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1197-002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吴文正集卷二
             元 吴澄 撰
  答问
   答张恒问孝经
问孝经何以有今文古文之别曰黄帝时仓颉始造字
周宣王时史籀因仓颉字更革为大篆秦始皇时李斯
因史籀字更革为小篆仓颉字谓之古文秦人以篆书
卷二 第 1b 页 WYG1197-0023b.png
繁难又作𨽻书取其省易专为官府行文书而设自此
人趋简便习𨽻者众习篆者寡公私通行悉是𨽻书经
火于秦而复出于汉当时传写只用世俗通行之字武
帝时鲁共王坏孔氏屋壁得孔鲋所藏书礼及论语孝
经皆仓颉古文字后人称汉儒𨽻书传写之经为今文
以相别异云尔古文书孔安国献之遭巫蛊事不及施
行安国没后其书无传东莱张霸诡言受古文书成帝
徵至校其书非是汉志所载武成之辞即张霸伪古文
卷二 第 2a 页 WYG1197-0024a.png
书也东晋梅赜于伏生今文书外增多二十五篇今
行于世果真孔壁所藏者乎古文礼五十六篇内十七
篇与今文仪礼同馀三十九篇谓之逸礼郑玄注仪礼
礼记屡尝引用孔颖达作疏之时犹有后乃燬于天宝
之乱古文论语二十一篇与鲁论语齐论语为三古文
孝经二十二章与今文孝经为二魏晋而后不存隋人
以今文孝经增减数字分析两章又伪作一章名之曰
古文孝经其得之也绝无来历左验隋经籍志及唐开
卷二 第 2b 页 WYG1197-0024b.png
元时集议显斥其妄邢炳正义具载详备可考司马温
公有古文孝经指解盖温公资质重厚于孝经今文尚
且笃信则谓古文尤可尊也而不疑后出之伪朱子识
见高明孝经出于汉初者尚且致疑则其出于隋世者
何足深辨也而刋误姑据温公所注之本非以古文优
于今文而承用之也恒又问孝经果可疑乎曰朱子云
孝经出于汉初左氏未盛行之时不知何世何人为之
也窃谓孝经虽未必是孔门成书然孔鲋藏书时已有
卷二 第 3a 页 WYG1197-0024c.png
之则其传久矣礼家有七十子后弟子所记二戴礼记
诸篇多取于彼其间纯驳相杂公谷左氏等书称道孔
子之言者亦然孝经殆此类也亦七十子之后之所为
尔中有格言朱子每于各章提出而小学书所纂孝经
之文其择之也精矣朱子曷尝尽疑孝经之为非哉学
者岂可因后儒之傅会而废先圣之格言也
   评郑夹漈通志答刘教谕
 通志刋于壬子癸丑间张容谷守莆胡石壁所嘱竹
卷二 第 3b 页 WYG1197-0024d.png
 溪先生尝诗之苦泉序文久不复记忆庸斋之序大
 槩谓真知者德性之知多知者见闻之知使及伊洛
 之门相与切劘格物之学则博归于约矣但夹漈之
 论以为名物度数难通而理易穷又谓无义之理理
 之真有义之理理之失多义之理理之妄庸斋主伊
 洛之学故其序如此
 此兴化余文书中语效蒙缴示且教之曰立言难知
 言盖亦不易庸斋序笔颇觉意向异同夹漈所云
卷二 第 4a 页 WYG1197-0025a.png
 义理三言还亦安否澄不敢虚辱厚意谨评之如左
 是正幸甚
儒者之学分而三秦汉以来则然矣异端不与焉有记
诵之学汉郑康成宋刘原父之类是也有词章之学唐
韩退之宋欧阳永叔之类是也有儒者之学孟子而下
周程张朱数君子而已夹漈记诵者之学也而亦卓然
有以自见于世论者因其所长而取之可也庸斋惜其
不及伊洛之门相与切劘格物之学而反博于约其意
