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二
卷三十二 第 1a 页 WYG1316-046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午亭文编卷三十二
            大学士陈廷敬撰
 表论
  云南荡平贺
皇上表
诚欢诚忭稽首顿首上言伏以
圣武光昭奋声灵之赫濯
卷三十二 第 1b 页 WYG1316-0463d.png
神功巍焕跻天地于平成区宇廓清臣黎忻庆钦惟
皇帝陛下亶聪作后大勇安民属逆孽之窃兴致神人
之交愤春秋之义大一统惟乱臣贼子之必诛
帝王之师动万全斯七德九功之并奏兵戎永息边徼
咸宁(臣/)等恭际昌辰欣逢大捷伏愿
皇风时洽永卜年卜世之鸿图
睿治日新扬丕显丕承之大烈(臣/)等瞻
天仰
卷三十二 第 2a 页 WYG1316-0464a.png
圣无任踊跃欢忭之至谨奉表称贺以闻
  云南荡平贺
太皇太后表
诚欢诚忭稽首顿首上言伏以
懿范昭宣抚重熙之景运
徽音光被佑耆定之鸿勋海宇清宁宫庭豫泰恭惟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
太皇太后陛下道符
卷三十二 第 2b 页 WYG1316-0464b.png
烈祖功拥
神孙集万国之共球尊养承欢于
重庆舞两阶之干羽怡愉增喜于
慈颜(臣/)等恭际隆平忻沾厚泽伏愿调延年之玉食遐
登眉寿于无疆巩卜世之金瓯益介纯禧于有永
  进鉴古辑览表
上言先奉
上谕古昔圣贤忠臣孝子义士大儒隐逸凡经史所记
卷三十二 第 3a 页 WYG1316-0464c.png
载卓然有关于世运者详察里居名字谥号官爵及所
著作纂成一书历代奸邪亦附于后以备稽考又奉
旨赐名鉴古辑览今已成书者伏以鉴百代之人材仰

圣断罗千秋之简籍俯竭愚衷淹历岁时粗完篇帙庶
勤夙夜未答
恩私窃惟尧舜之治先务知人诗书所传厥惟述古盖
观人所由立政而考古于以知今周礼太平之书设官
卷三十二 第 3b 页 WYG1316-0464d.png
分职之是谨春秋天子之事善善恶恶之惟严历观传
记之文具载贤奸之迹博综轶事散在群言至如瑰玮
俊杰之俦梼杌穷奇之伍方策所载臧否易明若传闻
之异词或是非之失实苟非旁搜远引曷以显微阐幽
讨论为艰研极匪易况夫辞严义括俨然信史之褒讥
类别区分迥作群伦之法戒必折衷于至当乃垂训于
方来(臣/)等材质凡庸见闻卑琐略知章句谬与编摩学
不足以贯穿典坟识不足以鉴衡人物徒幸遭逢之盛
卷三十二 第 4a 页 WYG1316-0465a.png
得参论次之荣非欧阳之唐书屡改官而始就岂温公
之通鉴尝携局以自随实资
睿虑之裁成窃附儒林之编录兹盖伏遇
皇帝陛下寤寐求贤旰宵思治不轻天下之士遹隆
圣作之功东壁西清自衍图文之奥
深宫燕寝高披册府之藏自古治忽之机实关贞邪之故
宸衷独见欲昭示于臣民
手敕亲裁更丁宁于
卷三十二 第 4b 页 WYG1316-0465b.png
纶綍遐稽往牒稍辑成书已事为师常切高山之望前
车可鉴敢忘覆辙之心戴
天地之崇深宁论裨补瞻海山之广大莫效涓埃(臣/)
无任战栗屏营之至谨奉表随进以闻
  恭进
圣德万寿诗表
伏以
德并乾行纯嘏允符函盖光齐日照遐龄永配曦轮欣
卷三十二 第 5a 页 WYG1316-0465c.png
逢景运之昌庆洽承平之盛阳春发育喜万汇之蒙庥
化域和恒咏九如而献祝(臣/)陈廷敬诚欢诚忭稽首顿
首上言洪惟我
皇上珍符诞握宝箓弘膺居正体元备圣人之全德履
仁蹈义跻天下于咸宁有生民未有之奇道隆三古兼
前代未兼之业功盖百王文命敷而风教式于九围武
