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卷十二 第 1a 页 WYG1210-013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圭斋文集卷十二   元 欧阳玄 撰
  经疑
   问夫子以小器称管仲而又以如其仁许之何也
对圣人之用人有以德之体言者有以德之用言者不
可以一槩观也夫以德之全体而言则天之所以赋于
人人之所以得于天者其体甚大也惟圣人为能践形
下圣人几等而以德之全体论之乌得不少为之贬哉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1210-0135d.png
故喻之以器器者如物之所受浅深限量自有不可得
而诬者也若夫有以德之用言者则不然夫德非徒贵乎足已以其有及物之功也而王霸之会世变之来有
人于此乃能明大义以安斯民圣人即是论之安得不
深许之哉故称之曰仁仁者之用莫大于爱物也迹其
惠之在民心功之在天下亦安得而泯之哉昔夫子之
论管仲或曰小器或曰如其仁其体用之殊乎夫仁之
一字夫子未尝轻以许人是以颜冉之流工夫造诣之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1210-0136a.png
高下夫子于言仁之际若有分寸较于其间独于管仲
则曰如其仁如其仁既许而又不一许之岂有他哉盖
自姬辙既东楚氛浸盛生民之扰扰纷纷者未有纪极
也仲也出而相桓公合诸侯匡天下不以兵车之力焉
其仁之及物为何如邪求之当时未见仲比也至于其器之易盈不能使已无三归之僣公无多嬖之失齐政
旋踵而衰则器之所受不过如是而止使其扩而充之
以至于一初之全体则可以拓圣贤之业载宇宙之重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1210-0136b.png
惜乎非仲所能及也盖必至是然后为大器之体段焉
仲之为小不亦宜乎然则圣人之论何往而非公乎
   问孟子以隘与不恭称夷惠而又以圣人百世
   之师推之何也
对人有绝世之行可以为圣矣而未至于化也故不能
无一偏之弊焉夫圣而至于化则世无得而名有圣人
之一事而至其极焉始有绝世之名矣由其有绝世之
名是以清者一于清而未必和和者一于和而未必清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1210-0136c.png
于是不广之意扩不恭之气象生焉虽不害其为圣人
也而君子至公之论岂得以此废彼哉孟子之称夷惠
或曰隘与不恭或以圣人百世之师推之非异论也自
今观之让国而逃諌伐而饿与夫不羞污君不卑小官
闻其风者顽廉而懦立薄敦而鄙宽则百世一夷惠而
已诚圣人也然而朝冠涂炭之偏袒裼我侧之污不几
疾恶之已甚同流之无别乎大抵清不期于隘和不期
于不恭特其不能化而驯致其弊焉彼夷惠亦不自知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1210-0136d.png
其然也由是观之负绝世之名者夷惠之得为圣人以
此也其不得为大而化之之圣人亦以此也若吾孔子
则不然绝孺悲拒阳货见小君于卫国应佛肸于中牟时乎清时乎和无适而不可也夷惠能之乎故不观孔
子无以见夷惠虽然亦岂可以是遽少夷惠哉孟子曰
伯夷圣之清柳下惠圣之和孔子圣之时然则二子亦
孔子之徒欤
  书义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1210-0137a.png
   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百工
   惟时
自古者以成德观人而人才治效之盛为不可及也夫
成德者君子自然之德然君子有是德而不能以是德
自见于事功惟古之圣人有以知之而每以为观人之
法焉凡有司百执事之臣莫不由是而取材故嘉谟之入告庶绩之咸熙无往而非是德之形著也人才治效
之盛无越于帝舜之朝此其故欤书曰(云云/)所谓九德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1210-0137b.png
者非皋陶所谓人之有九德欤训书者以为成德之自
然非以彼济此之谓也自帝世以知人为难而皋陶陈
九德之目或养直而温和或简易而廉隅或果毅以为
扰或塞实以为强其他或六或三不一槩也有六德而
严祗者则锡之以有邦有三德而宣明者则任之以有
家观人之法拳拳于九德焉生斯世者不患其无位也
而患其不能有是德于是莫不精白以承休勤敏以趍
