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存斋集卷之十九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x 页
存斋集卷之十九
 杂著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02H 页
政弦新谱
  学校(以下设弊)
列邑学校儒生。只以门地选入。故门地高显者。虽无学悖乱。皆得入焉。卑微者。虽学行俱全。不得入焉。其所谓青衿之士。不能通一经一书。固不足言。而甚者未尝读千字文。甚者或游荡酒色。甚者或淫恶妖悖。虽科艺之学。其粗通方向者。盖不能十之一。而有学业行义者。又十郡无一人矣。及其终也。甚至于执纲受贿赂以济其私。鄙夫之希觊拔身者。遂攘臂而超入。其门地之选。又已蔑如矣。于是乡曲间顽愚无耻好闹贪啬之人。遂以庠序为薮为窟。联朋挈俦。胁交瞬从。因以充口腹之欲。因以报恩怨之私。今日入乡校。明日走书院。什伍为群。迭奔竞突。途揖巷议。有若许大事不能已者然。侵虐校仆。勒立威权。今朝杀鸡烹狗。明朝作糕击鲜。腥俎饐豆。狼藉斋房。而醉谐淫谑。喧轰于明伦复性之堂。遂互相排戛。迭售险猜。罚目通章。日无虚时。为鹰为狗。方雉方兔。于是士夫家自好者耻之而不与焉。秀才辈自修者苦之而不往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02L 页
焉。当其释菜之际。俯伏兴拜。不中礼节。牲醴粢果。俱不蠲洁。而未尝以为异也。只以觅膰肉以疗蔬肠。窃烛跋以媚子女为能事。而其趋走献酌于五圣之位者。亦未尝知文宣王之为孔夫子也。至若经阁所庋经史。雨漏虫污。漫不知为何物。而房冷则藉之以为席。体疲则支之以为枕。太半为校仆辈裹肉之纸矣。甚者赌博投钱。甚者纳妓斋房。甚者为斗鬨所激。数间明伦之堂。遂为议不入之地。而有满庭秋草寂无人者矣。盖上自太学下至列邑。大抵皆然。而官师恬不为怪焉。呜呼。国家首善造士之地。若是其坏乱。而其所谓虚文者。亦未能具焉。乌可望成教厉俗。以鸣王国之化也哉。
  贡举
凡以文词取士。已非上古之法。而世季俗末。士习尤为轻薄。于其所谓文词。又不能实用其力。徒以月露吟哢。为世间之能事。骄肆矜傲。甘为卢骆之罪人。以此而贡于乡。以此而承君之官。其乱人国而败民俗。已无足怪也。何况近世以来。其轻薄骄傲者。又变而为顽愚昏庸。而丧廉没耻。义理扫地。进修之志日堕。无厌之欲日长。幼而失学。目不识丁。长益浮靡。妄图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03H 页
荣贵。载贿苞货。奔走京乡。缔交官长。属托权贵。吮痈于元载。舐痔于似道。恿善贾之钱而拍肩于马前之苍头。翘青云之袖而瞬眉于屏后之粉黛。于是其所谓主司者。才见数十金钱财。遂忘四百年王章。才见一二人私简。遂忘四百年国恩。及其知举之日。其所吃者。吾君之宠禄也。其所坐者。吾君之宠筵也。其肘后金章。手里彤管。何莫非吾君之隆恩殊渥也。而独其考取吾君之士。如无所事焉。和睡和醉。只索句头之隐语。但觅纸上之暗表。房具于邑妓。脚价于家奴。于是甲乙长榜。苟非闾巷愚富之子。必是阀阅奔竞之儿。十个五双。几何其能读松坞史第一卷乎。于是穷寒措大习文写字。开肆于棘围之傍。上下其价而贩卖之。噫。世道颓弊。一至于此哉。至若京洛绮纨子弟。则其秀眼清眉。非不是丰然好个儿子也。而膏粱腐其肚。酒色淫其性。年几十四五。犹是乳臭啼痕。而痰癖风痹又从而乘之。此辈何尝读一卷书三十遍也哉。只以小少敏颖。剽窃闻见。吟风咏月。谩称唐人体宋人体。赫蹄胡草。谬学苏眉山赵松雪。及至礼闱有事之日。则以山芎曲麦。暗换执事之充耳。玳簪珠履。勒赌穷乡之觚牍。兔窟于芹宫。狐裘于锦标。俄见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03L 页
通籍玉署。分符方面。尽是恋阿母之奶。而索梨栗于门东者也。此类既知富贵为渠家所自任意。则吾君罔极之恩。何曾念到于醉梦里也耶。当时勋旧世家因得计于朽株之易蠹。公然肆行。腼不知愧。日弛月替。以至于全榜几人。竟无一人以公道得者。甚至于预卖科题。唤价通衢。则向所谓文词者。犹不尽其道。而亦以至于无之矣。乌可望王国克生。而致君民于尧舜也哉。
  用人
凡以阀阅官人。已非先王之制。而我国则其弊尤甚。出身之初。已格以分馆。勘其仕路。门地卑下者。虽伊吕之器管乐之才。不得叙论经之列。家世高显者。虽阘茸之材愚呆之流。辄使据台鼎之位。是以膏粱子弟。幼习傲惰。长益轻浮。只知轻暖之可以安身。而不知稼穑之艰难。只知宝货之可以利己。而不知闾巷之怨咨。粉屏歌帷。浑忘国事之靡监。高台突厦。浑忘民虞之孔棘。至其位登台列则只患权柄之或失。职在铨司则只恐苞苴之不丰。谏院宪台则(疑缺)只是倾轧之章。要津清路则经营只是门户之计。观其流水游龙。横骛紫陌。簪绂之光。焜耀闾里。而其数仞之堂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04H 页
方丈之食。侍妾数百人。从者数百人。丝毫莫非国恩。而彼辈固以为渠家所固有。故未尝念到于委质报效之义。问其家则乔木也。问其位则柱石也。已是击壤而歌之矣。吁可痛矣。若其地卑者。希觊零官。营求残禄。有才不得施。有策不得陈。虽或有奇伟唐突之士。已为立仗之鸣马矣。亦将救命之不暇。安敢为国事哉。且夫两铨三司入伯。俱为计仕沿历之官。故为两铨者汲汲于济姻旧总货赂。而俄以例罢则已自处以一品台监而窃觊鼎席矣。为三司者汲汲于交讦夺报恩怨。而俄以例罢则已自处以银玉清望而慢弄朝廷矣。至于方伯则吾未知其所任者何事。而今只为侈一身营家产之一大好名位。方其在营也。日夜经为者。只是钱谷之息利而已。若其按风布政之事则初不经意。信手了当。及其考课则虽赃污昏酷。一姻二旧三贿四阀。而几州几府。考皆上上矣。只以武官地微者数人。快施下考。猛示公道。而初不问其政之善恶也。及其巡宣之际则只视其酱味甘沉菜好而褒奖昏污。只视其妓不美筵不华而督过循良。其民事之艰难。风化之得失。漫不知何事。而只以双轿大盖。誇示大男儿风采于市童辈。才已还营。钱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04L 页
亦盈车。俄以例罢则已备得几处好田庄而阶亦进于一品矣。况暗行御史之设。尤是无谓。无异于以猫守猫。其不几于失肉之尤多也乎。且夫科目取人。已是末务。而膏粱子弟顽愚失学。又不及于是选。则遂巧做荐目。称以南行。历典州郡。遍试台省。若使其人诚有贤能。固善矣。彼粉儿绮孩。何曾知食是夫耕。衣是妇织乎。大抵诸般弊源。皆出于阀阅世官。噫。版筑饭牛。亦自有王伯之佐。吾未见王谢之门。世生安导也。父为吏部则韩昶亦可做清宦。父为牛医则黄宪犹不厕名流。乌可望九德咸事而成辅理之化也哉。
  
郡县
东国地形险隘。山多野小。虽地方百里。其村闾之居田畴之辟。不及中原三十里之地。而今画以为郡县者。或不能方二十里。其民户田结之数。不足以当大州之一坊。而邑倅之迎送。衙卒之供顿。使客之支待。方物之进供。乡所胥吏之稍食。各具名色。依例责出。民力之凋残。势固然也。是以大邑则民力舒而其弊多隐蔽解弛。小邑则民力竭而其弊为刻促稠叠。隐蔽则风化不遍。刻促则人心怨离。是则弊生于小而大邑之弊。亦因是而起焉矣。且经界不圆均。或一边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05H 页
则不能四五里。而一边则馀百数里者有之。或付于邻邑则道里便顺。付于本邑则踰高山大川者有之。是岂先王均邦国而纾民力。因山川而定经界之意也哉。
  官职
若稽姬周建官之数。已倍于夏商。而六官之属。亦不过三百六十。自此以后。世愈降而官愈繁。政愈衰而职愈众。(如唐贞观时。文武官不满二千。而开元末增至一万六千。自此渐增。以至于皇明则两京之官。殆倍于是矣。)若夫东国则土地人民。本不及中国之一州。而建官则已倍于姬周矣。太半冗员。十日无一事。一月无一政。坐糜廪食。閒费餐钱。强分职司。烦立府寺。其胥吏之游食者。因此而又益众矣。京官则或一人之所优治而至有大小十馀员之官。外官则或一人之所优任而至有大小四五员之职。既有是职。人各营私。则国何不寙且乏。而民何不穷且盗也。○监兵营之裨将军官。州府之座首别监。皆是任公事者。而不列于官职之数。故人之自好者皆耻为之。而惟是地微逃役者。狡猾喜事者。贫穷无依者。褫入而竞进焉。为恶无近罚。为善无后名。且一经此任。其子孙世为累族。士大夫耻与之为列。以是而责其尽心于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05L 页
公事也亦难矣。是以居是任者。必皆自处以名流之罪人。而只为苟营衣食之计。其贪叨罔利。伤风乱政者。亦无足怪也已。况乡曲杂类。缔交京洛。干谒权贵。则其所谓秉国匀而操国衡者。利其苞苴。属托官长。遂使顽交无耻之类。冒居风宪之堂。恣行胸臆。莫敢谁何。噫。为国事者固当随弊通变。而今又从而乱之。无乃吾君四百年世禄之恩。反不及于细民夜苞之多情耶。
  田制
东国田野极窄。今以户额。准于田结。则一户不能当一结。而况户帐之见漏。又是十二三者乎。然而田它无制。豪富者或缘数百结而多多益办。则富益侈而贫益穷。势固然也。富者多藏厚积。竞奢犯分。贫者不堪租徭。流离死亡。此岂先王均田制产之意哉。
  奴婢
我国奴婢之制。无有定限。豪富者或畜数千口。而勒庇良役。作势乡曲。贫穷者或无应门之僮。柴水难给。至若公贱则其政尤为纷扰。每推刷之际。刻刑酷罚。残虐生民。滥及良家。且若私贱之推赎则其压良之弊。已无足言。而其挟官怙势。称以遗漏而叠赎。称以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06H 页