烈昭而声灵振乎八极既高荡荡巍巍之绩复溥穹穹
厚厚之恩偕闿泽于神人遍讴歌于中外盖以肇天极
卷三十二 第 5b 页 WYG1316-0465d.png
而修人纪用是阐
皇纲而恢
帝纮昔当初临宝祚之时正是孝事
慈宁之日
重闱问以为君何欲我
皇答曰图治爱民曾传
圣语于当年言为经而辞为纬果见太平于今日治已
定而功已成犹思由后以视今每念谨终其如始廓明
卷三十二 第 6a 页 WYG1316-0466a.png
德新民之量广锡类不匮之原存心养性以达天主敬
立诚而体道
容仪清穆肃雍殚昭事之虔斋韨洁严享祀尽明禋之
实危微精一接统绪于勋华濂洛关闽会渊源于邹鲁
签分甲乙探册府之藏卷历丹黄发图畴之袐西清东
璧古今绝企夫
天章二典三谟前后允推夫
御制并虞廷之什义兼风雅之长超唐人之篇理取宋
卷三十二 第 6b 页 WYG1316-0466b.png
儒之正冠六文而首出迈八体以遐标玩程颐即此是
学之言契神化于形声之内爱公权心正笔正之语运
经纶于文字之中宫漏未移已布千言于纸上封章才
罢早回万象于毫端贯乎百家而我学不厌游于六艺
而惟
圣多能玉尺仪天溥博如天之大土圭候日昭明如日
之新春蒐夏苗适修军国之礼投戈讲艺不忘弧矢之
威凡此躬行心得之精微具见
卷三十二 第 7a 页 WYG1316-0466c.png
帝德宸修之广大奉
东朝之鼎养允矣孝慈操北斗之玑衡皇哉作述龙楼
凤阁光华朗映
前星玉叶瑶枝芳馥长凝丛桂克勤克俭建昭代之仪
型是训是行彰
皇家之法守体节用之指约省百倍于前朝弘益下之
规德泽频施于万姓惜金钱于太府无非宽闾左征徭
减玉食于尚方正以裕民间积贮时颁涣汗蠲逋岁至
卷三十二 第 7b 页 WYG1316-0466d.png
再三屡沛丝纶
赐免动逾千万当爰书之覆奏必恻怛于
宸衷祥风转草色于圜扉协气应星光于贯索夫自端
居燕寝无时不以黎庶为心至于问俗观民随在必以
补助为事
銮车驾而需云布庆翠旗指而解泽旁敷河淮为国计
攸关疏瀹悉
圣谟所示山川永奠春回禹贡之区漕挽咸宜人乐我
卷三十二 第 8a 页 WYG1316-0467a.png
朝之制良由无远弗瞩视万里如目前以故靡举不神
运天下于掌上在昔逆藩蠢动致劳
天讨遐施一怒而安四海之民一举而靖三方之乱彼
有元之馀裔曾负固于穷边奋我武之维扬七旬弗俟
殄累朝之不逞弥月而平海不扬波郡县尽台湾之地
野无斥堠享王来域外之人迨喀尔喀归依帱冒之中
乃噶尔丹自弃生成之外
神谋独断
卷三十二 第 8b 页 WYG1316-0467b.png
庙算无遗朔漠三临铭勒天山之表羽林大捷尘清瀚
海而遥慕义向风日出悉冠裳之会同文合轨月支皆
职贡之邦惟
圣主过化而存神故
王师有征而无战所以行焉斯效动罔不臧总明目达
聪之休弘集思广益之美自执河魁之柄
睿照遐周高披天镜之光物情毕鉴规模弘远令甲宣
昭转输通辽海之舟航水利兴西北之农亩积仓平粜
卷三十二 第 9a 页 WYG1316-0467c.png
以逮穷檐发粟截漕以苏泽国邮传用恤而
恩渥舆徒鹾税是轻而
惠流商贾頖宫璧水奉箴劝以欣荣鱼服豹韬感投醪
而鼓励仕循资格而立贤无方才许荐扬而用人惟已
时施仁于后世每致悯其嗣人念臣子末路之艰见覆
载兼容之大凡沾雨露思竭涓埃共荷帡幪罔酬高厚
今者欢呼遍于率土忭舞极夫含生云灿星辉转洪钧
于一气麟游凤集开
卷三十二 第 9b 页 WYG1316-0467d.png
寿域于遐荒八千岁为春秋筹增太乙亿万年齐甲子
世跻华胥昔天保颂冈陵推诚受禄及豳风陈忠爱归
向称觥(臣/)廷敬忝列侍从之班幸际雍熙之代伏睹
圣德广运同欢
万寿无疆谨献诗十二首管窥蠡测而莫罄歌衢击壤
以难名(臣/)不任瞻
天仰
圣踊跃欢忭之至谨随表恭进以
卷三十二 第 10a 页 WYG1316-0468a.png