卷二 第 4b 页 WYG1197-0025b.png
固为忠厚然在昔游伊洛之门而不得其学者亦众矣
使夹漈生于其时讲于其说其反慱而约也可必乎况
夹漈之博初非颜子之博何遽能一反而至于约哉庸斋
号为主伊洛然观其言则于伊洛格物之说盖未之有
闻也知者心之灵而智之用也未有出于德性之外者
曰德性之知曰闻见之知然则知有二乎哉夫闻见者
所以致其知也夫子曰多闻阙疑多见阙殆又曰多闻择
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盖闻见虽得于外而所闻
卷二 第 5a 页 WYG1197-0025c.png
所见之理则具于心故外之物格则内之知致此儒者
内外合一之学固非如记诵之徒博览于外而无得于
内亦非如释氏之徒专本于内而无事于外也今立
真知多知之目而外闻见之知于德性之知是欲矫记
诵者务外之失而不自知其流入于异端也圣门一则
曰多学二则曰多学鄙孤陋寡闻而贤以多问寡曷尝
不欲多知哉记诵之徒则虽有闻有见而实未尝有知
也昔朱子于大学或问尝言之矣曰此以反身穷理为
卷二 第 5b 页 WYG1197-0025d.png
主而必究其本末是非之极致是以知愈博而心愈明
彼以徇外誇多为务而不覈其表里真妄之实然是以
识愈多而心愈窒夹漈惟徒知其物而不覈其实也故
以无义之理为理之真夫凡物必有所以然之故亦必
有所当然之则所以然者理也所当然者义也程子曰
在物为理处物为义理之有义犹形影声响也世岂有
无义之理哉理如玉之肤也有旁通广取其义不一
而足者是以圣人之学必精义而入神今以多义为妄
卷二 第 6a 页 WYG1197-0026a.png
有义为失而以无义为真然则圣人精义之学非与告
子外义之见是与记曰礼之所尊尊其义也失其义陈
其数祝史之事也名物度数者如称之有铢两度之有
尺寸也有目者类能辩之至于理则得其皮者未必得
其肉也得其肉者未必得其骨也得其骨者未必得其
髓也今曰名物度数难通而理易穷乌乎何其不思之
甚哉虽然此古今记诵者之通病也而吾于夹漈何

卷二 第 6b 页 WYG1197-0026b.png
   答吴适可问
 吴适可问近有学官敦请乡寓公充学宾其书辞云
 古制乡学严事大宾以象三光何也
曰古者乡大夫行乡饮酒于乡学以宾礼兴贤者能者而升
其书于天府择其最贤者为宾其次为介此以德选不
以齿论其齿虽在众宾之下而其坐席则在众宾之上
宾介之外为众宾则序以齿众宾之中齿最长者三人
升阶拜受爵者为三宾三宾之外则不拜受爵盖
卷二 第 7a 页 WYG1197-0026c.png
三宾者德在宾介之下而齿在众宾之上者也乡饮酒
之礼天下之达尊三各有所尊焉宾介尊其德也三宾
尊其齿也僎坐于宾之东主之北尊其爵也
 问以象三光何也
曰此乡饮酒义之文也盖七十子以后之儒所作其言
不足据释三光者曰日月星然其上文云宾主象天地
介僎象日月三宾在宾介之外而又曰象三光其义重
复故注家不以日月星释三光而释曰三辰者盖避重
卷二 第 7b 页 WYG1197-0026d.png
复也
 问学之有宾何也
曰宾与主对者也敌体相见居者为主至者为宾先代
之后天子所不敢臣曰宾丹朱为虞宾微子作宾于王
家是也他国之大夫诸侯所不敢臣亦曰宾燕礼歌鹿
鸣而诗之序曰燕群臣嘉宾盖本国之臣曰群臣它国
之臣则不敢臣之而曰嘉宾是也贤能将进用于上乡
大夫所不敢民亦曰宾行乡饮酒之时所立宾介是也