膳物而别徵。称以旧主而渎侵。称以花名异同。年月差违而累兴词讼。巧立名目。百方侵渔。椎肤剥髓。罔有纪极。一齿贱案。百世贻祸。此岂先王一视同仁之义哉。
  军制
我国用荫之法甚无谓。或以一世官爵荫及百世。或以罗丽士族荫遗今日。皆游食。遂并庇孽子户仆。未尝一尺布一粒米以裨国家。此前古所无之谬规也。大抵举一国民户。尽为军保。其兵力固难制南北强寇。况用荫之法既滥。图颐之弊层生。其一。或一世登科略践仕路则自其子孙虽贱子贱孙。咸称两班。其二。常民之稍有家产。希觊发身者。性稍俊迈。缔交两班者。皆耻为军保。其三。豪势之家。胁勒官吏。庇其奴婢。虽放役者。一人签丁。遽以为耻。于是顽民猾汉。相与依归。为逋逃主。其四。州府驿镇之吏额失制。寅缘滥冒。其五。各营之将官无制。纳钱托名。在家闲游。其六。僧无度牒。任意出家。其为僧者。犹有寺刹诸般之役。其为婆塞者。逋亡无赖之类。啸聚影从。云撩雾屯。太半作盗贼。其七。书院祠宇太多。滥签院生差备。其八。氏族不明。冒称功臣后裔。其九。士夫之顽愚嗜利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06L 页
者。称以修谱。刊印其父祖名字。放卖于曲巷富氓。凡狡猾多钱者。今日上京洛。买得一卷好谱。则明日入城府。颐下一门军役。其十。乡曲狡谲者。或挟术法。或赍钱贿。游缔京华。干冒乡任。其十一。富店饶村。与吏辈作契防。凡此数条。皆为痼弊。其馀存而作军伍者。盖不能十之四五。而就其中又除收布良役。则为正军结伍者。又不能十之一二。太半是流残丐乞逋亡老弱。手不知擎弓。力不能举枪。又太半是虚名。而点考操鍊之际。临时勒充。或监色以钱雇立。或胥吏换服点名。至有一人应四五名者。凡为官长者。非不知此弊。而亦恬不为怪。噫。脱有缓急。将何以应变欤。大凡军额。无论束伍收布。其饶实者半皆图颐。其签案者半皆虚名。甚者或有以鸡狗之名谬疤者。诚极寒心。此将奈何。至于京中都监所养。是待变之卒。而今都试时。亦以一人应三四名者有之。其中遍能诸技者盖寡矣。辇毂之下尚如此。则遐方下邑。亦足何言。至如边方镇堡则军政尤乱。虚实相反。镇堡之单弱。本不足以捍御。而其弛废又如此。可胜痛哉。○列邑军器。是何等重物。而节度使及守宰。等閒放弃。为监色任意偷弄。弓矢之精劲者。鸟铳之精好者。火药之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07H 页
燖炼者。皆受赂换出。其所存皆寙弓枉矢。至有无穴铳无镞矢。其火药则都是尘土而已。铅丸则又是空簿而已。刀枪剑戟则铅钝绣涩。无一可用。至于习操时。束伍所赍军器。则尤为钝废。至有无筋之弓。竹镞之矢。甚者至有木剑。其所谓大将中军者。非不知之。而恬不为怪。其流之弊。将至于何等界也。且习操时犒军之物。太半攘窃。每人不过一杯酒而酸不堪饮。不过一圆饼而饐不堪食。不过一脔肉而败不堪啖。甚者或称乾犒军。而只以十馀分钱成㨾而已。试射时赏布。亦太半攘窃。而只以十数匹木。依例而已。其试阵之时则只委都执事指挥。而其所谓大将则漫不知何者是方圆。何者是风云。而旗坛绣幕。听军乐拥幼艾而已。至如骑士之军马则半是临时雇立。半是二三齿生马。合数郡之别队。未尝有实马一匹。而官长亦置之不问之域。噫。我国家轸念于武备者。果何如也。内而设五卫。外而置镇于各邑。皆是我 祖宗密勿之远虑。而为今日之臣子者。縻 祖宗之好爵。食 祖宗之宠禄。以奉其妻妾。以大其门户。而独不欲发一虑经一念。以为卫 祖宗宗社之地。彼入黄阁据鼎席者。其或有思也否。阃外武夫之拥节旄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07L 页
行呼唱而已者。吾不暇深诛云尔。
  武选
近日武选。尤无纪律。其科时用私之弊。不一而足。其一。多钱者。手不知操弓而货善射者代之。目不知武书而赂善讲者代之。其二。閒良多出。空名户口。铸虚名以书填。而或一人挂十馀单子。以期于必中。其三。赂差备官。图得虚中正两。其四。赂拾箭军。换矢换革。其五。贫穷者得第而唱榜之后。放卖于富人。则赌之者遂高下其价。取其红牌。并与其父名而买。此馀诡怪之弊。有难枚举。为达官者不惟不禁。又从助之。(如武经讲则没数先容一榜。无一人公道。)噫。以此取武。将以之防边乎。将以之主阃乎。且若势家子弟或愚矇失学。而体稍肥健则谬奖以将才。遂与劝武出身。而优通仕路。历试阃外。噫。此辈皆以文学家世。既不能自成其名。则其人固可知也。长干大肚。只得善饭而已。何曾识得万人敌乎。大抵膏粱子弟。略有知识。依㨾诗赋。则阐之以文选。稍有膂力。愚钝无文。则荐之以武格。薄肉瘦骨。不文不武。则进之以隐逸。竟无一人不得列王官者。是何肉食之门。世世才俊之多也。此近世科举既烦数。而武额因冗杂。人才得一张红牌。便皆希望好爵。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08H 页
而武弁既非时尚所重。铨司亦必须人事物。半世京洛。荡败家庄。妻子冻馁。笑侮丛萃。而其得与九品官六品禄者。盖百不能一二。遂腹诽眦谤。怨恨彻天。初不若不与之出身。而使得为耕凿之民之为愈也。此岂所谓无一夫不得之政也哉。
  漕运
我国海运之路。湖南则不过顺风四日程。岭南则不过六日程。其中间虽或有逆港险津。而随势候风。渐次以进。则湖南之船大约十六七日可到京江。岭南则未满三十日亦可达。而万无覆败之理。虽或遇盲风逆浪。海天时候。沙工亦可预占而依泊。虽有不虞之败。亦百之一耳。然而近年以来。两南之船。每年告败者殆过半。盖国初之法。以各邑座首领船。而今则不然。或以贫儒上京者。或以閒良游京者。或以猾吏有事于京司者。或以穷寒之要得税监米者。皆因请嘱。任意差出。此辈既无为公之心。只赌侥倖之利。故与格军同心作挐。百弊俱生。其一。船人图避守令之私载及例添枪柄木青大竹等物。行赂于乡所及船代将。遂尽费其格军粮。既发之后。一船几人。皆取食于装米。而酿酒群饮。击鲜取饱。狼藉糜费。才过十馀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08L 页
日。自度其必不准于上纳。则遂窃分其米。只载空石而故破之。其二。京江船人以势家书尺。胁要沿海官长。赌载税米。而既发之后。或转粜他道。或中道窃攘而告破之后。亦依势免罪则故破之。其三。海站点船时。例行情赂于津吏。所费渐多。上纳不准则故破之。其四。京江船人以朽败之船。怙势胁载。既发之后。自度不能达则故破之。其五。官长及吏属受船人赂物。颐免大船。而重载于小船。则自度其不能达而故破之。其六。官长或能念民艰难。精其斛槩。则船人嫌其无格外偷食之利而故破之。其七。破船船人所到官。虽依例囚禁。而船人赂之以所盗之半则皆为原赦。利重而刑轻。故无所忌惮而故破之。其八。船人窃出装米。例于船上酿酒。而日夜泥醉。或不知风起水沉而遂致沦没。其九。格军之粮既尽于行赂。而所偷自不能不多则恐其不准于上纳。不敢迟待风候。而冀其侥倖。排日趱进。遂遭风浪。九弊既具。破船无岁无之。税米再徵之弊。遂因此而叠起。其一。农民之纳税。罄其瓶罂。称贷而益之者十之五六。而及其再徵则荡败家产。至于流离者。殆十之八九。其二。船人虽不至于故破。其盗费既多。不准于京仓。则称以缩米。滥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09H 页
张虚觓(一作斛)。而赂得仓曹帖文。到付本邑。分徵于民。其三。船人既不故破则所利不多。遂虚称有缩。赂得帖文。以赌白地罔民之利。其四。两南之斛子。比之京仓觓(一作斛)子。本加其转耗之数。大约加入可一斗五升。则虽使船人略有所偷。本无不准之理。而格粮既尽于行赂。盘缠专靠于装米。是以捧税时。船人例赂监色。要必滥捧。而其所谓都沙工者。自检注觓(一作斛)。泛扫其槩。病氓残农。顿足旁观。搔首吞声。其监色恝尔无悯。而虽令宰亦怯于上纳之有缩。不敢谁何。其五。两南之船虽大船。其新造之备。不过二三百。而放卖于京江则价几至三倍。是以船人例多因此图利。而遂谬称上纳不准。卖船而益之。欺罔仓曹。图出缩米帖文。其六。船人或不能虚张觓(一作斛)缩。则又谬称以米色不好。改舂而纳之。遂徵其改舂缩。凡诸弊端。不一而足。其终则都归于剥民。曲巷穷民。一年所佃。虽上农不过三十斗地。而三时作劳。粒粒皆辛。秋场所收。虽上田不过七十石。以此而纳两税。偿仓籴。衣食入口。接对宾客。偿农债备农器。奉祭祀经婚娶。服良役者纳良布。服贱役者输贱贡。又周应监兵营及本邑诸仓主人及乡所面正都将里将松监户吏书员路监及六房诸吏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09L 页
等人。四时情赂。则其储存者几何。明年播种之资。已不暇论。而其能免转死沟壑者。盖十不能五六。而又重以再徵之税。则毒吏临门。朱牌火速。系绁耄倪。榜掠迫身。遂质妻卖子。以助船人之灿灿其服。则为人上者亦可以知所恤矣。大抵列邑装漕以地土船者其弊十之四。以京江船者其弊十之九。而京江船人皆是大家之户奴。又是纳赂于大家之私房者也。数帖短简。钳胁令长。其势固不得不为之副应。况驳章下考。如响斯至者乎。夫船人纳嘱请漕则其弄窃之弊。不言可知。而其为大官者竟无一人觉悟。噫。其果不知之耶。况船人故破者。例必周罗行赂。图免罪偿。而岁久入蠲。则农民之见剥。亦不足言。而国家之内罄。将何以救之欤。其尤可骇惋者。破船拯米。是固不可食者。而其分给水站居民之时。吏辈又太半窃攘。为酒为糕。以为弄啜胡吃之资。民之当纳正米一斗者。所分拯米恒不满一升。噫。其无用之物。犹嫌其无所用手。则有用之物从可知矣。呜呼。满朝所颁之禄。其果非漕船所输之米欤。国禄之外。既自有私赂之可以侈口腹而奉妻妾者。则其秦瘠于国家之乏也。亦无足怪矣。 国法既令地土船漕运则船人本不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10H 页
