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五
卷四十五 第 1a 页
皇朝文鉴卷第四十五
 奏疏
   辞枢密副使 富 弼
   论河北流民 富 弼
   论辨邢正 富 弼
   论边事 贾 昌朝
   请继上奏封细陈事理 文 彦博
    辞枢密副使 富 弼
臣今月二十二日伏奉制命授臣枢密副使右谏
议大夫以臣在病假特差閤门祗候盖自浦赍诰
卷四十五 第 1b 页
敕至臣私家臣不敢捧授即时已却令盖自浦赍
回当日上表叙述恳免未奉指挥间今日又蒙差
降中使传宣云此命是朝廷大用并不因人特出
圣恩精选令臣须受者俯伏听命神魂惊丧便就
死所未能酬报臣本无才术骤沗荣近徒守愚直
之性误荷圣明之知尚以契丹渝约无故造端遣
使驰书有割地和亲之请事起忽遽遣臣报聘臣遂
仗 祖宗之灵庆禀 陛下之圣谋再诣虏庭复
修前好然亦不免增重币啖无厌敛生民膏血之
资成 国朝耻辱之事臣痛恨切骨惭无面颜初
卷四十五 第 2a 页
欲抗于匈奴分毫不许又念彼既生隙必求用兵
臣死节则至微于国则无益遂且屈意勉彊就小
商量止以款仓卒之祸故忍耻辱偷活幸望他时
可以雪耻也臣自知所干此事只是且救目下奔
突之患未是长久安宁之策缘自始及末臣皆预闻
臣每至北朝凡通和四十来年未尝见者蕃汉官
臣尽见之四十来年两朝人使讳而不敢说者臣
尽说之至于两朝理乱兴亡无不讲贯兵马战斗
无不校量以此臣所以尽见得契丹委实彊盛奚
霫渤海党项高丽女真新罗黑水鞑靼回鹘元昊
卷四十五 第 2b 页
尽皆臣伏一一贡奉惟与中原一处为敌国而已
兵马略集便得百万霈然馀力前古不如非是不
敢南牧只是不来尔来之则无以枝梧臣所以谓
未是长久安宁之策者臣知其子细故也前史云
百闻不如一见他人之说皆出传闻臣之所陈尽
是目击以此知臣之所说不可不信也今来虽且
通和他日未保无事则是臣向来奉使不足为劳
既不为功岂敢受赏所以去岁再三恳辞枢密翰
林二学士者是自知无功而不敢受也蒙 陛下
察臣愚鄙特赐 开许臣自此于是稍得安心矣
卷四十五 第 3a 页
今者又蒙特出圣意非常拔擢臣始闻有命汗流
浃背前二学士与臣见守官职若不相远尚不敢
当况枢府之地号为大用以臣前恳所述岂可受
之臣执性至愚惟道为务不是饰让亦非好名美
禄高官人之所欲但看事理有可受与不可受尔
苟无后悔受之无疑祸若相随以死不受今北虏
虽暂通和向去事未可知臣若受赏万一他日复有
变动朝廷责使人冒赏之罪臣断不敢避斧钺之
诛设或朝廷谓使人只是干一时之事后来不可
加责且恕重诛其如天下公论亦不肯放臣矣臣
卷四十五 第 3b 页
畏惧公论甚于斧钺臣所以累次不敢受赏功之
命者实欲逃他日斧钺之责公论之逼也况自去
岁再通和好后来议者便以谓无北顾之虑边鄙
戎备渐已废弛匈奴知我懈怠必为他日不测之
患臣所以日夜忧惧寝食不遑见今在身官职尚
恐他日不能保存况当赏功之恩乎纵朝廷未暇
为刷耻之计岂不忧异时之患且思所以备豫哉
臣今所以不敢受赏者犹望人信臣忧惧之说必
为戎备或有变动不至失事亦臣之效也臣若遂
受其赏则人必谓使人既已受赏决无事矣是臣
卷四十五 第 4a 页
冒荣禄安朝廷之心他日变故由臣而致也臣每
思及此尤愿终身不受爵赏伏望 陛下思夷狄
轻慢中原之耻常怀雠雪之意坐薪尝胆不忘戒
备内则脩政令明赏罚辨别邪正节省财用外则
选将帅练士卒安辑疲废崇建威武使二边闻风