  好名论上
(臣/)尝言三代以下惟恐不好名此衰世之论非盛世所
宜有者非谓名非盛世所宜有谓好名之流弊足以为
盛世之累也三代以上之帝王其名最著于世者无过
尧舜禹汤文武使君人者好尧舜禹汤文武之名求尧
舜禹汤文武之实而因以成其名安见名之遂不可好
哉即三代以下之贤君如汉文帝唐太宗宋仁宗三君
卷三十二 第 10b 页 WYG1316-0468b.png
者人主诚好其名而求其实虽或不能如三代之盛时
亦可谓间世之英君谊辟也然而谓好名之流弊足以
为盛世之累者何也人君之好恶不可有所偏使天下
漠然不见其好恶之迹而天下之真好真恶出焉故庆
赏刑威予夺黜陟一出以虚平公正之心而百官万民
胥受裁成焉是以人君如天浑浑耳穆穆耳不言而四
时成化无为而品物咸亨故曰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
荡乎民无能名焉传曰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又曰民日
卷三十二 第 11a 页 WYG1316-0468c.png
迁善而不知为之者知识且泯而况于名乎又安见其
名之可用于民者乎书曰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
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此之谓也若人君之
所好一有所偏则其流弊不可胜言上好忠直之名则
下多上书告密之事上好长厚之名则下多模棱脂韦
之习上好廉介之名则下多布被脱粟之伪上好恬退
之名则下多处士捷径之巧上好真率之名则下多囚
首垢面之诈上好敏给之名则下多利口便捷之奸人
卷三十二 第 11b 页 WYG1316-0468d.png
主苟一不察而贪荣嗜利之徒习为小人穿窬之行探
其情而逢其欲则名实之真乱矣故曰足为盛世之累
者此也且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传曰好名之人能让千
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言好名之不可为
信也又曰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
事不终者也又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
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自昔圣贤未有以
好名为训者故治天下亦务好其实而已矣或曰孟子
卷三十二 第 12a 页 WYG1316-0469a.png
不以齐宣王好货好色为非因遂欲引之于道名之不
可好孰与货色乎昔卫灵公问陈孔子曰丘未尝学军
旅之事孟子参乎权孔子纯乎经者也参乎权而不失
乎经者后之人臣能者鲜矣故以孔子之对为事君之法
  好名论下
人君不可有独好其名之心不可使天下无好名之心
好其实故不得独好其名因名以责实故不得不使天
下好名今夫天下善恶二端而已矣治天下使天下迁
卷三十二 第 12b 页 WYG1316-0469b.png
善远恶而已矣有善无恶者人之性名为善而喜名为
恶而恶者人之情今使天下浑浑焉不知名之可妤则
善不足以为喜恶不足以为恶喜与恶不加于其情则
其为恶也与为善无以别而亦渐失其性故夫名者先
王动天下之微权也先王因民之所好而采章服物以
荣之爵禄庆赏以劝之表宅锡闾以奖异之若曰使人
迁善而恶自远是以不纯任刑罚而任礼教名与礼相