敢图免。而所在之邑或不能逐年分番。以次发遣。一年所装。当用若干船。而境内诸船一并催令。待其情赂之多小而进退之。其大船则以富得免。而所备亦不些。小船则以贫当行。而难任其重载。大小相戛。情价愈高。猾吏因以得计。侵责罔有纪极。遂俱不堪命。移就邻邑。乃至有一邑无船户。虽欲不载于京江船。不可得者。诚可痛矣。
  粜籴
列邑粜籴之谷。其初则为生民助不给之资。而子谷一升。固非有剥于民者也。今时则民生之害。莫有大于此者。盖民间官谷斗子。例入准印升一十有三。而以此斗十五作一觓(一作斛)。输之于仓。则其色吏剩器而取色。库吏剿槩而取落。作石之后。又罅窃之筒注之。杂以尘沙而换出之。其分给之时。盖不过火印十馀斗。其甚者或不过七八斗。其杂以尘沙者。又非可食之谷。及其还偿则又依例纳官斗十五。并耗而准之。此其为害者一也。开仓之际。猾吏因缘偷出。多者或一年三四百石。至于六房之小吏皂儓。吏辈之姻族。仓底之悍胥。无不私窃。而小不下十数石。皆拣出精好。只留其秏秕者以分民人。此其为害者二也。吏辈偷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10L 页
食者。当还纳之日。则周行闾里。或丐贷或诱胁。收取其箕头秕壳。依数入库。而其后开仓则又以是分之于民。而责捧精实者。此其为害者三也。留库之谷。吏辈偷其新而留其陈。以至于秏朽不堪食。然后勒分民人。则大率一斗谷得烂米一升。此其为害者四也。还籴之时。贫民之无谷者。远坊之难输者。多以钱防纳。而吏辈并计其脚价而取之。收聚秋场秕壳。仓中残落以充纳之。此其为害者五也。吏辈偷食。既自不小。而又不及期准价。只刻捧于民人。椎肤剥髓。剋期括敛。又从而再窃之。月添岁增。多者或至七八千石。小不下三四百。诸仓文簿太半虚套。及至凶岁设赈。则吏辈多付虚户。先取其精好者。寒民穷氓。削其成册。减其口数。蠲其斗数。才给一二等。仓已告罄。此其为害者六也。或有贤明令宰。束吏督捧。则勒丐富氓。分徵族里。其贻祸甚阔。而甚者至于图罢其倅。此其为害者七也。吏辈逋负者。例必瞒恳官长。把得好任。因缘作奸。此其为害者八也。粜谷之略略分给。其初则欲使民支食之意也。而今一等所给。不过四五斗或一二斗。而计除一觓(一作斛)耗缩则其所谓五斗。不过三斗。远民赍两日三时粮。费农时两日力。只得秕谷数斗。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11H 页
得不补失。其一二斗者则不足于粮赍之数。又益之以假贷。其佣奴雇仆。又胡费于道路饼草之价。而开仓既频。吏辈则又喜偷窃之多路。此其为害者九也。自乡所及吏辈以至面任。恣意偷食。或乘时贩转。至买田土成家计。而当还纳之时则挟其公任之势。胁诱小民。收取钱谷。从空贩纳。民不副应者。官厄随至。故所在莫敢阻拒。不胜其苦。此其为害者十也。列邑粜籴太多。监兵营统营秏谷几至累千万。或十室之邑。积籴累万石。一户一年所分。或逾六七十石。田家一年耕作。倾瓶罂空杼轴。又重之以称贷。纳之官仓。秏其半而食之。此其为害者十一也。各营秏谷作钱时。营门勘定以一觓(一作斛)几钱。则仓吏加其钱而出之于仓胥。仓胥又加其钱而出之于民。穷民只因饥火之迫身。不暇问钱之高下。则吏辈坐收不赀之利。此其为害者十一也。闾里猾氓缔交仓吏。偷出乱费。而还纳之时则无计可偿。或囚或逃。贻祸于族里。此其为害者十三也。诸般弊端。有难枚举。民之流离怨咨。太半由是。国家粜籴之初。岂知末流之弊。如此之甚也。畿湖贫寒士夫家。挟势请嘱。滥食格外粜谷。积年。逋负。其弊有甚于猾吏。令宰有或徵督则论罢随至。此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11L 页
则游食怙侈之馀习。其弊将至于国不为国。亦将奈何。
  宫屯
我国田野既窄。民产甚穷。诸般上供。虽总于一。犹患其繁。而今间之以宫屯宫结。别置导掌。别置监色。布罗民间。挟势作挐。复结则折取其富实。监屯则虐肆其侵渔。且隐匿垦屯。太半私窃。至于诸岛之收税则其谷物木花鱼藿之属。收之于民者。不为不多。而其上入于宫家者。盖十之一耳。营私剥民之害。有甚于州府之吏。且如京中各衙门屯田之弊。亦与此同。取十于民。纳一于公。夫带公职而无私利者。固未之有也。州府常任之有司。已不堪其烦。而今又重之以格外几人。使各营其私家。此岂非所谓食之众耶。宜其国益贫而民益穷也。
  田结
我国量田分等作结之法。诚至矣尽矣。而亦因有司之循私。多有大小沃硗之相浑。其弊不为不大。而至若陈田川沙杂颐则其蒙弊尤甚。虽募耕之令岁降。而杂颐之田有增无减。其弊之流。将至于何也。盖列邑田结。皆使书员勘鍊。而其初差出书员时。都书员请嘱于官家。行赂于首吏。然后得差。而属员则又纳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12H 页
赂于都书员。各视其坊面之大小饶瘠。上下其价。既差之后。磨勘灾结于监营时。各员又合聚情债。先容于营门。然后得勘其前后所费。大抵俱不减百金。是则自上教之道也。于是成川于山陂。浦落于高原。换田畴而付灾。铸虚名而作结。受赂于富民而以实为灾。受赂于养户而抄实作夫。胁诱愚氓。预收防钱。而更徵其米。分利监官。纳私豪势而固济其慝。于是上自乡官以至六房诸吏及书员三族及各仓主人及面官约正里胥劝农等人。皆得私结。多则逾于百结。小不下一二结。其巧计好谋。兔窟鼠穴。虽以韩赵为宰。难覈其奸伪。召杜为吏。难究其惠化。何况罔国饕利之徒。才得专城。先以田结为利己之别藏。上司所划灾结之数。私自玩弄。不令民知。奸吏辈看望颜色。恣用手段。太守窃钩。吏盗其牛。一宰食百。国失其万。是以吏辈例于岁首。排得书员之任。则自其日酒食鱼肉衣服器用。卒然丰美。任意花使。若都书员则熙皞一室。旁及三族。以至明春结裹之后。家产成就之大小。又继手法之𤄃狭。故谚数素封。必称都书员。通一国而率之。田结之入于国者。盖不过十之五六。凡自庙堂。以至布政及令长。非不知此弊之至于斯。而如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12L 页
欲防塞则其如自己之陇断埋没何哉。
  救弊
三代之制。非不可行于今也。但人自不行耳。然成康之殁。制度已乖。末至于春秋以后。终不能仿其万一者。盖已三千年矣。有宋诸贤。为酌古通今之制。而亦为草野之公言而已。世遂以谈三代者为迂曲。诚未知果迂曲乎哉。人君诚能为三代之君。其安乐富贵。豫大声名。可谓无量。而古今几千皇王。无一人悟此者。果是天数也。天不生是君。则虽孔孟奈何。程朱奈何。非特三代不可复。两汉亦不可复。其如天何哉。且如汉廷之臣。皆是董仲舒。武帝虽欲不为谊辟。不可得。而天生百孙弘千少翁以误之。宋朝之儒皆程明道。宋帝虽欲不为哲后不可得。而天生百安石千章惇以戏之。乃若萧曹魏丙王李韩范之辈。是亦天生近可之人。依戴近可之君。以做少康之治。以息暂时之民而已。若使此辈忒守古训。非尧舜不陈。非周官不议。言不用则纳履而去。当时之君。万无悔悟召还之理。而少康之治亦不能做矣。然则非无三代之制也。但无三代之君也。岂不惜哉。若使汉帝宋宗诚悟三代之为可乐。当时亦必有万董傅千程子。然则非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13H 页
天之生孙弘介甫也。盖无董傅明道之君也。呜呼惜哉。仲尼小管仲之器。然管仲之器小。故桓公能用之。若大则必不能用。桓公不过为湿朋宾胥无之君。而人不蒙免左之功矣。呜呼。果天乎抑人乎。其亦莫之奈何已。法久而弊。理之常也。然良法待人而行。及其弊也。人人可行。故愈久而愈行。见其愈行而以为当然则不能变通。不能变通则国亦随亡而已。今此救弊之说。初非三代。亦愧两汉。但就弊法之末而为彼善于此之规。本之则无也。本者何也。人主之心也。人主苟存欲治之诚心。举法之人斯至。而百工一得之虑。皆为济世医国之良策。九德咸事。不患无法矣。又何必用此区区陋哉。苟无是心。此亦不可行。与周官无异矣。虽然且条陈焉。
  学校
各邑建乡校。择邑中朝官敛退及生进中德行文学出众者一人为教授。以教生徒。每月朔设讲。大邑每朔三十人轮番。次邑二十人。小邑十人。各人三朔而遍。每人一年四讲。学规用白鹿洞规及栗谷隐屏学规。凡书院学规并同。生徒愿恒留校中者听。大邑无过十五人。次邑十人。小邑七人。亦轮番以遍。乡校守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13L 页
护户。大邑七十户。次邑五十户。小邑三十户。并除户丁役。教授给复三结。勿以其家结充给。并取公结收纳。以为教授岁禄。每朔别有俸钱。孟冬朔朝。生徒各献岁币木半匹。凡教授。邑宰皆待以宾礼。虽方伯巡到。勿令迎送。非有德行之过及自褫者。勿为轻递。大约一人以十年为限。若无可代者。虽三十年勿递。列邑各面设书院。择本面人生进及贡士中有德行者一人为训长。(若本面无人。择用他面人。)以教生徒。每月朔望设讲。恒留者大院十人小院七人。轮番如校。守护户大院四十户次院三十户。并除户丁役。训长给复一结五十卜。以为岁料。每朔有俸钱。孟冬朔币木十尺白纸一束。凡训长。官长勿差公任。非有德行之过及自褫者。勿轻递。以十年为限。无可代者。虽三十年亦可。凡以秀才升书院者。以院生升乡校者。皆执贽以见师长。(用雉及束脩。或白绵纸一束。或䌷二十尺或苧绵。)各院立祠。祀面中先辈德行名于国中者。虽未及大贤。为一道宗儒。曾受朝家褒典者及孝行卓异旌门者及死节明白受褒者。(此外不可轻许。)必闻朝家。收道议乡议。然后可祀。若无人则不必立祠。虽大贤杖屦乡外不许祀。从祀文庙者外勿赐额。(但死节明白者。亦为立祠于殉节之地。与其本乡叠额无妨。)凡祭馔腥牲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14H 页