自戢不敢内向纵有侵犯疆塞不为深患此乃是
宗社无穷之庆天下太平之基也一使人不加滥
赏岂足烦 陛下丁宁之若是乎今虽上违圣意
不即拜命臣衔感恩遇已出万死不能报矣臣愚
志已定乞更不差降中使深恐愈渎圣听益重臣
卷四十五 第 4b 页
罪早来虽已具此恳尽附中使口奏讫犹虑有所
未悉臣为足膝疮肿未任朝见不得亲对天颜剖
露肝胆谨再具劄子奏闻特乞矜允臣不胜死生
大幸
    论河北流民 富 弼
臣昨在汝州窃闻河北流民来许汝唐邓州界逐
熟者甚多臣以朝廷前许请射系官田土后却不
令请射尽须发遣归还本贯臣访闻流民必难发
遣得回既已流移至此又却不得田土徒令狼狈
道路转见失所遂专牒本州通判张恂立便往州
卷四十五 第 5a 页
界诸县流民聚处一一相度或发遣情愿人归还
本贯或放令前去别州或相度口数给与民田土
或自令樵渔采捕或计口支散官粟诸般救济庶
几稍可存活内只有给田一项违著朝廷后来指
挥比欲奏候朝旨又为流民来者日益多深恐救
恤稍迟转有死损遂且用上项条件施行去后方
具奏闻寻准中书劄子奉 圣旨一依奏陈事理
其后来者即教不得给田候春暖劝谕令归上路
后方知其馀州军所到流民不拘新旧并只用元
降朝旨尽不许给与田土臣其时以急于赴召不
卷四十五 第 5b 页
及再有奏陈自襄城县至南薰门共六程臣见缘
路流民大小车乘及驴马驰载以至担仗等相继
不绝臣每逢见逐队老小一一问当及令逐旋抄
劄只路上所逢者约共六百馀户四千馀口其逐
州县镇以至道店中已安下臣不见者并臣于许
州驿中住却一日路上之人臣亦不见者比臣曾
见之数恐又不下一二百户三二千口都计约及
八九百户七八千口其前后已过并今未来及有
往唐邓莱州等处臣所不见者又不知其数多少
扶老携幼累累满道寒饿之色所不忍见亦有病
卷四十五 第 6a 页
而死者随即埋于道傍骨肉相聚号泣而去臣亲
见而问得者多是镇赵邢洺磁相等州下等人户
以十分为率约四五分并是镇人其馀五六分即
共是赵州与邢洺磁相之人又十中约六七分是
第五等人三四分是第四等人及不济户与无土
浮客即绝无第三等已上之家臣逐队遍问因甚
如此离乡土远来他州其间甚有垂泣告者曰本
不忍抛离坟墓骨肉及破货家产只为灾伤物贵
存济不得忧虑饿杀老小所以须至趁斛斗贱处
逃命又问得有全家起离来更不归者亦有减人
卷四十五 第 6b 页
口暂来逐熟候彼中无灾伤斛斗稍贱即却归者
亦有去年先令人来请射或买置田土稍有准备
者亦有无准备望空来者大约稍有准备来无一
二馀皆茫然并未有所归只是路上逐旋问人斛
斗贱处便去臣窃闻有人闻于朝廷云流民皆有
车仗驴马盖是上等人户不是贫民致朝廷须令
发遣却归本贯此说盖是其人只以传闻为词不
曾亲见亲问但知却有车乘行李次第颇多便称
是上等之人臣每亲见有七八量大车者约及四
五十家二百馀口四五量大车者约及三四十家
卷四十五 第 7a 页
一百馀口一两量大车者约及五七家七十口其
小车子及驴马担仗之类大抵皆似大车并是彼
中漫乡村相近邻里或出车乘或出驴牛或出绳
索或出搭盖之物递相并合各作一队起来所以
行李次弟力及大户也今既是贫下之家决意离去
乡土逃命逐熟而朝廷须令发遣却回必恐有伤
和气臣亦曾子细说谕云朝廷恐你抛离乡井欲
拟发遣却归河北不知如何其丈夫妇人皆向前
对曰便是死在此处必更难归兼一路盘缠已有
次第如何得归除是将来彼中有可看望方有归
卷四十五 第 7b 页
