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大野文集卷之十
大野文集卷之十 第 x 页
大野文集卷之十
 墓志
  
大野文集卷之十 第 520H 页
曾祖考处士府君墓志
府君讳永时字永汝。姓柳氏全州人。高祖讳复起。师事鹤峰先生。号岐峰。 赠左承旨。曾祖讳知潜号龙岩。祖讳檊。考讳完辉。妣安东权氏。察访琏女。府君以 崇陵辛亥二月二日生。 元陵戊午十月二十八日卒。墓于林塘内罗谷向卯原。配奉化琴氏圣頀女。己酉八月四日生。丙辰十月二日卒。祔府君墓西双坟。男和铉。女适权载义,李廷龙生员。和铉男忠源。敏源出系。忠源男健休,韶休生员。呜呼。健休生也晚。未及逮事。平生事行。无所稽焉。先师东岩先生尝语健休曰。公仪貌魁伟。德器沈重。和易爱人。幼受学于三从兄进士公(宗时)。一日怒其游泛。尽授论语一册。翼朝背诵。不错一字。进士公曰此天才也。晚年担当门内大小事。建立林塘斋舍。营置各位石物。教子不以情爱弛其劝督。不以贫窭俭其纸笔。卒使成就。夫人性仁厚喜施与。今汝家业稍丰。非但汝大人勤劳所致。实由先代厚德馀泽也。此其实录也。谨述而纳诸幽。来者尚有考云。
大野文集卷之十 第 520L 页
先考处士府君墓志
府君讳忠源字公直。柳氏系出完山伯讳湿。二世讳克恕。三世讳滨。俱直提学。四世集贤提学讳义孙,执义讳末孙。联芳同升。五世 赠都承旨讳季潼。出执义嗣提学。其后有典翰讳轼,引仪讳润善, 赠司仆寺正讳城。是生讳复起。从鹤峰先生学。号岐峰。 赠左承旨。讳知潜号龙岩。生讳檊。即府君之高祖也。曾祖讳完辉。祖讳永时。考讳和铉号松阴公。以伯子能文而殇。无复督课意。且家贫。并日而食。府君叹曰。学以孝为本。为人子。使父母冻馁。何以文为。读书之暇。课僮力穑。以供甘旨。凡得美味。未尝入口。藏以待乏。酒户甚宽。因丧断酒。遂不复饮。生朝戒家人勿设盛馔。或有来献者。辄愀然不御。有一弟所居稍间。往来问遗无虚月。先墓祭田不给。为之经纪。使稍有赢馀。小宗家连世早殁。生计剥落。与诸亲料理保宗之策。凡遇门内吉凶大小事。无不亲自句管。壬癸大无。邻里多绝火者。或以斗粟分俵。而恨其力不赡也。性勤俭。家间琐细。亦不全委仆隶。衣服饮食。极其淡素。健休尝从容言之。府君曰。余生长贫约。手习冗务。口习疏粝。体习布褐。习之而安。况凡事理于勤废于怠。成
大野文集卷之十 第 521H 页
于俭败于奢。汝辈不肯亲鄙事。颇以恶衣恶食为耻。殊可虑也。府君以 英宗壬戌九月二十五日生。 正宗戊午十一月十二日卒。明年己未二月一日。葬于安东府治东六十里楸岭甲坐原。配安东权氏世极女。墓在府君墓左冈甲坐。二男健休,韶休生员。三婿朴世维,李鲁贤,黄中穆。健休男淳文。韶休男浑文。呜呼。府君聪明绝伦。综理出凡。而顾穷约。不能肆力于学。以充其量。其与人论辨。劲直不挠。教诸子。或督责或诱奖。夜诵有不记。则举辄成诵以晓之。述作有不快。则为之占句以导之。每冬夏。资送山房。优备纸笔。任其所用。又使就正于东岩先生。健休辈粗辨鱼鲁。专藉平日至诚训迪之力。卒不能有所成也。不孝之罪。可胜痛哉。子姓鲜少。世变无穷。略书其大槩如右。藏诸幽竁。以备后考云尔。
大野文集卷之十
 遗事
  
六代祖考龙岩府君遗事
府君讳知潜字乐之。自号龙岩。柳氏系出全州。高丽时有讳湿封完山伯。生讳克恕宝文阁直提学。生讳滨直提学 赠吏曹参判。生讳义孙号桧轩。 世宗朝选入集贤殿。时称集贤先生。及 世祖受禅。辞录
大野文集卷之十 第 521L 页
勋除职。遗命勿用乙亥以后官衔。以弟执义讳末孙第三子讳季潼为后。 赠都承旨。生讳轼弘文典翰 赠吏曹参判。于府君为高祖。曾祖讳润善引仪。祖讳城。始卜居安东之水谷。早卒 赠司仆正。考讳复起号岐峰。师事鹤峰金先生。以文学德量称。官礼宾正。后以孙榰贵。 赠左承旨。妣淑夫人盈德郑氏。参奉讳溍女。府君以万历癸未三月七日己丑。生于水谷里第。生有异质。风仪轩举。器局宏深。性淳谨。事亲色养。甘旨温凊之节。务极其安。兄弟六人。府君居第三。后当分厨。岐峰公特命家于正堂之旁。曰欲令此儿不离吾左右也。其处兄弟。交相博约。与同有无。和气融如也。丁酉倭寇之再举东枪也。岐峰公率诸子。赴火旺城郭公再祐阵中。府君预焉。事在当时日录。丁巳丁外忧。癸亥遭内艰。前后居丧。一遵礼制。晚年与同志诸公。依吕氏乡约。讲明节目而行之。癸巳八月十六日。考终于正寝。享年七十一。葬于林塘之内罗谷。后四十九年辛巳。移厝于先考墓外青龙罗谷丑坐之原。配孺人延安李氏。引仪应女。延安君仁文玄孙。壬午六月二十六日生。丁未三月二十二日卒。祔府君墓。有二男三女。男檊,檼。女适金希振进士李
大野文集卷之十 第 522H 页