近而远于刑故名者所以助礼之行而操于刑之先者
卷三十二 第 13a 页 WYG1316-0469c.png
也孔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使天下之民日循
循焉归于吾礼教之中则刑罚可以措而不用而天下
固已大治故曰名者先王动天下之微权也然其始特
不可有自好其名之心自好其名则直以为名焉已耳
自好其名而或靳天下之名此其意已近于刑而远于
礼欲天下之治不可得也故王道以无欲为本
  乡愿论
乡愿最恶者狂獧有问于乡愿者曰是人也可杀与曰
卷三十二 第 13b 页 WYG1316-0469d.png
可可举而用之与曰可问于狂獧狂獧不然可可否否
无所隐避于是乡愿好其与已同恶其与已异故曰乡
愿最恶者狂獧也夫人至于可杀恨之至也至于可举
而用之爱之至也使其不顾人之可杀与否因其恨而
杀之则所杀者或为君子不顾其人之可举用与否因
其好而举而用之则所举用者或为小人乡愿之心阴
私险巧惟知趋利避害不察事之可否理之是非阉然
自媚于世佯为无所甚好无所甚恶而阴以行其所好
卷三十二 第 14a 页 WYG1316-0470a.png
所恶之心故天下之好恶莫有甚于乡愿者也孔子以
为德之贼不信然与夫使天下无狂獧则是君子可杀
而小人可举用也幸而有一狂者獧者乃不幸而为乡
愿之所恶则是乡愿之祸不至尽杀天下之君子不尽
举用天下之小人不止始于一人之好恶而流毒于天
下国家自古以还天下之事坏于小人者十二三坏于
乡愿者十常八九乡愿者小人之渠魁也而其祸自恶
狂獧始有天下国家者当亟诛乡愿乡愿诛则狂獧兴
卷三十二 第 14b 页 WYG1316-0470b.png
矣狂獧兴则天下之为君子小人者各得其理矣易曰
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书曰惇德允元而难壬人何畏乎
巧言令色孔壬此之谓也然则何以辨之书不云乎有
言逆于女心必求诸道有言孙于女志必求诸非道求
诸道者所以辨狂獧也求诸非道者所以辨乡愿也昔
楚文王有疾告大夫曰筦饶犯我以义违我以礼与处
不安不见不思然吾有得焉必以吾时爵之申侯伯吾
所欲者劝我为之吾所乐者先我行之与处则安不见
卷三十二 第 15a 页 WYG1316-0470c.png
则思然吾有丧焉必以吾时遣之观楚文王之御二臣
者是又辨乡愿狂獧之大端也辨之则乡愿之好恶岂
至毒天下哉
  经学家法论
朱子论贡举治经谓宜讨论诸经之说各立家法而皆
以注疏为主易则兼取胡瑗石介欧阳修王安石邵雍
程颐张载吕大临杨时书则兼取刘敞王安石苏轼程
颐杨时晁说之叶梦得吴棫薛季宣吕祖谦诗则兼取
卷三十二 第 15b 页 WYG1316-0470d.png
欧阳修苏轼程颐张载王安石吕大临杨时吕祖谦周
礼则刘敞王安石杨时仪礼则刘敞二戴礼记则刘敞
程颐张载吕大临春秋则啖助赵匡陆淳孙明复刘敞
程颐胡安国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则集解等书而苏轼
王雱吴棫胡寅等说亦可采令应举人各占两家以上
于家状内及经义卷子第一行内一般声说将来荅义
则以本说为主而旁通他说以辨其是非则治经者不
敢妄牵已意而必有据依矣愚按朱子此议欲治经者
卷三十二 第 16a 页 WYG1316-0471a.png
以注疏为主而兼取诸家之说以求其至是亦未欲其
专取一家之言也而曰以注疏为主是更不欲摈注疏
而不用明矣今之学者不然易则专取本义诗则集传
书则蔡沉春秋则胡安国礼记则陈浩周礼仪礼废已
久盖不惟诸家之说概不列于学宫而举朱子所云专
以为主之注疏学者有终其身不知为何物者矣即如
