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x 页
存斋集卷之十六
杂著(原类)
杂著(原类)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40H 页
原图书
[河图]
一者天地之体。而子方天地之根。故一居乎北。静者天地之本性而太阴主静。故六配一而居北。○至一则润生。至静则滋。故一生水而六成之。○一之积为三。故水生木而三居东。阴之少者主生育。故少阴之八成木而居东。○一之对为二。水之配为火。故二生火而居南。火待木而成阳。故少阳之七成火而居南。○土积而生金。四是阴之积。故生金而居西。金待火而成形。故太阳之九成火而居西。○五者天数之大纪。故居中而生土。十者两于五之盈数。故成土而居中。以五与一而成水。以五与三而成木。以五与二而成火。以五与四而成金。以五自与而成土。然而五自为五则自若。此犹王者之发号施令。恭己无为。大将之中权握奇。四面应变。○五是生数之多积。十是成数之多积。土不积不足以配天。德不积不足以长人。○天一生水而润下于地者。上泽之下逮也。故滋养万物。地二生火而炎上于天者。下情之上达也。故明照四方。○一者天之数而居北。其犹北辰乎。北是无
[河图]
一者天地之体。而子方天地之根。故一居乎北。静者天地之本性而太阴主静。故六配一而居北。○至一则润生。至静则滋。故一生水而六成之。○一之积为三。故水生木而三居东。阴之少者主生育。故少阴之八成木而居东。○一之对为二。水之配为火。故二生火而居南。火待木而成阳。故少阳之七成火而居南。○土积而生金。四是阴之积。故生金而居西。金待火而成形。故太阳之九成火而居西。○五者天数之大纪。故居中而生土。十者两于五之盈数。故成土而居中。以五与一而成水。以五与三而成木。以五与二而成火。以五与四而成金。以五自与而成土。然而五自为五则自若。此犹王者之发号施令。恭己无为。大将之中权握奇。四面应变。○五是生数之多积。十是成数之多积。土不积不足以配天。德不积不足以长人。○天一生水而润下于地者。上泽之下逮也。故滋养万物。地二生火而炎上于天者。下情之上达也。故明照四方。○一者天之数而居北。其犹北辰乎。北是无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40L 页
事之方。一乃无为之道。则静而御动之理也。二者地之数而居南。其犹中土乎。南是有事之方。二是作事之体。则劳而承上之义也。○三者参其一也。四者两其二也。参两天地之大用。故主春生而秋成。是犹礼乐刑政之制作乎。○天一居北而天倾乎南。地二居南而地赢乎北。其犹地天泰之象乎。三为天之盛数而得位于少阴之八。其非日出沧海乎。是则大明之遵晦而时升也。四为地之盛数而得配于太阳之九。其非月朏借日乎。是则妇道之从夫而有成也。○六以太阴因居于旺乡而主静。用六利永贞之义也。九以太阳。移居于衰乡而主动。用九无为首之义也。○一与八为九。三与六为九。阳方之本数。赢而自在也。二与九为十一。四与七为十一。阴方之本数。谦而不盈也。(阴数本六而用耦则当为十二。而此为十一。故曰不盈。)○一二三四。皆得于五。以为成数。阵法前后左右。皆禀令于中营也。六七八九。各自成于旺乡。阵法四面互为头局也。一与九为十。四与六为十。三与七为十。二与八为十。阵法互应。有分而无缺也。○一而二。二而三。以至八九十。右旋错综而成文。工女之绣线乎。水生木木生火以至金复生水。左旋循环而成化。佃夫之犁耕乎。○阳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41H 页
一生于北冬至也。阴二生于南夏至也。极盛则衰已兆矣。故以三而处于东。以四而处于西。三四者。一与二之全数也。则春秋分。乃阴阳冲和全盛之时也。是即诗人颂祷之词。称如月之恒。而不称其望者也。○人身之肾脏着后。象一六水而老阴主静。故脊背不动。心脏向前。象二七火而少阳主动。故脐腹常动。木竖而金坚则左右之胁肋。木张而金鸣则肝主怒而肺主声。○五与十。阴阳之盛数。而居于中则又是腹部之象。○肺有九叶。肝有八络。心有七窍。肾有六棱。皆是成数。○水一故中明。火二故内暗。三阳盛故木暖。四阴盛故金寒。○阳数二十有五。阳用奇则二十五自在而为赢。阴数三十。阴用耦则便成十五而为缩。然而二十五少而三十多者。君一而臣二。男一而女二。阴不众。无以承阳。○六与八阴故居内。七与九阳故居外。一与三居阴之内。所以为阴之倡也。二与四居阳之内。所以为阳之助也。○水数一故盈科而进。火数二故遇空而发。木数三故条达而曲直。金数四故方重而从革。○六八之内含三一。太极图之阴含阳也。七九之内含四二。太极图之阳含阴也。是独阳不生。独阴不成之理也。中央五十。是太极图中央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41L 页
之空圈也。水火金木土。皆具阴阳二仪。是万物各具一太极也。
(右河图)
[洛书]
水与木。因生而自如。故三与一不变于东北。火之功。待金而始行。金之用。待火而始成。故九与七相换于西南。○一者阳之根而主静。九者阳之盛而为明。人君之端拱。其非主静乎。其南面。其非用明乎。○阳居四正。象天圆也。阴居四隅。象地方也。圆而不方则荡。方而不圆则滞。圆者智之体。方者行之体。其九宫之循环。圆之用。待对之成十。方之用也。○中央之五为君象也。待对成十而五不与焉。君不行臣职也。阴阳纵横而成十五。君民同心也。○河图之五行阴阳相配合。各居旺乡。先天自在之体也。洛书之阳正阴隅。天尊而地卑。后天流行之用也。○中宫之去十。攘去近君之阴。与四正同其德。辟四门而明四聪也。阳居四正。群贤之得位也。阴居四隅。众邪之斥外也。○六居一隅。六以阴而为岸则水由地中行也。八居三下。八以阴而象土则土平而木苞也。○四让九而居隅。金离土而入火也。七排二而居侧。火出炭而成金也。○一与八为九。三与四为七。九与二为十一。七与六
(右河图)
[洛书]
水与木。因生而自如。故三与一不变于东北。火之功。待金而始行。金之用。待火而始成。故九与七相换于西南。○一者阳之根而主静。九者阳之盛而为明。人君之端拱。其非主静乎。其南面。其非用明乎。○阳居四正。象天圆也。阴居四隅。象地方也。圆而不方则荡。方而不圆则滞。圆者智之体。方者行之体。其九宫之循环。圆之用。待对之成十。方之用也。○中央之五为君象也。待对成十而五不与焉。君不行臣职也。阴阳纵横而成十五。君民同心也。○河图之五行阴阳相配合。各居旺乡。先天自在之体也。洛书之阳正阴隅。天尊而地卑。后天流行之用也。○中宫之去十。攘去近君之阴。与四正同其德。辟四门而明四聪也。阳居四正。群贤之得位也。阴居四隅。众邪之斥外也。○六居一隅。六以阴而为岸则水由地中行也。八居三下。八以阴而象土则土平而木苞也。○四让九而居隅。金离土而入火也。七排二而居侧。火出炭而成金也。○一与八为九。三与四为七。九与二为十一。七与六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42H 页
为十三。右旋而亦然。皆为阳数。以阳革阴而欲并生哉之义也。○中央之五以下一点。与一而为二。以左一点与三而为四。上一点与九而为十。右一点与七而为八。中一点自与而为六。人君之与臣同功而成安静之治也。○中央之五。不偏不倚之大本。在内之一。主敬之专也。在外之九。文章之外现也。左三而右七。达道之傍通也。○待对皆成十。阵法之互为首尾也。纵横皆成十五。将帅之与士卒同事也。○三五七九阳数则俱在。而阴数则缺十者。专阳而抑阴也。待对而成十者。物无对则不成也。○九宫象井而中宫无对则其非王田乎。四方相待而成十五则其非彻法乎。○合纵横十五而为六十。天地大纪之数也。在内则阳一而阴有六八。一为君而众为臣也。在外则阳九而阴有二四。君子盛而小人残也。○三八一六右旋而因河图。四九二七左旋而变河图。东北阳方而其用主静乎。西南阴方而其用主动乎。且与先天图阳顺阴逆相符者乎。
(右洛书)
原八卦
天倾于南而入地三十六度。日月星辰就焉。故乾南。
(右洛书)
原八卦
天倾于南而入地三十六度。日月星辰就焉。故乾南。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42L 页
○地高于北而出天外。为沙漠山川脉络起焉。故坤北。○日出于东故离东。离者火也。太阳之精。○月朏于西故坎西。坎者水也。太阴之精。○兑泽也。水泽归于东南。故兑在东南。○震雷也。雷震奋于春。故震在东北。(东北者。春冬之交也。是惊蛰之候也。)巽者风也。风以养物而物盛于夏末。故巽在西南。(西南者。夏之终而秋之始也。万物盛长之极而入藏之初也。巽入也。)艮者山也。山脊之脉。起自西北。故艮在西北。
右伏羲先天八卦次第。皆因自在之位。是万物理气之体也。(自一乾至四。震为阳而顺计。自五巽至八坤。为阴而逆计。凡天下之物。牡者顺而施。牝者逆而合。阴阳术数之阳顺阴逆。皆源于此。)
震者长子也。主一家生长之政。故位于东方而主生物。是男以长为贵之义。○兑者少女也。主人物成就之功。故位于西方而主成物。是女以少为美之义。○坎者太阴也。阴盛于夜而月亭于子。故位于北方。北方者冬至一阳之始。而坎之为卦。中含一阳者是也。○离者太阳也。阳盛于昼而日亭于午。故位于南方。南方者夏至一阴之始。而离之为卦。中含一阴者是也。○乾者老阳也。父也。父已老矣则传家于长子。无所于事为。而犹是一家之尊。故位于西北。西北者秋冬之交。而是无事之位也。天地之奥。而即最尊之处