燂,权赉。檊五男完辉,敦辉,文辉,新辉,春辉。一女南世柱。檼二男徵辉,能辉。一女权汉淑。金希振男𡐔,丘,岩县监。李燂男基硕,基福,基弘,基泰,基祯。权赉男圣矩郡守,幼矩,道矩,义矩。曾玄以下多不尽录。呜呼。府君孝友出于天性。忠义袭乎家庭。晚更留意于讲信修睦。以补风化。其大节如此。则可纪之善。宜不止此。而世代绵邈。文献无徵。可胜叹哉。独其当时执友挽诔之作。足以传信于后世。有曰孝友人无间。有曰乡人矜式。服其贤。石溪李公时明称其有鹤峰家法。后之君子即此而求之。尚可以想见其万一矣。窃惟先祖以来。家法专尚质素。不喜文饰。葬时碣阴所记。只叙世系年月。今因字画剥落。将谋改树。愿得君子一言之重。以阐潜德幽光。然亦何敢誇张虚辞。以重不肖之罪哉。略记在人耳目者一二。以为寓慕之地。伏惟矜察而裁择焉。
王考松阴府君遗事
府君讳和铉字谐伯号松阴。柳氏系出全州。高丽完山伯讳湿。其上祖也。生讳克恕宝文阁直提学。生讳滨。事我朝历典翰,应教,提学。官至永兴府使 赠吏曹参判。生讳义孙号桧轩。 世宗朝集贤提学。及 
大野文集卷之十 第 522L 页
世祖受禅。除吏曹判书。不拜责旌义以卒。无子。以弟执义讳末孙第三子讳季潼为后。 赠都承旨。生讳轼号西溪。弘文典翰 赠吏曹参判。生讳润善引仪。生讳城。始卜居安东之水谷。早卒 赠司仆正。生讳复起。受业于内舅鹤峰金先生。号岐峰官礼宾正。 赠左承旨。生讳知潜有德望。号龙岩。是于府君为高祖。曾祖讳檊。祖讳完辉。考讳永时。妣奉化琴氏圣頀女。以 肃宗壬辰十月初三日卯时生府君。自幼聪敏有记性。不烦教督。而文艺夙成。先处士公益加奖勉。家贫朝哺屡空。而笔研之具。未尝不给。府君亦以此自励。不敢须臾放过。戊申以处士公命。就学于族兄阳坡公。日与范溪,芦厓,东岩诸公。更攻互磨。博洽经史。砥砺行捡。至如天文地理卜筮算数之类。靡不淹贯焉。丙辰丁先夫人忧。戊午遭处士公忧。前后居丧。戚易俱尽。自是痛念先意。专务讲习。家计益落。而不以经意也。以早失怙恃。为终身之痛。每遇忌辰。辄悲慕如袒括之日。馔品称家有无。务极精洁。其值生朝。必三复蓼莪之诗。以泄风树之感。有女兄二人。必源源候问。至老不衰。人以为难。雅性恬澹。不喜粉华。酷爱山水。有时招朋理屐。徜徉啸咏。飘然有遗世之
大野文集卷之十 第 523H 页
志。然以有先人遗戒。屡举中乡解。而辄屈于礼部。教授蒙学。务以诚意感动之。未尝加以槚楚。晚年手抄易经。昼读夜诵。非病甚未尝废也。 正宗壬寅十月。寝疾沈绵。二十七日。命辍肉曰。明日是亲忌。一息尚存。岂可食肉。病中犹卧授诸孙日课。是日始命辍课。三十日申时。扶起进茶。正席而卧。呼孙健休。勉以勤学。言讫逌然而逝。享年七十有一。用其年十二月甲子。奉窆于安东府治东林塘桥木洞向卯之原。从治命也。配安东权氏载仁女。柔顺慈良。奉君子无违行。先府君十六年卒。墓在府君墓下。有四男一女。长得晚幼不育。次毕晚有才行。成童而夭。次忠源。次敏源出后。女及笄而夭。忠源二男三女。男健休,韶休生员。女适朴世维,李鲁贤,黄中穆。敏源三男三女。男挺休出后。同休,景休出后。女适李家发参奉,李文坤,申相龟。健休一男。韶休二女皆幼。挺休三男升文,益文。馀幼。女适李用淳,赵基伦。馀未行。同休三男焕文馀幼。女适李宗模。景休一男键文。府君天资和粹。仪貌端整。潜心经籍。笃志修省。平常易近之处。识其有不可穷之妙。宽裕温柔之中。确乎有不可夺之操。胸怀洒落。机巧不萌于中。气象清秀。尘累不染于外。谦谦若
大野文集卷之十 第 523L 页
愚。孳孳不倦。其日可见之行。则事亲孝奉祭诚。处宗党以恩。接宾友以敬。好善则惟恐不及。恶恶而不为已甚。安贫固穷。所居不蔽风雨。所养不继藜藿。晏如也。尝曰万物各有一理。万理同出一原。若要知到一原。须是随事精察。真积力久。有诗曰一理浑然无限量。大通天地细毫芒。欲求上达须真积。不析千条岂识纲。又尝论太极动静之义。曰濂溪先生曰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后之论者。或曰太极有动静。或曰太极无动静。二说各有所主而不相悖。姑以人所易知者言之。朱先生喻之以人乘马。黄勉斋喻之以蚁在磨。盖人在马上。则人固因马而动静。而其衔勒实在人手。故其行之疾徐。在人而不在马也。蚁在磨上。则蚁实随磨而动静。而其机缄都在磨盘。故其旋转迟速。由磨而不由蚁也。此二说之所以异也。合二说而融贯之。则理也者。动静之妙也。气也者。动静之机也。理为之主而气为之资。主理而论其所主之妙。则所以能动能静者。固理之用也。主气而言其所资之机。则其动静者。实气之为也。不可执一而废二。主此而攻彼也。盖其见解之精明类如此。而自视欿然。尝曰所见未逮。而妄有所著。非惟自误。而必至于误人。
大野文集卷之十 第 524H 页
不能明道。而适所以乱道。虽有妙契而未尝笔之于书。虽有所著而辄毁弃不收。今掇拾于散逸之馀者。只有诗文若干篇。呜呼。府君潜修默解。未尝求知于人。故徽言懿行。无以表见于世。然世之知不知。有何加损焉。顾健休气质偏驳。知识昏昧。既不能奉承遗戒。而其得于隅坐观感之馀者。亦皆寝远而寝忘矣。惧夫愈久而益无所徵也。略记耳目所及者。而府君平日言行之全。则不可得以备述矣。姑以是为寓慕之地。又将以求一言之惠于当世秉笔之君子云尔。
季父处士府君遗事