所谓大全者又非甚别于专家之说而有独见之论也
其与朱子所云以所治之说旁及他说而后以已意辨
卷三十二 第 16b 页 WYG1316-0471b.png
晰以求其至是者亦大异矣且大全之书明永乐朝急
就之书也七年开馆于秘阁十三年帝问纂修如何馆
中人闻之惧仓卒录旧书略加删饰以进四书则倪氏
辑释易则董楷辑疏书则董鼎辑录诗则刘瑾通释春
秋则汪克宽纂疏礼记则陈浩集说故大全者甚不全
之书也然学者犹惮其烦苦而不之读所服习者本义
集传蔡沈胡安国陈浩之所谓五经而已易诗书礼经
学文者犹加诵习焉春秋则概删圣人之经不读读胡
卷三十二 第 17a 页 WYG1316-0471c.png
氏传传亦不尽读择其可为题目者以其意铺叙为文
不敢稍渝分寸以求合于有司又最甚者择取传中字
句文义以意牵合妄托圣经移彼就此名为合题岂惟
不合经意揆之传者之意亦初不自知其何以位置安
排颠错之如此也慢弃圣言割裂传注又如朱子所谓
名为治经而实为经学之贼号为作文而实为文字之
妖者也盖经学之弊原于时文昔者经义之兴本以论
断为体不执一说引据经传非如后之描画声口簧鼓
卷三十二 第 17b 页 WYG1316-0471d.png
吻唇乳儿小生侮圣言而代为之词势不得不单守一
家之诂训以便行文而其腐朽恶烂不逾时历岁改头
换面以趋新巧使学者穷年积月从事于无用之空言
考其实枵然无所得也又何有于经学哉然则何以正
之曰必如朱子之言而后可朱子论经义欲令明著问
目之文而疏其上下文通约三十字以上次列所治之
说而论其意又次旁列他说而以已意反复辨晰以求
至当之归但令直论圣贤本意与其施用之实不必如
卷三十二 第 18a 页 WYG1316-0472a.png
今日分段破题对偶敷衍之体每道限五六百字以上
则虽多增所治之经而荅义不至枉费辞说日力亦有
馀矣盖今之时义又与南宋之时异朱子所谓不问题
之大小长短而必欲分为两段仍作两句对偶破题又
须借用他语以暗贴题中之字必极于工巧而后已其
后多者二三千言别无他意不过止是反复敷衍破题
两句之说而已今之八比虽与此异而其为弊则一也
故欲正经学之失须革时文之弊时文之弊革然后学
卷三十二 第 18b 页 WYG1316-0472b.png
者可以旁通诸家之说以求得乎圣人精意之所存而
士不苦于无用之空言国家收实学之效也
  秦论
余览秦事而叹其先世之无道所从来久矣惟天生民
弗能自理建后王君公以为民上俾获遂其生养以全
安其性命而已或不得已有刑诛兵革之事犹非天心
之所忍故先王尤以不忍之意行之秦起西垂习用故
俗法最惨刻然至取无罪之人而迫之以从其死此果
卷三十二 第 19a 页 WYG1316-0472c.png
何理也哉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俑象人而用之
孔子以为无后至于用生人当如何耶武公从死者六
十六人缪公从死者百七十七人其良臣子车氏三人
奄息仲行针虎秦人哀之黄鸟之诗所为作也按武缪
所为于法宁止无后而其子孙乃至于有天下何也孟
子谓三代得天下以仁其失天下以不仁他日又谓不
仁而得国者有之不仁而得天下未之有也盖自有天
地以来至于孔子孟子之时未有以不仁而得天下者
卷三十二 第 19b 页 WYG1316-0472d.png
商周之兴其先皆积累仁厚数十世今秦所为若此所
得若彼岂得谓孟子之言不足深信抑亦天道至是有
常有变邪孟子又谓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有
所不为得天下至太一不辜至微然而不为者以非天
之所忍故不忍为之耳夫天不忍于一不辜而忍于六
十六人百七十七人其他严法繁刑屠戮无辜尤难悉