者也此已上事并是臣亲见亲问所得最为详悉
与夫外面所差体究之人不同簿尉幕职官畏惧
州府州府畏惧提转提转畏惧朝省不敢尽理而
陈述或心存谄妄不肯说尽灾患之事或不切用
心自作卤莽申陈不实者万不侔也伏望圣慈早
赐指挥京西一路如流民到处且将系官荒闲田
土及见佃人占剩无税地土差有心力向公官员
四散分俵各令住佃更不得逼逐发遣却归河北
其馀或与人家作客或自能樵渔采捕或支官粟
计口养饲之类更令中书检详前后条约疾速严
卷四十五 第 8a 页
行指挥约束所贵趁此日月尚浅未有大段死损
之人可以救恤得及
    论辨邪正 富 弼
臣伏蒙圣造擢冠宰司虽步履尚艰稍稽入觐屡
得宽告跧跼私门然不敢安居常思当今切务欲
申报塞而事颇纷综固非笔墨可尽今且以一事
最大者仰尘天听伏惟圣慈更赐裁察夫君臣之
道本是一体君者元首也执政者股肱心膂也谏
官御史侍从论思者耳目也内外群有司者筋肌
支节血脉也体若具备方能成人为君者上下之
卷四十五 第 8b 页
官亦具而无阙方能成国为国者正如为人之体也人
之体一脉不和则为疾矣君之国一官不和则为
害矣体之不和为疾最大者股肱心膂也国之不
和为害最大者执政也夫执政者辅赞万几为国
大臣日至君前议论天下之事赏善罚恶进贤退
不肖喜怒系乎人情之舒惨邪正系乎朝廷之盛
衰是执政者天下之所观望群有司之所师表也
执政不和则群有司安得而和哉群有司不和则
万务安得而治哉万务不治则天下之民受其弊
矣民既受弊则国家衰乱随之此万万必然之理
卷四十五 第 9a 页
也是故为国者欲求治且安非天下人和不可也
欲天下和非中外官司皆和不可也欲中外官司
皆和非执政先和不可也执政者乃朝廷教令之
所出而天下治乱之所系也安得不和也尚书皋
陶曰同寅恊恭和衷哉(善也/注衷)周武王曰纣有亿兆
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平也/注夷)
王曰三后恊心同厎于道(君陈毕公也/注三后周公)夫三后皆
当时圣贤此足见圣贤若不和亦不能同致其道
也且夫执政者和则类无猜嫌所议皆合事必极
其理尽其善然后行下人固悦服而禀从之承流
卷四十五 第 9b 页
宣化风动草偃遂使天下蒙其利则岂有不治而
安者乎及其至也乃能致升平而令国家享祚于
数百年者矣昔西汉陈平为右相周勃为左相勃
既诛诸吕平以勃功高遂以右相推勃及平对文
帝决狱治粟事有条理勃自知能不如平复推平
为右相也唐太宗召宰相房乔以杜如晦能断大
事如晦复谓乔善嘉谋而太宗卒用乔策兹四相
者非用心至和以天下为任安肯互相推荐为国
远虑如是之切而不自争胜邪此乃臣前所谓执
政者和则致时升平使国家享祚数百年之明效
卷四十五 第 10a 页
也若执政者不和则议事之间动有疑贰或忿争
于官府或辨列于君前咸蓄不平之心必无至当
之论假使彊自牵合终成乖戾互相厌苦阴肆倾
挤门下宾朋助为摇撼彼此窥伺是非纷挐忿逞
私憾之雠何恤公家之事既行于下人不悦服而
不肯禀从沦胥展转遂至天下受其弊则岂有不
衰而乱者乎其甚者至有贾祸召乱为国大患而
不可救者矣昔唐宪宗相裴度时方镇跋扈度劝
帝用兵诸道判乱者悉皆归服宪宗遂成中兴之
业王室大振既而误用李逢吉为相逢吉大奸邪
卷四十五 第 10b 页
嫉度功业令门下朋党号八关十六子者兴造谤
讪百般中伤以至撰作谣谶谓度有天分宪宗既
惑度遂罢去寻致河朔徐汴再陷贼庭王室复弱
