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圃阴集跋 第 x 页
圃阴集跋
[跋]
[跋]
圃阴集跋 第 479H 页
圃阴集跋[金信谦]
我诸父咸有著述。而独圃阴先生遗集不多。右六卷是也。窃尝承教于先君子曰。敬明于文章。实有通才邃识。而恐或局于此。绝意不为。此又不可及处也。因是论焉。先生之学。固渊源于家庭。而若其造德门路。则顾与农岩,三渊两先生。不无早晚离合之可言。盖所以明诚。非如世儒之徒守成言。而必默求心师。真知力践。以至于广大高明之域而后已者。未尝不同。然两先生则不免出入于词章训诂诗骚庄佛。然后反而醇如。而乃先生。自志道知尽性至命。必本于孝悌。精义入神。不外乎下学。而晨昏服勤之馀。非静坐看中。则致功于西铭大学。如是者殆将二十年。而始及他经。虽其间进修之节。有非颛蒙之所可知。而横渠之笔力。邵翁之击壤。让与两先生久矣。以故其诗文。晚际逾鲜。而亦不出于挽诔酬应质疑答难。则非所谓著述。而惟是理气辨。人心道心说。不但发东贤未尽之蕴。其于圣门相传之旨。诚有所妙契而益阐者焉。此实天地间不可阙之文。又奚论多少哉。虽然。此亦初年之笔。而欲验夫命辞无差之意。非要传于后世。则先生之谦德。可见于此。不亦盛矣哉。先生既没。三渊先生裒稡草稿。藏于家矣。门人俞公拓基以
我诸父咸有著述。而独圃阴先生遗集不多。右六卷是也。窃尝承教于先君子曰。敬明于文章。实有通才邃识。而恐或局于此。绝意不为。此又不可及处也。因是论焉。先生之学。固渊源于家庭。而若其造德门路。则顾与农岩,三渊两先生。不无早晚离合之可言。盖所以明诚。非如世儒之徒守成言。而必默求心师。真知力践。以至于广大高明之域而后已者。未尝不同。然两先生则不免出入于词章训诂诗骚庄佛。然后反而醇如。而乃先生。自志道知尽性至命。必本于孝悌。精义入神。不外乎下学。而晨昏服勤之馀。非静坐看中。则致功于西铭大学。如是者殆将二十年。而始及他经。虽其间进修之节。有非颛蒙之所可知。而横渠之笔力。邵翁之击壤。让与两先生久矣。以故其诗文。晚际逾鲜。而亦不出于挽诔酬应质疑答难。则非所谓著述。而惟是理气辨。人心道心说。不但发东贤未尽之蕴。其于圣门相传之旨。诚有所妙契而益阐者焉。此实天地间不可阙之文。又奚论多少哉。虽然。此亦初年之笔。而欲验夫命辞无差之意。非要传于后世。则先生之谦德。可见于此。不亦盛矣哉。先生既没。三渊先生裒稡草稿。藏于家矣。门人俞公拓基以
圃阴集跋 第 479L 页
岭南伯。谋印行于世。小子辈敢与一二同志。略加删定。而识平日之闻见如此。若夫品题表章。则谨俟后之君子尔。(看中一作存养)
崇祯甲申后八十二年季冬。从子信谦。拜手谨书。
崇祯甲申后八十二年季冬。从子信谦。拜手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