数倘所谓天道固若此耶至于始皇之葬后宫非有子
者皆令从死死者甚众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藏皆
卷三十二 第 20a 页 WYG1316-0473a.png
知之于是尽闭工匠藏者无复出者则其残杀不辜愈
益甚矣然以始皇之强才及二世而绝孰谓非天道耶
故自三代以来不仁而得天下者有之矣不仁而守天
下者未之有也
  汉高帝得天下之正论
自古帝王受命而兴者率皆当世之诸侯增修其德至
于其子孙以有天下故崛起而为天子者虽其身非贤
圣亦必其皆贤圣之苗裔也至于以田壄之小夫徒步
卷三十二 第 20b 页 WYG1316-0473b.png
而争天下不阶尺土而有之而其始甚微其人又非卓
然贤圣有必可以得天下之理此岂非古今之大变哉
昔者亡秦残灭六国而汉高帝秦之眇然一黔首也一
旦起草泽之中驱其亡命五年之间南面而据高位开
辟以来岂有此也而世之儒者徒见魏晋隋唐之季或
受重爵或承托孤之命以大臣而篡夺人国谓汉起自
匹夫得天下为最正予窃谓不然也尊卑贵贱者天地
古今之大防也传曰辨上下定民志自三代之衰以迄
卷三十二 第 21a 页 WYG1316-0473c.png
春秋战国之际生人之理几于灭息矣然犹未有以农
亩之贱微起而与君上之至尊相抗衡而劫夺者夫使
天下后世之人操耰锄援白梃侈然遂有称帝称王之
心者其谁为之倡也创古今之未有坏天地之大防启
斯民犯上作乱之心吾必曰高祖焉乌见其得天下之
正也然则秦废封建矣以其臣则有篡夺之嫌以其民
则有犯上之罪必何如而后可以与于得天下之正哉
亦曰惟其人而已矣人臣而可以放伐其君汤武是也
卷三十二 第 21b 页 WYG1316-0473d.png
匹夫而有得天下之理孔子是也孔子不有天下而凡
为匹夫者无必可以得天下之理苟幸而得之遂曰得
之最正是使天下后世之凡为匹夫者日生其心而有
犯上作乱之事也是乌乎可哉虽然抚则后虐则仇如
秦者其亦自反其所为也哉
  汉高帝知吕氏之祸乱论
夫论古人成败往往惟其意之所之以自成其一家之
说有可议者焉明允之以汉高帝以太尉属勃也谓其
卷三十二 第 22a 页 WYG1316-0474a.png
知有吕氏之祸也其言曰帝意百岁后将相大臣及诸
侯王有武庚禄父者无以制之也独计以为家有主母
豪奴悍婢不敢与弱子抗故不去吕后者为惠帝计也
且夫古今之祸败多矣未闻有以妇人而能戡乱救亡
者且吕氏之不死其祸岂小于唐之武氏哉吕禄吕产
之王武三思武承嗣之将立也赵王如意赵王友赵王
恢之死唐宗室诸王之残灭也孝惠之病废庐陵之在
房州也方吕后之未死较武后之末年其势已成所未
卷三十二 第 22b 页 WYG1316-0474b.png
及为者改号革命耳幸其早死陈平劫郦商得以行其
旦夕苟且之计使吕后而尚在汉之存亡未可知也谓
高帝既知有吕氏之祸而又不去吕后以为惠帝计者
此可议者也夫高帝岂能逆计吕后之必早死而不至
于改号革命哉诚知有改号革命之祸又安在其能为
惠帝计哉高帝最爱者戚姬如意吕后最恶者亦戚姬
如意吕后能为祸先及此母子耳曾谓高帝知之而使
为之耶明允又言高帝之视吕后犹医者之视堇使其
卷三十二 第 23a 页 WYG1316-0474c.png
毒可以治病而无至于杀人嗟夫吕后鸩也非堇也今
有虎且噬其子曰姑养虎以备外盗是岂人情哉故谓
高帝知有吕氏之祸者非也吕后之能为祸高帝不知
也而张良知之知之而不以言甚矣处人骨肉之难也
  狄仁杰举子论
武后令宰相各举尚书郎一人狄仁杰举其子光嗣时
比之祁奚失其指矣盖与左师触龙諌赵太后请长安
君为质事绝相类当时武承嗣武三思营求为太子仁
卷三十二 第 23b 页 WYG1316-0474d.png
杰每从容进谏劝召还庐陵王他日武后语仁杰梦鹦