香币外。皆院中自备。位次一庙之内。武西文东。或别立庙。文东武西。
乡校书院之傍。皆立武学。武学生轮次试射。如文士之规。并属于教授训长。其初升。并执贽如儒士。每季冬下旬。以黄笔或墨丁或纸束或膳物为岁献。不拘多少。
凡择教授。邑宰先廉访可合者。注拟几人。而就乡校谒文庙后。会乡人朝官生进贡士以上五十人以上(若未满五十人则并会乡人老成者。必满五十人以上。)于校舍。邑宰书所拟一人名。传视座中。然后以白黑棋各一授各人。使曹司一人持小盒。受各人棋子。泻之卓上计之。白多者入选。次次如之。(假如先简三人。用三人中多白。)择训长则邑宰就书院谒祠宇后。会一面人。受可否亦如之。(凡白黑相半者从白。)
 白黑棋可否。其事则不雅。其义则甚薄。然若非唐虞成康以上。不得不尔。至如选士之际。尤不得不尔。犹胜荆围场屋纳卷封名。甚至割封也。若风俗若前汉之初。守宰如龚黄以上。学官如洛闽大贤。何必用此陋制。待人以薄乎。呜呼惜哉。又有一种义理。宁失于不尽善。不为此苟简。其意则好矣。然在上者若无诚心于淑世成化。虽白黑棋。亦归文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14L 页
具。亦奈何奈何。
教授训长虽犯公罪。推问官吏不得拿入。待以可杀不可辱之义。其所成就生徒。多材德显著者。教授训长赏职擢用。其敛退难进者。就加崇秩。仍赐品禄。其道德隆重。为一国矜式者。秩至一二品亦可。且自古大都会。多出人才者。与峡海邑僻陋者有间。假如潮州成就赵德则虽一二人。亦当赏师长。可以随宜酌定。
乡校财谷。官家区划本钱或官屯。以为养士之资及教授月俸。书院财谷。各面收立本钱。或出殖或买土从宜。各面额外丁钱。收置书院。凡书院财谷。岁抄磨勘于官而已。官长不得引用。其主守下人。亦面中可否择定。吏辈不得干预。
  贡举
凡贡士之法。心行为上。经术次之。才能次之。文章次之。笔法射艺计数之类。以兼备为全材。
心行。自儿时已可观者。心术也。虽外有温恭谨饬之貌。其心术有执拗猜忮咈人之性者。终不得为吉人。得志则必乱政亡国。虽通经有才。决不可用。况其馀文章之类乎。是以自入书院时。已谨可否。严辨之。则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15H 页
人自知戒。亦可变化气质。庶几为并生之俗矣。
经术。不但以读书之多为贵。专取通解义理。玩赜旨趣。有自得之味者。以小学四书为先。次诗书礼经。(仪礼周礼家礼等书。)次周易春秋。(四传具。)并兼治洛闽诸书。此以上皆入讲课。其馀百家。只听博览。亦许讨论。
才能。轻巧捷给。机警小黠。皆乱人也。决不可用。专取心解通达。经理事物。虽未兼备。有偏长出众者亦可。其自矜者。无论大小。决不可用。
文章。论为首。策次之。表诰箴铭颂次之。序记次之。古诗次之。古词赋次之。今所谓经义书疑永不用。论题或一人是非若张良范增论。或一事是非若东莱博议。立论勿以奇异为主。但明其心术。处事合义与否。以平铺理胜为主。若诡激矫诬。务为异众者。文虽奇勿取。(诗赋虽曰无用。然亦可以观其性验其风俗。即先王陈诗采谣之遗制。故不可废也。)策题勿问虚谩无用。必问关于义理切于经纶之事。勿张皇没紧。对策勿尚虚头中头。其逐条每靠义理。辨别是非。专主设救弊。如前汉对策上书之体。
表诰皆开心达情之文。而欲巧其文。反漏实情者太半。况以项句钝锐缓急为拘。局促艰仄者。不足以尽其情。不足以感人心。凡文近体皆非。而表诰尤失其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15L 页
本。表必取前宋已上。诰则取前。箴铭序记。尚韩柳欧苏。诗赋尚唐宋古体。近世科体回八题及勒定句数多少者。决不可用。
经书义致。先儒注解烂熳无馀。虽名士敷泻。更无别义。若杜撰别义。非徒无用。亦害人心。况预定规式。必欲相似。安有如此而可解圣经者哉。无益之甚者。决不可用。
生徒幼时。各教之里塾。自十三岁至二十岁。能通四书二经以上者。升之书院。而会一面人。以白黑棋取心术可否。(虽童子。心术邪正已有公论。)入书院。(入院之后。累岁与人同处则猜刻狠愎之性渐见。)每岁孟春。训长会院生读法。复覈出猜忮害人及操身行事卑污者面责之。三年不悛者永出院。(若院生显有可出之迹。而训长徇私者。自官递训长。)每朔望。考讲所业书。置案记通不。试制述各体。(未必一人偏长。各制所长。若强为各体而芜拙者禁之。)考其善否。亦记讲案。然后以讲案授诸生。使各于自己名下作圈。微细事有犯于乡约者黑圈。无犯白圈。(虽人所不知之过。自念有愧者。黑其半圈。)显有人所共知之过而不自黑者众告之。告之而犹不自首者出院。既出而显有改过之实者还入。两入而三出。又年已三十者永出。每朔讲翌日试射。(或大帿。间月或小革。)亦记中否于讲案。春三月备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16H 页
乡射礼。秋九月行乡饮酒礼。年十八以上至三十能通四书五经者升之校。邑倅会乡老。取德行可否如例。经术制述虽皆准格。不合于德行可否则不许升。别簿录其名以待。其落于三度可否者黜院归农。至年二十五。讲述终未入格。又多黑圈者。落院归农。讲述虽未优等。其中有德行心术及才能为众所推服者。仍留院。年满四十。别荐为贡士。直赴进士试。监司更加廉察特启。每三年乡校选尤者。升之州如升校之规。自年二十五至四十。(四十未升州者落校。而能自修孝友笃及睦姻者别荐。老而日进者赐爵。)监司以升州生徒置籍。而岁岁详为廉察。记之名下。略分九等。至大比年。举第六等以上。(大邑名都取第五等以上。僻邑陋乡取八等以上。)大邑无过十二人。次邑无过七人。下邑二三人。咸聚监营。监司选其德望一等负省内重名者一人为宾。其次为介为三宾为众宾。具仪行乡饮礼。自翌日每日二十人抽栍入讲。四书四经洛闽书中并抽签临讲。使之各自讨论。监司领听优劣。圈点于籍中。察其举止轻躁。言论诡激。媚悦纳谄者黜之。讲义别卓异而容仪端重。言动可观者取之。既试讲。取入格者。以各体制述中三篇或四篇试之。取七等以上。不拘额数。明日行乡射礼。观其进退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16L 页
揖让之节。而以射中多少定次第。其力弱不及帿者射小革。分数同计。既试取书榜。贡之国学。谓之贡士。(每试士时。监司停公务一旬二旬。)
  贡士榜式(自乡升州榜式同)
 一等
姓名年岁。父名居住。邑守姓名。试射几分。 心行 经术 识见 局量 才能 文章 笔法 身干。
 二等
 三等
监司姓名押。
 
以八科注各名下。全备者为上。以至单一。而若非心行识见局量。馀科不得用单一。注以八科而必以射中为次第者。示之并用之贵。而以男子四方之志为荣也。若八科全而为射一等者。监司别启。其躁竞付势。交谒官长者。虽有八七科者。决勿取之。
贡士咸聚京师。分六所。以二品以上宰臣为座主。开座于庭西东面。郎官二人出门外。东西相向(乡以邑分。京以部分。)立。贡士分东西立。郎官揖。贡士答揖。三揖后郎官先入。分东西行。贡士随之。至庭各于其班重行西面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17H 页
立。无哗无倚。无簇立。无蹑后。其不如仪者。监察斥出之停举。立定再拜(有唱)见座主。各于班中转身东西相向立。行相揖礼。其周旋拜揖之际。有威仪可观者。监察置簿记其名。(考试后升一等。)试所预排坐席。贡士皆坐。贡士各带小童一名。赉试纸笔墨待门外。至是召入。各陪其主。座主出策问。对者勿拘迟速。各尽其才。试纸不糊名。收券除字号。日暮设庭燎。各坐皆燃烛。纳券者以次出。而其举动奔忙失操者停举。还出给试券。座主与副参官同议考批。尽三日详覈。第四日又开场如初。出论表箴铭题。(箴铭颂中一篇。表笺诏诰中一篇。)各以所长制纳。不许一人两题。又考批尽二日详覈。然后次其等第。取六等以上。合六所所取。大提学同三公两司官长再考。次其等第。甲科为及第。丙乙为进士。其乡榜注八科全材者在丙乙。升附甲科。心行才能局量识见四科中无一而在甲科。降丙科。出榜翌日。试射于泮宫。设乐备射礼。丙乙科多中者。即赏资通籍。甲科极中者。超当品除职。甲科不中者。毕射行罚酌如仪。(科后呼新来鬼服回刺之规。一切严革。)京中四学教授。以堂下官有人望者为之。每学教授各五人轮次。士大夫子弟十岁以上至十五岁。能通七书以上。分隶四学。每月朔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17L 页
会于学。行乡饮礼。望日行射礼。翌日抽签考讲。春夏一日无过三十人。冬秋无过十五人。轮次转签。一讲不再。(如讲于朔者不再望。)轮尽额数。周而复始。六月十二月。择日试制述。论策以下各体。既收券。限五日考批等第。取六等以上记于讲案。(犯科黜学之法。比乡学尤密。)年十六以上能通诸经。有德器分数优等而少墨圈。以秀士升大学。(将升白黑可否。如乡学而尤严。)
名下注。一清约二谦恭三德行四文章五才能六识见七厚重八爱人。右八科中。取四科以上。
每月司成。轮番逐日讲论。(生徒亦逐日定数轮番。)