矣僖宗用郑畋卢携为相争黄巢邀请节旄事携
以畋语至切遂拂袂投砚而起喧于都下然众议
畋语为是携议为非时又用宰相王铎为都统出
讨黄巢携大不悦益固执不与巢节旄只授以率
府率其意欲激黄巢之怒使铎功不成以快已志殊
不以天下安危为虑而僖宗不明终用携议巢果
大怒拥众百万自岭表横行天下是时大乱无一
卷四十五 第 11a 页
州一县不用兵者俄而两京陷没僖宗幸蜀生民
涂炭之极自古无比久之巢虽渐败而朱温自巢
军投来终移唐祚自号大梁兹二相者营私徇已
用心不公挤陷忠良败坏时政或剪弱王室或覆
亡宗社为臣至此陨族何偿此臣前谓贾祸召乱
为国大患而不救者之明效也以此足见执政者
和与不和实系乎天下治乱之本存亡之机也如
人股肱心膂之疾可以丧其生也至于諌官御史
侍从论思及内外群有司者亦不可谓其职小而
容有不和也苟有不和则如人耳目筋肌支节血
卷四十五 第 11b 页
脉之疾安得为其小而不治之使和平哉周武王
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夫
三千者举其内外官也成王曰庶官惟和不和政
厖礼曰和者天下之达道也汉刘向亦曰众贤和
于朝则万物和于野昔贤又以烹调鼎鼐更张琴
瑟操执辔驭合炼药石设于方以为谕者或大或
细未有不以和为主也为君者不可不察也不可
不审其所择也夫内外大小之官所以致其不和
者何哉止由乎君子小人并处其位也盖君子小
人方圆不相入曲直不相投贪廉进退不相侔动
卷四十五 第 12a 页
静语默不相应如此而望议论恊和政令平允安
可得耶安可幸而致邪易泰卦君子道长小人道
消则时自泰矣否卦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则时自
否矣若使君子小人并位而处其时之否泰必无
两立之理君子常寡小人常众则小人必胜君子
不胜君子不胜则奉身而退乐道无闷万一小人
不胜则阴相交结互为朋蔽驾虚鼓扇白黑杂糅
千歧万辙眩惑主听必得其胜然后能巳也小人
既胜则益复肆毒于良善枭心虺志无所不为所
以自古泰而冶世少否而乱世多者亦止乎小人
卷四十五 第 12b 页
常胜君子常不胜之所致也小人但能乱不能致
治若小人或能致治则易更九圣必不于小人道
长之时谓之为否也凡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大抵诸圣以意象配君子小人而分善恶至多不
可悉数也易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
不劝不威则不惩夫小人者圣贤无不鄙而恶之
故易曰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诗曰忧
心悄悄愠于群小此皆圣贤鄙恶小人之甚者也
书曰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此
谓用小人则民叛而天降灾也仲尼曰君子中庸
卷四十五 第 13a 页
小人反中庸荀子亦曰君子小人相反也夫小人
所为既与君子相反戾则安可使之并处哉所议
安能得其协和哉夫天子无官爵无职事但能辨
别君子小人而进退之乃天子之职也自古称明
王明君明后者无他能辨别君子小人而用舍之
方为明矣至于烦思虑亲细故则非所以用明之