鹉两翼折仁杰对以武者陛下之姓两翼谓二子起二
子则两翼振矣鹦鹉之翼释以二子权也举子之事亦
权也而遂正告之矣故左师之怜舒祺仁杰之举光嗣
其迹虽殊所以感其心者则一也卒之长安君为质于
齐而赵国不被兵中宗复辟而唐社稷卒不变尝观李
德裕忠諌论言近世名臣王石泉居相时以子为眉州
司士太后尝问曰君在相位子何远乎对曰庐陵是陛
卷三十二 第 24a 页 WYG1316-0475a.png
下爱子今犹在远臣之子焉敢相近故知人臣进諌正
告之不能得者有时乎用权然权者岂人臣之得已哉
人主贵察其心而已矣
  陈子昂仕武后论
昔扬雄仕莽君子耻之唐武后以一妇人窃天下威柄
屠灭宗子贼杀忠正之士奸谋革命荡覆唐室此古今
之异变视莽为何如也当此时其小人腼颜事之无论
矣其贤者则谓之何哉尝观陈子昂氏以言事武后数
卷三十二 第 24b 页 WYG1316-0475b.png
召见今考其言辞论雅饬有两汉之风而荐圭璧于房
闼以脂泽污漫之贤者之所以自处者其果谓之何也
曾巩论扬雄谓有所不得去又不必死仕莽而就之合
于箕子之明夷至论雄美新之文谓非其可已而不已
比之箕子之囚奴巩之言虽未得为至论然以观子昂
之事而叹贤者之所遭其志亦有足悲者何其与雄相
似也武后称皇帝改国号子昂上受命颂其亦美新之
类乎夫以武后之淫虐隐慝既多猜忌滋密一时才望
卷三十二 第 25a 页 WYG1316-0475c.png
之臣罕有得脱其祸者以郝处俊之贤犹不能忘情于
身殁子昂之所为岂得已者哉或谓士不幸遭乱朝即
不必死犹可洁身而去也而巩谓雄有所不得去子昂
亦蹈雄辙者何哉然考子昂后以父老解官归父丧庐
冢次哀感闻者县令段简贪暴闻子昂富欲害之家人
纳钱二十万缗简薄其赂捕送狱中竟死于狱子昂岂
得已者哉或曰士君子不得志于朝则安其身于野明
哲之谓何而顾令以身殉也嗟乎子昂不辱其身则捐
卷三十二 第 25b 页 WYG1316-0475d.png
其生而已不仕于朝则死于令而已矣是以知人者必
论其世而亦不得过为刻覈之论也
  褚魏优劣论
唐初以谏诤显者魏徵褚遂良然两人有幸有不幸焉
凡进諌于人主者有顺有逆有易有难徵遭遇太宗谏
合谋行其进说也顺而易遂良后事高宗嬖内远贤言
发得祸其进说也逆而难顺而易虽中人可作其敢言
之气逆而难即贤者有不得行其志焉此所谓幸不幸
卷三十二 第 26a 页 WYG1316-0476a.png
也两人岂有优劣哉虽然盖徵尝事隐太子矣及废太
子承乾失德魏王泰骄奢不法徵于此时既无事不言
而天下之事又莫有当言于此者而徵未显言其失何
也遂良极论宜塞嫌疑之渐除祸乱之源徵不过从容
请魏王泰勿从居武德殿而已固知武后之事徵而尚
在不必其言之也此又徵之所谓幸也昔太宗谓徵妩
媚徵再拜言曰陛下开臣使言故臣得尽其愚若拒而
不受何敢数批逆鳞高宗武后之逆鳞徵之不数批明
卷三十二 第 26b 页 WYG1316-0476b.png
矣是以君子论遂良谏高宗立武后之事而惜其所处
之不幸也
  李善感谏封禅论
唐高宗既封泰山欲遍封五岳作奉天宫于嵩山南监
察御史里行李善感諌史称自褚遂良韩瑗之死以言
为讳无敢逆意直諌几二十年及善感始諌天下皆喜
谓之鸣凤朝阳尝读欧阳文忠公书有云事柔闇之君
言人主则易言大臣则难盖谓势之所在虽人主有时
卷三十二 第 27a 页 WYG1316-0476c.png
而独轻而进言者必贵攻其所难而后可以反其极重
之势此谏者之则也高宗之世势不在人主大臣而在
中宫方是时言人主大臣则易言后宫则难言其难幸
而见从则宗社之福不幸不见用如褚韩辈然后可以
与于轻重之数而不愧乎忠谏之名言其易虽举天下
之事栉比而毛剔之犹无益也何也非其势之所急也
而况其一枝一节之硁硁者哉善感之言既美矣而愚