卷二 第 8a 页 WYG1197-0027a.png
古者公卿大夫致仕而居于乡者曰乡先生乡人饮酒
则为僎诸侯之君失地而寄于他国曰寓公国君待以
客礼然则后之所谓学宾者盖兼取以上数条之义谓
郡县之官与师不敢以民庶徒友待之者也
   丁巳乡试策问(三首/)
问昔在有虞伯夷典礼后夔典乐逮至成周宗伯司乐
悉属春官周道衰微礼乐在鲁韩起得见周礼季札得
观周乐周之经制破坏于秦汉定朝仪杂采秦制鲁两
卷二 第 8b 页 WYG1197-0027b.png
生谓礼乐百年而后可兴故文帝谦让未遑至于武帝
而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然古制不复君子不无憾焉
天佑国家光启文治学校盛贡举行礼乐之兴于其时
矣厥今玑衡历象太史掌之舆图职贡秘书掌之至精
至详度越千古独太常礼乐尚循近代之遗伊欲大备
皇元之典若之何而为礼若之何而为乐必有能明制
作之本意者庶几有补于明时若曰事得其理之谓礼
物得其和之谓乐苟得其本何以文为礼云乐云度数
卷二 第 9a 页 WYG1197-0027c.png
声音云乎哉沦于高虚流于苟简则非有司之所愿闻
   二
问古昔圣人用刑政以治天下立法制以传后世周官
所掌则有刑典吕侯所命则有刑书汉继秦后首定律
令盖惟邦宪之重民命所关苟无条章可以遵守则奸
胥黠吏以意重轻刑罚不中民无措手足矣律十二篇
历代承用疏义雅奥与三礼相经纬或言律是八分书者
盖有所见伊洛大儒深然其说岂道德之士于律亦有
卷二 第 9b 页 WYG1197-0027d.png
取欤或言读书不读律者盖有所讥及其释经辄引律
文岂文章之士于律亦不废欤当今断狱用例不用律
然断例合天理当人情与律奚异岂阳摈其名阴用其
实欤或欲以今例古律参合为一或又谓例即律律即
例有例固可以无律然欤否欤宾兴之贤能皆识时务
之俊杰其悉意以对有司将以复于上
   三
问赏以劝善罚以惩恶赏贵乎信不信则人不怀罚贵
卷二 第 10a 页 WYG1197-0028a.png
乎必不必则人不畏古昔圣人仁如天地亦不能无刑
而治刑之所加有宥无赦流宥五刑情轻者宥之而已
眚灾肆赦过误者始或赦之逮至吕侯所命五罚皆赦
非过误者亦赦之何欤鲁肆大眚春秋示讥岂眚之小
者可赦而大者不可赦欤楚有星害其臣劝之修德修德
岂无他事而必以降赦为德何欤诸葛为相国以大治
其果不赦之效欤王仲淹云无赦之国其刑必平岂数
赦所以惠奸欤贤能明于古今达于刑赏愿闻至当之
卷二 第 10b 页 WYG1197-0028b.png

   答王参政仪伯问
澄自寄弘斋记后末由嗣致起居之问一子二孙来归
能言吉履知遂閒适之乐不胜喜幸二月二十一日得
去冬十月五日所惠翰教启诵如获面觌细玩副墨所问
四条嘉叹罔已别墅从容养亲读书深造详究能儒流
之所不易能斯道不孤关系非小知至而至之知终而
终之老夫日有望焉四条之说聊据鄙见陈之以达左
卷二 第 11a 页 WYG1197-0028c.png
右耄耋荒耗愧不周悉倘有未然愿更附便示及
问目凡四
第一节朱子静而不知所以存之则天理昧而大本有
 所不立此言当矣但谨按朱子曰以下朱子之
 言间有未莹者执事已自能知之今不复再言
 欲下实工夫惟敬之一字是要法然中庸先
 言戒慎所不睹恐惧所不闻而后言慎其独
 此是顺体用先后之序而言学者工夫则当先
卷二 第 11b 页 WYG1197-0028d.png
 于用处着力凡所应接皆当主于一心主于一则此