要也夫前车者后车之所望也古事者今事之所
鉴也仲尼删书于尧舜大禹皆称曰若稽古傅说
戒高宗亦曰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恭惟
皇帝陛下禀上圣之资嗣 累朝之业缵服未久
卷四十五 第 13b 页
勤劳已至更望考前世盛衰治乱之迹近代安危
存亡之机凡于选求力辨邪正所喜者未可遽用
之所怒者未可遽弃之礼曰爱而知其恶憎而知
其善者是也又人所毁者未必为恶人所誉者未
必为善仲尼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者
是也孟子尤于进退善恶之说至详齐宣王问曰
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孟子对曰国君进贤如
不得已将使卑踰尊疏踰戚可不慎欤左右皆曰
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
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
卷四十五 第 14a 页
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
不可焉然后去之夫一国之人皆曰贤皆曰不可
亦不可不谓之出于众议而不可不从之也孟子
尚以谓未可信而进退之犹复躬自察焉直俟王
亲见其果贤则用之亲见其果不可则去之此所
以大防奸人朋比毁正誉邪也亦所以防偏见者
以丹素甘辛而好恶之差也盖恐用舍或爽则所
损多也实慎之至也苟如是而失之者尚恐不免
然亦鲜矣 陛下君临天下必不得如孟子之辞
尽闻天下所议论若夫左右之说及在廷诸人之
卷四十五 第 14b 页
语则皆可闻之矣然固未可遽信而遽行更在博
询而参校之也所询者须询于可询者也询之必
不肯误 陛下也若询及奸险浮薄不正之人则
向所谓爱憎毁誉偏见者皆有焉有之则邪正错
乱是非混淆 陛下至英至睿亦莫得而辨之也
兹事虽自古圣王亦以为至难皋陶曰在知人在
安民禹曰惟帝其难之帝谓尧也仲尼独取尧舜
比之如天尚以知人安民为难况自尧而后者哉
由是而语 陛下可不㥀之㥀之又㥀之大抵有
天下者得人则治而安不得人则乱而危至甚则
卷四十五 第 15a 页
又遂系乎存亡也臣前所援据特一二而已但且
欲證臣狂瞽非臆说焉其有在方策者比比皆是
不可殚引 陛下开卷则见之矣惟望慎之㥀之
又慎之也臣昨蒙 陛下召从僻左之外起于衰
病之中祗是念其旧人授以国柄辞不获免夙夜
惊惶若非傍假众贤共成大政则臣虚薄老朽立
见败事况夫四海至广万机至烦更藉天下之才
以济天下之务所以不避烦渎之罪愿 陛下持
古鉴今选贤与能者乃犬马之至诚也惟圣情开
纳则非臣之幸乃宗庙之庆生灵之福也臣死罪
卷四十五 第 15b 页
死罪
    论边事 贾 昌朝
太祖初有天下鉴唐末五代方镇武臣土兵牙校
之盛尽取其权当时以为万世之利及 太宗时
所命将帅率多攀附旧臣亲姻贵胄赏重于罚威
不逮恩而犹仗神灵禀成算出师禦寇所向有功
自此以来兵不复振近岁恩倖子弟饰厨传治名
誉多非勋劳坐取武爵其志不过利转迁之速俸
赐之厚禦侮平患何患于兹然乘边鄙无事尚得
以自容自西羌之叛骤择将领鸠集士众士不素
卷四十五 第 16a 页
练固难指踪将未得人岂免屡易以屡易之将驭