右伏羲先天八卦次第。皆因自在之位。是万物理气之体也。(自一乾至四。震为阳而顺计。自五巽至八坤。为阴而逆计。凡天下之物。牡者顺而施。牝者逆而合。阴阳术数之阳顺阴逆。皆源于此。)
震者长子也。主一家生长之政。故位于东方而主生物。是男以长为贵之义。○兑者少女也。主人物成就之功。故位于西方而主成物。是女以少为美之义。○坎者太阴也。阴盛于夜而月亭于子。故位于北方。北方者冬至一阳之始。而坎之为卦。中含一阳者是也。○离者太阳也。阳盛于昼而日亭于午。故位于南方。南方者夏至一阴之始。而离之为卦。中含一阴者是也。○乾者老阳也。父也。父已老矣则传家于长子。无所于事为。而犹是一家之尊。故位于西北。西北者秋冬之交。而是无事之位也。天地之奥。而即最尊之处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43H 页
也。○坤者老阴也。母也。母已老矣则传业于少女。虽不能生物。而犹助看护保育之功。故位于西南。西南者秋夏之交。而非生物之位也。养成之时。而乃保育之所也。○艮者少男也。主家者虽是长子。而承家长之命。赴事功之始者。乃少男也。故位于东北。东北者生物之始也。○巽者长女也。成物者虽是少女。而谨蒙稚之养。尽呴育之方者。惟长女也。故位于东南。东南者养物之始也。
右文王后天八卦次第。皆就用事之位。是万物理气之用也。
乾体虚。虚故实。实故一。一故大而无垠。运而无息。无所不包而无外内。无所不统而自无为。高不可越。明不可掩。在人是未发之中。○乾体虚而用实。惟天之命于穆不已。体虚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用实也。○坤体实。实故虚。虚故两。两故博而有限。止而不转。无所不藏而有内外。无所不生而若有功。卑而可乘。晦而可因。在人是维德之基也。○坤体实而用虚。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体实也。或从王事。无成有终。用虚也。○震。阳在阴下。屈而后伸也。以贵下贱也。自晦待时也。孤而待朋也。将进者自下也。体大者积小也。将动
右文王后天八卦次第。皆就用事之位。是万物理气之用也。
乾体虚。虚故实。实故一。一故大而无垠。运而无息。无所不包而无外内。无所不统而自无为。高不可越。明不可掩。在人是未发之中。○乾体虚而用实。惟天之命于穆不已。体虚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用实也。○坤体实。实故虚。虚故两。两故博而有限。止而不转。无所不藏而有内外。无所不生而若有功。卑而可乘。晦而可因。在人是维德之基也。○坤体实而用虚。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体实也。或从王事。无成有终。用虚也。○震。阳在阴下。屈而后伸也。以贵下贱也。自晦待时也。孤而待朋也。将进者自下也。体大者积小也。将动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43L 页
者固本也。欲外者先内也。○巽。一阴下二阳。贵贱位也。阳长于外。女顺于内。家道正也。君子在上。小人在下。天下理也。行刚守柔。危行言逊也。刚明顺正。居以安也。阴微而逊入。渐不可忽也。体刚而履柔。进不可果也。○坎。阳在阴中。和而不同也。刚中自守。处险难也。孤动入险。君子戒也。中明晦外。全性命也。内刚外柔。济时难也。孚信积中。众所归也。守之以一。危不至败也。刚中不挠。眚不害也。中正自守。天下自定也。○离。刚体虚中。集众明也。阴阳相间。其文炳也。达阳于外。光四表也。主柔用刚。刚柔济也。主晦于中。明不可自用也。外明内暗。舍己从人也。明外暗内。小人戒也。二阳挟阴。阴乃化明也。○艮。阳居上位。止于得正也。阳一而统阴众。得所止也。阴二而处下。民志定也。刚而止柔。绝内私也。体柔而刚外。御外患也。前刚后柔。进而知止也。上止下顺。天下治也。得位而能止。德业积也。○兑。刚中用柔。业可大也。进而止中。刚不过也。柔而止刚。众悦服也。御下以柔。高不危也。阳为阴乘。悦于口也。
原八卦(第二)
乾三画皆阳。阳性健故曰乾。兑一阴在二阳之前而
原八卦(第二)
乾三画皆阳。阳性健故曰乾。兑一阴在二阳之前而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44H 页
为悦故为兑。离一阴在二阳之中。二阳为所丽而不能离故曰离。震一阳在二阴之下。不能不动故曰震。巽一阴在二阳之下。不能不巽故曰巽。坎一阳在二阴之中。为其所陷故曰坎。艮一阳为主于二阴之外。其势自止故曰艮。坤三画皆阴。阴性顺故曰坤。○乾兑离震生于阳。巽坎艮坤生于阴。其次序则自乾一至坤八。若一直顺叙则坤与乾以背相遇。不成造化。必阳顺而阴逆。乾坤相对。乾垂下而处南。坤承上而位北。乾动而运。坤静而止。然后阳变阴化而六子傍列。○乾坤之离序而逆对。有男女有别之义。有必娶异姓之义。顺逆相交。有男子亲迎之义。○天地之运。始于丑寅之交。即先天震卦之位也。震动也。动则丽于物。既丽则相悦。既悦则益健。益健则入深。入深则遇险。遇险则止。止则顺而静。静久则复动。循环不已。此先天圆图次第也。男女配合。万物生成。世道治乱。行己穷通。朋友离合。君臣亲疏。以至人事日用衣服饮食之微。语默动静之繁。莫非此理。○乾坤相对而健倡顺听。震巽相对而阳动阴入。坎离相对而阳明阴幽。艮兑相对而男止女悦。世间大小事皆此理。○一阳包于二阴之内。震雷所以发声也。中空而阳发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44L 页
于外。离为火之象也。二阳实下。一阴上开而受物。兑为泽之象也。纯阳重叠。乾是天之体也。一阴凝于内。二阳绕于外。巽为风之象也。一阳横于地中。坎为水之象也。一阳上处。二阴在下。艮为山之象也。纯阴重积。坤是地之形也。
原人身
头骨软薄。天体虚也。初生囟门不合。中空象也。水气所升也。百会旋毛。北辰转也。玉枕后高。北极尊也。中函髓海。云雨施也。发四垂覆下也。目在前。黄道侧南也。脑后暗。天不足西北也。脊骨承脑。地脉起北也。目为木窍。圆而秀。中不空也。耳为水窍。轮郭回环。沟渠象也。鼻为金窍。中空下垂。叩有声也。口为土窍。包纳庶物。资生养也。水液化涎。太阴配湿土也。(土非湿不能成物也。)舌为火窍。火空常发则灭。故以实而藏之。土以涎而制其燥。非火土不生。非水火无功也。肺出声而鸣以舌。非火金不成也。胃引食而舌知味。非火稼穑不成甘也。牙齿之坚。水土之交也。(水土之交。非石必坏也。)击脑而响鼓。叩齿而鸣钟磬。乾为金为玉也。鼻空直上而下垂。气之鬼神也。睛珠水精。资内明也。(火外照。水内照。外照者灭。内照者久。)鼻孔有阈。气之彄也。耳孔有簧。水不可泻也。口有涎
原人身
头骨软薄。天体虚也。初生囟门不合。中空象也。水气所升也。百会旋毛。北辰转也。玉枕后高。北极尊也。中函髓海。云雨施也。发四垂覆下也。目在前。黄道侧南也。脑后暗。天不足西北也。脊骨承脑。地脉起北也。目为木窍。圆而秀。中不空也。耳为水窍。轮郭回环。沟渠象也。鼻为金窍。中空下垂。叩有声也。口为土窍。包纳庶物。资生养也。水液化涎。太阴配湿土也。(土非湿不能成物也。)舌为火窍。火空常发则灭。故以实而藏之。土以涎而制其燥。非火土不生。非水火无功也。肺出声而鸣以舌。非火金不成也。胃引食而舌知味。非火稼穑不成甘也。牙齿之坚。水土之交也。(水土之交。非石必坏也。)击脑而响鼓。叩齿而鸣钟磬。乾为金为玉也。鼻空直上而下垂。气之鬼神也。睛珠水精。资内明也。(火外照。水内照。外照者灭。内照者久。)鼻孔有阈。气之彄也。耳孔有簧。水不可泻也。口有涎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45H 页
鼻有涕目有泪耳有腻。天地全体。资乎水也。肺在河图。是四九金。而金得火而成用。故洛书四九在南。肺为华盖而乃在五脏之上。心在河图是二七火。而火得金而施用。故洛书二七在西。心与肺相资。同居膈上。心为天君而肺出声音。在上而发号也。脏腑皆相附。而肺之大肠。心之小肠。在膈下。居尊者藏富于下也。肝为风木而主血。血以流行为发生。而风行四方也。肺为燥金而主气。气以充体。秋为成实。而坚实肢体也。脾为湿土以养荣卫。肾为寒水以滋精髓。土是万物之母。而水乃天一之精也。脾居中。土之位也。肾居下。水之处也。肾附于背。一阳始生之位。直承髓海之液。后天之坎也。万物归藏之根。聚纳水谷之真。先天之坤也。心居上而面南。天之道也。其窍七。火之成数也。太阳作体。先天之乾也。中空虚明。后天之离也。五脏藏气。体圆而用方。六腑藏物。体方而用圆。五脏动为体而静为用。阳中之阴也。六腑静为体而动为用。阴中之阳也。五脏为先天之体而属阴。六腑为后天之用而属阳。静者天地之本造化之根。疾病乘于用而伤其体者也。五脏之疾。既失于静则无以御动。故难治。六腑之疾。虽失于动而犹有静体。故易治矣。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45L 页
