    策问一首 刘 跂
问工天下之末作也不备末则本不立不制其末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9b 页
则本焉得而立乎故先王之法工之在官者六分
其官而工居一工之在民者四分其民而工居一
多寡之数以是为称犹其赴者众则为术以权之
不饬宫室不靡异服奇技淫巧以疑众者杀无赦
当此之时持规矩绳墨以事上与游手末利之人
法度之外无敢为也今承平岁久生齿充盛绣组
雕镂贾生董子之所不能道者尚多有之而戒禁
之令汉唐之所能行者或未举也如是而欲事简
财省风俗朴厚以成德化之盛顾不悖哉今将考
古之所可行择今之所宜禁诸君子以谓安从始
卷一百二十四 第 20a 页
    策问一首 晁 咏之
问六卿之职既废选举之法出于一时大抵苟简
或文具易弊唐太宗尝欲听州郡辟召又将使人
自举庶几三代之风而魏郑公以谓不可复郑公
劝太宗行仁义其治应响答固有志于古者至是
乃云不可复何耶夫宾兴之法著于圣人之经可
考而知也彼以为不可复者其说果安在耶今以
四海九州之大士民之繁夥其选不过三岁之诏
是果能无遗材乎其进而仕于朝者非庙堂之灼
知则一限以吏部之格是果足以观贤不肖使各
卷一百二十四 第 20b 页
当其位乎前日尝诏天下举经行之士于其乡矣
然诏下之日请谒者相属其比试于有司已卑矣
而见黜者又十八九特幸哀怜与之一官而其法
遂废不用辟置之员岁增于旧一职之属多至十
辈而议者病其太冗是岂本意哉是皆近古矣而
其效止如此又何耶今欲公天下之选尽人材之
实兼古今之便以追成周官人之盛宜必有术矣
其务终始究陈之
皇朝文鉴卷第一百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