府君姓柳氏。讳敏源字士达。系出全州。始祖讳湿。封完山伯。中世有讳义孙。 世宗朝选入集贤殿。 光庙受禅。除大冢宰不拜。遗命以 端庙时礼曹参判书墓碣。号桧轩。享全州龙冈书院。以弟逸执义讳末孙第三男讳季潼为后。 赠都承旨。生典翰讳轼号西溪。生引仪讳润善。生讳城 赠司仆正。早卒。夫人金氏。 赠判书琎女。殉节旌闾。生礼宾正讳复起 赠承旨。始居安东之水谷。从内舅鹤峰先生学。号岐峰。生讳知潜号龙岩。父子俱载火旺守城录。高祖讳檊。曾祖讳新辉。祖讳钦时。考讳至铉。俱隐不仕。妣安
大野文集卷之十 第 524L 页
东金氏万镕女。继妣清州郑氏泰元女。本生曾祖讳完辉。祖讳永时。考讳和铉。妣安东权氏载仁女。府君以 英庙二十五年戊辰六月初九日壬戌。生于水谷里第。幼聪颖俊异。生考松阴公。以长子夙诣早殁。过时不入学。戊寅年十一出后。居间三十里。迎松阴公使教之。而家富厚多宾客。攻业不能尽其才。然十五六。已裒然有成。性至孝。怡愉承顺。奉养务极滋味。生庭饮食衣服。续致无亏阙。丙戌遭外艰。丁亥遭本生妣丧。仪节多碍。禀质于东岩先生。式礼罔愆。壬寅遭生考丧。葬祭诸需。竭诚助办。辛卯遭内艰。守制如前丧。乙酉五月一日。考终于正寝。享年七十八。其年七月初八日癸巳。葬于家前甲坐之原。配光山金氏。通德郎声翼之女。有女士风。奉君子无违德。治家接宾。多内助焉。生以甲子正月四日。殁以辛巳四月二日。葬异穴同坟。三男挺休出系。同休,景休出系。三女李家发参奉,李文坤,申相龟。挺休三男升文,益文,浑文出系。三女李用淳,赵基伦,金赟寿。同休三男焕文,亨文,贲文。一女李宗模。景休一男键文。李家发男鲁求。李文坤男铿。申相龟男在星。升文男致庆。馀皆幼。呜呼。府君以英达之才敏妙之笔。文足以应俗。德足
大野文集卷之十 第 525H 页
以泽物。而蕴而不试。其施于家政者。事亲也。生则致其养。殁则致其哀。其奉祭也。丰其粢盛。而洁其具瀡。其嫁二妹。均分家赀。宗家贫无以为生。为之发论收合以赡之。家在路傍。轮蹄络绎。户屦恒满。过客行丐。相属不绝。无论知与不知。倾身引接。开心款待。又以峡居。须收拾人心。略去上下等威。然彼自畏服而不敢慢。虽舆儓走卒。咸慕其德而输其情。远近知旧上下一辞称之曰厚德君子人也。非积之厚施之博。何以得此哉。记昔漱石李寝郎野淳尝语余曰。如阮府公。合有记述文字。盖有意为之撰次。而顾不敏。因循未遑。乃与从弟同休语次及之。泫然酿涕而记之。但衰耗善忘。殆尽遗失。所录仅十之一。何足以藉手仰溷秉笔之门哉。然与其失于溢也。不若略而逼其真。与其流于华也。不若拙而得其实。愿得仁人君子数句语。以表墓道。则子孙无穷之感。为如何哉。
先妣孺人安东权氏遗事
孺人入门之初。家甚贫。身任井臼。卖衣佣织。以供菽水。不至屡空。及先祖妣下世。食素三年。奉先祖考。愈致诚孝。尝曰世有厚于事夫而薄于事舅者。岂人道哉。及先祖考下世。执丧如初。
大野文集卷之十 第 525L 页
日必早起。起必盥栉。整理家政。夜分乃寝。非有大病。未尝少懈。
甚爱婢仆。凡勤劳之事。可以躬亲者则未尝使之。
躬汲而饮。躬爨而食。躬织而衣。孜孜兀兀。自少至老如一日。健休尝从容谏曰。何劳苦如此。曰习之而安。何劳之有。凡事成于勤败于懈。今新妇辈。不亲鄙事。殊可虑也。
勤于治产而节于用财。逮其晚年。稍有赢馀。尝曰吾性枯淡。不嗜甘味。不喜华饰。其俭素如此。
病革。谓健休曰。吾年恰满六十。死亦何憾。但韶也未及异爨。两女未笄。是吾恨也。季妹请曰更有所欲言者乎。曰岂不欲言。自不能言。顷之开目曰。作粥馈汝大人。言讫而终。丙辰四月晦。泣血书。
舍弟成均生员君遗事
君讳韶休字子仪。初名英休字实甫。我柳出自全州。中世有讳义孙号桧轩。选入集贤殿。时称集贤先生。及 端庙逊位。退居全之黄方山。除大冢宰不拜。遗命墓碣书礼曹参判。以弟逸执义讳末孙子季潼为后。 赠都承旨。世居汉阳之墨寺洞。七世祖讳复起。始居安东之水谷。从内舅鹤峰先生学。号岐峰。以壬
大野文集卷之十 第 526H 页
辰倡义功。拜礼宾正。 赠左承旨。曾祖讳永时。祖讳和铉。考讳忠源。俱隐不耀。妣永嘉权氏。通德郎世极女。君以 英宗甲午八月二十八日。生于大坪里第。幼聪敏慈详。行谊文艺。不肃而成。先府君期以远大。必欲成就之。优给纸笔。恣所用。每秋冬。资送山房。兄弟共业。而君读必倍数。虽巨帙。必尽诵乃止。习举业。亦有程限。必求满数。兄弟共赴文会。券必先呈。榜居前列。丙辰遭内艰。手抄丧礼。务尽节文。终三年不酒不肉。戊午遭外艰。守制如前丧。辛酉选于乡而屈于礼部。乙丑中生员。君谦退不复求进。惟以书史自娱。余谓之曰。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君宜从师问学。君曰今之从师者。鲜有实心求道。无实盗名。吾所深耻也。苟有志于学。吾门长德。不为乏人。何必远游。况日与兄同处。诚有所疑。不患无所质问。但患志不立学不专。不能起疑耳。余曰孔子曰。就有道而正焉。朱子曰。无关门独坐底圣贤。古人从师。未必皆为名也。彼求名者固可戒。而我自务实。又何病之有。君曰就正有道。在不求安饱慎言敏行之后。戒陈安卿以取友四方。亦以己分上事已理会。而益勉其开阔周遍。今吾言而多尤。行而多悔。于己分上。
大野文集卷之十 第 526L 页