以质之生成而言则心肺阴而肾肝脾阳也。阴居膈上。阳居膈下。在上者静而在下者动也。地气上升。天气下降而成泰也。金主鸣火主明。皆在上之事。而鸣不止则失常。明自用则致乱。故以动为之体也。以气之流行而言则心肺为阳。肾肝为阴。脾则寄旺。心在上肾在下。坎离相持而为经。肺主右肝主左。震兑相对而为纬也。炎上而不已则灭。故火伏于丹田而根于涌泉。润下而不止则涸。故水壮于上焦而潮于髓海。是谓水火既济。庶物蕃育。天下平治也。肺在上肝在下而男下女。婚媾成也。心火才动。肾水承行。男倡女随。家政成也。肝生心火以制肺金。夫制妻于外也。肺生肾水以生肝木。妻助夫于内也。气阳血阴。肺阴肝阳。而肝主血肺主气。阴阳互藏也。血随气行。气从血留。阴阳相资也。心肾璇玑之直距也。头南极也。尻北极也。三焦玉衡也。命门火挟肾以运。即玑衡水激之象也。心火用事而居膈上。日出地上。昼也春夏也。归伏于脐下。日入水里。夜也秋冬也。万化生生之根。万事作用之本。则实在于火入脐下。即贞而复元也。夜为昼根也。冬为夏本也。妇为夫室也。民为国基也。向晦宴息。为终日乾乾之体也。在胎首与背先成。天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46H 页
开于子也。腹部后实。地辟于丑也。首先生。天开也。生而即啼。心声达而人生于寅也。男阴离也。体阳而用阴。女阴坎也。体阴而用阳。子时阳气始至。天开也。丑时与阴会。地辟也。寅时精露凝。人生也。精露始凝如花。天一生水也。二朔中空而虚明。地二生火也。三月成胎男女分。天三生木也。四月肢体坚。地四生金也。五月肌肤成。天五生土也。
原孝
孝是百行之源。万善之首。宜为天地所佑。鬼神所护。然世常说孝子之家无后禄。试以耳目所至历数之。似非虚语也。余因原其理得其说。盖孝者非奉养承顺而已也。百行缺一非孝也。一念不善非孝也。惟上圣可以言孝。其下虽曾子。犹未尽孝也。夫以曾子为未尽可乎。曰尧与禹汤文武周公。岂不足于孝者。以其全于孝。故无孝之名。惟舜则以顽父而有称焉。至于曾子。圣德不如孔子审矣。苟不如孔子一分则孝未尽一分也。乃独以孝闻则是世人只以孝经归重于曾子而名之也。虽曾子不可以孝名。况下于曾子者乎。若曾子。仅免不孝之科者也。下焉者。免于不孝盖寡矣。犹不免于不孝。而得孝之名。果谁欺乎。父子
原孝
孝是百行之源。万善之首。宜为天地所佑。鬼神所护。然世常说孝子之家无后禄。试以耳目所至历数之。似非虚语也。余因原其理得其说。盖孝者非奉养承顺而已也。百行缺一非孝也。一念不善非孝也。惟上圣可以言孝。其下虽曾子。犹未尽孝也。夫以曾子为未尽可乎。曰尧与禹汤文武周公。岂不足于孝者。以其全于孝。故无孝之名。惟舜则以顽父而有称焉。至于曾子。圣德不如孔子审矣。苟不如孔子一分则孝未尽一分也。乃独以孝闻则是世人只以孝经归重于曾子而名之也。虽曾子不可以孝名。况下于曾子者乎。若曾子。仅免不孝之科者也。下焉者。免于不孝盖寡矣。犹不免于不孝。而得孝之名。果谁欺乎。父子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46L 页
之间。天理人情。至公至正。无剩无欠。不容有一发假为者也。苟非尧之钦明。舜之允塞。文王之不已。孔子之不踰。不能体其天而尽其人。是以颜子之违仁。孟子之粗圣。皆是欠一分于孝者也。欠一分而名不害。其为伪耶。后世以孝有名者。果颜孟一辈人乎。犹且以孝名。其为伪果如何也。罪莫大于伪天。殃莫甚于伪己。是以以孝名者多无后庆。人见其然也。不咎其不尽于孝。而反归咎于孝。惑之甚矣。是以事亲者。虽一念之微。不当有为人之心。一念之假。鬼神违弃。一事之违。天人灭绝。可不惧哉。世乃有欲以孝自名者。是其心无所不为者也。曰人之为圣贤难矣。不及圣贤而欲事亲则可惧又如此。若子之说行。不几于沮人之孝欤。曰否。孝而欠一分。其可惧犹如此。况全无者乎。孝而假一念。其可惧犹如此。况全假者乎。吾则为世言孝无禄者言。
原有无
老佛之徒尚无。而驾其说与我鬨。遂诋我曰彼尚有。呜呼。此老佛之妄见也。我岂有偏尚哉。夫有无无间。空实一体。离有无无。舍无无有。彼老佛以有为一物而卑低之。孤寻无一字。是元不识无者也。乌有所谓
原有无
老佛之徒尚无。而驾其说与我鬨。遂诋我曰彼尚有。呜呼。此老佛之妄见也。我岂有偏尚哉。夫有无无间。空实一体。离有无无。舍无无有。彼老佛以有为一物而卑低之。孤寻无一字。是元不识无者也。乌有所谓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47H 页
玄哉。天地未生之前。即无也。天地之生。不得不有而有者也。若无中无有之理。天地乌能自有哉。吾身未生之前。即无也。吾身之生。不得不有而有者也。若无中无有之理。吾身乌能自生哉。不得不有。而既有矣。乌可舍有而尚无哉。二氏者既有心思支体耳目口鼻。而天地万物并以有而触我之有。我乃以有应有。烦剧苦恼。不胜其有。遂妄意穿凿。欲尚无以除其烦恼。然终不能离有而得无。则乃以天地为幻境。身体为委形。究竟至于无天地无身体。其初则欲除其烦恼。并丧其知烦恼者。是乌知所谓无者哉。是不知太极动而阳静而阴。不得不有之实理也。二氏皆言太极。而不知太极之不得不动不得不静。才动而静则已有矣。然非是既有而无亡也。有有而无自在也。非无有。不能以现存。非有无。不能以流行。是以吾家体有而用无。因无而达有。即所谓体用一源。显微无间者也。二氏离有索无。推而上之。至于未始有无也。则有无之外。多一无字。是焉能识无哉。但料想天地万物之前。浑沦无象。冲漠无睽。遂以为无也。殊不知实理充溢。无小欠阙。故有莫大于无极。是以能生天地。能生万物。若果空虚寂灭。安能生天地万物哉。今夫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47L 页
天地之外皆无也。而实理充盈。故持天地而不坠。天地之中皆无也。而实理充盈。故行三光育万物而不穷也。若如彼所谓虚沤幻影则天地灭久矣。始则谈天地而教人。终则归于灭天地。恶乎可哉。是以圣人则曰有物有则。则即无声无臭之理。无极之真也。耳目口鼻。物也。而视听食息。则也。父子君臣兄弟夫妇。物也。而亲义序别。则也。无则无物。是无无无有有有。斯有无也。圣人以有治有。尽其无而止。三皇之无为。尧之安安。舜之不与。禹之汝止。汤之广渊。文之不显。武之不贰。孔之绝四。皆尽于无者也。其下则颜之不改。曾之止善。思之至诚。孟之尽性。皆因无而达有者也。惟其尽无。故有为真有。万古不灭。何必守玄牝生净土然后方为不灭。惟其尽有。故无为真无。百年不忧。何必蜕委形弃粪器然后方为得无哉。苟不能各以其则理其物。形骸亲属。并为吾累。故必欲收视听祛食息屏亲属绝世俗然后强以自恣曰吾方得无。呜呼。是其本心爱护八尺之躯。不忍一朝之死。不得其计者也。是果无无者哉。一心全是畏死而终不得免则不忍其己之为尸。强欲解之。甚者焚之。殊不知圣人一生用无。而不以生存。不以死亡也。然则欲达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48H 页
有无者。如何而可。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有之无也。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无之有也。斯其至矣。
原权
权者秤锤之名。推移之物也。秤之未有物也。权在定星盘而与衡平则是正之正也。(此是太极之真。万殊之一。造化之根。人性之本。)及秤之载物。物重一斤则权移于一斤而衡平一斤为正。物重二三斤则权移于二三斤而衡平二三斤为正。有移锱铢而为正者。有移分量而为正者。其所以为正。厥初定星之一理。只视衡平而为正者也。舜之不告而娶权也。而无后而陷亲于不义为重。故权移于不告而承家之衡平。汤武之征伐权也。而天下之涂炭为重。故权移于征伐而济世之衡平。嫂溺手援权也。而人而豺狼之为重。故权移于手援而人道之衡平。苟移权而衡不平。不可谓权也。不知者但见权与正相对。乃有反经合道之说。才反正。便非道。乌有所谓合者哉。唐太宗之杀兄。肃宗之即位。扬雄之仕莽。俗所谓权也。而人伦之衡益隳。权移而不正。权不权矣。将焉用彼哉。自周道衰。枉尺直寻。为用权之诀。沦三纲而蔑五常。悲夫。虽细而语嘿坐卧。才有聊且用权之意。皆是苟且自私之计。况大事哉。惟仁
原权
权者秤锤之名。推移之物也。秤之未有物也。权在定星盘而与衡平则是正之正也。(此是太极之真。万殊之一。造化之根。人性之本。)及秤之载物。物重一斤则权移于一斤而衡平一斤为正。物重二三斤则权移于二三斤而衡平二三斤为正。有移锱铢而为正者。有移分量而为正者。其所以为正。厥初定星之一理。只视衡平而为正者也。舜之不告而娶权也。而无后而陷亲于不义为重。故权移于不告而承家之衡平。汤武之征伐权也。而天下之涂炭为重。故权移于征伐而济世之衡平。嫂溺手援权也。而人而豺狼之为重。故权移于手援而人道之衡平。苟移权而衡不平。不可谓权也。不知者但见权与正相对。乃有反经合道之说。才反正。便非道。乌有所谓合者哉。唐太宗之杀兄。肃宗之即位。扬雄之仕莽。俗所谓权也。而人伦之衡益隳。权移而不正。权不权矣。将焉用彼哉。自周道衰。枉尺直寻。为用权之诀。沦三纲而蔑五常。悲夫。虽细而语嘿坐卧。才有聊且用权之意。皆是苟且自私之计。况大事哉。惟仁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48L 页