犹以为未尽也当高宗惑溺武后武后窃弄国柄前有
卷三十二 第 27b 页 WYG1316-0476d.png
言者上官仪后有言者郝处俊若仪处俊者可谓言其
所难者矣此两人所言皆在褚韩死后而史谓二十年
无敢有逆意直谏者何与记曰君子表微况仪处俊所
建白尤皎皎在人睹记者乎而善感顾独蒙美名世之
毕智竭忠尽力于所事而名不彰显于后世者岂真有
幸有不幸耶
  昊天与圣人皆有四府其道何如(康熙丁卯五/月十一日)
   (乾清宫应/诏)
卷三十二 第 28a 页 WYG1316-0477a.png
(臣/)闻惟天尽物惟圣尽民能尽物谓之昊天能尽民谓
之圣人昊天圣人一而已矣然昊天能尽物而不能尽
民圣人能尽民而亦能尽物故曰惟天下至诚能尽其
性能尽性则能尽人物之性可以赞化育而参天地故
又曰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易大传曰易简而天下之理
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昊天圣人其道讵
有二哉邵子曰昊天之尽物圣人之尽民皆有四府焉
(臣/)尝求其义春为生物之府夏为长物之府秋为收物
卷三十二 第 28b 页 WYG1316-0477b.png
之府冬为藏物之府谓之昊天之四府也易为生物之
府书为长物之府诗为收物之府春秋为藏物之府谓
之圣人之四府也昊天以时生长收藏乎万物故能尽
万物圣人以经生长收藏乎万民故能尽万民是昊天
之时圣人之经其道一也是以又曰昊天以时授人圣
人以经法天若卲子可谓善言天人之际者矣夫天能
生长收藏乎万物而不能生长收藏乎万民圣人能生
长收藏乎万民而亦能生长收藏乎万物(臣/)故曰天能
卷三十二 第 29a 页 WYG1316-0477c.png
尽物圣人能尽民亦能尽物若是者圣人岂有加于天
哉圣人者天之所生也天生圣人以生长收藏之权委
之圣人而天不与故春而生也夏而长也秋而收也冬
而藏也人见其尽物焉而已圣人法天以生长收藏之
权委之经而圣人不与故易以生之书以长之诗以收
之春秋以藏之人见其尽民焉而已然(臣/)何以谓圣人
能尽民亦能尽物也天不言而圣人言之易书诗春秋
是也春无言而易存夏无言而书存秋无言而诗存冬
卷三十二 第 29b 页 WYG1316-0477d.png
无言而春秋存易之言如春书之言如夏诗之言如秋
春秋之言如冬春夏秋冬天之所以尽物也易书诗春
秋圣人之春夏秋冬也圣人之所以尽物也故曰圣人
能尽民亦能尽物圣人者一天而已矣且夫昊天与圣
人既皆有四府矣(臣/)谓昊天有大府圣人亦有大府何
言乎大府也盖天有四德元亨利贞圣人有四端曰仁
义礼智元之德见乎春亨之德见乎夏利之德见乎秋
贞之德见乎冬仁之端见乎易义之端见乎书礼之端
卷三十二 第 30a 页 WYG1316-0478a.png
见乎诗智之端见乎春秋亨利贞之德统乎元义礼智
之端统乎仁元亨利贞之德统乎乾仁义礼智之端统
乎性元亨利贞之德不可见而见之于春夏秋冬故春
夏秋冬者昊天之四府也仁义礼智之端不可见而见
之于易书诗春秋故易书诗春秋者圣人之四府也元
亨利贞见于春夏秋冬不能无所统而统于乾是乾者
春夏秋冬之大府也仁义礼智见于易书诗春秋不能
无所统而统于性是性者易书诗春秋之大府也(臣/)
卷三十二 第 30b 页 WYG1316-0478b.png
曰昊天与圣人皆有大府也惟圣人法天之乾尽人之
性虽与昊天各有一大府实与昊天同有一大府也(臣/)
前所言惟天下至诚能尽其性以至于赞化育而参天
地者其谓此与我
皇上尽性达天仁民育物作君作师参两天地(臣/)等蒙
清燕之馀俯赐延问(臣/)学识荒陋不能仰副
圣意不胜皇恐(臣/)谨对
 午亭文编卷三十二