多不尽分处。不能培壅根本。而欲求枝叶之茂。不能疏涤源头。而欲求波流之达。是虚内而务外也。何用汲汲于此也。终不从。以此不免枯燥孤高。人鲜有知者。己丑十一月六日。病不起。得年仅五十六。明年正月六日。葬于本府锦水上新基前山(一作古谷)巳坐之原。呜呼。君自处常调。而伦理笃厚。其在亲侧。不待形于声色而承顺无违。不必有所指使而奉行无阙。出于天性而非勉强也。其奉先也。不以支子而自懈。馔必亲割。果必亲择。患祭田不赡。经纪累年。略有头绪。乃以瓷燔埋于诸位墓前。又措置床石而恨不能遍也。其事兄也。年纪差后而事之如父。且以阔于治事。而丧威荐叠。嫁娶相因。家业将至荡覆。君事事看当。务农节费。不殖而足。既析箸。摄理不衰。凡有酒食。必亲执而来馈。不委婢仆。兄弟日夜相守不离。或论经旨有契。辄推逊于兄。答人书牍。有蓦直少委曲处。君略加点化。便生光彩。处事有滞泥。不谐于俗则争之。争之不从。则亦必和色柔声。从容开释。不使终迷。常曰义理无穷。人见不同。不必得为在己。失为在人。圣贤犹以舍己从人为贵。况吾辈乎。闻人告以有过。当速改而已。何辨之有。人有十分谤。必有三分非。虽止一
大野文集卷之十 第 527H 页
分。犹不当遂非。此吾平日自省处也。抚爱诸妹。择婿嫁之。俱患贫不能自给。为之息钱致粟以周之。往省无虚岁。以至亲鲜少。虽五服之外。忌日必往参。其笃行如此。尝爱苏长公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之语。凡任公家事。不以所不当得者自污。句管礼书刊钱数十年。不犯一毫。人以为难。于书易记善解。多所发明。而未尝劄录。自以为能。不喜吟咏。或因求和。不得已而作。旋毁其藁。故无片言只字可传示后来者。然凡吾所录。太半有赖于君。后之览吾书者。亦足以知君。而又知其不言者之为高于多言也。君尝为吾营书室。货屋鸠材。而君奄忽不少须矣。今已突兀见成。吾独寝处其中。每风和月朗。为之彷徨呜咽而尚何及哉。君娶安东权氏。士人益弼女。有妇德。善理家政。先七年壬午卒。葬楸岘先考墓前。无子。取从兄挺休第三子浑文为后。女适金书洛,李郁淳。浑文一男致淑。君雅不喜记述。耻为誇耀。吾又何忍把笔为之辞。但吾年已迫七十矣。或恐一朝溘然。遂使君之懿行精识。泯没无传。略记一二。以示为君子孙者。而精神消散。忘失殆尽。然犹可即此而得其为人之彷佛。又何必多乎哉。
大野文集卷之十
 附录
  
挽词[李秉运]
葭霜萎大野。薤露送灵辀。掴血追濂洛。蕝绵溯殷周。穷居无怨悔。笃行寡愆尤。小同随后去。造物竟何雠。
七十穷措大。三千大铺排。翼轮须俱进。日月不云来。蠹字圭三复。蚕丝绎十回。人亡道随废。诔子于乎哀。
大野文集卷之十 第 527L 页
挽词[金羲寿]
无媒径草里。有美野亭幽。茶饭曾思传。羹墙洛建叟。东岩高足在。南国皋比优。玉树春光暮。吾林气色秋。
未乾公晦泪。又哭子强丧。匹似无天道。胡然夺我良。群蒙谁奖诲。雅韵孰商量。荐祸一时酷。小同同北邙。
挽词[李羲发]
幽兰剩馥玉含辉。名利关头蚤决几。直接湖岩门路正。讲明濂洛绪言微。衿绅北海宵悬帐。桂树南山夕掩扉。二野同归时运否。空教后死涕沾衣。
挽词[李家淳]
大野文集卷之十 第 528H 页
三载匡庐独抱书。古人境界会心馀。龙庵锦社年年恸。阳九那堪大野虚。
挽词[李家发]
天挺伟姿若可为。吾侪雅望属明时。邦无君子斯焉取。野有遗贤柰莫知。昔日联签推畏友。晚年竖拂见尊师。此生谩负规箴意。冥途怅怅失所之。
挽词[李秉夏]
东岩亭下野亭开。赢得当年典则来。精力常持千弩满。脊梁难用万牛回。积辛苦后言逾确。实体认时理自该。馀恨尚多商量事。那堪此日掩泉台。
昼永清斋宴坐深。六旬慥慥好光阴。契心不住墙头笔。切己常如劄顶针。眼外千般都不见。面前一事好推寻。偏怜海内知音寡。惟许芳邻共话襟。
世事悲欢一转头。追游时节尽风流。令仪久仰冲霄鹄。謏见还惭撼树蜉。情溢寒暄书束笋。业忧荒坠教砭疣。古翁逝矣公今又。那得人间志更酬。
挽词[徐成烈]
大野伊人在。遗贤为世唏。岩翁曾印许。岭士正依归。墙壁牛能字。汀洲鹭不飞。斯文丁百六。孤月照瑶徽。
大野文集卷之十 第 528L 页
挽词[族侄鼎文]
岩翁振教铎。之子蚤升堂。学礼基忠信。蹈绳描直方。工夫终鲁得。身世等凡亡。了没妨夺在。七旬一意强。
白首西林后。玄亭大野中。徵君比舍至。学士兑簪同。不恶姜生树。弥看玉就砻。初平时末席。星聚幸躬逢。
旧学长怜拙。常看砚北身。丝蚕剖更晢。笔蚁入无伦。自贬维持好。从知涵养纯。今情那识贵。禄位每轻人。
雁听孤枕夜。琴断古窝春。缺陷身无赖。提携意转亲。窃叹这地位。欲学柰天真。此哭何曾料。今年不在辰。
挽词[李秀弼]
大野亭翁不出亭。血心吾道六旬零。步穷竿尺由征日。工就秤衡以聚星。禀性受姿多讷木。谈情说理始垂瓴。书非关洛无停案。诀受湖岩试辟扃。掌血掴来成点点。顶针劄著唤惺惺。工夫尽在时磨蚁。学子从知夜拾萤。素地方宜功受采。苍天可彻志穷经。颐閒政倚龟藏甲。乘化那堪鹤返丁。宛在
大野文集卷之十 第 529H 页
床头大慧麈。可怜座右张公铭。青山倾尽儒林泪。无复斯文旧典刑。
挽词[族侄圣文]