熟而绝无一毫之私。义精而都是天理之制。始可以权。非圣人而言权。皆踰东墙而搂处子者也。甚可惧也。(俗有葬其亲而称权葬者。于其自尽之地称权而自安。亦何所不权。权之陷人。翻天地易海陆而不自觉者也。恒言喜称权者。士不可与友也。)
原风水
粤在溟涬之初。阴阳氤氲。蒸润而生水。二气噏张。呼吸而成风。大空𣹟洞。只是风水而已。风运水荡。滓浊自降而凝成巨块。昆崙遂为地脐。先出水上。四边因腝渐坚。水渐褪下。高者自高而为山岳为阜陵。低者自低而为溪谷为原陆。水性就下。自无双决之理。故山脉不得不相连。水势不得不归一。于是昆崙以东。水归东海而山脉亦东行。以北水归北海而山脉亦北行。西南亦然。非如葫卢藤蔓渐次生枝。由近而至远。自此而到彼也。一齐凝成。积气融聚。恰如甑里蒸饼。都是一块热气。非是东边热气去作西边热气也。后世堪舆家见山脉相连。遂谓此山去作彼山。此脉来自彼脉。因以天星二十四位附之。而论其阴阳吉凶贵贱脉气。岂不谬哉。今观山崖水漱处。有多少峰谷。纵横峛崺。皆有脉络。彼拳峰丝岭。亦自有气。然何尝北来者有坎癸气。自北而东折者受庚兑气乎。天
原风水
粤在溟涬之初。阴阳氤氲。蒸润而生水。二气噏张。呼吸而成风。大空𣹟洞。只是风水而已。风运水荡。滓浊自降而凝成巨块。昆崙遂为地脐。先出水上。四边因腝渐坚。水渐褪下。高者自高而为山岳为阜陵。低者自低而为溪谷为原陆。水性就下。自无双决之理。故山脉不得不相连。水势不得不归一。于是昆崙以东。水归东海而山脉亦东行。以北水归北海而山脉亦北行。西南亦然。非如葫卢藤蔓渐次生枝。由近而至远。自此而到彼也。一齐凝成。积气融聚。恰如甑里蒸饼。都是一块热气。非是东边热气去作西边热气也。后世堪舆家见山脉相连。遂谓此山去作彼山。此脉来自彼脉。因以天星二十四位附之。而论其阴阳吉凶贵贱脉气。岂不谬哉。今观山崖水漱处。有多少峰谷。纵横峛崺。皆有脉络。彼拳峰丝岭。亦自有气。然何尝北来者有坎癸气。自北而东折者受庚兑气乎。天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49H 页
地初生。亦犹是也。盖风激水涌则山高谷深。风驱水奔则山飞脉窜。风射水走则山驰谷直。风和水运则山秀水明。风转水环则山回势稳。粗滓积而为险杀则水所洄也。细土积而为软壤则风所残也。今看浦港水落后高低凹凸。有万不齐。而或全积石块。或全体沙堆。或尘荄秽恶。或土石均密。或细泥腐塌。皆风水所成。何曾有贵贱脉气而致然哉。是以风水交会之地。局势环抱。峰峦秀丽。溪涧明媚。土性坚密。真气融聚。斯可以居可以葬。非是龙脉之气如线而到穴也。若如术家言而论朝鲜山脉则落自昆崙北干。迤逦来万里。当是阅历几番二十四龙耶。若言节节殊气。次第流注。如军伍序行。则无数二十四气。日日交驰。周而复始。许多峰峡。都是过客之逆旅。贵贱龙气。岂有一定之节乎。若言龙气相叠。如纸卷帖积而行。则昆崙初一节。自山顶至地底。只是一气而厚。自千万里第二节。叠为二气。叠无限二十四气。则比至东海之滨。气薄不啻一分。且高山则气赢而厚。遇丘陵则渐缩而薄。遇平地过峡则不啻如丝毛矣。何从而择其贵贱哉。假使一节落丁而二节度以丙则谓之配合。而每节四面俱二十四位。丙丁气只在峰顶黑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49L 页
子地。而四面承受二十四气。其所谓夫妇配合。何所适从哉。况峰头平圆者。亦未知黑子顶正是何处者乎。广野千里。四山周围。龙气相遇于何处也。假曰遇水而止则水底之地。是无气空土欤。平地村落。平垄葬埋。何从而认其龙气哉。其言曰低一寸水高一寸山。夫开辟四万年。陵谷变迁。安保其高一寸。必是某龙之脉也。况重之以横分三百六十分金。纵叠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千里来龙。吉气全脉。只应如黍粒。岂有一席之地可扦者乎。虽十黄帝不能摸索也。且使龙气流行不息则假如用乾山而当年到穴之气。未知是昆崙以下第几节气。其结咽入首之气。已行到天末。固未可知也。后土必不为人三尺之柩。停替已到之气。追回既往之运。更自入首始也。且如鲁国在河济之间。山脉从何而降生大圣。黄河自殷以后渐以南徙。青兖徐杨之地。无一脉全气。何从以生息民众。钟出富贵欤。千里平洋。风沙茫然。虽使造化神自认其气脉。尚不能得。然而为名都为大邑。岂贵脉之气。水决则伏。沙聚则凝。回环土中。但寻吉星而行如鼹鼠耶。且中国城郭。环以深池。断脉莫此之甚。龙气何从而蓦入耶。其言龙气阴阳。至有老阳逐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50H 页
少阴则少阴长。老阴受少阳则老阴促。必少阴少阳承受然后屈曲长短。停当研媚。此以桑间濮上之心。测度天地者也。假如庚兑相承。而兑之傍落。又有亥一节。则是果山灵之辟阳侯也。二十八宿二十四方八卦次第。皆不能以阴阳相间。奚独后土氏喜以阴阳衬贴承受如人情哉。术家又以五星峦头论生克。假如横看土星。侧看成金。斜看成水。一边成木。一边成火。既无五行主气。恶从而有生克哉。其论九星之形。亦与此同矣。且以物象喝形。尤是无谓。假如橧巢茅茨之前。龙楼宝殿。果是何形。污樽抔饮之时。金盘玉杯。果是何物。佛法始于汉。而中国之山。已有老僧垂珠。妓乐肇于晋。而丑会之初。已有玉女横琴。上林射雁。犹是汉使之诡言。而山丘乃有飞雁之衔书。子晋登云。不过方士之诞说。而山岳乃有游仙之吹笛。何其谬哉。至如砂格取象冠服器物之形。历代变易无常。而皆以唐宋以后之象拟论。则吾未知唐宋之前。此等果是何砂也。况华夷之山形不殊。而华夷之器物异制。谁能知其一定之形哉。晋以后胡入中原。宋以后夏变闽越。山形砂格。若不换易。取象必无应验。始觉末世之山水。其应酬人间。亦云劳哉。术家诸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50L 页
说。谬妄无理皆此类也。其不足泥惑亦明矣。但葬术始于相坟。以坟墓方向砂水。卜人家吉凶。自然符合。如相笏之法。夫象骨作笏。岂与人相干哉。但既为是人所执则以是物占是人。便自应验。然李广之笏。卫青执之。必应封侯之相。王钦若之笏。寇平仲执之。必应谪死之徵。便有神悭鬼诏。自然之理。笏岂有一定之象哉。人见笏之有验。遂依相笏经文。削作新笏。十二宫圆满平净则执此笏者终身无眚虞乎。万无是理也。欲以相坟法。求新山以图福利者。亦如此矣。大抵山家占穴。无论阴阳。居只是影法。明山丽水。回环拱揖。灵气凝聚。八风顺止则为名穴。其天星只在坐穴照占。结咽以上都不相管。峦头只看坐穴照顾。而五星九星之形。亦自坐处看取。非如其言某方某星生克吉凶之说。泥看无理也。寻龙远近。过峡某字峦头某星之说。真不满一笑也。既言龙气流行。以远为贵。则离昆崙十里之后。何龙非远乎。北干近入冀州。为五帝明都。南干远入安南贵州。为蛮夷何也。天台雁荡。木火星秀。美甲于中州。而万古无一人应生于其土。审其过峡。亦岂无合于贵龙者乎。是以文笔贵人。虽在隔江。与我相应者吉。虽在来龙。与我不相应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51H 页
者无用。砂格则随其所见之相似而占之。虽认幞头为葛巾。唤净瓶做饮器。亦自无妨于一时之符验矣。且山水之理。诚有美恶。人之祸福。亦无常数。长安岂不是好风水。而汉唐居之则历三数百年。其馀不过数十年或五四年。金陵岂不是好山水。而孙皓俘死。昌明弑死。萧衍饿死。叔宝堕井。是必有牢系纂弑饿馁渰溺等砂水。而若一齐占验。何其彼有而此无。此棘而彼缓也。砂水不可泥看盖如此。墓宅亦岂异于是哉。术家言某是单穴某是双穴某是三穴。不得滥葬。尤忌重载。而三代之制。王者之墓居中。群臣部葬。左右皆世葬。而堑洫以别之。岂独得数十穴百馀穴之地而然欤。且殉葬者或至三四百人。岂龙气异常。不怕重载欤。以此推之。今世以他葬逼近。为夺气之说。似非通论也。其称压脉之论。又为可笑。举天下之山而言。无一节不葬埋。虽其压有远近。后媪全身。殆不几于压死而不能起耶。其方诸说。世益敷演。名家不少。然大要不外此数款。其术愈精而愈愚。弥高而弥妄。只是祸福二字。熁人心眛人目。举世胥沦而不悟。哀哉。夫作法制之大备者。非文王周公欤。文王葬王季。周公葬文王。何不择兄弟相戮之凶砂水欤。若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51L 页
曰既为后王大地。一二凶星。有所不避。则圣人岂以天下为贵。而姑置兄弟凶砂于不奈何之地也。宁不为天子。必不用也。况嫡长玄孙溺水死。周家择地。果可谓不善者矣。惜乎。不幸而生于郭景纯之前。谩为吞声于赋常棣也。至于相洛。只见形势之可都。而水东乎水西乎。非卜则不能定。周公亦是凡眼。矇于裁穴法。果如是耶。仲尼之葬颜氏。何不另择吉地。使己得君行道。使斯世为唐虞也。何不察反目水。致三世出妻也。何不察拭泪砂。哭一子于临殁之年也。何不取官星之百子千孙。至九世独子也。何不教颜路而迁葬于巽方不空之地。使回也夭而自吃丧予之恸也。惜乎。剡子苌弘辈。无一部锦囊经而莫之学也。朱夫子聪明精研。必非徐善述杨真人下辈人。况与蔡季通相议而葬韦斋。何使长子先死。且其忧世忧道之甚。何不使子孙复生弘儒。中兴斯文。而只出航海天子之一驸马也。西山亦何不自择父祖地。至于白首。徒步谪万里之外也。上古圣神之首出也。必使斯民不恶不愚不夭不贫。是所大欲也。若葬地吉凶。专管此事。生而不恶。何烦乎庠序。生而不愚。何劳乎立师。不夭不贫。何待乎医药劝课。既为殡殓埋葬之礼。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52H 页