月朔。大司成咸进诸生。抽签讲论。申以训诲。(每讲。诸生入签不过二十。而不入签皆环听。)月望。大司成试制述各体。使各呈所长。凡讲制时。司成以下官皆参助。及大比年。考讲述案优等。又取黑白可否。贡之礼围。如乡士。虽公卿子弟。不由进士。勿通仕籍。其勋亲嫡长在世禄之科。而不得进士。只授六品影职。死节嫡长不得进士者。授六品影职。给禄止其身。凡贡士免丁钱。进士并蠲户役。并止其身。
司成置六人。使一望轮次行功。每年六月七月十二月正月勿开讲。但令课读课制。每三月九月行射礼。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18H 页
京士榜下各注学教授及大司成名。
大司成司成皆久任。厚其俸廪。有教训成效者。因以加阶增禄。以至一二品亦可。大司成久劳有望者。直迁冢宰或卜相。以重成均之职。然必令既富方谷。然后可以久任。
凡升朝有异能殊功者。考其榜目。京则大司成司成。外则邑宰监司并赏爵。虽已死特赠。凡有罢软贪墨及他罪犯。大司成以下罚削。其贡举时挟私冒举。情状绽露者禁锢。但身死者勿追罪。
  武选
各邑乡校傍皆置武学。各坊书院之傍皆立射院。各里置射亭。子弟年十五以上至十八。有膂力身干魁伟。能通小学史略以上者。皆教之习射。自十八至二十五岁。择成材者。升之书院。而先取心行可否如儒生。训长每朔试射置簿。讲武书及白黑圈及有过黜院。并同儒生。又取白黑可否。升之乡校。教授四季朔试讲射置簿。大比年又取白黑可否。升之监司。监司又试讲射。贡之京师。谓之贡武。榜目如儒生。但注。一心行二器局三膂力四识见五身干六才艺七清谨八文笔全备为上。以至单一。而文笔不用单。若全备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18L 页
而武艺一等者别启。凡武学每乡饮射礼。与儒同参贡赋。咸聚京师。试取略如进士。试之规甲科为及第。乙丙科为武士。考八科升黜除职。并如进士亦同。射礼于泮宫。赏罚举主之法。并如文学。乡里每户皆蓄弓矢。俾七十以下。皆于农隙习射。每春秋行射礼。其胜者自社仓有赏格。
  用人
文武出身之初。以门地分馆院之法极无谓。但考贡榜所注。随材除拜。既至六品则京官六品以上官各举一人。略如唐时举代之规。外而监司守令各举一人。无问朝官文武生进。各注荐目。不拘门地。荐于朝。两铨置荐簿录之。每当注拟。取其荐多者备望。(京中则五人同荐。外方则五年连荐者为首。)而铨长又审其可合之职而用之。仕版皆悬荐主。凡有异能殊绩者。赏其荐主。犯罪者罚其荐主。铨曹为人择官。违材授职。以致瘝旷误事及犯贪赃者。其时官长削夺。○三公六卿三孤六贰两司长官大司成司成八监司并久任。皆以十年为期。议政判书以二十年或没身为期。吏兵户三曹尤不当数改。监司有殊绩而民颂惠政者。就以升秩。以至一品。如古者使相带平章侍中之规。守令皆以九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19H 页
年为期。连得上考者。就而加秩。郡邑无分内外美恶。皆文武交褫。虽边远镇堡。文荫武交递。有老亲者免瘴邑远郡外。文官无得择其美恶。凡文武官皆试治民。有声绩然后登庸。若汉家历试三辅八相之规。盖人虽贤智。不亲民事。则不识闾里疾苦。虽欲寅亮天功。终不可尽善也。官人以世。列于纣恶。讥其世卿。见于春秋。盖亡国乱政之弊源也。父子名臣。万古只四五家。祖孙名臣。仅计一二。而世主犹袭亡殷之迹。衰周之兆而不悟奈何。此一段非法制可救。将付之天运而已耶。武臣尤当历试镇堡。有声绩然后可升阃帅。况绮纨武弁。直任阃职。万万不可。
  郡县(坊里付)
中州侯国分土。犬牙相制。固有要害。而我东州县亦用此法。只为民弊。无益邦政。大者无过方百里。次七十里。小者无下五十里。审山川之界。度远近之势。皆令疆域圆全。大约治所居中其残隘小邑皆革之。约以五百户为一坊。大邑三十坊。小不下十坊。各邑皆以蓝田吕氏规设乡约。教授为乡先生。各面训长。为面都正。条约一依退栗增损规。
  官职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19L 页
京官正三品以下衙门。可合二合三者。并省之。正以下至参奉诸职各监寺不必俱置者。详度闲剧。或减半或太半。五军门千总以下至教练。并为阶资实职。给告身。每军门参用文章。文武皆大将自辟。(文并用生进。武并用出身。)计仕试材升迁。外官革都事营将。而营将以邑守兼。革察访而驿政各付本邑丞。境内驿非一者。分付主簿。每十邑择务閒官。为诸驿都会官。监牧官并以土人除授。(进士武士拟计仕升迁。)监兵营裨将。皆自辟名流。参用文武。而职名用唐晋参军长史之例。兵营千揔以下将官(列邑千把总哨官同)并同。而亦参用进士贡士有干局韬略者。并为乡官实职。以为登仕初阶。考课升迁。而以幕下得人多少。断主将贤否。主将贪赃。幕下久任者。永坐荐主。赏罚如例。仕籍皆注主将姓名如科榜。以主将贤否。亦断士望高下。列邑座首别监之号。皆改以丞主簿。为仕进初阶。并守令自辟。取治下人进士武士以上。并取营幕已经及朝官作散者。会邑人取白黑可否。差出材能清白有治绩者。邑中大小公议荐举。升朝职或外方。凡守令犯赃。久任丞簿同坐。丞簿得人。守令加阶。丞簿犯科。坐之如例。兵水使所在隶以郡县。而虞侯兼县监。虞侯并参用文武。边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20H 页
地佥使万户权管。并参用文武荫。三窠文荫未从武职者。不得为名流。士大夫家非文武并显。不得为名族。武臣专尚暴厉。乱杂无统及全不识字者。勿许三品实职及字牧之任。文臣罢软无才局者同。虽录勋荫。只授影职。凡乡官皆给代耕之禄如古制。
  田制
井田之制。东国决不可行。以结卜均分可矣。然以户总照田总则一户五十负犹不足。只以多不过定分数。实职二品以上二十结。六品以上十结。生进有荫以上六结。庶民工商僧尼。以货财居积为富。勿许滥买田土。其隐匿踰制者。许人陈告。因以馀田给告者。(告有服之亲。无论同异姓勿施。)山郡火田及各县赎田加倍。
  奴婢
凡奴婢皆从母役。而良妻所生从父役。(良产从良。似合法理。而人奴既得良妻之后。其心以为吾子既为良人。则吾为良人之父矣。骄傲自生。多背其主。其弊甚大。依古从父役是。)公奴婢无论良夫良妻并从贱役。但良产从自愿一口许赎。(私贱容有赎身之日。而良贱则无许赎之规。人情亦可恤。故良产一口许赎。然不自愿则否。只一子则否。亦待诸子女嫁娶然后赎其长子女。长子女虽已生孙。只赎其己身则无赎从良。)无论公私贱。五子女成就者。长男一口无赎从良。八子女成就。二男口无赎从良。十子女成就。三口从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20L 页
良。此馀无过三口。无男只有女多数者。一女所生男从良。(奴婢以多子女为患。有不举者。为此制以长其恩爱。)公贱富实者能纳五石水田者。从自愿一口许赎。每加三石田加赎一口。无过三口。女子并勿许赎。(凡纳田。是海堰川坊及乾坪并勿许。)凡贱贡虽十丁一室。无过三名。男女年已三十者。虽称同室。并各收。男女年已二十始收贡。六十老除常汉则遗弃儿收养外。无得买他奴婢。生进有荫以上。奴婢十户外无得加买。六品以上。二十户外无加买。堂上实职以上。三十户外无加买。(盖三十户则虽为百户不异也。若多多益买则不可。)五岁前无父母。收养而年壮叛走者。边远公奴婢属定。七岁前有父母凶年遗弃。饥饿将死。收养而年壮叛走者。属公奴婢。其有至亲眷属。前则越视。年壮招引者。杖八十。因徵赎钱。但收养奴婢虽多子女。欲赎身者。只纳两口价。欲买纳代奴婢者。只代二口。逃奴婢私贱过六十年。勿许追赎。勿论兄弟内外孙。勿许再侵。公私贱五世服役者。男女间一子无赎从良。五世内隐匿现露者。不以五世论。凡无弟妹独身。并不许赎。
  军制
古制士出于农。兵依于农。凡年限已满。不贡于乡者。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21H 页
皆归于农。农民无一人非军。而马步水三色外。并除杂色军名。能骑射豪俊力大者为马军。能炮射精紧勇敢者为步军之正兵。残劣者为火兵。海边渔浦村习于舟者为水军。凡军每名纳丁钱二两。而马军减一两。每户无过三丁。而次丁减一两。又次丁又减半。然父及次子为三丁。长子不纳丁钱。(以上虽十子勿纳钱。但编军伍。)父殁兄率弟。勿以次丁论。祖子孙三世同居者。其祖勿拘年老除。勿以三丁论。析居者虽十兄弟。皆以各丁论。年踰三十者。虽称同居。勿以次丁论。凡男子十六岁以上不入于院校者。无论丁钱纳否。并录军案。各里民户。编以什伍之法。伍长队长旗揔哨官。并于其中择定。队内有逃故。无得越里代定。若本里无閒丁。虚其额以待。勿以一时便宜。取充于他里。使各队各旗。平居相助相爱。其有猜狠倔梗不入彀率者。自里中喻之不改。自面中教谕。又不悛者。除军案。自官倍收丁钱。(盖性不驯者。不可以从事行阵。只得收钱。以补军资。亦所以教也。)以没其身。各邑各面皆酌定军丁元额。其馀丁收置书院。以为操练试才支供给赏之用。元额有阙。照数升补。各邑各面军额皆分作三运。每年春仲一运。院长操练。(虽军少一依场操正彀。)操翌日犒军试才。行赏罚。每年冬仲一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21L 页