 心有主而闇室屋漏之处自无非僻使所行皆由
 乎天理如是积久无一事而不主一则应接之处心
 专无二能如此则事物未接之时把捉得住心能无
 适矣若先于动处不能养其性则于静时岂能有其
 心哉言不能详即此推之循其先后之次而着功焉
 自见效验至若平日读书穷理其功又在此之先而
 皆以敬为之主也依小学书习敬身明伦之事以封
卷二 第 12a 页 WYG1197-0029a.png
 培大学根基此又在读书穷理之先者
第二节周子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之说读者不可
 以辞害意盖太极无动静动静者气机也气机一动
 则太极亦动气机一静则太极亦静故朱子释太极
 图曰太极之有动静是天命之有流行也此是为周
 子分解太极不当言动静以天命之有流行故只得
 以动静言也又曰太极者本然之妙也动静者所乘
 之机也机犹弩牙弩弦乘此机如乘马之乘机动则
卷二 第 12b 页 WYG1197-0029b.png
 弦发机静则弦不发气动则太极亦动气静则太极
 亦静太极之乘此气犹弩弦之乘机也故曰动静者
 所乘之机谓其所乘之气机有动静而太极本然之
 妙无动静也然努弦与弩机却是两物太极与此气
 非有两物只是主宰此气者便是非别有一物在气
 中而主宰之也机字是借物为喻不可以辞害意以
 冲漠无眹声臭泯然为太极之体以流行变化各正
 性命为太极之用此言有病盖太极本无体用之分
卷二 第 13a 页 WYG1197-0029c.png
 其流行变化者皆气机之阖辟有静时有动时当其
 静也太极在其中以其静也因以为太极之体及其
 动也太极亦在其中以其动也因以为太极之用太
 极之冲漠无眹声臭泯然者无时而不然不以动静
 而有间而亦何体用之分哉今以太极之根抵造化
 者为体之静阴阳五行变合化育者为用之动则不
 可元亨诚之通者春生夏长之时阳之动也于此而
 见太极之用焉利贞诚之复者秋收冬藏之时阴之
卷二 第 13b 页 WYG1197-0029d.png
 静也于此而见太极之体焉此造化之体用动静也
 至若朱子所谓本然未发者实理之体善应而不测
 者实理之用此则就人身上言与造化之动静体用
 又不同盖造化之运动极而静静极而动动静互根
 岁岁有常万古不易其动静各有定时至若人心之
 或与物接或不与物接初无定时或动多而静少或
 静多而动少非如天地之动静有常度也朱子以继
 之者善为阳之动成之者性为阴之静盖以造化对
卷二 第 14a 页 WYG1197-0030a.png
 品汇而言就二者相对而言则天命之流行者不息
 而物性之禀受者一定似可分动静然专以命之流
 行属阳之动性之禀受属阴之静则其言执滞而不
 通盖不可也至若中庸未发之中为体已发之和为
 用难以造化之诚通诚复为比言之长也未易可尽
 姑以吾言推之至若谓静非太极之本体也静者所
 以形容其无声无臭之妙此言大非动亦一静亦一
 即无动一静一之可疑盖因误以太极之本然者为静
卷二 第 14b 页 WYG1197-0030b.png
 阴阳之流行者为动故尔太极本无动静体用也然
 言太极则该动用静体在其中因阳之动而指其动
 中之理为太极之用尔因阴之静而指其静中之理
 为太极之体尔太极实无体用之分也
第三节冬至祀天于南郊之圜丘夏至祭地北郊之方
 泽此二礼相对惟天子得行之天犹父也父尊而不
 亲故冬至祀天之外孟春祈榖于郊亦于圜丘五时