事者以圣人能翕合而受之敷布而施之也人见其俊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1210-0137c.png
乂在官也而不知九德之时措也故夫九官相逊兹非百僚师师之兴起乎十有二牧惟时亮天工兹非百工
惟时之则仿乎所以相逊所以亮天工者非九德之君
子孰能与于斯由是观之九德咸事之一语其虞朝观
人之法得人之本欤后世惟殷周之宅俊灼俊意为近
之故其人才之盛亦髣髴有虞之世秦汉而降急于功
利权谋之近效而用区区胜德之小才于是九德之目
仅存于书耳或曰虞廷君子之多而舜犹以知人为难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1210-0137d.png
者盖虑静言庸违之在朝谗说殄行之震惊朕师者未
尽杜绝圣人观人之法不可一日废也然吾观百僚师
师百工惟时之后则君子多而不仁远矣故又曰何畏
乎巧言令色孔壬  策
   问今天下之事有可言者多矣姑举其大者言
   之冗官之未汰铨选之未精殿最之未明法律
   之未定此四者方今之急务朝廷之所欲闻而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1210-0138a.png
   士君子所当讲者其参酌古今以对毋泛毋略
对洪惟盛时设茂科策多士而开其直述之门执事典
文衡询承学而试以时务之大夫天下之事诚多矣至
于大而可言者亦今世之所嗫嚅者也自士大夫间以
道故常为练事以言要切为干时是以至论罕闻今执
事不循故常不贵泛略举急务以询诸人岂非盛时开
直述之门而得为不讳之问然而所谓直述者非以其文朴野而以其言之切直也既以不讳问宜以直述对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1210-0138b.png
昔夫子以林放为大哉问非大其问以其知本也事不
知本多言何裨愚请言事之本矣明问有曰(云云/)是四
者方今所欲闻也愚谓非特方今之所欲闻乃方今之
已行者也其间行之弗竟守之弗一或者未究其本乎
如冗官之汰大德之初尝举行之中书以打减置局而
董之以平章某公或议某司当并某司则创某司以兼
领之议者或创而罢者寻复矣辛亥更化涣发德音减
遥授之官改升创设者日议并罢乃并通政于兵部武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1210-0138c.png
备等院皆复旧制京畿寺监罢者非一是则冗官汰矣
然而舆图之广郡邑之众旁蹊曲径之捷出者未悉汰也铨选之精则自混一以来立省选部选之法为二别
子弟承袭承继承荫之例为三设吏员译学儒业军功
出身之科为四是则铨选精矣然而氏族贵贱之未别
岁月贤否之同淹或未暇精也殿最之明则自大德皇
庆以来定十三条之章法或遣宣抚巡观或命御史遍
历是则非不明也然而各处廉能五人之荐未见即用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1210-0138d.png
也三考黜陟之法未见可久也法律之定则非无至元
新格也非无省部之编例也然而掾史一时之议拟而
通行者尽合于至元之法意乎广平何相之撰拟而未
进者竟能为大德之成书乎由是观之四者非不知也
非不行也愚请论其本焉其一曰汰冗官之本在于减间散之俸以厚正官塞侥倖之路以清正选今正官之
俸甚薄而散秩之禄尚多昔刘景升有大牛刍豆数倍
而负任不及常畜曹操以之享士戒冗食也况方以历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1210-0139a.png
俸为出身减禄俸之无名则出身有限矣若侥倖之门
斯又正选之大患也古者判行使之置损外同之设未
必非有所循而为是名以处之而汉之烂胃晋之续貂
实滥觞于兹诚能如汉文欲用啬夫而张释之终以为
不可家人滥求郎官而明帝终不以为私恩则冗者可
汰矣其二曰精铨选之本在于严族属之分以尊吾国
人略岁月之考以拔其才用今之女真河西明有著令
而自混色目北庭族属邻于近似而均视蒙古乘坚驱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1210-0139b.png
良亟列通显盖我国人天性浑厚不自标榜愚恐数百
年之后求麟趾之公姓不可复别异矣欲还淳古之风
去杰黠之习则必如贞观之于崔卢氏族命近臣编之
使其𣲖系分明不得揉进可也至于岁月之考能否同
滞此可蓄常调不可以待贤才诚能覈名实以甄异能
使碌碌庸叟不得含糊淟涊苟资历求序迁则当如崔
祐甫除官八百而不拘常资寇莱公却例用新进而号