不练之士故战则必败此削方镇兵权太甚之敝
也且亲旧恩倖任军职者出即为将帅素不晓兵
一旦付以千万卒之命为庸人驱之死地此用亲
旧恩倖之敝也臣以谓守方镇者无数更易管军
职任并刺史以上官秩宜谨其所授以待有功如
杨崇勋李昭亮辈皆恩倖之人尚在边任宜速选
人代之此救敝之端也 陛下有意听臣臣请复
陈当今备边之尤窃者六事一曰驭将帅古之帝
王以恩威驭将帅以赏罚驭士卒故军政行而战
卷四十五 第 16b 页
功集乾德中诏王全斌等伐蜀是冬大雪太祖御
讲武殿毡幄顾左右曰今日居此幄尚寒不可禦
况伐蜀将士乎即脱所服貂裘暖帽遣中使驰赐
全斌此御之以恩也又曹彬李汉琼田钦祚讨江
南召彬至前立汉琼等于后授匣剑曰自副将而
下不用命者得专戮之汉琼等股慄而退此御之
以威也今每命将帅必先疑贰非近倖不信非姻
旧不委锡与金帛巨万而心无感悦者以例所当
得也盖承前一皆用例至举兵之际须特出非常
然后可以动其心也又陜西四路自总管而下钤
卷四十五 第 17a 页
辖都监巡检之属悉参军政谋之未成事已先漏
彼可则我否上行则下戾虽有主将不专号令故
动则必败也请自今命将去疑贰推恩意舍其小
节责以大效爵赏威刑皆得便宜从事褊裨而下
有不听令者以军法论至于筦榷赋税供军府库之
物使皆得用之 太祖虽朘削武臣之权然边将
一时赏罚及用财集事则皆听其自专有功则必
赏有败则必诛此所谓驭将之道也其二曰复土兵今河
北河东彊壮陜西弓箭手之类盖土兵遗法也且戎狄
居苦寒沙碛之地恶衣粗食好驰善射自古禦寇
卷四十五 第 17b 页
却胡非此不可然河北乡军其废已久陜西土兵
屡为贼破其存者十无二三臣以谓河北河东彊
壮已诏近臣详定法制宜因阅习视其人武力兵
技之优劣又择其家丁夫之壮者以代老弱每乡
为军其材能绝类者籍其姓名而递补之陜西蕃
落弓箭手贪召募钱物利月入粮俸多就黠涅混
为营兵今宜优复田畴安其庐舍使力耕死战世
为边用则可以减屯戍而省供馈为不易之利内
地州县增置弓手亦当约如乡军之法而阅试之
其三曰训营卒 太祖朝下令诸军毋食肉衣帛
卷四十五 第 18a 页
营舍之门有鬻酒肴则逐去士卒有服缯帛者则
笞责之异时被甲铠冒风霜攻苦服劳无不一当
百今营卒骄堕临敌无勇此殆素所资用之过也
旧例三年转员谓之落权正授虽未能易此制即
不必一例使为总管钤辖宜于其间择有才勇可
任将帅者授之又今之兵器多名诡状制造不精
不适于用虚费民力宜按八阵之法依五兵之用
以时教习使启殿有次序左右有形势前后相附
上下相援令之曰失一队长则斩一队何虑众不
为用乎其四曰制戎狄今戎狄荡然与中国通北方
卷四十五 第 18b 页
诸国则臣契丹其西诸国则臣元昊而二虏合从
有掎角中国之势就使西戎来服不免与之重贿
是朝廷岁遗二虏不可胜计古之备边西则金城
上郡北则云中雁门今自沧之秦绵亘数千里非
有山海峻深之阻独恃州县镇戍尔凡岁所供赡
又不下数千万以天下岁入之数才可取足而一
谷不熟则或至狼狈也契丹近岁兼用燕人治国
建官一同中夏昊贼据河南列郡而行赏罚善于
用人此中国之患也宜度西域诸国如沙州唂厮
明珠灭藏之族近北如黑水女真高丽新罗之属
卷四十五 第 19a 页
旧通中国今为二虏隔绝可募人往使诱之来朝
如此则二虏必憾憾则为备备则势分此中国之
利也其五曰绥蕃部属户者边垂之屏翰也如延
有金明府有丰州皆戎人内附之地朝廷恩威不
立抚驭乖方比为疆虏胁从而塞上诸州藐焉孤