先生为学日孜孜。七十年无少歇时。孔道分明传鲁钝。谢工容易去矜持。凝窗篆烟薰如醉。积案蝇头细若丝。不幸斯文衰败际。野亭门闭益凄其。
挽词[族孙致皓]
少小承师教。孳孳六十春。笔书堆卷帙。铢累得全真。学积神逾旺。工臻气更淳。自怜愚鲁质。空负诲谆谆。
衰颜凝道气。诲语溢中诚。陈烈书常读。东莱意已平。几年蒙奖诲。今日隔幽明。秋草寒塘外。徘徊泪满缨。
平生依往哲。寂寞老山林。著地工夫密。回天学力深。鲁能终得道。强故耐持心。满室尘编在。馀音更孰寻。
挽词[族孙致教]
湖学渊源百世赊。岩亭衣钵也生花。明时礼乐河汾薛。白首玄经钜鹿芭。大义微言七十后。同堂私淑两三家。行看大史观星日。应奏高阳列宿华。
大野文集卷之十 第 529L 页
为学须要变化来。先生无愧吕东莱。徵君博雅频商确。学士雍容更琢追。行且到头应快活。寻常牢脚肯低徊。试看尽日端危处。两膝如胶不暂开。
七尺颀然任百斤。季方卫道亦斯文。即今学者皆三寸。谁识先生独十分。自哭古翁仍忽忽。叵堪世道剧纷纷。休将禄位轻扬子。良贵由来官不闻。
诔文[朴时源]
近故大野柳公子强甫。余畏友也。以勤敏恬雅之姿。生东南经学之薮。自少至老。刻意攻苦。孜孜兀兀。未尝离管榻之膝杨案之肘。于是礼学而谨常变之门。经义而透精微之牖。绳墨自持。衣钵谨守。岭下士大夫之称隐居读书人。必以公为首。早尝屈意就举。而识个中超然处。不堕奔惘之臼。所以对策明庭。怀宝而未之售。其穷达于公何有。晚年卜林泉构小亭。明窗棐几。丌书炉薰。恨余衰懒。一未之往叩也。公之归。汝南多士。皆相绋而奔走。又谋謏巾衍。为剞劂寿。公之不遇于时者。到此而为不朽矣。顾余忝通家之末。辱从游之后。弱冠相识。到白首愈厚。公近里精密。余向外驰骛。自不觉汗流僵仆也。值普痛。不敢以诗挽。病里为寂寥语。以
大野文集卷之十 第 530H 页
纾余畏敬。因讼其愧负。
祭文[李秉远]
于乎为己为人。学之生死路头也。才足以经纬事业。识足以钩深致远。行足致于擎跪曲拳。文足贲于絺章绣口。而心术之间。才涉为人则皆伪耳。嗟呼世弊矣。实心为己者。不可得而见。则以余所见。公其殆庶几乎。余与公晚相交。中半以上。吾不得以详之。而自我托交。公已袖然老成也。问学已寻门路。持己已成坏墣。而其貌推然若无能。其言呐然若无辨。其心退然若无所知。手抄口诵心惟目存之工。独兀兀而不暂休。是果何所为而为哉。不为其有利而为无利而止。不为其有名而劝无名而沮。其默也如思。其语也如疑。盖质鲁而勤。性迟而确。积一生之力而零星凑合者也。吾尝谓公执守太固。故有时而或滞泥。义理太多。故有时而或包罗。公亦首肯而竟不能易也。公长于谈义理。多独见人所未见。故亦往往独言人所不言。虽先贤之论。苟于心未信。则不能强同也。虽未知其果得不传之旨。而其不苟为唯诺可见也。于乎学而至于此。亦难矣。吾祖之学。得之者众。而东岩之门。最
大野文集卷之十 第 530L 页
为多士。公与公晦,诚伯,晦则。其卓然者。而公其先进也。近日姜擎厦又与之迭相唱随。而不佞亦随其下风。虽未能源源相会。而质疑辨难。笋束相织。庶几以是而终吾年。亦足以忘外慕。而往年哭公晦。今年哭擎厦。而公之丧。后于公晦而先于擎厦。吾辈人中。已失其半。而皆拔其最矣。未死者若而人。果能持循不失。以不负已死朋友之相期否。于乎吾辈。皆年六十馀矣。死生常理。亦复何恨。而昨见擎厦临化书。以未闻道为恨。是则诚可恨也。以我观之。已死数公。尚能闻道矣。而其如未死者之无所闻何也。公之死。与小彧同日。行路为之恻然。而吾之哭。不暇及于人世悲欢。其亦戚矣。呜呼恸哉。
祭文[李秉夏]
秋山憀悷。宰木悲凉。真归何处。一坏斧堂。我说盛时。浩劫茫茫。维东有岩。嶷嶷门墙。受诀我湖。振铎南乡。蔚乎仁门。令闻煌煌。我仪我公。焉用不臧。不劳笭箵。日衬辉光。服勤终始。厥德宜彰。相世为学。各有分量。钝或自画。锐则太忙。公惟蚤见。若是之刱。立定脚跟。牢著脊梁。顶耐旋轮。口酷嗜菖。身可
大野文集卷之十 第 531H 页
灭磨。此志不僵。檐溜穿石。蒉土成冈。坚确朴实。绳直矩方。万程寸进。匪助匪忘。撑篙危滩。驰车太行。摧刚躐险。琐琐谁当。积辛苦力。游道德坊。何难不获。何钝不芒。善能及人。负笈如缰。三架小亭。于寝之傍。莲沼竹牖。棐几垆香。严肃整齐。静一斋庄。敬贯动静。诚彻肺肠。穷思力践。发为文章。蝇头之细。左右缥缃。辟异反正。黜霸尊王。义理精粗。礼仪变常。搜剔古训。幽眇张皇。苟其同志。极意讨商。如我悾悾。若悴于姜。犹托末契。许共翱翔。天欲丧斯。士林悲伤。川失障柱。厦无宗梁。伥伥暮途。十载星霜。萍蓬身世。偶托仁庄。念古伤今。抱册彷徨。嗟未突黔。人事沧桑。瓢溪才土。晚坞继亡。地下团会。公应对床。寄在人间。抑孔之痒。公有不朽。钵囊其藏。猥被来凤。携入山房。积厚之文。望若大洋。妄加删正。敢曰精详。今焉来告。傥恕痴狂。宿草芊芊。不哭泪霶。
祭文[黄中穆]
古称岭俗之慕仁义。盖多主盟于斯文。悲夫世级之下。竞湫倒而波奔。我未见谈经守道。犹闻诵说于水之一方。家袭弓裘。辈出宗匠。卓哉惟公。天既
大野文集卷之十 第 531L 页