必先教其择地之法。使四海之内。皆为寿域。而比屋可封矣。然自羲农周孔。莫之为也。若知而不为则非圣人爱民之心也。若曰圣人亦有所未达则是不思之论也。朱夫子蔡西山生于其术大备之后。犹不能夺造化之权。今人乃能钓七相五公于一杖。铸篯铿石崇于灵针。吾未知其信然也。盖天地聚精会气。自有其地。大槩如山陵封事所言五要俱全者。非如术家某山某水之说也。生于其地。为豪俊为镇长。埋于其地。为安稳为吉善。然统论九州之内。帝王明都。只有关中河南金陵燕京。其馀因革无常。天有许多众星。而经星只二十八。其馀见用于候占者。不过数百。人身三百六十五穴。而常用于治病主管诸症者。不过数十穴。三才一理。葬埋吉穴。亦应如此。大吉之地。必千里而二三。惟大福德之人自然瘗此。亦非人人以力可求也。术者言天生一人。地生一穴者。岂非至愚至妄乎。人固有许多分数。圣人贤人以降而至于众人则其生无明。其死无魂。岂独以子孙祸福之私心。骨埋于造化藏精之地乎。自然偶合而得则善矣。然斯不可侥倖。则居峡陇者取山之敦。居平原者取原之燥。谨其埋筑。善之善者也。天文则七政昭著。躔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52L 页
度有常。人相则七窍显形。气色彯外。苟非至愚。皆可测度。而今人能其术者盖寡。独于山丘之隤然昧然者。横目竖耳之辈。无不张舌攘臂。洞见富媪之脏腑。操纵化翁之机权。诬山谗水。愚黔祸白。此诚天地之贼氓。人世之祸囮也。虽使地在路傍。吾知金银之气必不为饕餮所识也。虽使秘诀所论。真得天地正理。若非相马于玄黄牝牡之外者。必皆不免以眼似垂铃而得蟾蜍。以耳如削竹而得走免。反不如不读相马经者。犹得马子也。况其术法肯綮已误乎。世人乃惑溺尊奉之。虽自谓非愚。吾不信也。呜呼。才得就木之骨。遽泣叩冰之鲤。心昏于剖身之珠。手乱于掩耳之铃者。何往而非愚耶。噫。天地之生久矣。一人而穿一穴。已不胜其多。今又掘取而屡徙之。一骨穿几穴。山丘之疮痍。不啻黥者之受刺。七日之混沌。死已久矣。诚如其说。龙气流行。千孔百穴。如吹破笛。乌能钟其吉哉。世之君子。尚可自已也夫。
原名
夫人以七尺之躯。百年之期。与天地参其广大悠久者名也。洋溢乎四海配广大。不泯乎终古配悠久。上圣与名俱生。其次有名。其次存名。其次成名。最下好
原名
夫人以七尺之躯。百年之期。与天地参其广大悠久者名也。洋溢乎四海配广大。不泯乎终古配悠久。上圣与名俱生。其次有名。其次存名。其次成名。最下好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53H 页
名。好名之讹。掠名无实。而掠者名败而身僇。名之于人。大矣哉。苟使诚知其大也。虽非上智之资。存名以下。皆可企而及之也。帝王志于是则为明君。卿大夫志于是则为硕辅。士志于是则为君子矣。好名虽末也。亦有诚不诚。诚好之也。亦不为不义。其去自弃者固远矣。所恶于好名者。为其掠之也。掠者穿窬之类也。下愚不知。含气以生。食息以嬉。生以禽兽。死以草木。称为人也。不亦忝乎。今有穷巷贱人粗有义理。生有坊曲之名。死有数十年之名者。是亦天地徒也。
原性
性有尧舜之性。有桀纣之性。固不可谓桀纣之性与尧舜同也。然而桀纣有可以喻化为善之理。尧舜无可以诱引入恶之理。则论性者只可曰善。而不可曰恶。或曰如子之说。当曰性有善有恶。岂得单谓之善。韩子三品之说。庶乎近之。曰性善之善字。是易所谓继之者善也。造化生生之原。只是一而已。三则绝矣。乌能成之为性乎。人有男有女而举男不数女。若见其有女也。遂曰人有两品。其可乎哉。天有日有夜而举日不举夜。若见其有夜焉。遂曰日有两个。其可乎哉。性善。即男也日也。虽有桀纣之性。何害于为善哉。
原性
性有尧舜之性。有桀纣之性。固不可谓桀纣之性与尧舜同也。然而桀纣有可以喻化为善之理。尧舜无可以诱引入恶之理。则论性者只可曰善。而不可曰恶。或曰如子之说。当曰性有善有恶。岂得单谓之善。韩子三品之说。庶乎近之。曰性善之善字。是易所谓继之者善也。造化生生之原。只是一而已。三则绝矣。乌能成之为性乎。人有男有女而举男不数女。若见其有女也。遂曰人有两品。其可乎哉。天有日有夜而举日不举夜。若见其有夜焉。遂曰日有两个。其可乎哉。性善。即男也日也。虽有桀纣之性。何害于为善哉。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53L 页
且天下无无对之物。有天必有地。有阳必有阴。有昼必有夜。大小尊卑正反常变。莫非对也。然地与阴与夜小卑反变。不可与天与阳与昼大尊正常相抗。抗则天地息矣。夫莫之抗则还是无对也。古人所谓维善无对者是矣。惟其无对。故只可言善也。此正孟子本意也。程朱子始言本然气质两性字。晓人固密矣。然理在气质中然后方有性之名。舍气质则只可曰理。不当曰性。才言性则已带气质。气质之性之外。岂别有本然之性哉。程朱欲人之易晓而不眩于本善。推原理之本分曰本然之性。本然二字。已是赘也。性何尝别有本然哉。米在觓(一作斛)则曰米。入炊则曰饭。饭犹性。炊犹气质。米犹理也。米之白犹善也。以白米为饭。饭只可谓之白而已。其黄黑有万不同。只因蒸炊之不齐也。若曰本然之饭白。其黄黑者蒸炊之饭。果成说乎。但晓喻小儿则不得不尔也。程子所谓性则理者。犹曰饭即米也。盖性本理也。而入气质则为性。饭本米也。而入蒸炊则为饭。既呼曰饭。饭是饭也。岂别有本然之饭哉。荀卿见其不洁蒸炊者多而谓饭本黑。洗之然后白。扬雄见其千万不齐而谓白黑混。退之取诸说而折中。谓饭有三品。此皆不能真知米之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54H 页
本色者也。米本白。吾则只当曰白而已。其不齐者。吾何与哉。孟子曰其情则可以为善。尽名言也。虽桀纣生子则知爱。抉肤则知痛。当死则知哀。苟推是心。仁不可胜用也。是其情可以为善者也。不直曰性善而已。而曰其情。不直曰其情善。而必曰情则。又必曰可以。宛转立言。回护惹引。使人人回认腔子中有天性一线之善也。初非梗把桀纣之性压唤为善也。曲儒听莹。节上生枝。支离葛藤。不觉远走本株。惜哉。
原事物(二十九)
一
至高者天。一而已。卑者万。至明者日。一而已。暗者万。人一以灵而啬者万。圣一以通而塞者万。可行之路一线。而一线之外榛棘也。可射之的一革而已。一革之外虚旷也。一规之外无圆。一绳之外无直。天下万事。属于善与是与贵者。皆一而已。得一则高明灵圣。可不勉乎。失一则前后左右。莫非坑堑。可不惧乎。世人见善者少。不善者众。反怠于为善。其亦不思也已。若善者众。奚贵乎善。似天者众。奚高乎天。
二
天地之理。非一不生。无二不成。天地男女。二而相配
原事物(二十九)
一
至高者天。一而已。卑者万。至明者日。一而已。暗者万。人一以灵而啬者万。圣一以通而塞者万。可行之路一线。而一线之外榛棘也。可射之的一革而已。一革之外虚旷也。一规之外无圆。一绳之外无直。天下万事。属于善与是与贵者。皆一而已。得一则高明灵圣。可不勉乎。失一则前后左右。莫非坑堑。可不惧乎。世人见善者少。不善者众。反怠于为善。其亦不思也已。若善者众。奚贵乎善。似天者众。奚高乎天。
二
天地之理。非一不生。无二不成。天地男女。二而相配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54L 页
者也。水火白黑玉石。相反而二者也。有对者并者两者双者。皆单则不可者也。善与不善亦为对。若无不善。何贵乎善。遂以不善谓善之贰可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遂谓有不善。然后善可成可也。
三
一与二交而生三。三者子生承父之道也。无三。二虚而一休。天地之理罔矣。三而后能久能固能公。能广而大。能直而平。能不争。能得师。虽然参之则败德。三也者。一之所以行也。诗云不忮不求。易曰同人于野。三之义。大矣哉。
善(四)
善者天下之正理。事物之常则也。苟不变于常。天之霜雪雷霆皆仁也。苟不悖于理。人之憎恶刑杀皆善也。苟悖正理非常则。虽恭谨恩爱廉恪。皆非善也。苟合于理顺其则。舜受尧之天下而不为贪。武王血流漂杵而不为残。周公灭五十国而不为虐。千万人誉之。无所喜。千万人毁之。无所挠。有质之天地之神气。有千万吾往之志勇。是以大而塞乎天地。存而践形成性。远而裕及子孙。此正理之实验。常则之极效也。最下者。虽一善皆足以成名矣。世有衰懦一般人。不
三
一与二交而生三。三者子生承父之道也。无三。二虚而一休。天地之理罔矣。三而后能久能固能公。能广而大。能直而平。能不争。能得师。虽然参之则败德。三也者。一之所以行也。诗云不忮不求。易曰同人于野。三之义。大矣哉。
善(四)