运。邑倅操试如例。每年季冬一运。节度使操试如例。(三年而三运轮次迭操。)每月千总饬把揔。把总饬哨官。哨官饬队长。每朔望率本队习技。每九年通考试才簿。超等者出身赏职。公私贱免贱。武夫免丁钱。九试皆下等者。加徵丁钱一两。元无天才。每每居下者。降为火兵。升火兵之有才者。一队十人内。八人入格者。优赏队长。一旗三十人内。二十五人入格者。优赏旗揔。一哨百人内。八十人入格者。优赏哨官。自此推上千揔。皆如例。罚亦如之。队长自有才干。善教一队者升旗揔。旗揔升哨官。哨官渐升至千揔。千揔即为六出。除边将。其中特异者除守令。升至阃任亦可。须如此然后将卒相习而军政常修矣。或疑队长以至阃任。是局于国俗偏见也。卫青狄青辈出于行伍而为名将。只在上者用之如何耳。岂不胜于绮纨子弟徒尚威猛。不习战阵。临难则先视走地者欤。凡面操必令院长为主将者。此亦文将并用之义。而使儒士入院者自少习于军纪也。古者在泮献馘。亦此意也。院长既当操试则不可无威仪。各面抄定好汉十名免丁钱。为院长使唤。每操练。具主将威仪用笞。须令将卒相习。赏罚相管。然后可以久而不隳。仓卒应变也。必令千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22H 页
总荐把揔。把总荐哨官。哨官择旗揔。旗揔择队长。队长得失。上及主将。如一指疾痛。关于全身也。操试苟非多多益办之材。御众极难。是以面操最紧于军政。练队以成旗。练旗以成哨。次次以上。则军无不精之理矣。
节度使操一运。免当年丁钱。有警先调发。次及第二第一。公私贱并如常民编伍。
实职朝官仰役者免操。(若放役同众军。)
有荫以下仰役者。操试依例。但俱免丁钱。
凡作队伍。必自父子兄弟。宗党姻娅。朋友切邻。汇分类从。必令平日情志相孚。声音相认。下自队长旗揔。上至哨官把揔。各谙姓名。互熟面目。然后可以成军。虽或全队有缺。勿以生涩参之。及有事调发。父子在籍者子行父免。其累世独子。未有孙而父愿行者听。○禁卫上番军。圻方三百里内充定。勿签远方。下番后在乡操试如常。军。每三人分三番迭为保。二人资送一人。亦必以同面同乡作队。使相谙熟。
下自乡邑。上至省寺诸保钱。(如人吏保工匠保乐工保。司仆诸员之类。)勿别立名色。并以丁钱俵给。外方各营门代布亦同。
工贾子孙世其业。不得为士。工匠名隶官籍者免丁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22L 页
钱。(小少竹木造作。不在工例。)一邑之用各工备。以大小邑分等。定工匠额数。而大典所载杂匠。不必列邑皆备。大约金木竹土纸皮笠扇八匠。不可不备。皆有元额。
大贾本钱千两以上。独丁五两。二丁十两而止。(虽十丁止于二。)本钱五千以上。独丁二十两。馀丁不计。万金以上。独丁三十两。小少行商以下如平民。
巫觋子孙亦不为士。而丁钱如平民。偎儡山棚杂戏周流者。每丁纳钱三两于本官。受行引。到付行到官。每丁纳一两。受勿禁引。然后听行闾里。(考核无引。收缚上官。)
凡工贾以下并免军。而巫夫则编伍操试。
邑驿人吏子弟并编什伍。操试如平民。但无丁钱。
国俗以军保为贱役。一签军案。以为世累。平时则卑唾不齿。累及后孙。当乱则责其效死。以报长上。甚无理也。周官之法。本无此义。凡户籍有官职以下至贡士武士之外。皆书军名。(如马军步兵水军之类。)而士既出于是。则虽朝官。四祖若有军保。亦书以某军某。使军保不为可羞。而他日有发身之望。然后可以劝善而责忠也。(工贾巫夫马夫院直店主漕卒。凡有户皆书身役。无一户泛称閒良者。)
亲功臣嫡长孙。荫止十世。支孙荫止玄孙。实职二品以上荫止玄孙。死节者无论官职高下有无。荫止玄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23H 页
孙。其官元是二品者。嫡长孙加五世。堂上官荫曾孙。六品以上嫡长孙荫曾孙。支孙减一代。八品以上荫孙。进士以上荫子。贡士己身免签。孝子顺孙荫其长子至曾孙。烈女与死节同。
凡系除役村里。(如地境使星支待及店村之类。不得不除役。)只免丁钱。作伍操试。皆如他民。然酌宜定其额数。不得滥冒为逋薮。
工贾大富累世者。生子俊秀。而欲通士籍者。许以财补军需及赈饥。而入武学试可否。有武艺者为贡武通籍。自其子随材入书院。而详试心行。快免鄙细之习。然后许入。(大富累世而后禀生完厚。八九岁时利心未痼因以入教。鄙吝自少若年过十五则亦染其习而不可教矣。)
  漕运
有漕仓处。自仓装发。无漕仓处。各于其海仓装载。百里内定都会官。一时俱发。无论漕仓与各都会官。每二万石为一纲。以水军节制使一人领之。须择有威棱干局者为之。船人杖六十以下自断。都沙工一人熟谙水路险易。风候天气者为之。每船沙工粮倍格军。都沙工粮倍沙工。凡一纲善运。节制使超一阶升职。都沙工别赏。沙工格军犒馈都沙工。五年善运。授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23L 页
堂上资。七年加料。十年除水军万户。凡破船死二人以上为实破。死一人及全不死为故破。一纲内一船实破。节制使罢职。都沙工徒二年。本船沙工杖五十。二船以上。次次加罪。遇大风一万石以上破没。都沙工杖流。限己身。节制使罢职永不叙。故破一船。节制使杖流限己身。都沙工徵米几分。杖一百远流。本船沙工籍家资枭。格军徵捧米谷后。边远驿奴婢充定。(入江口遇沙堆船垫破。虽人不死以实破论。)沿边乡船。轮次漕载。(六百石以上至千五百石俱可。)本邑所隶不足者。用邻邑船充之。大揔分三番。而数不足者。官造定船主给之。
各宫房监寺米添载之弊甚大。而宫寺皆系之。地府则不必更论。
  粜籴
郡邑随其户数多少。大约储每户三分谷。春秋合为四分。如万户储春秋谷各二万石。每留二粜一。(米四斗视租一石。黄豆六斗视牟一石。)分给。除凶年赈谷外。每等一户全给一石。各一统给五石。则统中自有五等户。差等分食。贫富平均偏困。虚户逋负成册换弄。诸般弊端。不待用力而自无矣。各面置社仓。以储救荒待变之谷。而随面户数多少。储每户二分谷。留一分粜一分。而凶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24H 页
年以一分减价而粜。丰年以一分增价而籴。(只社仓用此法。官仓则否。)各社仓该面副正主之。其色库以面中人大小可否差出。有不称任。面中合议褫差。副正色库皆有常料。(详乡官条。)春秋谷物。磨勘于官。但官家不得侵预。吏属不得私干。副正若不顾面中可否。以请托差色库及弄奸谷物者。褫副正永黜面。经凶后元会欠缩。以大典贸谷诸条充数。各邑治直属面官仓外。亦置社仓。凡社仓规约。用朱子及栗谷定规。
无论官仓社仓。大体留三年之陈。每转换改色。虽是常规。然东方谷物虚软易败。遇大丰谷贱。官仓年例分粜外。直令一户输一石换一石。别抄富户。特加石数。自稍富五石至大富三十石而止。稍富以下饶户勿论。抄富户法。用白黑棋可否。社仓则量宜加常平粜籴之数。以易旧朽。
  田结
邦政之中。量田最难。方其打量。先怕见欺。节目过于严苛。不饶刑杖。故凡惜身命饬行义者。图避有司之任。虽小民亦然。其奉令行公者。苟非贪顽徇利及自弃身命者。不肯为也。是以防奸愈深而欺伪益滋。邦无所得。民受实殃。其或畏罪审慎者。大约以损下益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24L 页
上为事。则尤为生民无穷之害。殊不知宽以待民。但示以不欺之义。务在择人。上自均田使及守令。皆以恤民奉公为念。柬选有司。各得其人。则设令一等降为二等。十尺减为八尺者。往往有之。犹胜于肥公而病民。况不得人者。奸欺尤甚。而民国俱病者乎。○凡平原沮洳不田不畓者及碛砾及山趾以上。并勿打量。沮洳碛砾。但标四方。通计几尺。大山则犯标纪山名。残山则称残山。并为续田火田。随起随税如例。凡田结。勿以八结作夫。因以散结各付作者。合多少作石以纳。而各里择定勤干者。三人或一人。使督之而已。
  宫屯
皇庄宫庄在中国。犹冒夺民田。况东方地狭乎。经兵荒之后。或有閒地。生聚渐繁。则自当为田。岂有永閒之地可作官屯宫屯之地。况势家立案占据。尤为无理。匀是国土。民皆可耕。岂有一家占据兼有之理乎。若即为开垦则近似矣。或累代荒弃。而犹以有主禁人入耕。民国俱害。甚不可也。其欲立案者并勿听。但许登时随力耕作。凡宫寺导掌。既不系于官吏。只赌利益。剥民之弊。中漏之害。势所必有。寸土尺地。皆归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25H 页
之地府。划给宫寺。皆有定数。则财一而不蠹。民一而不病矣。但南北镇堡。皆划给屯田。募土卒耕作。而轻其租税。使公私两便。以为官须。多少酌宜。而西北道极远加给。
  人吏
塞其拔身之路而责其奉公之忠。理之所必无。绝其代耕之禄而望其任职之廉。义之所不行也。况以无教之民。处之必窃之地。虽张杜之酷。难禁其奸。龚黄之明。难防其欺。尤当急为之通变者也。人吏子孙八岁以上。择其眉目端正者。分教于各面书院。(劝奖之道同于院中诸生。)十五岁以上能通通鉴论孟后集者。(心本不正。猜忮悖恶。性质不顺者永出之。)选入为通引。(大邑三十。以次减定。)邑司别立学堂置师。轮次褫番。读书做文。(十日轮番。)二十岁至二十五岁。考其讲案分数。如校院之规。而取分数多者。试行文笔翰计数。尤等者酌定额数取之。成榜目藏之本官。以次除任。(年二十五而村落者。归业农贾。不得閒游。淆乱作厅。)大邑吏额七十。次邑五十。小邑三十。每有老除死亡削出移徙。元额不足。然后试取以充之。若久不试而年过二十五者。虽至三十岁。亦许试誊录吏案。各面书院及乡校。各置一件。每岁抄讲会。各员廉探吏人行事。其犯元恶罪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25L 页