赋以粹资。济之以躬践实履。蚤魁多士之林。卒乃从事于皋比。所性者不在彼。岂若奖励来许。君平既弃。野亭自娱。夙夜孜矻。每潜究而抄写。左右翻阅。匪洙泗则闽洛。亦有道义以相期几年。鼎坐而论确。辞讷而教严。积厚而用博。夫何运值阳九。次第零落山邱。报施之乖。延及孙房与俱。气有舛而理无违。殆将单厚于方来耶。顾弟之颛蒙。三十载还往轩砌。年相老少。谊托昆季。不以束脩而为礼。诚滚凑而师服。施以笃友之推。勉以成己之则。竟不能摆了一事。公必悯惜而期借。矜余之畸孤。恤余之穷饿。盖自辛卯以来。不复奉迎舆马。所冀缄书而理屩。庶获亟拜规箴。已矣昔梦。尚欲何意于东南。庭菊晚华。露草风拂。四方观礼之会。一酌临窀之诀。呜呼痛哉。
祭文[族孙致明]
呜呼。人事之不可必。有如是哉。往年哭好古窝。前年哭我公。人固以吾三人同里闬为乐事。其所比儗。固非等伦。而若其可乐则视二公。明独有焉。盖古窝之简淡。公之诚悫。而博雅精深。二公均有之。明患质之轻浅而识之卤莽。幸侧二公之间。不烦
大野文集卷之十 第 532H 页
步屧之艰。不限风雨之阻。观效于气象意思之间。资益于讲习讨论之际。是盖非二公之幸。而明之所独乐其乐者也。尝窃以为生既不及先师盛时。幸从二公后。得闻馀教之及。而年齿上下。又不十年。可以终吾生以自托。而不患于冥擿也。岂意造物多猜。世界易陷。撤我帲幪。坏我梁木。而独抱暮途之悲哉。呜呼。公可谓真能学者也。公之少也。明盖及见之矣。有谨厚之德而少通敏之才。有推究之性而少颖拔之资。如在璞之玉未淬之剑。而公乃积辛苦勤琢磨。锱铢而斤石。分寸而寻丈。以至无书不究。无微不穷。则虽自谓通敏颖拔者。傥然视之。为前行矣。及其所知之正所造之深。而体之身也。心法严正。宁失于滞而不流于肆。律己谨恪。宁失于固而不病于通。纲领既正。众目自张。心无欺隐。行不诡随。怡然理顺。则庶几日月至焉。确乎不拔。则真能至死不变。不知此学之外。更有何乐可以易此也。若其编辑之富。卞析之微。炳炳卫道之诚。断断牖后之意。非所谓求多而斗靡也。其言则茶饭裘褐。而其文则布帛菽粟也。黜霸而尊王。辟异而反正。亦可谓有功于斯文者矣。惜其大业
大野文集卷之十 第 532L 页
未究而遐算遽促。尚有几重未了之公案。吾知公观化之际。不能不一念耿耿于斯也。吾门号为多士。以渊薮称于国中。以公与古窝诸公。隐然壮其声价也。世之人。慕其声不求其人。知其名不究其实。此固流俗之常态。而公之所以不表见也。于公顾何损焉。惟念存殁之间。而门户为之重轻。且将无实以继之。是又今日之所私痛也。方公之殁。不敢向迩。葬又抗颜走俗。不能遂千古之诀。今于练期。始欲道其平生之契。而神思渴涸。铺叙不得。一杯告诀。有泪无从。公之灵。果有不昧者存。而肸蚃降格于斯耶。
祭文[族侄鼎文]
于乎。自公之亡。家门撤栋梁。士林丧帲幪。朋友以友哭。门生以师哭。遑遑焉相吊者。皆各有其哭也。若夫以家门之恩兼士林之义。而并师友之哭者鼎文也。其哭安得不异甚乎。于乎。鼎文与公同祖岐峰大人。而同师事东岩先生。先生殁则公又质疑考德于我先人。先人丧则鼎文又以公之于我先人者而于公焉。顾公不居于是。乐于俯就而友之云尔。有得则思与同其得而乐告之。有疑则不
大野文集卷之十 第 533H 页
谓无所知而下问焉。其公心至诚。有足以感动人者。自古窝兄去后。更相与悔且恐。曰人事不可恃。讲学宜及时。所以诱掖引进之者有加于前。门外有鼎文欬。辄喜动出携而入。自寒暄外。非公先发则鼎文必先请者。皆经义名理。不敢杂以冗话。窃尝心口相语。以为此乐可恒而有也。岂意如有窃听焉者。辄已从傍打坏之耶。于乎其切痛也。于乎公蚤岁雪门。竟以鲁得。用力于穷格操持之地者。类皆人一己百。泚见于颡。诚透于石。而其劬书索理。口诵手抄。不遗寸晷。则尤目染而心得也。盖自四子六经。濂洛朱退之书。无不淹贯烂熟。如诵己言。既又纂集诸家。参以己见。皆有成书。暗纸细字。刻猴汗牛。无一字倩人。大抵皆阐发微言。羽翼圣经者也。至于一切人情世态。自分不相入。虽随分应举。先自处以必不得。得之不惊。失亦不关。处场屋从容如斋閤。质逐条酬答如讲座。既而谢去。构亭閒居。遗落世事。惟以观玩纂著为乐。兀兀穷日夜不厌。鼎文尝乘间言此非晚暮所宜。宜少节省。为本原恬养之工。且随分整理旧书。无作生面工夫。庶几两路收功。公笑曰尔言良是。但心路惯却。
大野文集卷之十 第 533L 页
自不能已。且舍此便都无事。维持此心。无如写书。看读却不如写了。旧书非不欲整理。过怯浩汗。更动不得也。盖这老子一生活计在此。日于砚北。具衣冠危坐。拈笔写惟谨。未尝有脱误。亦不解行草。点画正楷。始终惟一。要之以此寓涵养工夫。朱子所谓一在其中。必有事焉者也。又尝禀鼎文近欲增删近思集解。惟僭妄是惧。公忻然曰若就此业。尽非少因缘。因授所纂东儒解二册。曰庶几助采穫。然书成须教简洁看可也。盖窃藉此得成头绪。而于公所自为说。采入为多。早晚拟奉而求是正者。而遂成千古恨矣。然此何足云。先师通考一书。幸以公及古窝若侍读之力。而见汗青矣。其馀未勘者尚多。二公皆古人矣。惟侍读在。而其于独力无助。间又夺于家私王务何哉。至若公所纂集者。又不啻几十种。而皆在乱纸。不见头面。中古兄书亦然。一例皆难收拾。纵使梳洗得一过。亦坐无力难写出。其将使二公平生精力所在。弃之于箱。当蠹蚀而莫之纪耶。此皆侍读之责。未知此公其终能有济。不相负也耶。公尝手阅其书。怅然语曰此专在后承。吾书固不足传。亦无望于传矣。当时犹