 兆帝则于四郊亦惟天子得行之其他非时告天礼
卷二 第 15a 页 WYG1197-0030c.png
 之重者则亦谓之郊礼之轻者则谓之类言非正郊
 也有类于郊祀焉尔然亦惟天子得行之盖祀天之
 礼天子之外无敢僣之者地犹毋也母亲而不尊故
 惟北郊方泽一祭为至重其次则祭地于社北郊之
 祭天子所独社之祭天子而下皆得行之母亲而不
 尊故也天子之社谓之王社诸候之社谓之国社大
 夫士庶人之社谓之里社此皆正祭除正祭之外天
 子诸侯或因事告祭重者于社轻者但谓之宜言非
卷二 第 15b 页 WYG1197-0030d.png
 正社之祭其礼与社祭相宜称焉尔胡氏因不信周
 礼但见他书皆以郊社对举而言遂以为天子祭地
 亦只是社祭而已不知天子之尊所以异于诸侯者
 有方泽祭地之礼为至重而诸侯不得行也
第四节古者天子祭七庙初受命之王为太祖其庙居
 中东三昭西三穆凡六庙东西之南二庙为祢为祖
 东西之中二庙为高为曾此谓之四亲庙东西之北
 二庙祭高祖之父与高祖之祖为二祧庙亲四祧庙
卷二 第 16a 页 WYG1197-0031a.png
 二合之为三昭三穆其有功德之王亲尽庙当毁则
 别立一庙于昭穆北庙之北谓之宗百世不毁与太
 祖同周之文世室武世室是也合六祖二宗三昭三
 穆则谓之九庙此天子之制也若诸侯则始封之君
 为大庙高曾祖祢为四亲庙是曰二昭二穆无二祧
 亦无有功德之宗故其祫祭也但有时祫而无大祫
 时祫者迁二昭二穆之主合祭于太庙也大祫者三
 昭三穆二宗之外凡庙之已毁者皆得合食于太祖
卷二 第 16b 页 WYG1197-0031b.png
 之庙也大夫三庙初为大夫者居中曰太庙一昭一
 穆则祖祢也上士二庙惟祖与祢无太庙也中士下
 士一庙祢庙而已无祖庙也庶人无庙祭父于其寝
 而已中士下士之常祭但得祭祢若欲祭祖则于祢
 庙祭之上士欲祭曾高则于祖庙中祭之大夫欲祭
 祖以上则于太庙祭之古者惟天子诸侯有主大夫
 士无主祭则设席以依神而已伊川所制之礼大夫
 士皆有主皆得祭及高祖僣诸侯之礼也至若冬至
卷二 第 17a 页 WYG1197-0031c.png
 祭始祖立春祭先祖则僣天子禘祫之礼矣故朱子
 初亦依伊川礼举此二祭后觉其僣遂不复祭后世
 既无封建则斟酌古今之宜三品以上得如古之诸
 侯祭及四世但既无封国则不当有主六品以上如
 大夫礼七品如上士礼八品九品如中士下士礼如
 此庶几近之朱子所谓二主者此言继祢之宗子载
 其考妣二主以行尔所谓二主常相依则精神不分
 者言其考妣之精神当与神主相依不别立祠板之
卷二 第 17b 页 WYG1197-0031d.png
 类也于祫及其高祖者于谓由下而达于上也高祖
 本无庙若或立功于国君宠锡之则得合祭四代上
 及高祖大夫则祭于其太庙上士则祭于其祖庙中
 下士则祭于其祢庙以上始举其大槩不及详悉也
 或曰礼随时制宜有损有益大夫士有主自伊川所
 定之礼始然亦无害于义但是有庙者有主其无庙
 者其主埋于墓所若欲追祭则设席依神而祭于有
 主者之庙况如今庙制皆非古则只当且因循伊川
卷二 第 18a 页 WYG1197-0032a.png
 所定之礼行之
   答人问性理
自未有天地之前至既有天地之后只是阴阳二气而
已本只是一气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又就阴阳中细分
之则为五行五气即二气二气即一气气之所以能如