垒蕃部既坏土兵亦衰恐未有破虏之期请令陜
西诸路缘边知州军皆带安抚蕃部之名多设方
略务在招集财赋法令得以自专择其族盛而有
劳者以为酋帅如河东折氏高氏之比庶可为吾
籓篱之固其六曰明探候古者守疆封出师旅居
卷四十五 第 19b 页
则有行人觇国战则有前茅虑无其审谨若此
太祖命李汉超镇閞南马仁瑀守瀛州韩令坤镇
常山贺惟忠守易州何继筠领棣州郭进控西山
武守琪戍晋阳李谦溥守庆州董遵诲屯环州王
彦升守原州冯继业镇灵武筦榷之利悉辅军中
仍听贸易而免其征税许募勇士以为爪牙故边
臣富于财得养死力为间谍夷狄情状无不预知
二十年间无西北之忧善用将帅精于觇候之所
致也今西鄙刺事者所遗不过钱数千略涉境土
盗听传言塞命而已故虏情贼状与夫山川道路
卷四十五 第 20a 页
险易之利势绝而莫通夫蹈不测之戎入万死之
地觇伺微密探索机会非有重赂厚赏孰肯自效
乎愿监 艺祖任将帅之制边城财用一切委之
专使养勇士为爪牙而临战自卫无杀将之辱募
死力为觇候而望敌知来免陷兵之耻也
    请继上奏封细陈事理 文 彦博
臣读唐史见白居易为翰林学士因事进谏谏语
甚切直宪宗不悦谓宰相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
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极难柰绛对曰居
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大小而必言者盖酬
卷四十五 第 20b 页
陛下拔擢耳 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
之言宪宗曰卿言是也由是言多听纳臣以居易
被宪宗拔擢才为学士能尽忠极谏以报恩遇而
况臣非才寒进孤立无党独蒙 陛下误听特力
拔擢位至宰相犬马之诚坚于报主然自待罪两
府已逾二年略无谋猷上裨神圣虽则日奉天颜
常亲黼座所奏覆者率多冗细事务常程文书徒
烦睿听无益治体以此为宰相职业真所谓素飧
尸禄龊龊小谨而已岂陈平所谓宰相者上佐天
子理阴阳顺四时外镇抚四夷使卿大夫各得任
卷四十五 第 21a 页
其职之义乎房乔杜如晦唐之贤相太宗犹常责
之曰公为宰相当须开耳目求访贤哲有武艺谋
略才堪抚众者任其边事有经明德脩立性明悟
者任以侍臣有明干清悫处事公平者任以剧务
有学通古今识达政术者任以治人此乃宰相之
裨益也比闻听受词讼日不暇给安能助朕求贤
哉斯言之责诚为至当臣每侍丹衷累闻德音常
以求贤致治为切务推诚纳谏为至德臣愚不能
上副圣意而 陛下至仁未忍以大议责臣而臣
独不内愧于心乎臣复自念性本朴忠言多蹇拙
卷四十五 第 21b 页
幸得进对咫尺天威凡所敷陈或未详尽臣尝观
唐宰相赵憬奏章欲上疏论事其略曰稽颡丹陛
仰对宸严蹇讷易穷遽数难辩理详则尘渎颇甚
言略则利害不分窃闻正观开元之际宰辅论事
或多上书所冀获尽情理时 德宗嘉纳之今臣
之愚犹憬之志此后有面陈口奏顷刻之间或蹇
讷有所未尽事理有所未周即欲继上奏对细陈
理道上裨睿圣访纳之勤下尽微臣区区之蕴固
不敢妄陈偏见亦不乞留中不出惟冀圣慈特赐
详择 皇朝文鉴卷第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