得士则铨选可精矣其三曰明殿最之本在于择才明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1210-0139c.png
之监司绝殿序之污吏夫货来之徒玩法而残民者也
岂可复为民之父母乎三年之殿边远之任未是悛也
孟子曰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身为方岳而见善不举岂得复为人之耳目乎绝污吏则愿如唐太宗之于党
仁宏苟犯赃贿虽至亲幸难以灭公责监司则愿如齐
宣王之封即墨而烹阿大夫晋文公之诛曹而数其不
用僖负羁则监司必举污吏必除最者非假请托殿者
不可侥倖矣其四曰定法律之本在于酌古今以成法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1210-0139d.png
书优禄秩以选法吏今法书无一定法吏无优选推谳
混于常流条令裒于书肆官不遍睹法无定科轻重高
下逢其喜怒出入比附系其爱憎无成书则近于罔民
无优秩则昧于劝善昔者子产铸刑书虽曰叔向笑之
而郑以治以能止辟也于定国为廷尉以民无冤而至
三公近代钱若水以同州推官清直而擢枢副前以示劝也如是则法书必作法吏必优刑自平允律自精熟
矣四者之本愚既已略言之其目之备更仆未可终也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1210-0140a.png
虽然四者之本所以行之者一也一者何也信而已方
今天下急务所可言者孰有大于信之一字乎书曰令
出惟行商鞅之伯术亦以示信为先令而不信则冗官
何由汰铨选何由精殿最何由明法律何由定乎愚故
曰所以行之者信而已明问有曰宜参酌古今以对毋
泛毋略嗟夫执事以急务为问愚敢以泛略为对乎然
四者之有信犹水木之有本源也故敢以为终篇献执
事其思之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1210-0140b.png
   制曰朕闻圣贤之君之治天下也或恭己无为   或不遑暇食或宽仁恭俭或力于为善其所以
   致治虽殊及乎民安物阜风淳俗美刑辟措而
   鲜用颂声作于田里制礼作乐翕然太和而麟
   凤龟龙嘉禾朱草甘露醴泉诸福之物莫不毕
   至虽帝王之美不徒在是亦其气之应也舜文
   之德化尚矣若汉之文帝唐之太宗犹能致治
   如彼况薄汉唐而不居者乎今天下虽久宁谧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1210-0140c.png
   户口虽甚蕃滋而稼穑或伤于水旱细民或致
   于阻饥未能家给人足时犹仰济县官岂行仁
   义有未尽效耶子大夫明古以识今知常而通
   变毋迂阔于事情毋乖戾于典则明以对朕朕   将亲览焉
臣对臣闻有志者事竟成人主之致治莫先于立志故
善观人主之治者先观其志夫人主以能致之资操可
致之势所图无不获所欲无不成以求乎天而天应之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1210-0140d.png
以求乎人而人从之所以然者以其志之先定也其或
致理之效偶有未备天人之间偶有未和则当守之以
专达之以彊以俟夫悠久之效不可以疑贰阻之也臣
草茅贱士何敢上揆渊衷然以臣切观陛下之所为真
近古以来大有为之君也陛下曩在东宫仁孝之资英
毅之略闻于天下也久矣既而徵四方书以考古今飞
龙之初大召宿儒询问要道临御之后不迩声色不事游畋凡耳目之娱营缮之事秋毫不经于心惟经籍史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1210-0141a.png
传日接于前于是大兴儒科黼黻至治祖宗以来百馀
年之旷典一旦举而行之遂使臣之浅陋亦获叨奉大
对于明时虽然臣之望陛下者以陛下为有大志而陛
下之策臣者亦适有以发臣之愚臣伏读圣策曰朕闻
圣贤之君之治天下也或恭己无为或不遑暇食或宽
仁恭俭或力于为善其所以致治虽殊及乎民安物阜
风俗淳美刑辟措而鲜用颂声作于田里制礼作乐翕
然大和而麟凤龟龙嘉禾朱草甘露醴泉诸福之物莫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1210-0141b.png
不毕至虽帝王之美不徒在是亦其气之应也舜文之
德化尚矣若汉之文帝唐之太宗犹能致治如彼况薄汉唐而不居者乎嗟夫薄汉唐一语此乃圣志之发见
也陛下此志可与四三王可与六五帝矣其曰或恭己
无为或不遑暇食或宽仁恭俭或力于为善臣愚以谓