此者何也以理为之主宰也理者非别有一物在气中
只是为气之主宰者即是无理外之气亦无气外之理
人得天地之气而成形有此气即有此理所有之理谓
卷二 第 18b 页 WYG1197-0032b.png
之性此理在天地则元亨利贞是也其在人而为性则
仁义礼智是也性即天理岂有不善但人之生也受气
于父之时既有或清或浊之不同成质于母之时又有
或美或恶之不同气之极清质之极美者为上圣盖此
理在清气美质之中本然之真无所污坏此尧舜之性
所以为至善而孟子之道性善所以必称尧舜以实之
也其气之至浊质之至恶者为下愚上圣以下下愚以
上或清或浊或美或恶分数多寡有万不同惟其气浊
卷二 第 19a 页 WYG1197-0032c.png
而质恶则理在其中者被其拘碍沦染而非复其本然
矣此性之所以不能皆善而有万不同也孟子道性善
是就气质中挑出其本然之理而言然不曾分别性之
所以有不善者因气质之有浊恶而污坏其性也故虽
与告子言而终不足以解告子之惑至今人读孟子亦
见其未有以折倒告子而使之心服也盖孟子但论得
理之无不同不曾论到气之有不同处是其言之不备
也不备者谓但说得一边不曾说得一边不完备也故
卷二 第 19b 页 WYG1197-0032d.png
曰论性不论气不备此指孟子之言性而言也至若荀
扬以性为恶以性为善恶混与夫世俗言人性宽性褊
性缓性急皆是指气质之不同者为性而不知气质中
之理谓之性此其见之不明也不明者谓其不晓得性
字故曰论气不论性不明此指荀扬世俗之说性者言
也程子性即理也一语正是针砭世俗错认性字之非
所以为大有功张子言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
天地之性存焉故气质之性君子有弗性者焉此言最
卷二 第 20a 页 WYG1197-0033a.png
分晓而观者不能解其言反为所惑将谓性有两种盖
天地之性气质之性两性字只是一般非有两等性也故
曰二之则不是言人之性本是得天地之理因有人之
形则所得天地之性局在本人气质中所谓形而后有
气质之性也气质虽有不同而本性之善则一但气质
不清不美者其本性不免有所污坏故学者当用反之
之功反之如汤武反之也之反谓反之于身而学焉以
至变化其不清不美之气质则天地之性浑然全备具
卷二 第 20b 页 WYG1197-0033b.png
存于气质之中故曰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气质之
用小学问之功大能学气质可变而不能污坏吾天地
本然之性而吾性非复如前污坏于气质者矣故曰气
质之性君子有弗性者焉
所谓性理之学既知得吾之性皆是天地之理即当用
功以知其性以养其性能认得四端之发见谓之知既
认得日用之间随其所发见保护持守不可戕贼之谓
养仁之发见莫切于爱其父母爱其兄弟于此扩充则
卷二 第 21a 页 WYG1197-0033c.png
为能孝能弟之人是谓不戕贼其仁义礼智皆然有一
件不当为之事而为之是戕贼其义于所当敬让而不
敬让是戕贼其礼知得某事之为是某事之为非而不
讨分晓仍旧糊涂是戕贼其知今不就身上实学却就
文字上钻刺言某人言性如何某人言性如何非善学
者也孔孟教人之法不如此如欲去燕京者观其行程
节次即日雇船买马起程两月之间可到燕京则见其
宫阙是如何街道是如何风沙如何习俗如何并皆了
卷二 第 21b 页 WYG1197-0033d.png