大野文集卷之十 第 534H 页
不能深知其解。今而后知其意之悲也。呜呼独书乎哉。公之学深知者鲜矣。盖为学之难。不难于聪明敏锐。而难于沈潜诚笃。不难于辩博驰逞。而难于向里体认。不难于生出色味。而难于俭质自然。此夫子所以必从先进。而公名亭之意。亦有取尔也。盖公之始学也。以朴实迟钝为田地。牢确强韧为执守。勤厉不息为节度。自世所称颖脱儇利者观之。未必不以为意悯然。如此挨去既五六十年之久。则变化功至。积累为多。将见辛苦者夬乐。执滞者活络。矜持者纯熟。俨然为一方之表率。而师门衣钵之传有赖矣。亭居以来。日月当益以长。望实当日以隆。而饷用未几。奄见弃厌。使轩窗深锁。丈席寥落。东西行过者。为之指点咨嗟而不能去。而鼎文以伥伥一身。兼公私师友四者之痛。盖不忍重上君子之堂。而更出西州之路矣。于乎又何其悲也。公之友。盖莫善于姜李二君子。而姜去会公。李来视绋。公其有赖而往入地也。于乎痛哉。
祭文[族孙致球]
呜呼。有伟岩翁。倡明湖学。大开垆鞴。誉髦林立。圣门三千。孰非亲炙。传道之责。惟曾氏独。猗欤夫子。
大野文集卷之十 第 534L 页
用心亲切。行先孝悌。学本诚实。人一己百。铢累寸积。谦谦若虚。默默加工。鲁而得之。及其成功。性理源头。仪文变节。沈潜玩赜。饮食裘葛。充养既厚。神明自腴。不假修为。俨然德符。小子颛蒙。登门有日。不我空空。书商面骘。大而彝伦。小而动息。以至吾儒。学术凡百。随时随处。反覆评订。我力不足。皆未究竟。中途遂废。为夫子惜。每拟摆脱。数旬函席。因循未果。嗟我诚薄。今焉已矣。何处更觌。自顾无状。涓涘报蔑。逮其易箦。未克扶服。今当襄礼。又违临穴。辜负幽明。人理都丧。羞向同门。共吊安仰。百里缄词。远办心香。尊灵不昧。冀歆荐觞。
祭文[族孙致皓]
嗟惟夫子。当世名儒。确实之姿。诚笃之学。粤自丱角。亲炙岩翁。拳拳服膺。遵习师说。四书五子。溪湖之言。手抄口吟。心思足践。群史之粹。诸儒之论。广阅旁穿。折衷参互。攘斥异学。笃信圣人。性命之微。王道之正。专精竭力。缕劈毫分。穷晷达宵。寸积铢累。推究省厉。至老愈勤。真积工深。年高德卲。查滓浑化。面背粹盎。吕质已平。曾鲁竟得。斯文耆宿。末学楷模。眷彼闲郊。德星所聚。三邻鼎峙。一席兰薰。
大野文集卷之十 第 535H 页
萧然野亭。树木幽茂。安我素履。考槃之宽。慕德钦风。乡里师仰。小子愚劣。偏承顾惓。疾病怠荒。辜负至教。还蒙不弃。警告愈深。庶几百年。以毕馀诲。门祚衰薄。丧祸连仍。不意去年。古窝云殁。如何今者。又失先生。三年五丧。门户遽旷。凄凉古宅。寂寞遗亭。典型遂空。绪业谁继。追思德范。悲恸无涯。病不出门。遥奠一酌。荒辞替告。未尽悲臆。明灵如在。鉴此中诚。
行状[柳致明]
公讳健休字子强姓柳氏。始祖讳湿封完山伯。子孙以为贯。生讳克恕宝文阁直提学。生讳滨。亦官直提学。生讳义孙。事 世宗为名臣。官集贤提学。景泰间。筑笑卧亭。退居全州之黄方山。号桧轩。二世讳轼弘文馆典翰。生讳润善引仪。自汉阳之墨寺洞。家岭之荣川郡。二世讳复起又家于安东之水谷。从舅鹤峰金先生学。号岐峰官礼宾正。 赠左承旨。有六子。第三讳知潜号龙岩。三世讳永时。即公曾祖也。祖讳和铉屡举不中。号松阴。考讳忠源。妣安东权氏世极女。公生以 英庙戊子十二月二十六日。幼重迟木讷有执守。长者不能回。始
大野文集卷之十 第 535L 页
上学钝根。王父松阴公诱教之甚力。考处士公供给纸笔恣所用。既十馀岁。王父下世。自择师。不善喻不肯学。十八就族父东岩先生学。方委身服事。日抠衣隅侍。执弟子职。自洒扫唯诺。至灶烘倾溺供炉之细。无不一意洞属。先生与其侄子壶谷公书曰。健休事亲孝事师诚。根本如此。成就可期。每朝课受惟谨。退则独处一室。暑不追凉。寒不择温。穷日夜咿唔。随隙博观群书。如象数之奥。节文之繁。未易领会。而推覈之不已。遇异书未曾见者。冁然而喜。必尽其说。或不能借。则誊诸手臂。归而录之。故凡卜筮山经地志。无不涉其波流者。又皆各置小册。抄节肯綮及诸儒说。细书成帙。盈于箧笥。先生每以博杂为戒。而亦许其能寻思。然未尝对人言之。故虽里闬同侪。不识其中已多积而富有也。事亲一惟诚悫。供养必谨。代干家务。不惮躬勤。晚年犹亲执土功。以补毁缺曰。先人弊庐。未宜荒废也。见长者。执礼甚挚。尝候族父芦厓公。公有所使。时当隆寒。即出至堂上服其劳。人问何不于室中。对曰恐倾体于长者之前。其谨恪类此。丙辰遭内艰。戊午遭外艰。连值巨创。守制甚严。东岩先生。
大野文集卷之十 第 536H 页