过及侵欺小民。凌上犯分者。墨圈其名下。无过者白圈。改过者青圈。善行者红圈。岁初分任时。取案合考。有墨圈者不许受任。红圈多者为首。白圈次之。青圈次之。五年无青圈者。永削不叙。揔校院无一白。至三年者永削不叙。凡不叙者自悔自艾。得通同红圈者。即升叙。再墨者终身永黜。为首吏无犯科。而助其官为名官者。校院合议可否。荐于方伯。启闻除职。随材擢用。限京外官五品实职。守宰昏暴贪墨。而首吏不能救止及不能辞褫而满瓜期者。终身永黜。春秋释奠时。首吏率额内诸吏。诣乡校候谒教授及诸生后。自相分揖如仪。祭时神门外参祀。朝日列坐外庭。序齿不序任。受红墨圈案嘿观退。欲即时自明者永黜。凡吏在官。皆有代耕之禄如古制。年六十老除。三世红圈者别荐超授。
  阀阅
虽卿相子孙。不由进士。不得通籍。苟曲径欺国以进者。人人得以驳之。绝其荫而锢为庶人。如其世数凡荫限代数。荫绝则为庶人。庶人由进士出身者。但取其人。勿问先荫。苟材器出众。超擢至将相。凡署经勿拣外家妻家。勿拘乡吏拔迹者。登仕路者。四祖有军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26H 页
保吏役。直书勿拘。示以拔身之路。然后忠义可责。人才可尽。风俗可敦。名分始严。治化始行矣。文武贡士以上有官爵及世荫未绝者。为士大夫。其馀为庶人。虽世卿名族。荫绝之后为庶人。凡妾子亦许以贡士拔身。婚娶仕宦勿拘。但于本宗严其分。亲尽然后同于众人。而其用先荫则实职二品以上。只荫其子。而承嫡子则世荫如例。而承重者之支子不许荫。三品以下妾子承重者外。无荫。虽庶人不许以妾为妻。凡以庶凌嫡。显有实犯者。无论士庶人。永世勿许通。如工商子孙。
  
户帐
凡民图避户籍。皆苦户役与签丁也。若处之有方则官虽不令。民自无欺。籍既得宜则治政过半矣。凡民男子十岁女子十六岁以上皆入籍。每收籍时。令各里自相公议成籍。上户(大富田畓外多殖货者)一户当二户。次户畓收八十石以上者。田多畓少。畓多田少之地。酌宜分数。一户为一户。次户三户为二户。次户二户为一户。次户三户为一户。下户畓收十石以上者。四户为一户。既分六等户。每以五户作统。统内原户虽有十数。户役只定以五户。每式年统中有升等降等户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26L 页
外。勿为改易也。户钱一户五钱。一统二两五钱。(户帐纸价亦入其中。)至贫无田宅者不籍。而犹五家作统。录于军案。免丁钱。只纳户钱五钱。无他烟役。凡性质不驯。强狠斗驱。横滥盗窃者。作统时勿许混入。若入统而犯罪。一统并连坐。而统中是犯者。至亲减一等。凡论三犯不悛者。虽至亲永绝之。此类犯杀狱。不待谳决狱。入籍者皆出准户口帖。无籍者亦出军伍帖。并有号牌。男子出行越境。无户牌不得止宿。出三百里以外者。并带户口帖军伍帖。然后止宿。次子只用号牌。凶年流丐。皆有号牌然后可通。女子小儿则不论。争讼呈状者。无户帖军帖。虽称大讼。勿许听理。私贱户帖号牌。皆录主名。公贱录所属府寺。号牌并记疤貌。每二统养军马一匹。择统中勤干可堪者主之。而刍料二统各户收合助之。马老毙。各户合力代立。
  僧尼
为僧者呈所在官。报监司出度牒。(大典呈礼曹。收丁钱出牒。似烦琐。只呈监营为僧。亦有僧役不少。丁钱不必收。)本官出给号牒曰。某年月日。依度牒某面某里某子姓名。出家为僧。名某。恩师僧某。受戒师某。住某寺者。又各给号牌。某寺僧某。弟子僧某。年几。戒师僧某。各本寺置为僧案。誊其牒留上。凡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27H 页
僧移居出入。无号帖号牌。不许周行住接。其或犯罪者。考其帖牌。就考本寺为僧案。发觉伪造则直治以贼律。严鞠得情。轻者边远为奴。重者绞斩。凡退俗皆呈官。既退俗。僧案注还俗而爻其名。以处女妻退俗者。杖八十。僧人留宿闾阎。女人游宿寺刹严禁。比丘尼及居士社堂。一切永禁。或冒犯者治罪。没入为公奴婢。僧人买田畓过制者。许他僧陈告。其田给告者。殖钱过百金者。许人陈告。其财属本寺。修补佛宇。凡寺刹勿许新创。而法堂外勿用真彩花草供。各寺皆立射亭。使僧徒习射帿。寺中别置赏射留财。尤等者赏格如例。每十年通考射簿。七年尤等者给登阶住持牒。免诸役。苟非两宗作家者。不得为僧统。苟非射技出众受登阶者。不得为揔摄住持。其欲头佗游乞者。本寺住持给出送帖及牌。置簿记之。无帖牌者不得行丐。其募缘券。必成帖于州司。小少劝善。亦必告本官。(不越境者也。)寺役本官监兵营应副。皆有年例常数。别徵者各色并以时价买用。勿托以给本钱而勒取之。纸物别色宝笺。皆准价贸用。而亦一年有常定。勿无常取索。(柬纸乃国宝。而侵虐僧残则纸亦绝。甚不可。)凡侵虐僧人致凋残者。亦以赃论。每岁抄各寺见在僧数。纳于本官及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27L 页
监营。(两宗作家及经僧统总摄者悬注。)当年应副官役都数亦录上。勘核浮滥。庶民大富及富僧自办外。化主募缘聚财。广作佛事者。并治以贼律。每凶年设赈。各寺住持抄出饶僧。募聚钱米。以数报官。各物因留寺库。流丐无依者。量寺力大小。分付各寺。自官酌宜划给赈谷以助之。择僧已经首任有材局众望者为都监。虚房舍一区。以处丐者。(女丐不可混。)作粥以餔之。(房舍本施物所成。若靳不与处。以致丐者寒死者论罪。)若精勤措置。救活五十名以上。都监僧赐揔摄。活百名以上。父母赐爵或赠职。僧出米二石以上者免寺役。租五十石以上。父母兄弟赐爵有差。凡赈年寺役量减其半。佛斋只供大法堂。馀皆停之。
  冠服
有官者。丝笠以上仍旧。进士以上布笠黑缯博带。武士以上黑缯博带。校院生青绦带。贡武以上白绦带。有荫子孙以上并布笠青绦带无垂儿。平民短檐布笠白绦带无垂儿。公私贱蔽阳子白圆绦无垂儿。京外胥吏草笠黑圆绦无垂儿。进士以上直领加黑襕。武士以上直领加青襕。有荫以上直领黄襕道袍通服。平民广袖通袂。公私贱狭袖半臂。胥吏直领无襕。昏礼。有官者用纱帽品带。进士以下至有荫幞头公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28H 页
服。平民只以常服。实职二品以上命妇。服文锦绣段。宜人以上服文绫。九品以上服纺䌷。有荫以上并服常䌷。平民男女下服皆不得用䌷。送死下服许用䌷。虽一品衾勿用锦段。(送死用段帛。)六品实职年五十以上用䌷衾。以下至平民虽昏礼勿用䌷衾。但年七十以上许用䌷。生进以下至胥吏。非上服不许白纻。公私贱虽上服不许。凡纻十升以上。非实职六品以上不得服。麻八升以上同。麻纻十一升以上三品实职外不许。士类服䌷裤细麻苧者不齿。凡冠服以上侵下之过。甚于以下犯上之罪。
武士以上及有荫年四十以上许骑马。(有荫昏娶外勿骑。)平民以下独马军骑马而无牵从。婚娶并步行而独马军许骑。(有牵马。)进士以下女子独新行乘有屋轿。其馀皆露轿。以衣蔽面或罗兀。平民以下独新行蔽面骑马。其馀皆步。非新行而女子骑马。独妓女为然。而但不掩面。鞍饰用大典。而尤禁银丝。
  钱布
情赂之横行。非钱之罪。别无救弊之策。但在上者不好钱则一朝国中无赂矣。但定价以多不过少不下则农不病末不弊也。米多不过五斗少不下三斗。常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28L 页
䌷多不过四两少不下三两。正木多不过二两少不下一两五钱。苧多不过四两少不下三两。麻多不过二两少不下一两。木花多不过一两五钱少不下八钱。其大略如斯则庶有所益也。
  烽燧
凡烽燧在高山者。以僧将守之。建大庵于燧傍。使僧五十名常住。而除他僧役。若数不足。自官召募土僧以充之。立僧仓。官给本钱储米。(多少随宜。)出纳付僧将而磨勘于官。每四季试射。以米赏入格者。(亦僧将主之。)燧在野山。不可立寺者。募付近一村五十户除役。以统首为别将。立社仓如僧仓。试射亦如之。云阴日有警急。走相传。(有信牌)
  禁盗
上不好利。自然道不拾遗。上有贪风。虽渭水尽赤。盗不可禁。别无救弊之策。
  堤堰
古所有堤堰之外。今更无可以新筑处。虽奸民谈利。慎勿听施。但堤筑皆淤塞废坏。有无不关。因又生弊。苟官有实心为民之心。堤筑方为水利之本。别无救弊之策。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29H 页
牧场
勿别置监牧。各属其邑贰官。牧蕃息者赏职。牧场节目依旧。
  捕虎
赏格依大典。而不勒夺则虎将绝种。别无救弊之策。
  市廛
郡邑各面设一场市。而必于虚旷之地。切禁杂类。屯聚成落。致作盗薮侠窟。各面副正掌其政令。四孟朔正其斗升权衡尺度。各书院门外立石。刻斗升深几寸径几寸衡几斤尺几度。尺则并刻其长。斗升较正皆以水。(勿以谷物。)廛税只收于大贾行商。闾阎人并勿施。大贾二分。行商一分。并纳书院。补试才费。坊市中诸弊若不借官威。不可摄服无赖辈。须别有支助给使令之道。作挐者杖十度以下自断。重者报官。
  海岛
古者井田之制。地广人稀之处。画其空地以置之。待户口殖而以次授廛。我国则经乱或经凶后。无主原陆及海岛。有势者立案。以为私地。甚至于鱼箭川梁皆有立案。甚不可也。均是王土。岂为私物。况海岛私侵之弊。尤为无理。(缺)势所然也。凡海岛皆属之地府。勿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29L 页
为宫房折受。各隶郡邑。使不受两应之害。凡田畓所出之外。鱼盐苔藿之类。皆为之节制。属之本邑。以供地府。而海错则以备赈财。最为上策。本邑既优储蓄。转充邻邑为可。鱼盐苔藿。直储官库。分储社仓。以为分赈之用。于民大有拯济矣。
  鱼盐