然不待问人今不求到燕京却但将曾到人所记录逐
一去挨究参互比校见它人所记录者有不同愈添惑
乱盖不亲到其地而但凭人之言则愈求而愈不得其
真矣
天与七政八者皆动今人只将天做硬盘却以七政之
动在天盘上行古来历家盖非不知七政亦左行但顺
行不可算只得将其逆退与天度相直处算之因此后
遂谓日月五星逆行也譬如两船使风皆趋北其一船
卷二 第 22a 页 WYG1197-0034a.png
行缓者见前船之快但觉自己之船如倒退南行然其
实只是行缓赶前船不着故也今当以太虚中作一空
盘却以八者之行较其迟速天行最速一日过了太虚
空盘一度镇星之行比天稍迟于太虚盘中虽略过了
些子而不及于天积二十八个月则不及天三十度岁
星之行比镇星尤迟其不及于天积十二个月与天争
差三十度荧惑之行比岁星更迟其不及于天积六十
日争差三十度太阳之行比荧惑又迟但在太虚之盘
卷二 第 22b 页 WYG1197-0034b.png
中一日行一周匝无馀无欠比天之行一日不及天一
度积一月则不及天三十度太白之行稍迟于太阳但
有疾时迟疾相准则与太阳同辰星之行又稍迟于太
白但有疾时迟速相准则与太白同太阴之行最迟一
日所行比天为差十二三四度其行迟故退度最多今
人不晓以为逆行则谓太阴之行最疾也今次其行之
疾迟天一土二木三火四日五金六水七月八天土木
火其行之速过于日金水月其行之迟又不及日此其
卷二 第 23a 页 WYG1197-0034c.png
大率也
   私试策问(见国朝文类/)
治天下之事多矣有司尝考今古以为其事之大者十
有二稽之古而不能无疑曷可行于今欤试因识时务
者议之古者冑子有教何教乎师保有训何训乎显中
诸吕之谋乱与奋节甘露变故之后者孰优精忠于贤
否混淆与抗疏朝廷草创者孰劣上书美莽何谬欤醉
入赋诗何迂欤愿闻所以得公族之道古者力牧之外
卷二 第 23b 页 WYG1197-0034d.png
何以有六相禹皋之外何以有十六相丞相欲斩二千石
与置部刺史而相府不相干者孰非丞相欲斩戏臣与
小臣加官而相府不相统者孰是萧曹旧隙何以同心
姚宋不同何以戮力严明宽厚何以相资善谋善断何
以相用醇谨相饬才何劣而系天下安危二十四考量
何宏二党交攻量何隘而为天下轻重二十馀年何才
欤愿闻所以为宰相之道古者諌无官王事无阙后世
置谏大夫世道不古御史为传命记事果得乎御史为
卷二 第 24a 页 WYG1197-0035a.png
平章按察果失乎擢补阙以增直臣气谓諌议有谏臣
风者孰优以中大夫守东海谏官补刺史者孰劣守饶
州而给事不肯草制可法与除刺史而舍人封駮可嘉
欤愿闻所以得台諌之道古者金马承明之著作与中
书之官孰是尚书侍郎之起草与立学士之号者孰非
取誉于贞观与德音除书者同乎齐名于元和与号大
手笔者异乎赐与宫锦与下诏而悍卒泣涕者孰贤赠
以玉带与赐诏而王逵效顺者孰胜愿闻所以得两制
卷二 第 24b 页 WYG1197-0035b.png
之道古者东观禁中之名同乎弘文崇文秘书之号异
乎秘书府居于外何所始秘书阁藏于外何所因刘章元
成施雠周堪何官扬雄班固傅毅何职黄香卢植蔡邕
马融与马怀素褚无量何所显乎贾逵丁鸿与张说徐
坚元澹何以名乎愿闻所以得馆阁之道古者左右史
与内史何所殊大小史与外史何以异兰台掌图籍与
禁中注起居孰优太史居丞相上与史馆于门下省者
孰是三坟五典纪之何人春秋梼杌作之何氏章程必
卷二 第 25a 页 WYG1197-0035c.png