善者天下之正理。事物之常则也。苟不变于常。天之霜雪雷霆皆仁也。苟不悖于理。人之憎恶刑杀皆善也。苟悖正理非常则。虽恭谨恩爱廉恪。皆非善也。苟合于理顺其则。舜受尧之天下而不为贪。武王血流漂杵而不为残。周公灭五十国而不为虐。千万人誉之。无所喜。千万人毁之。无所挠。有质之天地之神气。有千万吾往之志勇。是以大而塞乎天地。存而践形成性。远而裕及子孙。此正理之实验。常则之极效也。最下者。虽一善皆足以成名矣。世有衰懦一般人。不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55H 页
知距不义。不能恶不仁。泛爱无所忤。愿谨无举刺者。是柔恶也。其亡可翘足而待。或者乃以此證福善之诬。惑之甚矣。
命(五)
前定而自然者命也。前定故不可易。自然故不当求。是以达者得之而不喜。知非倖得也。不得而不忧。知非可免也。知非倖得。故袗衣鼓琴。若固有之。知非可免。故蔬水曲肱。不改其乐。若固有之。故满而不溢。不改其乐。故无然攀援。小人则不然。以为倖得也。以为可免也。以为非我之媚悦。不可得也。故至于舐痔。以为非我之曲径。不得免也。故至于弑逆。是无命也。圣人盖曰罔之生也。倖而免。有为星命者曰推崔烈之命。当以曲径为三公。苟以铜臭为嫌而不纳五百。司徒亦当自至乎。曰司徒之至不至。知命者不论。达孟夫子不立岩墙之训者。可与言命。
时(六)
君子知命。以义制时。小人无命。以己徇时。制时者时与命偕。徇时者无时不时与命偕故以其时则可矣而孔孟终不得位。禹颜同道而殊事。无不时者。穿窬而不耻。亦何时之有。
命(五)
前定而自然者命也。前定故不可易。自然故不当求。是以达者得之而不喜。知非倖得也。不得而不忧。知非可免也。知非倖得。故袗衣鼓琴。若固有之。知非可免。故蔬水曲肱。不改其乐。若固有之。故满而不溢。不改其乐。故无然攀援。小人则不然。以为倖得也。以为可免也。以为非我之媚悦。不可得也。故至于舐痔。以为非我之曲径。不得免也。故至于弑逆。是无命也。圣人盖曰罔之生也。倖而免。有为星命者曰推崔烈之命。当以曲径为三公。苟以铜臭为嫌而不纳五百。司徒亦当自至乎。曰司徒之至不至。知命者不论。达孟夫子不立岩墙之训者。可与言命。
时(六)
君子知命。以义制时。小人无命。以己徇时。制时者时与命偕。徇时者无时不时与命偕故以其时则可矣而孔孟终不得位。禹颜同道而殊事。无不时者。穿窬而不耻。亦何时之有。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55L 页
作(七)
作之不已。乃成君子。自强不息作也。学而时习作也。是作也。自力于变化气质之功。强于为善也。斯其所以为君子也。为己故也。有为人而作者。修饰边幅作也。厌然掩不善作也。巧言令色作也。强忍冒羞作也。是作也无忌惮而自欺欺人也。王莽之谦恭下士。曹操之吾为文王。作之大者也。
微(八)
有形之微水为最。惟其体微故润深。居下故厚积。为万物之母。为元气之车。载大陆而不垫。兴宝藏而不竭。语其大孰尚焉。是以微微者。不能为大。诗云维此文王。小心翼翼。又曰温温恭人。惟德之基。可谓能微矣。
静(上○九)
静者万物之本。动则物也。动必以静为之体。天无北辰。不能行七政运四时。地非厚重。不能载山海生庶物。人非未发之中。不能宰众理应万事。木之敷荣者根也。水之汪潏者源也。向晦宴息。故能终日乾乾。耕渔若将终身。故四海咸戴舜功。饭牛肥故佐秦霸业。以赤松之心处帷幄。故为西汉全人。以春睡之士许
作之不已。乃成君子。自强不息作也。学而时习作也。是作也。自力于变化气质之功。强于为善也。斯其所以为君子也。为己故也。有为人而作者。修饰边幅作也。厌然掩不善作也。巧言令色作也。强忍冒羞作也。是作也无忌惮而自欺欺人也。王莽之谦恭下士。曹操之吾为文王。作之大者也。
微(八)
有形之微水为最。惟其体微故润深。居下故厚积。为万物之母。为元气之车。载大陆而不垫。兴宝藏而不竭。语其大孰尚焉。是以微微者。不能为大。诗云维此文王。小心翼翼。又曰温温恭人。惟德之基。可谓能微矣。
静(上○九)
静者万物之本。动则物也。动必以静为之体。天无北辰。不能行七政运四时。地非厚重。不能载山海生庶物。人非未发之中。不能宰众理应万事。木之敷荣者根也。水之汪潏者源也。向晦宴息。故能终日乾乾。耕渔若将终身。故四海咸戴舜功。饭牛肥故佐秦霸业。以赤松之心处帷幄。故为西汉全人。以春睡之士许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56H 页
驱驰。故名垂万古。不言保护曾孙。丙吉之分静也。药葛罗之罗拜。郭令公之神静也。静之用。大矣哉。
静(中)
静未极而动者。妄动也。动而必阏。静极则自动。自动者必达而不可遏。天地之阳。生于冬至子半。人身之阳。生于每日子时。静极者。生之候升之初盈之始。天地所佑。鬼神所护。况人乎。
静(下)
人之患。在不能静。三五以降之君。君不能静者也。周召以降之臣。臣不能静者也。春秋以降之士。士不能静者也。静则寡欲者能静。日用云为。无往而不为体。躁奔必蹶。竞趋必伤。食前方丈。心不静不知味。必噎。钟鼓铿锵。神不静不能乐。必叹。世之人。欲以不静之心不静之行。亟求其富贵。自古以来无得之者。况得而享之乎。
分(十)
天高而地卑。故世立焉。日大而月小。故物化焉。是分之自然。而非人力所为也。无分则无世无物。非特无序而乱而已也。大而纲常。细而鬼神器物饮食。密而动静言笑。莫不有分。得则吉。不得则凶。然一国卑高
静(中)
静未极而动者。妄动也。动而必阏。静极则自动。自动者必达而不可遏。天地之阳。生于冬至子半。人身之阳。生于每日子时。静极者。生之候升之初盈之始。天地所佑。鬼神所护。况人乎。
静(下)
人之患。在不能静。三五以降之君。君不能静者也。周召以降之臣。臣不能静者也。春秋以降之士。士不能静者也。静则寡欲者能静。日用云为。无往而不为体。躁奔必蹶。竞趋必伤。食前方丈。心不静不知味。必噎。钟鼓铿锵。神不静不能乐。必叹。世之人。欲以不静之心不静之行。亟求其富贵。自古以来无得之者。况得而享之乎。
分(十)
天高而地卑。故世立焉。日大而月小。故物化焉。是分之自然。而非人力所为也。无分则无世无物。非特无序而乱而已也。大而纲常。细而鬼神器物饮食。密而动静言笑。莫不有分。得则吉。不得则凶。然一国卑高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56L 页
之分隳。则万家之器物皆不得其用。万人之饮食言笑皆不得其宜。遂使天地不得位。万物不得育。而人无所措手足。可畏也夫。
虚(十一)
天心无私物故虚。虚故动而不掣。运而不息。七政不坠。四时不忒。高而不可踰。刚而不可亵。其实孰尚焉。人心无私意则虚。虚故应万变宰万物。众善集焉。是谓与天为一。虚者物不能撄。是以悠久而不毁。
实(十二)
实者有得有丧。木实故折。金实故破。土实故崩。水火虚故无丧。然犹有形色。故有涸有熸。维气也无形色。故载天地而不僵。后天地而长存焉。是以心实者。愎而已。府实者。虐而覆。圣人以不实为实。
胜(十三)
欲胜者必负。常胜者必败。胜之心私也。私胜者役于物。故不能胜物。物胜则败矣。集义而养浩然之气则万物皆役于我。非我胜物下也。物自下矣。吾何与焉。故常伸而无败。
猜(十四)
猜者。众恶之本。百善之雠。贼人以自贼。亡国以亡身。
虚(十一)
天心无私物故虚。虚故动而不掣。运而不息。七政不坠。四时不忒。高而不可踰。刚而不可亵。其实孰尚焉。人心无私意则虚。虚故应万变宰万物。众善集焉。是谓与天为一。虚者物不能撄。是以悠久而不毁。
实(十二)
实者有得有丧。木实故折。金实故破。土实故崩。水火虚故无丧。然犹有形色。故有涸有熸。维气也无形色。故载天地而不僵。后天地而长存焉。是以心实者。愎而已。府实者。虐而覆。圣人以不实为实。
胜(十三)
欲胜者必负。常胜者必败。胜之心私也。私胜者役于物。故不能胜物。物胜则败矣。集义而养浩然之气则万物皆役于我。非我胜物下也。物自下矣。吾何与焉。故常伸而无败。
猜(十四)
猜者。众恶之本。百善之雠。贼人以自贼。亡国以亡身。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57H 页
覆天下以覆家。刃莫铦于猜。徐夫人为钝。寇莫大于猜。犬戎为细。共工,驩兜,赵高,曹节之凶。其本猜也。丁谓章敦之恶。其本猜也。万古之恶。大小千百。无一不本于猜也。最可惧者。苏轼之不克为令人。安石之不得终名士。皆猜为之本也。尤可惜者。李光弼之忧死。富弼之不乐于魏公。张浚之不能合。李纲不能全曲端。皆不能休休焉若己有之者也。易曰天与火同人。又曰火在天上大有。至哉。
恭(十五)
恭为德之基。然足恭。德之贼也。足恭。自欺之尤者也。自欺者欺天。故无所忌惮。无所忌故足恭矣。共工,王莽,曹操。足恭之大者。其馀一言一动一笑之恭。皆能为大奸慝。反不如直而无礼者害轻也。易曰有孚盈缶。诗曰柔嘉维则。君子以之。
知(十六)
子曰赐也亿则屡中。孟子曰所恶于智者凿也。屡中自信其知故知不进。凿则入于私意故知益昏。此圣人所以为戒者也。圣人生知而舜察迩言。禹拜昌言。汤从谏不咈。仲虺好问。文王师尚父。孔子学不厌。此皆所以为大知也。禽兽亦有所知矣。而不能学他故
恭(十五)
恭为德之基。然足恭。德之贼也。足恭。自欺之尤者也。自欺者欺天。故无所忌惮。无所忌故足恭矣。共工,王莽,曹操。足恭之大者。其馀一言一动一笑之恭。皆能为大奸慝。反不如直而无礼者害轻也。易曰有孚盈缶。诗曰柔嘉维则。君子以之。
知(十六)