鱼盐船舶。总而一之是矣。而别立均役厅以属之。甚不可。夫官员添一员则生一蠹。况别立衙门乎。鱼海是水衡所掌。今属之冬官。俾添閒曹之一公事好矣。鱼网鱼箭及船只。以今制量减其小小者。无尽其利为可。盐盆亦揔之一。而革其各府寺校院宫房私属者。五江船挟势请嘱者。切禁漕运。以防大东章舟人之弊。
  牛酒松禁
牛禁(缺)
酒无常禁。但途路三十里立大堠。树土宜木。置酒幕。其馀小站。禁酒垆。小民之散居路傍。专以贩沽游食为业者。一切毁家禁断。场市日社仓粜籴日。一切严禁。若遇大歉设赈。城府店幕并禁。以待罢赈。凡城府外闾阎寺刹并禁沽家。农酒役酒勿禁。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30H 页
松禁无论沿陆邑。令村民各自为禁。各里里正廉察。樵人犯松。量收罚钱。以为里财殖利。以应烟户公用。(禁樵童养毛松。然后可以成大松。)凡高山山腰以下。许民苏采以粪田。山腰以上为公地养松。野地皆为民樵场。别无官松可养。只有民松。(家北及坟山也。)每年十一月以前。勿令民持斧斤出闾。(风雨坏舍及吉凶事所共知。不在此科。)凡家北坟山皆有定限。以为私松。每冬月量宜发卖。家材棺椁。以其十分之一。纳之里库补里财。每三年官家发卖公山。以其十分之三付之书院。以补养士赏射之财。凡上纳黄肠及造船时。压伤木退板块木枝端。量宜以低价放卖。与民为用。每春农民寒食前采原草。立夏前折山草者。各里廉察。收罚钱补里库。海岛松禁亦同。若如此则官不出一令罚一民。而二十年之间。公私材木不可胜用矣。产不百金而草屋浮柱者。产不千金而新造瓦屋者。皆有禁罚。
  冢地
风水之术盛行极于今。冢墓之禁断极于今。而人物之渺末愚劣极于今。苟有一分知见者。庶可自悟矣。若冢地争夺禁断若此不已。后死者水葬火葬之外无他道。岂仁人之所可恝视乎。太公封于齐。必返葬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30L 页
于周。季子葬其子于客地。有魂气无不之之叹。周官有族葬之法。古诗有毕命依松楸之愿。程子有昭穆开兆之图。若谓父母体魄一一各葬以择吉然后可则圣贤必先为之矣。今令葬者随其局内穴道之阔狭大小。以世葬为法。而勿惑于愚师贼术之说。既得一局。或三代四代以至九八代。苟可开圹。以此族葬可也。古所谓蒿里者。以众冢之地。故有里之名。周礼有沟以别之之文。其众葬可知也。一局无馀。然后更占他阡则葬地自饶。争讼渐息矣。压脉之说尤无理。结咽以上虽压葬。万万无害。况龙虎及穴下乎。一二品墓限内龙虎。以次减少。至有荫只限穴身禁养。方合天理。而人家福力方为长远。圣智英俊。卿相富贵。亦自出于其中矣。○凡大小民既定葬日。告于该面都正以下诸面任。其大民。都正往相其域。葬日护丧。小民。风宪相其域。约正护丧。大葬风宪约正董役。虽小少殇葬。皆令风宪约正知之。置簿记之。有争讼凭考。有违面任有罪。若不录于面任之簿者。并以偷葬论。勿论远近。自官不俟日掘移。若以父母妻偷葬者。人情天理都丧。不可与同中国。一并边远充军。以殁其齿。世以妻丧为手下丧。视为偷葬之奇货。殊不知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31H 页
圣人制杖期具三年之体者。岂天理之所可轻哉。以私欲而勒称为轻丧。不备其礼于永归之日。忍于是者。其宁不忍于其亲乎。世人常时爱重其妻。恒愈于其父母者多矣。而既死则忍之为手下轻丧。其常时所不重之父母。尤可知矣。况吾之妻。即子之母也。吾虽轻之。子宁忍轻之乎。为其子者。亦有大欲于将来富贵。姑任其父之处置手下丧。而似为无可奈何者。孰谓神天无目。不灭此辈乎。冢地之弊最大。人天俱亡。纲常都败。救之之方。只在士大夫在上者自觉。非空言法理可救也。奈何。
  
贡物
贡案改正。如栗谷封事所论。而凡物皆以土产上纳。革防纳封馀情债等事然后可矣。无害于国。有益于民。仁之至义之尽。而自昔莫之为也。亦奈何。
  工匠
虽小少府寺郡县。百工之事备。京司各寺工匠。未详其弊何如。亦未详其救弊何如。但外各营各官工匠。亦一视以赤子。而无使失业可也。每有兴作。虽非大事。必通差众匠。侵渔无艺。宜置簿而节制之。轮番应课。当番之外。切禁泛侵。粮料之外。优给日直。使足以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31L 页
代其耕可也。然在上者好作奇伎淫巧。则虽尽天下之工匠。镇日工造。犹患不足。若崇俭德而不作无益。则诸弊自止矣。况扇箑是何物。近来营邑工费。动逾千万。而皆民所自出也。高楼凉台。男从女御。清簟疏帘。冰茶琼露。可以变夏为秋。何必染民血为斑竹。糊人髓为纨纸。以为粉儿痴童一两日玩弄戏赌之资哉。更别无救弊良策。
  伎术
诸方术杂伎。惟医学之外。都无可用。卜筮虽圣人所作。维圣神可玩。贤人君子可用。凡民无所用。小人占小人之事。凶人占凶人之事。非惟无益于世。反有害于民。是以龟卜先亡。是亦天运自然之势也。于今占筮诸法。徒长奸雄。禁之可也。况观相谈命之法。尤是无理。长人侥倖趋利之习。败人守正尽义之心。苟有一分知识。绝之可也。至于地理葬术。地之美恶。诚曰有之。而非神人不可知。非福人不可得。其理甚明。其子孙祸福则万万无理。苟求其故。破惑不难。世人为私意所蔽。为无限世祸。为无限不孝。可哀之甚也。虽然若非京士大夫。小何以利吾之心。而绝侥倖欲速之念。则诸伎术皆不待救弊而弊自止矣。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32H 页
政弦新谱总论
人生八岁。始教之让。夫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盖存乎人者。莫良乎让。让者礼义廉耻之本也。让道亡则四维绝。理之所必然也。近年以来。不幸让风全亡。民志淫滥。举一世之人。无安分俟命畏义服常之心。见人富厚则吾亦欲富厚。见人荣贵则吾亦欲荣贵。见其清宦大官则亦欲清宦大官。见其安逸侈肆则亦欲安逸侈肆。非徒欲之。必欲得之。以至言语饮食衣服居处行步什物。皆攀高而逼尊。无让人自谦之意。故上日益替而侵下。下日益慢而犯上。人日益狡而其心散。风日益渝而其俗騃。财力以是而日鞠。政令以是而日寙。人才以是而日丧。民困以是而日极。譬如病人五劳七伤。羸瘁癃闭。脏腑荣卫。无一不病。遂以斲丧天地之元气。阳和日索。阴惨闭缩。生理阏而物化啬。水火金木土谷皆失其常性。山阜童赭。土理疏坼。泉源枯涸。川渎淤塞。原田薄瘠。地膏不升。稼穑不足于租赋。饘粥。材木不足于宫室陶冶。薪苏不足于炊牧煮卤。飞禽走兽十之二三。鱼鳖虾蛤苔藿十之一二。凡所以为人生养之具。无不殄瘁。民生窘乏。罔有纪极。然而放僻奢侈之心。日益岁增。悠泛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32L 页
惚恍。散无友纪。礼义俱亡。廉耻都丧。尊卑贤愚。内外长幼。荡无等级。名之则触处不正。言之则随事不顺。父子相弃。夫妇相绝。兄弟相逃。情理斁绝。不相疑怪。举无怀土乐生之意。只切罔利偷安之念。邑城驿堡酒肆。半于平民闾阎。僻巷酒家十居四三。且皆舍其井里。散就路歧。酒饼面果。贩卖不绝于四时。而垆店相望于堠亭。商旅咽草者不绝火而达千里。是皆男不穑女不织而冬䌷夏稻。蝙蝠于户徭。滥竽于军签。古今未有民散如此而国能为政者也。以今气运之淆漓论则人心不可淑也。以今庶物之殄瘁论则民产不可制也。以今之人心民俗论则虽周家悬像之仁政义典。决不可救其弊也。推其理而究弊源则专由于民不兴让。使民知让。非法条之末所可为也。呜呼。孟子以材木鱼鳖论王道。亦就法言者也。其法则诚是矣。然其本则不在于墙桑数罟。苟反其本。今之法犹古之法也。孟子盖曰今乐犹古乐。
  政弦新谱总论后叙(全篇入内阁故原序逸)
法之于化民末也。上自皇王下至一命之士。虽德有大小才有阔狭。然苟有一民被吾之化而得其所。便是吾不虚生之心。民自化矣。何有于法也。虽然论其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33H 页
为君则自周公以上至尧舜。其为臣则自周公以上至稷契。其士则程朱以上至孔孟。即有此心而成此化者也。其馀独汉之董仲舒,诸葛孔明可矣。韩愈庶几而犹未全者也。春秋之伯君无足数。而独卫武公无愧于三代之心。管仲借是心而饰三归反坫者也。国侨晏婴喜名而勉是心者也。汉以下之君。独孝文有是心而未纯。昭烈可以是心而同事者也。唐太宗才胜而掠得是心者也。宋仁宗不无是心而大不及汉文者也。其馀几千年君臣。皆乐乎富贵。以天下养吾身。以方丈饷吾口者也。随其才智。不无少康。然皆以身不以国。以我不以民者也。治日常小。乱日常多。职由此也。人生斯世。苟有男子之志气者。宁甘心于丝温粟饱。而虚阅驹隙哉。以吾所得天地之心。治天地所生之物。使斯民被天地之化则吾乃天地也。其为乐。岂不快活于高台广室文绣膏粱哉。有是心者必主敬而谨独。天下万物。无以加吾心。然后存乎中者尽乎忠。施乎外者尽乎恕。而天下万物各得其所矣。夫如是者。不必法之预具。而无所处而不得其当矣。无是心者。虽皋陶之律周公之典。民不蒙其泽。苟有是心。虽因王安石之法。民未必罹殃矣。法之为末
存斋集卷之十九 第 433L 页
也者。岂不信矣乎。余年三十岁时。漫录为此书。中间意阑。废而庋之。近乃阅其所谓设弊者。三十年之间。殆将倍焉。所谓救弊。循末而为苟且之规而已。原非谈士本色。至于无是心而不可行。彼此均也。故自冠服以后。续以圆之。而略举其槩。皆以别无救策终之。盖不欲循其末而尽其说也。呜呼。设弊总论。是弊之源也。救其源则末自正矣。必也养吾之中和。以辅成天地之和。而时和物阜。人淳俗美。然后导之以礼让。齐之以法政。斯可矣。待其人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