付柱下元功必藏御史何意乎太史必职司马科斗必
职东家何见欤郤太宗观史与郤文宗者孰贤郤张说
托言与郤李德裕者孰智愿闻所以得史馆之道古者
掸人巡省四方与椽史分制诸郡同乎刺史秩卑权重
与州牧秩重权专异乎刺史扬州奏二千石罪与刺史
冀州不察长吏者孰优不肯救火与不肯捕蝗者孰劣
补职三百不以私挠设学校变风俗与真刺史者孰胜
单造贼垒不毁淫祠破禨祥与三独坐者孰负百城闻
卷二 第 25b 页 WYG1197-0035d.png
风而震悚果贤乎奸赃望风而解绶果得乎愿闻所以
得监司之道古者六官掌于司马孰为将汉唐府卫孰
为帅韩彭卫霍之功孰多靖绩光弼之才孰愈筑台简
注而上客何以诛设坛宠拜而椒房何以罚汉中可战
则战非轻乎荆州可和则和非怯乎朝受诏夕引道与
军旅俎豆者孰是卯受命辰出师与庙堂朝歌者孰非
请抗强晋而学春秋者何以有陈涛之奔轻裘平吴而
文赋者何以有河桥之败赵不敢东匈奴不敢寇愈于
卷二 第 26a 页 WYG1197-0036a.png
毁其家以舒国难者乎胡不敢南突厥不敢顾愈于匈
奴未灭何以家为者乎愿闻所以得将帅之道古者渤
海颖川之良果拜守相辄见问之功乎河北二十四郡无一
忠岂侧门俟进止之过乎由荥阳为田大夫与上蔡擢
河南守者何如道不拾遗虫不犯境与江陵反风不期
伏虎者何似肥乡之才何以称益昌山阳之才何以美
滥赏王成何谓贤之不识真卿何以复国德化三异与
忠信三善孰优民不敢欺与民不忍欺孰善愿闻所以
卷二 第 26b 页 WYG1197-0036b.png
得守令之道古者庠序学校之名同乎司乐学政学之
制异乎六德六舞干戈羽籥之制何以殊礼乐诗书乡
司徒之教何以别置子弟员五十人而至百人千人而
至二千人何以盛圜桥亿万计黉舍千八百室之与每
岁课三科岁复增二科何以精国子三百人太学五百
人四门千三百人又何以盛鹿鸣之歌燕室之琴举成
送尚书何以精博士弟子领于太常得乎国子监𨽻太
常寺当乎举司𨽻之幡与救朱穆皇甫规者孰优拒朱
卷二 第 27a 页 WYG1197-0036c.png
泚之乱与褒陈仲举留阳城者孰胜教牢修之书何
以乎喉张显之诬何因乎愿闻所以得学校之道古者
选部有尚书何所始尚书有吏部吏部有侍郎何所自用人
不分流品故有引强蹶张致相者何法官必取之法律
而财赋必取之入粟补官乎选官清鉴与详密者何
如平允与请谒不行者何若山公启事与二十年天下
无遗才者孰优金背镜与二十年留得人者孰是或无
藻鉴或贤否杂进与曳白之讥孰非或较覈失实或
卷二 第 27b 页 WYG1197-0036d.png
大纳贿赂与市瓜之讥孰劣愿闻所以得铨选之道古
者八元八恺谁之苗裔邓虢毛原何所自出仕者世禄
与三衙三卫之制何以殊崇德象贤与武选之较何以异
多憨之夫三箧之才与元城之守节孰优细柳之屯朱
崖之排与萧育之贤孰优任太子洗马太子庶子与
校书郎博士弟子者孰胜任侍中司空为郎为中郎
将者孰负父任与兄任孰贤族父任与宗任孰愈乎
教子以谄者何故教子以容者何为或谓任子不通
卷二 第 28a 页 WYG1197-0037a.png
古今果当乎或谓杂色入流者果宜乎愿闻所以得任
子之道若此十二事曷为而不戾于古曷为而可行于今
其详言之有司将以观有用之学
 
 
 
 
 
卷二 第 28b 页 WYG1197-0037b.png
 
 
 
 
 
 
 
 吴文正集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