子曰赐也亿则屡中。孟子曰所恶于智者凿也。屡中自信其知故知不进。凿则入于私意故知益昏。此圣人所以为戒者也。圣人生知而舜察迩言。禹拜昌言。汤从谏不咈。仲虺好问。文王师尚父。孔子学不厌。此皆所以为大知也。禽兽亦有所知矣。而不能学他故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57L 页
以啬终。凡今知过于禽兽固鲜矣。苟不取于人。焉能免于以迷终。是以欲知者。先去我。去我然后心虚。心虚而后众善集而理自明。理明则如镜如水。不以我从物。不以物加我。不以物隔我。不以我掩物。物我对照而明自在。此谓大知。
畏(十七)
君子畏天畏人畏心。故畏自远而终于无畏。小人畏贫畏贱。故无所畏而入于畏。苍苍在上。日月照临。瞻之能无畏乎。十目共视。十手共指。对之能无畏乎。暗里心动。其颡自泚。反思能无畏乎。小人无此。
刚(十八)
以性刚者折。以气刚者败。以妄刚者覆。以挟刚者亡。易曰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君子之刚也。
秽(十九)
天下之至贱者。粪秽也。然八谷六牲之悦于口。皆所以为秽谋也。王侯公卿之供其身。皆所以为秽作也。内而智虑精神。外而腻泽肥壮。皆秽之功也。视听言动。皆秽之力也。若以至贱而去之。无我矣。是以地者天之秽也。民者君之秽也。不善者善人之秽也。见其为秽也。而秽而抵之。是犹稼其田而去粪壅者也。
畏(十七)
君子畏天畏人畏心。故畏自远而终于无畏。小人畏贫畏贱。故无所畏而入于畏。苍苍在上。日月照临。瞻之能无畏乎。十目共视。十手共指。对之能无畏乎。暗里心动。其颡自泚。反思能无畏乎。小人无此。
刚(十八)
以性刚者折。以气刚者败。以妄刚者覆。以挟刚者亡。易曰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君子之刚也。
秽(十九)
天下之至贱者。粪秽也。然八谷六牲之悦于口。皆所以为秽谋也。王侯公卿之供其身。皆所以为秽作也。内而智虑精神。外而腻泽肥壮。皆秽之功也。视听言动。皆秽之力也。若以至贱而去之。无我矣。是以地者天之秽也。民者君之秽也。不善者善人之秽也。见其为秽也。而秽而抵之。是犹稼其田而去粪壅者也。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58H 页
誉(二十)
闻人誉己则喜者。不胜己者也。每事反己者己轻。每事为人者己重。己重故常不胜其己之大。闻人之誉则沾沾然喜也。喜则败矣。己之所为诚善也。理所固然也。何喜于誉。若不善而誉之。誉者妄也。又何喜焉。且当孔子时。夫子与之。颜曾冉赐誉之。又何为不喜。若盗蹠桓魋季氏陈恒誉之。不如死之久矣。奚暇曰不喜云而已。
毁(二十一)
人闻人毁己则不胜其怒。其未之思也。夫我之所为。诚不善而毁至。我因而改。何怒之有。若我之所为。自谓不悖于义。而不善者不毁。其亦可愧也夫。呜呼。诚不善者毁己。与彼不同明矣。不亦幸乎。
党(二十二)
党者情志交孚。不相违戾之名也。仲尼称二三子以为吾党。党非恶号也。仲尼之党三千。党之大者也。然冉求则鸣鼓而攻之。孺悲则鼓瑟而不见。斥由之瑟。举枨之欲。其门人之自为党则师事有若而不从。西河疑夫子而责之。与其善而不与其私。故为真党为正党。若使孟子以荀卿学于靬臂而党之。孟子为性恶之党。子贡以公孙龙参于七十而党之。子贡为坚
闻人誉己则喜者。不胜己者也。每事反己者己轻。每事为人者己重。己重故常不胜其己之大。闻人之誉则沾沾然喜也。喜则败矣。己之所为诚善也。理所固然也。何喜于誉。若不善而誉之。誉者妄也。又何喜焉。且当孔子时。夫子与之。颜曾冉赐誉之。又何为不喜。若盗蹠桓魋季氏陈恒誉之。不如死之久矣。奚暇曰不喜云而已。
毁(二十一)
人闻人毁己则不胜其怒。其未之思也。夫我之所为。诚不善而毁至。我因而改。何怒之有。若我之所为。自谓不悖于义。而不善者不毁。其亦可愧也夫。呜呼。诚不善者毁己。与彼不同明矣。不亦幸乎。
党(二十二)
党者情志交孚。不相违戾之名也。仲尼称二三子以为吾党。党非恶号也。仲尼之党三千。党之大者也。然冉求则鸣鼓而攻之。孺悲则鼓瑟而不见。斥由之瑟。举枨之欲。其门人之自为党则师事有若而不从。西河疑夫子而责之。与其善而不与其私。故为真党为正党。若使孟子以荀卿学于靬臂而党之。孟子为性恶之党。子贡以公孙龙参于七十而党之。子贡为坚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58L 页
白之党。欲党其党。反败其身。恶乎一哉。假如学老子者。乃推寇谦之张道陵为真人则岂不可哀哉。呜呼。世之党者。自我则溃痈而闻香。自彼则凝脂而见疡。殊不知识者傍观。其鼻即痈。其眼即疡。欲掩党痈。痈我之鼻。欲消他疡。疡我之目。此之谓丧心。
让(上○二十三)
让者德之本也。大而天地阴阳四时百物之化化。莫非让也。小而政教事为民俗风化。非让不成。近而人身臂股指节。不相让不成用。耳目口鼻齿舌唇龈。不相让不能完。让之用大矣哉。让也者。非特让己之物以与彼也。舍己之短而与彼之能。让也。安己之分而不援于彼。让也。让德兴。天下无私。万物各得其所。土阶纯衣而民不陵。尧舜之让也。悬像陈殷而民不惑。周公之让也。西海有不让之国。其父得后妻而美。子出其妻改娶。公子面生风疡。屠肆之炀者烧其面而肖之。贵人食羊臛。驺马卖妻而买羊。其君自号无愁干。一国皆称无愁干。未几人争相食而亡。霜冰之训。可畏也夫。
让(下)
人之不能让。只为我少而我失。夫孰知少为多之府。
让(上○二十三)
让者德之本也。大而天地阴阳四时百物之化化。莫非让也。小而政教事为民俗风化。非让不成。近而人身臂股指节。不相让不成用。耳目口鼻齿舌唇龈。不相让不能完。让之用大矣哉。让也者。非特让己之物以与彼也。舍己之短而与彼之能。让也。安己之分而不援于彼。让也。让德兴。天下无私。万物各得其所。土阶纯衣而民不陵。尧舜之让也。悬像陈殷而民不惑。周公之让也。西海有不让之国。其父得后妻而美。子出其妻改娶。公子面生风疡。屠肆之炀者烧其面而肖之。贵人食羊臛。驺马卖妻而买羊。其君自号无愁干。一国皆称无愁干。未几人争相食而亡。霜冰之训。可畏也夫。
让(下)
人之不能让。只为我少而我失。夫孰知少为多之府。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59H 页
失为得之根。让莫大于让天下。万古未有不亡之国。而惟尧舜至今有天下。其所得不其多矣乎。其不失不其久矣乎。赞尧曰允恭克让。赞仲尼曰温良恭俭让。大矣哉。
久(二十四)
久于富贵。人之所欲也。有以积而谋者。有以藏而谋者。然鹿台之积焉而焚玉。郿坞之藏焉而燃脐。非徒不能久。只以速祸。为谋不亦疏乎。诗曰如月之恒。恒者月之半也。谓之恒。旨哉。
渐(二十五)
日之热。不足以流金。风之寒。不足以凝海。然乘一阳之渐而迟之一百八十日。故至于赫赫而金不能不流。乘一阴之渐而迟之一百八十日。故至于冽冽而海不能不凝。若不待渐而暴旸于腊月。飞雪于六月。为非常灾而已。岂日云风云乎哉。如今之人做百事。皆为腊之旸夏之雪。哀哉。
屈(二十六)
草木之芽。初生必屈。以避患也。蒙不可犯患也。故必屈。屈故能伸。
生(二十七)
久(二十四)
久于富贵。人之所欲也。有以积而谋者。有以藏而谋者。然鹿台之积焉而焚玉。郿坞之藏焉而燃脐。非徒不能久。只以速祸。为谋不亦疏乎。诗曰如月之恒。恒者月之半也。谓之恒。旨哉。
渐(二十五)
日之热。不足以流金。风之寒。不足以凝海。然乘一阳之渐而迟之一百八十日。故至于赫赫而金不能不流。乘一阴之渐而迟之一百八十日。故至于冽冽而海不能不凝。若不待渐而暴旸于腊月。飞雪于六月。为非常灾而已。岂日云风云乎哉。如今之人做百事。皆为腊之旸夏之雪。哀哉。
屈(二十六)
草木之芽。初生必屈。以避患也。蒙不可犯患也。故必屈。屈故能伸。
生(二十七)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59L 页
草木之实。甲坼于生也。或根已植矣而带实于胸。或句已畅矣而戴甲于顶。实于胸者为大。甲于顶者为细。巨细虽殊。未有离其实者。不背其所由生也。故能遂其生。父母生之。师教之君治之。或欲不带不戴以达。智不如草木远矣。
古(二十八)
愚者畔古。曲士滞古。惟达者循古而制今。因今而用古。士之言曰尧舜之治。可复于今。非治之不可复。其如尧舜之不复何哉。尧舜以后五千年。未有尧舜。尧舜之不可复。尧舜之不能为决矣。仲尼贤于尧舜而君无尧舜。故不能复其治。况下于仲尼者乎。汤武反之至者也。而尚不如尧舜。况下于汤武者乎。是以达者以尧舜为之准。而不畔不滞。故学不入于异端。治不局于苟且。孟子以后惟程子朱子可以论尧舜。然天不与尧舜之时。程朱亦奈何哉。呜呼。两汉尚不可及。况复望唐虞乎。萧,曹,魏,丙尚不可及。况复望皋,弃乎。董,韩尚不可及。况复望孔孟乎。孔孟以后一遇程朱而亦莫之试于治也。今当曰程朱之言。可复于今。又当曰人皆可以为程朱。然程朱又古矣。如斯以待终古而已耶。噫。
古(二十八)