亦于丙辰弃后学。公恸失依归。愈自饬励。惟恐此志一懈。以负师门教育之旨。家先期望之意。则遂专心此学。不复汎滥于杂书也。既免丧。作崇德修慝辨惑三箴以自警。又作闲斋箴。因所居名闲坪。而寓闲邪存诚之意也。丁卯奉书求教于损斋南先生。先生以老友待之。凡所往复商订。皆至道之奥也。我再从祖壶谷公休官居家。公又数往从之。质疑问难。尝有诗曰涧水出于谷。尽日不盈科。人功开险塞。天雨又滂沱。涓涓自岷岭。浩浩就江河。江河达于海。汪汪万顷波。此盖自道之辞。而其志亦远矣。平居未明而起。整衣冠拜家庙。退而俨然自持。开卷潜玩。有疑辄质。以先儒之论。旁搜博采。究极其旨归。户枢常掩。阒若无人。人有问者。其应不穷。不惟举其义。而又示以来历参證。故就之者若饮河而沃渴也。己丑筑书坞居第之傍。辟左右为室。西曰省愆以自居。东曰观善以处子弟。合而扁之曰大野亭。传家事不问。益沈潜微奥。不知年之已至也。甲午三月二十七日以疾终。享年六十七。十月某甲。葬于楸岘未坐之原。公禀赋完厚质悫。于皎厉圆融。非惟不欲。亦有所不能焉。故常与
大野文集卷之十 第 536L 页
人寡合而深于内鍊。其始也。盖多狷滞不化。而及其亲炙有道。则用敦朴之资而尽心于修为。以执韧之性而勤力于问学。有透金贯石之诚。有朝闻夕可之志。默喻而潜润。铢累而寸积。其习之也专。故其悦之也深。其得之也艰。故其持之也确。渐见气质变化。德性醇固。薰然有可亲之色可象之仪。知其著力多在性偏难克处也。其制行也。孝友诚笃。丧祭以礼。御家以义。袒免之内。忌日必助祭。先墓皆埋志以图久远。谨守先公遗业。皆有义意。先置祭田外。与弟上舍公韶休均其多寡。则岁入仅足自给。以给公赋制家用。存其赢馀。以周二妹之贫者。百里馈运。岁有常数。叔父居间一舍。省候之无旷。晬日为之供具。师门讳辰。与共斋祭。必有物以助奠。邻里庆吊。赠遗无阙。里有众宾客。与主家分朝夕之供。皆自俭约缩节中来。又视事之不可已者。不计有无。弟登科则斥土以助其用。岁凶则谋公私出力。以周周亲之贫不能活者。推孝于外氏。为置香火之资。乃其常制之外也。上舍公干敏有能。公每事与商度。或举而委之。有一食必与之共啖。昼夜联榻。怡怡如也。遇事裁处。惟理是视。于
大野文集卷之十 第 537H 页
所当避者。廉者犹或阔略。而去之若浼。所当为者。义士犹或难之。而断之不疑。家有营殖货。数亦不敷。公白先公。去其籍以绝利源。亦不以一介取人。尝长儒院。失所履。院以菅屦代。归则脱而还之曰。事或太拘。心所不安。不敢强也。乡里无势交。亦未尝近吹嘘以求名。耻衒鬻。若橽于市。胤子弱丧母。鞠于舅母黄氏。黄氏之丧。命持心丧如礼。曰有恩不加服。非甥舅之谓也。尝营子妇葬。占地而有禁者。公为往见之。谓其子曰。人之所恶。不异于己。己所当恶而可强于人乎。即日携归。有两孙而小者有才性。公每云吾文脉当传于此。爱之甚。有求为嗣者。公愕然。既而招子弟语之曰。继绝人道之常。未可旷日持难也。未及过房。公疾惟几。长孙又危殆。子弟泣请曰。如长也不救柰何。公开目曰。已示许矣。可得已乎。致明从弟病急。将百里问医。公许所乘惫欲死者曰。来往不毙则可济急。使其不还。马何可惜。常悯恻颠连而无告者。有索游无赖者。伴宿而著公衣。公觉之。令取所藏袷衣与换之。或言其可恶非可矜。公曰政此隆寒。若无人解衣衣之者。将不免冻死。岂非所不忍乎。有病泄匍匐而
大野文集卷之十 第 537L 页
入者。处之坐侧。子弟为除秽。人皆掩鼻。公愈哀悯之粥饮之外。馈以鸡汁。至十数日无厌色。其于得丧。淡然无意。虽尝随众业公车。有能声。再占大小解额。再屈于人而不以欣戚。其在试围。就而问者如逐臭。酬答如响。或停己券。而取草藁。为之点撺。人谓公所造浅深。可见于此云。循其本末。磨砻去岸。沈润著光。语其生质。则人已或涉畦畛。论其所造。则物我方见醇浓。如其利则有毫毛不动之勇。如其义则有万牛难回之力。苟非确实之资诚笃之学。乌能及此哉。而观于公。益信此学之果可以变化。质鲁之果可以成德也。公初与方谷处士洛文私相讲习。多所资益。及方谷不寿。丧质之悲。久而未已。晚而素隐处士炳文,好古窝徵士徽文。移家相近。而古窝尤比邻。致明亦忝为蓬麻。而致明再从叔徵士寿静窝鼎文。与共先后。一门五六知己亦不少矣。及参校师门所定著常变通考。则十年对床。所与讨论。皆是节文仪则之语。上下千载。包罗剔抉。未尝不取衷于公。盖其红腐之积。有非浅学謏见所可涯涘也。名闻日彰。友道益广。时则惟我内舅知县事晚坞李公秉远,弼善姜公橒。与
大野文集卷之十 第 538H 页
为心交。笋束往复。互相磋磨。或相邀于院宇萧寺之间。推公为主讲。讲学之盛。至今人或称之。公所著有十数篇目。皆足以羽翼斯文。而至所谓异学集辨者。自老佛以至词章科学之害。为之穷其病源而辟之廓如。可谓有功于吾学矣。并遗文四十馀卷藏于家。公前后凡三娶。初配真城李氏。济康女。生一子淳文。后配安东权氏。尚中女。潘南朴氏。师元女。俱不育。淳文二子致思。德成未冠而夭。一女未行。致思嗣子若钦。呜呼。公之殁。已九年于玆矣。向所称诸公。亦次第凋谢。惟樗栎之质。久视于世。每念当日事。辄不禁暮道之悲。而公门人致球等。撰次公言行。见托以状德之文。则拊念怆涕。义有不忍终辞者。谨第次之如右。附以平昔窃识于心者。以见公之始终。有不可泯没无传者。庶几秉笔君子取而裁幸焉。族孙通政大夫前行司谏院大司谏知制 教致明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