此未可以观致治之殊当有以验立志之同也古人有
言曰始于忧勤终于逸乐若以恭己无为异乎不遑暇
食则隆古之恭己无为者莫舜若也然而一日二日万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1210-0141c.png
几舜何不少自逸豫乎若以恭俭宽仁异乎力于为善
则近代之恭俭宽仁者莫汉文若也然而拊髀思贤夜
半前席汉文何不为是元默乎由是观之未有不自忧
勤始者自忧勤始志之同也陛下既薄汉唐臣不复肤
引汉唐之事请以舜文终焉舜文之道布在典策陛下既慕舜文亦法其所为而已矣如欲民安而物阜风淳
而俗美则当思夫利用厚生之何急也惇典敷教之何
先也由庚鱼丽何自而多也关雎麟趾何从而厚也陛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1210-0141d.png
下能法舜文即舜文矣如欲刑辟措而鲜用颂声作于
田里则当求如皋陶者命之明刑有如虞苪者俾之息
讼九歌可使勿坏也大雅可使无废也陛下能法舜文
即舜文矣如欲制礼作乐翕然太和则当求如伯夷后
夔周公者命之制作于其间六典之制或尚可讲也九
韶之音或尚可学也陛下能法舜文亦舜文矣至如麟
凤龟龙诸福之物莫不毕至圣策有曰亦其气之应也
臣愚以谓知气则知志矣圣人志气清明若神一动则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1210-0142a.png
天地随之诸福之物皆自圣人方寸中来非自外至也
中庸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盖吾之气顺则天
地万物之气亦顺吾之气和则天地万物之气亦和天
地之气见于万物同一和顺则百兽自舞于舜之庭凤
凰自鸣于文之岐矣又何祥瑞之足羡哉臣伏读圣策
曰今天下虽久宁谧户口虽甚蕃滋而稼穑或伤于水
旱细民或致于阻饥未能家给人足时犹仰济县官岂
行仁义犹未尽效耶臣愚以谓此天以坚陛下之志也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1210-0142b.png
古人有言曰天心仁爱人君若曰稼穑或伤于水旱则
舜之所谓洚水惊予者犹有甚于今之伤稼者也若曰
黎民或致于阻饥则文王所谓小人怨汝詈汝者犹有危于今日之阻饥者也顾二圣人之所以弭灾恤患者
罔游罔淫皇自敬德之外无闻焉陛下既法舜文讵知
天之所以启舜文者不以启今日耶陛下以敬天为志
则水旱可变为丰穰陛下以恤民为志则阻饥可变为
足食在方寸一转移之间耳若诿之曰岂行仁义而未
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1210-0142c.png
尽效耶臣愚窃以为未然夫仁义之效如炊之必熟种
之必生行仁义而未至者有矣未有行仁义不效者也
陛下如以悠久待之或曰圣问如此而臣辄以为可以
四三王可以六五帝者何自而知之盖因其已行者知
之也其未行者扩而充之斯无难盖仁义之积礼乐必
兴彼汉唐之治如身衣弋绨一台惜费以致海内殷富与夫斗米三钱外户不闭自三代而下亦可谓盛矣然
贾生劝汉文以礼乐而辞曰未遑祖孝孙杜淹劝太宗
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1210-0142d.png
以礼乐而曰治之隆替不系于此臣以是知二君于仁
义之效若有所不知也今陛下锐情儒科日议礼乐而
拳拳于仁义之二字视汉唐何啻相千万耶此志所充
宜其俪美于五三盛时也大槩国家之治当先论其根
本不可责效于目前古之圣贤之君未尝不忧勤于其
始逸乐于其终灾异于其先祥瑞于其后今日之不遑
暇食力于为善他日之恭己无为恭俭宽仁也今日之
水旱伤稼黎民阻饥他日之麟凤龟龙嘉禾朱草也若
卷十二 第 16a 页 WYG1210-0143a.png
夫备禦之不可无术救荒之不可无政求刍之不可不择一贤相事耳奚以多言为臣伏读圣策曰子大夫明
古以识今知常而通变毋迂阔于事情毋乖戾于典则
明以对朕朕将亲览焉臣愚以谓事有古今志无古今
事有通变志无通变圣人之志与天地之正气相通志
定于此气应于彼有理之必然者倘论水旱而牵合于
夏侯生辈洪范五事之说则邻于迂阔矣论民饥用乏
而附会于权万纪等建利之谋则流于乖戾矣臣非不
卷十二 第 16b 页 WYG1210-0143b.png
知实所不敢臣之拳拳者惟曰有志者事竟成陛下留
意焉国家幸甚天下幸甚臣谨对 
 
 
 
 
 圭斋文集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