愚者畔古。曲士滞古。惟达者循古而制今。因今而用古。士之言曰尧舜之治。可复于今。非治之不可复。其如尧舜之不复何哉。尧舜以后五千年。未有尧舜。尧舜之不可复。尧舜之不能为决矣。仲尼贤于尧舜而君无尧舜。故不能复其治。况下于仲尼者乎。汤武反之至者也。而尚不如尧舜。况下于汤武者乎。是以达者以尧舜为之准。而不畔不滞。故学不入于异端。治不局于苟且。孟子以后惟程子朱子可以论尧舜。然天不与尧舜之时。程朱亦奈何哉。呜呼。两汉尚不可及。况复望唐虞乎。萧,曹,魏,丙尚不可及。况复望皋,弃乎。董,韩尚不可及。况复望孔孟乎。孔孟以后一遇程朱而亦莫之试于治也。今当曰程朱之言。可复于今。又当曰人皆可以为程朱。然程朱又古矣。如斯以待终古而已耶。噫。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60H 页
书(二十九)
天地之全体。理而已。原一播万。各有当然之则。是所谓道也。天下无道外之事。无道外之物。圣贤经纬事物之则而著之书。四书五经是也。此馀九流杂家之书。管窥虽窄。其苍苍则真天也。脚陷虽坑。其岸则实地也。其善则取天而祛管。其不善则据岸而戒坑。亦非道外之物。至于今世。书自为一物。读书之士。以天地与人。事物与书。离之为六。虽读诵万卷。无益于知天修人处事应物。但以句读篇章。号为古文。恣其袭剟之用。盖自柳欧三苏辈。皆不免此。文章道理。判为二物。及至科举之学盛。则其文显然为道外之事。而古书但为集字之用而已。假如佛说狗子尚有佛性。今之科文。无天人事物之则。其于文章罔矣。世又有一般了了者。谈程说朱。刻经析传。理入自耳。道出自口。但添书上一人。亦不能与书为一。故其于道理亦罔矣。苟有真读书者。细而吃饭饮水。亵而痾屎放尿。皆为道中之一事。况进于此者乎。彼为科文者。将以立身也。将以事君也。孰谓外于道而能有成也。谈程朱似矣。然离析章句为百尧舜。刻卞训诰为千孔孟。搬运经传。出之道外。而身心随之。哀哉。盍亦反其本。
天地之全体。理而已。原一播万。各有当然之则。是所谓道也。天下无道外之事。无道外之物。圣贤经纬事物之则而著之书。四书五经是也。此馀九流杂家之书。管窥虽窄。其苍苍则真天也。脚陷虽坑。其岸则实地也。其善则取天而祛管。其不善则据岸而戒坑。亦非道外之物。至于今世。书自为一物。读书之士。以天地与人。事物与书。离之为六。虽读诵万卷。无益于知天修人处事应物。但以句读篇章。号为古文。恣其袭剟之用。盖自柳欧三苏辈。皆不免此。文章道理。判为二物。及至科举之学盛。则其文显然为道外之事。而古书但为集字之用而已。假如佛说狗子尚有佛性。今之科文。无天人事物之则。其于文章罔矣。世又有一般了了者。谈程说朱。刻经析传。理入自耳。道出自口。但添书上一人。亦不能与书为一。故其于道理亦罔矣。苟有真读书者。细而吃饭饮水。亵而痾屎放尿。皆为道中之一事。况进于此者乎。彼为科文者。将以立身也。将以事君也。孰谓外于道而能有成也。谈程朱似矣。然离析章句为百尧舜。刻卞训诰为千孔孟。搬运经传。出之道外。而身心随之。哀哉。盍亦反其本。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60L 页
书曰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程子曰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
原仙
或曰天地间有真仙。信乎。子华曰有圣人是也。曰圣人未尝服丹修方。百年而死。奚为其真仙。曰子以血肉之躯存为生也。犬豕皆生。于人何贵焉。夫不死之为仙。圣人心与天地为一。万古不坠。是其心不死。言语行事威仪。俱在方策。虽万世之下。如对面命。如见德容。如闻謦欬。且其言祸福荣辱。徵之百世而不忒。如亲见于目下。是其耳目鼻口百骸不死。硕牲洁爵而俎豆之。是其饮食不死。寝庙几席以安之。是其宫室不死。美誉及其父母子孙而不泯。是并其亲属而不死。道同德符者同传而并列。是其交友不死。人物所居。无不尊慕。是其往还不死。遂以后天地而凋三光。斯岂非真仙乎。学圣而虽未至。亦皆真僚也。后世贤君良臣义士孝子节妇超出凡民一等者。皆下不失为篯铿,王乔徒也。曰白日升天。信无之欤。曰有无吾斯之未质。诚或有之。其谢事辟谷之日。久已死矣。至升天而无迹则其死尤甚。反不如留冢墓于山阿。有子孙于人间者。犹近于不死也。曰如子之言。名迹
原仙
或曰天地间有真仙。信乎。子华曰有圣人是也。曰圣人未尝服丹修方。百年而死。奚为其真仙。曰子以血肉之躯存为生也。犬豕皆生。于人何贵焉。夫不死之为仙。圣人心与天地为一。万古不坠。是其心不死。言语行事威仪。俱在方策。虽万世之下。如对面命。如见德容。如闻謦欬。且其言祸福荣辱。徵之百世而不忒。如亲见于目下。是其耳目鼻口百骸不死。硕牲洁爵而俎豆之。是其饮食不死。寝庙几席以安之。是其宫室不死。美誉及其父母子孙而不泯。是并其亲属而不死。道同德符者同传而并列。是其交友不死。人物所居。无不尊慕。是其往还不死。遂以后天地而凋三光。斯岂非真仙乎。学圣而虽未至。亦皆真僚也。后世贤君良臣义士孝子节妇超出凡民一等者。皆下不失为篯铿,王乔徒也。曰白日升天。信无之欤。曰有无吾斯之未质。诚或有之。其谢事辟谷之日。久已死矣。至升天而无迹则其死尤甚。反不如留冢墓于山阿。有子孙于人间者。犹近于不死也。曰如子之言。名迹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61H 页
不泯者皆仙也。是共兜蹑尘于尧舜。魋蹠参真于天纵也。曰否。子岂不以不死为仙乎。病死尚可嗟。况刑戮死口诛死笔伐死乎。一死尚可哀。况日日死世世死千百死万亿死乎。僇死于一邦尚可丑。况周流死于舟车所通乎。反不如牛豕之溘然一死于庖厨也。
原静悟
禅家以静悟为法门。绝落世累。摄守身心。专精稳密。此其所谓静也。工夫久久成熟。身心双融。神气清旷。脱然恍然。四大六根。真若泡沤。天地万物。诚似幻影。此其所谓悟也。佛祖辈信深而志笃。内视久而心力全者。真有到此境者。果非虚语也。然静者动之对也。无动则更别无静。若舍动而言静则只是虚无而已。夫静莫静于无极中涵动之理。故为天地之根。若无动之理则只是虚无也。既无矣。何贵于无也。既无矣。更何言静也。所贵乎悟者。御万动而明万理。吾之所守者约而不劳。而天地万物各得其所也。若舍天地万物而言悟。则只是空灭而已。夫悟莫大于天地。而万象森罗两间故为大。若去万象。只是空灭也。既灭矣。何贵于悟也。既灭矣。更何名悟也。吾家之主一涵养。似彼之静也。而天地万物之理具于其中。故其感
原静悟
禅家以静悟为法门。绝落世累。摄守身心。专精稳密。此其所谓静也。工夫久久成熟。身心双融。神气清旷。脱然恍然。四大六根。真若泡沤。天地万物。诚似幻影。此其所谓悟也。佛祖辈信深而志笃。内视久而心力全者。真有到此境者。果非虚语也。然静者动之对也。无动则更别无静。若舍动而言静则只是虚无而已。夫静莫静于无极中涵动之理。故为天地之根。若无动之理则只是虚无也。既无矣。何贵于无也。既无矣。更何言静也。所贵乎悟者。御万动而明万理。吾之所守者约而不劳。而天地万物各得其所也。若舍天地万物而言悟。则只是空灭而已。夫悟莫大于天地。而万象森罗两间故为大。若去万象。只是空灭也。既灭矣。何贵于悟也。既灭矣。更何名悟也。吾家之主一涵养。似彼之静也。而天地万物之理具于其中。故其感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61L 页
而应也。如无极判为阴阳五行万物。故其造化与天地参。而其静方始为可贵也。其工夫方可谓之静也。吾家之物格知至至意诚心正。便是彼所谓悟也。而天地古今万事万物。森罗在眼前。皆待吾而得其所。我则静而主一。化化而吾不与焉。则清明洒落。首出于万物之上。而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其悟方始为可贵也。其地位方可谓之悟也。道学不明。而至于宋则佛氏所谓宗师大士者。剽窃吾家绪言。妆出观心顿悟之诀于释伽所称经偈之外。其言新奇高妙。视之若捷径省力而可到圣神也。是以名儒硕德。皆不觉沉惑迷溺。程朱两先生开告指教。终莫之省悟也。殊可叹也。槩观其病根。只在于私。既无明理克己之功。则富贵名利身体妻孥。皆为吾累。强绝而未忘于情。关心而不耐于烦。犹有一念钦慕圣人。亟求其作圣之术而不得焉。则彼家似是之言。显为捷径而适中吾心。故群趋而不可遏。坚守而不可拔。其本则绝累作圣两念。乘其敏颖才高而济其私也。夫绝累作圣善心也。然若不以天理当然之则。循常渐进。而以人所难能。吾当独能之意为之。则只是私心也。焉有私而可以得道者哉。是以此辈不能无自欺。
存斋集卷之十六 第 362H 页
自欺者安有所谓主静工夫乎。不能集众善。拒众善者。安有所谓顿悟时候乎。作圣如尧舜周孔则亦已矣。而尧舜周孔以天地万物为一身。学圣如曾思孟子则亦至矣。而曾思孟子之书。无寂灭顿悟之诀。舍尧舜周孔而念释伽迦叶。去曾思孟子而从冶父宗杲。非愚则妄也。至于明时。笃其学而神其术。莫高于王阳明。而其宗旨只是不思善不思恶时节。是本来面目一句而已。不思善不思恶。彷似于吾儒未发之中。故假之以为千圣顶𩕳。殊不知此一句。究竟只是枯木死灰虚泡幻影而已。尧舜周孔何尝为枯木死灰也。虽昆(一作毗)卢释伽。何尝为虚泡幻影哉。是学佛犹未真者。况学圣乎。阳明之殁。赞称其师。以为杖之不死。投之江不死。是果所谓静而悟者欤。是反为张道陵,寇谦之之类而已。乌有所谓圣耶。曷尝观吾家有此等说哉。彼学自释伽。初心专是怖死。故末谬绽露。自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